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共5篇)
1.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一
对鲁迅文化观的研究仍然是新世纪的一个持续不衰的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学人在深化鲁迅与中国文化的话题时,不再过于注重鲁迅的“反传统”或对鲁迅的“反传统”作偏于一端的简单理解,而是采取了更科学、更辩证、更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王富仁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中国文化》认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鲁迅“并不绝对否定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文化,但同时也失望于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鲁迅“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王富仁还特别注意把鲁迅放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宏大建构中审视鲁迅思想与中国文化主体的内在联系及生成,这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意义。
、陆耀东在《“五四”时期的鲁迅与传统文化》中指出,“鲁迅当时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整体确持否定态度,但对其他文化派别(如墨家)和儒家内部的异化的声音(从屈原到曹雪芹)则有所肯定。”张永泉在《从天地观看鲁迅早期文化思想》中认为,鲁迅留日时期“对以普崇万物特别是敬天礼地为‘本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完全肯定的,对以此为‘始基’的‘一切睿知义理与邦国家族之制’是完全肯定的。”
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展开对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激烈而深刻的批判,并“深刻揭露了中国传统天地观的本质,原来这不过是历代儒者为了推行他们的思想主张而臆造出的骗人的手段。”胡兆铮的《鲁迅笔下的“天”及其他》指出,“天”与“无”在传统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而鲁迅终生坚定不移的战斗目标则是与“天”争斗。沈庆利的《试论鲁迅的农民战争观》认为,鲁迅尽管没有全面否定农民战争,但鲁迅确实地“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把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独到而深邃的剖析和批判。”主要“批判了农民战争的野蛮性和残忍性”,“抨击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揭示他们“与原始宗教的密切联系”。
关于鲁迅和宗教文化的关系,王富仁在《鲁迅与中国文化》中认为,鲁迅与“佛家文化对于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揭示和对于人生痛苦的解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并受到佛家文化动态地体验性地把握社会人生的方式的影响。但鲁迅对佛家文化的虚无主义人生哲学持否定态度。哈迎飞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从“鲁迅、尼采与佛教”、“以一身来担人间苦”、“谈鬼物正像人间”三个不同的角度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揭示与论证出鲁迅与佛教或远或近的内在原因,还对佛教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实际影响及意义做了阐释。管恩森《耶稣・撒旦・鲁迅――鲁迅与基督教关系发微》侧重揭示了鲁迅与基督教在精神层面的契合点:“精神主体的推重”、“面对庸众的先觉者”、“反传统的异端力量”。王家平的《再论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对鲁迅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以及鲁迅在接受宗教文化的过程中思想的发展变化做了系统的梳理。
2.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二
19、山茶花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
以独立探究为主,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在重点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山茶花的美,学习山茶花坚忍、顽强的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的色彩、形态的美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大家一定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山茶花》,一起领略山茶花的美丽吧!板书课题:19、信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三、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2、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评议。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起来探究山茶花到底美在哪?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山茶花美在哪里?
仔细阅读课文,把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2、教学课文2、3段。
(1)由学生回答导入。(教学第2段)从这一段中你都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山茶花树枝上有许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也颜色不同。读了这一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山茶花给你的感受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说得真好,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山茶花多美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2)教学第3段。
在众多颜色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三种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①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吗?(出示图片)生齐读课文。
②
出示三句话,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是比喻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像、仿佛、是)你能用这种方法描写红色和紫色的山茶花吗? ③
除了颜色,我们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山茶花的美?
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山茶花花型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师:多美丽的山茶花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它的美丽吧!(出示图片2遍)第2遍让学生随着画面齐读课文2、3段。3、教学课文4、5段。
多么美丽的山茶花啊!可它为什么会这么美丽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5段,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然后反复朗读几遍,仔细品位品位。
抓住“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坚忍、顽强的精神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板书:坚忍、顽强
出示“果真特别!”强调感叹号的用法。这里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引导学生体会,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山茶花骨朵果真特别,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它总是那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的准备着,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再一次拿起课本,一起来感受山茶花那股特别的劲儿吧!
4、畅谈感受。
你认为山茶花最美的是什么?
