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2024-09-02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精选8篇)

1.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篇一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 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1.正音正字:镂lòu,从钅,娄声,不读lǔ,嶂zhàng不读zhāng。2.补充解词:(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2)标本: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3)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4)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待点。(5)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6)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7)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8)闲适:闲静舒适。(9)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答问,明确: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2·词义辨析。(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

(2)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3)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3.学习第2自然段。(1)齐读第2自然段。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学生答问,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明确: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的价值。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便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略加点拨。(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讲析第二段。

1.提问:第二段可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问,明确: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3~6自然段)从四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层(7~9自然段)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②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3)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4)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③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明确: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并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

②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3.指导分析第二层(7~9自然段)。①齐读第二层。

②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学生答问。明确:上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这一层出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③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明确: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篇二

1.1 山、水结合的景观层次

苏州园林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现代都市人既要享受城市文明, 又留恋湖山之趣, “城市山林”正好统一了这个矛盾。在园林的象征方面, 假山有特殊的地位。假山不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 增加了景观层次, 产生了空间感, 而且由于遮挡或掩蔽了一部分原应在视觉之中的景物, 因之更增加了园林的深幽气息。但明代以前, 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山的意境美和居、息、游、养的气氛, 是和“仁者乐山”的比德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到了明代, 建造假山时才开始着意于山体形态的多变, 更多地把山作为纯观赏对象而追求新奇的形式效果。由假山的假景引出观赏者的真情, 经过观赏者审美判断后的假山就变成了真山。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法则, 不同的景致如峰、岩、峦、洞、穴、涧、壑、坡、矶、瀑, 园山、楼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 各有形式章法, 不能混同。除此以外, 特别忌讳毫无章法地使用大量的名贵山石。

1.2 沧浪亭园林中山、水的应用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 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 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 迎面一座土山, 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三面皆水, 山下凿有水池, 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的水就像它的灵魂一样,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山下的复廊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 景通内外, 复廊外侧是园外的水面, 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 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 园门北向而开, 前有一道石桥, 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 土石相间的假山, 山上古木新枝, 藤蔓垂挂于其上, 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2 苏州园林中的水元素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水, 水是江南园林之魂。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 亭台楼阁依水而建, 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 园林就有了活力, 仿佛水是园林血液;有了水, 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 太阳有了反光, 仿佛水是一面镜子, 映照着周围的一切, 使园林的空间感、层次感更加强烈。

水, 无论在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园林中, 水通过其自身的运动和变化起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水体的变化, 既可以创造园林意境, 又可以提高造园的艺术水平。园以水活, 无水不成园水赋予园林以生机和活力。水也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中国园林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 园林的审美功能代替了单纯的原始虚妄崇拜。自魏晋以来, 老庄的追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哲学一直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这种流行于历代文人中的隐逸、休闲、寄情山水之间的审美思潮, 深深地影响着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原则。苏州园林的设计是这种理想境界的集中体现, 而其中尤以水环境的巧妙设计而为世人瞩目赞叹。

江南的园林建筑大多临水而筑, 自然观念在园林中处处尽显。在空间上采用自山布局的形式, 依地势借助亭台回廊的穿插、草木花石的虚实相间, 表达一种“虽山人作, 宛自天开” (计成《园冶》) 的创作思想。这种对“城市山林”理想境界的追求, 造就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审美观。苏州园林因水而活, 因水而美。“无水不园”, 是中国古代文人和造园行家对其园林特色和构园方式的一种形象化概括这一特点的形成, 与古人的“智者乐水”, 水有灵气, 水喻财源, 以及因水而活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水景的表现形态是对自然的模仿, 往往以斑驳交错的天然山石为其驳岸, 如同山涧溪流;也往往与其周围空间互相呼应, 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泾形态, 一步一景、步步为景的审美情趣, 水渗透于各个空间, 就水而言, 是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园林审美文化。

