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2024-06-25

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精选12篇)

1.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一

“国培计划”研修日记

3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上午边听郑晓龙老师的讲座,边腾出时间来思考自己想到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他的讲座中最有价值的实用之处是:凡是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列一个表格,让学生反复训练反复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是应对高考的行之有效的法宝,我觉得这种方法是比较可行的。

郑老师是特级教师,他对教师的生活有他独特的理解:不要让工作充斥你的内心。我就在想,我鼓吹的“人生苦短,多学学生活”是对的,因为人生苦短,所以任何时候尤其是工作的时候,必须想到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还有恋人、妻子(丈夫)、孩子、父母、朋友、亲戚需要我们和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一起——因为本质上我们工作就是为了更幸福更自由地生活。可是,我们周围的一些老师,往往表现出一种工作狂的特征来,领导在表扬人的时候,往往也是从工作方面考虑的——这其实也是领导的策略,他可以帮你创造奇迹,但是,老师本人却失去了诸多幸福和自由,尽管你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我是为了学生,这种理由充分而且崇高,但这却是建立在牺牲你的一切基础之上的。郑老师就举了一个他们学校的一位女教师最近的故事——成天忙于工作,丈夫说,今天晚上休息一下,妻子说,还有一摞作业没改完,于是又去学校埋头改作业去了。不过这样一去,次数多了,有一次,突然回家,就看见丈夫和一个女孩子赤条条在一起,她气极了,说离婚,丈夫说,好吧。妻子说,孩子留给你,不然我没法再嫁人,丈夫说好吧,但房子得给我,妻子无奈同意了,丈夫说,我还要接送孩子,汽车得留给我——那是妻子出资买的,妻子心疼孩子,不得不又同意了,结果,丈夫、孩子、房子、车子,甚至票子等等一切都给了别人!朋友们,你们说,这样工作值得吗?至于领导,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应当认识到,我们不能拿教师的负担和沉重的代价换取你个人想要获得的荣誉(也许是学校的荣誉吧),所以,当你——领导看到一个教师(年轻的或年老的)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或丈夫或妻子或儿子或女儿晚上十点还在改作业或找学生谈心时,请赶他(她)回家吧;当你看到一个教师(年轻的或年老的)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或丈夫或妻子或儿子或女儿周末还在改作业或找学生谈心时,请赶他(她)回家吧,要知道他的家里还有一个他(她)最亲爱的人在等着他(她)!所以,也请你不要在大家面前宣扬他(她)的这种不顾家只顾学生的“精神”——虽然这种精神值得表扬。

郑老师还提到,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浮躁的现象,比如,一节语文课往往设计了十几二十几个教学环节,导致有的教学环节根本没有时间展开,比如,有的老师说用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问题123,结果往往不到三分钟教师就说,好了,请回答问题。你看,不要说问题在三分钟内很难思考完整,就是文本,要在三分钟速读完,多数文本其实是做不到的。因此他主张,一节课不要花花绿绿的,三几个环节足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读、去分析。我觉得这个意见很正确,后面的孙教授也提到这一点。前面我们提到“一课一得”这种教学观并不过时,我们中的许多老师一提到上公开课,往往就要做ppT,而且做得很艺术、很漂亮,可是这样一来往往限死了教学的思路,教师变成一个恶魔似的人,要把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钻,这样的教学学生那里还能感受到乐趣?

听完孙绍振教授的讲座,我和林壁涛老师都有一种感觉:很惭愧,教了十几二十几年书,但是在这些大师们解读中学课文面前,我们显得实在太过于肤浅了!正如钱理群教授说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多写作,学习到今天,当我们站在大师们面前时,才真正领会到了大师们教诲的分量。我在想,大师们分析起文本来,为什么他们能说到我们难以说到的高处、深处?为什么能一针见血地解读文本意外所蕴含的“意脉”(意蕴、情感、思想和方法等等非显性的东西)而我们只能在教一些显性的东西给学生(这也是造成学生学起语文来感到厌倦的原因)?原因还在于他们具备了深厚的修养、积累了深厚的知识、不断训练自己的专业水平。孙绍振教授说,语文教师要有点小天才,我在想,“小天才”从何而来?应当从教师自身不断积累知识、储备知识、扩张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中来,唯有如此,你在教学中才能用分析的眼光寻求到文本中的矛盾(裂缝),解读文本所蕴藏的“密码”而不是重复文本中的学生都知道的显性知识。

原先我对王陆教授说的语文教师评课应当有专业词语的说法不以为然甚至抵触,但是听课听到今天,我却觉得她的看法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学习、领悟大师们的思想和智慧,而他们的这些东西不就是高度概括的理论吗?虽然这些东西有的深不可测或并不实用,但我不能否定它使我们得到了来自心灵的震撼和洗礼,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更高的升华和提升,当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时,我更不能说很多教学行为本身蕴含了他们传递给我的智慧和思想。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当一个人能够俯瞰世界与现实、俯视人生与生活时,他的一切言行都会让人们觉得富有哲理,这样,你又何愁自己的教学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呢?

