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数学课小学生作文(共12篇)
1.一堂数学课小学生作文 篇一
我喜欢的一堂数学课小学作文
这学期开学,老师为我们开设了一个奥数兴趣班。听说奥数班的任课老师姓周,十分风趣,会冷不丁在课堂上做些怪动作、玩点小游戏之类的,这正合我胃口,我实在太期待上他的课程啦!
开学两周后的`星期三,我终于如愿以偿,听到了他讲的课,也“领教”了他的幽默。
上课铃刚响,周老师就旋风般地冲进教室,他先简单的自我介绍了一番。我打量了他一下,有点失望:脸上泛起了皱纹,头发也花白了。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年轻、风趣的老师嘛!
然而他似乎童心未泯,一上来就给我们变了个小魔术:“你们大家给我出道题,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必须要一样,个位上的数之和要是十的乘法。”有一位同学出了一道特别难的题:112×118=?我们都在暗地里发笑,心想这下他要算半天了,没想到他闪电般地报出了得数:13216。我们都惊讶得嘴巴变成了O型。他见我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便托出了正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速算,想和我一样算得又快又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秘诀。”……
果然名副其实啊!周老师正是我们学生心目中盼望的老师,谈话风趣而不轻浮,外表严肃而不令人“望而生畏”,并且和我们有共同语言。我喜欢周老师的课,我喜欢周老师。
2.一堂数学课小学生作文 篇二
1学用结合,挽手生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出发,他们还比较缺乏生活经验,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题材的教学内容,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生活与数学挽起手来,孩子们不但弥补了生活经历上的缺失,而且对数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孩子们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的意识。
1.1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时,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帮助家长买菜的实践操作作业, 小学生一般都是放学回家就吃饭,不注意家长买菜做饭等细节,我们会有意告知家长,孩子们正在学习小数的乘法,挑好菜后给孩子付账的机会,既增加了孩子的实践能力,又帮助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家长乐于接受,我们的做法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从实践活动出发,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统计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大门口的监控录像,记录下10分钟之内,经过的人、电瓶车和汽车的数量,然后将这三类情况绘制成统计表,整理数据,总结出从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 这种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增加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1.3从学生所学知识出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一儿童节电影院搞活动,单人票10元一张,超过10人的团体票每张6元, 由家长陪同总人数不低于2人的9元一张,以后每增加一个陪同人单人票价降低0.5元,陪同人最多不超过7人,问哪一种方案最合适?事情就发生在学生身边,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数学从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于服务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问题接合起来,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魅力,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更具活力和灵气,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够多彩多姿、魅力无限。
2新旧结合,重在过程
课标中提到数学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完全靠教师教会是很难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才能称其为有效学习。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的关联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经验,然后启发学生从旧的认知框架中找到新知识的落脚点,不仅要想到新知识的所需基础,还要想到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来确定新知识的起点。我们要重点关注这个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新旧知识的的不同,通过比较式学习方法发现存在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尽量给学生留出多的时间来进行数学活动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体验;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的,教师绝不代劳;能让学生进行总结和表达说明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机会和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能为学生多留一点考虑问题的时间, 学生就多一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能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学生就多一些想象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能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就多一点自我提高能力的机会,能给学生多一点品味成功的愉悦,学生就对数学多产生一点学习的兴趣。一堂好的数学课,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产生新知。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处理好学生学习数学之间的差异,既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共性问题,又要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差异, 不但要面向全体,而且还要因材施教。数学教师要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其适合的数学教育,为各层次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促使每名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后进生,给与他们的更多的是关心和鼓励。
3.1提问设计要兼顾到位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对于需要全体学生回答的问题,比如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是什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类似的问题可以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成绩再差的学生也能够回答出一部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中下等的学生尽量回答完整。 对于需要中下等学生回答的问题,比如新课前的复习导入和比较容易的练习中的问题,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就要进行启发和多加鼓励,增强自信心。对于需要中上等学生回答的问题,综合性会强一些,设计的问题要经过对比、推敲之后才能判断,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3.2练习设计要兼顾到位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上存在差异,进行数学练习的时候更要做到围绕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使所有学生都有适于自己水平的练习,才能做到每个层次都有每个层次的提高。同样的练习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课本上标记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练习题,重点辅导学困生,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3.3课堂指导要兼顾到位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比较固定的好的学习方法,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或者是采用优带差的方法。对于优等生而言我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指导他们从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上着手,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对于中等生而言,重在指导他们稍有难度的问题,主要是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的指导,要有耐心,帮助这类学生逐步准确的找出问题的答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从最低要求做起,根据课标要求重在要求他们掌握最低标准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3.一堂小学数学课的观察报告 篇三
