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精选9篇)
1.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一
勤奋好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熟悉生物技术操作,获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曾经2次在科技下乡活动中获奖。平时喜欢阅读有关食品工业及历史方面的书籍,听音乐看电影,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具备发酵工程及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食品、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中西药生产,化妆品、保健品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
20xx年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较好的阅读、写作能力;
熟悉dos、windowsvistaxp操作系统和office、internet互联网的操作,了解fortran、quick-basic、c等语言。
2.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二
广州市生物岛-大学城隧道位于广州市东南部, 是连接仑头-生物岛-大学城主干道中的二期工程部分。线路呈近南北走向, 起点位于生物岛, 中间穿越191m宽的官洲河, 终点止于大学城。江中沉管段里程为SK0+603~SK0+817, 全长214m, 共分三节管段, 各管段名称及长度见下表。管段对接采用水力压接法, 从南端岸上段向北端依次沉放, 采用水下最终接头, 最终接头设在北端岸边。
注:其中E2与E3管段在干坞内预制场地拉合, 一起沉放;E3与北岸接头段主体结构之间为最终接头水下浇注段 (2.5m) 。
2 施工方法
2.1 坞内准备工作
2.1.1 安装“一次舾装件”
安装系缆桩、吊点、拉合座、导缆钳、滑车组等管面舾装件和垂直千斤顶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管内临时照明系统、管内临时通风系统等管内舾装件。
2.1.2 管段坞内系泊
管段在干坞预制完成后, 在干坞注水之前, 必须对管段进行系泊, 以防止管段起浮时发生漂移。在干坞周围预定位置设置地锚、卷扬机, 待管段缆桩安装完成后, 用钢丝绳连接到管段的缆桩上, 并收紧钢丝绳。
2.1.3 管段试漏
布置7台8吋电动水泵于坞口, 从官洲河泵水至坞内, 约每小时注水2000m3, 逐步注水, 检查管段渗漏情况, 注水时出水口位置应布置在干坞底部, 避免造成水流冲刷回填的砂袋。主要施工步骤:
⑴向坞内注水至管段侵入水中6m深, 停止时间不小于24小时, 检查端封门底部、水密门、沉管底部渗漏情况。
⑵向管段压载水箱间隔、均匀、对称逐级加水至水箱内水位2.5m, 检查水箱隔墙及两侧的水密性。
⑶再向管段剩余压载水箱均匀、对称逐级加水至水箱内水位3.15m, 检查水箱整体的水密性。
⑷水密性检查结束后, 各压载水箱排水至水箱内水位2.5m, 同时利用该过程检验进、排水系统的可操作性。
⑸继续向干坞内注水至水位超过管段顶面0.5m以上, 停止时间不小于24小时, 进行管段全面检漏。
2.2 支承垫块施工
支承垫块施工包括垫块基坑清淤、整平架安装、碎石基础整平、垫块安装、垫块位置及标高的测量验收等。
施工步骤及工艺:
⑴基坑水深检查:
碎石抛填前采用测深仪进行水深探测, 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⑵潜水工作母船:
采用“重任103”工程船。
⑶基坑清淤:
在潜水工作母船上设置清淤装置, 采用气升式工艺, 将基坑的回淤清走。
⑷安装整平架:
利用起重船安装整平架, 在安装过程中, 利用测量工具确保整平架安装的轴线、里程偏差小于300mm;潜水员水下配合, 调节整平架面的标高, 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⑸垫块基础抛石、整平:
整平架安装完成后, 运石船进场, 通过设置在潜水工作母船首部的下石漏斗, 将碎石导引到垫块基坑内, 潜水员水下利用刮刀沿着整平架面进行碎石整平。
⑹安装垫块:
在测量控制下, 利用起重船安装支承垫块。
⑺验收:
支承垫块的轴线、里程及标高检测验收。
2.3 沉放区系泊系统设置
管段沉放安装时要能准确定位必须依靠可靠的定位系泊系统抵抗水流作用力。由于管段安装定位时主要承受横向水流力, 而纵向水流作用力相对较小, 因此采用四点系泊系统进行定位。锚块的抛设主要考虑抵抗横向水流作用力。
2.3.1 管段水流力计算
根据珠江水文资源勘测中心2004年3月对隧道断面的水文情况实地测量, 大潮时流速V=0.76m/s计算水流力。
2.3.2 系泊系统的设计及施工
⑴锚块设计:
采用吸附式重力锚块, 锚块为方形, 中间为空腔结构, 外形尺寸5.5m×5.5m×3.5m, 重量为150吨,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E2管段沉放时其尾部的系泊锚块设置在岸上坞口两侧, 采用埋设混凝土地锚的方式, 地锚外形尺寸2.6m×2.6m×2.2m。
⑵锚缆选型:
主锚缆 (横调) 用Φ72mm×65m, 金属绳芯钢丝绳, 破断负荷3000kN;副锚缆 (纵调) 用Φ42mm×80m, 金属绳芯钢丝绳, 破断负荷为1000kN;临时系泊锚缆用Φ64mm×70m, 金属绳芯钢丝绳, 破断负荷为2000kN。
⑶施工:
在管段浮运安装之前, 在管段沉放区的预定位置, 利用起重船进行重力锚块的设置, E1管段设置4个重力锚块, 其尾部的2个重力锚块作为E2管段首部系泊定位锚块。岸上地锚用挖掘机开挖, 然后现浇混凝土。
2.3.3 空腔式重力锚块抗拉力计算
锚块埋设后, 其用于抗拉力的力主要有:锚块的被动土压力、泥土对锚块侧压力产生的摩擦力、锚块因自重与河床产生的摩擦力、锚块内空腔土的抗剪力。设计时, 不考虑锚块内腔土的抗剪力及泥土对锚块侧压力产生的摩擦力, 其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2.4 管段浮运到沉放区
管段起浮后, 采用绞移方式浮运至沉放区, 管段浮运时的水流速度应<0.3m/s, 水位不小于5.25m, 且不小于4小时保证率。
2.4.1 准备工作
包括水文和气象条件的观测、绞移卷扬机和钢丝绳的配备、向海事部门申请警戒、封航等。
2.4.2 施工步骤
⑴各卷扬机的钢丝绳连接到管段缆桩上并收紧。
⑵启动各卷扬机, 慢慢绞移管段至坞口, 同时调整管段位置, 使其纵轴线对准设计管段沉放轴线。
⑶绞移管段出坞。
⑷沿设计轴线绞移管段至沉放区, 距对接点约10m时停止, 准备临时系泊和二次舾装。
2.5 管段临时系泊
管段浮运到沉放区后, 为了在沉放前对管段进行二次舾装, 须临时系泊。临时系泊系统由预先设置的四个重力锚块及临时系泊缆组成。连接四个系泊锚块的四条临时系泊钢缆带上管段四个角的缆桩并收紧、固定。
2.6 管段二次舾装
管段的二次舾装工作在管段的临时系泊区进行, 于沉放前完成, 二次舾装的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⑴专用吊驳的安装就位。
管段沉放采用双吊驳骑吊沉放的施工方法, 吊驳的安装就位采用起重船吊装。吊驳是用于沉放管段的专用设施, 数量2只。
⑵测量控制塔及人孔的安装。
测量控制塔与人孔连接在一起安装, 用起重船进行测量塔及人孔的安装就位。每节管段设2个测量控制塔, 测量控制塔采用桁架结构形式, 塔顶主要布置管段纵横向调节绞车。测量控制塔的平面尺寸定为5.5m×4.5m, 高度为15m。每个测量控制塔上均配备3台100kN液压绞车, 其中2台用于管段横向调位, 1台用于管段纵向调位。管段首部的测量控制塔上还配备了1套供拉合千斤顶使用的液压站, 1个供指挥管段沉放对接用的控制室。
⑶拉合装置。
包括两个行程为1.2m的2000kN拉合千斤顶及配套设施。
⑷
其他舾装件。
2.7 管段沉放对接安装
