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精选8篇)
1.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篇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选择题:
1,多媒体素材的格式(扩展名): 板软件(doc),表格(xls)声音:wav或voc,音乐(wma,mp3,mid,cd)
图形:Coreldraw软件(cdr),Illustrator软件(ai),Freehand软件(FH*)图像:bmp,gif,jpg,pcx,tif,tga,动画:①Flash——矢量桢动画,源文件,动画影片格式swf ②3DMAX—造型动画,源文件格式max 视频:avi,mpeg,dat,rm,asf :
Powerpoint—演示文稿,其扩展名为ppt 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其扩展名为psd
Flash—动画制作技术,其扩展名为fla或swf
Authorware——专业的课件制作技术,其扩展名为exe
文件格式psd
重要组成单位,许多效果可以通过对层的直接操作而得到。颜色模式:RGB(红色,绿色,蓝色);黄色,黑色)Lab颜色(基于CIEL*a*b*);灰度 4.学习理论:
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②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
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皮亚杰)
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填空题: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和CMI(计算机管理教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客观主义感觉论。
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⑴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⑵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
A.有助于“掌握学习”的良好条件是:①清楚理解教学目标;②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③具有学习的意愿,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④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的有关线索;⑤对学习成绩给以强化,反馈和校正。
B.掌握学习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为5步:①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②制定,实施教学计划;③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④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辅导);⑤有针对地低没有达到“掌握学习”的学生讲述有关内容。
C.存在的不足是:它偏重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测定;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帮助较小;为了使所有学生达到掌握学习水平,往往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⑶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⑷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模式: A.核心思想:教学是一项以帮助学习者学习为目的的事业。
B.学习的产生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学习者个体内部所具有的动机,兴趣,经验,知识和能力;二是促进学习产生的外部条件。
⑸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遵循: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⑹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⑺多元智能理论: 传播理论:
①三个模式:拉斯韦尔“五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贝罗模式 ②传播要素:教师,内容,媒体,学生,效果
③拉斯韦尔“五W”模式是从过程组成要素来分析传播过程的。
其五大要素:教师,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学生,教学效果
④香农—韦弗模式是通过对传播符号的变化过程来进行分析的。其五大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
⑤教育传播应遵循的基本原理:A共同经验原理;B抽象层次原理;C重复作用原理;D信息来源原理 6.系统科学理论
A系统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系统科学的三大原理是:反馈原理,有序理论,整体原理
C系统方法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 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储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的技术集成在一起,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应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动画:是由一系列图像画面组成的队列,内容是逐渐变化的,因此当动画播放时给人的感觉是画面中的对象在变化和运动。
桢动画:是由一幅幅位图组成的连续的如电影胶片或视频画面一样要分别设计每屏幕显示的画面。
造型动画:是对每一个运动的物体分别个动元一些特征,然后用这些动元构成完整的桢动画。教育技术(AECT2005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由采用TCP/IP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相互连接而成的最大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其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有三层结构特征:用户驱动网;区域网;骨干网。微格教学:是对在校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每次教学时间为5-10分钟,集中训练1-2项教学技能,因此常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位图: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的任意画面的图像。最小单位是像素。
矢量图:图形一般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如直线,圆,圆弧,矩形,任意曲线和图表等。图形的格式是一组描述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位置以及维数的指令集合。在图形文件中只记录生成图的算法和图上的某些特征点,因此也称为矢量图。简答题:
客观主义感觉论——戴尔的“经验之塔” 经验三类。① 具体经验主要是指学习者亲自去做的经验,主要包括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活动的经验。如学习游泳,学习骑车等,这类经验由于学习者亲自去体会了,感触颇深,所以也就不容易被忘记。② 观察经验也常被称为替代经验或半具体,半抽象经验,包括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等获得学习的经验。③ 抽象经验主要包括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号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传播理论形成了拉斯韦尔“5W”模式,1948年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5W模式对传播过程进行了简明的概括,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它是一个单向的线性模式,这也是它的最重要的缺陷。拉斯威尔模式是一种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了一句话表示这个模型: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通道,对谁说的,产生了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5W传播模式。
ppt的保存类型,视图类型及功能(1)保存为默认演示文稿格式: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演示文稿的扩展名为.ppt;
(2)保存为放映格式:扩展名.PPS,双击文件图标就可直接开始放映,而不再出现幻灯片编辑窗口;
(3)保存为设计模板:扩展名为.pot,实现自定义模板重用;
