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整改报告

2024-07-22

免疫规划整改报告(共9篇)

1.免疫规划整改报告 篇一

免疫规划整改报告

根据地区及市疾控中心领导考核的情况,暴露出我中心免疫规划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也发现存在较多问题,离上级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现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整改内容如下:

1、疫苗领发登记不完整

整改措施:生物制品领发登记批号、生产厂家将省略号去掉,记录清楚。

2、自取疫苗时,未记录冷藏包运输温度

整改措施:以后自取疫苗时,将冷藏包内的温度记录清楚。

3、家长知情告知书无单位留存联

整改措施:经上级领导协调,将家长知情告知书从新排版,从新印刷。

4、无急救药品准备

整改措施:一周之内将所有需要的急救药品及物品准备齐全

5、AFP主动监测开展不规范,表格使用不符合要求

整改措施:与市疾控中心领导积极沟通,将表格使用规范。

以上是我中心针对本次考核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的整改情况,我中心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里进一步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程,争取在市卫计局的正确带领下,在市疾控中心全力指导下,把胜溪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免疫规划工作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胜溪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2.免疫规划整改报告 篇二

1.1 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1.1.1 国内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免疫规划工作, 为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免疫规划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使免疫规划工作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对预防性生物制品的流通实行特殊管理。《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是在社会发展形势下, 为保证免疫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明确了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保障制度, 改革了疫苗流通体制, 规范了接种单位的接种行为, 强化了冷链管理以保证各环节的质量, 完善了异常反应鉴定、补偿制度。同时, 为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管理,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 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为依法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疫规划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 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 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9年免疫规划工作列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2012[50]号) 对预防接种工作做出明确详细规定: (1) 建立并完善相关部门、机构协调机制; (2) 加强健全服务网络; (3) 明确基层人员接种补助标准; (4) 提高绩效考核比重, 完善奖惩制度。

1.1.2 国际环境

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起, 就一直保持和国际组织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GAVI) 支持的加强乙肝项目、贵州省控制麻疹项目, 美国适宜卫生组织 (PATH) 支持的预充式注射器试点项目, WHO支持的预防接种不良事件检测与培训项目、贵州省健康教育项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资助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项目, 日本国际协力事业组织 (JICA) 资助的加强中国扩大免疫规划项目, 盖茨基金会资助的加强脊灰监测项目等项目实施不仅为我国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为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资金援助。2005年, WHO和UNICEF联合发布了全球免疫策略和对策, 获得世界卫生大会批准, 指导各国扩大免疫规划的广度和范围。该策略还对疫苗制造提供指南, 也可提供其他实质性卫生干预措施。

1.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免疫规划工作步入信息化时代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3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4]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 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4.96亿户,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29亿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突破4亿户,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量1.89亿户,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人。电信业的迅猛发展为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各个省市先后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区域资源共享, 形成免疫大屏障, 降低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3 丰富的免疫规划实践经验

我国在实施免疫规划过程中, 始终把建立健全免疫服务机构,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进行人员培训作为实施免疫规划的基础工作, 建立了从中央—省—市 (区) —县—乡镇—村的免疫服务体系, 全面推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系统,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技术规范、操作指南、工作规程等, 为免疫规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2 扩大免疫后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匮乏, 业务素质不高

当前人力资源的缺口主要存在于基层, 据西部省区统计, 仅2009~2011年乡镇卫生院共流失卫技人员7433人, 其中具有执业资格人员达5514人;按1.2‰的总人口比例配给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但空编1.19万人, 空编率达19.37%;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中流传着“再不‘孔雀东南飞’, 就要‘自挂东南枝’”的笑话。部分农村疾病控制呈现“四难”现象, 即防保人员定编到位难、提高防保人员素质难、具体工作落实难、质量提高难, 这些严重阻碍了免疫规划的深入开展。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濒临破裂, 村医短缺, 年龄老化, 学历偏低, 后继乏人。

2.2 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按照五部门文件规定, 市、县财政部门应承担本级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工作经费。而现实是大部分市、县仍按多年前规定拨付工作经费, 有的低至0.1元/人 (辖区人口) 的比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 随着一类疫苗 (免费疫苗) 品种的增多, 二类疫苗 (收费疫苗) 接种品种相应就减少了, 而仅有的几种二类疫苗, 由于价格高及群众的经济条件所限, 而难以开展, 导致各级疾控中心收入明显减少, 原来靠二类疫苗创收以补助一类疫苗接种的格局不复存在。接种一类疫苗越多, 赔钱就越多, 现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未涉及到各级疾控中心, 各级疾控中心工作量和财物支出均出现明显增加, 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困境。

