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简答题

2024-09-2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简答题(共8篇)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简答题 篇一

行政管理学简答题

1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3.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和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4.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的标准。

5.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

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6.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生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7.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8.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

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9.简述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主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10.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

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11.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12.简述法治行政和特点

1.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13.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

14.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

15.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行政法规的制定文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16.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17.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18.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19.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的收分配关系。20.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21.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22.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23.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一是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二是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24.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

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25.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 26.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

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27.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经虽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28.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29.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0.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31.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32.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33.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34.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

1.领导决策系统2.人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

35.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36.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37.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38.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39.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40.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41.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42.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43.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44.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淘汰,是造就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45.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46.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

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 47.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谳工作。

48.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49.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完整性的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3.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局部利益。

50.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

分离制的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以地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

51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

层级制的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5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机能制的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53.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

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公共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 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54.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55.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56.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 57.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58.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59.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60.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61.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62.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63.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64.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

65.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界禄制度;二是衍射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66.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67.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68.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69.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70.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简答题 篇二

关键词:基建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在实际工作中, 所谓的基建会计主要是指国有建设单位的会计, 其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一种专业会计, 通常以货位为计量单位, 在具体的工作环节, 会采用专门的方法, 对基建项目的资金进行一定的核算和监督的管理活动。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 更多的是为了完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如何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情况, 有效的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 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思考的问题。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全面考虑影响其开展活动的因素, 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因此,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 重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非常关键。

一、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 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 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更加完善, 两个会计主体合二为一的存在, 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其次, 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后, 可以逐步实现公共财政体制一体化的发展,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 会计改革措施的实施也相对轻松。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有效的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将成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 结合当前我国会计改革事业的发展, 重视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方法分析

( 一) 增设预付工程款项目

在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过程中, 增设预付工程款科目, 主要是按收取工程进度款的诗歌企业进行明细核算, 有利于预付工程款项的核算。其次, 还应明确, 在建工程属于未完工的工程, 子栏目应该设有设备投资的科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 更加的便捷。因此, 在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方法分析中, 关注增设预付工程款项目这一细节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二) 增设应付工程款项目

在进行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方法分析的过程中, 增设应付工程款项目, 也是其中相对重要的内容之一。增设应付工程款项目, 有利于核算建设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未付款项。其次, 在借入款项中, 还可以通过分别设置基建和行政事业借款两项, 以避免会计核算工作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 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环节中, 增设预付工程款项目, 更加有利于完善会计的相关工作。

( 三) 在收入科目中增设基建拨款项目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 为了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还需要在收入科目中增设基建拨款项目。在收入科目中增设基建拨款项目, 主要是为了核算本年度的基建拨款, 完善以往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会计科目不全、核算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因而, 在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方法分析中, 需要在收入科目中增设基建拨款项目, 用以完善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

三、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 我们需要关注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注意的问题, 以避免工作中出现严重的失误。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应强化基建支出的预算控制、明确基建支出与部门预算支出的列报问题。基建支出的预算控制、基建支出与部门预算支出的列报问题, 关系到部门预算计划与实际执行工作的效率。基建支出的预算控制、基建支出与部门预算支出的列报问题, 是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 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注意的问题, 更加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 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中,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长期处于独立运行的模式, 不仅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也影响了财政审核监督部门的职能发挥。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 可以有效的建立各项运行机制, 促进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健全发展。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探讨, 将会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云.基建财务会计纳入"大财务"的合理性[J].企业导报, 2011, (6) .

[2]姜桂菊.对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的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 2010, (3) :4-4.

[3]黄晓霞.关于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5, (16) :139-140.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题 篇三

1、行政行为的分类P153

(一)以是否具有法律效果为标准,分为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

(二)以单方意志还是双方意志为标准,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三)以所针对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P191

(一)行政权能的存在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或者拥有事实上的行政权能。这是构成行政行为的主体要件。

(二)表示行为的存在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这是行政行为成立的主观方面的要件,也称形式要件。

(关于内部行政行为的认定,是否对外发生法律效力,产生实际影响,否则属于内部行政行为,无论是内部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内部具体行政行为,均不可诉)

(三)行政权的实际运用

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即有一定的外部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客观行为。这是行政行为成立的客观方面的要件,也称权力要件。(系争行为与公务员行为的界定)

(四)法律效果的存在行为的功能要件,或称为法律要件、内容要件,即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具体行政行为错误的范围P200

