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心发言稿

2024-08-29

语文中心发言稿(10篇)

1.语文中心发言稿 篇一

语文园地四中心发言人讲稿

刘雅玲

9.26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朗读韵语,观察发现“泡、饱、跑、抱、袍、炮”六个形声字的特点,就像学习伙伴说的那样,“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右边跟字音有关”,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形声字。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再根据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并具体说说左边的偏旁跟字义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认一认生字条中的其他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此外,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字(鲍、刨、苞、疱、雹),试着认一认。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四项内容:一是读成语或词组,二是填标点,三是写话,四是读短文。

“读读记记”是读记成语或词组。这十个词语的起头字恰好是数字一到十,能有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累的欲望。学生数数字读、背词语,他们肯定很乐意。教学时,可顺着数字读,也可做师生、生生相互说数字对词语的游戏。这些成语或词组的意思大都比较浅显易懂,只有“六神无主、八仙过海、九牛一毛”不太好懂,如果学生提问,教师可适当解释。

“我会填”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标点符号。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这三种句式的语气,再此基础上填写标点符号,最后再指导朗读,加深对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图上画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话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听,说完后让学生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注意把重点放在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愿望上,不要提过多的要求,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并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朗读的能力,再安排小组交流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口语交际

“应该听谁的”,是以上面短文中的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读故事,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二)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三)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四)编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再演一演,或者按自己的想法重新编《骑驴》的故事,再演一演。展示台

这一部分包含了两项内容:“识字交流站”和“故事会”。“识字交流站”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园地。通过做识字卡片,可以巩固生字和认识更多的生字。通过交流识字卡片,可以认识别人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经验。开展这项活动之前要提醒学生做好准备。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展示和交流的办法,真正把展示台作为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场所。

“故事会”是启发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讲个动脑筋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搞比赛、打擂台,也可以自由组合,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中心发言人讲稿

刘雅玲 12.12

一、音与字 复习目标: 1.复习整理全册会写字和会认字的读音,通过易错字音的辨析、巩固,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字音。

2.准确掌握会写字的字形,通过抓住易错笔画,辨析易混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3.准确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地选择字音。

4.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要求,准确而灵活地选择字音和汉字。复习重点:

1.准确掌握会写字的字形,通过抓住易错笔画,辨析易混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2.准确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地选择字音。

复习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要求,准确而灵活地选择字音和汉字。

二、词语 复习目标:

1.复习全册书课后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准确认读。2.整理由写字表生字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正确书写。3.能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的大致意思。4.能根据词语意思进行分类,找近义词、反义词。5.准确搭配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6.积累ABB、ABAB、ABAC等形式的词语以及重点的四字词语。复习重点:

1.复习全册书课后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准确认读。2.整理由写字表生字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复习难点:

1.能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的大致意思。2.准确搭配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积累ABB、ABAB、ABAC等形式的词语以及重点的四字词语。

三、句子 复习目标:

1.准确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这三种句子类型,并能根据句子类型准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2.能根据句子要求,准确将“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3.准确运用反问句表达语气,并能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4.能根据具体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5.能抓住句子主干准确缩句。

6.能运用修饰成分将句子表达得具体、生动。7.能仿照例句或者运用简单的关联词语造句。

8.能准确辨别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三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复习重点:

1.准确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这三种句子类型,并能根据句子类型准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2.能根据句子要求,准确将“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3.能根据具体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复习难点:

1.准确运用反问句表达语气,并能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2.能抓住句子主干准确缩句。

3.能运用修饰成分将句子表达得具体、生动。4.能仿照例句或者运用简单的关联词语造句。

5.能准确辨别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三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

四、古诗文与积累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全册书中的俗语、对联、名句、成语等。

2.准确背诵书中重点篇章或段落。3.准确背诵古诗,补充诗句,理解诗意,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古诗。

4.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累古诗文以及相关语言形式。复习重点: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全册书中的俗语、对联、名句、成语等。

2.准确背诵书中重点篇章或段落。复习难点:

准确背诵古诗,补充诗句,理解诗意,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古诗。

五、阅读 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句子,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简单词语的意思。

2.仔细阅读短文,能借助短文内容读懂简单句子的意思。3.能正确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

4.能在阅读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5.能借助文章中的插图阅读。6.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复习重点: 1.通过朗读句子,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简单词语的意思。