2.3 城镇化建设, 人员流动频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造成城市公共卫生资源紧缺。预防接种机构对辖区人口流出和流入情况不掌握, 管理存在漏洞。由于流动人口来源广泛, 流动性强, 部分人的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卫生状况差, 免疫接种意识淡薄, 使免疫规划工作难以落实。尽管我们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由于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 流出地与流入地管理脱节, 而家长带孩子外出打工没有随身携带预防接种证的习惯, 导致流动儿童时常发生迟种、漏种、重复种等现象, 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成为传染病、多发病暴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 给疾病控制工作带来隐患。

2.4 及时发现和消除免疫空白存在困难

由于盲目追求接种率指标, 对应种儿童数随意增减, 导致数据报告中的常规免疫接种率都很高, 掩盖了实际接种率低的现象, 从报表数据分析上难以识别出薄弱区域。

2.5 预防接种工作没有知情同意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单方面强调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卫生行政部门下达一些强制实施方案, 忽视了知情同意规范开展的工作, 容易导致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忽视接种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未能做到完全、明确的知情同意, 出现口头告知不详细, 书面告知不规范、家长不认真对待的漏洞, 一旦发生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时, 工作十分被动, 无文字材料, 无法律依据。

2.6 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时有暴发

2004年贵州省发生一起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 2005年安徽省报告一例因免疫缺陷的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 而与我国接壤的一些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国家边境的防御工事不能防范疾病或传播媒介的侵入, 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增加了传染病在国际上迅速传播的机会, 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2005年WHO西太区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 对此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到2012年, 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不包括输入病例) ,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但全国麻疹报告发病数自2012年11月以来持续增加, 部分省份疫情上升势头迅猛, 消除麻疹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重大挑战。

3 免疫规划工作发展对策与措施的思考

3.1 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

基层的预防接种服务者是实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面临当前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濒临破裂的问题,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转变观念以完善人员的合理配置, 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放在承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人力资源建设上。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特征的、前瞻性强的、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 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 有效鼓劲的人才激励制度, 提高个人保障水平, 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以稳定人才队伍。

3.2 加大工作经费投入

免疫规划工作具有福利性、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 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 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以保证正常的工作经费。经费得不到保障, 再好的服务模式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 政府应当把解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作为重点,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分配政策对卫生资源进行总量和结构调整, 加大对免疫规划发展的投入, 加强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管理, 有效落实接种人员经费补助, 提高接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 修改《条例》,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 增加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的措施; (2) 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缩小地区间差异, 以利于全国免疫规划工作的同步进行; (3)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寻求国际国内各组织合作, 以充实免疫规划经费; (4) 预防接种单位在不影响常规免疫的基础上, 合理开展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服务, 以补充工作经费的不足。

3.3 加强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

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应尽可能在大区域实现同步, 迅速形成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设置冷链设备监测报警、漏种短信提醒服务等功能, 使信息化系统作为免疫规划工作的现代化工具服务于每一名受种者。

3.4 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机制

完善辖区流动儿童管理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 定期开展责任区域内适龄儿童摸底调查, 以便查找和掌握流动人口的分布与流向, 及时发现流动儿童并纳入日常管理, 消除免疫空白点。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让流动儿童家长了解疫苗免费政策;另一方面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公安、卫生、计生、教育、村委等多部门加强沟通协作, 达成共识, 以解除流动儿童家长接种疫苗的后顾之忧。在流动免疫对象集中的地方增设免疫接种服务点或增加免疫接种服务频次, 有针对性地实行定点或巡回接种, 以增加流动儿童的免疫服务机会, 消除免疫空白。

3.5 做好免疫规划宣传

全国统一设计免疫规划门诊的外观, 让免疫规划形象家喻户晓。设立全国统一的预防接种免费咨询电话, 建立免疫规划网站宣传相关知识、答疑等, 协助家长在接种前获取足够信息, 加强知情权。在办理预防接种证时向家长发放《预防接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书》, 让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程序、禁忌症、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注意事项等, 避免在接种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主动性。

3.6 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

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记录制度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流行的成功经验。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在贵州省实施麻疹控制项目, 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卫生部门应与教育部门配合,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为适龄儿童提供补证、补种工作。

3.7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各级人大应监督各级政府, 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条例》、《办法》, 并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细则, 使执法监督更具可操作性, 使免疫规划管理走向法制化, 科学化。依法依规处理因预防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和副反应产生的纠纷问题, 为免疫规划实施保驾护航。

3.免疫规划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免疫规划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特征。

当前,面对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加强和改进免疫规划工作,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仅是摆在疾病控制部门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免疫规划工作成效如何,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乎社会稳定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更是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民服务、为民办事能力强弱和水平高低,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与取得成效

****,辖***镇**乡**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人(2013年),县域面积******平方公里(2013年)。共设有****个预防接种门诊(含县医院预防接种门诊),****个预防接种点。截止2014年年底0-7岁儿童****人;各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人,其中县级***人,乡镇级***人(含县医院预防接种门诊);村级***人;预防接种门诊都配发冰

