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2024-06-24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共12篇)

1.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一

《角的度量》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引入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讲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课标的以上理念,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

2、认识角的单位“度”;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4、理解角的大小决定因素。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演示:指出下面各个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一下队吗? 学生排队,集体订正。

教师指着∠1和∠2,继续问:你知道它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你知道∠1和∠2相差多少吗?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介绍量角器。

1、演示:出示远教资源量角器的图片。

教师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

(1)1度的角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o

学生看课本第40页图示,观察1o的大小。

教师再用量角器标出1度的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介绍量角器

教师:请拿出你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抽生汇报。

2、小结归纳: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利用远教资源,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主要采用了讲解式教学法;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量角器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讲解式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很好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量角

1、自学课本第41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

3、出示课本第41页的放大图。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问:∠的度数是多少?怎么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o

4、继续演示。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5、尝试测量角的度数,第41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6、订正第41页做一做,同桌互查。

7、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o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8、讨论: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0度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设计意图:在教学量角时,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跟着教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模仿),接着继续播放远教资源里的量角方法,然后马上让学生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做第41页做一做(动手实践)。这样由模仿到动手实践,巩固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

(三)角的大小决定因素,1、多媒体出示:第41页

2、的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问:哪个角大?(一样大)

4、教师拿出活动角,叉开两条边,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问:看角的大小,根据什么来确定?是根据所画边的长短吗?

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巩固练习

拿两个硬纸条钉在一起,旋转一个硬纸条,使它们组成下面的角。

(1)45o角(2)90o角(3)120o角(4)180o角

设计意图:练习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本课时的练习我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最后的操作题,既可以巩固本课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课时,由于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本课时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示。如学生经历了猜测、观察、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对量角器有了深刻的认识,对1度的角有了很深的印象,对怎样用量角器量角掌握得很清楚。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难点突破了。同时学生在本堂课中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的互评,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二

一、一字之变, 差之千里

课的开始部分设计的是小动物滑不同角度的滑梯的动画情境, 忍俊不禁的场面目的是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的不同, 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接着是教材的导入:你能用三角板上的角量出作业纸第一题角的大小吗?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小结: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 需要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本以为这个内容会轻松过关, 结果意外卡壳, 花费了好长时间, 学生仍然难以掌握, 巡视发现学生不会用三角板上的角量出作业纸第一题角的大小, 客观具体的角不能和抽象的角建立对应关系, 缺乏相应的量角的策略, 生活的数学化和数学的生活化问题一下子摆在学生的面前。

教材的这个导入目的只是让学生感觉到测量出角的大小需要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但如果面对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就直接跳过, 牵着学生的鼻子直奔下一教学环节, 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提升, 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反思一下这个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量出指定角的大小, 不论是思维难度、还是操作难度, 都是相当的大。思维上要求学生把实际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抽象的角对应起来, 而且操作时顶点重合、三角板上选定的一个角的一条边和作业纸第一题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条边作一个记号, 然后再重复这一过程, 最后剩余的还要估算, 思维难度和操作难度, 都远远超过量角。

我觉得, 根据学生的实际, 教材需要二度开发, 反复思考后, 作如下设计变更:把教材的导入的“量”改为“比”, 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顶点重合, 一条边重合, 比较另一条边, 为量角打下伏笔。大多少小多少呢?由此激疑: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 需要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而教材的导入放在综合练习里。从第二次的执教情况看, 一字更改, 效果非常理想。

二、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

角的度量方法是这堂课精心预设的部分, 也是精彩的生成部分, 虽然原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但由于精心的设计、充分的探究, 没有完成的习题, 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后独立探索完成。

1. 课件演示活动角展开到180度。

提问:这些角什么不变 (顶点和一条边) , 什么在变 (另一条边) , 小结这些大小不同的角放在一起 (顶点和一条边重合) , 就合并成一个量角器。

2. 介绍量角器的知识。

3. 自制半成品的“量角器”。

(1) 在作业纸第二题的半圆的内圈刻度上, 从右到左标上0—180的整十数, 自制半成品的“量角器”。

(2) 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引导从0°刻度线找起)

你找到的角在哪儿?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呢?依据学生回答实物投影仪展示。

(3) 在量角器上分别画20°、60°、90°、135°的角, 同时在自己画的角内标上度数。 (作业纸第三题是4个只有内圈数字的量角器)

(4) 第四题的量角器和第三题有什么不同? (4个只有外圈的数字的量角器) 你能分别画出20°、60°、90°、135°的角吗?

