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方法经验介绍

2024-07-25

校本研修方法经验介绍(共6篇)

1.校本研修方法经验介绍 篇一

校本研修经验材料

XXX学校是一所农村普通初中,现有6个教学班,教师44人,学生208人。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学校中人的发展,也就是学校中老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校本研修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良好平台。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校本研修,达到了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有了更新的提升。实践证明,校本研修对转变教师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大幅度转变和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我们对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我校能根据教师岗位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既有层次性又有针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努力使全校教师整体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一、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1、组织管理

学校本着“学校办学靠名师、名师成长靠研修”的教育教学思想,把校本研修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及其人员的配备。我校成立了由校长XXX同志担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副校长XXX 同志担任副组长,主抓校本研修工作,同时将善教学、懂理论、勇于开拓创新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业务骨干充实到小组中,这就使我校的校本研修的核心作用凸现出来。为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工作。

2、制度保障

校本研修是一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行动和教师行为。因此校本研修基础在学校,关键在教师。为引导教师真正进入研修的状态,确保学校真正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状态,使我校的校本研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校校本研修的发展,我校每学期都会制定并完善校本研修相关制度。对我校来说校本研修的实施、完善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是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反思与纠正来逐步完成的。为确保校本研修有序地进行,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校本研训的研修网络和管理机制,如《教师学习制度》、《教师培养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师激励制度》等。

二、营造校本研修氛围 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为教师提供了继续学习、多读书、多研究的条件,大面积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水平,为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校本研修的氛围。

1、学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保障教师校本研修学习。近三年,学校购买了大量图书,使图书册数达到7664册,生均35册,其中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达560多册,教师人均14册。学校每年都为教师订阅对口的业务刊物,教师个人人均拥有教育教学专著10册以上。教导处上网查询有关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将《教师报》、《中国教育》等报刊杂志中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典型个案经过筛选、整理、翻印,成为校本培训的学习材料。

2、学校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专门为教师配备了电子阅览室,以方便教师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收集信息,完善了学校电子备课系统,开发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所需要的多媒体辅导教学资源库。教师都能自制多媒体课件和熟练使用多媒体,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尝试进行网络教学。

3、学校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学校经常选派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外出学习,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由市、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学习和各科、各类教科研方面的培训。其它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本研修方面的成绩给了我们全体老师很大的启发。近年来,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吉大附中和师大附中举办的公开课活动,还派出教师到吉林市、长春市、白城市等地学习。近三年,累计派出84人次。

4、定期举办校本研修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会,对获奖和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的个人和成绩显著的集体给予表彰奖励。近几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报刊公开发表的12篇,在地级报刊公开发表的7篇。在2009年举办的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XXX的发言《XXX》和XXX的发言《XXX》,感染了与会的每一位教师。

三、激发校本研修热情

1、专业引领,吹来研修之风。

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问题,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典型课例的分析,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使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遵循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帮助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三年来,我校共组织教师集中专题培训20多次。专家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独具个性的个人魅力更让教师们折服,也让教师们受益匪浅。2010年3月13日李元昌教授来我市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途径探索》讲座,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让教师们受到很大的触动。我们还邀请教师进修学校校长XXX做了《XXX》讲座,进修学校副校长XXX做了《XXX》讲座。也让教师们收益匪浅。

2、走出去,请进来,借他山之石。

学校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每年派大量的老师外出听课、学习为教师搭建研究、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让每一位教师每次都走出去,于是我们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让取经回来的老师回来传经。同时,我校又“请进来”,邀请白城市英语教师XXX和XXX镇中学XXX老师来我校作课。

3、教学技能比赛,促教师练好“十项技能”。

为了让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每学期都举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比赛。近年来,我们先后举行了现场备课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教育叙事研究比赛、板书设计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等。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的素质。

4、读书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

让教师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我们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之一。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专著,并对老师进行专题培训和交流。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随后,学校要求教师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读书计划,年终上交高质量的总结和自己的读书笔记。要求每月精读一篇文章,每学期精读一本书教育教学专著,摘录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并在学期期末进行交流。此举大大强化了教师读书学习的意识,也促进了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的成长。

5、主题教研,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针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反思和行为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常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惑,我们从中提炼常见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下次活动的主题。通过查资料、阅读优秀案例论文、交流讨论等等,来解决问题。

6、“沙龙式研修”,倡导真诚互动。

以教师办公室为阵地,营造“沙龙式研修”的氛围,让教师在办公室里啜一口茶、阅一卷书、谈一个话题、提一个困惑、议一个对策……,从而把教育科研融入教师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2009年结合XX市主题教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展示了主题教研沙龙活动,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7、教育技术方面: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网络学习是校本研修的一条路径。上网看看别人的高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8、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与水平,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能力。

9、科研能力方面: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争做研究型教师。我们一直把课题研究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鼓励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课题申报立项所需的相关费用由学校负责。各课题组按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定期采取书面形式集中或分散向指导小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情况。

