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针的偏移

2024-09-07

浅谈指针的偏移(通用7篇)

1.浅谈指针的偏移 篇一

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在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应用

叠前时间偏移生成的共成像点道集是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叠前预测的基础数据,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振幅保真性.叠前时间偏移共成像点道集中振幅相对关系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野外地震数据偏移距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研究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叠前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基于偏移距分布密度的叠前振幅加权方法,其实质是根据每个偏移距的.空间分布密度确定适当的振幅比例因子,对所有分组后的共偏移距数据做振幅加权处理,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选取了某个正在进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勘探区域,采用上述方法消除了野外偏移距不规则分布造成的成像假象,得到了相对振幅特征保持良好、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的共成像点道集.

作 者:王棣 马秀红 崔兴福 杨昊 Wang Di Ma Xiuhong Cui Xingfu Yang Hao  作者单位:王棣,崔兴福,杨昊,Wang Di,Cui Xingfu,Yang Hao(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马秀红,Ma Xiuhong(长城钻探工程公司物探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刊 名: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 年,卷(期): 32(1)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叠前时间偏移   偏移距规则化   共成像点道集   振幅加权  

2.浅谈指针的偏移 篇二

《辞海》语词部分(下)对“见解”的解释是:“对事物的看法;辨识事理的能力。例: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惟时文结习深锢肠腑,进窥一切古书古文,皆此时文见解。’时文,指八股文。例:鲁迅《二心集·习惯与改革》:‘真实的革命者,自有独到的见解。’”《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如:见解正确,他对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从三本比较权威的字典中的解释来看,“见解”应属于中性词。

二、对“见解”的分析

(一)“见解”的运用情况

我们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100个例子,有的出自现当代作家的著名小说,有的出自其他行业的著作。这100例里的“见解”按褒、贬、中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情况:

第一种,受积极意义修饰,一般是“见解”与褒义的形容词连用,分为前面修饰和后面修饰两种。后面修饰的比较少,100例中只有2例属于这种情况:(56)中的“见解精辟”;(95)中的“见解比较深刻”。前面修饰的比较多,一共有26例,我们把这26例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纯有褒义形容词修饰,有13例。如(16)中“最好的见解”;(55)中“科学的见解”,其他的褒义词还有“新”、“独到”、“洒脱”等等。另一类是在“见解”前不仅有褒义词修饰,还有“有”和“没有”的限制,有13例。如(5)中“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17)中“没有高深的见解”;(21)中“有了这样崭新的见解”;(66)中“具有创新性见解”(我们姑且把“具有”也划为“有”这一类,仅1例)。

属于第一种情况的一共有28个例子。

第二种,通过上下文体现积极意义。这种情况就要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和语境加以判断。有的不是很明显,判断起来不是很容易。比较明显的有(9)“他最适宜于当亡国奴——他没有自己的见解,而愿意接受命令。”(71)“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观点新颖独特。”等。

属于第二种情况的一共有28个例子。

第三种,中性意义。这时句子体现的是“见解”的本来意思:即不含主观色彩的认识和看法。也包含两类,一类是没有任何修饰。如(8)“胆量上、见解上,都远不及他”。一类是虽然包含修饰词或修饰性的短语,但这些无论是从修饰限制词本身,还是从上下文中都不能看出“见解”的词义发生了那些偏移。如:“作者的见解”、“自己的见解”、“小崔的见解”等。

属于这种情况的一共有28个例子。

第四种,受消极意义修饰而体现贬义。分别以“旧”、“愚陋可笑”、“带侮辱性”、“肤浅”、“浅薄”、“幼稚”、“骇人听闻”、“错误(包括2例)”来修饰“见解”。从而使这样的偏正短语带有贬义。其中有2例比较特殊,(35)中“带侮辱性的见解”、(46)中“有好多浅薄的见解”。我们可以把(35)中的“带”理解成“带有”,即“(带)有侮辱性的见解”。那么(35)和(46)就与我们在前面第一种情况的第二类相对应,属于除贬义词修饰外,还有“有”字限制。

属于第四种情况的一共有9个例子。

第五种,通过上下文体现消极意义。如(52)“这一见解乃是一个新谬误。”、(94)“这二种见解根据都不足,论证亦不严密,有臆断之嫌。”通过后文对“见解”的补充说明可以看出,这几例中的“见解”都含有贬义。

属于此种的一共有7个例子。

上述各种情况可概括成下表: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见解”的积极意义形式大大超过消极意义形式。其中积极意义占总体用例的56%;消极意义占总体用例的16%;中性意义仅占28%。那么作为一个中性词,它的用法已经大大偏向褒义,即发生了语义偏移。

(二)“见解”偏向正极意义的原因

1. 语用频率效应

(1)词的出现频率

一个语言成分甲(如“水平”)经常与另一个修饰性的语言成分乙(如“高”)在相同的语境中(如“有高水平”)连用,乙的性质就影响到甲,从而潜存于甲中,最后在和原来相同的语境中只出现甲而不出现乙时,甲就有可能体现乙的性质。我们把这种语言感觉叫做语境频率联想。所谓语境频率联想,就是说在某种语境中某一性质的修饰词语不出现时,人们仍会联想到出现频率高的性质特征。【1】“见解”就属于这一类。在100例中有28%是受积极修饰,因为经常受积极词语修饰,这些积极词语的性质影响到“见解”,从而使“见解”中隐含了积极的意义。