孙绍振教授说,最反对齐读课文。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贯主张,记得当年一位县级教研员在评课时,充分肯定了老师要求学生齐读的做法,说这样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气氛。我当时也太没有给他面子了,当场就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最反对齐读,因为它不仅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让学生失去了个性和自我,开始讨厌起你的课堂来了。本质上说,每一个人都喜欢表现自己,现在高中生往往畏畏缩缩,那是我们老师逼到学生这样的,比如齐读课文,学生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能高兴吗?他会对语文课感兴趣吗?所以,我主张课堂教学应当多些学生个人朗读(教师尽量不要占用课堂时间展示你的朗读水平,我倒觉得北京八一中学的两位老师做得很好:跟着学生一起朗诵)、个人默读、个人阅读,腾出时间来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感悟文本,释放他们对文本的困惑和思考,这样才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对于“课堂”,我的解读是: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思考与活动的平台和支架。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说实话,平时的教学时间里,很难有这样集中、完整的时间让我们学习、思考、研讨教学问题,虽然有点累,却觉得收获颇丰,专家的观点和做法不仅印证了我的许多实际操作或方向是正确的,也引发了对许多教学问题乃至教师人生的思考和探究,我想,这次历练,将大大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水平,将大大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和教师生活能力。

比如今天听了程翔和闫存林两位特级教师关于文言文和选修课教学的讲座后,我总感觉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首先似乎缺少他们特有的但却又必须具有的自我意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解读文本已有的显性的而学生又自己能知道的东西,或者照搬教参更高一级则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上的东西,就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其次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实行霸权主义做法,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着自己转,一刻也不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视野,否则就会不安起来,我们这样做,意味着没有将学生看成一个人,看成一个可以和我们平等对话的人,更没有视他们是课堂的主人的意识,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课文讲完,如何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似乎这个工作完成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完成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重点中学也不例外。听了他们的讲座,我非常清晰地明白: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抑或是任务,那就是多一点“研究”,多一点“读书”——这也是十二天来我们听得最多、感受最深的两个词语。比如研究,一线教师最应该收集、研究教学文本以及和教学文本相关的资料信息,注意整合归类,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点是我们所有教师都能够做到的,只是我们往往还只停留在上网查找资料,而阅读相关书籍搞研究的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做到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恐怕需要有一个带动者和一个愿意合作学习的团队,这一点闫存林老师他们学校就做得很好,不仅领导支持,给经费,而且教师积极行动,像选修课,他们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投入学习,以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为线索开发了许多精品课程,如《魅力语言》《品读〈世说新语〉》、《走近红楼梦中人——看影视读红楼》《中国古代文化》《侦探小说研究》《鲁迅这个人》《中学生名著阶梯阅读》《编辑我们的语文读本》等等,有的成果还正式出版了。

至于读书,我多次谈及我所接触的众多大师如温儒敏先生、孙绍振先生、程郁缀先生,包括特级教师程翔先生、闫存林先生等等,他们不仅引导别人读书,自己也是读书的模范,试想想看,如果不是他们书读得多,他们能讲出我们熟悉的文本背后诸多不知道的精彩解读吗?他们能感悟出这么多富有哲理、思维严密的见解来吗?他们为什么是货真价实的专家?因为他们心中有折服他人的“干货”!

其次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往往存在轻率现象,尤其是一些语文教师自己感悟不深的文本的处理,表现出不以为然或随意处置的倾向,没有考虑到文本本身的美、编辑者的意图,比如白居易的《与微之书》,许多人恐怕不能理解或同意白居易那种直白的抒情方式,认为这样很虚假,殊不知古人一旦别离,要见一面都很困难,甚至是生离死别,那像现在,最不济发短信问候一声,到现在已发展到不仅可以QQ,还可以视频QQ呢!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时空感,哪还来别离感?于是往往就只是随意带读讲一遍了事,甚至忽略它,不讲读文本了。

再比如,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往往重视组织检查学生的背诵,却常常忽略组织检查学生的默写、抄写。程翔老师说得好,默写、抄写如果结合书法练习,抄写精美文段甚至全文,其产生的附加值将是令人吃惊的。为什么呢?你看,我们上课板书,其实对学生的直观影响也是很大的,好的板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的学生曾经也醉心学习我的硬笔,所以,现在有的学生讲起当年我的教学,似乎许多东西都记不住了,唯独写字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师说写不好,其实有时可以让学生来写,他们也可以成为榜样的。对精美文段,有时还可以网上下载一些,供学生参考。课后,我们觉得,让学生买一本比较精美的本子来抄写是不错的做法,从高一开始,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书法,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类似的做法还有,比如鼓励学生,我们往往不经意会拿学生的不足做“靶子”,其实这也不应该,因为你拿优秀的学生作品来展示,本身就已经昭示了其他同学的失败——谁都不愿意自己是失败的,更不愿揭开失败的伤口流血。

当然,有些问题我们还心存疑问,比如语文是学生最不愿花时间学习的学科,而且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实在太少,即使少得可怜的时间,语文往往也没有份——在强大的数理化作业面前(我们学校还有英语科占用了大量课外时间)往往“忘记了(还有语文作业)”或没有时间了。我问过外省的许多学校,他们所遇到的情况大致相同,本省的可能除了深圳,其他地方可能也类似吧。那么,应该怎样去争时间呢?郑晓龙老师说过,语文教师往往过于憨厚、理想,结果往往被边缘化了,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啊!我的理解是,语文老师首先要把课上成受学生欢迎的课,只有学生觉得你的课有趣、有用,他才能心甘情愿地喜欢听你的话,做你的语文做业,看你的语文书,思考你的语文问题了——当然,“你的”本质上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只不过现在都似乎发生了异化。

