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的困惑和成长

2024-07-20

青年教师的困惑和成长(精选8篇)

1.青年教师的困惑和成长 篇一

青年教师“五个一”竞赛活动—演讲稿

爱让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走上学校神圣的三尺讲台,我担任了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有人说当班主任操心费神,琐碎忙乱。但也有人告诉我:“班主任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快乐的。”当我走上讲台,面对那四十双天真的眼睛,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似乎自己天生下来就是个“娃娃头儿”。我愿意在那片天真无邪的心灵中耕耘,愿意做一个永远与学生在一起学习成长的人!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熟悉业务,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还鼓励我们担任班主任历练自己,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真的是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或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每天上完课,感觉挺轻松的,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又特别是当时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难道这就是我想当一名好老师的作为吗?我十分

赵凌洁 沮丧却又束手无策。于是我决定多去听听优秀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可能在师范时,我们曾是那么优秀,可能刚踏上讲台时我们也曾自以为是,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曾经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对我说过一席话: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而且,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探讨的过程、合作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另外,你学生时代的优秀只能说明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不能证明你也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呀!孩子,这条路要学的东西可多了。

一席话说得我是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优秀教师的差异:优秀的教师他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交流,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带着这样的认识,作为一个教育路上的初学者,把自己当成学生,认真的准备着每一节课,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进步。

除了注重自身教学的提高,我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听听学生们的心声,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记得他们刚刚入学时,我总感觉他们是孤立、冷漠的,可现在,当我看到孩子为了自己犯的错误而紧张地向我道歉时,我释怀了——孩子懂得了自己的责任;

当我咳嗽时,学生悄悄递给我西瓜霜含片时,我眼里有了喜悦和感动的泪花——孩子懂得关心人了;

当我看到孩子们给父母的祝福视频时,我感动地笑了——孩子懂得了感恩;

当我看到孩子们为体育活动、合唱比赛认真准备时,我欣慰的笑了——孩子懂得了积极进取,团结向上。

在平静中耕耘,在平静中用激情让生命怒放,是每一个有理想的教师的不懈追求。一年如一日的用执着的粉笔粉饰着我所热爱的每一个学生,孩子们那份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快乐源泉。

爱心是师生友情的桥梁。爱能融化世界的寒冰,爱可以把心灵点亮、把热血点燃。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做不好的事业。有人说,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我说教育因爱而更彰显魅力,我们要用润物无声的爱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拓荒,助推学生的生命成长。

我和我的学生,是一首诗,一首绵延悠长的诗;我和我的学生,是一首歌,一首激荡动情的歌。我愿用我的爱,换得同学们的进步,我愿用我的关怀,照亮学生们前进的路!我和我的学生,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2.青年教师的困惑和成长 篇二

一、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成长的现状分析

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师资培养几乎由师范院校垄断。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9月23日,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正式签发教育部第10号令,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我国自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这意味着教师的任用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也意味着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通过资格证书的考核有了从教的机会。2003年11月,一百多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在厦门召开了“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发表了《非师范院校参与师范教育行动宣言》,标志着师范院校垄断教师的教育时代真正终结。

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进入了教师行业,这样的考核制度对当前中国师资缺乏的情况是利大于弊的,不仅使教师竞聘得到公开公正,还完善了教师队伍。随着非师范毕业生的融入,教师行业教师组成越来越多元化,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排除部分原本无危机意识的师范教师的惰性,还可以形成内部的竞争机制,不断促使各类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这样就容易形成学校教师文化-合作竞争意识。虽然教师队伍的壮大给国家和学校以及个人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至今对非师范生的各方面能力大家都持有怀疑的态度,比如在教师教学水平方面,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难免会比师范毕业的教师差一些,所以在这方面我国现在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非师范专业的青年教师迅速或者逐渐成长。

二、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成长的局限性及原因分析

非师范专业的青年教师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只是简单地采用与一般师范毕业青年教师同样的评价方式,他们的专业背景、实践等各方面能力与师范毕业教师各有不同,但是却各有所长。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调查,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

随着教师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管理师资方面也有了自己多年的经验,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制度要求里都没有针对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的,也就是说跟其他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是同一个评价标准。学校的目标管理与教师正常需求也没有根据非师范教师和师范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位。另外,在政策上非师范青年教师缺乏更多的专业自主权,降低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较强幸福感和归属感。