(一)误写。这是一种书面错误,包括错别字、笔误、漏字、多字。

(二)误算。既有书面错误又有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

(三)表述不明。主要是概念不明确、用语不当。

(四)机械故障。

4、明显轻微的瑕疵的三个标准。P203

第一,明显轻微的程序和形式瑕疵。如果是该瑕疵是具体行政行为实体内容上的瑕疵,则不属于明显轻微的瑕疵。

第二,该程序和形式瑕疵的存在,并没有损害当事人的实体上的合法权益。

第三,同一行为的反复被认为不合理。

5、重大而明显的瑕疵的类别。P204

(一)主体资格方面的重大而明显瑕疵。

(二)权限方面的重大而明显瑕疵。

(三)内容方面的重大而明显瑕疵。

(四)程序方面的重大而明显瑕疵

6、确定力的种类P21

1第一,形式确定力。即不可争力,是具体行政相对人的一种法律效力,指除无效行政行为外,在复议或诉讼期限届满后相对人不能再要求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实质确定力。即“一事不再理”,是指行政主体不得任意改变自己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无效与可撤销的区别。PPT

(一)违法程度不同。无效行政行为是明显、重大的违法行为,其与违法行政行为是隶属关系,而可撤销行政行为是一般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二)抵抗权不同。无效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享有一定的和平抵抗权,而可撤销行政行为在撤销之前,行政相对人不得抵抗,必须先行服从。

(三)请求权不同。对于无效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机关确认并宣布行政行为无效,而对于可撤销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只能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撤销的请求。如果超过法定期限,则不得提出撤销请求。

(四)确认权不同。对于无效行政行为,有权机关可以在任何时候确认并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而对于可撤销的行政行为,超过法定期限之后,有权机关不得撤销。

8、失效时间的类型P210

(一)内容已经实现

(二)期限届满

(三)无效

(四)撤销

(五)废止

(六)其他失效的情形

9、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P440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主要指:

(一)被告为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

(二)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港澳台地区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10、共同管辖的两种情况P444

第一,《行政诉讼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来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或者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第三,以上情况由《行政诉讼法》第二十条规定解决:“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有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11、移送管辖的条件P446

第一,移送的案件必须是已经手里的案件。

第二,移送的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

第三,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必须有管辖权。

12、指定管辖的情况P446

第一,是由于发生了某种特殊原因,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能行使管辖权。

第二,是管辖权发生争议,争议的双方法院又协商不成。

13、管辖权的转移P447

(一)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给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三)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14、移送管辖与管辖权转移的区别(PPT)

第一,管辖权的转移发生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移送管辖一般发生于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第二,管辖权的转移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将案件管辖权移交给原本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使其获得对该案的管辖权;移送管辖是指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把已经受理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第三,管辖权的转移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移送管辖无须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

15、原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情形P449

(一)原告错误的向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在法院受理后,才知道受诉法院无管辖权。

(二)在共同诉讼中,被追加进来的共同原告对手速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

(三)受诉法院认为被告的异议理由成立,将案件移送,原告对移送的裁定提出异议。

16、对管辖异议的处理P449

(一)对当事人管辖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简答题 篇四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涵盖期末考试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德鲁克认为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答:一般来说,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如下关键问题:

(1)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把实施目标管理当作一项大事来抓;

(2)目标要制定得比较明确,尽量用数量指标表示,并且要规定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时间;

(3)应当将这种管理方法用于比较长期的组织任务;

(4)落实到个人的目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每个人的目标均不应超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实际承受能力;

(5)对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方式很重要,对能力较低和缺乏自信心的组织成员来说尤其重要;

(6)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人际交流技能,特别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技能。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厄威克认为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厄威克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1)目标原则;

(2)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

(3)单头领导的原则;

(4)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

(5)授权原则;

(6)责权相符原则;

(7)明确性原则;

(8)控制幅度原则。

法约尔对管理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答: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的意思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经营可以指船长驾驶一只船、经理经营一个企业或政府首脑管理一个国家。在他看来,“经营”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而作为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管理”则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将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正是法约尔最主要的贡献之一。

古德诺主张如何使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

答:(1)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

(2)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3)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

(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简述布坎南关于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

答: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家就如何对政府失败进行补救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具体建议:

(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3)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总之,一旦发生公共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就应该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去寻找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减少政府的失败。

简述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所谓“新公共服务”,它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答: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他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的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包括:

(1)劳动分工;

(2)权力和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系列;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简述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

(1)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2)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

