我眼中的心理健康(精选14篇)
1.我眼中的心理健康 篇一
我眼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一直都感觉这是一个很神秘的学科,因为人的内心本身就是神秘的,复杂而多变,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化,生活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世界中,生活的压力更是让我们捉摸不透人心,有时甚至不明白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总有人说,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但是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我感觉心理疾病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只不过程度不一样,因此就有了正常人与心理疾病患者之分。就比如恋爱分手这个问题,大多人分手以后只会伤心个几天,几个月,多的一两年,一部分人会丧失对爱情的渴望,随便找个人过完下半生,甚至终生不娶不嫁,而有一小部分人,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打击报复,甚至是放弃自己的生命。你不能由此来评判他们爱情的真假与深浅,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而已,而心理承受能力最差的那一种人,我感觉他们很有可能患上了严重心理疾病,这种疾病是什么时候缠上他们的谁都不知道,但是患上这种疾病肯定是有缘由的,在他(她)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过什么重大的心灵创伤。
想要获得一个健康的心理,我感觉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当遭遇了生活的困境,我们应该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充满正能量,而不是总往消极的地方想,“阿Q精神”虽然有时候显得自欺欺人了点,但我感觉那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就像是西方国家的人总是喜欢做祷告,相信那样就可以洗脱自己的罪责,得到上帝的救赎一样。所以说当我们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可以向身边的朋友诉说诉说,不能总憋在心里,东西永远都是越放越坏,当一直得不到开解的时候,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除了自我调节,我们也应该学会去调节我们的外在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应该多交一些思想积极向上,性格开朗乐观的朋友,彼此交流心声,憧憬未来,因为跟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你就会获得满满的正能量,而和一个总是负能量的朋友在一起,你就很难获得正能量。
只要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就会获得身心健康。
管理工程系工程造价七班赵玉丽1102407172014.05.12
2.我眼中的心理健康 篇二
一次, 同学们正在紧张地做应用题, 贾老师走下讲台, 一一查看同学们的本子。那是一道求总数的应用题, 得先求各部分的数, 再求总数, 其中前半部分的数很难算出来。有位同学“未卜先知”, 没算前半部分的数就直接求出了总数。贾老师拿起他的本子扬了扬, 一边呵呵地笑着, 一边拍拍他的肩膀, 侧脸对他说:“请问这个数是从哪里蹦出来的?难道是石头缝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句话太给力了, 不但立刻让我们放松了心情, 还给那位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信他此后再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真是一举两得!
有难题时, 贾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大家讲解, 直到用她的思路把大家征服。一次, 为一个问题我们争得面红耳赤, 最终我辩不过, 甘拜下风, 她一阵哈哈大笑, 我觉得这时的贾老师挺可爱的。
贾老师有一个大法宝, 那就是正负表, 每位同学的名字和表现都会被记录在表。如果你平时作业得了“好”, 加一个正分;如果你测试成绩得95分以上, 加一个正分;如果你上课听讲认真或回答问题积极, 也加一个正分……就这样, 正分累计够十个, 你就可以换一个精美的日记本。不幸的是, 你如果上课捣乱, 不认真听讲, 没按时交作业……就会被记负分, 如果负分累计够十个, 就得上交一个日记本。这个法宝堪比神仙的照妖镜, 你是人是妖, 各种表现全被老师一览无余。
怎么样?够厉害吧?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贾芳敏。
(指导教师:王海梅)
3.我眼中的语文,我眼中的作文 篇三
在教语文之前,我也是一个学生。上了十几年的学,学了十几年的语文。
首先,我爱朗读。我至今记得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有一句是:“海南岛鲜花盛开。”课文是讲祖国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带拼音的大大的汉字,上方还配着粉红的桃花。想一想,太美了,只这一句就令人无限遐想,热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有魅力的语文,语文的美。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参加作文竞赛。题目是《我学会了做饭》。当时班上许多同学查阅了作文书,学会运用“比大伏天吃了凉西瓜还高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类的词句,可谓有备而来。而我,没有作文书。
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到学区参赛,意料之外的,我获得了平生最大的一个奖——全乡第二名。
我不记得我是怎样写的了,只记得写的是真情实感。
语文好学还是难学?
