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访制度(通用11篇)
1.班主任家访制度 篇一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
一、家访的量化指标: 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各年级应达到全班总数的50%。
二、家访的原则:
家访必须有准备,要进行家访备课,明确家访的目的,确定谈话的方式,确定家访放时间,并预先告知学生家长。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而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访,可以以后进生的家访为主。
家访时,班辅导应随同家访。
三、家访的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如何)。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如何)。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四、家访的注意事项:
1、家访后,班主任应如实填写家访登记表,并让学生家长在家访登记表上签字。
2、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3、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4、写好家访手记随笔,总结好家访工作的经验与收获,积累教育素材案理。
五、考评
学校每学期末要对每一个班主任的家访工作进行考评,通过检查家访工作记录本,通过学生座谈调查,确定教师家访工作的情况,列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主任,班辅导将另行进行奖励。
2.班主任家访制度 篇二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家访,策略
家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通过家访,班主任能切身感受到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能为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找到家庭根源,并能对症下药地教育学生;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他们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提供依据。
针对农村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常规家访的各个环节突出农村特点,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收到预期效果。
一、筛选家访对象
农村小学生各种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常常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农村家庭有许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诸如父母外出务工、大人沾染恶习、隔代教育、社会环境差等。现在的班主任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家访,这就需要精选家访对象,确保家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般来说,学生有如下情况时,班主任方可考虑家访,如学习成绩退步较大、有不良表现(上网、打架、逃课等)、家庭有变故、生病或生活困难等。
二、制订家访计划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要针对不同情况制订不同家访计划。家访计划主要包括:初步确定家访的大致时间、地点,精心设计家访内容。
家访前,班主任需初步确定家访的大致时间,并通知家长,以便家长腾出时间来配合家访。农村家长多忙于生计,或打工,或务农,或做生意,无法自由支配时间。特别是那些在外地务工的家长,接受家访涉及请假、返乡、误工等问题。所以,家访的确切时间不能由班主任随意提出,须由家长在权衡各方面情况后,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非常紧迫,班主任可选择家长打工返乡之时或农闲时间。
至于家访地点问题,通常情况是在学生家里,但也可以变通。有些家长担心老师笑话自己家里不干净或贫穷等,最怕老师上门。如遇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让家长任选方便之处,如茶吧、公园、影院,甚至田间地头。总之,要让家长心里感到自在,不能使他们有为难和不安情绪。
精心设计家访内容,指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事先准备一些需要了解的事项,以便家访能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比如学生成绩突然大幅度下滑,就要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周边环境,摸清学生不上进的原因,从而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影响学生成绩的不良外在因素。
三、确定家访目标
家访的目标与学生的具体不良表现相关。比如对于逃课的学生,家访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孩子逃课的家庭和社会根源。一般情况下,原因有如下几种:多数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教育重视不够。更有甚者,由于一点小事,对孩子非打即骂,动不动就说:“拉倒,别上学了!”有些家长,看到村上只读过小学的人发了财,就跟孩子说:“念书顶个啥用?看人家XX,没上多少学,钱挣得比谁都多,再瞧那李X,大学毕业了,还给人XX打工呢!”有些家庭,父母不和或几近离婚,孩子感觉生活无望,对学习不再感兴趣。有些孩子,学习本来可以,但自从跟着邻居小孩上网后,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中,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班主任找到了孩子逃课的具体原因后,方能有针对性地制订措施,逐渐把孩子拉回课堂。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制订不同的家访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而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为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依据。
四、实施家访工作
1. 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和找茬。家长和班主任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一定要尊重家长。家访时班主任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对话者、朋友的位置上,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流。家访最忌讳的开头是:“你们孩子怎么怎么了,你管不管?”如此居高临下,家长如何接受?另外,班主任对家长的称呼也很重要,这关系到家长对班主任能否信任和接受的问题。班主任要根据对方年纪和性别,选取恰当的称呼,如张哥、李姐、小张、小李之类。如果对方是生意人,则可以尊称“某经理、某老板”等,这样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保证家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不可直奔主题
家访时,班主任要先从家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家长的工作状况、工作环境、农业收成等。谈着谈着,话题逐渐转到孩子身上,切不可一坐下就直奔主题,要给家长先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谈话环境。如果是班主任第一次见家长,更应该循序渐进。农村家长对老师还是怀有敬畏之心,他们不会轻易张口和老师进行交流。所以,在正式谈孩子的问题前,最好先谈谈与家长相关的话题。
3. 高调报喜,婉转报忧
