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人物形象分析

2024-09-02

红岩人物形象分析(共6篇)

1.红岩人物形象分析 篇一

更多红岩相关内容推荐

《红岩》主要内容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内容是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龙光华、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人英勇牺牲了。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岩精神是具体指什么

红岩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对真理的坚持。红岩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红岩》的主要人物

1、江姐

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

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竞的事业。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将就义,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梳理头发,整理衣衫,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充分展示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

2、许云峰

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品质和气魄。

他在作品中一出现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

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园碰头,叛徒甫之高带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许云峰足智多谋,立场坚定,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善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局势的才能。在狱中,他巧妙地引导徐鹏飞作出错误的判断,承担《挺进报》的领导责任,保护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惊心设计的酒宴,随机应变,戳穿了敌人的阴谋,把筵席变成了揭露敌人的讲台,机智地引出特务头子毛人凤出场。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无敌力量。

许云峰具有压倒任何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大无畏气概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狱中,他与徐鹏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赤手空拳以顽强的毅力挖通了监狱通向狱外的洞口,并把它留给了战友,自己带着必胜的信念从容就义。

3、成岗

成岗真名陈然 ,1939年春天在湖北宜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起参加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不久重新入党,任《挺进报》特支书记。

1948年4月在工作间被捕,先后关押于歌乐山重庆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并坚持出版《挺进报》。1949年12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被公开枪杀,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6岁。

以下是陈然在编辑《彷徨》杂志时撰写的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散文的摘录: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为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杨钦典害死,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5、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是著名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

陈联诗(19~1960年),女,又名陈玉屏,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川东华蓥山游击纵队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多次参与并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为中国近代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因陈联诗善使双枪,故被世人称为“双枪老太婆”。据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杨益言先生讲诉,陈联诗为《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2.人物形象分析误区 篇二

翻译诗歌,不涉及形象 很多同学在鉴赏人物形象时,不管诗歌形象,只是翻译诗歌,结果答非所问。

例1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误答 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分析 答案仅对诗歌作了一个简单的翻译,没能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众鸟”“孤云”“敬亭山”去揣摩诗人于其中寄寓的情感,也就无法概括诗人的形象。

示例 全诗塑造了一个对黑暗现实不满、倔强、孤傲、清高的诗人形象。“众鸟”和“孤云”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以敬亭山的雄伟壮丽与众鸟的喧嚣渺小、孤云的轻浮相比,更显出诗人人格的高洁、伟岸,表现了诗人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生搬硬套, 捕风捉影 很多同学片面地认为,只要抓住某些意象的特定意义,就掌握了解读这首诗歌人物形象的钥匙。比如“月亮”代表“思乡”,“梅、菊、莲”代表清高正直的人生追求,“犬、鸡”代表田园气息、归隐情怀,“落花”代表伤春、伤感一类的情感,“作客他乡”则一定思乡并惆怅等。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对体会诗歌人物形象确实很有帮助。然而,诗歌绝不是“八股”,更不可以生搬硬套,对号入座。

例2 试分析欧阳修《采桑子》(其四)中诗人的形象。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误答 全诗塑造了一个伤春、失意的诗人形象。“狼籍残红”“笙歌散尽”“游人去”“春空”等一系列“残春”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美景流失的黯然神伤,“双燕”隐喻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总之,诗人面对西湖春天的惨景,失意之感涌上心头。

分析 此答案在“意象”公式化的影响下,对起句中的“好”字视而不见,而是依据“狼籍残红”“笙歌散尽”“游人去”“春空”之类的意象,往“伤春”“失意”这类情感上靠。结果与本来的“人物形象”大相径庭。

示例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无限热爱和眷恋的诗人形象。起句中的“好”字是全词的“眼”。上片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写出了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下片写繁华喧闹消失后,西湖安宁静谧的美趣,体现了诗人“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暮春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词人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遗漏信息,概括不全面 所谓遗漏信息,是指在鉴赏古诗时,对诗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丢三落四,有的甚至挂一漏万。

例3 阅读白朴的《沉醉东风 ·渔夫 》,分析渔翁形象。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忘机友:机,机巧、机心。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误答 本曲塑造了一位有忘机之友,蔑视达官贵人的渔翁形象。“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突出了渔夫有坦诚相见的知心朋友。“傲杀人间万户侯” 表明渔夫的志向和情趣,传达了对达官贵人的鄙视。

分析 渔翁形象分析不饱满,忽略对一二句渔翁居住环境的分析和意象“白鹭沙鸥”的寓意的揣摩。

示例 全曲塑造了一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志趣高洁、傲视权贵的渔翁形象。秋是垂钓的季节,岸边、渡口、堤上、滩头,正是渔夫足迹常到之处,环境优雅,渔钓为生,与世无争,没有刎颈之交却也无妨,但有忘机之友确更中意。而那点缀在秋江碧水上的白鹭、沙鸥正是这样的忘机友!以鸥鹭为友,可知渔夫之高洁不群,也见人间之奸诈狡猾。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一字不识的渔夫都会鄙弃人间万户侯,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表明其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分析诗中诗人形象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

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

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米,

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

红槿花中越鸟啼。

2. 阅读北宋词人魏夫人的《菩萨蛮》,说说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3.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试分析诗人的形象。