我现在是老师,我回答这个问题:“好学,要用心学。”
我上初中时上课是非常注意听课的,我特别爱回答问题,尤其是对文章某个内容的理解,我通常会举手再举手,一个问题我会回答三四次,直到正确。当然,老师善问、会问也很重要。
字一定要写好。我至今记得我上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每次上课写下标题后要退后两步端详一下,看着不好就擦掉修改或重写。我很多次地看着他这样做。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影响。一个在细节上讲究美的人,他的修养是多么好啊!汉字是方块字,一定要写大些、写方正、写美观。
请大家记住四个字“抒写自我”,这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流,是写作文的出发点,也是写作文的目的。
下面这篇文章,选材于大自然,是我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所见,印证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是作文”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哦,那片秋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片麦田,那里,栖息着秋天的梦。
深秋的早晨,一切安静、清新。太阳在东方的红霞里隐藏着。高远的天空上飘浮着白纱样的云,我的心也在放眼仰望之中,淡远开去。
在这蔚蓝的天空下,就是这一片麦田,大概只有一二亩吧,委身于宽阔的公路西侧。当我贴着它的田埂朝小径西行的一瞬间,我惊讶于这纯净的淡青色。麦苗二寸来高,在轻霜的扑打下平伸了躯体,仿佛仰望着秋的天空。淡淡地掺进了白色的生命之绿让你叹服于造物主的妙笔神工,就那么完整地在心里保留了一片淡青色的秋天的梦。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又骑着车子回家。路旁的白杨在灿烂的秋阳中尽情地欢畅着。天地间的景物明朗清晰得仿佛都闪着光。行至那片麦田,我看到挺直了腰身的麦子,正炫耀着自己鲜艳耀眼的绿,全然没有了早晨的淡青色!哦,那只是昨晚的一个梦?
这样由淡青,到鲜绿,再到第二天,变换着的,就是这小小的不急着长大的麦孩子。在灿烂的金秋,在人来车往的路边,这一片麦田,不是主角,却以美丽的生命颜色,唱着自己秋天的歌。
直到昨天,立冬来临,寒冷的风吹在脸上有些痛了,告诉我冬天已在面前。我再走到小径,将脸庞转向麦田,青黑的颜色显示了寒霜打击的严酷。麦苗终于从此走进了冬的安眠。
但我知道,麦苗的秋天的梦,我的那片秋,定格在了记忆中。
牛刀小试:
4.我眼中的心理健康 篇四
花城学校一年二班 李思达的爸爸
我眼中的女儿,一开始是一个胖嘟嘟的小婴儿,她头发黝黑,哭声响亮,皮肤粉粉的,眼睛亮亮的。她不喜欢呆在我的臂弯里,只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她是那么可爱,又是那么娇嫩,她是我的女儿,一个全新的生命。
我眼中的女儿,慢慢成大,成为一个白嫩嫩的小宝贝儿,她活泼好动,目光炯炯,对世界充满好奇,给家人带来欢乐。她1岁开口说话,2岁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3岁和我一起在公园玩耍,4岁和家人坐火车旅游闯天下……她是我的女儿,她是家庭的一份子,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是爷爷奶奶的掌上珠、心头肉。
我眼中的女儿,是花城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她背着粉红色的书包,一路小跑,像蝴蝶一样飞进校园。她参加了学校的国画班,水墨丹青略知一二;她学会了弹古筝,琴声悠悠袅袅回音。有时候,她很认真地和我聊天,聊到她的梦想,说起她的期望;有时候,我也很认真地和她倾诉,倾诉我的爱意,倾诉我的希冀。
春节晚会的歌曲,唱到了许多人的心里——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它就在我和女儿的岁月里,既是女儿眼中的爸爸,更是爸爸眼中的女儿,还有包含其中的,满满的,爱的信息!