作为家长,最喜欢听老师夸自己的孩子。所以当话题转到孩子身上时,班主任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把孩子好好赞扬一番,让家长知道孩子是可造之才,这样就调起了他们“望子成龙”的愿望。而且班主任要把孩子的成绩和优点归于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老师提出的问题了。然后漫不经心地把话题绕到孩子存在的问题上。这时,班主任要注意掌握家长情绪,多说些宽慰的话。还要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这样就不会使家长感到难堪。
4.“和风细雨”开展“双边互动”
班主任和家长谈话,要和颜悦色、不愠不火,似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慢慢让家长明白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从而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家访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分寸,巧妙掌握谈话话题和进程,把谈话当成“双边活动”,你一言我一语。千万不能“一言堂”,把家长当成听众,因为家访时班主任一定要听取家长对孩子的反映。
五、完善后续措施
1. 与家长保持联系,关注学生动态
家访式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要指望一次家访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必要时,班主任可“常回家看看”,进一步巩固家访成果。
当然,限于时间和精力,班主任更多采用的方式是通过电话和填写“家校联系卡”。这两种方式要合理使用,如果学生有点滴进步和些许变化,班主任就可通过电话,以随意的方式给家长汇报,并听取家长的意见。但当期中考试结束和学期结束,班主任有重要事项通知家长,而此时家长亦有正式意见向学校反馈,这时最好使用“家校联系卡”。这种情况下使用电话,一则显得不太郑重,二则有些数据和确切情况,电话中的口语表达难以说清。
2. 跟踪受访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班主任对家访过的学生进行动态管理,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随着“问题学生”逐渐进步,要减少与其家长联系的频次,降低对该学生的关注度。二是等“问题学生”一切归于正常后,班主任要及时更换家访对象,争取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
3.班主任家访需要“三心” 篇三
班上问题孩子的母亲开过3次家长会,我了解到母亲比较袒护娇惯儿子。父亲则从来没有见过面。从入学档案了解到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平时工作忙,和班级的老师联系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空闲。
孩子做事情很拖拉,经常欠交作业和迟到,做任何事情均抱有侥幸心理,能逃就逃;做卫生值日几乎全跑掉,同组同学很有意见;初一沉溺于電脑游戏;平时气量较小,关系好的同学少,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沟通能力显著不足;从初一到初二,学习成绩节节滑坡。因为学业不佳,所以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唯一令其有自信心的就是乒乓球打得不错。但是,孩子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班主任与其家长联系,这从侧面说明家长也有让其感到“害怕”的一面,进行家访的话说不定会起到令人意外的效果。同时,这个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种种不良习惯其实也是某些家庭教育失误的体现,班主任也有责任和家长进行交流,帮助消除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作为班主任,我和孩子的母亲的电话沟通比较多,但收效甚微。孩子母亲也总说和孩子谈话不计其数,但孩子就不听,实在没有办法,从孩子母亲口中得知,在家里,孩子从来不做任何事情,连喝了的空饮料罐都由母亲代其扔掉。母亲也知道孩子有些说谎,但对孩子的教育上面思想准备不足,而且单凭母亲一人之力来教育孩子明显缺乏实效,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和孩子父母双方都见见面。在家访之前,我准备好了孩子初一全年、初二上期的期末成绩表。而且打定主意,将自己对于孩子的看法和盘托出,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教育观点,力图说服孩子的家长尤其是父亲予以配合教育,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根据约定时间来到孩子家中,为了说话不影响孩子,家长把他打发到邻居家去玩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作为小学教师的家长还是比较注意教育方法的。由于父母都是很早就来到深圳的教师,所以家庭条件尚可,孩子的所有愿望均能得到满足,我感觉到孩子也可能是条件较好而缺乏上进的动力,没有想到过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导致依赖思想严重,做事情缺乏主动性。
我首先向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介绍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三个学期以来学业情况,然后请母亲介绍孩子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据母亲说,只要自己在家有时间的话,几乎是全程陪同学习,可是就这样孩子还是欠交作业,还经常谎称写完了;孩子母亲自己也承认,可能因为是广东人的缘故,自己没有让孩子做任何家务,连吃饭都几乎是端到手边才吃的;还反映说孩子做事情特别拖拉,出门都要花很长时间,显得很慢。由于父亲管教儿子的时间极少,对孩子的教育几乎被母亲所包办,我向他们指出孩子已经养成了“女性”气质,心胸已经比较狭小了,主要是因为父亲在教育中的缺位造成了这种现状。
在谈到孩子做事非常被动时,父亲说,孩子和父亲出门游玩时什么事情都抢着做,显得像一个男子汉,有主见,做事积极。我说,正是因为和父亲在一起才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孩子心理来看,就是要在父亲面前表示自己已经长大了才如此主动的。父亲说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只要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则经常动用“武力”教训孩子。而母亲则比较和气,比较宠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在孩子和别的同学发生冲突时往往站在孩子一边。在小学时,为了防止孩子受到欺负,特地把孩子放在父亲所在学校,我认为这就导致了孩子不会宽容别人,没有学会和同伴们的交往。总之,由于父母亲教育思想不统一,于是造成了孩子个性行为习惯的种种弱点。
在交流过程中,父亲认为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很有礼貌,是非观念强,不会跟着社会上的人混,我也表示同意这一点,但我提出父母期望值过低,实际上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最后,我给家长提出了作为孩子班主任的教育建议:
1. 花大气力培养孩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态度坚决,但讲究方式,父亲决不能再打孩子了,多做说服工作,避免孩子为了逃避责罚而说谎。而母亲也不能够迁就孩子,帮他做所有的事情,有的时候一定要狠下心来不管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
2. 在初二的关键期,父亲一定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孩子言传身教,培养其男子汉气概。
3. 对孩子要提出适度的目标,孩子绝对不能够只享受父母亲提供的优越条件,必须有升学目标,学习上面要尽到自己的义务,要有所成果。
一句话,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做事习惯,学会了与人相处,在学习上才会有本质的良性变化。
由于我自始至终是站在孩子人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面提出的建议,尽管和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不同,孩子的父母亲都能够接受我给他们提供的建议,而且答应以后一定注意管教孩子的方式,父亲特别表示一定挤出一些时间陪儿子度过这关键的一年半。