2.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入职再学习”平台缺乏针对性

学校对师范和非师范教师的入职培训往往一起进行,没有区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学校没有一个针对非师范青年教师这个相对特殊群体入职再学习的平台,由于没有一个与这类人群相适配的平台,非师范教师在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参与到真正适合他们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中去,不利于他们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3.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缺乏良好的从业氛围

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往往也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完善的知识储备,但是由于其在教学实践、教育心理等其他专业技术方面相对缺乏,使其在刚开始接触教师这个职业时往往出现很多与师范类教师不同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困惑。而一所学校里面的这类人又是很少部分,能够相互探讨分享经验的也不多,往往可能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可能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在课堂教学等实践性的环节上与同时期的青年教师也有差距,这些心理和环境上的影响也会对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完善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构建的建议

1.构建人性化的非师范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必经之路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制度支持。首先学校要提高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水平。通过使用柔性的疏导和一些硬性的规章制度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在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中,渗透和融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在政策上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专业自主权的获得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专业成长机遇,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让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感和归属感。最后学校要做好目标管理与教师正常需求的适宜控制,在学校工作目标制订的过程中,要关注非师范教师和师范教师的不同需求,对每一教师进行分析和定位,使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融合和统一。

2.构建非师范青年教师“入职再学习”平台

首先,学校应加强非师范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进行入职培训、召开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非师范青年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学、心理学内容,让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教师素养,加强思想政治意识,提高敬业精神。其次,学校应重视非师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资源,克服日常教学中的工作困难,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提升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观摩、课程研讨等途径来提高观察和评价能力,通过经验分享与他人对话,有效提升自我反馈的效果,从而更快地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好地拓宽专业发展的道路。最后,学校应通过构建和谐有序、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帮助青年教师营造和维系美好的发展愿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召开师范和非师范教师专业发展交流会等,让教师一起分享各自学科背景的学术文化魅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教育实践价值观。

3.构建“师范-非师范型”青年教师学习平台

学校应加强师范教师和非师范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已有的“师徒结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不同学科背景的融合与交流,让师范教师和非师范教师各自的优势有机会得到互补和提升。学校还可以在师范和非师范教师之间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建立青年学术组织,举办青年论坛,开展学术“争鸣”活动等途径,让师范教师和非师范教师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优势得以展示,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让非师范教师尽快认清自我,树立教师教育理想,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培养基本是以师范院校定向培养的模式向学校输送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师资短缺的现状,而2000年《〈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打破了教师输送渠道单一的模式,出现了多渠道输送。文章主要研究的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学校的从教现状,以及他们的成长策略。

关键词:师范教师,非师范教师,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英)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M].李伯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和青年教师谈谈专业成长 篇三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读书论坛,仔细倾听主持人和几位参与者的发言,感觉很好!我也坚信,没有发言的老师一定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今天的读书论坛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使大家阅读、思考、表达得更好!今天的读书论坛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更多的青年教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合作伙伴。现在主持人把话题交给我,让我谈谈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说,我不是权威,我的话也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可以参考和借鉴。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这样的:

一、心灵的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认同感、承受力和责任心。专业认同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极其重要,我们可以拷问自己,我接受教师这个职业了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吗?我热爱这个职业吗?当你看到学生的时候,你心里有没有油然而生的一种兄弟姐妹之情,有没有情不自禁地想奉献一种教师之爱。当你走进课堂的时候,有没有把知识、理性、情感、爱心和智慧融为一体,去影响改变提升自己的学生。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有时候在某一个学生的身上甚至看不到因教育而带来的变化,教师需要有承受力,要能承受教师职业的喜怒哀乐,要为这种职业持之以恒地付出,哪怕这种努力是徒劳无功的。教师是孩子除了父母之外最为重要的“他人”。这个“他人”对于孩子具有文化刻印般的作用。但是,面对各种压力,面对教育的低效和无奈,教师常常会产生恐惧感和要逃离的冲动。帕克·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讲到,教师要直面这种恐惧就要有信仰、有一种内在的崇高。这种内在的崇高来自于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承受力。

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承受力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教师的责任心就成为一种良性驱动。我以为,责任心的增强,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有一日之勤。”梁启超先生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我以为为师者的责任,体现在平常的工作之中,体现在细微之处。工作有没有主动去做?工作有没有用心去做?工作有没有做成精品?工作有没有成绩刷新?诸如此类,都源自于教师责任心的拷问。

