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论文圣经(共7篇)
1.英文论文圣经 篇一
The Feeling after Reading the New Testament Holly BibleThe first time that I touched The Bible is in Peter’s home.I was introduced to an English Corner by a good friend.And before that, I have no idea about The Bible and Nazarenes.Until we almost went into Peter’s home, she told me that Peter is a Nazarene and he taught us English lover something about The Bible.I wanted to have a try because of my curiosity.When all of us got into his house, we all felt enthusiastic about each other.Peter prepared dinner for us, and he said to us that all Nazarenes are the family of each other, and all Nazarenes are equal, they help with each other, they share things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prepare food for each other for free.Then, we new students received a book The New Testament Holly Bible from Peter;he said that we can see this Bible as a story about Jesus or a Foreigner book to improve our English and know about some European culture.We learned some soft songs about The Bible, smiles on everyone’s face.After that, we started our study of Bible.Bible was commonly described as “a greatest book”.Though The Bible was finished before two thousand years ago, it still has a deep effect among people in nowadays, including all kinds of people, such as leaders, sportsmen or scientists and so on.Several of them read and studied The Bible.To open The Bible is always beneficial.But, it also has some ideas that I can not accept it completely for that I am an atheist.I do not hold that there is someone who has the ability to survive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I had an argue with Peter in this question and I also ask some other friends’ opinion about matter, they all considered that Jesus is the most perfect existence in the world, and he rescued our world, so that we can live at present.The Nazarenes see Jesus as a goddess in Chinese mythology, however, in fact, we Chinese people only serve the great woman as a dream, and we do not fall into the mixture of reality and dummy.In the Bible, they think all the people have sins, and the Jesus was punished because of our sins.Whoever wants to go to the heaven instead of hails must go through him, this is the only way.Jesus is the only cross to the rebirth places.All Nazarenes believe that Jesus is the only one who is perfect completely and he has no sins, so, he is the only person who has the qualification to survive others and undertake their sins.Jesus rescued us, he died.These Nazarenes regard Jesus as God from above, just as The Bible saying, no shortcomings.They obey Jesus and believe in Jesus totally.Whoever believes in Jesus has an eternal life.As what we old emperors did in the past, their orders must be carried out follow emperors’ opinions.That is to say, most of Nazarenes live without their own thoughts and understandings;they live under others’ favors, which is quite foolish and lamentable.At the end of this book, I knew that if I do something good for others, I may get encourage and rewards from that God, otherwise, the God may punish me.Just as the old saying goes, “what is coming not rewarded, not the time.” This are the profound consideration that I get from The Bible, let religious faith become a way of comfort instead of an edged tool used by common people.I believe our world will be better than before.
2.英文论文圣经 篇二
不少人认为《白鲸》象征着执着探寻自然界秘密的美国精神, 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曲折离奇的探险小说。本文认为《白鲸》包含了更多的圣经宗教意识。