4.班主任家访制度 篇四
班主任、科任教师家访制度
为了促使我校教师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使学校和家庭及时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将我校学生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现制定《班主任、科任教师家访制度》,要求广大教师切实严格执行。
一、家访必须按既定流程,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到区别对待、及时家访。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需要进行家访。
1、新集体建设时。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多观察、多了解、多调查、多分析,掌握了解每位学生的整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目的是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家长一起商量制定相应的家校合作育人目标、步骤、措施,利于因材施教。
2、学困生需要帮助时。目的是缩小差别、遏制分化,做到家校合作,一起关注孩子的进步,通过家访给学生以成功的积极暗示和激励,让失去信心的家长也重新燃起“望子成龙”的希望。
3、学生出现情感障碍时。目的是告知家长,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协商帮助孩子矫正异常情绪的办法和措施,以引导孩子尽早走出不良情绪的“沼泽地”。
4、学生成绩下滑时。学习成绩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外在反映,当学生某一方面的成绩出现滑坡时,班主任要立即进行“对话”,目的是帮他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并通过家访提醒家长和老师搞好配合,一起帮助孩子端正态度、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同时避免学生因成绩下滑而遭到家长的责骂、体罚。
5、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学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培养全面的素质,但不少家长只看重学生分数,忽视其它素质的提高,对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漠不关心。此时家访目的是向家长晓以利害,促使其醒悟,并积极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教育活动。
二、班主任、科任教师家访的具体原则是:
1、周密计划,避免形式主义。家访要目的明确,切忌走过场,每次家访不超过二名同学,周末家访可以适当增加。应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居住区域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备好“家访课”。
2、谈话有艺术性,保护学生自尊心。家访时应向家长多传递正能量,适当地指出“不足”,不要让学生在家长面前丢面子。先把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讲足讲全,再把不足、需努力的方向提出来,请家长给予配合,达到家访的目的。
3、尊重家长,重视家长的意见。对家长所提意见,要全面调查、了解、分析。正确的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或建议应及时反映给学校,以利促进学校工作。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具体情况而提出偏激或不正确的意见,要加以耐心、诚恳的解释,让家长给予理解和谅解。
4、以身立仪,仪表端庄。家访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大方,衣着整洁,谈吐稳重,以身立仪,为人师表。
三、保障措施
1、家访之前先打电话预约家长,征得家长同意后,方可上门家访。确保家访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2、按期初由年级制定每月家访计划,由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阶段实施,《家访电访报告表》由年级组分月上报政教处。
3、每学期各班班主任组织和协调科任教师进行家访,不留死角。
5.班主任家访案例 篇五
家访原因:
人很聪明,但无心上学。在班里跟几个同样无心学习的学生经常在一起玩,学习滞后,常欠交作业,课堂上常睡觉,早晨经常迟到。但他也又一些优点:如,尊敬老师,记忆力好,体育活动积极,特爱打篮球。家访过程:
我按事先约定来到他家附近的车站,他已在车站等候,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家。那天他爸爸、妈妈都在家,父母好客,热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在我说明家访的来意后,他爸爸很高兴,在他爸爸的强烈要求之下,我们先倾听了他爸爸的三点看法:
一、对待孩子教育,人生的大方向由爸爸负责,具体的学习由妈妈负责。该给孩子讲的做人的道理十岁前就已讲完,现在再讲是重复。他从不用暴力对待孩子,他认为他的孩子很乖,很优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讲话少。
二、中考是考试失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高中。
三、当初选21中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原因有三:
1、学校离家近,可节约时间;
2、教师教学水平比较高。接着他妈妈又说了一些孩子初中时优秀成绩,尤其是数、理、化,在家什么都好,就是动作太慢等。听完孩子在家的表现后,我首先对其父母提到的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然后顺势指出了他身上的一些不足,同时我也意识到孩子话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哪。我觉得他父母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而且表达的欲望都很强,可以想象他平时在家说话的机会少,而且可能不敢说,怕说不好。所以我委婉地向其父母提出,平时要多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有更多表达的机会,这可能对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家访反思:
1、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
2、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
3、家访工作长“报喜”,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
4、“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5、面对家长责骂孩子时,不应该添油加醋、落井下石,应多说点孩子的好话,使气氛缓解下来,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坐下来商量以后应该怎么做,还能取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10个年头。10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10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这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
我们班有个叫杨冰清的同学,她很聪明,但很好动,注意力经常不集中,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成不了,她宁可把时间用在劳动上(她很喜欢帮老师帮同学),也不肯花点时间做作业,成绩不理想。刚开始她总说作业忘了带,要在老师的再三追讨下才补交,但是到三年级后,随着科目的增多,作业量的增加,干脆不交了,即使老师再讨,她只有一句话:反正我不喜欢做,然后就不理老师了。
