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024-09-07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11篇)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一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党委班子。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抓紧落实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推进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建立稳定规范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切实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因地制宜推广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做法。加强对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领导和指导,严肃查处拉票、贿选等行为,确保选举平稳有序,防范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等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设立代办点,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二

一、健全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有党员就要建立党组织, 有组织就要开展党的工作。由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较晚, 如何构筑这一领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因此必须大胆创新。一是要以科学的模式夯实社会组织党建的基础。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首要任务是创新组建形式, 优化组织设置, 更大程度上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作用覆盖的有机融合。按照《党章》的规定, 要特别重视抓好在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运行稳定的社会组织单独组建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同时, 对大量仅有个别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 要考虑政治基础、党员力量、内外部因素等方面情况, 采取联合组建、区域组建、行业组建、挂靠组建、委托组建等多种方式, 确保社会组织的党员都编入党的一个支部, 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没有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 上级党组织应选派党性强、业务精、威信较高的同志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 负责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二是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社会组织党建的运行。促进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有效运转、发挥作用, 制度是保障。一方面要按照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 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制度;另一方面要按照“为社会组织发展所需要, 为党员和其他人员所欢迎, 为社会组织法人代表所支持, 为职工群众所拥护”的原则, 探索建立党员挂牌上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党员联系群众等活动制度, 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坚持以科学的方式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水平。要本着“灵活、务实、小型、多样、高效”的要求, 探索适合社会组织特点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四是要以高效的队伍推动社会组织党建的质量。党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理论性较强的工作, 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采取“两推一选”、组织选派等方式, 把那些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充实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中来, 选优配强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战斗堡垒”是党章对党的基层政治性质和作用的形象描述。它既包括自身强有力的含义, 又包括所起作用强有力的含义。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团结统一、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才能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堡垒”。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在无稳定财力支撑、少制度化空间的情况下, 更要靠自身强有力的堡垒作用开展党的工作, 这样才能凝聚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群众, 壮大党的队伍, 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社会组织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功能来实现:一是政治引领。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要经常向决策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宣传和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加强对决策管理层和广大员工政治思想、道德、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提高他们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引导社会组织依法依章开展活动;通过积极的思想教育, 使社会组织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与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从而能够理解并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二是保证监督。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要时刻关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 主动参与社会组织的运作管理, 引导社会组织在遵守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三是协调沟通。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善于发挥在维权保障中的作用, 通过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决策, 提出意见和建议, 依法维护职工利益。同时, 也要善于担当协调人的角色, 积极化解社会组织内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 协调解决影响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四是团结凝聚。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要善于发挥政治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 通过对员工发挥维权、教育、组织的三大职能, 成为群众核心, 并通过对本单位群团组织的领导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员工队伍紧紧地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共同做好社会组织的发展工作。

三、引导广大党员投身改革事业, 为全面深化改革作贡献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三

一、要继续加强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建设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着力培养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企业党委决策的权威性,在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上,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企业党委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企业党委要切实对本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的规划,对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有科学的指导。同时,要集中精力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健康运行创造有力的政治保证。

以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为重点,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用大会精神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

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实际问题,才能够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渴望、一种境界,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掌控复杂局面,有效规避风险。

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维护企业的良好环境。发挥社会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以超前的意识和缜密的分析,全面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是党员干部真实能力的体现。党员干部要透彻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与本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紧跟时代脉搏,贴合发展主题。

二、要重视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和根本之道,又指出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这是新形式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对国有企业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企业的全体员工做为根本,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满足职工的真实需要,实现职工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整体利益以及社会利益。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人心向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企业实际效益的波动等因素,都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做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一定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本行业市场形势,深入研究和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扩大涵盖面,增强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倡导队伍成员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强烈的责任感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

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要注重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相结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企業理念和管理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无声胜有声”的出奇效应。要正确把握好创新、继承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必须符合企业内部关系的良性发展,更要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以及社会效益的持续增长,有利于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有利于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提高党组织的活动能力。