管段在沉放区完成二次舾装工作后, 安装管段的系泊和纵、横调节系统至沉放安装状态, 并选择恰当时机, 进行管段沉放对接。管段沉放对接安装主要包括管段初步对接、安装拉合装置、管段拉合、水压接、管段检测验收、管段稳定压载等内容。
2.7.1 安装管段的系泊和纵、横调节系统
用锚艇将四条主系泊缆 (横向调节系统) 带上管段, 通过导缆钳后连接至管面的四个横向调节动滑车组;四条副系泊缆 (纵向调节系统) 带上管段, 连接至管面的两个纵向调节动滑车组, 通过测量控制塔上的绞车收紧各滑车组, 并将管段定位于设计安装轴线上。
2.7.2 初步对接
在测量定位系统的严格监控及潜水员水下检测配合下, 操作管段的两只专用吊驳及管段的纵、横调节系统, 将管段逐级进行沉放, 并适时地调整管段的纵坡, 当管段底部离设计标高为0.6m时, 进行管段的初步对接。具体操作如下:
⑴操作纵、横调节系统, 将管段绞前距对接面6m位置。
⑵加压载, 操作专用吊驳, 管底离设计标高2m后调整管段的纵坡。
⑶沉放管段至管底离设计标高0.6m, 将管段绞前距对接面0.7m位置。
⑷在测量系统的严格监控下, 调整管段的轴线偏差。
⑸潜水员检查GINA带状况, 清除杂物, 并详细检查测量两条管段的相对位置, 报告给控制室。
⑹沉放管段使首部剪切键进入已装管段尾部下鼻托上, 使尾部垂直千斤顶支承在临时支承垫块上, 并承受半负荷。
⑺测量系统及潜水员检查报告。
⑻管段初步对接完成。
2.7.3 安装拉合装置
为了减少水下工作量及缩短施工时间, 在管段浮运到沉放区系泊完成后, 即将2只行程为1.2m的2000kN拉合千斤顶安装到位, 并将油管接到管段首部测量控制塔绞车平台上的控制站。当管段完成了初步对接后, 安装拉合装置, 主要是潜水员水下将拉杆及拉合挡块安装在已装管段尾部拉合座上, 以便于管段拉合对接。
2.7.4 管段拉合
安装好拉合装置并经全面检查后, 操作拉合千斤顶的控制站, 进行管段拉合作业。
2.7.5 水压接
水压接是两条管段封门之间通过GINA带形成一个相对水密空间之后, 将封门之间的水排出去, 利用管段尾部的水压力将管段向已装管段方向压接。在拉合千斤顶拉合管段完成后, 潜水员全面检查GINA带的压接情况, 并测量两条管段之间的距离, 所有的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相符合时, 进行放水压接作业。在已装管段内, 打开封门上预先设置的排水阀门, 将封门之间的水排到已装管段的水箱内。在排水阀门上安装水压表, 通过表压的变化值, 判断放水压接情况。当封门之间的水位降低时, 打开上部的空气阀, 继续进行排水作业。
在整个放水压接过程中, 潜水员在水下不断测量两条管段之间的距离, 随着放水的进行, 距离越来越小, 当所测距离与设计大致符合时, 放水压接完成。
2.7.6 检测验收
管段沉放对接完成后, 先将管段封门上的水密门打开, 从已装管段内引线到沉放管段, 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测量, 主要是检测沉放管段的轴线偏差及调整管段尾部标高。
2.7.7 管段稳定压载
管段沉放对接经测量验收复核无误后, 在管内操作压载系统往压载水箱增加压载水, 进行管段稳定压载。按设计要求, 压载量至管节的抗浮力系数为1.05。
2.7.8 管面设施拆除
管段沉放对接完成后, 要进行管面设施的拆除工作, 在拆除人孔前, 要先进行人孔盖板的焊接工作, 并在人孔盖板上灌注无收缩浆料。
2.8 管段基础处理
管段基础处理主要包括管段基础灌砂及灌浆封孔。其施工工艺主要是利用一艘专用灌砂工作船, 通过管段布设的灌砂预留孔, 采用专用隧道灌砂泵, 由管外往预留孔进行压力灌砂。
2.9 管内作业
管内作业主要包括垂直千斤顶推杆回收、上下鼻托间支垫拆除。
2.9.1 垂直千斤顶推杆回收
在管段基础灌砂及灌浆封孔完成后, 可将管段的重量改由砂基础承托, 此时, 在管内将垂直千斤顶推杆回收到推杆底部平齐管底, 并将推杆进行固位焊接。
2.9.2 上下鼻托间钢结构拆除
当基础灌砂完成后, 要将上下鼻托间的临时钢结构拆除, 以使管段完全支承在砂基础上。
2.9.3 端封门拆除
端封门拆除采取传统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即采用人工凿除钢筋砼端封门。凿除过程中应避免过大振动对管段稳定的影响。
2.9.4 压舱砼置换
压舱砼采用C30素砼, 比重为2.38t/m3。施工前先做配合比试验, 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压舱砼置换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步骤进行, 通过测量放线控制纵坡。由于管内空间限制, 砼浇筑施工采用地泵输送砼到管内, 然后按照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砼的施工作业。
3 施工安全措施
⑴起重作业严格按《起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⑵潜水作业严格按《潜水安全规则》进行;
⑶严格遵守《施工机械保修制度》;
⑷施工前, 由项目经理或工程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⑸作业现场要统一指挥, 各相关人员要注意指挥人员的指令, 确保施工安全;
⑹管段浮运、沉放必须报海事部门, 实行封航;
3.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三
摘 要:文章对如何进行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改进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16
当前,大学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就业较为困难,反映出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均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其中尤其需要对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契合一般市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体现有区别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一、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目的
生物专业英语是面向生物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限选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普通生物、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投稿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提高其阅读、翻译专业英语的能力,目的是扩大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书刊的阅读技巧,了解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从而为学术论文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常规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
多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外语课程,一般为每周2学时。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该门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时数36学时,属于专业选修课。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外语和所有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以及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等专业课的学习,其实已经学习了很多生物学的专业外语词。此时,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和复习以前其他专业课中接触过的专业词汇,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材
