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反思

2024-10-21

《区角》活动反思(精选14篇)

1.《区角》活动反思 篇一

周次:第七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在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中, 我们观察到不少孩子进餐时存在不会使用 调羹的问题,不少孩子是用手抓着拿调羹。为此,我们及时在区域活 动中投放进喂瓶娃娃的内容,通过漂亮的瓶娃娃,吸引幼儿主动来喂 娃娃,并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需求,如,瓶娃 娃的嘴巴有大有小,提供的调羹也是大小不一。有效地提高了小小班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使幼儿手部的小肌肉也得到发展。

2.《区角》活动反思 篇二

一、材料挖掘的多用性

(1) 材料获得的主要途径及性质。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采集、教师在平时积累、发动家长帮助收集等。这些收集到的材料都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 是本地随处可见的资源, 如玉米秆、洋芋、饮料瓶等。这些材料收集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用途广泛, 能运用于不同的活动中去, 既贴近生活又能一物多用。同时这些材料用起来比较安全, 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是非常安全、操作性强的活动材料。

(2) 尝试同种材料在各活动区中的不同使用功能。利用材料的特性, 在各活动区中使用同种材料。如收集各种粗细、长短不同的玉米秆, 使之一物多用:数学区中有玉米秆数数器、玉米秆游戏棒;表演区中有玉米秆做的二胡、抬花轿、眼镜;益智区中用玉米秆排序;科学区中用玉米秆做标本和进行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材料;体育区中有玉米秆的红缨枪、金箍棒;美工区中有玉米秆插花, 粘贴、绘画、手工制作等等。

(3) 尝试同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中的不同使用价值。我们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充分挖掘一种材料在幼儿不同年龄段中的使用价值。如小班幼儿可把洋芋当小球滚、插上牙签做刺猬, 中班幼儿可用洋芋制作一些动物头, 大班幼儿用洋芋做菜, 或切开在平面上画画、刻画、做手工。又如:小班幼儿将混在一起的玉米和豌豆粒进行分类, 中班幼儿可用玉米粒进行数数, 大班幼儿可用针线将玉米粒穿在一起当项链, 或用玉米粒粘贴造型等。

(4) 尝试同种材料的延伸使用。原材料经加工后, 我们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让它为其他区服务。如大班幼儿用玉米穗丝编织, 然后放到表演区;中班幼儿将玉米穗丝装在废旧的长筒袜里, 两头扎住, 在院子里玩投掷游戏或揪尾巴游戏。它们成了幼儿最喜欢的体育器材, 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5) 尝试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将各种废旧材料相互结合, 变成漂亮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如选择平整的泡沫、野花、用雪碧瓶子剪成的细长条等组合制作出美丽的草地;将雪碧瓶子剪成鳞状, 在泡沫纸上画上鱼的外形轮廓, 让幼儿动手给鱼插上鱼鳞等。挖掘材料的多用性, 不仅丰富了区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还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协调发展。

二、区角活动的讲评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讲评活动表现为师幼共同参与, 汇集活动信息, 交流经甘肃通渭●陈解先

验, 解决困惑, 共享快乐。因此, 它是促进幼儿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 是区角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 讲评应贯穿整个活动。区角活动较多地体现了幼儿个性化的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具有分享价值。老师应对活动进行讲评, 组织讲评的时间应灵活变通。除了在活动结束时组织, 也可在活动起始阶段或活动正在进行时组织。活动开始时的交流, 主要为即将进行的活动作准备, 如介绍新材料, 讲解布局安排, 回忆前次游戏情况, 激励部分幼儿等等, 以帮助幼儿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活动。活动中期讲评时要采取“短平快”的小组讲评方式。成功的中期讲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要根据当时活动情况而定, 同时需要老师间密切协作与配合, 不可顾此失彼。

(2) 灵活运用设疑和释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是区角活动讲评的关键, 教师可通过“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出了何种方法?是怎样做的?需要什么帮助”等引导语, 唤起幼儿对探索过程的回忆和体验, 并以此引发幼儿互动, 促进幼儿充分表达交流。

(3) 适时运用表扬激励。如今, 在人性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已不再“吝啬”, 有时甚至有些“奢侈”。在区角活动讲评时, “真棒”, “真聪明”, “真行”“拍拍手, 鼓励他”等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貌似热闹, 实则流于形式。教师随意运用, 幼儿麻木不仁, 褒扬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与价值。

