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精选8篇)
1.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 篇一
浅谈项目后评价在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 宋西令
2006年3月离校实习至今,从事IT行业已经有差不多九年时间了,在这九年里我做过网络工程,做过技术顾问,做过实施顾问,也做过企业中的信息管理员,后来加入用友,从实施顾问做起,到现在的项目主管和PMO经理,在这期间对信息化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现在对几年来的理解和认识做下总结与分析。
对于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我们用友有一套非常成熟与完善的实施方法论与管理方法,相信各位项目经理与实施顾问都能很好的去运用。在这里,我仅就项目后评价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下简要分析。
项目后评价(Post Project Evaluation)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通过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可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提高未来新项目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客户投资效益的目的。对整个项目管理活动来讲,项目评价是一个闭环过程(如下图)。
项目后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后评价是一个学习过程。后评价是在项目完成以后,通过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
(2)后评价是增加项目参与工作者责任心的重要手段。由于后评价的特点(透明性和公开性),通过对项目的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确定投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
(3)后评价主要是为投资决策服务的。虽然后评价对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和指导待建项目有重要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为提高投资决策服务。项目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项目经理必须经过项目的锤炼才能逐步成熟。遗憾的是,不少人参与很多项目,能力提升却很慢,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项目后总结和评价。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没有提高就会失去兴趣。很多IT人一年四季就是投入到项目中去,连续几年下来感觉非常疲惫,却没有能力提升的感觉,从而很沮丧,然后转到甲方或者其他行业中去。因此,项目后评价对于项目组的双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信息化的项目管理,项目后评价应该放在系统上线之后,项目总结阶段进行。对于项目有分期的,应该放在各期子项目总结之后进行。项目后评价应该单独组织,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并形成项目后评价报告。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1)项目背景。项目背景主要说明项目的目标和目的、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组成员、项目工期与安排等,能够把项目环境和背景描述清楚。在信息化项目进行后评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即可。
(2)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应详细说明项目实施的基本特点,对照客户《可行性评估报告》找出主要变化,分析变化对项目效益影响的原因,客观的讨论和评价这些因素及影响。在信息化项目进行后评价过程中,应该包括项目组织、方案设计、项目进度、项目质量以及项目风险等方面的评价。
(3)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应分析项目所达到和实现的实际结果,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和未来发展,以及可能实现的效益、作用和影响,评价项目的成果和作用。另外需要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做评价。对于信息化项目可持续性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和组织机构在外部投入(指项目组乙方人员)结束之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4)结论和经验教训。该部分内容是后评价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应该包括项目的综合评价、结论、经验等。项目的结论和经验教训对于项目组双方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双方都不应该避讳总结教训。通常在信息化项目的总结阶段,对于项目验收客户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来阻碍项目验收报告的确认,其实项目验收只是一个阶段,无论项目的结果(成功、部分成功的和不成功)如何都应该做一个验收总结。
以往在做项目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项目后评价”这个阶段,或者在后评价过程中只是我方实施人员在做,都没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项目过程中,我们都应该重视“项目后评价”,并做好“项目后评价”。目前集团在做的“用友最佳实践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后评价”平台,应该使该平台广泛推广。
2.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江苏省疾控中心2008年编制的24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以下简称控评报告) 。
1.2 方法
对24个建设项目的行业分布、建设性质等一般情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各类及毒物种类检测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职业健康检查评价资料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4个建设项目分布在化工等9个行业;石化、冶金等行业的项目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为主、化工行业项目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为主;19个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试生产12个月内进行了控制效果评价的项目19个, 见表1。本评价机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技术评价导则》GBZ/T 197-2007及相应的检测规范要求对24个项目按时开展了评价工作[1]。其中19个项目按时完成了评价报告, 按时完成率为79.2%;4个项目由于存在粉尘或毒物超标现象进行整改延期完成评价报告;1个项目由于生产原因延期完成检测工作, 评价报告相应延期完成。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
2.2.1 24个建设项目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类有矽尘、煤尘、电焊烟尘、云母尘、石灰石尘、砂轮磨尘、炭黑尘及其他粉尘;毒物类有锰、氨、硝酸镍、磷酸、环氧氯丙烷、苯、氯乙烯、正丁醇、萘酚、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丙烯醛、盐酸等89种毒物;物理因素 (不包括电离辐射) 有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手传振动。
2.2.2 评价单位检测能力
该评价单位具备上述物理因素及化学毒物中55种[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推荐的接触值 (ACGIH标准) 、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能购买到标准试剂的毒物]检测能力, 并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了检测;另34种毒物因无职业卫生标准或无检测方法或无标准试剂等原因未能进行检测。
2.2.3 项目毒物检测率
