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09-26

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共7篇)

1.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篇一

一、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的障碍因素

1. 资金短缺。

在转向旅游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手工艺人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虽然国家针对少数民族特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包括利息优惠、贴息、减少增值税、减少所得税等等。但是, 在具体操作中, 由于手工业作坊规模小, 缺乏资产作为抵押, 手续也不齐全, 因此很难向银行贷款。政府虽然掌握着一些资金可以对企业进行支助, 比如无抵押贷款, 直接补贴, 但是在“抓大放小”的政策指导下, 这些资金都流向了规模大、产值高、知名度高的大企业, 规模小的手工业尤其家庭手工业作坊很难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

2. 传统观念的束缚。

解放前,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人的地位非常低下。比如在崇尚骨系的西藏旧社会中, 社会把手工艺人看成是威胁家族血统纯洁的因素之一, 故把他们列为最低级的阶层, 不许与其通婚和共餐。而在凉山彝族地区, “耻于经商”的观点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维。这些观念限制了当地人专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热情。此外, 手工艺人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 缺乏品牌意识,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点在他们身上相当普遍。由此, 导致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手工艺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3. 对旅游市场缺乏了解。

由于长期处在闭塞的环境中, 本土手工艺人对旅游市场缺乏认识, 导致产品对旅游市场的适应性不强。根据笔者前期的问卷调查, 和本地消费者相比, 旅游者不太在乎产品的实用价值, 但是非常在乎美观程度, 而且由于涉及长途运输, 希望产品能够方便携带。但是不少本土手工艺人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以致有些产品虽然材料地道、经久耐用, 但是不符合旅游者的审美要求;有些产品虽然外观很精美, 但是不便于携带, 也就难以在旅游市场上站稳脚跟。

4. 生产缺乏创新。

创新是产品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令人遗憾的是, 很多少数民族手工艺人在转向旅游纪念品生产时, 创新性不足, 产品雷同。以彝族漆器为例, 笔者在四川西昌街头看到的漆器大都做工粗糙, 款式陈旧, 花样单调, 缺乏创新的元素, 艺术性和观赏性低, 收藏价值也不高, 旅游者的可选择性小。这也暴露出生产者的不足, 大部分手工艺人文化水平较低, 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制作技艺低下。手工业技艺传承大多是“传、帮、带”等传统的方式, 真正全面掌握制作技艺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对制作工艺都是一知半解, 因此制作出来的成品质量较低, 只能简单地仿制, 没有创新的纹样和造型, 难以获得旅游者的喜爱。

5. 外来竞争者的冒充行为。

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专利、知识产权保护, 其进入壁垒不高, 而且往往技术含量不高, 设备简单, 容易被模仿。一些外地生产者打着原产地的旗号在旅游市场上销售, 搅乱了市场秩序。比如, 一些内地商人凭借其资金优势, 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模仿, 冒充彝族漆器在旅游市场上销售。而笔者在对聚集在拉萨的鹤庆白族手工艺人的调查中也发现, 一部分白族手工艺人将其生产的藏刀冒充拉孜藏刀卖给旅游者。外来手工艺人的冒充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本土手工艺人的利益, 并且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破坏了原产地的形象, 为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发展设置了障碍。

二、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的对策

1. 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市场竞争。

推动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的首要任务即是激励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市场竞争, 改善他们的参与条件, 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是由政府主导, 本土手工艺人在参与意识、市场意识上的不足需要政府通过动员与培训来加以改变;民族手工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补贴等方式来加以弥补;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的恢复、生活困顿的老手工艺人也需要政府给予特别的关照。同时, 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都存在散、小、弱、差的情况, 家庭个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需要发挥作为一个整体的社区的力量。可以考虑把众多分散的家庭联合起来, 实现原材料统一供给、质量统一监控、产品统一销售;同时由社区承担市场调研、市场促销、建立销售渠道的工作, 以弥补家庭手工业势单力薄的不足。