(4) 让成果展示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区角活动中丰富的环境与材料, 使幼儿生产出众多的有形成果。但为什么我们在活动室却极少看到幼儿的成果呢?通过观察发现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由于地方有限, 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成果随搭随拆, 随做随弃;二是无论成品还是半成品在活动后都收藏起来, 事后很少关注。这两种行为都是对幼儿的不尊重。对教师而言, 这些作品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 走进他们的心灵。对幼儿而言, 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种交流, 他的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语言更能激发同伴间的交往, 进而相互学习。同时, 展示作品也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因此, 幼儿的任何一件作品都应该尽可能地回归他们的生活, 装点属于他们的空间。

在区角活动中, 教师对活动的预期往往跟不上幼儿的变化, 对活动的价值判断能力受到考验。因此, 区角活动讲评的组织需要教师以理论基础和现场观察分析能力为依托。教师只有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 才能驾驭区角活动讲评时段, 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发挥区角活动的作用。

3.幼儿园科学区角环境创设要点反思 篇三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环境;自然角;科学发现室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科学教育又是与科学有关的诸多活动之一,对于学前儿童和科学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儿童的科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儿童拥有自己的科学,儿童与科学家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为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計包括科学观察类、操作实验类、制作设计类、谈话讨论类四种。除此之外,科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创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目的性、自然性、安全性等原则。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区的设置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定,区域可大可小,内容可简可繁,但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能够开展符合教育目标的科学探索活动。同时,为幼儿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区的内容时要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总体计划保持一致,并注意与其他幼儿教育活动密切配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要体现出地方性、季节性等特征。

二、幼儿园科学环境

第一幅图为自然角,图中的自然角设置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利用走廊边上的木架。主要摆放的是植物,在自然角种植植物,是自然科学角的主要活动内容,既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幼儿园的物质材料应该尽量以自然材料为主,例如秋天可以收集不同植物的落叶或者种子等,而不应该追求昂贵的成品材料。

自然角是幼儿园中浓缩的“大自然”,是幼儿了解自然、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设置在活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例如向阳的窗台、角落等,同时,饲养的动植物要适宜在室内生长,以适宜盆栽的品种为主,不宜过分高大,宜选择颜色鲜艳、生命力强、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常见植物,应该是无毒、无刺、不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的品种。饲养的动物要适宜在室内生活,例如蝌蚪、乌龟等。自然角要能呈现自然界物种的丰富性和变化的多样性。

第二幅图是科学发现室,科学发现室是幼儿操作、实验、探索的场所。科学发现室内有幼儿常用的物质材料,如常用的磁铁、平面镜、放大镜、棱镜、电线、电珠、电池等,保证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机会,能够自由地、独立地选择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同时,科学发现室内也有一些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如手工工具、废旧物品等小型、简单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结合教育活动,让幼儿进行科技小制作。

科学发现室的材料的使用要随着科学主题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例如大班“镜子”主题活动时,教师除了应该多准备正常的镜子,也应该准备一些特殊的镜子,比如说凸面镜和凹面镜等。不仅如此,也可以为幼儿准备制作镜子的材料,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生产过程等。科学发现室内材料的制作和使用往往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统一安排,然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制作。科技发现室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尽管他们制作的东西不够成熟、完善,但都凝结着幼儿的心血,把他们展示出来,会使幼儿感到兴奋、自豪,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增强。同时,也能起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三、结论

4.《区角》活动反思 篇四

区角活动有着它独特之处,它不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而且还使幼儿在其中得到发展。因此重视区角活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必将使每一位幼儿得到更深的发展。因此我对这次本班开展的区角活动有以下几点认识。

1、投入新的材料应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过多的讲解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

2.其实小班的孩子想象力极其丰富,模仿能力、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只要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材料加以适当的引导他们就会玩出自己的特色。

3.应该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幼儿学会思考,把思考的`空间返给孩子,只做他们的引路人。