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提问技巧是否在一堂课中师生问答的频率越高,效果就越好呢?怎样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教学经历的学生来说,这是我亟待想得到答案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走进了南通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走进真正的课堂。在这次观察记录中,我主要采用结构式观察的方法记录了:课堂提问技巧分析;教师问题在学生座位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的回应。本文就是在这三份报告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
一、提问技巧分析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引導学生学习思考、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为此,我们利用下面的“课堂提问技巧分析表”对这堂课的所有问题进行了逐条记录与分析:
统计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比较关注学生推理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养成,这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学生的回答类型基本与教师的问题类型对应,学生的推理能力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缺乏,还不能灵活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有部分同学仍然停留在机械记忆的阶段。
另外,我发现这一堂课教师总共提问了41次,其中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是24次,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非重复性问题的次数是17次。那么,教师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为何占如此大的比重呢?
经过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我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教师要确认学生对教师刚才发出的信息是否已经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懂得的基础上,教师才会作深一步的教学,否则,教师会重新分析,直到学生都听懂了为止。这说明教师可以很好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二、座位表分析
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可以反映出一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从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互动的频率、教师的偏好、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课堂状态,也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是我这次见习过程中的座位表记录:
注:A.男生,B.女生;阿拉伯数字表示回答问题的次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班总共有60位同学,并且男女生比例相等。其中,教师对男生的提问次数是20次,对女生提问的次数是21次,对男女生提问的比例也是比较均衡的。存在的问题是:教室相对拥挤,再加上听课的人多,教师的活动范围也就比较小,只能在前面几排走动,尤其是对最后一排和中间位置的学生关注得比较少。这很容易会引起他们上课听讲时精力不集中,从而延误了接受新知识的时间。但总体来讲,这堂课老师在座位的安排以及提问的分配上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记录的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当教师提问:比较圆规画的圆和硬币画的圆有什么区别?同学之间可以讨论时,学生们几乎一致选择的都是与同桌讨论,与前后的同学基本上没什么交流。其中,有的组可以讨论激烈,很快举手回答。但有的组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只是在听别的组怎么讲,然后附和他们的答案,而自己却并没有独立思考。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使学生之间得到更好得交流。这很可能使班级两级分化的现象更加得严重,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
三、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回应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应着重考虑创设数学情境,提出问题,还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的多样性,并灵活运用之,方可确保其教学改革实验的成功,因为它从另一方面解决了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至始至终参与课堂、参与思维。
注:V=口头回应(verbal response);NV=非口头回应(non- verbal response)
+=积极回应(indicated positive response)0=不作任何回应(indicated no response)
-=消极回应(indicated negative response)
根据表中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这一堂数学课中基本上采用了口头回应和积极回应的方式,仅有个别同学错得太离谱,教师也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不足之处何在。因为小学生心理还是较稚嫩、欠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结构特征,在作出总结评价的时候,若方法不当,评价过激,极可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怕回答问题,怕讲错的心理特点,时间一长就会很少有人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养成学生不爱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上面,我们从提问、座位表和回应三个角度对这堂课进行了剖析,那么,这堂课的整体效果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利用下面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参照表”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表中可以看到,这堂课的综合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教师的讲授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积极引导,善于分析,循序渐进,及时反馈等。存在的问题是:难度偏易,学生主动探究不够等。
五、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的形式,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经过以上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该教师在一堂课上总共提问41次,平均一分钟一次提问,节奏适中,且师生互动的频率密度也适中,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叫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学也收到了比较良好的结果。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只是一味地提问,学生被动地回答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交互,有时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频繁发生,但由于缺乏对问题方式、节奏良好的设计,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提问的有效性,反而造成了低效率。因此,教师提问的频率不宜过密,对于需要重复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问,这样可以不断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提出的有效问题,可以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语言更加复杂,回答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回答也会更有创意。因此,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应,必须明确、规范、具体。学生接到信息后才能积极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作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要把握问题类型的比例。如果着重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提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如果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提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更合适。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真实问题,减少呈现性问题,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模拟或真实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中和互动中形成知识,运用知识。
以上是笔者对一堂小学数学课的观察报告,虽然我最终没有给出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至少我明白了,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考虑的因素真的非常多,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有可能造成教学的失误。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David Hopkins.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第三版)[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范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新探———《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2,(04).