比较画的8个角,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小结出由于0度刻度线的位置不同, 角的开口方向就不同。

(5) 自制完整的量角器。

把作业纸上的半成品量角器补上外圈或内圈数字, 这就是我们用的量角器。我们用的量角器都有内外圈刻度, 认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 分别找出中心点、内外圈0度刻度线和内外圈刻度。

(6) 量出指定角的度数。

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由于角的开口方向不同, 要把要量的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 有的时候从右边开始方便, 有的时候从左边开始方便,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 究竟看哪一圈, 主要决定于0度刻度线!

(7) 拓展:要区分是看内圈还是外圈的数,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可以把指定的角和90度的角比较一下, 确定内外圈刻度线!)

一切水到渠成, 让学生参与到量角器的制作过程, 也就是从知识的源头去学习研究, 学生就能真正掌握量角器的构造, 真正明白量角器是由无数个不同的角组成的, 这无数个角都是共用一个顶点, 以0度刻度线为起点;量角也就是在量角器上找出和要量的角一样大的角。“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 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学生就能自己探索发现量角的方法, 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圈刻度线或内圈刻度线。试想一下, 学生用自己发明的工具、自己探索的方法, 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是多么的令人激动啊!如果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要掌握这部分知识, 确有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之感。

在此过程中, 增加动手操作画角的训练, 使学生在头脑中进一步建立各种角的大小表象, 既加快了学生对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 又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引导总结出把要量的角和90度的角作比较, 一方面能有效地突破读内、外刻度的难点, 减少错误,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区分角的大小的意识, 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从知识的源头掌握了知识, 自己探索出量角的方法,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游刃有余。

3.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

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4.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2、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角的度量。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一份题纸。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课件演示。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课件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说明)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这里的“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师:好,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度角,那么2小格是?(2°角),30小格是?(30°角)„„鼠标随意停在某一刻度上,学生齐读„„ 师:现在,同学们在量角器上找找50度角,(让一学生上来在大屏幕上指出50°角的一种)。还能找到50°的角吗?(另一学生上来指角)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操作课件学生读角。(先是开口向右的,再是开口向左的)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课件演示量角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4、探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和题纸三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可以动手量一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课件演示:分别量出两个的角大小都是300角。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一会,课件提示。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师:我们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那如何量两边较短的角呢?(把两边延长后再测量)课件演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41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量角,交流)

学生量角后,指名利用实物展台演示量角。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5.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2、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2、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3、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共4课时。

1、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2、角的度量。1课时

3、角的分类。1课时

4、画角。1课时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设计者:王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5-36页直线、射线和角及配套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间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

师:你们发现这几幅图片里都包含着什么图形吗?

生:三角形、正方形、线段等等。

师:这里面藏着三个兄弟,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师:好请看大屏幕,原来它们的名字叫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讨直线、射线的特点

师: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它的长度能测量出来吗?

师:那射线有什么特点?直线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35页,到书中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用笔画下来。

师:什么是射线?

刚才同学们说到一个词“无限”,谁能说说对无限的理解?

射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边说边播放课件它一端无限延长是不能测量的)

我们画射线时,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再从这个端点向一方引出直直的线。

师:像这样的射线你能画一画吗?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

师:什么是直线呢?

直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为什么?(边说边播放课件)

师:画直线的时候,要注意它没有端点。(边说边板书画)

你自己能试着画几条直线吗?

2、三者之间的关系

(1)学生观看动画

师:有一天线段、直线和射线三兄弟发生了争吵,它们都想当大哥。请看!

师:刚才听了这三兄弟的理由,你认为谁有资格当大哥呢?

师: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们三兄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然后再来评评理好吗?