5.区角活动反思 篇五

周次:第十九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杯杯把玩具筐里的玩具全部都倒到地垫上, 一会儿把玩具从这个筐里 放到另一个筐里;一会儿把玩具筐当成小椅子,做到上面;一会儿把 玩具筐当成跳台,站到上面往下跳。“游戏的时候能把玩具筐当成小 椅子坐吗?”我问她。她说:“我不了,我不坐了。”我对她说:“玩具 筐太小了,它承受不住杯杯,因为杯杯已经长大了。”她很认真的回 答我说:“老师,我下次不坐了。” 杯杯以往不太爱与人交往,总是 自己在一边玩,老师与她说话,她也是不愿回答,慢慢地让她习惯与 小朋友、与老师说话、聊天,她现在已经开始能够与老师交流,说完 整的一句话了。

6.小班区角活动反思 篇六

在指导小班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首先我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的材料尽量是色彩鲜艳、易于操作的,然后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老师可进入游戏角色,增加幼儿的兴趣,并适时地进行调整,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坚持性。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了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使区域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探索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每个孩子都很爱玩区角活动,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每次活动还需要老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在活动时我,我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活动后的评价尤为重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

7.《区角》活动反思 篇七

关键词:区角活动,合作

1978 年, 75 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 记者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 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起很大的影响, 很多成功者都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 而幼儿期则是养成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幼儿成长的物质环境优越, 目前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 家长给予较多的关注与保护。 由于过度关注和溺爱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 许多幼儿不善于与同伴相处。 在生活中, 一些幼儿通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 只考虑自身的感受而忽略同伴的感受的情况;一些幼儿性格孤僻, 不愿与人合作、分享;一些幼儿容易与同伴产生冲突与纠纷;一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缺乏关心、接纳、帮助、支持他人的态度等。 因此,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已成为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品德习惯不同于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 单纯的灌输式说教式往往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需要在日常生活、区角活动等一系列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并要求我们幼儿教师有极强的观察力, 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件进行随机式教育。

案例一: 马艺珊和张艺珊是班上两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 一天区角活动时张艺珊突然跑过来小声对我说:“老师, 我不想玩娃娃家了。 ”我感到很奇怪, 因为娃娃家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区角之一, 并且张艺珊是自己主动选择要到娃娃家里去玩的, 为什么区角活动才开始没多久她就不想玩了呢。 于是我领着张艺珊来到娃娃家, 无论用什么方式引导, 她都是一直撅着小嘴, 满脸的不情愿。 这时正在娃娃家里当“妈妈”, 忙着“做饭”的马艺珊走过来对张艺珊说:“今天你来当妈妈吧, 我当姐姐。 ”听到这, 张艺珊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 两个人手拉着手又其乐融融地回到娃娃家的活动中。

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幼儿的“小社会”, 班级内娃娃家区角的设置便成了组成这个 “小社会”里的“小家庭”。 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和日常生活逐步学会如何友好地和别人相处, 如何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等。 在区角活动中, 马艺珊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抚其他小朋友, 学会了用自己的办法让娃娃家的区角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这是多么珍贵和善良的闪光点。 我立刻用随身的相机把娃娃家里的这一幕拍了下来, 并在区角活动后的总结环节利用真实可观的照片讲给其他幼儿听。 幼儿看到这样团结友爱的小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主人公就是自己身边的小伙伴, 听的都特别认真带劲。 许多幼儿都想出了不同的办法和做法去解决区角活动中出现的其他小“插曲”。 令我想不到的是, 那天以后, 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再用老师分配角色了, 也不再有以往的角色争辩了。

案例二:“这是我先拿的。 ”“不对这明明就是我先拿的, 我不给你! ”此起彼伏的吵闹声在区角活动时从搭建区传来,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李丙澄和张润洵两个小男孩因为一块积木而争执不休。 我并没有贸然去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而是故作失望地说:“哎, 今天我们班两个最能干的小勇士来盖楼房, 我还以为他们能把积木搭得又高又好呢, 把楼房盖得大大的请老师来参观呢。 原来你们两个在忙着吵架啊, 怪不得积木都没搭好, 我看我今天是看不见大楼房了, 真是的, 老师有点失望了哦, 怎么办呢? ”听我这么一说, 两个小朋友放下了手里争抢的积木, 待在那里好像想着什么。 突然, 李丙澄说:“把我们两个的盖在一起就成大楼房了, 老师你等会啊。 ”“真的么? ”我故作疑问地问张润洵。 “嘿! 对呀, 快点快点, 咱俩一块盖。 ”说完两个小勇士“你争我抢”地一起搭起了积木。