2.仔细阅读短文,能借助短文内容读懂简单句子的意思。3.能正确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

4.能在阅读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复习难点:

1.能借助文章中的插图阅读。

2.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六、写话 复习目标:

1.通过写话训练,学生能够完整、通顺地写出一段或几段话。2.在写话中能围绕主题展开表达,写出完整而通顺的句子。并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地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复习重点:在写话中能围绕主题展开表达,写出完整而通顺的句子。

复习难点: 根据表达需要,准确地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2.语文中心发言稿 篇二

一、设计导学单, 过好预习关

导学单是学习的前奏曲,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 导学单成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起点。在导学单上的“先学导航”部分应该是少而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有效设计, 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整合, 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为学生学习文本做铺垫,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如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的预习设置。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相信这些词语或词组难不倒你们。

师:想一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海边的沙滩上, 一位画家请一个小姑娘 () , 小姑娘一直 () , 画家回来后要把贝壳送给她, 但小姑娘 () 。

【思索】设计导学单目的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 此单也是课堂教学的线路图。导学单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授之以鱼, 只供一餐;授之以渔, 可供一生。”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和问题意识才是教学的前提。

二、发现契合点, 过好词句关

小学语文阅读课应加强学生的理解、体验, 使之有所感悟、思考, 受到情感渲染, 享受审美情趣, 习得方法。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合作的双边活动, 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将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有机衔接, 从而让阅读课堂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重现精彩。

1.导在易错处, 拨云开路引深。

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学情的真实流露, 此时也是教师导学的最佳契机。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多方面, 教师要用火眼金睛, 正确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 促进学生情感与智力的发展。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一词组“花的脊梁”, 教师可以抓住“脊”这个难点展开教学。“脊”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表示背上正中间的骨头, 也指动物背中间的骨头, 后来引申为部分事物中间高起的部分。“脊”左边两笔点、提与右边的撇、点可以表示脊梁上很多骨头的有序排列,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感受“脊”字大篆与小篆的动态书写过程。

【思索】教师通过对“脊”字的拆分, 让学生明白该字的构造特点, 自然而然地将“脊”字刻在心间。通过如此层层深入地学习,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其书写要领。由此可见,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易错之处巧引领, 注意捕捉学生理解不完整之处, 教师不要急于补充, 而要将机会留给学生, 引导他们在思考中发现不足, 寻找捷径, 这就是学的过程。

2.导在肤浅时, 咬定文本不放松。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师生在课堂中共研文本是对课文进行深层次质疑、感悟、提炼的经过。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不能进一步理解语言、揣摩语言时要抓住关键词, 无痕嫁接, 带学生进入豁然开朗之地, 品出语言之韵味, 体悟其内涵。如《荷花》一课中有一个小泡泡:“冒”字用得真好。这个特殊的泡泡就向教师们提示了应引导学生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在表情达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教学时不能一读了之, 而应在学生充分诵读, 整体感知上引导发现“冒”字的独具匠心。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冒”字可换成哪些字? (长、钻、顶、穿、伸、挺) 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冒”而不用其他词?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急切地、争先恐后地、迫不及待地、生机蓬勃地, 代入句子反复读一读, 体会词语的妙用。

【思索】教师要启发学生精思深掘, 才能在遣词造句方面播下善用词语的种子, 并能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产生思想的融合, 得到情感的共鸣, 把握文字背后的智慧和情思, 读出语言的深度, 将阅读向深处延伸。

三、小组共研讨, 过好合作关

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巧设“合作点”,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提出能激起学生探究、交流欲望的焦点话题。如在教学《生命生命》的研讨课时, 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出人生的哲思是教学的重难点。

师: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对此句话的感悟)

生:我们组对这一段话最有感触, 都认为生命应体现价值。

生:生命是非常有限的, 作为学生应在生命的每一天绽放出自己特有的华彩, 努力学习新知, 长大做一位有用的人。

生:记得王光美说过一句话, 努力学习, 勤奋工作, 让青春更加光彩。我们应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勇敢拼搏!