师小结:山茶花美,山茶花的精神更美,山茶花正是凭着坚忍、顽强的精神才能开出如此神奇、美绝的花。我们忍不住要赞叹:啊,山茶花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儿!生齐读。
三、拓展练习
1、教学两种不同的问句。
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 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师小结:像第一句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式叫做“设问句”,像第二种这样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在问句中的句式叫做“反问句”。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学会正确地使用这两种句式。
2、学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山茶花吧!谁能来夸夸咱们的山茶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茶花的美丽,更被山茶花那坚忍、顽强的精神深深折服,让我们以山茶花为榜样,学习它坚忍、顽强的精神,力争在今后的日子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吧!
板书设计:
笑着面对一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二类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能用 “康复”、“意外”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段落是描写桑兰面对苦难的,仔细读一读,体会桑兰坚强的意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桑兰如何面对困难。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微笑着面对一切》。
2、老师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谁微笑着承担着一切?为什么能微笑着来承受呢?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⑴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⑴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出示:
省体操队
训练
人选
技术
摔下来
固定套
询问
治疗
脊椎
配合 毅力
瘫痪
气喘吁吁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学生从平翘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几个方面加以注意。⑶去掉拼音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 ⑴读正确、流利。
⑵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⑶不能解决的作出标记。
4、检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⑴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失声痛哭
剧痛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⑵提出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当场解答,答不出的共同查字典解决,或教师解答。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谁微笑着承受着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交流。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文中第4、5、6、7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7、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目标
我们通过初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以微笑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导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桑兰并不气馁,而是用微笑承受着这一切,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精读课文,回答我们的疑惑。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出示句子: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很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优秀 跨入 人选 多次参加 赢得荣誉
4、可当桑兰摔下后,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这对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读第4--7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再读第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讨论交流。
3、你认为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品味。
4、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桑兰真是个坚强的小姑娘。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1)指名朗读。(2)师述:(略)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练习
1、造句。康复 意外
2、在下面的句子上适当的词语。
⑴桑兰 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乐曲。
⑵ 前来探望的队友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⑶ 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⑷在桑兰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 可以自己刷牙,可以自己穿衣。
21一次著名的冲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重点词句激发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过程与方法:
1、抓住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理解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紧扣第2自然段,体会派特利那种不屈不扰的运动精神。
2、感受事件氛围,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教学重点:
抓住“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这一句中“不屈不挠”理解。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
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冲刺镜头——从多角度拍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刘翔)
这些照片都是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竞赛最后冲刺的时候拍摄下来的。他冲刺的一瞬间将永远牢牢记在我们的心理,因为他标志着我们中国人也能站在运会的短跑项目的金牌领奖台上。(特殊的意义)
(教师出示语句练习“这是一次()的冲刺!”)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与“冲刺”有关。(出示课题《一次著名的冲刺》)我们将时间向前推移,来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课件显示时间推移,并出现派特利的图像)他名叫派特利。
我们的课题《一次著名的冲刺》,就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连贯,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电脑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3、检查词语的读音:消耗
蹒跚
搀着
冲刺
霎时
掌声雷动
根据
成绩册
不胫而走
不屈不挠
4、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
3、师小结。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刺
声
脚的写法 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看看关于派特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运动员,坚持跑完比赛,没获得金牌„„)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派特利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冲刺。没有获得比赛的金牌。
提问1:那么为什么派特利没有得到奥运金牌,他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呢?
提问2:派特利没有得到金牌,那么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呢?(引发学生的分歧)
(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呢?(认为自己找到答案的同学,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再读二、三自然段)
(坚持跑完全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出示“不屈不挠”)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派特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重点读第二段,开始找重点词体会派特利的“不屈不挠”。)
(蹒跚、五次、咬紧牙关、爬、一步、两步„„,再次晕倒、搀着
五次、爬、一步、两步„„,引导学生先说后读,联系学生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这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示“历史性的场面”)我们感受到了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个读、齐读、教师范读“历史性的场面„„跑过终点。”)教师小结
比赛结束后,有记者采访场外的观众:“你认为派特利的这次奥运之旅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呢?”
你就是场外的观众。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说——教师引导结合派特利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教师出示例子王义夫„„)
教师小结(美国„„从此„„的名言“不胫而走”,简单理解“不胫而走”)(出示“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二、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为什么这次冲刺成为了著名的冲刺?