【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金陵杂咏

夏完淳

望青烟一点,寂寞旧山河。晓角秋笳马上歌,黄花白草英雄路,闪(闪:抛撇)得我对酒销魂可奈何!荧荧灯火,新愁转多。暮暮朝朝泪,恰便是长江日夜波。

1. 全诗塑造了一位遭贬谪之后思念家园、情不能已的诗人形象。首联用“路转迷”描绘道路纡曲及山间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的情景,惊叹岭南环境之艰险;颔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人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的荒僻险恶;颈联写岭南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这一切为尾联直接抒发作者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作了铺垫。尾联直抒胸臆,加上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的描写,把依恋故士之情写得十分生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前三联写景的分析)

2. 全诗塑造了一个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此词写景以抒情, “楼台影动鸳鸯起”一句写了在夕阳斜照之下,溪中鸳鸯嬉水的情景,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说明她于溪边独自徜徉有年,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末句更是直抒胸臆,盼望离人归来。(答题时注意对“鸳鸯起”“柳绵飞”等意象的分析)

3.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篇三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这部书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详细写宋江的有十回,宋江人称“及时雨”,他也同样经历了被逼上梁山的道路的过程。从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宋江率领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从八十三回至一百二十回(有的是一百回)写宋江率领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国、打田虎、打王庆、征方腊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

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举足轻重,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与其他英雄好汉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逼上梁山”是宋江和其他英雄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因为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和都市社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建筑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在权力、金钱、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无限增大和残酷斗争,从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难免了。所以后人以“逼上梁山”作为说明被逼无奈而被迫采取极端手段的成语,足见它所包含的绿林文化精神底蕴。

一、通过宋江形象看绿林人格崇拜

宋江在《水浒传》中不仅是条好汉,而且还是梁山“好汉”杰出的头领,他不但具备好汉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管理好汉的能力。那么能将绿林好汉凝聚起来,使这些形形色色的好汉听命于他的“法宝”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义”字,因为当时社会江湖人士无不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各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惟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是好汉。那么什么是“义”呢?“义”的内涵非常复杂,首先,它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其次,它还与人们对待利益有关;第三,“义”还被内化为强调道德责任的理论准则。在朝廷忠信节义,在野则忠诚信义,在宋江身上具体表现为:

(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宋江私放晁天王、宋江带兵三打祝家庄,杨雄、石秀救出石迁,攻打高唐州救柴进,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等等。

(二)仗义疏财。如果说抱打不平是对受害者生存安全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是对他们物质经济的援助,在起义军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得到宋江的援助。在第二十回,宋江当时给阎婆寿木使用钱,当时是不图回报的,就连在郓城县当押司时,赶在县前早市的卖汤药的王公,也得到过他的资助,“王公,前日我曾许你一具棺木钱,一向不曾把得与你,今日我有些金子在这里,把与你,你便可将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木,放在家里,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些送终之资”①。宋江仗义疏财,挥金如土,再加上“及时雨”的英名,所以很多人听说,都要随他起义,莫不情绪激昂,死心塌地。仗义疏财的人格精神,使宋江及起义军对外扩大组织,对内保护自己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宋江的仗义疏财的行为,它与儒家的仁者爱人,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动机有很大差异。儒家的“仁者爱人”的观点是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宋江的这种精神正是墨侠乃至绿林人的仗义疏财之举,是同类人的同舟共济,他不仅是绿林人格的象征,也是绿林集团得以成立的重要内聚力,因为绿林所代表的是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下层民众利益,这些人大多数经济上入不敷出,又经常受到剥削,绿林好汉的资助,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和生存问题,更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他们不仅为绿林人的义气所感动,而且也十分乐意过上这种生活,他们逐渐感觉到如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一样穿稠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②,因而不断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绿林事业中来,这里没有剥削的痛苦,没有阶级的压迫,只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作者在“单道梁山好处”那篇四六文中,热情地赞颂了这种精神理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是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西东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亦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将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③,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它当作封建社会农民理想化的社会组织来歌颂的。他们的这种空想主义当然远不及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这除去时代条件不同之外,规模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异。宋江领导的义军时间很短,在聚义期间没有远离他们的根据地,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目标是打击贪官污吏,打击恶霸地主,反抗压迫,为人民报仇雪恨,却没有提出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要求,没有觉悟到必须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改变农民的命运。特别是由于“忠义”观念,渗透着他们的反抗行动,义军首领宋江的妥协路线又占据着统治地位,从而最终酿成这次起义失败的悲剧结局。

二、从宋江身上体现墨家思想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胜利实践

《水浒传》中聚义厅前在空中悬挂着一面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这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它本身体现着墨子的天罚思想,对以墨子为首的小生产者阶层并不否认。他认为天子的行为本身并不是评价其自身的标准,在天子之上还有小生产者利益所在,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赋,必得罚”。这就是说,评价天子好坏的标准,是看他是否顺应天意——小生产者自身的意志,顺应者便可受到奖赏,忤逆者便会受到惩罚,这就是古代墨侠集团扶弱除暴之举的动因所在。而《水浒传》中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无疑是受到这些流落到民间的墨家思想影响的产物,在他们看来,“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布满贪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书中以宋江为首的好汉被逼梁山的全过程,都是身受其害的过程,这些足以使大宋 皇帝具备墨子所说的反天意的暴天子的条件,因此,理所当然地应受到惩罚。他们聚义梁山顺应天意,以力抗天命的表现,因为他们感到有天意、神明和开展抗争精神在给自己撑腰,所以能够气壮如牛。下面看看“替天行道”中的“道”的含义,这个“道”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尚同”等乌托邦理想,在这个乌托邦中“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富,富不辱贫,贵不袄贱,诈不欺愚,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无父母者有所依,以长其身。”,这就不难实现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与墨子的乌托邦设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还有待于他们的努力奋斗,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辉煌胜利,都是为向着这个理想社会迈进打下基础。

