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要求

2024-06-21

高一地理教学要求(精选8篇)

1.高一地理教学要求 篇一

Assignment

一.基础知识

1.词汇(每人听写本、抄写本各一本)

每天进行单词听写,批改后错误单词每个订正五遍。

2.课文

所学课文分段背诵,将所学词汇与文段相结合,每排设置一个小组长。

背诵检查制度:课代表和小组长到老师处背诵,组内成员利用早读或者课余时间到小组长处背诵,老师也可能随时上课抽查每一位同学的背诵情况。

二.能力提升

1.拓展词汇(词汇抄写本一个)

作业讲解课中的单词和词组,做好笔记(主要来自于课外的完形和阅读)

2.作文

1)首先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好每人一本高中英语作文字帖),每两周一篇上交老师

2)为提高英语作文水平,加强词汇造句的运用能力,课文背诵以及范文背诵等。

2.高一地理教学要求 篇二

那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安排高一地理教学呢?

一重视第一节地理课

如在教授第一堂地理课的时候, 不是讲教材、知识, 而应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述地理的特征和兴趣培养;从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到“嫦娥奔月”神话与中国探月登月计划;从名山大川到世界地理之最与未解之谜;从衣食住行到天气气候、植被、地形地貌;从时事热点到各国人文景观与文化差异等。千万不能忽视这节课的作用, 越是自由发挥越需体现地理知识与地理教师的“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的广博印象, 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地理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高一地理学习既要兼顾初中地理的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在备课过程中,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 立足生活与已有知识, 应该充分挖掘地理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用所学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知识整理与讨论来形成概念, 获取结论。掌握其中的规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讲述第一章行星地球时, 剪取影片《2012》作为精选案例导入。这样做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基础落脚点就有了, 还可以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埋下很好的伏笔, 形成一条完整的课堂设计思路, 完成对生活中地理与实用地理的过渡, 同时也为初中没有过多学习地理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源引生活实例,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 引申对比与学习, 渐近似的导入与过渡

如在介绍地球的形状时, 采用橘子的形状强化“扁平的椭球体”, 再以橘瓣的分化介绍经线的划分, 以生活中切“西瓜”、“冬瓜”分别讲述“经线”与“纬线”划分;以数学中的用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平面中的点的位置来讲述用经纬线来确定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 以三维坐标导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来确定空间位置;以美术素描中用阴影与碳笔的淡重来处理光线构图方法与立体几何中的不同视角来解释地球自转方向在侧视、南北两极俯视、局部图中的确定。在讲“太阳短波辐射与温室效应”知识时, 结合学校南、北朝向教室, 朝南的教室夏天炎热灼人、冬天温暖光照足, 而北面教室却相反。又如在讲述大气运动知识时, 探讨诸葛亮的神算与失算:“草船借箭”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借东风”“火烧葫芦谷, 愤天问地”来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局部环流与季风环流、热力环流与气旋知识。

四重视地理实验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地理实验集开放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目的性为一体的特点,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高其主动性、积极性, 参与地理的探究性活动。在讲述时间问题时, 地方时与区时概念, 让学生用笔记本的格子纸竖起来, 卷成圆柱体代表地球的经线划分并标注经度, 让每15度为一格再进一步延伸为区时, 学生在格子纸上标注, 即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自主制作学习工具。如讲述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 在课堂上烧一堆纸屑时, 观看演示灰烬的运行情况。在学校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信江环保纪行” (信江为江西省上饶、鹰潭地区最大的水系) 活动中:介绍水循环与水体的运动;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针对鹰潭地区的丹霞地貌的观察;针对本区处于深厚的红色沙砾岩发育的地貌的观察和学习等。

3.高一历史教学创新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098-0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文章就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存在新问题

1、学生思想的不重视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认为历史是副课,所以学生包括家长、甚至部分教師在思想上极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给高一新课改的实行带来消极影响。

2、历史专业基础薄弱

初中社会课是按照国家标准开设,几乎所有乡镇中学从未重视过历史课,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3、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

历史新课程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在初中较为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高中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初中历史学习内容重复,又可以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并使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的史实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理想严重地脱离了现实情况,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首先,专题讲授要求教师自身丰富的业务知识作为支撑;其次是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初中通史的知识基础之上开设专题。在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教材忽视了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现状,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

