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数学

2024-09-25

考研经验数学(共9篇)

1.考研经验数学 篇一

考研数学 考研数学基础知识小窥

谈到基础,一些考生不以为然,认为这与实际考试难度相比相差甚远。这里有一个对试题难度的人事问题。

只要对历年真题认真分析就可以看出,这“难”是在大纲制定的基础知识上的延伸,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的综合应用,并不存在多少技巧性很强的偏题、怪题。历年都有相当多的考生考后的估计分与实际成绩差距很大,究其原因就是基本功不扎实,该拿分的拿不到分,直接影响到“上线”。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大家要加强综合能力训练,考研命题与教科书上的习题不同点在于,前者要求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有很大的灵活性。

客观题部分

客观题就分填空和选择,整个的卷子里边填空是6道题,选择是8道题,这个占了很大的比例,14道题要占到56分,三分之一多的分数,这块历届的丢分比较严重,因为6道填空题是在第一道出的,8道选择题是第二道出的,根据判卷老师的.经验,发现有很多的同学在前面的56分可能才得了20多分!如果基本题丢掉30多分,这个时候总分要上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填空题比较多的是考察基本运算和基本概念,或者说填空题比较多的是计算,同学丢分的主要原因是,运算的准确率比较差,这种填空题出的计算题题本身不难,方法我们一般同学拿到都知道,但是一算就算错了,结果算错了,填空题只要是答案填错了就只能给0分。

明确做题意义

作题是要把整个知识通过题目加深理解并有机的串联起来。数学的学习离不开作题,但从来不等于作题,抽象性是数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通过作题,发散开来对抽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时刻不要忘了大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进而形成自己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因此做题的思路,必然应该是从理解到作题归纳再回到理解。在此之外,再做一些题目增加熟练度是有必要的,单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让作题成为一种机械化的劳动,就没必要了。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时刻目标明确、深入思考才识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关键。

2.考研经验数学 篇二

一、在经历操作活动过程中把感觉提升为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可以说, 没有经历数学活动, 就谈不上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时,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小圆片摆一摆。学生在摆圆片的活动中, 初步感知圆片所处的位置不同, 就能表示不同的数。接着再用更多的圆片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初步积累有序思考问题的经验。到了三年级学习服饰搭配、球场的赛次问题, 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排列组合数。衣服和裤子要不同搭配, 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学具, 用连线来记录不同穿法的组合数, 重点了解怎样连线比较清楚完整。有了一年级时摆圆片的经验, 学生就会有序地思考如何搭配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当然, 要使这类经验能合理地积淀, 有时还需要经历一个判断、筛选、确认的环节, 因为学生首次操作感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而错误的经验将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如在教学“认识角”时, 许多教师都会让学生去摸一摸具体实物上“角的顶点”,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学生往往会回答:“角的顶点是尖尖的, 摸上去有刺痛的感觉。”这个回答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及初始经验处于“生活数学”范畴, 不足以反映数学的本质特征, 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给出正确的概念, 那么在接下去的练习中就有可能会出现类似钟面上指针的针尖也是角、墙角也是角的错误认识。因此, 数学活动所期望学生获得的经验应与某些生活经验加以区别。

二、在探究活动中注重融合行为操作经验与思维操作经验

孔凡哲教授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 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 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 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活动。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 过程充分展开, 思维充分碰撞, 方法在不断的体验中生成并内化迁移。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心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内化为数学活动经验。如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中出现了这样的习题:将一根长1米的圆木沿着直径切成相等的两半, 表面积增加了0.8平方米, 原来这根圆木的表面积是多少?只有文字的表述没有直观的图像, 许多学生都不理解0.8平方米与圆柱表面积之间的联系而无法独立解决。为此, 教师组织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圆柱体物体 (如橡皮、胡萝卜、橡皮泥等) 开展切割拼组的活动。

第一层:横切面的理解。让学生把圆柱体实物横着切一切, 看看横切面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切成的两个小圆柱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否一样?学生在动手切的过程中, 亲眼目睹了新产生的两个切面, 两者不相等的关系一目了然, 新增的面积就是产生的两个切面的面积, 即两个底面积。有了这样的操作活动经验, 教师可再追问:如果按这种切法切成三个小圆柱, 表面积之和有什么变化?四个呢?学生获得前面操作经验后, 可以进行想象、推理强化活动经验。

第二层:纵切面的理解。学生在经历横切圆柱的活动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自然而然又想到了纵切圆柱, 并主动探究圆柱纵切面形状及大小的特征。在学生理解了底面直径、高与纵切面的关系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此时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圆柱表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第三层:圆柱拼组。让学生把两个大小相等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 表面积有变化吗?怎么变的?相信大部分学生在前面两次操作活动之后完全可以凭借思维想象获得正确的认知。

