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感悟

2024-09-03

名师教学感悟(精选9篇)

1.名师教学感悟 篇一

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

编者按:随着对科学发展高等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各高校高度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则依赖于广大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多年来,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授,始终坚守在本科基础课讲台上,得到了同行、尤其是同学们的欢迎和敬仰。“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在第二届百位名师接受表彰之际,我们采访了5位获奖者,请他们着重就如何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书育人艺术,谈了自己的感悟。

王越:对大学生更要重视文化的培养

对大学生的培养,具体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更基础的是文化的培养。由最基础概念来看,学校应是培养人的文化基地,要结合弘扬文化的任务来培养人。文化的培养有方方面面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各学科也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其基本共性是落实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文化观培养,也是落实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就教育而言。有几个根本性的难题。第一,教育是面对未来,不只是面对现在。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到社会上自己再努力,再成长,才可能真正成为人才。大学只是成才的基本训练基地。第二是面对未知。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第三是面对未确定性。如果未来的事情都是确定的,预先知道结果,就变成简单重复了,人类社会就不会有重大进化发展了,因此未来是带有不确定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面对这些难题的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让他适应未来的、未知的、带有未确定性的社会发展。

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多做承前启后、启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的工作。这是因为对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代替,只能帮助、启发,知识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掌握。对于本科生,也要启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启发他的兴趣,调动他的能力。具体做法有:第一,讲课时要讲问题的由来。要首先讲问题的由来,并把最基础的、面对发展的问题给学生交待清楚。第二,交待一些可能的方法。面对问题,要讲可能的方法以及一些已经取得经验的实例。同时讲明重要问题的解决是困难的,但要努力去解决,并争取解决,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第三,要把学生当作同伴、朋友来对待,甚至作为学问共同探讨者对待,因为你是一个,学生是多个。按照系统理论,全量大于各分量之和,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形成交互的思考信息是非常宝贵的,对学生的成长也很有益处,这不单纯是我教你学。学生有了兴趣,跟着教师的启发思路主动思考就会提出很多问题,可以对教师有一定启发作用,它也是很宝贵的。

要作高水平启发式讲课并收到良好效果是一件复杂事,有着多层次的制约。首先在现时的大学生研究生中,部分人人生价值观和学习目的不够正确,只想轻松地早日毕业拿到学位,找个收入高又光彩的工作,因此努力钻研、深入掌握学问真缔的动力不足,甚至缺乏。这样教师的热情和启发式教学得不到响应,反会受到学生的抱怨,如讲得不细致,没讲到就考试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贵在以国家期望多些成才和对学生负责为重的理念主导下的“坚持”,这也是教师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第二,每一门课都是课程体系中的一员,必须响应支持课程体系,形成恰好的总体,因此每门课程必须有新内容,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并加强对学科领域内学科结构的脉胳关系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深入掌握本课内容外,还需对课程体系的核心知识有较好的掌握。第三,教师要在学科前沿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的学术功底一定要强,并要与自己的科研结合起来,否则是无法进行科学有效引导的。有些著名学术前辈指出:“以五至十倍的功力认真准备,才能讲好五至十分之一内容的课”是很有道理的,其中“认真”也很重要,这句名言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中体现尤为深刻。国外不乏名校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担任科技学院(非理学院]大一学生的普通物理讲课,值得我们参考。第四,是教师科研和教学结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实质在对其对立统一性的认识和妥善处理,“对立”体现在直接工作内容不同、精力和时间上有矛盾等等,而“统一”则体现在深层次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教师岗位职责而言,做好教学工作义不容辞。不能影响多个学生的学习,乃至教学计划的有序运作,花精力在教学上是完全应该的,但实际上也不是完全“付出”,教学相长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体现。总之高水平的教师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科学素养,才能发挥以师德为核心,以身教重于言教方式,更有效地培养学生。

当然,教师团队间合作共同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花独秀不是教育的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但单有教师团队的努力,拥有高水平的师资还不够,大学作为一个单位整体,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创造一个教育教学的好环境,落实教师的努力。总体而言,大学应该看作一个文化延承发展基地,应该认真地发展以各校具有特色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要长期数以百年地积累,又要着眼现实一步步地前进,既积极努力又切忌浮噪浮夸,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中必定要强化发展多层次的学科结构,即由基础层、应用基础层、应用层所组成综合型大学应着重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层次的学科建设[不排除现在众目所视的应用研究和其转化工作],而理工结合类大学应着实加强应用基础层的学科建设,加强建设要落实由理念到实际措施的行动上,理念上应深刻体会。重大的技术创新没有科学基本规律的支持,形成新的技术是很难的,而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非常难,大多数人只能作铺垫,应用基础的技术科学领域成功机会稍多,但也很严峻,因此学校对精选出的基础性学术队伍,应创造一个宽松或比较宽松的环境,切实给以支持,对基础研究要不计失败,对应用基础研究至少要宽容失败,当然高校实施改革发展困难很大,除高校内部复杂因素外,社会的很高期望和强约束并存使得实施改革更加复杂艰难,但“天”之降大任于斯人矣,虽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努力奋斗吧!

