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共15篇)
1.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学习体会2014年9月5日我在临沂四小参加了临沂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首先陈中杰传达了小语会改革精神,临沂一小纪海霞,朴园小学徐茜等五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同一课题《画家和牧童》,这几位老师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形式多样,展现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每位教师的教学内容虽然一样,但是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纪海霞老师的课平实、质朴,时而舒缓、时而激情澎湃,让我们身临其境,同时她让学生熟读课文,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临沂九小的孙秀霞老师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感动,她让学生自主读书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升华感情,在读中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作用,学生真正体会到情感后,就势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读。临沂四小的冯浩老师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番感受,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感受课文的内涵,在教学时让学生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去交流。
在短短的40分钟里,老师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短暂而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都非常重视对生字词的解读,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理解生字,为理解课文的内涵扫清了障碍。这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优势,决不能放弃。所以语文的课堂改革大家一定要记住:先夯实好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的好传统,片面追求创新。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大家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教学风格
各异。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把握的程度的体现,是教师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教师如何用教材资源的开发资源的体现。在课堂设计中,大家都体现了课标要求,大家尽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自己收获很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要想成长离不开学习,我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让自己的课堂更适合学生,扎扎实实地搞好语文教学,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周冬冬
2014年9月
2.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萧伯纳
2011年12月20日上午, 庆阳市新课程高中英语“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在庆阳一中举行, 我很荣幸能获得这次听课、学习的机会。来自庆阳一中的史丽萍老师和庆阳二中的杨娜老师分别做了一节内容相同的高中英语课——— (人教版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她们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处理课堂事件的能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使用、课堂效果的高效, 都体现出她们深厚的教学功底。
两节课后,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王洋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让我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使我找到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一、娴熟的课堂鼓励性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们不仅仅在教会学生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 我们也在用我们的课堂表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丹麦教育家叶斯伯逊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本族语言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 其中一种评价方式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受到关注和鼓励。”因此, 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角色, 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用鼓励性的语言, 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乐于学, 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 也培养了情感。这两位老师都善于用赞扬、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如“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clever”“good job”“well done”。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大动脉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样, 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 不再“居高临下”, 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学生也动了起来。但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具有有效性?我认为只有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明确合作学习的步骤, 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两节课当中, 两位教师较多地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 而且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 并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对教材要深入挖掘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教材。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众多教材、教参进行选择、整合, 而且可以根据所教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取舍、补充和调整教材, 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素材, 对于教育主题不那么明显的教材, 教师要善于联想, 通过文本再构, 设计人物或情节有机体现教育主题。在教学中, 史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提出:“If you were a biologist, what will you do now?”“What do you think of bird protection?”这些问题让学生不仅学到文本表面的知识, 而且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文本外的问题。
3.中美语文教师的“同课异构” 篇三
关键词:中美教师;教学;比较;同课异构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强化着自己的职业特点、专业特色,普遍存在着忽视语文教育作用的现象;而很多学生也对语文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在研究生老师的指引下,一份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位詹尼斯教师所写的《项链》的教案(下文称为詹尼斯《项》),看了觉得很有意思,令我看到了一番新的景象,我们语文课本也有《项链》这篇课文,现采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杨峰明老师的优秀教案(下文称为《项》),作一比较,希望能给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比较
(一)《项》的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4)掌握小说构成的基本要素,把握作品的情节结构。
2.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
(1)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二)詹尼斯《项》的教学目的
1.概念目标
(1)学生能理解如何阅读、评论和讨论不同类型的长篇小说、诗歌、短片小说、纪实作品和戏剧。
(2)学生能理解如何确定文本的主要观念或基本信息。
(3)学生能理解如何准确运用文学术语,包括背景、人物、冲突、情节、结局、说话方式以及视角。
(4)学生能理解作者或者说话者的叙述视角或目的。
2.“核心知识课程序列”所规定的内容
(1)小说、纪实作品和戏剧。
(2)小说的要素。
(3)文学术语(如反语手法:言语的、情境的、戏剧性的)。
3.技能性目标
(1)能比较和比照虚构和纪实。
(2)能识别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3)能分辨短篇小说的情节构成:开端、冲突、发展、高潮、回落以及结局。
(4)能比较和比照某部小说中的各个视角。
(5)能应用小说技巧,如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等写一篇娱乐小品。
(6)能识别小说背景中的文学要素,能识别小说主题中的文学要素。
(7)能阅读、评论和讨论短篇小说。
(8)能将小说要素知识运用于写作。
(9)能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并作评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共同点是:(1)都重视文章体裁的基本技能的掌握;(2)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3)对学生口头表达、阅读能力等的培养。两者的不同点:《项》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人物形象剖析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教学的重点,可以明显地看出我们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德育目标,强调观念的灌输和共同理想的培养。詹尼斯《项》的教学与我们以文学教育陶冶性情,启迪心智为重点不同,他将通过《项链》这篇小说的学习完成作品体裁、表现手法的学习、相关体裁的比较和比照、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论、运用作品中学习的写作技巧指导相关体裁的写作等多项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比较
(一)《项》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文章整体感知
