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文化概述

2024-07-16

奥林匹克文化概述(精选8篇)

1.奥林匹克文化概述 篇一

奥林匹克涉及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个体到社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有利于平等观念的建立,有益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设,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成为各民族展示自身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多视角的立体视窗。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社会活动形态作用于社会的不仅仅是体育力量,它对人们的行为趋向、道德升华、心理感受、价值观念、文明导向等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奥林匹克运动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深远,归结于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文化鲜明的象征性。顾拜旦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象征。”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圣火、奥运会吉祥物、奥运会会徽等。奥运会标志中,蓝、黄、黑、绿、红互相套接的五环成为世界和平、民族团结的象征。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既是指在竞技场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挑战新的极限,同时也鼓励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永远保持蓬勃朝气。

奥林匹克文化浓郁的艺术性。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体展示的最高形式,运动员精湛的技术、拼搏进取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向自身体能生命的极限挑战,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得快乐、幸福、身心愉悦的形象。这些形象达到极高的审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奥林匹克运动意在创造和展示一个美的世界,不仅展示世界第一流人体形态的美、力的美、韵律的美、运动的美等,而且也集中了其他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美。

奥林匹克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但不局限于体育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各种文化形式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建筑艺术、雕塑、文学等。奥林匹克涉及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个体到社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文化突出的人文性。《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表述:“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主义倡导,以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善待各国的文明成果,以尊重替代歧视,以交流代替排斥,以友好竞争代替对抗,以共处代替冲突。这正是不同文化的文明,不同民族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奥林匹克文化坚硬的强势性。奥林匹克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号召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它对各种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同化、融合、兼容和统摄的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经济全球化为奥运会的强劲势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它如虎添翼。

奥林匹克精神在经济社会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推演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理想,它总是表现着人战胜自我的海格里斯精神。这一胜利不会完全取得,因而总需要不断努力。于是,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类之间的相互竞争提供了道德基础和伦理准则。奥林匹克的这一精神远远超出了体育场的范畴,在在经济社会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推演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有利于平等观念的建立。《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努力使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所实行的规则、裁判、仲裁、竞赛、选拔和奖励等,与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奥林匹克文化的宣扬与普及对于人们接受市场经济的各种基本原则,无疑是有益的。

奥林匹克运动有益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设。奥林匹克对“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精神的提倡,奥林匹克强调对青少年所起的教育作用以及奥林匹克对尔虞我诈欺骗行为的坚决抵制,都可以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奥林匹克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变得更有生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为有了奥林匹克文化的介入将充满活力。

奥林匹克运动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人文”所构成的精神在奥运会的总体结构中至关重要,它是现代奥运会持续、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纬度。奥林匹克运动是“通过体育运动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精神方面教育青年,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更加和平的世界”,“在全世界推广奥林匹克原则,从而创立国际友好。”是要通过体育使整个人类都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和前途,使整个人类都变得明智起来、友爱起来。人文奥运精神的重建无疑是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励因素和动力支持。

奥林匹克运动有益于人们生活品位的提升。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的品位,对创建新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通过运动与比赛,人性得到丰富与发展也是个人获得在社会生活中展示自己价值的前提条件,并且人的个性的丰富与发展又会促使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因为,健康、文明、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指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坚实,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增强人们生活的情趣、丰富生活情感、增强生活文化的内涵。

奥林匹克运动有益于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而那些代表一定时期民族发展水平、对民族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文化一般则被认为是优秀文化。现代奥运会是充分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巨型舞台,也是优秀文化交流、整合、适应的桥梁和纽带。它积极鼓励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礼节习俗以及代表社会进步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奥运会上相聚和提高,倡导人们以友谊和平、和谐发展的姿态走到一起,把民族文化从跨文化层面推进到全球化高度。2008北京奥运会,必将对继承、发扬和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将给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2.奥林匹克文化概述 篇二

关键词:奥林匹克,民俗文化,民俗符号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纷繁复杂的各类符号。与宗教 (信仰民俗) 有直接关系的古今奥林会中, 蕴含民俗文化的符号也无处不在, 如:奥林匹克五环旗、奥运会标、奥运火炬、奥运吉祥物、奥运奖牌、纪念品等都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符号,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 相关概念的提出

1.1 符号

卡西尔德国的哲学家认为:“是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构成了符号的世界, 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交织”, 人类文化是以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为载体的神话、艺术和宗教等要素构成的语言符号世界,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交融生成了自动提炼、提升与存储人类经验的符号网。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符号, 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是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符号化的思维在以及符号化的行为, 形成了人类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性的独有的特征, 人类的文化的发展也正是依赖于这些条件, 因此, 可将符号定义为能够被用来在某方面代表其它的任何一种物象。