[4]田甜.基于课堂观察审视“互动”的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2012,(03).
[5]吴伟华.简约的技术,有效的提升———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5).
[6]邓亚东,丁邦平.概念卡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8,(08).
[7]吴肖,王笑君.概念卡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育探讨,2006,(10).
4.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的标准 篇四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者:南和县大郝小学刘社民
5.一堂数学课作文500字 篇五
我们今天下午上了一节用心良苦的数学课,简单的说就是人生哲理课。
在第三节课快要下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小片段就是叫《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给你一个悲哀的成年》,这个的大致意思就是再有一个小女孩她给妈妈说:“妈妈我明天就要上学了,我还没有出去玩。”但是妈妈就说:“快去上学。”为什么上面就解释了一下就是有一天他的公司里面就应聘了一个人就是他一个毕业证也没有只有一个小学的毕业证还是翻了老半天的书包结果最后只找到了一个毕业证他上过技校,但是他上的技校他没有毕业证,但是他上完技校以后他就出去给别人工作了,但是他只干了一点就开始罢工了,最后他只能啃老,他也不可以当学徒,没办法因为他一点苦头都吃不了。
张老师我们讲了这个故事,我们深有感触知道了张老师为什么六年级的时候老师不让我们去课外活动原来是让我们吃点苦头,我们想要幸福一辈子就要吃苦一阵子。想要一辈子活的精彩我们就要吃苦一阵子,有句话说的好,吃的苦中苦才可方为人上人。我们要在当下学习,其实我们的学习时间并不是特别的多只有几年的时间,今年的时间很快很快就会过去了,我们要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好好学习。让一辈子活得快乐活的精彩。
6.一堂数学课作文500字 篇六
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也在努力创建和谐课堂。自从“和谐”这两个字被带入校园、带入课堂,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老师的“主动输出”和同学的“被动接受”模式,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同学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而在这段时间的和谐课堂文化建设实验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便是数学课。那时,我们正在学习立体几何,这需要同学们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不仅做了PPT和动画,还带来了许多几何体的模型。顿时,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对于这一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做起题目来也得心应手。我想,这源于老师教学模式的改变,采用了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建立起了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这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在愉悦的状态下学到新的知识,这就是和谐课堂文化建设实验取得的良好效果。
7.一堂数学课小学生作文 篇七
关键词:数学,导学案,小组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要求我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
下面以一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为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并对与圆有关的临界值法求取值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
1.小组合作学习, 生长概括归纳能力
1.1问题设置
(1) 如图1, PA、PB分别切⊙ O于点A、B, 若∠P=70°, 则∠C的大小为___________°。
(2) 如图2, 直线MN交⊙ O于A、B两点, AC是直径, AD平分∠CAM交⊙ O于D, 过D作DE⊥MN于E, 求证:DE是⊙ O的切线。
两个问题由学生课前完成任务, 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展示 (困惑、晒错、心得体会等) , 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择机与其进行交流补充。
1.2课堂实录
生1:第1 题, 我在解题时出错了, 以为对角互补, 小组讨论后知道没连半径, 所以大家要注意“有切线, 连半径, 得垂直”。
生2:我们小组这两题没有困难, 但有一个知识点忘了, 什么是切割线定理, 有没有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是补充内容, 其实与本课内容关联度不高)
生3:其实是一个补充内容…… (板书图形后, 很好地解决了)
生4:关于第1 题, 我们小组还有一个办法, 连接CO, BO, 可以证明∠AOB是∠ACB的一半…… (讲完后发现比较麻烦) , 其实这个办法用的是整体思想, 还是生1 的方法比较好, 但我的方法有时是很有用的。
师:解完上述两题后, 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5 把本课知识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基本都叙述了, 也不必教师重复了。
1.3分析反思
生1的错误展示具有普遍性, 给其他学生一个很好的启示。倒是生2的问题有点突兀了, 但是既然提出来了, 我们也不能放过, 估计学生中肯定有人会, 因此教师并没有急于讲解, 而是稍作停顿让学生思考, 生3 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因此我们还是要充分相信学生, 放手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定有助于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这两题的学习任务以小组“合作学”为主。所谓“合作学”, 即以小组为基本单位, 对具体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通过组内交流研讨, 自主完成对基本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学生能通过自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两个小问题的掌握, 只要再辅以展示错误和困惑的环节, 学生应该可以完全通过。尤其是学生1、4、5在完成解题后, 还对解题方法和思想进行了概括归纳, 虽然不够规范, 但却是其自己生长出来的语言系统, 相信比教师所讲更容易让学生关注和接受, 教师此时就不必多费力气, 在边上坐看云涌, 何乐不为呢!