四、搭建校本研修舞台

(一)、同舟共济的教研组活动,是校本研修的主渠道

⑴集体评课,改革以往较单一的听评课方式,把听评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可以是成员的研讨课,也可以是专家或名师的录像课。评课一定要实实在在,千万不能搭花架子、走形式;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找准值得借鉴的优点,尤其是要指出执教者的不足。

⑵教学反思。反思首先是指向自我而不是他人的,是指向教师而不是学生的。反思还是“返回”之思,是追根究底的回溯;反思还是“反面”之思,是怀疑一切的颠覆;反思也是“反复”之思,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反思,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总结失败的教训、忏悔既往的过失。

⑶沙龙研讨,读书(报)、外出观摩学习心得交流。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质量才是硬道理”的观念,避免陷入“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的误区。

⑷集体备课,交流上周教学反思,讨论下周教学内容。每次明确1名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长与全体成员协商确定,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讲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①理清每课时知识学习的重点、难点;

②教法设计(讲多少问题、讲什么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③作业设计(做多少题目、做什么题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④成员需要提出讨论的任何问题。

(二)、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校本研修的主旋律。

我们把常规开课、随堂听课、课改研究课、汇报课课及大型公开课等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积极为教师搭建锻炼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让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校本研修对自身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到校本研修能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感受到校本研修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而产生投身校本研修的内驱力。

汇报课:学校选派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都要作汇报课,承担立项科研课题的教师也要作汇报课。

示范课:每学期各教研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要上好一节示范课,对学科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研讨课:“研”中提升。学校每年结合实际推出校级主题教研活动课题,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最后面向全校组织公开教学,推广经验。

(三)教师专业成长,是校本研修的主目的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详细记录教师的发展需求,中长期培训规划,阶段性的个性化培训计划,培训过程记录,教学案例,有关培训反思日志,参加培训的评价,以及教学工作所取得的进步等情况。

以上是我校校本研修活动的缩影,实践证明,上述校本研修活动还是非常奏效的。受到教师们的一致欢迎,尤其是得到了一些青年教师的认可,他们都觉得自己在研修活动中,得到了快速历练和提高。骨干教师也认为自己在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中,得到了洗脑和充电。真可谓,教学相长,功效双赢。虽然在几个学期的校本研修尝试中,我校的校本研修制度有了明显的成效,但校本研修的外延是广阔的,就此我校还将作进一步的探索,使我校校本研修更扎实、更具特色。校本研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努力建设适合本校实际的研修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2.校本研修方法经验介绍 篇二

一、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

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需要校长意识到校本研修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态度上重视起来, 进而积极主动地研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随着学校组织从一个机械层级组织演变为学习型组织, 学校管理从外控式转行为校本管理, 这样相应的校长权利也应由行政权利向专业权利转移”。[1]没有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校长的支持和组织, 校本研修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即使是以自我反思的方式, 校本研修也需要校方的有效鼓励和组织, 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的方式更是这样。

针对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低效的研究显示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校长对于校本研修不够重视, 很多校长往往只看重教学结果, 而不重视教师的素质提高。但是仅仅靠给老师压力一味只知道要求成绩结果对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成绩的提高是不会有质的改善的, 作为能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第一线的农村薄弱学校的老师们学历水平低、年龄结构老龄化、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和教研能力差 (村里好点的去镇里, 镇里好点的去县城, 县城好点的去城里) , 校长需要意识到校本研修在农村薄弱学校有更迫切的意义。

目前, 农村薄弱学校的研修活动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和要求, 研修内容更多的也是反映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而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从“接受上级培训”转变到“主动组织校本研修”, 每年开展暑期30多天的教师培训, 并组织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 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学习讨论教育思想, 一起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 集体备每一节课。原蔡林森校长几乎是天天听课, 他总是深入在教学的第一线, 一旦发现教师的教学问题, 就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每周有一个晚上举行公开课, 校领导全体参加听课、评课。正是因为有了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重视和引领, 洋思中学的校本研修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关心教师的发展