(2)“有/没(有)+N”格式频率

出现在“有/没(有)+N”结构中的名词要发生语义偏移,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名词“N”必须是中性名词;其次,名词“N”必须是抽象名词。因为抽象名词的界限不分明,词义比较模糊,因此容易发生语义偏移。【2】而这两点“见解”都具备。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见解”受积极修饰分两类:第一类只有褒义词修饰,属于中性词的一般用法;第二类属于“有/没(有)+褒义+见解”格式,而第二类占积极修饰的50%。当一个词出现在特定的句式或语境中时,会改变原来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有”的解释,其中一个义项是:存在。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种格式解释成:存在/不存在积极的见解。这种用法大量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使得“有见解”单独出现时,人们通常会第一时间想到:有好的见解。所以在通过上下文体现积极意义的情况中,也有一大部分例子是“有见解”的格式。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是由人们约定俗成的,当大部分的人都有这种印象,即使脱离了上下文的语境,人们依然会这样使用。同时,汉语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语言,渐渐地,这种用法几乎被固定下来。所以,当看到“xxx有见解”(xxx为人名)时,除非是一种修辞性的反讽,我们便认定这是一种称赞;“xxx没有什么见解”时,这里的“什么”可能暗含着“高明”、“独到”等等。总之,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这里的“什么”代替的一定是一个褒义词。这时“见解”就偏向了褒义。

2. 心理因素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主导的社会心理。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人们不可能对事物作绝对客观的描述。因此,只要揉进主观色彩,就势必或多或少带有褒贬成分。这一方面反映了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同时又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义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所以,人们的心理因素毫无疑问地影响着中性词的偏移,“见解”便是一例。

3. 词典的引导作用

文章开头,我们引了三本字典对“见解”的注释,从注释后面附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辞海》中的例子一个属于中性,一个属于褒义修饰;修订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则是两个褒义修饰的例子;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继续用这两个例子。虽然《词典》对“见解”的解释是中性的,可后面紧随的两个例子都用了褒义修饰,这无疑给大家提供了使用范例,所以,我们认为词典的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见解”向褒义偏移。

三、“见解”一词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见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保持其中性词的色彩,因为中性意义和消极意义还在使用中,但是如果继续发生偏移,也不排除有一天会进入褒义词的行列。我们认同“推重习惯用法,从‘无理’中寻找合理性因素”的提法。【3】语言并不是纯理性的产物,并不是数学公式,其正确性不在于无懈可击,而在于大家都这么用。所以,如果有一天,人们只记得“见解”的积极用法,遇到见解就会产生好的联想,那时它可能就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了。

四、结论

中性词“见解”在使用过程中,其积极用法的比例大大超出了消极意义和中性意义用法的比例,发生了向正极意义的语义偏移。主要原因有三点:语用频率效应(包括出现频率和“有”字格式频率两种)、心理因素、词典的引导作用。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见解”的感情色彩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但不排除某一天会进入褒义词的行列。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100个含有“见解”的用例进行分析, 得出“见解”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偏移现象, 并进一步研究了它偏向正极的原因, 预测了“见解”一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见解,语义偏移,原因

参考文献

[1]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2]万中亚.“有+N”结构中N的语义偏移现象分析[J].汉语学习, 2007 (5) .

[3]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 (增补本) [M].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

3.浅谈指针的偏移 篇三

关键词:构建;公正;利益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6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社会不公凸显,由于社会不公导致的利益分配机制失衡,致使我国的贫富差距年年扩大,基尼系数超过了警戒线;由于社会不公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节节攀升,由此导致我国近年来每年耗费几千亿的维稳经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遭遇严峻挑战,因此,建立以公正公平为指针的利益协调机制,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势在必行。

“公正”,从字面理解即公平、正义。罗尔斯在《正义论》里讲到,“正义即公平”,“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温家宝总理也曾讲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公平实质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公平,即社会居民或法人之间竞争地位的平等、竞争机会的均等化,竞争者获得的经济利益与竞争能力相一致;二是伦理公平,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平等、机会均等条件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济利益分配必须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体现对社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和弱势阶层的同情、关爱和照顾。经济公平是伦理公平的基础,伦理公平又更好地维护了经济公平,仅仅有经济公平而没有伦理公平,经济公平无法持续,同理,仅仅有伦理公平而没有经济公平,经济公平就形同虚设。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直接体现在利益的分配与协调上,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和动荡。马克思认为“追求利益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同时也讲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则关键是打好公正公平的制度基础。就我国当前的现状而言,就是要建立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公正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公正的利益监督机制,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一、建立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