《白鲸》中大量的文学和神话暗示, 取自《圣经》文学。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亚哈、以利亚等都出自《圣经》。《白鲸》中的主要意象——大海、太阳、天空、空气、大鲸、火、鸟等, 也均源于《圣经》。这使《白鲸》与《圣经》的联系一目了然。我认为《白鲸》与《圣经》更是一种互文性关系。作者麦尔维尔通熟圣经文化, 采用互文性手法, 将小说与《圣经》进行对照, 编织作品复杂的象征之网, 生成主题。本文将力图从作品命名、象征手法、文学原型这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
1. 作品命名中圣经原型的引用
在西方文化背景中, 巨鲸与《圣经》典故的联系密切, 是大海魔王或海中怪的同义词。作品开篇“选录”就选取了五段《圣经·旧约》中有关海中这种“大鱼”的记录:
上帝造就大鱼。
——《旧约·创世纪》
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
——《旧约·约拿书》
作者麦尔维尔的意图是使人明白, 在圣经文化中, 大鲸既是恶魔般的巨兽, 又是上帝引以为荣的造物, 是上帝神力的象征。接着, 作者在“选录”的最后两段选取《南塔开特歌谣》:“孩子们, 快快活活, 别无精打采, 勇敢的标枪手正在打大鲸!”和《鲸歌》:“这条罕见的老鲸呵, 置身在狂风暴雨中, 海洋就是它的家, 既然强权就是公理, 它就是强权的巨人, 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之王。”与之对照, 折射出西方文化精神和思想实质的内核。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小说取名《白鲸》不仅是要保留它的原型意象, 而且要存有新意, 造成一种混合象征。
在《白鲸》中, 船长亚哈为了复仇, 用尽手段诱使水手们同他一起在茫茫大海上追杀白鲸, 最终导致船毁人亡。小说中的亚哈与亚哈王有着相似的性格、命运。《圣经》中的亚哈王性情傲慢, 一再违背上帝的诫命。船长亚哈也是一位帝王般的人物, 性格孤傲, 不断与上帝为敌。他声称:“如果太阳侮辱我, 我也要戳穿它。”他决心“要到天涯海角去追击它, 直追得它喷出黑血, 落尽鱼鳍”。亚哈追杀白鲸就是追杀上帝, 是一个真正敢于反抗上帝的恶魔般的人物, 也是上帝谴责和诅咒的对象。他将白鲸视为一切恶的化身, 执意追杀白鲸。而白鲸是上帝引以为荣的造物之一, 他与船员们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中追杀它, 就是反抗上帝, 就是走向灭亡。
2.《白鲸》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许多人物景观几乎都具有多层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多重奇谲的象征事物来表现他对哲学、社会、宗教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先, 陆地和海洋是小说中一对相反相成、内蕴丰富的象征物。一方面, 陆地象征着安闲舒适, 海洋象征着凶险莫测;陆地代表着封闭自足, 海洋则代表着冒险求知。另一方面, 陆地也象征着使人丧失精神生活的人类文明, 而海洋则代表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与此相映, 航海远行既可象征探索与发现的心灵历程, 又可象征返璞归真的精神之旅。
其次, 从白鲸莫比·迪克的象征意义来看, 莫比·迪克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 小说就以这条巨鲸的名字命名。“异教徒水手把它当成海怪, 亚哈把它当作自己的仇敌”。“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力量。它又被人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白鲸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 “在它那硕大柔和的头顶, 由于它那无法言传的沉思默想而挂着一顶雾气重重的华盖, 而这种雾气……你有时看得到又被彩虹耀得光辉灿烂, 仿佛上天已经批准了它的思想似的”。白鲸还是大自然的化身。这样, 小说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如果一无止境地疯狂掠夺大自然, 必将被大自然所埋葬。
3. 作品的圣经“文学原型”
创世纪篇中上帝三天造海, 造出人之后, 人在地上罪恶滔天, 于是神想毁灭他所造的万物。但由于挪亚是个义人, 敬畏神, 因此在洪水来临之前, 神要存留他的一支血脉, 并吩咐他造方舟, 得以在洪水中存活。所以说, “挪亚方舟”暗示了人类需要经过“死亡—重生”的轮回仪式, 暗示人类世界由无序趋于有序, 人与人、人与上帝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在《白鲸》中, “裴廓德号”就是“挪亚方舟”, 在茫茫的大海中寻找生命的价值。它载着水手们的希望和企盼, 渴望在捕鲸之后能再回陆地, 过上理想的生活。
撒旦在《圣经》里是魔鬼的意思, 他引诱人背离神, 任由自己的欲望行事。在《白鲸》里, 亚哈、巴别塔和撒旦有着密切的联系。亚哈船长受到撒旦的引诱, 不顾船上其他水手的死活, 只为满足自己的复仇欲望。巴别塔是人为荣耀自己, 建巴别塔的结局是口音变乱了, 人无法达到宣扬自己之名的目的。亚哈杀白鲸就像古人建巴别塔一样, 试图想神一样了解一切, 通过杀白鲸来荣耀自己, 但结果只能是淹没于海底之中。
十字架也是《白鲸》中时常出现的意象, 它对小说的主题有深化的作用。在《圣经·新约》中, 四大福音书都描写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在督教文化中, 十字架是上帝与邪恶力量决定性的最后争战, 尽管耶稣表面上失败了, 但是他的复活表明对罪和死亡的全然得胜, 基督徒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彰显了上帝对世人的爱。“裴廓德号”在海上航行, 船上的人是要去献祭的“羔羊”, 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伊什梅尔在灾难中存活, 如同复活一般, 成为“唯有我一人逃脱, 来报信给你”的人。其中的“你”书中没有明确的所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麦尔维尔借伊什梅尔说出人必须与自然和好, 主宰自然的是上帝, 宇宙的秘密就是要与上帝和好。
4. 结语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麦尔维尔熟谙《圣经》, 成功地引用《圣经》原型, 使作品延续并发展了《圣经》原文的宗教意蕴。实际上, 对于“白鲸”的象征意义众说纷纭:有人把它看作“善”的象征, 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 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在作者的笔下, “白鲸”颇有神秘主义色彩。我们可以把亚哈看作是人类罪恶力量的代表或邪恶人性的化身。而亚哈的仇敌白鲸, 作为神秘的超自然的存在物, 被看作是上帝用来惩治邪恶者的工具。白鲸与亚哈的斗争就成为服从神意与反叛上帝、善与恶、欲望与抑制之间的冲突。小说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还有很多, 这种写作手法使这篇小说意义深远, 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2]江玉梅.与上帝摔跤——浅析《白鲸》的宗教意识.南昌高专学报, 2008, 23, (4) .