(2)三兄弟的区别(小组合作)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看出直线、射线和线段是有区别的,首先是端点个数不同,而且延长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在我们各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表格。

(3)三兄弟的联系

师:它们之间不仅有区别,还有联系呢,同学们请看老师的演示!

(这是一条......从中间分开右边是..左边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是一条......从一点延伸变成了...你知道了什么?)

结论:通过老师的演示,我们知道线段和射线可以看成是直线的一部分。

3、教学角

(1)、小竞赛引入

师:三兄弟都争着要当大哥,那同学们也来进行一项小竞赛,好不好?

(2)、角的认识

a、自学:请大家打开书第36页看一看,把你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用笔画下来。

b、检查自学情况。

师:什么是角?

师: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我们画角时,应该先画角的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你们能试着画几个角吗?

师:为了书写方便,我们要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角。(板书:<)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还要给角编上号,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字母。

C、找生活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存在,你都在哪见过角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则谜语,我们进行抢答的方式。

2、火眼金睛。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找角师:数一数这两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接下来同学们按要求画一画。

5、欣赏风景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风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你认为谁表现得最好呢?

6.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六

1 量角的技能是生活所需吗

[课堂扫描]我在新课的导入时采用了如下方式:直接出示两个角 (视觉上大小差不多) ——让学生猜猜大小——引出课题。但是很多同学对新知的学习表现出一副茫然的神情, 没有表现出以往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整节课堂都呈现出一番死气沉沉的情景, 缺少了学生的欢声笑语。我不禁自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哪了?

[反思]作为教学内容的“角”, 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无论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还是霍尔的几何分层理论, “角”都排在比较高的认知水平和层次。为什么要度量角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角的大小的作用吗?学生并没有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的直观经验, 也没有量角的实际需求 (但这种需求能够激发) 。

[对策]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需时, 他就会积极地调动各种感官, 主动地学习, 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在马斯洛为代表的需要层次论中, 产生量角的需求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教学之前, 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种知识, 学习了这个知识有什么用, 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内需力, 还学生一个“知情权”。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促进其内需呢?

1.1 创设真实生活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亲切感。操作技能的情景创设, 在操作技能教学前需要老师经过课前周密的搜集材料, 仔细分析学生的学情, 经过反复搜寻、思考, 找到既有趣又能引发学习需求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又能体现出所学技能的作用。

1.2 利用认知冲突, 在抽象中感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我们除了让学生感知操作技能学习内容的生活原型, 还必须让学生在感知中抽象, 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需要在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中创设认知冲突, 使学生感觉到问题既是熟悉的, 又不是能顺利解决的, 使学生感到所学操作技能是有意义的活动, 逐步认识该内容的数学价值。

“角”是蕴涵在客观物体里的, 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数学上的“角” (顶点、过顶点的两条直直的边、平面图形) , 因此在客观物体里很少能直接看到数学上的“角”, 在“静态”中很难意识到角的大小的作用。不仅要从直观的层面去寻找角, 更要从“作用”的层面去发现角。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角”的大小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不仅是生活所需, 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2 如何抓住数学本质突破难点

[课堂扫描]在我示范量角后, 我总结出“两合一看”的口诀, 可学生在量一些开口向其他方向 (教师示范的角开口向左或右) 的角时, 不知所措, 量角器不知道该怎么摆放 (学生常见错误如下图1) 。在课堂上虽然我反复强调“角的定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 一条边和0刻度线重合, 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 但学生始终摆不好量角器的位置。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苦, 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什么这个难点如此难突破呢?