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采用了姜巨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专业英语》作为教材,有的农林高校采用了萧浪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该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目前,最新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与生物科学专业英语》,该书是谭万忠、王进军教授对专业英语课程长期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的总结,其内容和编排都比较新颖。由于生物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远远滞后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和新词汇的产生速度。有的学校采用任课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教材,如选用SCI期刊中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或者摘录和提炼英文生物学相关专业书籍的内容等。这些教学内容往往比较生僻,通用性弱,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好掌握。因此,亟待编写实用性、可读性和通用性强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程,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三)课程考核
多数高校专业外语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的范畴,通常以考查形成完全课程考核,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完全不当回事。不同高校生物学专业外语的考查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采用开卷答题,有的课程论文翻译,有的还以PPT回报的方式考查,相对随意和简单的考查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忽略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并制订出适用于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标准,逐步规范生物学专业外语的教学和考核过程,实现因材施教,科学考评。
三、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可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大学的教育重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获取知识、甄别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因此,笔者认为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应该从教学手段以及课程内容两方面入手。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手机APP应用时代的到来,学生成为“低头族”的主要群体,因此开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学习的手机应用软件,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专业外语。在网络时代,各种微课程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依然比较困难,学校可以尝试建立由生物专业教师与基础英语教师联合教学的在线平台,让生物学专业教师发挥生物专业教学的优势,基础英语教师发挥英语语言教学的优势,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样,不仅学生的选择面更广,也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实现了网络平台的差异化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
(二)专业外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
大学生物工程专业通常都开设有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学时较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重点培养学生查阅专业文献、专业数据库,运用数据或模型分析软件,撰写学位论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实这些课程之间并非孤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和查阅文献及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的能力,能够在做好实验后完成学术论文撰写才算合格,才不枉费大学四年的学习。基于此,笔者建议将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相整合,即在教授文献检索的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生物信息学软件应用当中渗透专业外语教学,让专业外语的教学不再孤立和抽象,从而与具体的知识运用和技能培养相结合,提炼和精简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外语教学相关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整合相关课程,精简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压缩专业综合学时,能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实现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认知力和理解力。
四、展望
当前有关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讨的论文虽然较多,但多数关注教学技巧提高①、教学内容革新②、教学手段创新③等方面,少有关注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知识水平与应用不相适应等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并解决实际问题。今后在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用之有道。
注释:
① 王娟.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8):11339-11340.