(3)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4)公共管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5)公共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简述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此,怀特主张:

(1)应该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

(2)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

(3)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

(4)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5)明确协调的原则。

简述里格斯关于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在里格斯看来,过渡社会公共行政具有如下特点:

(1)异质性。“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表现出强烈反差。过渡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价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即异质性特点。

(2)重叠性。即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体是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标准所决定。

(3)形式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即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徒有虚名。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

答: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

(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3)稳中求变原则。

简述麦格雷戈的Y理论的思想基础。

答:麦格霄戈的“Y理论"是基于“需要层次说”概括出来的。播要层次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在他看来,人的基本需要可以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简述泰勒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

(2)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简述维尔达夫斯基提出的筹划和拟定预算提案的基本方法。

答:(1)化繁为简,简单明了。

(2)不求最佳,只求满意。

(3)循序渐近,逐步调整。

(4)拨款要求,恰如其分。

简述西蒙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原则。

答: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简述新公共行政学动态、开放的组织观。

答:新公共行政学认为,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情感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

(1)所谓分配过程是指新的公共行政必须关心分配形式,依据从公共行政项目中获得的效益来处理人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分配问题,成本一效用分析和成本一效益分析是其最常用的方法。

(2)所谓整合过程是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员都可以视为在该层级中扮演的角色,其各自的任务通过权威层级联系在一起。

(3)所谓边际交换过程是指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

(4)所谓社会情感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情感训练的过程,它也可以被视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工具,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

什么是行政协调?怀特认为应如何解决行政协调问题?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此,怀特主张:首先,应该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其次,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第三,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进而提高行政效率。第四,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最后,明确协调的原则,即“对任何事件均由主管会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领导相关的各部。规划这种政策是附设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各部有专人参加……形成联合规划中之一协调部分。应用这种方策,可使各部在独立行动中,获得合作的行政效能”。

什么是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及其核心内容?里格斯据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行政生态学是以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对行政系统作整体的观察与精密的分析,作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行政这一主体生长和发展规律,以从整体上把握行政过程与行政运行规律。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核心内容是“溶合的一棱柱的一衍射的模式”。

正是基于对诸如传统泰国、现代泰国、菲律宾以及现代美国等不同形态的国家公共行政的比较研究,里格斯创立了他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仅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里格斯认为,在发达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行政等各个方面多少都有各自的范围,所以比较容易个别地抽离出来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方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彼此密切地相互影响着,因此研究者必须把眼光扩展到整个社会政治系统的各有关因素,才能把公共行政的真实情况勾划出来。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标准化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威尔逊的行政学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

(2)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

(3)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

(4)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

(5)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6)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

(7)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韦伯所谓“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

答: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合理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沃尔多怎样批评传统行政学?

答:(1)沃尔多认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应该鼓励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合作而不是被分离权力之间的对抗。

(2)沃尔多批评了传统行政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批评传统行政学过分强调组织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而忽视了作为“行政实质”的具体性。

(3)沃尔多还指责传统行政学家所谓的行政“科学”主要依靠“事实的堆积”。

(4)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

西方行政学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答: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

这一时期,不仅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任务日愈繁重,而且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一系列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为了缓和、消除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开始转变过去那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进而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公共生活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能够更好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便应运而生。

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促成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也为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

答:西蒙认为从决策与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与行政并不妥当,因为行政也必须作决策。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在奥斯本看来,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

(1)掌舵而不是划桨;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

(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5)重产出而非投入;

(6)具备“顾客意识”;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在巴纳德看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是什么?

答: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关系处理得好,非正式组织能为正式组织承担三项积极功能,从而使正式组织更加稳固、健全,更有效率。这三项积极功能是:

(1)可以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沟通的意见、资料和信息;

(2)可以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服务热诚以及对权威的认同感而维持组织团结;

(3)可以借助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过滥,进而保持个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独立选择力。

在法默尔看来,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性的一个典型范例,作为一种认识和改变官僚体制的力量,公共行政理论是有限度的,沿着每一条重要的发展路线,公共行政都会被视为面临反例。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特殊主义的局限性;

(2)科学主义的局限性;

(3)技术主义的局限性;

(4)企业逻辑的局限性;

(5)解释学的局限性。

总之,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看,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因过于依赖客观理性社会科学的逻辑和认识论,过于偏爱美国的特殊主义,过度依附于功能管理和组织技术,过于受资本主义企业逻辑的影响以及过于追求基于“宏大叙事”的所谓“真理性”解释而客观地存在局限性。

在古利克看来,美国政府最初依据的行政改革原则有哪些缺陷?