师:同学们, 每个学习小组的发言都体现出大家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啊, 人人珍爱生命, 必将创造出自我价值。

【思索】以合作方式讨论重点句, 自我表达其观点, 畅所欲言。仔细聆听, 每一位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都是智慧火花的碰撞, 是对生命的珍爱与呼唤, 是孩童世界值得珍视的生成性资源, 也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真正实现。在小组交流中, 在教师点拨、引领下, 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课堂自然高效。

3.语文中心发言稿 篇三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此,巢宗琪先生作了注解:“‘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①有人据此认为,语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语言教育体现的是工具性,文学教育体现的是人文性。

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的问题,其实质是对语文教材的处理问题,是对课文的处理问题,具体又落实在文体的分类上。

文体的分类研究源远流长。“五四”以后,文体的二分法日趋一致,研究者们以是否虚构和使用典型化手段为标准,把文学作品和文章分开。文学作品一般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文章则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

现行语文教材文体分类正是基于此。

一、关于语言教育

“语文本体乃语言。”而“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语文科的主要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和提高母语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教会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它的特有任务、专有任务乃至根本任务,而并非要培养什么作家、诗人”。②据此可知,语文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进行语言教育。具体到教学上,“我以为语言教育要做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与典范的汉语言作品双管齐下,并使之相得益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能使学生对汉语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理性认识,并为培养准确、灵敏的语感打下必要的基础”。③

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人的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语文教育也不可能培养出一群具有相同语言能力的“标准”个体,而只能培养一群在语言能力上有着层次差别的人,实际教学所达成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有的学生难以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对有丰富言语义的句子感到无从理解,而有的学生对此却得心应手。

二、关于文学教育

首先对什么是文学教育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须引起注意的是,“文学教育”是个有歧义的概念,目前至少有三种内涵:一种是在语文教育视野中的文学教育;另一种是审美意义上的文学教育(即文学课),以及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文学教育。譬如:“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语)爱因斯坦说:“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论述都是立足于后两种意义上的文学教育。

显然,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是语文教育视野中的文学教育。在这一特定视野中,文学教育是作为语言教育的特殊形式,即通过作为语言运用典范的文学作品而进行的语言教育。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学作品的教学绝不等于文学课。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须力避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坚持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教的原则。”④这里的“文学课”显然是指文学欣赏课。

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大多数受教育者来说,接受语文教育是为了今后能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首先应将其作为语言运用的例子加以对待。这是将文学作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出发点,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当初是怎样一个开始。当然,这样做还应该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服从语言教育的需要”。⑤

有人担心“把文学作品作为传授语言学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和范例,其实是消解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意义,文学的审美意义没有得到强调”⑥,“因为文学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活、人的命运进而对人的生命体验最后落实到对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这与以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为旨归的语言教育毕竟是两回事”。

其实,不管对文学教育的功用进行怎样动人的描述,虽然文学作品和普通文章是文体的两大类别,但在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方面,二者又具有同一性。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上语文课,其实不是去“学”文,而是主要“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选文有关的语文活动。也就是说,不在于学习“写什么”而在于学习 “怎么写”。“写什么”毕竟是有限的,而“怎么写”却可以让学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能从容应对语言运用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文体的这一共性,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来教,这也与文章阅读的基本法则相符合”。⑦

对此,叶至善在《文章例话》的《重印后记》中就明确指出:“在讲文学作品的时候……主要讲如何理解,如何体会,如何从中学习一般的写作方法,而不谈什么文艺创作。”⑧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还作出了示范。他引导我们从小说中学习事件的记叙和景物的描写,从剧本中学习人物的对话,从诗歌中学习情境的真切和语言的精彩。例如他选读《社戏》时,就特别注重其开头部分,他写道:“为的拿它作为例子,说明写文章的一种方法。”例如,《社戏》中写作者第一回看戏时的情形:“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用叶老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依看着听着的当时的感觉写”的方法。教师应当运用这段描写的文字作“例子”,教给学生掌握这种依据当时当地感觉写事物的方法。这样,便是把小说当作记叙文“例子”教学了。⑨

有人曾把文学教育比作青少年身上的“通灵宝玉”(王尚文语),但实际上真正能获得这种灵性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课带给他们的教益主要还是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从学生将来的发展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成为普通劳动者,成为作家、诗人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从务实的角度考虑,语文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以免事与愿违:期望“鱼”和“熊掌”兼得,结果却是两头落空。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贪多求全的思想,其结果是“少慢差费”。

联系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文学教育为主导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贵族化教育的痕迹,因为以文学教育为主导的语文教育虽有其正面作用——有助于个体修养的提高,但也有其负面作用——为日后少数人所使用的教得很多,为日后多数人所使用的教得很少”。⑩这里的“少数人”即前述之培养“作家、诗人”。

