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2024-09-08

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共8篇)

1.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一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第一教师,服务教师

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201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和九年级全部内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4、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能量: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第一教师:服务教师,关怀教师,关注教育,以人文本。

2.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二

案例回放: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以一位“老爷子”的身份,设置情境问题引入思考。主要思路如下:“变”———交通通讯之变、文化生活之变、社会习俗之变→“因”———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思”———启示

最后是以诗歌(顺口溜)形式进行课堂小结

19世纪变化大,车船飞机和电话。西方文明传中国,文化生活也变化。

照相电影和印刷,传媒报纸与广播。国民政府始觉悟,改变落后旧习俗。

剪辫易服废缠足,握手鞠躬换礼服。社会习俗趋平等,文明发展向前进。

这样的教学设计流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但三个环节“变”、“因”及“思”相对独立,因此,根据组块教学的原理,还需要整合,按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原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我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进,以第7课课后的“史海拾贝”———《人们的公仆》为例导入,具体思路如下: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在1912年正月,晚辈给他拜年的时候,没有下跪,还发现他们的辫子不见了,服装也变成中山装或者旗袍,心里很不舒服,决定进京(南京)请愿,引入———交通工具之“变”,到了京城之后,进而发现了文化生活、生活习俗及通讯等之变,引发了老爷子的思考,渐渐的知道了这些“变”的原因,老爷子感慨万分,最后情不自禁赋诗一首(见上略)。这样的设计流程应该是比较流畅,抓住课题中“变”的主题,即由老爷子看见晚辈的“变”到自己亲身经历的“变”,从而引起老爷子的思“变”再到自己观念的“变”。这个案例,作为教师的我我认识到:

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现有教材为依托,教师应深入解读、消化教材内容,既要了然如胸,还要精心挑选、研读、整合,找出学生学习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知识即核心知识点。从核心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选择有关的学习材料,整合学习内容,摈弃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的做法,将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

二、要对学生实际精心布局。核心知识点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或者学生面临的生活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围绕核心知识,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重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活生生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重组、整合,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场景,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及时与教材内容融通,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运用情境和时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迁移、运用,“以用促学”,以运用为主线,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带动起来,引领学生将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建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跳出教材教教材”。

三、要对学生精心渗透人文教育。教学应该实现内容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学目标的整体和谐发展,才是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世界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世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将学生新学习的知识、经验、新体验到的情感等进行有机联系,整合,丰富已有知识、经验和情感等,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精神提升中享受快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学生灵性、焕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充分体验充分感受、充分展现智慧,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四、要精心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初中历史教学习惯于死记硬背,强化训练的大有人在,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然而,繁琐的训练让学生获得的零散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缺乏综合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而难以整合,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下,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学应增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将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转化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活动,并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提升能力,在经历探究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总之,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教师选择、重组学习内容,设计、整合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围绕核心知识与生活情境的对接,积极挖掘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板块,教学流程就是在教师预设下,注重生成、调节的过程中组织教学板块的过程,达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效益。

摘要:组块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人文教育及探究性学习活动等方面整合成学习实践板块,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组块,教学,历史,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扬主编.《历史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0

3.八年级数学(上册)思想聚焦 篇三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每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数形结合思想即是把代数、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一种解题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可见数形结合之重要.

在《整式的乘除》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与乘法公式的推导,都配有直观的图形来诠释说明,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例1图1所示是一口直径AB为4 m,深BC为2 m的圆柱形养蛙池,小青蛙经常坐在池底中心O观赏月亮,则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是多大?

分析: 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即是∠COD的大小,可根据条件先分别求出∠AOD、∠BOC的大小,再求∠COD的大小,也可直接求∠COD的大小.

解:在Rt△BOC中,OB=AB=×4=2,BC=2.

由勾股定理,得OC2=OB2+BC2=22+22=8.同理可求得OD2=8.

而在△OCD中,因为OC2+OD2=8+8=16,CD2=42=16,

所以OC2+OD2=CD2,所以∠COD=90°.