应注重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是企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在完善企业安全制度的前提下,企业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时刻提醒全体职工将安全意识放在心头,并加强监督和引导,将刚性的管理和柔性的调节结合起来,使企业上下形成安全生产的合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推进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不断提升。要更加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从制度上、措施上明确各级党团组织和政工部门在安全生产中所担负的职责和任务,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每个职工的思想上、行动上。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控制体系,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切实做好日常性的安全教育工作,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与职工的全面交流

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共青团和女工组织的主导作用,总揽全局,通盘考虑,加强职工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日常生活沟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和整体合力。

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完善民主管理,积极规范厂务公开,加强班组建设,引导职工技术创新,加大常态扶贫帮困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以提升职工文化品位,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

充分发挥好共青团的突击队作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引导团员立足岗位、提高素质、积极实践、创新工作,努力打造高素质的青年团队,充分发挥青年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参与”的后备军建设格局。要引导和教育青年职工对企业文化有更加深刻、彻底的认识,通过解析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使青年职工对企业产生良好的愿景。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四

各位代表、同志们: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农民利益的多样化,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农村,村级干部队伍普遍存在“三低一高”(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低、致富能力低、年龄高)现状。部分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作用发挥得不好,带领群众谋求发展的实效不明显,还有一些村干部按制度办事的意识不强等等,农村管理体制与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找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中,创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使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富有朝气、富有战斗力、富有生命力的新起点。

一、努力更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观念和思想[本文章来源于-http://]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不适应发展、不适应改革开放的落后思想观念对农村基层组识建设仍然产生消极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一些党员群众望田兴叹,致富无门,存在畏难情绪、不思进取等消极思想观念;有的村居组织传统格局不改变,该发展的不发展,该用的人不用;有的村居组织软弱涣散,发挥不了作用;有的村居组织的领导干部作风不民主,家长式专制,个人说了算,或简单粗暴,甚至以权谋私,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严重抑制着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对此,要进一步破除和改变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强化基层组织的创新意识,牢固确立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发展观念。坚持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紧密联系当前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途径和方法,使农村基层组织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更大的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积极更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在夯实村级基础上要有新思路。一是要抓住关键,健全村干部的选任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要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能组织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物选进村“两委”班子,努力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要抓住难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完善乡村干部定期目标考核制度和办法,实行奖优罚劣,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三是要抓住重点,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村级组织高效运行。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理顺和规范村支“两委”工作关系,注重引导村党支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引导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亲和力。[本文章来源于-http://]

其次在建立长效机制上要有新举措。要进一步坚持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健是党委书记带头抓。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利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掌握领导农村工作的主动权。要牢牢抓好村党支部书记,从而使领导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要进一步健全干部驻村工作制度。结合实际,科学配置,不断优化驻村干部的知识结构,注重选派那些熟悉农村工作,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增强村级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帮助群众致富。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村入户制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三、进一步更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知识和本领

一是努力提高和增强乡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政策水平、法制观念。乡村干部首要的工作就是正确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反映出的问题看,哪里的党员干部能够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党的政策,在执行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不走样,那里的工作就能够开展得比较好。因此,要求乡村干部必须学法、懂法、依法办事,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

二是努力提高乡村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乡村干部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切实把握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动向,总结探索掌握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在改革、建设的实践中,要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五

中共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党委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高校党的组织架构中,学院党委直接面向党支部、党员和本单位师生开展工作,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效果关键在于学院党委作用的发挥。徐州技师学院组建以来,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度过磨合期,实现实质性融合,并通过改革发展走出一条合并高校的成功之路,与我院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院党组织建设以及学院党委卓有成效的工作密不可分。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先创优活动,我院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党委在学院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大了学院党组织建设的力度,为学院的各项建设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的前身为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56年,2005年10月与徐州市建筑技校、徐州市商业技校、徐州铁路运输技校和徐州市冶金中专合并,组建徐州技师学院。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技师学院。2007年9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2008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组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技师分院。在校生12000余人。近年来,我院党委紧紧围绕“巩固基层战斗堡垒,加快推进学院党组建设,共建和谐校园”的主题,立