箱、冰柜,各接种点均配备有冷藏包,满足了疫苗的冷藏运输需求,县疾控中心冷库与2008年3月安装并投入使用。通过各级疾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免疫规划工作连续多年在市级排名前两位,****免疫规划工作连续排名全市 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9月印发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下称《规范》),对预防接种工作提出了全方位、高标准的严格要求。2011年4月《2011年河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综合检查方案》和《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考核验收标准》,对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提出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全县现有预防接种门诊**个,全部实现门诊化接种,从往年的月接种改为周接种,其中****、***实现了日接种,在提高了接种质量,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好的为全县群众提供更加方便、更加自主的预防接种服务。

2012年***其中***个预防接种门诊通过省卫生厅验收,获得示范门诊称号,2015年年底实现全部示范门诊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

(三)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免疫规划工作逐步步入信息化时代

1、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实行)》卫疾控发〔2006〕512号要求,2008年***疾控中心出资给各级预防接种门诊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移动硬盘,同年***各级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完成历史数据的录入和上传工作(辖区儿童接种数据上传省数据库),接种数据通过管理系统与省、市平台对接共享,保障我县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都能够及时得到预

防接种服务,有效杜绝漏种现象发生。2、2013年3月,***疾病中心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号,为订阅群众提高相关的预防接种信息、防病信息、健康教育等进行宣传互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3、2013年***疾控中心出资印制“新生儿基本信息登记本”并发放到各村级乡村(社区)医生,2014年全县实施由其负责对该村新生儿基本信息进行登记,通过基本信息的登记造册,更好的为应种儿童提供接种信息服务,进一步杜绝漏种情况发生,为提高接种率和保护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奠定良好基础。

(四)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县卫生局每年对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下达工作指标,并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由县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指导管理。

2002年,卫生局组织考核,经县疾控中心培训合格后,发给上岗证,实行档案管理。为保障安全接种,规范接种起到决定性作用,连续多年未发生预防接种事故。

2015年4月23日—28日由河南医学会主办,***疾控中心协办分三期6天时间在****学院举办基层技能培训,由学院教授授课,共计培训***人。提高计划免疫工作水平,免疫规划工作向着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加快

防保人员及卫生室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

(五)利用主题宣传日,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每年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主题,全县各级免疫规划主体单位利用横幅、黑板报、宣传画、宣传版面、宣传单、广播等宣传方式在城乡结合处、集贸市场等人群流动大的地方设立咨询台再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防病知识、疫苗效价进行宣传的同时接受群众的咨询,2015年共计制作宣传版面**块,悬挂条幅**条,标语***条,张贴宣传画***份,制作黑板报***次,发放宣传单****余份。通过宣传使得居民对免疫规划以及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入的认识,为动员全社会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儿童免疫接种,营造全社会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为提高儿童相关疫苗免疫接种水平,提高知晓率、接种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为了提高家长们对儿童预防接种重要性认识,更好掌握相关预防接种知识。2014年以***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为试点,推行“妈妈课堂”讲座。课程主要针对流动儿童家长,以新建卡的儿童家长以及孕晚期妈妈为重点人群,促进其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妈妈课堂”上,负责计划免疫的医生就对新出生宝宝如何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流程和

注意事项、疫苗的种类及相应能预防的疾病进行了详细介绍。课后家长们反馈都较满意,觉得内容实用、贴切、易懂。此外,部分听课家长也对课程提出了些建议,为继续更好的开展和推广“妈妈课堂”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5年初各级预防接种门诊逐步开展“妈妈课堂”,2015年7月1日起,全县各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开展“妈妈课堂”通过发放听课证、电话、短信预约定期举办“妈妈课堂”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预防接种工作,正确对待预防接种反应和及时处理。

(六)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各级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努力,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肝疫苗、风疹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目前***已连续48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连续27年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及6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人员不足及调动频繁,素质有待提高

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豫计社会[2000]31号)到2005年,疾病控制专业技术人员按服

务人口每万人1.2~1.8人配置。

县疾控中心负责全县免疫规划的技术指导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截止目前,乡镇防(疫)保科共有正规大中专学历人员***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护士证书***人。以***镇为例,七里营镇服务人口***人,从事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专职/兼职人员**名,按服务人口每万人0***人的配置。各乡镇从事接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接种时均需抽调卫生院人员。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工作压力大,培训任务重。

由于防保人员关系隶属于乡镇卫生院,而卫生院注重经济创收,不重视基层防保队伍建设,经常将业务技术娴熟的防保人员调至医疗、医技和药剂等科室,而把一些专业以外的、技术较差的人员分配到防保队伍中来,造成防保人员变换频繁;另一方面,防保人员还肩负着对乡村一体化的管理,承担着传染病防治,结核病管理,慢病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档案管理、精神病人管理、参与合作医疗等工作,严重影响了基层防保队伍的自身业务素质建设。