1.2 民俗

民俗首先是一类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包含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和历史的见证;同时, 民俗它也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情感、表现独特精神风貌和世界观的行为方式, 它作为一种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 它反映出了社会、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文化意识形态, 蕴含了民族的哲学、宗教、艺术、风俗等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

1.3 民俗符号

怀特美国的人类学家, 他认为:人类的各种行为都由符号的使用则所组成的, 或是依赖于符号的使用, 因此, 任何一种民俗现象都是经由相应的各种民俗元素的象征符号所构成, 民俗符号它作为一个民俗表现体, 并采用了某一个民俗事物做代表, 在相对应的背景中环境中拥有一定性的象征意义。

2 奥林匹克运动中形式多样的民俗符号

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祭祀宙斯神的宗教盛会, 易使人们联想到古希腊及其宗教信仰, 因此成为古希腊宗教的符号, 表达了人们对公平、公正竞技比赛的殷切期望, 也预示了和平幸福文明世界的象征意义。四年一届的现代奥运会由不同国家轮流承办, 而每个主办国都将这一盛会看作是展示各自民族文化千载难逢的契机。随着现代商业化、多元化、本土化文化浪潮的涌现, 奥运主办国更是争先恐后地将土著的、民间的文化融入奥运。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民俗事象都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符号, 并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各种形式——神话、宗教、民俗息息相关, 这更使现代奥运会形成丰富多彩的民俗符号。

2.1 橄榄树和橄榄枝

古希腊奥林波斯宗教创造的宙斯神系中, “女神”雅典娜是种植橄榄、纺织和其它手工业的保护神, 因此, “橄榄树和橄榄枝”便成为了古今奥运会中具有纪念雅典娜象征意义的民俗符号。在古希腊奥运会上, 每个竞赛的获胜者都要戴上用橄榄枝编织的花环, 它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以示是神赐予的荣耀, 在现代历届奥运会会标中也多次出现橄榄, 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在第一届的雅典奥运会上, 会上的会标中央是由“女神”雅典娜手拿橄榄叶编织的花冠, 帕提降神庙与玛拉莫尔体育场为背景, 它突出地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女神”雅典娜还有橄榄植物崇拜的象征符号;在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 会上的会标选用是一个裸体“大力士”的手举着橄榄枝的画像;在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上, 会上的会标选用是一个人披挂橄榄枝的图画;在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 会上的会标又是橄榄枝花环。不仅如此, 很多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 盛装开幕式上也都手持着橄榄枝或是头上戴着橄榄枝, 一棵橄榄树在演出进行到高潮时被凌空拔起, 智慧与技艺“女神”雅典娜把一支标枪投向雅典卫城的岩石上在标枪的落地处, 一棵橄榄树赫然生长壮大, 这一象征的符号它很显然地代表了对古希腊人对雅典娜与民俗信仰的纪念。

2.2 火炬

古希腊人把太阳神阿波罗看作是“火神”, 是他们最崇拜的神之一。火是希腊人的心灵与灵魂, 而“火炬”则象征着神圣、光明与和平, 也形成了古希腊的一些民间风俗, 如:妇女分娩或举行婚礼, 人们都手持火炬乞灵祝福。古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首先要点燃作为祭礼圣火的“火炬”, 他们认为这是按神的旨意进行的, 场上气氛显得庄严而虔诚, 因此, 传递和点燃奥运圣火不仅是奥运会的象征仪式, 也是古希腊宗教信仰的民俗符号。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和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会标均为奥运圣火图画。

2.3 裸体运动人物

裸体运动人物无疑也成为表现古希腊裸体竞技的风俗符号, 如: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会标以国旗为背景, 突出显示了一排正在做体操动作的壮汉;第七届比利时奥运会会标中心人物是一个裸体的掷铁饼者;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会标则完全突显出一个全裸体的掷铁饼者;第十五届芬兰奥运会会标是古奥运会裸体长跑者。