故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为90°.

评注:这里以形助数,数形结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使得答案一目了然.

二、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方程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理解方程思想并应用于解题当中十分重要.对方程思想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二是列方程(组)解决代数问题或几何问题.

在《勾股定理》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中,常常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求某一线段的长.

例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6,AD=8,将△ADC沿AC翻折到△AEC,AE与BC相交于点G,求GC的长.

分析: 抓住折叠图形互相重合的部分是全等图形,以及全等图形的性质可知CE=CD=AB=6,AE=AD=8,∠E=∠D=90°.又由条件知CG=AG,若设CG=x,则EG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于是,在Rt△CGE中,可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从而求得问题的答案.

解:由图形的翻折可知AE=AD=8,CE=CD=AB=6.

因为∠DAC=∠EAC=∠ACB,所以CG=AG.

设CG=AG=x,则EG=AE-AG=8-x.

在Rt△CGE中,CG2=CE2+GE2, 所以x2 =62+(8-x)2.

解得x=,即GC= .

评注:本题利用方程思想,将所求的量(线段CG的长)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x2=62+(8-x)2,通过解这个方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就意味着转化,即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悉”,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一般”转化为“特殊”,把“高次”转化为“低次”,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

转化思想的应用最典型莫过于“梯形的性质”一节,凡涉及梯形的有关问题,大多是通过作辅助线将其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问题予以解决的.

例3如图3,梯形ABCD中,AD∥BC,AD=10,BC=21,∠C=70°,∠B=55°,求CD的长.

分析:此题乍看无处着手,仔细观察已知条件与未知的关系知道上、下底之长以及同一底上两角的大小,而求的是一腰长,若过顶点D作DE∥AB,则易知EC、∠1与∠2的大小,进而可知△CDE是等腰三角形,于是,所求问题的答案唾手可得.

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则∠1=∠B=55°.

因为∠C=70°,所以∠2=180°-∠1-∠C=55°.

所以 CD=CE=BC-BE.

又AD∥BC,DE∥AB ,所以BE=AD=10.

因此CD=21-10=11.

评注:过梯形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 (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是解决梯形问题中最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四、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要针对数学对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从而克服思维的片面性,有效地考查同学们思维的全面性与严谨性. 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之为分类思想.要做到成功分类,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每次分类要按同一标准进行,善于从问题的情境中抓住分类对象;二是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满足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之长,且较大的边长未告知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在求第三边时,就需要用到分类思想求解.

例4在△ABC中,AB=15,AC=13,高AD=12.求△ABC的周长.

分析: 这里没有图形,也未告知△ABC的高AD是在△ABC内,还是在△ABC外,因此,应分两种情形解答.

解:(1)当高AD在△ABC的内部时,如图4,

在Rt△ABD和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BD2=AB2-AD2=152-122=81,CD2=AC2-AD2=132-122=25.

所以,BD==9,CD==5.

所以,BC=BD+DC=9+5=14.

因此, △ABC的周长为AB+BC+AC=15+14+13=42.

(2)当高AD在△ABC的外部时,如图5.

同前可求得BD=9,CD=5,而此时BC=BD-CD=9-5=4.

△ABC的周长为AB+BC+AC=15+4+13=32.

因此, △ABC的周长为42或32.

评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求第三边时,慎解无附图题.

五、整体思想

研究某些数学问题时,往往不是以问题的某个组成部分为着眼点,而是有意识放大考查问题的视角,将要解决的问题看做一个整体,通过研究其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整体处理后,达到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整体思想.

例5已知a-b=1,a2+b2=25,求ab的值.

分析: 这是课本第45页B组第15题,这里有两个未知数(a、b),两个条件方程,若试想由条件先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中,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八年级的同学而言,这又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起码得学习了后面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后才能求出a、b的值.但如果我们视所求的问题“ab”为一个整体,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式,那么此问题就可以得到整体解答.

