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序列训练(精选8篇)
1.中考作文序列训练 篇一
初中序列作文审题训练
一、学习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审题的技巧及方法。
二、学习流程:(导入)全面、准确、快速地捕捉文题信息,仔细审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
三、教学过程:
(一)、审题时需注意的事项:(1)分清文题类型: 以《心中的风景》、《——并没有结束》、“以“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为例,分别谈谈你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题目的认识。
(2)识别文题题眼: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题眼。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今天真好》
《最快乐的时刻》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起点》《珍宝》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的“题眼”是“没有”。
以《起点》、《珍宝》、《一次不寻常的考试》、《我喜欢那句格言》、《善意的谎言》、《这件事教育了我》为例,说说你对这些作文题目的理解。
(3)弄懂文题含义: 有些文题的含义很丰富,是需要仔细琢磨的。以《长大的感觉》、《起点》、《明天》、《家》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起点,可能是某一阶段生活的启动点,可能是事业中的前进点,可能是生活中的转折点,可能是命运中的机遇点,可能是职业中的更换点,可能是感情中的变化点,也可能是思想中的飞跃点。
(4)细读题目要求:结合你个人作文中的实际,谈谈你的理解。(5)注意提示信息:
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搀扶下成长的,这一“扶”便是十多年呢!成长的路上,有爸爸妈妈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有思想上的精心呵护。这中间,你是否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请以“给妈妈(爸爸)一个吻”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这个作文题,谈谈你对提示语作用的认识。
]细读提示语,细品题眼“吻”字,我们就会知道命题者对中心的暗示:要写自己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精心呵护的回报,要表达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类的题旨。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1)、紧扣题眼法
«善意的谎言»、«最珍贵的记忆»、«读书真好»(2)、巧妙伸缩法 :扩充成繁或删繁就简。如:a、颜色
b、回忆?
(a、四季的颜色,生命的颜色,心情的颜色,成功的颜色…….b、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趣事,我第一次考满分)(3)、虚实换位法:
1、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a心愿,b想念
(a妈妈的心愿,白衣天使的心愿„„b想念外婆,想念童年,想念一次成功,想念一处风景„„)
2、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
灯,桥,门,窗„„
(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半命题作文的形式与特点
1、形式 :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由考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2、特点
:限制性
灵活性
(一)已有文字和待填词语必须审全,理清“已有”与“未有”之间的内在联系。(1)、审---题中的“已有文字”。第一、仔细阅读提示,找出关键句
第二、确定人称,找准主体。
如:我与
交朋友
第三、筛选信息,找准题眼。
如:我想让
更___(2)、审--题中的“待填内容”.抓两点
:第一、扬长避短,以“我”定位。
第二、看清要求,把握联系。
如: ___,谢谢你!
(二)半命题作文的“选材原则”:
1、熟悉性原则:是指材料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比较多的,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感受比较深的补充到题目上。如 “我深深感受到了
”,命题者提供的选填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考生应仔细审视这些词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感受比较深的补充到题目上。
2、新颖性原则:是指材料应当是新鲜的,别人不曾写甚至不会写的。如“关爱
” 命题者提供的选填词语有:“祖国、故乡、生命、自然、集体、亲人、他人……”有位考生用一个“布娃娃”串联故事,表现了童心的纯洁无瑕,号召人们去倾听、理解、呵护至纯至真的童心,写得十分新颖。这样的文章自然能够赢得阅卷者的好感
(三)半命题作文的选材角度: 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四)、半命题作文填题:
一、“填题”的意义: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二、常见的“填题”问题
1、填题雷同,千“空”一词
如:(1)难忘的____(一天、假期生活)
(2)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成功、失败)
2、填题宽泛,难以下笔
如:感悟____(大自然、生活、青春)
1、具体事物填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对___ 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
2、特定情景填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当
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
《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 综合训练
请分别以《__的滋味》
《__令我陶醉》 《_______,我成长的伙伴》
《我渴望___》
《在——面前》
《__长大了》
《我学会了__》
《我生活在__之中》
《我第一次__》为题,进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填题训练
四、实践训练:从下面任选一个作文:(1)不寻常的考试。要求:从生活中选材,写出真情实感,叙事具体,字数不少于600字。
(2)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能张口说话起,我们就开始了语文的学习:跟父母长辈学,跟同学老师学,跟熟人朋友学,跟旁人路人学……跟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们学:跟课本学,跟报纸学,跟广播学,跟电视学……跟各种各样的媒体学。从教室到校门外,到处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请以“___,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横线上可填“名著、锻炼、阅读……”等词语。
2.中考作文序列训练 篇二
“一四”工程作文序列训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纸上谈兵,而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扎实训练。学生作文的水平非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犹如禾苗生长,不见其长,其实日日在长。每天的训练都是为明日“大厦”的竣工夯实基础。