② 范健. 生物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科教文汇旬刊, 2012(1):124-125.
③ 李金枝.“互动式”理念在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及教学改革[J]生物学杂志, 2015(3):107-109.
4.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四
曾任学生会宣传,优秀标兵院校级,拿过国家奖学金!刚结束在北京中科院遗传所一年的实习工作,工作期间所做的工作是植物组织培养
比较喜欢有挑战力的工作,好思考,好钻研。
5.物管专业自我鉴定 篇五
为了锻炼自己、服务大家,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地加入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现代企业管理协会,工商系学生会等学生社团。在社团中,由于我的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为社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获得学院团委颁发的“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和工商系颁发的“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称号”。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大一、大二暑假期间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了解社会,我先后两次到沿海城市做过暑期工,而且两次所选的工作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这使得我接触和了解了更多的事物,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6.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六
一、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近两年为顺应我国特别是广西医药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 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1) 紧密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兴趣,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 打破学科间壁垒, 加强学科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明确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实践能力的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 (1) 基本实践能力; (2) 综合实践能力; (3) 科研基本能力; (4) 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操作各种基础实验仪器及专业仪器的技能, 拥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及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实验目的, 自行设计实验方法步骤, 选择实验仪器, 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通过科研项目实验, 培养独立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淡化验证性实验, 强化综合性实验”思想为指导, 综合考虑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 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 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调整不同类型实验课的比例, 除了根据学科发展更新一部分验证性实验, 大力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如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两门课程的实验课打通并独立为“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将“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两门课程的实验课打通, 强化无菌操作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训练;既避免了课程间实验内容的重复, 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技能强化训练。注重先进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如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专门开设“生物技术大实验”并增加实验技能考核, 建立生物技术大实验核心技能培训模块及质量控制标准, 分为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围绕基因工程技术主线面向所有学生展开, 强调基本实验技术的全面培训与过关式考核;第二部分为选做模块, 采取“实验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 以完成一个具体的课题为线索, 结合学生特点和实习单位的工作性质, 精心设计实验, 强化特殊实验技能。这种标准化培训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下实习点前得到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和强化, 有效缩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适应期, 更快的投入实习工作, 也给学生将来就业或升入高一层次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外, 将文献检索、专利查询、论文撰写以及国内外重要试剂仪器公司介绍等基本科研能力培训纳入实验课教学内容, 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使人才培养从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完善后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 (1) 传统的专业基础实验; (2) 传统生物技术专业实验; (3) 综合性实验; (4) 自主设计性实验; (5) 新技术、新方法介绍; (6) 基本科研能力培养; (7) 科技创新实验; (8) 综合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训练 (啤酒厂、污水处理厂、制药厂等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实地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为学生进一步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标准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观念, 强调教学过程的四个结合:密切结合科研, 密切结合临床, 密切结合实践, 密切结合新进展。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及案例式等互动授课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实验教学中也引进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 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开发成熟的教学软件, 扩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和覆盖面, 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可视性和精确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除讲解、示范、参观设备外, 还为学生播放自做的实验操作录像, 一些不能开展的实验技术也通过播放录像或光碟来弥补, 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 利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收集素材, 给学生在电脑前讲解核酸电泳分离之后的图谱, 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遗传学”课程通过开展创新设计性实验———果蝇杂交实验, 从实验选题、方案的筛选比较、实验的准备和具体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口头汇报及最后的成文等方面全方位锻炼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 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客观评价体系, 在学生成绩分配上注重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实验报告、口头汇报及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平时实验和实验考核各占一定比例, 并增加了形成性考核的权重, 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和训练。通过规范实验教学过程, 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监控, 创新实验教学考评机制, 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是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 是对学生进行标准化培养的同时, 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挖掘本科生的学习和科研潜力。通过吸引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和承担科研任务, 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 培养了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增强了创业和就业的社会竞争力。我院教师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等各种课题计30余项, 不少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验, 学校团委每年专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我院亦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资助设计了“生物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 其目的是进一步提供本科生和指导教师相互沟通的渠道, 改善、协调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科研资源, 发挥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与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 并通过项目的实施, 引导大学生进入生命科学前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培养科研基本素质、启发创新性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如曾有10名大学生参加广西科学基金课题“ABCA1基因在广西人群中的多态性研究”的实验工作, 并参与该课题组发表科研论文4篇;在近三年校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自然科学类竞赛作品中,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约有130人参与了此类竞赛, 获得立项项目占全校立项项目总数的37%, 获奖项目占全校获奖总数的40%。本专业学生完成的“桂林医学院广西籍大学生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的检测分析”和“HMBA对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抑制作用研究初探”等科技作品在“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
五、拓展和稳定优质教学实习基地, 重视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实习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就业的起步训练, 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实习同时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补充专业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除学校的科学实验中心和学院的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可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提供场地外, 学院还在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等地建立了十多个包括重点大学的科学实验中心或研究所、三甲医院的科学研究机构、生物制品研究所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拥有较好科研、实习条件且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硬件保障。学院全程关注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进展, 教学管理科和学生科通过电话、网络及实习中期检查等途径定期回访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学生, 实时掌握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实验进展、实践技能、工作内容、工作态度及毕业论文撰写等第一手资料, 学生实习结束后, 再配备专门的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修改和准备论文答辩, 只有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达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各项要求的学生才能申请毕业和授予学位。经过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密切沟通、共同协作、层层把关, 近年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其中2008~2011届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在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均获一、二、三等奖, 并且囊括了各等奖项的前几名。
总之, 采取一系列有效改革措施, 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近三年来, 本专业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近30人。迄今为止已连续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12批共797名, 已培养出8届共530名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近两年首次就业率均超过92%。2009、2010届毕业生升硕率创我院的历史新高。我院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 毕业生目前大部分活跃在全国各生物医药行业第一线, 并逐渐成长为所在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为广西乃至全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要:以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为例, 围绕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取了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标准、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平台、拓展和稳定优质教学实习基地, 重视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质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取得明显成效, 以为同类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大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纯艳, 卜宁, 李学军, 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8 (4) :561-564.