解: 因为a-b=1,所以(a-b)2=12,即a2-2ab+b2=1.

把a2+b2=25代入上式,得25-2ab=1.

所以2ab=25-1=24,所以ab=12.

评注:通过本例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标实验教材已密切注意到数学思想的适时渗透.

六、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也叫代数思想.在《整式的乘除》一章中,幂的四条运算法则的推导大多是从具体的数开始,然后用字母表示数,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6已知P=-,Q=-,R=

-,则P、Q、R的大小顺序是.

分析: 这是一道数学竞赛试题,现在同学们若利用计算器,也会很快计算出答案.但若要求你直接用笔算,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下面我们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来解答,相信同学们定会眼前为之一亮.

解:设a=12 345,那么12 346=a+1,12 344=a-1,于是P=

-=-,Q=-=-,R=-=

-.

因为a=12 345,所以a2+a>a2-1>a2-a.

所以->->-, 即P>Q>R.

评注: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于解决大数字问题,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对称思想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对称思想,同学们可较简单地进行图案设计并能解决一些有关对称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现象,大到宇宙空间的星体,小到微观世界的原子,精致的艺术珍宝,尖端科学中的基因工程,都可以找到图形对称的素材.

4.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 篇四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1)通过父母的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体现:(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网络促进

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如何正确利用网络:(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a.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B.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学信息节食 c.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d.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2)传递网络正能量:a.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b.我们要在网上传递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社会规则的作用: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4.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已行动的准绳。

5.怎样维护与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已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为什么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尊重使社会

和谐融洽,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 3.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4.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5.诚信的含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6.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7.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违法行为主要有哪些类型?(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

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哪两大类?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型两大类。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6.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3)受到非法侵害,用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7.诉讼的特点: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8.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我们要善斗争,在保全自已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2)来源:责任来自对他的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2.对自已负责的重要性: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有资格、有能力承担起时代和祖国所赋予的使命。3.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又往往伴随着回报:(1)代价: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时间,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2)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4.如何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1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5.为什么说我承担我无悔: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 的,但我们仍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承担,我无悔。6.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怎样承担责任:(1)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2)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1.关爱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2)作用:a.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b.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C.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2.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已。3.关爱他人的做法:(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2)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4.服务社会的原因:(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5.怎样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1.国家利益的含义: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3.国家核心利益的范围: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4.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2、国家利益反映人民利益

3、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

4、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1.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1)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2)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以人民为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3、我们要认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4、每个公民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已的力量。4.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法定义务的做法:(1)我们要认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2)每个公民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已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1.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1)人民生活的变化(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2.社会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

3.劳动的作用: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3、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4.把美丽的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发扬什么精神?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5.青少年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作哪些贡献?

5.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五

三角形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初二数学复习方法

一、复习内容:

第一章:勾股定理

第二章:实数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二、复习目标:

八年级数学本学期知识点多,复习时间又比较短,只有三周的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完成如下目标:

(一)、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1.第一、七章是几何部分。这三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别还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判定是重点,灵活应用是目的。要学会判定方法的选择,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证明题要多练多总结。2.第四五六章主要是概念的教学,对这几章的考试题型学生可能都不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训练题型为主,要列表或作图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论证几何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3.第二章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在练习计算。课堂上逐一对易错题的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二)、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三)、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们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次函数,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通过近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辅导,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

四、课时安排:

本次复习共三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1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1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第六章1课时第七章2课时模拟测试4课时

五、复习阶段采取的措施:

6.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篇六

1.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3.重点字词

交卸(xiè) 狼藉(jí) 簌(sù) 赋闲(fù)惟(wéi)

游逛(guàng) 妥帖(tuǒ) 踌躇(chóu chú) 拣(jiǎn)箸(zhù)

迂(yū) 蹒跚(pán shān) 倾(qīng) 拭(shì) 晶莹(yíng)

颓唐(tuí) 琐屑(xiè) 惦记(diàn)