[3]王瑾.互文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圣经金句1 篇三
2、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西 3:23)
3、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7)
4、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5、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1:5)
6、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个是罪魁。(提前 1:15)
7、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
8、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9、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 6:7-8)
10、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11、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1:7)
12、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2:2)
13、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14、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豫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 2:21)
15、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16、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
17、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4:7)
18、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 4:8)
19、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多3:1)
20、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来 1:3)
21、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来2:3)
22、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 4:12)
23、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
24、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伶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25、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 9:27)
26、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来10:19-20)
27、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 10:25)
28、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
29、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
30、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
31、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头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 12:2)
32、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来 12:3)
33、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
34、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
35、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1:12)
36、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5)
37、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雅1:19)
38、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
39、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
40、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
41、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4:7)
42、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4:14)
43、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44、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45、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
46、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
47、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
48、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49、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3:8)
4.圣经神话故事 篇四
记得小学的时候,看过一些关于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动画片,但是就被那些离奇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神奇力量所吸引。尽管后来上中学学了思想政治,知道神怪都是虚假的、臆造的,但是那份奇幻的想象在我内心中还是无法磨灭的。上了大学在上一个思修老师的政治课时,被他的滔滔不绝的希腊古典故事再次吸引,再次将我内心的对希腊神话的好奇。于是,在寒假趁有空闲,我专门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满足下自己的好奇。
尽管书名是叫《圣经神话故事》,似乎与希腊神话故事不太沾边,但是一切一切的起因,故事的源头都是由这个拿撒勒人——耶稣引起的。
耶稣出生在有太的伯利恒城,耶稣出生钱有几个凡人先知到耶路撒冷,对人说即将有个孩子降生,他将会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但是的耶律王听到后心里很不安,命令他的手下查找追杀那个即将降生的“耶路撒冷的王”。主的使者在梦中催出耶稣的父母赶快逃走。于是父母为了躲避耶律王的迫害,逃亡埃及。之后也就造就了一些列神话。
里面有好多故事是让我如梦初醒、眼前一亮的,有一种恍然大悟的顿时清醒感。比如说“诺亚方舟”,我以前只认为是一条船的名字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看过才知道,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生养了众多子孙,地上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人兵没有做在上帝看来是善的事情,烦倒是做了各种坏事。上帝对充满罪恶的世界伤心透了,后悔把人造出来,于是他想消灭世上罪恶的人和飞禽走兽。
但是,当时只有一个叫诺亚的人,他总是按照上帝的意愿行事,因此上帝很喜欢他。诺亚有三个儿子:闪、含、雅弗。、有一天上帝对诺亚说,因为人的出现让世间充满罪恶,因此他决定把人重地球上消灭。所以让诺亚造一只方舟,好在上帝惩罚人类的时候让诺亚全家住进去,使得性命得以保全。
诺亚按照上帝的要求建造了方舟,备好了粮食,做好了每一件事情。到了跟上帝约好的第七天,洪水果然来了,诺亚和他的家人都进入了方舟中,躲过了洪水。水势浩大,把山都淹没了,地上的一切活物包括人以及飞禽走兽、昆虫等全部被淹死了。只有诺亚方舟里的人和动物还活着。地上的洪水一共持续了一百五十天。
读完之后才知道,那不仅仅简简单单是一艘船的名字,它包含了那么多的上帝与人之间的故事,也给我这个爱幻想的人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幻想这艘船会是什么样子,上帝惩罚人类的时候会是什么情景。
读完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在西方人的眼中世界是怎样形成、怎样变迁的,也让我看到了西方人性的善良与丑陋。我最大的发现是,西方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上帝,从内心的遵从上帝的每一句话。多做善事,和睦友善,按时祷告。这些尽管与中国的佛教教义相似,但是在西方国家几乎是大部分人都信教,崇尚上帝,每周定期去教堂祷告、礼拜。他们从内心的一种对美好的期盼、向往、追求,也必定会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向自己美好的方向前进。
而作为一名80后的大学学生,我发我们几乎都没有什么信仰的,不信毛主席,不信佛,不信道,不信上帝… … 正式因为没有信仰,没有好的理想国度作为参照,我们迷失了方向,在学校里浑浑噩噩,沉沉浮浮,恍恍惚惚。我觉得这真的值得我去好好思考一下,既然上帝赋予了我们有限的生命,那么在有限的生命中我该怎样做、怎样活、怎样去奋斗,才会让自己不虚此生,丰富多彩,没有太多的遗憾!