答:(1)选举许多官员和经常进行选举,既没有产生好政府也没有产生民主政府;

(2)权力制衡系统所导致的不是“更大的驱动力而是更多的制动器”;

(3)多头领导的机构使政府系统丧失了负责且有力的领导;

(4)不熟练的人已经证明既不能处理好重要行政事务也不能胜任重要技术工作。

在霍哲看来,一个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答:包括以下七个基本环节:

(1)识别要评估的项目:即必须对欲评估的项目进行清楚界定。

(2)阐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即一个政府机构提出一项战略计划,阐明其使命、目的和目标。

(3)选择评估标准或指标。

(4)设立绩效和后果(成就目标)的标准。

(5)监督结果。

(6)绩效报告。

(7)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的利用。

在库珀看来,行政人员应该如何保持个体伦理自主性?

5.会计-简答题 篇五

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职能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则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特点和职能:(1)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2)会计的控制职能:会计控制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会计控制具有适时性、连续性和全面性、会计控制具有综合性

2、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帐户?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要提供全面的、连续的、系统的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这些分类核算的项目将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这就需要设置帐户。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会计科目和帐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二者的相同点是它们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区别:(1)会计科目仅仅是指帐户的名称,帐户除了有名称(会计科目)外还具有一定的格式结构,具体表现为若干帐页。帐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2)会计科目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前事先确定的对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帐户是经济业务发生之后进行分类、连续登记的一种手段。

什么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有什么优缺点?

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方法。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在复式记账法下账户体系设置完整,可以将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全面地、系统地进行记录,可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其基本特征及记账规则是什么?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特征:借贷记账法的借方登记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成本和费用支出增加、收入减少或转出;贷方登记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成本和费用支出减少或转出、收入增加。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什么是会计凭证?其有何作用?怎样审核?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作用:(1)及时、正确地反映经济业务完成情况(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单位内部控制(3)加强会计监督,控制经济运行。审核:

1、内容是否真实

2、会计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

3、项目是否齐全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什么?如何审核?

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规范

5、不得随意涂改乱擦挖补

6、连续编号

7、填制及时。审核:

1、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2)审核原始凭证的准确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及时性。什么是记账凭证?有哪些种类?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原始凭证来源不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格式不一,不便于填写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不能直接用来作为记账和查账依据。因此需要将原始凭证加以归类整理填制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种类: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内容:(1)填制凭证的日期(2)凭证的编号(3)经济业务摘要(4)会计科目(包括一级二级或明细科目)的名称和金额(5)所附原始凭证张数(6)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名盖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要出纳人员签名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什么?如何审核?

日期栏的填写

2、摘要栏的填写

3、会计科目栏的填写

4、金额栏的填写

5、记账凭证附件

张数的计算

6、记账凭证的编号

7、签名或盖章

8、对空行的要求

9、填写要求。审核:

1、内容是否真实

2、会计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

3、项目是否齐全

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总分类账簿,简称为总账,是根据一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簿。总分类账簿用来反映经济业务的总括内容。明细分类账簿简称明细账,是根据二级或三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簿。明细分类账簿用来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内容。

10.什么是平行登记?其要点是什么?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其所属的有关明细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要点:第一,总分类帐与明细类帐登记的依据相同。第二,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方向一致。第三,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金额相等。

11、什么事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的区别何在?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以是否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发生支付现金的责任即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以及债权和费用。收付实现制又称为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是与权责发生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的时间来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

12、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包括哪几种类型?

(1)应计收入的调整(2)预收收入的调整(3)应计费用的调整(4)预付费用的调整(5)其他账项的调整

13、什么是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各自适用于哪些范围?