其实,要进行文学欣赏或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文学教育,现行的语文新课标已经为此提供了充裕的实施空间,通过选修课程就可以满足部分爱好文学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这样既实现了全面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又兼顾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包括语言的形式及其承载的内容),其最重要的媒介与载体便是言语作品,文学作品当然是一类重要的言语作品。” 因此有人提出,“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教的原则”。这与新课标相符,也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相适应。

显然,文学作品只是“一类”言语作品,此外还包括非文学作品的文章。在语文教育界还存在一种倾向:一讲到人文性,似乎只有通过文学作品才能达成,以致形成文学化的教学倾向。固然,文学作品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来说确实是它的擅长,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在其他非文学作品的文章中不存在人文精神的因子。例如,在应用文中我们可以体会简洁之美、效率意识;通过议论文,我们能体验到哲理之美,思维的严密;一些说明文又让我们领略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人文性的成分。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经典“例子”(叶圣陶语)言语作品的价值;一是满足人情感、道德等需要的审美价值,或可称为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两个层面,即语言教育的大众化层面,及部分学生的文学欣赏(审美)或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发展层面。

参考文献:

①巢宗琪《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7)。

②屠锦红《关于“文学教育”的几点意见》,《语文教学之友》2006(3)。

③⑤王尚文《语文课程的复合性》,《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④⑦⑧⑨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⑥胡俊国《对建国以来文学教育论争的清理》,《教育评论》2004(12)。

⑩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中心发言稿 篇四

——赖丽云

2013-3-26

各位老师:

刚才教研组的老师都做了点评,谈了这堂公开课很多的优点,也谈到了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对这堂公开课的感受。

首先,我个人的观点是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是生动,生动的课堂,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学生思维是灵动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积极的,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用一些专家的话说就是如沐春雨,如坐春风,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不生动的课堂谈不上激情与活力。计算机课本身也应该是生动有趣有意思的课,特别是一些专业课,不像数理化那样枯燥,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有一种神秘感,当教师演示出精彩动画、漂亮图片,并且告诉他们自己也能做出来时,他们就会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这是计算机课的一个先天优势,如果我们教师利用好这个优势,利用好学生的神秘感、探索欲,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他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相反,如果把生动有趣的计算机课上的沉闷,上的让学生昏昏欲睡,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失败的课。

第二点,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家都看到了这堂公开课都是在机房进行教学,讲授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不少学校的计算机课可能还是一堂理论课然后一堂上机实践课,讲理论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偶尔学生上讲台用教师机进行一下操作练习,这时大多数学生只能静静地看,学到的知识不能马上付诸于实践,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到能上机的时候,可能一些知识学生已经忘记了,还需要重新看书。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机房,老师可以立即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前一段时间,教育部下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征求意见稿中也建议采用机房教学模式,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导向。尤其是像Flash、photoshop等专业边讲知识边练习,学生当堂操作,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5.例会中心发言稿 篇五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美国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有一句格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然而自信的培养和树立并非简单易举,它需要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而儿童时期则是自信心培养和树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容易受挫,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特别注意对儿童自信心的保护和培养,突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辨证看待,表扬为主。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肯定。这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成人是如此,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例如:我们班搞的生成课主题“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充分展开了自己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分享孩子的快乐,第一个孩子看见妈妈高兴地拉着妈妈的手,走道自己作品前,“妈妈这是我画的灯笼鞋„„”,没等孩子说完,这位妈妈大声呵斥:“你这是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鞋,你看能穿吗?”顿时,这个孩子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向爸爸介绍自己的作品,而爸爸听的很认真,很欣喜,孩子从爸爸的眼中找到了自信和成功。

看到前者,使人感到压抑,孩子对自己作品充满信心,并且很自信自己是一个很聪明能干的孩子,可被家长训斥,否定的不仅是孩子的作品,而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自信。而后者使人感到欣慰,家长的耐心倾听、赏识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都给了孩子充分的自信心。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对孩子必须倾注大量的爱心、耐心、正确指导、密切关注,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哪怕是微

不足道的,也要及时加以表扬,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步树立起来,孩子一旦有了自信心,学习、成长的道路也就畅通了。第二,平等对待,鼓励参与