我眼中的爸爸
花城学校一年二班 李思达
5.我眼中的心理健康 篇五
乡下的田野很辽阔,无边无际。我很奇怪:为什么庄稼地要分很多块儿?爸爸说,庄稼地分块儿是为了区分哪家是自己的田,哪家是别人的田。
在乡下山林里,有我最喜欢的小溪,发出哗啦啦动听的流水声。浅浅的溪水很清澈,露出水里的大石头。想到小溪对岸去,就可以直接踏石而过。
乡下的平房依山而建,吃饭的时候,可以把桌椅搬出来,在小院里吃。把天空当作屋顶,把大地当作地毯,真爽啊!而城市住的都是高楼大厦,想在外面吃饭,搬桌子太费劲儿,空气也不太好。
……我们要感谢农民,没有他们,城市人就吃不饱穿不暖,吃不到可口的水果,也吃不到有营养的蔬菜……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离不开农民的劳动。
6.我眼中的我作文600字 篇六
从小学一年级起,老师便在她的耳边谆谆教诲:学习要认真,态度要端正,作业一定要完成,并且要体现出自己的水平,这是一个学生最起码要做到的事。这也无疑成了她的行为准则。
她有很多爱好,如唱歌,朗诵……
她酷爱漫画,是一个十足的漫画迷。可不,说不定你在图书馆中能发现正端坐在椅子上看书的她呢!漫画对她来说可能就是生活的调味品,驱除枯燥乏味,带来舒畅、愉快的心情。
不知什么时候起,她养成了睡前躺在床上要看一会儿书的习惯。她的父母当然不同意,认为这样会损害眼睛,所以每晚差不多都要来“视察”。她虽知道这样对眼睛不好,但她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父母打起了“游击战”,“窃读”也成了她每天晚上的必修课。正因如此,她对《窃读记》中的作者也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真是“相见恨晚”,“感触良多”呀!但好景不长,六年级下学期时,她也加入了班中的“眼镜家族”,尽管如此,可旧习依然难改。
她是一个开朗的女生,她爱笑,没事总爱回味喜剧相声里那些搞笑的细节,然后自己也跟着傻笑。笑是她的`秘密武器之一:与朋友打招呼,她会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说错了话或犯了错,她会用抱歉又尴尬的笑容向对方表示歉意,向对方请求原谅。郭沫若曾说过:“笑有益身心,能治病。”所以,就让笑容之花处处开遍吧!
7.我眼中的中物联 篇七
十年前,我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老师,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接触中物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对中物联的认识在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经历了从惊喜到失望,从失望再到惊喜的几次情感转变,直到今天,我打心眼儿里认定,中物联就是我的“家”。
数年“偏见”
2001年前后,我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事实上,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我都是从事交通运输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直到博士阶段,我才开始接触物流领域。就在那一年,我不经意间听说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物联,但并没有机会接触,甚至连主要领导的名字都说不清楚,只知道成立了这么一个物流行业组织而已。
和中物联的接触是从一次次的会议、论坛开始的。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办公桌的传真机上会不时传来一张张“会议通知”,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邀请函,我心里不禁一阵欢喜,“之前大多是从理论上进行行业研究,这些会议不正是接触企业、倾听行业呼声的好机会吗?”在那个阶段,我几乎成了“会虫子”,几乎所有的会议,我都会积极报名,填写回执,然后准时参加。说实话,刚开始参加会议, 确实让我感觉颇为新鲜, 能和众多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当时, 我看到台下听众有的居然在玩手机、说话、打盹, 我特别不能理解这种行为, “怎么那么不尊重台上的嘉宾呢?”
