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共10篇)
1.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一
按照县政协统一安排,为进一步掌握我县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及文化阵地建设情况,县政协副主席谭仁贵带领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部分委员先后对城关及部分乡镇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管理情况及文化阵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据调查,全县现有文化经营单位37家,其中网吧3家、歌舞娱乐场所7家、音像制品零售点1家、图书杂志零售出租店4家,打字复印经营户4家、电子游艺厅1家、棋牌娱乐室17家;建成综合文化服务站2所;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3个,集歌舞娱乐、健身休闲、文化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格局显现雏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增长知识的场所,对社会稳定和安宁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县政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以规范求繁荣,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较好的激活与发挥了县文化馆、图书馆、文馆所、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阵地作用,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与“农家书屋”建设;组建了县业余文化艺术团并充实了文艺骨干,各类专题文艺演出和庆祝活动不断增多;群众性文化活动明显增强,广场大众健身操、交谊舞等活动较好满足了城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形成了文化管理机制。先后逐步建立完善了日常检查、公开查处、行政督察等机制,落实了检查整治责任、夯实了检查整顿任务,公布举报电话,做到了有报必出必核必查必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音像制品经营守则》、《歌舞娱乐业经营守则》、《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守则》、《电子游戏经营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与文化经营业户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使文化市场及文化娱乐服务场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三是加强了文化市场监管。按条例、按程序,采取公开审批流程、递交文字材料、组织现场验收、联合审核审批的方法,严格了市场准入;按时限、按要求,分类登记造册,及时核对证照,做好了定期审验工作;抓教育、抓监管,印发法规条例,组织现场学习,健全监管制度,惩处违规违法行为;抓重点、抓整治,将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结合。四是加强了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及时公布了全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文化遗迹遗产进行了专题调研,对“五句子歌”、“古盐道”进行挖掘和整理,对农村民间艺人和地方民间文艺表现形式进行了传承和保护。
二、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问题。其一,网吧实行的是市、县两级管理,市管审批、县搞监管,造成主体不明,属市管还是县管容易在经营业主中形成误区,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也不利于宏观控制。其二,虽有主管部门,但涉及证照办理、消防安全的相关部门多,共管机制还没健全,对难于处理的案件存在互相推诿现象,甚至造成管理中的空档。其三,乡镇文化站虽有编制和人员,但以块管(乡镇管)为主,县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工作人员大多从事乡镇中心工作,专人没有专用。
第二、投入不足问题。县图书馆、文物馆受场地、资金制约未开放,群众在此汲取新知识参观文物的愿望未能满足;艺术团因受演出场地限制也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县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乡镇预算的文化事业费只能保人头经费,且没有文化建设项目,导致文化活动器材添置不足,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缺少应有资金支持,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受制。
第三、市场管理问题。由于没有文化市管理的执法机构,监管不能经常化、制度化,致使未成年人出入网吧情况严重、网吧实名登记形同虚设,群众反映较大;“茶馆以赌博为主”现象依然存在,还没根本整治;娱乐场超时营业,图书、音像制品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文化市监管形成空档。第四、文艺人才短缺问题。县乡两级从事文化工作人员中,专业人员不足三分之一,业外人员上岗边学边干;凡遇组织活动,均以业余人员为主,致使文艺精品难以形成;文节演出队伍业余演员充实、补充不够,老面孔居多,后继缺人,且受所在单位、工作性质限制,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
三、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夯实文化市场管理职责。一是加强与市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联系与衔接,严格标准、落实标准,把好证照办理的材料、初验等关口。二是建立相关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文化市管理工作,形成共抓共管的机制。
2.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二
一、西安区社区文化活动的状况
西安区是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老工业区, 以往因受各种因素制约, 社区文化活动非常有限, 而且活动档次也很低。2005年以后, 在经过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等建设以后, 区里的社区文化活动便呈现出一种持续、宽泛、热烈的局面, 到2007年至2011年间达到了一个高潮, 以区文化馆业务人员为骨干, 组织起一个一百余人的社区艺术团, 活跃于矿山、农村和各个社区, 为人民群众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厂、进社区, 所表演的形式涵盖了声乐、舞蹈、戏曲、曲艺、器乐等内容, 节目既火爆热烈、节俭喜庆、又贴近百姓生活,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经过几年的历练, 这个“社区艺术团”在辽源、乃至省内也是小有名气, 以至于许多闲赋在家的老同志都以能加入这个社区艺术团而自豪。
但是, 从2012年开始, 这个社区艺术团却因为正在使用的活动场地——区会议礼堂被区政府收回, 社区艺术团开展活动没有场地而不得不自行解体, 让西安区的广大社区群众为之扼腕叹息。笔者作为社区艺术团的一名亲历者, 在痛心社区艺术团解体的同时, 也清醒地看到, 社区艺术团解体的最大隐患, 就是缺少一个相对稳定、规模适度的活动阵地。而社区艺术团能在5年多的时间内坚持开展活动, 就是因为拥有一块坚实的活动阵地作支撑。从西安区社区艺术团解体所反映的问题看, 加快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为要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水准, 并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助推和谐西安文化建设, 就需要为社区文化活动建立一个展示的平台, 而社区文化活动也将通过这个平台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提高服务效能, 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实践深刻感受到, 十八大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而明确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公共文化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要部分, 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而社区文化作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 则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关键是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 来加强西安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二、社区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的问题, 笔者曾对全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实际调查, 从现有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看, 情况不容乐观。西安区现辖1个乡、6个街道、24个社区、23个行政村, 常住人口21万人。从文化阵地布局上看, 乡有文化站, 街道、社区有文化活动室, 村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文化大院, 可谓一应俱全。但存在的问题是, 许多活动阵地因空间狭小, 活动人员根本施展不开, 有的名曰文化活动室, 其实仅有一间小屋子, 摆两张桌子就满了, 还缺少应有的活动设施, 还有的一间屋子挂几块牌子, 形同虚设。由于屋子小不便施展, 人多的时候就需要拉到室外开展活动, 但一遇刮风下雨和冬季就没有辙了, 只好散伙, 给社区文化活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和制约。如何结局这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的工作。
三、集中财力重点突破
西安区建区以来, 由于地处资源枯竭的矿区, 缺少其它工业项目支撑, 家底子薄, 经济发展一直很缓慢, 只是随着近年来的经济转型、旧城区改造和新上项目, 经济建设才开始呈上升趋势, 但以目前的区财政状况和国家、省、市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看, 对区文化建设的投入还是会有一定的限度, 即便投入额度也不会很大。如果把这部分资金分散使用, 其结果必然是大事没干好, 小事没完没了, 这就像烙饼撒点芝麻盐, 看着都挺好, 吃起来则难以入味, 各个都不好。因此,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区文化活动缺少阵地的问题, 我们要把国家、省、市和区财政支持的资金都集中起来, 统一使用, 重点解决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问题。我们可以用这些资金在适当的规划地点建设一个相对稳定、规模适度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 这个阵地建成以后, 由区文化馆责成专人管理, 区内任何一个社区在开展大型活动时都可以申请使用。用集中财力的办法解决好第一个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以后, 我们还可以继续坚持用这种办法解决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问题。社区文化, 有了阵地才能有活动, 而没有阵地, 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四、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辅导