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老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教育中,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有民主作风,平等对待孩子,不要总以家长和老师的身份来压孩子,不因孩子犯错而简单粗暴对待他,如不准孩子吃饭,打骂及各种体罚,这样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相反,如果平等对待孩子,孩子的正当要求得到尊重,他才会尊重家长、老师提出的要求,才会自愿去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孩子的参与意识,例如,我们班的齐慧小朋友,性格非常内向,每次小朋友做游戏,她都会躲得远远的,从不参与,我发现以后,主动和她交朋友,做游戏,积极鼓励她参与到小朋友中间来,让她感觉到自己也是中间的一员,培养她的参与意识,积极鼓励,使孩子感到我也很能,我也会,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不要包干,放手让孩子自己干

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干。我觉得孩子应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因为我们的新时代需要的是个性鲜明的创新型人才,不能老用“不行”,“不可以”去约束个性极强、独立性强的孩子。比如:我在打扫卫生间的时候,毅毅从卫生间拿出一条湿淋淋的毛巾,看着迷惑的我们,说要帮我们打扫卫生。只见她一会擦桌子,一会擦窗子,毛巾上的水哩哩啦啦弄得到处是,真是越帮越忙,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加以制止,要孩子放手自己干,让他们在干中了解自己的能力,体会干事的辛苦和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心,有的父母过分疼爱孩子,把孩子自己能干的事全包了,什么也不让孩子自己干。这样孩子动手的能力极差,遇到问题就畏难胆怯,没有自信,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家长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跟别的孩子一样。天底下所有父母一样,都对孩子的未来寄予了美好希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不经意说:“好好学,妈妈这辈子就靠你了。“你怎么连这都不敢?”这样的话无形给孩子增加了感情负担和心理束缚,特别是有陌生人在场时更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处理一些家庭具体问题时,家长应有意识地征求孩子的意见,有些孩子自己的事,可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孩子的意见、主意是正确的或有可取之处,就应采纳。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6.营销中心开放发言稿 篇六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这里我代表太和海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鼓掌)。目前,我们海航置业在太和投资房地产的总额达到三亿元人民币,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成功,来自于各位的关怀!

我们相信,随着海航的拓展,我们正在为太和开发出更多为时代所骄傲、为城市所骄傲的鼎新力作!作为政务新区,核心大盘的东方新天地,占据了政务新区的天时之优,而300亩祥和公园以及太和体育中心,则让东方新天地拥有了地利之势,再者,东方新天地项目邀请的规划设计单位是中国中建设计集团,邀请的建筑单位是杭州建工集团,都是国内甲级资质的单位,太和各界人士以及领导的关心让东方新天地项目又具有了人和之利。在此,我可以骄傲的告诉大家,我们东方新天地无论是地段位置、生活配套、规划设计、建筑质量还是建筑速度都是国内一流水平,所以我要说我们的理念就是打造高端小区,成就高品质生活。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东方新天地营销中心的开放仅仅是东方新天地迈出的第一步。我们将会牢记使命,积极进取,为推进太和的人居环境和居住文明而不断努力。同时,我们也期待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对东方新天地的开发及建设予以最大的关心和支持。

7.语文中心发言稿 篇七

一、立足学生的立场

什么是学生立场?一般认为是以学生为本,应关注学生的视角,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师的追求。

有位青年教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衣”字旁和“示”字旁,尽管教师已经讲得很清楚“:衣”字旁表示与衣物有关,有撇和点,“示”字旁表示与祭祀有关,只有一个点,可是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始终不是很理解,在写生字的时候总会把这两个偏旁写混。教师觉得很困惑。经过反复几天的练习,仍觉得效果不明显。其实这并不奇怪,这位教师缺失的就是学生立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上例中,“衣”字旁的识记可以通过结合“衣”字的变形推及这一偏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这学生还能理解;但是“示”字旁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学生无法将它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就不好理解了,不仅读音不好记,形和义的教学同样让学生感觉陌生和深奥。因此,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出错是难免的。我们必须立足学生视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经常犯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错误综合起来进行思考,进行仔细具体的分析,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 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了学生立场,就会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切入点,同时也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正因为如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沟通,谨防受自有立场和固有经验的影响。