姜伯驹:教师要把自己的兴奋点感染给学生

教学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科学事业的未来,大学应该承担好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研究型大学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那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也应该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直接教本科生。教师通过科研,对书本、对知识,有了更加鲜活的理解,这样不论是解决教学的疑难也好,掌握教学的分寸也好,都能做得更好,这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事情。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活跃在学科的前沿,活跃在社会实践的前沿,又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这是很重要的。名师要上讲台,这当然是应该的。我们需要形成这样一种制度、一种风气:所有的杰出的年轻人,也上讲台。

现在教学在大学中的位置摆得不正,问题并不是单纯出在教师的认识上,主要的问题出在我们现行的制度、体制,涉及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一些具体政策举措。教学与科研的问题,不单单是一个教员的认识问题。可以说,我们在根据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及时进行调整这个问题上,做得还很不够。在具体的解决措施上,还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发掘和总结的。

教学,是培养人的工作,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学校领导要花足够的精力投到教学上来,应该让教学在学校的工作中占到足够的比重,不要把教学看作是学校不得不应付的一种差事。学校应该拿出举措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教学队伍,推动所有优秀教师上讲台,而且上好讲台。当然,高校不只是要承担教学一项任务,但是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是占有很大比重的。首先应该在教师中形成一种观念,教学是最根本的任务。要让教师队伍稳定,就需要对教师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和引导。现在主要是通过论文数和承担科研情况来对教师进行引导,我觉得是不全面的。它使得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具体到我所从事的数学学科来看,数学教育的改革,是数学家的天职,关系到我国下一代人才的素质。中国数学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最迫切的任务是培养好青年一代。课程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前提下,可以不拘一格,逐渐更新,注意吸取国外的新鲜经验。每门课程要把握数学思想,不要过分注重形式;要把握重点,贪多求全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榜样,教得有自己的特色,不照本宣科,学生才会善于学习,善于读书。数学本身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东西,如果教得好,学生可以领略到它的力量、它的美。对于教师,他必须保证交给学生的东西是正确的。数学上对和错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要做到“对”,是需要付出力气的。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仅仅只满足于这一点也是不够的。要想对学科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练。这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过程。学生的学习需要跨域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易迈上去的。

现在有这样一部分教员,我感觉比例还不太小,他的教学只能达到照本宣科的程度,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深切的、比较灵活的、有特色的体会。没有这种体会,就把握不住很多东西。这样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除非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否则是不容易真正成才的。学生在初学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领航的人,很多东西就没办法把握。教师对学科有所体会,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对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个学生,他需要点拨的地方不一样。在这里,教师的经验,发现学生症结所在的能力,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老师应该具备的。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教师要把自己的兴奋点感染给学生,你觉得什么东西是精彩的,什么东西是有心得的,是受到过启发的,就要把这些想法告诉学生。这个途径不一定是通过课堂上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把握。

郝吉明:教书育人的力量源于责任

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与认可,学生请我谈所谓的“名师名言”,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力量源于责任”。

我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我教学、科研的动力就来自于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你会感到,很多事情太累啦,太忙了,但是一想到你的责任,那还是应当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什么是责任?我给学生说,到清华大学来念书,你就承担了国家的责任。国家给了清华大学这么大的投入,就是希望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以后能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寄予希望,其实更多是寄予了一种责任。对我来说,也是得到了很多的机会,能来到清华大学念书,是一个机会;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机会,第一批念研究生;1981年又得到机会,到美国去留学。这些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得到了这些机会的人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清华大学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建设的大学,我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也应该承担起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更重的责任。

我从事的是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回国后教这门课,就要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编写的教材,不但给清华大学用,全国的同行、学生都可以用。同时,我也到别的学校去讲课,就是希望我们的教学理念能够对别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希望在全国能起到引领作用。我从1990年开始参与全国的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从做秘书开始,做副主任、主任一直下来,努力推动全国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努力尽自己的一分责任。