2.4 奥运吉祥物

吉祥物 (Mascot) 是源于普罗旺斯语Mascotto, 它代表意义是指能可以带来人们带好吉祥、好运的人或物, 现代奥运会吉祥物, 是始于1972年的慕尼黑的, 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上的瓦尔迪 (Waldi) , 作为一个公共符号, 吉祥物这一通用形象语言已被看作是一个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 促进世界各国民族的思想、信息、情感交流的融合体以及反映文化形态差异性的原创民俗符号。如: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上的吉祥物Amik, 它是加拿大弥尔贡金族印第安人语“海狸”的意思;在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会上的吉祥物是Misha (棕熊) , 它是在俄罗斯的国土内特有的动物北极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会上吉祥物Roni, 它则是美国伊洛克族印第安人“浣熊”名字的简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会上的以美利坚民族象征的白头大雕为吉祥物, 并取名为SAM (山姆大叔) ;1988年的汉城夏季奥运会会上吉祥物是一个朝鲜民间故事中名为“虎里多”的可爱小老虎, 它不光头上戴着一顶朝鲜农民传统舞蹈中的纱帽, 在它脖子上还还挂着奥林匹克的五环会徽, 它意义象征就是朝鲜民族奋发图强、不断地积极进取的精神;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一只名为COBI的卡通狗充分体现出西班牙人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民族性格;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吉祥物Hokon和Kristin, 是取自挪威童话故事的两个主角, 充满了民间故事意蕴;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吉祥物Athene (雅典娜) 和Pheros (费沃斯) 兄妹俩人代表了希腊以及公正、友谊、和平的奥运精神;2008年在我国北京奥运会吉祥物FUWA (福娃)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民俗意蕴, 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其中的奥运福娃“贝贝”它是鱼和水的化身, 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成为了人们美好情感传递的工具;福娃“晶晶”和“迎迎”这一组实物符号可引申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欢欢”以火为代表, 成为表达热情与激情的符号;“妮妮”则利用北京传统风筝作民俗表现体, 寓意为放飞希望。从以上这些具有独特、夸张、幽默、拟人、流畅和象征特性的吉祥物来看, 奥运吉祥物既是一种功能符号, 又是一种艺术符号, 更是一种民俗符号, 它具有两重性的意指作用:能指 (表示成分) 与所指 (被表示成分) , 虽然不像五环旗、橄榄花环、裸体掷铁饼者的寓意那么明确, 采取的都是隐喻或转喻的形式。有些吉祥物符号寓意的体现, 还必须通过装扮才具有特殊含义。其中, 北京奥运吉祥物从服饰、色调、神态、艺术造型上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民俗寓意, 成为奥林匹克符号集中的一大杰作。

3 结语

奥林匹克运动与任何事物一样, 是一种文化符号。奥运火炬传递与圣火的点燃, 都有古希腊宗教信仰的寓意, 也即代表了古希腊人们的文化信仰民俗符号。此外, 五环旗是奥林匹克团结、和平的象征符号;吉祥物、会标、纪念品、表演中都有民俗符号, 体现了符号的“能指”意义;其“所指”意义又因不同时代、不同主办国的文化而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在奥林匹克中, 民俗现象应理解为承载古希腊文化信息的符号, 奥林匹克运动则是一个从属于民俗文化的符号系统。因此, 在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时, 应避免孤立、片面地搜集和罗列奥运现象, 而要将奥运现象与其它风俗文化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具有类似属性的系统板块。人类文明离不开符号, 奥林匹克运动的进步更加依赖于符号的活动。人不仅仅只是理性动物, 也是“符号”的动物, 符号化思维会更有助于人们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层文化内涵正是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民俗符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2]美怀德.文化科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3]矫丽华.关于历届奥运会会标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0 (5) :31-32.

[4]孙建, 李文辉.对奥运吉祥物的若干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0 (1) :48-51.

3.奥林匹克文化概述 篇三

奥林匹克文化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为了揭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分析奥林匹克文化和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涵义,并对奥林匹克文化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冲突问题加以阐述。

一、提出问题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融入中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农村体育文化欣然走向世界。同时,值得考量的是,这种来自西方的强势文化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其对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否有利,怎样在吸收引进奥林匹克文化的同时,避免一味地全盘接收来自西方的强势体育文化,保护好我国特有的农村体育文化,并将我国村落体育文化发扬光大,使其成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文化的一大亮点,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奥林匹克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的诠释

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包括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思想体系和活动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即物质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对人体技能的改造、发展,以及所采用的各类场馆、器材等物质文化设施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精神财富即精神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内心世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内心世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有形体、圣火、演讲、雕塑等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农村体育文化是指在村落家族文化、村落宗教文化、村落社会文化、村落伦理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的“健康”体。

三、奥林匹克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的冲突

奥林匹克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在全球化的今天,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农村体育文化产生了强势的冲击,致使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农村体育文化的生存、发展危机重重。

(一)价值取向的冲突

奥林匹克运动多元多层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竞争性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世界性、竞争性、科学性和商品性等特色。奥林匹克体育突出“公平竞争”“重视抗争”,奥林匹克文化价值取向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在某一单项机能方面的潜力,显示外化的力量、健美与征服力,强烈追求征服自然和个性解放。

农村体育文化注重“伦理”“追求和谐”,在我国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形成了“天下一统,定于一尊”的国家价值取向,形成了“家族至上,家外有家”的家庭价值取向,形成了“偏重人伦,以情为贵”的伦理价值取向,形成了“保存天理,灭绝人欲”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我族中心,自给自足”的外交价值取向和“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的目标价值取向。综上所述,奥林匹克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产生差异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体系上冲突

