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2024-10-24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0篇)

1.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一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

(一)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知朝③之贾④。‛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 《战国策〃燕策》)【注释】①旦 :早晨。②市:集市,市场。③一朝:一天。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比三旦立市()(2)人莫与言()..

12、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顾我的生意。C.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

13、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 注:【毛锥子】毛笔的别称,这里指诗文写作;【皤】白色。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意致闲淡()泫然不能自已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愀然以悲 船载以入 ..B、为毛锥子所窘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 何陋之有 ..D、是则真可哭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 ..

3、谈谈作者在本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许金不酬 ①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②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

④⑤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①苴:枯草

②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③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④薄:撞⑤ 盍:为何、何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向许百金

许 :(2)‚若,渔者也 若: .. 2.对划线句子‚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原因!B.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C.这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D.这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3.商人最终沉入水底淹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

(四)温人之周 温人①之周②,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 对曰:

‚臣少而诵《诗》③,《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选自《战国策》)【注】:①温:魏国温城。

②周:东周。

③《诗》:《诗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温人之周()(2)君乃使吏出之()..2.选出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A.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认为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B.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认为自己不是客人,这是为什么呢? C.你既然是周人,却又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D.你既然是周人,却又承认自己不是客人,这是为什么呢? 3.温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主人?(用原文回答)从文中看,温人是什么样的人?(4分)

(五)原宪甘贫 孔子卒,原宪①遂亡②在草泽中。子贡③相卫,而结驷连骑④,排藜藿⑤,入穷阎⑥,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⑦者谓之病。若宪,贫 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⑧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注释:①[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②[亡]流亡隐居。③[子贡]孔子弟子,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④[结驷连骑]随从马车接连不断,前

呼后拥,指出行排场盛大。⑤[排藜藿]‚排‛,披,分开。藜藿,一种高过人

的野草。⑥[穷阎]‚穷‛,陋。‚阎‛,巷门,此指里巷。⑦[行]实践。⑧[怿]喜悦,高兴。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原宪遂亡在草泽中_____________

⑵过谢原宪_____________ .. 2.对画线句‚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叫做贫穷,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才叫做有病。B.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的人称他为贫者,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称他为病人。C.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的人称他为贫者,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的人令人担忧。D.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的人使他贫穷,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使他有病。3.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4分)

(六)吕蒙深明大义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jī)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xǖ)欷(xī)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选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徒跣:________________(2)负卿:________________ ..2﹒对划线句‚汝是为臣下非法。‛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作为臣下是违犯法律。B﹒你们为臣私下做非法勾当。C﹒你们为臣私下是违犯法律。D﹒你作为臣下做非法勾当。3﹒请简要分析文段中吕蒙的性格特点。(4分)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公何不为王谋伐魏().⑵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

2、对文中划线句子‚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以为是这样,于是劝齐威王派田忌伐罪魏国。B、邹忌以为是这样,于是说服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C、邹忌认为他说得在理,于是劝齐威王派田忌伐罪魏国。D、邹忌认为他说得在理,于是说齐威王应该派田忌伐罪魏国。

3、阅读这则故事后,你认为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八)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臵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

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节选自刘元卿《醒世恒言》)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陈之饮器

陈:________________(2)盍少尝之 盍:.. ________________ 2.对划线句‚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且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B.可是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贪婪的结果啊!C.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婪的结果啊!D.而且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3.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九)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饮。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 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恃才傲物()(2)颖士常造门()..