24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的毒物全部进行了检测, 毒物全部检测的项目率为29.2%, 其余各项目均存在有毒物不能检测的现象, 项目毒物种类未检测率为8.8%~50.0%, 见表2。
2.3 职业病危害分类
24个项目的控评报告中有均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49号2006) , 其中7个项目进行了预评价, 其控评报告与预评价报告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相同。从表3可见控评分类时多未考虑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
2.4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24个项目均对劳动者进行了健康检查, 均由项目建设方提供体检资料。其中仅10个项目进行了上岗前的检查, 各项目的职业病健康体检种类见表4。大多数体检资料中均无异常指标的复查资料。职业健康检查涉及的医疗机构12家, 其中9家有职业病健康检查资质;但仅1家医疗机构出具的在岗期间检查报告中有汇总内容[2]。
3 讨论
3.1 评价报告完成方面
评价机构控评报告按时完成率为79.2%, 影响报告按时完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方, 如生产负荷不能满足评价检测要求、防护设施整改等。
3.2 有害因素检出方面
受检测条件限制, 有相当一部分毒物不能检测, 可能导致潜在的一些职业卫生问题不能被发现。如某建设项目的主要毒物为全氟辛酸铵和四氟乙烯, 但因全氟辛酸铵没有检测方法、四氟乙烯没有标准气, 均未能检测。而类比企业的全氟辛酸铵有超标现象, 评价时只能借鉴类比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如类比项目也未检测, 就可能出现评价误差[3]。
3.3 相关的法律依据方面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级管理”。在预评价阶段, 均按照该办法第十条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目前, 卫生监督部门一般要求在控制效果评价阶段即控评报告中也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 但控评阶段没有相应的分类依据, 一般评价单位仍按照卫生部49号令的分类管理办法第十条进行分类, 其分类结果与预评价阶段相同。
笔者认为, 在预评价阶段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并使其能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得到落实, 达到在正式生产时控制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的一种前期管理手段。由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人力、财力的限制, 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日常管理实行分类管理是必要的。因此, 控制效果评价阶段的分类主要是为了对建设项目正常生产时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进行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采取了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则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不一定为严重的, 反之, 亦然。因此, 控评阶段的职业病危害分类是必要的, 但其分类应考虑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种类及其检测结果、生产设备先进性、职业卫生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分析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3.4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方面
《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试生产12月内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因此, 控评阶段的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应以上岗前检查的评价为主, 主要目的是防止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上岗前检查率低, 也容易造成职业禁忌证漏检, 如在24个项目中有2个未进行上岗前检查的项目在在岗期间检查中发现了职业禁忌证者。
另一方面, 仍有一部分企业选择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不规范, 常有缺项, 如接触噪声劳动者上岗前检查时不做纯音听力测试, 使噪声禁忌证者在上岗前不能被发现;多数企业对检查出的阳性结果未进行复查, 这些均影响了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的分析评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大多只有个人报告, 缺少总结报告, 影响企业向评价单位提供体检资料及评价人员对体检资料的分析效率。因此, 继续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的培训仍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BZ/T 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2]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3.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一生一项 致富项目 总结报告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1-01
为切实培养出一批新型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镇赉县委组织部的策划组织下,“一村一名中专生”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农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于2010年11初-2011年底由镇赉职教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了“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
一、致富项目工程实施目标
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技术培养职能,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为全县每个行政村培养1-2名掌握农业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专业技能的新型技能人才,能够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致富项目组织实施过程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和项目实施技术指导两个工作小组。
1.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
组织部副部长张敬轩、职教中心主任何乙庆等领导作了深刻的动员讲话,强调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学员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2.科学分析,周密谋划,认真开展农业经济调研,精心确立致富项目。
镇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回暖快,夏季阳光充足,高温炎热、雨量集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以草甸土、淡黑干土为主,局部地方还有黑钙土、风沙土、栗钙土等等。嫩江,挽携着洮儿河、呼尔达河、二龙涛河穿境而过。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养殖,形成了我县农业产业多元化的优势,专家认为非常符合“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的开展。因此,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了农业局、畜牧局专家,职教中心专任教师等12人组成立项研究和项目评审小组,在2010年11月组织学员根据本乡、本村的主要产业和计划开发的农业经济项目,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后,撰写并提交“拟定致富项目”及可行性报告,于12月下旬针对每名学员的项目认真进行了立项论证,帮助学员正式确定了致富项目。