3 苏州园林中的石头景观

石有瘦、透、漏、皱、丑诸貌, 可以表达人格意义上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正因如此, 奇山怪石成为中国园林中特有的艺术符号, 造园者善于运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景致, 形成深远的意境。园林离不开假山, 而假山离不开石头, 选用何种石头大有讲究。石头的形体虽然千奇百怪, 但都是由于风吹浪激、日晒雨淋, 历经多年而缓慢形成的, 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因此, 中国人总是把“石”与“古”联系在一起。此外, 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也说:“石令人古, 水令人远。园林水石, 最不可无。”这一园林美学名言概括了这样一种园林审美现象, 即人们面对奇石名品, 往往会萌发怀古之思:想到它形成的自然史, 想到它和历史上某一名人的关系, 由石上的古题刻而感叹沉思, 这就是“石令人古”的审美体验。品石, 是伴随着叠石而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单枚点缀, 还是成组列布, 当时各园均以太湖石为第一品, 因为其体态丰富多姿, 体形又高大, 有所谓瘦、透、漏、皱的特点, 既可远观, 又能近赏, 是适于点布的理想石品。太湖石在园林上的凹凸和纹理, 也就是计成《园冶》中所说“文理纵横, 笼络起隐”。对石来说, “皱”的功能是破囫囵之体, 去平面之态, 使其立面显隐起伏、纹理丰富。这样, 石头的受光面就富于变化, 色调就不显呆板, 从而使人感到耐看。

4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4.1 造景植物的选择

绿是植物的统称包括植物的单体美和群体美。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无论是植物单独布置, 还是与其他元素相搭配都能很好的形成景色, 且构景灵活, 自然多变。植物的花色、叶色、枝干色彩丰富, 不同的植物色泽不同,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年龄又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因此, 植物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园林色彩, 点缀园林空间。然而竹类植物是园林造景中重要的观赏植物。

绿化环境, 陶冶情操。竹子生长快、繁殖容易, 一次造林、经营合理, 可供持久利用。竹林绿化能给污浊的空气以清新, 消减喧哗的噪音, 清除城市“三废”, 给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城市带来新鲜、清静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竹子与园林山石配合, 可形成写意山水式的组合景观,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 即充满诗情画意的竹石小品。竹子与建筑配合, 除一般植物那样对建筑物起软化、平衡、遮隐等作用外, 常形成画境式景观, 如古典范式中的“移竹当窗”和“粉墙竹影”等。

4.2 植物造景的运用

植物因其具有生命力且不断变化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令人赏心悦目, 心旷神怡;植物中乔、灌、地被因其高低差异而形成高低起伏的变化, 改变地形, 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植物还可以用来软化建筑、美化风景构图, 起到加强和山水气韵的作用。“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阐述了植物必不可缺的地位。

有人说, 园林是未完成的艺术, 游赏者的加入使其艺术性得以完成和实现, 这种说法其实深得园林鉴赏之精髓。在这里, 观赏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合为一处。一山一石, 一花一木, 由于有了人的精神属性而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主观艺术趣味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3.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篇三

关键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10092016019)

中图分类号: S60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绿化及美化,对园林植物优新品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园林植物育种学是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增加品种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因此,园林植物的种苗与花卉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园林植物育种技术。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依据园林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利用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选择培育出园林植物的新品种,并对其进行良种繁育。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园林植物优新品种选育的原理及方法,为今后从事园林植物的育种、生产经营及科研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既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园林植物遗传改良的实际问题。该校正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阶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课题组为适应转型需要进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园林人才。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为适应学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需要,《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部分已设置为独立实验,与之前相比,实验课程的学时和学分都增加了,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门课程因其包含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所以实验内容很多,但由于学时有限,只能选取其中重要的、综合性好的实验。课题组需要合理分配实验学时,主要考虑实验内容和性质两个方面。遗传实验和育种实验比例应合理,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遗传实验可适当减少,育种实验则要多些。验证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比例要合理,尽量减少验证试验,增加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可增加难度转化为综合性实验,例如植物细胞分裂的观察这个实验,将永久切片的观察变为学生动手进行根尖压片再观察,实验难度加大,学生参与了根尖培养→固定→解离→染色→压片→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验兴趣必然会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与实践技能。