在“尚同”思想的规定下,墨家及绿林所奉行的是一条“以贤为能,纪律严明”的组织原则,鉴于无主则乱的教训,墨子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天下”④,天子一旦确定,其下就要绝对服从,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提出的这一套选举办法,明显地带有原始部落推选酋长的痕迹,虽然它质朴得近于原始,但却因其公正,而能为追求大同世界的绿林侠士所接受。晁盖就是在火并王伦之后登上寨主宝座的,王伦被火并就是因为他妒贤嫉能,心胸狭窄,“本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有文字,怎做得山寨之主?” ⑤,而宋江先杀阎婆惜(二十一回)后又闹江州,直至晁盖中箭受伤至死,屡次周折但最终登上寨主宝座,实现了墨家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实践胜利。

三、从招安看宋江的形象

《水浒传》中第八十二回,梁山分金大买市,宋江全伙被招安。对于宋江的招安政策,在1975年就在全国开展评论《水浒传》运动,是“王、张、江、姚”一伙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非正常现象。但毛泽东同志关于《水浒传》写了梁山起义的投降主义路线,和宋江投降派人物的论断,未尝不可以成为研究《水浒传》主题思想的一家之言。梁山起义的事业的最后必然结局是接受招安,这在宋江身上体现最为明显。墨侠的政治社会理想,尽管公正美好,但很难付诸实施,墨子思想被排挤至民间本身,就已经预示受其影响的绿林事业悲剧的结局,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系统内部儒、道、墨的互补性是这种悲剧结局的宏观上的文化根源,相对而言,墨家所注意的主要是生存和温饱问题,而儒家则更好地注意温饱后秩序和名分问题,所以有自下而上和温饱危机的下层民众更容易接近墨家思想,而生活优裕的贵族则更注意秩序和名分的稳定,但二者又并非井水不犯河水,随着人们的地位和境遇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也就会不断地游移在二者之间。在梁山起义事业初期,人们主要面临的是被官府所逼活不下去的问题,所以“贼”的名份和“忠君”的意识暂时被抛到脑后,去赴汤蹈火,拯救自己和天下,随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好转,那些以前未来得及顾及的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而解决名份和忠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接受招安,所以宋江的做法就是梁山事业的典型代表。

宋江他胸怀大志,却患得患失,如第二十三回里他逃到柴进庄上,结识武松,拜为兄弟,临别并未嘱咐话语。到第三十二回,离怒杀阎婆惜已经一年,宋江看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斗争,起义失败的风险很大,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他与武松分手时道“......入伙(二龙山)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⑥

按《水浒传》记年,第三十二回记公元1108年冬的事,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是公元1120年夏的事,第一百二十回结束于公元1124年夏。宋江的这种腔调一直持续到最后,体现了他虽然胸怀大志,但面对现实又患得患失的衷肠。这块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自相矛盾的招牌,体现了宋江的政治动摇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汉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冷,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号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里表现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级将领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极大地削弱了义军的斗志。特别是第七十九回里,李俊活捉统制官刘梦龙,张横活捉步军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杀。从宋江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

从宋江受招安,看当时的“忠君”思想。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今玉统豺狼,御边幅,好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日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歼邪且,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⑦。写完后让乐和单唱这首词,当唱到“望天王早招安”时,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⑧。黑旋风李逵便睁圆怪眼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摔做粉碎。虽然其他兄弟都反对,但宋江的投降妥协路线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在第八十二回,全伙受招安成功,鲁智深对朝廷的认识是明澈的:“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怎说得干净?”⑨。他坚决反对招安,被迫招安后,始终郁郁寡欢,当捉住方腊后,宋江向他祝贺时,还愤愤地说“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在血泊恨海里,横刀而出的林冲不仅在斗争中表现得最坚决,最勇敢,后来在大势所趋的招安局里也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曾提醒宋江说:“朝廷中贵官中有多装么,中间未必是好人”。然而在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中,他还是无声无息地瘫痪而死。宋江他始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这种现象,在《水浒传》中虽然表现得错综复杂,但它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但是宋江的投降路线,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占据统治地位,属于众兄弟又都是以“忠义”观念忠于宋江本人,这样《水浒传》中的“义”和“忠君”思想是混杂在一起的,终于不得贯穿始终,以《水浒传》义军的反抗行动里可以看出,他们深切痛恨的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那些直接剥削压迫他们的人,却不反对他们的祸根子——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他们和官府的最后一次冲突中阮小五和阮小七曾唱过这样两首歌: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全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老爷生长石碣村,秉性生来好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报与赵王君。” ⑩

“酷吏赃官全杀尽”和“忠心报答赵官家”本来是相互矛盾的,可在他们看来,却是统一的,这种矛盾而统一的思想,一直贯穿在他们的行动中,一方面同封建王朝作斗争,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他们拥护皇帝,反对贪官污吏,正是封建时代普通农民思想,因为在封建统治下,“天高皇帝远”,他们身受其害的是酷吏贪官,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酷吏贪官并不是封建剥削制度的产物,只是个人品质的好坏,而皇帝老官仍是真命天子,朝廷不明乃是“奸臣闭塞的结果”,即使有的起义英雄失去了对当今皇帝的崇敬(如李逵撕诏谤徽宗),也是为了他的哥哥宋江来当皇帝而已。