学生在切拼的过程中, 不仅加深了圆柱的表象, 而且在操作、想象、推理、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把握了概念的本质, 有效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思维活动中让经验内化为方法和素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如教学“圆面积”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充分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通过剪、移、拼将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然后比较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 进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在综合活动中侧重于应用经验、提高能力

现实中, 许多数学活动都会要求学生有多种经验参与其中, 不仅有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 也有思考的经验, 更需要有应用的意识。教师要想把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的一种能力, 实现由储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 并让学生通过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实现这种内化。而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 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困难重重, 这和学生缺乏实际的购物经验有直接关系。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经历“购物”过程, 学会使用人民币。如在第一课时可以设计“认一认”的活动;在第二课时可以设计“摆一摆, 算一算”的活动:同桌两人一人摆人民币, 另一人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钱。充分经历这样的活动后, 学生在后续学习时, 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3.经历数学活动 积累数学经验 篇三

课前思考

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的重要途径。“动手做一”一课是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剪一剪、比一比、拼一拼,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某些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简单拼图。同时,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对称”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实践感悟

一、从生活经验中“迁移”数学经验

播放学生折纸飞机的视频。

师:想让纸飞机飞得平稳,在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折的时候两边要对齐。

师:对齐也就是要让两边怎么样?

生:两边的形状、大小一样。

师:对,这样折出来的飞机才能又漂亮,飞得又稳。

活动一 折正方形

师:出示正方形,把纸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自己先折一折,你能想出几种折法?学生演示折法。

上述教学过程,学生要经历三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忆如何折纸飞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二层次,通过思考怎樣折才能让飞机飞得平稳,经过交流、探讨,知道每一次两边都要折对齐,让学生初步有了对折的感知。第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把正方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成功地把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活动中的“对折”经验。在教学中,生活经验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催化剂,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经验提升为理性的、抽象的数学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操作和思考中“积累”数学经验

1. 折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看,它们三个都着急了,你能把它们也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

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对折,为学习“对称”积累经验。分别用二个、四个同样大的直角三角形拼平面图形,为学习“图形的变化”积累经验,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桌合作用学过的图形剪、拼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中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因此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体验、感悟。同时注重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程序展开。在发散的思考下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在掌握正确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积累发散思维经验。

三、通过学习过程“领悟”数学经验

“空间与图形”知识显示了数学学科独到的美。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操作”的乐趣,体验到“操作”的喜悦。在学生通过对基本图形的折、剪、拼,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一些特点后,结合生活经验与同桌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拼图,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学习兴趣。在“做中学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兴趣及审美能力,同时对前面操作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和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扎得更深。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责任编辑 宋显庆

4.数学考研满分经验 篇四

是我想借文登学校给与的这次机会与广大考研战友分享与交流的问题。如今,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研已经成为广大本科生的选择。我考研是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感觉本科学到的东西太肤浅了,当然也是为了将来有一份更好的。对于经济类的考生来说,考研数学是拦路虎,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考生底气不足,还没有开始复习就主观臆断数学很难;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经济类考生数学基础的确不是很扎实。因此,“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对于经济类考生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以下我就要说说作为经济类考生,我复习数学的方法和心路

历程。

(一)复习方法

(1)通读教材

我是跨校跨专业考研的,因此复习得比较早,但考研这一路下来,我觉得数学提早复习是明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月份到五月中旬是我选择的通读教材的。很多人推荐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浙江大学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清华大学的《线性代数》或者同济大学的《线性代数》。其实我觉得并不一定要使用推荐的教材,尤其对于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因为读一本新书需要建立新的逻辑思维,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时间来熟悉作者的逻辑和内容架构,有些时候这是很浪费时间和耗费精力的。所以我建议对于那些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通读自己大学学的教材就可以了,其上的标记和笔记可以使自己较快进入状态,也比较容易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同学,我还是建议读读推荐教材,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还是很缜密、很经典的。看教材要做到细致,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充分的理解,最好还要弄懂每个定理的证明,我认为这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对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和良好的思维非常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要做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题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最基础的拓展和应用。当然,说到这儿,一本全面细致的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就成为必备了。这里想插一个小例子,我的一位室友是十月份才开始考研的,那时时间已经很紧了,她也没买什么复习资料,只是把她学的教材仔仔细细看了五遍,又看了一遍复习指南就上考场了,结果也考了150,这让我十分佩服,当然她的数学基础很