2. 适应目标市场创新产品。

旅游者有着和本地人不同的消费诉求, 这意味着手工艺人们需要了解旅游者的需要, 并根据其需要创新产品。同时旅游市场是一个非匀质的市场, 旅游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笔者的调查, 不同收入地位的被调查者在购买手工艺品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收入地位的提高, 旅游者对手工艺品的质量要求越高, 也会越多地考虑产品的知名度、名气因素。同时不同收入地位的被调查者在购买场所的选择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收入越高的被调查者越倾向于选择手工艺品专卖店。因此, 手工艺人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其产品的外观、功能要适应旅游者的需要, 比如, 结合彝族传统的羊毛编织和绣花技艺, 可将羊毛制品制作成沙发或汽车靠垫、各式玩偶、背包等;在保持彝族漆器基本工艺特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 通过吸收现代的文化因素, 丰富漆器的内涵, 创新产品形态;针对高端旅游市场设置手工艺品专卖店, 现场展示手工技艺, 并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等。在手工艺品旅游商品化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警惕本土手工艺人盲目迎合旅游者的行为, 一旦民族手工艺失去了其民族性和地域性, 它也就失去了旅游价值。因此还要注意唤起手工艺人以及整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 民族手工业也才能真正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3. 创建、提升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

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的创建和提升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识别度和认同度。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包括了手工业产品品牌、手工业企业品牌、手工业产业品牌三个子内容。手工业作坊或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名称、标识, 用以和竞争者相区别, 同时增加营销投入, 加强对旅游市场的促销, 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手工业产品原产地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或参加旅游促销会推广手工业产品和手工业企业。当手工业企业实现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 真正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时, 手工业产业品牌也就树立起来。同时, 各级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的网站, 寻求和强势媒体的合作向公众传播民族手工业文化, 影响公众对民族手工业文化的认知, 提高他们对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鉴赏能力。

4. 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旅游商品化过程离不开营销渠道的建设, 首先需要培育实力雄厚的手工艺品经销商。比如, 西藏的“卓番林”就已经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一定影响力, “卓番林”采购西藏藏族手工艺人的产品统一冠以“卓番林”的品牌, 在其店铺中出售。但是如果过分依赖经销商, 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将在很大程度上被经销商拿走。本土手工艺人要改变自身的处境就需要建立起直接的营销渠道, 比如在旅游者光顾的购物街区设立门市或专卖店。另一种方式就是发展社区旅游, 以民族手工业为重要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吸引旅游者主动前来购买。

5. 整顿市场秩序,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2.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篇二

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

云南旅游业的市场开发工作受到思想理念、眼界的限制,迫切需要革命性地创新、颠覆性的突破。2011,要创新手段,深化营销,不断巩固和扩大客源市场。

今年云南省还将继续在软硬件设施服务水平以及服务内容上进行革新。今年云南省将力争在1~2条主要旅游交通干线和部分旅游目的地建设标识清楚、指示准确、信息基本完整,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标识体系。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将建设一批民族特色突出、乡村风情浓郁、设施配套受游客青睐的乡村民居客栈(旅馆)。结合旅游特色村建设,开展星级农家乐的创建评定工作。特别是在推动发展山地型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研究云南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并欲以房车旅游为突破口,加快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创新宣传方式,重点关注游客集中地;要创新旅游资讯的编撰和表现形式,游宣传品进宾馆酒店等。深化代理和委托营销,在国内外主要客源地支持建立云南旅游代理或委托营销体系,设立云南旅游产品直销店和形象店。强化联合营销,特别注重和国内外知名品牌进行联合营销。

创新云南旅游形象广告,继续深化现有广告,找到令市场兴奋、游客难忘的语言,概括展示目的地形象。今年将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媒体投放云南形象广告片。

抓住市场重点,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提供特定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要精心策划让市场动心的产品和线路组合;要主动联合旅游产业链相关组成部分,做到联动创新。今年还将着重推介好温泉、高尔夫、会展旅游、边境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来撬动云南省传统客源市场休闲度假和特色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巩固和扩大传统旅游市场入滇游客量。 今年将力争有10批次左右海外旅行商或旅游媒体到云南来考察。同时争取在越南北部和泰国北部建立类似老挝的宣传点及促销合作机制,进一步吸引周边国家游客到云南旅游。 在深化旅游国际合作方面,云南省将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无障碍旅游区以及“孟中印缅旅游圈”建设;依托昆曼公路、泛亚铁路和昆明四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加大跨境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经过多方努力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已同意开始逐步恢复红河、文山、保山、版纳、德宏等地的边境旅游业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将抓住机遇,加强对边境旅游经营项目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并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合作,整合边境地区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边境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强云南省边境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克服困难,整合资源,在投入上创新。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继续与更多的银行签订旅游项目投融资合作协议,推动银行贷款有一定比例优先投入旅游产业。