宋江作为梁山的好汉,不但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的好汉特点,同时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墨子的思想和绿林豪侠的阳刚之气。正因如此,使众多的绿林好汉和英雄豪杰听命于他,不仅如此,宋江也是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实践胜利者。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宋江还不能把“忠义”与“忠君”思想严格区分开来,他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是痛恨直接压迫他们的人,却依然依赖着使他们遭到最终灭亡的祸根子——至高无上的皇权,致使宋江率领的梁山义军全伙受招安,投降最后导致魂丧蓼儿洼的悲惨结局,这也是他们所谓“忠君”思想的必然结果。

注释:

①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0页 ②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3页 ③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4页 ④ 宁稼雨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兼谈墨家思想对绿林文化的影响》 第35页

⑤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5页 ⑥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113页 ⑦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5页 ⑧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5页 ⑨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5页 ⑩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3页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 版。

2、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四

学生:黄振坤

指导老师:黎磊

【摘要】

李逵的人物形象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我国文学的人物长廊里,流传于广大民众的心目中,李逵“真”“蛮”“趣”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了他在水浒传里刚直的品格野蛮而又滑稽人格魅力。作为农民的典型,强烈的命要求和彻底、坚定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李逵性格的核心。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腐朽、黑暗势力的旋风,同时又是一个简单而又遵循快乐行事的“快活王”,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黑旋风。

关键词:

性格特征 野蛮滑稽 刚直 农民典型 快活

【人物介绍】 姓名:李逵 座次:第22 星名:天煞星 绰号:黑旋风 职业:江州小牢子 使用兵器:一对玄铁板斧 梁山职司:步军头领

【外貌特点】

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得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

【性格特点】

李逵绰号“黑旋风”,是比喻李逵性格火爆,如同大炮,加之肤色如黑炭,故称黑旋风。

李逵的性格特点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率直粗犷,有勇无谋,胆大心细!因宋江前些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去会李师师,在时间上具备了作案条件,刘太公夫妇连夜的啼哭,声泪俱下控诉“宋江”,故李逵一口认定是宋江所为。因而,李逵径直回到梁山泊,直奔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又当众痛骂宋江:“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又对柴进道:“若到那里对翻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李逵疾恶如仇,即便是自己兄弟,只要口是心非,只要是做了对不起民众的事,就要吃他李逵一斧头。当然,宋江自然不会去掳刘太公的女儿,至多去京城风流风流,去潇洒潇洒。砍倒杏黄旗,扯碎“替天行道”,当面遭李逵辱骂,宋江是不会太放在心上的,只能算做李逵犯下的错误。李逵毕竟是李逵,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鲁莽耿直之间透出的是李逵的英雄本色。仗义耿直,莽撞性急,愚忠的他从不计较后果,天塌下来也不管他的事,李逵乃真豪杰!

李逵的性格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真”、“蛮”、“趣”。“真”,就是真实而又坦率地把他的思想感情、个性赤裸裸地和盘托出,不受外界的威胁利诱,不因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掩饰、做作。他是一个“透明的人”这就包含着:(1)他对统治阶级包括皇帝也无所畏惧,“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所以,他常常表示出对皇帝大不敬的言论。(2)对自己的头领宋江,也不曲意逢迎,而敢于直率地批评,进行不留情面的揭发和斗争。虽然,李逵往往冤枉了好人,但作者是为了表现他的刚直的品格。(3)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不掩饰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从不虚假做作。他去接母亲,是为了让母亲到山寨享几天福;他要杀到东京,是为了要当大将军,在“那里快活”。并不象宋江那样,“忠义”时时挂在嘴边,给人虚伪做作的感觉。

李逵是“天杀星”下凡,绰号“黑旋风”,相貌丑陋,行为粗鲁野蛮。李逵的粗鲁,常常违背封建的礼节、社会的风俗习惯。例如,李逵在浔阳楼陪宋江、戴宗吃饭。宋江嫌鱼不新鲜,没多吃。李逵却说:“两位哥哥都不吃,我替你吃了。”便伸手去宋江碗里捞过来吃了。又去戴宗碗里也捞过来吃了,滴滴点点,淋了一桌子汁水。李逵直率得可爱,也粗鲁得可笑。李逵的粗鲁野蛮,表现之二是蛮不讲理。因为卖唱的女孩影响他们谈话,就“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不少。

李逵的粗鲁野蛮,表现之三是不问青红皂白乱砍乱杀。“江州劫法场”时,“不问官军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三打祝家庄”时,不但杀了祝彪,而且要杀已经投降的扈成等等。李逵的粗鲁野蛮,表现之四是鲁莽、盲动。李逵陪宋江去李师师处,被杨太尉撞见,他们被包围,好容易才脱身,李逵却“拿着双斧,大吼一声,跳出店门,独自一个,要去打这东京城池。”

