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公开课(共8篇)
1.秦兵马俑公开课 篇一
一、文体简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文体,本人认为应当定位为状物类散文。首先,为什么说它是状物类的文章呢? “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并以此物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的。
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秦兵马俑》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运用详实的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向读者展现了兵马俑的宏大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形象地展示了秦始皇统帅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威神武,文中既有准确、生动的文字描述,更有作者思接千载的无限遐想,不仅赋予了沉睡几千年的兵马俑以血肉,更能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那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为什么说它是状物类散文呢?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散文”的概念入手,所谓“散文”:广义地说,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压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均可列入散文的范畴。狭义的说,散文是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文章。从这个概念不难看出,将《秦兵马俑》定位文体为“状物类散文”,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二、目标制定: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使用工具书理解“魁梧”、“所向披靡”“惟妙惟肖”等词语的意思。
(依据: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为500个左右,到本学段结束时,学生累计认识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是一项基本要求,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本学段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工具书,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独立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表面看来,这好象只是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而实质上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一种对未知世界进行持续探究的精神,一种对学生发展终身有益的精神。)
2、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及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依据:本学段新课标要求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应当是感情朗读的基础。当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存在一种倾向,即教师过于注重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过分强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语感的形成,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反复体会的结果,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应该是学生个体理解的自然流露,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个性化的真实体验,进而在师生交流、讨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机会,利用阅读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认识过渡段的作用,学习并掌握状物类散文的一般说明方法。
(依据:新课标理念认为,语文课的教学还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开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再好的过程与方法,再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只能是美丽的“空中楼阁”。语文学科归根结底还得姓语,在注重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了语文最根本的性质——工具性。)
(二) 过程与方法:
课堂教学强调“以读为主,读悟结合,读写结合”,通过略读、精读、边读边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所洋溢的情感,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及写作能力。
(依据:本学段,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目标要求更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更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真实的体验、感受和整体把握,理性的机械的分析不能取代学生的“读中感悟”,学习归根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感的增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才得以发展,教师再巧妙的教学设计,再多精彩的讲解,也不能取代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形式与内容,要做到和谐、统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最终也不过是美丽的空中楼阁,教学收益甚微。只有注重了内容,只有真正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朴素的才是真实的,真实的才是能被大家接受和认同的。
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是为了发展能力,而发展了能力,则能更多更好地学习知识。学习了状物类文章的说明方法,是让学生增长了知识,而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说明方法,去练习写作,则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能力只有在学生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学而不用,学了不会用,学了有何用,因何要学呢?所以在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不能忽视了读与写的结合。)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依据:《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除了具有工具性,更富有丰富的人文性,文本只不过是一传授知识的载体,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要能从文本走向超文本。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它与生活是全息相对应的关系。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是社会的公器,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是由语文工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当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当学生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感悟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他们无不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折服,但当他们看到一幅幅被破坏的历史遗迹图片时,他们内心涌动的不仅仅是痛心,不仅仅是愤怒,更多涌动的是现实所赋予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冲破狭隘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小圈子, 辅之以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 这才能找到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三、教学重难点:
1、领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学习并掌握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依据:状物类散文,学生着重需要学习的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描摹、刻画的事物是怎样的?他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描摹、刻画的?兵马俑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一段,如果以自然段为单位进行教学,将其拆分得四分五裂,显然不能给学生以整体感觉,违背了新课标精神,而如果让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兵马俑的形态,则由于兵马俑类型众多,文本内容较长,给学生的`整体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这部分教学既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设想,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这部分内容,多读,多想,尽量找出兵马俑的特征或不同之处,再与图片相结合进行辨认,这样可以使文本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完成一个重组的过程,由文本跳出到画面,再有画面跳回到文本,使学生掌握了判别的方法,并掌握了作者的说明方法,领略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更从中感悟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观察与想象相结合,应当说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时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写作方法,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学习这种方法,更要学会使用这种方法。课文的第十自然段,不仅将兵马俑称之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而且还运用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把陶制的兵马俑写活了,赋予了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想象、去表述,让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提升。)
四、教材把握:
单纯的状物类说明文与状物类散文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说明文以“法”为主,而状物类散文除了“法”外,更有“情”,课堂教学的目标得有所侧重,那在执行状物类散文教学时,究竟该是以“法”为主线,还是以“情”为主线呢?