社区文化活动离不开阵地这个平台, 有了阵地支持不等于活动档次就上去了, 而活动档次的提升则还需要市、区艺术 (文化) 馆的热心服务和耐心辅导。这就要求各级群文工作者要给予社区文化活动大力的支持, 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各项节目的创作、编排、辅导、表演中, 要端正身子、放下架子、不板脸子、出好点子, 积极投入到社区文化活动创作与辅导之中, 切实为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档次做出自己的贡献来。
总之, 社区文化活动有了阵地的支持, 有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热情服务、积极创作和耐心辅导, 社区文化活动才能达到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高度。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区文化的由来, 西安区社区文化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解决的办法。
3.夯实法治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篇三
一、加强法治化建设前沿阵地的现实意义
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履行的底线,也是工商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工商所前沿阵地的地位毋庸置疑,并具有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商所是工商部门法治化建设的“终端环节”。工商所是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一级派驻单位。是深入县乡村镇的监管执法触角,是上级指令的执行终端和基本单元。依法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一法治化目标,要通过工商所取缔无照经营、查处不正当竞争、虚假出资、制售假冒伪劣等一个个具体的执法行为才能落到实处。法治化的种种程序性规定如关于立案调查期限、管辖规定、罚没物资处理、扣留封存等强制措施的采取、行政处罚的执行等要求,也要在工商所这一终端中得到执行才能真正依法行政。工商所在这一环节上承担执行与反馈两项任务,一方面规范履行法律法规与各项职责规定,另一方面对体现法治精神的措施是否有效进行检验,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级予以修正或完善。法治化建设需要终端的执行力,法治化建设的措施需要在终端予以检验,依法行政的效果需要在终端予以体现。
(二)工商所是工商部门法治化建设的“合成车间”。在监管执法重心下移的趋势下,目前基层工商所承担了大部分的巡查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上级职能处室每年数十个执法文件方案最后都汇集到工商所这一根“针”上。法治化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也要靠工商所这一“合成车间”进行分解与落实:对上级机关下达的执法任务,工商所要研究领会行动目的。明确行动范围、方法。然后制定行动方案:同时收到多个检查任务的。要通过统筹合并对该对象的其他检查计划内容一并进行,尽可能减少重复检查,提升执法效能:然后将任务分解到相关岗位,明确结果反馈的渠道,督查各岗位行动的效果。通过“接收解读、统筹整合、任务分解、结果汇总、行为督查”这一系列“合成”的过程,工商所依法规范履行职权,最终产出“营造公平竞争秩序”这一公共产品。如果工商所“合成”能力不强,对法治化的制度和要求在理解上就会出现偏差,执行上级指令就会走样,法治化建设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三)工商所是工商部门法治化建设的“形象展台”。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前沿阵地,整天和被监管者打交道。和消费者打交道。基层工商所开展工作、履行职能的过程,即是直接面对各方群众、经营者与之沟通的过程,即是直接调整社会矛盾与各方利益冲突的过程。工商所人员在巡查监管、执法办案、消费维权等职能履行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法治化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如果工商所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技巧,具体行政行为遵循“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原则,则会树立公正执法、规范高效的工商部门形象。反之,如果工商所工作人员欠缺法律法规知识,欠缺对法治精神的全面把握,不能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则和程序规定,在案件查处中一味追求罚款不顾社会效应,自由裁量过度。执法作风粗暴,则容易让外界产生一种“工商部门除了收费、就是罚款”的职业印象。引发对整个部门、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因此工商所法治化建设关乎工商机关形象建设的成败,是工商形象的展台。
(四)工商所是工商部门法治化建设的“薄弱短板”。伴随“两费”停征、财政供给体制的改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已进入职能转型的特殊时期,促进基层工作中心尽快向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转移,推动工商所法治化建设。是适应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然正如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构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恰恰相反。目前的工商所正是法治化建设的那块短板。多年来的传统理念和工作模式导致的基层工商所法治意识薄弱、行政能力弱化这一问题显得愈发明显,尤其是工商所干部职工对两费停征之后应当干些什么、如何依法履职尽责普遍茫然。而监管重心下移、执法权限的逐步下放,对工商所独立办案、独立核审的能力、依法行政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越发紧迫的要求。如果工商所法治意识不强、法治能力不强,将严重影响各项工作开展。还有可能面对巨大的职业风险,履职尽责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二、影响前沿阵地法治化建设的因素与分析"
工商所法治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包括法治观念、制度建设、法制监督、执法能力等几个要素,对照推进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当前的工商所法治化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存在一些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困难。
(一)对法治化的认识存在误区,执法理念陈旧影响工商所法治化进程。工商行政管理风风雨雨走过30年,执法方式、执法理念在不断变化,对法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但工商所受传统工作重心的影响。干部职工对基层法治的认识未跟上形势要求:不理解法治的民主、平等、公正、透明的内在要求。死背法律条文、机械执行法律规定;执法中缺乏对管理相对人的尊重,认识不到行政相对人的人格和执法者是平等的;将执法片面理解为法律法规的应用。片面理解为取缔无照经营、打假治劣等具体执法行为。未能全面把握法治精神,不明了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区别,执法实践中存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脱节。两费停征后,一部分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仍习惯于沿袭传统的办案模式,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对有经济效益的案件依然争着抢着去办,对一些社会效应高、经济效益低的违法案件则少有人去理会。究其原因是执法理念陈旧,执法目的不明。考虑部门和个人利益多,考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法治理念的少。这种执法理念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维护公平正义的目标。
(二)法治素养不高,依法行政能力弱掣肘工商所法治化建设。目前工商所干部队伍的法治素养不高是制约法治化进程的瓶颈,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律知识欠缺,能力结构失衡。长期以收费为中心导致大部分工商所干部职工技能单一,法律知识极其匮乏,难以跟上监管执法的需要。如有的工商所人员去企业检查时,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尚不及企业老板;有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扣留涉嫌违法的商品时,不按照法定程序下达法律文书,出具扣留财物清单。其二是法律应用能力差。一些执法人员对法律宗旨、证据收集规则、法律适用原则等法律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执法中缺少依法行政的理性思维,不按照法定程序处理执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部分工商所干部职工只能查处一些简单无照经营案件,对深层次违法行为难以发现: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很少从案情、违法性质、当事人认识态度、当事人接受处罚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多依从办案人员主观故意,有的同一性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结果却不同,
行政处罚的公正、公平受到质疑,最终导致行政争议案件的发生。其三是执法方法简单化。态度粗暴,缺乏说理;对惩罚性法条适用多、执行多,对行政建议、行政指导等手段运用少,也难以应企业要求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人员中法律专业人员较少,队伍素质整体偏低。年龄老化、观念老化、知识老化、工作方法粗放化。学习动力不足,上级培训指导不到位。
(三)法制监督难以到位,严重影响工商所法治化建设。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工商所内部的法制监督效果不佳。在个别基层工商所甚至存在巧立名目乱收费、行政处罚案件个人说了算、被暂扣的物品不能按法定的期限予以解除等违法行政的问题。监督不力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工商所“自体监督”效果差。法制员虽领取专门津贴但并不独立,隶属工商所编制。在所长领导下工作。其利益和工商所完成任务的绩效挂钩。不仅核审行为要受到工商所负责人和具体办案人员的思路影响,难以独立提出对案件的核审意见,且大多数法制员本身身兼数职,有的自身即是案件主办人,左手监督右手,这样的“自体监督”难以发生效用。其次,上级法制监督机制未健全。监督形式过于单一,过于依靠工商所的自我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灵活的督查考核措施。再者,法制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工商所能胜任法制员岗位的人选奇缺,经选拔任命的法制员经过培养和锻炼。一旦工作出色得到晋升则后继乏人。且法制员绝大多数为兼职,工作热情不高,存在怕担责任的畏难情绪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求进取表现。有些从其他岗位上被任命为法制员的基层干部,对岗位要求还不适应。有的虽然有主观愿望,但从未办理过经济案件,法律功底比较差,在对具体的经济违法案件实施核审把关时,往往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有的即使发现了问题也难以下手处理。