2改良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实验课使学生掌握相关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因此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和动手的兴趣出发,改革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验课的准备就开始动手参与,例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和采集,药品配制等;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采取分组预先策划的方式进行,例如花粉生活力测定的实验可以小组为单位先查阅相关资料,再完成实验方法与步骤的设计,最后完成实验;打破学时限制,除完成课上的操作部分以外,还要让学生完成后期效果的观察与记录,例如杂交、选种等。除上述改革外,由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一门以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实验课堂的实验材料要尽量以园林植物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细胞分裂的观察,植物多倍体的诱发等实验都可选用园林植物为试材。

3改进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方式合理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作用,因此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独立实验课的考评至少要包括实验原理与实际操作两个方面的考核,而不是单纯以实验报告为依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能进行预习,课上认真操作,课下及时总结完成实验报告,还可在成绩组成中加入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项目的成绩,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优化,综合考评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促进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要。这门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在未来还将不断的进行,例如待各方面条件具备时,可将统一安排的实验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必将充分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为优秀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华,张菊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韩晓伟,吴兰芳,严玉平,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203-204.

[3]高汝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园艺,2016,(07):213-214.

[4]顾翠花,王守先.关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9):133-135.

4.苏州园林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4掌握说明方法。

5欣赏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导

学生利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课文,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师:我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师: 它叫“明轩”。想看看吗?

师: 就是这个(图)。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图)。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狮园”中的一个庭院。这是它的庭院(图)。美不美?

师在苏州,像这样的园林很多,有些甚至比“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

(背景音乐:在古筝曲《高山流水》中欣赏苏州园林)

这是网狮园„„这是留园„„这是狮子林„„这是拙政园„„这是沧浪亭„„

问题:谈谈你的感受?用一个比喻形容你刚刚看到的苏州园林的风景? 提示: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陶醉

如果能去苏州游览它的园林,会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但限于条件,现在去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神游”苏州园林,领略苏州园林的美丽风景。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字词。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三 作者介绍

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做过教育部副部长,是我国现代首屈一

指的语文教育家„„他写过童话、写过散文、写过小说、写过诗歌,他是有名的作家„„他编写过教材、编辑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刊物,是编辑家 „„,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投影介绍:叶圣陶,教育家,作家,儿童文学家,苏州人)

四 生字检查预习(多媒体投影)

轩榭(xuānxiâ)重峦叠嶂(zhàng)丘壑(hâ)

嶙峋(lín xún)阑干(lán)池沼(zhao)

镂空(lòu)相间(jiàn)模样(mú)着眼 zhuo

(易读错的有“镂、间、着、沼”易写错的有“嶂、壑”)

五 整体感知课文配笛子独奏《姑苏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明确:本文体裁?------说明文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六、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投影:叶圣陶先生:“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多媒体投影问题)

提示:

(1)首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若无中心句,可找出重点词语或概括大意。

(2)同学们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小组相互交流,求同析异,统一看法,完成结构层次划分;

2分析主体部分,理清说明顺序

(1)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的?

(2)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哪四个“讲究?

(3)速读7-9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

(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4)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明确:

1、结构:总——分——总

2、(1)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3)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4)说明文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具体,从主要—-—次要,从整体----局部)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附“板书设计”

对象-----苏州园林

结构----总——分——总

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具体,从主要—-—次要,从整体----局部)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神游”苏州园林,了解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感受到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同学们也一定从文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八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字

轩榭嶙峋斟酌镂空相间丘壑重峦叠嶂2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江苏苏州人,家,家,编

辑家。

3.填空

①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的布局,讲究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九 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了说明对象及特征,理清了文章结构及

说明顺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严密的说明语言。

3重点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三 复习常用说明方法

为了把说明文对象的特征介绍得更清楚,说明文常常会运用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等阅读3-6节,找出文中所用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师举例: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像图画一样美学生找出一些句子并分析

3归纳总结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品析准确、生动、严密的说明语言

1提问学生:你知道对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吗?