这些天来,我也看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明知有疑问就是不肯说出来,明知别人表现一般,却要说还不错。这就是中国人的中庸啊!其实,说得狠一点,这叫做“狡诈”说得难听一点,这叫做“狡猾”,当然说文斯文一点,这叫做“含蓄”——中国字就是这么神奇,你不佩服还不行呢!以上是有感于班上同学互相评课时的表现,可惜当时我点评并没有学会如此说话,这也许就是我的“憨厚”乃至是“迂腐”的表现啊。

2.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二

关键词:“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课程,学习收获与启示

一、参加“国培”的收获

“国培计划”, 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2011年10月到11月,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 我参加了“2011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初中语文学科培训, 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培训平台的网络视频聆听专家讲座, 在培训论坛上发帖回帖, 撰写研修日志,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学科专辑布置的作业, 等等, 培训、工作两不误, 参加远程培训, 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 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 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 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当听了专家的讲座, 反思自己的教学, 都能有所收获;从开始进入平台的生疏, 到逐渐熟练完成作业的程序, 到丰富自己的教学, 每一天都有一种成就感。每一次打开“国培”网页, 丰富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吸引着我, 我仿佛在沙漠中见到了绿洲, 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个版块, 虽然很累, 但很值得, 觉得自己的每一天都很充实, 有意义,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给我们提供了集中培训所不能给予的学习资源。

“国培”初中语文学科远程培训改变了我陈旧的教学观。通过学习, 我懂得了教改首先应改变的是自己的思想。我深感应该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讲授的处境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快乐地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我不再总是编写教案、批改作业、组织复习考试等, 而是积极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浏览网上教学信息,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国培”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培训后才知道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在专家的引领下, 在同行们的共同研讨下, 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世界, 通过小组探究性学习, 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 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自主发展。“国培”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充满了激情, 也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培”让我不断地梳理与反思自我, 促使我不断进步。“国培”采他山之石, 纳百家之长, 是让我在语文教学中越走越远的劲力。

二、2011年“国培”初中语文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的课程设计特色

2011国培初中语文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承担, 在本次培训中, 培训平台一共设置了7门课程, 分别是《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 每门课程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1) 解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阐释部分, 力求明确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达到目标的定位。 (2) 分析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 传承与创新的层面, 为教学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本课程明确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试图解决教师、学生的困惑, 提供记叙文教学的技巧, 锻炼教学技能, 提供教学案例, 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以满足师生的需求。课程重点:介绍记叙文写作教学技能, 引导教师从最基本的技巧做起, 逐步提升教学效果。课程特点:从问题入手, 梳理一系列作文教学技能, 列举作文和教学实例, 明确提升记叙文教学的真谛;课例有系列趋势, 有对比。提供的学习资源对教学有参考价值。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1) 厘清“文言文”的文体知识, 认识到文言文的文体特性, 能整体认识到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分布和安排, 在教学中能有序组织教学活动。 (2) 明确文言文的教学设计在初中阶段是“文”与“言”的有机组合, 而非有文无言或有言无文的教学模式。 (3)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 请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 充分发挥母语习得的自然优势, 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本课程着重研讨:如何基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优化教学设计, 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强调, 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设计、开发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 以及“为学习设计教学活动”, 纠正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误区, 提升教师恰当地设计、开发及评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与上课提供可操作的程序方案, 通过短期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本课程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从把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路径入手, 探讨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训练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训练有理有据地说话和答问;二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就是“求其严谨”, 无论是论点的确立或提炼、论据的选用, 还是论证的展开、语言的锤炼, 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

《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本课程针对初中应用文写作遭遇冷落的现状, 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 阐述了加强初中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结合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历史沿革、基本特点, 帮助教师寻找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 做好基于教材缺位、考试评价缺位、学段不衔接等现实的合理调整, 并了解评价的主要原则, 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 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本课程针对语文教学中, 广大教师对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 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对语文知识及其教学的认识。二是梳理了语文知识的主要内容。三是介绍了语文知识教学的策略。课程重点从字词、语法、修辞、阅读理解鉴赏、写作表达、评价与反思等不同角度举例讲解了五个教学策略: (一) 字词系联, 重视理据。 (二) 明类型, 学方法, 重应用。 (三) 随机点拨, 因文入理。 (四) 设置变化, 比较异同。 (五) 量表诊断, 评价反思。

这七门课程的设置, 紧紧围绕初中语文教材对参训教师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教法引领, 对广大参训的农村教师来说, 不啻是一次新理念新方法新视野的开拓机会, 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引领着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理清, 对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向有效性和优质方向发展, 具有前瞻性, 对老师们专业素质的提升, 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国培初中语文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后的感受

1. 解了在语文教学中困扰自己的“惑”。

在培训中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 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真是“夜郎自大”, 平时被自己所惯用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也在专家们的讲解中分崩瓦解, 对现今学校所实行的高效课堂也在这次学习中找到了理论支撑。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在这次学习中思路上也得到解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 我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

2. 和专家学员们交流, 在感悟中进步。

这次“国培”, 真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班级论坛为参训学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学习论坛上进行学习交流的时候, 不少的学员们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谈自己的观点, 当有思想碰撞时, 专家的解答和学员的帮助使自己在理论知识上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通过交流, 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交流, 自己获得了进步。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 让自己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也能“换一回骨”。

3. 在职学习, 在反思中提升。

通过这次“国培”, 我认识到我们国家未来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教师, 而不再是我们老观念中的有所谓的教书经验的“教书匠”。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学教师, 更是要与时俱进, 要想进行这样的“蜕变”,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给自己不断“充电”。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反思,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国培初中语文培训后的启示