二、技能的成长

教师的技能成长源于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素养,我们倡导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就是为了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当“读书人”和“教书人”成为真正的同义词时,教育中怪诞、野蛮、迷信、神话、反智的成分才可能降至最低。也只有当我们将读书与教书融为一体时,我们才可能将内心的惶恐与焦躁抛至一边,带着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对课堂的认识,坦然地走向课堂,面对教室里充满渴望的学子。教师技能成长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专业奋斗感和专业表现欲。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奋斗,拼搏,更要有参与。有些青年教师,总认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大器,这个想法是个普遍的错误。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绩,态度占85%,知识和智力只占15%。勇者无敌,成功说来就这么简单,面对一项实验,能勇敢地面对,请你上公开课,你愉快地接受;请你大会上交流,你欣然地承担;有征文比赛,你积极地参与;交给你一个乱班,你主动地担当。每一次挑战,或许都是一次阵痛,但同时也是一次无可抵挡的成长,成长的代价就是接受挑战。此刻,你不妨扪心自问:在我的工作旅程中,我用勇气接受了几次挑战?是否有勇气接受挑战,实际上就是“主动”与“被动”的两种人生态度。一个人若能有主动的人生态度,机会怎会不光顾?

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学习、专业思考,更离不开专业参与,这是我个人切身的体悟,这也许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必须选择的一条阳光大道!

三、智慧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条没有终点的上坡路,我们追求的境界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智慧和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是形成教育思想的磨刀石,思考固然可以不动笔,但必须承认,不动笔、不形成文字的思考往往是肤浅的、零碎的、断断续续的、浮光掠影的,写作的好处在于能强迫人静下心来使模糊变得清晰、破碎变得完整、零乱变得有条理,它促使人把观点表达得更科学、更严谨、更经得起推敲;写作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教师只有拿起笔来,一路走,一路记,一路收藏,一路分享,一路矫正,智慧才能漫漫形成,教育思想才可渐渐明朗!对于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来说,重要的行动之一,就是把你的思想表达出来,外化成字、成文乃至成书,让人捧着,看得见摸得着,心悦诚服。

再有,一个人能在多大的场合发表自己的言论,就证明这个人有多大的影响力。作为教师,以学问去赢得发言权是最重要的一条通道,而写作无疑是这条通道上唯一的列车。因此,写作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使你获得报刊上的发言权的同时,获得工作和生活中的发言权。有一位大师说过,教师和学生相处一两年时间,都会有几个教学实践上的精彩片段,但这些值得回味和记忆的片段大都被遗憾地“湮没”了。年轻的教师们,拿起笔来,记录下来,并敢于乐于和远近不同的教育同行们分享,这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留到将来坐着摇椅聊聊教育人生的好方法。写作的幸福感将使你更加热爱思考,一个热爱思考的教师,注定是一个不断向大师靠拢的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做观察者、记录者、学习者、思考者和研究者,这些角色的担任其实就是教师职业的行走方式。教育者需要想大问题,更要做小事情。这种点点滴滴的推动,将使你的专业成长达到令同行敬佩的境界。

专业成长不仅是青年教师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质上也是一种专业成长,专业成长是每一位教育人关心的永恒主题,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一个艰辛而又快乐的工作过程,而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工作状态。每一个教师,无论你处于哪一个阶段,都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成长,它将伴随教师的一生,直到永远!

4.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篇四

——黄桥实验小学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实验小学 马树民 朱凤男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打造。每年9月,我校总有新教师的分配加入,他们的到来无疑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从大学毕业到跨入教师行列,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还是要有个艰苦的适应与学习的过程。为了让新教师尽快从学生角色转化为教师角色,学校建立了“以老带新、优化组合”的师徒结对的帮教体系。每年9月,由学校指定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新教师结为对子,师傅负责年轻教师的“传、帮、带”。这项活动在每个学期都开展得较为扎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转变观念

传统的师徒概念就是师傅把自己掌握的技艺本领传给徒弟。但我们认为“青蓝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一个教学技艺的传授和继承问题上,更要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敬业乐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专业思想,树立终生从事教育的思想对于提高教师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青年教师一进校,工会、教导处就联合起来举行座谈会,听校领导介绍情况,提出希望,请老教师进行传统教育,对师傅而言,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用他们乐业敬业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影响感染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的观念。

二、加强指导

在转变青年教师观念的基础上,学校于9月中下旬举行拜师会,由师傅与徒弟共同签约,为期三年。在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我校在强调严格规范教学程序、强化“六认真工作”过程的同时,更强调给青年教师传带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求每位指导教师要站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从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高度去指导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既要继承我校优秀的教学传统,更要具有全新开放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每学期制定的帮带计划中,总有教材研讨、课堂探索、课后反思、论文撰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徒弟们对教学的任务、目标、方式、手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通过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徒弟们逐渐成长,并走向成熟。徒弟们谦虚好学,进步很快,所任班级学风良好,学科成绩不断提高,到三年期满时,基本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为他们今后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争创成绩