作为学校的主体, 教师有在工作中得到物质、精神全面满足的需要。“幸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 是在求的外在享受中求的内在完善”。[2]校方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使教师的专业自信心得到提高, 在工作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一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在访谈中谈到之所以对于校本研修不积极是因为有能力的教师根本在学校“呆不住”, 培训好了也多半是要流失的, 以至于有些校长甚至在申报骨干教师等的时候都有意地放弃一些名额, 生怕好老师流失。这无疑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同样会造成年轻、有能力的教师因为得不到发展而离开该学校。只有重视教师的发展, 为教师发展积极地搭建平台, 帮助教师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 积极寻求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才能留住老师, 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洋思中学积极地开展校本研修, 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个外校的普通英语老师进入洋思一年后, 赴外地上公开课10多次, 成为很多民办外语学校抢着要挖却挖不走的优秀老师;大专毕业工作不足一年的教师新手在洋思成为一名教学骨干, 并担任学校团总支书记, 组织和辅导的学生文艺节目多次在全市汇演中获奖。许多前往学校参观学习的来宾都惊讶于能上高效率的课的老师竟然是一些工作了一年或几个月的新手。曾有记者采访原洋思中学校长蔡校长, 他说:“多数老师还是喜欢这里的, 我也尽量给老师实惠, 让他们逐步富起来。我对自己要求高, 但老师毕竟年轻, 家里有小孩, 我尽量考虑他们的利益, 所以他们都有满足感。”“老师到了洋思就像到了井冈山, 心里永远有希望, 因为他们到这里, 教育思想不断发展, 教学能力增强了, 成为了骨干教师, 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同时, 校方也应创造和谐、关怀、信任的学校氛围, 使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和亲密感。教师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有效防止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在努力提高农村薄弱教师待遇的同时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让教师在学校中感受到温暖和关心, 对学校有更多的归属感。老师自然更愿意为学校、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力, 更有助于学校的团结和和谐。洋思领导把教师的恋爱、婚姻、家庭等视为分内事主动为他们解决问题。曾经, 一个刚进校的大专毕业生的父亲遇难、母亲肝腹水住院。校长几次赶几十里路, 上门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使他坚持到校上课。后来, 这位老师任课的学科成绩显著, 均居全镇上游。

三、建立研修机制, 开展有实效的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的有效进行, 依赖于学校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和相应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既要在制度层面上建立, 又要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洋思中学每年开展暑期培训和新进大学生教师的师徒结对, 这些措施有效持续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活动中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也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面对。同时, 洋思大胆地提拔年轻教学优秀教师为领导的晋升机制, 引导教师参与研修、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

1. 研修与赛课结合

洋思中学在暑假会组织30多天的培训。首先, 学校组织老师参观校史陈列室, 听讲座, 并展开讨论等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们进一步理解洋思中学的办学思想以及独特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然后, 组织赛课、评课活动。学校的老教师逐一上课、评课, 相互指出存在的不足, 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最后评选出优秀课获奖者。同时, 新教师也要赛课, 讲课好的给予合格课的奖励, 而其中不合要求的则引导他们反复上, 直到过关才能够上讲台。

2. 严格考核的“师徒结对”

对于每年进校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学校会安排骨干教师做他们的师傅, 并给师傅发带徒费, 给师傅适当减少工作量, 搞师徒捆绑式的考核奖惩, 师徒双方要签订协议。明确规定:师傅把徒弟带好了有奖, 带不好受罚。徒弟的教学进度比师傅慢1—2节课, 徒弟必须一节不漏地听师傅的先行课, 可以直接使用师傅的教案, 师傅也必须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 即使指出存在的问题, 共同研究, 共同提高。校长、教导主任坚持天天听课,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使新教师一上台就不走弯路, 讲课和骨干教师一样。

在洋思, 师徒往往同处在一个教学小组, 都要共同接受学校对教学小组的考核和评比。他们以有主导的教师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每一位教师参与具体有效的授课计划。当集体备课时, 往往是教学小组同意制订课堂教学计划, 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人一堂课活动, 小组成员每人都要负责计划下周所学内容的一堂课, 然后交给小组讨论, 走后由小组负责人审稿、试讲。在这样的集体中, 新教师迅速地从模仿过渡到创新, 成熟周期大大缩短。

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低效的很大原因是形式主义, 没有把校本研修认真地视为提高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途径。只有认识到校本研修对于农村薄弱学校的重要意义, 校方必然积极建立研修机制并在研修中严格要求, 研修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泰兴市教研室领导在参加了洋思暑期教师赛课、评课后, 评价说:“像洋思这样下真功夫搞校本培训, 任何学校都可以建成一流的教师队伍。”

四、从教学实际中寻找问题开展研修

1. 组织教师需要的培训

校本研修, 要立足本校, 针对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个人发展需要组织培训, 这要求校方在重视校本研修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一线或发放问卷等方式积极了解教师需求, 努力做到研修内容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老师。而仅依照上级要求的培训很难完全符合教师的发展要求, 例如从新教师的角度来说, 教学技能和学生管理的需求可能更强烈一些, 而对于有经验的教师, 基于晋升的需求, 教育研究方法的培训更重要。校本研修如果不契合教师的需求, 则一方面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素质, 另一方面也很难调动教师热情。洋思中学的培训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能保证即使是新教师经过培训也会达到和骨干教师一样的教学。同时, 校长深入教学一线, 积极地去听课, 了解情况, 发现问题, 这有效地保证了校本研修契合教师需要。

