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电力电子技术

2024-10-15

西南交大电力电子技术(7篇)

1.西南交大电力电子技术 篇一

17春西南交《电力机车主电路及控制A 》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一个控制系统受到扰动时,()就要发生变化。A.输入量 B.输出量 C.处理前量 D.处理后量 正确答案:

2.交直型整流器电力机车采用单相()Hz整流。A.45 B.48 C.50 D.55 正确答案:

3.涡流轨道制动时磁铁与钢轨始终保持()的距离。A.5~7mm B.7~10mm C.10~15mm D.20~25mm 正确答案:

4.到201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A.80000km B.85000km C.90000km D.95000km 正确答案:

5.()给出控制目标。A.控制器 B.执行机构 C.控制对象

D.信息处理机构 正确答案:

6.采用()控制方式可以使机车具有所要求的硬牵引特性。A.恒压 B.恒流 C.恒速 D.恒阻

正确答案:

7.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1/4额定功率以上时的功率因数接近()。A.0.9 B.0.95 C.0.98 D.1 正确答案:

8.电力机车的恒功率区宽度为()。A.2.1~2.4 B.2.3~2.5 C.2.5~3 D.3~3.5 正确答案:

9.不控整流电路机车的功率因数一直保持在()。A.0.7 B.0.8 C.0.9 D.1.0 正确答案:

10.机车上常用的联锁方法有()类。A.2 B.3 C.4 D.5 正确答案:

11.直流供电方式除高架接触网供电外还有()。A.第一种供电方式 B.第二种供电方式 C.第三种供电方式 D.第四种供电方式 正确答案:

12.削弱磁场的方式有()种。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13.列车级控制的输入来自()。A.司机操纵台 B.监控台 C.远动装置

D.信息输入装置 正确答案:

14.牵引同吨位的列车,接触网电流可降低()。

A.15% B.20% C.25% D.30% 正确答案:

15.国产SS3B型电力机车采用()启动方式。A.恒流 B.恒压 C.恒阻 D.变流 正确答案:

西南交《电力机车主电路及控制A 》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他励电阻制动控制方式有()。A.恒磁通控制 B.恒电流控制 C.恒速控制 D.恒转矩控制 正确答案:

2.负载电路包括()。A.单相负载电路 B.两相负载电路 C.三相负载电路 D.四相负载电路 正确答案:

3.常见故障检测有()。A.确认是否逻辑控制单元故障 B.确认A/B组是否有故障

C.确认是否LCU的电源插件故障 D.确认是否LCU的CPU板故障 正确答案:

4.电力机车的特点有()。A.功率大 B.速度高 C.效率高

D.过载能力强

正确答案:

5.交流传动机车的微机控制可分为()。A.列车级控制 B.机车级控制 C.传动级控制 D.微机级控制 正确答案:

6.电力机车的主要设备有()。A.车顶高压设备 B.车内变流设备

C.转向架中的机电能量变换装置 D.车内逆变设备 正确答案:

7.SS4改型电力机车主电路保护有()。A.短路保护 B.过流保护 C.过电压保护 D.主接地保护 正确答案:

8.再生制动的特点有()。A.经济效益高 B.防滑性能好

C.控制系统较为复杂

D.对触发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 正确答案:

9.电力机车按用途可分为()。A.客运电力机车 B.货运电力机车 C.调车电力机车

D.客货两用电力机车 正确答案:

10.电力机车的工作特点有()。A.结构简单 B.牵引特性好 C.供电效率低 D.基建投资大 正确答案:

西南交《电力机车主电路及控制A 》在线作业1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供电方式可分为集中供电、半集中供电及独立供电等几种方式。()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机车黏着系数是一个恒定值。()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直流传动机车的电气制动方式可分为有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在电阻制动中,回馈到电机输入端的电能,通过逆变器转变为直流电能,此时逆变器工作于整流方式,该直流电能消耗在电阻上。()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我国电气化铁路始建于1958年,采用单相工频交流供电制,接触网电压20kV。()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直线电动机相对于旋转运动的电动机来说,是一种作直线运动的电动机。()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储能器由两部分组成,即2倍网频串联谐振电路和支撑电容器。()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电力机车的电气线路就是将各电气设备在电方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用以实现一定的功能。()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整流与有源逆变的根本区别在于能量传递方向不同。()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交直型整流器电力机车进行再生制动时,牵引电动机作直流发电机工作。()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变频调压彻底改变了直流传动机车的功率因数问题、对电网的污染问题、黏着利用问题。()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根据变流器输出交流侧相电压的可能取值将电压型网侧变流器分为二点式和三点式。()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励磁调节是通过调节流过牵引电动机的励磁电流改变牵引电动机主极磁通的方法进行调速。()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交流传动机车的网侧变流器大多采用四象限脉冲整流器。()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矢量变换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把异步电动机经坐标变换等效成他励直流电动机。()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主传动系统的充电限流环节主要作用是防止过大的充电电流冲击。()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7.从理论上讲,加馈电阻制动可使机车制停。()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8.理想的逆变电路是在有源逆变电路的交流侧已由电网建立了正弦交流电。()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牵引电动机型式主要有串励牵引电动机、复励牵引电动机和三相异步电动机。()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0.SS9型电力机车是一种用于牵引160km/h准高速旅客列车的6轴4800kW干线客运电力机车。()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西南交大电力电子技术 篇二