着眼词句,感受非凡
2.秦兵马俑公开课 篇二
1 基本情况
1.1 课前准备阶段
调节好情绪, 保持适度的紧张;收集资料, 精心设计;以PPT为平台, 精心制作课件。
1.2 课堂教学阶段
依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该公开课从5个环节展开教学, 即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回顾和布置作业。
(1) 组织教学环节:先检查学生出勤率, 然后用英语提出两个日常问题, 要求全班回答, 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课环节:先问题式导入, “Do you like to travel?Why?”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播放英文歌曲, 引导学生听到关键词“London”, 准备开始一次愉快的“伦敦之旅”。 (3) 讲授新课环节:第一步利用3幅图片对伦敦进行简单介绍。第二步播放视频, 引出第一个景点“The River Thames”, 同时播放文字部分的音频,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第三步呈现图片, 引出第二个景点“The Big Ben”。在“领略”了大本钟风光之后, 学生展示和用双语介绍自己设计的各类时钟, 以此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第四步讨论问题, 引入第三个景点“The Tower of London”,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翻译, 引入词汇学习。介绍分类、联想的词汇记忆方法。第五步由段落中的长难句, 引出语法学习。要求学生找出句中的否定词, 总结出the double negative的语法功能。 (4) 课后回顾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心思想、进行课文小结。 (5) 布置作业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本节课后的单选和阅读练习, 并尝试用语法点造句, 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
1.3 课后研讨阶段
公开课结束后, 由教务科组织教学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教师精神饱满、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泼;对教材处理得当, 重点突出;教学设计连贯;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媒体应用得当;教学过程中, 注重及时鼓励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反思
教师在公开课后的自我分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我国著名学者林崇德曾说:“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2]
2.1 反思“得”
达成了本节课预设的各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 重、难点较突出。通过层层铺垫、由易到难的设计, 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突显重点。重点学习了伦敦三大景点, 掌握了语法the double negative。能力目标中, 学生通过听录音, 用英语进行关于travel的讨论及介绍时钟的设计, 通过全班朗读课文、用重点词语造句等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学习策略中, 通过每6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 整理出观点、设计出图案, 对学生进行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尝试了用教学魅力去打动学生, 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真实的情境中, 调动学生的热情, 真诚的表扬与善意的批评并重。导入部分利用图片和问题的新颖性, 切合学生实际, 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生动的幻灯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节公开课, 笔者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 尤其是在学生展示和用双语介绍自己设计的各类时钟时, 切实遵循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 指导学生通过个人回答、同伴配合、小组讨论等形式, 完成较难环节;借助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2.2 反思“失”
此次公开课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时间分配上:在备课时因为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导致时间上把握不够准确;口语速度略快导致部分平时比较依赖中文的学生理解不充分。教学环节上: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不够巧妙, 应让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和谐。课堂用语上:不够简洁、高效, 应加强课堂用语的学习。要尊重学生, 赏识学生, 而不是一味地表扬学生, 应注重评价语的多样性, 引入分层次评价;学生出错时, 不应立即指出, 以免打断学生的英语思维, 应采用“延期纠错”法。
3 探讨
3.1 对公开课的看法
长久以来, 一些人对公开课持怀疑态度, 甚至对公开课深恶痛绝。他们认为, 公开课就是“造假课”:从教学对象看, 执教者多选择整体素质较高的班级和班级中发言较积极的学生;从教学内容看, 执教者多选择较浅显的内容;从教学设计看, 执教者必定反复推敲所有的问题;从教学手段看, 执教者多采用能增强课堂气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他们认为, 公开课违背了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先准备的基本规律, 违背了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规律。的确, 在当前的公开课中, 存在着许多让教师两难的问题, 作为教师, 造假不是本意, 但为了公开课的效果, 有些事又不得不做。最后导致的结果是, 很多教师不想上公开课, 甚至怕上公开课。笔者认为, 公开课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公开课的促进作用
3.2.1 公开课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公开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智慧。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公开课一般都要经过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和反思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学、研究、交流和反思等重要的教学活动[3]。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上完公开课, 教师往往会思考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哪些地方比较成功。这一反思过程有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 公开课也可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如果能把自己如何准备公开课以及授课的得与失总结出来, 并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 撰写成教学论文, 或进行课题研究, 无疑会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2.2 公开课能提高听课者的专业素质
公开课承载着示范和研讨的功能, 值得教师去听、研讨、学习。听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习的过程[4]。通过观摩, 和自己的课进行比较, 吸取精华, 改正不足。授课教师如何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 如何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何处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等, 这些往往都是听课者特别关注的地方。互相听课, 课后反思, 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4 结语
短短40分钟的公开课尽显授课教师的知识底蕴、教育智慧和职业境界, 它是教师平日教学技能的浓缩。公开课需要多方面的反思, 在反思中探求一种更适合校情、学情的授课方式, 才能充分发挥其公开、观摩的效用。此次公开课, 笔者学会了在学习中寻找思路, 在备课中打磨教案, 在集体中寻找智慧, 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摘要:介绍一堂英语公开课的基本情况, 并进行深刻的反思, 探讨公开课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促进听课者提升专业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公开课,反思,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简编本)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2]郭华.公开课——日常教学的理想化及合法化[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6) :13-15.