然而, 在频繁参加各种会议两年后, 我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对参加这类会议的热情却并没有随着次数的累积而增加, 相反, 参加了一些会议后, 我倒渐渐觉得这些所谓的冠以各种名头, 打着各种主办单位名义的会议大多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收费-开会-再收费-再开会”。坦率的说, 这其中不乏很多打着中物联旗号的会议、论坛。这种感觉一度让我很不爽, 那些所谓的行业协会、组织举办会议无非是为了挣钱, 而这些会议更是形式大于内容。当时年少气盛的我, 对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嗤之以鼻。后来, 中物联也意识到物流行业会议市场的混乱, 从内部进行整顿, 减少会议数量, 提升会议质量, 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也使得一些有生命力的会议更有影响力, 更说明了中物联是有担当, 有气魄的。当然, 这是后话。
渐渐改观
自打那以后, 我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铁道部各项课题的研究上, 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一次行业协会组织的会议。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 “中物联”这三个字却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在我面前。那个时候, 由于做铁道部课题的关系, 我也常常到企业去调研, 从这些企业的口中, 也时常听到“中物联也来做过调研”的消息, 第一次听到时, 我心里会涌起一种莫名的诧异:协会的人也会下基层?后来, 我从一位私交甚密的香港物流协会的朋友口中得知, 中物联这几年为行业办了许多实事。这些看法, 开始动摇我之前对中物联的偏见。
记得是2008年年初, 我做的一个关于铁路物流中心规划的课题接近尾声。当时我考虑到, 虽然这是铁路部门的课题, 但是如果能听到铁路系统以外的声音, 这对课题的完善是有好处的。于是在课题最后评审的时候, 我提议邀请铁道系统外的人士参与课题评审,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铁道部相关领导的认可。这时, 有个朋友向我推荐了时任中物联研究室主任的贺登才主任, 这位朋友不仅对贺主任的人品大加赞赏,更是认为贺主任的严谨与勤奋在业内罕见。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电话。当我把具体情况说明后,贺主任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请,表示很愿意参与这个课题的评审。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贺主任还很热心的向我推荐并邀请了来自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的专家参与我的课题评审。就这样,在贺主任的热情帮助下,我的这个课题不仅顺利完成,还获得了当年铁道部所有课题评比中的一等奖。凭心而论,能从铁道部每年那么多的课题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嘉奖,这份成绩与贺主任对我热情且无私的帮助有很大关系。
之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在铁道部今后的一些会议里,向领导引荐了贺主任,他扎实的学风和鲜明的观点很快得到了铁道部相关领导的认可;同时,贺主任也邀请我参加中物联的一些会议和课题研究,让我介绍在铁路以及公路运输方面的研究心得。就这样我和贺主任由不认识到熟悉,最后结成了现在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通过和贺主任的交往,接触的加深,我更加了解了中物联,也完全摒弃了之前的偏见,也亲眼见到这几年来中物联为推动行业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
找到归属感
如今,在中物联这里我感受到了像在自己单位里一样的归属感,我从内心深处非常认同中物联从上至下的行事风格,或许这就是一种惺惺相惜。
中物联按月度发布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如今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经济数据。它不仅成为国家领导人宏观决策时参考的重要经济数据,也常常活跃于各大媒体之间,是个曝光率非常高的财经数据。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PMI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前中物联所做的工作。在我看来,做学问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先经得住寂寞。而PMI指数从默默无名到如今的家喻户晓,正是走过了漫漫数年的潜心钻研之路。不仅中物联当初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今日的成就,即使能够想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无怨无悔地坚守这么久。这种做学问的精神特别打动我。
此外,中物联干起工作的这股忘我的精神也深深地让我折服。也是在和贺主任参加一次全国部际联席会议课题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又涉及到政策调整,任务重,我们撰写报告、整理材料常常要到夜里十点多,当时我就劝贺主任,“您休息吧,要不明天再做。”但是贺主任却说,“时间很紧,还是赶紧做完,这样早一天完成,早一天形成政策影响,企业可能就会早一天受益。”在他的坚持下,我们工作干到了凌晨一点。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像中物联这种协会组织居然要比一般公司“朝九晚五”的工作更辛苦。这份辛苦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份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我眼中的侠 篇八
在武侠小说中,我独以为金庸笔下的个别人物才算得上侠。
侠须是深明大义的。《天龙八部》中,乔峰在雁门关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两国的和平,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千百万黎民的性命。虽然他也曾做过错事,但是他以死谢苍生的行为令我深深感动。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正是侠所拥有的最卓越的品质。
侠应是善良仁厚的。侠者,应以善为本,行侠仗义。那些虽有高强的武艺却无仁心的人能够被称为侠吗?那些虽拥有过人的本领,却去危害世间百姓的人,能够被称为侠吗?