2. 课题选择结合教学实际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小处”着手, 从教学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着手。一位初中教研组长在访谈中说:“农村学校教师跟城市教师相比, 在知识储备、教研方法、外力支持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即使是农村教师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让教师一下子成为研究者显然有点不太现实。”由于教研经验和能力的缺乏,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往往在选题上不知所措。如何有效地提供支持促进教师向教研者角色的转换?一方面, 学校应积极开展培训, 调动外部专家和内部骨干老师的力量做好专业引领。另一方面, 鼓励老师寻找问题, 从身边抓起, 从课堂抓起, 从小处抓起。这样既可避免教师面对教研不知所措, 又可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洋思中学多年探索出来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各年级、各学科实行, 学校特别鼓励教师重点围绕洋思教学模式开展研究。通过对洋思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教研活动, 在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于本校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掌握, 最终有助于教师一线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题例如:“怎样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怎样确定和揭示教学目标”, 课题关注教学细节, 针对具体问题。

教研活动选题小且具体, 由于与教师工作相结合, 并不加重教师的负担, 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的问题, 同时也更贴近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随着教师教研能力和经验的增加, 选题可以由小到大, 由单项研究向综合研究发展, 从多方面探索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 洋思中学在校长作为研修第一人的引领下, 关注教师需求主动地开展有实效的研修活动, 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农村薄弱学校与城镇学校相比, 在校本研修活动上面临更多的困难, 且效果较低。本研究运用文献法, 总结了曾被称为农村薄弱学校的洋思中学校本研修的一些成功经验, 如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 关心教师的发展, 建立研修机制, 开展有实效的校本研修, 从教学实际中寻找问题开展研修。这些启示的阐述, 对于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洋思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天雪.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和学校层面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242.

3.校本研修特色经验材料 篇三

临渭区故市镇中心小学教研室

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全面铺开,我校在校本研修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们的一些做法作简要的汇报。

一、加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

(一)完整的组织机构是“校本研修”工作顺畅的核心。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研修指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教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教研机制。

(二)资源与经费的提供是“校本研修”工作的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学校设有专项教师研修经费,教师外出活动有规定的报销标准。二是资源保障。我们提供了研修所需的教材、书刊、杂志等作为校本研修理论学习的资料。并根据阶段研修需求,提供相应资源。

(三)规范管理制度是提升“校本研修”的保证。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系。为确保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真正达到校本研修的目的,学校建立了完善有序的规章制度,如: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学习制度、校本研修考勤制度、校本研修考核制度等;认真检查教师的研修过程,详实记录研修内容,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二、师德研修、说课标说教材、课题研究三者结合,使我校本研修具有鲜明的特色。近两年我校教研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师德研修、说课标说教材、课题研究这三个方面指导教师开展系列的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及阶段总结工作。每月向区教研室做一次校本研修工作汇报,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对策及整改意见。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沿着纵深方向发展。经过近两年来校本研修活动开展,我校教师在业务提升及教科研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1.学校教研室每周一下午组织教师进行一个小时的师德研修,研修方式分为自主研修及集体研修两种形式。自主研修主要是教师通过网络或书籍学习《教师法》及《教育法》等教育法规,还有教师师德方面的知识;集体研修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师德手册》、《善于体验教育的幸福》、《教师人格理想》等,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修养。另外,还组织教师观看国外教育影片《讲台前的我》《地球上的星星》等,通过研读、互动、反思,创建一个教师交流的平台,利用集体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位老师吐露心声,谈谈学习后的想法和看法。很多老师再细细研读后,有的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有的联系实际想到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的老师从中学到了怎样更好的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更有老师在典型的案例分析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找到自身教育职业的价值……

2.通过有效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教师行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德能力。促进师德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主题演讲等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规范,促使师德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开展“说课标说教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学校派语、数两大教研组的组长和骨干教师学习王敏勤老师关于“说课标说教材’的报告,听了其他省市在“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中的典型做法。回校之后,学校教研室便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中,先由不同学段的教研组长为大家对本学段的课标内容做详细的解读,各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做好笔记,并分学段进行激烈的研讨和交流,最后写出心得体会。

2.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校教研室分学科对全体教师组织了一次新课标模拟测试。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各教师对新课标的掌握还是比较深刻的。主要表现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有了具体的依据和指导方法,使各年级的教学工作都变得有章可循,课堂教学的目标更明确了,教学方法更得当了,所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我校特聘请了专家对全体教师又进行了“说课标、说教材”的理论培训;在此之后,教研室又组织全体教师听了教研室副主任张亚宁老师和白宾娟老师的“说课标、说教材”的语文和数学示范引领。同时,教研室对每位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各教师以自己所教学科的所在学段(整本书/一个单元)为单位,设计自己的“说课标、说教材”的知识树及文字稿。

4.本学期初我校又组织了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了区上组织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动员会,听取了先进教师的报告。并按照会上的要求,回校后就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在此后几周的教研活动时间里,我们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三)课题研修过程扎实,成果显著 本学年我校承担的区级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与研究》。本次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如今正是实施阶段。

