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2024-08-14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精选8篇)

1.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一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麟游县丈八小学

姚小琴

摘要:本课题通过我校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行动干预研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学校确立的“合作学习”总课题的总目标为指导,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子项进行研究。作相关分析发现:(1)教师组织学生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这种策略也是可以学习的。(3)怎样的评价能够促进小组合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 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课题的理论背景、意义、现状和趋势

1、理论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同时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高情高的发展。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 1

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和合作精神。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 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3、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西街小学正在进行“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虽然许多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学生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对小组合作学习正在进行教学研究、尝试之中,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还常常限于小组讨论形式,学习方式比较单调;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4.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5.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6.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我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的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探索,构建适合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3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教育实践的学校,会更多的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培养探究与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度,转变学习方式。

3、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重视探究性评价,重视互助、协作性评价,重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

4、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5、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6、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7、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问题:

1、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是否有一定的策略?

2、怎样解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3、怎样的评价会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激励?

三、研究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教学课堂学习形式之一。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

1、创建学习小组。

(1)分组原则:一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创建小组。所谓“组内异质”就是构建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内成员在学业水平、个性特征、能力倾向、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学生水平呈现出层次性,全班分成若干异质小组。“组间异质”即各组间实力均衡,尽量减少差异,保证组间公平合理的竞争。

(2)小组人数:根据班级人数,每组组员人数可以灵活设置。我们班级人数近70人,每8人一组,全班划分为8个小组。

(3)组员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员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标。组内应有具体分工,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一般每组设组长、学科长、记录员各一名,汇报员若干名(根据问题数量确定)

小组长:负责小组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分配,掌控学习纪律,调节小组成员间的意见和分歧。

学科长:督促检查组员的结构化预习,帮助指导组员的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不同学科,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职务,实现“人人是领导,全班齐管理”的局面。

当然,以上角色分工还可以定期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快乐,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各方面同步发展。

(4)制作组牌。

组牌包括组名、组员名单和小组口号。由组长牵头,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切磋,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确定小组口号,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定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建立合作学习机制。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是合作学习小组正常运行,使合作富有实效,还需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就成了美丽的外衣,虚有其表,流于形式。

(1)坚持对小组长和学科长的培养。重点培养小组长和学科长,教给他们组织管理小组的基本技能,比如:怎样检查结构化预习,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怎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获得表达的机会;怎样引导组员深层次讨论问题等。让组长像小老师一样组织小组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这样就等于解放了老师。定期让小组长和学科长反思自己的工作,汇报本组学习状况,提出以后工作的设想。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

“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商后形成的,主要是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师生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和要求,6

并要求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口诀张贴在教室,要求学生熟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遵守这些规则。

结构自学奠基础,互学互导同进步。同伴互助齐参与,训练评价争优先。研究讨论共学习,合作学习出成果。人人发言机会等,掌握学法求效益。

各小组还可以根据小组实际商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各组不尽相同,只要贴近本组实际。学习公约将本组成员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学生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个人的成就来衡量的。学习中,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帮助别人;而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会本着为团体争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习。

3、建立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下定义。其目的一方面为了检查学习表现,另一方面指引学生朝着学习目标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为小组持久合作和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把握“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维护差生的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四、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麟游县西街小学校选择四-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科

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

2、实验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4)、总结法。1)导学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3、实验材料:所有实验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4、实验措施:

(1)学习理论: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新课标,学习韩立福的《有效教学理论》,李炳亭《论高校课堂》,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

(2)领导重视:研究制定方案,指导方案实施,期中、期末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肯定成绩,发现解决问题。

(3)经验带路:组织年轻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她们的教改经验,观看优质课录像实况,组织议课、评课,吸收先进经验。

(4)讲座指导:由数学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讲座,明确课题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增强动力。

(5)教研促进:以实验班级为基地,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专题,组织中青年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定期举行“评优”活动。