“师徒结对”已经成为我校的一项传统活动,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其作用在很多出师的青年教师身上已经凸现。这个活动既强化了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又使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让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一年站住讲台,二年站稳讲台,三年站活讲台”的培训机制。

我校青年教师杨征燕师范刚毕业时,拜胡国花为师,结对三年中,她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不断钻研。师傅胡老师倾自己所能,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刚出师时,杨征燕就参加区第二届评优课获语文组一等奖,然后她又多次参加苏州市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参加全国信息技术整合课比赛获二等奖;教数学的张晓娟老师拜区学科带头人张文丽为师,张晓娟热爱学生潜心钻研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多次获市、区评优课一等奖,今年被评为相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吴文群老师尽管教英语没几年,但在师傅张萍茹的悉心指导下,再加上她自己肯学苦干,所任教的双语班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好评。她参加区评课选优获一等奖,参加苏州市双语学校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还荣幸地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唐玉婷老师执教刚满三年,在师傅胡静老师的指导下,多次执教公开课,尤其是在上学期举行的中小学衔接教研活动中,她所上的《碧螺春》一课也得到了黄桥中学领导的好评,她刚送走的毕业班成绩过硬,每一位学生均顺利地升入初中。我们还欣喜地看到青年教师金岚、金燕、孙晓娟、吴天福等许多徒弟在结对活动中发展较快。徒弟们普遍感到:有师傅的感觉真好,在人生道路上又多了一位引路人、辅导者和朋友,在专业成长和事业的发展上有了一种依靠和力量,又多了一个榜样。师傅们也谈出了心里话:做师傅真幸福,多带一个徒弟,如同多了一个知己,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承担责任的时候多了一份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愿我校的“师徒结对”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我们也一定会继续为造就一支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而不懈努力。

以农夫的姿态做教师 实小三办 沈红英 浦丽华

刚送走了一批六年级的学生,这学期又迎来了一群三年级的孩子。一开始看到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我还真从心底里喜欢他们。可是一个星期下来,我的情绪马上有了360度的大转弯,除了发现他们有天真可爱的优点之外,我找不到他们有什么优点了。或许是自己刚带完六年级的孩子,我对他们的要求也从看六年级学生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了,所以总觉得孩子们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不会。不管是打扫班级卫生,还是做一般的抄写词语之类的作业,他们真的离我的要求差远了。作为教书多年的我不免心中有些抱怨:这帮“小屁孩”,怎么什么都不会?哎!烦人„„可是抱怨归抱怨,毕竟是当了10多个年头的教师了,我也已经有了作为人师的那份耐心,已经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烦躁不安,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分析处理和解决事情上。

有一天,我骑着电动车回家,看到了有个农民劳作于田头的镜头,我才猛然想起,做教师也要有农夫的姿态。当然有人看不起农民,还常用“小农意识”讽刺人,这“农”字之前加一“小”字,充分表达出对农民的歧视,然而农民却在本质上与教育天然地血脉相通。我甚至觉得,教师也必须是农夫,只有以农夫的姿态行走职业人生,他才可能在教育的田地上获取丰收。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农夫培育庄稼的过程: 农夫深知“时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在他心中都有一本帐。经验丰富的农夫甚至精选一天之中的某个时间段进行农事,那便是更高的境界了。同样,再也没有像教育那样需要讲究时机的事了。一名顽童,什么时候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需要时机;一个胆小的孩子,什么时候鼓励他站起来发言,时机也很重要。可以说,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在寒山寺的壁画上,写着“五随”,前三随是“随遇、随时、随性”,虽是佛门中语,却道破了教育时机的奥秘。教育时机时时皆有,然而蕴藏于师生心灵相遇之中,须随学生之性方可奏效,所以它需要捕捉。

农夫耕作之前十分重视施肥。肥料有两种,一种叫土肥(也叫底肥、基肥),肥力长;一种是化肥,见效快。农夫常常把两种肥料搭配使用,因为他既想求显效,更想求长效。我常想,教师也须有“打基肥”一功,教育的“土肥”源于生活,乃是教师为学生精心创设的文化氛围,而“化肥”乃是人工合成,是教师唤起学生兴趣的能力。前者着眼于长远,后者着眼于当下,唯有两者整合,才是完整的教育。