4、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

新课程历史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学生的数、外、物、化占用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二、解决新问题的新对策

1、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 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3、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素质

新的课程改革的标准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4、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讲求课堂效益,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读书。第一步,由教师根据书本知识结构,提出本节课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第二步,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书、做记号、找答案;第三步,组织讨论,让学生回答,师生评判小结,得出正确答案。

4.高一学生要求读的书单 篇四

《人人即可为国王》 《中国文脉》 《千山独行》 《旷达的忧伤》 《论语新读》 《张晓风散文集》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给加西亚的信》 《瓦尔登湖》 主要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不是第五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

《唐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

《高中古文同步权威解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书:《名师课堂》

《成长资源》 《红对勾》 《轻巧夺冠》(只推荐英语)

英语黑皮书(广西教育出版社、或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小题狂练(只推荐生物、化学)

星火英语语法(看清楚星火英语标志)王后雄解读(高一的非重点学生可以看看)语文高一要做的事情

语文学习有个特点:高中三年学习分布情况来看,高中课程基本在2年内学完,最后一年三轮复习是九个月时间,高二更多是理科综合三门选修难度比较大,还有数学,这样看来语文和英语就在高一早抓,严抓,赶前不赶后。知识没有界限,高一和高二高三,还有以后高考,都是一样的知识层次。所以高一学语文要明确几个观点,第一:高一语文必须面对高考,专题学习还有题型训练,还有做题规范性都要按照高考的标准,高考的难度,避免二次返工再学,再规范,再提高

一句话,语文学习一次接轨,一次到位,现在答题模式就要按照高考模式

第二特点,语文学习要四条线(其他课程是三条线):课文(教本、读本)学习一条线,专题复习一条线,刷题学习一条线,课外阅读积累一条线,人教版一共是12本书,你全部背下来,你语文都上不了100分,必须是课外与课内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刷题与答题套路并重

第三个特点是知识在课内,题目在课外,比如拿语文文言文来说,必修五本选了30篇古文,这些文章都是名篇中的战斗机,其中实词、虚词、句式都非常典型,学好这些基础的东西,是以后课外阅读拐杖,必须从课内掌握基本知识点,课外刷题对知识进行固化

第四个特点是走专题化,是语文提高的最有效的方法,课本的知识是零碎的,比如语基,就那字音来说,课文没有字音字形,都是自己记,字记住了,但是字音题和字形题照样错,是什么原因,就是没有专题化复习,比如字音,有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口语读音字,专用读音字(比如地名里面的;龟兹就读qiuci,这些字你单个认识,考试混在一块你就答不对了 比如形近:湍急——瑞雪——不揣冒昧——惴惴不安 飞镖——漂白——剽窃——虚无缥缈,必须通过专题,做出语音知识清单,按照一类一次性记忆,在记忆过程要掌握对应的知识。比如分庭抗礼 很多童靴往往写成分庭抗理

必须通过专题,做出语音知识清单,按照一类一次性记忆,在记忆过程要掌握对应的知识,比如我下来具体说说积累那些 语基部分

字音知识清单——字形知识清单——熟语知识清单(成语知识清单、惯用语知识清单、同义词反义词知识清单)

标点符号知识清单 汉语语法基本知识点 修辞知识清单 这是语基要积累的 古诗鉴赏积累

诗歌文学常识——诗人风格——诗歌分类——诗词意象——名篇记忆 术语类积累

诗歌答题术语——论述文答题术语——散文答题术语——小说答题术语 文言文积累

实词300个,初中180个,高中120个 虚词18个

古今异义184个 通假字76个 基本句式四种 不是还有三年么

积累还有名篇名著,国内文学常识,国外文学常识,名句记忆,先秦文学名句要单独记忆,唐诗宋词要单独记忆,初高中背诵大纲规定是64篇

最后一个大头就是作文素材,长期积累,作文素材这个以前讲过,抓基础的万能素材,还有社会素材,还有时政素材,还有社会热点素材

语文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要有积累本,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追根溯源的习惯,养成勤写勤读勤背的习惯,养成天天写微作文的习惯