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利益表达的制度性平台,使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通过正当的渠道予以表达,为政府了解世情、整合民意、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一是要进一步拓宽利益表达的渠道。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创造条件让个人有充分的利益表达权。要畅通利益表达的主渠道,完善人大和政协的职责监督和任用制度,让人大和政协更好地发挥职能。同时要进一步发挥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以此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专家委员会与社会组织三者共同参与利益诉求的公众参与模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二是建立社会协商对话机制。政府要扮演好“公正裁判”的角色,着力解决好各类企业中工会机构缺位、职能弱化的问题,要逐步建立起由政府、企业和工会组成的谈判制度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本质上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只有确立了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社会秩序才有稳固的基础。首先,要打破市场分割,建立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多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开展的GDP竞赛,致使地方政府在客观上形成了各自为政,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政特点,全国的市场被人为分割,地方保护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故此,要通过深化改革,克服体制性障碍,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市场分割,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从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创造公正的利益诉求机制。即建立机会平等、参与平等、权利平等的利益诉求机制,这就需要一方面在政策的制定上,应保障所涉及所有的利益主体有参与权、发言权和竞争权,使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另一方面,要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建议采纳制度。最后,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利益分配的主轴,也是保证收入分配社会主义性质的客观要求,不能因为按劳分配会形成收入差距,就回归到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更不能无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要创新劳动者增加收入的分配方式,要在收入分配上形成合理的报酬差距,并优化差异的激励作用。

三、建立公正的利益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的利益补偿制度主要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和对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受损阶层的各种补贴、补偿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实现的,即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是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整合的重要手段,上述五项保障制度构成了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网,其中除社会互助制度以外,均是需要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才能正常运转,因此,要建立公正的利益补偿机制,首先要建立对社会保障事业、利益受损阶层补贴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有钱办事”。要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坚决打击利益补偿资金的挤占挪用现象。其次,要建立覆盖社会全员的以社会保险制度为主的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要重视对社会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尽快实现覆盖社会全员的社会保障网,实现对全社会劳动者的利益均衡。最后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补偿金增长机制,完善有利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捐赠的税收制度,提高全社会的保障和利益补偿水平,同时对受益群体的弄虚作假现象严惩不殆,维护利益补偿政策实施的公平公正。

四、建立公正的利益监督机制

法律和道德是利益监督的“硬尺子”和“软手段”,要做好利益分配,就离不开“硬尺子”和“软手段”。法律是整个社会的控制器,法律条文的不公和司法程序的不公是社会最大的不公。建立公正的利益监督机制,一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体现公正的“民意”。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意愿和利益,要严格法律条文的制定程序,要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产生,使法律真正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要坚守公正原则,树立法治权威。要践行法律的“公平原则”,通过打击破坏社会公正的现象、非法获利行为,树立社会正气,引导人们通过合法手段获取社会利益。要注意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要依法行政,这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前提;另一方面是司法程序应保持透明、公开,执法要公正公平,这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法制保障。并着力解决有法不依和执法不力的问题,推进社会的法制化进程。二是要营造遵纪守法的道德氛围,推进伦理公平。目前社会上拜金主义、权力至上者已不容忽視,个别人或者小群体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社会利益,结果导致社会利益分化加剧,社会不公现象增多,而不良的舆论氛围又加剧了社会不公的恶劣风气,因此,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对人们的内在的利益动机进行约束和规范,使每个成员认识到利益实现的社会制约性,引导向上的理想价值观。

总之,建立以公正为指针的利益协调机制,就是从根本上保障和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权益和利益,也是谋求利益分配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政府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公平正义为原则,做好利益分配的大事,切切实实地为人民谋福利,从而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中共济源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第一版[M].1991年出版,第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M].人民出版社.1956,1:82.

4.浅谈指针的偏移 篇四

关键词:正演模拟,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横向漂移,串珠

时间偏移采用的是成像速度场, 深度偏移采用的是层速度场。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是在绕射求和中, 沿着双曲线路径对数据求和, 将求和结果放在双曲线的顶点上;叠前深度偏移而是沿真实的绕射曲线进行求和, 校正了倾角以及速度的横向变化, 成像位置是地下真实的绕射点。因此, 在查探地质构造和速度场建立方面, 如果速度建模较准, 深度偏移结果比时间偏移结果更能和地下地质结构吻合[1,2,3,4]。

1 波场正演模拟原理

1.1 有限差分数值方法

对于所分析的地震波场响应, 我们利用二维声波方程编制了程序进行正演模拟[5,6,7,8]。

二维介质中的声波方程为:

(1) 其中u (x, z, t) 为位移, v (x, z) 为该点速度, 对时间项使用二阶中心差分为:

(2) 其中, ∆t是时间采样间隔。空间域本文采用四阶中心差分格式, 即

(3) 其中, ∆x, ∆z分别是横向与纵向空间采样间隔。为保证数值计算稳定, 对于四阶差分的稳定条件是 。 (4) 对于人为边界, 采用了改进的吸收边界条件, 地表为自由表面。

1.2 速度模型与观测系统的构建

选取模型的横向长度与纵向深度分别为28公里与10公里。采用与野外一致的中间放炮观测系统, 其中, 道间距50米, 260道接收。共模拟了700个单炮记录, 炮间距50米, 首道距25米。模型的横纵向空间采样间隔均为5米, 时间采样间隔为0.4毫秒, 记录传播时间为6秒。选用峰值频率为30赫兹的R i c k e r子波作为震源函数。之后对模拟的炮集用准确的速度模型进行了偏移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见图1。