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农村体育在本质上是有巨大差异的两个体育体系。奥林匹克文化有成熟的体育思想理论、方法、组织、制度和规则,并有完备的物质设施作保证。而我国农村体育文化主要是针对人的特定需要构建的,古代哲学和医学理论所支撑的传统体育理论和实践具有局限性,且因农业社会经济状况和道德规范所限制而形成的不完备的与现代社会不匹配的体育组织、制度、规则和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奥林匹克运动的体系能够得到贯彻,各种活动能够付诸实施,是因为奥林匹克运动有一个结构完备、功能齐全的组织体系。而农村体育体系几乎没有明确的组织管理,也较少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并没有自觉地将这些活动纳入到体育领域中来。可见,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体系之间存在悬殊差异。

(三)传播中的冲突

在2008北京奥运会申办及举办成功的同时,也使奥林匹克文化在占世界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的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论体系概念清晰,定义确切,其原理可通过科学实验予以验证,在传播中极易被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所理解、接受。再加上其地域的开放性和项目的竞技性,使奥林匹克运动在刹那间风靡全球。而农村体育理论体系的语词表述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概念含蓄模糊,缺乏确切定义,原理主观抽象,无法进行具体检验,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致使其在向其他民族和国家传播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异质文化的阻滞和碰撞,从而成为它走向世界的羁绊。可见,在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传播中,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传播。

四、小结

奥林匹克文化和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是完全的异质文化,其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北京奥运的成功申办及举办,将这个强势的主要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的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到中国,中国体育文化也向奥林匹克文化接近,不断融入奥林匹克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会增,王向东.我国村落体育的文化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

[2]茹秀英.新中国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透视及原因剖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

[3]董广杰.中西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4]高彩云.奥林匹克文化与华夏体育文化的比较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1).

4.论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篇四

在北京申办与筹备奥运的进程中,奥林匹克文化正逐步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渗透,并且丰富着自身内涵.北京奥运的`举办,不仅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呈现于世界舞台,同时必将促进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作 者:刘春燕 任建慧 王淑英 LIU Chun-yan REN Jian-hui WANG Shu-ying  作者单位:刘春燕,王淑英,LIU Chun-yan,WANG Shu-ying(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任建慧,REN Jian-hui(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河北,保定,071000)

刊 名: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ODI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18(4) 分类号:G04 关键词:北京申奥   奥林匹克文化   传播  

5.奥林匹克文化概述 篇五

一、导入新课:

奥林匹克运动发源欧洲,而且最初的参加者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尽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是古奥运会的简单翻版,但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特征看,它是对奥运会的继承和发展,是带有古奥运会传统色彩的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国际体育盛会。

二、传授新知: 1.文化特征:

①平等化:古奥运会由于受到古希腊体育文化及古希腊宗教文化的影响,种族主义、阶级性和性别歧视特别明显,对于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做出了禁止外来居民、奴隶参加,禁止妇女观看和参加比赛的规定。1928年女子田径项目被正式列入奥运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完全摆脱这种情况。在《奥林匹克宪章》对于参赛选手资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凡是承认和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条例的运动员,无论种族、国家、阶级、性别如何,都可以参加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体育运动面前人人平等、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运动,并影响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②国际化:古奥运会的参赛选手是有限制的,最初规定参赛的人必须是具有希腊血统和自由人身份,并且没有犯罪记录的男性公民,而在地域上主要以欧洲为主,这导致了体育文化交流的匮乏。随着体育的不断普及和传播,奥林匹克运动已深入人心,奥运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从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时只有13个国家311名参赛者,发展到2000年悉尼第27届奥运会,199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0个单项比赛,奥运会成为了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由此可见,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世界的汇合点和各种不同文化联系的纽带。

③理性化:奥林匹克运动从古奥运会创始初期就强调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认为竞技优胜者不仅应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应是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内心充实、体魄健美、举止优雅,体现了极强的理性认识。由于古奥运会在发展初期,受到欧洲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的主导文化的制约,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在物质层面上体现得较为突出,人们主要追求

外在形体健美等功利性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认识也开始由感性深入到理性,开始着重强调其精神层面。即要求锻炼者在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达到意志、品质、身心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理性化特征。