一、摘录精美词句,活学活用夯实基础
字、词、句是构成文章的主要元素,离开它们就无法进行语言的表达。因此,我们平时要注重让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并真正搞懂它们的含义,不懂的字词可多请教工具书这位无声的老师。我要求我班的学生人人必须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当然,我也注重强调学生对精彩语段的积累。现在,我班人人都有摘抄本,优美的语段配上精美的插图,那是学生们艺术的创造。我所带班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作文序列训练,都已深刻理解了“源头活水天天有,必有水到渠成日”这句话的内涵,从而不再陷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中。在学生们毕业时,我还要把学生们的摘抄本收集保存,为下一届的学生提供摘抄的蓝本。
摘录精美词句、语段只是训练中最基本的环节,活学活用、能说会写才是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时常为学生创设训练的环境。“成语接龙”的游戏是我班的保留活动,“我为句子找主人”的活动让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例如,形容情况非常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火烧眉毛……)。“我对它们知多少”的活动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所摘录词语的熟知程度,当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表达就可以了。在学生个体魅力得到张扬的同时,我还注重团队的训练,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为每组提供3~5个词语,让他们从中任选几个词语进行合作性的句段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也为他们展现自我搭建了平台。学生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获得了摘抄积累的动力,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二、留心观察生活,及时写日记
生活就像万花筒,五彩缤纷。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的精彩。作文课上,枯燥无味的讲解会让学生索然无味。联系学生生活适当地开展活动,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留心观察,亲身体验,为习作提供生动素材做好准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在情感的积淀中,也产生了诉说的欲望、创作的冲动。
一次“吹蜡烛”活动结束后,经过指导,学生们纷纷伏案而作。翻开学生的作文,品读学生的文章,我的眼前浮现出课堂上的一幕幕。
——咦?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啦?同学们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脸上写着十二分的惊奇。我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啥药。
——“咝——”火苗在燃烧,也燃烧了我的好奇心。
——只见他两腿叉开,像绘图时的圆规。他慢慢地往嘴里吸气,直到把他的小白脸撑得发红。我们屏息凝视,连大气也不敢出,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生怕错过了见证奇迹的精彩瞬间。
——“呼——”一股强风袭去,目标——火苗。呀,全部被歼。好样的,漂亮!“嘘——别出声。”千万别走老师刚才的路,空欢喜一场。一秒钟……两秒钟……空气凝固了,六根蜡烛的捻子上方轻烟缭绕。“耶——”同学们的狂欢声响成一片。
欣赏着学生笔端流淌的语言文字,倾听着他们心灵的真情表白,我的心里加深了这样的体悟: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有了生活的汪洋大海,何愁没有学生心田的涓涓细流?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清晰地看到,只要是学生亲自参与过的活动或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是娓娓道来,此时日记就给学生提供了诉说的舞台。翻看学生的日记,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也时常在他们的日记本上写下赞美或鼓励的话语,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好像回到了那个多姿多彩的童年时代。
我常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春天,我们去寻春;夏天,我们去捕蝉;秋天,我们去郊游,野炊;冬天,我们去堆雪人,打雪仗……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累素材的能力。当然,我是要求学生及时记录的,要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写到日记中。为了激励学生不断地、更好地写日记,我让他们选出优秀日记整理成册,并配上插图,让它成为班里的优秀作文选。对于文笔一般的学生,我会精心指导,让他们的作品也会有展示的机会。写日记是“一四”工程作文序列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让学生们收获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三、与他人交谈,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人在生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会与周围的事物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与他人交流既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也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好的语文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在经历、体验、感受中学会与人沟通,从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打破常规,把开课前的10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走到讲台前进行对话交流。内容可以是老师给出的话题,更多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最近在生活中发生或发现的有趣的事。这样的形式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为了能确保成效,我让学生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做好准备,必要时可先在家里自己说给自己听,这样,那些比较腼腆的学生也就有了在大众面前说话的勇气。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每月一次的辩论会。
四、走进课外书籍,获取充足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进了一所大学,又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可以知晓历史事件,欣赏世界风光,博览科技知识。读名家的书,汲取书中精华,领略名家风范,能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积聚丰厚的底蕴。
