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课堂教学

2024-06-23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精选8篇)

1.多媒体与课堂教学 篇一

多媒体课件与化学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了!本文就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地位;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与板书;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师。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地位  实验  板书  课堂教学  化学教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益都随着起了巨大的变化。这场风暴自然也把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行业卷入其中。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老式的幻灯机也光荣“下岗”了,多媒体课件堂而皇之的进入了课堂,把广大的师生带入一个新的情境。这对学生的学习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要求老师也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便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平时自己也做一些多媒体课件,今天想把我做多媒体课件和化学课堂教学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  多媒体课件的地位

多媒体课件进入化学课堂,把师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更全面的说明问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次实验教学课竞赛中,有位老师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课的导入是这样的:首先,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黄龙洞的精美的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然后一句“是哪位能工巧匠给我们雕砌成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它就是二氧化碳”引入新课。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就十分精彩。虽然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作用非常重要,但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进入化学课堂,不能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宰,更不能代替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只能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一个必要的补充。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的交流,是灵活多变的,其教学过程无法预计。而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软件,其执行的过程是不变的。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肯定也不可能设计到课堂教学变化的各种情况,以及根据各种情况所做的各种变化。化学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二、    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说明化学中的一些现象、变化,当然必须充分通过课堂化学试验来说明。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可以形象、逼真的表示宏观世界的化学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能艺术的表现化学世界的奥秘,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现实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却能很好的模拟做出来。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中的模拟实验也不能代替课堂演示实验。有位教师在讲《氢气的性质》时,首先在课堂上做了不纯氢气爆炸的实验,巨大的爆炸声引起学生的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同时也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在这里,化学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就结合得非常好。

&n

[1] [2]

 

2.多媒体与课堂教学 篇二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选用各种教学媒体,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获取信息, 培养能力。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 而且要精心选用教学媒体, 形成教学内容的合理结构, 从而做到“功在课前, 效在课上”。但有些教师在设计、选用教学媒体时只注意表面文章, 不重实效。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我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目的明确, 讲究实效

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在选用媒体时, 切忌盲目性, 随意性, 要从确实的目的出发, 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以一节课为研究对象, 那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文内容来确定这一节的教学目的;其次, 在一节课中可能会运用不同的媒体, 如黑板、投影、挂图等等, 那么运用各种媒体, 既要为这一节课的目的服务, 又要考虑运用媒体的具体目的。只有这样来思考问题, 才能使“目的明确, 讲究实效”这一点落到实处。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1.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使用。2.在学生需要用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时使用。3.提供图文资料, 开阔学生的视野。4.在课文语言表达抽象,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教学效率不高时使用。

二、适时、适度地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听了很多节公开课, 发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有的过分追求全程效果, 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 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谢谢合作”, 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 使得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有的只追求课件的“外在美”, 忽视了重点、难点的解决;有的只是在出示题目时频频使用课件, 仅仅充当了电子黑板或投影片, 未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的把界面色彩搞得纷繁复杂, 以为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实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 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 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应着重掌握的知识。如在教学过程中, 以多媒体代替教师评价, 学生答对了, 出现鼓掌声或者“你真棒”的赞扬声;答错了, 出现砸碎玻璃或“再想想”的声音。这样的点评比教师亲自点评更有效吗?未见得。要改善这些现象, 关键是要注重实效, 把“是否体现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 是否有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转变“为电脑而电脑”的备课思路。事实上, 也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辅助教学, 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要用辅助教学, 常常只是在一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电教手段, 因此, 教师课前要周密考虑, 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

三、学会忍痛割爱, 切忌滥用多媒体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有的老师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有精美的视频, 有可爱的动画, 在教学时难以取舍, 要么重复播放, 要么反复出现, 即使再美的东西, 也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有意义。作为教办的语文教研员, 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蝴蝶谷》, 该教师在制作课件是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动画———各种各样的蝴蝶上下翻飞, 确实很美, 在教学时, 这个动画就反复出现多次。第一次是在导课时, 刚一出现, 马上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 下面听课的老师也暗自赞叹,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二次是在讲解课文时出现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五颜六色的蝴蝶上下翻飞”的情景, 她又一次播放了这个动画, 这时已经有少数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了。过了不久, 他又第三次出现了这个动画, 目的是让学生欣赏,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 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无动于衷了, 在下面说悄悄话, 互相打闹, 课堂秩序有些乱了。这样不但有违初衷, 还适得其反。究其原因, 动画反复播放, 已使学生对其丧失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 忍痛割爱, 好钢用在刀刃上, 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到最佳的位置上, 切忌滥用多媒体。