(四)法治资源的配置与整合缺乏科学性,影响工商所法治化建设。当前工商所人力资源配置与承担任务严重不成比例这一现实问题,在工商所法治化建设中也同样明显。一方面是内部法治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系统内法律人才缺乏,有相关专业学习背景的人大多在上级业务处室,少量在工商所的基本上安排在经检办案岗位,法治意识较强,执法经验丰富;而监管人员刚从长期从事的收费事务中解放出来,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执法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在法制监督资源配置上,基层需要法制员来把关,却又没有相关专业的人才储备;有的人员从未进行过案件核审,被动地“赶鸭子上架”等等,法治资源的人力储备缺少规划。另一方面工商所对外部法治资源整合不足。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工商所与地方法治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和共建,有时甚至存在矛盾和冲突。表现在:工商所与派出所、质监所等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业务交流少,在一些重点行业监管中单打独斗,执法效果不佳:工商所与地方政府法制办、司法所、食安办、综治办等基层法制机构联系沟通少,一些法定范围内本予查处的违法行为,地方法制机构往往从维护地方利益的角度提出反对意见,使基层执法难以顺利进行。
(五)与上级法治机构事权不明,影响工商所法治化建设进程。首先是层级事权划分模糊,导致工商所疲于应付、执法效能低下。工商所与上级机关监管执法机构之间的事权划分不清。工商所在完成分内工作之外,还要承担一些上级业务科室的其他任务,比如逐户上门送达检查、整改、回访、年检、处罚等各类相关法律文书,耗时耗力牵扯基层精力。使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基层形象地比喻工商所变成了载重机,网格人员变成了万能机器人。这种情况下执法效能难以提升。其次是工商所对上级法制部门的依赖性过强。长期以来,基层工商所依赖县级局法制科对所办案件的核审监督,遇到复议、诉讼案件一般也由上级法制机构出面协调解决,自身出庭应诉、听证辩论等能力较弱,作为独立执法主体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第三是上级机关制定的工作标准不细致导致法律责任过于集中工商所。由于监管、执法、维权等各项工作尚缺少明确的责权划分,基层普遍缺少安全感。比如责任区无照经营出现死亡事故,责任风险无限集中到片管人员身上。而工商所、上级机关之间应承担的层级责任,相关部门的责任划分没有充分明确。导致工商所工作人员在监管执法中存在惶然心态。
三、当前夯实法治化建设前沿阵地的路径及思考
综前所述,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工商所法治化建设意义重大、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途径夯实法治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一)强化法治观念教育,为工商所法治化建设提供行为导引。一要在工商所市场监管实践中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新型执法理念,使具体的行政行为合法、合理。要坚持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人格平等,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必须更加注重监管执法的和谐性,摒弃“管”字当头的强势特权思想,对严重危害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对市场主体存在的一般问题要多做说服教育、引导规范工作。努力建立融洽、和谐的监管关系。二要树立规范意识,切实做到内部规范管理和外部规范监管,将各项工作均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中来,不得随意滥施行政。三要树立程序意识。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确性除了要有实体保障外,还须要有程序保障。如果忽略和轻视法定程序,不按法定程序执法,即使结果正确,其行政行为也是违法。四要树立责任意识。“责任行政”是现代行政恪守的一大理念。作为公权行使者的基层执法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慎重使用手中职权。既不能“越位”,也不能不作为。五要增强服务意识。在法定范围内,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灵活处理市场经济发展中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协调各种利益冲突。
(二)加强法治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提升基层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是工商所法治化建设的基石。在法治能力的培养上可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制培训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既包括法学、文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依法行政理论、行政诉讼和非诉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实务及执法程序、行政执法监督网络操作等实践知识。二是培训方式要呈多样性。可以采取模拟执法对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考试、专家讲座等不同形式,对全员进行强化培训。也可以采用现代网络技术、自学与面授、内部网站专题讨论、系统专家在线答疑等形式开展培训。三是培训要着眼长远。前几年江苏省工商局开展的全员法学知识培训活动横跨几年,用几年时间先后学习了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这样的方式非常值得借鉴,因为提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进行积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培训方式固然可以解“一时之忧”,但制定并执行长期培训规划,对提高全员的法治能力更能解决“实质问题”。
(三)丰富法治手段。推进工商所依法行政的高效
能。首先,发挥信息化优势实现工商所执法手段的现代化。发挥信息化系统功能高效的优势。按照统一、互通、实用的原则,可在行政执法装备上配备可以联通外网的电脑,建立可进行实时监控、具有无线指挥功能的规范化讯问室。并为执法人员装备集成有移动执法、市场监控、调度指挥、辖区监管、条码识别等功能的移动执法终端。执法人员可利用移动执法终端查询市场上销售商品的信息,及时发现侵权商品,还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录音、录像取证,并可实时上传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发辅助办案软件,收录所有工商办案文书的电子模板。归纳总结常发案件的讯问模式,并设置法律法规查询等功能。为实现法治化、高效能监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平台,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重点行业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管理等手段实施行政管理,充分发挥行政指导、行政建议等方式在工商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增强管理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科学配置法治资源,筑牢工商所法治化建设的基础。从三方面实现对工商所法治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一要配置好前沿阵地的“战斗员”。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应尽快调整解决,从人力资源方面向前沿阵地倾斜,把法治素养好、法治能力强、会管理、懂执法的人员输送到基层工商所。第二要整合好社会执法资源。在市场监管方面,要协调质检所、卫生所等行政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市场检查、产品质量抽检等行政执法活动。在执法指导方面,可以请政府法制办、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对专业案件或疑难、新型案件进行交流、磋商,形成共识后,对具体的行政执法进行指导,避免行政争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第三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优良的执法环境。在受理登记、颁发证照、行政处罚、消费调解的同时,对前来办事的经营者宣传工商法规: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尽量详细解释。结合相关案例增强普法效果;在查办案件过程中要从纠正、预防的角度出发,与违法当事人平等沟通,告知其法律救济途径,对如何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给予恰当的指导。要充分借助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赢得社会各界对工商法治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五)健全法制监督机制,强化对工商所行政行为的监督。上级机关要建立完善机制加强对工商所行政行为的监督。首先要对行政权力进行法制监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权责统一。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行政乱作为和行政不作为都是滥用行政权力,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其次,要建立法治监督考核体系。要通过制定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推行依法行政评价考核制度,以此促进基层工商所依法行政水平和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质量得到提高。第三。要强化违法过错责任追究。对发生的各类错案坚持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不弄清情况、查明原因不放过;不分清责任、追究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不放过;不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防范工作机制不放过:不深入剖析举一反三、警示全员不放过。对执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实做到有过必究、有究必果。最后。要探索丰富法制监督形式。采取层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等综合形式加强对工商所的法治监督,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
(六)合理划分法治事权,确保工商所依法行政履职尽责。要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工商所与上级法制机构的职能与权限,研究制订详细的执法程序规则。科学划分不同执法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行政执法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使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有章可循,从而减少执法办案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法治精神:明确工商所法制与上级机关法制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锻炼加强工商所对自办案件所应承担的主体责任如应诉、申辩等能力,逐步消除对上级法制部门的依赖:要明确上级机构与工商所应承担的事权,对上级业务机构本应承担或可采取简便方式完成的工作,不可下推工商所。切实减轻工商所依法行政的负担。与此同时。建立专业高效的上级指导系统。对工商所的执法质量考评、案件的管辖、核审、处罚、自由裁量及执行等基层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剖析,指出存在问题、纠正认识偏差,切实指导基层严格依法、公正执法。