3.严格组织,跟踪指导,强化专业技术运用,提高项目技术含量,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
一是由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学员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缺的资金、土地、场地等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职能,实行指导教师包保制。每位专家指导教师月平均下乡指导在一周以上,引导学员把培训时所掌握的新科技充分运用于生产实践,同时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测土配方、幼畜繁育等生产技术和新科技应用等知识和技术难题,现场指导就地解决。
三、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果
1.实验项目进行了种植和养殖两个种类,包括水田、旱田种植、家畜、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等五个方面。有102名学员的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论证认可,并组织实施。其中种植类项目7大项65个子项,养殖类项目7个大项37个子项。
2.项目实施增收效益显著,各学员的项目创收增涨均在万元以上,单位增收比以往高出10%左右。优秀学员于令波等的项目增收幅度较大,也为周围群众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共同致富。
(1)于令波饲养的52头牛无损失,6月份出售16头,毛利润7万多元,今年新生牛犊8头,年终又出售20头,共计获得纯利润8万多元。比去年多增收43000元。
(2)张立荣结合省级扶贫项目搞了“玉米地膜覆盖地灌”,收入明显高于周围的粗放种植的玉米。亩增产85公斤。
(3)王晓龙尝试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引进板蓝根种植项目,收益可观。与玉米相比每亩平均增收1100元。
(4)侯金刚,大屯镇人,项目:养貉。
运用在职教中心学习培训掌握的科学技术,结合专家的认真指导,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9月份貉子存栏量已发展到400只,年底出售貉皮300张以上。另外,在专家的建议下,引进了一对纯种白貉,以改良种群品质,项目发展势头很好,今年收入超过100000元。此项目在当地影响很大,农民纷纷找他取经,准备发展养貉业。
4.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四
(一)项目名称
20xx年度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及风险补偿金
(二)项目基本情况
20xx年,区乡村振兴局用足用好用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应对因新冠疫情造成对困难群众增收的影响,对符合办理扶贫小额信贷的非卡边缘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及达到无还本续贷、展期、延期、追加贷款、风险补偿条件的及时予以支持和办理,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应展尽展,做到确保不因疫情而影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按季度及时为20xx年、20xx年、20xx年投放、20xx年投放的3年期扶贫小额信贷按基准利率进行贴息。20xx年应发放贴息资金907.94万元、配备风险补偿金250万元,因财政困难导致20xx年未拨付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
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准备
隆阳区扶贫办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分管财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评价工作组,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安排,按照相关项目的政策规定、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区乡村振兴局根据各股室实施管理职能,进行自评。
(二)组织过程等相关情况
加强项目绩效管理,贯彻落实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机制,从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入手,加强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及时纠正绩效偏差,延伸财政管理链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根据《保山市隆阳区财政局关于下达20xx年第一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贫小额信贷)—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的通知》(隆财农〔20xx〕16号)文件,下达资金1300万元,20xx年结转于20xx年,其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1050.00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250.00万元,下达资金1300万元于20xx年末指标追减,资金到位0元,到位率为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20xx年应发放贴息资金907.94万元、配备风险补偿金250万元,因财政困难20xx年拨付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0元,执行率为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项目资金严格执行《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隆政办发〔20xx〕47 号)、《隆阳区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隆办发〔20xx〕126 号)、《隆阳区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隆办发〔20xx〕127 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隆办发〔20xx〕128 号)等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计划。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产出指标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时效指标,其中数量指标年初目标值:建档立卡脱贫户获得贷款年度总金额大于5000万元,年末实际完成20xx.3万元,完成率40.37%,未完成年初目标值;建档立卡脱贫户贷款申请满足率达到90%以上,实际完成100%;完成年初目标值;质量指标年初指标值:扶贫小额贷款还款率达到99%以上;贷款风险补偿比率控制在10%以内;小额信贷贴息利率(=1年期按1年期市场报价利率LPR确定,1至3年期按5年期LP下调20个基点确定),所有目标值;实效指标年初目标值:贷款及时发放率大于等于100%。所有指标均已完成年初目标值,完成绩效目标。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均已完成年初指标值,完成绩效目标。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满意度指标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均达90%以上,完成绩效目标。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1.预算执行未完成。因受区级财力影响,导致20xx年贴息资金未在20xx年完成拨付。
2.年度获贷总额未完成。一是因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用于发展产业的贷款,自工作开展以来,剔除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绝大多数发展生产的脱贫人口都已反复使用过小额信贷,小额信贷需求逐步萎缩。二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5万元的贷款额度无法满足贷款户的需求,使得部分脱贫人口转而去申请额度更大的“肉牛贷”、“信用贷”等贷款产品。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积极对接财政按要求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二是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宣传力度,力争扩大放贷规模;争取完成相应的投资绩效目标。
五、绩效自评结果
20xx年项目的产出指标未全部完成、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均完成年初预定目标,绩效自评分为78分,自评等级为合格。