云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池康:

整合资源,创新手段,推进今年全省旅游市场的开发。

进一步提升云南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今年全省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特别是营销工作要在整合全省旅游人、财、物方面开拓创新,各地旅游部门要围绕“七彩云南旅游天堂”这一品牌形象来设计和宣传推广各自的旅游资源。切实发挥“云南旅游媒体联盟”的牵头和带动作用,通过集中策划一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力争掀起“营销云南旅游”的高潮。

逐步推进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的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在继续做好气候、生态、文化、区位“四张牌”文章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已成熟市场,开拓中、远距离客源市场,紧跟新航线开通、新通道形成和边境通关便利化的新形势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在开发和提升观光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水平的同时,要针对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发展的新趋势,将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科考探险及特种旅游产品作为向海内外宣传促销的重点。

突出重点开展海内外旅游促销。将重点推广和促销温泉、高尔夫、自驾游、旅游小镇、世界遗产、文化体验和民族风情类旅游产品以及跨国旅游线路产品。推出大理——(楚雄)——丽江——香格里拉;昆明——保山——德宏;昆明——红河——文山——越南跨境旅游;昆明——普洱——西双版纳——老挝——泰国跨境旅游;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和昆明——北海——南宁跨省旅游等5条旅游新线路。在开发国内市场方面,加大对周边市场的促销力度;在开发海外市场方面,要继续深化与周边及相邻国家的促销合作,加大对台湾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

围绕年度宣传主题提升云南旅游品质。利用云南民族文化节庆活动进行主题宣传;突出云南自然文化优势进行主题宣传;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创作以童话故事展示的动漫电视片《彩云南》;拓展宣传促销内容,通过通信和博客等平台,统一发布“云南旅游资讯”。

精心筹划“走出去”、“请进来”促销活动。如推广香港+云南“一程多站”旅游产品线路以及设立云南省北美旅游推广中心。更加注重与海外旅行商签订一系列具有实效和可操作性的互惠合作协议。

下大力筹备好2011国际旅游交易会。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有所成效,重在交易。

加快云南旅游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云南旅游信息化建设。

3.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篇三

旅游景区的产品在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第一次飞跃后,面临着从旅游产品向旅游商品的第二次飞跃,只有当消费者购买了这个旅游产品后,才实现了二次转化,而这个过程需要营销这个工具和催化剂来完成。由此可见营销对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而我国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分析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借鉴营销创新的思路,对未来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创新进行了积极的对策分析。

一、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理论概述(一)旅游景区产品的相关理论 1.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 年2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T1 7775-2003),其中对旅游区(点)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论述。国外的有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景区(点)必须是一个长久性的旅游目的地,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开放并让公众得到消遣的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或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用于购物、体育运动、观看电影或表演。景区(点)能够吸引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其进入无需预订。游览地点不仅应该能够吸引旅游者、一日游者,而且对当地居民具有吸引力。国内学者禹贡和胡丽芳则认为旅游景区(点)是由具有某种或多种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度假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以及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设施构成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空间界线的多元环境空间和经营实体,这一实体可以通过对游客进出的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达到盈利或保护该环境空间的目的。从上述各种观点看,多数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概念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2.旅游景区的类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 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3.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旅游景区(点)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旅游景区产品的特征如下:功能上的审美与愉悦性,它体现了旅游景区产品的使用价值;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部分旅游景区产品的无形性决定它的交换过程是游客带着倾向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换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而游客只有到生产地点才能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旅游景区产品的时间性和供给刚性让旅游景区产品不能等到明天来卖;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游客购买的不是其所有权,只是使用权,顾客在旅游活动中是购买和参与一种活动,享受这种体验活动带来的心理满足。(二)营销和创新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营销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营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高度的满意,吸引顾客的到来。菲利普·科特勒(2003)对营销的界定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是个体和组织通过生产、供应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来取得他们所需之物的社会过程。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必不可少。而“创新”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 世纪30 年代引入管理学的,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是创造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它具有规律性、主观能动性、风险性、连续性、阶跃性、新颖性的基本特征。而营销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主体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与过程。