好,而且这种方法是很难效仿的,但起码说明了精读教材真的很重要。

(2)选好基础习题集

经过两个月至三个月的精读教材,相信不少同学对数学已经颇具感觉,这时候需要用做题来巩固这种感觉才能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使数学解题能力再上一层。在这个阶段,我认为练习题不能过难,否则会极大打击前一个阶段建立的信心,但过于简单又无法领悟研究生入学考试 数学科目的难度。在这个阶段我选择的习题是《复习指南》,也有一些人推荐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大全》,但由于我没有读过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只说一下对《复习指南》的看法。有些人说《复习指南》的解题方法太注重技巧,我没有此种感觉,反倒觉得书中的一些思维定式或者说固定的思维方向对于应试数学非常有用,一直觉得应试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比较机械,没有什么可以主观发挥的东西,因此只要学会了那种固定的思维方法,应试数学就很容易了。当然,书中的某些题还是挺难的,有些方法如分部积分法的推广公式对于经济类的考生也不需要掌握,因此对于太难啃的题目可以放过,考研题目不会那么难的。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好的。

我看第一遍《复习指南》的时间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其实看第一遍还是很费劲和痛苦的,速度很慢,有些题目也想不清楚,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找个学伴,两个人互相督促和交流,效果可能更好些。看第一遍《复习指南》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切忌光看不练,书中例题多,习题少,而且习题的答案也不详细,因此最重要的是例题,最好每道例题都动手做一做,对于巩固所有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二是要对不同程度的例题作出标记——有一些很快就能做出来,有些想很久才能做出来,也有些看了答案才恍然大悟,对不同的题要做不同的处理和注释,这样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才不至于简单的重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巩固基础、熟悉真题

8月份至考研前这段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处在不断地通过做题来加强数学解题能力的复习状态中,熟悉真题和大量做模拟题自然必不可少。这里,我想重点说点三个问题:第一,参加考研班的问题。我参加的是文登学校的暑期班,在之前,我已经看完了教材和复习指南的大部分,因此在时感觉颇为轻松。在此期间,也有些考研的朋友向我诉苦说天气太热,上课发困等等,但我却没有相似的感觉,反而越听课越精神,越有成就感,我想这得益于我看过复习指南的缘故吧。因此我建议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至少看完一遍复习指南,它会使听课的效果事半功倍。我参加的那个班级的授课老师是黄先开老师、陈文登老师和曹显兵老师,其中黄先开老师讲授了大部分的高数和全部的线性代数,陈文登老师讲授了一部分高数,概率主要是由曹显兵老师讲的。近来也有些师弟师妹问我哪些老师讲得好,其实我觉得这些老师讲得都非常好,只是哪些老师的授课风格更适合自己而已。我很喜欢我选择的这个组合,因为非常适合我,黄老师的授课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性也很强,而且讲课中没有一句与数学无关的话,效率很高,也使我受益匪浅。考研班结束后,我的数学笔记记了满满一厚本,在后来的复习中,数学笔记也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让我收获最大的是考研班的气氛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动力,让我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振作起来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考研复习中。所以我建议那些觉得自己在考研中途感到疲惫而产生放弃念头的同学报一个考研班,收获的不只是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动力。第二,模拟题的选择问题。现在大家比较推崇的模拟题主要是四百题和陈老师的模拟题,我只做过前者。凭心而论,四百题真的很难(我最后的成绩也只是在120分左右),以至于我在拿到考研试卷的时候都觉得考研题太简单而不敢相信。这也是我的失误——不该拿四百题做后期模拟题,而应择其为前期模拟题。在复习数学的最后阶段,应该选择与真题难度相近的模拟题。而且要保证天天都做题,这样才会在考试时更快的进入状态。第三,总结自己的错题集十分必要。这一点是我和很多考研战友交流之后得出的结论。在复习后期,将数学笔记和错题集常常拿出来温习成为我周围很多人的习惯。事实证明他们在考研中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因此我觉得这种方法也比较

值得借鉴。

(二)心路历程

考研,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坚定信念。其实,在考研过程中,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大三暑期一般要去实习的,但如果选择了考研,就有可能不得不放弃实习机会以及错过很多知名企业的宣讲会。但是,我们也会得到许多东西,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了宝贵的磨练意志的机会,更重要的,得到了未来的发展机会和前途。因此,在权衡是否考研的利弊得失之后,如果你做

出了和我一样的,那么就勇往直前吧,不回头也不后悔!

曾经一位师姐对我说她考研的时候,有一天突发奇想,“地球是如何自转起

来的呢”,牛顿说过“是上帝踢了地球一脚”,于是她就想“要是上帝踢我一脚该多好啊”。那时她对我说起上面这段话时,我十分不理解她的意思。后来自己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时,才体会了她的心境——无助,还是无助。其实,在考研中,有时候心情是很不平静的,甚至是波涛汹涌的,会因做不出题而沮丧,会因做错题而苦恼,会因效率低而郁闷,会因很多小事甚至是道听途说的传言而彷徨无助。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而非某一个人心理素质不好或是其他。无论怎样的荆棘道路,我们都一起走过;无论怎样的郁闷心情,我们都一起经历;只是我们不曾相识。因此,朋友,不要理会那些不平静的心情,矢志

不渝地走下去,成功属于每个为之不懈努力追求的人!