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有一天,我给她他叫到走廊,生气的对她说,既然连作业都不做了,那我也就彻底对你不抱希望了,以后我一定会做到我的眼里没有你,并且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把我的决定告知家长,又说明给她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她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她的行动。果然她变了,作业完成得很好,刻苦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会利用老师下班辅导的时候主动向老师请教,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她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她高兴极了。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我没有用“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谈了她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6.班主任家访手记 篇六
陈场三小 余功庆
家访手记:学生:韩智国
1、学生信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2、家访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家访时间:2014年11月12日下午 16:00--16:30
家访情况:经过傍晚的家访,我了解到,韩智国家中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生活。但据了解,韩智国是一个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成绩不稳定,有偏科现象。但他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小学时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进入中学,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他也想积极要求进步,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失败以后,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不专心,又屡犯自习课的不安分的老毛病,所以成绩总不见起色。
韩智国在家经常和妈妈交流,他其实也很想进步,就是觉得总是管不住自己。考试也经常会犯,为此,他很苦恼,不知如何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因此想请求老师的帮助。
韩智国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态,以后做到:遵守校规班规;上课认真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自习课提高效率,不讲话。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5个名次。结果:学生学习认真了,基本做到自己的保证内容,现在学习颇见起色;乒乓球技术也大有进步,曾获得学校第一二名的好成绩;现就读于辽宁省机电工程学院。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收效很大,至少孩子们知道了,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都是有期望的,都会给他们鼓励称赞,让他们去努力,去发挥。
7.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助推剂 篇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逐步趋向多元化, 旧的传统道德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 新的道德体系又未完全建立, 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冲击学校教育, 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 “5”是指学校教育, “2”是指学校之外的教育。也就是说, 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在这种背景下, 整体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显得尤其重要。
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二、家访系统化内容与实践操作
(一) 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明确家访内容
家访前班主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 要明确家访的对象, 其次, 家访前要提前与家长约好时间, 与家长沟通后在家长比较方便的时候进行家访, 这样可使家长有个思想准备。第一次家访, 班主任要对家访对象的家庭状况方面要全面了解, 班主任还要对学生在校情况和优缺点进行梳理, 以做到心中有数, 并填写好班主任家访记录表, 以便今后查阅。
(二) 差异化家庭类型, 家访内容具体化
1.根据不同家庭类型, 因人而访
对溺爱型的家庭。家访时, 我先肯定学生的长处, 然后用恳切地向家长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 耐心热情地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 启发家长不可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如有个叫胡小华的学生, 家庭条件很好, 父母非常溺爱孩子, 娇生惯养, 百依百顺, 家访时, 喜欢夸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 一谈孩子的缺点错误时, 他们就不爱听, 甚至替孩子辩护。我委婉地介绍了他们熟人中儿女教育成功的例子, 是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对孩子的爱。在我多次的耐心说服下, 家长的思想渐渐地转变了, 孩子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放任不管型的家庭, 尤其是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 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发展前途, 激发家长对学生的爱心和期望心理, 同时, 委婉地向家长提出放任不管学生对学生的影响, 使家长明白学生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是很痛苦的, 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 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 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专制型的家庭。家长深信“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对孩子管教过多、过严。孩子成绩不好或者犯了错误, 轻则训斥责骂, 重则拳脚相加, 这样的家庭应特别注重方法。如初二学生李成, 他犯了错误, 知道要家访, 非常害怕我来了个“宣而延访”。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 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间, 好好努力, 做出成绩, 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报喜的机会。他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 并请我看他的行动。果然, 他帮助同学, 刻苦学习, 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 得到了同学的好评。这时, 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 他高兴极了。家访时, 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 待家长高兴时, 我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 家长的思想转变, 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 有了学习的动力。