为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我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文学的种子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得到滋润。通过讲故事和阅读,安徒生、格林、郑渊洁、秦文君等走进了学生的世界,同学们认识了海的女儿、七个小矮人、皮皮鲁、马小跳……为了让学生认识“动物小说之王”,我让他们走进《动物王国》。我还采用评书的形式,为学生们每天讲15分钟的《狼妻》,学生被母狼的智慧所折服;棕熊、藏獒、斑羚、战象……也都进入到了学生的视野。
为了让学生读好书,我每月都给他们推荐优秀的书籍,要求他们读后适当地写一点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我营造书香氛围,为学生们开辟班级图书角,并鼓励他们拿出自己的新书充实图书角,资源共享。
墨翟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在“一四”工程作文序列训练中,常常会有学生不能坚持。“身教胜于言教”,为了渗透意志行为的训练,我常常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每周五是我班师生读书活动的交流日,这一天,我要求学生必须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近期作品进行交流。我也向学生承诺:只要你们发现老师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你们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虽然有时候我也感到很累,但为了学生,为了自己喜欢的事而累着,感到的却是一种幸福。
3.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摭谈 篇三
关键词:作文;训练;技能;感受
目前作文教学没有系统的教材,如果按读写结合的思路训练,语文教材是按主题组织单元的,写作技能目标难以落实。因此,作文训练随意性强。例如,教师时而按思想内容出题,时而按表达方式出题。这种缺乏整体关照,没有系统安排,没有层次和梯度的训练,势必造成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和缺陷。
写作训练有许多途径,也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所有的写作训练概括起来无非两种:一种是从形式入手进行训练,即表达方式的训练。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容易掌握体式,做到“得体”,其弊病是常常会陷入言之无物的困窘。另一种方法是从内容入手进行训练,即从生活出发,不拘形式地的写作。这种训练的好处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弊病是不容易掌握系统的写作技巧,常常犯不“得体”的毛病。
其实,可以把形式训练和内容训练,以及阅读教学整合起来,寻找三者的契合点,形成初中作文序列训练体系。具体而言,是对初中生习作全程训练进行整体设计,以表达方式为轴线,以学生生活、阅读教学内容为纬线设计有整体构想、有梯度的训练系列,形成循序渐进,螺旋式推进的训练程序。
一、初中作文序列训练体系基本框架
初中作文序列训练设计是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课标对各学段习作目标都有具体要求,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需要运用常用表达方式写作。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议论文,有理有据;写日常应用文内容清楚,格式正确,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因此,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全程由四部分构成。记叙文训练序列;说明文训练序列;议论文训练序列;日常应用文训练序列。其中,记叙文训练是重点。
以记叙文训练为例,记叙文训练贯穿初中三个学年,形成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训练特点。初一主要掌握记叙文的一些基本写法,如记叙的要素,叙述要完整,突出中心等。初二则进一步训练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技巧,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发挥联想和想象,细节描写等。初三则进一步熟练记叙文的常用表达技巧,提高作文品味。
二、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主要方法
1.整体关照,阶梯性设计
根据写作技能目标,语文教材,学生生活资源三方面的因素设计初中三年的训练题目。整体设计思路为:初一,激发兴趣——爱写;初二,微观指导——会写;初三,重点指导——有创意的表达。作文序列训练作文题设计是关键。每个训练阶段设计一组作文题,达到阶段习作目标;每次习作重点练习一种表达方式。题目涉及三点:写作技能训练点,所学课文的相关点,学生生活资源点。其中,写作知识技能点有些是重复的,但不是简单重复,是重点技能的提升训练。
2.课外练笔,分解训练
这是一种降低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利用阅读文本的各种资源进行写作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样既让学生易于动笔,训练针对性强,又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挖掘好教材中适于训练的元素,设计好训练题,提高分解训练有效性的关键。
课外练笔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关注社会热点,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把自己的观察、发现、感悟记录下来。这是一个有效且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写作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围绕作文序列训练点提出练习要求,可安排写“片段”达到分解训练难点、重点的目的。
3.在作文技能关键点加大训练力度
例如,陕西中考作文评分有以下三条主要标准:(1)内容: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2)语言: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3)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构思新颖、巧妙。这些写作要点,在初三作文训练的题目设计、习作指导和点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紧扣内容、语言、结构三个维度反复训练,追求在立意、结构、语言、细节上的突破,提高习作品味。
上述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方法可以概括为点,线,面的结合训练法。“线”是以写作技能为重点形成的序列;“点”是指分解训练技能点的小练笔;“面”是指由点和线结合形成的训练整体层次。
另外,预设的作文训练序列要适时调整。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材调整安排了写作知识点。如,七年级以训练写记叙文为主,具体安排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要文从字顺”“记叙要条理分明”等内容。这种调整弥补了试行教材在写作训练上的薄弱和无序状态,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可据此设计训练序列。教者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变化,考试变化调整训练序列,以期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艳.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具体实施[J].华章,2010(24).