择好时机打好基肥,便可插秧。农民插秧,大有讲究,不可过深,深则不发,甚至烂秧,所以农夫常说“浅好”。果真,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便在农村见到了抛秧技术,将秧苗均匀扔在水田上,不出半月,长势良好,产量颇佳。由此我想,强行规定生长和学习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的,过早、过于刚性地为学生的生长提供模型,不如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生长。所以教师的职责在于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生长,而不是在学生面前指手画脚。当下的教师真该好好学习农夫,因为农夫早在两千年前就坚决抛弃了“拔苗助长”。

在庄稼生长过程中,农妇始终关注着。天天到地头走走,看看这株,摸摸那株,观察这些庄稼长势如何,有无病虫害,甚至还会像老朋友似的与某几株庄稼打招呼。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三年级的孩子好比农夫刚插下的秧苗,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更不应该向《拔苗助长》中的农夫那样急于求成,教师也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孩子,方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对话。

教育,是一门分寸感很强的艺术,在教育中经常会发生好心没有好报的事,这里就有分寸把握的问题。因为和庄稼一样,孩子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是那么的脆弱,需要细心呵护。只有把握好了分寸,才是真正的呵护,要不就有可能成为溺爱,也可能成为伤害。我常常见到农夫有时把田里的水灌得满满的,有时则把田里的水全部放光,让田变得干燥,甚至开裂,有时就打几趟“跑马水”,个中情由,不得而知。但其分寸的把握足以让我们得到启示。

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夫所进行的是一项“物尽其用”的工作。稻谷、稻草、辟谷等被分门别类,各尽其用。农夫不会用一把尺子衡量他所收获的东西,他总想把收获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最饱满的谷子做种子,秕谷可以喂家禽,稻草可以烧饭,草灰用作肥料,没有被忽视的东西,没有被舍弃的东西„„而在我们老师的视野里,总期待所有田野长满稻谷,而不长稻草。

我要好好向农夫学习,以农夫的姿态做教师!

爱的颜色

李当中学

左君

爱是什么?爱是山涧潺潺流过的小溪,爱是严冬过后的一场场淅沥沥的春雨。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孩子更需要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我的“师爱”,它如同五彩花,时时刻刻拥有着美丽的色彩。面对着这一群天真、无邪、稚嫩、可爱的孩子们,我每时每刻变换着爱的色彩。

清晨,我的爱是红色的,它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随着孩子们步入幼儿园新的一天,一串串甜甜的微笑,一声声亲昵的招呼,一个个满盈盈的拥抱,让孩子们感受我的期待,让家长感受到我的诚心。红色的爱包含着亲热、期待与责任。

上午,我的爱是橙色的,灿烂的光芒透过玻璃窗照射在教室里。孩子与我犹如百花园中的花,我们一起开放,在我和孩子们心灵交流中,我发现了他们心中瑰丽的景色,也领略到他们的绚丽多彩。在这里,我看到了百花齐放的思维,奇思妙想的语言。于是,不知不觉中那一双双充满好奇与信任的眼睛、和着他们的歌声、笑声、游戏声组成了五彩花中的橙色花瓣。它充满着孩子的依恋与信任,满载着我的关怀、引导与耕耘。

蓝色的爱在中午开放。喧闹的半天,因孩子的午睡安静下来,在蓝色而浪漫的维尼窗帘呵护下,孩子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会轻揽着还不能独立入睡的孩子,用我妈妈式的爱安慰着孩子,为蹬被子的孩子掖好被角、摸摸那些熟睡了的孩子,仔细的观察、欣赏着我的孩子们。

下午,我的爱是黄色的,起床后的生活护理,户外活动时看着生龙活虎的孩子们,调节着游戏中孩子们的纠纷,组织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护理着还不能参加集体游戏的孩子。黄色的爱是忙碌而圆满的。

离园时节,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园内恢复了宁静,望着蔓延的春色,我的爱成为绿色的,整理着一天的思绪,回顾着孩子们有趣的举动,一天的工作它包含了幸福与恬静。

深夜中,我的爱是漫天的流心雨,因为我的世界满载一船爱心,在爱心斑斓里放歌,那可爱的笑脸,晶莹的眼睛,透明的心,和我一举手,一投足,一丝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切的话语,萦绕着我的梦境。