二、尊重学生的起点

要让禾苗长得好,就得把它的根培育粗壮。同样道理,要想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就得客观地认可与接受学生的起点。就目前来看,无视学生学习起点以及武断地以教师自己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学习起点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在结尾时引入了《江雪》一诗,让学生比较这两位“渔夫”“:为什么同是渔夫,一个得意,另一个却失意呢?”有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在《渔歌子》里,作者所处的时间是春天,景色优美,所以心情就特别好,而《江雪》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到处白茫茫一片,一只鸟也没有,作者心情自然就很失落了。”这显然不是教师所期待的答案。于是教师通过资料补充,告诉学生他们分属道家和儒家两种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然后把这两种文化的处世态度作了分析,同时不忘旁征博引孔子、苏轼的文字,最后还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去朗读这两首古诗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有明确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仅此而已。上述课例中,对于教师“得意、失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合乎其年龄特点、学习起点。如果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学生不可能得出教师所期待的答案。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教学的这一目标定位明显虚高。

不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置学生于高起点或是低起点,抑或是将有差异的几十位学生视为同起点来定位目标、选择内容都是与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分析学情可以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而设定合理的教学起点,打造更为有效的语文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借助学情找准起点呢?

1.以学生的已知为起点

只有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等储备情况,把教学重点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把学生的“已知”当“未知”,不视学生的“未知”于不顾,这便是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教师知道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对于时间概念不是“一张白纸”,那么就可将学生的学习起点定为具有初步的“珍惜时间”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习重点。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以学生的未知为起点

崔峦老师说,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个人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对话解惑的过程,是解决提出的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教学从问题开始,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能够分清主次,采取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来解决问题,以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如果学生的问题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重点,教师可以此为抓手,直奔教学主题;如果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次生问题,只要将重点弄明白,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以学习目标的“终点思考”为起点

“终点思考”即意味着要思考学生上完课后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这是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学生最终学习什么,学到什么。教师要做到终点思考,最佳路径是从“起点”出发。要把“教案”的设计转化成“学案”的设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学中以教学的终点(课时目标)为起点,从教学的终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会有质的提升。

三、关注学习的状态

传统地、狭隘地理解学情关注,是造成其缺位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学情关注不只是课前功课,而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时刻都在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洞悉学生的真实需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师生在这里面对面地交换信息和情感,其间所显示出的学情是最为鲜活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行为,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获取各种反馈信息,进而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会放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课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虽然“教”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但却无法正面体现出学生的“学”,学生是不是真的用心在学,是否积极、愉悦地在学,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往往难以获得确证。因此教师在处理文本、设计教案时,应树立还学意识,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放手。学生会的,我们不教;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的,我们也不教;教师要教的是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环节设计应力求简单,自学、讨论、言语训练,有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就够了。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2.学会倾听

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成了引导者。教师应以欣赏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对话,包括无声的体态语言,多听多看少干预。以往我们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其实教师也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交流,它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表达的意愿,同时也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态和学习状态。教师通过倾听捕捉学情、理解学情、顺应学情,能机智地处理教学活动中的生成问题,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精彩画面。

3.学会引导

宏观地看,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可以分为积极学情和消极学情两类。对于不同的学情,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引导。积极的学情,我们要紧紧抓住,加以肯定,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消极的学情,如学生常常会因为知识或经验不足而导致理解上的偏颇,甚至出现知识性、价值观等方面的错误,我们也不能疏忽,要加以巧妙的转化,让错误生成美丽。因为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

四、评价学习的结果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40分钟的活动,随着文本学习的结束,对学情的关注随之终止。科学地说,学情分析并未到此结束,它是一个包括课前学习起点分析、课中学习状态分析、课后学习结果分析的连续体,是一个不断更新、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对学习结果和学习潜能的分析是完整的学情分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后目标的达成,了解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也是教师进行下一课课前学情分析的依据。

学习结果分析所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之分。知识、能力、方法是显性的结果,它们是可以量化评价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隐性结果,它们是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较难进行即时的量化评价。显性的诸如学生的口头语言、书面作业、行为表现等,它们都蕴含了相关的信息,教师可以从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中,收集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近年来,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尝试把典型的错例用手机拍摄下来,一周进行一次书面梳理,分析错误原因,以此来研究学情,反思和改进教学。试卷分析也是学后学情分析的一种形式。在试卷分析时,笔者把学生做错的题目和有疑难问题的题目事先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开展讲评活动时,让学生借助小组力量,通过组内的错题会诊,关注归类,突出易错点、易混点及典型试题,自主进行帮教或交流,让不会的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又分享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8.语文中心发言稿 篇八