(二)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免疫规划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自2005年6月1日起,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全部实行免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预防接种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保证

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但根据以往开展的成本和投入的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近三年未拨付任何免疫规划工作经费,预防接种依靠创收以弥补,免疫规划100%投入来自创收,由于政府不能发挥主渠道投入作用,基层防保人员的工薪及活动经费无法保障,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有偿服务上,挣钱的疫苗多接种,不挣钱的疫苗少接种甚至不接种。村医所承担的免疫接种任务,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均无报酬支付,有的仅能获得微薄的劳务费收入,经济收入与劳动付出不成比例,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免疫规划各项措施难以落实。部分乡镇预防接种工作出现滑坡迹象,接种率明显有下降趋势。由于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使得相关传染病发病风险增加。

(三)联动机制不健全,影响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

一是各单位与托幼机构、学校没办法很好的沟通,学校对家长宣传不到位,导致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使得补种情况不乐观。二是与公安、社区、村委会协调困难。各单位入户调查困难,不能及时准确的得到流动人口的情况,二是与公安户籍、妇幼保健部门协调不力。新出生人口数据统计无法核对,以2011年为例,***疾控中心掌握的新出生儿童数***,***统计局数据显示新出生人数****,从数据上看,相差有***余名儿童。

(四)流动儿童管理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难点问题 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管理是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流动儿童(包括计划外生育儿童、留守儿童等)居无定所,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主动接受服务的意识差,再加上管理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门协调不够等因素,目前***疾控中心掌握到全县共计***名流动儿童信息,不能有效全面的掌握全县流动儿童数量及信息,使得流动儿童漏卡、漏证、漏种及不及时接种等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成为传染病、多发病暴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隐患。调查显示,经济收入并不是阻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率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家长缺乏预防接种知识,忽视其重要性;另外,预防接种通知形式、通知人员类别和家长对当地预防接种单位熟悉程度也影响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五)资料管理人员,责任心有待加强

免疫规划资料种类繁多、内容复杂,需要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优秀人员进行管理;特别是免疫规划实行信息化管理以来,更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近年来绩效考核中发现,目前的报告接种率可信程度令人担忧,报告接种率和实际接种率存在一定差距。现场调查发现,卡证不符、笔头接种问题时有发生,说明资料造假和敷衍现象仍然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督查,实行责任追究

一是继续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评管理,对发生计划免疫重大责任事故或免疫规划工作出现严重滑坡的,实行一票否决,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外,乡镇和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人也要追究领导责任。二是将县、乡(镇)、村等不同层次责任主体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事项及责任要求具体化、明确化,推进计划免疫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开化。三是县疾控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和密度,定期督查各乡镇、村接种点的冷链设备运行状态,疫苗保管是否妥善,表册卡证填写是否合乎逻辑,是否规范一致。大面积走访群众了解接种情况,将督查的范围延伸到所有家庭,确保预防接种覆盖全县,不留盲点,切实提高免疫规划的普及率,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2、搞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所有工作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以对儿童健康负责的态度,谨慎的态度和医者父母心的极大爱心对待免疫规划工作。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防疫医生要严格挑选,对不称职的防疫医生要坚决予以撤换,严把准入准离关杜绝人员的频繁调动。二要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重

点抓好县级骨干人员培训和村级防疫员培训,使其熟悉部颁《计划免疫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接种方法、部位、途径、剂量以及一般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三要加强资料管理培训,做到各种表册卡证准确一致,整理规范,保管妥善。

3、强化宣传,争取群众支持

免疫规划是为民利民的好事。但好事也需要让老百姓知道好在何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其主动配合,才能确保接种率的大幅度提升。针对我县仍有少数家长“重治病轻预防”和对免疫规划知之甚少的状况,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疾控部门要主动牵头组织各乡镇、宣传、广电、教育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板报、标语、讲座、散发宣传册等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向群众宣讲免疫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宣传接种的无偿性和公益性,讲明接种的时间和地点,争取他们的最大支持和有效配合。

4、部门协作,查漏补种的保障

加强对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健全各部门间联动机制,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争取最大的支持,才能进入托幼机构和学校进行宣传和接种证查验工作。积极与社区、村委会的沟通,及时准确掌握人员信息才能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难点问题,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在为当地繁荣经济做

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疾病控制工作带来了隐患。由于流动人口来源广泛,流动性强,部分人的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卫生状况和防病意识差,加上当地卫生资源投入不足、使用不当等原因,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工作显得困难重重,免疫空白至今无法杜绝。同时加强与公安、计生、妇幼等部门的合作,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把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安全接种,避免接种事故发生