(4)保存为RTF文件:扩展名为.rtf,快速获取演示文稿的文本资源;
(5)保存为网页形式:扩展名为.htm,可以用网页的形式展示演示文稿,可快速导出演示文稿中的图片。视图类型及功能:
普通视图、幻灯片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和幻灯片放映视图。
(1)普通视图:采用三框式画面显示大纲、幻灯片和备注,以方便浏览与编辑;(2)幻灯片视图:含有大纲窗格和幻灯片窗格,每个窗格的功用与普通视图相同。在幻灯片窗格中只显示一张当前的幻灯片,主要用来对演示文稿中的每一张幻灯片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编辑。在此视图下,可以直接看到幻灯片的静态设计效果;
(3)备注视图:备注窗格使得用户可以添加与观众共享的演说者备注或信息;(4)大纲视图:含有大纲窗格、幻灯片缩图窗格和幻灯片备注页窗格。在大纲窗格中显示演示文稿的文本内容和组织结构,不显示图形、图像、图表等对象;(5)幻灯片浏览视图:按幻灯片序号顺序显示演示文稿中全部幻灯片的缩图,可以复制、删除幻灯片,调整幻灯片的顺序,但不能对个别幻灯片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6)放映视图:主要功能是播放幻灯片,此时不能对幻灯片进行编辑。PPT功能:广告宣传、会员报告、演讲、课堂教学;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释原理、解释思辨。远程网络教育的模式:
⑴以集体学习为主的讲授型模式:包括同步式讲授和异步式讲授。
⑵个体学习的远程教学模式:分为自学辅导型,掌握学习型,案例学习型,问题教学型,探索学习型。
⑶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远程教学模式:分为讨论学习模式,在线讨论,异步讨论。⑷协作学习模式
微格教学的定义及其发展的4个阶段: 使师范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和师范学生教学技能的方法。微格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观察、设计、训练、反馈评价。①观摩示范阶段——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②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阶段——保证教学效果及体现个人风格的关键
③技能训练阶段——掌握复杂活动技能的基本途径 ④ 反馈评价阶段——是被训练者尽快达到训练目的媒体的定义及几种不同的媒体观 “两者之间”,是指储存、传递、呈现和再现信息的工具,是连接传者和受者之间的通道或中介物。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等。媒体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媒体包括人自身;狭义的媒体指除人以外的各种传递和存储信息的工具。几种不同的媒体观:①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② 媒体即信息。③媒体有“冷媒体”和“热媒体”之分。④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⑵克拉克的观点:他认为,教学媒体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无论是书本,电视,还是面授,都可以传递相同内容的信息,其效果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信息的传递方式,在他看来,传递方式无关紧要的⑶贝茨的观点:①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替换的,关键是在给定的条件下采用何种媒体最合适。②每种媒体都有内在的规律,即有一套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固有法则,必须正确地加以利用。③并不存在“超级媒体”,任何媒体都各有其长处和短处,而一种媒体的长处往往是另一种媒体的短处,这就要求综合运用媒体,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发挥每一种媒体的长处。④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着最为合适媒体的选择问题。
⑷布鲁纳的观点:他认为,媒体在传授知识方面的功能是相近的,几乎毫无差别,而在发展技能方面是独特的,各不相同的。他强调了媒体对不同教学目标的作用,强调了其对技能教学的影响。视觉媒体的特征及其代表类型: 特征:表现力,参与性
类型:常规视觉媒体包括印刷材料,图片,图示材料,黑板,多用途板,实物和模型
光电视觉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机,光学照相机,数码相机,视频实物展示台 听觉媒体的特征及其代表类型:
类型:录音机,激光唱机与CD光盘,电唱机,扩音机
视听媒体的特征及其代表类型: 特征: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声话并茂,视听结合,图像鲜明生动。
③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
类型:电影,电视系统和电视机,录像
机,摄像机,VCD与DVD
论述题: 学习理论的分析P175
论: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①核心观点: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合过程,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②优点:行为主义学者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人类学习行为,提出了学习的刺激和反应理论,并对各种强化程序安排的效果作了详细而较科学的考察。
③缺点:A无法适当地解释如何获得高层次技能以及理解深层次学习过程。B过度关心人的外部反应,完全忽视了人的内心感受,把人类的学习仅仅看成是机械式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
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贝尔
①核心观点:关注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将学习的内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应重视观念理解、推理、思维、解 决问题等较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②优点:弥补了行为主义只注重研究学习的外显行为这一缺陷,注重对学习者内部如何学习这一过程的研究。认知理论强调,无论学什么,都要以形成认知能力为根本出发点。
③缺点:A忽视了社会情感因素对认知技能形成的影响,脱离了个人或社会的情感因素。一方面,认知能力难以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形成也毫无用武之地。在个体维度上,个体对知识的好恶程度直接影响认知能力的形成和使用。在群体的维度上,个体是在社会情境中通过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对话达成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认识技能。在脱离社会群体的情况下,个体形成的认知技能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实用价值。B完全否定了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过度关心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过程,而忽视学习的外显行为和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
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皮亚杰 ① 核心观点: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② 优点:它重点研究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怎样利用学习情境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它提倡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意义建构,包括外显的行为方式,并提出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颖的学习方法。③缺点:A难以解决个人差异建构问题。B容易缺失换位思考能力。
⑷人本主义学习思想:代表人物有罗杰斯
①核心观点:学习是丰富人生的形成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效的学习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愿;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受到尊重;只有当学生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朝向自我实现。②优点: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个性的培养,重视感情问题的研究。
四、论述题(2选1)
1以某以教学为主题,做一个媒体课件开发流程 P200
(一)需求分析(1)使用者分析;(2)运行环境分析;(3)可行性分析;(4)任务分析