足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源源不断地为党的事业培育新生力量,输送新鲜血液。学院下设1个党委,13个党支部。学院开展多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务工作培训班等,均收到不错成果。

一、我院党建工作的简要回顾

学院合并以来,我院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体系,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在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工作载体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思想理念创新,构建良好工作格局 回顾这几年来的工作,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高校党建工作规律,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以人为本抓党建,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目标从“党要管党”向“发挥作用”转变,在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的工作在引领和促进事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二级学院系和教工党支部建设中通过发挥作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工作内涵从决策管理向确立党员主体地位转变,在抓党内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更加重视加强党内民主,更加重视以党员为主体做好党的工作,努力提高师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规范党代会制度、重大事项党内征求意见建议制度、党务公开等);三是工作方式从简单的说服教育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贴近基层、服务师生、关爱党员成为工作主旋律。

(二)坚持教育载体创新,增强党的工作吸引力 教育载体创新,是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党组织活力的重要环节。这几年我们着力抓好“三个结合”,推进教育载体和活动阵地建设创新,带动了整个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的创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一是把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在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效能建设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同时,开展“和谐团队、和谐发展、和谐校园”为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以良好的领导作风、党风带动了教风、学风和校风。

二、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学院党支部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包括二级学院系党委(总支)、基层党支部。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凝聚力、战斗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自合并以来,积极响应党的

号召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目前有13个党支部。并且定期开展党支部内党小组会议,针对一些当前社会热点和党内学习文件,进行学习和讨论,并且就会议议题进行深入思考,针对学院发展,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党支部的不断壮大,为我院党的队伍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使其吐故纳新的能力不断加强。

我院有1万余名学生,各系部入党情绪高涨,其中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一千多人。在09年开展的人数为50名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均拿到了合格证,并且发展了26名党员,壮大了我院党的队伍。

三、强化党务培训,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要抓好党务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重点抓好“三关”:一是要把好入口关。要提出素质要求,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把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二是要强化“培训关”。进一步完善省、校、院(系)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有计划地选派党务工作者攻读学位和进修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服务型、实干型”的党务工作者;三是要创新党务干部“使用关”。要像重视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那样,重

视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和使用。有意识地把一些素质高、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党务干部,通过上岗培训、转岗交流、挂职锻炼、学习研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增长才干,促进成长。要主动关心帮助解决他们思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四、创新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继续坚持理论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活动方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通过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学习、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以及开展先锋岗、示范岗、志愿者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提高党支部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继续抓好支部创新活动,定期开展评比表彰。使支部建设创新活动能更加结合本支部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党员的需求,更加发挥党员的特长,更加突出活动的成效。

我院的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的看来还是刚刚起步,所以我院在注重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积极学习各兄弟院校的党组建设经验,努力提升自我,不断巩固提高。我们在发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总体来说要加大培养发展力度。特别是目前比例严重偏低的系部,要认真剖析原因,研

究加大工作力度的措施。我们认为发展数量上不去,主要是认识问题。要转变观念,立足于早启发、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在坚持党员发展工作基本程序的前提下,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把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适度放大些,加大培养教育工作力度,使学生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中加快成长进程。要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工作的基础,努力缩小与兄弟院校的差距。要坚持把党员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如质量得不到保证,我们宁愿牺牲数量。党员发展质量上不去,主要是方法问题。要通过加大培养教育力度,规范发展工作程序,认真制定和执行入党积极分子“群众推优制”,入党联系人谈话制、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发展预审制、预备党员承诺制、转正答辩制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加强入党前的考察和政审工作,绝不能发展功利思想严重、入党动机明显不纯、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入党)。

二是党内与党外的关系(重点是教工)。我们各级基层党组织的书记既要有强烈的党的要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建设,把学生党员置身于群众的监督和自我的约束之下。要创新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手段,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为主来进行的工作方法,让学生党员既成为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成为

支部开展工作的力量,发挥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骨干作用。要学习借鉴我省及外省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