2.课堂展示活动, 生长观察思考能力
2.1问题设置
如图3, 点A、B在⊙ O上, 直线AC是⊙ O的切线, OC⊥OB, 连接AB交OC于点D.你在读题、标图之后, 可知哪些关于角或线段的关系呢?记下来, 考考其他小组吧!
本题具有开放性, 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经小组讨论后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2.2课堂实录
生1:我们小组得到如下结论OA ⊥ AC、∠ODB=∠CDA、∠OAB=∠OBA。
组长刚要帮忙补充, 生2 已经抢先补充, 但说不清, 赶紧冲上黑板板演说明。
生2:我还看到了△OAC和△BOD, 能否证明它们相似或全等, 但是自己无法证明。
师:好想法。
生3:质疑, 你是无法证明的 (上台后也说不清为什么, 教师想介入参与, 但生3已继续) 我想补充一个关于边的结论:AC=CD……
其说理过程正确, 教师给予肯定, 想开始解答生2的问题时, 组长生4站起。
生4:我觉得点C可以运动, 那么点B也将会发生运动, 所以好多结论都不一定成立 (多么高的境界啊) , 生1的结论基本都能成立, 但生2相似的想法肯定就错了, 可以画图试试。
2.3分析反思
“展示学”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后, 往往都能有所得、有所悟。所以在展示过程中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交流形式:展示所得、补充问题、帮助释疑、质疑纠错、总结心得等都是很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 教师只需根据学生交流过程进行有针对性、有更高高度的小结, 帮助学生加强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我想应该也仅是锦上添花罢了。
在所有展示交流的过程中, 生4 的想法出乎我们的意料:一个静态的几何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展示提醒之下, 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 提出用动态观点来解释问题的思考方式。在教师没有任何提醒的情况下, 没想到我们的学生能生长出这样有价值的能力, 这样有深度的理解, 让我也刮目相看了!可见, 我们若是真正相信学生, 放手让孩子们发挥, 他们生长出的能力真的很惊人啊。
3.生生交流互动, 生长质疑反思能力
3.1问题设置
如图4, ∠AOB=30°, OA=8, 动点P在线段AO上从点A出发, 以每秒1 个单位的速度向O点移动, 以P为圆心, 2 为半径作圆, 设点P从A点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在什么范围内时, ⊙ P与直线OB相离?