还有几个特别点,强调 一下高一要学一下汉语语法,这个很多学校不学要学一下记叙文写作这个很多学校清一色议论文,要学一下基本哲学观点,理科生这块是空白,比如辩证看问题观点,发展的观点,历史唯物观点,唯物论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两点论观点,这些虽然是政治课程的,但是对于写议论文很重要,不学的话,写出议论文 要么不全面,要么极端化,一味指责,立意往往只强调一个方面,比如讲成功,往往过多强调人的勤奋,人立志,不注重成功客观条件,不学的,思维就有缺陷,满腹牢骚型作文,就是没有掌握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结合的哲学道理,写的作文都很浅,没有思想深度和厚度,就是脑子里面,没有哲学思想,纠正几个错误观点,第一高中语文多写日记,就可以训练作文,错误认识,这个对作文几乎没作用,第二个高中不朗读和朗诵,哑巴学语文

5.高一地理教学要求 篇五

为了统一书稿的编写体例、格式,提高编写质量,现就稿件要求作如下规定。

一、名称:合肥北城中学2014年高一年级暑假作业语文

(一)二、作业以试卷形式呈现,试卷各科分值按100分,题型、题量参照本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三、份量:语10套;数、外:12套;理、化、生:6套;政、史、地:4套。通用、信息各1套。

四、选题要求:

1.平时学生作业和考试常错题,比例不少30%

2.典型高考原题,比例不少30%

3.注意选择典型例题和题型,对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重点练习。

4.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当、试卷结构合理,不出偏题、怪题。

5.总体难度系数应高于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低于高考真题难度系数。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总体难度系数0.70,6.数理化各出两套提前预习卷子。

7.答案准确率100%,无争议,附在试题后面。

五、版式:A4纸张,行距16磅;页边距上下2.0cm,左右2.0cm。试卷名称(3号宋体加粗);正文(5号宋体);

六:负责人:各科组长,组长负责制定双向细目表和审稿,并对暑假作业质量负直接责任。

七:交稿时间:6月10,排版、印刷时间为6月15日。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各组成熟一套试卷,组长组织人员打磨一套试卷,并提交给丁倩,学校不在组织人员进行打磨。

6.高一地理教学要求 篇六

1、常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2、读书笔记要求:每天看一篇千字文,每周五篇,每篇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写出文章名及作者

②、找出五个好词(成语),并注音、解释;

③、五个优美的句子或三个优美语段;

④、对文章略加点评或发表感想;

3、随笔:每周一篇(写大作文当周免),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心得。

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每学完一篇应及时完成以下内容的归纳

①、通假字②、词类活用③、古今异义词④多意词⑤特殊句式

(注:归纳时要把例句写出来。)

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0-9-

1(附)中学生课外必读推荐书目(10部)

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 迅

4、《骆驼祥子》老 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孙漂 流记》(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9、《童年》(俄)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高中课外必读推荐书目(20部)

1、《论 语》

2、《三 国 演 义》 罗贯中

3、《红 楼 梦》 曹雪芹

4、《呐 喊》 鲁 迅

5、《女 神》 郭沫若

6、《 子 夜》 茅 盾

7、《家》 巴 金

8、《雷 雨》 曹 禺

9、《围 城》 钱钟书

10、《谈 美 书 简》 朱光潜

11、《哈 姆 莱 特》 莎士比亚

12、《堂*吉 诃 德》 塞万提斯

13、《歌 德 谈 话 录》 艾克曼

14、《巴 黎 圣 母院》 雨 果

15、《欧也尼* 葛朗台》 巴尔扎克

16、《匹克威克外传》 狄更斯

17、《复 活》 列·托尔斯泰

18、《普 希 金 诗 选》 普希金

19、《老 人 与 海》 海明威

7.也谈高一化学兴趣教学 篇七

其实化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 科研成果、食品安全都和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可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 从高一起化学就应该进入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产生好感, 发觉化学的神奇、奥妙。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有了兴趣, 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能克服困难,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高一化学教师教学任务并不繁重, 完全有时间去围绕教材, 联系生活中的趣事、时事、新科技, 精心构思, 适当降低知识的难度, 让一些准备考文科和将来不想选修化学的学生感受到化学无穷的魅力, 而不是畏惧、憎恶, 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一、新奇独特的引入, 别开生面。

