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

2024-09-28

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共8篇)

1.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 篇一

1.将一个C类网络分成4个子网,若网络号为:192.9.200。求出子网掩码和4个子网的IP地址范 围。2.若Inter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分配的B类网络ID为:129.20.0.0,使用缺省的子网掩码 255.255.0.0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网络ID和65536-2台主机(129.20.0.1-129.20.255.254)。将其划分为 8个子网。3.一个网内有75台计算机,把它划分成两个子网,子网1为50台计算机,子网2为25台计算机,确定两个子网的网络ID和地址范围,原有的网络ID为211.83.140.0/24。4.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2.14.137, 掩码是255.255.255.224,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的网 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5.已知某计算机所使用的IP地址是195.169.20.2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计算出该机器的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该机所在的网络有几台主机,并确定其地址范围。

6.有一单位最初只有200台计算机连网,申请了一个C类地址(211.83.140.0),现在上网的计算机增加到2000台,要将2000台计算机连成一个局域网并与Internet相连,还要申请多少个C类地址,并确定其子网掩码。

7.已知IP地址为211.83.140.166,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计算网络号和主机号。

2.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 篇二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工作的重要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如在校园网络中, 校园网络集成了管理服务、学校教学等各种应用系统和任务, 它已成了科研信息化、管理网络化、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现代化的工厂中, 管理者通过建立局域网和能够部分连接广域网特定网络, 把共有资源实现了共享, 方便了科学管理和员工学习。但随着网络业务的增多和远程开放程度的增加, 网络不得不支持越来越多的服务系统, 因此, 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表现的越来越不堪重负。要想使网络能够承担不断增加的重任和提高其利用率, 就不得不对计算机网络实施优化。

计算机的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分析、计算、测试等方式找出现行计算机中存在的影响其网络运行质量的问题, 然后通过采取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修补或改善, 从而优化计算机的上网速度, 使网络达到更佳的运行状态, 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早期的一些算法考虑拓扑优化、流量分配较多, 且多为试探算法, 不能获得最优解, 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设计的需求。

1 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原则

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设计时, 优先采用突现主要因素、缩小次要因素的原则简化设计问题, 将复杂计算机网络设计简化成几个相对简单的模块进行优化, 最终达到优化的目的。对于简单的模块, 采用单变量优化法, 即保持约束条件不变, 让其他因素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没, 只对一个变量进行调整, 以获得针对该变量的优化目标函数结果。当然, 计算机网络优化的具体目的和实施要求不同, 优化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原则也不尽相同。

计算机网络的优化可以采用6组元法来确定, 6组元分别为网络的总费用 (D) 、网络的拓扑结构 (L) 、网络中各条链路的容量 (c) 、网络中各条链路上的报文流量 (λ) 、全网络的吞吐率 (γ) 、网络的平均时延 (T) 。采用该种方法确定计算机网络中6组元之间的影响关系时, 首先将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整个任务分成若干子模块, 在这些模块中逐一改变变量, 进行单一变量优化, 最后将逐一优化出来的结果组合, 折衷取舍以获得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优化结果。

在这些因素当中, 它们随着时代变化和科技技术进步而出现不断变化的位置关系。如近些年来,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基础设备价格越来越低, 而功能却越来越强大, 高速通信信道也已连通了主要的信息集散点, 大大降低了网络成本费用。那么, 计算机网络流量分配、信道容量分配及拓扑网络结构优化已不再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重点。相反的, 计算机网络链路容量、通信信道建设和维护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怎样才能减少资源耗费和网络成本费用, 怎样能够使全网内所有的信道都能获得较均匀的负荷且使平均延时变的更小, 成为了计算机网络设计优化的关键问题。

2 计算机网络设计优化举例

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通信网络的飞速进步, 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计算机网络链路容量的优化设计。研究人员以6元组法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和集中式计算机网络的链路容量优化设计方法, 在本优化方法中, 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链路容量的优化函数求得整体最优解, 解决计算机网络链路容量设计的关键问题。其设计示例如下:

首先要选定一个等待优化的计算机局域或数据网络, 这个网络可以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共承载型的公用数据网, 也可以是一个单位的公用局域或基于网上的一个信息系统数据网, 如企业、政府机构或学校。前者的吞吐率γ为这个公用数据网上所有用户使用的报文流量总和, 后者的吞吐量γ则是这个企业、政府机构或该单位内全体用户在使用这个信息系统过程中产生的报文流量总和。采用忽略次要因素的原则, 把所有报文源产生的报文流都是Poisson流, 那么相应的全网各链路上Poisson报文流也肯定都是Poisson流。在处理各报文源产生的报文流时,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报文流都是按负指数分布的, 其平均长度为1/μ。由此认为, 各链路服务时间的分布也呈现除了负指数分布。另外, 全网所有的链路都是M/M/1模型系统排队。采用某种确定的路由算法, 则各链的报文流量 (即报文到达率) λi (i=1, 2, …, N) 是确定的。网络拓扑结构在网络最初设计时已经确定, 全网的平均时延为常用值T。Ci为i链的容量, Ki为i链的费率, 则全网的链路总费用为在全网平均时延不超过T的约束下, 求使D最小的链路容量Ci, i=1, 2, …, N。那么此时,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非线性规划的问题:

第二个约束条件在第一个约束条件中自动满足, 所以上述非线性规划可写成:

从公式中, 我们可以容易得出g (c) 是凹函数, D (c) 是凸函数。当函数D (c) 取极值时满足库恩-图克 (Kuhn-Tucker) 条件, 且为必要充分条件。当函数满足库恩-图克条件时, 点C*, C*是本问题的K-T点, 则C*是极值点。