四、要使各种媒体技术相互结合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 尝到了甜头。就片面的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教学工具, 厚此薄彼, 甚至忽略其他媒体的使用。教学中只用一种媒体, 学生所接受的是单一的刺激, 一般说来效果不好。我们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缺点,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 如幻灯片的放大功能、投影仪的展示功能、教学实物的教学功能和黑板的板书功能, 而音响媒体最有利于培养听、说、朗读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语感;光学媒体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 有利于对缺乏直接经验的事物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 就要注意选择最容易达到确定目的的媒体。这些都是计算机所不能代替的。

五、教师要熟练的掌握设备性能和提高操作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干扰。如有一个老师在公开教学时就曾经出过这样的笑话, 忘记把幻灯片切换到放映模式, 让学生在普通视图下上了一节课, 效果可想而知。是大意?是紧张?不管怎么说, 这不能不算是一个较大的失误。虽然这是个别现象, 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教师中还有少数人不能熟练操作使用多媒体, 这必然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难以发挥多媒体的真正优势。要想避免这种尴尬, 除了参加必要的计算机培训之外, 还要多练习, 多制作, 多使用, 熟能生巧, 即使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也可以从容应对。

3.多媒体与物理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力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但进入高中以后,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本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例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有关飞机连续投弹,学生难于理解炸弹在空中的排列情况。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或录像技术拍摄飞机“实际”投弹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飞机投弹。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上面在研究平抛运动讨论“飞机投弹”问题时,如果地面目标不是静止而是运动的。设问:目标在与飞机运动的同一方向上如何运动才能逃过一劫?学生兴趣盎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在他们迫切的心情下以课件加以演示。同样的教学设计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也作了较多的尝试,如用“仿真物理实验室”的交互性,探索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物理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物理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牵涉到一些动态过程,而某些动态情境又难于在教室里形象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想象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限制,难于理解动态过程。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态技术展示动态过程,可让学生感受“实际”动态情境,弄清复杂物理过程。

四、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例如,在运动学的追赶问题中,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匀减速的物体追赶匀速或匀加速的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学生常常想当然地直接利用位移相等列方程。此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把这个过程演示出来,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找出错误的原因。

五、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应鼓励学生用物理思想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物理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已成共识,虽然形象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具体的实际实验。但有些物理实验因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条件难于满足,如,掌握一些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时,必须先了解其内部构造的设计,在课堂上不便于拆卸时,课件演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展示。有些实验过程很快,学生不便观察,如失重状态下物体间压力是否存在的讨论,课本内容安排了一个小实验:壁上有孔的塑料水瓶盛水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观察孔中是否有水流出。由于自由下落的过程时间很短,学生尚未反应过来就已结束,观察不到现象。笔者在课前先将实验过程拍成录像,在制作时利用慢放效果,现象十分明显。播放后学生印象十分深刻,事隔月余,提起时仍津津乐道。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2]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1(05).

4.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篇四

白杨中学 刘元清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辅教

作者简介:刘元清,女,34岁,中学教师,从事英语、生物教学。

内容摘要: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传统教学主要重视了理论的讲述,相对忽略了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思维僵化,创造能力受到制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传统教学主要重视了理论的讲述,相对忽略了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思维僵化,创造能力受到制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一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选择多媒体,它有哪些依据呢?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对声觉、视觉、听觉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二是要适时适度,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初中生物的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麻烦。

2、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否则就是“画蛇添足”。而象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而且通过三者的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3、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则,我们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

新授课,一般根据以上几个原则来进行,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

确定好使用多媒体后,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起来。

二、课件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笔者认为:课件设计的思路有两种:

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思路。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们简称为“辅教”。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这里不作深入的探讨。

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素质教

]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路。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创设一种与学习相联系的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3)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其目的是使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打个比方,这就象你有一条信息,我有一条信息,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条信息。(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即学习者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