[反思]用“图示方法——模仿操作——交流体会。”的策略操作简单明了, 省心省事, 学生能从操作体验中理解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 从而正确的使用量角器。但是教师的量角器跟学生的不一样, 学生的量角器也五花八门 (如图2) , 给教师示范带来很大的难度, 再加上学生缺乏对量角本质的理解, 使本节内容易教难学。

“角的度量”的数学本质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合在要量的角上, 即量角的过程就是角与角重合比较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教学生认一些量角器上的线和点以及记忆“内刻度”与“外刻度”的区别。

[对策]英国学者贺斯曾说: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是一切教学法的基础。数学的本质包括了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对数学思维方式的把握等等。操作行为与数学本质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就“象呼吸一样自然“生长”!根据数学本质所包含的内容, 笔者认为在技能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数学本质。

2.1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果人为割裂了数学操作技能和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就只能演变为简单的模仿、机械的训练。数学概念的定义虽然揭示了它的本质特点, 但并不能呈现出这个概念的多方面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更有利于数学技能形成的数学本质, 可以从以下两个步骤尝试: (1) 显性解读。即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字面关键词的解读, 这一步相对比较容易把握, 它是深入理解数学本质的第一步。如“角的概念”由这些关键词组成: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 (2) 隐性剖析。即通过字面意思看数学内涵, 这是把握数学本质起关键作用的一步, 可采用“三棱镜策略”, 将字面意思分解出实质性的内涵来。如“角的内涵”实质是:两边所夹形成的张口 (画在图上空白的部分, 学生往往会视而不见) 。用这个实质性含义去理解, 学生就会延长角的两边, 角的度量就是要量出两边所夹张口的大小, 只要再量角器上找到和它两边所夹张口一样大的角, 从而读出刻度[2]。

2.2 丰富技能教学的内涵

操作技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 以及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操作的过程有新视野, 还要追求理解。在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中, 理解是变机械模仿为有意义操作的杠杆, 其道理不言而喻。对于学习量角来说, 必须使学生理解量角器的构造, 理解量角的实质, 并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渗透“度量意识”, 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的本质;利用一副三角板拼不同角度的角 (几种常见拼法如图3) , 加深学生灵活选用特殊工具的能力;让学生重新设计量角器。

2.3 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纯粹的技能训练, 数学思维含量就比较低,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能巩固所掌握的技能, 而且同时能感受到, 自己通过努力所发现的知识给自带来的成就感,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 建立数学模型, 进而解决问题, 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 我觉得可以最后安排为学生介绍了几个生活中与角的度量联系紧密的知识, 例如:介绍量角在田赛投掷项目中的应用;应用量角的知识来解决斜面的问题[3]。 (出示图4)

3 怎样才能避免读错角的度数

[课堂扫描]在角的度量中, 学生明白了“由哪条零刻度线决定了读哪圈刻度”的道理, 但在实际操作中, 总有不少学生读错刻度。往往把60度读成120度, 在老师或同学的提醒下, 又马上能自行纠正。分析原因是学生不明白到底是该读量角器外圈刻度还是量角器内圈刻度。

[反思]在度量角时, 是认读量角器上内圈还是外圈上的数据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突破这个难点, 显然效果不理想, 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就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对策]《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使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如何确定学生的认知起点, 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呢?

3.1 立足原有知识, 拓展发展点

新技能的建构是学生以相关数学知识为基点整合已掌握技能的过程。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1) 分析教材在编排方面特点。了解教材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安排特点, 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作为我们教学的切入口, 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2) 课前前测。利用课前, 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那些基础, 已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师只有找准了学生知识、思维、策略等空间的发展点, 尽最大努力设计能激发起学生兴趣、拓展思考空间的学习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才能使其原有知识结构得到升华。

3.2 沟通新旧知识, 消除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 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教师首先要降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重心, 避免以成人的视角、理解能力和水平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其次, 要认清学生对新知的盲区, 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经历从不知到知, 从不清晰到清晰, 从错误到正确的体验过程, 突破重点, 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 数学思考方法的增长。

学生在量角时的一些错误方法, 是未能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排除先前学习量长度时形成的“一端对齐、从头量起”的操作定势, 即学习负迁移的干扰。其次是讲解与演示没能切实引导学生找到量角器上的已知角, 并捅破“用量角器上的角去重合被量的角”这层窗户纸。从而, 教材给出的铺垫“重合, 比较角的大小”, 这一促成学习正迁移的条件, 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技能教学, 应该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和创新与实践的舞台。让单调而乏味的技能教学要变成丰富、厚重而充满思考的课堂, 让技能教学充满理性、智慧与激情!这正是我们一直渴望追求的让学生自然呼吸的教学境界:教学“无痕”, 精彩“有痕”。表面上“波澜不惊”、“自然而然”, 而教师的用心却处处有痕, 学生的发展处处有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58) .