明确:准确(因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你给阅读者的知识一定是准确无误的)。

2提示:一般说来,说明文语言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举例,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③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另外,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分析

4另外,除了上面分析的句子,还有一些语言除准确,还非常有文采。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起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五 小结

六 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回答问题

1.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2.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苏州园林教案 篇五

《苏州园林》教案

盐城市初级中学

周丽

一、直接导入。

二、了解作者。

叶圣陶,苏州人,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从小就在苏州长大,常常在苏州园林中流连观赏,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作品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

三、听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教师范读。

上课单元学过《阿里山纪行》,阿里山和苏州园林同是游览胜地,两篇文章给你的感受相同吗? 明确:《阿》是游记散文,作者是以一般游客的身份为我们介绍他的游览见闻;《苏》是说明文,作者是以一个鉴赏者的身份为我们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极其特征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小节中“标本”、“鉴赏”词语,明确苏州园林的地位极其作者把苏州园林当作艺术品鉴定欣赏的态度)

过渡:所以,想要跟随叶老神游苏州园林,出发前老师希望大家做好准备,带点东西再上路:带一点游览的兴致,带一种鉴赏的眼光。你不是静态的阅读,而是应该读到哪里,看到哪里;你不是普通的游客,而是应该看到哪里,想到哪里。

四、请同学迅速浏览课文,结合右边的批注,思考问题。

1、用文中的句子,概括众多园林的共同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确,在苏州园林中游览,就像置身于一个动态的画廊之中。且不说那精巧的屋舍,玲珑的假山,别致的清池,迤逦的游廊,多变的漏窗,即使是一株古松,一田荷叶,一蔓藤萝,都带给我们美好舒适的感受。

2、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提示:修建园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四个要素:建筑、叠山、澧水、花木,四个“讲究”,可以说一下子抓住了园林修建的主要构成要素,并且还说到了园林布局安排的内在规律。

要达到“完美”的境界,做到4个“讲究”就可以了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还有:角落、门窗、用色

过渡:正式因为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都凝聚了匠师们的心血和深思,才使得苏州园林处处是景,处处如画,步移景易,美不胜收。

五、那我们不禁要问,园林的设计师们和匠师们究竟是从哪里获得了灵感为我们创造了一座座人间胜境呢?

明代一位学者在他的园记中说道:整个江南就是一座大园林。苏州园林中的许多景观就来自太湖山水,可以说苏州园林的美来自:自然。

山水是自然最基本的元素。苏州园林中的水都是活水,引自太湖,园林中的假山是太湖盛产的太湖石,现成的山水为苏州园林的建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我现在在苏州找一块空地,引来太湖水,置下太湖石,是不是就一定可以

建成一座成功的苏州园林了?不是。

取材自然只是“形”,取法自然才是“神”,这里我们要深入探究自然的的深层内涵。

投影出示3则材料,齐读加深理解。

(一)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需斧凿痕迹。

——苏州园林造林原则之一

(二)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百度“自然”词条解释

(三)(三)因地制宜

——《苏州园林》本文第2小节 以上才是苏州园林设计理念的精髓所在。只有将自然的“形”和自然的“神”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然之趣。

六、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结合文中词句,多种形式探究: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体现在哪里? 第3节:亭台轩榭的布局

涉及问题:有哪些经典的对称建筑?故宫(出示图片,观察)评价下对称的故宫给你的感觉:端庄、肃穆、雄伟、壮丽。故宫的对称其实强调的是一种规范,皇帝需要一种规范来统治天下,所以需要对称的建筑传达对臣民统治的伟力。园林的主任大多是退隐官宦和富商,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代表着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不对称的美才有灵气和生机。第4节:假山池沼的配合

涉及问题:

1、假山:

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技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艺术更需要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布局。园林大师陈从周说过这样一句话:真山似假方奇,假山似真始妙,正是园林主人广泛的阅历和独特的创新,将大自然中的山景提炼、概括,创造出富有创意而又充满自然之趣的假山。