[2]郑明顺, 柴军红.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205 (5) :152-153.
7.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七
经过探索与实践,结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环节的具体特点,构建一个基于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为核心,融课程学习、参与教师科研、课外科技活动和毕业论文于一体的科研素质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
1 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1. 1 提前做足准备,培养学生的科研认知能力
科研意识是探究、认识未知事物的觉察和主动性[4]。带有较强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对科研有兴趣。而兴趣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认知基础之上,无知便无趣。传统实验教学多为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内容,使学生缺乏探索、怀疑和思考的内在动力。因此,对科研缺乏兴趣。教师需要在开始综合实验之前引导学生对研究内容有所了解和认知,学生才能有机会了解研究内容的前沿热点,才能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怀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知能力,我们在大学第三、五和七学期分别开设专业基础操作训练、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逐级深入的方式开设综合实验。通过基础操作训练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规范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期间,组织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授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实验的设计、技术操作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内容,给学生一些启示和引导。同时要求专业教师介绍自己的科研方向、经验及思路,引导学生加强学术交流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科研认知领域。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我们鼓励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参与到各专业教师的科研团队,引导学生在搞好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其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当学生观察到自己亲手做出的实验结果或新的发现时,就会十分兴奋,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促进,即使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反思。经历这样的前期准备铺垫,既拓宽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又增加了学生的认知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认知能力。
1. 2 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经过1 ~ 2 年( 第3 至6 学期) 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认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以生物工程教研室为例,近五年来,共形成了3 ~ 5 个针对本科生的科研团队,每个团队由10 ~ 15 人的大二至大四学生组成,经过1 ~ 2 年的梯队培养,团队成员具有十分浓厚的科研兴趣。在这些团队的带领下,每年都会吸引一批新生进入团队,形成了传帮带良性科研循环。在此模式下,要求学生在进入团队后,能够根据课题组设置的问题,独立查阅文献,通过小组讨论思考课题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例如,所研究的课题是否重要? 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 这些研究手段是否能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 实验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 如何开展研究? 研究的预期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并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基本搞清楚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通过思考和解答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
1. 3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有了基本的科学思维能力后,实验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在阶段性完成实验后,如何分析结果,如何将实验结果和已有的理论联系起来,这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联系实际及逻辑分析的能力。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首先,阶段性的通过小组会议汇报实验进程,即做了什么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还会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根据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酶工程等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其次,通过开放式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如何思考并有效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网络资源,如QQ群、专业相关的论坛等解答提出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对具体科学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2 加强实验过程师生互动,培养正确的科研方法
2. 1 选题灵活多样,内容切合实际
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专业基础、特长及兴趣。本教研室在综合实验周开始前,要求指导教师结合实验经费、科研项目内容和研究目标,选择科研项目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学生综合实验教学中的课题。一般要求所选的题目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应涉及所学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并且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体系。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解决,且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应具有较高应用性和拓展性。通过实验设计尽可能将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技能有机整合,实验的每个环节相对独立并能深入拓展。
例如,我们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围绕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模块,根据各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现有条件,分别开设了 “人参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分离”、“产葡萄糖苷酶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筛选”、 “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 “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及其特性研究”等一系列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了细胞培养、基因原核表达、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菌株分离等数十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涉及生物工程上、中、下游。实验为2 ~ 3 人一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保证了实验过程顺利推进和实施。经过合理的设置实验内容,全方位的科研训练,不仅加深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增加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2. 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生物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绝大部分研究结果必须、也只能从实验研究中获得。实验方法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正确、结果测定是否可靠和数据分析是否科学等,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和结论。因此,必须使学生对实验目的、步骤及所用仪器、工具、药品等有较透彻的了解; 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如分管实验室的教师利用所管理的设备,结合科研让学生接触一些 “高精尖”的设备,掌握相关的技术。对于技巧性强的实验,指导教师需精心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规范的操作,迅速的掌握其方法与技巧,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科研的畏惧感和神秘感,也能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自信心。比如涉及到 “MS培养基配制”、 “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 “发酵过程控制”、“红外光谱仪操作过程”和 “TLC分析”等的一系列实验,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其中的一些技巧、操作规范,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对实验的思考能力大有益处。
除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同等重要。培养学生做好操作过程的纪录,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做到实事求是,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然后独立思考,最终能提出新思想和新思路。
2. 3 指导学生掌握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方法
长期以来,如何撰写学术论文一直是科研能力培养中忽略的问题。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专业英语等课程,指导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的组成要素、写作方法、图表分析、参考文献的规范性等知识。在撰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构思要点、基本撰写方法和技巧,如何对结果分析和讨论,如何避免常见错误,提高论文的可读性等。在综合型实验中,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要求根据文献资料对方案集体讨论,探讨他人的科研思路以及撰写论文的方法。实验结束后,按照类似的思路撰写论文,经过学生的模仿,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修改,教师的润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采用这种模式,许多学生能够将综合实验中的实验结果独立撰写论文,经指导教师完善后,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SCI或EI收录的期刊。
3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的并贯穿于整个科学活动和科研工作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5]。培养良好的科研精神,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