(1)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范围:实地盘存制一般适用于价值低、品种杂、进出频繁的材料物资。其它存货一般不宜采用实地盘存制.(2)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范围: 实际工作中,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一般都采用永续盘存制。

14、什么是财务报表?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1、财务报表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达。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内容。

3、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由表头、表身和表外说明三部分组成。

15、我国会计法律规范分为哪几个层次?个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行政管理法规、会计部门规章三个层次。内容:(1)会计法:会计法是调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会计行政管理法规:一是会计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或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前主要有《总会计师条列》、《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列》和《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二是地方性会计法规,指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会计行政管理的规范文件。三是会计规章,指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如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16、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律、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保护制度、预算控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选择

根据现有的发现,我国会计一职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

会计的反映职能部包括(主观性)

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于(2007)

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货币量度)

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完成受托责任)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应收账款)

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会计要素)

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未分配利润)

正确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数,哪一方记录减少数是由(账户性质)决定的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在下列账户中与负债账户结构相同的是(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是根据(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计算

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账户年末应(没有余额)

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成为(对应账户)

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时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确定的下列错误中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借贷金额不等)

简单会计分录的特征是(一借一贷)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下列引起资产内部此增拨减得交易、事项时(收回余销款存入银行)

以下各账户中属于费用账户的是(财务费用)

账户中各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表示

累计折旧账户贷方余额表示(折旧的累计数)

在供应过程中,在实际成本法下,用来归集入材料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是(在途物资)

在下列账户中,期末需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是(管理费用)

利润分配账户在年终结算后出现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额)

某企业购进材料一批,买价15000元,运输费600元,入库前整理挑选费400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是(16000)元

企业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等采购费用,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6月30日,本年利润账户有借方余额200000元表示(1月1日至6月30日累计发生亏损200000元)

下列不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是(制造费用)

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制造费用)

累计折旧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属于(资产类账户)

按经济内容分类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

为了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应设置(原材料)

制造企业销售产品实现了收入应(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时应(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基础会计练习题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

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于(2007年)

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完成受托责任)

下了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应收账款)

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会计要素)

正确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种说法正确的是(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正进行登记。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的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确定的下列错误中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借贷金额不等)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以下各账户中属于费用账户的是(财务费用)

在供应过程中,在实际成本法下,用来归集记入材料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是(在途物资)

某企业购进材料一批,买价15000元,运输费600元,入库前整理挑选费400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是(16000元)

下类不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是(制造费用)

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是(制造费用)

按经济内容分类,“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

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时,应(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下列属于制造企业其他业务收入的是(出售材料收入)

限额领料单属于(累计凭证)

将现金存入银行这笔业务,按规定应编制(现金付款凭证)

采购员报销950元差旅费,出纳员又补付其现金150元已结清其暂借款,这项业务应编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下类明细账中,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帐页的是(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

企业用现金支付某职工报销的市内交通费78元,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为借记管理费用87元,贷记现金87元,并登记入账。对当年发生的该项记账错误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红字更正法)。

某企业本月收到A公司偿还上月所欠贷款5000元存入银行,下列账务处理中的哪一种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借:银行存款5000贷:应收账款5000)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

财务报表编制的依据是(账簿)

“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应填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预付账款)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按照现行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应于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报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务部)

会计计量的属性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成本计算、编制财务报表、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收入的取得可能会影响下列哪些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能以货币计量、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下列各项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中一方发生变化的有(以银行存款购入材料、从银行取得借款直接归还欠供应商贷款、从银行提取现金)

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科目的有(固定资产、原材料、累计折旧)

下列费用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下列各项中记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有(材料买价、材料的运输费、入库前整理挑选费用、运输图中的合理损耗)

企业分配工资费用时,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借记以下有关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会计核算的基础油(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确定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有(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

6.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 篇六

一、会计监督管理

1.会计预算管理监督

对于会计预算管理监督主要是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监督,首先,在编制方面能否符合单位各种职位的需要,能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财务制度规章制度,能否表现出上下级工作要求,对收入或者预算能否记得准确、完整,是否能对工作安排表现良好,这些都需要去管理。在面对管理时,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各个方面统一进行排查,在排查内容中要详细记录,并且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在会计预算监督中,首先要看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日期进行上报申请,单位发展进度能否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在财务上记录账单是否准确,会计监督能否反映出单位在预算或执行中的某些问题,在年底进行总结报告中,是否与当时执行情况相符合,能否按照规定完成拟定的计划。

2.会计收入管理监督

在会计收入管理监督中,首先就要从对外收费标准开始监督,为了避免工作人员私自收费等问题,监督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进行排查,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收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监督,如果发现私自收费、降低国家收费标准或随意更改收费范围等问题,监督管理人员要将该问题如实上报,并且对私自收费工作人员进行严惩,并将私自收费钱款如实上交,不得隐瞒。单位还要依法将上缴财政罚款、收入、出租出借收入等资金,检查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上缴,对那些私自隐瞒、公款私用者,进行严惩,并划清各种收入界限,逐一进行核算,对各个项目收入或支出单位应事先预算,监督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杜绝出现挪用、隐瞒、截留等情况。