1.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 提高自身修养。

“国培”给我最有价值的收获就是教育观念的变化, 通过专题研究的实践活动, 把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概念化走向具体化, 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认识到语文课文内容不是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那些具有相对稳定性, 不会随着课文的变化而变化, 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它的价值;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对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用的。

2. 教学要适合学生的需要, 确定学生发展区。

专家的讲解, 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执行者, 教语文要看学生行为的变化, 而不是教师讲得如何。要构建“理解和运用”并重, 并能走向运用的形态。语文教学要从注重理解分析走向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上作文课首先要明确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 不是单纯的理解标题内容, 而是先要进行语言训练。根据标题内容表达, 以表达来促进。教什么, 怎么教, 要明确教学目标, 要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需要, 要正确把握孩子的起点, 精心选择训练点。总之, 新课改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所以应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 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去表达, 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例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营造课堂氛围, 激发兴趣。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来自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目光和一句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可以使人树立信心和勇气。只有体味到成功的滋味, 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与言语过程, 才能大胆举手积极参与, 特别是胆怯的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又是激发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要新颖, 像吸铁石一样,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三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发布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发布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发布资源的正确步骤、发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发布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2]覃霞. 做一片绿叶——“国培”班主任工作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郑燕林, 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4.初中历史国培研修计划 篇四

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共14天,安排如下:

1月16日上午师德教育专题:让每个教师成功;

1月16日下午弘扬法治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1月17日上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1月17日下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1月18日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

1月19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1月20日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1月21日上午考察自治区博物馆;

1月21日下午文化实践;

1月22日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

1月23日初中历史教育改革研究;

1月24日上午有效教学与骨干教师经验成长;

1月24日下午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感动与有效教育;

1月25日初中世界历史核心知识;

1月26日初中中国历史核心知识;

1月27日上午参观中心;

1月27日下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研修总结;

1月28日上初中历史教育前沿问题;

1月29日上午培训总结交流;

1月129日下午结业典礼。

在以上的学习中要写出研修心得3篇、教学设计一份、听课笔记一份、教育叙事一份,并对自己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

5.初中英语国培计划研修日志 篇五

12月,带着繁忙的教学工作,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我加入了初中英语全国远程教育网上培训活动中,虽然培训才刚刚开始,我只学习了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课程,但程晓堂和龚亚夫两位专家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此时此刻我要感谢“国培” 。

接到培训任务后,当天晚上回家我就迫不及待打开电脑,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便登录,果然显示是我的名字,我马上点击“我的课程”准备开始学习时,发现还没开通,第二天我又打开电脑发现还是没开通,直到第三天才开通。哇,一打开就被他吸引了,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学习提升之路。首先给我们讲课的是程晓堂专家,他给我们解读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可见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我个人了解,目前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英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放在词汇、语法、文章理解等语言能力的`教学之上,而忽略了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就目前的状况来讲,初中教育总体而言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至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本上都是留于语文或者政治课来实现。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做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能的问题,更重要是通过一门外语来达到一个既定目标的问题,即发现、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并能够分辨是非,不断的为社会服务。

所以,在课堂上不可以将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割裂开来;当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可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去日积月累,让学生自我感受、内化,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的确是一场艰苦的精神求索的历程。

我打算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学习课文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课文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并增强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学习国外文化的机会,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6.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六

经过3个月的学习和研修,对我自身专业成长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和研修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收获,特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得到升华

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进入课程改革以来,在工作期间也学习了许多新课程的理论知识,这个“国培”研修,新课程理论学习还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方面。学习期间,有幸聆听了国内多名中学物理教学专家的讲座,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课程是关注我们实施教育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教

学内容大于教材内容,我们通用的教材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已,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包括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等等。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自身认知素养、教育能力也是隐形的课程资源,这一点对我感触很深,也正是我们往日教学中所忽视的问题。

中教物理课程标准起草人之一,知名专家黄恕伯先生《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过程”“重情感”》道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推崇的三维目标,物理教学只有“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才能解答“初中物理不难,为什么学生还学不好?”的问题,进而要求我们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隐含的课程价值,包括知识价值、能力方法价值、情感态度价值,学生也才会积极自觉地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全面学习的素质,当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状态,我们所追寻的高效课堂也才能得以实现,也才能最终达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目标。

二、高效课堂的认识

教学论是在课程之下,关注“怎么教?”的问题,现代教学关注的是高效,而如何者一个高效的课堂,在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讲座和相互交流中,也得到了一定规律性的结果。教学目标确立是教学的首要,而目标表述则应该有A、B、C、D四方面,A即学习者,B是行为指向,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在我们教学设计中应该回答:我要“教什么?”,我“怎样教?”,我要让学生“做到什么?”的问题。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平时我们的教学对如何教学,教学内容思考和做得多,但对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和应该达成的目标思考得少,也就影响了我们高效课堂的形成。

当然,科学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教育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以及系统理论、传播理论等的支持,在这方面,不同的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教学。

课堂能否高效,最终还是归结到学生的学习上来,学习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而首先老师得让学生学得懂,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目标是达到热爱的程度,能独立思考,并且及时约束帮助兴趣转移较快的学生;基于学生成长中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课堂应利用互动来帮助学校把新知识建构至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最终将知识提升到与生活、科技、现实的联系上来。十八中孙老师的一个说法“名师不如严师,严师不如盯师,盯师不如泡师”不接触联系自己的学生,师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是无法让学生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的,这也是很多专家和教师的看法。