三、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选择主题。

确定一个鲜明的可以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主题,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或不可能达到此效果的。如上文中所举例若干。

2、情境创设。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环境保护》中,模拟出酸雨的现象及其危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信息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CAI系统应给以适当的帮助。

4、自主学习设计。

课堂上在明确目的之后,给学生20--3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任务,学生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CAI课件通过“在线交流”、“留言版”、“聊天室”等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CAI系统提出或由学生自由提出,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③多媒体系统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6、强化练习设计。

精心挑选本主题中既反映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的练习,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可以采用抢答竞赛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通过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5.多媒体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故事 篇五

——反思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

顾寅

大学毕业后的我,对计算机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如果一定要说有,只能是对DOS的一丁点熟悉和对BASIC语言的一知半解。就这些,还是在遥远的初中年代留下的印记。对Windows操作系统是一无所知的,更不要说课件什么的了。98年机缘巧合,我结识了一位亦师亦友的计算机老师,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开始尝试使用Windows系统,并且不久我就有了自己的计算机。

没过几个月,我们区教委就组织了一次课件制作比赛。没有任何课件制作经验的我,居然在那位朋友的激励和支持下,毅然决定参赛。当时我选用的工具是Authorware4.0,没有经验,就努力学习。因此,我经常彻夜泡论坛。我明白,带着项目学习的速度是最快的。

那时,Authorware的学习很火,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我就在当时一个比较著名的多媒体网站——5d多媒体网站上碰到了一大群高手老师,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有老张(当年制作了许多Authorware外挂的高手),上海的天地,南京的滨滨,还有大名鼎鼎的Y(袁海东老师)。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努力,我的电脑水平、Authorware的运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后来,由于动画教学的需要,我开始转向使用Flash4.0。在5d,我不断向Flash高手提问、学习。后来又知道了视觉中国、闪客帝国。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学习,我逐渐掌握了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

那段时间里,我收获很大。也养成了上网至深夜的习惯。后来,在5d新手上路老斑竹yuzhiqing的推荐下,我又出任了5d新手上路版的斑竹,把自己在鼓捣计算机中发现的问题和窍门及时反馈给大家。那一年,我有两篇关于计算机的文章在《软件报》发表,自制的课件也在市里获得了一等奖。

就在我有些飘飘然的时候,我得到了浙江省多媒体制作课件一等奖作品是PowerPoint作品的消息。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偏离了英语教育,而与计算机教育领域接触过多。得知消息的那一天,我思考了整整一夜。计算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一个晚上苦苦思索,我弄明白了:计算机只是起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而已,它永远不会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清楚了这个道理,再回过头去看看,觉得的确应该在自身的教学技巧上多下功夫,不要做本末倒置的事情。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反思,我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多媒体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确能起到辅助作用,但如果过度扩大多媒体的作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说,多媒体使教师变懒,不仅懒得思考,懒得去判断学生的真实感受(把判断的权利交给了冷冰冰的机器),而且有甚者甚至懒得去板书!多媒体的声光动画虽然形象生动,但也有可能吸引学生只注重表面的东西。受制作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也少有老师能在课件中体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往往是固定的答案,固定的结果,如果学生回答与流程所给答案不符,简单用个“No”了事,即便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多么的合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尝试,我觉得课件既然是起教学辅助作用的,就应该把简单实用

放在第一位,没有必要整得花里胡哨的。后来每当我看到不能与学生智力水平相适应、不能应变的课件、甚至是包含有种种干扰因素的所谓“精品课件”出现在教学展示课堂时,我真有种想哭的冲动,我们到底在培养学生,还是在制造上百个乃至上千个一模一样的机器零件?我现在用的课件,应该算是简单的,第二天上课的课件,我前一天晚上一般用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搞定。对于商业化的课件,当然可以制作的考究一些,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服务于教学,辅助教学”的作用。一定要尽量避免在课件中添加干扰因素现象的出现,同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可选答案如何出现上下功夫,最好用随机出现的方法代替逐个出现。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学生的回答与将给出的答案不符而出现的“垃圾时间”。

对于新教师来说,我觉得不宜在课件制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耗费过多的精力。毕竟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才是第一位的!那年我指导的第一位新教师让我听他的课时,我借鉴了当年市送教下乡的要求,提出:不准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许这样的做法并不十分合理,但结果却达到了我预设的目的。着实考验了他的教学素养一把。今后,如果我还有做指导老师的机会,我一定还会这样去做的!毕竟,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而非教学的全部!