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预计将于20xx年7月15日前根据相关要求将项目自评报告、自评表在部门网站和区财政局门户网站“隆阳区财政预决算公开”专栏同时进行公开。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经验
一是强化前期工作谋划。做实项目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规划,整体有部署,落实有程序。二是强化动态监控管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项目绩效跟踪,针对新发生的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三是强化资金执行进度管理。按照年初目标,规划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按序时开展工作,确保预算执行进度稳定,工作落实有序平稳。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项目绩效自评、公开、结果运用等方面不够完善。
改进的措施:一是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自我约束与管理的能力,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积极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告,对资金安排、管理、使用等信息进行公开。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5.项目后评价报告提纲 篇五
一、项目概况 1. 项目情况简述、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2. 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决策批准规模、能力,实际建成规模、能力。4. 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5. 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6. 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7. 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1. 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2. 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3. 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
4. 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1. 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项目技术水平(设备、工艺及辅助配套水平,国产化水平,技术经济性)。
2. 项目财务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资产及债务状况,项目财务与经济效益情况,项目财务和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原因。3. 项目经营管理评价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项目领导班子情况,项目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情况,项目经营管理策略情况,项目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四、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 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环保达标情况,项目环保设施及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2. 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
项目主要利益群体,项目的建设实施对当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地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影响。
五、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1. 项目目标评价
项目的工程目标;技术目标;效益目标(财务经济);影响目标(社会环境和宏观目标)。2. 项目持续性评价
根据项目现状,结合国家的政策、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项目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等方面评价整个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
六、项目后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 1. 项目成功度评价 2. 评价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3. 主要经验教训
七、对策建议
6.项目建设效益评价报告 篇六
建设项目效益评价报告
近年来,我县将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农业建设、城镇化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以生态家园为主线,富民增收为核心,奋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七工村秸秆气化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农村生态、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秸秆气化工程建设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93.6万元,中央投资180.46万元,地方配套113.14万元(农户民工建勤、投工投劳部分)。根据项目设计,完成新建秸秆气化站1座,架设管网28400米,集中供气用户245户。
二、项目建设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运行经济效益:
1、运行成本
(1)原料费:每户日用气量5 m,全村300户,日用气量1500 m。年用气量为54万m。按每公斤干物质原料产2m3333燃气计,每年需270吨干物质原料,收购原料含水量按27%计,每年需收购370吨原料。原料收购价按200元/吨计,全年需原料费:200元/吨×370吨=7.4万元。
(2)电费:为满足300户用气需要,需1套500型气化机组,每套机组装机容量为22kw+5.5kw+3kw+0.75+0.1=31.35kw。每天运行3小时,每天用电量94.05kwh。照明用电1kwh,合计每天用电量为95.05kwh。年用电量为95.05kwh/天×365天=34693.25kwh。每1kwh电价按1元计,每年需电费为1元/kwh×34693.25kwh=34693.25元=3.47万元。
(3)人工费:气化站需2人管理运行,每人年薪1.2万元,年需人工费2.4万元。
(4)维修费:每套机组年维修费按500元计。
每年运行总成本为7.4万元+3.47万元+1.2万元+0.1万元=12.17万元。
单位燃气成本为12.17万元/54万m=0.225元/m。
2、燃气销售收入
年售气量54万m,燃气销售价格按0.40元计,年销售总收入为0.40元/m×54万m=21.6元;
3、年盈利
销售收入-年总成本=21.6万元-12.17万元=9.43万元。
(二)运行节能效益
经实验一立方米秸秆燃气相当于是0.6公斤标准煤,这样一个气化站每年可节约原煤近300吨。
(三)社会效益
一是节约了能源,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使秸秆变废为宝。二是改善了农民的人居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缩小了城乡3333
3差别,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三是保护了环境,有效的解决了农村的三堆问题。四是为我国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
三、项目运行效益分析及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秸秆气化项目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项目的实施确实改善和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户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秸秆气化工程,带动农户改造厨房对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产生可燃气体,既可解决烧水做饭等日常生活用燃料问题,农作物长期堆积腐烂造成的环境影响,显著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同时降低了对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减少了秸秆焚烧,减轻了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增加农业生产能力。