古诗诵读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门山》描述的画面。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和诗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初读诗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2、指名朗读。3、师生共同评议。
3、自由读诗文,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4、学生质疑。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总称。
楚江: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属楚国,因此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5、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及时解决,不理解的诗句板书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
借助注释,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弄懂诗句的意思。2、指名回答。
(两岸清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联系学生游三峡来进行体会。同时体会课题中的“望”)3、教师小结。4、自由朗读诗文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5、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四、背诵诗文。
语文乐园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6组同义词。
2、积累8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积累格言并感悟。
4、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
5、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富有激情给人力量的话语。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自信的品格。
7、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自主探索、发现、体会字、词、句的特点。
2、在朗读与讨论中理解格言的含义。
3、学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识字、学词、读句的兴趣。
2、培养与激发阅读格言的兴趣。
3、有乐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教学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我来试试” 教学步骤: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词语。
3、交流我的发现。
4、教师总结:它们的意思相近。
5、比较:谁能辨认出这些双胞胎?
6、游戏:找朋友。二 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有何共同点?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3、边读边回想:你曾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词语?
4、全班交流后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如“逗号”。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评议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一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鼓励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气势来。
2、你能从书中在找出类似这样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3、谈听后感。三 口语交际。
1、读一读对话,想一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2、小组交流:你觉得自己勇敢吗?你认为我们班上谁最勇敢? 3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第三课时
一
回忆:
我校开展的秋季运动会上,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项目?哪个运动员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观看有关录像)
二、指名交流后,出示本次习作的主题——我们的运动会
三、该如何写,才能把这些有趣的项目、这些了不起的运动员记录下来呢? 向范文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次著名的冲刺》: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处写具体,不可面面俱到。
四
3.鄂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三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学习和生活”这个话题,选编了《日记一则》、《煮书》、《红马的故事》三篇课文。其中,《日记一则》讲述了小作者得到一本好书,欣赏一首好诗后的喜悦心情;《煮书》则引导学生认识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红马的故事》能让人充分感受师生间的和谐和快乐。
本单元的古诗诵读,选编的是王维的《鹿柴》,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目的上,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写的夕阳西下的空山深林的幽静,初步了解王维田园诗的创作风格。
语文乐园则安排了,通过姓氏来辨析多音字,读成语,读名言警句和读《一张便条》,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某些特点,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学会写便条。在“探究与发现”中,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有成语的句子,积累和运用成语。“口语交际”——“我的爱好”内容涉及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乐趣的都可以畅所欲言,鼓励学生个性化发言。习作“我喜欢”和口语交际的内容相似,但重点要以“为什么喜欢”为主,可以打开思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有序的表达出来。
综合性学习是让学生通过搜集名言警句制作小书签,丰富语言,陶冶情操。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同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
4日记一则
教材分析:
这篇日记有两条线索,明看是写“我”得到一本诗集很高兴,要感谢送书伯伯,暗含写细读《唱歌的小河》的感受,与其说从体裁上看是日记,不如说从内容上看更似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这也正是这篇选文的巧妙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要忽略了学写日记和读后感的教学提示,更不要忽视理解《唱歌的小河》。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高低不平、昼夜不息、勇往直前、奋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唱歌的小河》。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教学重点:
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教学难点:
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写日记吗?在日记中,你一般会写些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日记,看看他都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些什么。
3、理解“则”
二、汇报交流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1、认读词语。
嘹亮、喉咙、崎岖、昼夜、奋斗、一则、星期、伯伯、诗集、唱歌、深刻、碰到、道路、读书、精神 2 理解词语: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嘹亮:
奋斗: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本文直小河不怕困难向大海留去的精神。崎岖不平:高低不平的样子。文中指小河流过的地方高低不平。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昼夜不息:白日和黑夜都不停息。3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课堂作业。
1、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2、背诵《唱歌的小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歌分几节
2、指名读第一节,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
3、指名读诗歌第二节。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休息读轻声)
读了这首诗歌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你能够称赞一下这条小河么?