4.作文训练序列化实施小结 篇四
石横中学 刘燕花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我想,作文既是一种技能,它显然是须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形成的,而这种训练应该是有其序列性,应该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训练。下面就从此观点出发谈自己一点粗浅的想法。
一、提供多样练习,形成丰厚积累
作文是通过遣词造句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技能。这就涉及到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如何形成积累?仅仅靠口头指导说“要注意观察生活”、“要体验生活”、“要重视阅读”。学生做起来恐怕就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了,也就谈不上兴趣。所以,必要的有趣的练习是不可少的,这种练习首先要破除“作文必须成篇”的观念,要把作文的各种要素分解落实到多样的练习中。
其一、鼓励学生写随笔日记。
这是观察生活的练习,是学生形成情感的沉淀、积累时代往息的方法。刚开始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写起。那么就该告诉学生,这是自己同自己的对话,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都可以付诸文字;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的看法,也可通过三言两语作记录。学生毕竟是情感丰富的,他们的思想也还处于急剧丰富的阶段。他们其实是有很多话要说的,而这里又没有什么限制,想说就说。一旦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他们心灵流淌出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学生的作文逐渐成篇,时时可见新鲜的语言、精彩的议论、真挚的情感。这里面的文章比起先前的命题作文真有天壤之别,学生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找到了倾诉情感的地方,体会到了写的乐趣。同时要“写”势必要反思,这就使学生对情感进行纯化和沉淀,强化了情感体验;而生活中的人与事又时时触发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去关注、去思考,这使他们的文章很有时代感,有着丰富的时代信息。
其二、促进遣词造句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也有很多“作文”的机会。对老师的提问回答是一种口头作文;对课后题的书面加答,也是一种作文;如果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仿写、去缩写、去续写,那更是很好的作文练习。
其三、形成创新思维的积累。
要想避免作文中千人一面的现象,这需要学生一定的思维深度,更要有一种敢于突破的精神,这就是创新。如何让创新意识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我觉得大而空的指点不如小而实的练习。我想“释字释词”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的释字不是按照字典来解释,而是要求发挥想象力,自己独立地根据字形来解释一个字的含义,这种解释不一定是准确的,但要求一定要有新意有创造性,可以曲解,也可以直解,也可以完全凭借想象作全新的解释。这样做让学生体会了用语言进行创造的乐趣。有人把“画”释成“把大地的美景都镶嵌在一个框里”,这是诗意的解释;有人把“浊”释成“一杯水里有虫子就脏了”,这是哲理的体现。“释字”练习一阶段后,接着进行“释词”的练习。有位同学对“夕阳”是这样解释的:“夕阳是大自然所赐的绝妙之景。它是美好的,因为它的绚丽和红艳;它也是凄冷的,因为它会很快逝去。然而,夕阳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它的美,更多的是它带给人们的欣慰与遐想。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看见夕阳,就会有一种回家的渴望浮上心头,似乎这血一般的夕阳更是这一天辛劳的回报,这泛着橙光的天空不也象征着一种收获吗?在我的眼里,家的感觉也像这夕阳的颜色——温馨。”这样的练习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与创造性,达到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提供美文典范,指导写作技巧
经过以上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的阅读写作情况应大为改观,原来的一些知识势必满足不了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时教师需提供他们典范性的文章,作精剖细析的讲解,指导他们掌握写作技巧。
1、记事的技巧。
写人在于通过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把人写“活”(写出神韵),记事重在突出曲折和紧凑。教材中小说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范例,祥林嫂的外貌、葛朗台的动作、周瑜的环环相扣的计策按排等写法,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深入剖析其技法,让学生明白写人重在显示其个性,表现其神韵;记事重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并以这些为范文进行模仿创作。当然以上是分项的指导与练习。除此这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整体的范例。
2.表达的技巧。
要想自己的文章出奇制胜,就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包括文体新、标题新、选材新、结构新、语言新。
文体新是指在平时给材料作文时不要被议论文一种体裁所局限,而要多做一些记叙文及其它散文类的作品。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记叙文比议论文写,更容易出文采。
标题新可采取以下方法 :a、以数字作标题。如《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b、以设问作标题。如《爱是怎样炼成的》显而易见是模仿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用名言作标题,同样也可收到吸引人的目的。如《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选材新。要求在议论过程中选取新颖、高雅的材料来作为事实论证。新颖,即不用或少用常用的材料,注重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选择新近看到的社会热点、科技信息,在时间上出新。当然,对于陈年旧事,如果能在角度上出新,换一个人们未曾注意的角度,发现其中的内涵,老事例也能出新意。
语言新。是指在论证时,运用一些排比句、比拟句、反问句以及诗化的语言,增强了文章气势,增加了文章美感。
三、优化组合模式,全面提高能力
经过以上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上了一个层次,但要想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的程度还需老师的不懈努力。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题目的确定。有人曾对中美作文教学进行比较,其中一条是:“中国的作文题其涉及的内容或小而实,或大而虚,隐性限制较多„„”这就提醒我们在选题上要注意放松束缚,要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张扬其个性。使他们觉得作文不再是一种苦差,而是一种快乐的创造。
其次是改变评价体系和批改模式。教师要具备编辑的“眼光”和“慈母”的“爱心”,不求全责备,而应呵护亮点,及时表扬作文中出现的优点,让学生扬长避短。我们知道编辑选择稿件的标准是稿件的价值,这个价值体现在创新中,而不仅仅停留在行文如何完美、结构如何合理这些方面上。对于学生的作文不能单以分数高低来下结论,应批注出文章“好”在哪里,“新”在和处。评价作文时要以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为其出发点,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对存在的问题宜个别交流,且宜用商榷的方式,教师应以慈母般的关怀去增强他们对作文的信心。
第三、要加强调配外阅读的指导,达到全面提高的要求。鲁迅曾说过他的创作是靠自己的阅读摸索出来的,南怀瑾也曾在回答为什么能达到这么高的国学水平时说是得益于小时候的古诗文背诵,当然这是老生常谈了,但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促进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在阅读。唯有阅读,才使笔下鲜活;也唯有写作,才知阅读之美味。也惟有使阅读和写作结合,才可能使学生的作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具有人所难及的哲理深度。
5.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的有关精神,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循序渐进,读写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习作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课题的提出 1.发现问题
2011年12月31日,昌乐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韩传工到我校,和我校各年级语文教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习作教学的首次研讨活动。在这一次习作教学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当前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诸多建议,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小学低、中、高年级习作教学存在“脱节”(作文教学没有单独教材,无计划。目前使用教材的版本不同,而且教材虽按单元编排了一些读写内容分散编排于各单元,但是教师对教材往往理解不够,固有的作文教学序列不能了如指掌,加之教师各管一个学年,年段之间衔接往往处理不好,这就造成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计划不明,各行其是,无所遵循),造成了作文教学中出现了种种难题(比如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以识字教学为主,忽视了作文训练,到了三年级才开始抓作文教学,起步太晚;
一、二年级忽视说话和写话的训练,三年级一开始就搞命题作文、习作训练坡度太难等)。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对小学作文进行序列化训练的研究。2.教学论依据(1)学生主体原理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受教育者,而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就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作文序列训练”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学习知识而言,它是个自学过程;就能力形成而言,它是个自我实践过程。这一切,都明显地体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2)参与过程原理: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就是说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学什么,而且更要知道怎么学,“作文序列训练”是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使他们形成创造能力。“作文序列训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自己参与了认知过程,所以它是符合参与过程的原理的。3.系统论依据