写李逵的“真”和“蛮”都是为了表现他的“趣”,即把他塑造成一个喜剧角色。喜剧角色是以滑稽的语言和行动引起观众笑乐。李逵这个“真人”、“趣人”、“妙人”,他的性格特征是通过滑稽可笑的言行来表现的,也就是说,他的言行带有荒谬背理的特点。这表现在:(1)在作者看来,当时应该铲除奸臣,而不能推翻皇帝。可是李逵却违背常理,他说:“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李逵要杀去东京,夺了皇位,勇气可嘉。可是作者认为他是愚蠢无知,幼稚可笑的,所以让他说出“大皇帝”,“小皇帝”,“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之类疯话,被宋江、戴宗斥为胡言乱语,引起读者的哄笑。李逵“独自一个,要去打这东京城池”,这是常被人们作为李逵勇敢的例证,其实,作者却是写李逵视大事如儿戏,持讽刺的态度,也引起读者善意的嘲笑。(2)李逵由于鲁莽,往往轻信人言,容易受骗,结果冤枉好人,闹出笑话。李逵听了刘太公的哭诉,误以为宋江强夺民女,“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作者是通过李逵的鲁莽,来表现他的刚直。但由于李逵的行为过火,也具有荒谬背理的性质,因此,显得可笑。又如,李逵杀了已经投降的扈成,受到宋江的责备。他说:“你又不曾和他的妹子成亲,便又思量阿舅大人。”这又是李逵的误会,不知道宋江的打算。这里也是表现李逵的刚直和宋江的义气。由于李逵误解宋江这样的“忠义之士”,违背常理,也就变得可笑。(3)李逵的言行常常引起哄笑。如李逵用指头把卖唱的女孩点倒了,受到戴宗的责备,他说:“‘不曾见这般鸟女子,恁地娇嫩!你便在我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宋江等众人都笑起来。”(4)李逵很愚直,但还常常爱搞小诡计,愚人弄巧,显得可笑。例如,他违背不吃荤的规定,背着戴宗偷吃牛肉,还以为戴宗根本不知道,自以为得计,结果被戴宗戏弄了一番,饿了一天,只好坦白交待:“却是苦也!我昨夜不合瞒着哥哥,真个偷买几斤牛肉吃了,正是怎么好!”他因为罗真人不让公孙胜回梁山泊,他半夜去杀罗真人,砍掉了罗真人和道童的两颗假脑袋———被法术点化的葫芦。结果被罗真人戏弄了一番,被狱卒用狗血、尿屎淋了一身,把两腿都打烂了。试看种种摩写处,那一件事不趣?那一言不趣?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是趣了,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如何,岂不令人笑杀!”这一段评论的观点我们未必完全同意,但他指出作者要把李逵写成一个趣人,一个喜剧角色是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真”、“蛮”、“趣”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成功地把李逵塑造成一个天真烂漫的喜剧人物。所以容与堂本的评语说:“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为善为恶,彼俱无意。”金圣叹说:“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人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的好批语。”“写李逵色色绝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笔”。作者把李逵塑造成一个喜剧性角色。他的言行必然具有荒谬背理的性质,必然是夸张和歪曲的,这样才能滑稽可笑。在笑声中歌颂他的天真无邪,也批评他的粗鲁野蛮。【人物分析】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数“黑旋风”李逵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会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但今天我要谈一谈我眼中的李逵。

1.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山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2.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劫法场救宋江还难得的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3.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农民的典型】

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彻底、坚定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李逵性格的核心。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腐朽、黑暗势力的旋风。所有的官府、官军、法律、制度,在他的心目中都失去了权威,甚至连最高统治者当今“圣人”大宋天子,在他口里也不过是个“鸟皇帝而已!刚上梁山时,他就提出了“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要求;上了梁山,他又说:“便造反,怕怎的!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他上梁山很主动,没有丝毫的勉强,当宋江提出上梁山时,是他第一个热烈的响应,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吧!”他对统治阶级从来没有幻想,当柴进受到殷天赐欺负而幻想靠条例打官司时,他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他不相信任何招安,他和统治阶级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好便好,不好我便老大斧头砍他娘!”则是他对待统治阶级的原则。统治阶级的一切阴险、狡猾的笼络、利诱、收买和欺骗,都丝毫不能麻痹他。当宋江吟<满江红>,流露向往招安情绪时,他便“一脚把桌子踢起,摔做粉碎,大叫道:„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后来朝廷派陈太尉来招安,他便把“圣旨”扯得粉碎。即使在宋江受了招安后,他还屡次要反上梁山,甚至在死后,大宋皇帝还梦见他“抡起斧头,向自己砍来,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种强烈的彻底的反抗要求,对于李逵来说,既不是基于对革命理论的明确认识,也不是由于受到反抗斗争的前景所吸引,而纯粹是处于自发的阶级本能。李逵无疑的出身于农民阶级(尽管后来因杀人而亡命天涯),但他是那种已经从多少代农民的悲惨命运中感到非反抗不可、直觉到不斗争就无法生存的先进农民的代表。他生平不习惯于抽象思维,对事情都不加思考。他天不怕,地不怕,不计算主观力量,不考虑个人安危,一双板斧,想砍尽人间不平。他强烈要求起义,相信起义,起义本身就是他的目的。他热爱梁山、尊敬宋江,这一切也都是基于阶级的本能和直觉。朴质、纯真、公平、无私,是李逵英雄性格的另一种光辉的表现。他是戴宗手下的一名小牢子,他野生生的,不懂得社会上有那么多的浮文褥节,不晓得做人需要洗煅磨练。他就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正符合漠漠的大地,茫茫的原野。正因为他具有农民的纯真的性格,所以《水浒传》的作者才安排了一个假李逵作为他的对照,一个是处处存真,一个是处处作假,李鬼冒名李逵,假充好汉。然而,没有真哪能看到假,没有假又怎能把真勾勒得清楚分明呢?他向酒家直率的借钱,有钱就赌,赌输便抢,这固不足为法,但也是他的纯真,直筒子,直肠子,毫无虚伪之处。他斗浪里白条张顺,虽然明知道自己水里功夫不行,懂得骂道:“好汉便上岸来”,可是人撩拨得他火气,也就忍不住跳到船上,被翻倒水里,这种莽撞易于光火,不又是一个憨头像吗?然而,正因为他是憨头,他才能在不打不相识之后,向张顺说出了“你路上休撞着我”。所以我们不能单看他的粗鲁的一面,而粗鲁中也有妩媚!李逵是以孝著称的,听见公孙胜搬取母亲,便想到自己家有老母,抱头痛哭之后,也去搬取。不幸他的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吃,他一连杀了四条老虎。他的杀虎和武松的打虎是不同的,武松处于自卫,而他则是恨之深的宣发。大破无为军,捉住了黄文炳,由他来动手割杀,他说得好:“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只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这正如杀虎一样,不但恨之深,而且是把个人的仇恨扩大到担负了友朋的仇恨,这精神,只有铁牛才抒发得痛快,抒发得真切!李逵对自己弟兄和受苦的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宋江关在牢里时,他“寸步不离”、“早晚在牢里服侍”,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戴宗时,他第一个赤条条的抡着板斧,从酒楼跳进刑场杀将起来;高唐州救柴进,又是他第一个只身下井。他平日最爱宋江,可是当他误听宋江抢夺民女的消息后,便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这说明在他心目中,农民起义的利益是高于一切个人感情之上的。