4、那么小作者读了这首诗歌后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知道小河的哪些特点:昼夜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出示“这首诗歌写得多好啊!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指名读。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诗歌写的好,作者喜欢读诗,读到好诗很欣喜)
5、你还能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小作者很喜欢这首诗歌?(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6、“我”为什么喜欢〈〈唱歌的小河〉〉这首诗?你们现在知道了吗?(学生说)
三、齐读课文,背诵古诗。
四、深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好书的名言警句呢?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煮 书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由“我”为题引出的,通过学习也可启发学生明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读的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课文中出现的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说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习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
2、理解“煮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A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3.学生独立练写。
第 二 课 时
学习内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B小组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红马的故事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3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 一 课 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B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 二 课 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古诗诵读:鹿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教学重难点:
1、流利诵读古诗。
2、理解诗意。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课前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是谁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鹿柴
3、指名读题,请注意,“柴”在这里念zhài
4、齐读。
二、诵读古诗
1、想听老师读读吗?
2、学习听时要注意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3、指名学生读读。
4、同桌互读互听。
5、指名比赛朗读。
三、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自己借助注释理解
1、自己读,自己想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不正确的,要同学帮助。
3、同桌互相说说意思。
4、师渲染意境,生再读古诗。注词释义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名句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四、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一背。
2、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3、同桌互相背。
语文乐园
(二)教学要求:
1、正确读准字和成语。
2、熟练读写学习的名言名句。
3、学习写留言条。
4、口语交际。(我的爱好)
5、习作。我喜欢„„ 教学重难点: 1正确默写名言名句。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2学会写留言条。3能写好作文。课时安排: 5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正确读准字音。
2流利读准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3写一写,背一背。教学重难点:
1流利读准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2写一写,背一背。教学过程:
一 导入学习乐园。1板书。
读读这些字:区 仇 单 任 解在做人的姓氏时该怎样读? A自己先试着读一读。B读给同学们听。C练习读,比赛读。三认一认,读一读。学海无涯 尺有所短 学而不厌 寸有所长 博览群书 切磋琢磨
查 燕华 盖 应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手不释卷 豁然开朗 1自由读词。2集体交流。3说说词语的意思。4练习词语填空。
四 读一读,写一写,背一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一读顺句子。2二读感知句意 3三读背诵句子。3四写。五课堂练习。1填写词语。2写句子。
学习内容:
1读便条,了解留言条。2读懂内容,学习写留言条。教学重难点:
明确留言条的格式,学写留言条。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一 导入学习。
1谈话: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事情要出去,咱咱们办呢?写便条可以解决难题呢。二 了解便条内容。1自己读一读一张便条。2说说写了什么?
3从这件事情,你知道了什么?
{在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也可以写便条.} 三 明确留言条的格式.1看看书中的留言条,想想应该怎么写的.2先写称呼,再写清事情,接着写自己的名字,最后写时间.四 练习写留言条.1学生写.2教师辅导.创设情景:
放学时,父母接你来晚了,这时老师在开会,父母要接你回家,请你给老师写一张留言条,该怎么写?
第 三 课 时
学习内容: 探究和发现.,读一读,找一找好句子.2 口语交际..把自己的爱好说清楚.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把自己的 爱好说清楚.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1谈话: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有个同学很喜欢好的句子,还写给大家一起读呢.二 学习探究和发现.1读一读这2个句子.(1)这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2读成语: 勇往直前 豁然开朗 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呢?说给大家听听吧.4把你在课文中发现的有成语的句子读一读.三 口语交际.1读一读文文和乐乐的谈话.2他们正谈着自己的爱好呢,你有什么爱好 ? 3先自己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4指名说.大家评评,谁说的 最清楚.5你有什么爱好?它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呢?可以和你喜欢的同学交流.四 教师小结.第四、五课时
学习内容:
作文(我喜欢„„)教学要求: 1 练习写写自己的爱好或兴趣.2 把自己的爱好或兴趣写清楚,使别人也和你一样感到快乐.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教学重难点:
1练习写写自己的爱好或兴趣.2把自己的爱好或兴趣写清楚,使别人也和你一样感到快乐.教学过程: 一 导入作文.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快乐的说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和爱好,这节课,我们练习写一写,让别人都来分享自己的快乐.看谁写的最生动,最有趣.二 读读引文.1学生读,引入话题.2说说自己的爱好.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呢? 3先自己说说吧.4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5还有很多同学都想说,关于这些,老师和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把你喜欢的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快乐.三 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辅导.四作文交流,评改.1交流自己的作文.2大家评评好的地方.3自己修改作文.综合性学我喜欢的名言警句
教学要求:
1明白什么是名言警句.2学习收集名言警句.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教学重难点:
1明白什么是名言警句.2学习收集名言警句.教学过程: 一 导入学习.1我们学习过很多的名言警句.2这节课我们学习收集名言警句.二 回忆学习过的名言警句.1你知道哪些名言警句呢? 2说给大家听.3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三 准备摘抄本,开始学习抄写.1准备摘抄本.2讲讲抄写的格式要求.3开始抄写.四谈谈你对自己抄写的句子的体会.五 可外练习_------------(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 名言书写下来,做成小书签.)