案例分析: 每一个幼儿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关注, 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教师拿到全班来表扬。 其实, 李丙澄和张润洵起初的争抢玩具也无非是想自己搭的积木比对方好看, 得到教师的肯定。 这时, 如果我们贸然去批评幼儿, 往往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甚至会让幼儿在整个区角活动中情绪低落下来。 我们不妨利用这种争抢现象变为我们的教育契机, 但并不直接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 而是一步步引导, 把“自己玩自己的”变成“大家一起玩”, 这样合作完成作品的幼儿会得到特殊的小奖贴, 并把这种合作完成的作品照片及时投放在相应的区角内, 在活动中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德习惯的方法多样, 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 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深深地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 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他们和人交往的兴趣, 激发他们和人交往的欲望, 让他们在交往中体会到乐趣。 如每次玩游戏, 我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 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 自然就会主动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 在游戏交往中, 幼儿得到了快乐, 自然就会提升他们交往的兴趣。

(二) 提供利于幼儿合作交往的空间

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合作的媒介。 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 更重要的是发挥出教育功能, 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有目的地营造适合幼儿合作的环境, 使幼儿身处其中, 受其感染, 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有趣味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结合合作能力培养的目的, 可为幼儿开设“小舞台、小商店、建构区”等活动区域, 并及时更换区角材料, 充分为幼儿营造交往合作的环境。 如:在小商店里让幼儿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 让他们在买卖的游戏中培养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 通过多人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城堡。 这样的游戏需要几个人一起去完成, 要想完成任务就要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融合进去, 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 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具备一定知识经验的幼儿还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共同完成一副较大的美术作品, 这就使得幼儿在完成前必须学习相互协商, 互相配合, 分工合作,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 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 共同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还可在户外活动室开展 “两人三足”等一系列合作式体育游戏等。

8.有效投放区角活动材料 篇八

《区角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研究》是我们幼儿园申报的一个省级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几年来,课题组努力在区域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一种新的视角,寻找一种最自然的教育材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自然习得。我们主要从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层次性、可探究性来发挥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分析区角活动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偏低,不能很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也较少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首先,我们发现区角活动种类较丰富,但不能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目前,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开设的多为常规区域,如: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角色区、科学探索区等,各个区角活动投放的材料均不相同、数量充足;半成品的材料给幼儿带来很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基本能满足班级日常活动开展的需要,但十分遗憾的是,自制材料不多,因为老师们普遍反应自制材料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又不耐用,所以宁可花钱去买。然而,过于精致死板的玩具材料并不适应幼儿发展需要,幼儿对逼真的玩具只是机械摆弄几下,没有探索的兴趣。其次,区角材料的选择来源多样,但较少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区角材料主要来源于幼儿兴趣的需要,另外还来源于教师的经验,近期的教学目标,班级特色。大多教师能做到根据幼儿兴趣来提供材料,但材料的制作与投放的主体都是教师,较少由幼儿自己制作,幼儿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

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呈现方式单一。区角活动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是依据选择材料难易程度来投放材料;二是依据儿童的能力水平,认知能力,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来投放材料。投放的材料普遍多维度化,投放用途多样的材料能使材料物尽其用。在面对同一内容不同难度水平或不同内容同一材料的活动情境时,能发挥多种功能,从而多维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如细绳可投放在科学区作为学习长短的材料,也可投放生活区作为穿线捆绑材料,还可作为美工区的线绳拼画材料、手工辅助材料等。

材料投放后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较低。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发现,最具探究性的材料是那些具有较大灵活性、多功能、经久耐用、成本较低等特点的半成品材料。这类材料能够有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跃幼儿思维。大多数教师会经常提供半成品,而且具有年龄差异,小班半成品相对较少,中大班逐渐增多。

材料投放后,教师的观察先行,适时介入,有效指导尤为重要。而大部分教师发起活动后,即让孩子们自己玩,或者在中途走马观花地巡视一下各区组的活动,并未给予幼儿引导或帮助。虽然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这并不排斥教育者可巧妙施加影响,教师对活动区材料与活动的积极关注,能使材料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改进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把握年龄特点,拓展幼儿兴趣。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使活动可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只有材料越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幼儿在活动中才会越来越主动。