因为D (c) 和g (c) 在其定义域内是连续可微的, C*在D (c) 和g (c) 的定义域内, 故D (c) 和g (c) 在C*处连续且可以微分。通过g (c) 是凹函数, D (c) 是凸函数可知, 在本非线性函数中的可行点C*满足库恩-图克条件, 所以, C*是上述非线性规划的整体最优解。

可见, 在本模型设计中, 只要求出带约束条件的 (3) 式和 (4) 式, 就能确定非线性规划的库恩-图克点C*, 即这个非线性规划设计的整体最优解C*。

本设计算法通过求得问题的整体最优解而解决了目前许多计算机网络设计中容易存在的基础问题, 即计算机网络链路容量的优化设计。采用该种优化设计模型很巧妙的解决了问题, 同时满足了新形势下网络设计需要, 摒除了以前网络设计计算方法中只能求出近似最优解和以网络建设费用等为关键条件的不合理。

3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在影响在不断加强, 而其优化设计也不得不随时代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优化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很难得到最佳结果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为了简化设计, 人们发展了突出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的优化方法, 把计算机网络设计问题简化为多种规划问题。

随着世界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 会有越来越多人们参与到计算机网络使用和优化过程中, 人们会找出更多更好的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相信, 那时计算机网络能够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更高要求, 计算机网络也能发挥其更加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熙.基于智能计算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

3.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设计探讨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80-02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IT业、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其建设资金投入少,技术含量高,收益可观,越来越被相关行业所重视。而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收集和处理网络运行信息,掌握网络运行动态,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置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各种重大事件,最大限度地维护网络的畅通运行。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给予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设计

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就是运用数据库、通信、信息、控制、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高新技术为使用者提供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以帮助用户正确地选择工作计划。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收集到的动态信息,经信控中心计算分析处理后传送给用户,同时向用户提供企业信息等多种静态信息。使用者可在各种场所利用个人通信工具完成信息的咨询、接收和交换。

2.1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体系组成

(1)数据采集系统;

(2)分布式数据库平台;

(3)信息发布系统;

(4)子系统及使用者

2.2系统实现功能

2.2.1集成功能

用户各子系统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家、不同的产品,分别实现相应的子系统功能。系统集成之后,将在指挥中心建成一个把各子系统功能集成为高层应用的操控平台,由高层的操控平台针对同一事件进行信息处理时,指挥员可以协调联动各个不同的子系统。

2.2.2信息采集功能

在日常办公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只能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有限的信息查询服务。系统集成之后,将由操控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对外发布等。

2.2.3监视功能

监视整个整个网络的实时信息。

2.2.4预案及辅助决策功能

系统集成后操控平台可建立预案系统,当发现问题时,管理者可参照预案进行指挥调度。集成后中央数据库将存储大量的共享信息,利用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的原理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可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

2.2.5服务功能

系统集成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用户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其次是对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对用户主体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面向社会的服务对其他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利用用户登录、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字典管理等应用模块,以WebService的形式提供服务接口。另外,还可以为整个共用平台提供信息输入输出接口。

2.3信息交换和共享模式

在整个系统中,各管理部门大都是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这就给我们做这个系统造成了数据交换上的麻烦,为了改变以上情况,我们采用异构数据库系统完成数据交换部分的问题。

2.3.1异构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性主要体现

(1)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异构

各个参与数据库系统的可以分别运行在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PC或嵌入式系统中。比如子系统就可以是大型机,而使用者就一般采用的是PC机。

(2)基础操作系统的异构

各个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操作系统可以是UNIX、WINDOWSN T、Linux等。

2.3.2系统使用模式

(1)在一个服务器数据中心设置数据服务器,在N个加盟的分数据中心设置数据服务器,各数据服务器向元数据服务器登录。由系统管理员在元数据服务器上定义和建立一个或多个元数据库。用户安装客户端,向主数据中心申请帐号和授权。

(2)各分数据中心用户将数据上载于各自的数据服务器上,而将元数据登录到主数据中心的元数据服务器上,系统自动建立连接,进行一体化管理。

(3)各地用户远程连接元数据服务器,检索浏览元数据、远程下载所需数据。异构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是基于元数据和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的共享管理系统。它通过元数据和网络系统管理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各种不同类型、任何格式的数据,包括办公文档、电子报表、数字照片、多媒体文件、GIS数值地图、遥感影像、设计图纸和数据库等,使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可以在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流通、交换和共享利用。

2.4信息存储

2.4.1网络存储的要求

在这种分布式信息发布系统中,我们可以应用网络提供给我们的功能来进行信息存储,使用者和子系统的大量信息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存储和转移。

(1)使用者在不同的地点,例如办公室、家、甚至出差到外地等。虽然笔记本电脑的出现部分地解决了在不同地点完成同一工作的问题,但是其价格相对较高、携带不便,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向网络提出了保存工作过程中文件、个人信息等需求。

(2)子系统在各自的服务器上有存储空间,但是,由于这种存储模式受限于服务协议和各个服务器自身的管理方式,而他们都需要去总的服务器上面交换数据。

2.4.2实现功能

针对上述存储服务中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一套有效地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可扩展的、完整的、透明的存储空间和可靠的存储服务并实现以下功能。

(1)所有使用者通过单一登录就可以访问到一片完整的、可靠的存储空间。系统本身为用户提供一片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同时,用户还可以将自己在其他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添加到虚拟存储空间中,由系统完成对这些异构的存储空间的统一管理。用户可以通过访问本系统提供的统一接口,同时访问到属于自己的多块存储空间。