(二)课件设计(1)课件设计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2)课件的教学目标;(3)教学策略设计:组织策略、提问与反馈策略、学习评价;(4)课件内容设计;(5)课件结构设计:线性结构、课件的总体机构、封面;
(6)教学媒体信息的设计;
(7)界面设计:画面设计要简洁;精心构图,合理运用色彩,突出变化和新颖;
合理利用图像,视频和动画;要使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合理的间隔疏密,以突出重点
界面中按钮的设计位置要符合心理学原则。
(三)课件编写
素材采集---课件集成-----调试
(四)课件评价(与修改)。2教学设计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1)学习者分析:
A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有关学科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B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C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初始技能分析包括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试题测定包括前测(预测)和后测)
(2)学习需要分析:A学习需要(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
B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C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内部需要参照分析法、外部需要参照分析法D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E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设计课题的认证;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3)学习内容分析: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纳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
(4)学习目标阐明: 目标的额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立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5)教学策略制定:
A确定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个别化教学、小组相互作用)
B选择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实验、练习等)C选择教学媒体
D确定教学程序(传递-接受程序、引导-发现程序、示范-模范程序、情境-陶冶程序)
(6)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试验原型,分析结果,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行为评价,反馈分析。
2.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篇二
一、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阅读能力的形成, 需要持之以恒, 不间断地训练, 这就有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 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提高阅读素养, “读”为根本, 主要靠学生大量地品读作品, 靠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这是不能丢弃的。我校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读好, 读出感情, 品出文章的意味, 增强语言感受力。
2. 积极开展佳作欣赏活动
教师推荐一些优秀作文、名家短文、富有时代感的美文、含有深刻道理或人生哲理的经典作品, 让学生朗读与欣赏。除此以外我们还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及中考满分作文, 让学生朗读与欣赏, 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
3. 注重积累
课外我们还布置学生写作随笔, 对其中精彩的随笔要求学生圈点勾划, 并能适当地进行批注, 写出自己的感悟。对精美的语句不仅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加以朗读, 还要求学生尽可能背诵, 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以上三个途径,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阅读氛围, 使学生置身其中, 受其熏陶, 保持较高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对作品的语言、结构等的欣赏与把握能力就显著增强了, 对文章意蕴的感受、思想感情的辨析、深层阅读的能力明显提高了,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按文体进行专项指导
翻阅历年中考试题不难看出, 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多选用不同文体的材料, 尽管明确针对文体知识的考查在逐步淡化, 但阅读的考查无疑还需与文体相结合。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 不少考生文体意识模糊, 答题表述错误, 失分现象严重。有鉴于此, 我们学校对现代文阅读按文体进行了专项训练,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拥有好的做题习惯, 能够及时、迅速地捕捉到有效的答题信息并能认真审题、规范答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
首先, 按文体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方法及技巧。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按文体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答题方法及技巧。如:散文阅读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散文的内容与中心;品味重要词句的内涵;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揣摩作者的情感;分析写法技巧等。小说阅读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等。说明文阅读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把握说明对象;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判断说明方法, 并能分析其作用;品味说明语言等。议论文阅读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答题指导:寻找和归纳论点;辨析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揣摩和品味议论文的语言等。
其次, 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规范答题。
在审题时, 要认认真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 甚至标点, 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特别是区分题目中哪些是统览全文作概括回答的, 哪些是就某一个节次作精读分析的;哪些是考查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哪些是考查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哪些是要用文段原句解答, 哪些是要用自己的话概括……问几问就答几问, 不能漏答, 更不能所答非所问。
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该用术语回答时必须用术语回答。如: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 (形象、准确) 地写出了…… (对象+效果) , 换了后就变成…… (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 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 (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又如: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 环环相扣, 表达了……。再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 。 (2) 排比: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层层铺开, 逐步扩大, 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对象+特性) 。 (3) 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 (对象+特性) 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 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就是这样, 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三、“读”与“练”相结合