值得深思。
2011-10-11 22:14:33
#创世纪#
1-2章 从神的创造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神:(1)他具创造性;(2)他与受造物不同;(3)他是永存的,并管理这世界。我们也可以认识自己:(1)神既然选择创造我们,我们在他眼中是宝贵的;(2)我们比动物更有价值(参1:28)。
个人点评:人的价值高于其他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1:31 神看所造的一切都很好。你既是神所造的一部分,他就因造你而感到高兴。在你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或者是无价值的时候,要切记神造你的美意,你在他眼中是宝贵的。
个人点评:要重视自己的价值,因为自己是神所赐。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2:7 “地上的尘土”表明构成我们身体的化学成分没有什么奇特。身体本来是个毫无生命的躯壳,直到神将生气吹进,这身体才成为活人。当神收回所赐的生命气息,我们的身体就要归回尘土,所以我们的生命和价值都是来自神的灵。许多人夸耀自己的能力与成就,自以为是自己努力经营得来的;也有些人为自己没有杰出的能力而自卑。事实上,我们的价值并不在于自己的成就,乃在于赐给我们奇妙生命的真神。因此我们应当像他那样重视生命。
个人点评:人来自于尘土,最终归于尘土,生命是宝贵的。
【耶和华 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 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2:15-17 神让亚当负责看守伊甸园,吩咐他不可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实际上神并没有采取措施阻止他吃,而是容他选择,因此他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抉择。神让我们选择,我们也常常会选择错误,这些错误的选择可能叫我们受苦;但我们能从中得到教训、变得成熟,以便日后作出较好的选择。既然要承受后果,我们就应谨慎地作出每一个抉择。
个人点评:有选择必有错误,错误在所难免,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要理性的选择。
【耶和华 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2:18-24 神的创造工作,直到他造了女人才告完成。他本来可以像造男人那样用地上的土造女人;然而,他选择用男人的骨头和肉来造女人。他要向我们说明,婚姻象徵男女成为一体,是二人的心灵与生命奇妙的结合。在圣经中,神一直认真地看待婚姻。你已经结婚了或者准备结婚吗?你愿意持守这个要二人成为一体的诺言吗?婚姻不单要使二人成为密友,更要成为一体。
个人点评:圣经中对待婚姻的定义:婚姻是心灵和生命的结合,二人合为一
5.《圣经》读后感 篇五
——读《圣经》有感
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充满着神秘的气息。据说,他是万物之主,生活在令人憧憬的天堂,而圣城耶路撒冷,则是以上帝之名,有着虔诚信仰的基督教徒们的聚集之地。记录这些的,便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杰作之一—《圣经》,它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宗教的异域故事。
信仰即信念,它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团结众人之心,使整个民族走向光明,正义。
在《圣经》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以色列人领袖便是摩西。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法老大肆杀害以色列男婴之时,而他侥幸的躲过劫难,且在皇室王宫里长大。当他看到自己的族人遭受法老的奴隶时,便遵照上帝的旨意,团结整个民族,多次与统治者斗争。是他,唤醒了奴隶者心中对上帝的坚定信仰和崇敬之情。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人团结一心,经历磨难,终于获得了拯救,并且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新家园。
我想,这便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开在墙角的一朵花,虽不显眼,但弥漫的芳香却能沁人心脾;信仰是行驶在海洋上的一挂帆,虽然渺小,却能乘长风破万里浪;信仰是燃烧在黑暗中的一根蜡烛,虽然微弱,却能驱散夜的阴霾。人生有了信仰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英国培根说过:“有伟大信仰的人,生活永远放射着光茫。”信仰使人变得充实,坚强,即使未来的道路坎坷不平,荆棘丛生,拥有信仰的人也依旧会选择无所畏惧的走下去。
信仰是人们心中无形的道德底线,没有信仰的引导,人们将无所敬畏,失去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中国有句古语:“举头三尺有神明。”然而,在中国——一个由无神论主宰的国家,缺失信仰的人比比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拜金主义更是充斥着人们的每个细胞,殴打**等触犯法律的行为接踵而至,与此同时,更多践踏道德的事件也相继发生。不会忘记,三鹿奶粉中检测出严重危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不会忘记,黑心摊贩使用的地沟油被媒体曝光;不会忘记,商家昧着良心通过生产假药,劣质保健品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丑恶事件。这些无信仰主义者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相信上帝与神明的存在,于是随心所欲,作恶多端,最终走入了人性黑暗的深渊。