第14课《白杨礼赞》

1.文学常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

(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3.重点字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 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倔强(jiàng)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4.重点句子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点拨:起笔破题,直抒胸臆,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实在”强调“不平凡”,突出了礼赞的原因。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点拨:“刹那间……猛抬眼”,傲然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突然出现了。“我”的情绪由“恹恹欲睡”到“惊奇”的一叫,文章由低潮转向高潮,眼前的景色由“单调”的高原,忽又出现了奇峰。将读者的视线由高原引向远处的树木,但又不直接指明白杨树,而把突出点放在“我”的情绪转变上,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起了渲染作用。又用问答句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共鸣。

(3)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点拨:“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这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也深化了散文的主题,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第15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191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2.重点字词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3.重点问题

(1)《永久的生命》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答: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2)《我为什么而活着》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值得活,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第16课《昆明的雨》

1.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主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2.重点字词

鲜腴:新鲜肥美。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一般写作“瞠目结舌”。

炽(chì):热烈、旺盛。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饱涨:饱满。

3.主题思想

7.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七

一、欣赏作品, 让习作走近学生生活

现在的学生对艺术品并不陌生, 也有许多学生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兴趣班, 对学艺也有过亲身的体验。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也可以欣赏学生们的绘画作品;或者带领学生们看画展、看花展, 观看美术展览的视频等, 让学生明白艺术并不遥远, 它就在我们身边。要告诉学生, 只要把观看与欣赏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并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 让习作走进学生的生活, 就能有效地实现生活就是习作的教学理念, 既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阅读要求, 让习作贴近学生实际

审题能力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 要让学生知道此次习作要求写什么, 应该怎么写, 习作时注意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审题, 让学生知道此次习作要求是写“学艺故事”, 或者是写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也可以写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接着, 教师让学生比较“欣赏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有什么不同, 进而让学生明白此次习作都与“艺术”有关, 抛开“艺术”写其他“故事”、“活动”和“欣赏”都与习作要求不符合。最后, 出示本组课文《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知道《月光曲》写了艺术欣赏, 《蒙娜丽莎之约》写了艺术品, 《我的舞台》写了学艺故事, 并让学生分清写艺术品属于写物的文章, 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和描写的顺序;写欣赏活动是写叙事类的文章, 要注意参观或者欣赏的顺序, 并点面结合地写出场面。通过这样的处理和引导, 既遵循了“依标靠本”的教学原则, 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审题习惯和思维方法。

三、打开思路, 让学生说出习作故事

“同学们, 你有过学艺的经历吗?你欣赏过哪些艺术品?你参观过哪些艺术活动?快快踏上时光倒流的动车组, 回到当时的现场, 把那些美好的场景或故事剪辑下来, 带回来讲给同学们听听。”随着轻音乐的渲染, 教师让学生闭眼回忆自己经历的事情, 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学生互动交流时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向全班进行介绍, 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是什么, 准备怎样写, 其他学生在认真地倾听中给予评价和建议。该环节的教学很重要, 因为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 容易想起跟艺术有关的许多艺术欣赏活动, 容易想起艺术品或学习艺术的故事, 能很快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 学生在相互的说故事或说艺术品的过程中, 既做到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揭示难点, 为学生习作铺路架桥