学生通过解题和探究过程体会到用“临界值法”解决此类求取值范围题的优越性。学生先经独立思考, 再经小组讨论后进行课堂交流, 由于有点难度, 若有困惑, 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3.2课堂实录
生1:我自己算出来相切时, t=4, 但组长告诉我要0≤t<4, 不知是为什么。
生2结合图形讲解, 主要强调了考虑两个位置, 一个出发位置, 一个相切的位置, 思路清晰 (过程略) 。生1若有所得。
生3:我觉得不需要0≤t<4, 只需要t<4就够了, 因为点P是从点A出发, t自然是大于0的, 不需要多做说明。 (教师还没想清楚怎么和她解释, 不忙接话;生2赶紧在台上再次解释, 但收效不大)
生4 (马上站起来) :我问你, 点P是不是从点A出发, 是你还那么多废话! (有意思, 要开始争论了, 课堂开始热闹了, 教师坚决不参与)
生3 (坚持己见) :可我还是觉得只要t<4就够了, t<0的话, 就会向左运动了, 不成立的。
生5 加入:点P在点A时有没有圆?是不是相离位置?是的话当然要写0。
生3若有所悟, 但仍不肯放手。眼看其他同学也有“群起而攻”之势, 势单力薄的生3要处于下风, 教师赶紧介入, 从数学答案的准确性角度解释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3.3分析反思
本题虽小有难度, 但大部分学生都应该没问题, 所以教师原本的重点其实在下面的变式上, 没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学生3) , 由于学生都是具有各自鲜明特征的生命, 其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能力有差异, 所以其思考方式会有所不同,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奇怪。在这样的课堂中, 教师让出讲台, 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后, 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思考都会生长出来, 若都能有效解决, 学生的能力肯定有所提高。我们的课堂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充满困惑的学习, 关键是发现问题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再看生3, 这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恰是其在自主思考后生长出来的, 敢于质疑反思, 值得欣赏。回顾其课堂上舌战群雄的架势, 是否让我们想起了布鲁诺、哥白尼那种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精神?
以上仅用三个课堂片段简单解释了我们在课堂教学方式改进上的做法与思考, 应该还有很多不足等待笔者思考和探索实践加以解决。
8.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生第一堂作文课 篇八
一、让作文在学生心中简单化
很多同学认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害怕写作文”。第一次上作文课的孩子,大多数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来作文班的路上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紧张,有的高兴,还有的孩子说自己没有心情。那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孩子们从心交流。为什么紧张?为什么高兴??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彻底消除他们的紧张感,让同学们没心情来有心情走!
同学们年纪小,生活经历单纯,可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少,再加上是第一次真正地拿起笔来写东西,不免有些紧张、害怕。同学们在第一堂课上一定会问老师,什么是作文?老师要尽量把作文的概念简单化。“耳闻、目睹、心想,用笔来说出你想说的话,这就是作文。”当孩子从生活中取材,并让他为之感动时,他们才能说好,将来也才能写好,所以第一堂课,我们别让作文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让学生们从现在开始,从“大胆、简单的说”开始!
二、作文的两把金钥匙
知道了什么是作文,然后就应该写作文了!作文不是单纯的说,尽管老师说“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可是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写作文,是用笔写你想说的话,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的语言。这对初次走进作文王国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件难事,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送给了学生两把开启作文之门的金钥匙:一把是抓特点,另一把是慢慢写。
1.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通过比较,比出与众不同、不一样的地方。
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找特点。比如我们在写大象的时候,没有同学说“大象有四条腿,一对耳朵……”同学都要抓住大象的特点“柱子一样的腿、蒲扇似的耳朵”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特点以后,也就走进了作文王国的第一步。
2.慢慢写,不是让学生写得很慢,而是让学生多多地想,具体地写
比如,我们写大象的耳朵,我们怎样把大象的耳朵描写全、描写细,让没见过大象的人,看了你写的话之后,就知道它长什么样呢?这就需要慢慢写,有的同学说“大象有一对大大的耳朵”,还有同学说“大象有一对大大的像一个蒲扇似的耳朵”,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慢慢写的要领,在慢慢写的同时又抓住了特点。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最初学习写作的时候,没有灰心丧气的,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学习的。我们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兴趣,一篇作文不行,下一篇……,虽然孩子会有缺点,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从优点之处激发写作的兴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要在第一堂作文课上把孩子写作的火种燃起来。
第一堂课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对作文的态度,怎样上好第一堂作文课是每个作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仅把我的一点体会说出,希望能找到知音,共同继续探讨小学作文的教学问题。
9.我喜欢的一堂数学课作文 篇九
今天,因为何老师家里有事,不能来上课,我们这一堂数学课由陈校长来上。今天陈校长来上数学课会将发生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许多谜团都围绕着我。
开始上课了,陈校长帮我们回顾了前几天学习的内容,慢慢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欢乐有趣的数学乐园……他的课讲得真生动,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许多同学都积极地举起了小手,认真地回答陈校长的提问,并在听到其他同学的思路后继续改正,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长进。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起,我们不舍地走出了陈校长的数学乐园。陈校长告诉我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也觉得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这真是一堂难忘的数学课啊!