5.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篇五

—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学校只有完善机制、确定措施、创设环境、搭建平台、注重培养、严格要求,才能使青年教师步入成长与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学校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与发展 【正 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师招考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融入到教育教学队伍当中,为教育教学阵地增添了一抹抹新绿,教师的年龄结构也越来越年轻化。欣喜之余,我们发现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新教师中外地户口增多,以我校为例,近三年新分配的教师48人,其中外地户口22人,接近新分配教师的一半。大部分新教师周末奔波于外地的家与学校之间,居不安,难乐业。部分青年教师缺

乏敬业精神,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感,少数教师行为不端,热衷于搞有偿补课、有偿家教。另外有些教师上岗专业不对口,相当一部分新教师上岗后并不能按照自己的专业意愿上岗,数学专业的教师可能去带语文,美术专业的老师可能去带数学等等,而这些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所带学科的教学质量。再者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断层化,学校新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年骨干教师断层厉害,能引领年轻教师成长的中坚力量薄弱。学校事务性工作繁多,青年教师分心乏术。

培养措施: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的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成长,这个问题已经影响了我们教育教学发展的走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学校该如何做,才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呢?就此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拙见:

一、德为先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师德的价值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质量的保证,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社会声誉。因此,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师德建设,努力培养和塑造教师的高尚师德。

学校对每位教师提出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教师明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爱孩子就不会成为优秀的老师。二是要求教师重视自身人格魅力修养,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

为己任,以身作则,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三是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社会的认可。

为此我们学校经常利用讲座、视频、板报等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每学期都要为每位教师订购师德教育读本,以便自学,并作笔记;每学期初组织青年教师学习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的先进事迹;每学年都要进行一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演讲活动;学期末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师德基本知识考试,并对教师进行师德考评。同时对学校涌现出来的师德标兵、最美老师加大表扬与宣传力度,通过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笔者学校魏丹宁教师在2017年荣获了“兰陵县最美教师”“兰陵县最美青年”等荣誉称号,在我校形成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能为本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主要指教师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备课、讲课、辅导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等几个方面。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和完成历史使命的主要保证,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追求教育卓越的关键所在。因此,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势在必行。

1、完善机制“促进取”。为青年教师营造学习和探索的条件,引导青年教师在众多的选择中根据自身实际,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点,不断取得突破。为此学校每年都要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实施方案》进行精心修订,方案从教师的道德规范、个人学习、考勤纪律、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贡献奖励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与规定,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

2、成功经验“请进来”。学校多次邀请驻城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来校上示范课及学术讲座,同时,积极把片区的示范课、公开课引进学校,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对新分配的教师要进行上岗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新课标和教学策略,听示范课,并认真听评新教师汇报课。使他们尽快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方法,夯实基本功,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学习借鉴“走出去”。学校经常选派青年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看课改实践,听经验介绍,凡是外出学习的教师,不仅要写好汇报材料和心得体会,还要在校内作辐射培训,上辐射课,向其他教师传递新信息。将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只今年上半年学校就选派青年教师分别赴临沂、青岛、扬中等多地学习达75人次。

4、砥砺技艺“搭平台”。学校每年4月份都要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力图通过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青年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笔者学校近5年来共开展了5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先后有175位教师参加,打磨出了精品课例57节,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新秀。赵敏、石涛、宋军伟、徐超、付用江、刘静等老师在市县级讲课比赛活动中,斩获市级讲课比赛一、二等奖各1名,县级讲课比赛一等奖3名。

三、研为重

教学研究是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它可以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青年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但是教研热情高涨,接受能力强。学校积极营造学科教研氛围,群策群力助推青年教师发展。

1、研常规,求实效。①重备课,实行提前一周备课,以先集体备课后个人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同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每周四的五、六节在各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每组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为主讲,主要讨论下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教法、学法等,同时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各教师在本周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形成个人备课,并要求个人备课突出一个“细”字,这样有利于今后改进教学,对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起着积极的意义。②重课堂教学,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总要求,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掌握目标。课堂上,整体精讲,分层训练,因材指导,异步达标,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指导教学不仅从理论上指导,更重要的是深入一线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听各种课。如:跟踪听青年教师的达标课;对比听青年教师的提高课;集体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等,听课后及时诊断,及时评价,及时促进青年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立课题,育人才。为切实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真正落实“科

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我校为例,近年来确立的7个科研课题,有6项由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刘娜老师的省级课题《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素养的探索与研究》已结题,苗青华老师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已通过审批立项,付用江老师组织实施了《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的研究;郑红芝老师组织开展了《数学生活化,课堂生活化》专题研究。