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 “读”是基础, 方法指导是关键, 但“练”也必不可少。练应求精练, 有选择地练, 科学地练, 练出能力来, 而不能搞题海战术。训练前, 我们可以结合新《课标》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 明确训练的重点、难点, 然后分解训练, 强化巩固。具体步骤如下:
1. 精心选材
我们在出题前要精心选材, 选择那些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进行阅读训练。
2. 注意“三度”:难度、梯度、力度
训练时我们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还要注意讲求实效, 严格训练, 不搞题海战术, 不流于形式。
3. 精要训练
这是直接收到训练效果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所谓精要训练是对阅读训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筛选和提炼, 不要把拼音、字词等基础知识内容过多地穿插于阅读训练之中, 要突出重点、难点, 强化对如下能力点的训练:中心句的提取, 段落层次的划分, 表达方式的理解, 修辞手法的确认, 论证方法的识别, 说明方法的判断, 记叙描写方式的辨析, 以及简答题、概括题、表述题的训练等。对学生答题中失分率较高的考点, 如:对文中具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描绘画面等, 我们要反复进行强化训练。
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篇三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在近三年的高考命题中。取材主要是以小小说为主,因其情节精巧,能以小见大,给人以启迪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围绕小说的文体特点设题。它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形象分析
刻画人物,是小说最显著的特点。设题方式通常有: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请概括某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③某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如2007年宁夏卷第13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8年浙江卷第18题:“本文着意勾勒了鸟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2009年宁夏卷小说阅读第2小题“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清简要概述。”2009年安徽卷“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形象”,这些都是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
该怎样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呢?首先,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浙江卷《乌米》一文中乌米坚忍、乐观的性格特征就是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其次,运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此分析人物要把人物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考量。鲁迅笔下的阿O、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形象都因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具有典型意义。最后,还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进行概括整合。2007年宁夏、海南卷中对林冲性格心理的分析就要结合林冲的身份、地位的变化加以概括。此外,我们还要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在阅读过程中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其评价的语句,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故事情节的把握
对于故事情节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④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如2008年江苏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2009年安徽卷第11题:“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009年四川卷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么展开的?请概括回答。”又如2009年福建卷第13题:“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这些题目都是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
要准确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就要根据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要运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格式对故事情节加以概括。2009年安徽卷第11题:“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其实小说的题目已经表述了主要事件:董师傅游湖。但如果照搬题目就会漏掉信息,董师傅是带领小翠游湖,他并不是一个人。还要注意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注意寻找故事的“线索”,小说的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故事情节,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2009年四川卷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么展开的?”因为小说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的想象和心理活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所以想象即为小说的线索。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蜕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设题方式一般有:①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存文中的作用;③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如2008年浙江卷第19题:“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州。”2009年浙江卷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这些都是考查分析环境捕写的题目。