④人文化:每一届奥运会的举行都有体现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主题。然而,每一次奥运文化主题的设计,并不能尽善尽美地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有时甚至完全背离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过程中,20世纪的奥林匹克以竞技体育运动为核心主宰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命运,营造了20世纪灿烂夺目的竞技运动文化,并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2.文化价值: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曾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首先是文化概念。当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体育要讲经济功能,但是绝不能忘记奥林匹克是一种文化。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似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精英精神与拼搏意识:古希腊的竞技运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尊重,古罗马竞技场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象征。作为竞技场上的优胜者,不仅会得到橄榄枝冠、棕榈枝花环、月桂冠和塑像等奖励,人们还为他们举行了盛大庆典,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象英雄一样受到故乡人民的崇拜并成为人们的榜样。同时,古希腊人在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具有十分强烈的拼搏精神。无论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崇尚“永远争取第一,永远争取超过别人”。

②促进世界和平: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所倡导“体育就是和平”的奥林匹克理想,正是欧洲走向联合、实现休战的和平思想的一种反映,是对人道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反映和吸取。

③为世界文化的交融搭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先地域、血缘关系十分明显的民族体育文化逐渐地趋于模糊、淡化,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展现民族体育文化的舞台,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交流,呈现出体育文化东进和西移的新局面。

三、课堂小结:

6.荣盛企业文化概述 篇六

公司企业文化核心是对企业家耿建明先生及其主要创业者在长期的企业实践中形成的经营管理思想进行总结与提炼,最终形成了反映公司特点、能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经营管理理念。荣盛的每一位员工都要学习、理解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的内涵,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体现在工作行为中。同时每一位员工也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应为建立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企业宗旨:创造财富,培育人才,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荣盛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

⒈客户是荣盛存在的价值体现

⒉人才是荣盛的资本

⒊共赢、共享、共进体制

追求卓越

⒋永续的发展和超越

意味着永续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令客户荣耀;

意味着永续提供卓越的价值回报,令股东满意;

意味着永续提供卓越的发展平台和报酬,令员工自豪。⒈客户是荣盛存在的价值体现

□挖掘客户朦胧、潜在的需求是荣盛人的职责。不仅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更要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是荣盛永远努力的方向。

□面对客户,我们每一位员工都代表荣盛。

□我们的失误就意味着客户的损失。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

□坚持“做的比说的好,给予的比承诺的多”的服务原则。做不到的不要说,说了的一定要努力兑现,让客户给我们打一百分。

⒉人才是荣盛的资本

□全身心投入工作,确保本职工作顺利、高绩效完成的人是公司最珍贵的资源。

□企业是学校,领导是教练。培养、指导下属,让他们在工作中尽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企业中优秀的人才,是领导的责任和义务。员工应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身。

□为人才搭建施展无限才能的平台,打造一片和谐、广阔的天空。

□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能容人所短,更能容人所长。

□让员工愉快地工作,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适才适岗,人尽其才;与员工一起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职业发展上机会均等;荣盛营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

□精干高效的职业经理团队是荣盛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持续培养专业化、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职业经理队伍,是荣盛永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

□我们提倡“追求卓越”。工作不仅是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手段,工作本身对我们来说更意味着快乐和拥有一种成就感,只有今天的卓越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事、物学习,学习一切有利于企业与自身发展的知识。

⒊共赢、共享、共进的体制

□荣盛对内平等,对外合作,对投资者负责,努力兼顾各方利益,致力于建设“共赢、共享、共进”的体制。

□诚信、共赢、进取是荣盛的经营之道。

□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新知共享,信息共享。

□追求客户、股东、员工、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

⒋永续的发展和超越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超越自我,争做行业先锋。

□在产品质量上,我们追求卓越;在服务上,我们追求完美。

□工作中,每个员工都要不骄傲、不自满,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追求卓越与成功。

□在管理创新中,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适合企业、适合环境的管理理念和制度。

□资源是发展的基础,我们追求人、财、物等资源的最合理配臵,任何形式的浪费和对劳动成果的破坏都是可耻的。

□企业精神:诚信 谦和 认真 苦干 拼搏 创新

诚信:诚信是做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的企业就没有市场。欺骗别人的人,终究会被别人所抛弃。困难时期,能够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就是信用。我们要做好人做好事、先做人后做事、边做人边做事。做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企业、客户及合作者负责的人。

谦和:谦受益,满招损,用忍戒急,不怕吃亏;谦虚,和善,不自傲,不树敌,不对抗,礼貌待人。

认真:认真是突破极限,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去除不利条件的前提。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马虎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认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卓越与完美是认真的结果。

苦干:吃苦是智慧的翅膀。条件和环境是船,吃苦是帆与桨,没有吃苦就无法达到成功的彼岸。吃苦是对幸福的储蓄。我们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关闭幸福之门。