而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还是在老师。多位专家和一线名师都提到一个说法,“三不讲”,也就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也不讲”。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诸如社会、各种媒体等,如果老师一再讲他们会的就的炫耀之嫌了,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中已经知

道的,如摩擦生热的许多现象,也就没有再次演示的必要了,以上两方面过多的讲述,学生会如此嚼蜡,没有趣味,也就没有动力了。而后者,教师刻意拔高,学生不能理会时,也会因此而推动信心。长此以往,也就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了解分析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对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长期在初中从事物理教学实践,慢慢地也就忘却了物理教育教学的本源性问题。也就是什么是物理,为什么教物理?也即知识本位论和价值论的问题。

物理是一门科学,是概念、规律、法则(原理)复合成的体系;物理也是一种智慧,以实验、思维和数学作为方法;物理也是求“真、善、美”的复合体,物理“实验是理论的判据”,培养的就是崇尚裎的求真思想,是一种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作为学科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专家,但在我们教育的实际,我们教物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影子教师”实践,指引了我奋斗的方向

在一个月的“影子教师”教育实习里,我坚持做到每天听导师李玉梅老师的课,在征得其他老师同意的情况下,还听其他老师的课。每节课我都认真做了课堂记录,而且写下评价。还利用课余时间和李老师或其他老师对教学情况的交流,向上课老师请教听课中的疑惑,不懂之处,交流对这节课的看法,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努力成为导师李老师的“影子”,每天都和李老师交流。我听了指导老师李老师的课,我知道了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奋斗精神,要有坚守的意志,这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是一个优秀老师成长的基础。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不可能使你获得丰富的物质财富,只能使你成为精神富翁。一个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随波逐流的老师是不可能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的,是不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的。

五、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也磨炼了心智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研修培训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成长平台,我也用心去面对这次难得的学习,研修学习过程中始终积极努力,力求更多地收获。“人的一生,来不及的是年龄!”这是开班典礼上教师代表给我们学员说的一句话,转眼培训也已经结束了。在远离城市的大学校园,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目标就是追求自身专业上的提高。而在学习中,我也深深感悟到“教育的功利是20年、30年以后的事,而不是现在的考试”这一句话中蕴含着的沉甸甸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感觉是那么的困难呢?也许我们只关注着现在学生考试的成绩,而没有把我们的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没有看到学生20年、30年以后的发展。这就更加严格地要求我们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再是单纯地教书,而应该是研究如何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虽然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收获却是很多的。同时在学习中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

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工作,使自己的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7.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七

随着信息时代号角的吹响,传统的教师培训也逐步融入了发展无边界的赛博空间。我国的网络研修,自本世纪初在华夏教育界的土壤中扎根之后,它已从教师个体或团体自发地在网络上开展研修活动,发展为由教育部门有组织有规划地大规模开展;从关注网络设备及资源的硬件建设,到关注网络研修的本身及其可持续性。教师作为网络研修的主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来促进教师群体之间,以及教师群体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互动,以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互动”是网络研修所有活动的核心,也是信息技术催生的网络教育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术语。社会心理学家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们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互动。教师们正是通过研修平台来与同行及专家的交流互动,来实现知识和意义的重构,最终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在近三年成功实施小学班主任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大规模网络研修活动。在2010年全国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万名小学班主任参与该项目。研修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思阶段,各参训学员通过学习平台来进行案例式课程研修以及完成研修日志和研修作业;而后则可通过班级沙龙等来实现班级内参训学员间的互动;并且各不同班级能够互相访问,来达成全国各省市十万名参训学员的跨班跨省交流互动。第二阶段为知行阶段,在保持学思阶段的各项研修活动的同时,通过建立各自的网络班级,与全国班主任教师同行、本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家校互动,在实践中反思所学的案例课程。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作为国培计划的一部分,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实施,且规模大、影响广,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因此,本研究选择该项目基于中国教师研修网的互动情况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课程留言区的留言贴、班级沙龙的讨论贴,以及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家校互动贴。具体情况为:其一,共随机选取了课程留言贴共200条;其二,选取了该项目一百个班级的共200篇班级沙龙主贴,每个班级抽取2篇(随机抽取一篇置顶贴和一篇非置顶贴);其三,三人行网络班级则从每省随机选取2个班级,共随机抽取了54个网络班级,每班从论坛随机选取2篇主贴。

截止时间为2010年11月2日。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质的分类中的量的测量,兼具量与质的研究特征。笔者对“知行中国”网络研修活动的互动记录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和总结,依据互动层次标准和互动程度编码方案对其进行分析。

(一)互动层数的判断标准

根据李克东教授所提出关于博文深度交流的标准,访客与作者之间的回复循环要到三次以上才是深度交流,由此得出依据回复层数来判定互动深度的标准(如表1所示)。

(二)互动内容深度的评价标准

关于在线学习交流互动的内容分析框架已有十几种,其中较为经典的有Stacey的协作学习框架;Henri的五维分析模型;以及Gunawardena提出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五阶段互动分析模型。笔者在综合比较了现有的互动模型之后,参考选用表2的编码方案。