1. 技术功能和用途研究与实践证明, 该技术具有抗旱节水、节肥、省种、省工、高产稳产等显著优点。

(1) 抗旱节水效果节水达到70%以上, 在2006~2007年特大干旱中节水抗旱效果显著。

(2) 节肥效果覆膜条件下土壤养分活性的提高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增强, 使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 覆膜栽培比传统栽培节省10%~15%的氮肥投入。

(3) 省种效果本技术采用三角型稀植栽培 (大三围栽培) , 用种量不足0.5kg, 省种量在50%以上。

(4) 省工效果采用本技术能错开农忙季节, 提前栽秧, 且生产用工明显减少。据统计, 采用本项技术可节省栽秧、整地、灌水、除草、追肥用工合计在10个以上。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它生产或外出打工。

(5) 增产增收效果由于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 采用这项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四川盆地水稻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移栽后低温坐蔸问题, 促进秧苗早发、多发。因此, 这项技术无论在干旱年份还是正常年份, 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据统计, 采用本技术在正常年份一般亩增产100~150kg, 在干旱年份普遍亩增产150~200kg甚至更高, 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适合西南丘陵、山区无水源保证和灌溉成本高的稻区, 也特别适用于冷浸田、烂泥田和荫蔽田。

2. 技术简介

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 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实现大面积水稻丰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 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其要点是:

(1) 推行旱育秧改水育秧和两段育秧为旱育秧, 不仅节水节工, 而且确保秧苗早发高产。

(2) 倡导规范开厢免耕规范性的开厢免耕, 促进水在全田的快速均匀分布, 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3) 实施精量推荐施肥在肥料施用上注重控制氮肥用量, 科学施用磷钾肥和锌肥, 实行一次性精量推荐施肥, 满足水稻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4) 采用地膜覆盖通过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和氮素的氨挥发损失, 同时也能提高土壤温度, 抑制杂草生长。

(5) 落实“大三围”栽培“大三围”栽培是三角型稀植栽培的俗称, 大面积生产上我们提倡每亩栽4 000窝左右, 每窝以苗间距12cm左右栽3苗。

(6) 贯彻节水灌溉以满足不同生育阶段水稻生理用水为原则, 贯彻节水灌溉思想, 杜绝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大水漫灌和淹水太深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3. 技术来源“十五”863节水农业

专项“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 (四川简阳) 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课题资助。

(技术咨询:吕世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成都610066)

二、玉米膜侧集雨节水栽培技术

1. 技术功能和用途

该技术主要解决西南丘陵区玉米在遭受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同时, 前后作物的间套共生与土层浅薄加剧干旱缺水和全膜覆盖玉米根系早衰的问题。据研究, 应用该技术的玉米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露地栽培提高了0.26kg/m3, 平均每亩节约用水39m3。在干旱情况下比传统露地直播增产33.39%, 比直播盖全膜增产25.04%, 比露地移栽增产17.65%, 比全膜移栽增产8.9%。同时该技术比全膜覆盖每亩节约成本55元, 农民每亩新增纯收益107.8元。

2. 技术简介

(1) 规范开厢秋季小麦播种时, 规范开厢, 实行“双三0” (1尺=33.3cm, 下同) 、“双二五”、“三五二五”中带种植或“双五0”、“双六0”种植, 预留玉米种植带。

(2) 沟施底肥和底水玉米播种或移栽前, 在玉米种植带正中挖一条深20cm的沟槽 (沟两头筑档水埂) , 按亩施过磷酸钙50kg、尿素10.5kg、原粪1 000kg对水500kg作底肥和底水全部施于沟内。

(3) 小垄双行结合沟施底肥和底水后复土, 挖一个高于地面20cm, 垄底宽40~50cm的垄, 垄面呈瓦片型。

(4) 待雨盖膜在春季持续3~5天累计降雨20mm或下透雨后, 立即将幅宽40~50cm的超微膜盖在垄面上, 并将四周用泥土压严, 保住降水。

(5) 膜际栽苗将符合要求的玉米苗移栽于盖膜的边际, 每垄2行玉米。因此, 又称为“膜侧栽培技术”。

3. 技术来源“十五”863节水农业

专项“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 (四川简阳) 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资助。

(技术咨询:刘永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成都610066)

三、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

1. 技术功能和用途

该模式重点解决: (1) 抗旱节水; (2) 减少水土流失; (3) 培肥土壤, 有利于周年高产; (4) 操作简便, 便于推广应用; (5) 降低投入, 增加收入。据研究, 该模式减少水分蒸发15%以上, 提高土壤含水量5%左右。在2006年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 示范推广129.4万亩套作大豆平均亩产比2005年增加了7kg, 亩节本增效181元。该模式十分适合四川季节性干旱区种植。可以在四川丘陵山区乃至南方丘陵旱地进行推广应用。