二、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现状(一)营销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和投资的垄断性国有资产,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景区管

理机构的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即使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培训和政策指导,仍然缺乏对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作用。(二)产品结构单一 现代成熟的营销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和深度营销,从而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景区的产品结构还是过去的老面孔,景区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和改进,依旧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食宿、照相留念等基本的需求上。(三)恶性竞争加剧 旅游景区产品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它需要庞大而有效的渠道来支撑,旅行社便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旅行社起点比较低,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计其数,呈现出“散、弱、小、差”的特点。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纷纷投入恶性循环的价格竞争。大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旅游线路来压缩成本,而小型的旅行社是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来降低成本,这既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也让游客抱怨和不满。同时面对同样的旅游线路,游客看到差距不小的多个价位,也给游客选择带来一定的误区,对旅游景区的印象感知造成不良影响。(四)促销手段低效 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对外的促销宣传,而我国多数旅游景区的促销宣传依旧是以报纸、杂志、新闻宣传为主,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缺乏创新。这些旅游景区的促销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将促销目标定位在近期的收入。因此,一旦停止促销,销售额就出现下滑,每次促销也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回忆,不能为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五)品牌构建乏力 与国内的旅游景区对比,国外的景区品牌知名度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印象,他们的景区产品在最初就开始注重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而我国的多数景区目光短浅,没有创造知名品牌和长久品牌的意识,即使有品牌的概念,也缺乏足够的长期投入来创建品牌。并且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抱有幻想,企图短期内一蹴而就,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个别活动、名人效应等,缺乏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赋予景区和景区产品以深刻的内涵,而品牌则是一个文化的浓缩和结晶,需要深入的挖掘以及持续的创建和维护。

三、旅游景区产品营销创新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1.品牌营销的内涵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实施品牌策略,以充分运用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营销活动。我国旅游景区只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主题公园品牌化探索,但和迪斯尼乐园相比还相差甚远。入世之后,我国旅游景区品牌化问题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2.品牌的积极效应 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良好的旅游景区产品品牌可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到来;优质的品牌还对销售贡献巨大;同时能积累无形资产和保持顾客忠诚感,形成稳定客源市场;容易带拉“绿灯效应”,它是指当景区的产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时,就可以获得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优惠措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品牌就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景区树立良好的形象,保障其市场不断扩张。(二)以体验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1.体验营销的来临 体验营销是一种为体验经济所驱动的全新的营销模式。《哈佛商业评论》基于企业的角色认为: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简单而言,就是满足消费者体验消费需要的营销活动。马连福对体验营销的定义是:企业通过充分运用产品和服务这个道具,在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过程。“感受”或者游客的“体验”在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需求导向。旅游景区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体验的设计,这种体验包括从访问景区的打算和旅行的计划开始,到接下来访问的过程,最后离开景区,以及旅途活动,最终形成旅游过程的整体感受。2.体验设计的途径

旅游景区体验营销设计就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从体验形态出发的设计策略有:娱乐体验、地域文化体验、时尚体验等。为给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在体验设计时要注意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使顾客的印象达到和谐、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将景区的产品定制化、提供感性化的服务等。[论文网](三)借助事件营销

1.事件营销的普及 事件营销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新闻策划、新闻炒作,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造事件。它在英文里叫做 EVent Marketing ,国内有人把他直译为“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营销”。事件营销就是企业通过运做公关事件来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事件营销的内容包括:沟通目标观众、建立相关的关系、销售有关的商品、获得正面的宣传效果。2.以事件为载体进行营销 旅游景区产品的事件营销是指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景区外部发生型和景区内部策划型事件,进行营销组合,运用新闻公关,进行正面宣传,吸引现实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增大景区收入和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