1.研究准备阶段

选题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我们在选题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和讨论的方式,即要求教师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以罗列和整理,筛选出一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备用课题上报,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讨论,最后大家都一致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知道学生有效阅读是关键。所以最终我们的语文课题确定为《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策略与研究》,并作为区级课题上报区教研室。

课题确定后,教研室就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理论知识,使教师掌握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另外,学校教研室还要求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或图书室查阅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后期顺利实施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接下来就是要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首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假设”,也就是我们提前预设的策略。在确定假设时,我们采用的还是调查问卷及讨论的形式,要求各教师通过学习和课堂实践交流自己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有哪些好的办法,进行分类分析,并预设出对策。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学校教研室根据大家的发言和讨论,提炼、整理、总结出一套共性的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形成课题的“假设”。最后再由学校教研室制定出实施方案,然后组织全体语文教师针对实施方案中的操作与策略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完善课题实施方案,上报区教研室,等待立项。这样我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2.实施阶段

课题立项后,我校教研室举办了开题大会。首先由教研室副主任张亚宁做了开题报告,带领大家学习了课题实施方案。接下来再由课题组成员作表态发言。学校领导也表示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并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接下来我们再对教师进行了课题假设的专项培训,要求各教师严格按照假设去备课、上课,通过磨课去验证假设是否可行。

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各教师不仅知道了如何去做课题,而且还知道了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如何去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都能认真的做好课题研究的笔记,不管是课余还是业务学习时间谈论更多的就是课题研究,整个学校掀起了课题研究的热潮。

在对教师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课题培训之后,5月份我们就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即第一课时磨课阶段。

首先要求各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的课题假设在自己的课堂上试行。严格按照操作与策略中的假设进行上课,在第一课时磨课期间,由马丹和安恋两位老师进行执教,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听课。周三下午各听课教师根据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了评课活动。在实践中指出了操作与策略中的不足。比如:第一课时中的写字教学是放在识字学词之后,还是所有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再进行写字教学,我校教师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致同意,在识字学词之后立刻巩固生字的书写,效果会更好。在磨课期间,我校的老师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课前准备充分,课后及时反思,并与同级老师交流研究中的问题,感觉收获很多,教学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每周教研活动时大家针对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闪光点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然后在课堂上再去实践。如此反复,经常集思广益,各教师都反映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在不断的提高,而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在不断地被激发,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的阅读课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原来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上课不擅长发言的学生学习的尽头明显的有了提高。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以前好了许多,他们敢于尝试阅读文本,表现非常好。

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听课中还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最多的就是部分教师没有完全按照课题的假设去上课,虽然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却体现不出阅读的有效性,比如说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反复地去阅读文本,并没有指导学生怎样去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句子感情不够丰富,对于标点符号的阅读也不是很到位等等。所以从课题研究这方面评价,这样的课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例。在教研活动时间我校教研室就针对上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又进行了一次课题假设的专项培训,然后再安排几位在这方面研究比较到位的教师,比如像语文组的安恋老师和马丹老师对全校教师又做了几节示范课,各教师听了这几节示范课后,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然后我们再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去听课,这一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都很不错了。而且我们还收集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

在第一课时磨课取得成功后,教研室再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各老师就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先进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复有效阅读,才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从而读有所感,读中有悟。现在我校课题正进入第二课时的磨课阶段,教研室制定出了课题磨课安排表。由全校的语文教师执教,严格按照操作与策略中的第二课时假设去备课,去上课。各教师在周一至周三的时间进行了第二课时磨课活动中,周三下午进行了评课活动,并且在剩余时间教研室再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各老师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课题研究方面一些做法和先进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安恋、张娜等几位老师经过反复交流讨论,认为阅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阅读过程的层次性和阅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阅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阅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阅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二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复习导入,品读欣赏,课后延伸”的目的。

3.课题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成员每个阶段完成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形成一篇研究小论文。

(2)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优秀课堂实录等,为日后课题的顺利结题积累了丰富的过程性资料。

三、校本研修成效显著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 1、一个雏模的研究型教师团队正在形成。

校本研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敢于争先的教师团队正在形成,各个教研团队的研究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其中,我校教研室被区教育局评为“先进教研室”。

2、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教师。校本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我校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文化底蕴、竞争意识强,教育教学能力良好,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型骨干教师。在各类评比和活动中斩露头角。学校现有区级教学能手3人,获区级以上奖励或业务称号的老师占全校教师的80%以上。自2010学年以来,我校教师共有二十余项教科研成果在省、市、区级获奖。并多次承担了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均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同。

4.教师校本研修心得体会经验分享 篇四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x、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x、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x、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x、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x、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x、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

x、做读书笔记。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做好每一天的读书笔记,不断充实自己,WZ自己的头脑,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不断在教学中实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x、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x)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x)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建议老师们多浏览每天都要上网浏览研修论坛新发表的博文,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让教师在吉林省教师博客论坛中发帖子,通过交流,我认识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到了与外界的差距,同时也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自觉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高了。