相反,拥有信仰的人则生活得坦荡、豁达。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他们相信耶稣身上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新约、旧约等与上帝固有的约定,相信人在世上行善,后世得以上快乐的天堂,如果是无恶不作,则会根据人犯罪的等级下到不同等级的痛苦的地狱。于是他们在每一次利益的选择时,都会照自己的原则进行选择——“为善,将到极乐世界;为恶,则万复不劫。”在他们信仰的天国里,很少出现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顾及家人的安危。
爱是信仰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信仰。
基督教是“爱的宗教”,它引导人们向善,心存善念,而基督教徒也矢志不渝的相信上帝是眷顾着他们,爱着他们的。正如,有人这样解读耶稣之死: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人自从吃了罪恶的果子后就犯了罪,与神分离了。因着人的罪,上帝就要让人的灵魂去到地狱,但神又是爱我们的,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替死的办法。他把自己的独生儿子耶稣赐给人世间,用这个圣洁,无罪,自愿的羔羊替我们所有的人罪钉了十字架,用他的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神说,没有看见就信的人有福了,信他的人得永生。我们的罪被耶稣的死代替了,我们就可以恢复和神的关系,成为上帝的圣洁的儿女,死后要去到那神的家中,就是天堂。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是《圣经》中使徒保罗对爱的诠释。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因这段话而皈依基督教,可见“爱是无可比的”。同时,我深深的感悟到:真正的爱往往体现在很小的生活细节中,对人宽容,不轻易发怒,便是爱;存仁义之心,不算计别人,便是爱;凡事学会忍耐,即使身处困境,也心怀信仰和期望,便是爱。爱是一剂医治创伤的良药,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永世长存。
6.《红字》中的圣经文学投射 篇六
1 圣经和西方文学的关系
国内有一个专门研究圣经文学的学者梁工, 他指出:“在人类文明史上, 《圣经》至少占了两个世界之最:译本最多, 发行量最大。有关资料表明, 截至1988年, 《圣经》 (或其部分经卷) 已被译成1884种文字或方言, 成书后几乎每年有新译本行世;总发行量难以估算, 在现当代每年发行数千万册, 有时逾亿册。因拥有历代的无数读者, 在西方, 它的影响已渗入政治、法律、哲学、道德、伦理、文学、史学、美术、音乐……直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位名叫麦克非 (Mc Afee) 的现代学者曾说:‘假如所有的《圣经》都被销毁了, 仅仅从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 收集其它书中引用过的《圣经》字句, 就仍能把《圣经》的主要部分重新拼凑起来。几乎所有伟大作家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到《圣经》对自己的影响。’这种说法是切合实际的。假如没有《圣经》, 一部西方文化史将是另一种面目。”[1] (梁工2012)
那么《圣经》在中国的影响如何呢?据查, 基督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以景教的名称入中国。《圣经》被译成深文理、浅文理、白话体, 一直到现当代汉语版本的过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思想、内容、文体、语言等得以完善和发展, 从中体现和证明了自身的文学价值。自19世纪上半叶, 《圣经》典故在中国也日益流传开来。中国现代名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等, 都曾在作品中熟练地引用《圣经》中的箴言和故事。茅盾的小说《参孙的复仇》和《耶稣之死》分别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和《新约.福音书》。艾青为一首小诗的题辞是“一粒麦子死了, 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此语出自《约翰福音》。
朱光潜先生曾将文学与哲学进行过比较, 附带讨论了宗教和文学的关系。他说:“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 但是它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 就不容易达到深广的境界, 诗好比一株花, 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 土壤不肥沃, 根就不能深, 花就不能茂。”[2]