旅游景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向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景区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行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反馈顾客意见。而事件营销的效果正在于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目的地知名度以及增强旅游综合能力等方面,它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有效捷径之一。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社会生活中的良性事件作为载体进行营销,策划相关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四)整合营销传播 1.整合营销传播的提出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2munication)的观点发源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由舒尔兹(1993)提出,简称IMC。美国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特伦斯则认为IMC 是一个营销传播过程,它包含了计划、创造、整合以及营销传播各种形式的运用,这种营销传播随着时间传递给品牌的目标消费群和潜在顾客。它的目的在于最终影响或直接影响目标消费群的行为。

2.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 旅游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相关性的综合产业,从上面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旅游景区产品涉及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整合营销来促进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IMC 的运用可以为旅游景区产品和旅游景区树立特有的形象和品牌,为游客传递一种清晰和高接受度的概念,让我们的旅游景区产品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将IMC 理念应用到旅游业中,其核心思想应该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想要什么”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品牌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为了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最终我们的旅游景区在这些传播手段的协调、高效运用后,开始为我们景区产品创建知名的品牌和吸引力。(五)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营销 1.网络营销的含义 借鉴营销的概念,有学者定义网络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借助或通过互联网创造、提供并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管理过程。也有人称网络营销为电子商务,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销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它在旅游景区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是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2.旅游景区产品的网络营销 由于旅游产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消费决策主要依赖于信息,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供给方面,特别是旅游景区产品的销售体系。信息技术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供给和消费双方选择的媒介,同时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

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包括通过网络发布、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旅游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旅游景区产品借助网络营销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适应市场变化,即时调整产品和价格;直接与顾客接触,杜绝假冒品牌的服务;方便顾客的选择和购买;快速向游客提供最新信息,便于沟通。

4.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篇四

摘要:

随着地球村的不断在缩小,世界各地朋友的交流更加方便,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中国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国,旅游业的开发是必然选择,然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只注重开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对旅游资源只知道利用而不加以保护,这会造成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了解到只有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关键词: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环境保护

正文;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近年来, ,许多旅游地把旅游业列为主导或支柱产业,优先发展旅游项目 ,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这样做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可再生性 ,破坏了旅游环境 ,降低了旅游质量 ,造成景观衰退 ,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1].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有关政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 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 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 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使我国旅游业目前面临很多环境问题, 如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 空气质量下降, 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旅游资源受到损害;大批游客涌入, 致使基础设施紧张, 旅游旺季高度集中的旅游流破坏或影响了旅游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糟糕, 景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 污水、污物随处可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涌入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等等。

造成这些旅游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破坏旅游环境:

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 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 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像上海的黄浦江, 广州的珠江, 南京的秦淮河这些游船云集, 鼓瑟相闻的著名游览区今天都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黑河、臭河 , 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使奔腾在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洁白晶莹, 而是泛着黄色泡沫的浊流!再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 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 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 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 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2。2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导致自然环境质量下降: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质不高, 在旅游的过程当中, 旅游者随意进入保护性的景区景点, 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攀摘花木、践踏草坪,这些行为造成景区一片脏乱, 甚至是资源破坏。某年的十一 黄金周期间,泉城 济南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但是部分游客竟然在泉水边洗脚, 既不文明又污染了清澈的泉水。同样也是在十一黄金周期间, 江西南昌市动物园推出了与动物亲密接触活动, 3 只刚满100天的虎宝宝被当作与游客拍照的道具。在活动过程中, 游客们对虎宝宝做出了一些不文明的举动。动物研究专家在反对利用动物牟利的同时, 呼吁广大游客文明出行, 爱护动物。3 3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旅游人数、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 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区饱和承载量时,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 反之, 则小些。如贵州织金洞景区, 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 在同一时段密集的游人会对洞内景观造成严重破坏, 游客人数增多,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 空气湿度和温度都会增高,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水发生作用, 会破坏洞内景观, 使其变色, 甚至是融化。当洞内干燥时, 石灰岩表面又会结晶, 这样使洞内景观严重污染和破坏。目前, 织金洞的景区, 尽管采取了一些保护的措施, 但是, 随着游客的增加, 景区的精华部分!!银雨树, 其颜色也在逐渐变暗。在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 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 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 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 缩短了其寿命。4 通过对上海的黄浦江,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的景区等景观点,充分让我们知道旅游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有效保护,我们应该做到在生态旅游中,我们时刻遵循“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的响亮口号,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当地的生态影响降低到最低。[5],生态旅游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要以科学性、环保性为前提。发展生态旅游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做为政府,旅游资源开发中,努力学习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牢固地树立“管家意识”,强调不要只盯着短期的经济利益,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更多地考虑资源使用的长期利益。只有通过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关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6 [ 1 ]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57~66.李丹.风景名胜区警惕建设性破坏[ N].光明日报, 1999年1月19日.3,4 百度百科