2. 技术简介

(1) 带状6尺开厢, 小麦、玉米和大豆换茬微区轮作。

(2) 免耕直播, 秸秆覆盖。

(3) 大豆选用中迟熟、耐旱、耐荫品种, 在6月上旬左右播种, 播种密度为0.8~1万株/亩。

(4) 大豆底肥亩施尿素3~4kg、过磷酸钙30~35kg、氯化钾4~5kg;追肥于初花期雨后亩施尿素4~5kg。

3. 技术来源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技术咨询:杨文钰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00)

四、山丘区集雨节灌技术

1. 技术功能和用途

该技术重点解决山丘区地形复杂, 田块较小而分散, 交通不便, 且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水源少而分散的问题。通过对1公顷旱地微型工程集雨开源技术连续5年观测结果表明:总容量155m3的蓄水池10口, 年蓄水达2 523m3, 其容积利用率为163%, 年新增降雨蓄集率为28%。采用喷灌技术比传统灌水方式灌溉省水30%~50%, 使粮食作物增产10%~20%, 经济作物增产20%~30%, 产值提高15%~20%。适用于年降雨总量较丰富, 但季节性干旱突出、地形条件复杂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区, 特别是集约化条件下的高效益经济作物。

2. 技术简介

(1) 微小型水利工程集雨开源技术

该技术结合坡改梯工程和土壤改良, 进行坡面水系治理。根据地形和集雨面积, 系统地搞好“三沟” (截流沟、边背沟、排洪沟) 以及“三池” (蓄水池、积肥池、沉沙池) 、山平塘等微、小型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坡面水系治理配套工程。

(2)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 可根据旱情需要, 通过提灌将低处的集水抽到高位蓄水池, 再采用固定的低压管道对各丘体位置相对较低的蓄水池进行水源补充, 能有效地解决土渠输水损失大和山丘区“土高水低”的问题。

(3) 高效节灌技术在微、小型水利工程集雨开源技术基础上, 针对不同作物, 可根据自然水压因地制宜采用微灌、喷灌和浇灌等不同的节灌方式;也可采用移动式多功能喷灌机, 充分利用山丘区各种小水源进行移动式喷灌和浇灌。同时, 还可与中、大型养殖场的沼气建设相结合, 将沼液提灌到蓄水池中稀释后进行灌溉, 可有效缓解养殖场的污染问题, 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3. 技术来源“十五”863节水农业

专项“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 (四川简阳) 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资助。

(技术咨询:赵燮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610066)

五、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1. 技术功能和用途

该技术重点解决秸秆还田的问题。据研究, 可使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2kg/m3, 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0.47kg/m3, 稻草覆盖可使小麦、油菜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5~0.58kg/m3。该技术适合四川盆地及南方两熟制稻区。

2. 技术简介

(1)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秸秆覆盖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翻耕, 直接播种, 播后喷除草剂。水稻收获后, 稻草就地堆放, 种小春作物时盖在种小麦的厢面上或压于油菜、蔬菜行中;种大春作物则利用小春作物稿秆宽行覆盖。

(2) 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中稻收割前15天放水晾田, 收获后按2.4m开厢, 厢面宽2.15m, 沟宽0.25m, 沟深0.3~0.5m, 边沟距田坎2m, 背沟距背坎0.8m。排湿难的田, 背沟深0.5~0.6m, 按排水方向开沟, 宽田增开横沟。开沟起出的泥土匀撒厢面, 使厢面平整。固定厢沟后连续多年实行间、套复种轮作。

3. 技术来源“十五”863节水农业

专项“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 (四川简阳) 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资助。

(技术咨询:刘定辉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成都610066)

六、旱育秧配套新技术

1. 技术功能和用途

该技术主要解决水稻节水育秧的问题。据研究, 该项新技术培育1亩本田用秧仅需水5.77m3, 比地塘两段育秧节水45.2%, 比湿润育秧节水81.2%, 分别节本48元和24元。同时秧苗抗 (耐) 旱能力强, 水稻生长期延长, 有利于高产。可在四川及西南稻作区大规模推广。

2. 技术简介

在原有水稻旱育秧技术成果基础上, 研究提出了“包衣旱育、免盘抛秧”和“四秧配四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

(1) 浸种包衣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捞出, 加入旱育秧种衣剂———旱育保姆 (旱育秧型) , 进行包衣, 1袋种衣剂拌种2.5~3kg。包衣好后即可播种。

(2) 四秧配四田技术 (1) 冬水田、早茬口田利用小苗秧 (3.5叶) ; (2) 蔬菜、绿肥田使用中苗秧 (5.5叶) ; (3) 小麦田、油菜田使用大苗秧 (7.0叶) ; (4) 受旱迟栽田使用长龄秧 (8.0叶) 。

(3) 配套技术 (1) 品种选择。适宜的品种为D优363、岗优527、川香优9838等耐旱高产新品种。 (2) 苗床管理。播种至出苗管理重点是保温保湿。一叶期, 现针开始, 加强薄膜的管理。晴天气温高, 将薄膜揭开两头;一叶全展开时, 坚持日揭夜盖, 持续2~3天, 即可薄膜全揭;三叶期施肥促蘖、炼苗控高;三叶后的苗床管理, 每隔1片叶适量追1次肥水。移栽前防治二化螟1次。