可以这么说, 哲学和宗教一样, 是最能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产品。因此, 在跨文化的比较文学中, 如果想绕过不同的文化中的哲学与宗教, 对于文学的研究和解释也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对于西方文学的研究更是无法绕开宗教, 自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到西方进入中世纪以后, 基督教逐步成为各国的全民宗教, 因而其文学就只能从基督教文化中吸吮乳汁。“尽管中世纪以来有些作家、作品从古希腊、罗马历史中发掘题材, 因此也再现了古希腊、罗马的多神教——奥林匹斯教”[3]但这只是少数, 西方文学在这一时期已被打上了无法抹去的基督教单色烙印。而谈到基督教文学, 中世纪以前的的西方文学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关键环节。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 在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无论是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和黑暗的中世纪, 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及文学流变如此之快的近现代, 基督教不但在艺术上给与西方文学以给养, 更在精神上给西方文化以支撑, 可以说,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西方文学。
2《圣经》人物原型
2.1 海斯特白兰
海斯特白兰一方面由于通奸罪受到惩罚而不得不在胸前佩戴红色的字母A (adultery通奸) , 另一方面她通过自己的善良天性和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她那不光彩的过去被她的好心及神圣所取代, 她的形象及性格美德反映了某个圣经人物。
面对宗教的压迫及大家的蔑视, 她具有勇敢及不屈服的表现。“狱吏左手高高举起权杖, 右手抓住年轻妇女的肩膀将她朝前拉;走到门槛边, 女人推开了他, 她这动作显示了她天然的端庄和倔强的个性。她似乎是自觉自愿地步出门外。”[4] (霍桑P9) “于是, 索兴用一条胳膊架着孩子, 她虽然面孔红得发烧, 却露出高傲的微笑, 用毫无愧色的目光环视着她的同镇居民和街坊邻居。” (P9) 正如伪装的丁美斯戴尔, 她的情夫所说:”这个女人的心是多么有力而宽广啊!” (P35)
从以上节选可知她非常倔强、不屈而又保持自己的尊严, 相比之下看热闹的大众及她的情夫显得冷血而残酷。霍桑在有罪和无罪之间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由此突出了海斯特的神性形象。作者这样赞美她的神性:“在这些清教徒的人群之间, 若是有一个罗马天主教的话, 会从这个怀抱孩子的美丽妇人身上, 会从她那如画的服装和态度中, 想起了圣母的形象——过去无数著名的画家竞相表现的画像。” (P15)
而且即使她的针线活也带有某种吸引人的神性。“她的裙袍的前胸上露出了一个用红色细布做就、周围用金丝线精心绣成奇巧花边的一个字母A。这个字母制作别致, 饱含了丰富而华美的想象, 配在她穿的那件衣服上真成了一件至善至美、巧夺天工的装饰品。” (P10) 即使在这样受屈辱的环境下, 她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也丝毫不减, 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在刑具上, 她曾处于崩溃的边缘, 然而马上又保持了镇定。“但是, 在她注定要忍受的这种铅块似的痛苦之下, 她时刻觉得必须发挥出她全部肺腑的力量来大声嘶叫, 并从刑台上投身到地下, 否则她立刻就要发疯了。” (P17)
综上所述, 海斯特的身上展现了一些圣经美德, 如勇敢、不屈、坚韧、自尊、温和、优雅如圣母等。尽管她犯了圣经不可饶恕的罪行, 但她的这些品格使得她的罪行得到了饶恕, 这正是基督教所宣扬的思想:一旦某人悔改, 她仍然是美的。
霍桑在小说中阐述了罪、恨与救赎的关系。这跟西方文化隐含近两千年的宗教感情有关。因为罪与救赎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主题。正因为罪与罪的后果, 促使上帝展开了救赎的工作。所以罪与救赎似乎是相互依附的。母性与温柔的救赎是处理罪与救赎的主题。小说《红字》就是透过母性温柔的忍耐, 救赎了有罪的牧师。
在圣经中可以找到海斯特的原型, 那就是拔示巴。
拔示巴是乌利亚——一个无足轻重的兵士的妻子。当时乌利亚正在和菲利斯人交战, 他的妻子独自在家。一天拔示巴在窗边沐浴, 被大卫王看到。大卫王垂涎于她的美色, 要求与她同眠共枕。她同意了, 由此怀孕。为了隐藏她怀孕的事实, 大卫王谋杀了乌利亚与拔示巴结了婚。[5]
海斯特的经历与拔示巴相似, 作为一个伪善学者罗杰.齐林沃斯的妻子, 在丈夫失踪两年后, 她犯了通奸罪。她的怀孕泄露了她的罪, 被判入狱。情夫因为忍受不了罪行的煎熬, 最终郁郁而死。
比较一下这两个人物, 我们发现一些共同点:两者都是嫁给了无足轻重的人物, 恰巧某段时间都不与她们的丈夫在一起。她们都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 与别人通奸, 她们都因怀孕而暴露了自己的罪行。然后两者都很后悔, 一生都忍辱负重。虽然圣经中未提及拔示巴的忏悔生活, 但她对儿子所罗门王的祝福显示了她的忏悔。作为她一生的唯一财富, 珠儿也显示了海斯特的忏悔。另一共同点是海斯特和拔示巴都非常聪慧。海斯特的刺绣及其他针线活显示了她的心灵手巧。拔示巴的聪慧表现在:当大卫王的同父异母的大儿子安东尼亚试图篡夺王位时, 她保证了自己和所罗门的安全并帮助自己的儿子打败安东尼亚, 登上国王的宝座。在通奸之后, 海斯特和拔示巴后来都对自己的情人非常忠诚, 没有再发生红杏出墙之事。再者两人都具有极强的母性, 对自己的孩子倍加爱护和保护孩子们不受侵害。
2.2 丁美斯戴尔