2 效果对比分析

针对目的层以上等效层各有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 分别对这两个区域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对比分析。以下叠合图中, 绿色的为真实串珠位置, 阴影为偏移之后的串珠位置;图中箭头指示偏移串珠的横向漂移方向;图中的竖轴代表速度极值轴。

2.1 速度极大值附近区域对比

图2为速度极大值附近区域偏移结果与真实模型叠合对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上覆地层速度横向变化时, 叠前时间偏移“串珠”有横向漂移;“串珠”的漂移方向都是向横向速度大的区域 (蓝轴) 汇集。上覆地层速度横向变化 (即横向速度梯度) 剧烈的右侧的“串珠” (1-6号) 要比左侧“串珠” (7、8号) 横向漂移普遍要大。而上覆地层速度有横向变化时, 叠前深度偏移没有“串珠”发生横向漂移。

通过对1-8号串珠的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相对实际地质模拟的位置变化结果做了具体统计, 详细可以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叠前深度偏移要比叠前时间偏移能使“串珠”更准确的归位,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 而且误差更小。这都要求叠前深度偏移建立在准确偏移速度场的情况下的结果。

注:纵漂负值表示向上移动

2.2 速度极小值附近区域对比

图3为速度极小值附近区域偏移结果与真实模型叠合对比结果。从图中同样可以看到, 上覆地层速度有横向变化时, 叠前时间偏移会有横向漂移;“串珠”向速度横向增大方向漂移, 即远离横向速度小的区域 (蓝轴) 。而上覆地层速度有横向变化时, 叠前深度偏移没有“串珠”发生位置的横向变化。

具体量化的统计结果可以参看表2。同样在速度极小值附近区域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叠前深度偏移准确归位“串珠”的能力更强, 而且误差更小。

3 认识及建议

通过正演模拟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对比分析后, 认识到:

(1) 上覆地层速度有横向变化时, 叠前时间偏移“串珠”会有横向漂移, 而叠前深度偏移“串珠”不会横向漂移;“串珠”的横向漂移方向都是向横向速度大的区域移, 即远离横向速度小的区域。

(2) 在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极大值附近区域, 在轴部上覆地层横向速度梯度大的一侧“串珠”要比在其横向速度梯度小的一侧“串珠”横向漂移要大。

(3) 如果速度模型合理准确的情况下, 利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资料可以使钻井有效钻至缝洞体。

(4) 如果速度模型不准确, 叠前深度偏移的结果也存在偏移不足或过量。

注:纵漂负值表示向上移动

参考文献

[1]袁刚, 蒋波, 曾华会.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塔里木碳酸盐岩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4 (3) :23-29

[2]何樵登.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6

[3]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1

[4]渥.伊尔马兹著, 刘怀山等译.地震资料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5.成语意义的正偏移理解 篇五

有的已被词典认可;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成了负偏移——误用。

关键词成语意义正偏移望文生义习非成是发散思维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有的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人们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和运用一方面“循规蹈矩”;另一方面又追求出新出奇,即对成语的整体意义,或是对其中关键或主要的词语或语素,做想当然或“望文生义”式的理解,这便是成语意义的正偏移(或正偏离)理解[1],这种理解是对成语常规用法“故意的充满美感的扭曲”(让·麦卡罗夫斯基语),有些理解已被词典认可。本文分两个部分来探究。

一、成语意义的正偏移理解

这种理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将成语的意义做局部偏移理解,即抓住成语中关键的词或语素,做想当然或“望文生义”式的理解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总的情况是把成语中古奥生僻、艰深难懂的成分做通俗化的理解。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情况:

1.把生僻的古义理解为通俗而常用的今义。例如“爱财如命”,意为吝惜钱财就像吝惜他的生命一样。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其中的“爱”,在古代是吝惜、贪婪的意思,现在被人们理解成了“喜爱”。

又如“七月流火”,本义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人们把它理解为七月酷热的天气,像火焰在涌动。这是把“大火星”(古义)的“火”俗解成了现在常用的“火焰”的“火”。如:“流火七月桑拿天,最高温度在32—35℃之间。”(搜狐 2006—07—14)

2.把甲语法性质的成分理解为乙语法性质的成分。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将动词性的成分理解为名词性的成分。如“感同身受”,意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其中的“感”很多词典都释为“感激”,这是作为单音节的文言词的动词义。但在现代汉语中“感”作为语素多为名词义——感情、感觉、感受。于是,人们很容易将该成语的意思理解成: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例如:“韩正:政策制定者要感同身受理解买房人的渴求”(凤凰网 2011—01—20)。这种理解已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认可。

(2)将名词性的成分理解为动词性成分。比如“首当其冲”的“冲”指要冲、交通要道(名词义),现在有时被人们理解成了“向前快速奔跑;冲锋”的动词义,整体义成了“冲在最前面”,例如:“看到群众遇险了,作为消防战士,我们就应该首当其冲!”(龙泉新闻网 2010—12—31)