(1)文章的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
(2)分析文章的内容(5个环节中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经历了一夜、十年,其中的命运坎坷,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虽然不堪回首,但是还要“再回首”,梳理一下小说的情节曲线及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
(3)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曲曲折折的命运,让人无限感慨。那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她是一个不满现实,而虚荣心又极强的人;一个活在痛苦中的人;一个贪心不知足的人;一个可怜的人;一个善良、淳朴的人;一个恪守信誉、能吃苦耐劳的人;一个诚实有尊严,而又坚强的人……确定: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4)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物形象都有其相关的社会意义。那么,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又具有怎么样的社会意义呢?):讽刺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诅咒和谴责了“金钱至上”“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社会。
(5)小结:了解了一个曲折的动人故事——马蒂尔德的悲剧命运,分析了一个女性的人物形象——虚荣、美好、可爱的形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事理——小事不小,偶然中有必然。以此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6)主题探讨
(二)詹尼斯《项》用10课时完成相关教学内容
这是我们老师无法想象的,但细细研究詹尼斯《项》中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们会发现也许詹尼斯通过这10课时的教学有些地方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詹尼斯教师的课,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师对每一课时的感悟、设计,学习目标有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一步步走进《项链》,走入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还采用了很多生动的学生主观介入的形式,如学生自己找本小说或纪实作品,选一首有故事情节的歌,在选择的过程中,既考虑到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情绪,又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进行了选择、思考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比较
《项》侧重课堂内的点拨,主要运用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来完成教学。詹尼斯《项》教学中主要运用故事法、学生交流法和情景模拟法、自我发现法来完成教学。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詹尼斯的语文课不以讲解为主,而是常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活动、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活动或任务的完成,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詹尼斯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要讓学生知道,生活的很多东西都是学习的内容,如一首动听的娓娓道来的歌也能有着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他没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文章主题、描写手法、精彩段落,但是,他精心设计了一环扣一环的教学内容,也挑选了很多材料来辅助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与詹尼斯的教学,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但通过情境的创设,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多样化、情境化、趣味化,扩大信息的来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活力的授课方式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王国均.虚构的工具:《项链》的研究性学习支架.浙江师范大学.
[2]杨峰明.《项链》优质课教案.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3]倪静.从《故乡》和《麦克白斯》的教学案例中管窥中美语文教学的差异性.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无锡汽车工程学校)
4.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万载四中
黄锦明
四天的培训中听完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再加上和同行交流,收获很大。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模式。要求我们建构落实四基四能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的胆子变大,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让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四基”,数学教学中的“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四基”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听完专家的讲座我有一点小的想法,⒈当天作业当天清。
数学学习有自身的特点,每天都有课堂作业,今天的作业不清掉就会影响明天的学习,影响下次的作业,所以平时的课上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多关注。可以在练习巩固阶段多让他们回答问题,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数学作业如果能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就不会让问题积累,不会使学习脱节。
⒉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多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⒊现在教材上很多定律、法则类的知识都不出示文字性的东西,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之归纳和总结。不用要求学生能一字不差地说,但要能大致用语言表达。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也要要求学生能按书上给出的标准说法表述,在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地理解,更好地应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
5.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五
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资料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二、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透过就同一资料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倾听着三位教师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6.同课异构培训学习体会 篇六
2011年10月21日-23日,我有幸参加全国语、数、外同课异构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看了新形式教学。这次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特别是那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造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受益无穷,下面是我结合专家的报告和自身的实际谈谈我的收获。
一、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工作
看到踏踏实实这几个字,我都觉得汗颜。前段时间因为个人的事情太多,几乎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备过一节课,批改过一本作业,每次上课都是临时抱佛脚,大体看看有思路就讲,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成绩可想而知。月考后我好好的反思过自己前段时间的教学,虽有所领悟但很模糊。这次去参加培训,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才真正的明白问题出在哪里,真正的找到病因。“好好过日子,不折腾”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对于我们这些情绪化的人来说要真真正正的做到却是一件很难的事。狭义的讲这句话用到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备教材、备学生,虽不能说每节课都上好,但可以尽全力上好。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教材,与学生谈谈心,也许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1、新的教学观。通过聆听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老师的报告和观看他们的课堂我更加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授课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同时要尊重自己的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进步的希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实行魏书生老师的“赏识教育”,放下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成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慧眼、慧心、慧情,才能教好你的学生。
2、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设计要有趣,问题设计要有趣,教学语言要有趣,教师良好基本功激情激趣,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好更多的事情。除此之外,我还意识到无论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这两种模式之所以会有成效最本质的原因是都在放手但不放任、自主但不自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愿意学。所以我们应借鉴这中成功的经验,结合学科特点,研究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7.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执教一]
师: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你最感兴趣呢?读一读。
生1:我对梭子鱼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我抓住“几十公里”、“比……还快”了解到梭子鱼前进的速度非常快(生读)。
生2:我想读一读海参的爬行(生读)。我一边读,一边想象海参那胖乎乎、软绵绵的身体在一点一点挪动的样子,很可爱。
生3:贝类的活动方式也很有趣,它们巴在轮船底下旅行,自己不费一点劲。(师:你能读一读吗?)(读有关贝类活动的语句。)
师:他读得怎样呢?