4.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四
江西省丰城九中
政教处
刘 枪
8月24日上午,丰城市司法局、法制办、教育局等领导陪同宜春市司法局领导来我校指导法治建设工作。
5.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活动场所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3年来新建15个村委会办公场所。但由于xx区属贫困山区,区、乡两级财力薄弱,村级经济和各种基础条件非常落后,导致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目前,全区64个村中还有31个村无办公活动阵地,需要重建;有18个村办公活动阵地需要改造或扩建;仅有近年来新建的15个村委会设施较为完备,基本符合阵地建设标准。根据全省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意见》(鄂办发〔2005〕41号)文件精神,我们积极着手谋划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建设规划,统一了建设标准,落实了配套资金,明确了区、乡、村三级工作责任,拟在两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合理制定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规划
根据全省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区党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xx区实际,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利用两年的时间,解决全区村级组织办公无场所、活动无阵地或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的问题,使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基础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活动开展有序”的目标要求。
一是深入调查,建立台帐。为摸清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基础台帐资料。我们组成了4个工作专班,深入到全区64个行政村开展调查摸底,深入调查全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对村级组织现有房产、闲置地产等情况进行核查登记,建立了基础台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区村级阵地建设的工作方案。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村规模大小、人口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状况,综合考虑村组合并、村庄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制定规划,稳步推进阵地建设。注重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方建村委会办公场所,既方便群众办事,又避免了占用耕地。规划中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实行“三个一批”。一是对既无办公活动场所,又无闲置资源的村,规划新建一批。重点安排,抓紧建设,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实施。2006年优先安排25个村的阵地建设,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二是对房屋老化、办公设施简陋的村,改造扩建一批。全区18个设施简陋的村拟安排2006年改造13个,2007年全部改造完毕。针对各村实际和基础条件,原则上按照每村1万元的标准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坚持标准,用少量的资金投入进行改造利用;三是通过有效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协调利用一批。将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划并到所在村,进行集中利用,用于村级组织基本阵地建设。
三是切合实际,注重配套。在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中,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既要有利于村级组织开展工作,也要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一次投入,长期收益。在建设标准上,我们不因当前的困难而因陋就简、降低标准,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规范标准,搞好配套,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办公场所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将村党组织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档案资料室和党员活动室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整体上按照“八有”规范配套,即有合适的办公场所、有国旗和办公室门牌等标志牌、有必要的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有规章制度、有档案资料、有活动记录,力争达到规范、整洁、庄严、得体的良好效果。
二、立足实际,筹措资金,充分保证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
6.法治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中共淮阴区王兴镇委员会 淮阴区王兴镇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我镇在区政法委的关心指导下,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工作,我镇的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将我镇今年一季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责任,为法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普法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健全制度建设,确保“三到位”:一是确保责任到位,我们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书记为副组长、三套班子成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为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镇党委还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党政综合考核一项硬指标,并大幅提高分值比例。二是确保经费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将法治经费列入镇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普法和法治建设办公经费的落实。三是确保职能发挥到位。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促创建,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促进职能作用的发挥。制定了《2011年法治王兴建设工作计划》,从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总体筹划。印发了《“法治王兴”建设任务分解表》,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所有相关单位和部门,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的创建氛围。
二、推进依法执政,狠抓法治建设重点环节
依法执政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法治王兴建设的关键和着力点。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镇党委依法决策、科学决
策、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对党委的重点问题、政府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重大事项,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进行决策前合法性论证,并集体讨论决定,杜绝长官意志、个人意愿专断独行。今年以来,无一起因决策失误或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二是坚持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出台了《关于实行党务公开和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规定》,公布了党务、政务应公示的主要内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并主动接受群众质询。三是坚持督察整改,提升创建水平。今年,镇人大组织对派出所、医院、中小学、企业的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视察,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执法监督,排查法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有效地促进了我镇法治建设工作水平。四是强化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执政。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促廉保廉机制,加大廉政宣传。
三、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做到政府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做到执法为民;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一是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年初与各行政执法部门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要求他们结合自身职能制定本部门依法行政计划,同时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并实施单独考核,并制定出台了《行政执法人员考评办法》。二是加强理论、业务培训。全镇现有村建、土管、计生等各类行政执法人员20名,为提高他们的行政执法水平,制定了执法队伍教育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学教活动,有效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强化制度约束。我们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出台了行政执法人员禁令、行政执法责任考评制度,严肃执法纪律,打造一支政治上过得硬的执法队伍。四是要求从事执法工作的一定要具备执法资格,镇政府及各部门都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法作出决定,今年来,未发
生一起不作为或越权行政的情况。
(二)政务公开制度化、经常化。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我们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政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将本部门相关执法办事流程公布上墙,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及时公布。