李逵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毫无虚假,无论想什么,都心口如一。他该爱则爱,该恨则恨,该怒则怒,该骂则骂。他的质朴和纯真,就是在赌输了钱想赖的时候,在为了招待宋江而去强讨鲜鱼的时候,都依然是那样天真烂漫。他的公平和无私,就是这种坦率性格的必然结果。因为他把一切都袒露于外,毫无隐藏,当然也毫无私心。他碰见李鬼冒名剪径,愤而欲杀他,但李鬼称家中有九十老母,他又放了他,并给他十两银子。后来他知道这一切真相后,却又割下了李鬼的头。一切都是那么简简单单、无偏无党,口头心上,从没有想到过什么“仁义道德”。作为一个农民英雄,伴随他的纯朴天真,李逵也有简单、鲁莽、不讲策略和狭隘报复思想等缺点。因为他的质朴纯真,才摔死小衙内,这还可以说是为了赚朱仝。但打死殷天赐,到底给柴进闯了祸,劈了罗真人,自己又吃了几次苦,特别是三打祝家庄时,由于宋江实行分化政策,使扈家庄保持中立。但李逵不管,挑头价砍去,杀了扈太公的老小,破坏了义军的策略。在朱贵店里,又当作冒充货把投奔山泊的韩伯龙杀了。这些,都违背了梁山泊的精神。但缺点和他具有的优秀品质相比,毕竟是次要的,而且对于一个农民英雄来说,也是难于完全避免的。况且,不怕天,不怕地,不知畏惧,更由于从他心底里,蕴蓄着的祖宗八代的对这个社会的积恨,使他眼睛里存不下一粒沙子。泄之而后快,便是他的本色,又哪里是天生的杀人成性呢?

李逵的优点来自农民阶级,来自对农民那种世代不可改变而又无法忍受的悲惨的直觉;同时,他身上的缺点也来自农民,来自那种对阶级命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直觉上,而不能将它上升为能够指出一条解放途径的革命理论纯朴包含着无知,坦率又近乎莽撞,而对统治阶级的深刻仇恨和坚决反抗,又带来了不知节制的好杀。这些缺点,固然反映了农民身上的落后性,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残酷镇压所激起的一种报复。李逵的凶狠,说明中国农民,至少其中的先进分子并没有被地主阶级残酷的屠杀政策所吓倒,这就是李逵身上的缺点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我们首先必须看到这一点,然后不妨指出,他的这些行为,比如杀掉早已归降的扈太公一家,逼走扈成,的确对农民革命事业带来不利,同时也包含着某种悲剧性的因素。这是李逵性格中的悲剧,也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无法避免的悲剧。总之,《水浒传》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几乎在一切方面:思想、感情、优点、缺点、性格、气质、精神世界都来自农民、属于农民、代表农民的典型——李逵,而他正是农民起义军的灵魂。