生4:我觉得“免费”这个词读得好,似乎能看到贝类悠闲自得地跟着轮船旅行的样子。
生5:我建议读的时候还应突出“巴”这个字。“巴”就是紧紧地贴在轮船上,体现出贝类很聪明,知道借助轮船的力量前进。
师:你真是他的“一字之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6: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也与众不同,别的动物都是朝前游,而他们却是向前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而且是迅速后退,很特别。我很想读一读。
师:同学们,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是多么有趣,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的呢?(生沉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师:那我们看看作者在介绍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时,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逐一回答、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师:对,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我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些说明方法,使文章更生动。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奇妙的海底畅游一番。(播放视频文件,由此过渡到对海底植物的认识。)
[执教二]
师:海底的这些小动物不仅会窃窃私语,还有着各不相同的活动方式。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活动的吗?(出示阅读要求:①自读本段,想想这段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②画出动物名称及活动方式。)
生:(自读后汇报、交流。)
师:读读下面每组中不同的句子,想想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课件出示。)
①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非常缓慢。
②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要快。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非常快。
③还有些深水鱼,他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还有些深水鱼,他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会发光。
生1:第①组里前一个句子写得更准确,让我知道海参慢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说15分钟它才能前进1米。
师: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生2:第②组也是前一个更好,用梭子鱼和火车对比,让我知道了连火车都比不上的鱼跑起来该有多快啊!
师:这其实是“作比较”。
生3:第③组同样是前一个更好,给我的感觉很美,也很神奇。
生4:另外,星星是一闪一闪的,也就是说有时候这些深水鱼还不发光呢。
师: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也觉得这些小动物更可爱了!是啊,作者就是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逐一朗读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师:大海深处还有许许多多这样让人喜欢、充满趣味的小动物,想认识他们吗?(播放视频文件。)哪个小动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能模仿作者的方法,也向别人介绍一下最喜欢的小动物吗?(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交流、评价。)现在把自己写的小动物加入到这段话里一起读一读吧!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也可以同学合作,一个人读,一个人表演;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把这段话背下来。(生读书……)
[综合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同时,还应引导其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方法在表情达意时的作用。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对抽象概念很难理解,因此“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写得有趣、写得具体”应该是本课教学需突破的难点。
8.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同课异构;目标捷径;学习潜能;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随着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本人教学理念的异同,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差异等因素,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在现行教学科研活动中异军突起,倍受广大学校和老师的青睐。那么,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中如何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各显神通,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那么,怎么去理解“同课异构”?怎样去实施“异同“呢?笔者试从教学实践中归悟出对“同课异构”几点拙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一、“同课异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捷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面对同样的教材文本,不同的授课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对话,与原先存在的优秀教学设计衔接,让赋予静态的教材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活力。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只有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提高。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发现问题的关键,决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包括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最后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同课异构中,由于教学的不可预测、对所面临的“未来”一无所知,我们可能会不断地尝试错误,通过尝试错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总目标分成一系列子目标,如把教学设计分为多个环节,针对某些环节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尝试,从而实现教学构想,解决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最终解决所有问题,呈现出一节近似完美的课。所以,教师在“同课异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为目标,形成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作用
“同课异构”是以同一教材,多元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活动。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学习动力,释放学习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借助“同课异构”的载体,教师间采用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学活动的不可预知性特点等因素,使教师教学差异得以更好地体现。“同课异构”不仅反映出不同教师根据各自理解做出的具体教学行为的差异,更体现出对教师差异的尊重,鼓励每位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产生不同的构想,开展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其实,判断“同课异构”活动中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孰优孰劣,不在于教师是否有标新立异的设计,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能否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因为,同样一节课,一样的教案,一样的练习,但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有着不同的教学个性,多样的处理手法,加上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激发,必然有着不一样的精彩生成。教者不能因为谋求不同的教学思路,按照自己的既定设计,干涉学生的课堂参与,形成因噎废食的课堂表演。