叠山方面的典范就是狮子林,狮子林的假山奇峰林立,怪石纷呈,道路曲折盘旋,洞府幽深奇特,爬山钻洞如入迷阵。元代诗人潭惟曾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苏州还有一个有意味的名字:城市山林。说到城市,肯定是与嘈杂和喧哗分不开的,而聪明的古人,却可以闹中求静,墙外长街车水马龙,粉墙黛瓦之下却是登临山川的悠闲。难怪文中说游览者在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3、池沼: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备用材料:退思园的布局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园如浮于水上,沿着游廊信步,你会有凌波水上的感觉,这池窈窕的清水便成为了点睛之笔,退思园又多了一个名字叫“贴水园”。拙政园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自然界的山水就是这样,轻松,随意。“真则有神,假则失之,园林失真,有如布局”,苏州园林的布置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又是如画的一景。”引导学生想象游鱼 的情态,背诵《小石潭记》中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从视觉(荷花、荷叶、鱼、水)、嗅觉(荷香)想象眼前的景色: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仙子,美目流盼真佳人;并想象风中的荷花荷叶的姿态:微风骤起,绿浪阵阵,花瓣轻漾,袅袅娜娜,惹人怜爱。请一女生做欠身观鱼的动作,点评:美人临水观鱼,岂不又是如画的一景?

备用材料:拙政园的中间有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子虽然无壁,然而三面河岸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偎依簇拥,密密匝匝地围成了一道绿色的香柔之墙。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第5节:花草树木的映衬

“俯仰生姿”见书下注释,为什么会“生姿”?相互呼应,好像在低低絮语,具有情趣美和动态美。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寂寞。”坐在室内就能够静观四季交替,感悟时光流逝。“寂寞”多种花树相伴便不寂寞,可以看出园林主人以花木为友,相知相亲的乐趣。

“没有„„松柏,没有„„道旁树”,修剪出来的树木人工斧凿痕迹太重,缺少了自然的灵动之美。

藤萝“盘曲嶙峋”可见苍劲古拙之美。第6节: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景致的深度”,苏州园林多是私人园林,园子面积一般不大,不隔不界,天天看,月月看,很容易几眼看透,几下游遍,太扫兴致。增加了似隔非隔的花墙和廊子之后,若隐若现,曲折回环,显得含蓄蕴藉,透出的一点半点的美景更加诱人前行,并且可以深切领悟“移步换景”妙处。

利用所学知识,赏析“窗含西岭千秋雪”。墙上的窗好似一个画框,“西岭千秋雪”即是画中的内容,窗起到了阻隔的作用,也诱使人们近窗远眺。季节的变化,窗中的景色也会随之变化,真是十分有趣。第7节:角落

“阶砌旁边„„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竹子或几棵芭蕉。”注意其中的“丛”、“补”、“竿”、“棵”,紧扣角落面积狭小、植物点缀的作用来写。

引申园中种植植物种类的讲究:拙政园有荷塘,沧浪亭多种竹梅,这些植物就像高洁自强的君子,具有不畏寒冷和强暴的品格,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代表着他们的精神追求。“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芭蕉呢?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雨夜,隔窗听雨打芭蕉,境界绝妙,别有韵味。第8节:门窗

做工精细,图案别致 第9节:用色

介绍苏州园林用色的原理:“白本非色,而色自生。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解释“色”如何“自生”,正是懂得了这个道理,苏州园林才能在无色中迎来花开时节的满园春色。

过渡:同学们,我们只是分析了山水、花木、花墙和廊子这些静物,就获得了如此多的乐趣,如果再加上阴晴雨晦,昏晓四季,又该衍生出多少闲情野趣呢!

七、“关注家乡、关注自然”拓展作业。

在这里,我不禁对园林的主人产生了羡慕之情。因为苏州园林是宅院合一的结构,可赏、可游更可居,园林主人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精致理想的居住环境,也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997年,苏州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申报条件中有这样一条:传统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这一点,苏州园林是当之无愧的。苏州人在八百年前就在人口密集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创造出了宜居怡情的“城市山林”,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样有着借鉴作用,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考问题:

1、盐城虽然也被命名为全国旅游城市,但城内景点还是少了些,你觉得可以在盐城仿造苏州建造类似园林的建筑吗?

2、盐城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合适的旅游形式?