2、对画线句‚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颖士看见老人懒散无助,在店铺喧嚣张凌辱他。

B、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无助,放肆地凌辱他。C、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很放肆地凌辱他。D、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在店铺凌辱他。

3、文中的萧颖士为什么一生做官止于扬州功曹而没有再升迁?这对于你有何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①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 以德感人若此。【注释】①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表示对人的态度。②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 1.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遗布一端()(2)是有耻恶之心().. 2.对‚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的翻译,正确的是()。(3分)A.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把欠人家的钱还了。B.有时到路上就返回来,有时看到他的家就回来。C.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D.有时到路上就返回来,有时看到他的家就把欠人家的钱还了。3.王烈是怎样对待小偷的?(用原文回答)他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参考答案

(一)1、(1)接连地

(2)说话(交谈)

(各1分,共2分)

2、D(3分)

3、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或:只要自己的东西是好的,不妨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4分)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二)1、情趣、停止

2、A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局限于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狭隘了一点,而古仁人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表现出宏达的思想境界。(要关注‚比较‛答题规范,古仁人1分,作者2分)【解析】

2、试题分析:A项中‚以‛都用作一般连词,连接方式与行为。B项中的‚为‛一为‚被‛,一为‚向‛。C项中的‚之‛一为‚的‛一为宾语前臵的标志。D项中‚则‛一为‚真的‛一为‚如果‛。

(三)1、许:答应 若:你

2、C(是:这; 许:答应; 者:……的人)

3、商人的出尔反尔、不讲诚信;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或:旁者明哲保身,不愿出手相救。答对两点则可得满分)译文: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再一次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又落水了。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却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四)1.(1).去、前往(2).使……出,意为释放(2分)2.B(3分)3.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1分)温人了解周君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直率和执著,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人。(3分)

翻译:魏国温城有一个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并且问他说:‚你是客人吗?‛温人毫不迟疑的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客人呢?所以我才说是‘主人’。‛周君听了,便把这个人释放了。

(五)1、于是

告谢、问候

2、A

3、原宪以贫富之辩暗指子贡迎合世俗而去当相,勾结小人,为了仕途而求学,为了牟取财利而去教人,不行仁义,而特别讲究车马的装饰、衣着的华丽,忘记了老师的教诲,子贡领会了原宪的言外之意,所以惭愧。(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孔子逝世以后,原宪就跑到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隐居起来。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出门车马接连不断,排开丛生的野草,来到偏远简陋破败的小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整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子贡见状替他感到羞耻,说:‚难道你很困窘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做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做困窘。像我,贫穷,不是困窘啊。‛子贡感到很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了,一辈子都为这次说错了话感到羞耻。

(六)1(1)光着脚(2)辜负(各1分)2 A 吕蒙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2分,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 分)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下,吕蒙听从母亲的意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2分)参考译文: 甘宁的一个厨子曾有过失,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他,因此没有立即让他回去。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拜访吕蒙的母亲,吕蒙便叫出(那个)厨子,送还给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他)。一会儿(甘宁)回了船,便将(那厨子)绑在桑树上,(甘宁)亲自挽弓射死了厨子。事后,(甘宁)脱了衣服躺在船里。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甘宁听说后,故意高卧不起。吕蒙的母亲赤脚步行出来劝谏吕蒙说:‚吴王待你如亲骨肉,托付给你大事,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攻击甘宁呢?甘宁死的日子,纵使吴王不问罪,你作为臣下也是违犯法律。‛吕蒙向来孝顺,听了母亲的话,马上豁然释怀,亲自

到甘宁的船上,笑着喊他说:‚兴霸,老母亲做好了饭等你去吃呢,赶快上岸走吧!‛甘宁涕泪俱下哽咽着说:‚我辜负了您啊!‛于是甘宁与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母亲,欢欢喜喜地宴饮终日。

(七)1.⑴讨伐、攻打⑵派遣(一个1分)2.C。(注意区分‚以为‛和‚说‛的翻译)3.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4分)(前面两点一点1分后一点2分)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宰相,田忌是齐国的上将,两情面感不睦,互相猜疑。公孙闬献策给邹忌说:‚足下何不劝说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打赢战役,那是您筹谋好,大可居功;一朝战败,田忌倘使不死在疆场,回国也肯定冤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在理,于是劝齐威王派田忌伐罪魏国。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连忙找公孙闬磋商对策。公孙闬就派人携带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卜筮,自我先说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全国,此刻欲图大事,请你卜筮一下,看看吉凶怎样?‛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拘系卖卜的人,在齐王眼前证验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奔逃难。