(2)用户操作简单。用户可以通过专业软件访问虚拟存储空间。这种访问操作与用户访问本地硬盘上文件的操作一样简单、方便。

(3)在文件存储方面,系统提供了更灵活和可靠的服务,存储系统是基于Client/Server钴构的,图3描述了系统的整体模型。从图3可以看出,系统的存储管理服务器作为系统的Server端,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存储设备和网络上的存储服务器,其主要功能是:

管理分布的、异构的存储服务器,使其在功能上成为一片完整的、可靠的、大容量的虚拟存储空间。

为用户存取数据提供统一的接口

在这个系统中,存储管理服务器就是我们的数据库服务器,各个存储服务器就是每个DB,而客户计算机就是我们的使用者了,它可以对使用者存储在虚拟存储空间上的数据实行检错、纠错和加密等处理,维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客户(Client)端的用户也就是使用者通过访问存储管理服务器完成对虚拟存储空间的访问。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存储管理等多方面的一个系统,是面向用户的网络存储管理,也是一个大型的信息集成系统,它通过有效地组织各个信息点发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提供给使用者和它的一些列子系统,为各个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分析,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钱军平.建筑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刘军弱电系统集成

4.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篇四

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3.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9.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1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12.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面向连接的)

13.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15.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16.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到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8.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19.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有: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0.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2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22.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23.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28.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29.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30.OSI把层与层之间的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31.OSI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二章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主要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5.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6.来自信源的信号通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7.调制可分为两大类:基带调制(波形变化-基带信号)、带通调制(载波-带通信号)。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8.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两个: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信噪比。

9.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10.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1.传统的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12.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13.数字传输系统:脉码调制PCM、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14.SONET的层次自下而上为:光子层、段层、线路层、路径层。15.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16.DMT(离散多音调)调节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把40kHz以上一直到

1.1MHz的高端频谱划分为许多的子信道。

17.HFC网主要特点有:其主干线采用光纤、采用结点体系结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具有比CATV更宽的频谱,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每个家庭要安装一个用户接口盒UIB。18.HFC网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很宽的频带,并且能够利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的有线电视网。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3.数据链路除了必须要有一条物理线路以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4.在因特网中,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分组或包)。5.数据链路层协议有许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6.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7.所有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数据都是以分组(即IP数据报)为传送单位的。

8.为了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就必须设法使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字符“SHO”“EOT”在接收端不被解释为控制字符,在其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这种方法叫做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9.传输错误的比特率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特率称为误码率BER。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测CRC的检错技术。

10.为了进行检测而添加的冗余码常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1.OSI的观点是必须把数据链路层做成是可靠传输,因此在CRC基础上,增加了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

12.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3.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简单、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电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14.RFC明确了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15.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16.局域网的优点有:1.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2.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17.共享通信媒体资源在技术上的两种方法:静态划分信道、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多点接入,包括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18.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19.适配器的重要功能:1.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3.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

20.为了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用了两种措施:第一,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第二,以太网发送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21.以太网采用的协调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22.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因此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3.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24.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位51.2us,帧间最小间隔为9.6us。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25.10BASE-T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26.“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单播帧、广播帧、多播帧。27.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要使用网桥,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28.网桥可以带来一下好处: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2.扩大了物理范围。3.提高了可靠性。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29.网桥的缺点有:1.对接收的帧要先存储和查找转发表,然后才转发,而转发之前,还必须执行CSMA/CD算法,增加了时延。2.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3.网桥只适用于用户不太多和通信量不太大的以太网,否则还可能会由于传播过多的广播而产生网络拥塞,即广播风暴。

第四章 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2.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3.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的一些中间设备:转发器(物理层)、网桥/桥接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网络层)、网关(网络层以上)。4.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分类的IP地址(最基本的编址方法)2.子网的划分(最基本的编址方法的改进)3.构成超网(无分类编址CIDR方法)。

5.IP地址分类: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用于多播)。6.每一个IP地址都是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7.TTL的意义是指明数据报在因特网中至多可经过多少个路由器。

8.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9.CIDR最主要的两个特点:1.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2.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1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差错报告报文共有五种: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11.ICMP的两个重要应用:分组网间探测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用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TRACEROUTE)。

12.从路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则只有两大类,即静态路由选择策略与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13.因特网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的协议多种如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EGP(目前使用的协议就是边界网关协议BGP)。14.RIP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和OSPF(分布式基于链路状态协议)共同特点就是每一个路由器都要不断地和其他一些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RIP协议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的快是其重要的优点。OSPF不用UDP,而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15.边界网关协议BGP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了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16.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17.转发分组由三个部分组成:交换结构(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一组输入端口和一组输出端口(这里的端口就是硬件接口)。

18.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9.在因特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20.利用公共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通信的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为虚拟专用网VPN。

21.网络地址转换NAT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的外部全球IP地址。

第五章

运输层

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角度来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相互通信。也就是说,端到端的通信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3.运输层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复用(不同应用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协议传送数据)和分用。

4.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在网络层,IP数据报首部中的检验和字段,只检验首部是否出现差错而不检查数据部分。

5.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和无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6.在协议栈层间的抽象的协议端口是软件端口,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7.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要实现相互通信,不仅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而且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

8.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以下两类: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熟知端口号、系统端口号)、登记端口号/短暂端口号。

9.UDP的主要特点:1.无连接的;2.尽最大努力交付;3.面向报文的;4.没有拥塞控制;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6.首部开销小。10.IP数据报的检验和只检验IP数据报的首部,但UDP的检验和是把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都检验。