3. 技术来源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技术咨询:郑家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成都610066)

3.豫西南桃园采摘后的管理技术 篇三

1.防病治虫,保护叶片

桃采摘后,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大量积累于树干和根系,供翌年萌芽、开花、坐果之用。当树体储藏营养充足时,树条充实茁壮,中短枝比率高,花芽分化完善,辅花芽多,开花快而整齐;叶数多,叶面积大;坐果率高,果实细胞分裂的数目多,有利于实现桃优质高产。因此,采桃时尽量少损伤叶片,以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采桃后及时喷洒5%菌毒清400倍液杀灭残留病菌,以保护叶片;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洒0.3%~0.5%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每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以增强叶片功能,延缓叶片衰老。

2.加强田间管理

桃采摘后,正是根系第3次生长高峰期。此时施入富含氮、磷、钾的有机肥,不仅能使伤根迅速愈合,而且可以产生新根,使早春根系活动提早。基肥秋施可使有机肥有足够的转化时间,翌年春季能迅速满足桃树生长发育的需要。秋施基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于冬季积雪保墒,提高地温,避免冻害。

施肥量应因树、因地、因肥料而异。一般树根部旺、土壤肥力足的应少施;幼树、矮小树、土地瘠薄的要适当多施;氮肥、磷肥可适当多施,钾肥可少施或不施。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当前桃树生产的一般条件下,初结果桃树每株施0.5~1公斤纯氮,盛果期每株施1~1.5公斤纯氮,结果后期每株施1.5~2公斤纯氮,同时配施磷、钾肥,比例以2︰1︰2(N︰P2O5︰K2O)为宜。

施肥方法可采用环状沟施或放射沟施。在树冠外围开深60~80厘米、宽30~40厘米的沟,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每50公斤农家肥加入0.5~2.5公斤过磷酸钙,拌匀施入沟中,然后先填地表活土,底土施在最上边。

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土壤深翻熟化效果更好。深翻可使根系分布加深,根类、根量显著增加,根系环境能得到显著改善,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同时,对提高桃树的抗寒性,消灭越冬病菌、害虫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深翻和施基肥后要灌足水,使土壤、肥料、根系密接,促使基肥腐熟分解,以利果树吸收。

3.做好秋季修剪工作

秋剪可改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减少无效营养消耗,促成花芽分化,使花芽饱满。具体措施有:①疏除内膛和层间的密挤徒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②疏除春、夏修剪时未作处理的各类无营养枝(包括徒长枝)和枝组先端当年抽生的强旺枝条。③短截着生在内膛和背下当年抽生的角度大、细弱下垂营养枝,剪口落在中后部饱满芽处,可促使当年成花。④春“捏”夏剪锥形大叶芽枝,一般抽生1个枝条和1~2个叶丛芽,秋剪回缩,疏去顶端强条,留下叶丛芽,促使当年成串花结果好。⑤生长势弱的枝组(先端不能成花),留2~3个分枝回缩复壮,当年均可成花。如放到冬剪再缩第2年就不能成花结果。⑥对于过旺贪长的幼龄树可喷1000毫克/公斤的多效唑1~2次,控制树势,效果可持续2~3年。

4.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技术职务 篇四

(修订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以及《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相关文件要求,以科学评价为核心,进一步规范我校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以下简称“职务评审”)工作,提高评审质量,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实施分类管理,完善评价标准,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现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

第二条 学校职务申报评审工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评价标准,规范评审程序,合理划分评审权限,加强评审过程监督,建立品德、能力和业绩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评价机制。

第二章 分类及设置

第三条 学校设置教师系列、研究系列和其他专业技术 职务系列等三个系列。教师系列中,分为专任教师教学科研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子系列。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分为工程技术、实验技术、编辑、翻译、图情与档案、医疗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等类型。

第四条 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种类型。

第五条 学校在上级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根据师资队伍规划和各系列、各类型的岗位职数,分别确定各系列、各类型高级职务当年晋升指标。

以下三种情形不受指标限制:

1.符合破格申报教学科研子系列教授职务条件或研究系列研究员职务条件且申报当年未满35岁,或符合破格申报教学科研子系列副教授职务条件或研究系列副研究员职务条件且申报当年未满30岁;

2.符合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规定,通过市级人才引进渠道进入我校工作,且符合申报条件;

3.同级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转评。

第六条 各系列中级职务的晋升指标不受限制,按重庆市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见习期满考核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的相关办法和程序予以确定和评聘。

第三章

各系列基本申报条件

第七条 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申报条件分为资格条件和师风师德条件两类。

第一节

资格条件

第八条 学历学位条件

申报人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975年1月 日以后出生的人员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同等条件下博士学位获得者优先。

(一)正常申报正高级职务须聘任副高级职务5年以上。申报教学科研子系列,不足上述任职年限申报教授职务的,按破格条件进行申报。申报当年未满45岁的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申报评审教授、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应有连续10个月以上国外或境外访学进修经历。申报当年已满45岁的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有连续10个月以上国外或境外访学或进修经历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子系列、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申报评审,不受此条件限制,但有连续10个月以上国外或境外访学或进修经历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国外及境外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者申报教授职务,视同具有连续10个月以上国外或境外访学和进修经历。