明确材料蕴涵,凸显教育价值。一是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明确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因此,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必须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确保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二是在材料的旁边应放置图书和其他资料。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上图像或文字,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如在区域中提供简单的操作图,或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画页张贴在墙壁上,都能增加幼儿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三是利用材料强调某个学习领域。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为突出某个学习领域的工具。例如,在科学区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棱镜、磁铁、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生活区添置剪刀、针线等多种生活、劳动工具,让幼儿学习穿针、缝线等基本生活实用技能。

提供组合材料,创新操作方式。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其用。对幼儿来说,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看(书、画报)去获得相关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他人的帮助去获得所需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

总之,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9.《区角》活动反思 篇九

一次在玩区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各自的活动区里快乐的玩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我也被他们的兴奋所感染,穿梭于各区之间,当我走到语言区时,忽然发现语言区的地上落着几本书,显然这是孩子们在看书时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会儿,发现语言区的5个孩子并没有在意地上的书,没有一个人去捡,好像根本就没看见似的。于是我就走过去对正在看书的文文说:“文文,你们的书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文文看看了地上的书,慢悠悠地说:“这书不是我弄的.”说完之后极不情愿的把地上的书捡了起来,在捡的时候还不时的用眼睛瞟了瞟我。

这天放学后,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接走,于是他们便来到了图书区和玩具区玩去了,玩着玩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地上躺了一个山羊玩偶,我看了看正在看书的3位小朋友,我正想让文文捡起来,想到了叫她捡时的不情愿的眼神,于是我便想了一个方法,故意说:“啊呀!这里怎么有一只山羊!真可怜!谁能愿意帮那只小山羊送回家呀!没想到,我话音刚落,身边文文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山羊,笑着对我说:“我来帮小羊送回家吧!”文文一蹦一跳的跑过来把小羊捡起来,送回了家。

10.区角教学反思 篇十

幼儿园规定每天区角的活动时间,所以幼儿每天玩区角的时间会特别的充足。区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在区角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模仿生活中大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太小,生活经验不足,如果老师不引导幼儿,那么区域活动幼儿会自己没有目的的乱玩乱扔,因此区角活动时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

在区角的活动时间中老师应该观察孩子在区角中所遇到的错误,应该及时纠正,并了解孩子们在区角中的表现。小班上半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小四班的区角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好的,在小班刚开展区角活动时,我们会让让幼儿熟悉区角,了解区角活动活动。接下来我们会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并教育幼儿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比如:音乐区,是让幼儿愿意参与音乐表演,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了目标,区角才能顺利开展)渐渐的培养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这几个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在我们的努力中,小四班的区角活动开展的很顺利,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在下半学期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为幼儿提供更好,更有趣的区角活动。

11.开放式区角活动实例 篇十一

开放式教育要求教师安排吸引儿童的学习环境,使儿童自行探索;点燃孩子的学习火花,提供教材资源,刺激学生学习及思考;具备更多的热忱和精力,以便随时和儿童打成一片;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适时地给予协助,敏感、耐心并机警地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偶发状况;引导儿童了解自己并学习,强调个人之自由学习的权利,帮助儿童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避免专断,不断地自我成长与自我充实。

开放并不是放任,因此对于开放活动中的儿童,提出以下三项要求:首先,能够做决定。教师给予机会帮助孩子做决定——做决定是孩子独立自主的第一步,在这之后他便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其次,具备责任感——儿童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任,并且记录自己所做和正在做的事情。此时,教师要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机会,否认责任感的孩子是永远不会有责任心的。最后,记得做记录。在开放性的教室中,孩子必须会记录自己进步的情形,以发展其责任心和独立性。

开放式区角活动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每天的活动要包括团体、分组以及学习区的个别化活动;第二,活动的设计必须包括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这三个层面;第三,有纵向上的衔接,即活动与活动之间必须保有上下的连贯性、延续性及发展性,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实体操作到观念的顺序建立;第四,也要有横向上的连接,即活动进行时各领域彼此间有互动的关系。

案例:

12.《区角》活动反思 篇十二

一、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制定区角规则,通过共同监督及自我约束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参与区角活动规则制定的全过程,这样不仅能让幼儿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而且还会让幼儿起到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作用。如,有一天,幼儿在结束美工区活动后,邓昌树(化名)小朋友急于去洗手,一时忘记了整理游戏材料,为了图快随手往盒子里一扔蜡纸,蜡纸掉到了地上也不管。在这时,另一个幼儿看见了就说:“邓昌树,你的材料还没收拾好,不能去洗手。”邓昌树小朋友刚要反驳,忽然间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 于是赶紧蹲下捡起了地上的蜡纸放到了盒子里, 然后笑嘻嘻地冲出了活动室。通过实例不难看出,幼儿要想来区角中玩就一定要记住区角的规则, 只有这样整个活动才会变得秩序井然。通过幼儿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培养出来了。

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实行民主推选或自愿担当管理者,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得好:“要想有一支好的队伍, 就要有一个好的领导人。”如果没有好的领导者,什么活动就都有可能变成一盘散沙。因此,在幼儿进入区角时,可让他们自由进行推荐或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担当各区角中的小组长, 小组长可以督查或者利用权利支配其他小朋友。如,有些区角因人数较多,玩具、积木会经常掉在地上;有的幼儿在活动中途退出,把材料一扔就走,等等。这时,小组长就有权利让他们把活动区打扫整理好。再如, 大班幼儿在美工区中制作“我的标志牌”时 ,难免会有些小纸片飘落在地 ,活动制作结束后,在小组长的一声命令下,这个组的6名小朋友不大一会功夫,就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了,盒子里的材料也摆得整整齐齐。通过小组长的认真管理以及其他幼儿的配合,整个区角活动结束时,地上的积木不见了,剪刀也不用到处找了,这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劳动时间。

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及艺术作品,发挥其榜样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大家都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尤其特爱模仿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在幼儿心中往往是最伟大的、最有权威的人物之一。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真正成为幼儿的表率。如,教师在装扮活动室时,用了美工区的剪刀和卡纸,用完后应立即把剪刀和剩下的卡纸放回原处, 并且把掉在地上的碎纸片扔进纸篓里, 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另外,幼儿还特别喜欢模仿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因此可通过这些最形象、最具体的作品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幼儿对于《西游记》中的人物特别熟悉,尤其是孙悟空,幼儿都知道它有一双火眼金睛, 我就利用这一点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在一次区角活动结束后,有一些小的物品滚到角落里去了, 我提醒了好几声都没人愿意去捡出来。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幼儿说:“我们今天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的眼睛一样, 能把躲在角落里的小物品很快找出来。”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就找出来了。

四、在区角活动中针对小组评价,注重以集体促个别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 他们已经有了与同伴竞争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所以说,利用评比活动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因此,可在幼儿进入区角之前,定出区角活动的标准。如,在大班纸工活动开始时,我会对他们说:“今天我们要看哪一组幼儿的桌面、地面最干净! ”在活动开始时, 我会说:“看今天哪个区角的小朋友活动最安静、最会动脑筋! ”这样可使整个小组成为评价对象,可以避免幼儿争夺个人荣誉。再如,结构区的幼儿为了获得老师颁发的共同荣誉小红旗, 不一会儿功夫就把地上的积木及盒子收拾好了, 就连平时不爱劳动的小朋友也很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13.区角活动心得 篇十三

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概念与内容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幼儿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社会的范围小,教师在设计小班的区角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在一个区角内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导方面也应以具体的示范、参与指导为主。(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例如,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主要依靠客体的生动性、新颖性和颜色的鲜艳性吸引他们进行活动。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逐渐明确,活动的结果成为吸引他们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积木区活动时,小班幼儿积木的颜色要丰富,形状可少些,但数量要充足。在指导方面则着重于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构造物体,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而对于中班幼儿,积木的形状可以增加,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方面则要求他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状的积木和丰富的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学会通过协商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型结构物。假若一套积木从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还是搭小房子,这是不可取的。(三)整体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是指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但是,这个动态系统要建立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由幼儿创造,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并引导他们想像新的游戏情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他们的行动。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

3.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发展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

5.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二)角色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角色游戏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从中产生新的主题。例如,“和书交朋友”的主题。参观了图书馆,在角色游戏区内就可以产生“图书馆”这个游戏活动。