二、为农民提供优质能源,减少日常开支。据计算,每公斤秸秆可产生2立方秸秆气,供气成本约为0.13元,每户农民日耗气量5-6立方,每月仅需20多元,比燃煤节约40%,比用石油液化气节约64%,真正实现了能源使用方便、卫生、环保、节能、节约开支,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三、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短期内低成本地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改善人居环境,阻断疫病
传染源,使农村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四、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通过本次问卷调查,98%以上的农户认为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实对“三农”问题给予极大的关心,从根本上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该项目成为受益农户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这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和谐的重要举措。
四、秸秆气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资金中地方配套比例偏高,地方财政负担较重。秸秆气化项目地方配套比例达项目总投资的39%以上,为中央财政投资额的65%,在目前瓜州县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存在困难,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二)秸秆气化站项目财政补助比例偏低,项目推广受限。秸秆气化站实行集中供气,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卫生、省钱的优质新能源,为农村秸秆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减少了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但财政补助资金仅占总投入的61%,瓜州县大部分农村资金紧张,无法落实配套资金,项目申报受限制,从而使秸秆气化站项目不能全面推广,秸秆焚烧现象得不到根治。
(三)后期服务优惠政策不到位。秸秆气化项目的受益主体为农民,秸秆气化站的运行是非盈利的,具有公益性,但后期维护不到位,虽然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前期工作开展并不顺利,部分农户使用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维护。
(四)农户冬季取暖习惯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瓜州县冬季温度较低,具有冬季生炉取暖的习惯,且取暖期长达5月(11月—4月),正常运行时间每年近7个月,增加了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7.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 篇七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传播要素
根据信息传播原理,信息的传播过程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成传播活动。内控自评报告的传播也存在这四个要素。
(一)传播者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评价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因此,内控自评报告应该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做出。
(二)传播内容
《评价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的内容,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等八个项目。同时《评价指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报告应当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设计。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包括上述所有内容。
(三)传播媒介
证监会指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纸有《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指定信息披露网站有巨潮资讯网等。上市公司都能按照规定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介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四)受传者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是公开的,内控自评报告也不例外。所以,内控自评报告的受传者为社会公众。另一方面,传播媒介决定了公众可以以低成本获得公司对外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这使所有需要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人都能成为受传者。
通过上述对内控自评报告传播的分析,可以看出内控信息是否顺利地从传播者传达到受传者的关键要素是传播者和传播内容。是否由适当的传播者制作内控自评报告关系到其可信度,由公司管理层做出的内控自评报告就如同球员兼裁判给出的得分一样不能令人信服。而传播内容则会影响内控自评报告传递信息的可利用度,泛泛而谈、没有任何本公司特有内容的报告对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而言都没有太多价值。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现状分析
制造业是上市公司中数量最多、最有代表性的行业,笔者选择我国A股制造业进行分析并从巨潮资讯网下载内控自评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在2012年1月1日之前上市的1430家公司中,有1112家对外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82家未披露,另外36家是已经退市的公司。从1430家公司中随机抽取200家,有158家对外披露了内控自评报告,35家未披露(全部来自沪市主板,其中32家单独披露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说明公司的内部控制还在建设中,1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其内控仍在建设中,2家未查到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原因),7家已退市。针对上述对外披露了内控自评报告的158家公司,笔者首先分析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者和内容,其中内容分为《评价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八个项目和内部控制五要素两方面;然后将样本按照上市板块进行分类,分为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沪市主板四组,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一)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者
内控自评报告的署名即是报告的披露者,需要对报告的真实性承担责任。通过对158份自评报告的署名进行统计(见表1),可知,审计部由于只是审计委员会下属的一个部门,级别较低,不能代表整个董事会对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认可;而署名为公司名称则没有指明由公司哪个机构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报告也不可能由董事长一个人负责。因此,署名为公司董事会、董事长签名和公司董事会以及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这三类署名符合《评价指引》的要求,占73.42%;而署名为审计部、董事长签名和公司名称、公司名称以及无署名这四类是不符合要求的,占26.58%。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已明确由公司内哪个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并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而这对于报告的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评价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八个项目