作为教师,给学生上课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给学生上课,那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你不教书,学生不会了解你,你也不会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教师与学生交往有很多种途径,教课,直接面对面和学生交流,这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平时我们谈教书育人,谈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如果把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业务课的学习脱离开来,效果也不会好。给学生上课,也是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关心学生成长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关心学生、教育学生首先要和学生有面对面地了解,过去我们总说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当然你不会教了一门课以后就能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但是通过教课,教师能和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能有一个相互的了解。教师要想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教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研究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探索。科研需要攀登高峰,教学也是可以攀登高峰的。大学教师要搞科研,但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研究问题,教学的观念和内容一定是要密切结合实际的、一定是要有前瞻性的。在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可以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教学就提高一个层次了。

我认为教学、科研之间是不冲突的。教学从表面上来看是花了一点时间。但是科研是从学科的某一个点上突破,做得很深。教学是要系统地教一门课,所以对这门课的全面的认识,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是要思考的。这种思考是综合性和全局性的,这对于科研的发展事实上也是一个指导。教学、科研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动、一种相互的支撑。如果把它们分离开来看,那么教学和科研在时间上的矛盾你就解决不了了;如果从互为推动力的观点来看,看到他们的结合是一种优势,那样你的教学就会搞好。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事实上教学占的时间也比较少。我教这门课,一个学期也就几十个学时。但是通过教这门课,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我掌握了很多活的信息,这些不是书本上能得到的。当然同时,科研也给了我教学上的很大支撑。通过教学,我也获得了很好的学生资源,学生通过上我的课,通过假期来我这里参与研究,相互增进了了解,所以很多年,班里最好的学生都来做我的研究生,我就获得了最好的研究生的生源。如果不给本科生教课,我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就变得比较少了,也就不会有这些资源。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如果你处理不好这个关系。你即使把教学的时间全拿过来搞科研,时间也是不够的。科研上用的时间是要多一些。但是教学的时间也必须要保证,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王玉凤:爱学生是成为好老师的核心要素

如果要把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核心要素归于一句话,那就是要爱学生。你爱他,你就会愿意为学生学习更多,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而且是用一种最能被他们接受的方式告诉他。只有爱学生才能去教育他,因为你特别爱他,你就会希望他完美,时时地关注他,提醒他,给他提供建议。这不是一种教育的姿态,而是一种朋友的姿态。

去年教学成果奖颁奖,在人民大会堂我们受到温总理的接见。温总理提到大师上讲台给学生的影响,他至今仍清清楚楚地记得池际尚先生上晶体光学时的音容笑貌,他讲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深刻,甚至费氏台的操作他都自己进行。总理的话提醒了我,教师要把自己的师德、做学问的态度、做人的东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我个人可能还达不到池际尚老先生的境界,但是可以通过课堂介绍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把大师们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这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这种方式把“教授上讲台”和“教书育人”这两条都做到了。比如波尔,一个丹麦的物理学家,立志要让丹麦的物理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自己组织了一个物理研究所,并为之奋斗了40多年。他说:“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献给我的祖国。”我讲到波尔的时候也强调,他不仅给人类留下物理学的遗产,就当时那种崇拜权威的年代,他还创造了一个和谐、平等、自由、热烈的学术气氛,后人称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使得他的研究所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就用两三分钟介绍波尔的精神,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下去都能听见。有些东西虽然你说到了,学生也不一定会去这么做,但你的“意”到了,“言”不用到,学生自然会有感悟。当你在课堂上介绍物理学前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他们的探索历程、他们的伟大人格、获得诺贝尔奖的年青人的时候,学生们每每会屏住呼吸,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们在感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样的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可能无意,教师必须有心。

作为一个教授,不给学生授课,既没有“教”也没有“授”,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毫不放在心上,不配当教授。很多人认为那都是学生工作,是辅导员的事情。实际上教授做学生工作是更有利的因素。好多学生有问题更喜欢找授课老师谈,即使是公共课的老师,你只要稍微关心一点,就会有好多学生来找你。有一个学生看到我在做导学系统,就主动提出利用自己的优势给我提供资料。教师就要鼓励这种公众服务意识。我还鼓励学生做一些读书报告、小论文,然后把自己的体验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自己组织团队工作,我要求他们给本组打分时体现差异性。一开始学生不好意思得罪人,我说这个不光是一分、两分的问题。是要你们学会面对差异,坦然接受。到社会上去老板雇佣你了,看你有能力,月薪一万、两万,看你没有能力月薪一千、一千五,这个差异要接受,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要学会对别人敢于区别对待,也要学会在别人对你有区别的时候坦然。现在是市场经济,人才的市场就是有差异。一分、两分的差异都不能接受,将来到社会上去如何接轨?这些都是潜移默化,不用特意说教。作为一个教师,心里时时都要装着学生,就好像这些学生就是你的孩子,你看着他,也不能不提醒他。作为老师,心里装着学生,该嘱咐孩子的时候就嘱咐,绝大多数学生有悟性。国家经济建设亟需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谁去承担这个任务,就是教师。国家这些年特别重视,包括对教师的尊重,整个社会风气在改变。在这个职位上,就要对得起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对得起社会的认可,对得起讲台下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不能在其位不谋其职。