八、结语。

从本文中我们读到了苏州园林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更读到了一种文明的启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环境自然了,心也就自然了。

板书:

苏州园林

取材(形)

图画美←自然{

→ 自然之趣

6.苏州园林教案 篇六

设计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信息收集和大量的材料整合中善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由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与自然”。要求是亲近自然,感受人文。因而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欣赏审美苏州园林———体味感悟祖国语言——诗意畅谈园林风光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与课文学习相配合。主要采取阅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注重自己体验感受法,收集处理信息法,质疑提问法,讨论解决问题法。

教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百度搜索法,及想象体验法。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风貌和艺术成就,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总特征,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领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准确性和生动性。

3、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图画视频等观赏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三、教学重点:

(在写作技巧方面,从这篇文章可以学到一些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介绍任何一件事物总得抓住这件事物的特点,这篇文章就是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来写的——叶至善)

1、《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说明事物特点和语言特色应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2、通过阅读感悟,百度搜索,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难点: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

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本文作者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

总体到局部到细部分别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

底,更显示了作者至臻至美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构思。

因此本文的难点就是复杂事物如何抓住说明特征和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说明的。

五、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位于全书第21课,是一篇说明文。本篇教材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其准确的说明语言。因此,作为“人与自然”的起始课,本文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本文,对学习其他课文起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建筑说

明文,所以学习本文应轻松些,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不同,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感悟、阅读,思考。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教具准备:每生一台可上网电脑

学生准备:搜集和“苏州园林”相关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师导入情境:“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誉满全球。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吴王夫差的馆娃宫,距今约二千四百年,是苏州的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全城的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请同学把你们从百度搜索到苏州园林图片、视频或其它知识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大家。也可以告诉大家百度网址,或搜索的关键词直接进入其中。

(二、)交流探讨,重在激发

师顺势而导: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1、生字词是否会写

2、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你知多少?

3、本课内容的整体把握(本课主要写什么?如何写?)

4、你认为本课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教育的艺术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用爱心去帮助一个人。

教师可以参与,但不要把我们认为的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得到更多更好的解读。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各执一词,这样收获也许更多。

(三、)突出重点,直击难点

在前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把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很多重点已经涉及到,难点也在进一步酝酿当中。

本课的重点在教学目标2和重点1和难点当中说的很明确,但怎样让学生掌握确实不容易。因此我认为这样做更好一些。

1、重难点呈现

让每个小组将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意见分歧的问题报出来。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解决。

我想这些问题作为本课的难点很贴切,这些肯定是学生敢兴趣的问题,而且经过小组讨论还是问题,一定有难度,再让全体同学从互联网百度搜索寻找答案,应该很快得出结论,即使答案五花八门,教师尽量不要说出答案,如果学生还是得不到满意答案,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热点追踪

到底是什么问题难倒本班这么多高手。

再读课文,回归重点,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文相差太远,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上网搜索或实地考察,也许有些问题是考古学家或科学上的难解之迷,那么恭喜你提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师引导1:本文是建筑说明文,根据你学过的说明文能否归纳或总结得出本文的园林特征呢,这种特征又是在文中如何进一步表现的呢?

学生会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马上得出正确结论。但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可

以出示相关课文内容或百度视频让学生说说你读到的或看到的是否具备这种特征。如果说的很好很贴切,就说明是真的理解了,如果说不出来也不要着急,进入下一个向导。

师引导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字来描述一下,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语段读出来,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适当的作出一些分析。

学生应该能说出一些,分析一些好的句子或语段,如果有学生还是说不出来,

请保持淡定,继续下一个向导。

师引导3:说到住房,大家都很熟悉,你希望将来入住什么样的房子和小区呢?你认为苏州的园林城市适合居住吗?请分析园林城市的优越性在哪里?

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回答,也可根据自身经验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答案越新奇越好,越有创意越好。

师引导4:我们详细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让你设计一个园子,或者建造一个自己居住的府第,里面放些什么好呢?怎么放才能吸引人的眼球呢?