[2]陈力.数学本质:有效教学“发生”的核心要素[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0 (3) :45~46.

7.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七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线段)师:我想知道他准确的长度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

师:直尺就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板书:工具 师:怎么量呢?

生:从直尺上的0刻度开始量„„

师:恩,说的真清楚,这就是我们测量的方法。板书:方法。师:如果另一端正好指到30上,那就是30 厘米。

师:为什么是30厘米?(你以什么作为单位测量的?厘米)师:含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师:看来我们记录的时候还要用到测量长度的单位。板书:单位。

师:大家看,我们测量长度时,必须要有测量的工具(直尺)、方法、相应的单位。师:今天我们还是要继续研究有关测量的知识。准备好,我们上课!

上课!

一、引入课题。

1、引入量角器。

师:我这里有一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边。(板书:顶点,一边,另一边。)(慢一点)仔细观察,角怎么样了?(变大了)又怎么样了?(变小了)看来,角有大有小。师:那我想知道这个角有多大?怎么办?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半圆仪量一量)

师:量角器就是我们测量角的工具。我帮你记下来。(板书:量角器。)请出你的量角器。(坐好)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自学量角器——说明书。

我们在买电视,电脑等产品的时候,都会附带一份产品的说明书,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量角器的说明书,请大家认真的读一读,对照自己的量角器,和你的同位说说,看看你能知道什么。

(2)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师:我这儿有一个大的量角器,你可以指着我这大的量角器,向大家汇报一下,通过看量角

器的说明书,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汇报。师:“这是你认识的”

(3)课件展示:现在咱们再看着大屏幕,把刚才我们提到的,再叙述一遍。这圈刻度叫外圈刻度,它是从哪一条刻度开始的?0刻度。我们一起数一下吧。这圈刻度叫内圈刻度,它也是从 0刻度线开始的。数一数。中间这个点,叫什么?(中心点)

我们还知道: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看来,角也有单位,是什么?(度)度也可以这样写:°1度我们可以记作1°。看到这个角了吗?现在闪动的是这个角的什么?(角的顶点)这是什么?(角的边)。仔细观察1°的角,你有什么感觉?(小)小的啊像人的眼睛迷着呢,是不是?

(4)师:那么,人们当初是怎么规定1°角的大小的呢?你想不想知道?(想)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资料,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读角的度数并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在量角器上读出角的度数。

(1)几份对应的就是几度的角。

师:1份所对应的角是1°的角,现在有多少个1°角,这个角是多少度呢? 生:10个1°角,是10度。师:现在呢?(出示60°的角)生:60个1°的角是60°的角。师:你怎么数的?(生上台数。)

师:也就是说含有几个1°的角就是几度的角。师:现在呢?(出示90°的角)生:90°的角。

师:这个角和其他的角一样吗?(不一样,他是一个直角)师:哦,直角多少度啊?(90°)(2)突破内外圈的读法。师:这个呢? 生:120°

师:我怎么还是觉的是60度呢?到底是多少度啊?(数一数吧!)生上台数。师:从哪开始的?(0)

师:说的真好,要先看一条边的0刻度线,再看另一条边的刻度。关键是找准0刻度线。

师:出示方向相反的85°角。多少度?

师:85度,这个是哪条0刻度线,看的是那一圈? 师:关键还是要找准0刻度线。(4)快速读角: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 生有的说110°,有的说70°。

交流后问“通过做这个题目,我们得到什么经验啊?” 看内圈还是外圈,关键是找准0刻度线。

2.尝试量角。

你们真是太棒了,我们不但认识了量角器,还在量角器上认识了不同度数的角。那你想不想尝试着量一个角。(量完,和你同位说说你是怎么量的?)(1)量出∠1,开始!

师:谁大家讲讲,你是怎么量的?