三、统计与分析

(一)互动层数

网络研修平台中的留言及回复是描述受训学员学习过程中互动行为最基本的单元。笔者就以研修平台的每一篇主贴作为分析单元,通过分析各个主贴的跟贴回复层数来评判互动程度。

1. 课程留言贴

依据网络统计数据所显示,每个专题的课程留言贴数量平均有15万条之多,多者有20余万条,而受训学员人数为10万人,则人均留言1.5条。并且普遍出现个人留言数有十余条之多,说明研修课程所采用的案例式专题能够引起受训学员的共鸣,使学员能够积极互动。但是遗憾的是,授课的专家及特级教师均没有给予回复,互动层数仅为一层。这也是客观原因所致,项目另有组织集中答疑时间,所以课程留言区只有学员留言。因此,根据互动层数评判标准,课程留言贴100%均为浅层互动。

2. 班级沙龙评论贴

在抽取的200篇沙龙主贴中,有9篇的回贴数(即评论)超过300条,56篇的回贴数在30条以上,无回贴数的主贴则有45篇。笔者发现,回贴数高的主贴一般为顶置的精华贴,而超过300条回复的则一般为推荐到研修网首页的精彩沙龙贴,从一方面也印证了马太效应。比如:《弱智学生的教育问题》这篇精彩沙龙评论贴,阅读数有410次,而评论数高居336条之多。这9篇精彩沙龙贴的互动层数均超过了三层,而达到二层互动的主贴则有72篇,其余119篇则仅有访客回复,互动层数为一层。因此,根据互动层数评判标准,在班级沙龙贴中,深度互动达14.5%,中度互动达36%,而浅度互动则为49.5%,其中还有22.5%的主贴互动层数为0,没有与访客产生思想共鸣。

3. 三人行网络班级家校互动贴

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是此次网络研修的第二阶段,起步时间较晚,从所抽取的54个网络班级中发现,只有11%的主贴达到中度互动,而且89%的浅度互动中还包含57%的零互动。说明目前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整体还处于浅度互动中。

(二)互动内容深度

依据互动程度编码方案,我们将抽取的课程留言贴、班级沙龙评论贴和三人行网络班级家校互动贴综合处理,逐条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回复评论共3728条,剔除21条与主题无关的无效回复,如拉票消息类。其余3708条回复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得知,41.1%(1525条)回复集中在浅层互动,其内容主要是,用“敬佩”、“赞”、“学习了”等语言赞扬作者的文笔好、内容精彩;或者摘录主贴中的某些事例或词句,并表示这些词句写得非常好,正如自己所想等等;有563个回复属于浅层领会(S3),主要表现在简单地评价了主贴的观点或者其他人的留言。有的访客阅读主贴之后,对主题或所描述的场景产生了浅层的共鸣。

44.1%(1630条)的回复处于中度互动。其中有729条评论体现了访客将个人看法与主贴的观点做了简单对照,或者比较详细的与作者分享自己对主贴所描述事件、观点的感受。并且有901条回复中有访客在阅读完全文之后归纳了文章的要点,整合了个人对主贴的写作和作者的评价,说明该访客在理解了主贴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客观地评价主贴及作者。

深度互动的回复数为553条,占总数的14.9%。有189条评论内容显示访客质疑博文中某些观点,与作者商榷和推敲各自看法。这说明参与者能认真仔细阅读主贴,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并且有216条回复中表现出访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搜集的事实性信息提出详细的观点、看法和建议。而另有148条回复反映访客运用了批判性思维对主贴进行反思,将观点与现实紧密联系,并迁移到实际情况中,或者与作者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看法。这些回复通常引起两层以上的回复循环,并致力于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者从多角度论证某个观点。

(三)互动层数与互动内容深度的关系

在互动层数为两层以上的回复中有86%的交互内容达到中度互动程度,当主贴作者提出既具有实践意义又能引起访客深思的话题之后,往往能够引起众多访客的共鸣,而访客的具有深度的回复,往往又能引起其他访者或者作者本身的再思考,这就形成了就某话题的深度互动。例如:《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弱智学生的教育问题》、《忙而不乱有啥法》、《三人行,怎么样才行》等沙龙贴,访客与作者就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沙龙贴的回复数均在300次,循环层数也远远超过了3层。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网络研修日志及研修沙龙的文章阅读点击率和评论的次数非常高,群体间互动程度整体上已达到中等互动水平。与其他的教育博客或教育论坛相比,“知行中国”的整体互动水平确实令人欣慰。

但不尽人意之处也仍然存在:现象一,存在“作弊”现象,笔者发现有不少回复的内容完全雷同,另有“拉票”者,直接把自己主贴的网址发在对方的评论框内,希望更多人访问评论自己的贴子,但是却不对对方的贴子进行任何相关回复;现象二,存在“惰性”元素,一些班级沙龙的回复率极低,存在满眼的零回复现象,甚至连一篇置顶的文章都没有;现象三,出现“三人行,行不通”现象,有不少农村地区的教师发出无力建设三人行网络班级的感叹,偏远农村计算机和宽带普及率低,无法使用网络与学生和家长互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导向,消除形式主义

此次研修项目制订有完善的个人及学校、地区的考核任务,以对研修结果进行成绩评定。但是却有少数学员却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行动,为了拼凑数量而不顾质量甚至不顾诚信地去完成,这就失去了网络研修的本真意义。需要对受训学员进行正确的观念导向,增加其内部动机,不至于在外部动机的驱使下使网络研修流于形式。

(二)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协调能力

每个班级都配备有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调动整个班级的研修热情,敦促班级成员课程及作业的及时完成。那么出现整班沙龙零回复的现象,可能需要个别指导教师的注意了。所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协调能力也是当务之急,另外可以适当地增加指导教师的名额,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为完善。

(三)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信息工程建设

全国范围的网络研修,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让交通不便或者缺乏跨区域研修经费的农村教师得到最优质的培训。然而,现实却是往往最需要进行网络研修的教师却因为学校缺少机房或者宽带不畅等硬件问题拖延了他们与其他发达地区同事们的互动交流,也直接影响了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农村家庭有条件拥有计算机和宽带的情况也还是少数。那么只有大力普及农村地区的信息工程设备,才能让我们的国培计划网络研修项目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辛敏娜.远程教育中互动的理念及派别之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 2000,(1):27.