一、建立核心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一个任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课堂中,教师要化有形为无形,要从台前走到幕后,始终处在“核心”的地位。

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教材,但可以合理地利用教材,可以把教材合理分类,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以专题研究性的学习形式呈现,分阶段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学生自习为主,进行大量的专题研读。而教师则只是作为一个“陪客”的身份,适度地加以引导。

这种专题性的学习分为阅读、思考、写作、思辨等阶段。这些阶段呈现出时间上有先后,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几个方面又是有机结合,交叉进行着的。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思考后进行口语或

书面表达,表达之后的辩论,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铺路搭桥,和学生一起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不仅能使学习过程顺利有效地完成,而且教师的核心地位也凸显出来了。

这种专题性的学习方式不是把教材扔到一边,而是把教材和经典的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语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当然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二、打造平台

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源头活水。因此,除了课堂这个学习的空间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打造一个新的学习平台。这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师生互动。

精心开辟一系列学习专栏:浏览专题、品读专题、精读专题等;精心设立学习区块:学习区、展评区、交流区、工作室等,这样就可以呈现多种类型的文本资料可以供学习查阅研读。教师还可以开发出专题学习的相关链接:文学网、教育界知名博客、百家讲坛、开讲啦等大量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在这个知识的殿堂里,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肯定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

“以学为本”的主体教学理念,只有结合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真正显现;才情智慧才能得以真正显露;自主的意识才能得以真正张扬;思想才能得以真正地成熟;健全的人格才能得以真正建立;学习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会获得知识,还能积蓄丰厚的精神力量,为今后走向社会,走进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调控

在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中,教师要对知识、信息的筛选、过滤进行科学调控,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资料的高养分、高品质。学生也不会在面对众多的网络资源时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更不至于沉迷于网络而变成“负学习”。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强有弱,这些因素也自然会导致学习进度的不一致。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科学调控。对于提前完成专题学习的学生,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或是针对兴趣爱好,给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适合提升他的能力的需求的内容,进行一些拓展性阅读。这样就可以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饿的吃饱”“饱的吃好”的理想境

界,让他们各有所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只要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懂得学习,教师便要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机会。

四、强化合作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中,体现课堂的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情绪积极调动,自信展示自我,养成团队意识等。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先设计好学习提纲,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这样合作起来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合作团队的组建也要精心地安排,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合理进行搭配,形成互补,使各个小组之间竞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小组学习竞争后,做好总结评价。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补充和完善。

五、致力交流

通过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上总结交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很好地展示。总结中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来谈谈学习心得,这也是给学生的写作水平、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读了《诗经》,学生品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如《周南·桃夭》的第三章分别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有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起兴。用桃花来烘托出一种喜庆的氛围,桃树果实丰满、枝繁叶茂的样子又象征着美满的生活。

读了《论语》,认识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老人家——孔子,有原则,又通情达理;有思想,又不高深莫测;有学问,又不咄咄逼人。孔子也是个有抱负的人,为了推行自己的“仁”的学说,东奔西走,不知疲倦,不知道老之将至。他也是个讲究生活细节的人,在高兴时会弹弹琴,唱唱歌,伤心时也会哭泣流泪,也是个会玩会休息会开玩笑的人……而不是一本正经地板起脸来说教的孔老夫子。

读了杜甫的诗,读出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读出了他崇高的儒家仁爱的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读了李清照,感受到她富有女性特有的敏锐。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着鲁迅,学生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缕阳光;读着新诗,学会了用眼睛去仔细谛听;读过莎士比亚,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缺憾美; 读了斯宾塞,学生明白了变化无处不在,我们只要调整好自己去适应……

以上这些展示中,充满着学生睿智的思想、流畅的表达、到位的赏析。

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收获是:使他们得到了有用的、高效的学习资源,培养了他们人道主义的包容精神;使他们的阅读、写作、思考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层层地全面地渗透,让学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刘开秀.鲁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思想摭谈.中学教学参考,2012(13).

[2]周志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定位.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

9.公益助学中心代表发言稿 篇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通许县志愿者公益助学中心全体成员:

衷心感谢今天参加大会的各级领导和各位商家,是你们的爱心让我们聚集到一起,是你们的爱心让我们助学中心有了动力、压力和方向,是你们的到来赋予今天的大会以特别的含义。再次感谢你们!