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2.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装、奶瓶、各种饰物、梳子、毛巾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钟表、电话等;厨房用具,如炉灶、锅、碗、铲、勺、碟、壶、杯子、筷子;各种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医生帽、护士帽、处方单、病历本、听诊器、体温表、药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种食品、用品的包装盒,收银机,钱币等。(4)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3.场地的设置

“娃娃家”是一个长设的区角,因此它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其他的角色游戏区角则应设在与之相邻或相近的地方。角色游戏适宜与积木区相邻。(三)各年龄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

对于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像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极有兴趣地毫不勉强地努力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无目的到事先计划好,从由老师带着玩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装扮游戏角色再进一步发展到带领别人玩,从摆弄物品、旁观游戏到单独游戏、平行游戏再联合、合作游戏。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他们游戏的时候才可能做到有针对性,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才可能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内容、游戏技能和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积木区

(一)积木区的教育作用

1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

3.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4.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

5.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积木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积木区可以建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园等。还可结合基本技能确定搭建内容。如,小班主要学习铺平、延长、围合、盖顶、加宽等构造技能,所以他们在积木区多构造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而大班则要求幼儿学习整齐匀称的构造,并会选择使用辅助材料,因此他们多建造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积木区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和角色游戏设计。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桥梁”的教育教学活动时,积木区就可以专门搭建各种桥梁。

积木区还可以和角色游戏区、音乐表演区相结合。如为“博物馆”建造“博古架”;为“娃娃家”造“家具”;为“火车站”建造“站台、铁轨、候车室”等。积木区搭了个“舞台”,音乐表演区的幼儿就可以到“舞台”上来演出。2.材料的提供

积木的种类繁多,在幼儿园一般适合提供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木制的彩色空心积木、塑料的彩色积木等。

根据幼儿的需要,积木区还应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人物模型、动物模型、房屋高楼模型、花草树木模型、交通工具模型、信号灯、指示牌、家庭用品等。

积木区的积木应分类摆放,必要时还可以贴上标签,以便于幼儿使用、收拾和整理。小班的积木可以按形状、质地、颜色分类摆放;中班的积木可以按照形状大小、高矮排序摆放;大班则可以按形状分合形式进行摆放。3.场地的设置

积木区的场地应较宽敞、平整。因为积木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也许上午没有搭完的东西下午还要继续搭。所以,积木区应靠墙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三)各年龄班积木区的指导要求 中班

教师应该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如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并可以尝试提供积木构造图,请他们按图搭建。

对于中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并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比如三个幼儿合作搭建一个公园。

三、玩沙玩水游戏区

(一)玩沙玩水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

2.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3.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4.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二)玩沙玩水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玩沙游戏主要有揉、铲、造型、堆沙和挖沙的活动,也可以设计玩沙的创造性活动,让幼儿探索沙的性质。比如体验沙的质感,用手在沙上画画,用沙堆成山、围墙,用沙塑造桥梁、房屋,用模具塑造图案,挖山洞、隧道等。

玩水游戏主要是让幼儿自由地玩水。如用勺舀水进容器,把水在容器中倒来倒去,用水转动水车等。还可以启发幼儿利用水做些科学小游戏,比如“物体的浮沉”、“水往哪里流”等。

2.材料的提供

玩沙工具:小桶、勺子、铲子、模具等。玩水工具:小桶、勺子、瓶、水车、喷水壶等

辅助材料:玩沙可准备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等玩具模型。玩水可准备一些铁制、木制、塑料的玩具或物品。3.场地的设置

玩沙玩水区应靠近水源,便于为沙池、水池加水,便于幼儿洗手和收拾、整理、清洁材料。

(三)各年龄班玩沙玩水区的指导要求

玩沙玩水游戏一般没有固定的玩法,通常是幼儿自由的活动。教师只需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启发、指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几人合作进行游戏了,玩沙和水的方法也丰富了,开始出现创造性的玩耍。玩沙时,可以反映出山和路,还会挖山洞,也会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在中班,教师应着重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丰富他们玩沙玩水的技能,使他们能把想到的表现出来。

(三)各年龄班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指导要求

对中班幼儿,要求能用较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能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图书,理解画面的内容。能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讲话。

五、音乐表演游戏区

(一)音乐表演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按照音乐的内容、节拍进行有趣的游戏情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辨别声音高低、强弱、快慢变化的能力,以及倾听、跟从节奏指令的能力。