10.一堂有趣的科学课作文 篇十
上课,无非是“叮叮当”“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坐下”“今天我们来学习……”可是有一次上科学课时,马老师(me的科学老师)却改变了这个常规……
马老师笑吟吟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大家都玩过玩具,今天大家就有废物来做玩具!”一
我自己呢?我在和冯亦超(我的好姐妹,从四年级我们就开始以姐妹相称了,一直维持到六年级,从没吵过架,怎么样?)制作一个用废吸管做成的水果盘和一个也是用吸管做成的秋千(当然了,是缩小版的,嘻嘻),
11.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 课题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上好一堂数学课就是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使学生得到健康、主动的发展。
1巧妙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新课之前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引入”这一环节,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把精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去。引入的方法很多:①可以用师生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求胜心理。如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时,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请同学们和老师比一比,谁能迅速求出下列各题的商?136÷42,259÷37,462÷59,714÷82”学生急得个个抓耳挠腮,而老师却可以边看式子边写出商,在学生的唏嘘赞叹声中,老师话锋一转:“你想不想也跟老师这样迅速试商?”学生马上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起课来。②从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如在教学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时,我这样引入:“人们在买蔬菜、水果时,往往要先问每斤的价钱,再根据买的多少去付钱,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你能不能做到一边买东西一边准确地付钱呢?”由于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他们就会很快接受。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学习信心,步入学习殿堂。
2精心构思新课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对数学课而言,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2.1吃透教材,为新知埋好伏笔
人们都见过这一现象:同一年级,出自不同教师之手的学生,为什么有的越学思路越开阔,而有的却停滞不前、越学越吃累呢?究其个中原因,有不少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导致前后知识的脱节,真正有经验、肯钻研的小学教师都应该先熟悉一下每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前有埋伏,后有发展。否则,在解应用题时就混淆不清。既然要锻炼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教师就必须做到“瞻前顾后”。
2.2重视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参与的过程,而结果如何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参与的本身是一种锻炼,人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其果实自会甘甜无比。对数学而言,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固然重要,可如果学生根本没有掌握思考、分析的方法,只是记住一个固定的结果、生搬硬套,那又有何用呢?毕竟未来需要的是会学习、能创造、能迅速掌握时代信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还界定在旧模式、旧框架里,那素质教育的目标何日才能实现?本着这一思想指导原则,我平时总是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2.3善于从语言出发,起到主持人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而学生只有在教师设置了恰当的环境后,其思维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教师最好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巧妙地周旋于学生之间。而一位优秀的主持人,首先其语言应该富有吸引力,要善于在灵活的思维支配下及时地用语言来驾驭各种场面。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几十颗纯洁善良的心灵,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室这一舞台,扮演好自己的主持人角色。
①开始语,成功的主持人都很重视“开场白”,这可以让观众一眼目睹他(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素质,初步感知节目的实质。一位富有素质的教师同样应该熟谙“开始语”的重要,在上课伊始精心地安排组织教学,使学生由课间的以玩为主迅速地转移到以学为主上来。
②过渡语,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过渡语设计的好坏便是有力的证明。良好的过渡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下一教学环节,系统地接受要学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内在联系,并学会运用。
③引导语,古人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有疑之时将他的思维引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正如伟大教育学叶圣陶所言:“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④评语,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思维会起到很关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讲究评语的艺术性,体现激励作用。针对这一点我通常这样评价:“你想出的方法很新颖,同学们都应该向你学习!”“你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老师真愿意听!”“别人已经回答过了,可你再强调一遍也是好的。”(巧用批评法)“你的思路很正确,继续这样学。”这样使学生始终觉得老师在赏识他,他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下会展开愈加灵活的思维,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⑤结语,系统、简炼、概括的结语会使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获得一个整体的感知,如果教师能始终如一的坚持提炼自己的语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熏陶。长此以往,甚至可以自己总结,这对发展他的语言概括能力也大有益处。
3激活练习,强化主体意识
在新课讲完之后,教师要善于灵活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
①创设情境,一说到做练习,我们往往容易联想到那种大量抄题、做题的场面,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在厌倦的心理支配下却很难收到巩固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设法变换“口味”,帮助学生消化、吸引。学生兴趣味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新知。
②加强练习题与活动课的联系,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最初一段时间,其遗忘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不要被学生一时的快速掌握所迷惑,可采取把知识归类的方法,在活动课上做一些数学小游戏和举行知识竞赛,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当然,在以上各种练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使眼、耳、口、手等協调“作战”,在发展智力的同时进行审美情趣和竞赛意识的培养。