组织意识,也要有统战意识。既要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按照科研前沿有党员,学术骨干是党员的要求,及时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同时也要从有利于统战工作的角度,有意识地留一部分优秀教师在党外,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地为我党的整体利益服务。学院应有中长期党外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规划由组织和统战部门共同研究,经党委研究确定。目标一旦确定,就要一以贯之地执行,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培养,促进成长。

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发扬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主题教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通过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规范的党内制度提高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篇六

自治区中医院脊柱外科:黄异飞

在2004-2005本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些进步集中表现在政治、科研和临床工作等方面,现总结如下:

政治方面: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以身做责,坚决维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使全科医护人员认识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我党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与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她使我党保持先进性,使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整个社会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研方面:通过在不断的学习中及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采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冲洗来预防椎间盘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骨密度测定标准这两点问题后,积极带领全科人员以腰椎髓核摘除术中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冲洗预防椎间盘炎的研究和乌鲁木齐地区骨密度特征研究为项目名称申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及“春晖计划”这两个课题,目前仍在申报中。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现状》、《膝关节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Ⅰ、Ⅲ型胶原和IL-Iα、IL-Ira分布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工作方面:通过一年的临床工作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现我科的诊疗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在全疆率先开展了经皮球囊括张椎体成形术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填

补了此类手术在我区的空白。同时经胸腰段前路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椎体爆裂骨折、脊柱侧弯矫形术、椎板内肿瘤、颈前路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等手术已居全疆前列。椎间盘镜的大量开展为我区脊柱微创手术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已有多家地州级医院的骨科临床医师到我科参观学习,为此类手术的大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这些手术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我院骨科的知名度,也为我院骨科今后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在人员建设上我科现有博士1名、硕士2名,在读硕士3名,并将我科今后的进人制度定位为硕士以上。从而为我科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2005本人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举办的“2004年全国微创外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由自治区卫生厅举办的“锁穿置管术”“爱滋病防治”“肿瘤中西医诊疗新进展”“中欧国际骨科新进展研修班”等全国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学习班,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本本人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使得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较高水平的论文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并带领本专业学术梯队系统学习大学英语1-3册及计算机操作的理论及实践使得本梯队能够制作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查阅文献并于国内外学术团体交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了106例椎间盘镜手术,以第一助手完成了60余例较复杂的手术及8例尸体解剖并通读脊柱外科手术学2遍。从以上的工作中使得本人及本学术梯队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在以上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如在科研方面还存在课题不多,经费不足、学术梯队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等诸多问题。这些不足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也同样有信心将这些工作逐步完善。

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七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杰克·普拉诺认为“合法性是指一种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力能够让被统治者的客体认为是正当的、公平道义的, 从而自愿服从或认可的能力与属性。”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性就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统治权威的认同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政权只有得到民众的认同, 权力才能转化为权威, 执政党制定的政策和法规才能顺利地实施, 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以巩固。马克斯-韦伯把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分为三种:传统型合法性、魅力型合法性和法理型合法性。传统型合法性是基于传统的合法性。魅力型合法性是建立在某个领袖超凡魅力人物的英雄气概、非凡品质和超凡神圣性之上的合法性。法理型合法性是基于合理合法准则之上的合法性。

二、政治合法性的概念

所谓政治合法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 是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来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 是人们对某种政治权力和政治秩序的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政治合法性只有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才是长久和稳固的。传统的政治合法性时代如:袁世凯复辟、蒋介石独裁等, 都是些专制政权, 得不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拥护, 因而注定是不能长久的。政治合法性只有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才是长久和稳固的。

三、执政党执政存在的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危机意味着信任危机和权威危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就是指公众对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的一种认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其政治合法性也存在着危机:当一个政治系统开始丧失其合法性的基础时, 也就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党执政的执政基础越来越薄弱

当前, 执政党内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恶化, 对政党表示忠诚和愿意跟随政党的群众变得越来越少。一些群众对执政党的支持率日益下降, 对政府的所作所为产生了不信任感, 在政治参与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冷漠。随着加入该党的党员人数不断地减少, 那么, 该执政党的根基便会不稳固, 而衡量一个政党执政基础强弱的标志就是组织的增强和公众参与人数的多少。