3.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4.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对周围事物养成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5.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以利于幼儿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创造力的发展。

6.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促使幼儿协调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二)音乐表演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音乐表演游戏区活动丰富多样,可以设计舞蹈表演、音乐游戏、打击乐演奏、幼儿扮演角色的故事表演、操作玩具表演角色的桌面故事表演、用木偶和皮影进行表演的木偶戏和皮影戏等。

音乐表演游戏区应选择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容易为幼儿理解又适于他们表演的音乐、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要节奏明确,曲调优美。文学作品情节应生动活泼,角色的性格应鲜明,有特征。角色语言较简短。2.材料的提供

音乐表演游戏区首先要有一个给幼儿表演的舞台。舞台可以用布、屏风或彩色纸条来表现和装饰,不需要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音乐表演游戏区的基本材料包括:

(1)录音机。录音机的电源要远离表演场地,一定要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最好是用干电池。(2)录音磁带。可以录儿歌、歌曲、音乐、故事等,并根据磁带所录的内容贴上标记,便于幼儿使用和整理。还可以提供一些空白磁带,把幼儿自己的歌声、演奏、朗诵录进去。(3)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木鱼、锣、鼓等。

(4)服饰。少数民族服装、小动物的服装等;动物、植物、人物的头饰、面具、手环、头环、彩带、项链等。

(5)道具。纱巾、扇子、木偶、皮影等。

教师应吸引幼儿参与音乐表演游戏的场地布置和材料准备。幼儿在游戏中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角色语言和动作,他们的表演并不受道具、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因此,道具不必追求齐全、逼真。3.场地的设置

音乐表演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场地的布局要合理,观众坐在哪里和演员在哪里表演,都要有一个明显的分隔标记。(三)各年龄班音乐表演游戏区的指导要求

音乐表演游戏区中的唱歌、舞蹈、打击乐和音乐游戏,以教学活动中所教授的内容为主。对于这方面的指导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来研究对故事表演的指导。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班表演游戏的基础上,中班幼儿的表演质量逐步提高。应该鼓励他们自愿地自由地玩表演游戏。

在表演前或表演过程中,教师可做一些提示。如适当提醒幼儿遗忘的台词。但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表演或在一旁指挥幼儿的表演,以及强求幼儿服从自己的指挥。

14.区角活动教育叙事 篇十四

吴丰伟

2015年3月18日 无论是孔子时代的教育还是现在的教育都一直强调要因材施教,毕竟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爱好,特长不尽相同。几千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教学观念是很合理的。那么针对学前教育亦应该如此,在幼儿时期,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已经很明显了,有的小朋友很喜欢画画,有的则很喜欢看书,还有的很喜欢搭建积木„„。

自从去年来到中二班,就听园长说要在教室设计一个区角,但当时对“区角”这个概念很模糊,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子,通过了解才知道,把教室一块地方分成构建区、阅览区、美工区等几小块,供幼儿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区域去发展自己。而这只是我了解的和设想的,并没有去设计。

今年一开学,我和搭档发现有的幼儿酷爱看书,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去书架拿书看;有的画画的非常好,仅仅是美术课不足以让这些幼儿得到满足;这就再次提醒我们要尽快落实区角的规划,好让幼儿能有针对性发展。说到做到,今天上午我们就把教室里面靠窗户一排用红条贴了一个长方形,再分割成三小块,分别为阅览区、美工区、构建区,把相应需要的物品配齐,这样一个简单的区角就完成了。由于每顿幼儿用餐时间不一,有的幼儿吃饭比较快,有的就很慢。那么先吃完的就可以在区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一则免得幼儿无所事事在教室疯狂打闹,二则还可以利用闲散时间发展自己,真是一举两得。从今天中午来看,一方面,区角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就是一种享受,积极性很高,比如画画组的刘芮含,画的小女孩特别有感觉,蒋长威画的海底动物也是像模像样,积木组的丁浩然搭建的魔法棒像极了,还有的幼儿搭建的城堡还真是特别。,另一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纪律,有的幼儿习惯大声说话,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别的小朋友。作为教师,应把好纪律观,尤其在开始几次要训练他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以后自觉遵守纪律打基础。

上一篇: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下一篇:右脑和左脑的区别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