希望以上冗杂的文字能给那些正在斟酌是否要考研的朋友们一点启示,更希望能给已经准备考研的朋友些许帮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相信

5.考研数学三满分经验 篇五

关于考研数三的几个提醒

本人系2013年考生,数三成绩150。考前我总结了几条小经验,作为临考前给自己的提醒,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以积攒些RP,主要针对考场上使用,如果能对大家平时的学习提供一丝启发,将是我的荣幸。班门弄斧之处请大家包涵。

1.填空题一定要十分小心。

2.若考导数,至少要求至二阶导。

3.肯定有微积分计算,计算式一定细心。注意利用平移、对称性、分部积分方法。二重积分如果先积dy复杂,考虑先积dx。

4.若考中值定理,f b −f a =f′ ξb−a ,ξ∈(a,b)最常用。运用中值定理时注意构造函数。

5.求极限无非泰勒展开、洛必达。个人认为求极限时泰勒展开非常好使。

(务必将sinx, cosx,ex,1+x α,ln 1+x 五个函数的泰勒展开烂熟于心。相信我,没错的。)

6.注意函数奇偶性,对称性,注意到这一点可以让计算简便很多。

7.行不通,考虑dxdydxdy,以及μ=或μ= xyyx8.线性代数知识点比较死:行列式计算、秩、线性相关性、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就这么多,没了。

9.概率大题知识点:①DX=EX2−(EX)2.②分布函数F(X),概率密度函数f(x).③矩估计,最大似然估计。这个一定要复习到,不要成为知识盲点。

10.有些题目比较灵活,硬攻不动就看看有无巧取之法。

11.大题做完,从头到尾扫一眼,检查有无遗漏的小得分点。

12.把握好时间,遇到大题暂时没有思路可放至最后做,而且就算不会,也不可能一点思路都没有,肯定能写出来一些东西,千万不要一字不写留空白。

13.拿知识点去套题目。如果某道题做不出来,而又有某个知识点自己还没运用,就把这个知识点往这个题目上套。因为有时有的题目比较隐晦,一眼看不出来它要考你什么。核心知识点一定是年年必考的。

14.整套试卷不会所有的题计算量都很大,也不会所有的题计算量都很小,计算量大时要耐心、细心、不慌张,计算量小时不马虎。

15.内容重于形式。卷面整洁固然重要,但和内容相比就成了次要。一个潦草而正确的答案肯定比工整却错误的答案得分多。

6.考研经验数学 篇六

1、关于试卷

1)试卷分数和考试时间:考研数学满分150分,时间180分钟

2)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分;

2、关于试卷的命题

1)、从布局上看,覆盖面宽,几乎所有重点章节均有涉及,各个知识点分布合理。

2)、从难易度上讲,试题主要以考查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为主,尤其是它们的延伸、扩展、转换、综合和应用。

3)、从发展趋势看,这种命题特点将持续,难度变化不大,计算技巧性过强的题将逐渐减少,但计算的能力的要求加强,而且绝不会出现超纲题、偏题、怪题,但是会出现繁题和肥题。

因此:在复习时,不要听信谣传,不要迷信押题,不要偏科,不要忽视基本功而去啃偏题、明显超纲题,相反,应该强调的是要整体把握好大纲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前后之间有逻辑联系的网络,网络的结点就是考点和重点,并注重平时计算能力的培养。

3、关于复习教材

高等数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济大学第六版上下册;

线性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济大学第五版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第四版

Ps:数三虽然考微积分,但是同济版的高等数学一样适用,高数中除去不考的内容,和微积分差不多。

4、关于考试大纲(很重要!)