(二)正常申报副高级职务须聘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申报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聘任中级职务1年以上可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17年1月1日以前进校的博士,原则上应考核确定中级职务,但在校工作已满2年的,可直接参评副高级职务。

具有中级职务者参评副高级职务,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与评定。

(三)正常申报中级职务须聘任助理级职务5年以上。申报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经考核合格,可确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具有硕士学位的,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年,经考核合格,可确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全日制本科毕业具有学士学位且聘任助理级职务4年,可申报中级专业 技术职务。

(四)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确定。

全日制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或全日制专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年,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

申报人任现职期间,因私出国(境)、事假超过六个月的,不计算为专业技术任职时间。

第九条 外语、计算机条件

按照重庆市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继续教育条件

继续教育条件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要求,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规定学时。

第十一条 资历条件

专任教师教学科研子系列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子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员均须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以及重庆市规定的其他任职资历条件,同时还须获得教务部门确认的校内主讲教师资格。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员应具有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

第二节

师德师风条件

第十二条 思想品德

(一)爱国守法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信仰坚定、遵纪守法,不得有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团结友善

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 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三)明礼诚信

自尊自律,诚实守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有不良诚信记录的,视情节轻重延迟3-5年申报。

第十三条

职业道德

(一)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积极奉献。

(二)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对积极承担班主任(导师)工作并获得学生好评的,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三)履行职责

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工作任务。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岗位聘期考核为称职(合格)以上。任现职以来,连续2年年度考核或岗位聘期考核结论为“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第十四条 学术道德

严谨笃学,学风端正。在学术研究中,不得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有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不端行为。

第十五条 其他

(一)在师德师风方面有突出表现,获得校级以上表彰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二)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其他重大问题,经查实的,延迟3年申报或按相关规定处理;受党纪、政纪处分的,视情节轻重延迟3—5年申报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三)凡因出现师德师风问题而延迟申报者,一律不得破格申报。

第四章

业绩条件

第一节

专任教师教学科研子系列业绩条件 第十六条 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1.基本教学条件

(1)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学年完成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10学时,总教学工作量280学时以上。其中,每学年应完整承担一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

(2)授课门数及教学环节:系统承担2门以上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学。指导过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3届以上;或指导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年均3人以上或担任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工作3届以上;或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年均2人以上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届以上(经学校确认不具备实施教学环节条件的除外)。

(3)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学科建设工作,并承担课程建设或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

(4)教学效果:现任职资格以来教学效果达到学校相应要求,且连续3年学生、同行专家评教达到优秀以上。

2.教学业绩条件

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除应满足上述教学基本教学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二:

(1)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或主持完成 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或主持完成校级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改革项目,且验收为“优秀”等级。

(2)主持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且开展了实质性建设工作;或参与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且开展了实质性建设工作。

(3)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学校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或中国法硕士项目课程,经评审为“优秀”等级;或参与主讲市级以上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或以第一完成人提交的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或获得一次以上学校“精彩一课”表彰。

(4)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4篇教研教改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教研教改论文,且主编1部省部级规划教材或参编1部全国规划教材。

(5)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6)获得省部级各类教学竞赛一等奖;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含创新创业实践或训练项目)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各类竞赛奖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文认定)。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5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其中,申报我校具有教授评审权学科的专业技术系列,须有1篇以上论文为本学科校定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学科论文。第十七条 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1.基本教学条件

(1)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学年完成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00学时,总教学工作量180学时以上。其中,每学年应完整承担一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

(2)授课门数及教学环节:系统承担1门以上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2届以上;或指导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年均3人以上或担任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工作3届以上;或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年均2人以上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届以上(经学校确认不具备实施教学环节条件的除外)。

(3)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学科建设工作,并承担课程建设或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

(4)教学效果:现任职资格以来教学效果达到学校相应要求,且连续3年学生、同行专家评教达到良好以上。

2.教学业绩条件

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除应满足上述教学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二:

(1)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或参与完成2项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前3名);或参与完成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排前7名);或主持完成校级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改革项目,且验收为“合格”等级。

(2)参与1项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参与2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参与1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均须开展了实质性的建设工 作。

(3)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学校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或中国法硕士项目课程,经验收为合格;或参与主讲市级以上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或以第一完成人提交的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或获得一次以上学校“精彩一课”表彰。

(4)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教研教改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且主编1部本专业教材。

(5)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校级成果奖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3名,三等奖第1名)。

(6)获得省部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励;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含创新创业实践或训练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各类竞赛奖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文认定)。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1.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5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其中,申报我校具有教授评审权学科的专业技术系列,须有2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其他学科须有1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学科论文。

2.科研业绩条件

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除应满足上述科研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1)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以上学术论文,且2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1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2)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3项,其中主持完成省部级一般项目2项;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0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3)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或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3名,三等奖第1名)。

(4)科研成果有4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明显。

第十八条 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学年完成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0学时,总教学工作量70学时以上。其中,每学年应完整承担一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