(3)将形容词性的成分理解为名词性成分。比如“难(nán)兄难弟”,指兄弟们品德、才能都好,难以分出高低,其中的“难”是形容词义。据《世说新语·德行》记载,陈元方的儿子长文和陈季方的儿子孝文,争着说自己的父亲更好,请祖父陈寔评判。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到了元代,该成语就指患难兄弟了,其中的“难”(nàn)是名词义。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此义一直沿用至今。邹韬奋的《经历·“难兄难弟”的一个》中也有这样的用法:“除‘家长外,我们还有几个‘难兄难弟,倘若这里所用的‘难可作‘共患难的‘难字解。”

(4)将名词性成分理解为形容词性成分。如“不登大雅之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大雅”原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现在被理解成了高雅、华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部小说,初名‘金玉缘。”全词的意思为粗俗的东西(多指文艺作品)是上不了高雅、华丽的厅堂(比喻严肃、正式的场合)的。

(5)将实词理解为虚词。典型的如“从井救人”中的“从”,是动词(跟从)。《现汉》的释义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来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并没有好处的行为。”《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现在人们将“从”理解为介词,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从井里救人”,整体义指冒极大的危险去救人。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昔华盛顿拯一溺儿,跃入湍水,盖所谓从井救人者。”此义已被《现汉》认可。

又如“人定胜天”,“人定”本指人谋。指人的力量、智慧能够战胜大自然。《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现在人们把名词的“定”理解为副词的“定”(一定),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人类一定能够战胜大自然。

3.将属于同一语法性质的甲语义理解为乙语义。

(1)将一种名词义理解为另一种名词义,有时是将“施动”理解为“受动”。例如“雅俗共赏”,意思是不论文化水平高低,人人都能够欣赏。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其中的“雅俗”,原是施动义——将文化水平高的人称为“雅人”,将没文化的人称为“俗人”,现在被人们理解为受动义,指高雅的和低俗的文艺作品,在语法上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有时,是将较为抽象的名词义理解为较为具体的名词义。比如“斯文扫地”中的“斯文”,指名誉、信用、地位等(抽象义)(完全丧失)。《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现在被想当然地理解为颜面或面子(具体义)(完全丧失),整体义为:颜面扫地、面子尽失。如:“身置此境,一向鄙视粗鲁而极其珍惜面子的陈墨涵也难保读书人的礼教了,常常在心里恨恨地骂娘。他娘的实在不是个滋味,真正是斯文扫地。”(徐贵祥《历史的天空》)endprint

(2)将某一动词义理解为另一种动词义。比如“格杀勿论”,本指把行凶、拒捕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不以杀人论罪。《负曝闲谈》第三回:“如有白拒捕等事,格杀勿论。”其中的“勿论”,意思是不论(追究;认定)罪,现在人们想当然地理解为“不管(顾及/考虑)后果”,整体义为:杀(打)死再说,不管(顾及/考虑)后果。

4.用方言中的意义去理解成语中某个词的意义。例如“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也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其中的“老气”指老年人的气派。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现在有人根据“老气”在方言中的用法[西南官话和吴方言中指“年纪很大的样子”(《简明吴方言词典》1986)],把该成语理解为老态龙钟或年轻人缺乏朝气。如:“从兴高采烈的年轻人到老气横秋的已婚男……或许你会明白,到底什么是爱情。”(胶东在线 2011—02—12)《汉语成语词典》收录了此义。

5.将不能分开理解的联绵词理解为可以分开理解的短语。典型的是“望洋兴叹”(芜崧 2002),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其中的“望洋”(也作“望羊”“望阳”)是个联绵词(单纯词)(仰视的样子),不能分开理解,可是,现在人们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了动宾短语——望着海洋。当叙述人们要达到某个目的或实现某个愿望力量不够或缺乏必要的条件,而无可奈何的时候,都可表述为“望X兴叹”。诸如:望山兴叹、望河(江、海、水)兴叹、望官兴叹、望博士兴叹、望房兴叹、望车兴叹等。这种理解已被有的词典认可,诸如袁林、沈同衡编的《成语典故》(1981)的括注为:“洋,现在一般都理解为‘海洋了。”蒋荫南、郭熙的《同义成语词典》(1987)说:“它的前后半截(都)是动宾结构,两截间是偏正关系,‘望洋修饰‘兴叹。”

(二)将成语的意义做整体偏移理解

细究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收缩成语整体义的范围,或者将成语的整体义割裂做局部的理解。比如“安步当车”,意为慢慢地步行,当作坐车。《战国策·齐策四》:“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现在人们将原义的范围缩小,理解为仅指缓慢步行(甲)或弃车步行。《建宏成语义类辞典》(2001)收录了该义。如:“虽然他能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但为了增加运动量,他坚持每天安步当车,有时候还会骑自行车。”(中国玉环新闻网 2010—10—22)