最好的引课方式就是一上来就抓住学生求知的眼球, 设计与新课有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好奇和困惑。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总是这样四平八稳地进入课堂:强调重要性, 引起学生的重视。如必修1“物质的量”这一部分, 很多高一学生在这里就怕上了化学。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和笔者交流时就说, 到了高二都没搞明白摩尔是怎么回事。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说明它如何重要, 贯穿高中化学始终, 是计算的核心, 只有学好它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一开始就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畏惧, 结果适得其反。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带着几瓶道具走进教室, 立即引来学生猜测和好奇的目光。展示物品:一盒粉笔, 一大烧杯的玻璃球, 一瓶小药丸,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种物质的个数?学生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 总结出对一些较小的物品往往采用“集合体”的方法, 将小的集合成大的, 部分集合成一个标准, 但对于小药丸都觉得太小了, 用常用的数数、称量的方法都不方便。笔者再提问:如果是比小药丸还小肉眼看不到的微粒, 如何去计数呢?引导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微粒要用新的方法, 学生欣然准备好接受这种新方法“物质的量”, 它的有用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重新设计实验使其直观, 浅显易懂。

前段时间, 听了南京大学刘霞教授的一次关于教育的讲座, 一个互动的环节让笔者记忆犹新:刘霞教授让大家和她一样举起右手, 嘴里说:请拍下巴。让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大部分人拍向了脑门。为什么呢?原来刘教授自己拍向脑门, 大家跟着去做了。这就启发我们:看到比听到印象更深刻, 更容易接受。基础再不好的学生也是热爱探究的, 要给予他们发现的机会, 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 感受智慧的力量, 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高一化学课本彩图比较多, 一些实验都有明显的现象图, 甚至比我们在实验室做的现象还逼真。有些老师认为本来高一化学课时就少, 有了课本这么明显完美的彩图, 就不需要做实验了, 于是就把分组实验变成演示实验, 有的甚至是以讲代做。这样一种赶进度、完全包办的课堂无任何热情, 没有激发兴趣, 学生觉得压抑、麻木甚至厌烦, 对化学的态度很冷淡, 化学课毫无活力可言。

一些知识, 讲得再多, 也不能代替亲身体验。学生每每遇到实验, 都是眼睛一亮, 流露出想要探索的欲望。这是因为他们的好动性被长期压抑在教室里。有些实验, 教师重新设计, 分解成简单易操作的, 让学生自己动手, 比讲很多遍效果要好很多。笔者始终坚信让学生自己参与探索求得答案的课才是最有效的。如必修1“SO2的漂白性”的知识, 课本上是收集一试管SO2, 倒扣在水槽中, 证明SO2易溶于水, 然后用SO2的水溶液漂白品红。笔者在操作时发现实验不易成功, 可能是由于SO2暴露于空气中, 使水溶液浓度不大, 漂白效果不太好。而且SO2有毒, 没有尾气处理。笔者改进了方法, 将该演示实验设计成分组实验:先搭好SO2的制备装置, 再和品红、KMn O4溶液分别用导管连接, 最后连一个尾气处理。这样学生易操作, 又安全, 实验现象很明显, 学生还发现了品红、KMn O4褪色原理不同, 产生好奇心, 想要探索答案。

三、巧妙设计有效衔接, 丰富内容。

高一化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初三学的化学知识太简单了, 与高一的要求严重脱节。有些知识在初中根本不做要求, 升入高中, 如果不注意铺垫、设计衔接, 学生会感到很吃力, 自然无兴趣去探索。高一化学在必修1第一章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对于学生的新知识“萃取”, 教材设计跳跃过大。笔者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这样设计:首先将CCl4和水混合于试管当中, 学生立刻发现互不相容, 分层。再设计问题:如何把两者分离开来呢?学生展开讨论, 发现已学的过滤、蒸发等方法不适用。讨论结果: (1) 慢慢地直接倒出上层的液体。笔者让学生自己操作了一下, 方法不可取。 (2) 试管下能开一个小口就好了, 直接放出下层液体。有学生反驳说不行, 不好控制, 上层的也会放出来。这时笔者拿出分液漏斗, 学生立即明白这种仪器的妙处: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 而且有活塞控制。有了“分液”的有效衔接, “萃取”就能给学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四、发挥语言的魅力, 别出心裁。