安全接种是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公众尤其是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关注已从是否得病转移到是否会因免疫接种而引起健康的危害,因而一次处理不当的副反应事件可迅速损害公众接种疫苗的信心及大大降低免疫接种的覆盖率,从而严重影响一个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的进程。据调查,基层接种人员仅****%能完全正确地回答接种疫苗后出现无菌性化脓的处理原则,仅有***%能正确回答目前卫生部规定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的最大接种年龄和允许累计接种次数。基层接种人员业务素质的欠缺为不安全接种和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埋下了伏笔。由于疫苗与药品不同,它的服务对象为健康人群,且多为学龄前儿童,公众对副反应的耐受性低,社会影响大,再加上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赔偿机制尚不健全,实施安全接种,避免接种副反应尤为重要。各级卫生行政部

门应加强对基层的培训,严格按照《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设立预防接种副反应专家诊断小组,完善补偿制度,确保免疫规划工作有序的发展。

5、争取政府支持,促进免疫规划工作

2006年,温家宝总理郑重申明:“要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这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免疫规划管理处的人员编制扩充达原来的2倍以上。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8年4月24日,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和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召开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讲话中指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6种疫苗的基础上,将甲肝、流脑、乙脑、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常规接种;并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代替全细胞百白破疫苗。二是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出血热、炭疽和钩体疫苗免费接种。据此,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将由7种增至15种。这些均体现了国家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视。只有政府的重视才能更好更顺利的开展免疫规划工作。

总之,免疫规划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其发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快落实免疫预防工作经费,落实接种人员地位,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免疫规划薄弱环节,让人人享有免疫预防服务。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接种单位也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切实学习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改善工作方式,提供高水平的免疫服务。只有通过政府重视、基层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免疫规划管理体制,将免疫规划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史淑芬.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现状与发展.首都公共卫生,1673—7830(2009)04—0179—03

4.计划免疫整改措施 篇四

趋势,我院在积极应对处理个案的同时,也总结了此次情况发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以下整改方案:

1、春节放假,接种门诊放假七天,导致一系列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实施出现了延误。到期疫苗出现了推迟,未种没有及时补种。我们已在开始上班第一天成立应急小组,由站长任组长,积极查找到期未种儿童名单,由专人负责打电话,进行接种通知下达及未种原因调查。截至目前,系统内儿童已全部通知到人,并对暂时不能接种儿童家长进行了相应传染病知识的宣教。

2、近日天气变化频繁,空气质量下降,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频繁,很多儿童都因为生病不能进行接种。很多家长也因为天气恶劣,不愿带儿童出门。我们会积极积极主动的联系家长,动员家长配合我们完成对儿童的疾病预防工作。

3、年尾年初各项检查工作频繁,公卫站人员有限,近期工作出现不能面面俱到的现象,很多工作出现了空缺。我院近期积极调配人力物力,以公卫站为轴心,全院动员,积极应对此次严峻考验。

4、家长对疾病的预防还是存在很大的误解和不理解,怕接种反应、不认同疫苗效果。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存在惧怕医疗纠纷,而对很多儿童出现一些似病非病的情况时,选择宁愿推迟接种,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负反应发生。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日后的工作重点还是要集中在宣传宣教上,继续开展妈妈课堂,在接种门诊张贴宣传画,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医患关系。

5、积极认真处理疫点,做到疫点处理不超过24小时,必须见到患者,疫点处理必须到户、到小区、到村。做到出现疫点不逃避,处理好疫点,坚决阻断二次感染发生。

以上是我院在日后工作中的计划和方案,请上级领导指正。

5.免疫规划培训总结 篇五

2016年5月31日,古战乡卫生院全体职工及全体乡村医生在卫生院接受了由临潭县疾控中心和古战乡卫生院共同举办的“临潭县古战乡卫生院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转换培训班”的业务知识培训。这次培训班应到12人,实到12人,培训班通过现场讲解演示和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培训,经过这次培训,我单位的全体职工以及全体乡村医生熟练掌握了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转换的方法和疫苗在冷链运转、储存、和接种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由三价疫苗转换为二价疫苗过程中过渡阶段的方法以及安全接种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等。培训会上,临潭县疾控中心主任常胜杰、副主任张宏等先后做了发言,认真讲解了这次脊灰疫苗转换的重要意义,计免科科长田锦萍认真讲解了具体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以后工作中的安全有效的接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培训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古战乡卫生院

6.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及整改措施 篇六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整改措施

张家口供电公司隶属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始建于1917年。目前, 担负着张家口市7区、13县的供电任务, 供电区域3.7万平方公里, 供电人口460万, 营业户数157万。公司下设13个本部部门、14个主网单位、13个县供电分公司, 现有员工3286人。目前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9座, 变电容量9666兆伏安, 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253公里, 电网最大负荷177万千瓦。多年来, 张家口供电公司秉承“客户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北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7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供电公司各部门的齐心协力, 恪守职责。其中城市配电网部门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为了使张家口地区城市配网的改造及建设更科学合理、可靠运行, 我们加大了对市区城市配网规划的管理力度, 对现有的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按照电力规划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相适应并适当超前的原则重新对现有的配电网的运行状况、电网结构、负荷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一、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应重视的主要方面