学校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语文教育。“作文序列化训练”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系统。这系统又与课堂教学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体现着系统科学的观点。
(1)“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现着系统的整体观,在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活动时,必须从语文教育系统的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整体的要求。在进行每一活动时,势必要考虑到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联系系,考虑到整个学段、学年、学期的教学要求。这样“作文序列化训练”即体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又体现某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它和课堂教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并各司其职。
(2)“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现着系统的有序观,系统整体的元素、部件和局部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这种联系和制约又是有规律、有秩序的。“作文序列化训练”也是有序活动,它是按照难易顺序循序渐进,而不是杂乱无章,随意进行的。
(3)“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现着系统的动态观。系统是活的机体,在元素之间,元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活动,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与稳定,“作文序列化训练”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训练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训练能力,开发智力,形成创造力,在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样“作文序列化训练”本自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体现了系统的动态观点。
4.《课标》要求呈现序列化。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要求:(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根据小学习作教学的两个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培养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的全过程。在小学各年级,习作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在低年级主要是写句子,写话的训练,在中年级主要是写片断到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主要进行篇的训练。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习作训练每单元安排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这些重点训练项目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训练序列,课堂习作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每一个作文训练重点,教给方法,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教学的模式。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课题计划、调整实施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保持一种鲜明的教学风格,但又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知识;在作文评价上,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2.民主性原则。在作文教学的课堂里,教师既是学生写作的设计师,又是学生创新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则拥有相应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空间,可以随意地捕捉流动于生活的事物。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3.科学性原则。本课题要求参与研究与实验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科学施教,也就是教师要以科学地教去引导学生科学地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勾兑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科学施教的落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4.可操作性原则。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长点在于能够积极吸收作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钻研教材、编制教案、组织教学到安排活动、质疑问难等,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习和借鉴。
五、课题的具体操作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进程
本课题研究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2.1~2012.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准备阶段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准备前期(2012.1~2012.2):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组成员有关素质教育理论和习作教学有关理论的学习与培训;以调查研究学习为主,了解我校作文教学取得的方法经验和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形成我校《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后期:(2012.2~2012.3)通过理论假设、实验研究、分析总结,提出《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二阶段(2012.3~2014.3):实验研究阶段
根据《小学作文序列训练研究》的理论框架,确定各年级阅读作文的训练目标。根据训练目标,各年级的教师分别在自己的年级、班级进行作文研究。阶段性成果表现形式:学生当堂看图写话和快速作文训练。展示教师学生的习作成果。
第三阶段(2014.3~2014.6)课题总结阶段
对“作文序列研究”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按时结题。总结阶段成果表现形式:提交《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总结报告》。分阶段汇编《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优秀论文(或案例、教案等)集》。
(二)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提高研究水平,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不仅把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作为研究项目,而且把它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特色、实施课程整合的突破口。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切实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科室、教务处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由语文骨干教师组成课题核心小组,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研发,实施过程的指导、调控、检查、评价等等。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加强校本培训,服务作文教学。基于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前瞻性强,可供老师借鉴的教学案例寥寥无几。要驾驭实践,提升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我们切实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研读相关的理论专著,积累有价值的理论学习材料,并认真进行反思。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科研知识,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寻求外部支持,重视专家引领。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课题组成员创造学习机会。邀请教研部门的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进行研讨,为科学、规范地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帮助。
4.重视过程管理,加强考核评价。我们一方面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好研究专题,制订好研究计划,要通过研究课、论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对在教科研中成绩突出的老师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
(三)具体安排
1.2012年2月,召开课题开题会,邀请县教研室的专家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研究通过研究方案。