课本是考研数学的基础,考试大纲则是考试的依据。考研的时间有限,一般都为一年,我们要在有限的一年里面要复习大学两年学习的课程,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如,这就要我们提高考研的效率,降低考研成本。

1)根据大纲内容,把不属于考研的知识点划掉,集中精力去复习大纲上规定的知识点。

2)大纲可参照11年考研数学的大纲,基本变化不会很大。

5、关于考研的复习

考研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三月到七月共五个月)

1、正如前面所说:考研数学在很大比例上在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需要在第一阶段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考研数学的各个考点、知识点系统性的过一遍。最好结合考纲,这样有针对性

2、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大致了解一下重要定理的证明思路。不管看不看过程,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记得公式和定理。不同于高考,考研数学要求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所以必须要像学习英语单词那样时常回忆,加深印象。

3、学会总结。把握基本的知识点不是难事,关键在于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每个知识点的运用条件。

4、注重计算能力。建议在初期阶段就过好运算能力这一关,否则到后期就成为考研数学一道坎,事倍功半。建议坐一下课本后面的习题,但是不用全做,有选择性的做一些,尽量选择不同类型的题。

Ps:运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求极限、求导数、求高阶导数、求不定积分、求向量的点积和叉积、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行列式或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乘法。一定要练到熟得不能再熟,考试看到这样的题,要拿满分。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八月到十月共三个月)这一阶段通常是通过做一本高质量的辅导材料把课本上的三基转化为自己的做题能力,复习的具体阶段也分为两轮。

第一轮:(八、九两个月)专项强化训练

这个阶段需要对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每一章涉及到哪些知识点,比如说级数这一章,总结起来就三个知识点(数三),级数敛散性(定、性、正、交),收敛区间(公式),幂级数求和(微分和积分),其实总结起来,别看书本讲那么多,也就那几个题型。整个考研数学三本书这么一总结大概就100多个题型了,只要掌握了题型以及每个题型的方法,在怎么难的题目都会慢慢变简单的,在考试时,那道题目,就应该想到这是哪本书的哪个章节的哪个题型,解这种题型的方法有几种,这样一目了然,而不是拿着题目不知道怎么下手。

其次,题型熟悉之后,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计算能力,这个题目会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其实往往我们失分的不是我们不会做么而是会做但计算错了。因此在这段时间还需要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难度适当。(李永乐复习全书或者陈文灯复习指南)

第二轮,(十月)

把八九月的复习的在复习一遍,主要是把高数、线代、统计这几本书交叉复习,可能第一轮复习是按照顺利的,在复习第二轮时忘记了,因此需要在复习一遍,但那是不是按顺序复习每天要保证这三门都复习到,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可能看到后面再放过来看看前面。

强化阶段是最重要的,这段世界是考研数学提高最快的一段时期,一定不要盲目追求速度,重点在于基本知识和解题思路。要强调抓住基础,要重视和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和理解,并要熟悉常见考点的题型和解题思路。还有就是综合解题能力。

第三阶段(十一月到十二月中旬)

这一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熟悉考研的题型,解题方法。

这几段主要以历年考研的真题为主,主要是最近十年的真题,当然能弄到最近十五年的最好,其中留最近三年(09—11年)的真题不要动,这个在第四阶段。也就是剩下12套真题。这是12套真题在将近50天的时间里面处理掉,基本上是四天一套,这四天中留三天最一套新真题,另外一天去复习上次做的真题。

做真题时,最好不要看参考答案。认真的一鼓作气做完,接着就对答案,对了的话可以稍微看一下,主要是看看哪种方法好,如果时参考答案好的就学习一下,重点在于看错了的题的答案,为什么错了。然后去翻课本,看看自己那个知识点每张我牢固。把错了的题做上标记,在下次复习。

第四阶段(十二月下旬到考前)

这阶段建议数学的时间不要太长,用在政治里面,但是数学也不是完全用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模拟考试,就是用最近那三年的真题,做题时同样不看参考答案,而且最好做好时间记载,看看一份真题要用多长时间,看跟考研的规定时间相差多少。同样做完之后也要像冲刺阶段那样对试卷详细分析,三套做完之后没在吧十五年真题错了的在自己做一遍。

6、关于辅导班

这个因人而异,不建议也不反对,如果认为自己的哪一门差一点可以报班,注意三点:

1、报班了一定要在开课之前把书本熟悉一下,至少要知道上课讲的是什么,如果书本不熟悉,报了也没什么用。

2、不要轻易相信辅导班花言巧语,其实辅导班一般都会夸自己如何如何,自己的老师如何如何,自己在考研中压中了多少道题,总之,对于一些自吹自擂的话不要轻易相信。

3、注意考研最重要的在于自己,而不是辅导班,报班要适度,报班多了,自己复习的时间就少了。

7、关于心态

7.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篇七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活化