有时理解成语时,舍去其中的某个语素。比如“不耻下问”,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可耻。《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现在被人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向别人请教、提问,不觉得可耻”,舍去了语素“下”的意义。例如:“就像我们平时学习时经常会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应该不耻下问,你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父母,‘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嘛。”(《新民晚报》2009—07—13)

2.改变原成语的语气。比如“曾几何时”是个疑问格式,指才过了多少时候。表示没过多久。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现在人们将它理解为陈述语气:曾经在某个时候(时间)。例如:“日月如梭,曾几何时,我们还称呼他为……小马。可转眼小马哥竟然已过不惑之年。”(搜狐 2009—05—25)

又如“好自为之”,原意是陈述语气:喜欢自己亲手去做。《淮南子·本经训》:“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其中的“好”念hào,现在念作hǎo,整条成语的意义成了祈使语气,规劝别人好好地生活、工作,或妥善处理某事,如:这件事你好自为之吧(网络《百度百科》)。与此同时,词语的语法功能也改变了:原来的“好”是动词,带小句宾语“自为之”,现在的“好”是形容词,做状语修饰“自为之”。

3.改变原成语的语义关系。例如“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递进关系,而且是指向别人的:已经把他们招抚来了,就要把他们安顿好。《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其中的“来之”和“安之”都是使动用法:使之来,使之安。后来被人们理解成了因果关系——既然来了就要安心(语义不再是外向)。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零二回:“但既来之,则安之,姑且住下再说。”(《汉语成语词典》)

4.将成语意义做泛化理解。比如“美轮美奂”,最初是形容建筑美(房屋高大华丽)(轮:高大;奂:众多)。《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现在被人们做了泛化理解,可指风景、服装、文艺作品等的种种美态。例如:“阿联酋迪拜风景美轮美奂。”(北方网 2008—02—05)“挂满了摄影、剪纸、书法、美术等作品,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网易 2011—03—21)

5.既改变成语的意义,又改变其感情色彩。比如“炙手可热”(芜崧 2007),本指手一挨近就感到热得烫人,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现在被人们想当然地理解为人的人气旺、名气大、影响大,或者指事物紧俏、热门,这样,原来的贬义便成了褒义。例如:“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新浪 2011—01—17)。“一居室房屋租赁炙手可热,价格直逼三居室。”(胶东在线 2011—02—16)

也有由褒义转向贬义的。比如“差强人意”(朱楚宏 2000),原指勉强或大体上使人满意。《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现在人们望文生义地理解为表示情况很差,令人感觉很勉强,即不太令人满意。这是把成语中副词“差”(chā,稍微,比较)和“强”(qiáng,振奋)想当然地理解为形容词的“差”(chà,差劲,不好)和“强”(qiǎng,勉强。“强人所难”的“强”)了。这样,该成语的感情色彩就由原来的褒义变成了贬义。例如:“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公用企业和行业垄断性企业收费透明度低,服务质量差强人意。”(网易2000—12—19)endprint

6.赋予成语另一深层含义。典型的是“呼之欲出”,其字面意思是:绘画逼真,似乎叫一声他就从画里出来了,深层含义指文艺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写、塑造相当生动逼真。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现在人们赋予它一个新的深层义——“新生事物即将产生”,此义深受青睐。例如:“中国高速铁路呼之欲出。”(《科技日报》2006—05—15)“‘十二五规划呼之欲出。”(《中国日报》2011—02—10)“房产税呼之欲出。”(凤凰网 2011—02—05)

7.将成语的意思做反向理解。如“空穴来风”,意思是有了洞穴才刮进风来。比喻消息或谣言的传播不是没有根据或原因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现在人们做了反向理解:空洞里飘来的一股冷风,或者凭空刮来一股冷风,比喻消息或谣言的传播毫无根据或原因。例如:“建材涨价非空穴来风,商家进货价涨幅达35%。”(慧聪网 2011—01—19)

8.仅仅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这是名副其实的望文生义。比如“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现在被人俗解为用手上下摸捏,猥亵。例如:“不料,陈姓少年突向被害少女上下其手……并将她强压在地、强行脱去衣裤性侵得逞。”(《中国日报》2011—01—24)有时还被人们赋予了“

上上下下一齐动手”的含义,并将“上下其手”改成了“上下齐手”。例如:“如顺德的大部门体制改革……不但在改革谋划上省区上下齐手,且党政群联动宽幅展开,党政部门从41个精简为16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02—04)

故意使用成语的字面意义,这在广告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比如某电冰箱的广告词是“停电二十四小时依然冷若冰霜”;某牙膏的广告词是“一毛不拔”;某减肥药品的广告词是“能让女人原形毕露”。新闻用语也“不甘示弱”,例如:“近日,本报连续关注了中山东路发现的古代建筑遗址的挖掘和遭施工破坏的过程……记者在现场看到,尚未被破坏的部分,一排排精美的皇宫石柱础呼之欲出(一呼叫就要露出来了),情形喜人。”(中国江苏网 2004—11—10)“社区护士大练兵,打针要能‘一针见血。”(汉网 2008—03—31)