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的课堂表现,释放学生参与教学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课堂上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三、“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教师及时反思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要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不仅要依靠自己,还要向他人学习。教师教学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不是孤立地完成的,这种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有赖于相互学习,同伴互助。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同课异构”不仅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有利于构筑校本教研新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的内涵,而且它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点的融合,倾向于一种力量的感召。这样更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同课异构”中,教师可以发现自身知能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我们需要专家的引领,以及从教育书籍和名师教学中学习、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光靠一两次的“同课异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这种活动纳入学校教研组的常规教学活动中,形成人人参与,多角度、多层面的课堂教学格局,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总之,同课异构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大共和”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9.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王茹 余集高中
初中生物同课异构课例教学实践活动,现将实践活动课心得总结如下:
一是认真研读教材,构建知识体系。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教师要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地读标题,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把握教学侧重点和层次,以建构知识的联系。
二是根据学生情况,恰当处理教材。要认真读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编排的先后顺序以及编者的意图,并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点,根据学情,恰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或适当增减内容,以突破教学目标。
三是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决定了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来构建知识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基本理念,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学习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10.语文同课异构方案 篇十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
3、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二、组织动员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确定课题
根据语文教学进度,选择二年级《识字5》一课,作为“同课异构” 教研活动课题。
四、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五、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分为一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教研组长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六、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举行同课异构现场教学活动时间定为:
10月30日上午在校多媒体教室
10月30日下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
要求全校语文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七、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后反思,然后教研组内互动交流评课,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最后确定出一份最为优化的教学案例。
八、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
附:“同课异构”活动具体安排
“同课异构”即对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回民一小2013年“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时间:第周工作安排:作课老师进行独立备课。
活动地点:回民一小
负责人:陈玉玲
二年级语文科,课题:《识字5》
第7周10.15-10.20
进行小组备课
第8周10.25-10.30
教师进行作课
二、各阶段活动要求:
1、独立备课阶段,要求各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正确解读新课标,科学把握新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小组备课阶段,要求各基点校教导主任精心组织,有效开展,充分交流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教师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其他成员提供参考意见,大家集思广益,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研讨阶段,要求同年段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过程。开课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补充说明:学校要做好活动过程性材料的收集。
1、活动时间安排(见上表)
2、每位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电子文档)
3、课件
4、听课笔记
5、小组交流记录(电子文档)
6、活动照片
回民一小”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旨在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经验丰富教师的作用,通过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秦霞
副组长:陈玉玲
三、活动要求
1、学校根据教师个人业务水平与潜力,结合本人的意向,分学科确定师徒关系。
2、师徒关系确立后,非特殊原因必须履行各职责,经过一轮(一年)的指导与学习,徒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能上一个台阶,师傅可根据徒弟的课堂教学、论文、反思等给予评价。
3、师傅与徒弟明确要求,各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活动时间
2013年8月——2013年7月
五、具体措施: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公布活动方案。
2、宣布师徒结对名单,颁发师傅聘书。
3、师徒签定“师徒结对协议书”。
(二)第二阶段——互听互评阶段
师傅职责
要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德──育德之道,为人师表;带师能──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在思想、业务、工作态度等方面为徒弟树立榜样。
2、对待师徒关系,态度严肃、端正,关心徒弟成长。
3、指导徒弟完成每学期的教师工作,帮助徒弟分析教材,掌握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每学期帮助徒弟备课3节以上,听徒弟课4节以上,课后及时评价,共同研究,改进教法,做好记录。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公开课。
5、每学期指导徒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指导徒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6、每学期初共同制订师徒结对计划,学期末写好一篇带徒总结。徒弟职责
要做到“三学”: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功;学做人──为人处事,为善、求真。
1、对待师徒关系,态度严肃端正,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尊重师傅,主动争取师傅的帮助,虚心学习,有疑必问。
2、每学期要听师傅的课4节以上,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评点,积极向师傅请教。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一节汇报课。