数学教学新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笔者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知识和经验,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虽然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是这些生活经验并不都是正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 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把2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问:怎么分?这时学生很容易回答每人分1块。接着问:如果把2块月饼分给4个小朋友,又怎么分?学生在下面很快就讨论开了。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每人分一半。”我接着问:你是怎样想出来?这个学生说:“在家里母亲经常把1个苹果切开,我和哥哥每人一半,这样很公平。”这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接着引导:一半用数又怎样来表示呢?经过一阵议论,我告诉学生:“用我们学过的数无法表示,必须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很容易引出课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2. 结合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年月日的认识》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年几岁了,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这时学生兴致高昂地数起了自己过生日的次数,都说对了自己过了几次生日。这时我又问:我的邻居家的小朋友小明今年13岁了,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时学生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我说: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学完《年月日的认识》这节课,就能够解决了。希望大家认真学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同时要注意控制习题的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无穷的乐习,看看学完这节课,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就这样学生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学习兴致极高。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就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生活经验,通过开展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教学内容,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 依托孩子生活实际,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的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在这样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列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及如何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成长的快乐。这个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了3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趣,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八、课堂小结,培养兴趣。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学生大脑最容易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

总之,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掌握多种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罗远柱

(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中学,江苏涟水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主阵地。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根据我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

数学本身就集抽象性和思维性于一体,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枯燥的公式、定义及解题技巧,那么同学们怎么样去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很好地运用解题技巧,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要靠学生的“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

学生能否对初中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教师应该用学生容易接受、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把抽象的概念融入我们生活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还可以合理地运用图片、多媒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数学题、数学原理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所要讲解的重点,以及需要化解的难点。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地开展数学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要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堂课都有相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只有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只有把数学运用于实践,才能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多动脑筋、多提供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地亲近数学、喜欢数学,同时也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通常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几何教学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说,只有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四、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即使已具备了解决某个问题的全部知识,也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时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若一经别人指点,马上恍然大悟。这说明学生头脑中虽具有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知识,却没有想到如何运用它们去解决眼前的问题,即学生缺少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是由于老师在教定义、定理、公式的过程中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讲解分析题目方法及基本技能的传授不到位,就让学生盲目地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无法真正掌握基本技能,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同时老师在讲授过程要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好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但要保证教师教的效率,更要保证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要想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上几点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文乐.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研究[J].河北教育,2010.21.

[2]刘俊岩.初中数学知识应用问题[J].湖南教育,2010.11.

[3]佟艳双.增加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机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8.考研经验数学 篇八

[关键词]:数学活动 活动经验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明确地将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方法一起纳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凸显了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训练操作与思维能力。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以此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数学活动教学的特点

数学活动教学,即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重复其发现过程,并使学生能力素质有所提高。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数学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方面,即教师设计活动内容须生动有趣、活动设计须精致、把握数学活动须让活动具有数学味、让数学活动富有创意。

1.兴趣是基础。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我们的活动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制造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思考是根本。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数学活动须让活动具有数学味。创设具有数学性的活动,须让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创新是追求

教学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创造的火花迸发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情感。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渗透创新的理念,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让数学活动富有创意,让学生有创意地活动。

我们设计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安排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富有挑战性、把握了数学活动的特点,才能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

二、设计数学活动,积累经验的途径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之中。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掌握数学活动的形式及其作用,这是实现成功的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方法。数学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问题”乃数学生命活力的源泉。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是课堂涌动生命活力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师生一起探索,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間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经常问问自己“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自主能力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操作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可以通过它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和规律提供感性知识,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具体的实物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经过反思加工和内化,这就是活动经验的基本来源。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

3.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4.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实践能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有效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认人民币”时,可以设计模拟购物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的 角色,通过买卖商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兑换和找补方法,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这种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源头,还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反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心向。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正确认识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内涵,把握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特点,灵活运用活动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相信数学课堂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9.黄轶:考研数学经验与方法 篇九

作为郝老师的学员,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是郝老师让我从

52分飞跃到146分,让我对数学有了极强的自信。作为考研的过来人,深知大家在考研过程中的迷茫、痛苦和煎熬。甚至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我会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大家,让大家有个正确的方法去学习数学,让那些基础不好的人有信心,让基础较好的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得高分。郝老师的优势与特点

我跟了郝老师3年,深知其教学特点与优势,也能深刻的体会到他对学生的负责任。第一,郝老师的概念讲解绝对是最好的,这点对于数学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直接区分了你对数学的层次,一个人到底是死学数学还是活用数学,从其对概念的解读与理解就略知一二。所以,大家一定要听郝老师的话,好好去听他对概念的解读,把概念的难点与盲点一一消灭,这才能为你数学打好基础。第二,郝老师的教材绝对是最好的。数学需要的是体系与融汇贯通的能力,这在这本书上有了很好的体现,把每一类型的题归纳到了一起,方便大家一目了然的看出真题出题的轨迹与频率、知识点复现率。试问对一个知识点不厌其烦的练习再练习,怎么可能还会出现问题?这种编排的体系是最科学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听话,只做郝老师的书就可以了。第三,郝老师的讲课绝对是最好的。所以我再次强调,无论如何一定不要缺课,听课和自己看答案讲解是有很大区别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考研就是要克服各种困难,如果连上课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 2 我数学基础很差,该怎么办?