6.多媒体与课堂教学 篇六

多媒体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优势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以其独特优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能有效地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 虽然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但仍然为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来创造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

2.能增加信息量, 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 还节约了时间, 增加了容量,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以多媒体方式显示教学内容, 可以节省板书、画图等时间, 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 解决了课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 加快了教学节奏, 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一堂课开始可把复习题或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播放, 不仅节约时间, 而且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 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比口述或板书方式更为优越。

3.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将授课内容发送到校园网上, 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还可以在网上进行辅助教学、辅导, 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挖掘优秀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 同时促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形成上课认真听、快速记, 课余通过上网解决遗留问题的好习惯, 使教育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效率存在的问题

1.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导向有偏差

目前, 有的高校在评价教师多媒体教学时, 过多地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设备, 以及采用了多少先进技术, 却忽视了多媒体教学中更重要的问题, 即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恰当, 教学是否实现了最优化,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等。这种高校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导向偏差使得某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产生许多不正确的认识, 从而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 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切实提高。

2.多媒体教学被“滥用”, 课堂教学“影视化”

目前, 高校中“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现象较为严重, 许多教师没有根据课程内容, 制作适宜的多媒体课件。例如, 不管是理科、工科还是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都制作成同一模式的课件, 或是对授课内容没有认真整理, 而只是组织制作成教科书的翻版, 或是课程内容完全被花里胡哨的动画、影视效果所湮没, 最终造成要么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过大, 由传统的“人灌”变成了现代的“电灌”;要么信息凌乱, 电脑屏幕五彩缤纷, 如同看电影, 完全体现不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师生情感交流少, 课堂教学“冷漠化”

目前不少高校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 在大部分时间内, 教师手握鼠标, 面对计算机, 而学生面对屏幕, 感受不到课堂的活力和情感, 客体处在被动环境下接受知识, 这无疑会导致接受效果的降低。而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中, 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 抑扬顿挫的讲解, 其语言表达充满活力和情感, 并带有着个性化色彩, 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受到感染, 思维变得活跃, 思考积极。遗憾的是, 传统教学中的这些好的教学特色完全被一味追求多媒体手段所取代了。

4.多媒体教学设计水平不高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如果说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 (最终体现在教案上) 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的话, 那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如有关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的确定、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评价都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过程应当考虑的。而实际上, 有关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论在许多高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甚至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略, 表现在课件不注重学习者的需求, 课件没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课件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匹配等。低下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水平, 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优化多媒体教学,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施路径

1.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尺度

首先,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一定要遵循“最佳效果”原则。从理论上说, 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 但从实际情况出发, 并不是每门课、每次课都必须使用它, 有些课程或某些教学内容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多媒体毕竟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保证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其次, 要遵循“为我所用”原则。即“以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某些教学内容, 比如结构图表、流程图、模型图片、过程演示、实况录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可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而对于逻辑推导占主要内容, 或者师生面对面情感交流要求较高, 以及需要教师现场灵活变更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 则要审慎选择多媒体教学。

2.增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讲课本身是一门艺术, 通过教师的宽厚知识、幽默的语言、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眼神变化、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而多媒体教学中若不注重与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只是坐于电脑前操纵鼠标, 对着屏幕解说, 师生各自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和显示屏幕, 这样多媒体仅仅只是作为了一种演示工具, 就会在教学中出现“黑板搬家”的现象。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不应仅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而应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应是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知识“内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因此, 要搞好多媒体教学, 就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发挥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交流, 教师才能判断学生是理解还是疑惑, 是全神贯注还是漠不关心, 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讲授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3.把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中适时切换并使其互补, 对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问题的推理过程, 教师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 教师要有一定的时间离开键盘、鼠标和屏幕, 结合传统教学方式, 用自己的语言, 身体姿势和表情来传达知识和信息, 并要经常性采用启发式提出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同时对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物理变化过程和问题的结论, 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 将图、文、声、形相结合, 展示动态变化过程,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应用水平