1变电站的选址原则

在配电网规划中, 变电站的选址问题至关重要, 关系到供电系统的综合运行。其选址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变电站的选址位置应方便与电源或其他变电站的相互联系, 符合整体布局和城网发展的要求。二是变电站的选址位置应当尽量与用电负荷中心接近, 经过相关规划部门的同意之后, 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 进行变电站的设置, 配电网的规划。三是变电站选址前, 要对变电站拟选地址的周边小区环境以及电源情况进行充分了解, 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四是变电站的选址规划设计要本着尽量节约用地的原则, 用地面积应根据变电站容量接线和设备的选型来确定。

2配电网系统的无功补偿原则

配电网系统的无功补偿原则是指: (1) 无功补偿要按照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的原则, 一般以就地补偿为主的方式, 或是分散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2) 配电站的无功补偿宜采用动态补偿装置。 (3) 35~110k V变电站, 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 (4) 接入配电网的各类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也要具备一定的运行能力。

3无功补偿容量配置

(1) 35~110k V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应以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 并适当兼顾负荷侧无功补偿。 (2) 35~110k V变电站补偿装置的单组容量按标准配备。 (3) 中低压配电网, 变压器配置的电容器容量应根据负荷性质确定。

4配电系统自动化水平

城市用电量不断增加, 以及对电力供电质量和行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对配电系统的供电水平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配电系统越来越多的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电力通信形成了含有光纤的通信体系。电力系统开通了生产管理系统、计算机MIS业务等, 但配电系统的自动化仍需不断提高。

二、城市配电网的一次性规划措施

1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要对城市用电负荷进行合理预测

一是要对电量需求进行预测, 二是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要做好负荷预测, 首先要了解影响负荷的主要因素。电力负荷并非固定不变, 它与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进程有关, 也与地区资源状况、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关。负荷预测的结果, 并非一成不变, 会随时间动态变化, 存在时间差、地区差和发展差, 要及时调整适应变化。在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 当不定因素较多, 无法确定负荷计算参数的选用时, 也可简化计算, 也可用负荷计算法, 或采用负荷预测法估算负荷。

2解决好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的电力电量平衡问题

电力电量平衡是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要以电力平衡为主, 主要考虑发电设备生产能力是否满足城市用电的需求, 对于受电电源不确定因数较多的城市, 除了注重电力平衡计算外, 还要兼顾电量平衡计算, 这样才能保证城市配电规划更趋于合理。

3城市配电网的结构要合理实用

配网结构对供电可靠性起关键作用, 城市配网结构必须重点考虑负荷转移能力。对于一般城市可以采用环网结构。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 可以采用双回线加备自投结构。城市的配网结构不能太复杂, 应尽量简化, 结构形式最好不超两种, 而且要以一种为主。结构越简化, 运行维护越方便, 可靠性也越高。

4配电网网点分布要合理布局

配电网网点分布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 在与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相协调的前提下, 供电区域的划分方案要做到适度超前, 要根据用电负荷的测算结果来确定电力线的截面和配电容量。配电网点的分布要遵循点多面广的原则, 规划设计配电网网点前, 要认真做好前期细致的调查工作, 要对供电范围周边的路径和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 详细分析和测算配电网网点路径和变电站的设置选址, 确定合理的供电半径, 以实现配电网点的合理布局。

三、城市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和电力运行的节能措施

1城市配电网的自动化

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是提高用电水平和提高电力市场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配电网自动化要根据城区供电特点和电网运行要求, 配置开关自动化功能。配电网自动化改造要因地制宜, 科学实施, 避免盲目。对电缆线路的开关和环网开关, 在电缆线路设置分支开关, 根据情况选配一遥或者两遥功能;对于环网线路应配三遥功能。而对于架空线路自动化开关要设置分合闸自动化开关, 同时设置两遥功能, 实现主站系统对每个网点的监控。对设置架空分支线路自动化开关设置, 要增加自动化保护功能, 并且配置两遥功能, 当一个分支发生故障时, 能立即隔断故障线路, 保证主线路供电正常。

2配电网运行中的节能措施

一是对运行电压进行有效调整, 降低有功损耗;二是实行线损目标管理责任制;三是重视三相负荷平衡, 降低配电变压器损耗;四是推广普及节能变压器, 降低空载损耗;五是加强电力线路巡查维护力度, 以防泄漏电事故的发生;六是尽力减少检修次数, 提高检修质量, 提高带电检修技术, 有效缩短检修时间;七是推广国内外新技术、更新新设备、新材料, 治标又治本, 有效降低电损。

总之,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关系到城市用电质量的高低, 也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与繁荣, 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 才能保证城市供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国栋.中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吴金民.谈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 .