展示:他在讲的时候,我们大家仔细听,如果你觉得有问题,一会可以举手说。看谁看的最认真。

生量。你问问大家能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吗? 生:70°

师:他量的是70度,和你量的一样吗?

师:我们测出了这个角是70度,那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角的里面写上70°。

在你的作业纸上给角1写上度数。(2)量角2,开始:

方法1:不对准0刻度线量的方法。麻烦!方法2:转一下作业纸。师:你为什么要转一下作业纸? 生:为了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

师:他是转一下作业纸,那你还有其他办法吗?(我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的话,你怎么量?)方法3:转一下量角器。师:你为什么要转量角器啊? 生:也是为了和0刻度线重合。师:

(3)量角3:

我这里还有一个角,边很短,怎么量呢?拿出作业纸,自己试一试,看谁想的办法最妙。汇报:

师:你量的多少度?(生出现了不同的度数)师:你们在量的时候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生:够不上刻度?

师:谁有好的办法可以提示大家? 生:可以把边延长来量。师:怎么延长?你来试试!生上台画:

师:为什么可以延长边啊?

生::因为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射线可以无限延伸。师:这样我们就能量出来了,多少度? 生:65度。标上65°

师:(师擦边)现在多少度?(65)再擦。生:还是65度。师:怎么还是65度呢?

生:因为角的大小与边得长短没有关系。师: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与两边叉开的大小。

师:你看,像这种边很短的的角我们在量的时候,就可以延长他的边来量,这样读度数就更准确了。

3、练习量角

4、角5。

刚刚咱们在量角的时候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量。

下面咱们来量角比赛?看谁量的又对又快。量出角4角5的度数,把度数标在作业纸上。汇报:多少度?一样吗?量对的举手。

师:咱们量了好几个角了,你能不能试着总结一下我们量角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中心点对定点、0刻度线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多少度。分清楚0刻度线。

四、练习巩固:

1、先估计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角,你看我们的三角尺上就有,这些几个角多少度呢?你知道那个角的度数?(直角90度)

那咱们知道了这两个三角尺上都有90度的角,拿起他的角多少度呢?

现在请组长拿出作业纸,小组合作,量出一号尺子和二号尺子 其他2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看哪一小组合作的最好、量的最快。交流:订正。

课件显示三个拼成的角:

8.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课件 篇八

1、组织学生在自学、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

2、通过尝试、交流、探索,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从生活中的角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三个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不同,一个太小,一个太大,一个比较合适。)

提问:玩过滑梯吗?给你这样三个滑梯,你喜欢玩哪个呢?

设问:那么,滑梯的角度多大比较合适呢?大家研究过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从较合适的滑梯上抽象出∠1。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测量角的重要意义。】

二、自学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量出作业纸上∠1的大小。

引导反馈:请学生说说用来作为测量工具的角及测量结果。

(学生会用几个不同的角测量∠1的大小,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引导:学生意识到和测量线段一样,量角必须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

2.认识量角器。

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

(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或使用电子白板上的工具量角器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观察自主认识量角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向学生展示量角器上的角,渗透正确的量角方法。】

3.画角。

提出要求:请在作业纸上的量角器上分别画出10°、95°、172°的角。

实物投影反馈学生画角的情况。

【设计意图: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自主尝试,学会量角。

1.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2.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

3.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指的相应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索角的测量方法,给每个人交流、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量角的方法时,动态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凸显每一个测量步骤,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多媒体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判断用量角器的方法是不是正确,不正确的要说出错在哪里。

5.测量出作业纸上第二组角的度数。(两角个向左,一个角向右。)

反馈测量结果:45°、135°、72°。(多媒体同时展示相应测量的图片。)

引导:请你谈谈在测量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组织讨论:1、用量角器量角时怎样确定读内圈度数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2、量角时,如果角的另一边太短,看不出是多少度怎么办?