3. 1 严谨的科研态度
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失败。因此,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更需要通过教师自身的科研和实验经历教育学生,反复的失败和成功更能磨炼坚韧的科研意志,更容易通过总结失败的教训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也只有经得起失败,忍得住寂寞,扎扎实实的实验,实事求是的对待科研的结果,才能培养出严谨的科研态度,最终解决科学问题。
3. 2 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人才的核心。其培养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才能使其认识到,相比于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实验过程的认识就更为深刻,更容易通过实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发展其个性思维能力,开拓其科研想象力,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能力。这种科研重新能力培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持各级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学生阅读与所从事课题最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弥补部分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够的缺陷。
总之,经过比较系统的综合实验,使本科生的思考、动手和写作等综合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经过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绩,其中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科研小组所提供的科技作品连续三届( 第9、10 和11 届) 获得湖南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参赛同学通过对研究成果的现场演示和答辩,科研素质得到了极大的展示,亦得到同行的专家和与会者的广泛好评。近5 年,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 项,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 项,湖南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近30项,学生撰写并发表的科研论文近30 篇,分别发表在《Biotechnology Letters》、 《现代食品科技》、 《农业机械学报》、《中国粮油学报》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国内外杂志上,其中SCI或EI收录论文近10 篇。获省化学化学化工科技作品竞赛奖26 项,参与学生100 余人。这一系列成绩是学生从综合实验开始所培养的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基于综合实验,培养出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到撰写论文,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逐渐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热情,使其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科研思维。
4 结语
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多种教育因素长期不懈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实现。对于普通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培养条件、师资力量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局限,通过传统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是不够的。专业综合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因而,将专业综合实验引入到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环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当然,我们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推进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摘要:科研素质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基于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相关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构建融课程学习、参与科研、课外科技活动等于一体的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平台。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研意识、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精神。通过此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严素质,对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生物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杰,朱延明,柏锡.浅谈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3-54.
[2]周春丽,李玉萍,苏伟,等.《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71-15274.
[3]张雅利,孔宇,亓树艳,等.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02-205.
[4]滕延江.外语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科研规划浅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4,1:53-57.
8.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 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当今社会的竞争究其实质就是创造力的竞争, 因此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高等学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但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存在明显滞后, 特别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
在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上课不认真、逃课等是普遍现象。从我院大学生上课情况调查的结果看, 我院生物专业学生上课积极性总体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了解,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 造成学生不想上课, 不愿上课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对专业了解不足, 对生物专业没有产生多大的兴趣。因此, 缺课或上课不认真的情况比较突出。这种现象的出现, 除了学生本身对生物专业缺乏了解等原因外, 生物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 要提高我院生物专业大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把他们吸引到生物课堂上来, 让他们学好生物专业基础知识, 从而更深入的培养他们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 生物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院生物类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从本质上来讲, 大学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即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自我学习。所以, 大学课堂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 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在大学里,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的, 老师只起引导作用。但从调查情况看, 在我院生物课程教学中,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 几乎没有进行独立思维与自主学习训练过程。而且, 在上课过程中几乎没有师生互动过程, 学生没有发表个人想法、展示自我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对当代思想活跃, 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压抑,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习本身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大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种兴趣学习, 一种自我完善的学习。但在单向传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 对于上进心不强的学生而言, 课堂学习不再是他们提升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了, 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只要课程期末考试能通过就可以了。
另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老师一堂课将教材某一章节绝大部分内容都进行详细讲解, 很多学生感觉每堂课讲授的内容太多, 根本无法完全消化, 导致课堂听课很累、效率低下。特别是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课程中涉及分类的部分, 很多同学都反映内容枯燥, 而且太多, 全是记忆性的东西, 根本没有办法记住。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上课积极性, 进而导致学生不想上课, 缺课率高。
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激发培育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望。特别是生物类的课程, 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其实, 生物科学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为它们多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当代最新科学研究息息相关。老师如果能引用最新科研动态, 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进行探讨,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引申出很多其他的专业知识点, 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如微生物、遗传、分子等相关课程, 这些科学前沿的动态和成果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当老师讲到相关知识时, 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就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询问一些相关知识, 但是如果老师没有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那学生的求知欲就被打消了, 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及时得到培养和发挥。
2.授课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