(6)设备辅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效率。(如:学具、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电子白板等)(7)总结提高:及时做好阶段性的经验总结工作,鼓励撰写专题论文。推 8

广我校成熟的经验。

(8)开展数学竞赛活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的开展。

(9)积极开展案例反思,架设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10)及时月反思,适时调整实验思路。

(11)积极撰写教学日记,拉近师生距离。

(12)加强对实验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及整理工作。

五、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2012年6月主要任务有:

(1)选定我校研究的子课题并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2)资料检索、筛选相关研究的已获成果;(3)问卷调查,了解学情;(4)制订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5)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和实验教师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主要任务有:(1)开题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总动员的有关工作;(2)修订完善实验方案;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4)收集小组合作学习丛书资料。

(5)收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优秀导学案集锦》资料。

第三阶段:深入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主要任务有:(1)总结实验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2)精选范例,深化学习指导模式研究;

(3)完善应用性成果和创新性成果资料;(4)做好课题实验的监测、评估和总结;(5)撰写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主要工作有:(1)编辑《“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集锦”》(2)召开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4)做好实验结题验收的有关工作。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了一大批物化成果

师生们在两年多的实验中形成一批有较高价值的成果,具体有:制作《课堂教学典型课件》、《导学案集锦》、《课堂教学案例》、《学生周小练》、《月反思》、实验教师的《我的成长历程》和《实验心得》以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方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报告》等。

2、构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创设合作情境:

①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或以问题探究等,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搭桥作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

②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乐意参与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

(2)个人探索:

① 给学生探索的方法,给予个体独立探索的时空。

②使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③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逐项列出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

(3)组内碰撞:

①改变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排列方式。如改为适合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蜂窝型”或“U”字型、中心辐射型等。

②组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

③选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长,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使组长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

④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先由一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再由其他成员补充,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4)组际交流:

①教师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发言,由小组长派出自定的发言代表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由该小组成员优先补充。

②其他小组对上述汇报做出评定,并提出本小组的补充意见和更正意见。

③提出本小组在小组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体同学自由质疑,当学生 不能解疑时,由教师点拨、引导或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④及时进行对应性练习,内化新知。

(5)小结反思:

①学生谈收获,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

②全体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③师生用精练的语言共同概括新知。

④由学生对个体、小组学习情况做出评判,教师进行必要的总评,提出希望。

(6)延伸扩展:

①进行专题性研究、再次提供切合新知内容的练习题等,由学生独立练习,小组间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充分开发同龄学生的素质差异与思维差异,帮助学生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②师生共同解决互议、互评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③采用全班座谈的形式,探讨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

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中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学生自我知识结构。

3、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评价体系

开展实验两年多来,我校实验教师都能承担市级公开课,其他好多兄弟学校都来我校观摩学习。

七、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目前,根据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有效性”教学的学生反映,他们对此教学方法非常欢迎,真正体现自主。实验教师也认为,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他们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经过两年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课堂更具模拟化,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12

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2)课堂更具活动化,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①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 13

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和综合能力。

(3)课堂更具民主化,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4)课堂更具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整个学校数学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县教体局的质量抽检中,连续几年六年级数学成绩都名列第一。

八、研究成果的推广及反响:

实验开展以来,家长对我校的课题研究给予了很多支持。为了真实了解家长 14

对课题开展以来的感受,我们随机选取每个年级每个班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的问卷调查。

问卷有七道问题,有“是”和“否”两种备选答案,主要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考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统计结果发现答“是”均多于“否”。家长反响良好。此外,还邀请家长走进课堂随机听课。

由此可见,家长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课题开展以来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更加活跃了,思考问题更加有序了,孩子们与老师们之间关系是积极的,和谐的,孩子们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这也使得家长对此项课题实验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见《家长感言》)

九、困惑我们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4、由于小组间的竞争一般采用“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小组总分(平均分)15

后教师对最好的小组和各竞赛组的优胜者予以表彰”,这种激励方式会“将组内认为妨碍取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竞争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影响团结协作性。