[3]徐巧萍.对职高英语公开课《Weather》的总结与反思[J].中等职业教育, 2010 (6) :29-30.
3.秦兵马俑公开课 篇三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常态课到公开课,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丰富与升华。一节公开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与结晶,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的媒介,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然而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公开课存在着问题。
案例1:
在一次乡镇听课活动中连续听了三节英语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eriod 1),结合学校课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展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当前最流行的“阅读课”课型研究为主,都采用语篇教学贯穿课堂,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内容有很多的雷同,而且前阶段刚刚也听过别的学校老师上过,有点象“拿来主义”的性质,因为有位老师个人的驾御能力和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一操作环节,“表演”很难到位。
一、抓住主题,凸显研究性
其實刚才几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抓住了一点“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前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内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紧扣主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很明显有些东西拿来课堂效果很好,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操作。我觉得教师公开课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不是感觉好的、花哨的内容拿来就适合自己,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听课听到一位乡镇老师的好课,她在公开课中什么花哨的形式也没有用,只是跟自己学生默契配合地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具和教学形式,多媒体都没有,感觉自然清新、真实朴素,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过多地强调公开课的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并彰显个性。所以教师应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开课”。
案例2:
一次我上公开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Open Day,我刚开始自己独立备课,通过试上教研组老师听课帮我修改,又试上了一遍,感觉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很到位。正巧的是别的学校老师也上这节课,我就去听课取经,回来“移花接木”,把很多本属于自己的观点忍痛割爱删除,。结果上下来感觉还没有自己备课内容来得熟练、精彩。我校一位老师正好也要上这节课,她也是匆匆把我的资源借去,重新包装。她上完这节公开课后告诉我她课的特点就是“萝卜开会”——一盘大杂烩,没有新意。
二、独辟蹊径,选择内容新颖性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老师们喜欢开别人开过的课,采用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导致因循守旧,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创新意识不强。那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我教案内容不相吻合,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往里装”。在材料猛烈堆积过程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理应有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公开课的反思让我坚信只有找准新颖性的内容,才更有火花迸发。我记得一位老师公开课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法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好操作以及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这位老师大胆尝试,教学中采用语言知识化的教学方式,使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启发很大。教研室领导多次提到这一课改的成功案例,激发了英语老师对课堂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这位老师独辟蹊径,教学内容选择有新意,教学设计有创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3: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 ,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漂亮的多媒体课件,跌宕起伏的教学环节,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是这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常态教学中去。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说饶口令,这内容我都没看清,更没有听清,好奇的我过后就问学生:“你们提前彩排过吗?”他们毫无掩饰地说练过了。我在想:跟我一样的后进生他们会怎样想,是不是不带我玩?也许是我多虑了,但是我也真得是想参与。这节公开课上一些需要机会的孩子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除了这点我们拷贝了这位老师的课件回家上课,每位老师都说环节多来不及上,学生被漂亮的课件分散了本应属于学习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等于没学,下节课还要重新教学。究竟怎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
三、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的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超出了所有学生常态下接受知识的宽度。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教师不能是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我们说要多么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学习密度,而老师每天要是这样备课、上课该有多累。公开课中的学生是不是每人都象热闹的课堂表现一样,学得到位、扎实。相比常态课,是不是真得优势明显呢?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现在的公开课不够公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真实的课应该更多地还原课堂的本色。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实操作相结合,真实的课是应该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唯有真实,课堂教学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3、《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第7期
4.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课文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 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阵容、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中外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位置。第二段,介绍兵马俑物馆建筑的壮观和兵马俑威武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第三段,说明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得大的发现之一。