5.校本研修方法简介 篇五

神木县第一小学 刘亚梅

随着课改的深化与发展,教师转变了角色,更新了理念,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彰显,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甘露,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着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审视着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现场,我们也发现了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比如,一些老师为了体现‚自主‛‚个性‛,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学生不懂倾听别人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不敢指导、不敢评论,惟恐占据时间、压制个性,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等等,面对着这些凸显的问题,我们茫然困惑。

听了教授关于‚校本研究‛专题讲座之后,我们认识到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这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一、在案例分析中诊断

案例是一种记载教育教学典型事例的有效手段,通过展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教学事例,具体揭示出师生教学活动中态度、动机、需要以及动态生成的过程,分析、诊断存在的不足,体验分享成功的经验,改进与完善教学的活动。例如为了提高教研日的实效性,我们把专题研究课,青年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参赛课进行录相,教研时针对一节节课堂实况,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展开研讨。

如‚我又长高了‛一课,听执教者的说课,教学程序是:

1、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长度单位‚米‛;

2、动手操作量一量感受1米长度;

3、让学生估一估、找一找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4、联系生活说一说与1米有关物体的长度,体会米的实际意义;

5、用米尺测量教室里1米或2米的物体,加深对1米长度的认识;

6、通过‚试一试、练一练、量一量、说一说‛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掌握米、厘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新意,可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周二教研日,我们把课堂实况录相重播一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对本课具体每个教学环节的情境进行诊断性研讨,老师们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畅谈着、争议着。执教者面对大家真诚的建议与帮助,深受感触,她激动地反思着:‚感谢大家为我诊断出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为了完成教学设计,没有顾及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没有关注学生,机智地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另一方面为了体现主体,过于放纵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不懂倾听别人的见解,甚至教师的指导也不能认真听取,‘双基’就掌握不好。

今后,我将针对诊断的问题,积极探究,不断改进。‛ 这样具有实效性‚案例分析诊断‛的教学研究活动,解决了实验老师不少的困惑。我们还定期或不定期让教师与管理者叙述在课改实验中面对较典型的疑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多种可能的取向,以及多种的解决问题方法。并把这些教学叙事分学科汇在学校主页的课改栏目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正如美国有关研究者曾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通过这些典型事件的叙述与记载,给实验者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案例分析诊断‛

是校本研究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二、在教学反思中改进

改进 ‚教学反思‛一般指实践研究者在‚行动‛之后‚回头思考‛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教学方案设计时,理一理方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合理,能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实施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想一想是否需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后,找一找,成功的因素与不成功的原因。例如,我们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校本研究的运行程序如下:

第一轮:

1、反思中确定问题,即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彰显学生个性,不压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总是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展示,但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学生倾听别人见解,独立静思学习习惯不好。

2、研讨思考,即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会展示的问题,规划怎样根据动态生成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实践探究,即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学习。第二轮:

1、再反思中确定问题,即课堂教学虽较有序,但有的教师只顾实施教学设计,没有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灵活利用学生的资源。

2、研讨思考,即教学活动中思考如何提高时效,拓宽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利用学生的亮丽资源。

3、实践探究,即组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尊重差异,互学互动,允许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三轮:

反思中确定问题,即课堂上热闹多于静思,表面上看充满活力,然而在大班

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驾驭课堂,面向全体,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有待研究,…… 在反复循环的校本研究运行中,总是根据实验老师一个个具体教学反思而确定问题,提升为阶段性校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再研讨对应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回顾我们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历程,虽然没有显现的实验成果,然而,在‚反思——问题——研讨——实践‛的探究运行中,我们体验着‚逆着河流行驶可发现源头,顺着河流漂泊可找到大海‛的欣慰,我们把‚教学反思改进‛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始终,相信有探索必然有收获。

三、在‚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中互动

‚行动研究‛是校本研究有效形式之一,教育领域的行动研究是教育决策者,学校校长、老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比如,为了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在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以课堂为研究阵地,组织老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校本研究主题,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为解决课改实践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1、当实验老师运用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实践时,面临着不少新问题与新挑战,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课堂激活了,学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而冷静思考,倾听别人的学习习惯不好,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观摩活动;‚青年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各项专题研究课‛研讨活动;‚省示范校开放周‛活动。一学期在一次次现场研讨中,让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形成共识。)

3、实施并完善适应新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践过程,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以上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经验、方法、技能与新理念,尤其重视实验老师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与体验、实验年级的老师撰写的教学反思一百二十多篇,这正是他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真实写照。)

4、老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行动研究自我评价。(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高,课堂民主性氛围和谐,学生表现欲强,倾听与静思学习习惯较差。)