3.会计支出管理监督

会计支出管理监督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最主要就是从财务费用、支出费用等进行预算,毕竟会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中,关系到国家政策和财务管理上的支出和收入,当地事业单位要积极采取政府政策,对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对财政支出等费用,进行记录,避免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全方位进行监督,一定要记录好每一笔费用支出,加大资金管理,票据监管,对单位会计管理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加大会计支出记录管理,对记录准确性进行监管,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4.会计资产管理监督

会计资产管理就是要从事业单位能否存在流动资金、银行存款等内部管理,对现金管理制度能否达到国家规定,是否存在有人随便使用公款、白条、套取国家现金等问题,对于各种存款能否达到国家规定,对事业单位开设的账户、办理存款、取款等业务,对于收款现金能否按时收回,没有收入的款项能否按时收回,对于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国家管理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使用国家公款项目,对资金管理要严格进行掌控,对国家资源持续发展能有效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分析

1.会计监督意识差

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来看,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管理不重视,认为在会计监督管理上不需要规范管理,没有意识到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会计监督管理的意义,被领导认为就是财务预算管理,认为主要是财政进行预算控制,就可以完成会计监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导致很多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存在很多账单问题,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对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认识,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各种费用支出都没有明确计算。

2.会计监督管理设置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中,财务部门管理并不是专业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在财务岗位上,这些人员只是简单对财务费用进行记录,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上进行统一规范,在财务部门都是由出纳员兼任记账员,在会计岗位上没有得到明确管理,会计人员没有对自身工作义务得到了解,有个别财务人员在自身利益上丧失自己应尽的义务,帮助一些不法分子从中谋取暴利,使国家财务得到损失,造成社会会计监督管理混乱,无法实现监督管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视,不断去学习会计监督管理的理论知识,体会其所带来的方便。领导要尽到自身的责任,加强对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管理,使工作人员了解到会计监督管理含义。通过在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财务工作人员都去学习,履行自身义务,避免事业单位出现各种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三、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要不断去完善自身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要提高员工对会计监管工作认识,不断鼓励员工去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力度,加强会计监管,让我国事业单位能保持这种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璐瑶.关于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探究思考[J].商,2013,(23):152.

[2]孙徐婷,李佳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探讨[J].中国市场,2014,(48):136~137.

7.税务会计简答题 篇七

税务会计是以所涉税境的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事项进行计算、调整和税款缴纳、退补等,即对企业涉税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申报(报告),以实现企业的最大税收利益的一门专业会计。

税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1、纳税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货币时间价值

4、纳税会计期间

5、会计核算 税务会计原则:

1、税法导向原则

2、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原则

3、应计制原则与实现制原则

4、历史(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5、相关性原则

6、配比原则

7、确定性原则

8、合理性原则

9、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

10、税款支付能力原则

11、筹划性原则

税收构成要素:

1、纳税权利义务人

2、纳税对象

3、税目

4、税率

5、纳税环节

6、纳税申报期限

7、税额计算

8、税负调整

纳税人的权利:

1、知情权

2、保密权

3、税收监督权

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5、申请延期申报权

6、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

7、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8、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

9、委托税务代理权

10、陈述与申辩权

11、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

12、税收法律救济权

13、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

14、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纳税人的义务:

1、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

2、依法设置账薄、保管账薄和有关资料以及依法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的义务

3、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

4、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

5、按时、如实申报的义务

6、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

7、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

8、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

9、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

10、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 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货物的销售额、进口货物金额、应税劳务销售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

消费税的概念:

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商品流转税。确切的说,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特定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商品流转税。消费税税目:

1、烟税目。包括卷烟、雪茄烟和烟丝等目

2、酒和酒精税目。包括粮食白酒、薯类白酒、黄酒、啤酒、其他酒和酒精等子目。

3、化妆品税目。

4、高尔夫球及球具税目。

5、高档手表税目

6、游艇税目

7、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

8、实木地板税目

9、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税目

10、鞭炮、烟火税目

11、成品油税目。包括汽油、柴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等子目

12、汽车轮胎税目

13、摩托车税目

14、小汽车税目。包括乘用车、中型商用客车子目

关税概念:

关税是国家授权海关对出入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关境是一国海关法得以全面实施的区域,指包括该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在内的全国家领土。通常情况下,关境与国境范围一致,但因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关境亦可大于或小于国境。

关税优惠政策

1、法定免缴关税的货物

2、法定酌情减缴或免缴关税的货物

3、特定减免关税的货物

营业税的纳税人

营业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企业所得税

8.成本会计简答题。 篇八

答案;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矗初的成本会计只是进行成本核算.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成本分析。之后,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其与成本会计的结合与渗透,成本会计的职能又不断发展、变化,逐步增加了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及考评等职能。在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他各项职能就无法发挥,也就没有现代成本会计.