2本课写的是古代文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甚远。但语言精练,词汇丰富,段落清楚,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有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材料。
3秦始皇,姓嬴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皇陵墓,规模宏大,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64米。1974年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3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副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2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用“似乎”“也许”造句。2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四、教学准备:兵马俑军阵挂图,课文录音带。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俑”什么意思?谁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或阅读过有关书籍?(2)教师补充介绍有磁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2范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知识?(2)交流。
3自学课文及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本第1、2题。4自学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注意字形难写的字:楣
镌
铠(2)解释:虎视眈眈
久经水场(3)校对作业本第1、2题作业。(4)指名分节读课文,给课文分段。5学习第一段。
(1)齐读,说说课文开头介绍了什么?(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概括段意,结合介绍: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兵马俑博物馆陈列的是1974年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6学习第三段。
(1)齐读,讨论:这段写什么?(兵马俑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2)秦始皇兵马俑在我国考古中外有什么重要地位?(3)概括段意。6作业:
5.秦兵马俑公开课 篇五
研讨会
听
课
心
得
听课老师:邵 龙
听课时间:2104年9月26日
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河南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观摩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听了四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小学科学优质课,并且还聆听了童海云老师对小学科学课堂上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些看法。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也切身体会到了自身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我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老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深深的体会到每个老师都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且我发现,老教师和新教师最大区别就在于老教师拥有非常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是新教师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上午的四节观摩课中,每位老师都展示了其独特的一面。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去探索问题,尽情享受课堂的乐趣。老师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我们上的是
6.秦兵马俑公开课 篇六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高中部
为推动市教育局“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有效、规范、全面的进行,并以此推动高中教师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高中教学质量,2010年,高中部通过加强宣传与引导、制定并下发推动“三公开”活动开展措施、随机检查指导与有布置的检查指导相结合,教研员单独检查指导与组织校际间相互听课相结合,以及召开“三公开”现场会、组织教研会等方式,推动了全市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的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中部落实“三公开”活动的主要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为“三公开”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为使各高中全面了解市教育局“三公开”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将教育局“三公开”文件下载后传发给各高中领导,并电话通知各高中,督促各学校全面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领会文件精神,明确活动要求,为“三公开”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要求各高中将本校落实“三公开”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上报高中部,以促进各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好本校的“三公开”活动,达到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制定并下发了高中部关于落实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的7项措施,推动“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为促进“三公开”活动的落实,高中部制定下发了推动“三公开”活动开展的7项措施:①对全市各高中开展“三公开”情况进行随机指导、检查,督促各高中“三公开”活动有效的进行。②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三公开”活动的听课、指导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③发现、培养典型,采取研讨会、现场会等教研活动,宣传、推广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④组织开展校际间“三公开”交流、研讨活动。⑤进行“三公开”市级优秀课(或示范课)评选活动。⑥开展校级领导上课、评课及教学研讨活动。⑦进行全市各高中开展“三公开”活动总结及经验交流活动,督促各学校开展好相关工作。
3.深入各学校听课检查指导,督促“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2010年共组织随机与有部署的听课检查指导75次,深入学校16所,听课近200节,各校参加听课的教师1200多人次。
4.通过组织校际间听课及教研活动,促进“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组织校际间听课5次,其中组织市直5所高中和铁岭县高中校际间听课4次,一高、二高、四高、县高各提供了1—2节“三公开”,4学科的6个学校的近40名教师参加了互相听课学习活动。组织全市17所高中和2所民办高中的教师到铁岭一高听了4个学科的6节“三公开”,近百名教师参加了互相听课学习活动。
组织召开3个学科教研会,安排“三公开”11节,参加听课教师200余人。组织校际间的互相听课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也通过校际间的听课促进学校把“三公开”活动开展的更好,更有实效性。