救孤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奉献爱心、扶助孤困学生是我们通许爱心人的光荣和责任。

通许志愿者公益助学中心,筹备于今年的6月初,在教育局领导们的真诚关心下,现在已正式批准成立,在成立后的短短二十多个日子里,我们通过走访门店,呼吁企业,动员社会等措施,开展了多种公益助学活动。先后组织、参与了通许县特殊教育学校义诊会,四所楼中心小学白血病学生捐款会,实验小学捐资助学会等多种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和广泛的群众关注,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评价。

我们公益助学中心只是做了一点点,而整个社会却给我们的很多很多,我们将与社会所有拥有爱心的人共同努力,以关爱孤困学生,弘扬社会正气为已任,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下,把这伟大而又坚巨的助学事业继续下去。

正如大家熟悉的那首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请支持我们的行动吧,孩子在等待着我们!教育在等待着我们,慈善在等待着我们。有爱就有希望——献一份爱心,尽一份责任。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10.中心组学习发言稿 篇十

(一)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1、种植面积

2010年全县种植蔬菜8.5万亩(不含魔芋栽培面积),占全年农作种植面积的8.3%,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25%,人均种植面积0.2亩,全年总产19.36万吨,人均380公斤,是世界人均占有量(102公斤)的3.73倍。

2、主要蔬菜品种

(1)常规品种:番茄、茄子、辣椒、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西葫芦、甘蓝、花菜、白菜、萝卜、蒜苗、蒜薹、青菜、菜薹、牛皮菜、大头菜、莴笋、四季豆、豇豆、莲藕、生姜、土豆、韭菜、芋头等。

(2)特菜品种:紫甘蓝、青花菜、黑萝卜、大叶木耳菜、鸡脚菜、极早生美国生菜、微型番茄系列、太空甜椒、彩色甜椒、金皮西葫芦、西洋南瓜系列、碧秀苦瓜系列等。

(二)蔬菜流通情况

1、流通方式:一是蔬菜外销情况,主要销往农村农户零星种植一般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城郊专业区域除组织外销外,直接进入绵阳市或县内批发市场,再由零售个体户(人)运往城内各蔬菜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

2、市场建设情况:我县蔬菜市场一般为零售市场,全县有乡镇集贸市场个,县城内设有蔬菜销售的超市家,菜市场处,但县城内没有一处专门的蔬菜批发市场,菜农一般将批量蔬菜运往进行批量发售,再由零售户运往各菜市场和县内各集贸市场销售。

3、蔬菜加工情况:全县除原山野公司加工“野生菜”类的企业外,还有几家生产泡菜、辣酱等盐渍品蔬菜加工企业。如顺义食品厂、东娟食品厂、佳味食品公司等。

(三)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全县有蔬菜专业合作组织3个,即界牌镇石岭专业合作社、桑枣镇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黄土镇绿叶蔬菜专业合作社。

二、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机构健全,资金投入,而我县的蔬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资金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我县蔬菜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多数乡镇无资金来源,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发展蔬菜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种菜未能像种粮一样得到政府的各种补贴。

2、蔬菜种植规模小,品种结构分散。一是传统蔬菜,虽然有一定的面积,但是也仅仅只有几个成片、成规模的基地,并且种植水水平较低,品种较为落后;二是设施蔬菜,5.12地震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小,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在黄土的盐井村、近些年来,我县蔬菜虽然建设了几个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占全县蔬菜面积小,水、电、路基础条件差,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据调查,同一片菜地,往往种有5—6个蔬菜品种。同一个菜农往往种植3—5个品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蔬菜生产效益。

3、4、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地,抗风险能力弱。我县蔬菜产业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企业或合作社经营偏少,龙头企业带动小,产后加工企业少,而以千家万户纯农业种植和聚合低质量贩销、鲜销为主,菜农买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少数运销大户或合作社组织与农民的关系仅局限于简单的销售服务上,没有达到真正的产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菜农收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很大,大起大落、多了多了、少了少了。

5、特色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县蔬菜生产以单家独户、自产自食、零星种植为主,没有单品种蔬菜面积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基地。千家万户的零星、随意种植,使我县蔬菜的主导、强势品种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形不成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对外地菜商的吸引力不签,提不高市场知名度和外销率,难以做强做大成为全国知名的蔬

菜产区。

上一篇:调研信息简报下一篇:最新退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