具体来说, 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 应合理控制其中的信息量, 避免在一张页面上提供很多信息 (尤其是文字信息) , 要合理设计课件的形式, 避免产生因信息量过大而导致的学生跟不上及视觉疲劳等问题。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过程中, 努力做到教学“三同步”, 即教师的板书与讲解同步, 学生的理解与记录同步, 产生的问题与解决同步, 使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5.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科研室,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重点, 研究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特性的优势,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同时还要对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从而为学校多媒体教学提供有力的智力和动力支持。

摘要:目前,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已有广泛应用。但在当前的教育水平下, 高校实施多媒体教学是否真的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是一个亟需讨论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优势, 以及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效率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优化多媒体教学,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立新.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之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12) .

[2]张从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12) .

[3]林英、叶玲.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 (5) .

7.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运用 篇七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46-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激发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娃娃,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他找到家,你就能与他成为好朋友,他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2、突破重难点

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比较韵母an和ang的发音时,我们设计了“ang”的g闪动或者变色,并提醒学生拼读时注意舌头的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jqx和ü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成功画ü戴了一顶帽子,帽子有两点,看到jqx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在笑声中,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

3、加强读写训练

在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强化朗读能力;在指导背诵时,第一遍,可播放课文录像,配以轻声的录音;第二遍,录音没有了,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学生随着画面的变换轻声复核课文;第三遍,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背得快又准。在写字训练时,由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讲写,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在蓝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显得格外显眼,一支漂亮的笔为同学们范写着生字,甜美的解说伴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了写字,写出来的作业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4、培养语言能力

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家的猫》之后,要学生仿全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首先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接着运用课件:笨拙可爱的小鸭,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用在全文中学到的方法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

二、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可谓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收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吏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学生对“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资料中截取有关的三个片断,并设计制作成慢放过程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对面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撵上去;“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三、运用多媒体加以引导,突破重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还原了曹冲称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反复观察。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巧妙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1、查阅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

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余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手抄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

2、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黄山奇石》,我们可以将黄山的视频资料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

3、创新能力

8.物理教学与多媒体 篇八

物理教学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武汉市育才中学 梁英

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上公开课,我也上了一节公开课。请了全校的物理教师听课。课题是:动能与势能。教学重难点是:动能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我设计了两个图片:三峡大坝和一则新闻引入。

看见大坝的闸口喷涌而出的水,同学们马上叫出:三峡大坝。于是我提问:“我们利用水干什么?”

“发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到底利用了水的什么来发电的呢?学完这节课我们要能够回答出来。”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小馒头砸昏铁路工人-----为什么?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此处的多媒体引入还比较成功,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并小声议论起来。我写出课题:动能与势能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复习前面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做出练习一”(其实,只用回答就行了,现在想起来当时还是花了较多时间在此的。)

由图三;钢球撞击木块移动了是否做功,引出能量得定义(还较自然地过渡)。由图四:风、河水、钢球它们的能量的共同特点:运动--得出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此处学生很快总结出了它们的共同特点,也能得出概念)

又用POWER POINT打出生活中常见地物体—风、飞奔地骏马、滑翔的鹰、奔驰地列车----学生马上都回答出:它们都具有动能。(效果达到了,他们都理解了概念)

“那不同级别的风能吹动的物体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

“动能也有大有小”

“我们猜想: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我这儿有些器材:斜面、小车、木块、钩码、带刻度的长木板,谁能帮我设计该如何验证猜想?讨论后看哪一组可完成设计。”

同学们开始了讨论。有人举手了。“用斜面让小车滑下,看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可知与动能的大小。”

“差什么条件?”

“控制不同的高度,速度才不一样,还要控制小车质量一样” “非常好。这种物理的研究方法叫什么?”