(八)1 2(1)放臵(或陈放、安放)(2)为什么不3 C 猩猩聪明,能够识破人家的引诱;(2分)可猩猩贪心,最终受不

了引诱而喝醉酒被活捉。(2分)参考译文: 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那些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猩猩可算是很聪明的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都是贪心造成的嘛。

(九)1、(1)依靠、凭借

(1分)

(2)通‚尝‛,曾经

(1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2、C(3分)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3、因为他过于傲慢,无意中欺侮了偶遇的吏部尚书。做人不可太傲慢,否则即便有真才实学也没有大的成就。(或过于傲慢的人,必将会因此遭到不良后果。)(4分)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非常放肆地欺侮。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侍从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名字叫丘。‛刚开始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王尚书)没有接见他,他很惊愕。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十)1.(2分)(1)赠送(2)以……为耻,为……感到耻辱(感到耻辱)

2.C(3分)3.(4分)‚使人谢之,遗布一端‛(2分)启示:王烈的盛德感化让小偷变得拾金不昧,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我们要给犯错的人以教化、感化,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2分,写对人要宽容,给人改过的机会也可以)译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他已经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2.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①【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

②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

③④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⑤⑥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释】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 实:竹实④醴(l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9、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4分)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或谓惠子()

④搜于国中()

10、朗读停顿请用“/”标一处(2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2分)

A.发于南海

飞于北海

B.非练实不食

一食或进粟一石 C.无丝竹之乱耳

庄子往见之

D.有仙则名

其名为鹓雏

12、翻译(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3、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案:

9(4分)①这里指德行美好或品德高尚②使......劳累③有人④国都(各1分)10(2分)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夫/鹓雏发于南海(各1分)

11、B(2分)

12(4分)①苔藓的痕迹碧绿,一直长上了台阶,草色青青,映入了竹帘。(2分)(“上”“入”翻译不准此题得1分)

②不是梧桐树不栖息(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止”“食”翻译不准确得1分)

13(3分)相同点:他们均有不慕名利的思想。(1分)

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练习及答案 篇三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是 ( )( )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答案】①祥子或骆驼祥子;②B和D。

2.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4.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不拜。王日: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阊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 曰:寡人今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过乎? 闾丘先生对曰:惟闻大王来游,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王曰: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仓廪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其法度,如此臣少可以得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将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齐王曰:善。愿请先生为相。 (选自刘向《说苑》)

l7.除了《说苑》外,刘向还编订了国别体史书《_______》。(1分)

1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 ) (2)寡人得无有过乎( )

(3)春秋冬夏,振之以时( ) (4)然则官府无使焉( )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 (2)拜者去,不拜者前

(3)无以贵先生 (4)平其法度

A.(1)(2)相同,(3)(4)相同 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不同,(3)(4)相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 译文:______________

(2)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译文:______________

21.齐宣王与间丘先生对寿、富、贵的`看法是不同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齐宣王 闾丘先生

寿 (1) 延长寿命(2)

富 (3) (4)

贵 (5) (6) 受到尊重

参考答案:

17.战国策(1分)

18.(1)一起,共同 (2)莫非,大概,该不会(3)同赈,救济(4)役使(4分,每空1分)

19.A(2分)

20.(1)不是我所能给予的,我没有使你长寿的办法(我没有办法使你长寿)。(3分)(2)希望大王挑选具有美好品德的良富人家子弟,任用他们来做官。(3分)

5.人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 篇五

(八)(2012·盐城)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魏文侯从谏》,完成第33~36题。

【甲】(见教材原文)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33.解释选文中加粗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面刺寡人之过者 ( )

(3)不以封君之弟 (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3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文 侯 问 于 群 臣(曰)