5、教学中的延伸拓不够,表现在:大部分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只盲从他人的问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知识运用的空间狭小。

参考文献:

1.《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高效课堂》手册。

2.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二

在职高政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可以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进而有效地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 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 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 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 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 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 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 这时, 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 常有灵感闪现。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合、自由的环境, 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 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 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人人都尽其所能, 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 做好合作学习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三是小组成员就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 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 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 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 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给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

2.分工协作, 明确责任。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 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 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 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 进行分工协作, 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 既使每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 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优化问题设计策略, 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1.适当选择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不是唯一方式, 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 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 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 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些问题可以是一定的时政性材料或是现实生活的背景, 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 它们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 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 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劳动和就业》时, 我让同学们模拟一个现场招聘会。由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招聘者、大学生、农民工、技术工、管理人员、会计等角色, 让他们身临其境的体会我国的就业现状和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重要性。学生选取的材料都源于现实生活, 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教师设计问题应象攀登阶梯一样,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 符合学生思维习惯。例如:高三政治复习时,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大社会热点, 我设置了这么一些问题: (1) 阅读《时事》等有关材料, 回答: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 (2) 从经济学角度看, 我国为什么、怎么样“建设美丽中国”; (3) 用政治常识分析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4) 如何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举措; (5) 作为一个公民, 你准备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这样, 学生从经济、政治、哲学、自身的角度,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认知角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比较全面理解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促使学生间的知识、态度、情感交流, 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今后我仍将不断探索适合职高政治课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摘要:职高政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进而有效地提高政治教学质量。教学中应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和优化问题设计策略, 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影响文化的发展,所以,小学教育方法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為此,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被提上日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老师所讲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里,笔者主要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现状、必要性以及学习方法作出简要研究。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之下,首先弄清楚学习的目标,然后成员之间各司其职,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更加适合现代教学,也更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益处。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目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不足

在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一节课后,老师常常觉得实际效果比不上预期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全面,这就导致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成绩好的学生常处于主导地位,这就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轻松自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也就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的准备不太充分

拥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为高效率的学习增加砝码。而充分的准备就在于学生是否提前认真预习了教材,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是否已经做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才无法让自己在学习上得到充分提高。

4.教师的参与度不高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也没有积极参与到其中,这就使学生缺乏一定的监督而造成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不重视,而且老师也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显得很胆怯,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比不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能够更大胆地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有利于让他们公平地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增加交流,搞好师生关系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要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好的建议,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仅要通过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通过倾听他人的想法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通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老师,但是在发言后不再听取别的同学的意见,这就不利于学生积极和小组成员合作。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2.教师积极参与到合作之中,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老师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积极纠正他们的不足,才能让学生高效学习。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专心致志,积极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季秋霞.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

[2]马腾飞.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2012(33).

[3]顾丽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天津市科技院学报,2013(2).

[4]李晓玲.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4.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不同的教学任务,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独立思考

为防止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避免个别优等生口若悬河的“一言堂”,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

2、有序讨论

①选拔一些优秀的小组长

可以当堂课指定、采用轮换制、组员选举等,进行必要的有效培训,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从而实现平等互动的生生关系。

②给予充足的合作时间

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③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④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⑤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探索如何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发展。

⑴多以鼓励为主,体验成功。

对于小组成员的激励,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对于小组的激励,可开展评比“红星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默契小组”等活动,以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内出现学生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⑵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

5.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研究 方案 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它改变了陈旧落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改变了受旧观念支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如在语文课中积极倡导“发现问题——形成猜想——制定计划——收集材料进行探究——交流结果等基本环节”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挑战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一教学方式的大力推广,应当说有其社会的根源和时代络印: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是这一时代的重要特点,加上现代人类的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已不再是个人孤军奋战的结果,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为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提供依据和帮助。

实践意义: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更应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主体性发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学习的提高成正相关。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科学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概括,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二至六名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的这段话,描述了合作学习的外在特征,“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