2.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校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编制和分析成本报表,是成本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本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能综合反映企业成本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其二,通过成本报表分析,可以揭示影响产品成本指标和赞用项目变动的因素,从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挖掘节约费用和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三,成本报表提供的实际产品(或经营业务)成本和费用资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车间和部门加强日常成本、费用管理的需用,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利润的预测、决策.编制产品成本和各项费用计划,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3.简述成本会计任务包括的内容。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结合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

第一,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与制止各种浪费和损失,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

第二,核算各种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及产品成本,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数据。

第三,分析各项支出的发生情况、消耗定额与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步挖掘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潜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核算与分析成本费用,并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4.简要回答定额法的优缺点。

定额法的优点是;

(1)通过对生产耗费和生产费用脱离定额和计划的差异的日常核算,能够在各该耗费和费用发生的当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计划)的差异,加强成本控制,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节约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

(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和各种成本差异分别反映的,因而便于进行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3)通过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4)由于有着现成的定额成本资料,因而能够比较合理和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即分配各种差异)的问题。

定额法的缺点是:由于要制定定额成本,单独汁算脱离定额的差异.在定额变动时还要修订定额成本并计算定颤变动差异,因而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

5.工业企业的材料,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案:工业生产用的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不同用途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1)原料及主要材料。(2)辅助材料。(3)外购半成品。(4)燃料。(5)修理用备件。(6)包装物。(7)低值易耗品。如果企业所需用的修理用备件或包装物的数量不大,资金占用不多,也可以将其并人辅助材料一类。

6.综合逐步结转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

答案: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记人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

综合结转法的优缺点。

综合结转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为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综合的成本管理,必须进行成本还原,从而要增加核算工作量。

7.为了进行产品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账户?

答案: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立“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总账账户和相应的成本、费用明细账。

8.分项逐步结转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

答案: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可以直接、正确地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便于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汁划的执行情况,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但是,这一方法的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在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中看不出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是多少.本步骤加工费用是多少,不便于进行各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因此,分项结转法一般适用在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日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这类企业,各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要求不高,实际上只是按生产步骤分工计算成本,其目的主要是编制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企业产品成本报表。

9.如何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完工率)?

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如果原材料费用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原材料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时,应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率(或投料率)。

10.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为了适应各类型生产的特点和不同的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从而有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采掘、发电等;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水泥厂等。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 小批、单件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械制造、船舶制造、修理作业等。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生产,如纺织、冶金等。

11.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主要有哪些?对于工业企业计提的各种折旧费用 按其用途应分配计入哪些成本费用账户?

答案:我国目前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是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或工作时数)法。此外,我国会计制度还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

折旧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折旧费用一般应按固定资产使用的车间、部门分别记人“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在明细账中记人“折旧费”费用项目)。折旧总额应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

12.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编制和分析成本报表,是成本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本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能综合反映企业成本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其二,通过成本报表分析,可以揭示影响产品成本指标和费用项目变动的因素,从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挖掘节约费用和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三,成本报表提供的实际产品(或经营业务)成本和费用资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车间和部门加强日常成本、费用管理的需用,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利润的预测、决策,编制产品成本和各项费用计划,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13.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人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14.简述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开设成本明细账。即按产品品种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同时,还应开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按生产车间或品种)和“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生产车间),账内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2)分配各种要素费用。即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各项货币支出,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根据要素费用分配的结果,登记各种明细账。

(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4)分配基本车间制造费用。

(5)分配计算各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6)结转产成品成本。

15.对于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工资费用按其用途应分配计人哪些成本费用账户及成本项目?