对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对这种家庭的学生, 班主任要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开始, 多表扬他们在家好的方面。例如, 有次, 为了初二学生李小明与同学打架的事进行家访, 那天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了, 邻居告诉我, 他放学后总是先把晚饭做好, 等他爸爸妈妈收工回来一起吃。今天因为他妈妈在割稻还没有回来, 他去田里接他妈妈去了。当时, 我被那位邻居说得直后悔今天他与同学打架后我批评得太严厉了, 这样懂事的孩子, 和人打架是不是另有别的原因呢?第二天, 我在班里转述了家访的情景, 真诚地向这位同学说声对不起, 说:“胡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好, 过于简单, 我想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吧, 首先我对我的工作方法检讨, 我想李小明同学一定会向老师说明情况的。不过, 如果用打架的方法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我想恐怕也不妥吧?李小明同学你说呢?”他站起来使劲地点点头, 我继续说:“我为我班里有这样一位孝子而感到骄傲, 有孝心的人一定善良。这样的学生身上即使有缺点, 老师相信他一定会改正的”。此后, 他再也没有打过一次架。
2.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 因材相访
(1) 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 班主任家访时, 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 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 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在校表现的不当之处, 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 绝对不能一味地指责缺点,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 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长期的“合力教育”, 学生学习效果明显的提高, 班级违纪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
(2) 重视中间不起眼的学生。这部分人是班级坚强的后备力量, 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既肯定其好的一面, 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 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 并共同努力促使学生下阶段好好努力。
3.根据不同的事件背景, 因事随访
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而沾沾自喜时, 家长也容易被学生的情绪感染, 觉得自己的子女真的具备这样的水平。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给他浇浇冷水, 并激励他能再接再厉。
当学生遇到挫折而悲观失望时, 往往会破罐子破摔, 丧失进取心, 无心向学, 此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与鼓励。当学生受到挫折时心理最脆弱, 这时班主任予以家访, 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 配合班主任及时疏导, 帮助子女走出困境, 这时的帮助可以让学生感动一辈子。
(四) 家访方法艺术化
1.平等相待, 敞开心扉
班主任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而家长的职业各有不同。因此, 在家长与班主任之间, 班主任的权威性是毋庸质疑的。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往往不会与班主任交流, 这时我们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 千万不可以教育的口气对家长进行说教。班主任可以通过先聊家常等方法使家长放松心情, 对班主任产生亲切感消除家长对班主任的紧张敬畏心理, 从而渐入佳境。
2.尊重家长, 善于倾听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 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班主任切忌以懂得教育而自居, 不愿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家访中, 教师应仔细寻找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 不能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 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 班主任仍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 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 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 应讲清道理, 说明利害关系, 做到以礼待人, 以理服人。
3.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 要实事求是, 既不夸大, 也不缩小, 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 使学生心悦诚服。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 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 用词要有分寸, 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 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 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 这就是小题大做。
4.要少批评, 多鼓励
在家访中, 无论对家长还是学生都要多欣赏, 多肯定。对于中等或是后进学生教师也要多表扬, 多肯定。对学生的缺点, 教师也要以建议或期待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才会为学生、家长重新点燃希望之火, 将肯定和鼓励变为动力。
三、结束语
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因素并重, 但学校教育应在三者之间发挥着主导、协调、影响、制约的作用。通过家访让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来达到提高家庭教育的功效, 家庭教育的功效提高了, 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真心地希望通过班主任家访这种与家长沟通的助推剂, 能够达到“5+2=7”甚至是“5+2>7”的教育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摘要:班主任家访是一项系统工程, 家访系统化管理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助推剂, 本文结合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 从家访的对象明确化、内容具体化、方法艺术化阐述了班主任家访策略的具体应用,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家访,助推剂
参考文献
[1]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家访探析[J].教育探索, 2010, (5) .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漫谈[M].漓江出版社, 2008.