5.做好“三公开”活动总结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动“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要求各高中进行“三公开”活动总结,查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各高中活动总结上报高中研训部。我们又将各校的计划、总结转发给其他各高中,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推动了“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6、做好优秀“三公开”案例、教学反思的收集及优秀教师的推荐工作 收集各学科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近300篇,我们将把这些优秀案例进行网上交流,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资料,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
7、召开了铁岭市普通高中开展 “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现场会
为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文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校课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010年10月29日,高中研训部在汇总了全市普通高中开展“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在开原高中召开了铁岭市普通高中开展“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现场会。这次会议得到了各普通高中的高度重视,市教师进修学院李东元院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各高中主管教学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共听取了4个学科的8节公开课,课后,分语文、数学、化学、地理4个组进行了评课研讨,近80名普高领导和开原高中的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中,与会领导都诚恳的提出了自己的评课建议和希望,使上课教师和参加听课、评课教师都受益匪浅。之后,与会领导集中听取了3个重点高中和一个一般高中关于本校开展“三公开”活动的经验介绍,还通过查看开原高中“三公开”活动档案,进一步学习、了解了开原高中开展“三公开”活动经验。最后,高中部进行了普通高中“三
公开”活动总结,布置了下一步工作要求,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使各校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开展“三公开”活动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这次会议内容充实,效果好,对我市普通高中进一步开展好““三公开””活动,推动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与主要成绩
从各校上报材料和对各校活动检查情况看,主要成绩体现在3方面:
1.绝大部分高中对“三公开”活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按市教育局有关要求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措施和详细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此项活动。
2.各校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按“三公开”活动相关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如:有领导和骨干教师带头上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典型课例的研讨课。有的开展了点击课堂及推门课活动,还有的学校将“三公开”与大练教师基本功结合起来,开展了包含“三公开”在内的校内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有利的推动了“三公开”活动的开展和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
从课堂教学过程看绝大多数教师对“三公开”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课堂上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贯彻和实施,教师的主导地位到位不越位。大部分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得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大部分学校都注重了对“三公开”活动的评价和反思,成立了活动评价小组,组织教师参与到上课和听课活动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加强检查指导,推动了“三公开”活动有效、规范的进行。
如:铁岭高中通过“三月份每人一节公开课、四月份点击课堂活动、五、六月份各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六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每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均上示范课)、暑假集体备课展示活动等”,把“三公开”活动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开展起来。为提高活动质量,学校要求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去准备,并时时开放课堂,同组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随时可以进入课堂听课,即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铁岭二高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三公开”:
1、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2、青年教师上汇报课。
3、各科任课教师上教研课。同时强调
1、注重集体备课,调动备课组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教学水平都有提升。
2、注重课后回顾和评课:授课人
要有回顾和反思,听课人要给予评价和建议。
3、既要注重“三公开”活动的开展,也要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两者工作都要扎扎实实的抓好。
昌图第一高中提出“三公开”上课要求:在学校统筹下,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先上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示范性公开课。组织相关教师观摩、学习、研究。然后再由其他教师上公开课。要求每节课一律有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听课要求:本着一人展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学校要求文科教师听文科公开课,理科教师听理科公开课。更欢迎文理教师交叉听课。
课后研讨:学校要求每节课后组内及时评课,并安排教研水平高的教师或领导进行专门点评。
铁岭县高中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六备”,“五统一”。①“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②六备:备教材、备课标、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③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作业布置,统一单元测试。中层以上领导必须参加相应年部的集体备课。开展组内公开课活动。继续实行点评课,学校每周安排1-2次点评课,课后对上课教师进行评议,重点是指出不足。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实行听课制度。开展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优秀课教师上示范课。
开原高中要求教师
1、每学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
2、公开课后,组长要带领同组教师评课。评课先由授课者谈教学设想、课后反思,然后同组教师评课。教学领导参加评课。
3、校长、教学副校长每学期上1—2节公开课。
4、公开课情况记入量化考核,优秀者奖励“2”分,并作为参评上级优秀课依据。
5、对无故不参加公开课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准参加评优与晋级活动。
6、不听本组教师公开课者,视为未完成听课任务。
开原二高抓住了3个重点:
1、以校级领导、骨干教师帮带示范为重点,做公开示范课教学,带动相关学科教师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
2、以青年教师汇报课为重点,发挥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教学观念新,把握新知识快的优势,解决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展示机会少,影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的问题。