在进行费用分配时,直接进行产品生产、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成本项目生产工人工资,应单独地记人“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直接进行辅助生产的工人工资,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职工工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专设的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等工程的工资以及应由应付福利费用开支的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等,则应分别记人“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和“应付福利费”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作为劳动保险费,记人“管理费用”账户。已分配的工资总额,应记人“应付工资’’账户的贷方。

16.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主要有:

(1)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以品种或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或分批法。

(2)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分步法。

(3)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管理上要求尽快提供成本资料,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4)在定额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为加强定额管理工作,可采用定额法。

17.成本会计的对象?工业企业及各行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答: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产品成本(或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农业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等其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部分的形成各该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部分的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期间损益。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18.简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答: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既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

19.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答: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的费用界限:1。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20.简述成本会计任务包括的内容。

答: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同时还受制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核、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和制止各种浪费和损失,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核算各种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数据;分析各项支出的发生情况、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潜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1.什么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其结构怎样?

答: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和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报表。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基本报表部分,可反映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和全部产品的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对于其中各种主要产品,还分别反映其实际产量、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表中补充资料部分,主要反映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等资料

22.为什么要按固定的系数进行分配?系数是怎样确定的?

答: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可以将分配标准拍片成相对固定系数,按照固定的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确定系数时,一般是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把这种产品的系数定为“1”;用其他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相比,求出其他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的比率,即系数。系数一经确定,应相对稳定,不应任意变更。在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也叫系数法。因此,系数法是分类法的一种,也可称为简化的分类法。

23.什么是分类法?分类法下,在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有哪些?答:在一些工业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类别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这种方法就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售价,以及产品的体积、长度和重量等。.{([xeF

24.化分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在小批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同一月份内投产的产品批数往往很多,有的多至几十批,甚至几百批。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间接费用在各批产品之间按月进行分配的工作就极为繁重。因此,在投产批数繁多而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例如属于这种情况的机械制造厂或修配厂)中,还采用着一种简化分批法,也就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25.综合逐步结转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

答: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计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综合结转,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结转。综合结转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进行成本还原,从而增加核算工作量。因此,这种结转方法只适宜在半成品具有独立的国民经济意义,管理上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但不要求进行成本还原的情况下采用。

26.简述产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

答:从理论上说,产品的成本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业已耗费的、以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节约耗费、减少生产损失,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例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已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并非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

27.什么是品种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或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3)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处理

28.简要回答定额法的优缺点。

答:定额法的优点:(1)通过对生产耗费(生产费用)脱离定额(计划)差异的日常核算,能够在生产耗费(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反映和监督其脱离定额(计划)的差异,从而加强成本控制,及时、有效地促进节约生产耗费,降低生产成本。(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和各种成本差异分别反映的,因而便于进行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3)通过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工作水平。(4)由于有着现成的定额成本资料,因而能够比较合理和简便地解决各种差异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

定额法的缺点:由于要制定定额成本,单独计算脱离定额的差异,在定额变动时还要修订定额成本和计算变动差异,因而计算工作量较大

22什么是分步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为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2)产品成本计算期同会计报告期相一致;(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4)各步骤之间结转成本。

23.什么是制造费用。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分为三类:(1)间接材料费用。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耗用的一般性消耗材料。(2)间接人工费用,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除生产工人之外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辅助人员、清洁工、维修工、搬运工等的工资及按上述人员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3)其他制造费用,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发生的不属于材料和人工的各种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费用C9R,ob

24.在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进行分配时,其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各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采用平等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也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但在这里的完工产品,是指企业最后完工的产品;某步骤完工产品费用,是该步骤生产费用中用于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与此相联系,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尚未产成的全部在产品和半成品,包括(1)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即狭义在产品;(2)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3)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产成的产品。这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因此,这里的产品费用,是指这三个部分广义在产品的费用。其中后两部分的实物已经从本步骤转出,但其费用仍留在本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尚未转出。这就是说,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要在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这些费用在产成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和广义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额。

25.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的作用有哪些?

答: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成本报表的作用:(1)综合反映企业成本费用计划完成情况。(2)通过成本报表分析,可以揭示影响产品成本指标和费用项目变动的因素,从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挖掘节约费用和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成本报表提供的实际产品(或经营业务)成本和费用资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车间和部门加强日常成本、费用管理的需用,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利润的预测、决策,编制产品成本和各项费用计划,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26.工业企业的材料,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工业生产用的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不同用途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①原料及主要材料。②辅助材料。③外购半成品。④燃料。⑤修理用备件。⑥包装物。⑦低值易耗晶。如果企业所需用的修理用备件或包装物的数量不大,资金占用不多,也可以将其并入辅助材料一类。

27.逐步结转分步法为什么又分为分项结转和综合结转?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记人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

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28.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29什么是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它有哪些作用?

上一篇:招募志愿者情况说明下一篇:一个难忘的假期-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