[3]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家庭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教师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8.浅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 篇八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近年来,由于通讯设施的日益发展,班主任老师忽略的家访的重要性。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跟大家谈谈家访成为有效的教育形式,怎样发挥在学校的作用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充分准备,制定方案
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跟大家谈谈家访成为有效的教育形式,怎样发挥在学校的作用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访前期准备
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准备学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住址、爱好、优点、缺点与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还有哪些生成性的家访问题,如何应对等。应准备好有关学生表现的各种材料。材料要真实、齐全,这是做好家访工作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避免对学生简单地作出“好”或“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但是,家访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地去家访,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二)家访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帮、勤、细、激。
1.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
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这些学生就易成为令人慨叹的“辍学生”。因此,老师如果能够经常地家访贫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控流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家访贫困生要做到三帮:一帮解决难题、二帮鼓舞士气、三帮激发热情。
2.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
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的不安定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老师不能当学生有问题后去家访,在“问题生”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家访效果会更好,老师如果不能尽快找出他们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就容易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老师家访的重中之重。
3.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多疑、偏执、等不良心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和好顶牛等现象。有时,如有不慎,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极端行为,以致发生偶发事件。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难度较大,对他们家庭进行细访就尤为必要。
4.对优生家访要“激”
品学优等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不仅大多受到老师的青睐和信任,而且也多为班级干部,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核心。正因为是班中的“精英”,所以就更容易出现骄傲自满,不图更大进步,故步自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和不足。老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家访,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品学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品格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骄傲自满、唯我独尊等不良行为和心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品学优等生的更快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五、家校通信畅通,随时监督学生的情况
电话是班主任和家长联系主要方式,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信上讲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就亮红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9.班主任家访手记 篇九
高二分校尹伟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家访手记:学生:蔡文文
1、学生信息:近段时间出现厌学的情绪,作业几次不交,英语测试不愿考,和学生关系僵化,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2、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3、解决方案:在家人面前聊天,在表示完对他们现实情况理解的情况下,跟他们分析孩子的前途,并在适当时候要家长对我们或学生的意见表态,让学生争取在最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时间:2011年4月12日下午2:00--3:30
家访情况:经过中午的家访,我了解到,蔡同学家中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生活,高一妈妈在学校外面租了一个房子单独照顾她(父母离异后,妈妈去广州打工,现在由其舅妈照顾)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们回去后帮该生办理了贫困生助学金。据了解,蔡同学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初中时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进入高中,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他也想积极要求进步,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失败以后,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家庭原因,心情急躁,所以成绩总不见起色,感觉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处,还不如早点走上社会。