(三)开展专项整改,解决群众热点问题。在法治创建中,我们排查出群众关心的农桥、集镇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问题。通过调查,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位,群众对此较为满意。
(四)规范执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对于违法建设户,及时发放停工通知书限期拆除,对于不践行户,予以依法强行拆除;对于计划生育超生户,特别是对于不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户,坚决申报法院执行。今年来,未发生一起因违规操作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四、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法律素质
学法才能懂法,知法才能守法。建设法治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是根本。今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一)有效落实“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镇“六五”普法以及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各单位还明确了一名普法联络员,实现法制教育全覆盖。
(二)狠抓重点对象的学法。一是狠抓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学法计划,做到“四个一”:即有一份学习计划、有一套学习资料、有一本学法笔记、至少一篇学法心得体会。同时,安排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年学法不少于四次,严格考核,每次集中上课都要签到。二是狠抓青少年在校生学法。确保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今年来,我镇未发生一起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狠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学法。健全完善了企业经管人员学法和个体工商户制度,结合各企业生产经营范围,排定学习计划。四是抓好广大群众学法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法规条例的宣传,配合区相关单位做好“送法下乡”工作,使群众广泛受教育。
另外,我们通过刷写墙标,设立永久性宣传标牌、悬挂横幅、书写板报等方式,充分发挥各村公示栏、农民学校等阵地作用,开展强有力的普法宣传教育,我镇公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今年来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无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无去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
五、齐抓共建,创新思想,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我镇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结合自身部门、岗位特点,多形式地开展法治创新举措。一是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六有六无村”创建活动,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权力,促进镇镇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按照创建“六有六无村”的要求,12个行政村相关制度都已上墙,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二是镇工会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全镇能够组建工会的企业全部建会,建会率100%,建会企业都健全了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出台了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优待政策,明确规定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在劳动保险、计划生育、工资待遇、就业培训、子女入学方面与本地人享有平等权利。四是建立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调整了镇安委会成员,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今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五是加强市场管理,保护合法权益。配合工商部门做好冒劣商品严打工作,有效防止劣质商品流入市场,今年全镇境内未发生一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销售伪劣商品案件。六是以新一轮平安创建活动为契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做好矛盾排查化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巩固创建成果。
7.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七
双鸭山市国土资源局
2011年8月日
尊敬的市纪委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双鸭山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向市纪委领导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现将我局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开展以来,我局按照市纪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整体工作抓推进,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上台阶”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对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国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一是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按照市纪委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廉政文化进机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规划务实,方法得当。认真研究和制定了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廉政文化进机关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方法步骤,按照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
1内容和具体要求四个阶段进行了工作部署,使廉政文化进机关有载体、有内容、有实效。根据工作实际,我局把贯彻执行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活动与班子自身建设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一起检查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转变了机关作风,规范了行政行为。
二、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创建活动
我局根据国土工作特点,在把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机关实际找准切入点,发挥各科室和部门的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活动方式,认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适应机关要求的廉政理念,在创特色上作文章、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求创出廉政文化的亮点和闪光点,使廉政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落实责任。我们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明确分管领导,定期研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措施;成立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活动领导班子,专(兼)职人员负责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健全制度。谋划廉政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和安排近期目标,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建立相关工作台帐,健全相关保障制度。三是设立廉政文化景观。为营造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和谐环境,我局充分发挥机关各类人才的作用,开展广泛的群众性廉政文化活动。利用活动室、展示板、走廊等场地,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开展廉政格言、书画、摄影等作品展览;利用机关内部的阅览室,配备廉政书架,提供廉政书刊;开展了廉政文艺演出等活动。截至目前,制作宣传展板10余块、廉政格言100余条、廉政公示牌*块、收集书画和摄影作品50余幅。
三、突出重点,丰富活动内容
在活动中,我们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围绕“廉”字,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这几个重点,推动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明确廉政思想。我局始终坚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促进国土队伍精神面貌进一步好转为目标,以艰苦奋斗、勤政廉政为主题,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为广大机关干部提供一个讲廉洁、崇诚信、守法律的良好环境,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机关干部的从政修养,自觉养成守法、诚信、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做好三个结合。在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中,我局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与机关业务工作相结合,防止“空对空”搞形式。主要注重三个结合。与执政理念相结合。注重利用廉政文化的力量,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与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通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增强机关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影响和制约作用,借助机关文化生动活动、灵活的形式,结合机关工作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广大机关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勤政廉洁的教育和熏陶。三是落实经费。为保证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局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安排落实了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专项经费,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四是务求实效。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不是为了装门面,摆架子,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抓教育、抓学习、抓制度、抓具体活动,真正将廉政文化融入国土文化、融入干部职工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使之取得实际效果。认真组织开展了以“保护国土资源,保障经济发展,营造廉政氛围,建设和谐国土”为理念的“廉洁文化进机关”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效果明显。通过活动,在全局形成了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氛围,并将勤政廉政转化为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设想