4建立新的作业批改机制
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可以使学生及时练习和巩固当天学的知识。而且,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可是,教师在批改时往往以一个简单的“√、×”了事,学生的劳动没有被得到情感上认可。久而久之,便厌倦写作业,即使写完出错也很多。既然我们正在大力推行评语改革,为什么不将此法用在这方面呢?有一次,班内一位后进生的作业写得非常好,我心情很高兴,随手在本子上写了一句:“你进步很大,能坚持下去吗?”没想到在第二天的作业中她诚恳地写道:“老师,我能坚持下去!”一连几天都有很大的进步。我猛然发现了这种做法的妙处,便坚持使用。学生的作业质量大有改观,学习积极性也日渐提高。
以上是我对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和看法,但愿这几块“砖”能引来更多的“玉”,使我们的素质教育研究大放异彩!
12.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 篇十二
华师大教授叶谰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 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 即真实的课.
特级教师钱守旺对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的评价标准:
1.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2.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3.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4.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5.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堂好数学课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十几年教学实践和听课、评课确定的标准如下:
一、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发现与发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学习是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 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探索与发现过程, 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所以设计活动就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现和发展, 让他们主动地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二、有利于创设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 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创设情景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 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充分表达自己观点, 提供数学思维和方法交流的机会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大胆质疑、敢于猜想、勇于探索是数学学习永恒的主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理解性质疑、求异性质疑、批判性质疑,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参与活动, 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启发性: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方向性评价.
五、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形成靠平时的严格要求, 靠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六、一堂好课的评价主体是学生
课上得好不好, 归根到底应该由学生来评价.学生认为爱听或不听就会后悔的课就是好课.这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教师讲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教师讲课要注重实际应用, 紧扣课程标准, 学生感到听了就会.
让学生对老师的课有好的评价, 就得十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而非障碍, 促进生生、师生交流和最大面的交流, 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对老师的课有好的评价, 就得为学生展示自己错误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为各层次的学生涉及针对性的问题, 使其略微不适应, 使其落入陷阱, 进而在教师的建议下, 自己主动走出陷阱, 求得适应, 获得成功.
我推崇一种适应时代主旋律, 体现创新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发挥自身个性优点, 合理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 平实中见实效, 创设学生满意的课堂教学.
七、符合教师的个性特点
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诸多方面的素质, 当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后, 教师的个性特点就成了影响课堂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只有在分析好自己的个性优劣点之后, 结合学生情况, 扬长避短,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自己的风格.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 就会有生动而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也才会有生动而有个性的学生学习.
虽然语言和肢体表达的感染力不是我的长处, 但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知识面广、逻辑思维能力较好、有一定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长处,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贴近生活的材料, 创设生动而深刻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深入思考的课堂氛围, 并不断进行生生、师生的学习交流, 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的潜能, 为教学服务.
从几个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 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每个单元三个维度目标一定要清晰、具体;每节课看具体情况, 比如, 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延续的, 那只要制订一节就可以.
(二) 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拓展不能随意,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安排.
(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动态生成
(四) 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学生生动、自主、合作和探索性学习
(五) 教学效果: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六) 教师素质:教学能力、教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堂数学课小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学生作文09-20
一堂难忘的数学课作文10-20
我成功的一堂数学课09-29
一堂课小学四年级作文09-29
难忘的一堂作文课小学生作文11-05
一堂难忘的音乐课小学作文09-24
难忘的一堂课500字小学生作文08-14
一堂难忘的课小学作文500字09-14
老师不在的一堂课作文09-29
一堂特殊的班会课作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