10.班主任与家访 篇十
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刘升丽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三字经里说: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足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教育只局限于学校,就会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访工作就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情况适时进行家庭访问,深人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密切家校联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关怀帮助下健康成长。
下面我就班主任与家访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抓好贫困儿童工作,家访可以提升孩子的人格魅力。
王鹤琪是城港路街道西泗河村的一名学生,刚接触这个孩子时,感觉很听话很老实,老实的有些窝囊,一天下来你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是一个很不被人注意的孩子。有一次早上值日,我在巡视中看到他的脚一颠一颠在捡拾垃圾,衣着朴素的他顿时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就问他:“你的脚受伤了,应该告诉老师,我会给你调换人的?”他低着头很拘束的站着没吱声。我又没话找话的说:“你妈妈做什么工作?”他说:“没有工作。”我又问:“你爸呢?”只见他眼圈红了,很小的声音:“病了。”“什么病?”“脑溢血。”看着他难过的样子我也不好再问了,忙安慰他说:“不要紧,人都是会生病的,会好的。”再后来我就注意到这个孩子异常沉默,从来不敢与人直视。于是,我利用十一节放假,走进他的家庭,原来他的家庭的确很是不幸。他的父母原有一女儿,7岁那年跟随叔叔拉玉米掉车下轧死了,后来他父母又有一个儿子,在15岁那年又淹死了,心灰意冷的母亲在42岁那年又意外有了他,生活还不到十年,他的父亲得了脑溢血,两次入院,家中积蓄全部花完,全靠亲戚接济。面对突变的家境和年老的父母,孩子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越来越沉默。作为教育者,我深深知道这个沉默的背后将是多么可怕的讯息。于是,我回校后做了一系列的帮扶行动,在班级中让其担任数学课代表,慢慢提高在班级中的威信,没事的时候和他聊天。鉴于他的脆弱,我暂时没有让其他学生知道他的贫困,而是一再宣传他的坚强与勤奋。过年了,我带他去买新衣服,让他和我儿子多相处,平时我和他的妈妈姐妹相称。不到半年功夫,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变得灿烂了,班级里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班里的学生开始喜欢他,仰慕他,让他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自信。
二、做好学困儿童工作,家访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热情。
林珊如是原四三班的一名女生,从开学那天就不交作业,上课没精打采,没有思维。电话联系了她的妈妈仍然不见起色。后来终于我按耐不住焦灼的心情,约见了她的母亲,结果在我向母亲说到她现在的状况后,她母亲居然很冷静很平淡的说:“我们也没办法。”眼神中居然还透落着对老师的鄙视和不屑。我预感到这是一个被众多教师刺激过头的家长,于是我采取了以柔克刚的方式,耐心的给家长分析造成孩子现状的原因,并对孩子的能力做了极大的肯定,恳求家长给予配合。谈话中了解到,她的父母开了小厂子,她的作业有父亲和姐姐监督,妈妈只管干活。而她的姐姐正处在谈恋爱的时期,爸爸经常爱打麻将。于是我又联系到她的父亲,了解到他的父亲对他关爱有加,于是,我对其父亲做了一番深入的思想工作,让他坚定地认为只要他肯辅助,孩子具有很大的潜力。就这样不间断的家校联系,孩子上课终于抬起头,并慢慢的对学习产生兴趣,家庭作业也开始保质保量的上交了。
三、关注单亲儿童教育,家访可以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杜诗涵是我班的一名学优生,平日里这个孩子寡言少语,较其他同龄孩子成熟,总是心事重重。新学期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杜诗涵妈妈的电话,她给我说,今天是孩子的生日,她离异多年了,现在北京赶不回来,希望老师能在班里为她组织唱首生日歌。我非常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思,就利用班班唱的时间由全体学生送去祝福,同时我送给她一本笔记本,并在上面画了画写了寄语,没想到这个孩子居然感动的哭了。多么敏感的孩子啊!她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于是我带着困惑走进了这个家庭,他的姥爷接见了我,正屋没有去,而是把我让进了院子的小厢房,也就是杜诗涵和他妈妈的卧室,屋里真干净,杜诗涵说这是舅舅结婚刚收拾的。寒暄一阵后,我就带着孩子回学校了。在回校的路上,杜诗涵明显的和我亲热很多,话也多了起来。我才知道,她很早就没有姥姥,家中还有个小姨,由于前些日子犯癫痫病把脸摔伤就躲起来了。“这是怎样的家庭啊!”我不禁感叹,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此,我就经常和她聊天,给她说我的心事,打听她的各种家事,我们终于是无话不谈了。就这样我们在不断地交流中,我一点点走进她的心里,为她的成长点亮一盏导向灯,我们现在看到的杜诗涵已经完全是一个大方、自信、善良的阳光女孩。
四、重视特殊儿童教育,家访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
提到我班的宋泽坤,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用“特殊”这个词形容他。他一没残疾,二没智障。但是他的心理和行为都在透露着怪气。说他单纯吧,他知道的事还不少,说他成熟吧,他是张嘴就撒娇,做事就耍赖。提起他,任课老师没有不头痛的,教过他的老师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我一进新班就注意到他。于是,我很快联系到他的家长,摸清他的基本情况。原来他是家中老小,有一个姐姐已婚嫁,父母对他是疼爱有加,无心管教。于是,我就开始对他实施一系列的帮扶行动:肯定优点,提出缺点,确立规矩,制定计划,加强监督,心理疏导,坚持与家长密切配合。在约半年时间内,我和家长是天天7点半问安式电话联系,期间还去家中拜访2次。终于,他变了,变得懂事了,也勤快了,学习的任务能坚持完成了。
11.浅谈班主任家访的艺术 篇十一
【关键词】家访 针对性 激励性 艺术性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与方法。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更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通过家访充分了解情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那么,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怎样创造性地开展家访工作呢?