11.TCP的主要特点:1.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2.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点对点,一对一)3.提供可靠交付服务4.面向字节流。12.TCP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插口。端口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套接字SOCKET=(IP地址:端口号))。每一条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的两端的两个端点所确定。

13.理想的传输条件有以下两个特点:1.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2.不管发送方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接收方总是来得及处理收到的数据。

14.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我们就可以在不可靠的传输网络上实现可靠的通信。像这种可靠传输协议常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

15.TCP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6.几种拥塞控制方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17.拥塞避免算法的思路是让拥塞窗口CWAND缓慢地增大,即每经历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

18.运输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

第六章

应用层

1.应用层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即使是对等通信方式,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客户服务器方式。

2.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

3.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由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的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

4.顶级域名分为三大类:1.国家顶级域名2.通用顶级域名3.基础结构域名(反向域名)。我国把二级域名划分为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大类。5.一个服务器所负责的管辖的(或有权限的)范围叫做“区”,区可能等于或小于域,但一定不可能大于域。6.域名服务器分为四种类型: 1.根域名服务器2.顶级域名服务器3.权限域名服务器4.本地域名服务器(默认域名服务器)。

7.域名解析过程需注意的两点:1.本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 递归查询2.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采用迭代查询。8.文件传送协议FTP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9.网络文件系统NFS允许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开始读写数据。

10.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主要有两个优点:1.TFTP可用于UDP环境2.TFTP代码所占的内存较小。

11.万维网是一个分布式的超媒体系统,它是超文本系统的扩充。12.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13.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14.HTTP/1.0协议的持续连接工作有两种工作方式:非流水线方式、流水线方式。15.代理服务器是一种网络实体,它又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

16.HTTP两类报文: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其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开始行、首部行、实体主体。

17.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

5.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 篇五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

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 1Gbit/s等于 A

A、1×103Mbit/s B、1×103kbit/s C、1×106Mbit/s D、1×109kbit/s

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 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 +1 +1-1 +1 +1)b:(-1-1 +1-1 +1 +1 +1-1)c:(-1 +1-1 +1 +1 +1-1-1)d:(-1 +1-1-1-1-1 +1-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3 +1-1-3 +1 +1),则 A 发送1

A、a和d

B、a

C、b和c

D、c

8、局域网标准化工作是由 B 来制定的 A、OSI B、IEEE C、ITU-T D、CCITT

9、计算机内的传输是 A 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 传输

A、并行,串行 B、串行,并行 C、并行,并行 D、串行,串行

10、C 代表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

A、10base5 B、10base2 C、100base-T D、10base-F

11、局域网体系结构中 B 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 C

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

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

C、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网络层

D、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是网络层设备

13、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集线器上,则每个站能得到的带宽为 A ;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交换机上,则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

A、10个站共享10Mbit/s,每个站独占10Mbit/s B、10个站共享10Mbit/s,10个站共享10Mbit/s C、每个站独占10Mbit/s,每个站独占10Mbit/s D、每个站独占10Mbit/s,10个站共享10Mbit/s

14、下面关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B、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VLAN C、每一个VLAN的工作站可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

D、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15、关于无线局域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无线局域网可分为两大类,即有固定基础设施的和无固定基础设施的

B、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又叫做自组网络

C、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的MAC层不能使用CSMA/CD协议,而是使用CSMA/CA协议

D、移动自组网络和移动IP相同

16、分组的概念是在C 层用到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7、帧中继网是一种 A

A、广域网 B、局域网 C、ATM网 D、以太网

18、异步传递模式ATM采用称为信元的 A 分组,并使用 信道传输

A、定长,光纤 B、定长,双绞线 C、变长,双绞线 D、变长,光纤

19、下面关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B、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 C、IP地址不能直接用来进行通信,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D、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20、关于互联网中IP地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必须是一样的

B、用网桥互连的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只能有一个网络号

C、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

D、当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在连线两端的接口处,必须指明IP地址

21、关于因特网中路由器和广域网中结点交换机叙述错误的是 C

A、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结点交换机只是在一个特定的网络中工作

B、路由器专门用来转发分组,结点交换机还可以连接上许多主机

C、路由器和结点交换机都使用统一的IP协议

D、路由器根据目的网络地址找出下一跳(即下一个路由器),而结点交换机则根据目的站所接入的交换机号找出下一跳(即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22、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的数据单位分别为 A

A、比特、帧、分组 B、比特、分组、帧 C、帧、分组、比特 D、分组、比特、帧

23、关于无分类编址CID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B、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

C、网络前缀越短,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少

D、使用CIDR,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多个匹配结果,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因为网络前缀越长,路由就越具体

24、下面关于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叙述错误的是 A

A、因特网采用静态的、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B、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选择一个到目的网络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最短路由)

C、OSPF最主要特征是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D、BGP-4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是要到达某个网络所要经过的自治系统序列

25、在TCP中,连接的建立采用 C 握手的方法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26、下列协议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C

A、IP、TCP、和UDP B、ARP、IP和UDP C、FTP、SMTP和TELNET D、ICMP、RARP和ARP

27、检查网络连通性的应用程序是 A

A、PING B、ARP C、NFS D、DNS

28、下面协议中用于 29.客户/服务器系统的特点是客户机和服务器()

A)必须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

B)不必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 C)必须运行在同一网络中

D)必须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

30.当你浏览

B.tsinghua

C.tsinghua.edu.cn D.www

24.下面提供FTP服务的默认TCP端口号是(A)