我局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活动载体还不够多样,局直属单位尚未全面推进等。今后,我局将按照市纪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大胆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形成党组引导、部门为主、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格局。
二是贯彻实施意见,抓好工作落实。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把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定期研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8.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八
汇 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镇在接到自治区文化厅、发改委《关于开展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文件要求,积极组织专人对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现将我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依据赤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赤发改社字【2007】686号)《关于红山区2008年文化站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和赤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赤发改投字【2008】285号)《关于下达2008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实施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活动室、阅览室、办公室、信息中心等。建设规模:3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万元,占总投资的67﹪,镇政府自筹8万元,占总投资的33﹪。该工程于2008年4月份完成了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2008年10 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4月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二、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为加强质量监管、加快工作进度,特成立以镇政府刘琨镇长为组长,1
徐景一副镇长为副组长,财政所长刘英为成员的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组织,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同时与赤峰天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
三、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镇党委、政府指派副镇长徐景一全程监管工程建设质量及进度,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建设,坚决杜绝工程超预算施工、不按要求施工,并督促施工方做好工程日志,以便随时调阅和复核,同时还委托了赤峰天虹监理公司全程监管工程质量。
四、资金到位和资金管理。
中央预算内投资16万元,截止2009年6月19日赤峰市红山区财政局由专户拨款16万元,文钟镇政府自筹部分也全额到位。2009年10月20日经内蒙古万泰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5.3万元,文钟镇政府自筹到位资金9.3万元。
在资金管理与使用上实行“三专一封闭”制度,设立了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管小组,确保项目资金的封闭运行,把项目资金管理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五、完善文化站配套设施,发挥文化站服务功能。文化站建成后,我们配备了电脑、电视机,VCD、图书、健身器材、文体活动器材、桌椅等设备。使文化站达到了标准化程度,改善了文化站工作条件,使文钟镇文化站成为了一个集文化、体育、广播、宣传、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促进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2
不断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对推动文钟镇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镇的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已经到位,初步建成覆盖各行政村的基层工作网络,利用互联网、卫星等通道使广大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同时,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9.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九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讨论通过《邯郸市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发展指导纲要》和《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力推进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结合某县实际,积极谋划实施好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的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效地推
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1、文化旅游方面。①“龙都”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前大磨乡泊村,总投资6亿人民币,规划占地1800亩,建设面积66万平方米,共设八个景观,20个中型景点。主要景观有:天龙下凡、龙宫、龙文化展示、龙都大厦等。项目建成后,将掀起海内外华人寻龙根、拜龙祖的高潮,进一步弘扬龙文化,以此拉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目前,泊村“龙都”已在国家正式注册。经过十余年深入调查、研究、编写的《华夏龙乡神话记》一书正式出版。20集大型连续剧《龙魂》文本已写好,正在筹资拍制。聘请清华大学教授设计了国家一流的龙文化展示区。泊村舞龙队多次参加国内外舞龙大赛,扩大了“龙都”泊村的知名度。原创:http:///泊村被省命名为艺术之乡。②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某县是“中国鸭梨之乡”,依托20万亩梨园,建设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旅游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园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可产生以下效益:一是季节性景观资源——梨花节、金秋采摘节客源市场:因其特殊的品牌效应和景观品质,将形成短时期内高强度的客流,且辐射力大,可吸引全国各地的客源。二是常年性景观客源市场:根据目前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市场调查显示,一般选择此类旅游的游客大都来自都市,选择在双休日采取短线游的形式,逃离都市、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是此类游客的普遍心理和出游目的。此类景观资源的辐射范围在邯郸市区及晋、鲁、豫的周边城市和地区,市场辐射力为二级客源市场,每年可吸引游客30—50万人次。三是旅游产品市场效益:特色产品精品鸭梨、温室水果、高科技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纯天然土特产、农家饮食、梨木工艺品等是都市游客追求的目标。目前该项目已列入邯郸市旅游总体规划。县委、县政府已作为重点项目,把农业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所涉及到的村庄已全部建成文明生态村。对规划区内道路进行了硬化,设置了木制垃圾箱,修建了高标准公厕、旅游餐厅、生态走廊。县政府筹措专项资金编制了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③图书馆建设工程。投资180万元兴建某县图书馆,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力争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十一五”期间完成县体育场的搬迁改造。
2、教育方面。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目标,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利用4年时间,投入2.4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0所,撤并中小学283所。到2009年,全县初中、小学达到95所,其中:小学71所,初中24所,基本符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6年,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为17所,目前,每所项目学校均绘出平面规划图,河北省冶金建设集团对项目学校进行了地址勘察,由邯郸市天工设计有限公司对施工图统一设计,工程委托邯郸市正泰公司做为招标代理,招标公告已在邯郸建设工程信息网上发布,招投标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中,近日即可开工建设。②教育扶贫济困工程。2006年县政府确定教育扶贫筹资目标任务为360万元,救助贫困生5.3万名。截止目前,全县已筹资365.8万元,救助贫困生3.5万名。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投资792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配套资金437.6万元,市配套213.4万元,县配套141万元。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3、卫生方面。①中医院搬迁项目。由于中医院占地面积小,现有房屋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群众就医需求。为此,确定投入30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新中医院,目前正在进行征地工作。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变就医条件。②医技楼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建设5500平方米的县医院医技大楼,投资1000万元购置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年底前投入使用。③合作医疗项目。已争取到明年在某县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通过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助机制,做到共同承担疾病风险,原创:http:///合作医疗的实施,有效地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④年内完成18个卫生院、11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前2个中心院正在建设,5个卫生院正在招标,其他卫生院正在图纸设计。110个村卫生室已完成80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其他正在改建中。