当今社会,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生物科学更是一个日新月异、发展快速的学科, 新的生物技术成果层出不穷。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方面。但是,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我院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以课本知识为主, 相关的最新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的很少, 这也是学生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老师的授课内容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而且多年不变, 一本教案可以用几年, 而且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也很多。这让学生感觉上课听老师讲课和自己看书是一样的效果, 自己看书还快些。所以, 很多学生感到上课是在浪费时间,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生物类课程的学习应该强调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活跃的思维可以给生物学研究带来无穷的动力。但目前教学中陈旧的知识结构模式除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外, 最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视野不够开阔, 所学知识不能及时与最新科研动态相关联。这种知识结构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 创新意识淡薄。
3.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有自身的很多优点, 如信息量大, 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逼真的学习材料,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等, 特别是对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生物学教学中涉及很多实物、模型和照片, 这些图片在课堂上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使老师摆脱了以前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图的劳动, 也使教学效果更加直接, 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 由于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制作基础知识。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 由于学校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没有足够的培训, 大部分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内容都很简单, 而且视觉效果也很一般, 比如字数太多, 图片很少或没有, 学生上课时感受不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另外, 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多媒体就是一个上课教材, 对多媒体过度依赖, 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现在已经是很多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 对着多媒体照本宣科的现象也很多。这种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多学生反映多媒体上课教学效果不好, 一堂课看了太多的图片, 但是下课后感觉什么都没记住。
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院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对我院生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先进的教学观
大学的职能已不仅仅是教学, 在当今社会, 它包含的内容更多、责任更重。大学教育不应该像中学教育那样, 仅涉及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 大学生需要独立地去从事研究, 至于教授的工作则是引导学生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大学的课堂教学和中学的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大学老师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引导者, 带领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 但更广阔的知识海洋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的。因为生物知识是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 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所以, 大学学习应该以兴趣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 老师只作为引导者。但是, 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时难以进入这种状态, 加上老师教学观念陈旧, 引导方法不当, 导致很多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抱怨不断, 最主要的就是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太多, 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根本记不住, 积累多了导致最后就是听不懂, 这种学习障碍从一开始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种学习困扰不仅要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大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首先, 大学教师应把自己的教学地位定义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大学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 强化创新意识。比如,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等,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知识的可理解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生物学习不再枯燥, 同时学习兴趣也可转化为学习动力, 使学生更好的自学。
其次, 根据大学教材内容多, 课时少的特点, 大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 应该有针对性的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有的放矢, 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 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认真备课, 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 这样讲课时才能做到提纲挈领, 避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现象。
2.提高教师自身学术素养
俗话说得好:给别人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 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不断学习, 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术修养, 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才能的培养。
在这方面, 我院为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校与中山大学为对口支援合作学校, 中山大学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图书资料共享、远程教育、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对我校进行全方位的支援和合作。因此, 我院老师经常可以到中山大学进行进修学习, 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我院老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 老师自身要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高校教师只有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才能为学生做学习的好榜样, 同时, 也是提高自身科研素质的主要途径, 我院各类平台与实验室的建设为教师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更新教学内容, 重视素质培养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 接收的信息量大。加上现代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 使他们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开始考虑毕业和就业的问题。所以, 当代大学生的在大学里的任务已不单纯是学习了, 他们肩上背负了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所以, 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不再只关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 他们更想了解课本知识以外的新鲜事物, 这样, 他们才能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考虑就业与考研的事情。所以, 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 只有不断更新, 加入最新的科研动态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 高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科最新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思想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备课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扩充课程资源, 除了书本之外, 还应从网络及自身的科研等实践活动中获取最新鲜的知识,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主要环节, 也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 创建校风、学风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出务实、严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育研究, 2008, (1) :103-105.
[2]张良才, 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 2003, (11) :69-74.
9.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九
一、循序渐进, 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计划
生物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达标训练,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科研、生产研发和管理达到“无缝接轨”, 从而能够在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解决生物技术方面的实际问题。在专业实验课程的基础上, 分别在第一、二、三、四学期设置4个基础技能训练项目: (1) 植物生物学基础综合实验, 训练内容包括光学显微镜的结构、规范操作, 临时切片制作、观察与轮廓图的绘制等, 对接第一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生物学”。 (2) 动物生物学基础综合实验, 训练内容包括光蛔虫或蚯蚓的横切片观察;鲫鱼外形、鲤鱼骨骼系统的观察, 内部解剖与观察;土壤动物的采集、保存及鉴定, 等等, 对接第二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物学”。 (3) 生物化学基础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槽安装、点样及电泳及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等等, 对接第三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 (4) 微生物学基础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 (革兰氏) 染色法和油镜的使用;酵母菌大小测定;平板菌落计数法等, 对接第四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学”。每个项目都设置有相应的考核要点, 如项目Ⅰ的考核要点有: (1)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要点、规范化操作流程; (2) 临时切片的熟练制作、质量好坏与规范化观察; (3) 合适染料的挑选与染色效果; (4) 植物轮廓图的绘制和结构标注等, 项目Ⅱ的考核要点有: (1) 观察蛔虫或蚯蚓的横切片装片, 并按照所给的装片判断出该装片是蛔虫还是蚯蚓并给出理由; (2) 解剖鲫鱼并绘内部解剖示意图; (3) 利用体式显微镜, 根据所给检索图鉴定标本等, 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此4个专业基础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 否则不能取得本专业学士学位。