3、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5篇以上,并在每学期中完成一篇论文。
4、主动帮助师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每学期至少研读1本教育理论专著,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及各项竞赛和研讨活动。
6、每学期初共同制订师徒结对计划,学期末写好一篇学习总结。
(三)第三阶段——汇报总结阶段
1、每学期师傅指导徒弟在校内展示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较有质量的教学论文,争取在市级以上获奖。
2、每学期师徒分别完成一份师徒结对活动总结。
3、师徒注意保存好相关资料,学期末全部上交学校教导处备查。
六、管理与考核:
1、由教导处实施常规管理,教导处、各教研组配合实施。教导处建立“师徒结对”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教师考评的参考依据。
11.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同课异构 语文教科研 课堂教学 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09-01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构建差异性教学策略,同伴参与课堂观察,比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模式。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多次参加了学校和教育系统开展的新课程“同课异构”语文教学示范课观摩研讨活动,在过程中我有幸和授课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了教学的艺术,交流了彼此的经验,共享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经过认真回味、探究和反思,并与其他科目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相比较,我认为“同课异构”在语文教学授课上更具特色,同时也得出了一些肤浅的认识,望借贵刊一角与同仁们交流。
“同课异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异构”,在教学和教研实践中可以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构建教学策略。
1 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都是情境创设的切入点。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这首豪放词气势恢宏、笔力遒劲,上课时不妨这样创设情境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然而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成歌曲导入,例如先放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大江东去的豪迈壮观,并设计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诗词鉴赏的世界。
2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有效,是否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等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都应服从服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样是古诗的教学,有的教师选择传统的介绍背景材料、读背理解古诗意思、播放古诗表达的画面等形式就能较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意;而有的教师却采用了听音乐、看画面,分小组讨论的方法和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对此,只要有益于学生领会掌握,孰优孰劣也不过就是形式的不同而已,老师在“异构”的过程中要力求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助于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的形成,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 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活动的安排精彩与否,活动各环节是否有机结合,是否有利于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将直接影响着课堂的高效和优质。例如,在讲授现代文阅读《故乡》时,因为农村学生对《故乡》中的儿时生活感触较深,但是难以理解作者的内心感悟与文章的主旨,加之文章篇幅较长,课前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预习,所以我在预先发放的学案中设计好了文中的问题,同时将目标定位为理清思路:回忆中的“故乡”……—— 现实的“故乡”……—— 理想的“故乡”……—— “我”朦胧中寻求未来的希望……准确把握主旨;掌握方法,规范答题。课堂上我巧妙的从结构入手,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步步深入走进文章的核心,积极进行交流研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出问题来,再适时点拨,引入主题,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上黑板写试题答案,暴露缺点不足,以便师生解疑。并在课堂上大胆增设质疑答疑环节,让课堂真正成为解惑的地方。一堂课上得既有生气,又有活力,内容拓宽了,主题也突出了。论其成功的特点就在于将这课的知识点重构分解设计成几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逐一落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还要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或进步,并使教学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实现。
“同课异构”在语文课堂教学和研究中特点尤为显著,既能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又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中,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有利于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它为语文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整体提升了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双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异构”有更多的内容有待探讨,它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彰显教学个性,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在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同课异构”注重教师个人文化价值与课程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在教材把握和教学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促進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教研活动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致力于创造性地研究教材的教法,追寻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在“思想交换”中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在对话中可以更好地开启文学思维,顿悟语文教学灵感,创新课堂教学,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使教师专业水平更快成长。
12.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有幸听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教学《爱如茉莉》, 相同教学环节的不同设计, 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 值得我们品评借鉴。
板块一:开头揭题, 茉莉的呈现
教师A: (揭示课题以后, 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一组茉莉的图片)
师:看了这组图片以后, 说说茉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非常美丽, 非常漂亮。
生:非常清新……
教师B: (揭示课题以后, 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一幅茉莉的图片)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茉莉花?
生:我看到了许多乳白色的茉莉花。
生:我看到了无数洁白的茉莉花。……
师:茉莉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生:茉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
生:茉莉的叶子是墨绿色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 把叶子和花连起来说一说?
生:椭圆形、墨绿色的叶子中间点缀着许许多多洁白纯净的茉莉花。
生:无数洁白的茉莉花盛开在墨绿色的叶子中间……