4.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四
综观整个下半年,较有影响的几个学术、文学大奖,没有一个不是进行得磕磕绊绊,而评奖结果也均是颇多非议。先是“长江《读书》奖”就学术委员会召集人能否获奖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笔伐;接下来首届老舍文学奖也“惊爆出内幕”,得奖作品居然不在候选之列!战争逐渐升级,接下来的矛头就集中到了“茅盾文学奖”这样的国家级文学大奖:初评尚未启动,评委遭质疑,入围作品遭非议,直到最近好不容易评出了奖,还被冠上了“文学界的‘狗皮膏药’”如此不雅的称号,令人哭笑不得。但事情并没有因此完结,茅盾文学奖尘埃落定,对她的姐妹奖——另一国家重量级奖项——“鲁迅文学奖”的迟迟不露出水面,人们又开始了质疑:两年一评的鲁迅文学奖“难产”了?
“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中国当代优秀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等的创作和写作设立的,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全国优秀翻译彩虹奖等7个单项奖。每四年评选一次的鲁迅文学奖大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重要奖项。”
第一次鲁迅文学奖评出的获奖作品包括:史铁生的《老屋小记》等6篇短篇小说,邓一光的《父亲是个兵》等10篇中篇小说,邢军纪的《锦州之恋》等15篇报告文学,李王英的《生命是一片叶子》等8种诗歌,何为的《何为散文选集》等15种散文杂文,樊骏的《认识老舍》5篇评论文学,杨德豫的《华兹华斯抒情诗选》等6部翻译作品和陈占元等25位翻译荣誉获奖者。按照评奖方案,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首次评选完成于,评选的是1995-的作品。从19到现在已经四年过去了,按理,第二届获奖作品名单早该公布,四年一次的大奖也应见分晓。可评奖活动迟迟不见启动。
作为《中国作家》的资深编辑,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之一,杨志广向笔者道出了个中部分原委。第一次评奖带来的诸多后遗症使作协顾虑重重,不敢贸然开始第二次评奖。第一次评奖,获奖作品篇目过多,仅报告文学作品就达15个之多。如此多的作品,是否都代表了最高成就,值得商榷。二是此次评奖,单项奖是实行“包干制”,承包给各杂志社的。如报告文学一项的评定由《中国作家》杂志社承担,中篇和短篇小说分别由《小说选刊》和《人民文学》承担。参评作品虽然由各地作协推荐和评委推荐,但是在评选过程中受各主评杂志社影响较大,近亲色彩较浓。三是“地域色彩”浓厚,一方面是评委感情因素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文学观念上的差别,使得北京作家和军队作家的作品占了相对较大的比例。
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一位获奖者表示国家文学奖是严肃文学奖,如此断断续续,影响评奖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创作者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损害。另外,新的.评奖办法,单是从数量上考虑“也是有欠缺的”。他也对彻底解决评委的“近亲问题”表示了怀疑。由于评委都是由作协指定的,以文坛有影响的评论家居多;而中国文坛的现状是: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关系密切,由于人情关系而有情感上的偏向很难避免。
5.第五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篇五
一、语言的实际运用
l、下面的语句有不连贯的地方,请修改。
(1)由于树木茂密,我们的骑兵队伍起初没有被发现,直到听到了马蹄声,山头上的敌军才鸣枪报警。
答:
(2)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来,是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野花。
答:
(3)少年闰土和作者纯真的友谊,但这时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使他们中间隔上了一堵厚墙。
答:
(4)咸丰年间,淮北农民在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下,土地集中,租税沉重,逼得人民走投无路。
答:
(5)气死了金兀术,老牛皋笑死了。
答:.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请在其前或后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得明确。
(1)我要炒肉丝。
答:
(2)开刀的是他父亲。
答:
(3)这饭不热了。
答:
(4)当了县委书记的女人。
答:.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 XX 坎特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甲),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乙),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甲)处正确的选项是:
A、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出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B .还由每节车厢民主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C、还让每节车厢推选出一至二位当乘客代表
D、还在每节车厢中推选出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
(乙)处最恰当的选项是:
A、随后遵照这些意见 B 于是听取这些反映
C .接着考虑这些反映 D 然后根据这些意见
二、阅读
(一)阅读下列唱段,后回答问题。
(l)喜(唱)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麦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
(2)杨(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包了很多层,一层一层剥开,原来是红头绳,边剥边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
(喜儿跪在杨膝前,杨白劳给她扎头绳。)喜(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回来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哎!扎呀扎起来。
(3)帐房穆仁智上,手提红灯,上面有“积善堂黄”四个字。
穆(唱)讨租讨租,要帐要帐,我有四件宝贝身边藏:一支香来一支枪,一个拐子一个筐,见了东家就烧香,见了佃户就放枪,能拐就拐,能诓就诓。
(4)黄(唱)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堂上堂下齐欢笑,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家自有谷满仓,那管他穷人饿肚肠。、从(l)的唱段,可以知道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答:.(2)杨白劳和喜儿的唱段为什么一样的?从这两唱段可以知道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答:.从(3)(4)的唱段我们可以知道穆仁智、黄世仁是怎样的人?
答:.在(3)中,为什么要特别提及红灯上的“积善堂黄”四个字呢?
答:.黄世仁唱段中有“谷满仓”和“饿肚肠”的对比,说明了怎样的现实?
答:
(二)(甲文)陈毅:(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齐仰之:对,好多年了。
陈毅: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齐仰之:(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
陈毅: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苦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齐仰之:(笑)陈市长真是善于谈笑。
(乙文)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陈毅: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 40 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甲文中,写陈毅引用刘禹锡的《陋室铭》来评价齐先生的房间,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10、乙文中陈毅的对白可以分为几层?从对白中可见陈市长是怎样的人?
答:
(三)①我家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读过书,父母巴望我这一辈出个读书人,让我 6 岁就上学。那时,书费很便宜,连学费也才 4 元;但是要凑够这 4 元钱也是十分困难的。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我的学费/是从奶奶蓬乱的头发里流出来的/是从爷爷额上的皱纹里犁出来的/是从妈妈去鸡窝里捡鸡蛋时的笑容里溢出来的/是从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与锄头把之间发出的吱吱声里溅出来的。我的学费就这么昂贵,昂贵到需要全家几代人付出。
②领回新书的时候,全家都围着那新书啧啧感叹,也许这是几代人见到的真正的书。我的爷爷乐得簌簌掉下的眼泪,落在那书上,溅起一片墨香;娘找了块家里新的的粗布给我包书;书包呢,是奶奶一针一线缝的。书成了我们家的上帝,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能得到这样的礼遇。
③我在这样的条件下读完了小学,考到了离家 15 里的乡中。我永远难忘,有一个阴雨天,很冷。上语文课时,我才发觉忘带书了。第二节下课后,我见爹等在教室门外。他脸色白中发青,身于微微发着抖,一身淋湿的衣掌已冻得干硬。爹见到我,笑着说:“你忘带书了,我给你送来了。”说完,他解开外衣,从怀里掏出语文书,摸了摸,高兴地说:“还好,没有湿。”我说:“你咋不叫我?”
爹说:“我怕影响你读书。”捧着那带着父亲体温的书,我心一热,眼泪夺眶而出。
④上初三的时候,爷爷得了大病,就在奄奄一息的时刻,他让我拿给他一本书。他捧着,我看见他干涸的眼睛里,涌出了清澈晶莹的泪珠,打在书上,他又闻了闻,笑着对我说:“这是香味啊!