A.21B.25

C.2

3D.80

25.以下关于100BASE-T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it/S

B.信号类型为基带信号

C.采用5 类UTP,其最大传输距离为185M

D.支持共享式和交换式两种组网方式 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B)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互联层

D.网络接口层

27.Windows 2000 Server为管理员提供的名称是(C)

A.Guest

B.TsInternetUser

C.Administrator

D.Domain Admins

28.DHCP客户机申请IP地址租约时首先发送的信息是下面(D)

A.DHCP discover

B.DHCP offer

C.DHCP request

D.DHCP positive

29.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A)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

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30.在Internet域名体系中,域的下面可以划分子域,各级域名用圆点分开,按照(D)

A.从左到右越来越小的方式分4层排列

B.从左到右越来越小的方式分多层排列

C.从右到左越来越小的方式分4层排列

D.从右到左越来越小的方式分多层排列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在硬件方面,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再运行相应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及信息传递的系统

2.TCP/IP协议:是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为实现ARPANET互连网而开发的 TCP/IP已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别的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 TCP提供运输层服务,而IP提供网络层服务 TCP/IP协议作为一个网络体系结构,它分为四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3.多路复用:在数据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这种方法称为信道的多路利用,简称多路复用

4.ISDN

5.DHCP 四.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1.局域网是一种计算机化的通信网络,支持各种数据通信设备间的设备互连.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主要特点是:(1)覆盖地理范围小,所有的站点共享较高的总带宽(即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大于10Mbps,可达1Gbps);(2)具有较小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3)各站点之间形成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4)能进行广播或多播(又称为组播)2.能提供最好网络设备的组织通常选择交换机而不用集线器,为什么? 2.因为交换机本身具有整体速度(交换机快得多).发送方法或电子逻辑(更智能).更多的端口数等优点

3.面向连接和非连接的服务的特点是什么

3.面向连接的服务,通信双方在进行通信之前,要事先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可以彼此沟通的通道,在通信过程中,整个连接的情况一直可以被实时地监控和管理 而非连接的服务,不需要预先建立起一个联络两个通信节点的连接,需要通信的时候,发送节点就可以往“网络”上送出信息,让信息自主地在网络上去传,一般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再加以监控

4.DHCP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五.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使用“拨号网络”连接Internet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

2.一个单位申请了一个201.9668.0的C类网址,试将其划分为6个逻辑子网,并完成如下要求:

(1).计算划分子网后共损失的IP地址个数

(2).写出各个子网的开始与结束IP地址

(3).写出子网的子网掩码

计算机网络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

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 1Gbit/s等于 A

A、1×103Mbit/s B、1×103kbit/s C、1×106Mbit/s D、1×109kbit/s

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 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 +1 +1-1 +1 +1)b:(-1-1 +1-1 +1 +1 +1-1)c:(-1 +1-1 +1 +1 +1-1-1)d:(-1 +1-1-1-1-1 +1-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3 +1-1-3 +1 +1),则 A 发送1 A、a和d

B、a

C、b和c

D、c

8、局域网标准化工作是由 B 来制定的 A、OSI B、IEEE C、ITU-T D、CCITT

9、计算机内的传输是 A 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 传输

A、并行,串行 B、串行,并行 C、并行,并行 D、串行,串行

10、C 代表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

A、10base5 B、10base2 C、100base-T D、10base-F

11、局域网体系结构中 B 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 C

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

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

C、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网络层

D、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是网络层设备

13、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集线器上,则每个站能得到的带宽为 A ;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交换机上,则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

A、10个站共享10Mbit/s,每个站独占10Mbit/s B、10个站共享10Mbit/s,10个站共享10Mbit/s C、每个站独占10Mbit/s,每个站独占10Mbit/s D、每个站独占10Mbit/s,10个站共享10Mbit/s

14、下面关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B、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VLAN C、每一个VLAN的工作站可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

D、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15、关于无线局域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无线局域网可分为两大类,即有固定基础设施的和无固定基础设施的

B、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又叫做自组网络

C、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的MAC层不能使用CSMA/CD协议,而是使用CSMA/CA协议

D、移动自组网络和移动IP相同

16、分组的概念是在C 层用到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7、帧中继网是一种 A

A、广域网 B、局域网 C、ATM网 D、以太网

18、异步传递模式ATM采用称为信元的 A 分组,并使用 信道传输

A、定长,光纤 B、定长,双绞线 C、变长,双绞线 D、变长,光纤

19、下面关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B、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

C、IP地址不能直接用来进行通信,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D、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20、关于互联网中IP地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必须是一样的

B、用网桥互连的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只能有一个网络号

C、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

D、当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在连线两端的接口处,必须指明IP地址

21、关于因特网中路由器和广域网中结点交换机叙述错误的是 C

A、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结点交换机只是在一个特定的网络中工作

B、路由器专门用来转发分组,结点交换机还可以连接上许多主机

C、路由器和结点交换机都使用统一的IP协议

D、路由器根据目的网络地址找出下一跳(即下一个路由器),而结点交换机则根据目的站所接入的交换机号找出下一跳(即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22、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的数据单位分别为 A

A、比特、帧、分组 B、比特、分组、帧 C、帧、分组、比特 D、分组、比特、帧

23、关于无分类编址CID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B、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

C、网络前缀越短,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少

6.网络协议分析期末总结 篇六

第一章

1、TCP四层模型与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各层完成的功能?

2、一个路由器最基本的功能(书后P12第七题)

第二章

1、PPP帧格式

2、PPP帧类型

3、PPP认证协议有哪两种类型?哪种安全?哪种不安全?