分析环境描写,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思想,要回答好这方面的题目,就必须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基本作用,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二是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三是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如果能掌握这些知识,像2009年浙江卷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这样的题目就不难回答了。在做题时还要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不同的。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同时还要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等,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先抑后扬手法,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要善于概括语言方面的特点。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有节奏感、词语丰富多变,有地域色彩、乡土气息等。近年来,在小晚鉴赏中也出现了开放式题目的考查。如2009年宁夏卷小说阅读第4题:“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009年浙江卷15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这类题目一定要在准确把握小说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作答,强调突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要言之成理,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
总之,阅读鉴赏小小说,抓住文体特征,把文体特点作为做题的突破口,是提高阅读鉴赏小小说的有效途径。同时小说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量的积累。小说鉴赏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在日常的阅读中我们应该注意对小说的出题角度进行归纳总结,还要注意小说题目的含义,结尾的匠心独用和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虽然其命题的角度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夯实基础,把握答题要领,做到答题规范,条理清晰,就一定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效果。
4.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篇四
介绍下我的考研情况和背景,考研总分348,政治65,英语69,汉语国际教育214,从七月底开始正式复习,到考试差不多5个多月的时间。本科非211,非985,本一英语专业,非师范,大三考的教师资格证,大三下决定考研汉语教育的,可是大三英语专业课很多,所以几乎没时间看汉语国际教育的书,所以大三时只把教育史当小说看了一遍,还做了笔记,这里提醒大家,做笔记真的没必要,太花费时间,如果你时间充沛,那可以做,要是时间紧,放弃笔记吧,几乎没什么作用。
考研,很重要且关键的一步就是学校的选择,选择南京师范大学也算是机缘巧合,作为英专学生,南京师范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我本身喜欢汉语国际教育,也不想放弃学了四年的英语,因此希望这两者能够结合。考研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这样,在你瓶颈期的时候才会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政治复习方法:
我的政治复习方法只适用于考南师大的同学们。我高中就是学政治的,底子不错,所以政治我十一月才开始看,看了一遍肖秀荣精讲精练,买了命题人1000题,但是没做。据舍友说,今年政治有一道是1000上的原题。所以,想考高分的还是好好做吧。政治我最后一个月时候狂背了20天20题,肖秀荣最后四套,最后压到一两道大题吧,考65我也知足了,因为多选还真错蛮多的。
英语复习方法
作为英专生,我的分数并不高,考英语时人不太在状态,新型阅读的排序题我好像都不对。考研英语就是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在于练手感,每天四篇,一直做到考试。英语最重要的就是真题,我真题做了三遍,把所有一眼看着认不出来的单词全部抄在小纸条上,每天复习英语之前都重新背一遍,不会的用笔做记号,第二天接着背,每五天再复习一遍,
备考资料
真题里很多阅读和翻译的词汇都是重复考的,我没有背过考研词汇书,我觉得背词汇比较枯燥,我也懒得坚持背完一本,我喜欢采用节约时间效果好的方法。
最后一个月开始准备作文,小作文是便条,专四时我们也考过,所以我直接背的以前准备的模板。大作文我自己整理了一个模板,在此声明,一定要提前列模板啊,因为考场你没时间想啊,下笔就得开始写啊。我从九月开始做真题做,除了作文,我都是按考试时间来要求自己,每三天一份真题,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一周一份,要把每一个错题弄懂,自己算分,把分标注上去。我第一遍做的是张剑的真题,30分的作文我自己算20分,从05年开始到12年,分数从69到70几不等,所以即使最终考试感觉再不好,也没多离谱,跟平时差不多。
汉语国际教育复习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是我觉得考下来感觉最好的一门,全程答题很顺手,答题我把能得分的大点全写清楚了。
暑假去上海、厦门玩了一圈以后七月底到家,开始复习。我一开始就列了个表格,把每天看的书和看书时间做一个统计,暑假在家几乎每天看参考书目,每天三小时左右吧,把中外汉语国际教育看完了,心理学就略看了一遍,没怎么看明白,研究方法听说比较难,压根没看,到了八月后期终于每天看书时间达到四小时了。顺便把《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复习精编》的真题也做了一遍。总结一点就是,我暑假过的比较舒服,没报任何班,就把五本书略过了一遍,解析还有一本还没有买。我比较赞同快乐学习,不喜欢把自己搞的太辛苦,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儿,学习在于细水长流。然后就开学了,看到论坛里有人解析都开始背了两遍,我书才看了一遍啊,好在还算淡定,要知道,真正发力其实从十月开始,前面的都叫铺垫,千万不能在十月前把精力用完。
九月初买了文汇南师大考研的《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基础考研复习精编》,书太厚了,我就把书撕成好多份,一份一份看。我有很多彩笔,看的过程中开始划重点,第一遍绿色,第二遍蓝色,第三遍黄色,第四遍红色。十月很快就到了,我进度其实是很慢的,很多人当时解析都背完几遍了,我一轮还没结束。其实,不需要担心,看的慢的一定比看的快的吃的透,我十月中旬才把一轮结束,二轮三轮速度会越来越快。
做完之后,最后一遍把之前的A4纸重新背了一遍。所有结束时心里已经有底了,我没见过的题别人一定也没见过,进考场就不会害怕了。最后答题也算顺利,没有偏题怪题,题目也很平和。
心态
考研成功心态其实也是重要的因素,过程中遇到瓶颈期,焦虑期,低落期也很正常,当遇到看不进去书时,可以去逛逛街,吃吃饭,看看电影。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吃好和喝好,千万不要亏待自己,考研已经很辛苦了,再不让胃满足满足实在说不过去。关于睡眠,我最后一个月几乎都是八点到图书馆,十一点半回宿舍,效率很重要,不要一味熬夜。
最后,送一句我觉得霸气又贴切的话:我们有什么好怕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梦想是需要追逐的,你不试试,怎会知道你可以。
★ 暨南大学民法学考研复习经验
★ 福建师大跨考汉语国际教育心得
★ 汉语国际教育对汉语教师文化素养的要求
★ 考研经验贴
★ 复旦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
★ 交通工程考研经验
★ 厦门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
★ 中山大学信息技术考研经验
★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考研经验
5.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篇五
《2019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复习全析》(共四册,含真题)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本专业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苏大2018年汉硕大纲的参考书目要求为:
一、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1.《高级汉语》(王建军、高永奇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1.《西方文化概论》(方汉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谢锡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苏州大学本校本专业本科教材及参考书: 1.黄廖版《现代汉语》(上下册); 2.王力《古代汉语》(四册); 3.《语言学纲要》;
4.《中国文化要略》; 5.《跨文化交际》。
《2019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复习全析》中包括的参考书内容有:
1、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2、赵金铭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3、《跨文化教学概论》
4、《中国文化要略》
5、《文史知识补充》
6、王力的《古代汉语》
7、《现代汉语》
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9、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