【评价】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尽管如此,但他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是《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李逵形象影响是巨大的。程咬金、孟良、焦赞、牛皋等是明显受李逵的影响而塑造出来的。第一,他们象李逵一样说过许多揭露皇帝,要求夺取政权的豪言壮语。例如,在校场比武,岳飞枪挑小梁王时,牛皋就说过:“杀进城去,先把奸臣杀了,夺了汴梁,岳大哥就做了皇帝,我们四个都做了大将军,岂不是好?”“不如先杀了这瘟试官,再去与皇帝老子算帐罢!”当岳飞受到奸臣的排挤,回家赋闲的时候,宋高宗几被奸臣所害,岳飞让牛皋去“救驾”。牛皋说:“那个瘟皇帝,太平无事,不用我们;动起刀兵来,就来寻着我们替他去厮杀,他却在宫里快活!”后来岳飞被害,牛皋在太行山落草时,孝宗皇帝来招安。牛皋说:“大凡做了皇帝,尽是无情义的。我牛皋不受皇帝的欺,不受招安。”《说唐》里程咬金也是一样。他不但反隋朝,劫王扛,而且也骂唐朝。他说:“唐家是没有良心的,太平时不用我们!如今不知哪里杀来,又同牛鼻子道人在此‘猫哭老鼠假慈悲?’想来骗我们前去与他争天下,夺地方。”牛皋、程咬金的言论,其革命性比之李逵毫无逊色之处。第二,他们也扮演着喜剧角色。只是牛皋、程咬金的喜剧色彩更浓厚了。李逵在《水浒传》里是个喜剧性人物,但他的结局却是悲惨的。而牛皋、程咬金则被写成“福将”,甚至不顾史实,虚构了“笑死牛皋,气死金兀术”之类的故事,涂上了更浓烈的喜剧色彩。第三,如同李逵与宋江的关系一样,他们也和他们的领袖、兄长形成互补关系。李世民与程咬金、杨六郎与孟良、焦赞;岳飞与牛皋,也是忠心耿耿,有智有谋的领袖与一个正直而愚蠢的莽汉的互补、对照的关系。李逵的形象开启了我国古代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侠义小说中莽汉系列。鲁迅评价李逵:

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我佩服会用拖刀计的老将黄汉升,但我爱莽撞的不顾利害而终于被部下偷了头去的张翼德;我却又憎恶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的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北京:中华书局

2005 2.如莲居士《说唐演义全传》吉林:吉林人名出版社

1981 3.金圣叹,施耐庵《金圣叹批评水浒》江苏:凤凰出版社

2010 4.施耐庵《容与堂本》湖南:岳麓书社

5.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 篇五

在中国人民心中,有一个家喻户晓、极富魅力、光辉四射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三国时代那位羽扇纶巾的军师、丞相诸葛亮。清代才子纪晓岚曾用他响亮的名字出了一副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几百年来一直无人能对,成为世间“绝对”。其实,真正成为千古“绝对”,无人媲美的,恰恰是诸葛先生本人。

“智多星”的丰采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智慧之神,在英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在当时即有“智多星”的称号。高卧隆中时,他还只是一介书生,即被当时大名士宠德公称为“卧龙”,司马微赞为“识时务的俊杰”。公元207年,他出山辅佐势单力薄的刘备,先与孙、曹逐鹿中原,后与司马懿争雄天下。正是他的智慧,曾无立锥之地的刘备能走出困境,取荆益两州,三分鼎足,成就帝业。也正是他的智慧,庸主刘禅能坐稳江山,长期与强大的魏国抗衡,使司马懿“畏蜀如虎。” 诸葛亮的智慧,首先在深度上表现出多层次性,兼具大智与小智,并具急智与远谋。智有大智与小智之分。有小智者未必有大智,有大智者也未必有小智。宋代吕端,颇有智谋,但小处不甚精明,宋太祖谓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智还有急智与远谋之别。这二者也常不可得兼。与诸葛亮同时代的鲁肃,有大谋远略,但乃一忠厚长者,做事、决策未必敏捷过人。如此看来,诸葛亮确实是完美的智者。他有大智,有远智,自不待言。他的“隆中对”,被誉为“千古奇策”,奇就奇在他第一个预见“天下三分”,并进而提出促成天下三分的战略战术。后来形势的发展也果如他的预言判断。真可谓智转乾坤!刘备伐吴大败,病死白帝城,蜀国从其颠峰上一落千丈。他再次受命危难之际,毅然重整旗鼓,闭关息民,养精蓄锐,和吴平戎,使蜀吴又成犄角之势,共钳曹魏,并毅然六出祁山,以攻为守,虽最后回天乏术,但数载保全之功同样是体现深谋远虑。但诸葛亮如果仅凭如此,还不足以成为智慧的化身。他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的机智、敏捷、善辩、尽能上,既有大智大慧又有小处的聪颖、细节的精明,既能远虑周详,更能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民间传说他“一步三计”,三国演义更是绘声纭色地描写了他卓绝千古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智算华容”“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空城计”,甚至死了还要以木像吓走司马懿,真使人莫测高深。这些虽有艺术夸张,故事的虚构,但也说明了他确是足智多谋,为同时代的兵谋家所望尘莫及。

诸葛亮才兼文武,在智慧的广度上亦是前无古人。在政治上,他将儒家学说所主张的仁德施之于民,又将法家之法用于治国治军。陈寿的《三国志》称道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将一个国空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岂不令人惊叹!在军事上,他发展了孙吴兵法,世所推崇。司马昭灭汉后,特令军事家陈勰学习他的兵法兵制,推行为晋朝的军事制度。诸葛亮还以个人的天才智慧,创造了著名的八阵图,发明了元戎(一种新式连弩),钢刀及木牛流马,威力无比,杜甫曾作诗称赞“八阵图”的神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西晋李兴也说:“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流马更是世间神物,惜早已失传。在理财上,诸葛亮同样显示出杰出的才能,他治蜀期间,开源节流,轻徭薄赋,务农植谷,推广生产技术,因而出现了国用足、民财阜、人口旺的景象。至蜀亡时,府库仍储有“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绢各二十万匹”。以一个小国支持频繁的战争而不至使人民饥困,到亡国时还有这么多盈余,如非诸葛亮及其后继者善于理财,焉能这样!