到这个时候,正是学生内容丰富具体,思想活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探究发现,然后写出来或画出图纸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构思和创意,教师的赏识一定要具体、惊异、夸张的表现。如学生通过搜百度索说出的(1)房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2)以“假山秀水”为核心(3)光影变化中的园林(4)四季更叠的园林(5)苏园、颐和园、凡尔赛宫综合大花园等,虽然也不奇怪,但一定要鼓励。

3、重难点突破

7.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篇七

关键词:苏州园林,植物,造景

“餐翠腹可饱, 饮绿身须轻”, 园林中花木所带来的意境往往让人感受颇深。走进苏州园林, 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 顿感精神爽朗, 给人一种观赏水墨山水名画的感觉。观赏园林的人都会被园林中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引, 沁人心肺、神向往之, 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植物种类众多, 可供选择的花木种类也相对较多。一般大型的苏州园林, 至少都会使用上百种花木, 而小型苏州园林花木的种类也有40~60种之多, 有的甚至能达到80~100种。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 大多数倾向于使用当地的原有花木, 不仅成活率高, 而且更能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 让人领略到地道的当地风情。

1 园林的花木分类

1.1 观赏型花卉

花是植物中最美丽的一部分, 色彩艳丽、气味芬芳, 在园林中起着点缀作用。常绿型的花卉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杜鹃、栀子、金丝桃、六月雪、瓶兰、含笑等;落叶型的花卉主要有牡丹、芍药、月季、白玉兰、紫玉兰、梅、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蜡梅、紫荆、绣球、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等, 其中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贵的象征。除此之外, 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等蕴含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含义, 深受园林建造者们的喜爱。美丽的花卉, 既丰富了园林色彩, 又给园林带来吉祥美好的寓意。

1.2 观赏型果木

这种植物主要是作为特定季节欣赏之用, 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种类的观赏型果木, 比如枇杷、桔子果实金黄, 经常被造园者选择栽种在特定主题的庭院之中, 每到秋天落叶缤纷, 这些果木很好的点缀了园中景色。还有南天竹、构骨、火棘红果等四季不衰的果木, 在百木凋敝的冬日里, 很好的弥补了园林中色彩单调的缺陷。

1.3 观赏型树叶

观赏型树木枝叶色彩鲜艳, 有些形状奇特, 比如红叶李、山麻杆、洒金桃、叶珊瑚、红枫、南天竹等树木色彩鲜艳, 为院中的景色增添了不少色彩;瓜子黄杨、八角金盘、丝兰、棕榈等树叶形态各异, 使园林富有情趣。在这些树木中, 最有特色的是槭树, 槭树种类众多, 色彩形态多样, 无论是单独栽种还是群体种植, 都能成为园林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景观。

1.4 林荫类树木

这类树木组成了园林中最主要的树林及林荫。常绿型树木主要有桧柏、白皮松、罗汉松、黑松、马尾松、柳杉、香樟等;落叶型的树木有皂荚、黄连木、枫杨、梧桐、银杏、榆、榔榆、朴、榉、槐、楝、臭椿、合欢、梓、皂荚等。在建园时, 一般大多选择高大、枝叶浓密的树木, 比如说枫杨。

1.5 藤蔓类植物

藤蔓类植物主要用来点缀假山、墙壁等, 给这些单调的景观增加了不少色彩和生气, 这些植物生性喜爱攀援, 有效填补了花圃、墙壁这些地方的空白。主要运用的植物有凌霄、葡萄木香、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铺地柏、紫藤等, 有些藤蔓类植物经过人工修剪, 还能单独成为一景, 比如说紫藤等。

1.6 竹类

竹子在中国古代代表着气节, 深受古代人民的推崇和喜爱。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品质。竹子四季常绿, 生长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强, 是园林植物种植的重要选择。

1.7 水生以及草本植物

草本常用的有玉簪、紫萼、蜀葵、虎耳、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玉簪、紫萼、秋海棠、凤仙花、鸡冠花等, 这些植物主要种植在花台中供人观赏。水生植物中, 比较常用的有芦苇、荷花、睡莲等, 其中又以荷花的使用最多。