2. 社会转型时期各个阶层的经济利益的得失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入了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已经使人们逐渐接受了差异性、个性化的社会, 群众的生活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更重视和追求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际利益,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逐渐凸显,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如失业、下岗等。新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 使得人民内部的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引起了矛盾主体强烈的心理失衡, 为矛盾对抗程度的加大提供了主观条件, 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当人们在物质利益发生冲突而又得不到妥当处理时, 容易向对抗性的方面转化, 造成公开的冲突。公众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使用, 产生较强的剥夺感, 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

3. 执政党自身滋生腐败现象

任何政党、政治集团执政以后, 都面临着失去政权的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 危险主要来自执政党内部的腐败。执政党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有效地预防腐败, 才能保持执政地位, 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当腐败现象严重并且直接伤害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时候, 就有了起义, 有了革命, 有了新一轮的改朝换代。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经济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由于种种原因, 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我们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 任其泛滥, 就会葬送我们的党, 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 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党中央提出“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

四、执政党巩固其合法性的对策

执政党的合法性是执政党凭借非权力因素和非暴力手段, 通过其意识形态、纲领政策、组织架构、执政绩效及其公众形象的积极影响, 使民众出于自觉或自愿主动接受执政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的能力。从维护政党的政治功能来说, “如何维护和加强合法性, 是任何一个政权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更是执政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2]。

1. 牢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一面旗帜, 是政党组织、号召和凝聚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精神武器。始终坚持信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使执政党获得了来自历史和正统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使执政党获得了来自现实和开放社会的共鸣和反响。两者的紧密结合, 为执政党执政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 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合法性支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的培育和建设, 自成立之日起, 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的基础上, 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始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才不断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2. 扩大执政党的执政基础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确保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综观历史和现状, 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是任何执政党的命脉所在。在20世纪末, 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 个中原因复杂, 因素众多, 但从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角度看, 不外乎两点:一是丧失了原有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支持;二是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大变动的情况下, 没有及时调整政策, 关注、团结、吸纳新生力量, 以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基于此,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着重指出, 党要在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的同时, 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 以使我们党执政的整个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当前, 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主要是群众基础。党要以其崭新的姿态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治纲领, 争取社会各阶级群众的支持、投票和拥护, 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 扩大党员队伍,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 以经济绩效为指标提高执政党的地位

谋求长期执政的政党只有以经济增长及其取得的绩效为主要途径, 满足民众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条件, 才能获得真正的合法性基础。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承诺, 促使中国人民以极大兴趣和史无前例的参与热情参与经济建设。20多年来, 执政党领导的中国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 使我们党获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普遍认同。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衣足食, 人们更加认同党的执政地位,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执政党的威信。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为执政党赢得了很有说服力的合法性基础, 同时也得到西方政治势力的认同和关注。

4. 执政党要树立公正清明、廉洁自律的形象

坚持清正廉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政权的本质体现。在中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一些资产阶级、封建没落腐朽思想逐渐侵蚀、腐化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 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推翻人民的政权。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执政党的党员是否清正廉洁, 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4]。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清正廉洁、端正党风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唯一选择。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经验, 建立一套监督和制约机制, 即以法治权、高薪养廉、厚禄养廉[3]。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广大群众的人心向背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同样,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就必须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民心、顺民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佩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35-36.

[2]胡伟.《三个代表:党的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坐标》, 载《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10期.

[3]张岩.政治合法性--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视角.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篇八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词:党;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38-02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涵义

执政指的是执掌国家政权。执政党即掌握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政策、方针、纲领和主张通过政权机构的日常活动来落实的党。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常指执政党通过国家权力体系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来,执政党要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就一定要拥有掌控和巩固国家政权的能力;党具备了影响国家治理的能力,故而能够将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能更好地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及社会的发展。