5.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篇五

分类

旅游资源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梳理、分类和评价,是进行产品策划的前提。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人们对“铁矿、煤矿、金矿是矿产资源,河流溪水是水资源”等诸如此类的判断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将断层、矿石点等也划入旅游资源的说法,还存在不解和分歧。

在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一系列关于旅游方面的文件,如《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旅游规划通则》(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等对旅游资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资源”被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陈传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保继刚认为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探险、考察的各种实物的原材料。可以看出旅游资源的定义存有共性,即必须具备吸引力和旅游开发的价值。也就是说旅游资源具有几大基本特征:(1)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也就是各种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于特定的区域环境中,一个孤立的景物很难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2)美学特性,也就是观赏性。(3)吸引力的定向性,旅游资源必须对部分群体来说具有吸引力,才能诱发旅游者的旅游行为。(4)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是说一个地区往往由多种旅游资源交错分布,由自然和人文综合组成。(5)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不能转移的,旅游者购买的是一种经历和感受,可以说旅游资源是长期反复永久性利用的。但同时旅游资源较脆弱,容易遭到旅游活动和行为的破坏,具有易损性。

这样,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怎样界定旅游资源,鉴定一个事物是否是旅游资源,需要考虑它的观赏性,美学特征以及吸引力。

在旅游资源分类中,我们发现断层景观、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是因为它们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可以为旅游开发和利用,如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而工作中某个区域内的断层、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是否可以看成是旅游资源,需要看它首先是不是地文景观,即使是断层,但无法称之为景观的,不具有旅游价值,应不能称之为旅游资源。其次,界定一个事物属不属于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旅游资源,需要了解这个事物的性质,以及它的用途。如山丘型旅游地,首先是综合自然旅游地。综合应该相对于单体来说的。黄山和日本富士山属于山地型旅游地,是综合了食宿行游购娱等多项功能的山地型旅游场所。如滩地型旅游地,有大连的金石滩,秦皇岛的黄金海岸等等。规划中有些河流的滩涂,要视作用和用途定性,也要与岸滩相区别。

旅游资源分类时,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应该是对一定时期内或者说规划期内有开发价值和利用意义的,时序上来说,又是相对于其他资源更具有开发潜力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工作中分类的方法,理论上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的深入,一些不列为或者称作旅游资源的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规划过程中,对旅游资源最为清楚和熟悉的莫过于是当地人员和旅游工作人员,规划人员多是要搜集资源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样工作中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和难度,双方对于旅游资源的协调也值得重视,规划地要依情况提供尽可能齐全的资料。规划地也应该建立自己的旅游资源库,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明确的调查,对现状进行描述,清楚自己的资源类型和特色,便于对规划工作有效统筹。同时也要求旅游规划人员更多的学习地质、水文、生物、天象、历史、考古、建筑、文化等相关知识,这样在考察和工作中才能更加敏感和深入了解,保障工作的科学性和严

6.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篇六

一、体验经济概念概述

体验经济主要是指消费者用自己的感受进行事实验证、事实经历, 进而获得一种满足心理体验感受的经济产品。虽然人们往往将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结合起来, 但从本质上看它也属于产品,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产品货物, 对产品的整个体验过程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 通过产品在使用过程体现出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体验。体验经济是将一种商品、设备、场所作为道具, 将服务作为表现形式使消费者进行体验的产品经济, 消费者们在对物质进行需求的基础上也在逐渐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 体验经济就是这种需求的表现方式。体验式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 它能够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 其次, 它能够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最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 因此对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探究是极为重要的。

二、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的特点分析

1.产品具有情感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情感化的特点, 这种特点是对消费者需求的体现, 通过体验产品, 消费者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 而是产品内容能否带给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 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情感的某种需求进行某项体现项目的进行, 对精神的满足程度、满足效果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2.产品具有体验化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消费方式, 人们从注重物质消费到注重服务消费, 再到注重体验消费, 这种消费方式的转变使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体验化的特点, 消费者通过体验项目的过程注重过程中带来的情感体验, 从产品的实用化转向体验化的消费。体育旅游产品的体验化特点体现了消费者需求的改变, 也呈现出了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