2.2012年3月,召开课题组第一次研讨会,研讨主题是:小学各段(低、中、高段)作文教学应达成的目标,制定各年级习作序列化训练计划,学习、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3.2012年4月和11月,召开第二、三次研讨会,研讨主题是:小学各段(低、中、高段)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并组织好低、中、高三段作文教学的示范课,积累研究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习作教学论文、金点子案例评选和相关课题结题。
4.2013年4月和11月,召开第四、五次研讨会,组织低、中、高三段作文教学的示范课,对课题研究进行中期总结,收集各种资料,展示研究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进行习作教学论文、金点子案例评选和相关课题结题。
5.2014年3月到6月,对“作文序列研究”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按时结题。总结阶段成果表现形式:提交《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总结报告》。分阶段汇编《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优秀论文(或案例、教案等)集》。申请教研部门进行课题结题鉴定,并在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系
(一)预期成果
1.提交《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总结报告》
2.分阶段汇编《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优秀论文(或案例、教案等)集》
3.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
(二)目标体系
1.总体目标: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逐步探索出一条从“仿说—听说—看说—会说”到“仿写—看写—会写—评写”的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说后写,连句成段,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从段到篇,整体设计,从易到难,全程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这样构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次清楚、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框架,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写作水平和能力,促进我乡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大的成绩。
2.成果状态目标
(1)课堂教学成果状态:①面向全体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②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从一个全新视角能动地处理教材;③把启发式与讨论式的衔接点定位在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促进大多数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④精心设计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⑤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⑥紧密联系生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教学质量成果状态:教学质量居同类学校前列水平。
(3)教师成果状态:从参加教育科研,形成一支视野开阔、作风踏实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4)学生成果状态: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不必强调特色;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七、研究小组成员名单
1.课题研究指导小组:韩传工 张国宏 张丽娟 杨曰伟 李瑞霞 李雪梅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宋中江
副组长:张国宏 张丽娟 杨曰伟
成 员:杨曰伟 李瑞霞 李雪梅 王萍 张玉清 胡文峰 刘海花等 附:
习作教学序列化训练相关参展材料
01.课前一分钟演讲材料(内容、图片、评价、计划、总结等)。(1——6年级)
02.每日书写(练字)材料。(1——6年级)
03.写话训练材料。(1——2年级)04.日记训练材料。(2——6年级)05.习作训练材料。(3——6年级)06.主题阅读训练材料。(1——6年级)07.经典诵读训练材料。(1——6年级)08.读书笔记材料。(3——6年级)09.图书角创建使用材料。(1——6年级)10.小学生写话训练指导。(1——2年级)11.小学生习作训练指导。(3——6年级)12.习作训练金点子案例。(1——6年级)13.习作教学创新奖材料。(1——6年级)14.习作教学燎原奖材料。(1——6年级)15.习作教学序列化训练研究材料。(1——6年级)16.课外阅读评价机制研究材料。(1——6年级)17.习作教学教师随笔。18.习作教学教学反思。19.习作教学论文。20.习作教学教学案例。21.写话、习作教学公开课材料。22.教师学研笔记。23.读书节活动材料。24.学生现场作文材料。25.学生优秀作文选。26.小学生每日写话盘点。27.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材料。28.习作教学研讨活动材料。
(1——6年级)(1——6年级)(1——6年级)(1——6年级)1——6年级)
(1——6年级)(1——6年级)(3——6年级)(3——6年级)(1——2年级)(1——6年级)
6.中考作文序列训练 篇六
(二)课题:
14、“东方之珠”
训练内容:
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如校园的一个花坛或一片田野、一块菜地等,并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法提示: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文题,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彼此交流感受。
二、学习例文,讨论明法
仿照本课第五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把一处景物写得生动具体。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三、要点讨论,总结写法
讨论如何确定中心句,以及打算用哪些方法写哪些景物。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要先引导学生口述,然后相机点拨,最后拓展到动笔。
课题:
15、小露珠
训练内容:
留心草丛、树林等,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为习作插图。
教法提示:
一、激趣交流,导入新课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新发现的插图,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为这次作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学习例文,讨论明法
学习本文描写植物们喜欢小露珠的自然段,感悟把新发现写得有意思的方法。就是仔细观察,而且学会选择典型的素材。
三、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要引导学生学会口述,抓住“先„接着„然后„”的顺序。实现由说到写的自然过渡。
四、修改文稿,分享快乐
修改文稿不仅关注修改的方法,更应关注学生修改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修改中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题:
16、石榴
训练内容:
借鉴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从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具体描述。教法提示: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前让学生猜关于水果的谜语,让他们在上课前思维就活跃起来,为上课热热身。
二、例文引路,模仿起步
学习本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即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写水果。
三、总结写法,提出要求
在描写水果的形状时,我们可以用打比方的手法,在写水果的味道可以尝试
运用学过的自己感觉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学生写稿,讨论交流
学生相互修改的过程,不仅为了共同提高彼此的作文水平,而且促进友谊的交流。
课题:
17、石头书
训练内容:
请你以“某某的自述”的形式,介绍“石头书”,要写得具体、生动。教法提示: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出示石头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穷的奥秘,为本次习作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听读范文,模仿起步
抓住石头书的特点,即石头书里有字、画,还能知道地壳的变化。
三、练写自述,感悟写法
改变常规的描述方法,用拟人体童话的方式写。要把自己就想象成石头书,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抒发自身的真实感受。
四、修改评议,相互提高
要鼓励学生在相互修改的过程时,对同学说出自己的最真诚的意见,因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就是诚实和信任。
课题:
18、小稻秧脱险记
训练内容:
回顾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并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要让人感到它生动、有趣。教法提示:
一、重温“卡通”人物,激发习作兴趣
让学生畅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应说明理由。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说话条理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激发了写作期待。
二、欣赏“卡通”故事,感知故事情节
让学生欣赏搜集“卡通”故事,感知精彩情节,体会丰富的想象。沐浴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研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要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但是更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课题:19、航天飞机
训练内容:
请你也用“某某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下航天飞机,要写得具体、生动。教法提示: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的做到了“未成曲调而先有情”!