注:由于苏大往年使用的教材与近年的考试大纲要求有较大的变动,且汉硕专业本身就是新晋的年轻学科,发展比较迅速,因此我们的资料无法覆盖所有的参考书目与内容,请各位同学针对本资料与大纲规定,及时补充查看其余的指定教材内容。
该书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适用院系: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适用科目:
354汉语基础、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内部信息必读:
网罗苏大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了解苏大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内容包括:院校简介、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就业概况、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二、考试解读:
该部分涵盖了考试题型解读、考试难易解读、历年真题考点章节解读、最新真题解读、考题前瞻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苏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总体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三、考试重难点精析: Part 1-复习要点
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①苏州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复习要点与重难点 ②苏州大学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部分考研复习要点与重难点 ③苏州大学现代汉语部分考研重难点解析 ④苏州大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考研重难点解析 ⑤苏州大学中国文化要略部分考研重难点解析 Part 2-考研笔记(非手写)
根据苏州大学该专业的历年研究生考试内容及考查方向,结合考试题型特点,对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常见考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形成完善笔记。
①苏州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笔记 ②苏州大学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部分考研笔记 ③苏州大学现代汉语部分考研笔记 ④苏州大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考研笔记 ⑤苏州大学中国文化要略部分考研笔记 Part 3 教材课后习题与名校真题答案解答
针对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教材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苏大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四、历年真题与答案详解:
整理苏大该专业2010-2015年考研真题,并配有答案详细讲解。本部分包括了(解题思路、答案详解)两方面内容。首先对每一道真题的解答思路进行引导,分析真题的结构、考察方向、考察目的,向考生传授解答过程中宏观的思维
方式;其次对真题的答案进行详细解答,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2010-2015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基础历年真题 2010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2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3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4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5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0-2015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年真题 2010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2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3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4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5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0-2012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基础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2010-2012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五、高分备考指导:
提供考研公共课的备考指导,让考生对公共课的复习更有头绪。并由优秀硕士研究生分享独特的苏大考研专业课复习方略,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高屋建瓴、如虎添翼。
6.现代汉语复习(手打) 篇六
① 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例如:河边柳树。不能作补语。也可充当谓语。
② 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如“一个人”不能说“不人”。③ 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只是语素重叠)④ 汉语名词单复数同行。
2、举例说明形容词的类别和语法特征
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墨绿、水灵灵)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① 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例如“观点模糊|模糊观点”。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作状语,例如“慢慢说|得意地笑”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
② 形容词不带宾语。但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如“端正态度”(使动词)
③ 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简单、太小”。
④ 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
⑤ 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灰不溜秋”,不能加“很” ⑥ 状态形容词如“雪白、血红”本身表示程度较深,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可重复表强调。
3、举例说明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 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② 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如“很喜欢、很应该、很羡慕” ③ 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动态助词)
④ 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想想、打扫打扫、散散步”
4、举例说明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例如“彩色电视、西式服装、大型轿车,大号的、野生的、男的、金的”
②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作主谓宾,如“西式的比较贵”、“他要买微型的”、“公私不分”、“他不男不女”。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例如“非正式会谈”
4、举例说明副词的语法特征
① 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如“好得很|好极了”。②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刚、的确”等在省略中可以单说。③ 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白、怪、净、老”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如“怪事|怪好看的”
5、举例说明量词的语法特征
① 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如“(一个)人|[一把]拉住|看〈一次〉”