拼搏:我们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历程。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拼搏才能战胜困难,赢得发展。我们是不怕困难的,没有什么能够阻碍荣盛人前进的步伐。唯一能打败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创新: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管理和运营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创新。没有创新,我们一定会落后;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没有创新,我们将会在陈旧中消亡。创新创造了过去和现在,也必将创造未来。求新、求变、永不满足和勇于否定过去,甚至否定过去成功的做法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追求更高、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员工守则

员工守则

(一):行为规范

守法诚信、苦干认真,勤俭节约、浪费可耻,坚持原则、廉洁勤勉,超前思维、主动服务,语言文明、举止得体,内省自律、谦恭自信,居安思危、持续变革,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开拓创新、务实果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新知共享、团队制胜。

员工守则

(二):工作观念

找对的事情做且一次做好。

做前慎思考,过程要用心,做完必检查。

计划周密,措施有力,补救及时。

不采购、不接受、不使用、不制造不合格品。

干一项工程,树一块牌子;创一方信誉,占一方市场。

过程一百分,质量必优良,效益必最佳。

人的质量决定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决定产品质量。

买回功劳簿,撕毁苦劳簿,烧掉疲劳簿。

□职业经理核心素质

执行是职业经理的使命。坚决地执行,用科学的方法、不畏难地去推动目标的实现是职业经理的天职。

1.职业经理的精神品质

坚毅,果敢,创新,勤勉,图强;奉献为荣,目标至上。

2.基本素质要求

□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意识。

□整体利益至上,从大局出发的团队协作精神。

□务实果断,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和主动、大胆的管理意识。

□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技能。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和从战略、策略到战术的清晰思路。

□追求计划严密和过程完美的工作精神。

□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寻找有效的工作方案。

□客户至上,一切从需求出发的市场意识。

□能容人所短,更能容人所长的领导心胸。

3.职业技能

㈠管理技能

⒈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

⒉能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沟通成为管理的主要方式。

⒊奖惩分明,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降低工作出错率。⒋能创造性地、有效地将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本岗位工作结合起来。⒌有效授权,控制得当。

⒍培训下属,鼓励别人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⒎科学决策。

⒏危机管理。给下属适度的工作压力。

⒐组织管理。计划周密,组织严密,领导有方,控制有力。

⒑执行管理。建立执行力文化及执行管理流程。

㈡专业技能

⒈精通本行业业务运营流程。

⒉精通本岗位工作流程,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⒊有系统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7.奥林匹克文化概述 篇七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

根据“文化”的概念概括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大学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具有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体育物质文化层面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形式、运动技术、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体育制度文化层面包括体育管理方式、体育政策、体育法规等;体育精神文化层面包括体育思想、体育价值观念、体育人文精神等。在高等学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发挥着陶冶情操、规范行为、教育教化、健身强体四项主要功能。高校师生通过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观赏体育运动比赛、进行体育活动评价,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满足对健、力、美的追求与向往,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使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诸如运动竞赛有具体的规则和裁判,每个参加者在活动中,都必须严格地遵循,从而使得师生自觉地养成遵章守法的良好习惯。校园体育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开放性,可以教育引导师生认识体育活动对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2 奥林匹克精神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三大部分组成: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组织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由现代奥运的创始人,法国的顾拜旦提出的。《奥林匹克宪章》对此作了高度的概括:“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由此凝练成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是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首先,她强调体育运动的教育作用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要素。《奥林匹克宪章》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2]。第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参加体育竞技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与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三,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建立和平、友谊、进步的人类社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奥林匹克精神还可解释为“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参与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发展自我”的超越精神;“Fair Play”的竞争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

3 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互动中的现象评述

总的来说,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与参透,但是也存在异化和挑战。

3.1 奥林匹克运动政治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领导意志化

奥林匹克运动经历100多年的发展中,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由运动员间的竞争上升到国与国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在校园中体育运动的开展往往跟该校的政治需要、领导的好恶、政绩的标榜密切相关,如应付上级检查,一阵风体育场馆的达标、体育比赛、体育节的举办等;又如学校领导喜欢打网球,可能该校的网球场、网球比赛、和网球陪练就多等等现象,校园体育文化领导意志化已是业内共知的事情。

3.2 奥林匹克运动业余原则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利性

自从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业余原则一直是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的基本原则。关于业余性质《奥林匹克宪章》曾指出:“以运动为业者及曾经或现在靠运动获取金钱者不得参加运动会,为此,奥林匹克运动永远不设金钱奖,只设荣誉奖”显然这只是奥林匹克的理想,相比之下校园体育却并不掩饰自己的功利性,公开运动会的成绩与奖学金、与评三好、评优干挂钩,当然也少不了金钱的奖励。有些高校的体育特招生更是参加比赛耽误学习、上课、考试,但是学分能够修满并且顺利毕业。