3.产品具有主动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主动化的特点, 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进程消费活动参与, 而是主动的寻找体验消费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赫尔旅游行业的兴起发展, 人们渐渐通过自己的愿望进行主动式的情感体验项目, 通过个人或团体的旅游活动感受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 在体验式项目的参与进行中, 消费者也将自己的感受参与到体育消费产品的每个环节中, 通过主动性的活动体现出体育产品的个性。

4.产品具有个性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现阶段, 随着多样的旅游体育体验产品层出不群, 消费者已经开始逐渐厌倦传统的服务式产品, 寻求符合自己情感体验与需求的个性化消费产品, 有特色的、创新型的、专题式的旅游项目渐渐成为消费者喜欢参与的项目, 面对这种个性化的旅游体育产品, 企业的创新开发变得尤为重要。例如, 红色旅游等专题旅游就是个性化体验产品的彰显。

5.产品具有绿色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绿色化的特点,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 人们对绿色消费的观念逐渐得到重视, 许多消费者在进行旅游体育消费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环境的质量, 也开始偏向于选择合理、绿色的体验消费项目, 对绿色体育旅游产品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生态旅游渐渐在体验式旅游项目中渐渐变得重要。

6.产品具有休闲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休闲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人们生活在城市之中,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缺少了休闲放松娱乐的时间, 因此在对旅游项目的选择过程中, 消费者们更加偏向于选择具有休闲化特征的体验项目, 通过体验式的休闲娱乐方式进行放松, 这种项目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三、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1.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体验化项目开发

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核心内容, 当地企业在对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和体验需求, 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解在当地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式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只有在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基础上融入本地特色进行项目创新开发, 才能使旅游体育产品具有吸引力, 例如带儿童去迪斯尼乐园游戏, 年轻人去漂流, 这些活动都是体验式的项目, 过程完成时间较短, 却能够带给消费者许多不同体验感知, 我国云南民俗村、上海迪斯尼等项目的开发就是注重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体验化开发项目案例。

2.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情感化项目开发

消费者作为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项目参与的主体, 消费者的感受决定了产品应用的成败, 因此, 在体验式旅游体育项目的开发创新中, 也要根据本地特色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 在抓住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消费情感、消费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化的项目开发, 通过不同的消费体验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在与当地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化的项目开发。例如, 许多年轻人具有寻求刺激的情感需求, 他们会选择参加蹦极等体验项目活动, 通过活动体验实施满足刺激的情感需求, 在满足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蹦极项目的开发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

3.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个性化项目开发

消费者对体验项目的需求有着多样性, 随着体验式消费者人群的增加, 人群中的分类也更为明显,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项目消费者, 儿童喜欢卡通色彩的体验项目, 年轻人喜欢刺激性的体验项目, 中年人趋向于休闲性的体验项目, 老年人趋向于绿色化、含有历史色彩的项目, 面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在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创新开发中, 要根据当地特色与消费人群进行个性化的项目开发, 在具有针对性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项目开发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4.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互动化项目开发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创新中, 消费者作为项目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 项目环节的设计要根据当地特色加强互动性开发, 让消费者能够在环节参与和体验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使消费者在项目活动中具有积极性和参与性, 通过互动体验交流, 时刻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使项目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达到效益最大化。体育旅游项目的创新要根据本地特色与相应的消费者人群进行结合, 开发创造具有互动性的体验项目, 使消费者能够把握项目的内涵, 达到项目进行的目的与效果。

5.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绿色化项目开发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恶化现象, 人们更加关注在项目体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绿色旅游理念也得到普及与发展。绿色化项目的开发是对企业的重要要求, 在体验经济下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要符合绿色理念,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 这种创新既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贯彻实施, 也能够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口碑, 在结合当地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 突出体验式项目的文化内涵, 例如滑雪、远足等旅游体育项目是消费者近年来较为喜欢的消费方式。