我是一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高考数学56分,大学的高等数学下还挂科了,大学更是从没有听过老师讲课,那个时候爱玩游戏,甚至还做了职业哥。不过,我也依靠郝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战胜了考研数学,我想我可以给一些基础不好的人以极大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但是信心从何而来?是从自己不厌其烦的练习开始的。我第一年考研只考了52分,当时我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做了3次,不可谓不下功,但是得到了极其惨淡的分数,考试结束以后我痛定思痛,为什么考的如此糟糕?自己当时只是就题论题,根本做不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当题目只是简单的变个花样自己就不会了,概念更是模糊到不行。那时报了郝老师的班,我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把所有的题做一次才去听课,下来更是不厌其烦的练习,到了12月份的时候我已经把那本书做了7次,12月又做了一次错题。对于基础不好的人,我只能说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那个时候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数学考好,要给商务学院的人信心!每天坚持2点睡觉,7点起床,坚持每天7个小时学习数学。暑假不管天气再热,再难熬,我都会坚持去自习室学习。所以,基础不好的人更是要吃苦,不要怨天尤人,上天是公平的,如果想考高分,淘汰别人,只有比别人下更大的功夫。我的例子告诉你,只要肯下功夫,方法得体,一定可以考高分。3 我对学习数学的一点体会

同样是听郝老师的课,做郝老师的书,为什么大家分数差别会这么大?这就涉及到了学习方法与对数学的理解。第一,听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效果,有些同学上课做笔记的时候,看一眼屏幕做一下笔记,根本不涉及到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这是上课的大忌!有些地方听懂了做笔记自己要顺下来往下写,有能力有时间的同学更要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做?命题人出这道题的意图是什么?郝老师讲概念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去听,这个时候,更要把自己的思考加进去。第二,关于下来做题的一些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见过不少同学就把笔记放在书的旁边,一有不会做的就去看答案,如果你是这种学习方法的人,你的数学永远也提高不了!根本不加思考,就去看答案,我相信你这道题即使是看懂了答案,到了第二次做的时候依然是一头雾水!我再次强调,这种学习方法要不得!!!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与联系的学科,不能一直看答案。当你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的时候,首先仔细读题,回想它在考点的哪个部分?命题人出这道题要考察什么知识点?仔细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卡壳?根据条件自己试着写写过程。如果经过自己的思考了,实在不会再去看答案。看完答案回头自己还要思考,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是哪个知识点自己还不熟练?然后再反复练习这类型的题目,才能达到解决了这类题目的效果。我第一年失败很大原因在这里,绝对是个教训!希望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你效率低下,效果几乎没有。有时大家遇到很多不会的题的时候,难免会丧失信心,其实,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不经过81难就取不到真经,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你宁愿选择做一个弱者不去克服困难,上帝也帮不了你。4 郝老师的书做几遍合适?

关于这个问题,郝老师说过,至少3次。我再加入我自己的一些理解。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基础以及自己能到达的努力程度,如果你想考140+,那我觉得至少做5次。如果你的目标是120+,那么3次也许可以了。但是次数只是个数量,在数量的基础上有质量才是关键,做一次是一次,做几道题解决同一类型的题。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而忘记了质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5 我们宿舍做了3次,我2次还没有做完,怎么办?

大家同住一个宿舍,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对于完成题目的质量不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比较是毫无意义的。绝大多数考高分的考生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稳重踏实的人。不要受别人影响,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如果因为赶速度而忽略了质量是要不得的!做一次就要起到做一次的效果。和别人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还打乱了自己早以安排好的计划。6 应届生事情很多,根本没有时间做题,怎么办?

考研是强者的舞台,如果你问这个问题,那么不好意思,考研要淘汰的人就是你!时间是要挤的。你比别人多挤出点时间,多晚睡一会,你就淘汰了很多人,又想考好还不想付出,天下没有那种好事,即使有也不会掉在你头上。所以还是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泪水和汗水伴随你走过9个月的时候,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7 很多题我都记得住步骤,为什么考场上就不会做了?

数学是要思考的,而不是靠记忆的。记题永远不是数学的学习方法,要会懂的触类旁通,如果你觉得你题目记得还不错,对考研数学有信心的话,你可以来找我,我给你出几道题来考考你记忆的效果。数学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思考,只是记住步骤,只能说明你这道题记懂了,随便换一道同一类型的题还是不会做。说到底,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现在还早,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种思维方式,一定要力图去改掉。多思考,勤练习。做了郝老师的书,还需要做真题套题吗?