从我的教学经历来说,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有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从课上来说,物理学本身就有这个优势,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旧观念决裂,充满了创新。麦克斯威尔就提出了创新的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7年以后赫兹在实验室里获得了电磁波。在讲课的时候所有这些物理学中创新的内容,都要特意强调一遍。要单纯讲“创新”这门课我觉得很难讲。物理学就有这个优势,讲授知识的时候把每一个创新的环节都介绍一下,或者启发学生一下,启发的多了,学生就会有创新的意识。

再一个就是课后,我们专门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创新实践天地,给学生提供经费、工具让学生实践自己的想法。学生提方案,开方案论证会,证实可行后,老师给点拨一下就可以实施。这个就是培养创新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一个学生杨欣,他继《电子设计从零开始》的第二本书《电路设计与仿真——基于Multisim8与Protel 2004》都已经出版了,现在开始写第三本了。这些书是他根据在创新实践天地做东西时的感悟写成的,所以学生读起来特别好读,因为杨欣就是从零学起的,两本书销的都特别好。他本科毕业后就去了英国读硕士,导师特别愿意要他。这就是尖子,出1个尖子比培养100个平庸之材要有用。

韩大元:抓好本科教学是大学教授的基本责任

给本科生上课、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这是一名大学教授的最基本的职责。既是对社会负责任,也是对学生负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教授也要承担大量的科研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但是,本科生的教学决不应该放松。教育部重点抓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高了,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才有可能上去,这对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对于教师而言,要上好课,首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研究生的课多数都是专题性的,对教授来说相对比较容易,都是些学术前沿性的东西,不一定按照体系来讲。本科生的课对教授来讲是最难的。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把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讲稿和教学内容。我给本科生上课,至少每一次课以前,都要根据新的案例来丰富讲课的内容,认真地做课件。把典型的案例做成课件,以丰富信息量。在上课时讲的内容尽量概括一些,留出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参与教学。认真备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优良的教学传统,在新时期,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传统仍然是很重要、很基本的。

其次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就拿我讲的“外国宪法”来说,以前的教材主要讲西方国家的宪法,没有涉及非西方国家宪法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外国宪法知识理解上的片面性,不了解除了这几个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宪法是如何产生、发展的,特别是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宪法。有的学生只用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一些概念来看待和分析我国情况时,就感觉到比较困惑。这对于学生毕业以后参加国家的法制建设,不管是从事律师、法官还是检察官,都是很不利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知识的多样性告诉给学生,让他们知道世界是多样化的,既有西方的世界,又存在一个非西方的世界。发达国家的宪法和发展中国家的宪法发展逻辑是不一样的,尽管在宪法制度的发展上有差异,但是各国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后来我们在修订教材的时候,在教学中,把发展中国家宪法的内容也加了进来。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外国宪法发展的基本知识以后,学生分析问题就能采用比较综合和全面的视角,分析方法更为客观,分析的角度也更加理性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于世界多样性文化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这对于他们未来参加法律职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是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如何把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用一种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国内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否定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用国外的案例教学法来全盘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二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做必要的改进,满足于传统教学方法,脱离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将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尽量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中的概念、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讲授,让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这样既保留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合理性,又把案例教学和传统讲授结合了起来,有助于根据中国法学教育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们以前的教学是一种供给式的,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不关注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实际需求,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现在我们认识到,单纯的供给是并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在教学上,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需要平等的参与,怎样把学生也当成主体,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最主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发挥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建立一种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机制。我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通过发电子邮件、个别交流等方式建立各种交流平台。教师通过邮件等方式讨论课堂中的问题,下一次上课时,选择2、3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小论文,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教师最后点评,以活跃课堂讨论气氛。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能够获得以专业思维讨论问题的机会,得到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上,我们要更多地向我们的前辈学者们学习,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比如,过去教研室新留校的老师不能马上上讲台,他们写的教案先提交到教研室看,大家提了意见还得要改。老一辈教师在本科教学上花的精力是非常多的。当然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教学条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教授承担的科研任务越来越重,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增加。但是我觉得本科教学的地位与内在规律并没有变,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没有变,我们不应该把好的传统丢掉了。

我在本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学生们的参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我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踊跃提出问题,既是对我教学的一种尊重,同时也给了我科研上的灵感与学术研究的动力。做一个有学术良心的学者,做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这是我的追求与期望。