② 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不能作补语、补语。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繁星点点 ③ 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如“我想有个家”、“带份礼物给你”(一的省略)
6、举例说明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
① 主谓短语:粮食丰收(名 动)、阳光灿烂(名 形)、明天星期三(名 名)
② 动宾短语:想他(动 代)、盖被子(动 名)、接受批评(动 动)、喜欢清静(动 形)、吃一碗(动 数量短语)
③ 定中短语:他的马、昨天的事、前进的步伐、新书、野生动物、求学的希望、灯火的辉煌
状中短语:刚回来(副 动)、今天回来(名 动)、花园里谈(方位短语 动)、绕道走(动 动)、为人民服务(介短 动)、三尺宽(数量短 形)、非常宽(副 形)④ 中补短语:学得好(动 形)、打死(动 动)、看了一次(动 数量短)、走到天涯海角(动 介短)、高兴极了(形 副)
⑤ 联合短语:今天和明天、一个或两个、伟大质朴
7、举例说明多义短语生成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原因:语言结构有限而意义无穷,用有限的结构表达无穷的意义不能不产生一个语言结构表达多种意义的现象。
消除的方法:一是适当增加实词,像把“厂长的问题”说成“厂长存在的问题”;二是增加 或改变结构,像“演好戏”说成“把戏演好”或“演好了戏”
8、举例说明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的区别
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意义无关或失去了联系的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例如:一盆净水(形)、地上净是水(副)下面的例子是兼类:两国人民的关系很密切(形),密切了两国人民的关系(动)
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借来一用,例如“他比阿Q还阿Q”,也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9、举例说明宾语与补语的区别、宾语与补语的位置关系
①补语、宾语与述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的问题;述语与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回答“什么”的问题。例如“说英语”中“英语”是“说”支配的对象,可以回答“说什么”的问题,二者之间是述宾关系;“说清楚”中“清楚”用来补充说明“说”的结果,回答“说得怎么样”的问题,二者之间是述补关系。
②动词后面的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述语和宾语之间不能出现结构助词“得”。例如:他倒在地上,假装晕了过去。
她兴奋得几乎晕了过去。
③宾语有时可移至述语前,构成受事主语句或“把”字句。例如:我洗完了衣服—→我把衣服洗完了。补语的位置比较固定,只能出现在述语后面。位置关系:补语和宾语在动词后同时出现时,就有先后排列问题。补语在宾语前:我闻〈到〉
香味了;我们走〈进〉了他的画室。
补语在宾语后有条件限制:我等你〈好几个小时〉了;他去过北京〈两次〉。总之,先补后宾是大量的、无条件的位次。先宾后补,或宾语居中是有条件限制的。
10、举例说明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① 结果补语:这个字写〈错〉了 ② 程度补语:心里痛快〈极〉了 ③ 情态补语: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④ 趋向补语:远处传〈来〉了脚步声
⑤ 数量补语:看了〈一眼〉| 走了〈一趟〉 ⑥ 时地补语(介词补语):两人走〈向海边〉
⑦ 可能补语:一种是“得”或“不得”,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得 / 不”表示可能不可能实现。如:[能]解决〈好〉、解决得〈好〉
11、举例说明主语的语义类型和宾语的语义类型
主语:施事主语“狼把小羊咬死了”;受事主语“羊被狼咬死了”;中性主语“这件事不能怪他”
宾语:受事宾语“割麦子”;施事宾语“出太阳了”;中性宾语(非施非受)“盖房子”
12、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分为哪几类?P63
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分动词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又可按照所带宾语的性质分: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叫名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叫谓宾动词,能带名宾又能带谓宾的动词叫名谓宾动词。
13、单句句型分哪几类?P83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14、简述名词谓语句的构成条件
① 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② 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
③ 一般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④ 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
15、举例说明非主谓句的类型P86 ① 动词性非主谓句:出太阳了,上课了,禁止吸烟 ②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对,好,糟糕,太妙了 ③ 名词性非主谓句:1949年春天,好球 ④ 叹词句:啊!嗯!喂!⑤ 拟声词句:轰!哗哗!
16、什么叫句式?常见的句式有哪些?
句式: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类名。
常见的句式有:“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比较句。
17、简述“把”字句的特点及其运用P88
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如:把书放桌上| 把情况谈谈
②“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的修饰语。如:把书拿来。
③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④“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18、举例说明兼语句与主谓作宾语的区别P91
①停顿处和加状语处不同。兼语句在第一个动词后不能有停顿,不可加状语;主谓作宾语可以。例如:我请他来(不可停顿不可加);我知道他来(可停顿可加)
②第一个动词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人不是事;主谓作宾语的句子的动词无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事不是人。
19、举例说明疑问句的四种类型以及在使用语调、语气上的不同
① 是非问:结构像陈述句,只要用疑问语调或语气词“吗”“吧”等。例如:你真的要带我走?
你明天能来吧?
你忘啦? ② 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来表明疑问点做出答复。常用语气词“呢、啊”,语气词不能用“吗”例如:谁叫他来的?
你怎么不去说说呢?
你在这里做什么? ③ 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打篮球,还是打排球?
明天你去还是我去? ④ 正反问:三种格式“V不V、V不、”和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之类。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你这人老实不老实?
明天他来不?
他当过30年教师,是不是? 20、简述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单句是由短语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语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分句在结构上跟单句相同,但没有完整而独立的句调。复句各分句间一般有句中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21、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① 总观全句,确定分句界限和数目,在每个分句开头标明数码。
② 运用层次分析,尽量一分为二,先用单竖线把第一层次的分句隔开,根据关联词语,判定分句间的关系,并在单竖线上方写明前后分句间的关系,然后用双竖线把第二层次的分句隔开,并写明关系。逐层分析。
③ 为了看清层次关系,可以化繁为简,看准分句中的主干成分,根据关联词语把长句化简为“因为这么样,所以那么样”、“不但这么样,而且那么样”、“如果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等等。
22、举例说明借代与借喻的异同P192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借喻);现代化进军中需要“千里马”(借代);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借喻);江山如此多娇(借代).....