3.3 奥林匹克运动与校高校校园体育商业化

自从允许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采用商业化手段筹集资金后,国际奥委会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奥林匹克运动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防止商业化对奥运会的操控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因为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有着根本的区别,矛盾也将长期伴随.同样在高校体育文化中各种体育比赛的冠名、广告、推销、拉赞助、商家的致辞把竞技场内外也演变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3.4 奥林匹克运动职业化趋势与高校的体教结合之路

随着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方向的发展,商业化运营加大企业对体育的赞助;目前很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的单项体育协会都走职业化路线,对赛事进行商业化运作。这使得各国高水平运动员基本都属于职业运动员;另外再加上各国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给予了财政上的支持,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由业余化走向职业化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的很多高校也正走体教结合之路,如清华大学的跳水队和射击队,北京体育大学的冠军班等都是国家队的一线队员或者后备人才。

3.5 奥林匹克科学主义崇拜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装备论

100多年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体育设施、器械、训练以及裁判手段、信息收集和体育观念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科技的全面渗透,喧宾夺主,使体育比赛纯粹成为科技的竞争,而运动员居于了次要地位.现代技术在其速度、准确性和成就方面超过了人的感性认识,运动员不再是掌握技术,而是听从于技术,人在竞技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和尊严受到限制和挑战[3]。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参与者爱在场地、器材上挑毛病,比赛输了怪场地、器材不好,个人的体育装备不好不参加运动等等现象屡见不鲜。

3.6 奥林匹克追求运动成绩极限化与高校园体育文化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现代竞技诞生以来“超越极限”一直是人们乐于追求的目标,一些人惊叹一再超越预先设想的极限,摆在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而另一方面却是运动员的身心摧残,甚至死亡。“健康第一”一直都是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也一直是体育本质的阐释,但是要竞技却难以顾及健康,往往是在损害健康。

4 奥林匹克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4.1 人人平等的体育参与原则与高校体育资源的不均衡占有

体育无国界,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体育活动,不分地域,不分城市与乡村,不分名牌、重点、一般高校、专科院校与职业技术院校,而实际上在国家投入,地域限制,城乡差异,高校等级制均限制奥林匹克精神的绝对实现[4]。

4.2 奥林匹克精神的崇高性与体育的边缘化现象

体育本身是不具有阶级性、国家性、学校性和学校领导的偏好性,但是又离不开阶级、国家、学校的传统和学校领导的偏好,从而使得一些穷校、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学校领导不重视很少开展与奥林匹克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的师生更难以亲历有关奥林匹克的活动,使他们被遗忘,被边缘化。

4.3 奥林匹克精神的无限性与其最大效能发挥

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有限的,只能在一些方面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由于各高校的传统和偏好,奥林匹克精神也不能完全替代和表述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从而有碍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大效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510.

[2]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2.

[3]申建勇.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6):131-133.

8.奥林匹克的文化价值和人类意义 篇八

在中国,与其说奥林匹克是一种文化,不如说一个情结。在奥林匹克面前,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民族是个后来者,是个陌生的“外来户”,因此最需要的是学习和领会。而在那些主动承认自己民族文化是古代希腊文化的“余脉”的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奥林匹克更像是一个狂欢节,是能够给每一个人带来快乐的嘉年华。中国人希望它能给自己带来的是许多其后的“副产品”——荣誉、利益,甚至还包含有洗刷多少年前蒙受耻辱的功能。有报道说一个跳水运动员可以因为一次夺冠获得超过价值500万元的巨额财富,包括奖金、房产、不经过考试直接进入国内任何一所大学进修的特权等等。而在德国,一个奥运金牌获得者只能获得一个非官方机构提供的1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鼓励奖,前后相差可谓悬殊。马克斯?霍夫这个德国前赛艇运动员说:“没有人可以生活无忧,在赛事结束后人人都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反观中国这边,一个人如果尽全力拿下一个奥运会冠军的奖牌,几乎等于得到了一生的生活保障,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事情,我认为这个让一个人可以真正地获得“一劳永逸”贵族待遇的机制是对公众权益的一种剥夺,是这个文明体的缺陷,而且这个缺陷只有靠自己的人来纠正。任何一个人产生“一劳永逸”的念头,都是他心中的“懒惰”在作怪,其结果,是鼓励了投机者的“短期行为”,也伤害了全社会的公平原则。长远看,这很不利于民族的持续进步和民族进取心的养成和增强。所有求上进的民族都是危机感十足的民族。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化有没有优劣之分?许多社会学家尤其是政治家为了某种目的说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制度有优劣之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既然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么多种文化,有的兴盛了,有的消亡了,有的兴盛一段时间又消亡了,有的消亡了一段时间又复兴了,这里面一定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而要合理地解釋这个现象,你就一定要承认文化是有优劣之分的,就像物种的进化与淘汰一样,优则胜,劣则汰。我认为奥林匹克运动所代表的古代希腊文化就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我十分赞赏它。古代希腊文化的精髓将永远陪伴人类的历史,它能在消失于世界两千年以后重新复兴并已经在整个世界蔓延开来,就是理由。相比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说的“宏扬国威”,人家希腊人的古代文化被那么多的现代人主动地热情地“宏扬”,就更能显示一个特定文化体系的内在魅力和潜在生机了。