2.走近名师感悟成长 篇二

一、专家引领,在指导中不断成长

常志清老师经常亲自执教示范课,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我们。如,他教学的《分子和原子》一课以一个酒品牌的广告视频导入,并提问:“广告中的人物,他还没有喝酒,怎么就闻到了酒的香气呢?”这一环节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分子与原子的学习。接着,他以宏观物质“皮肤”的无限放大,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以问题链设计层层引导,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整节课,学生沿着解决问题的主线不断深化知识,逐步形成对分子和原子的完整认识,学会微观地看待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一直追寻的。我希望我的课堂犹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推进,教师的组织收放自如,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常老师的课,课堂教学设计层次性强,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注重创新实践。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从常老师的课中,我看到要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是我下一阶段的目标,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互相听课,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教学是教师的工作重心,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在常志清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开展了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

在相互听课、评课中,每个老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任开锋老师通过对近几年的初中化学中考试卷的分析整理,归纳出常考必考的内容和知识点,并制作成课件,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受到专家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田雪萍老师的《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一课,设计新颖,教学分析视角独特,实验设计巧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刘雪梅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例如,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她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来思考。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设计了多种方案,应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中的一些用品也能用于化学实验。

同伴们的课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进行示范课教学《燃烧和灭火》时,我做了一些尝试。课始,我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在贝加尔湖湖底传递的视频引入,让学生在与原有知识经验相冲突的矛盾中生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学生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埋下伏笔。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为主要的授课方式,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探讨和想象的空间,使其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而我主要起演示、指导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作用。

三、积极教研,在研究中不断反思

通过各种教研活动,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课堂操作能力,还要善于在研究中进行反思。要注意在选择、确定、审视和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时,进行理性的思维,实现自己与自己对话。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教材、学生这些客体作为研究和认识的对象,而且要把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也加入进来,把教学行为和教学反思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受到理性思维的审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揣摩、不断反思,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成为一个行动研究者,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科学、更高效。

3.名师讲课感悟 篇三

---------九四初中:胡素蓉

5月8号,我有幸参加了夷陵区在实验初中举行的“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的讲学活动。聆听了区、镇骨干教师黄新、高丙兰的教学展示以及两位省骨干教师何颖、张莉的精彩示范,更有讲学团专家、授课教师和区教学专家一起对展示课及示范课进行的当堂会诊和精彩点评,以及讲学团专家郭茂荣校长及张莉老师针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的激情演讲。听了郭校长的精彩演讲,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如何做一名让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怎么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怎么样快快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心中萦绕。

从教二十几年,发现自己的课越来越具有功利性,一切围绕考试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强调的是每节课涉及的考点,教学方式更是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敢有丝毫懈怠。导致数学课失去了它本身的趣味性。痛定思痛,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老师教学要摆脱功利性。真正感悟每个数学内容编制的趣味性,把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老师要有激情。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避免让学生因为不喜欢你这个人而讨厌数学学习。只要你有充分的教学激情,相信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从而喜欢数学这门课。

老师要有爱心: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一定要心胸开阔,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要知道人本来就不可能完美,要正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学生的优点不是学习好而歧视学生,你要相信,学生是敏感的,你的一句不大好听的话,一个鄙视的眼神,都会让他失去学习的激情。实际上,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

老师要具有很强的正能量:也许生活不是那么如意,也许待遇太低,但这不是你向学生展示你颓废的理由,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待你开垦的土地,你种下牢骚的种子就会收获牢骚,你种下的是美好的意愿,就会收获美好。作为老师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毋庸置疑。

4.学习名师事迹之感悟 篇四

一口气读完了《大连市中小学十大名师事迹汇编》让我感触万千,眼眶润湿,反思自己,感悟未来。我想这些名师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专业精湛,胸有蓝图。

一、从名师身上学到的热爱学生

大连市甘井子区实验小学教师王晓瑜的敬畏儿童,怀大爱、用大美感悟小学美术教育、基础教育!

“老顽童”——王秀波是哄孩子还是被孩子哄。王秀波常说,老师是一名乐师,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把琴,只要用心去撩拨琴弦,必会发出悦耳的琴声„„

大连市第一中学教师刘艳苓----支教贵州,把爱洒向大山深处

庄河市高级中学校长林昌奉----倾注真心,只为学生明天更好。林昌奉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是教书的最高境界,同样的,“帮是为了不帮,管是为了不管”,也就是说,要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更要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会自强;要管理学生服从纪律约束,更要在管理中让学生学会自制。

所有的这些名师这些爱,方式不同,但内容一致,就是那份对学生情真意切的感情。他们用自己的感情谱写了爱的音符虽然简单又简单,但却清纯、温馨而深情;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这群名师仍以拥有这份平凡而富有创意的事业而骄傲自豪。用心地聆听着自己用爱谱写的美妙的、幸福的旋律。爱,是教育的前提!