小说中的丁美斯戴尔是个让当地居民爱戴的人物, 他无时无刻不在得到人们的赞美, 因为作为一个牧师, 他诚实而正直地将小镇人引导到上帝的光辉中。他过着双面人的生活。一方面他正直、不辞辛劳、雄辩、忠心耿耿, 自愿当人们的殉难者。但另一不为人知的方面是他胆小如鼠, 因为怕失去大家的信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 不敢向人们承认他的罪行, 因而内心充满了自责和忏悔, 一生被良心折磨。虽然如此, 他还是保持了一些基督教的善良品质。
“在刑台上, 丁美斯戴尔询问和海斯特通奸的人是谁。这里他用词很特别, 每个词都似乎针对自己。他说自己”伪君子“”没有勇气, 且“一生背负罪恶之心” (P33) , 可见他也在谴责自己。牧师每天听别人向他忏悔, 而他自己的忏悔和自责没人分担。想到情人海斯特所遭受的痛苦, 他真的没法原谅自己。
白天, 丁美斯戴尔不敢靠近海斯特和珠儿, 怕别人认出珠儿是他的女儿。但是看到珠儿的天真活泼和她们娘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他想走进她们的幸福但又退缩不前。因为上帝判他有罪而阻止了他对女儿表现出爱。晚上, 他“整夜祈祷”“他绝食, 一直坚持到双膝颤动不止。” (P160) 甚至用火在自己胸前烫了一个A字。他的外表也显示了内心的痛苦。他在情爱、拯救、名望中痛苦挣扎。
总之, 丁美斯戴尔身上也体现了一些圣经品质:正直勤劳, 雄辩忠诚, 甘愿充当宗教的殉道者。然而他的胆小阻止了他不能承认自己的通奸罪, 因此一生劳心。正如基督教宣扬的:不能悔罪之人将受到谴责。
丁美斯戴尔在圣经中的原型人物是亚瑟王。
亚瑟王也是上帝忠实的奴仆。而他的通奸罪惹怒了上帝, 作为惩罚, 上帝说他和拔示巴的第一个孩子将会夭折。大卫王禁食恳求上帝饶恕他的孩子, 他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在出生七天后死了。
比较这两者的异同:丁美斯戴尔和大卫王都有良好的声誉, 都被女人引诱。一旦罪行暴露, 他们有悔过之心, 而且也用忏悔来惩罚自己。大卫王是被上帝挑选的以色列王, 执行的是上帝的意志, 拯救所有人类及有罪之人。丁美斯戴尔是教区牧师, 传达的也是上帝的意志, “带着对他们信念的忠诚, 牧师治疗并保卫着他的同伴们。” (Holy Bible, 1353)
大卫王第一个孩子的死亡与小说中某个情节有类似的作用:当丁美斯戴尔质问海斯特谁是她的姘夫, 她拒绝回答。如果海斯特说了实话, 丁美斯戴尔的罪行大白于天下, 他也就不用一辈子自责负罪了。是海斯特剥夺了他赎罪的机会, 正如上帝剥夺了大卫王第一个孩子的生命一样。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大卫王当场承认了他的罪行, 并知道上帝会惩罚他, 而丁美斯戴尔直到死才承认自己的罪行。丁美斯戴尔和海斯特的孩子珠儿是上帝馈赠的礼物, 而大卫王和拔示巴的第二个孩子所罗门才是上帝的礼物。
2.3 珠儿
虽然她的出生是个悲剧, 但她小精灵般的外表和天真无邪的性情非常惹人喜爱。在每个人眼里她都是小天使, 是美的象征。“其实, 孩子身上并没有什么生理缺陷。这婴儿体型完美, 精力充沛, 娇嫩的四肢动作灵活, 她本应该诞生在伊甸园, 留在那里, 在世界上第一对父母被从那里赶出以后, 充当天使们的玩物。” (P68) 此段写出了珠儿的完美无缺的外表和心灵, 似乎上帝恩宠于她以至她的善良只有天国才能找到。
珠儿是上帝的使者, 代表着上帝的意志。从她对丁美斯戴尔的厌恶态度可看出她代替上帝在惩罚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母亲硬拉她到牧师跟前, 可她回避着, 一面做着怪脸, 以显示她的不快。”在父亲亲吻她后, “珠儿一下子挣脱开她的母亲跑到小溪边, 猫下腰, 冲洗前额, 直到这个不受欢迎的亲吻完全给洗净, 消失在潺潺流逝的溪水中。” (P272)
圣经中的珍珠代表着上帝要寻找的珍贵而高贵的人。在马太福音书中, 耶稣说:“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遇见一颗价值连城的珠子, 就去变卖他的一切而买下这颗珠子”。 (Mathew 13) 。因此小说中的珠儿名字有圣经含义, 暗示着她是上帝寻找而且珍惜的人。
珠儿在圣经中的原型是所罗门王。
所罗门王是亚瑟王和拔示巴的第二个孩子,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由于上帝惩罚他们而夭折。但在两人悔过之后, 上帝给了他们二儿子所罗门, 后来他成长为人民尊敬爱戴的国王, 而且所罗门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智慧之王。所罗门王故事中, 有两个母亲抢一个孩子, 所罗门说把孩子一分为二, 一人一半, 真正的母亲吓得瘫倒在地请求把孩子完整地判给假的母亲, 所罗门马上就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了。通过所罗门的公正裁判上帝想告诉我们赐生命的才是真正的母亲。假的母亲只希望为自己把孩子抢过来, 但是真正的母亲是给孩子生命的, 宁愿自己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也不希望看到孩子失去生命。
比较两者的异同:珠儿和所罗门都是父母罪行的产物, 但是他们可爱至极, 受到上帝的喜爱与祝福。他们俩代表着父母的忏悔和上帝的对父母的饶恕。不同之处在于珠儿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 所罗门是排行第二。珠儿是个私生子而所罗门是合法的婚生子。
3《红字》中的圣经寓意
《红字》的语言处处有寓意。从市政厅伸出的高高在上的露台, 身着黑色披风的神职人员;到海斯特、珠儿、牧师身上的猩红或鲜红, A字的寓意;从狱前的野玫瑰, 总督府的后花园到市民身上的朴素衣着, 处处是透过字表看寓意的踪迹。正如有人说过, 圣经如果不用比喻的手法来写, 上帝就无法说话一样, 如果不挖掘言外之意, 霍桑的各类小说就毫无伟大之处。