在学生自由说故事和全班评议后, 习作的焦点集中到如何有序地精彩表达自己的故事, 阐述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时, 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说一说此次习作中的难点是什么?让学生把想表达的难点说出来后,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 做到以学定教。该环节可以预设为:1.写欣赏活动时, 想一想怎样写。教师出示《月光曲》中的第9自然段, 让学生边读边听《月光曲》的音乐,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后教师小结:《月光曲》中第9自然段的联想与音乐《月光曲》紧密相连, 是由音乐自然而然引发的联想, 这样写, 内容更充实, 表达的情感更深刻。在写欣赏活动时, 既要写出实在的事物, 又要写出由实在的事物引发的联想。2.写艺术品时, 想一想顺序如何安排。教师出示《蒙娜丽莎之约》第5自然段, 让学生自己读, 想想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是什么?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发现, 作者的观察是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时按照这样的顺序写, 就能写出很有条理的文章来。3.写“学艺故事”时, 想一想大故事与小故事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难题主要是学生学了《我的舞台》后受到干扰, 因为该课文涉及几个小故事。教学时,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回忆《我的舞台》写了几个小故事, 然后再回到习作中, 让学生明白此次习作要求写的是“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一般来说是写一个故事, 把这个故事写得一波三折就可以了。如果要写两三个故事, 就要注意故事的详略, 做到详略得当, 突出主题。本环节的教学都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提出问题, 自己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掌握得更牢靠。

五、自主修改, 为学生互动提供舞台

8.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八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题目:① =4a2;② · =

5a;③a==;④-= .做错的题是( ).

A. ①B. ②

C. ③ D. ④

2. 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 ).

A. a2 - b2 =(a+b)(a -b)

B. (a - b)2 = a2-2ab+b2

C. (a +b)2= a2 +2ab +b2

D. a2 + ab= a(a+b)

3. 如图3,在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A、B两点的最短距离为().

A. 4 B. 8

C. 10D. 5

4. 如图4,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a2和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a+9B. 3a-9

C. a2-9D. 3a-3

5. 图5的4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 D. ③④

6. 下列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1=a(a-1)+1

B. x2-4y2=(x+4y)(x-4y)

C. x2y2-1=(xy+1)(xy-1)

D. x2+y2=(x+y)2

7. 如图6,△A′B′C′ 是由△ABC绕点P通过旋转得到的,若线段 AA′长度为 a,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 ab

C. a=bD. a、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8. 如图7,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点O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MN经过点O交AD于点M,交BC于点N.先沿直线MN剪开,并将直角梯形MNCD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后,恰与直角梯形MNBA完全重合;再将重合后的直角梯形MNCD以直线MN为轴翻转,此时所得到的图形是().

9. 有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10.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图8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大角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回答45°;乙同学回答60°;丙同学回答90°;丁同学回答135°.以上4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D. 丁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用计算器探索: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 , ,…, ,如果从中选出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3,那么至少需要选

个数.

12. 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 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13. 如图9,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14. 如图10,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S△ABF =24,则EC的长为.

15. 如果x2+6x+k2恰好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则k的值为.

16. 如图11,在小方格的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将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正方形A′B′C′D′,则在正方形ABCD平移到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所经过或覆盖区域的面积为.

17. 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那么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

18. 如图1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0分)因式分解:(1)36a2-(a2+9)2.

(2)(x2-2x)2-2x(2-x)+1.

20. (8分)化简求值:

a+b2-a-b22a-bb+2ab2+4a2(其中a=-1,b=2).

21. (9分)如图1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AB的左侧,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作3个半圆围成图中的阴影部分.

(1)图中△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作出阴影部分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

22. (9分)图14的方格中是美丽可爱的小金鱼,在方格中分别画出原图形向右平移5格和把原图形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小金鱼(只要求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不要求写出作图步骤和过程).

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 cm,则小金鱼所占的面积为cm2 (直接写出结果).

23. ( 8分)如图15, 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 = DF.小明说:“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小东说:“你说的对,若点E在DB的延长线上,点F在BD的延长线上,且BE = DF,得到的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小东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画出图形,并给出说明.

24. (12分)如图16,在△ABC中,AB = AC,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得△EFA.

(1)若△ABC的面积为3 cm2,求四边形BCEF的面积.

(2)试猜想AF与BE有何关系.

(3)若∠BAC = 60°,求∠FEB的大小.

25. (10分)如图17,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18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1)求四边形ABCD 4个内角的大小.

(2)现有这样的等腰梯形若干个,你能利用它们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亲情的重要初中作文下一篇:山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