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联系

(一)增强现代国家治理主体的前提。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的那种多个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式,现代国家治理则更加注重单一主体从上到下的治理。“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1]。有一个良善的治理主体对于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政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这个这一过程使得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中产生的紧急难题得以化解。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党执掌和运行政治权力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在参与国家治理,党执掌政权的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其治理国家能力。因此,为现代国家治理系统中的核心力量的党,加强其自身的执政能力就是在不断强化现代国家治理的领导能力,就是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提供绝佳的先决前提。

(二)引领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以及直接参与者,党还要领导除她以外的国家治理者的行动,这是因为我国所特有的“以党建国”的历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独一无二的身份,使其责无旁贷的既要成为社会导向的引领者,又要成为长期执政的党。唯有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恰当的能力并兼顾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同时有能力作为最主要的引导力量领导各层次的国家治理。若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历史地位及其旺盛的生命力使其领导国家治理提供了先决条件,那么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良莠不齐则促使党领导国家治理成为必然。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国家治理方式中,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主流,若一个政党是进步和有力的,其所引领的国家也是强大的,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幸福;相反的情况则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没有了家的归属感。一个政党是否进步首先体现为其根本宗旨,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其次体现为其执政能力如何,这最直观的反映了政党是否是进步的政党。

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治理机构中最为核心的力量。党的执政力怎样,“通过控制和运用国家权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2]怎样,一方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组成。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党的执政能力所必须应对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致使执政环境不确定带来的挑战。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更加的包容和开放,顺应历史的潮流,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党。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国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党执政的氛围也就处于封闭的、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控制的态势。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我国能够共享世界上先进资源,促进我国更好的同世界上其它国家交流合作,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我国难以躲避全球性风险的到来。全球化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作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其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理也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其它部分的有效性。故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一定要加强其治理市场经济的效能,进而促进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全局的发展。

(二)社会结构的转型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带来的挑战。在未实行改革开放时,我国属于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且人们之间差距较小的状态。尤其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计划与控制,这也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较为保守。人们之间仅有较小的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并不涉及太多经济上的差异。后来,计划经济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有了较强的利益观念,勤恳及聪明才智使部分人进步,而懒惰或其它方面的限制使得另一些人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所淘汰,人们之间的差距变大。这一巨大变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都更加的多元,这些社会现象催生了我国社会各个阶层间的矛盾化,如基层农村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紧张等。社会各阶层间关系的紧张化等社会问题对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执政党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nlc202309021156

(三)政治民主化带来的挑战。

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全世界大多数政权得以建立都得益于在民主的浪潮的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更是如此,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发光发热。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建国初的一段时间民主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但党很快便认识到,并回归到了民主。但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党和人们依旧必须面对不同于别国的巨大困难。首先是在国内,刚从几千年的封建意识中解放不久的我国人们,对于民主的概念并不十分敏感,缺少关注政治的热情。因此,党必须采取行动使人民信任民主、接纳民主,最有效又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人民置身于以真实的民主的生活方式中。其次是在国际上,中国作为较晚发展现代化的国家,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被西方社会所谓的金钱化和极端化的“民主”意识形态的侵蚀的危险。对此,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以更好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自身情况变化带来的挑战。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组织,若想发展进步就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政党也是如此,既要适应外在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又要适应内在自我状态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特别是为能够保持执政的持续性、长远性,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那么尤其应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成员的数量是其拥有较强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中国这种大国更是如此。但并不是说成员数量多的政党就更具有力量,因为党组织成员数量越多,就更不容易管理,少数的成员有可能逐渐在思想上和生活作风上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自我堕落而影响到党的整体形象。而且,党员成分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多样,各个层次的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壮大了党的阶级和群众基础,但也为党的凝聚力带来了挑战。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觉悟,以及党员的向心力。

四、党的执政能力所面临挑战的解决方式

(一)加强内部治理与打击腐败。

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由于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以及后来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由于党员干部可亲自掌控的资源不多,而且又有思想上较多的影响,大部分党组织干部是清廉的。然而,随着党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党执掌政治权力的环境不断的改变,使得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逐渐被腐化,越来越注重利益得失,背弃了其最初加入党组织的誓言。党的内部组织纪律的好坏以及有无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妥善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而解决党内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防治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杜绝党组织成员的腐败问题,因为腐败既影响党内的纯洁环境,又影响党在外部的良好形象。