[3]徐腊元.配电网自动化设备优选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4]蔡旻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信息[M].南昌: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2005.

7.免疫规划亮点 篇七

阻断乙肝行动。2009年7月,我市启动“阻断乙肝行动”,对1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及16岁以上成人开展不同的乙肝疫苗接种活动,共接种乙肝疫苗170万人次;全市新农合报销乙肝疫苗接种费用6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35万人。“阻断乙肝行动”开展后,我市乙肝报告发病数2010年较2008年下降了52.37%,有效阻断了乙肝的传播,为社会减轻了大约4500万元的乙肝疾病经济负担,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2011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创建活动。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制定了《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统一了预防接种门诊机构标识、门诊布局、人员准入、服务内涵、疫苗供应、公示内容和制度文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各县(市、区)还针对星级门诊创建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考核相结合,制定奖励政策,加大投入,积极创建。

截至目前,全市178处预防接种门诊三星级(合格)以上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率达到100%;四星级预防接种门诊102家,建设率达到57.30%;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64家,建设率达到34.27%。全市共有省级示范门诊77家,省级示范门诊覆盖率达到43.26%;已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20家;到今年6月,所有的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都将达到数字化门诊建设标准。如今,新建成的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已成为我市各地公共卫生服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接种门诊服务流程更加规范,接种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赢得了广大儿童家长的好评,提高了疾控系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我市星级门诊创建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疾控局、国家疾控中心、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内及河南、河北兄弟地市也多次到我市参观交流,“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已成为我市卫生工作的新品牌。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查询平台。近几年,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全市儿童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进程。2010年1月,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市级平台建设完毕并投入正常使用,对辖区内6岁以下儿童建立了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全市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个案及其它免疫规划工作信息、报告信息等资料网络化动态化管理。

为给广大儿童和家长提供更方便、快捷、人性化的预防接种服务,我市于2012年4月开通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查询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各级对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的需求,还可方便公众在异地进行预防接种信息的查询。通过信息查询,家长可以全面了解接种信息,及时携带儿童接种疫苗,更好的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儿童预防接种短信预约平台。为了及时快捷地和儿童家长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接种信息,提高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减少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我市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平台,开通儿童预防接种短信预约通知平台。目前全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已正式开通手机短信预约通知平台。我市针对辖区所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登记的适龄儿童开通预防接种短信通知服务,将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开通预防接种短信通知服务的设区市。

通过此信息平台,各预防接种单位将儿童的出生时间、接种情况、家庭住址及父母手机号码等信息录入系统,即可对每个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每天根据儿童接种、预约信息自动生成短信信息发送给儿童家长。适龄儿童监护人将定时接收到包含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地点等内容的免费短信,提醒接种对象及时接种疫苗。此举将为儿童家长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疫苗接种信息,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可有效提高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和应种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性。

统一配备疫苗运输车。为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

输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县级疫苗运输冷链管理,保证免疫规划疫苗的冷藏运输,市疾控中心筹集专项资金近50万元,统一购置了9辆疫苗运输车,装备给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辖区内9个县级疾控机构,用于县级疾控机构疫苗运输。此次购置的疫苗运输车配备专为疫苗储存、运输而设计的冷藏系统,可容纳县级疾控机构每个月冷链运转所需疫苗,能保证县级领取、分发疫苗的冷藏运输,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此次中心对县级疾控机构配备疫苗运输车,是进一步推进全市“星级接种门诊”建设,完善疫苗冷链系统,保证疫苗接种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全面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数字化门诊建设。自2012年6月,市卫生局出台文件,我市积极开展数字化门诊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门诊20家。预计到今年6月,全市将建成60余家数字化门诊。数字化门诊主要功能有门诊情况监测、质量控制、儿童资料查询、接种监测、统计分析、短信通知及电话语音等七大功能,可以提供排队叫号、接种证打印、短信通知、电话查询、接种预约等多项人性化公众服务。

数字化接种门诊以免疫接种信息卡为载体,实现了排队取号、体检、登记、接种和留观等全程引导,自动排队、叫号功能贯穿始终,彻底解决了站立排队等候、接种台前拥挤、留观难以保证等传统接种门诊的问题,为接种儿童及家长提供安全、有序、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环境。家长通过人工智能叫号、LED屏幕等视听设备,可以了解即时接种信息,收看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等健康教育视频,提高了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

8.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总结 篇八

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更进一步搞好我镇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我镇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成长,本督导工作计划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结束,每月抽出1至2名工作人员参加对各村的督导,督导期内要对所有的行政村进行一次督导。

一、督导内容:

1、新生儿上报情况;