这是是需要做的,因为郝老师的书把同一类型的题放到了一起,有时候其实你并不会做,但是上面的题目给你提供了思路,造成你会做的假象。套题最好在做完3次以后做,时间在12月初做。建议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做,11年,09年,12年,08年,10年,13年。9 怎么克服困难?

这需要有一颗大心脏,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以及必胜的勇气,最最重要的是执着的坚持!考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历过考研的我更能体会到这种痛苦。孤独与煎熬并存,怀疑与盲目自信并存,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我在考研中也经历了很多困难。比如,我是往届生,我曾经1个月不曾和别人说话一句话。家里的事会让我心烦,在即将走上11年考场的时候,初恋8年的女友提出分手,自我怀疑让我郁闷,别人的嘲笑让我失落。但是你既然选择了考研,你就要知道,在这个阶段里,考研才是最重要的,要把其他的事情都放在一边,如果你不想看到来年4月别人金榜题名,而你却为工作发愁,不想看到别人高兴而自己失落,你就要有一颗大心脏,坚定把这条路走下去。考研成功=勤奋+效率+方法到位。如果你做到了,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做到!在这将近1年里,时间应该怎么安排?

这个和你自己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安排,还要顾及到其他学科。我认为大体分为4个阶段:第一,3月到6月。这个阶段你在听郝老师讲课,基础好时间多的同学,尽量预习过后再去听课,可以不去做,但至少上课之前每道题都要想想思路。听完课之后,一定要去做第一次!这是个硬性要求,没有什么可商量的。第二,7月,8月暑假。我认为这是最最关键的时候,就好比闭关修炼,其实大家6月基础都差得不太多,但是等到9月初出关的时候,基础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在这两个月里,天气是最热也是最难熬的时候,但是它也是你基础好不好的分水岭,是你打基础最最重要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要做第二次,第二次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次。经过了第一次的做题,你可能了解到了考研的出题思路,但是做的还不是很系统,知识点还不是很会串联,在做第二次的时候,你就要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一道题一道题的做下去,直到算出最后的结果。不会做的题目勤思考,再次巩固练习。如果你真正的利用好暑假,等你出关的时候,我相信你会很有自信的去做第三次。第三,9月到11月,利用这3个月的时候放慢速度去做第三次,在做第三次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所有的盲点都消灭,放慢速度,把所有的题目都弄懂。在这个阶段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暑假做题的效果。第四,12月。在这个阶段,离考研仅仅只有1个月的时间了,我们要去做做真题套题,做做模拟题,再次精做郝老师书上你认为经典的题和错题。模拟题绝对不是瞎出的,几乎每一道模拟题都能找到真题的原型,如果你连思路都没有的话,就要好好考虑下了。但是模拟题的难度肯定是要高于真题的,计算量也是很大的,要有心理准备接受打击,但绝不失去信心,因为我们经过了1年的努力,相信自己的付出,我们不行别人一样不行!信心饱满的走向考场。我会做,但是每次都算不对,怎么办?

这是你计算功底的问题,我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而且我认为提高计算能力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不厌其烦的练习。我在1年之内做了7次郝老师的书,每次都是每道题都要去做,直到算对正确答案为止。不管数学怎么样,我是很信任我的计算能力的,这都是通过不厌其烦的练习来提高的。所以每次考研数学在考场上我最多只用2个小时就把全部题目做完了。考场的时候你的精神高度紧张,计算更是要细心,这就需要你在考场下的不断练习。12 考场上做题和考场下做题有区别吗?

这当然是有区别的,考场上你的心理压力比平时更大,计算的速度比平时更低(因为谨慎所以会慢),试卷上更不可能有最后的结果让你检查自己的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在考场上的第一思路是很重要的,即你看一道题目,你第一感觉想到的做题方法,不管这种想到的方法是难还是简便,你90%都会用这种方法。因为考场时间紧张,心理紧张,你不太可能会去找第二种方法。克服这种考场紧张还是需要考场下不厌其烦的练习,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与计算能力。在我看来,题目都是很死板的,大部分题目甚至一眼就看出了解题方法,这需要你平时大量的练习来达到这个程度,如果你希望考高分,你就要吃苦!团队作战还是孤军奋战?

这个看你的性格,因人而异,我喜欢一个人学习。不过对于应届生来说,我更推荐团队作战,因为一起去上自习,别人会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你如果不去上自习会觉得很羞愧。团队作战可以分享经验和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和最好的研友一起说说,我相信你的心里会好受些,大家一起在这一年里并肩作战,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样更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一点比较典型的问题以及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以及困惑,可以随时给我在群里留言,我会尽快解答。你们作为郝老师的学员,我会尽全力帮助你们。最后送你们一句话: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上一篇:校长开学典礼致辞下一篇:旅游项目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