【简评】 楚河汉界,两军对峙,最不引人注意的恐怕就是卒了。然而,“过河的卒子赛过车”,“山鸡也能变凤凰”,平凡之中常常蕴蓄着惊人的力量。作者从一张棋盘、数粒棋子中悟出了许多道理,认识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卒。他首先看到了卒的命运:它平凡、普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命运中还有些无奈。可贵的是,他没有仅停留于此,而是将笔锋一转,指出“我欣赏的正是卒”,既而以独特的视角认识卒,颂扬卒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无所畏惧的雄浑气魄。结尾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由下棋联及人生,由卒写到平凡的人,过渡自然,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读完本文,你还会为自身的平凡而苦恼吗?看看那平凡的卒吧,你会获取新的奋斗的动力。自然不能。我认为金庸笔下的郭靖便能被称为大英雄、大侠士。郭靖善良仁厚,心为天下苍生所虑,以自己深远的谋略和超强的武艺为国家的和平尽力。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与成吉思汗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一代天骄心里装的是疆土,而郭靖心里装的是芸芸众生。郭靖为天下苍生而忧的豪情壮志,让我由衷地佩服。
侠这一称呼,反映出人们对他的尊敬,而能耐够拥有这一称呼的人必然会顺民意而为之。
当人们称某人为侠时,应首先考虑其是否达到了侠的标准。为了个人恩怨,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就打打杀杀,是断然不能称为侠的。所以,能被称为侠的人,应该心胸宽阔,海纳百川。世上的恩怨何其多?作为侠,要能够以德报怨(在不违反大义的前提下),这便是我眼中侠的另一准则。
月明风高,狼嗥四起,忽侠气冲天,端其行,正其心,宽其胸,则天明风平。以行动人,以心感人,以德服人,这,便是我心中的侠!
【简评】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侠”的形象,人们敬重“侠”,也喜欢谈论“侠”。然而,不同的人心目中“侠”的形象也不尽相同。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侠士。先从正面提出可以称为 “侠”的两种标准:以乔峰为代表的深明大义之“侠”和以郭靖为代表的善良仁厚之“侠”,让读者对“侠士”有了一个清晰、具体的认识;继而从反面论述什么样的人算不上真正的侠士,是人们曲解的“侠”,指出真正的侠士应该胸怀宽广,能做到“以德报怨”。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谨,论点鲜明,论据充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9.我眼中的我作文400字 篇九
我非常害怕一个人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人山人海的观众,我的心就会“怦怦”直跳,而且身上直冒汗。我常常在台上自言自语的说:“千万不要讲错,千万不要讲错。”也怕台下的观众说我不好,因此,我很羡慕那些站在台上,一滴汗也不出的人,把他的勇气分给我一点也好。
我可以说,我是一个“顶嘴大王”,经常在家跟老爸老妈顶嘴,因此,他们经常被我气得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记得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发现我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就对我说:“从现在开始,你不准给我看电视和电脑,手机也不准看。”“为什么不行?我眼睛好的很,5。1呢!”我说。“反正你就是不准看。”老爸说道。“我就看,我就看,你才不能看呢!视力那么差,比我还差。”老爸发怒了,拿起棍子就朝我打。
当选班干部时,我才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脾气暴躁、对人非常冷淡的人。有一次,一个同学说我坏话,我毫不犹豫就一拳打了过去。
10.我眼中的我作文450字 篇十
我眼中的我作文450字
咳咳,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孙陈静,不对,应该说我的主人叫孙陈静,今天我可要好好的介绍一下我这个奇怪的小主人。要说她的相貌嘛,就三个字——大众化。和同龄女生一样:尖尖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一个小鼻子。唯一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的大概就是那一头乌黑的短发了。现在来说说她的特点。
“哎,孙陈静,抄一下作业。”“不行!”你看,她总是这样,那么“小气”。我曾多次给她提过建议:你就“帮助”一下别人嘛,干嘛那么小气啊?反正你偷偷的把作业本给他们,老师也不知道呀!可是她总是毫不犹豫的回绝:不行!真不知道她到底是为了什么。听说最近她同学都给她取外号叫“小气鬼”呢,哼,真是活该!早听我的建议不就不会这样了么,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用“丢三落四[注: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这个词语来形容她了可真是太时候不过了,这不,“妈,我刷牙的杯子去哪里了呀!”刷牙的`杯子不是在你昨天做科学实验的时候被拿去当“白耗子”了吗?真不愧于“马大哈”这个外号了。不过这个称号还真不是瞎说的,记得她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大考,她竟然把事先准备好考试用的备用工具给忘在家里,最后还是她的妈妈及时发现,在考试前送到了学校,当然这个粗心的女孩为此也被好好地上了一堂“课”。
11.我眼中的赵涛 篇十一
在那天之前我采访过很多明星,包括著名的导演贾樟柯。我不能说在等待采访赵涛(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时非常紧张,但很显然,我非常的兴奋。毕竟,她参演了贾樟柯导演的多部佳作,但那份略显神秘的对贾樟柯导演的坚定不移的执着更让我好奇。从很多方面来看,采访她比采访贾樟柯导演更具意义。好吧,我承认,我的确有那么一点儿紧张。
As I waited, I shuffled through my notes, re-reading the questions I had written a couple of days before when I first learned that she would be available. My questions included such basic ones as "How did you meet Jia?" "What is it like to work with him?" and "How are you preparing for your upcoming film?" But I also wanted to know more about he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films she had starred in. For instance, I wanted her to clear up my confusion regarding the final lines of her film The World. In that movie, one character asks another if they are dead. Her character answers, "No,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I wanted her to elaborate on this answer. Also, I was hoping she could give me insight into her craft and tell me how she makes decisions when acting.