第三章

1、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2、ARP欺骗的原理是什么?最终效果如何?如何防范

3、书上P34第二题

第四章

1、为何要进行分片?分片的依据是什么?

2、IP包头的校验和针对什么进行校验?

3、书上P41图4-7分片示例?

5、查看本机路由表的两条命令?

6、以太网IP包的最大长度?包头长度?

第五章

1、ICMP包封装在哪个协议中?

2、ICMP协议有几种类型?

3、ICMP协议经常用的两个命令?

第六章

1、UDP包头校验和的特点?UDP包头的固定长度?

2、书P72习题第七、八题?

3、知名端口范围?自定义端口范围?

第七章

1、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过程?

2、TCP四次握手断开连接过程?

3、关闭TCP连接有几种方法?

4、TCP的确认重传机制?何时重传某序号的数据包?

5、TCP的流量控制机制?

6、TCP的拥塞控制?

7、TCP包各字段的含义?PSH?URG?

8、书P93第十四题、第十六题?

第八章

1、定长子网掩码的划分

7.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 篇七

1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的优点

1.1 综合性与兼容性强

与传统的网络布线系统相比, 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之后, 综合布线系统不论是在硬件的配置上, 还是硬件的规格上都是统一的, 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布线系统中出现的硬件配置标准不一, 电缆、插座的安装及配线的标准如:长短、粗细等没有最大限度实现不同系统间通信和信号传输的情况, 而综合布线系统在硬件规格和设备方面的完善和改进, 实现了系统综合性和兼容性的双向进步, 有利于满足不同厂家的实际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

1.2 灵活性与适应性强

综合布线系统操作简便, 系统灵活性强, 其中任何信息点都可以与终端设备实现连接, 可以适应不同的实际需求, 比如要改变设备的工作位置或者缩减设备的数量或是调整系统的结构, 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设备插接就可以完成。

1.3 易于管理和维护

综合布线系统在总结和学习传统布线系统优点的基础上, 克服了传统布线系统维护程序繁琐和困难的缺点, 优化了网络系统的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即使有一个子系统罢工, 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系统的工作, 星型结构的开创与应用, 使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程序化、模块化、简易化, 易于管理和维护。

1.4 符合经济的发展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不论是配置还是系统的设置方面技术都比较先进, 给人们的生活能带来极大的方便, 同时综合其优点, 也给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方便, 便于维护和管理, 符合经济的发展。

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是由工作间、管理间、设备间、配线、干线及建筑群子系统这6个部分组成。这6个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所以在制定设计方案时, 这6个系统缺一不可。

2.2 综合布线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介绍及设计注意事项

1) 工作间子系统的设计。工作间子系统是信息点与终端设备连接的主要区域, 信息点的分布比较均匀, 同时它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工作区域。在设计工作间时, 应选择功能、类型全面、应用普遍的信息插座且要保证插座能良好接地, 位置恰当, 以实现网络信息及产品高速、正常的运行。

2)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管理间子系统就好比人的大脑, 电脑的CPU, 有着核心的地位与作用。管理间子系统主要是由各个楼层的配线间和机房的配线间两大部分组成。所以, 在设计管理间子系统时要保证主配线间的安装位置和周围物理环境的影响, 主配线间的安装位置一般情况下, 因选择建筑物的中间部位的楼层, 且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最好安装防止静电的设备和地板,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电磁效应对配线间的干扰, 而且还可以节省布线的设计距离。

3)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上面讲到管理间子系统的时候提到了配线子系统, 那配线子系统到底是什么呢?配线子系统我们又将其称为水平子系统, 它是由连接配线间及工作间的电缆束组成, 在进行配线子系统的设计时, 要充分结合建筑物的信息点的特点及属性, 在对综合系统的整体性不做较高要求时, 可根据信息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别的电缆线, 如语音信息点, 一般选择三类双绞线, 数据信心点一般选择五类或者六类双绞线, 若有作相关要求, 则需要选择较统一的用线规格。

4)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干线子系统是实现将公共的系统设备与各楼层间的配线子系统即水平子系统相连接, 它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 在设计干线子系统时, 对电缆线的选择要多倾向于实用性, 比如经济合理、安全系数高、线缆设计距离短, 同时也要兼顾性能, 这样不仅能使整个体统看起来简单方便, 也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5)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设备间子系统就是通过电缆将与系统运行相关的设备连接起来的区域。在设计设备间子系统时, 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来进行总体设计, 比如我们可以把连接密切的设备统一集中在一个区域, 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但调整的前提是, 设备的连接区域只能在改建筑楼层内做相应的调整, 不可以超出规定范围。

6)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建筑群就是指个建筑物之间, 互相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群落。在设计建筑群子系统时, 要充分了解各个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接口的位置及各种硬件设备的特点与属性, 争取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各建筑物之间的信息传输和通信。

3 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会逐渐取代传统网络布线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与计算机产业中的所占的重要地位。同时, 也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充分的发掘其优势, 方便人们的生活, 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兴华.浅谈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J].商, 2013.