2.授课门数与教学环节:系统承担1门(不低于2学分)全日制本科学生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2届以上;或指导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年均3人以上或担任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工作3届以上;或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年均2人以上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届以上(经学校确认不具备实施教学环节条件的除外)。

3.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学科建设工作,并承担课程建设或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

4.教学效果:现任职资格以来教学效果达到学校相应要求,且连续3年学生、同行专家评教达到良好以上。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1.科研基本条件

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须同时具备以下科研基本条件:(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独立正式出版15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其中,申报我校具有教授评审权学科的专业技术系列职务,须有1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B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或有3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其他学科须有1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B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或有2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

(2)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一项。

2.科研业绩条件

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除应满足上述科研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1)在核心期刊发表6篇以上学术论文,且有1篇以上论文在校定本学科B类及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3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5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2)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4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省部级一般项目2项;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5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3)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或获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3名,二等奖第1名)。

(4)科研成果有5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显著。

第十九条 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1.基本教学条件

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应具备与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相同的教学基本条件。

2.教学业绩条件

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除应满足上述教学基本教学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一:

(1)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或参与完成2项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前3名);或参与完成1项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排前7名);或主持完成校级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改革项目,且验收为“优秀”等级。

(2)参与1项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参与2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参与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 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均开展了实质性的建设工作。

(3)参与主讲学校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或中国法硕士项目课程,经评审为“优秀”等级;或参与主讲市级以上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或提交的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或获得一次以上学校“精彩一课”表彰。

(4)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教研教改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且主编1部本专业教材。

(5)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校级成果奖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3名,三等奖第1名)。

(6)获得校级各类教学竞赛一等奖;或省部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奖励(三等奖以上);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含创新创业实践或训练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各类竞赛奖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文认定)。

(7)在本校专职从事教学工作,自任讲师之日起满20年,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经学校教学委员会推荐参评。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第二十条 申报教学科研型副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1.基本教学条件

申报教学科研型副教授应具备与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相同的教学基本条件。

2.教学业绩条件

申报教学科研型副教授,除应满足上述教学基本教学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一:

(1)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前5名);或主持完成校级教研教改项目;或主持完成校级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改革项目,且验收为“优秀”等级。

(2)主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均开展了实质性的建设工作。

(3)参与主讲学校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或中国法硕士项目课程,且验收合格;或参与主讲市级以上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或提交的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或获得一次以上学校“精彩一课”表彰。

(4)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教研教改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或主编(或副主编)1部本专业教材(排前3名的副主编)。

(5)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6)获校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奖;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含创新创业实践或训练项 目)且获得省部级奖。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1.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2.科研业绩条件

申报教学科研型副教授,除应满足上述科研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1)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且1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2)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2项,其中主持完成省部级一般项目1项;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5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3)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或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三等奖以上。

(4)科研成果有2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明显。

第二十一条 申报科研为主型副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申报科研为主型副教授应具备与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相同的教育教学条件。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1.科研基本条件

申报科研为主型副教授须同时具备以下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且有1篇以上论文为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且独立正式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2.科研业绩条件

申报科研为主型副教授,除应满足上述科研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1)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以上学术论文且有2篇以上论文在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有1篇以上论文在校定本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且独立正式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2)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3项,其中主持完成省部级一般项目2项;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0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3)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或获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三等奖以上。

(4)科研成果有4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十二条 破格申报教授任职资格的教学科研条件

(一)取得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创造性成果,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学校做出重大贡献或突出成绩,有较高的 学术影响力,聘任副教授职务满3年的,经科研成果同行专家鉴定、学科评议组现场答辩,相应程序审核批准,可破格申报教授。

(二)破格申报教授应具备与正常申报相应类型教授相同的教学基本条件和教学业绩条件。破格申报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教授,科研基本条件和科研业绩应达到正常申报相应类型教授要求的1倍以上;破格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应从任现职以来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前3名)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前5名),或主讲市级以上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科研条件达到正常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的科研基本条件。

第二十三条 破格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的教学科研条件

(一)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高水平创造性成果,无博士学位且聘任讲师职务满2年的,经科研成果同行专家鉴定、学科评议组现场答辩,相应程序审核批准,可破格申报副教授。

(二)破格申报副教授应具备与正常申报相应类型副教授相同的教学基本条件和教学业绩条件,科研基本条件和科研业绩应达到正常申报相应类型副教授要求的1倍以上。教学为主型副教授不破格。

第二十四条 申报讲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条件

(一)新进博士入校当年考核确定讲师任职资格。

(二)硕士及以下学历学位人员申报讲师专业技术职务,应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150学时,且至少系统承担1门全日制本科生课程的讲授任务。第二节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子系列业绩条件 第二十五条 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子系列教授职务的业绩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1.从事学生工作累计10年以上,能认真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职责,完成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无重大责任事故。

2.完成1门完整的学科教育教学任务且教学工作量为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3.任现职以来,获得重庆市及以上个人表彰或所带年级获得重庆市级以上集体荣誉的,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推荐。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按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中有关教授职务的科研条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子系列副教授职务的业绩条件

(一)教育教学条件

1.在专职辅导员岗位工作满5年,能认真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职责,完成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无重大责任事故。