在等待时,我大概地浏览了下笔记,复习那些在几天前得知她会接受我的采访时写下的问题。我的问题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比如:“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遇见贾樟柯导演并开始合作的?”、“和他工作有什么感受?”以及“你如何准备你的下一部电影?”但是我最想知道的是她如何理解自己所参演过的电影。比如,我希望她能够解除我在电影《世界》里最后那段台词的疑惑。在那部电影里,一个演员问另一个人他们是不是快死了,另一个人回答说:“不,我们刚刚开始。”我希望她能够解释一下这个回答。而且,我也希望她能够阐述下演绎技巧以及在表演时如何做选择。
I had read over my questions well. And I was testing my tape recorder for the umpteenth time when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 It was her, though not as I knew her. In the movies, Zhao is often dressed down. Still, she looks every bit the star. In person, she is so much more approachable. Even though she has a slim, well-disciplined body and a beautiful face, she is not so different from several other beautiful women that I had passed while walking to the hotel.
我又重新仔细看了下我的问题,反复检查了录音机直到敲门声响起。尽管素昧平生,但我知道是她来了。在电影里,她总是艳光四射、星光熠熠。私下里,她看起来要平易近人得多。尽管她有着苗条玲珑的身段和美丽的脸庞,却和我在去饭店路上看见的那些漂亮女人是如此不同。
I think that my surprise must have shown through, because Zhao's publicist, also our translator for the interview, asked me if Zhao looks the same in person as she does in the movies. I had to admit that, no, she didn't look the same. However, I didn't explain myself. I was a little worried about offending her. I have heard that actresses could be sensitive. I was even concerned that she would call off the interview if I said the wrong thing.
我想可能是我的表情过于惊讶,赵涛的经纪人,也是我们采访的翻译问我赵涛看起来是不是和电影上一样。我说看起来不太一样,但没有说明原因。我担心自己是不是有点冒犯她了。我听说演员都有点敏感。我甚至担心如果我说错了什么她会不会取消采访。
What a relief it was to find out that Zhao wasn't as delicate as I had thought. She was comfortable and amiable, answering questions that I asked her with grace and charm. She told me how she met Jia, saying that the director searched for six months for an actress to appear in Platform. In his search, he visited the university she was teaching at. He saw her and then knew that he had stumbled upon something special; Zhao has been in every one of his feature films since.
当我发现赵涛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脆弱敏感时我松了一口气。她表现得很轻松愉快,平易近人,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始终面带微笑。她告诉我她和贾樟柯导演认识的时候,贾樟柯已经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找寻出演电影《站台》的女演员。其间来到了她执教的大学,贾樟柯导演初见她时就很惊讶,感觉赵涛身上有些特别的东西。此后,赵涛几乎出演了贾樟柯导演的所有电影。
After a few minutes of talking with the actress, I began to see more and more of what Jia must have seen when he first met her. Zhao is expressive but demure, she listens well, and her speech is fluent. That is, when most people talk, they do so with frequent stops and stutters, inappropriate pauses and inflexions, and word choices that they reconsider and then correct. When Zhao speaks, however, she does none of these things. Though she was never trained as an actress, she has a natural gift that gives her grace. She was also amazingly patient with my list of questions, which was, on paper, as long as my arm.