3、以追求公开课教学实效为重点,解决在公开课教学中容易出现走形式、摆花架子、表面光鲜,实则无用的问题。
明确了讲课要求: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③组织学生自主学习④多媒体辅助教学⑤要有板书、版图
三、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中给教师和教学带来的变化
公开课活动给教师们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对教师挖掘自身优势、开发创新潜能、大胆探索新教学模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教师和教学都发生了新变化:
政治学科上公开课的教师注重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努力的把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上课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重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力求全面贯彻落实课程目标。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结合。
地理学科一些教师不喜欢教研员听他的课,总是找借口躲避教研员,或者偶尔教研员听了他的课,也不希望教研员与他交流,通过“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后,有一些教师希望教研员听他的课,并且及时要求教研员给予点评;从课堂教学方面看,课堂教学上的突出变化是更加体现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更加融洽了。以前听一些老教师的课,很多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但现在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物理学科教师充分认识到了“三公开”活动的必要性:身为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上出高质量的课,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必然要求,因为它关系到无数学生的未来和命运。也充分认识到了“三公开”活动的重要性: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让曾经“自以为是”的教师自惭形愧,让年轻的教师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感到一种紧迫感,认识到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被他人甩下的现实。“三公开”确实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听课中,我们也发现,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教学确实有所不同,好的更好,平时不太理想的课堂也变得令人刮目相看。更充分认识到了“三公开”活动的有益性:公开课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它给那些具有潜力却少有机会的教师以展示才华的机会。因此,许多教师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表现出空前的热情。采取了上课之前的组内说课——微型课堂研讨——上实验课——组内评课——正式亮相的准备流程,这样的过程让青年教师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经受高强度的锻炼,促使他们快速提升教学准备及教学实践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要求”下的青年教师成长进步是富有成效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展示在给教师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带来持续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从这点来看,“三公开”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大有益处。
数学学科:
1.教学的人本性更加突出:教师能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无论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方法的选用,还是评价功能的发挥都紧紧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此次“三公开”活动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2.教学的民主性更加浓郁: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和学案,关注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3.教师教学行为更加理性
教学行为是教师理念的外显。和以往课改后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新教育理念的流露和教学行为的呈现更加趋于理性,那种“标签式”的所谓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比较少见。以往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运用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正从表面化走向深刻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向教学理念的实质又迈进了一步。
4.教学研究性更加凸显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比较青睐的往往是新授课,或是自己驾轻就熟的课型。对于诸如活动课、复习课等难度相对大些,不好把握或不容易出彩的课往往是绕道而行。但这次“三公开”活动,有的年级教师必须上复习课,鼓励教师大胆探索一些相对陌生的课型的教学。从各校情况来看,这次“三公开”活动中,许多教师能抛开功利之心,大胆尝试,在复习课、展示课、活动课等课型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四、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的亮点 历史:
1.领导重视,群策群力
各校都认真组织实施,从课堂教学的筹备到评课总结,学校领导自始至终全程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全方位予以帮助,组织认真听课评课。
2.态度端正,准备充分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态度端正,非常重视,准备充分。通过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促进和提高,也让老教师们受到触动和启发。在活动中,教研组老师团结协作,共同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资源共享,合作意识强,展示的成绩好。教师认真
准备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求学、钻研、上进的精神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展示了良好素质风采。
3、打造精品,展示特色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亮出了自己的优点。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潜能,涌现了一些教学新秀。活动过程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发现了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欣赏到了一些好课。
4、电化手段,辅助教学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且在使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教师能够引入影音文件创设情境。有很多课件制作相当精美。
5、创新意识,创设情境
老师们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能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上课学习积极,课堂气氛好。通过教学活动,增进了同行之间、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对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现代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