二、听读范文,模仿起步
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中感受到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功能更强的特点。
三、练写自述,相机点拨
引导学生就把自己想象成航天飞机,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定要写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心中涌起自己给人类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飞跃所产生的自豪感。
四、相互修改,分享快乐
在引导学生修改文稿时,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课题:20、军神
训练内容:
模仿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把人物高贵的品质说具体、生动的方法,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身旁的同学。
教法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引导学生联系旧的知识经验,说说刘伯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出理由。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刘伯承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的描写表现他那钢铁般的坚强的意志。
二、说练结合,交流评议
模仿本文作者的写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身旁的同学。要抓住细节。
三、学生习作,相机点拨
提供给学生独立思维的时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在巡视指导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四、相互修改,共同提高
修改文稿的时候,要关注全体,还要珍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那些特别有困难的孩子,我们应“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灵。
课题:
21、掌声
训练内容:
小英在赢得大家的掌声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
教法提示:
一、激发兴趣,揭示文题
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丰富的想象,激活文本的灵性。
二、放飞想象,搜集素材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并学会选择典型的写作素材。感受到大家的掌声时小英所带来的快乐、自豪。
三、学生练写,交流评议
要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时的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
四、修改文稿,关注过程
引导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修改氛围中,共同成长!
课题:
22、金子
训练内容:
彼得的“金子”是用勤劳才能采集到的。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金子”呢?展开你的想象,试着写一段话。
教法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你看来,“金子”可能会是些什么东西呢?怎样才能获得“金子”呢?请学生说一说。
二、放飞想象,捕捉灵感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请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选择典型的素材。
三、相互交流,学生练写
在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因为这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
四、修改草稿,共同提高
最好采用面批的形式,因为孩子的眼神、表情可以让彼此感受友谊的气息。课题: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练习内容:
每逢佳节来临之际,你一定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吧!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方面,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教法提示: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联系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的现实,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让写作成为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二、读懂例文,感悟写法
通过对例文的品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王维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本文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作者敢于表达自身感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三、诉说情感,相互交流
学生在表达的同时,情感的火花在不断地迸发。教室里折射出耀眼的人文光芒。
四、学生练写,交流评议
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信的格式,以及要表达真情实感,抓住典型的素材。课题:
24、孙中山破陋习
训练内容:
借鉴本文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描写人物的品质的方法,去写你最熟悉的人,学会选择典型的事例。
教法提示:
一、创设情境,揭示文题
用课件出示孙中山的塑像,让学生去评价他的为人,并说明理由。从而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说练结合,典型事例
迁移作者的写法,联系自己最熟悉的人,并选择典型的素材去描写这个人的品质。
三、学生写稿,教师指导
教师在巡视指导的时候,对个别的学生进行面批,促进批改形式的多样化。
四、交流评议,减少争议
7.中考作文序列训练 篇七
一、抓关键词, 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 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中。因此, 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 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下列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 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 他追逐命运, 但不强求;接受命运, 但不胆怯。走运时, 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 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 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 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 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 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 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 固然精神可嘉, 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 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 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 面对不幸命运, 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 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全面理解材料, 准确把握审题的整体性原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常常以对话或小故事的形式出现, 过程比较简单, 但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因此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 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如何全面理解材料?笔者认为, 把握审题的整体性原则是关键。所谓整体性原则, 就是将材料作为整体来对待, 既突出材料的重点语句, 又考虑材料前后的联系。换言之, 不要只抓只言片语, 以局部代替整体, 而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 审视材料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如一则由爷爷为果树整枝而引起小孩疑问的材料。材料主要是小孩与爷爷的对话。一种认为“剪掉多可惜”, 另一种认为“剪掉冗枝果树才能长得更好”。从整体来看, 小孩从“现象”出发, 爷爷从“本质”出发, 方法不同, 观点迥异。显然, 材料的含义是“剪枝为了树成材”, 或者说放弃多余的枝条, 为了来年结更好的果。学生掌握了这一重点信息, 如果作一点延伸, 那么自然会想到, 人要立志成才, 必须放弃诱惑, 放弃不良习惯。实践证明, 只有整体把握材料, 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含义。