【评析 】 同样是对茉莉的感知环节, 但两位教师的设计意图和教学的着力点却不相同。教师A在展示一组茉莉的图片以后, 让学生简单概括一下自己观后的感受。 此时, 学生对图片的观察是粗略的, 对自己感受的表述是简单的。 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知茉莉的外形。 教师B出示了一幅茉莉的图片后, 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述叶子和花, 然后再连起来用恰当的语言表述自己所看到的茉莉, 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历练遣词造句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环节, 才更有“语文味”。
板块二:精读课文, 细节的处理
教师A:默读课文6~16节, 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件小事? 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读后交流)
生:第一件小事是妈妈答应爸爸, 出差回来给他包饺子吃。 但是, 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 她安排“我”买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 并且一定要等爸爸吃完饺子再告诉他妈妈住院的事。 从中我可以感受到妈妈很爱爸爸, 她怕爸爸着急, 不肯吃饺子, 所以嘱咐一定要等爸爸吃完饺子再告诉他。
师: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生:“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 也没有听我精心编织的谎话, 便直奔医院。 ”从中可以看出爸爸非常担心妈妈, 心里非常着急。
生:第二件小事是爸爸妈妈“握手而眠”。 爸爸怕妈妈不肯叫醒他, 就在病床边紧握着妈妈的手入睡;妈妈怕惊醒爸爸, 手脚麻木了, 也不肯动一动。 从中我感受到他们都互相关爱着对方。 他们的爱就像茉莉一样, 虽平淡无奇, 但幽香久远。 ……
教师B:默读课文6~16节, 思考: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般幽香久远?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细节的? (读后交流)
生:从“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这个细节, 可以看出妈妈病得不轻, 身体很虚弱, 但她首先想到的是她与爸爸的“饺子之约”, 在她心中“让爸爸吃到饺子”才是最重要的。
师:作者关注到了妈妈当时说话的状态———“虚弱”。
生:我从爸爸“直奔医院”这个动作, 可以看出爸爸知道妈妈住院时的担心与着急。
生:我从“爸爸坐在床沿前的椅子上, 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头伏在床沿边上睡着了”这句话中“紧握”这个动作, 可以看出爸爸担心妈妈晚上有事不肯叫醒他。
生:我从爸爸、妈妈说的话中感受到他们互相深爱着对方。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 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 这样睡, 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 我怕惊动他不敢动。 不知不觉, 手脚都麻木了。 ”
师:作者关注了爸爸、妈妈的语言, 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似茉莉幽香弥漫。
生:我从“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话可以看出, “初升的阳光”也被爸爸、妈妈的挚爱“感动”了, 不忍心打扰这静谧美好的境界。
师:这是作者关注了景物细节的描写。 ……
【 评析 】 两位教师在引导学生 “ 精读感悟” 这个环节中, 看似都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父母之间的挚爱, 细细品味, 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的着力点却不相同。教师A侧重于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写什么”, “表达了什么感情”;教师B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 第一种设计是当前阅读教学很多教师存在的通病, 就是把“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表达感情”, 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第二种设计从写作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不仅知道“写什么”, 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取法于课文, 为下一步“我应该怎么写”做好铺垫, 真正实现“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板块三:迁移仿写, 内容的选择
教师A:通过品读课文, 我们感受到了映子笔下爸爸、妈妈那种似茉莉般幽香久远的爱。 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 你认为爱如什么? 用一句话写下来。 (写后交流)
生:爱如百合, 纯洁高雅。
生:爱如玫瑰, 色彩鲜艳, 香味浓烈。
生:爱如柠檬糖, 有酸也有甜。
生:爱如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生:爱如康乃馨, 温馨而祥和。
生:爱如空气, 无所不在, 无微不至。
生:爱如月光, 给人光明而不耀眼。
……
教师B:作者叙述了两件平常的小事, 通篇没有一个“爱”字, 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相互的挚爱。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父母双方的语言、神态、动作, 还有景物这些细节。于细节处触动我们的心灵, 于细节处唤起我们的情感。可见, 关注细节、写好细节, 对于我们写好文章非常关键。在我们平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你一定也会感受到老师、同学、父母这种如茉莉般的关爱, 请回忆一下, 选择一个片段写下来。 (写后交流)
生:妈妈用脸贴在我的额头上试了试, 惊呼道:“儿子, 你发烧了!走, 赶紧去医院……”
生:雨中, 我发现妈妈的伞慢慢地向我这边移动, 妈妈的左半身衣服已经湿透了……
生:远远的, 我发现妈妈在嚼我吃过的鸡骨头……
【评析】迁移仿写环节, 教师A选择的是内容和情感的迁移———“爱如什么”;教师B选择的是文章写法的迁移———关注细节, 写好细节。对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 如何发挥课文“例子”的示范作用, 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这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针对本篇课文, 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突出语言特点, 在品读课文中感知写法, 在实际练写中运用写法。一课一得, 长此以往,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定能提高。
13.同课异构心得 篇十三
——“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
作为从教7年的教师,执教公开课的次数应该说自己都记不清楚了,对公开课的感觉无疑是“累”并“收获”着。而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讲虽然不是个大阵仗,但却是一个新的挑战。说新在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个老师来上,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相互对比,会引起我对自己授课方法的思考,促进本人的专业成长。
这次同课异构的课题为《国家财政》,这一框题知识容量大,要想把重难点知识讲清楚、讲透彻必须要对课堂知识进行优化。我首先详细研究了教材和教参,再根据自己多年高三的经验明确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怎么把重难点知识突破。以往的教学经验重难点基本都是老师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但是效果似乎不明显。所以这次公开课我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教师预设情景—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个人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思考:①这种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沟通,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②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的快、学的好,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高度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③这种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生生互动、流畅洒脱,如行云流水。但也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例如探究的材料能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题目的设计有没有针对性等等;要求学生必须提前自学教材,认真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开口,大胆质疑,只有这样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14.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十四