前苏联曾经是个体育强国,看现在的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霸气”,他们已经从原来的举国体制退出来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以为,这是好事。我们的举国体制能让中国人在奥运期间得到瞬间的快感,却很少有人想到,举国体制和举国体制背后的那种文化氛围,是造成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难以走出文化泥淖的根本原因。简单说,那些大锅饭式的财政用钱方式,把本属于全体公民的税金,未经一定程序和必要的精算,大笔一挥就滥用于制造和奖励只知道奖牌的“精英”,无疑是社会资源的滥用。因此,我估计,若干年以后,中国的奥运管理体制会和教育体制医疗体制一样,终将会向世界公认的价值观方向转化。

我们的游泳小将叶诗文,在奥运赛场上的上佳表现,着实地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但有人质疑她是不是“服了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给我最大的感慨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国人的反应。我想,我们中国人习惯于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一旦有“杂音”往往会反应过度。我们中国人是有一段辛酸的屈辱史,但是现在我们现在不是过来了么?我们现在不是也走上了强盛大国的行列了吗?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心底寄怀那段往事呢?国人脑后那条令人羞涩的“猪尾巴”已经剪去了一百年了,但是还有一条看不见的“猪尾巴”残存在内心里,那就是民族自卑感。当年的自卑感是在人高马大的白种人面前的屈膝和窘迫,现在则是总觉得人家还是看不起中国人。其实,人家看得起看不起你,更决定于你的精神力量的强弱,而不是你的脾气大小。人家说你吃了药,你没吃的话,最好的反映是莞尔一笑,听奥运会的权威检验部门怎么说,自己不要说太多的话,那才是最高明的强者。再有,中国人也不习惯“杂音”的存在,这是也是长期在一言堂环境下过活养成的坏习惯。不是有一句话说“让人家去说吧,我只管走我的路”。我希望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别再把什么歧视偏见之类的话语往外说。我小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有一个新邻居搬来我们胡同,那家孩子在和我们玩时,当然地就要受到我们这些老面孔的孩子们的“欺辱”,男孩子么,哪里都是这样。那个孩子开始时当然要与我们冲突一番,当然他吃亏时多,寡不敌众么,人家大人面对这样的“窘境”根本不予理睬,从来不在孩子吃亏时出声。后来久了,我们都服膺那个倔强的孩子当“孩子头”,因为是“实力”决定谁能受到尊敬。奥运赛场也是这样,能把所有公平竞赛以外的声音排除在外的民族最受人尊敬,哪怕他们的奖牌数量不是最多的。

关于奥林匹克的精神,有很多的说法,有说是“更高更快更强”的,有说是公平竞赛,有说是和平团结的,反正没有标准答案。我认为,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奥林匹克精神中最应当为我们民族最汲取的是这样一些(而不是一项)内容:公平、平等、服从规则和相互尊重——尊敬强者的同时对勇于奋争的失败者也要予以尊重。中国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怎么就没有类似奥林匹克这样的文化产物呢?我以为,是中国文化的缺陷造成的。与奥林匹克文化——“人人平等”观念相对应的中国文化,是“尊卑有序”观念,这是中国文化局只能限于一定的历史阶段的内在根源。中国人一向崇拜强权,在强权面前所有人都要显示出卑微的身影。如果在大庭广众面前公开竞赛,不管是比武还是辩论,不管是政论还是研讨,都能把中国文化精髓里的尊卑有序不走样地体现出来。有一黜京戏叫“打登州”,说的是隋朝末年,好汉秦琼被迫与地位崇高的贵族杨林比武,在貌似公平的比武场上,那些奴才们使尽了花招让秦琼掣肘,把一场“竞赛”变成一场迫害,当然结局是另外一回事,是绿林好汉们借机把秦琼劫上了瓦岗寨。中国传统文化体制下不可能自发地生出公平的机制体系——裁判,就是有了,也是权威部门任命和组织的,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它与公平竞赛无缘,其使命是维护权威。因此,我们中国人应当从奥林匹克文化中剔除出中国人这种病态思维的沉疴。

上一篇:捉蚊趣事作文400字四年级下一篇:组织部长讲话提纲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