反馈讨论结果: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量角器的0°刻度在内圈就读内圈的度数,在外圈就读外圈的度数;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太短看不出准确的度数,就要先延长那条边的长度,然后再量。

【设计意图: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是个难点,学生出错是自然的,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的过程中自觉地解决这一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第19页“想想做做”第2题。

通过计算渗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完成课本第1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再次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感受生活中的角,体会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椅子、跷跷板、滑滑梯等图片,并说明各种物体中关于角度的信息。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最终还应用于生活。在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六、课外延伸

请为你的量角器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 量角器

顶点 ―――――――中心点

一条边――――――― 0°刻度线

另一条边 ―――――――角的度数

9.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练习题 篇九

一、填空。

1、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2、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3、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4、∠1与46°的和是一个直角,∠1=()度。

5、如果∠1是∠2的3倍,∠1=96°,那么∠2=()度。

二、判断。

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度有关……()

2、平角是直角的2倍,是周角的一半……()

3、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4、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5、用三角尺可以画出75°、120°、140°的角……()

三、选择。

1、周角、直角、平角、锐角、钝角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A、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

B、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C、平角>周角>钝角>直角>锐角

2、比平角小91°的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一条直线长6厘米

B、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C、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钝角

4、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度。

A、15 B、60 C、90))D、120

5、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

A、15度

B、20度

C、135度

D、150度

四、看图计算。

1、如图,已知∠2=35°,求∠

1、∠3是多少度?

解:答案

答:∠1的度数是()度,∠3的度数是()度。

2、如图:

求:∠

1、∠

2、∠3的度数。

解:

10.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十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七册P83-8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

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学重点:

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3.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 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

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 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三、自学课本,尝试操作

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学

(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

2、完成书上第84页的量角,并总结出量角三要点。

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并记录下来。

4、交流评议。

说明: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口述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确过程,最后请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出量角的三要点,这样学生对使用权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经历了自主尝试,亲历学习过程,老师又能够及时巡视,点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四、分层练习,及时巩固

1、填空

量角器是一个 ,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 。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 ,记作 。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结。

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收获评价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11.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十一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角的分类、画角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长度无关,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认识过,但几乎没有学生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是陌生的。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2、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3、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大多少呢?有什么办法能知道?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画角引入,使学生感到过渡自然。通过比一比角的大小,使学生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把学生带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观察操作,学习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自学教材内容

(2)交流回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各种学习动力被激活,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2、教学角的计量单位。

(1)思考: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导学生得出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1度还有个简洁的写法,记作1O。

(2)学生观察1O的角,并体验1O的角。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当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角的计量单位,通过观察、体验,使1度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表象。】

3、尝试量角。

(1)自学要求:估一估角1的大小。尝试测量角1的度数。把量角的方法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

(2)交流方法。(先估,后量)

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练习:先估一估角2的度数,再来量一量。

【学情预设:会出现120度和60度两种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一种情况根据角2比直角大,所以是120度。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角的一条边指向外圈的零刻度线,所以要读外圈的120度。】

学生说出自己读度数的方法,突出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自主纠正、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充分展现了自我。】

4、概括方法。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板书:点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板书:线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板书:读准度数)

(4)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板书:从0开始)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对度量角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既是语言的锻炼,更是思维的再一次提升。】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判断哪种测量方法正确。

2、巩固练习:测量黑板上角的大小。

【学情预设: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比较短,学生没有办法量度。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延长两边的长度,不会改变角的大小。从而加深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回到本节课的开头,既首尾照应,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角的度量方法。进而引深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使学生的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欣赏延伸: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积极力求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拓视野,放宽题材,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想提醒大家在量角时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梳理,不仅要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还要给学生质疑和表达的机会,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设计思路

1、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汇报”的活动展开,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思维,达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又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勃勃生机,展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教师简介

12.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十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使它和第二个角相同,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把第二个角与第三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就记作1°。(板书:度)

②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

③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它们都是从0°~180°。

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0°~180°。

④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10°、90°、135°、180°的刻度线。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0°、10°、90°、135°、180°刻度线;从左边起找0°、10°、90°、135°、180°刻度线。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②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地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什么?

三、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量的。2.第2题。

(1)同学们量好后,将结果填在括号里。(2)小组内交流。

(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3.第3题。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2)动手量一量。(3)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作业

上一篇:护士实习生各科自我鉴定下一篇:小学生关于此次疫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