2 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2.1 植物与建筑之间的配合

园林建筑四周的花木, 主要起衬托作用, 在花木的选择上应该与建筑本身的格调、内涵相互映衬, 丰富建筑本身的内涵及特色。在建筑四周选种的花木应该挑选颜色鲜艳、气味芬芳的植物, 栽种时应该和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否则影响建筑的通风。如果是水边的建筑, 依水的一面不能栽种高大的乔木, 否则会影响游人的视线。

2.2 植物与山石的配合

如果假山上石头多而土较少, 则应该配以高矮不一的常绿花木以增加参差和错落感。让人远远望去郁郁葱葱, 整个山头弥漫着浓郁的绿色, 有效地丰富了假山原本单调的颜色。如果假山是由奇石堆砌而成, 为了配合假山的雄伟挺拔的感觉, 一般选用低矮的灌木丛。

2.3 与水体配合成景

水边种植的花木, 能极大地丰富水面的景色, 给单调的色彩增添一抹亮色。水边种植的花木, 大小和色彩要求多变, 形成强烈的对比感, 水边道路的2侧, 花木应该稀疏有致的栽种, 灌木和乔木互相搭配, 让景色丰满, 错落有致。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相同, 我们只需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 静静的去感受美的冲击, 它的美, 是任何文字都无法解释和概括的。对我们而言, 只需要挑选一个美丽的午后, 徜徉其中, 静静的体会前人无穷的智慧和对美的无限追求。

8.《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篇八

1.熟悉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要求学生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关苏州园林的介绍,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视频资料的播放:“苏州园林概述”2分20秒)

(注:视频资料下载在http://www.szlib.com苏州图书馆的“在线资源”——“视频欣赏”——“苏园六纪”中)

从刚才的视频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三两句,说不清”,那么,到底谁能把这“三两句,说不清”的“园林情结”说清呢?不难,下面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从中你就会明白了!

二、了解作者、解题

1.(可显示作者图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他还写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2.解题

刚才视频中提到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者是不是就介绍这四座园林呢?下面我们来看题目,理解题目。请同学们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明确:从“诸”字可以看出,文章写的是苏州拙政园等许多园林;从“谈”字可以看出文章是说明文。因此,课文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三、整体感知

①思考:听录音朗读(7分14秒)

a.文章每小节写了什么?b.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c.这个共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d.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

②正音:放录音时,教师板书生字。给指定字词注音,朗读两遍。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 )

丘壑(hè) 镂(lòu )空

重峦叠嶂(zhàn g)相间(jiàn )

嶙峋(línxún )斟(zhēn )酌

四、研读课文

①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有什么地位?

明确: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视频中说到拙政园阔大、留园精致、网师园小巧、环秀山庄的叠山手段高超。说明它们各有个性(即不同点),他们在不同的个性中有共性(即共同点),那么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即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板书:完美的图画

③那么怎样来理解“完美”这个词?换句话而言突出苏州园林完美性的词语有哪些呢?(讨论:务必、无论、总是)(齐读、背诵这句话)

第2段中还有哪些词语强调“完美”?(讨论:一切都、决不容许、没有一个不)

明确:“完美”就是要做到处处美、时时美。

匠师们要达到“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他们注重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也就是这个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齐读)

板书: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④(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并来理解这四个“讲究”含义。

布局:“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配合:“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

映衬:“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

层次:“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而且这四个讲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的,不能调换颠倒。

下文哪些段落与这四个讲究相照应?

明确:第3、4、5、6、节

下面三节(第7、第8、第9)分别写了什么呢?

明确:分别说明园林的画意还表现在设计者和匠师们注意每一角落景物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雕镂美、屋内布置的色彩美。(即注意到了细节)

板书:角落、门窗、色彩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想想看。

明确:如门洞各种形状等等

板书:“……”

讨论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明确1:全文先总说,后分说,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板书:总→分)

明确2:分说部分又按由主到次(板书:主→次)由大处“讲究”到细部注

意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结构全文,条理十分清楚。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着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知道了苏州园林建筑的图画美体现在4个大方面(4个“讲究”),3个小方面(细节)。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齐读这四个“讲究”,并马上背诵这四句话。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附:板书

上一篇:商业计划下一篇:妈妈的“网购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