在谈话进行了几分钟后,我开始感受到贾樟柯导演在初次遇见赵涛时所发现的那种特质了。赵涛表情丰富而端庄,她很仔细地聆听别人说话,并且表达清晰。大多数人说话时通常会滔滔不绝没有间歇,然后又不适当地停顿和转换语调,不断纠正修改他们想要表述的话。但赵涛说话时却完全没有这些情况。尽管她没有受过专业的演员培训,但她有一种天生的才能和优雅的气质。并且她极有耐心地回答我那一长串的问题,要知道写提问的那张纸几乎和我胳膊差不多长。
I asked her about Jia, what it is like to work with him. She said that they have a strong friendship and that she is enormously grateful to him. For Jia introduced her not just to a world of cinema that she hadn't known, but he also taught her there was so much more to the world than she could've ever imagined. Before she met Jia, she believed that the world is a happy place where good people do good things. Jia, she said, taught her the darkness of life.
我问赵涛和贾樟柯导演在一起工作感觉怎么样。她说他们是关系很好的朋友,而且她很尊敬他。贾樟柯导演不仅仅将她带入了(对她来说)一个完全陌生的电影世界,而且还带她领略了这个世界所无法想像的另一部分。她说在遇见贾樟柯导演以前她一直认为世界是充满欢乐的,每个善良的人在做着有益的事,是他让她认识了这个世界的阴暗面。
I asked her if this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s good for her.
我问她对于这个世界的新认识是好事还是坏事。
She laughed.
她微笑不语。
But then she considered it. After a few moments of deep thought, she said that a person must be willing to face the truth of the world, whatever the truth entailed. A person is a fool if he goes through life misguided. And the truth is that darkness exists in all people. All people are capable of doing dark acts and of feeling sadness. This sadness is not natural for her, but she is now able to understand it better.
她思索着我的话,沉思一会后说,无论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是如何不堪,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一直被误导的人是愚蠢的,而黑暗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犯错或感觉悲伤。悲伤对自己来说并非天生,但现在她能够更好的理解它。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s she said to me is that on the set of Still Life, Jia encouraged some of this sadness out of her. The character she was playing was supposed to be melancholy. So Jia told everyone else on the set not to talk to her, ever. As a result, Zhao felt alienated and depressed. It was hard for her, yet Jia's little trick helped her give her best performance to date.
她告诉我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拍《三峡好人》的时候贾樟柯导演将她的那份悲哀给激发出了。她所扮演的角色必须很忧郁,因此贾樟柯峰导演告诉现场的所有人都不许和她说话,结果她觉得非常孤独和沮丧。这对她来说很难,尽管贾樟柯导演的小计谋的确激发出了她迄今为止最好的表演。
This was my interview with the great actress. She didn't answer some of my questions, patently refusing to give me hints about the mysteries behind her films. When I asked her about The World's ending, she said that I must figure out the ending for myself. "This is what every viewer should do", she said. She also refused to answer questions about her personal life, questions that I shouldn't have asked in the first place but only did because Valentine's Day was coming up and I wanted to hear her view about love. So, Zhao remains a mystery, even after speaking with me for about an hour. The only thing I can be sure of is that she is an exceptional individual. And even though she repeatedly states that she is so fortunate to work with Jia, I think that Jia may be luckier for the chance to work with her.