一、有爱心,勤家访
作为老师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成为学生心灵不设防的朋友。苏霍姆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孩子的智力的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需了解现在孩子家庭的背景,生活经历,情感历程,心里健康状况,交友情况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有方法,有策略地实施爱的行为,在爱中走近和走进学生的心灵,也赢得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愿意把他的痛苦和欢乐,把他的忧伤和愉悦,把他的情感和心事,把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都告诉你的时候,你的爱得付出才可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掌握适当时间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一种互动,主要表现为双方的言语交谈以及言语交谈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而对后进生的家访就更加要求交谈双方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任何情绪化的交谈都无助于客观分析。另一方面,家访是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有效地转化后进生,使优秀生更加优秀。而取得家长支持与配合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家长对转化孩子的信心。以上两方面都说明家访必须选择最佳时机。如 12(3)班小菲同学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差,还喜欢上网。我去家访时,他开始比较紧张,怕我向家长“告状”,不料老师却向家长讲了他在学校里如何为班级服务,主动打扫清洁区、抬水,后又讲到他在学习上还是有进取心的,只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在后来的学习中,发现他尝试着改变懒散的习惯,努力使自己进步。从他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不愿辜负老师的期望。同班的小弥同学,热爱集体,学习自觉,乐于为大家服务。家访时告知家长。她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校表现好,就主动表态:大力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多用激励性语言
班主任家访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既不讽刺,又不挖苦,不能只提短处,不讲长处,更不能一见家长面就讲学生的缺点,也不要把话说绝,以免挫伤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班主任家访要把严格的要求和良好的愿望圆满地结合起来,从对学生关心、爱护、负责、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使学生与家长都感到老师的批评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格要求,也有富于人情味的热情关怀。
家访是沟通家庭,学校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共同教育学生成才的情感沃土。只有适时、有序、勤于搞好家访工作,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很好地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我们都明白: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家庭以及社会对儿童施加影响的过程中的不良或不当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就必须有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配合。从班级管理工作的角度讲,家访是联系家庭,依靠家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后进生进行家访呢?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想从以下二个方面来说。
一是了解后进生的家庭。对后进生家访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后进生,并全面分析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寻求转化后进生的适宜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有鉴于此,要家访就必须先了解“家”。了解后进生家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居住环境等。
二是了解后进生本人对“家”的看法,包括父母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条件等,尤其是后进生对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看法。前段时间,我组织孩子们以“爸爸妈妈,我想说”为题写了作文,文中我读出了孩子对家长的感谢,了解的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对父母关心自己方式的想法,除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也少不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这样,我家访时就有了针对性,能够做到因“家”施“访”。
因此,需要老师改变工作中的思维定势,不仅看到后进生的“不足点”,更要看到后进生的“先进点”,善于捕捉“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家访。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家长对转化后进生的信念,也能对后进生起激励作用。当然,并不排斥在后进生发生某种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时进行家访。我们班的高永作可以说是班上的“刺儿”,他总惹同学。尽管和他谈心多次,当着大家的面也道歉,做过保证了,但关于他的“告状”还是接连不断。我与家长交流了。也许是家长的教育有了一些成效,这段时间,较少同学来办公室说他了。我乘机安排他为班上的“爱心行动”做记录,同学们都夸他工作负责。只有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孩子的品行才能真正地改变。
四、把握家访进程,取得家访实效
家访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活动,整个家访进程主要由老师把握。把握家访进程总的要求是:教师有意识地导出话题并引导家长始终围绕家访主题交谈,交谈还要注意艺术性,除一般的谈话技巧外,应注意“二忌”: 1、忌“独白”。家访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谈是双向的,不仅是与家长交谈,更多的时候应让孩子也参与其中。“独白”只能阻塞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每次家访,我总是让家长、学生一起参加交流,家长也不至于太尴尬,孩子也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而后采取改进措施。2、忌“揭短”。后进生有很多“后进点”,加上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介绍后进生的情况时过多关注其“后进点”,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和后进生感到“不可救药”,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交谈时学生最好在场。如果需要单独与父母交流,可以预先告诉父母,预设学生不在的环境,不能强行让学生回到自己房中去回避,那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总之,家访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在平时的家访中注意掌握这些技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较好的预期教育效果。
【班主任家访制度】推荐阅读:
班主任家访事迹材料07-30
组织班主任家访心得体会10-01
优秀班主任考核制度08-22
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11-08
班主任常规工作制度08-29
学校班主任选拔聘用制度09-28
“班主任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07-02
班主任反思:提升班主任的人格修养08-08
班主任要有“四心”-班主任工作心得08-11
代理班主任的思考-班主任工作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