2.完成1门完整的学科教育教学任务且教学工作量为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3.任现职以来,获得重庆市及以上个人表彰或所带年级获得重庆市级以上集体荣誉的,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推荐。

(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按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中有关副教授职务的科研条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子系列讲师职务的业绩 条件

(一)担任专职辅导员,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无重大责任事故。

(二)参与1门完整的学科教育教学任务且教学工作量为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三)任现职以来,获得校级以上个人表彰或所带年级获得校级以上集体荣誉的,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推荐。

第三节

研究系列业绩条件

第二十八条 申报重庆市教育系统研究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按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有关重庆市教育系统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中规定的“普通本科教育类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学术水平条件”的相关要求执行。

第四节

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业绩条件

第二十九条 申报工程、实验、编辑、图书情报、卫生和经济会计等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业绩条件按重庆市现行规定执行。

(一)会计、审计、卫生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等学科专业的高级职务为考评结合,需考试合格并按学校申报条件评审或推荐评审;

(二)会计、审计、出版编辑、卫生技术等学科专业的中、助理级职务和计算机工程高、中、助理级职务为以考代评,需考试合格并按学校学历和任职年限条件聘任。

(三)实验技术系列按《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实验技术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的通知》(渝人社发〔2016〕161号)执行。

第三十条 申报翻译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业绩条件比照 重庆市翻译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推荐评审工作 第一节

评审组织机构

第三十一条 学校职务评审工作在学校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职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学校职称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职改办”)负责组织实施。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分学科评议组和学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二级组织组建。

第三十二条 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由全体校领导和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审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改革方案和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规章制度,研究确定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指标管理工作和各级评审组织设置方案,审定学科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名单,领导各级评审组织的评审工作,审议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诉有关议案,复议评审组织的评议结果;研究决定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非学术性特殊性问题,决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有关的其他非学术性重要事宜。

第三十三条 学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学校有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西南政法大学评审委员会和其他系列高级职务评议委员会两个高评委(以下简称教师高评委和其他系列高评委)。

教师高评委由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批准组建,负责学校法学和马克思主义两个学科教授的评审工作以及各学科副教授的评审工作。其他系列高评委由学校职改领导小组批准组建,负责学校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议推荐工作。

第三十四条 学科评议组

学科评议组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分类组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务人数较少的学科,可根据需要与相近学科合并组建学科组。学科评议组负责对申报人的业绩、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进行评议,并按照评审规则将评议结果向学校高评委会报告。

评议组成员原则上按照“超员配置、随机抽取”的原则进行配置,由学校职称改革办公室从学校组建的专家库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执行评委参与当年的评审工作。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科评议组不少于11人,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科评议组不少于9人,有推荐权的其他学科评议组不少于5人。

学科评议组设执行组长一名。执行评委(含学科评议组组长)原则上不得连续连任2次,且每年须有三分之一以上轮换。

第三十五条 学校职称改革办公室

学校职称改革办公室设在人事处(以下简称“校职改办”),办公室主任由人事处长兼任,负责对二级单位推荐人选的任职资格、申报材料的抽查和复核,组织和实施评审日常工作,依照规定程序向重庆市有关部门报送评审材料,起草评审工作相关文件,开展推荐和评审人员报批等工作。

第二节 评审程序

第三十六条 制定实施方案并公告

根据上级当年职务评审工作的要求以及学校编制和岗位情况制定评审方案,确定高级职务职数限额,经学校职称 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后,发布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通知。

第三十七条 个人申报

(一)申报学科专业要求:申请人员拟申报的专业技术职务必须与本人所从事的学科(专业)一致。

(二)教学为主型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由承担全校体育、外语、思想政治、计算机四类公共课和基础课的教师申报;教学科研型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由承担学科专业教育的教师申报;科研为主型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由专职科研人员申报,但辅导员岗位的教师不能申报。

(四)新调入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专业技术职务累计任职年限已达到我校规定年限,若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应在我校现职务履职一年以上并符合申报条件。

(五)专业技术人员(含新调入人员)因工作岗位发生变更,且变更前后的专业属不同的专业技术系列(可同一系列不同专业岗位)的,可重新申报转评与新岗位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转评或多评应满足新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规定的评审条件,经申报评审通过后方能取得与原职务同级的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第三十八条 材料审查和公示 申报任职资格,须同时具备任职资格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和业绩条件。学院或所在二级单位负责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初审。

教师系列和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的申报材料均须进行业绩确认。其中,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成果的认定,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科研成果的认定,由科研处负责;学历、年度考核结果、任职资格等认定,由人事处负责;辅导员工作 业绩的认定,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其他业绩的认定若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经复审的材料,由二级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的,由二级单位填写送审花名册及申报人的评审表、教学科研成果量化计分表、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综合情况(公示)表、专业技术申报材料审查表一并报校职改办。

第三十九条 材料复审上报 校职改办对二级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抽查、复核、汇总后,报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通过后进入学科组评议程序。

第四十条 同行专家评议 正常申报晋升高级(正高、副高)职务的人员,须进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同行专家评议。教学与科研水平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两年有效。