“控制变量法”(其实,这儿还有一个量是不能看出大小的—--做功的多少不能看出,只能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显示。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可是当时就是忘了提出了。)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动能和速度的大小到底有什么关系吧”

演示实验很快完成了。(如果此时能请两位同学来合作完成,可能比教师的演示的效果要好。考虑到我的POWER POINT已经做了此实验的再现,演示很匆忙完成了。不够仔细,没达到演示的效果)

结论学生倒是很快得出了:质量相等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第二个实验如果由学生自己来做也行,可是考虑到时间不是太多,又由我自己完成了。其实,内容不能完成也可以,以学生掌握为主,当时就是忽略此处,只想去赶进度了。如果再上此内容,我一定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完成实验、自主得出结论。)

由图表:大小不同的车限速不同,提问:为什么要限速?为什么重型车限速更小?(巩固了速度与质量与动能大小的关系。由练习发现同学们出现的问题所在。及时练习及时讲解,可使知识更牢固)

接着,又由钢球落下对小凳做功,引入重力势能。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给了大小不同的钢球、小凳、沙槽,探究与高度和质量的关系。(可惜,此处的实验还是我独立完成,没有交给学生去合作完成。学生只是观摩者,不是参与者。如果放心让他们去做,会有不同的效果的。结论倒是容易得出,可要理解结论和长时间记住结论,还是要自己参与实验并有体会才能理解的。)

弹性势能的引入也还过渡自然:橡皮筋将纸团射出,对纸团做了功。橡皮筋放在纸团旁不会对纸团做功。得出弹性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自然,也容易理解)

练习3、4都用POWER POINT打出来直接可看题完成,节省了时间。

最后的结束回到课前的提问上-----打出图片:三峡大坝、新闻:小馒头为何会砸昏工人的头?

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回答了,而且声音格外响亮,看样子真的都已掌握所学的了。(首尾呼应,真能通过学习完成这节课要掌握的内容了)

在这节课中有几个地方多媒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概念的引入、运动的再现、结论的得出、及时的练习。但也有几个地方存在不足:板书因为图片上有而简化了、实验因为有图片而匆忙做完了、练习已在POWER POINT上有而赶了速度。经过同行的分析、总结和课后自己的及时反思,我发现只有合理、准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替代的,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另外,任何时候多媒体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的工具,而不应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来教学,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取决于教学目的和组织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媒体的中介作用不可混淆,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更先进的媒体与其它传统媒体优化组合,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难点。但不能为了演示实验而忽视了真实的实际操作。和学生的互动和他们一起动手做实验还是必不可少的。

在那次的公开课中暴露的实际问题可以让我终生受益。我再不会为了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而忘记板书,不会为了再现动画而匆匆将实验完成,不会为了完成拟定的任务而赶进度。今后我不再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为了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临时使用教学软件或突击一点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我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学会利用动画来再现物理现象,学会将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学会在常规教学中多练习使用多媒体,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将先进的教学手段用好、用对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于是我总结了运用多媒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可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比如运动的相对性、凸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有很多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铅球出手后的轨迹、物体由高处落下的速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越来越大,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又方便。

2、可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力学的计算,一道题就要抄几分钟,解题又要几分钟,还要强调书写格式,用多媒体几秒钟就可抄完题,解题也可用卷帘式POWER POINT一行一行打出来,配上声音,下面再画上不同颜色的横线,学生印象深刻又不易遗忘。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更可自由更改划线,将错误和正确用不同的线标出,还能将并联电路的多条线在同一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线标出流向,由于使用多媒体的实效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练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可模拟课堂的演示实验

有关电与磁的内容中电流的产生,矩形线圈在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如何认识这种模型呢?通过动画、色彩、闪烁和音响等多种效果可真实表现出来。再有透镜成像的成像原理,U>2F,F

4、可形象直观地再现长时间的物理变化

如分子运动论,气体的扩散很容易理解,液体有的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可有的液体的扩散如硫酸铜和水的扩散要四五天,固体就更长了,如铅块与金块的分子扩散,需要五年时间才有1mm扩散现象。用多媒体就可将几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实验在几秒内演示完毕,又直观又形象。还有物体的物态变化也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例如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液化,可能一节课只能做实验了,这时利用多媒体可将现象用电脑简化为最简洁直观地现象让同学们加深印象。干冰的升华肉眼无法看清,将过程慢放并定格就可清晰将现象直观再现。

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替代的,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另外,任何时候多媒体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的工具,而不应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来教学,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取决于教学目的和组织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媒体的中介作用不可混淆,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更先进的媒体与其它传统媒

体优化组合,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难点。但不能为了演示实验而忽视了真实的实际操作。和学生的互动和他们一起动手做实验还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餐饮领班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学习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