二、名师身上的爱岗敬业

庄河市高级中学校长林昌奉有一次高烧近40度,他仍坚持上课,最后实在是没有挺住,在课堂上昏倒,心疼的学生们哭着将老师送到医院,得知情况的医护人员也是赞叹不已。即使住院,也经常把作业本和备课本带到医院,有时干脆把吊瓶带回学校,挂在办公室的暖气管上,边注射边备课或批改作业,在住院的一个月期间没耽误一节课,没少批一本作业。没生病的时候做任何工作都是本职工作,让人佩服的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条件下,我们可爱,可敬的名师能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工作至上的精神,让人佩服。

没有一个名师能不爱岗敬业就成为了名师的。其实爱岗敬业也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标准。

三、名师的专业素质让人佩服

45岁的王晓瑜是大连市甘井子区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美术老师。从教26年来,为了坚守那份执着的职业梦,她毅然放弃了副校长的职务,踏踏实实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美术老师。为了圆“为农村孩子做点什么”的梦想,去年,她毅然选择到花园口支教一年。

“多变人”——每天至少转换三种角色甘井子区教育局实验幼儿园业务园长王秀波

沙河口区春柳小学教师时岩----钻,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活泼。她所设计的教案多篇收录在艺术教材教师用书中,多篇教学活动设计、札记、教学实录收录或刊登在《全国艺术教学优秀案例》、大连市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阶段成果从书、《音乐教学设计》、《艺术实验通讯》、《艺术课程与教学》、《大连教育》、《基础教育课程动态》、北师大《木铎金声》等刊物上。同时,她还曾受教育部教育科学出版社及艺术课程研究中心的委派,到北京、石家庄、唐山、苏州、成都、银川、青岛、广州等地对当地教师进行新教材培训,应邀在北京第二期全国骨干艺术教师教学研修班上进行讲座。

四、我心中的蓝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充分利用节假日阅读名家大作,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同时阅读一些刊物比如《新发现》,拓展自己的视野,作为生物老师更需要了解一些现代的生物技术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

2、阅读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书籍,在工作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

3、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师修养;

4、多想出智慧,勤奋产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勤于动脑,记录自己的教学成长过程;

5.名师送教活动感悟 篇五

人生规划对于个人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人生之海;那么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命就是生命之舟。要使自己的生命之舟不在茫茫人生之海中迷失,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较好的规划,让我们的生命之舟顺利安全的到达彼案。

荆立霞老师大屏幕上的这几个字“确定目标,给自己一个梦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我们应该有一个梦想,应该有一个目标,应该有一个人生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的前行。荆老师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郭靖为例,向我们解释了“我们的人生需要四种人”——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友人欣赏、小人监督。而决定这四种人的是自己的性格。

1、郭靖从小善良,对英雄仰慕,认死理,小小年纪冒死保护哲别,结果哲别成为郭靖人生中的第一个高人,成为他的第一个师父。而正是郭靖的这种性格,铁木真成为郭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也同样由于这种性格,拖雷、华筝成为郭靖小学、初中阶段最好的同学。

2、同样由于郭靖的性格,他天性善良,帮助穷人,不屈服于权势,结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黄蓉,黄蓉成为郭靖最优秀的大学同学、女朋友和资源的整合者。郭靖同学傻乎乎,不自信,但黄蓉给了他最大程度的欣赏,让郭靖逐渐自信起来。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杨康的大学同学最有名的是欧阳克,而欧阳克是典型的才学有余,道德败坏。再看杨康的另一个大学同学兼女朋友--穆念慈,穆念慈在对杨康的引导上明显没有黄蓉高明,包容性不够,一味地强调杨康要怎么怎么做,缺乏对杨康的真正理解与引导。

所以,怎样的性格会决定你遇到怎样样的人!但是,我认为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以善良为本,从实际出发!

赵敏丽老师在谈班主任管理时说过的一句话,特别能够触动我的心灵“当你接过一个班级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粒怎样的种子?”。其实,这句话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家长们把这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苗苗交到我的手中,三年后,我该还他们一个怎样的大树呢?我想让他们有一颗天真、善良、友爱的心,想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回报,想让他们知道和别人和睦相处、团结合作是自己一生的财富。可是,这一切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我觉得,我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就像赵老师说的:从一开始,我就以一个家的方式经营这个班级体。“家和爱”对他们来说虽然是懵懂的,但是他们会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儿中感受的到那浓浓的“情”,浓浓的“爱”。我希望这群孩子们毕业时时能从一个幼苗变成一颗大树,有责任有担当,能与同伴携手应对风吹雨打。