为治理腐败,首先要坚持思想上引导与教育,强调党严惩腐败的决心;其次要限制党员干部的权力,使大家认识到权责有限的事实;再次是制定规范的权力运行制度,使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二)完善党内的体制机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政党的外部治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自我的生存与发展,而政党的内部体制机制有没有形成体系,够不够全面,对党的外部治理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组织内部杂乱无章的政党,其外部治理效果也一定是很不好的。在我国,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来说,健全党内的民主制度对于完善党的体制机制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是在遵循党章的同时要迅速健全党的法制化。另外,提升党组织成员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也是完善党的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坚持依法治国,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只有更加细致具体地优化党执掌和运行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现在看来,最有效的优化方式之一就是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更为民主,推进党依法治国与理政。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注释: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第5-8页.

[2]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

[2]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鲁晓雯,女,1988年,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理论。

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九

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看,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国的执政党都要面临着一些共同性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中间阶层加速扩大,执政党如何重视社会大多数人,而不仅仅是本党所代表的基本群众问题?如何寻求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共同利益问题?再如信息化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新要求等等,使我们党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国外经验。

这里讲的外国执政党主要指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已发生剧变的原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西方国家执政党、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主义政党三种类型。

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丧权亡党的惨重教训是我们必须反复思考、深刻记取的。现在我国对此问题不能说已经说清楚了,而且认识上仍存在一些分歧,继续研究十分必要。另外,现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也不同程度地在改革、在进步,很需要我们关注和借鉴。

西方国家执政党主要是两类:右翼的资产阶级政党和处在西方社会左翼的改良主义的社会民主党。这些党同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不同,但作为政党,都要争取执政和维持执政地位,虽然他们是在多党竞争、议会民主制的条件下活动,其做法和特点也不无值得我们关注,有价值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借鉴。这里涉及社会民主党,它是广义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一个多世纪以来其活动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在又是西方社会代表广大民众要求的主要政治派别,我们不能轻视他们的执政经验教训。

第三种类型,同我们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政治文化(尤其是亚洲国家)与我国的共同点更多的民族民主主义政党的经验教训,更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二)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是怎么丧失执政地位的?我国的体制曾同其出自一个模式,如何从其反面的经验吸取教训,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当年夺取了政权,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苏联还成为可以同美国一比高低的超级大国,原因主要是当时这些党曾经具有其他党不能相比的三大优势:一是政策能代表广大工农大众利益,而且具有很好的执政基础;二是强调党的组织力量和铁的纪律,保证执政主体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并在同本国实际的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党有正确的执政理念。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丧权亡党主要就是上述三大优势的丧失。

一是由于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搞“左”的政策,而且自以为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容不得不同意见,在维护社会主义的旗号下对不同意见、不同政见者进行批判、斗争、大清洗,把广大群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造成一大批冤案,伤害了一大批干部和群众。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不正常还表现在缺乏对执政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治建设不是朝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从生活到价值观都同人民大众格格不入的官僚特权阶层,使执政党一步步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二是民主集中制实际变成极端集中制使得执政主体活力和战斗力丧失。党内民主被削弱和受破坏表现在,党内权力体系的倒置,党内不同意见缺乏表达的机制,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护,个人专权、个人崇拜的形成等。党员在党内只是一个服从上级的螺丝钉,失去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所以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停止活动,即宣布党解散时,1800万党员竞如此沉默、无动于衷。

三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形式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丧失。理论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同时对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搞文化统治主义,贴政治标签,领袖裁定一切,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剧变中文化管理稍一-松动,各种思潮如洪水泛滥,面对混乱长期搞唯上唯书、无力回答实践中重大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只能败下阵来,阵地丢了,队伍散了。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重视研究和吸取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也重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也有很好的启示。他们的主要做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越共和古共分别把胡志明思想、何塞•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们分别提出以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原则”(古巴)、“五项原则”(越南)、“六项原则”(老挝)。