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3、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与父母的喜爱。当前三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诸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小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分析目前在小学语文有关合作学习方面存在的误区,寻找相应的对策,探索出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改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多层评价体系,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内容为

1、探索不同课型的“自主——合作”课堂学习模式。

2、探索“自主——合作”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2)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凝聚力?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课外如何有机渗透“自主——合作”学习?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XX 组 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

1、认真学习泰安市下发的《课堂教学观察使用手册》,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研组听评课活动为载体,进行课题研究。

2、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的经验、案例,关注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问题研究的理性思考能力。

3、根据行动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问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行动前后或行动过程中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及时收集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结合自身体验,恰当地肯定成功之处,找出行动中继续解决的问题,调整行动方案,明确再次行动的方向和策略,在此基础上再行动。

4、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收集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鉴定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对实验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实验过程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最终成果。

七、研究成果展示

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实施报告、调查报告等;

2、优秀教学案例;

3、优秀课堂教学展示;

4、优秀论文集;

5、实验小结及课题实验报告;

八、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主持人、参与者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几位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

2、组织及时间保证:主持人和专业人员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指导,参与实验过程及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果,组织推广。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全天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九、课题研究计划

2013年9月:制定实施方案 2013年10月——2014.1月: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写出经验交流材料。

6.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篇六

结题报告

宣章屯镇中学语文教研组

薛春海

2011.3《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当堂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我校语文教研组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 “合作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4、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不仅能使人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生活于芸芸众生之中,自身的感受常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感受,自身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快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享受生活趣味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采用理论学习与探索、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

2、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为4—6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开始合作时可以先在同桌之间进行,听读背检查,查工具书,提问质疑,会话交流等,随着两人学习小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逐渐扩大到4—6人的小组,长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注意力,也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新教材的开放性极强,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一个问题的研讨,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错误。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在这个活动氛围中,我们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对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必要时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拔。

③、小组学习评价

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小组合作时,教师一般在每个小组旁很快地逗留参与一下,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不过,很多时候也是蜻蜓点水式的,一般在“实力”相对弱的小组呆的时间长一点,给他们一些鼓励,或者给他们的讨论“镀镀金”。结果的评价虽说以尊重个体的解读为主,但在大的是非面前却决不嘴软

小组学习评价是对一个小团体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一名学生,从而使“人人都有贡献,人人都有进步”成为现实。同学们都认为,这种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使小组成员之间成为“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调动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营造了一种“利己利人,共同进步”的学习情境。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活动内容。

(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该实验周期为一年(2010.3——2011.3)

第一阶段(2010.3——2010.5)完成开题报告、写好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对象,作好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0.5——2010.12)全面实施和落实。1.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2.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3.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三阶段(2010.12——2011.3)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育视野狭窄

2、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导致课改工作不能走向深入。

3、在课堂上个别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宣章中学语文教研组

7.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七

一、构建合作小组, 发挥最大合力

构建合作小组, 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进行知识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小组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要严格遵循“组内异质”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以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分组, 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合理搭配, 从而使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实现优势互补, 让小组的每位成员在合作中得到发展。同时, 每个小组要选一名自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充分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教师引导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每组成员都要各司其职, 保障小组合作活动顺利实施。另外,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小组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对合作学习小组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精心设计任务, 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任务, 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了有效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 为学生设计科学而合理的合作任务, 为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向。因此, 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 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宜的合作任务;另一方面, 教师要让每个小组能够得到具有差异性的任务, 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效的合作任务, 让学生都能得到不断发展。例如,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等底等高”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采用倒水的实验方式, 明确圆柱体和锥体的关系, 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其前提条件是二者必须是等高等底, 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小组合作学习大多采用动手操作等方式, 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特征的任务,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