5、老师根据以上的自我评价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创设‚活而不乱‛的学习环境,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开展‚教学故事‛评比活动,老师们撰写的一百多篇的‚教学故事‛,描述了当课程新理念与旧教学方式冲突时,当课程新理念与实际的教学效果冲突时,他们解决问题的多种取向与冷静思考。)以课程改革为背景的校本行动研究循环过程的阐述,体现教育行动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比日常教学行为更具有严格程序,正如刘良华教授提出的:希望通过‚行动‛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师的研究行动建立在合理基础上,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的探究反思,这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也突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四、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虽然具有行动的理论或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理论见识,他们在以反思自省的形式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化、理性化时,体现了理论探究的精神,这种理论是一种在具体情景下,对独特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究结果,只是体现‚个人化‛或‚局部化‛的理论。为了让老师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全面提升与发展专业水平,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做好‚专业引领‛

1、实验老师和专家们共同探究。

2、实验老师和教研员共同研讨。

6.校本研修方法经验介绍 篇六

长兴中心校 杨云发

课程改革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素质决定课程改革实施进程。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仍是我们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校本研培一体化,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

长兴乡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长兴乡政府所在地的农村小学,2003年基本情况:10个教学班,学生396人,教师21人。2006年情况:教学班11个,学生410人,教师30人,其中民办转公办教师占50%,中等师范毕业占50%,做为课程改革实施者,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我们就清醒认识到,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在课改工作中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我校就开始了校本教研和学习型组织构建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非常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使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课堂活起来,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以及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全方位开展工作,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增加,导致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与日俱增。怎样用更少的时间,更有效的办法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成为我们思考的新问题。做为培养教师专业成长三个主要方面的工作,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校本培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决定走校本研培一体化之路,因为校本研培是立足与学校,是着眼与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研培;是教学中研究培训,研培的地点是教学活动现场;研培来源于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是为了教学的研培,研培结果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更有质量,更有效。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走校本研培一体化之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

二、建立校本研培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保证 1.一个建立。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历程。2.校长要做到“两个到位,两个保证”。两个到位:

一是组织到位。研培一体化工作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组长具体抓。二是制度到位。制定研培一体化教研、科研、校本培训制度、教师学习制度、赛讲制度、评价制度,完善制度体系保证研培工作顺利开展。

两个保证:

一是保证活动时间。每周一下午3-4:30时为培训学习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教研组研培活动日,每月最后一周周三为全校研培活动日。

二是保证经费。保证学习资源建设经费、外出学习经费、课题经费等。

3.建立研培一体化三级网络:学校、教研组、教师。制定三级研培计划:学校、教研组、教师研培计划和五年规划。三个注重:注重教师参与过程、注重教师教学行为变化、注重突出抓好组内研培活动。4.四个一保证措施。每个教师每周听课至少一节。每个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反思。每个教师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一篇。每个教师每学期写论文或科研成果一篇。

三、积极开展校本研培一体化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一)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是教师研究问题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落实研培一体化工作,我们坚持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因为科研课题要求标准高,教研按科研标准去开展就能更规范,效果更好。开展科研工作象对待教研那样就能经常化。研究的问题应该直接来源于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炼出成为教研的课题和科研课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科研是为教学实际而研究的问题,使教师成为研培的主体。

(一)、教学常规工作有突破。

1、教师方面按区“提升教学内涵工程”要求规范抓实了备、讲、批、辅等常规工作。语文、数学电子备课逐渐成熟,集体备课与教研组教研有机结合,彰显了效果,所有学科教案更加规范实用。能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作业批改及时了,练习册批改得细致了,作文批改评语贴切、全面、指导性强。教学工作中注重落实“三个读懂”,注重落实洋思“三清策略”和“兵教兵策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提高。

2、学生常规方面突出抓好抓实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根本办法。四月份,我们制定下发了“小学生必须养成学习习惯及养成措施实施方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过一年启动、实施、经验交流,学生会参加学习了,学习面貌好了,课堂活了,学生能力强了,标志着学生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二)、高效课堂落实有效果。

10月23日七台河召开了龙东地区教学工作及高效课堂推进会,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实高效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学校全面发展的关键。会后我校先后召开了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三个层面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此项工作。组织观看了七台河市现场会示范课光碟,进行了全校性研讨。课改8年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教 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充分落实,才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培养者。这里提到培养者就是我们作为教师最重要使命,应该成为教会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主人。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对每个孩子一生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需要。

11月20日我校所有学科课堂都全面开展了高效课堂实施和推进工作,学校先后下发了,“高效课堂实施意见”、“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规定。11月29日开始我们进行每学期一次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就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落实,进行教学评价,促进高效课堂落实,并产生很好效果。现在我校全体教师正以饱满热情,认真科学态度投入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之中,为早日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3月30日,1.学校教科研课题确立就能充分体现研究问题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2006年我们教科研课题是: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注重评价应用,落实三清策略,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的研究。2006全县开展学洋思活动,如一缕春风,吹醒我们,给我们很大触动,特别是洋思中学“三清策略”,“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现在要解决教学中只注重过程轻结果教学现状,是可借鉴的经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和运用。