不过,物极必反,对成语的意义做正偏移理解,如果与传统意义相去甚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的语感和可接受程度,就成了负偏移——误用。比如:“八年来,林黛对我的关怀,罄竹难书。”(《短篇小说·情书·绝情书》2000)“1930年最后一条野生袋狼被杀于墨本纳……袋狼这个曾经繁盛的物种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百科知识》2006年第3期)这两个成语用得有点离谱:“罄竹难书”是形容罪恶、劣迹的,不能形容关怀之类的积极现象。“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并不是灭绝、死亡的意思,因此,“销声匿迹”属于误用。

对于成语的误用与否,有时莫衷一是,一般人不好下结论,这时工具书特别是权威工具书就要站出来说话了。比如这样一些标题:“夺冠30万消息为空穴来风,国脚夺冠奖金5万”“山西试射三导弹?空穴来风”“史美伦离任传闻再起,种种迹象表明并非空穴来风”,等等。其中“空穴来风”的意思是“传言毫无根据”,许多人对此提出质疑(彭健等 2004,2007)。这种理解是否合理?两部权威的工具书及时做了表态: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大胆认可了这一新义,《现汉》随后跟进,可谓一锤定音,起到了导向和规范的作用。

二、成语意义的正偏移理解活跃的原因

目前,对成语做正偏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活跃?首先,这与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关。过去,由于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过严,人们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成语,总是中规中矩,不敢造次。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比过去放宽了,人们的思想也解放与活跃起来了。于是,人们对成语意义的理解不再过多地参照现成的工具书所做的“硬性规定”,做一般的理解,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比如把“呼之欲出”理解为“新事物即将产生”,就很有创意。“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董奇 1985),这种思维方式值得在词语理解方面乃至语言文字应用领域推广。其次,与社会的发展对词语运用的要求和人们遣词造句的追求目标有关。现阶段,成语传统的意义有些已经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这就要求人们运用成语也要与时俱进。于是,人们推陈出新,让现有的成语翻出新义。以“炙手可热”为例,其新义反映了人们在词语的选用上对形象性、典雅性、新颖性的追求。与这个成语意思差不多的还有“走红、紧俏、火爆、热门”等常用词语。另外,人们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喜新厌旧”的心理,当“走红”之类词用“腻”了的时候,自然要选择新鲜的词语,于是,“炙手可热”和“呼之欲出”也就“再度出山”,使旧词翻出了新义,颇有新鲜感和表现力。

对成语意义的正偏移理解,是对成语的灵活运用,“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与鲜明的时代特色”(朱楚宏 2010:15)。上述“人定胜天、望洋兴叹、差强人意、首当其冲、美轮美奂、雅俗共赏、感同身受”等许多成语的新义新用法都负载了新的文化因子,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成语的传统意义是经过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人们对成语意义的正偏移理解所产生的意义,虽说是对传统意义的“叛逆”,但由于使用频率相当高,就应该予以承认。事实上,它们已被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而且有一部分已被工具书收录,将形成第二次“约定俗成”。这样,就为读者理解成语的“另类”用法提供了“从俗从众”(朱楚宏 2000)的客观依据和标准。

成语的正偏移理解所产生的新义是对其传统意义的合理补充,二者形成了成语“义系”的新格局。这种新义为什么能够形成而没有另创新成语来表示呢?语言学家是这样解释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总是在不断地增多的,让一个词兼表几个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经济的原则。语言的这个要求由于词义的模糊性而得到满足,因为一般词的意义不像科学术语那样界限分明,它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能够向外延伸,这使它能够兼表有关的事物。”(叶蜚声,徐通锵 1997:134)反之,如果另创新成语,就会大大增加汉语成语词库的容量,增加人们的记忆负担。于是,人们放弃了另创新成语,而是借已有成语来表达新的意义和用法。

附注

[1]修辞学上所谓的“正偏离,是相对负偏离而言,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反常规现象”。参考:祝敏青.荒谬信息的正偏离效应.修辞学习,1999(1).

参考文献

1.董奇.发散思维测验的发展与简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1).

2.姜小欣.错用成语.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7(2).3.蒋荫南,郭熙.同义成语词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4.闵家骥等.简明吴方言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5.彭健.“空穴来风”还要用错多久.中华新闻报,2004—10—18.

6.芜崧.“望×兴叹”不该遭遇尴尬.语文学刊,2002(5).

7.芜崧.炙手可热的“炙手可热”.语文学刊,2007(6).

8.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9.向光忠.建宏成语义类辞典.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

10.原建平.中华成语大词典.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11.袁林,沈同衡.成语典故.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1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3.张亚玲.被望文生义误用的成语.教育革新,2007(2).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6.

15.朱楚宏.成语的理解也须从俗从众——“差强人意”意义浅析.语文建设,2000(4).