23、举例说明夸张的基本类型
① 扩大夸张:桃花潭水深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② 缩小夸张: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 超前夸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24、举例说明仿词的基本类型
① 音仿:草木皆冰、乐在棋中、郎财女貌 ② 义仿:小众化、白毛男(白毛女)、内交家
25、举例说明比拟与比喻、对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顶真与回环、排比与层递、映衬与对比的不同
比拟与比喻:比拟、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不同点是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对比与对偶: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
排比与对偶:①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对称并列;②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③排比常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顶真与回环: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其轨迹是直线形,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变换词语顺序,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反映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其轨迹是圆周形。
排比与层递:①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的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②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7.现代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指导 篇七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现代文阅读的复习, 是学生取得中考好成绩的重要过程, 也是初三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关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是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的重要依据, 其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同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又对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三种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明确的要求:
1. 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阅读科技作品 (说明文) ,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区分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判断。
二、分类复习, 注重突破难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 不能以练代学, 一味地做题和讲题并不一定能取得预设的效果, 要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比较科学地安排阅读复习的过程与内容, 合理有效地复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1. 记叙文。中考时的记叙文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记叙性文章整体或部分的阅读、理解、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记叙文阅读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突出文学因素, 注重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要突出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 即依据文章的特点, 抓住文章的主旨、思路、篇章结构及表现方法这些全局性的问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难易相当的文章是命题的一般原则。
记叙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在复习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教给学生记叙文文体的知识, 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与学习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记叙的顺序, 学习观察的方法与角度, 知道怎样选材与立意, 并品味记叙与描写、抒情的关系。其次要训练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 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动人的情境和有特色的语言, 有自己的感受、体验与评价, 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 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言简意明的文字, 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文章, 它是极为常见的文体, 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中考时说明文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解说明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特质、了解说明的顺序、方法、语言和准确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说明文重在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分析及综合能力, 在复习时, 要关注社会、自然、人生的热点问题, 注重渗透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说明文教学要具有灵活性、趣味性、针对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题, 采取联系生活、合作学习, 在实地考察、动手训练中完成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学习。
3. 议论文。议论文阅读部分对学生的考查着重是辨析论点、掌握论据、理清论证结构、分析论证方法。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部分的命题仍然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命题材料大多涉及备受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 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 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议论文阅读要明确观点、弄清论据和论证方法, 在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各种立场、观点;领会说理上的条理性、深刻性和独特性;揣摩论证的方法和语言特色。议论文体, 作为理性思维的基本模式, 教学中理当重视。
三、在练习中学习, 在练习中总结经验
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的特点是:阅读材料是课外多于课内, 但又依据教材, 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 题型多为开放性的。可概括为:立足课标, 依据教材, 联系课外。
那么, 在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中就要根据这些特点发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1. 以课内教学内容为基础, 向课外延伸。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 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大都来自于课外, 那么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课外材料, 多体悟感受, 并辅以一定的练习。
2. 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整体感知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和寓意, 通过分析表达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 把握文章的情感倾向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掌握文章的基本写法、写作技巧等。这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精读细研, 用心感悟。
8.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备考方略 篇八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以三大类文体呈现,即: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角度作一归纳小结:
社会科学类文章指介绍、阐述、诠释、论证社会科学研究情况及成果的文章。其内容很广泛,从近年高考的选文看,主要反映文学、绘画、音乐、教育及考古、历史等方面内容。这类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理论性较强,学术特点突出,思想观点具有典范性、社会认同性;二是内容涉及面广,但尚未涉及哲学、经济学等内容;三是写法灵活多样。从考查的具体内容看,近年来的高考题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侧重考查理解词语、句子和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高考对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考查一般以主观试题为主。
社会科学类文章整体阅读要求能理解词语和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并且要突出两点:一是准确把握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二是能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这两点是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有的认识,也是应具备的常识。
自然科学类文章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一直占有稳定的位置,题量全国卷为3题,分值为9分。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有以下特点: 1.文章的内容“新”。选文一般都是反映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新发现、新成果,近年来更是显示出贴近现代高新技术的倾向。2.文章的语言“专”。科技文的语言属于科技语体,严谨平实是这种语体的特点,而专业性极强则是这种语体更为突出的特征。但高考考查的仍是阅读一般科技说明文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对高科技术语的解释。3.文章的行文“简”。选文一般选自报刊杂志,具有报道性;篇幅短,字数在千字以内,甚至仅三、五百字;其行文往往是抓住重点,不及其余,除了对文中重点知识,重要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外,其他的相关环节极少涉及。
如何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文章?综观近年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考查的目标大致分为二级:一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句子、重要信息等;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作者在文中的基本观点等。为达成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坚持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阅读试题,这应该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应试阅读的正确顺序。
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内容要点;2.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3.联系根据材料设计的阅读试题,突出整体把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4.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解答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一般分为三步:
1.初读。快速扫描,有个大体印象。
2.再读。逐句快读,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同时动笔画出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3.精读。看清题干要求,将选项一一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确定答案。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对照比较。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阅读急功近利。没有真正读懂原文就急于动手做题,结果做题受阻,再去读原文,既耽误时间,又不能准确地捕捉文中的信息。
二是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地找准、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
三是找到答题要点,但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表达,与标准答案有较大出入。
四是基本功差,语言不通,错字很多,卷面混乱。
因此备考的基本对策是:增强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语感,提高理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平时的阅读积累。考前准备主要针对考试时的心态和解题的基本方法。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的原因有:
1.平时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未能养成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
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
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文旨尚未把握便急于做题,甚至胡乱猜测,结果翻来覆去,费时费力,甚至答错。
4.做题方法不科学。有的考生不是先读题干,而是急于读选项,把头脑搞昏,结果欲速则不达。
为此,建议如下:1.在备考时选读一些科技类文章,增加知识储备;2.了解科技类文章的命题特点,做到心中有数;3.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西华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缩小版10-08
现代大学治理09-16
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07-22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07-16
关于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11-16
现代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问题09-01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6册课后翻译09-06
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10-25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写作作业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