——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如越共九大、古共五大前,把党代会的报告发至党内外征求意见。越共规定中委选举前要公布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以便群众提意见。

——越南、古巴、老挝执政党十分注意党风和廉政建设。越共对党员有19条“不准”。古共对国家干部规定26条戒律,其中对干部用公车作了很严格的规定。在党风建设中,他们很关注党群关系问题。越共提出把党建成-4"“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党。古共规定发展党员要群众推荐,群众口碑不好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

——各党都已十分重视发展经济。朝共虽然一直把改造人的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近年来金正日也提出,“没有比抓经济更为重要的工作了”,并开始在经济方面作了一些政策调整。当然这几个国家发展经济任务还很繁重,到2001年,这几国人均GDp没有超过500美元的。

这几个国家执政党还很注意比较谨慎地、妥善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西方国家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执政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党认真研究和借鉴。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本国国情,提出新的纲领和执政理念。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力图融合东西方文明各自的优点,但以儒家思想为底蕴,提出“得人心者得天下”,“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执政理念。泰国的泰爱泰党提出“政策立党”,认为人民关心的是政策,党的政策符合人民利益,执政地位就会巩固。英国工党等执政党则提出“第三条道路”,试图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同新自由主义“嫁接”起来,走出新路。

——以争取选民为中心,关注社会利益整合和社会公平。在现代社会中,外国执政党特别关注社情民意,关注各阶层、特别是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许多执政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同选民的联系。西方有的党“花钱买意见”,委托民意机构了解社情舆情,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要求议员任期内要访遍本选区的选民。但他们对社会控制也很严,特别是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

马来西亚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在整合社会利益时,根据本国多宗教、各种族的特点,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国民阵线,建立“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权力架构,让各种族的党都参加进来,实行‘政治分工’’,消除主要政党的排他I生。

在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中,社会公平原则实现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权力地位。印度近10年来的政情很能说明这一点。印度国大党单独执政45年,1996年大选中败于人民党,原因是贫富悬殊问题没解决好,10亿人口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民党上台后经济发展成绩显著,8年来,GDp年均增长6%,特别是IT业发展很快。但80%的广大民众未得实惠。今年5月大选,国大党抓住了社会公正的旗号,标榜“面向穷人”,结果打败了人民党,再次上台执政。

——腐败丧权,廉洁兴党。今天的世界,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腐败似乎成了社会瘟疫,被击倒的执政党不在少数。意大利的天民党、社会党,日本自民党一党独大的“五五体制”、印尼苏哈托的专业集团、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一个接一个在这十几年来先后失去执政地位。而北欧一些国家和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则搞得较好。概括起来是制定严格法规,加强党内外监督,高薪养廉,严惩腐败四条。

10.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篇十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执政实践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党的领导的全部实践活动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条件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按照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篇十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并深刻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这是由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地位、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所决定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部署。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立足我省实际,对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党委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和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繁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因此,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必然选择。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中来推进。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各方面建设,才能不断创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改进执政方式,改善执政环境,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

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不能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能对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回答,党的执政能力就不可能提高。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就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在党员中开展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要内容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力求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更深的层次上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更好地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导自我修养和工作实践,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转化为理论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转化为工作思路和科学工作方法,转化为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务必抓出成效。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党的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状况如何,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党执政的成效。党是通过党的干部来执政的。党的执政能力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能不能把高素质人才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抓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执政兴国后继有人。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按照政治坚定、求真

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要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切实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源泉和基础环节。要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不断巩固和扩大固本强基工作成果,组织十百千万名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下决心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好、建设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党的执政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好的作风能使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坏的作风则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过硬的党风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时时刻刻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政绩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和爱戴。只有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强大无比,党的执政基础才会坚不可摧。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勤勤恳恳地为群众谋利益,在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过程中,不断接受生动的教育,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利于把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规范地确定下来,长期地坚持下去,从而确保党的执政能力在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党建工作中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其他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规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善于运用法律规范与法律原则处理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要从改革体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的部署,抓紧健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到基层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制度和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

上一篇:公司一周军训总结下一篇:养殖吊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