咱家总算出了个读书人。我们都没本事,也不能给你什么。要记住,书就是你的爹娘,它什么都会给你的。要下劲儿读书啊!”他顿了顿又接着对爹说:“我死以后,不要给我操办什么,简单地埋了就行。省点东西和钱给老大买书吧,书是他的爹娘,不能让他没爹娘。”我哭,爹也哭,全家人都哭,哭得那书馨香愈发浓烈。
⑤我上高中了,花的钱多了,家里的光景就更惨谈了。有一次我对爹说:“爹,我不想读了。”爹说:“咋?你是不是觉得家里穷?没事儿。要记住你爷临死前说的话,书就是你的爹娘。我们都没啥本事,不能给你什么。你只有下劲儿读书啊!要爱你的爹娘。”我听着,又是泪流满面了。
⑤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早已成人了,但我想说的还是一句话:要永远爱我们的爹娘。、本文的记叙是以()为顺序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l)第①段中“昂贵”是指();第②段中“真正的书”是指();(2)第④段中“他干涸的眼睛里,涌出了清澈晶莹的泪珠,打在书上。”“干涸”在文中的含义是(),它的作用是()。.第③段中将“淋湿”与“干硬”对比来写的作用是()。、(2)-(5)段在刻画人物是运用了细节描写,其中反复渲染了()的情景。.本文题目“爹娘”实质上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二是指()。
16.④段中“哭得那书馨香愈发浓烈”一句的意思是 ___。.文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的一句话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第③④段的主要意思。
第③段:第④段:
三、作文
19.题目:十年后
要求:不限文体,充分发挥想像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十年后,我们的生活空间将出现什么?我们的周围将发生哪些变化呢?……
答案:
五册七单元
一、1、(1)使主语一致,让后面的分句省略主语。可修改为:由于树木茂密,山头上的敌军起初并没有发现我们的骑兵队伍,直到听到了马蹄声,才鸣枪报警。(2)可先写我,后讲路两旁的景:春风吹来,我沿着小路走着;路的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和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野花。(3)第一分句应该加一个谓语如“十分深厚”之类,才能与下面的分句连贯。因此可改为:少年闰土和作者纯真的友谊十分深厚(或十分感人),但这时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使他们中间隔上了一堵厚墙。(4)“淮北农民”怎么样?
句中没有着落,造成句子残缺。可在“……剥削下”之后加上“过着悲惨的生活。”这样上下文就连贯了。(5)两个分旬结构不同,读起来不顺畅。可改为:气死了金兀术,笑死了老牛皋。2、(1)①可理解为:我要/炒肉丝,一种菜名。可以在前边加“你要清蒸鱼”;②可以理解为:我要炒/肉丝,炒一种菜。可以在“我要炒肉丝”后边加“你把油拿来。”(2)①可理解为:“开刀的”是指医生,是施事者。可在前边加“小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②可理解为:“开刀的”是指病人,是受事者。可在前边加“他母亲没脖,开刀的是他父亲。(3)有两个词会产生歧义①是“饭”:可指米饭;也可泛指每天定时吃的饭食。②是“热”:可指温度;也可指加温行动。据此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表达清楚。(4)女人有两种含义:①指性别;③指为人妻。所以此句可理解为;①这个人的丈夫是县委书记(当了县委书记的妻子)②她本人是县委书记(成了县委书记的女人)3.甲处选 C.C.A 三项简缩后,其句子主干大致是“乘务组推选乘客(当)代表”,显然,与给定的文字的意思不合。而 C 项中,“推驯的主语是“每节车厢(乘客)”,这项与上下文衔接就合情合理了。乙处选 D 项。从上下文看,“反映”者是乘客代表,提“意见”者是乘客,乘务组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反映”来接受“意见”,再根据“意见”改进工作。而不是这些“反映”本身。据此可排除 BC 两项。再看 A 项,“遵照”是无条件执行,乘务组没有自己的分析取舍,显然用词不当。所以选 D
【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诗词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08-21
以享受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作文07-14
第五册第九课教案08-19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全册第五单元教案10-16
北师大三年级第五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一只小鸟》教案06-29
5第五单元教案07-23
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08-23
五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