8.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 篇八

摘 要: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文章提出了将协议实验与服务器配置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网络协议理解的实验设计方法。本设计首先分析服务的功能、确定服务配置参数及服务协议知识点,借助虚拟机平台搭建服务器和客户机拓扑,然后进行服务配置和功能测试,最后利用Wireshark软件对协议包进行获取和分析。通过DHCP协议实验设计过程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实验设计;网络协议; DHCP;协议包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71-04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本专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必考科目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网络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对掌握网络工程实践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将网络课程的目标设置为: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和Internet协议等网络基本原理和配置技术,让学生能够“学网”、“建网”、“用网”和“管网”,为后续学习和未来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如何加深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以及让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网络实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包括了三类:一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实验,通过让学生对网络协议包的抓取和分析,加深对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语法、语义以及协议执行顺序的理解。二是网络工程实验,帮助学生学会交换机、路由器以及服务器的配置,掌握管理局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能。三是计算机网络编程实验,培养学生网络编程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这几类实验的培养,基本能够满足本课程培养目标要求。

目前的网络实验模式存在以下问题:有些学校没有条件建立专门的网络协议实验室和网络工程实验室,无法开设网络协议实验,影响了学生对协议的理解;其次,很多高校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工程类是专门的软硬结合的实验室,两个实验室中开设的实验内容相互隔离,无法根据教学需要自主设计和调整实验内容;网络工程实验只关注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并未考虑服务实现中协议的作用。这种实验方案无法将两类实验相结合,培养工程能力同时加深理论理解。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打破协议实验和工程实验之间的壁垒,满足无协议实验室高校能够开设网络协议类实验,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

《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网络协议。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网络协议,学生缺乏对网络协议的感性认识,无法深入地理解网络协议。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工具越来越多,出现了各种网络嗅探器,如Sniffer、Wireshark等,这些工具能够进行协议数据包的获取和分析,因此能有效地弥补无网络协议实验室的问题。此外,网络虚拟机软件的出现,能够在一台计算机上搭建客户/服务器等复杂网络拓扑,为学生独立完成从网络服务拓扑搭建到服务功能测试的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由此可知,在普通机房中开设网络服务器配置管理与协议分析实验是可能的。但如何达到培养目标,最重要的问题是提供精心设计的实验内容,在实验中融合服务功能和服务协议分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功能和作用。

1.Wireshark抓包软件简介

Wireshark(前称Ethereal)是一个网络抓包分析软件,其功能是抓取网络中各层次的协议数据包,并尽可能显示出最为详细的网络协议包的信息。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Wireshark来检测网络问题,网络安全工程师可以使用Wireshark来检查资讯安全相关问题,我们可以使用Wireshark来学习网络协定的相关知识。[1]本文主要利用Wireshark来获取并分析网络协议的语法、语义和顺序,为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提供帮助。

2.VMware Workstation软件介绍

VMware Workstatio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桌面虚拟计算机软件,它可在一部实际机器上模拟完整的网络环境,以及可便于携带的虚拟机器,利用VMware Workstation,可以在一个窗口中加载一台虚拟机,它可以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运行于桌面上的多台虚拟机之间切换,通过一个网络共享虚拟机。该软件为我们在普通的PC机上实现客户/服务器网络拓扑结构提供了支持。

3.实验设计的思路

本类实验设计主要包括了以下步骤:

(1)确定实验拓扑结构。该阶段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配置的服务器、客户数量,考虑是否需要转发设备等。

(2)根据服务器的功能,确定服务器和客户机配置的参数以及如何通过客户机测试服务器的功能。

(3)如有转发设备或者中间设备,确定中转设备的数量、硬件结构和配置参数。

(4)实验拓扑中的每台设备(包括服务器和客户机)都安装Wireshark软件,设计在哪些设备上抓取协议包以及抓取该协议的哪些种类报文等。

(5)通过课程纲要中对协议的知识点要求,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协议报文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分析协议的顺序。确定重点分析协议报文中哪些字段及这些字段在协议中作用。

三、实验设计实例——DHCP实验设计

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我们以DHCP实验为例,介绍了如何应用该设计方法,进行DHCP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1.DHCP协议的分析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提供作为对所有计算机进行中央管理的手段。

DHCP是一种典型的客户/服务器的服务模式,主要任务是IP地址的分配。DHCP对服务器的主要配置和管理就是对其预分配的地址范围数据库的管理。该地址范围可以是一个网络的也可以是多个网络的。客户机的配置就是使其能够实现自动地址获取配置。

DHCP服务器除了能够为本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分配IP地址外,还能给外网的机器分配IP地址,为此需要设计一台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该中继设备需要连接两个网络,可以对不在同一网络中其它客户机的请求和应答信息进行转发。

DHCP协议实现过程中共有7种报文。Dhcpdiscover是 client开始DHCP过程中的第一个请求报文;dhcpoffer 是server对dhcpdiscover报文的响应;dhcprequst 是client 对dhcpoffer报文的响应;Dhcpdeclient是client发现server 分配给它的IP地址无法使用(如 IP地址发生冲突),将发出此报文让server禁止使用这次分配的IP地址的报文;dhcpack是server对dhcprequst报文的响应,client收到此报文后才真正获得了IP地址和相关配置信息;dhcpnack是server对client的dhcprequst报文的拒绝响应,client 收到此报文后,一般会重新开始DHCP过程;dhcprelease是 client主动释放IP地址,当server 收到此报文后就可以收回IP地址分配给其他的client。

2.DHCP实验的拓扑设计

按照对DHCP的分析,我们设置了2台服务器,一台用作DHCP服务器,一台用作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该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上需要配置两块网卡,一块连接内网,一块连接外网。为了验证IP地址的分配结果以及转发的结果,至少需要两台客户机,是分别进行内外网地址获取的验证设备。按照上述要求,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拓扑结构。