幼教艺术部王慧慧 在2012年11月23日邯郸市工人剧院举办了第十届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暨全国中小学“新课堂与名校创建”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幕式11月24号下午开始邯郸市中小学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同课异构”活动安排,在近一天半的中小学同课异构听课评比之后,我得出以下心得体会:
‘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二、纵观两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共同特点:
(一)、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的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的就越快、越好。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其实,“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留心一下他们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师生辨析更正。
他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兵教兵”,这是在他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动人景象。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学困生问题,而且还促进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要充分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的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二)、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各不相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三)、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紧张是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的自主学习,可以形象的概括为‘七能’: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二能最
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和提高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的‘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的快、学的好,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高度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
(四)‘两案合一’是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二。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是两张皮,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而他们的教学中,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探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老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体现了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5.例谈“同课异构”的异构 篇十五
[案例]
教学内容:1.跳绳:并脚跳短绳。2.绳系列活动:单手握绳双脚跳跃。来源于《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 (水平一一年级教参第58页) 。
A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摘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跳绳单元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基础有两点:一是部分学生原来就有的跳绳技能。二是在第一课时中学习的相关跳绳知识。学习这一课, 能为之后的连续跳短绳、变速跳绳以及多种形式的跳绳做好技术准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脚以前脚掌着地跳绳;难点是手摇绳与并脚跳的配合。
学情分析:据统计, 一 (2) 学生人数为58人, 班级人数比较多, 其中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跳绳技术, 并且对跳绳运动有较高的兴趣, 乐于向教师和同学表现自己。对于这部分学生, 笔者重点是帮助他们完善技术, 纠正错误的习惯动作, 并聘请他们做我的小助手去帮助其他跳绳有困难的学生。剩余的学生完全不会跳绳, 对于这部分学生, 应该让他们尽快在实践中完成自我体验, 克服困难, 掌握并脚跳绳方法, 体会跳绳中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开始准备部分, 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 教师选择了学生音乐课上学过的《跳绳谣》歌曲作为伴奏曲来导入和复习绳操, 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活动氛围, 同时也活动了学生身体的各部位关节。基本部分:1.组织学生集体徒手复习有节奏的垫脚并脚跳;2.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单手握绳并脚跳。教师不断地用语言提示, “像老师这样做。”“看老师的手臂是怎样摆的?”“看老师怎样甩绳的?”“看老师的脚是哪部分着地的?”“老师跳的声音大吗?”3.手摇绳与并脚跳配合的难点解决策略。一是让一组学生单手握绳并脚跳练习, 另一组学生观察, 互相纠正, 互相提醒起跳时机是绳子落地一次双脚起跳一次。二是让一组学生把自己的跳绳给另一组, 这样, 双手都有跳绳, 易于学生观察自己两手的绳子摆动是否同步, 动作是否正确。空手的学生观察, 提示。练习中有《玩具进行曲》《传传传》音乐的伴奏;4.尝试练习并脚跳短绳。教师和会跳的学生反复为不会的学生示范跳, 同时不会跳的学生在旁边边看边同节奏地模仿跟随垫脚或并脚跳;5.游戏:抛绳救人。
B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摘录
教材分析:跳短绳是以下肢运动为主, 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体育活动, 小学跳绳的教材各年级要求逐步提高, 一年级初学, 应打好基础, 通过跳短绳学习, 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跳短绳技术概念, 掌握基本技术, 同时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以及协调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及在集体活动中合作团结互助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示两脚以前脚掌着地跳绳, 通过不同音乐节奏的变化强化动作;难点是手摇绳与并脚跳的配合。
学情分析:本课次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性子急, 对什么都显现出极大的兴趣, 竞争意识强烈, 在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生跳短绳的能力参差不齐, 对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技术一知半解。针对这些客观情况, 在教学中设置情境, 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课堂气氛, 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促使他们乐学、自学、勤学。
教学过程:采用情境式教学, 以绳为主线设计了摆绳——赏绳——舞绳——跳绳——赛绳——惜绳。开始部分 (摆绳——赏绳) 情境导入“兔子爷爷过生日”, 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绳子进行折叠放在地上作为双层生日蛋糕的边, 然后学生围着蛋糕成两个同心圆边拍手边唱生日歌。准备部分 (舞绳) 引导学生为兔子爷爷表演节目, 在动感音乐《兔子舞》的伴奏下集体有节奏地复习绳操和模仿跳兔子舞。在跳兔子舞时强调学生两脚前脚掌着地跳的体验, 顺势引出本课重点:要用前脚掌跳减小对大脑震动的道理。基本部分 (跳绳——赛绳) 引导小白兔展示所学的本领, 复习上一节课学的垫脚并脚跳。兔子爷爷显露本领, 引导学生集体学习单手握绳并脚跳。教师以讲解、示范、评价、讨论、实践、展示、总结等方法贯穿并脚跳绳学习。小白兔运动会 (赛绳) 举行男女生跳绳擂台赛。请会跳的学生站在中间跳, 不会跳的学生站在圆圈上边看边同节奏地模仿跟随垫脚或并脚跳, 同时为同伴加油。30秒内以跳绳不失败者为胜。结束部分, 学生跟老师在《太极拳》音乐的伴奏下, 一起将“收绳”动作寓于太极拳中, 愉悦放松身心。
C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摘录