6、课改精神,深入人心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师们能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尽量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们能够利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效果很好。很多好的做法都生动地说明课改精神已深入教师的心灵深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地理:
1.体现了和谐性,通过此活动拉近了同科组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通过此活动在教师之间出现了互相学习的好现象,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知识的整合和教法与解题上的技巧。
2.体现了全员性,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此次“三公开”活动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教研活动,促使全体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体现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性,以前老教师不关注新课程,上课以传统教学为主,这次为了上好公开课,也开始研究新理念了,也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了,青年教师更是不干落后,积极学习新理念,也给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给全体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
五、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学校活动开展情况看,还有个别学校对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没有成立组织机构,没有活动方案。有的只有上课计划。有的学校只有几个教师的上课安排,活动没有全面开展。
2.从课堂教学情况看,存在的问题有(1)一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有些教师课堂上只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关注学生不够。(3)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探究。(4)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5)教师习惯于直接教给学生结论,而忽视知识形成和产生的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6)个别教师对教材知识整合不够,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欠缺。(7)师生互动方面,走向两个极端,或学生活动过多,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或学生活动过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8)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新增的教材内容理解和把握不到位。(9)虽然有的老师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由于课件不是自己制作的,教学时略有不适。
学科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政治:
(1)个别学校、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存在被动应付、为完成任务而安排课,上课的问题。表现在上课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随意性,效率低下,听课教师寥寥无几。
(2)有些作课教师,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没能在内容方面深入研究。对“三公开”的认识存在误区。没能把公开课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提升。“三公开”流于形式,好看不好用。
(3)课后反思,矫正,深化,拓展不到位。不能使公开课效益最大化。公开课上完后,教师座谈,评课,教师反思,形成的成果不能有约束的付诸行动。历史:
本次活动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从总体上看,教师基本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值得探讨、改进。
(1)教师讲授的内容多,预设的多,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有效学习的不够。有效的课堂容量应以有多少学生学会和学生学会多少来计算,而不是单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
(2)有的老师仍存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的现象。飘在空中,离学生较远。教师自身的素质展示很好,但教学知识落实不够。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仍有所欠缺。出现两极端,课堂教学实质性的东西把握准确度不够。
(4)总体上看,师生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的回答讨论多数还是浅层次的。还未能真正面向全体。有的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
(5)有的老师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有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而整节课一个字也没写。有的老师既打投影,相同的内容又写板书,重复展示分散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不知忙看哪一边。
(6)有些教师对多媒体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还有偏差,只是把媒体作为一种工具,只是为了课堂使用而使用,缺少目的性、价值性,而不是观念上的整合。课件对教学起不到辅助的作用,反而分散了课的集中性、目的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7)作为教学还应注意细节,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语言、教态的细节问题。地理:
(1)上完公开课后没有及时交流和总结,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没有及时交流,使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没有全面了解,使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提高幅度不够大,教师的收获不够大,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影响。
(2)坚持的时间不够长,各校坚持“三公开”的时间还不够长。
(3)课堂教学上的不足:老教师的课主要不足是教法不够灵活,师生互动方面有欠缺;青年教师的课主要不足是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整合不到位。物理:
(1)“三公开”活动能够充分地展示教师的个人风采,使得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不过从学校整体上看,对“三公开”活动本身的利用还不十分充分,大多的关注点还都侧重在教师个人展示的结果上。如果能从学科组或年级组的角度出发,从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中确定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利用“三公开”的“课堂教学”这个载体进行重点的探索和研究,把公开课的课堂变成个体或群体研究问题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那么公开课活动的效益可能会更大化。
(2)“三公开”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作用显而易见,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公开课活动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而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
切入点来快速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使之开展得“常态化”,如何使之平稳而有效地运作,如何使教师每一节课都达到公开课的“公开”境界,是需要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三公开”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师的进步确实令人欣喜。不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并着力解决。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教师作用发挥的问题、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课件制作和使用问题、教师教学基本功问题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课堂教学重点研究的内容。