2、儿童接种信息登记薄登记情况、登记完整率;

3、免疫规划知识掌握情况;

4、村级免疫规划资料整理情况;

5、接种证与底册符合率;

6、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情况;

7、免疫针对性疾病监测报告情况;

8、儿童建证情况;

9、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

11、流动儿童摸底、接种情况;

12、其他工作情况。

二、督导结果:

大部分卫生室资料不齐全,但个别村卫生室对本村0--4岁儿童基本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接种率调查:平均接种率99%,建证率100%,卡痕阳性率100%;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平均接种率分别为 100%、97%、100% ;乙肝疫苗三针全程接种率为 100%,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9%。建证率和“11苗”接种率较去年有较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村接种证和底册不相符现象;

2、个别村医新生儿上报不及时;

3、个别村医接种底册免疫规划资料整理不完整,不规范;

4、儿童接种信息登记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要求疫苗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接种医生、接种日期等每项都要规范填写;

5、存在漏种现象。

四、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个别村医责任心不强;

2、对免疫规划工作可不重视;

3、免疫规划资料不知如何整理。

五、以后工作重点: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村医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加强计划免疫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加强免疫、疫苗复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努力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计划免疫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公共卫生服务站

9.免疫规划整改报告 篇九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杭州市2005、2006年免疫规划人员填写的接种后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个案调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

1.2 预防接种副反应诊断标准

预防接种副反应按反应性质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有红肿、硬结、发热3种;异常反应分成局部红肿、无菌性化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全身感染、休克、皮疹、紫癜、肾炎、脑炎、血管性水肿、呕吐、过敏反应、癔症性发作、惊厥、腹泻、全身不适症状、重复接种、事故起数、其它22种[1]。

1.3 疫苗的种类

疫苗种类涵盖了免疫规划常用的20大类、共46种疫苗, 如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甲肝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等。

1.4 城区与郊县的划分

以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西湖区为城区。以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下沙经济开发区为郊县。

2 结果

2.1 全市总的预防接种后第二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情况

两年杭州市共接种第二类疫苗1 806 026人次, 发生1 248例报告副反应, 总的发生率为69.10/10万。同时20大类疫苗的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率存在很大的差异。23价肺炎疫苗副反应发生率341.16/10万, 高居榜首;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出血热疫苗的发生率分别达到166.57/10万、139.47/10万;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和HIB疫苗发生率居第4、5顺位, 详见表1。

2.2 各生产厂家对疫苗副反应发生率 见表2。

在所有1 248例副反应中, 按照预防接种反应的分类, 一般反应1 117例 (硬结、局部红肿和发热) , 占89.50%, 异常反应131例, 占10.50%。在异常反应中76例为皮疹, 主要集中在乙型脑炎、甲型肝炎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另外无菌性化脓9例; 局部脓肿6例;呕吐7例;腹泻11例。

2.3 接种后副反应的地区差异 见表3。

从表3可知, 城区与郊县的总体报告副反应发生率接近。 (因数据为全市总体数据, 不需做统计推断)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预防接种后引起的副反应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出现了疫苗价格超高关注度超高的现象。我们对2005和2006年两年杭州市接种的1 806 026人次第二类疫苗进行了观察, 发生1 248例报告副反应, 总的副反应发生率为69.10/10万, 高于北京刘东磊等2002年监测结果[2]和上海李晓军2006年总结的监测结果[3], 说明杭州市副反应监测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敏感性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

从监测结果来看, 接种量在3 000人次以下的疫苗都未见副反应报告;有反应报告和调查的疫苗接种量都在1.7万人次以上;可见所有自费接种的第二类疫苗总体上副反应率还是较低的, 而狂犬病疫苗的报告副反应率低主要原因是单独成立的狂犬病接种门诊的副反应报告未有效纳入一般预防接种门诊的报告体系。

本文用大量的篇幅对现有第二类疫苗不同生产厂家产品的副反应发生率和主要副反应性质进行了描述, 因难以找到相同研究的数据, 所以本文对不同厂家疫苗反应率的数据可以为各相关单位选择第二类疫苗提供参考。

在不同副反应的性质中, 发热44.71%居第一;硬结30.77%居第二。两者合计占了所有接种后副反应的75.48%。而美国1991-2001年副反应报告率中[4][5], 发热 (25.8%) 与局部过敏反应 (15.8%) 分别占居第一、二位。相比而言, 我国第二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的非特异性热源控制、吸附剂含量过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以降低发热和硬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1104-1351.

[2]刘东磊, 苗良, 孙美平.北京市2002年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4, 10 (5) :261-263.

[3]李晓军, 宓荣刚, 徐慧清, 等, 上海宝山区2001-2004年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7 (3) :219-220.

[4]郭飚.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5, 11 (3) :229-233.

上一篇:名人的故事下一篇:企业住所产权使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