为达到道德教诲功能之目的, 《圣经》与《红字》还存在着意象方面的对应。同《圣经》一样, 《红字》对花草树木的描写寥寥无几:先是监狱门前的野玫瑰;后是都督府的后花园;再就是远离人群的森林。相对而言, 对森林的描写要较为详细:流动不息的溪水, 无人践踏的树木, 这样的景象让人联想到上帝给人类创造的有树有河的伊甸园。在这里, 亚当和夏娃只要不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子, 便可自然生活;在这幽静的森林里, 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可以说话, 袒露真实的心扉。同样是未经污染的天然质朴的树林, 在上帝看来, 前者是无罪的乐土, 后者是因犯罪而被摒弃的荒野, 但正如美国学者盖斯凯尔 (G·S·Gaskell) 在《圣经与神词典》中所解释的二者都是“灵魂的萌芽状态的象征”人类的始祖在被赶出伊甸的同时, 也像上帝一样获得了智慧;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在触犯戒律的同时也因智慧从无知变觉醒。从这个意义上讲, 《红字》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小说如此反复不停地使用类似圣经的意象, 在一定程度上与《圣经》形成了一种互文性。海斯特从通奸到入狱, 到被社会边缘化, 再到回归社会, 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这一历程犹如一个有罪的信徒一样, 一直在不停地赎罪, 希望通过自己的苦行洗刷罪过, 达到宗教的最高境界。
小说在描写丁美斯戴尔的房子装饰时, 提到了墙壁上的壁画:“无论是真是假, 总之上面是绣着大卫与拔示巴以及预言者内森的一段《圣经》上的故事, 颜色倒还没有褪, 但画上的那个美丽的妇人, 几乎画成如宣告灾难的预言者一样地面目狰狞了。” (P128) 这幅画的故事正好反映了丁美斯戴尔和海斯特之间发生的事。此画挂在丁美斯戴尔的卧室, 是巧合还是作者故意在此有所指涉呢?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推论出:这幅画像灾难的预言者一样暗示了丁美斯戴尔的悲惨结局——因逃脱不了上帝的惩罚而抑郁而死。而此幅画上的拔示巴显得面目狰狞, 与小说中海斯特美丽善良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 还有研究者挖掘了《红字》与圣经的联系:如“在《但以理书》17、18章中, 约翰看到一个身着华贵服饰的女人骑在猩红色的怪兽上, 这怪兽身上的猩红隐射着罪恶, 可见华贵服饰包裹之下的女人与这猩红的关系。海斯特身上猩红的A字开初也与这里的猩红同属一个意象, 不仅如此, 这她胸前的A字还让人们联想到杀死自己兄弟的该隐头上的烙印。”[6]
由此, 我们可以知道:霍桑作为一个基督徒, 他的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 《红字》中也流露出他的圣经情节。如在人物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 在他的故事情节设计方面也巧妙地用到圣经典故, 《红字》的语言也处处有《圣经》的寓意和意象。
参考文献
[1]梁工.作为文学的《圣经》[J].外国文学, 2012 (1) .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3]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f6697ecaeaad1f346933fbd.html.
[4]Hawthorne N.The Scarlet Letter[M].Xinjiang:Yili People’s Publish, 2003.
[5]Moses, Mathew, Luke, et al.The Holy Bible.New Internation al Version[M].New York: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1984.
7.春联及圣经书法 篇七
新春对联:四幅(老家3幅,套房1幅)
享春色百花齐放,得神恩万众同欢。横额:欢度春节 新春快乐歌颂主,佳节喜庆赞美神。横额:新年蒙恩 神恩无限千家喜,主爱深长万户欢。横额:共沐神恩省察己过辞旧岁,数算神恩过新年。横额:知恩感恩
电视背景对面:(后面有书法作品供参与)
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书 第13章
大厅左侧:
箴言
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殷勤人必得丰裕。——箴言 第13章4节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言 第11章25节 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箴言 第12章19节 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 第10章12节
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箴言 第14章27节 “爱的真谛”或简写成一个字“爱”也行
【英文论文圣经】推荐阅读:
英文博士论文06-20
圣经故事论文08-02
本科论文英文翻译08-04
汽车营销论文英文文献08-11
论文答辩相关问题英文09-17
中英文对比论文09-19
英文科技论文目录09-30
论文中英文翻译译文07-25
机械专业论文中英文摘要10-06
英文论文和摘要写作的一点体会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