《评价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内控自评报告中至少应当披露的八个项目分别为: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通过对158家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内容进行统计,董事会声明、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范围、程序和方法以及有效性的结论比较明确,有披露的公司都会以单独列示的方式说明;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和整改情况则并非有所披露的公司都是单独列示的。在统计过程中,对有所提及后三项的都算作有披露,而不是仅针对单独列示才算披露。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在内控自评报告中,多数公司都披露了评价工作总体情况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而评价的依据、范围、程序和方法则较少有公司披露。因此,作为公司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要想仅凭内控自评报告全面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如何开展是有难度的。另一方面,更加细化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在上述87家提及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的公司中,仅有40家说明了具体的内控缺陷;107家提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的公司中,仅36家说明了当年的整改情况,还有94家写的是未来拟采取的整改措施。这说明愿意公开披露自身内控缺陷和为完善内控而采取的措施的公司仍是少数。
(三)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能全面地概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情况和执行情况,是内控自我评价具体化的对象。笔者对五要素的披露进行统计,统计的标准也是有所提及即算作进行了披露,而不是是否单独列示五要素的情况。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超过60%的公司对内部控制五要素都有所提及。但相对而言,提及控制活动的公司较多,达到了91.14%,而提及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的公司较少。公司对于不同要素的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公司会重点说明控制活动。同时,控制活动的内容较为统一,通常包括关联交易、对外担保、重大投资、信息披露等重大事项的内部控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预算控制等日常行为的内部控制。对于控制环境,不同的公司披露的详细程度不同。超过90%的公司提及了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同时有89.87%的公司提到了内部审计部。但是能清楚地说明内控工作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如何分工的较少:仅有59.49%的公司提及了内审部的独立性,说明内审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能详细说明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的则更少,约为42.41%。然而,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三个要素往往只是点到为止,不够具体和详细。这三个要素的内容也较为散乱。在风险评估中,既有公司说明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如采用定期评估还是不定期评估,由哪个机构执行风险评估等,也有公司直接在此部分列出了公司面临的风险,如产品风险、市场风险等。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两个要素也存在类似现象。散乱的内容降低了不同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之间的可比性,降低了报告的利用价值。
(四)按上市板块进行分类的横向比较
将158家公司分为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沪市主板四组进行上述三项统计,结果如表4、表5、表6所示。
从总体上看,表4、表5和表6并没有反映出在内控自评报告中披露的内容因上市板块的不同有明显区别:从《评价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八个项目的披露上看,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略好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但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披露上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又略好于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具体而言,分上市板块进行分析可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沪市主板的公司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自愿性较差。被随机抽样抽中但没有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35家上市公司全部来自沪市主板,这能看出沪市主板披露报告的自愿性较差。而统计数据显示沪市主板中的公司在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时多会写明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这可以作为解释其自愿性较差的一个原因,即沪市主板公司的董事会更深刻地认识到披露了报告就应该为其真实性作保证,为了自身承担更少的责任,那么在没有强制规定需要披露之时还是不披露为好。同时,在沪市主板公司的报告署名上,符合规定的比例也较另三个板块低,这也可能是上市公司董事会为减轻自身责任而采取的手段之一。(2) 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在内控评价工作不合规范的可能性较主板更大。较少披露内控评价工作的依据、范围、程序和方法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从表5可以看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中披露这三个项目的比例明显低于主板。因此,外部信息需求者无从知晓中小板和创业板中的公司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可能性更大,更无法保证公司的内控评价全面、合理、有序地开展。(3)深市主板的公司对除控制活动以外的四个要素重视程度不够。从表6可以看出,深市主板对内部控制活动披露的比例高于90%,但对于其他四个要素的披露均低于50%,差距较大。但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在其他三个板块中:披露控制活动的比例最高,但与其他要素的差距不是很大;没有任何一个要素的披露比例低于50%。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深市主板公司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四个要素的披露不足,反映出在实际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对四个要素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建议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重视内控自评报告披露