2.各教研组和各学科结合学校课题来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的重点。低年级教研组在语文教学研究突出“在语境中识字,以读促讲”的研究;高年级教研组突出“先学后教”的研究,其中数学学科突出“精讲多练,三清策略”的研究;这些教研组及学科研究问题各有所侧重,都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中问题来确定研究重点的。2007年我校开展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研究》,我们把这个课题延伸到所有学科教研组结合实际进行研究,例如科学组的“构建情境创设中三结合”的研究,高年组的“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研究。我们课题研究是结合实际不断深入进行的。

(二)培训与教科研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的相结合。

校本学习和培训内容要紧紧围绕两个方面去进行。一是根据教师教科研课题来确定。由于教科研研究内容是由教师根据工作实际发现问题,也是教师急于解决的问题,这方面知识也是教师最需要的。例如2006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组织学习了《洋思中学三清策略》、《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二是根据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发展,开展培训和学习,这是事关学校发展的需要。培训学习的形式有:集中培训、组内培训、自我培训三种方式。规定单周集中培训和组内培训,双周自我培训。单周集中培训是充分体现共同发展的需要,由校长、主任、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或进行培训,双周自我培训学习是充分体现教师根据发展需要的个体学习,教师要写好学习笔记,也可到学校图书室读书看报刊杂志或上网学习等。

(三)校级研培活动与组内研培活动相结合。

1.我们坚持校级研培活动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每月校级研培活动日,学校都精心组织全校性研培活动,做到有主题讲座、主题研讨课、说课、评课、讨论交流,集培训、教研、科研与一体。

2.2005年开始就我们特别突出的抓好组内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两周必须开展一次组内集中研讨活动,要做到六有:有主题,有教学设计,有说课,有评课,有研讨交流,有记录。形式多样化:一是个体的,一个人讲课、说课、众人评课;二是群体每个月必须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然后由一人讲,其中一人说课,其余评课,合作研究发展。每个教研组都能认真组织,组员认真参加,大家认真研讨,都能够本着为了提高自身教研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研究和讨论,收到很好效果。这样做使教研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教师更愿意参加。每次组内研培活动,学校领导有计划的参加一些组内活动,起到关注、促进、引领作用。教师深有体会的说:组内研培活动,互帮互助,经验共享,在轻松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思想得到了交流,信息得到沟通,实践得到了反思。校级研培与教研组活动有机结合,开创研培的新局面。

(四)外出学习和专业引领相结合。

几年来研培工作使我们认识到闭门造车、坐井观天是不行的,只有站的更高,才能望的更远,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派四人去北京学习,多人次去省市学习,每次外出学习回来,学校都利用校本培训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我们也非常重视市县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初教研员组织学初教材培训都积极组织参加,使教师准确把握教研方向。每年两次县初教部到校深入调研,学校都精心组织教研员听课、教师说课、教师与教研员互动交流、教研员讲座等活动。

(五)、交流、研讨、展示相结合

自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研讨交流:

一是就一个问题或教师的一节课进行全校性的研讨、交流。

二是教研组内研讨交流。

三是每学年都举行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研成果展示课,然后进行研讨交流。

从2008年起我们确定每年举行一次组内教研展示活动。2各教研组全员参与了主题说明、说课、课堂展示、反思性评课等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各教研组研 4 究的热情、团队的合作精神,并看到了各组出色的表现。尤其是高年租、中年租、科学组、英语组等更为突出。韩红艳、史春波老师的精彩的课堂展示,孙希英、张金梅老师的深刻、透彻的反思性评课,柯柄森、张元甲、孙敬华等组长亲历亲为、点拨指导,这些都让我们感动、激动,更让我们有所促动。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研讨,群策群力,团队合作精神有所加强。促进了各教研组教研能力的整体提高,加速了教研组的建设,并为今后的教研活动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0一0年十二月十三日,交流、研讨、展示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研究中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人。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种方式教师乐于参加,乐于接受,有力的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四、可喜的变化

教师的理论水平明显提高。论文和科研成果每年都30多篇,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每年都有参加县或市赛课的教师,07-09年间,我校教研组两次代表县参加了市级说讲评展示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我校共有6人参加区级赛课,一人代表区参加市级赛课。骨干教师、新星、能手数量也由原来的2005认定只有4人,2007年认定时就达到了12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能手8人,县级3人。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在2009年暑期全县期末统考中,我校成绩由2006年农村组倒数第二名上升至农村组第二名好成绩。

教师科研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六月科学学科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学校被评为省课题组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有二名教师被评为省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2006年国家“十五”课题《语文能力的评价研究》结题。2010年9月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结题,学校被评为省课题组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有一名教师被评为省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2008被评为七台河市教研先进单位,2009年被确定为七台河市教研基地。二O一O年被评为市级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上一篇:综合验收会议纪要下一篇:中学周工作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