这就是我采访这位出色女演员的全部过程。有些问题她没有回答我,很明确地拒绝了我关于电影背后的那些神秘关系的暗示。当我问到电影《世界》的结局时,她说我应该自己去领会,“这是每个观众都必须去做的”她说。她也拒绝回答一些私人问题。因为情人节快到了我想了解下她的爱情观,所以在一开始就问了一些私人问题。而赵涛在我和她交谈了一个小时后仍然保持神秘。我唯一确定的是她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尽管她一再强调自己很幸运遇见了贾樟柯导演,但我认为,说不定贾樟柯导演还在暗自庆幸遇见她了呢。
Links
1.作者简介:
Erick Peterson
居住在上海的美国作家,他毕业于中央华盛顿大学哲学系。他热衷电影,尤其钟爱西方的“黑色电影”,但同时又为张艺谋和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倾倒。他喜欢阅读、旅行,也喜欢和电影圈中的好友畅谈电影、生活和人生。
2.贾樟柯简介: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
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
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5年,贾樟柯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
2006年,《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获国际经济组织“青年领袖”称号;
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
《站台》(2000,193分钟/154分钟,故事片)
《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
《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
《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
《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
《东》(2006, 70分钟, 记录片)
《三峡好人》(2006, 105分钟, 故事片)
3.赵涛简介:
赵涛出生于山西省会太原,从小学习中国古典舞蹈,1996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毕业后在太原师范学院担任舞蹈教师。2000年出演贾樟柯电影《站台》,完成表演处女秀。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推出后好评如潮,她的表演也颇受各国影评的肯定。而后,接连出演了贾樟柯的后两部作品《任逍遥》和《世界》,几乎成了贾樟柯的御用女演员。但赵涛本人相当低调,对踏入演艺界持保守态度。
主要作品:
《站台》
《任逍遥》
《世界》
获奖情况:
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
12.我眼中的“创新课堂”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奠基 工程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 时常表现为直觉思维, 就是在头脑中突然出现的直接顿悟。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 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 而应多鼓励、赞扬, 引导他敢想他人之未想, 做他人之未做。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 发挥巨大的创造潜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人格健全的学生, 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 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 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 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 达到忘我的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教师 的观念创新
提高自身素质, 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 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 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 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 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 轻实验应用”的传统做法, 在师生关系和好坏学生的评价标准的正确定位上, 我们尤其需要更新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教师 的课堂教学
1. 在课前预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敢想、敢问。
3.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4. 在课后练习中完善学生的创新品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意识的培养, 建立在丰富的知识面和超凡的能力上。因此, 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要从具体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着手。如
1. 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于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
2.提醒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 教他们学会评价、鉴赏。
13.我眼中的京剧 篇十三
物电113班
尤明海
11223240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种类,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粹”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来京剧在我眼中都是一种难以理解、驾驭的艺术。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锣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有唱、念、做和打四项表演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非常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 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 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14.我眼中的祖国 篇十四
五年级一班闫黎睿
亲爱的妈妈:
您好!在我的心里,有一句话一直想对您说:妈妈,也许在您的心目中,我还是个孩子。可是,我想说,我已经长大,我已读懂了您,读懂了你的心和对我的爱。
每当看到我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倔强的昂起头,撅着嘴巴,您就气得说不出话来。有时,看到您高高地举起巴掌,我放声大哭,您就手下留情,突然停下了。我惊恐地望着您,您却眼眶里积满了泪水。我感觉心里像一块石头堵着一样难受。
妈妈,我懂,我懂您的爱。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玩,早就把您“放学早点回家”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一直“疯”到很晚才回家。一到家发现您在冰冷的窗台前望着我。一看到我您就嗔怪道:“到哪去了?不想吃饭了是不是,这都几点了,想把我担心死啊!下不为例,听见没?”
妈妈,我懂,我懂您的担心。
一次到外面玩,我活蹦乱跳像一只小兔子。谁知一不小心,我的腿被路边的破纸箱子划了一下,立刻出现了一道七八厘米长的“红珠子”,我一见到血就吓得快晕了。当时您赶快带我回家,给我涂药水时,我都快缩成一团了。“怎么这么不小心,下次就让多划几个口子,看你还不小心!”听了您的气话,我想哭又想笑,因为您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妈妈,我懂,我懂您的关爱。
有时我考试没考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一言不发。您看透了我的心,想逗我开心,可是我被心烦包裹着,不看您。您却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再努力考好。”并让我抓住弱点,不断努力。终于,我取得了一个好成绩。
妈妈,我懂,我懂您的鼓励。
其实,妈妈,我知道我一直没让您放心过。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因为我懂,我懂您的心意。妈妈,我永远爱您!
祝您:
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
永远爱您的女儿:闫黎睿
2012年4月10日
【我眼中的心理健康】推荐阅读:
我眼中的孔子08-03
我眼中的屈原10-01
作文《我眼中的大海》07-20
我眼中的泰山作文07-24
我眼中的美国作文08-04
演讲:我眼中的明星08-10
我眼中的和谐家庭08-23
作文:我眼中的灵山10-22
我眼中的世界高中征文06-22
我眼中的伦敦艺术大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