16.朱楚宏.成语语义超常引申新探.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长江大学文学院荆州434023)

6.移动设备的隐形指针 篇六

今天,与手机交流的方法是在其键盘或屏幕上指点江山。而研究人员们正在开发更加自由无界的移动设备操作方式。

德国波茨坦哈索普列特纳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帕特里克·伯蒂奇(Patrick Baudisch)和他的研究生肖恩·古斯塔夫森(Sean Gustafson)正在开发一个手机的原型界面,无需使用触摸屏、键盘或者其它任何物理输入设备。一枚小型摄像机和附在衣服上的微处理器就能捕捉并分析人们的手势,将每个手势的轮廓送到电脑显示器上。

该设想希望让使用者能经由一个“虚拟界面”来追踪他们手指在空中画出的形状,从而增强手机对话。伯蒂奇和古斯塔夫森制造了一个带有钻头大小摄像头的原型设备,但他们预测在几年内零件就可以缩小,以便制造更小的系统。

通过手势与电脑交流的想法早已不新鲜。索尼公司已经在销售其称作EyeToy的摄像头及软件,能在PlayStation游戏主机上捕捉手势。微软则为Xbox 360游戏主机开发了一套更为复杂的手势感应系统,叫做“诞生计划”(Project Nail)。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帕蒂·梅斯(Pattie Maes)和她的学生普拉纳·米斯特里(Pranav Mistry)开发了一个基于手势的研究项目,叫做“第六感”(SixthSense),采用可穿戴的摄像头来记录个人手势,并用一个小型投影仪在任何表面创建一个临时的显示界面。

伯蒂奇和古斯塔夫森表示,他们的系统比“第六感”简单,所需零件更少,因此可以更廉价。用左手或者右手做出一个L形状,使用者就能“开启”这个界面。这个动作创建了一个二维空间表面,为即将出现的手指轨迹划定边界。伯蒂奇说使用者能利用这块区域来阐述空间情境,例如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用户在空中开始比划,”他说,“无需设置工作,也不用掏出设备或者手写笔。”研究人员还发现,由于视觉记忆作用,用户甚至可以回到之前的虚拟草稿添加内容或注释。

关于设置和用户研究详情的报告将在2010年10月纽约举行的用户界面软件与技术(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研讨会上发表。

一款名为“表面”的实验性触摸屏桌面的开发者,微软研究员安迪·威尔逊(Andy Wilson)说,这项成果是未来产品的标志。“我认为当设备被缩减为零一甚至连显示器都没有——的时候,这种技术作为终极想法是非常有趣的。”他说。

7.极值点偏移问题的一种求解策略 篇七

对于此类问题,解题方法灵活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解决规律,现说明如下.

(极值点左偏)

如图1所示,不妨设x1<1<x2,则x2-1>0,2-x2<1.

构造函数

故F(x)在(0,+∞)单调递增,F(x)>F(0),所以F(x)>0.则

用x2-1代替x可得

由f(x)在(-∞,1)上递增,有

1)考查f(x)的单调性;

2)假设x1<1<x2,则x2-1>0,2-x2<1;

3)构造函数F(x)=f(1+x)-f(1-x),判断出F(x)>0,即f(1+x)>f(1-x);

4)用x2-1代替x,得f(x2)>f(2-x2),转化为f(x1)>f(2-x2);

5)结合f(x)的单调性,得到结论.

证明x∈R,

f(x)在(0,+∞)上单调递减,f(x)在(-∞,0)上单调递增.

(极值点右偏)

如图2所示,不妨设x1<0<x2,则-x2<0.

构造函数

下证F(x)<0.

要证F(x)<0

故g(x)在(0,+∞)单调递减,g(x)<g(0)=0,所以g(x)<0.

即F(x)<0,因此有f(x)<f(-x).

用x2代替x,得f(x2)<f(-x2),即

由f(x)在(-∞,0)上单调递增,得

1)考查f(x)的单调性;

2)假设x1<0<x2,则-x2<0(其实是x2-0>0,2·0-x2<0);

3)构造一元差分函数F(x)=f(0+x)-f(0-x),判断出F(x)<0,即f(x)<f(-x);

4)用x2-0代替x,得f(x2)<f(-x2),转化为f(x1)<f(-x2);

5)结合f(x)的单调性,得到结论.

f′(x)在R上递增

当a≤0时,f′(x)≥0恒成立,故f(x)在R上单调递增,不符合题意.

当a>0时,令f′(x)=0,得x=ln a.f(x)在(-∞,ln a)上递减,在(ln a,+∞)上递增.

如图3所示,设x1<ln a<x2,则

构造函数

由f(x)在(-∞,ln a)上递减,有

1)考查f(x)的单调性;

5)结合f(x)的单调性,得到结论.

根据上述几道例题及其思路,笔者总结出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求解策略:

求解步骤如下:

第1步,考查f(x)的单调性;

第2步,假设x1<x0<x2,则x2-x0>0,2x0-x2<x0;

第3步,构造一元差分函数F(x)=f(x0+x)-f(x0-x),判断出F(x)与0的大小关系,即f(x0+x)与f(x0-x)的大小关系;

第4步,用x2-x0代替x,得到f(x2)与f(2x0-x2)的大小关系,转化为f(x1)与f(2x0-x2)的大小关系;

第5步,结合f(x)的单调性,得到结论.

运用上述策略可以较好地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在实际解题中上述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题目灵活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构造函数

【浅谈指针的偏移】推荐阅读:

delphi和c指针与内存操作指南07-17

上一篇: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倾听文化的声音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