3.从课后安排看,缺乏统一领导。有的学校参与听课的教师不多,课后缺少研讨与反思,活动缺乏实效性。
六、促进“三公开”活动开展的初步建议
教育局开展的“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对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各校必须再进行深入研究,贯彻好文件精神,为此,我们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三公开”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督导、检查与评价的推动作用,促进活动的规范开展。
2、普通高中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行动,统一检查。并坚持好五个原则:一是与学校常规教学相结合。二是与学校校本教研相结合。三是与学校教学评价相结合。四是与学校奖励机制相结合。五是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
3、学校应通过“三公开”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应通过“三公开”活动,在校内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骨干教师不断提高,推动老教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教师的常规课都能达到公开课的水平,推动我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5、要加强校际间公开课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活动质量。
7.不妨在常态课基础上打磨公开课 篇七
常态课不加修饰,浑然天成,一节课或许出现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的意外,甚至发生断链,思维的复杂性、创造的曲折性暴露无遗,这样的课堂给学生的启发无疑是深刻的。在日常教学中,常态课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不乏智慧的碰撞,精彩的生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再说公开课。公开课是执教者精雕细琢、反复打磨、精心创新的结果,体现教者的基本风格和教学艺术。毋庸置疑,公开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一些级别较高的大型比赛类公开课似乎有点另类,赛前往往反复加工,多次演练,赛时采用奇异或者不同寻常的手段表演,假戏真唱。课堂上显得一帆风顺、热热闹闹,教者尽显其能;教学设计上面面俱到,“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外拓展”一应俱全。整个过程可谓行云流水,堪称完美,毫无瑕疵。然而,学生却是被牵着鼻子走,雾里看花,收获甚微。究其原因,是一些非语文的活动、非语文的东西充斥课堂,五花八门的资料补充、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纷繁复杂的活动样式,使得学生疲于应付,穷于应答,以致于学习效率低下。
其实,语文教师理应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什么叫语文?语文教学究竟要干什么?对此,叶圣陶先生早已作了精辟概括:“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由此可知,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要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上下力气。因此,语文公开课应以常态课为基础,认真做好属于语文课分内的事,以语文的方式行走在语文的路上。语文课要凸现语文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老老实实咬文嚼字,踏踏实实圈点批注,扎扎实实品读感悟,实实在在练笔写作,真正地体现语文味——读味、品味、写味。总之,语文公开课无论怎样设计,一个最根本的东西不能改变,那就是以课本为例子,指导学生在学习母语上下功夫,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日常研究活动中,我们不妨这样做:一个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后,其中一位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后在班级先行试教,同年级教师听课。听课以后,备课组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一番必要的推敲斟酌,尽可能地“消灭不足”或“查漏补缺”。其他教师再结合本班学情修改教学设计,精心打磨,从而上出富有特色、更具效益的语文公开课。这样,初听者受益,常听者有得。类似的系列公开课既有原生态的,又有创造性的,可能更具研究价值,更有借鉴意义。事实上,教学设计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的过程,对青年教师无疑起到了示范作用,对老教师亦有推陈出新之功效。果真如此,再上其他类型的公开课,或许会少走许多弯路。
8.安全教育公开课 篇八
主要学习任务:帮助宝宝了解安全规则,学习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课:故事课
排排坐,听妈妈讲故事,增加安全意识
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宝宝来说,世界很有趣!不过有趣的世界也有危险暗藏,妈妈需要告诉宝宝在琳琅满目的诱惑中哪些可能会带来伤害?哪些是他们活动的禁区?增强宝宝的安全意识。
漂亮的图画书都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把需要宝宝了解的信息隐藏在简单的故事中,让宝宝更容易接受!妈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宝宝如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如果有几个宝宝一起听故事,不妨让他们交流一下自己的亲身经验,同龄小朋友的痛苦经历容易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
第二课:讨论课
你一言我一语,说说安全小规则当宝宝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意识之后,现在可以开始为他们设定基本的安全规则了,内容包括饮食、交通、游戏、交往等生活中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
让宝宝参与发言,请他们说说他们知道的YES和NO,比如:触摸家里的电源开关是NO、不随便跟陌生人走是YES、吃饭不大笑说话是YES,等等。当然越小的宝宝对于危险的认识也越少,需要父母指点。
安全规则的内容非常多,它需要父母持续不断地向宝宝讲述。为了便于宝宝掌握,每次讲述的内容不要太繁杂,简单、单一的内容宝宝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与所有的学习过程一样,安全规则的学习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同样需要复习,反复重复的过程可以加深宝宝的印象。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性格的宝宝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有区别,学习之前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性格特点寻找不同重点的学习内容,并以孩子的能力制订简单明确的规则。
第三课:游戏课
安全!我有我能力
这肯定是宝宝最喜欢的一堂课,将各种安全规则融合到游戏中,通过模拟情景让宝宝加强对安全规则的了解,增加自我保护能力,父母灵机一动设置的小障碍、意外事件不仅能增加游戏趣味指数,还将考验宝宝的应变能力,宝宝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安全能力训练。
游戏的题材可以根据传统童话改编,也可以使用第一节课中的小故事。
第四课:体验课
安全不安全,试过就知道!
最好的训练来自实践,纸上谈兵不如亲自试试!宝宝的安全课不是美丽的空中花园,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宝宝每天都会有许多体验机会。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尽量让宝宝自己尝试,比如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或者乘车时系上安全带,等等。
对于一些特殊情景,父母也可以创造条件让宝宝拥有实战体验。比如,邀请你的朋友扮演陌生人做诱惑测试,等等。
【秦兵马俑公开课】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