4、科技方面。大力加强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年内建成农业科技传播站2家。现已建成1家,正在筹建1家。依托绿洲兔业公司投资18.5万元,占地98.6亩的回隆镇农业技术传播站已全面完成。据统计,该站已举办培训活动6次,其中专家授课4次,培训人员达4500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目前,该站正待省市有关部门的验收。依托某县新世纪林果花卉良种试验场,投资6万元建设鸭梨技术传播站,此项目在筹建,预计年底前建成。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小组,由2名县级干部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县文体旅、教育、卫生、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办公室。抽调人员全部脱离原单位工作,实行集中办公,保证强有力的工作力量。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县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督导、调度,搞好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工作调研,并向县委、县政府及时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制度。为将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实行了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帮办推进制度,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一位县级领导分包。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分包、相关部门承办、项目业主建设的“三位一体”捆绑机制。分包项目县级领导和承办部门每周必须到项目建设一线现场办公,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每月召开县四套班子会,专题听取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10.关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篇十
改革开放以来,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思想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一直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宣传文化工作者思考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然而由于当前农村各地情况不
一、大多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农村思想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难度较大,成了思想宣传教育系统的一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省委宣传部陈敏尔部长在调研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次座谈会上也曾经指出:谁能在农民的教育问题上创出特色、取得实效,谁就可以在中国获得思想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民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农民的观念转变过来,把农民的精力集中起来,把农民的创造性发挥出来。
一、当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成效十分明显,为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文化阵地建设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多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人们对于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增强,整个社会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共识,从省、市到县,从乡镇、村到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和需求逐步得到统一。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和新闻舆论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营造也朝着有利于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2005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之后,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对于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体现到了加快建
村的企业或个人的资助。通过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企业回报社会、回报村民。同时,政府也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几百万元用于补助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室)的同时,所属乡镇(街道)还进行同比例的配套补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建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近年以来,尽管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建设速度相比,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投入也在不断的加大,但与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和农民实际的精神需求还很不协调,甚至可以说,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尽统一,行动上或者具体工作中往往比较轻视,没有把农村文化建设当回事。从领导层面看,一些干部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于“大文化”的概念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于“文化效应”的认识比较势利。由于抓经济建设立竿见影、政绩明显,而抓文化工作投入大见效慢,因而对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发展观相当淡薄,缺乏抓农村文化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直接构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阻力和障碍。
正是由于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以我们桐乡市来说,2004-2006年文化体育广播事业经费分别是2447万元、3008万元、371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40%、3.26%、3.33%,而桐乡市GDP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5%以上,财政收入也以每年
为掌握着一定财力的乡镇和村一级领导,他们更愿意把钱投到农民看得见的“实事”上,那些对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稳定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文化“实事工程”就被闲臵一边。
3、在农村文化内容单调枯燥的同时,农村落后文化的市场却呈现扩大趋势,出现了价值错位、信仰错位等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导致了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并产生了错位,一些不良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抬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错误思想滋生蔓延,勤劳自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民族传统美德在部分农民思想意识中逐渐弱化而不再被重视。群众思想更新程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面对新的形势,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缺乏学科技用科技和“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业精神。这些消极思想和观念的存在,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相对匮乏,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信仰危机,广大农民群众对物质追求远比对信仰崇拜更加渴望,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混淆了传统美德和封建迷信的界限,封建迷信、非法行医等社会不良风气还比较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安定。在去年桐乡市开展的封建迷信专项整治活动中,全市共排摸出33名从事神汉、巫婆、游医活动的封建迷信人员,与此同时,拜桥佛、路佛等迷信活动在农村社会大有市场。农村赌博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农民把赌博作为主要的娱乐活动。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目前农村社会风气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赌博的占88%,排在第一位。
4、在社会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农村文化建设的手段却相对贫乏,难以与整个社会形势发展相适应。
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包括娱乐、影视、戏曲、图书出版等市场不断扩大,这些文化产品逐步从城市开始渗透到农村,人不断“老化”,新的文化人又严重缺乏,青黄不接现象十分明显。同时,由于体制和机制的不顺,不少乡镇文化站往往“有牌无人”,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的缺乏还直接导致了文艺创作能力的严重削弱,传统文化作品难以推陈出新,优秀农村文艺产品难以脱颖而出。同时,农村原有的文化人在“老化”,新时代的“乡土人才”培育又相对滞后,民间艺术传人的保护和培育不足,具有特色文化的人才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村级文艺骨干培养力度更是明显不强。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深层次分析,可以说:
1、认识上的不到位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存在的思想原因。一是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往往是嘴上说说重要,做起来是次要。有的领导干部强调经济、土地等客观因素,缺乏全面抓、长期抓、统筹抓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缺乏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大型文化活动、标志性文化设施,满足于立竿见影有政绩,对加强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感兴趣,忽视基础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及与开展。二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经济工作是实指标,完成不了“交不了帐,发不了奖”,思想教育是虚指标,“软任务”,马虎一点不要紧。
2、多元化文化冲击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存在的社会原因。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方面,市场经济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即利益主体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农民生产经营和生活空间不断得到拓展,这就在客观上削弱了农村原有的集体组织的功能,导致不易集中开展活动,使面对面地开展思想政治文化工作这一最有效果的载体的作用受
(1)、加强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200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认真制订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明确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政府应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和出台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对农村文化建设予以保证。同时,要加强规划,把农村文化发展纳入当地发展规划,并落实相应的实施方案,既要有农村文化发展长远目标,又要有每年可实施的具体措施;既要有农村文化发展方向的定位,又要明确这些定位的资金筹措渠道;既要有实现目标的牵头部门,又要有具体实施这些目标的责任部门。只有目标明确、职责分明、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计划的逐步实施,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的连续性,才能使农村文化工作朝着快速、健康的发展方向迈进。如桐乡市自2004年开始,每年制定文化名市建设实施行动纲领,将当前各项文化建设工作任务以项目化的形式分解给相关单位,落实牵头责任单位,取得了较好效果。
(2)、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网络。农村文化建设网络,主要包括乡镇、村和户三级。2005年中央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从乡镇来说,主要以创建“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通过硬件设施的改善、阵地建设的完善、文化活动的经常化,来达到提升乡镇文化建设水平。从村一级来说,着重以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活动室为基础,组建村级文化活动队伍,搭建农村文化建设的平台。从户一级看,就是继续培育和巩固农村文化示范户,提高基层农村文化覆盖面。要加大
会事业,另一方面就是文化事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开始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不是资金,不是土地,也不是市场,而是文化。正因为如此,他们想到要树立企业的形象,塑造企业的实力,就必须对文化进行投入。因此,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把资金投向农村文化,在投资中体现企业的价值和企业文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展现企业的影响力。
(2)、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农村文化建设的空间更为广阔。在农村,目前可以用来发展的文化产业主要有:一是文化旅游业。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业,包括历史文化旅游、自然景观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业的开发,不仅将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挖掘,而且开发成旅游产品之后,使农村面貌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既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些好的去处,又成了增加农民致富的新的手段。如我们桐乡市2001年开发的乌镇镇历史文化旅游、2005年刚刚开发的华章生态农业园区和石门镇“桂花村”(桐星村),都是比较成功的范例。二是文化演艺业。现在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家长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也更为重视,可以组织文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书画人才,支持发展文化教育中介机构到农村开办已建的镇、村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类文化提高班或民间艺术培训班。同时,农村的文化演艺也有一定的市场,可以鼓励经纪人、文艺演出经纪公司和艺术人才经纪公司去农村开发文化市场,将文化团队组织到农村,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将文化直接送到农村。三是影视传播业。在农村,利用村一级的活动中心、露天场地或村民的晒场,进行电影和投影放映,是非常便利的文化娱乐活动。特别是电影2131工程的实施,为农村影视传播提供了发展空间。应当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体经营户参与农村影视传播的经营。
3、塑造精品,创新形式,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内容和载体。(1)、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努力培育农村文化特色镇和特色村,创建特色文化品牌。
1选小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培训。通过多方努力,三跳这一民间艺术又得以焕发活力,重要节日好多行政村和企业聘请开设三跳演艺专场,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对一民间艺术产生了兴趣。
(3)、加强优秀群众文化作品创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用于扶持和奖励农村文化精品的创作,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桐乡市政府从2002年开始设立用于奖励基层文艺创作的政府“菊花奖”,并每年组织汇演,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进行表彰奖励,在农村进行巡回演出。当前,要努力创作一大批内容取材于农村鲜活生活、形式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群众文艺作品,更多地在各乡镇的文艺汇演中作巡回演出,使之在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4)、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在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当逐步建立起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农村文化市场,抵制落后文化在农村蔓延。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民正确的文化消费,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娱乐、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净化农村文化市场,用健康的东西吸引农民,教育农民自觉抵制这些落后思想意识的影响。
4、培养人才,整合资源,努力形成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1)、加强文化人才培育。发展文化事业关键在于人。因此,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抓好现有队伍建设。继续抓好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按照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思路,既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制定培养措施,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素质,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发建立各种文化社团。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既要提高他
3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吸引群众、调动群众参与。例如近几年桐乡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由于活动内容贴近农民实际,再加上政府引导,农民群众参与热情相当高。二是活动内容要贴近群众。以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有让农民群众得到自己想要的文化知识,如生产什么可以增加效益,什么是市场所需要的,这样才能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只有把农村文化建设变成农民自觉追求的行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就有积极性,农村文化建设才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推荐阅读:
关于汊涧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08-31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案09-01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练习及答案09-25
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8-08
xx镇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08-25
关于中国的转型秩序与法治发展战略三09-01
县交通运输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11-05
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汇报08-29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八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下)答案10-03
关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