三、把握材料主旨, 突出立意的主流性原则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 有的含义单一, 有的含义呈多向性。因此当材料中出现多个论述视角的时候, 应该进一步明确材料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从而去掌握材料的主流视角。所谓“主流视角”, 就是由“主要人物”或“主要形象”通过“主要事件”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或主要倾向。它是“材料作文”立意的根本所在。有些学生之所以在“材料作文”面前不知所措, 主要是因为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准, 对视角的主次分辨不清。因而, 立意发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 教学中, 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材料的思想内核, 把握材料的主流倾向, 突出立意的主流性原则。
请看以下材料:据报道, 某市小学生开始带着旅行包上学。年纪稍大的人都会清楚, 二十年前, 孩子上学用的是单肩书包;十年前, 孩子上学改用双肩背包。一日, 爷爷问孩子:“你书包里藏的是什么?”孩子说:“除了书, 还是书。”爷爷笑着说:“你快成为书的搬运工了!”孩子说:“我要把编书的叔叔阿姨也送到学校里去受教育。”这则材料反映的倾向是什么呢?从爷爷的角度看, 有对孩子的关爱, 也有对当前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讽刺;从孩子的角度看, 有对学习资料过多的反感, 也有对学习压力过大的愤懑;从观察者的角度看, 由单肩书包到双肩书包的演变, 再到“旅行包”的上市, 这种变化不能不说是当前教育的一种悲哀。这则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显而易见, 随着书包的加重, 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加大, 这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就是立意的主流倾向。
四、选择好写作角度
对同一材料, 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 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 “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 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 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 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 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 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 让它长大, 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 自拟题目, 文体不限, 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寓意是:当你遭遇挫折时, 不要轻言放弃, 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 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 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 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 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8.中考作文序列训练 篇八
作文训练的序列,指的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全过程的科学安排。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作文训练本身是个大系统,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心理能力训练和知识经验积累等子系统。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并让他们形成相应的作文知识和能力。例如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和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到了三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开始进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的能力;而语言方面的训练则以片段训练为主,帮助学生掌握片段的各种基本结构以及相应的写作技能。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以篇章结构为重。其中四年级进行简短记叙文的篇章训练,必须由老师“扶着”走一段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从而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笔者认为小学作文序列化的发展应从“练说——写话——写段——仿写,写物——写事——写人—— 抒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说后写,连句成段;由段到篇,先仿后写;由易到难,由篇到面;循序渐进,先叙事后抒情”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构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次清楚、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框架,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使学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对新的知识技能起到促进作用。
以三年级的作文素描训练为例:
三年级作文着重进行分类的片段素描。通过训练,逐步发展学生有顺序的、细致的观察能力,主次分明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大胆、合情合理的想象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片段的写作技能,积累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与词汇,是他们能够写出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通顺的一段话或几段话。
三年级素描训练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单元:静物素描、自然景物素描、人物动作素描、人物对话素描、人物外貌素描、小动物素描以及房间陈设和周围环境素描。每一个单元安排三至四次训练。在安排每个单元的训练程序时,尽可能根据整体发展的观点,体现难度递增的特点。
“小动物素描”单元,我们可以安排以下四次训练,每次训练的要求如下:
第一次:观察一个小动物标本,如野兔、黄鼠狼、松鼠等,要求学生按照从头到尾的自然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可以把身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和尾巴等若干个部分,以便形成总体感觉。也可以按照特征的主次,从主要特征观察到次要特征,采用主次顺序法。然后让学生当堂描写,描写中可以适当加入想象性词句。
第二次:课堂上观察一只活的小动物,如一只小鸟、一只小猫、一只小白兔、一条金鱼等。让学生仿照例文,对小动物进行静态的外观描写和动态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在观察动态时,及时地精确地抓住一刹那间的动作。在描写时注意动词的运用。
第三次: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或周围邻居的一些小动物,挑选其中最有特征的两三只进行描写。可以是同一类小动物,也可以是不同类的,如《我家的小金鱼》《哥哥的两只蟋蟀》《威武的大龙虾》《我家的小小动物园》等。要求仔细观察,找出不同对象的不同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外形上的、动作上的或生活习性上的。描写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描写的对象人格化、个性化。要求准确地运用动词和形容词。
第四次:参观动物园或者观察自己家里及周围的小动物,进行一次想象性描写。如《骄傲的龙虾》《懒惰的乌龟》《勤奋好学的小花猫》等。要求通过外形特征、动作或生活习性,着重就其中某一方面展开想象与联想。要求想象合理,联想自然,不要牵强附会。尽可能准确地插入一定的神态和心理描写。
小动物素描训练单元,由于选择了学生兴趣盎然的观察对象,遵照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一般描写到个性化描写,从观察描写到想象描写的原则,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水平、描写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中考作文序列训练】推荐阅读:
中考作文专题训练07-12
中考作文训练指导10-14
中考满分作文是训练方法08-14
中考小作文训练及范文10-02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07-11
中考作文文采专项训练实战篇—环保类10-08
中考名著阅读训练11-12
中考历史主观训练题06-23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09-19
浅谈中考体育加试训练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