[2]李克东.李克东淡“李克东难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8.

[3]严亚利,黎加厚.教师在线交流与深度互动的能力评估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

[4]熊才平,杨薇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2010,(4):82-83.

[5]胡小勇,徐旭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3.

8.初中语文国培研修总结 篇八

我的初中语文远程网络国培研修即将落下大幕,对这次远程研修我非常珍惜。在研修过程中,我感慨良多收获颇丰,通过“观看视频案例,阅读文本资料和推荐的相关文章,完成提交作业和总结”,我知识水平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第一,思想改变,态度摆正。我还是“满堂灌”的教学,没有改变我的教学方式。几天研修使我明白:是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了。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或拜读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差距。这差距。只有不断地“充电”,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永葆青春,永远充满着活力。

第二,正确看待和处理师生关系。亲其师,学其道。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第三,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水平。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我知道要特别重视以下问题:

1、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些美文和名篇尽量要学生背过。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途径。

2、对于翻译,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在此基础上,该替换的要替换,该删减的要删减,力求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3、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上能恰当的点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很有帮助。

4、注重渗透文言知识 文言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必要的词汇积累外,还应适当地渗透其他的文言知识,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虽然有一些知识不是初中的必考内容,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渗透。

5、应注意文言基础知识和文学性的合理安排 教学设计中应避免单头偏的现象。

第四,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通过观摩和在线交流,我还知道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观摩学习,使我学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能力。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网络研修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今后我应该更加更多地参加这样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打好基础。

9.初中语文国培研修日志 篇九

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做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此,我模仿过钱梦龙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法,学习过魏书生的教学模式,注意过“一步教学法“,研究过许多名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我模仿钱梦龙先生让学生做自读笔记,我指导学生记日记,写周记,举办班级朗诵会、成语故事演讲会、辩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等,我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想寻出一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他们视野、进而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路子。进入课程改革的今天,我的教学思路愈加明确了,我过去的那些做法是对路的,今后还要进一步去完善。为此,我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技能,重视去挖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我教现代文,侧重培养他们学会独立分析重点段落、精彩段落;讲评试卷,我常常是举一反三,讲答题的思路、答题的技巧,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今,回过头来看,我尽我所能地用科学的方法来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我认为这是方向正确,方法对路的结果。

回顾我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当老师辛苦,当语文老师尤其辛苦。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年轻时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一辈子认真工作,工作中讲究科学的方法,还要在学校的领导之下,与同事们团结合作、相互配合,这些都是搞好工作的根本。我们遇上了好时代,都受过高等教育,文化功底深。在此,我以一个教师的身份祝大家今后的工作如日中天,祝愿我镇的小学语文教学硕果累累。

转眼就过去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啊!有时,我连自己都不相信,我的教学生涯已经走了一多半了!当了十几年的教师,平时也叫苦叫累,但同时也感到了快乐。我还处于青春正茂,年富力强;处于干事业的大好年华,一定会珍惜我的美好时光,为事业,也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光辉的明天在等着我。

10.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十

凤山县金牙中学 黄甫智

2012年10月至11月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玉林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2012)”广西农村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为期1个月的脱产学习,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及时。及时提升自己思想觉悟,及时让自己教学理念得以充足和提升。在培训中我充分理解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1个月的学习,让我能有机会聆听多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和来自玉林地区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并与同行们一起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我自身专业成长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和研修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收获,特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国培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对我的感受很深,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连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 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的淘汰。今天,在我们这些农村中小学可能还不能体现,知识媒体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传播,但学生可说也是见多识广,知识量也在飞速增长。学生除课堂学到的知识外,在广阔的课外天地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在接触,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许许多多“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应对。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学习,使之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二、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当好组织者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后,教育教学形式也随之发生彻底变革。由此,学生和教师享受到的学习成长过程,一定和以往的学生成长经历完全不同。我们在新课程过程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用“对话”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走进课堂,在师生同创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和谐宽松的教育情境中,同教师、同学、教材对话。在对话中探究、感悟、理解、深化。并在平等交流中、吸纳共享,生成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追求。教师走下“神坛”以一个对话者的姿态走向学生,与他们读书、讨论、探索、交流。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体现和弘扬;又可以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的存在,感受到心灵自我成长的愉悦。孩子是最神奇的生灵,他们带给人类的,有欢笑和无忧无虑的问题,所以,课堂的开放,可以让老师听到很多难以想象的问题,那么在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一定也能得到成长。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三、对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长期在初中从事物理教学实践,慢慢地也就忘却了物理教育教学的本源性问题。也就是什么是物理,为什么教物理?也即知识本位论和价值论的问题。物理是一门科学,是概念、规律、法则(原理)复合成的体系;物理也是一种智慧,以实验、思维和数学作为方法;物理也是求“真、善、美”的复合体,物理“实验是理论的判据”,培养的就是崇尚裎的求真思想,是一种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作为学科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专家,但在我们教育的实际,我们教物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所以,我们只有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才能让学生拥有在复杂情景下思维的灵活性;摒弃过多的机械训练,才能恢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心新知识带来的新情景;减少对讲授依赖,才能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扭转课堂教学的低效局面。