在此基础上, 大三大四年级设置相应的综合实验及实训项目5项, 进行相关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实训, 包括生物技术综合实训 (内容包括生物样品的制备、含量测定、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等) 、发酵工程综合实训 (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发酵原料准备、发酵工艺控制及产品分离技术等) 、生物工艺实训 (内容包括抗生素生产工艺实训和啤酒生产工艺实训等) 、酶工程实训 (内容包括淀粉酶发酵技术, 生物制剂的生产工艺等) 、职业技能培训 (内容包括<营养配餐员>、<食品检验工>国家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培训等) 。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才可以参加后续的专业 (毕业) 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等工作。
通过专业技能达标训练, 保证学生掌握本科生必须具备的现代生物技术基础实践技能, 显著增强学生在食品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技能, 并具有一定的行业综合技能,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产品研发能力, 具有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作用, 将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算入学分, 进入学生的生物技术能力评价的标准, 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证活动,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转变观念, 积极探索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1. 改变教育观念, 在教与学中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形式的改进。要改进过去单纯传授知识、演绎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创设宽松、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 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实关于能力培养, 我们还必须对生物教学中的存在的大量技能、技巧性的知识加以挖掘与开发。上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 (Michael Polanyi) 研究人类知识的形式, 提出人类知识有两种:一种类型的知识是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另一种知识是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前者称为显性知识, 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 (最典型的是语言, 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 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 是指那种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 很难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 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这是隐性知识最本质的特性。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 它的主要载体是个人, 它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 (例如, 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形式) 进行传递, 因为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难清晰表达。但是隐性知识并不是不能传递的, 只不过它的传递方式特殊一些, 例如通过“师传徒授”的方式进行 (波兰尼《个人知识》,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生物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实际上确实存在着大量的隐形知识, 生物技术是多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基因工程) , 它所涉及的多种技术 (如荧光定量PCR、蛋白双向电泳和分子杂交等) 都有非常详细的步骤, 有的操作只需30秒、几分钟不等, 几十个步骤下来有的要耗时一周左右, 而且整个过程的操作对象都不是肉眼所能分辨的, 只有到了最后一步或者通过染色、或者借助仪器 (凝胶成像仪、放射自显影等) 才能得出结果。即使是同样的操作流程, 不一样的操作者完全有可能得到不一样的试验结果甚至大相径庭。从此方面来看, 除了依靠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以外, 还需要更多的重复性、个体性的操作演练, 这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所忽视的一面。
2.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多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在高考指挥棒下, 高校的教学评价也沿袭了用分数评价学生一切学习状况的惯性与惰性, 目前高校最主要的人才评价机制是分数标注的学业成绩, 其他评价机制只能沦为辅助作用。如何改进教学评价机制, 对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为科学评价教学质量, 需要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此, 在专业素质能力等少数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中采用百分制的积分方式, 而其他的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课程则尽量采用其他的计分方式, 如用国家职业技能证书 (如营养师考核证书、食品检验师考核证书等技能证书) 代替课程成绩, 顶替学分, 用研究成果 (如发表论文、研究成果、科研项目等) 取代实验课成绩, 尽量不用量化的分数评价学生的生物技能。即使在普通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评价, 也尽量注重对学生学习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引导, 采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进行实验才能完成且无统一答案的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考试方法多样化, 如采取开卷或半开卷、文献综述、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形式, 评分标准则侧重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是否有独立见解和创新, 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 重视科研, 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的特点, 借助仪器进行分析与验证是生物科研的一个特点, 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来说, 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强化专业素质能力, 如, 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食品工艺学等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努力养成学生动手科研的习惯, 培养基本的科研操作能力。科研训练与当地生物资源、身边生活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的兴趣。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可获得一定学分, 如, 每年一度的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2013年度就是以“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题, 让学生从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土生物资源的角度, 开展自主性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科研关注日常所见的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与当地的行业企业联系,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服务社会, 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 我们在食品生物技术的教学中, 始终将科研的焦点聚集在日常的生物资源与身边的生活现象, 寻常所见的生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如橘皮、桑叶、乌饭叶、蓝莓等日常并不起眼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的生物资源, 同时关注食品安全、食品营养, 将这些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将学生关心的问题引入课堂, 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与钻研科学的激情, 学生们通过生动的具有本土特点的课堂教学的学习, 既能够扎实掌握课堂知识, 又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使学生成为专业的应用人才。
摘要:具备“专业基本技能”是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其具备专业基本技能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独立学院——行知学院为例, 介绍了生物技术专业“专业基本技能”达标训练方案, 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杨, 陈美珍, 陈洁辉, 刘柱, 熊继先, 魏炽炬, 刘文华.章跃陵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生物技术专业标准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 2013, (11) :65-66.
[2]荚荣, 尹若春.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13, 30 (1) :103-105.
[3]马超, 蒋一婷, 徐桂娟, 郑彩霞.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生物技术特色专业[J].中国林业教育, 2012, 30 (1) :28-32.
[4]郑明顺, 柴军红.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5) :152-153.
[5]王芳.基于能力导向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 2011, (43) :22.
【关于大学生物管专业的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关于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08-29
财管专业大学生银行的自荐信08-04
关于 大学生村干部×××同志现实表现材料的鉴定意见09-29
关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保险理财专业07-04
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10-24
关于大学毕业生求职自我介绍一分钟08-15
聊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10-01
关于大学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本5则范文11-15
生物制药大学生自我鉴定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