四、结语

体验经济下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是以消费者的体验感受为中心的, 在了解消费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之上把握体验项目的特征, 通过二者的平衡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创新型体育旅游产品, 使消费者能够通过项目体验感受到快乐, 对企业而言只有把握消费者需求和产品特征, 才能开发创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体育旅游体验产品, 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常凯.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初探[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

7.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篇七

关键字:东北;旅游商品开发;创新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许多的重要工业基地,它们形成了独特的北国风情,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的国内外游客到此参观。那里的冰雪、森林、湿地、农业以及民俗等都是旅游资源,它们的丰富使得旅游商品的开发也发展到了很多的方面。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商品的开发在目前还是十分不匹配的,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极其落后的,相比于其他的地区,东北地区的旅游商品十分少,因此,它的提升空间也是相当大的。薄弱的旅游商品也在一方面上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怎样去应对东北地区的旅游发展以及旅游商品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旅游商品不断的创新,联系东北地区的现状大力提高旅游商品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的现实意义

1.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者的消费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吃住行三个方面,与此同时,旅游的购物和娱乐也是消费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旅游客流量条件下,怎样做好旅游商品是做好旅游收入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旅游中的购物并不是游客消费的一个必需方面,所以,它的影响对于旅游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旅游中的商品发展,如果可以不断的创新和提高,那么对于旅游收入是不可限量的;在旅游中,如果地区性和景点的特点吸引游客,那么游客就会停留较长的时间,从侧面提高旅游市场商品的消费;旅游商品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所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也是扩大游客消费市场的一个方面。

2.推动相关产业及提高劳动力就业

目前在东北地区旅游商品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仅可以推动食品的加工产业,还会对旅游娱乐以及相关传统手工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更好的加快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的进程,更好的发挥旅游商品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以旅游业为基础的产业圈,积极有效的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行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旅游商品的开发可以很好地缓解劳动力压力。为东北地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3.促进东北地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可以说是地区的文化艺术以及工艺和物质结合的文化产物。所以发展旅游商品是可以传播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促进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商品交易过程中,经过鉴赏,就可以增加对地区的了解和印象,就像是大连的贝雕以及岫岩的玉雕和满族、朝鲜族等特色旅游商品等,这些都是东北地区优秀文化与民族风格的传播。

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策略

1.提升旅游购物文化品位

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要求我们提升旅游购物文化品位。不过在目前过于物质的市场经济中,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功利性销售方式基本上已经过时了,不再能够吸引旅游者注意力了。所以建立高质量的旅游购物场所,就需要整合旅游商品,完善旅游购物的设施,提高商品销售人员的素质,最好是增加旅游商品的享受功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购物体验,所以为购物者和旅游者提供舒适温馨的购物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促使游客在购物中更好的感受特色文化,实现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2.增加旅游商品销售服务的文化内涵

文化竞争逐渐成为了以后旅游者购物竞争的主导,在以后的旅游购物的竞争过程中,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已不再能够起到很好的竞争效果了,文化竞争成为了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旅游商品销售过程中,要积极的提倡有着东北地方文化以及价值观和生活特点的销售方式,我们不仅仅是在进行销售,更是将销售看成是一种文化的传播,销售人员成地方文化的代表,以地方文化气息吸引旅游者。所以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就需要更加完善的地方丰富的文化内涵。

3.重视售后服务,实现销售方式的创新

既然是销售,我们就需要对于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全方位的完善和提高,在进行旅游商品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时,在旅游地逗留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针对游客购物数量较多以及商品易损毁的,我们可以为旅游者提供送货和代购代邮等形式的售后服务,这样创新销售方式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地区的销售,积极的刺激旅游者的购物热情,所以如果只是单一的专卖制度,只是单一进行体现区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就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销售,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杜绝仿制品,在实行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实行出售标记制度,就是可以满足游客的要求,在出售现场加注游区特有标记,赢得游客的认可和信赖,也可以依据旅游景区的特点来设计和制造生产旅游纪念品进行出售,这也是一个新型的旅游地区商品销售的方式,更好的促进商品的销售,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广孝,旅游商品开发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10(5)

[2] 宁越敏,中国旅游消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9)

[3] 马治鸾,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上一篇:封顶演讲稿下一篇:欧盟的智慧城市战略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