3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

36.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6.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六

【提要】中考答案家庭信息 : 2017南京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答案:《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

《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阅读答案:

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两位老人怎样的情感?(4分)

(1)老太太灰白着脸,嘴唇颤动,似乎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答案:表现了老太太为丈夫找不到工作,儿子不顾及家庭的伤心难过,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安慰丈夫而无奈。

(2)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

答案:表现老头儿对于儿子做法的气愤失望;对自己老无所养、老无所终的悲哀。

2、“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1)结构上: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②作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1分)

(2)内容上:①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了老太太和儿子的形象特点;(2分)②揭示小说主题,表明作者的深刻思考。(2分)

3、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儿子的形象特点。(4分)

答案:①受文明教育;②追求新思想;③不肖(忘恩负义、没良心);④铁石心肠(冷漠)。

4、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标题“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的含义。(6分)

答案:①青年一代为了追求小家庭制度而牺牲老年人的幸福;②在追求小家庭制度的过程中,牺牲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赡老美德;③对牺牲老年人幸福而追求小家庭制度者的谴责(批判);④对这种小家庭制度下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老人的同情;⑤对青年一代在社会变革时期,如何处理新旧家庭观念的思考。

附: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原文:

老太太噙着眼泪,拿着一封信正看着。忽然听见外面脚步的声音,连忙将这封信,压在一本书底下,站了起来。

老头儿从外面进来了,摘了帽儿,坐在椅子上,喘息着拿手巾去拭额汗,一语不发。

过了一会儿,老太太陪笑问道:“你的事情怎么样了?”

老头儿冷笑道:“毅甫只说现在外头找事很难,叫我暂候一候。但是看他的意思,似乎嫌我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他还问我荃儿的事情很好,为何还不能顾家?我也无言可答。他便借给我二十块钱。我本想不要,一想这也是老朋友的情分,而且我也实在没有钱,只得收了。咳,人穷志短!也是我没有生下好儿子,以致像我这样的年纪,还要奔衣走食,实在叫人可气可叹!”

老太太灰白着脸,嘴唇颤动,似乎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老头儿又说:“人家养儿子为的.是养老送终,我们只是为儿孙作牛马,从小儿多灾多病的,好容易捧到这么大。为着他念书,把田地也典了,房子也卖出去了。他又说要去留学。我想这蛮貊之邦,子弟一定要学坏的,但是至终也依了他。如今我们的精神心血也耗尽了,家产也花完了,马牛也当够了,只指望苦尽甜来,有个欢娱的晚景,也不枉……”这时老头儿喘得说不下话去。

老太太仍旧呆立着动也不动。

老头儿接着又说:“谁知道他如今……外国也去过了,文明的媳妇也娶了,毛羽丰满远走高飞了!像我这样的年纪,大限已经快来到了,生前的福我自然享不着了,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

这时老太太忍不住了,忽然伏在椅背上,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老头儿看见他老伴哭了,心中也觉得不忍,叹了一口气,便不往下说。

他们一时寂静下来。两个悲凉灰白的脸,衬在这奄奄的暮色里,造成了一派阴森的气象。

老头儿忽然说:“前天我写了一封信给他,至今还没有回信。我如今亲自去拜望他,同他理论理论。”一面自己站了起来。

老太太伸手要揭开那本书,拿出信来——但她看着老头儿的脸,又没有那一分勇气,慢慢的又缩回去。

老头儿已然戴上帽子,走出去了。

老太太连忙唤道:“不用,不用去了!这里……”那时一声门响,那白发盈头的老者,已经踽踽凉凉的去了。

老太太扶着椅背,站了半天。重新拿出那封信来,上面大草纵横,又有许多的圈点,可怜她生花的老眼,如何看得清楚。只零零落落的念道:

……中国贫弱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人民的家庭观念太深……观念太深这万恶的大家庭制度,造成了彼此依赖的习惯像……我们这一班青年人,在这过渡的时代,更应当竭力的打破习惯,推翻偶像……我们为着国家社会的前途,就也不得不牺牲了你二位老人家了……新妇和我都是极其赞成小家庭的制度,而且是要实行的……你老人家昨天的信,说得实在可笑!只为你们的脑筋,没有吸收过新思想,因此错解了“权利”、“义务”的名词……简单说一句,我们为要奉行“我们的主义”,现在和你们二位宣告脱离家庭关系。

老太太看完了,大概也还明白,一时心头凉透,两手颤动着将这封信撕了,眼睛发直望着窗外。

这时,天色渐渐发黑,一片咿哑的声音,绕着庭树,正是那小鸦衔着食物,回来哺它的老鸦呢。

7.中考语文文言文《自戒》阅读答案 篇七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阅读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劫”有三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语,天地一成一败叫一劫,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威逼,胁迫”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2.【答案】D

【解析】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可译为“它们”。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3.【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

4.【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8.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八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乙]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公令疏军而去之去:________

(2)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居:________

(3)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亡:________

(4)是吾骏马也是:________

2.下面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令疏军而去之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B.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读了这两则小故事,你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一下晋文公和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写出你的感想和体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过了。(3)丢。(4)这。

2.B

3.(1)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2)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4.取信于民。

5.晋文公讲信义,言出必行。秦穆公宽容豁达,不拘小节。

9.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九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天大雨(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3)发闾左谪戍渔阳( )(4)等死,死国可乎( )

(5)宜多应者( ) (6) 度已失期( )

2.选出加 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姓多闻其贤 闻寡人之耳者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5.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必然性:

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 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君逆寡人者( ) (2)秦王怫然怒( )

(3)休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曰( )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6.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三、阅读《隆中对》 (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 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遂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小信未福,民弗孚也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四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 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四、《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 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 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谓为信然 ( ) ②此人可就见 ( )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凡三往 ( )

⑤因屏人曰 ( ) ⑥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⑦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⑨以彰其咎 ( ) ⑩猥自枉屈 ( )

2.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乙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4.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 ,“一对”指的是 。

7.“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8. “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答案:

一、2.D 3.D 5.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直接原因)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根本原因)

6.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2.C 3、B 4.(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6.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1.A 2.A 3、C

4.示 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四、3.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分)

5.《出师表》《后出师表》 《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7.“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的艰难的思想。

9. 作者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

10.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10.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十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1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

第2层:写景以抒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同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全文中心】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5字,却创建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宛转;诗风雄浑自如,成就杰出;词的境界阔大豪迈,为豪放派开创者;又工书法,善绘画。著有《东坡全集》。

【现实意义】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能被世俗名利所牵绊,感悟自然,淡然处世。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月色入户

古义:门户;今义:住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一词

多义

遂至承天寺

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遂至承天寺

寡助之至

极点

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

词类

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

名词用作动词,睡觉

虚词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步于中庭

介词,跟

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 欲:__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起行 欣然:__高兴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 念:__考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__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形容水的澄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交织纵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盖竹柏影也 盖: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__清闲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益阳中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益阳中考)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写法,将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写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情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舟山中考)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的`语句中。

(2016唐山路北区一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略)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②也七岁而能涉③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②居:生活。③涉:趟水过河。④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这里指随便、轻易就能掌握。

5.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南方多没人 , 日与水居也 , 七岁而能涉 , 十岁而能浮 , 十五而能没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则虽壮 虽人有百手(《口技》)

B.以其言试之间 不以疾也(《三峡》)

C.问于没人 相与步于中庭

D.未有不溺者也 念无与为乐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水中藻、荇交横交横:__交错纵横__

(2)见舟而畏之 畏:__害怕__

(3)未有不溺者也 未:__没有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

__向会潜水的人请教,探求他们潜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韩山师范学院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下一篇:芮城县文化人才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