3、结师徒,促成长。为了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加快专业发展,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和兰陵名师、骨干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经过多年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的培养,笔者学校刘静、邵从从、李娜、任雪、孙琳、宋军伟等多名青年教师由默默无闻到各自成长为各学科的骨干教师。

4、常反思,促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要养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教师写反思日记,记录下在教学中成功的做法、失败之处、自己的困惑等,还要

求青年教师与带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反思对话,进行交流研讨,以获得知识、技能的共享和共识。通过反思习惯的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队伍发展与壮大的中坚力量,事关我们教育教学的大计,让我们携起手,为教育崭新的明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师专业发展》作者:余文森//连榕 ISBN:10位 13位 福建教育出版社

6.关于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的通知 篇六

各有关院部:

为积极有效地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促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过程管理,增强青年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经学校研究决定,为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现将具体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档对象

1.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2007年7月以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含专任教师、科研教师、实验教师)。

二、档案内容

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是对青年教师发展阶段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天津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记录表》(每学年一张)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材料组成。

三、建档要求

1.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中各类表格由青年教师本人按照要求如实填写,电子版可从学校人事处网页“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

2.与表格填写内容相关复印件及其他材料,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随笔、科研心得、培训心得、公益活动心得等亦可选择性归档。

3.档案填写内容须完整、真实,字迹工整、清楚整洁,《天津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统一使用A4纸打印,《天津中医 1 药大学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记录表》统一使用A3纸打印。档案封面 “编号”一项由学校人事处统一填写。

4.青年教师来校工作后一个月内须建立成长档案,并于每年6月底前将本学年成长情况记录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记录表》中,档案共记录青年教师五学年成长情况。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须在三个月内将成长档案补充完整。

四、档案审核与管理

1.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封套由人事处统一印制,各院部可根据人数免费领用。

2.青年教师成长档案由本人负责填写,所在院部负责审核,纸质版由院部统一保管,电子版记入天津中医药大学“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人事处将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进行检查。

7.青年教师的困惑和成长 篇七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 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条件,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低和教学活动的水平。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技能力的发展。[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 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 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是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教学的总体质量。因此,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既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2,3,4], 高校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平台、载体, 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 青年教师也应不断地自我完善, 从而促进高校的不断发展。

二青年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现如今的高校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 青年教师的占比越来越大,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能力和实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育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 近些年来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更重要的是,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所谓精品课程应该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中, 明确把师资队伍建设列为首要指标, 强调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并明确指出“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培育和扩大一批优秀教学骨干, 特别是青年教学骨干,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显然,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也是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的前提条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达到预期目标, 真正实现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

三精品课程建设对青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精品课程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特色的教学体系和特点。要求主讲老师治学严谨, 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和水平高, 执教能力强, 教学效果好;有能力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 适应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求要不断带动课程向规范化、个性化发展, 逐步将教学定位和课程特点融入特色教材中, 打造教学名师,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精品课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设的整个过程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有效载体, 能从多个层面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

1 加强学习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作为青年教师, 要不断树立职业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操作技能,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等。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 是一项长期、复杂、严谨的系统工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让青年教师切身体会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 牢固树立职业危机感, 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 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 提升教学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是高校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5], 精品课程建设评审过程中通过评审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课程教学视频, 促进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 增强创新和改革意识, 不断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近几年, 相关课程教师在学校及省上举办的多次教学比赛中,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3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以大规模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为目的[4]。网络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6], 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 教育信息化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教育信息化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教学信息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合理设计、制作精品课程网页, 创建网络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青年教师在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承担了较多的具体任务, 因此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诸多要素充分结合起来[7], 促进青年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相关课程教师由于平时的努力和钻研, 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制作、使用精美的教学课件, 并在学校和省里举行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比赛中多次获奖。

4 培养科研能力

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是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 需要有成熟的思路和设计, 申请团队要长期学习、认真思考, 不断总结经验和更新思路, 深刻挖掘课程特色、资源, 合理设计展示内容, 整个过程中对培养、锻炼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写作水平、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真正发挥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 近年来, 相关课程教师组织申报成功了多项科研及教育教学成果, 指导学生完成了多项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并多次获奖。

5 提升团队合作水平

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工作团队, 要求教师要以课程建设为己任, 要为完成共同目标而相互支持、相互帮助[8]。在建设过程中, 学校、部门、教研室不断整合教师力量, 形成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实施等方面的业务组合, 通过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 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团队合作水平。通过多年课程建设的工作习惯, 整个教学团队已形成了以老带新、相互学习、专业比武、合作共赢的良好势头。