无论是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自愿性较差还是报告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上市公司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我国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发展多是在强制性规范的作用下形成的,而不是企业自发形成的。虽然目前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很多,但在实践中,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和执行有效而使公司有良好发展的案例和反面案例并没有深入人心。部分公司对待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态度消极,将其看作是不得不提交的报告而不是落实内控自我评价之后形成的结果。只有通过案例教育等手段,让公司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内控的重要性,才能将公司对待内控自我评价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让自评报告从强制性披露转为监管下的自愿性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是一份反映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情况的报告。如果公司对内部控制知识有深刻的理解,那么无论是自评报告的署名还是是否应该披露某些内容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不同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见部分公司并没有掌握内控知识并认真执行相关规范,以至于撰写报告时无话可说或是只能“借鉴”其他公司的报告。
(二)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除了制定相关规范外,还要鼓励公司详细披露自身的内控及其评价情况:对内控及其评价工作做得到位的公司予以奖励,同时对应付了事的公司进行处罚。然而在现有的规定中,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2011年修订)》第十八条规定:公司披露的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显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其信息披露工作考核结果评为C。笔者认为作为监管机构的深交所不应把内控自评报告中是否披露重大缺陷作为考核标准。这样的规定只会让公司消极对待发现的重大缺陷,而不是披露它并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同时可能导致公司为了获得较好的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评级而隐瞒已发现的内控重大缺陷。深交所应该将信息披露是否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如已发现重大缺陷却将其描述为一般缺陷的公司考评结果为C。
(三)规范内控自评报告内容
8.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 篇八
[关键词]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由经合组织创立,旨在测量15岁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概念理解能力,以及阅读、数学、科学等素养的水平。它于2000年首次实施,每隔3年进行重复测评,数学、阅读和科学3科轮流作为每次评价的重点,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评价体系。2003年,PISA除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进行评价之外,还增加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反映在学生通过知识和经验的反思而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中,因此PISA引入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也在情理之中。
一、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
1. 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内涵界定
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没有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至于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内涵,有学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它集中于作为问题解决能力核心的分析推理。
第二,它用于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所用策略的信息。
第三,它是对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而不仅限于单一学科,旨在考查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识别跨学科情境中问题的能力,识别相关信息或限制、指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解决路径、选择解决策略、解决问题、检查或反思解决方案并交流结果的能力。
第四,它由复杂的任务构成,如多维变量、开放式的目标导向等。
第五,它是在丰富的真实生活情境中,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以解决真实问题。
2. 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特点分析
(1)明确的问题类型
2003年,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问题类型确定为制定决策、系统分析和设计、排除疑难3种[2]。制定决策是做有限制的决定,其目标是在限制条件下做出选择,如根据所给条件选择符合45岁教师的日常能源需要量;系统分析和设计是为某一特定的情形评价和设计系统,其目标是辨认一个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或设计一个系统以表达内部之间的关系,如你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了解图书馆的一系列借书规则,方便自己借书;排除疑难是当学生遇到一个系统或机制不能以一定方式进行时,要采取行动解决,它可能是一个不能运转的录影机或缝纫机,为此学生必须理解体系的重要特征,并针对特征采取相应的行动。
(2)真实的问题情境
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基于教室或课程学习的资料,而是以个人生活、工作等真实的社会生活为问题情境,如个人生活所必需的能源、乘坐的交通工具、假期生活、图书馆等。以野营试题情境为例,8名老师(男女各4名)带领26个女生和20个男生外出野营,考生被要求将54人安排在7个房间,保证每个房间有1名老师且是同性,然后排出具体的住宿安排表。以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例,学生们必须充分了解该试题所有的条件限制,并分析这些限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排除试题中的干扰因素,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住宿表以解决问题。
(3)突破学科的界限
2003年的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是在无学科领域或多学科领域情境下的评价,侧重于考评学生的综合知识,重点是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决方法的正确性。其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理解问题、描述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策略、交流解决策略。[3]
(4)突出关键技能的测试
在问题解决评价中,大多数试题都要求学生组织和分析信息,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是分析推理,这包括归纳、演绎和批判性思维策略。
(5)多样化的试题形式
如同其他学生能力的评价,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严格依照评价框架并用灵活性试题评价学生。例如,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以制定决策、系统分析和设计、排除疑难三大问题类型为单元,每单元又包括能源需要、假期、交通系统、图书系统等19个题目类型。这些题目类型分别以封闭式测试题、开放式测试题以及多项选择测试题的形式呈现。
(6)严密的评分
做每一单元的试题,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及水平,19个题目共有28个不同的分数点水平[4]。然后,基于获得的不同分数,学生们被分为四个水平,分别为:第三水平(反思性、交流性问题解决者)、第二水平(分析推理、制定决策问题解决者)、第一水平(基本问题解决者)、第一水平以下(虚弱的问题解决者)。随着水平的降低,学生系统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逐渐降低。所有分数的评定都由专家来实施。为了保证评分过程的一致性,许多复杂的试题将由多达4个评分人员评判,并对参与国的学生进行二次重判,以确定分数的准确性。