三、找准合作契机, 提升合作效率

找准合作契机, 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步骤。传统教学观念片面地认为一节数学课的成功取决于是否应用了合作学习, 其实不然,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或者显而易见的问题只需要个人探究就可以解决, 没有合作探究和讨论的价值。因此,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重难点, 设计好小组合作的内容和时间, 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针对性。一般情况下, 数学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学习重难点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以及复习巩固总结时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合作的契机, 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 教学“千克、克、吨”时, 教师设计了一道题目:把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石头进行比较, 你认为哪一种物体更重一些?部分学生对这问题具有分歧, 教师就以此为切入点, 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从而提升合作效率。

四、把握评价方式, 引导积极参与

小组合作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 更要注重合作过程的评价。在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教师要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 主要从学生合作的氛围、效果、合作过程是真正实现合作、出现合作问题时能否有效解决以及任务完成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进行评价时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多运用激励性语言,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一方面教师, 要对个体进行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独特的学生要进行及时评价, 满足学习的内心需求。同时, 对于小组合作中出现的不足, 教师要及时指出, 让学生认识到不足, 推动学生不断前进。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结果, 有的小组用了直接测量的方法, 有的小组用了拼一拼的方法, 还有的小组用了折一折的方法, 但每种方法都能验证这个定理。教师对此进行表扬,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 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最佳效果, 教师就要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全面把握好合作评价方式, 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发展自我, 真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8.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取得一定成就的条件下,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出发,组织进行课堂教学,这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顺应对教育发展变化的要求。本文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的课程教学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出一些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类型

小组合作学习从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各国的学者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我们根据互动对象将小组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师师互动合作

师师互动合作的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美国提出了合作授课的理念,该理念提倡多名或者两名老师同时进行写作授课,以弥补老师之间因交流不足带来的问题。所以,师师互动的合作学习,通过老师间交流,互相启发诱导、互相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同时,在教师和教师的交流中,激发自己的思维,扩大自己的视野。

(2)生生互动合作

生生互动合作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合作学习类型,也是当前研究合作学习的主流。生生互动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同学的互相合作,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3)师生间的互动合作

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强调师生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师生互动能够排除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如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制加给学生,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通过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较完全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也能从多角度审视教学,不断改进方法,促进自身发展。

(4)全员之间的互动合作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学者提出的合作教学论中,突出强调全员互动,其中包括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校和社会、学校和社区以及学校和家长等多个因素的参与和互动。这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形式。高级的合作学习形式,也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的合作学习形式。

二、分组的科学性探讨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深受老师喜欢的教学模式。但是,就分组还存在一些问题,分组不够科学,一些老师只是为分组而分组,或者只看重分组教学中的分组谈论,不重视分组的过程。分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的学习气氛。但是,加入分组不科学,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解决分组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为一个组,不断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比如,将思维敏捷的学生和反应相对比较慢,将细心和粗心的学生分在一组,将善于表达的学生和不善言辞但是数学逻辑能力强的学生分在一组,通过有效的分组,让小组的数学探究能力发挥最大的潜力,实现 “1 +1 >2”的目标。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所以,分组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不能采取固定的分组模式,教条式的分组将不能实现分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教师要统筹兼顾,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果。

三、具有针对性的分组合作

组织分组合作形成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分组而分组。因此,在分组后,教师应该对每组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更为细致的分配,不能过于笼统,让学生分组后自由开展学习。目的性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可以分为多个方面,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小组间的分组合作,也有通过不同小组的分工,解决同一问题的形式等,而到底采取何种形式主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优势而定。

四、加强分组合作学习的执行力

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前提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贯穿,教师一定要明确本次课堂教学是分组合作学习,所有的教学计划都要围绕此进行组织。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贯穿。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小组中“不作为”,只是旁观者,没有进入相应的角色。这是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的最大问题所在。因此,教师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执行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这将考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和引导能力。

对高中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其是合理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引导,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玉坤.关于“合作学习”内涵的再思考[J].广西教育,2007( Z1).

[2]殷向东.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 2).

[3]綦春霞.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之—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5( 3).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及六年级品德课总结下一篇:桃花心木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