教材分析:跳绳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 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一方面可以促进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对较难的跳绳技能奠定基础。这节课是“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一年级跳绳单元的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跳绳, 并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两脚以前脚掌着地跳绳;难点为手摇绳与并脚跳的配合。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数为36人, 男生20人, 女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 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 模仿能力强。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 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就有一次性完成10个以上的经历, 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跳绳。学生跳绳水平参差不齐, 差异很大。所以教学目标定位在95%的学生能够正确做出手握绳原地并脚跳短绳的动作, 30%左右的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跳短绳的方法跳15次以上。
教学过程:开始准备部分, 学生成一路纵队慢跑, 遇到绳子分别绕过、跨过和并脚跳过。接着学生成做操队形, 在欢快音乐《春天在哪里》的节奏下复习绳操, 通过欢快的音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基本部分:1.学生自主复习上一节课的垫脚并脚跳。提示学生可以适当尝试单手握绳并脚跳跃。组织学生展示, 并说出自己在课后的练习心得;2.学生集体学习单手和双手握绳并脚跳, 重点提示脚前掌着地;3.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分组教学, 分别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各组之间的目标呈现台阶逐渐上升式, 甲组为不会跳绳的学生集合。乙组为能连续跳绳1~2次的学生组合。丙组为能连续跳绳3~5次的学生组合。丁组为能连续跳绳6次以上的学生集合。如果丁组学生能两次连续跳绳10次以上者, 就可以成为教师的小帮手去帮助甲组和乙组的学生;4.接力跑游戏, 各组排头跑到前方15米处取起地上的绳子, 在指定地点原地并脚跳5次 (不会者持双绳原地模仿跳5次) , 再将绳子放回原处返回与第二个学生击掌, 依次练习, 以先完成的组为胜。通过游戏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学情分析:“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是通过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 采用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以及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同课异构的异构依据是差异, 即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及“同课异构”异构的表现。
一、“同课异构”的依据
1. 教师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教师的个性、经验和经历不同, 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就会不同, 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对教材分析的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位教师对于同一课时编写的教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选用的辅助教具等产生不同, 突显出教师间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从案例中我们看出并脚跳短绳课中的异构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的管理能力、个人经历, 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A、B、C老师分别采取整体推进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 使并脚跳短绳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
2. 学生的个体差异
各个班级间学习情况存在班级集体差异, 一个班级内学生间学习状况也存在差异, 所以, 任课教师在同课异构设计时,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班级学生人数等, 采取符合班级教学以及各个学生教学实际的方法与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如案例中的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并脚跳短绳学习中起点高低不一, 所以他们在备课预设目标时,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给不同学生设定了适宜的学习目标, 既不易也不难。正是他们正视了不同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 才会正确选择了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才在教学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情形。
二、“同课异构”异构的表现
1.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
一个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 从教学方法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 还是细节处理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就导入来说, 三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各不相同。A教师采用歌谣听觉, 选择了学生音乐课上学过的《跳绳谣》歌曲作为伴奏曲来复习绳操, 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活动氛围, 来引入跳绳教学。B教师以为兔子爷爷过生日的故事情景来导入, 自然过渡到向兔子爷爷学跳绳本领, 进入跳绳的教学。C教师利用视觉, 指着放在地上的绳子直奔教学主题:今天学习并脚跳短绳。从三位教师导入方式看各有千秋, 教无定法, 但目的是一样的, 是让学生快速愉快地进入到并脚跳短绳的教学中来。
2. 教学风格的呈现——扬长避短
由于教师的个性不同, 上课时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如A教师唱歌不错, 上课的时候来一段即兴演唱《跳绳谣》, 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B教师朗诵很好, 讲了一段煽情的兔子爷爷过生日的故事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C教师直截了当, 身先士卒以自己高超的跳绳技法博得学生的惊叹, 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跟他学并脚跳短绳的方法。总之, 课堂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彰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扬长避短,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为学生服务。
3. 教学目标的拓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材”指两个方面:一是辅助教材, 一般一节小学体育课都有两个教材, 主教材和辅助教材。辅助教材是根据主教材来选配的, 所以在选配教材时,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样势必形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如B教师就是从跳绳动作技能的巩固与运用来考虑选用了跳绳擂台赛。A教师从上下肢的搭配来考虑选用了抛绳救人游戏。C教师从器材的一物多用来考虑用短绳作为接力物进行接力跑游戏。二是学生。由于班级人数不同, 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必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 设计课堂教学。如A教师就是针对大班化的教学, 他对会的学生的策略是教师的小助手, 即会跳绳的与不会跳绳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学习, 情感目标指向合作学习的感受。而C教师面对的是小班化教学, 他采用的策略是在竞争中前行, 即会跳绳的学生在一起学习, 不会跳绳的学生在一起, 通过竞争比赛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情感目标来之于个人努力学习的感受。
【语文课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语文外出学习心得体会08-23
教师语文学习心得总结08-08
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09-14
语文组开放周参观学习心得体会08-03
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7-07
2010国培计划语文学习心得09-03
小学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学习体会09-30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10-03
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10-06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