6.7.常态名师课听课感悟 篇六

大河路中心小学 凡玲慧

为了提高各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我区于4月16日至20日开展为期五天的小学各学科常态名师展示课活动,由于教学任务紧,时间安排不开,我只听了周一上午和周四上午的一共七节语文课,这一轮听课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和感悟,我总结了各位老师上课的优点和闪光点,以供自己学习。

第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从我所听的这七节课来看,每位教师在备课、课件、教具上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件精美清晰,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如刘胜楠老师在执教《我的书包》时采用了小组讨论、小游戏等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这几位教师对教材的要求把握相当到位,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在课标中找到依据,如针对高年级学生提出了快速浏览、细读、默读等要求,课堂把控能力强,教学效果理想。

第二,教学环节设计好,教学流程安排合理。教学流程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虽然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但是并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中去。通过这次活动,感觉流程这个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老师们的教学流程都非常清晰,基本环节有:

1、谈话或者设置悬念导入课堂,板书课题,作者简介,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深入感悟,针对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研读分析,体会人物形象和课文主旨,4、课外拓展,推荐阅读书目,布置小练笔。各个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自然,重难点把握得当,把知识点清楚的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第三,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流畅优美。七堂课听下来,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上课语言富有感染力,每个人在教学中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多使用鼓励性、针对性强的评价语,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刘春霞老师在讲授《彩色的非洲》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真是一个懂艺术的人,这跟你的气质很相符。”

7.名师教学感悟 篇七

——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10月19日,我有幸赴武汉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观摩活动,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精讲课《皇帝的新装》和《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专题报告。她是一位“从课堂上走出来,并且永远立足于课堂,追求把儿童放在课堂正中央的教育专家。”

身为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老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给我们讲她的办学理念,讲她的教学理念。清华附小的课程目标是: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在这个目标下设立了三个小目标:健康、阳光、乐学。为实现目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构建了1+x课程体系。1就是基础性的课程,x就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拓展性的课程。他们研发“课堂乐学手册”,让课堂目标操作化,凸显“一单,一问,一练”,让学习过程自主化。语文采用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清华附小小组化学习、质疑探究“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的学习方式。

窦老师在《皇帝的新装》中这样展开教学:

一、出示预学单,学生自学。预学内容是:初读《皇帝新装》我的感受:(可以从主要内容、写作手法、人物、主题等方面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出示共学单,紧扣文本,深入学习。我们选择(皇帝、大臣、百姓)研究,他们不敢承认事物本身,迷失的原因是: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一段英文和中文对比,让学生读,然后比较叶君健的译文:皇上在镜子前转转身子,扭了扭腰,和李翔的译文他在镜子前转着看谁的好,合作表演小贴士(表演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合作表演,小组自主选择音乐、背景、图标出演大典过程。主课堂将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各个学科进行了整合,这是这节课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1、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愚蠢和不可救药的人吗?

2、你想对那些大人们说些什么吗?

3、其实,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_____不要______?要回到_______,去做你应该做的事,用一句话来说:“回到事情的本身。”

4、你能明白安徒生的用意了吗?

四、出示延学单:离开了课堂,新的疑问:_______________。

1、骗子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2、这个皇帝的王国最后怎样?

提问:文中的那个小孩,长大之后能那样说吗?

小结:人们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会说实话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个问题带给我们一生的思考„„

窦老师通过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板块,展示了“儿童占在课堂正中央”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不时出现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碰撞火花,掌声、笑声洋溢着整个会场。

中场休息时,与会老师共同观看了讲述老师成长经历的专题片《行走的玫瑰》,此后,窦桂梅老师做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专题报告。回忆了自己近3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总结了三十年来三次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畅响,相比于名师、校长,窦桂梅老师愿意有这样一个身份:“儿童阅读推广人”,因为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是通过读书才能长见识,才能让自己饱满、充实。年轻不是永久的资本,唯一的资本就是读书,老师应该尽己所能,给孩子丰富的东西。你给孩子多少积累,你就给自己多少幸福。孩子想知道出生的过程,他推荐《小威向前冲》,孩子无法面对死亡的忧伤,他推荐《再见了,艾玛奶奶》、《爷爷是幽灵》。孩子新入学,给他们讲解《啪嗒猫第一天上学》,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她推荐我们给孩子读《我的爸爸是焦尼》,《大猩猩》等等。她的课忠实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用心灵去启发学生的心智。

8.聆听名师课堂 感悟课程改革 篇八

——“名师之路”西安学习汇报

立春过后,大地复苏,春意渐浓。3月28日至30日,我和陈凇,及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共101人赴西安参加“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将本次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以简单的汇报:

一、会议概况

这次研讨会共邀请13名名师,分别有吴琳、魏星、王文丽、薛法根、王林波、陈延军、武凤霞、李玉贵(台湾)、范姜翠玉(台湾)、汪益敏、赵志祥、吉春亚等,共计13节示范课,6场报告。研讨会紧紧围绕“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

二、总体感受

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一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

三、反思与启发

学习后,我反复思考:我们应如何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个核心呢?我想谈点个人所受到的启发:

不同的文体有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因此,不同的文体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大有益处的。首先,了解文体,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其次,了解文体,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因而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再次,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都和文体相关,没有文体,阅读、写作无章可循,阅读、写作教学也不得要领。例如,拿到一篇课文,教者首先要判断它是什么样式的一篇文章,是叙述性作品,还是说明性作品,还是诗歌等,弄清文体后,才可以依据课标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如王文丽老师教学的《月之故乡》很好的体现了现代诗这种文体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能很好地凸显“语用”这个核心。

王老师先这样导入: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让大家想想,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随后引出明月与故乡的关系,引出古代诗人歌颂明月和故乡,由古诗词导入现代诗《月之故乡》。

课已经进行到这儿了,可是学生手头还没有教材,这时老师让同学们听写这首现代诗,可以先不加标点,等写完读完后再加。诗的内容是: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王老师在说完第二句的上半句时,让学生对下半句,学生竞然对得与原诗一样。师生读完后,老师又读了一句“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让同学生自己放,看看放在哪儿最合适?结果出现了四种放法,有的放在了第一句的后,有的放在了第二句的后面,有的放在了最后,而有的则放在了开头。每一种放法,都有它的合理性,特别是放在最后,老师提醒同学生,结尾用句号还是省略号呢?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标点也是语言呀,放末尾用“省略号”会更好。最后出原文比较,开始学习诗歌。

王老师: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大家不用说出来,读出来就行了。

王老师:文章有中心句,有中心思想,诗有没有,找出来;给这首诗加个题目;比较“看月思乡”与“望月思乡”哪个好?

接着王老师介绍作者彭邦桢,引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长相思》《乡愁》(余光中)配乐朗诵。不断的补充作者的生平介绍,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这首诗,在读得时候不要想是你,而是作者彭邦桢;有人会激情澎湃地读这首诗吗?不论是激情,还是深沉,抑或是忧郁,都表达了很深的愁绪。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王老师让大家说说背诵这首诗的妙招。有的说投入感情,有的说理解诗意,有的说了解诗人生平,有的说体会意境,有的说熟读诗文……再次补充作者的资料,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

9.名师教学感悟 篇九

蒋集镇中心小学

张杰

今天,有幸聆听了崔峦先生对新课标的解读,受益颇深。崔峦老师首先简单回顾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然后崔老师指出目前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师生幸福指数都比较低、应试教育盛行等等问题。最后崔老师分别从低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习作、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推广等板块展开论述,详细而又具体地阐述了各个板块在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一些解决建议,给了我们在座的一线教师作了一次非常全面的指导和导航,受益匪浅。

听了他的解读后,也解开了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疑惑,对教学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崔老师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学习语文,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学习语文打牢基础。一直以来,许多老师不能准确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很普遍;更不知道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在,学习课文也如中高年级一般条分缕析、感情朗读;许多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自主学习,养成习惯。正因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没有遵循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二、根据汉语拼音的功能,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崔老师指出,新修订后的“课标”规定,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习生字,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教学要点是:学会拼读;只要抄写,不要默写;教会学生查字典;加强运用。

以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求学生会写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还要求学生能默写。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吃力不讨好。新修订后的“课标”重新明确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困难,希望我们老师能准确把握这个要求,不要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三、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崔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儿童的生活的幸福感,能提高儿童的思想精神。“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要求“要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常态化,把阅读纳入我们的课程里。”

对此,我是万分赞同。因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提早阅读、大量阅读,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令学生终生受益。另外,一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期,一旦错过我们就要付出10倍、100倍的气力才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故而,我极力推动我们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期望我们的学校能够书声琅琅书香满园,我期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沉浸在书香里,在书香的滋润中快乐成长!

四、习作教学要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小学习作认识不清,要求偏高,习作指导欠缺方法等。因此,崔老师也给出了如下建议:1.正确认识小学习作要求,降低门槛;2.指导孩子从写一句话开始,求真意诚;3.作文的内容应贴近生活,让孩子有话可写;4.进行有序的作文训练,要有全局意识;5.体现全过程的指导,要提前准备,比如提前布置,要孩子搜集、整理资料等等;6.及时批改和讲评等等。

上一篇:上坪乡办公室实习总结下一篇:母亲节想对母亲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