3. DHCP实验内容的设计

(1)按照设计的DHCP实验拓扑结构,安装两台Windows 2003 server虚拟机和两台Windows XP虚拟机。其中一台server虚拟机设置为DHCP服务器,另一台server虚拟机设置为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也称转发器),并在该机器中配置了两块网卡。设置两个网段,即LAN segment1、LAN segment2。把DHCP服务器、客户机A、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的网卡1(本地连接)设置为LAN segment1,把客户机B、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的网卡2(本地连接2)设置为LAN segment2。

(2)设置DHCP服务器的IP地址、网关、DHCP作用域(LAN 1和LAN 2的地址范围)。实验时将DHCP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0.1,网关为192.168.10.30(指向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DNS为192.168.10.1;设置第一个DHCP作用域area1,范围为192.168.10.2~192.168.10.50,要排除的IP地址为192.168.10.30,租约期限使用默认,路由器(默认网关)为192.168.10.1;设置第二个DHCP作用域area2,其范围为192.168.20.2~192.168.20.50,地址租约期限设置默认,路由器(默认网关)为192.168.20.1;建立超级作用域hr,包括area1和area2两个作用域,并授权。

(3)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的配置。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的网卡1连接DHCP服务器,IP地址为192.168.10.30(DHCP服务器的网关地址),网卡2连接LAN 2,IP地址为192.168.20.1;在该机器上配置路由转发和DHCP中继代理功能使子网192.168.20.0的客户机可以使用子网192.168.10.0的DHCP服务器。

(4)用主机A和B进行内外网获取地址的测试。将机器的TCP/IP属性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以及“自动获取DNS服务器的地址”。

(5)DHCP协议实现过程中共有7种报文,为了尽可能测试各种协议报文的作用和执行顺序,设计了以下实验内容,每个实验前都需要:打开所有设备上的Wireshark软件,设置为俘获DHCP协议数据包,并启动数据俘获功能。每个实验结束后都停止俘获报文并进行实验分析。

①分别在每个客户机上使用命令IPCONFIG /all查看获取IP地址的结果,并整理获取的所有DHCP报文,分析报文的地址和类型字段。列出俘获的各类DHCP报文的顺序。

②分别在每个客户机上使用命令。IPCONFIG /release释放IP地址,整理获取的DHCP报文,分析这些报文的地址和类型字段。列出俘获的各类DHCP报文的顺序。

③将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上。Wireshark软件打开,在其两块网卡上设置DHCP协议报文的俘获,然后分别在两个客户机上使用命令IPCONFIG /renew重新获取IP地址。停止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上的DHCP俘获,整理两个网络接口上获取的各类DHCP报文,分析报文类型和顺序。对两个接口上俘获的DHCP请求、应答报文的地址信息进行记录然后比较。

4.DHCP实验结果分析

按照实验设计得到以下的实验结果:

(1)在两台客户机上执行了IPCONFIG /all命令后,两个主机上均获得了正确的IP地址,证明DHCP服务设置正确。同时,我们在实验的DHCP服务器上获取了地址分配时的DHCP报文,如图2所示。在图2中用方框标识的是为主机A分配IP所用DHCP报文,可以看出DHCP地址分配使用了四类报文,分别是dhcpdiscover、dhcpoffer、dhcprequest和dhcpack,以上列出的顺序就是该协议报文的执行顺序。图2下半部分是dhcpoffer报文的解析结果,通过解析清楚地看到拟分配的地址是192.168.10.2以及该地址的各种租约期限等。

(2)使用IPCONFIG /release后,在DHCP服务器上获取了如图3上半部分所示的数据包,表示192.168.20.2(客户机B)、192.168.10.2(客户机A)释放IP地址时仅使用了一种报文,即dhcprelease报文。使用IPCONFIG /renew后,在DHCP服务器上俘获的DHCP报文如图3下半部分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renew过程相当于执行了一次地址释放和一次地址分配过程。在图3中,用方框标识的是主机A地址获取时的DHCP报文,剩下的报文则是主机B地址获取时的DHCP。

(3)在DHCP中继代理服务器上,网卡1上俘获的DHCP报文如图4上半部分所示,网卡2上俘获的DHCP报文如图4下半部分所示。从图4上下两部分的对比发现,主机B发出的dhcpdiscover和dhcprequest,在LAN segment2上传递时,报文的源地址为0.0.0.0,目标地址为255.255.255.255,由此证明是广播传递。经DHCP转发器转发后,报文的源地址为192.168.20.1(DHCP中继代理地址),目标地址为192.168.10.1,转变为单播传递。为了更为清晰地表达,我们在图4上下两部分的对应位置上用方框进行了标识。从以上对比证实了DHCP在跨网地址分配时,DHCP的请求应答报文在不同的网段上以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传递。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实践技能。精心设计的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工程中深入理解网络原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学校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性能力的实验思路。本文以网络中常用的DHCP协议为例,介绍了该类实验设计的思路。限于篇幅,文中未将所有的实验结果罗列出来,如仅将dhcpoffer的解析展示给大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分析更多的协议报文以及协议字段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给教师们一点参考,能够促进教师将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为学生精心设计更多的综合性实验,帮助学生达到课程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Wireshark[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1Su2atwHdLqM0wSTk2QsXPkHdF0VZr PF7lDXUWsE_fZtFmMs54YEcOwmp1GlRR,2013-10-22/2013-10-31.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24-232.

[3]蒋一川,王陈章,曹岩,高菲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系统V1.1实验教程(IPv4网络协议篇)[M].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1.8:162-175.

[4]朱小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02-105.

[5]吴海涛,郭丽红.DNS协议分析与安全检测[J].计算机安全,2009(4):24-27.

上一篇:单位廉政风险点排查表下一篇:党员星级化管理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