化学课为什么就一定要严谨, 使用刻板枯燥的专业语言呢?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要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兴趣, 教师就要发挥语言的魅力, 将化学性质、反应原理用口语化、时尚化的语言加以描绘, 使学生听来既亲切, 又容易理解, 使课堂紧张气氛变轻松, 让学生愉悦地掌握知识, 在快乐中学, 在学中得到快乐。

如对于高一学生很陌生的定义“萃取”课本是这样定义的:“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概念过长, 话里套话, 学生难以理解。笔者这样形容两个关键: (1) 萃取剂与原溶剂“水火不容”; (2) 溶质“见异思迁”、感情转移的原因是溶解得更好。

再如“强电解质”这样描述:“强电解质如HCl溶于水后H+与Cl-就分手了, 两人完全自由, 不存在情侣组合HCl分子;离子键阳离子为男方, 阴离子为女方。电子就是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氮气性质很淡定, 因为有三键。”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语言, 学生爱听, 有深刻印象, 对我们的概念自然留下印象。

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 他们说那是对语言的一种欣赏。用优美的语言形容化学用语也未尝不可。如《硅》这一章, 笔者将大标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换成“文化底蕴、青春活力、充满潜力的元素———硅”。

为活跃气氛, 扮演角色也是一种方法。如离子方程式, 离子共存正误判断, 让学生扮演医生, 各种题目为病人, 让他们去诊断谁有“病”, “病灶”在哪里, 学生很愿意去做。一些隐含条件易被忽略, 而被一些学生找出错误, 笔者及时表扬:“真是名医啊, 这种疑难杂症都被你看好了。”学生信心倍增, 做题更加仔细了。

独具匠心的课堂, 再加上教师设计的各种形式, 学生一上课就很有激情, 觉得上化学课很有趣, 对下一节课充满期待。

8.高一物理教学探究 篇八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基础教学;因材施教

高中物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它又是学生揭示事物原理,理解和掌握事物规律,培养科学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高中物理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要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在开学初,要多举实例向学生讲明学物理的重要性:物理学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支柱,又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动力。在当今社会,大到载人航天等高科技研究,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物理学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终身受益。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一物理深度、难度都有所提高,很多学生不适应,便逐渐失去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至关重要。

1.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讲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感觉很难理解,可设计以下实验:在一个方形的鞋刷板面上放一重量合适的重物,使鞋刷上的毛仍保持竖直,然后用水平外力推动鞋刷,此时就会看到鞋刷上的毛向后弯,由此很容易说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活”,變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例如,在学了力的合成和分解后,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有些学生常常认为分力总比合力小。让学生做这个实验:拿一根铁丝,两端拉紧,中间套个铁环,用手沿垂直于铁丝的方向拉铁环,很容易把铁线拉断。如果在三个受力的端头都系上一个弹簧秤拉,我们很容易看出分力大于合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办法。例如,在进行物体在斜面的重力如何分解的教学中,不要直接讲授“重力分解为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垂直斜面的分力”,而是这样演示:将一把塑料长尺倾斜放置构成斜面,再将小物块放在尺子上面,发现尺子弯曲,且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力拉物体沿着斜面向下运动?有什么力压迫尺子变弯曲?学生从很直观的现象中产生推理:没有拉力存在,也没有另外施加的压力存在,只能是物体的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两个效果。实践证明,这一简单的演示,使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比教师直接讲授要高得多,而且很多学生还提出想自己上讲台做一做,教师可将操作权交给学生,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这样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要注重基础教学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也是一样,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学的基础,因此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力学,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授《相互作用》时,一定要放慢节奏,讲细讲透,多举些例子进行分析。特别是受力分析,需要教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讲起,并且让学生多动手画出受力分析图。另外,画受力分析图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同时要注重讲解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能一味寻求捷径。另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注意文字表达,有些学生由于平时没有注意这些,导致在考试中即使会做了也得不到满分。我们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解题的过程写出来,然后让大家来讨论哪里好,哪里不规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准确表达。

四、要因材施教

由于高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而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所谓的差生,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比较弱而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优点,从而把这种优点转移到学习中。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强,因此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即可交由他们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能逐渐提高其自信心。另外,教师应做到公平、公正,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不同,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重视。作业的布置上,也应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考虑数量和难度。设置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完成,带领全体学生“齐步走”。

总之,要想搞好高一物理教学,就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为突破口,脚踏实地,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同时注意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木材销售顶岗实习周记(7周)下一篇:青春励志奋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