6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 也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 但社会服务能力并非高校教师“与生俱来”的素质, 要逐渐树立和培养。近年来,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培养和锻炼, 相关课程教师牢固树立了社会服务意识, 并通过实践逐步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 能够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义诊;坐诊社区和医疗机构参与患者诊、治;积极参与社会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组织申报成功并组织实施完成了多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7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软实力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为高校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了良好契机, 加快课程的转型升级, 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 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增强学校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 而青年教师的培养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全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舞台, 才能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极大地推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和相互促进的两大要素, 精品课程建设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和良好载体, 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水平。本文介绍我院精品课程建设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影响, 以期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精品课程,青年教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祁艳朝, 高晚欣.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6) :75-76.

[2]于云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新课程研究, 2013 (10) :16-18.

[3]王沛莹.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93-94.

[4]姜兆华, 姚忠平, 等.依托课程建设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 :82-84.

[5]刘志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模式的建构与推广[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8) :12-14.

[6]李菊英.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 2008 (3) :56-58.

[7]李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8) :92-94.

8.青年教师的困惑和成长 篇八

[摘要] 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和相互促进的两大要素,精品课程建设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和良好载体,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水平。本文介绍我院精品课程建设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影响,以期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精品课程;青年教师;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64-02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任务,而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和未来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对他们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和平台,不断挖掘课程潜力,扩大课程影响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条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低和教学活动的水平。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技能力的发展。[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是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教学的总体质量。因此,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既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2-4],高校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平台、载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青年教师也应不断地自我完善,从而促进高校的不断发展。

二青年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现如今的高校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青年教师的占比越来越大,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能力和实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育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近些年来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更重要的是,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所谓精品课程应该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明确把师资队伍建设列为首要指标,强调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并明确指出“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培育和扩大一批优秀教学骨干,特别是青年教学骨干,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显然,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的前提条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实现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

三精品课程建设对青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精品课程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特色的教学体系和特点。要求主讲老师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和水平高,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有能力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适应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要不断带动课程向规范化、个性化发展,逐步将教学定位和课程特点融入特色教材中,打造教学名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精品课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设的整个过程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有效载体,能从多个层面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要求,作为青年教师,要不断树立职业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是一项长期、复杂、严谨的系统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让青年教师切身体会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牢固树立职业危机感,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 提升教学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是高校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5],精品课程建设评审过程中通过评审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课程教学视频,促进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增强创新和改革意识,不断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近几年,相关课程教师在学校及省上举办的多次教学比赛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3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以大规模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为目的[4]。网络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6],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育信息化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教学信息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设计、制作精品课程网页,创建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青年教师在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承担了较多的具体任务,因此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诸多要素充分结合起来[7],促进青年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相关课程教师由于平时的努力和钻研,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制作、使用精美的教学课件,并在学校和省里举行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比赛中多次获奖。

4培养科研能力

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是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需要有成熟的思路和设计,申请团队要长期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和更新思路,深刻挖掘课程特色、资源,合理设计展示内容,整个过程中对培养、锻炼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写作水平、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真正发挥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近年来,相关课程教师组织申报成功了多项科研及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学生完成了多项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多次获奖。

5提升团队合作水平

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工作团队,要求教师要以课程建设为己任,要为完成共同目标而相互支持、相互帮助[8]。在建设过程中,学校、部门、教研室不断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实施等方面的业务组合,通过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团队合作水平。通过多年课程建设的工作习惯,整个教学团队已形成了以老带新、相互学习、专业比武、合作共赢的良好势头。

6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也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但社会服务能力并非高校教师“与生俱来”的素质,要逐渐树立和培养。近年来,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培养和锻炼,相关课程教师牢固树立了社会服务意识,并通过实践逐步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够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义诊;坐诊社区和医疗机构参与患者诊、治;积极参与社会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组织申报成功并组织实施完成了多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7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软实力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为高校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了良好契机,加快课程的转型升级,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校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而青年教师的培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全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舞台,才能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极大地推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参考文献

[1]祁艳朝,高晚欣.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6):75-76.

[2]于云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新课程研究,2013(10):16-18.

[3]王沛莹.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3-94.

[4]姜兆华,姚忠平,等.依托课程建设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3(1):82-84.

[5]刘志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模式的建构与推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8):12-14.

[6]李菊英.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3):56-58.

[7]李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8):92-94.

上一篇:软件测试应届生面试题下一篇:《化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