诸葛亮因何如此才智超群?先天的颖慧加上后天的努力。他饱读先秦诸子,博古通今,并能运用自如。可以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集百家而成大智。他有道家的淡泊风范,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有法家的法治精神,及至墨家的科技杂艺,纵横家的纵横捭阖,名家的机智善辩,阴阳家的奇门遁甲,无不一一具备,从容体现。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是外交家、理财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富发明创造,亦可称是发明家、科学家。在文学上,他虽无曹操的横槊赋诗,但一篇《出师表》,大情大义,不知要压倒多少千古雄文!南宋诗人陆游《书愤》一首曾极尽赞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人格神”的魅力

诸葛亮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神,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神。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象他这样集智慧神与人格神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

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伯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光明磊落。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后出师表),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孔明情结”与“诸葛亮文化” 一部廿四史,有多少谋臣勇将,又有多少雄主名王,但历史老人似乎却分外垂青诸葛亮这位出师未捷的英雄。自魏晋以来,他的智慧光茫越来越夺目耀眼,他的人格力量越来越彰显天下,他的形象日益高大丰满,历史人物的诸葛亮已变成一个文化的诸葛亮,潜入民族的心理底层,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全国各地,纪念他的庙宇祠碑不可胜数,南阳诸葛庐,成都武侯祠,陕西定军山,无不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上至士人,下至百姓,无不具有一种“孔明情结”,而有关他的故事、传说、题咏、小说、戏剧,更是层出不穷,形成一种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甚至许多东西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孔明灯、孔明锁、孔明扇、诸葛巾,不胜枚举。

远在两晋南北朝,诸葛亮去世以来,他即受到老百姓的追悼和士人知识分子的普通赞扬。陈寿作《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但仍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同时,有关他的军事艺术和智慧,则被编进民间故事及志怪小说广为流传。至唐代,有关诸葛亮的诗歌如雨后春笋,今检索《全唐诗》总计涉及诗人50多名,诗100余首,其中尤以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篇影响至深,广为呤诵。至宋元,诸葛亮的感人事迹,激励着人们的反抗斗志。抗金名将宗泽临终时含恨长呤杜甫咏诸葛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呼过河而死。民族英雄岳飞受诸葛亮陶染至大,他曾手书出师表并作跋云:“更深策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以,竟不成眠,座以待旦”。史载,岳飞北伐,上表答诏,忠义之言,颇有诸葛遗风。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十分敬仰诸葛亮。他在被押解燕京途中,作《怀孔明》诗:“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襟。汉相明大义,赤心贯苍穹”。与此同时,诸葛亮及其故事大量成为多种文学、艺术种类创作的题材。迄元末明初,终于孕育出罗贯中三国演义这部伟大小说。从此,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德行的象征地位,已牢固确立,成为妇孺皆知的光辉人物。

6.胡屠户人物形象分析 篇六

“来到集上,只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在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看着自己弯不过来的巴掌,就连胡屠户自个也懊恼: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帖着。笔者看到这里往往也不免好笑。好一个弯不过来的巴掌!

回想范进中举之前,胡屠户是要骂就骂,想打就打,想教训就教训。因为范进不过是一个秀才。根据文章看来,在当时,秀才的身份很悲剧,不能跟平常百姓平起平坐,否则“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也不能跟他丈人平起平坐,正如他丈人所说的“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不是有人说“什么人最痛苦——中间人最痛苦”吗?范进中了秀才,身份就变得不高不低,给悬在了那里,既不高成,也不低就。

让我们看看胡屠户对范进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但无一不用其极。他把范进的老实巴交,看成是“烂忠厚,没用的”。当范进向他讨进场考举人的盘缠的时候,就像一个泼妇骂街一样,把范进骂的是狗血喷头,找不着北。说范进想中举,那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到头来只有“天鹅屁吃”,不但对范进的理想是一再打击,就是对自己女婿的长相也大加挖苦,“尖嘴猴腮”,自己也不撒泡尿照照,从人格上极尽侮辱之能事。可当这个“癞蛤蟆”真正切切地吃到了“天鹅肉”之后,他却是一改常态。首先是自降三级,从一个长辈——丈人,变成了一个跟班的,吆喝的下人。女婿的相貌不再是“尖嘴猴腮”,而变成了“品貌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的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原本“烂忠厚,没用的”的贱人,一下子变成了“天上的文曲星”;自己的女儿养在家里三十多年没人要,还偏要面子说自己是有眼光的,“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从从不肯出一分钱,认为自己挣钱不容易——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连自己的女儿生活如文中写的“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那样艰苦,都不愿提拔、救济一下。倒只带了一副下水,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的年代,想必那副下水也不至于多到哪里去,自己却吃得油光光的,最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到最后范进中举后“带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在对比中把自己的人格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前对范进来说,可谓“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可听到张乡绅来了,这个平常的凶神恶煞,竟然躲到了自己已经出嫁的女儿的房里,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平常对范进都是吆三喝六的,可范进中举之后,“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活脱脱一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形象。

平常连一分钱都不愿接济自己的女婿的人,当范进拿出六两多银子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当范进执意要给他时,“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如果真的不想要,为何要“攥在手里紧紧”,并且是捏成一个拳头,还要慢慢地舒过去,最后却是赶忙往腰里揣。活脱脱一个见钱眼开,爱钱如命的家伙。

其实,像这种有着“弯不过来的的巴掌”的人,岂止一个胡屠户,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大有人在。不信,请睁大你的眼睛。

上一篇:学会向现实妥协散文下一篇:推进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平安和谐幸福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