(7)完善的评价结果分析
有人说:“如果一个国家的PISA成绩高于其他的国家,并不能够说明前者所拥有的学校更有效率,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个国家的PISA分数比较高,这个国家的学生从婴儿到15岁间的校内和校外累积影响,会导致PISA的评估诸方面有更令人欣喜的结果”[5]。在2003年的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性别和学生的背景特征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成绩的影响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其中,家庭背景特征包括家庭结构(单亲、核心家庭、混合家庭、其它组合),父母亲职业(全职、兼职、其它),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籍贯背景,母语,古典文化的熏陶程度等。PISA利用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出在不同的学生背景特征下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差异性,以便对学生区别对待。
3. 与PISA数学、阅读和科学评价的不同
PISA中的问题解决不同于数学、阅读和科学这些传统的学校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6]。第一,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问题解决任务都包括所有的问题解决过程。第二,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评价,阅读的综合理解能力、数学技能都可能是问题解决评价的一部分,而不像数学只是孤立地评价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任务中学科内容知识的要求低。PISA采取纸笔测试,因此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题目的意思,而这些题目很少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多是图表和数字。另外,试题设计者在采用少量文本的同时,尽量使文本的难度不超过日常使用的语言,即使需要数学运算,也都是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相比之下,数学评价中的每一题都以数学知识为背景,难度会相应增大。
二、对我国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启示
1. 我国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现状
2002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这一通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介绍,如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等,其中尤其提到了学生应该具有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具体、可行的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现有的大多是夹杂在学科测试中,如通过数学应用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等。
2. 对我国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启示
(1)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
PISA一直以来比较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03年专门引入了这一能力的评价。由于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基础,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评价实践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缺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评价体系,且评价多是在学科评价中有所渗透而已。为此,我们应调动一切可能的研究力量,包括理论研究者、教师管理人员和广大一线教师,以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框架为基础,对现阶段我国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不同学科和学年段的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增强评价内容的实践性、生活性
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试题既有显而易见的答案,也有需要经过较复杂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答案。试题内容围绕工作、娱乐、休闲等各种人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将来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仅有知识而不会做的人。鉴于我国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有所不足,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立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3)关注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因素
学生评价除了关心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也要关注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十分关注学生的性别及家庭背景特征在提升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影响学生表现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相关结论,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政策建议。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提供了关于学生成绩差异的更深层次的分析报告。例如,PISA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通过对学生家庭背景的分析,得出OECD成员国中的少数民族或移民学生(父母和孩子都不在居住国出生)的成绩要比本土学生(父母和孩子都在居住国出生)低的结论。这便于国家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我国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其它因素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Domain Frameworks in Mathematics and Problem Solving. Http://www.nottingham.ac.uk/education/MARS/papers/domains.pdf.
[2][3][4][6] OECD.Problem Solving for Tomorrow’s World.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25/12/34009000.pdf,2004.
[5] 石卫林.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与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
(作者单位:范晓婧,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楠,山西兴华职业学院美术系)
【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推荐阅读:
技术总监项目管理自我评价09-17
春季绿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07-03
建设项目评价报告表10-02
整体自我评价报告06-25
优秀团员自我评价报告09-30
教学实绩自我评价报告10-17
项目月总结报告07-01
绩效项目总结报告07-21
项目全年总结报告08-22
项目年会总结报告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