四、不断反思教学工作,积极进取

通过这次的国培学习,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这些老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立足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凭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情,总会在实践、在钻研中进步。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骨干”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骨干教师培训给我补充了元气、增添了灵气、剔除了骄气,焕发出无限生机。通过这次培训我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光辉事业,并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回顾这些日子的学习培训,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学习期间,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解决了许多的问题;收获到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特别是我听了 几节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课,他们灵活的教法,深厚的知识功底,把学生引入到胜景,把课堂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从这一过程中我接受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都能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这些优秀的教学思想一定会在我今后的教学发展中,起到持续的指导作用。

11.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十一

凯里市凯棠民族希望中学

潘云华

转眼间,三个星期的培训已经过去,在这周里听到大学教授的理论讲座,同时听到贵阳三中的姚庆和赵磊老师的两节课,感受颇深。通过同一节内容的不同风格的授课模式,传统模式与新课标下新模式直接对话,让我深深思考,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

一、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是一节成功课的开始。对于整节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新老师来说,是一项必须修炼的基本功,所谓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先来看姚庆老师,他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通过当前比较热门的时事,钓鱼岛事件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理性看待国家领导处理钓鱼岛事件,理性的爱国。最后送一幅对联引出本节上课的内容。上联:串联保钓民意;下联:并列兴国人心;横批:振兴中华。这样的导入新课的方式,看出这位老教师的苦心,对学生及国家的真诚热情。可惜导入时间七分钟,时间太长。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再看赵磊这位年轻的教师采用的实验导入法,直接板书本节要上的内容,并说明这节课我们完成哪些任务。通过提问问题,采取比赛的模式看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连接好实物图,并达到老师实验的要求,并画出对应的电路以及电流方向。这样的导入直接,采取比赛的模式开展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验中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过程

在完成同一节知识,如何高质量完成一节课。成为新老师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完成的方式有很多种。那么如何检验一节的好坏呢,是不是教完知识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比较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高质量课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把握教学速度,把握教学节奏。二是学生的变化,每节课后学生的实实在在的新收获。从不知到知,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三是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后产生的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四是学生的在课堂的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分析、总结。

教师活动:一节成功的课,老师在课堂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良好的语言组织,优美教学姿态是教学不可忽视的重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是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课堂上给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稍差的学生给予鼓励,积极引导旁边学生或回答学生归纳完整的结论,提高其表达能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二是多提含金量高问题,高质量问题将是本节课某个知识点承前启后,是教学节奏的完美转化。让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有充分时间组织语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过硬的专业素养,科学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为初中老师,不光了解初中的物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掌握小学科学、高中物理,大学物理的相关知识。预防学生在提出超出初中课程标准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合理学习物理方法蓝本。

四是合理的学生活动指导,适时完美点评。好的教师点评甚称课堂的点睛之笔,为课堂成功增加宝贵的砝码。

学生活动:教学的成功,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成功。良好的学生活动是上课成功的关键。如何让学生扮演好学生角色将是一个难题,指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是学生活动成败的关键。

一是积极按照老师要求,对总结所学的知识进行处理,运用现有的知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对未学的知识大胆的猜测,认真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是积极和同桌及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选取做好的结果向老师及同学表述。对为自己提供帮助的同学表示感谢,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快乐。

三是认真聆听其他同学表述,用现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随时准备补充所缺知识或不同见解。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当好听众。

四是适时向老师求助,争取在短时间处理疑难,向45分钟要效益。

三、板书设计

现在随着教育手段的发展,通过PPT展示板书的教师忽视粉笔字的练习,没有多媒体展示就不会板书啦。怎样才是科学的板书设计。

粉笔字板书:

一是主板书跟着教学进度,适时出现板书。它是本节知识再现,体现老师过硬的专业素养,让学生跟着老师思维走。

二是副板书主要用来进行演算或展示教学的推导过程,是老师严谨思维表现形式。

三是布局合理,字迹清晰,字体规范。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优秀的书法表现为课堂增色不少。

PPT板书:

一是跟着教学进度适时出现板书,及时体现教师思维及知识总结。

二是板书内容和教学内容同步,尽可能避免和粉笔字板书重复,浪费教学时间。简言之,ppt板书减少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能直接表现老师的思维过程,结合粉笔字副板书才能再现教师思维过程。只有PPT板书和粉笔字板书完美的结合,才是优秀的板书设计。

三、习题设计

优秀的习题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引发的学生积极思考,为下一节的内容做好坚实铺垫。

一是难易适中的随堂联系,分开难度梯度,让学生由易到难思考过程,符合学生思考方向。

二是题目设计结合实际,体现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思路,提高学生兴趣。

三是课后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的知识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做低成本的开发性实验,让学生在家同样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12.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篇十二

双河中学 曲孟媛

金色九月,我参加了语文国培研修学习,通过观摩专家的讲课和评课录象,参加班级同学之间的教学实际讨论,我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上一篇:景区导游自我介绍下一篇:工程造价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