教学水平的同行专家评议,由教务处按相关制度规定统一组织实施。申请人须统一参加教学效果公开课评审。公开课评审未通过者,不能参加当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科研水平的同行专家评议,以科研成果鉴定为基本方式,按附件1规定的程序执行。申请人须提交代表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2篇(部)代表作,由校职改办送校外3名同行专家鉴定;破格申报高级职务人员需提交3篇(部)代表作进行同行专家鉴定。专家提供明确的科研成果书面鉴定意见由校职改办提交学科评议组。

第四十一条 现场答辩

正常申报正高级职务人员和破格申报正、副高级职务人员,经资格审查通过的,须参加学科评议组的现场答辩。现 场答辩的内容包括个人述职、提问答辩和业绩展示等方面。学科评议组成员经过综合评价,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数达到应到会成员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第四十二条 学科评议组评议

学科评议组会议由执行组长主持。评议工作依照二级单位和鉴定专家的意见,对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量化评审标准,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实际工作业绩、成果(含著作、论文)和贡献进行综合评议,结合业务考试、答辩情况,形成书面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应概括对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和主要业绩的评价,推荐建议结论分为同意、不同意。

第四十三条 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或推荐

高评委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委托副主任委员主持,在学科评议组介绍推荐意见的基础上,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准,综合评审、投票表决。

投票表决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表决意见分为同意和不同意。评委不得委托他人投票或补投票。评审须经应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为通过。评审结果须经会议主持人签名后当场宣布。

第四十四条 评审终止 出现以下情形,评审终止:

(一)在科研成果同行专家鉴定环节,3名同行专家中1 名专家意见为“未达到正(副)教授水平”;

(二)在学校高评委会议评审过程中,接到投诉举报且查证属实;

(三)评审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并被查证属实。评审终止后,由校职改办按程序返还申报评审材料。第四十五条 公示和审定上报

高评委评审通过或推荐的人员,由校职改办提请校职改领导小组审议后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由校职改办按相应程序上报。

第四十六条 聘任

学校有评审权的职务系列,学校高评委评审通过后,结合学校编制和岗位情况由学校予以聘任。学校只有推荐权的职务系列,学校高评委评审通过后,推荐送重庆市相应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当年度通过后结合学校编制和岗位情况予以聘任。

第四十七条 依照重庆市有关规定推荐参加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特殊人才等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的申报人员,原则上应符合本实施细则规定的业绩条件,由校职改办进行资格审查、学科评议组评议后推荐上报。

第四十八条 调入人员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确认 按照专业技术资格“哪里评哪里有效”的原则,重庆市外调入我校的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经学校职改领导小组审定,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重庆市来渝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任职资格确认。

第四十九条 转系列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转评

专业技术系列职务人员如需转系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应转评与现级别相同的专业技术职务后,方可再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同级专业技术职称转评按相应级别申报条件和评审程序执行,同行专家成果鉴定不作要求。

第五十条 学科发展急需的特殊人才和引进人才特别评审机制 若申报人取得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创造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可由3名国内外同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千人计划”受聘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推荐,经职改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可适时召开评审会,直接进入评审程序。

若特殊人才或引进人才符合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确属学校发展亟需,经学校职改领导小组审定,校内特聘为教授或副教授(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在校内岗位聘任待遇中予以体现。

第三节

评审纪律

第五十一条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各级评审组织成员为申报人或者其直系、旁系亲属为申报人的,在评议该申报人时必须回避。

第五十二条 学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相关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准确核实申请人的相关材料。

第五十三条 各级评审组织应在规定的评审时间、评审范围和评审权限内,坚持标准条件,严格评审程序,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评委会须严格控制通过比例,通过竞争择优,有效确保评审质量。

第五十四条 各级材料审核人员和各级评审组织成员必须遵守评审标准、程序、纪律和保密规定。对违反政策规定,不坚持评审标准,不按规定程序评审,以及在评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校职改领导小组责令其停止评审工作,宣布其评审结果无效,解散评委会或取消相关评审成员的评审资 格。

第五十五条 严肃责任追究。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坚持“谁审核,谁签名;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界定责任。各级评审组织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和纪律,严格审核把关,逐级审核提交,确保材料真实可信。对把关不严,违反规定程序的,一经查实,学校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十六条 申报人违反负面清单列举的相关条款,按附件3负面清单规定的处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业绩认定

第五十七条 为了确保专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工作,专职科研岗位人员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在满足本文件规定的科研条件前提下,可适当放宽教学条件,但需根据其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不同,适当增加科研工作量。增加的工作量为: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需增加发表1篇所申报学科C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需增加发表1篇所申报学科D1类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需发表1篇D2类论文。

第五十八条 教学兼管理的“双肩挑”人员申报相应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的,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应为本规定中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二;管理兼教学的“双肩挑”人员,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应为本规定中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任职10年以上的“双肩挑”优秀管理干部,在学校制度建设及其他管理工作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除侧重考察其管理工作实绩外,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可适当放宽,科研业绩要求不低于所申报职务科研条件的 二分之一。

第五十九条 非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非工勤岗位),在学校制度建设或其他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者,可以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其资格经评审认定后,学校按照实际聘任的岗位职务发放工资、福利等待遇,即实行评聘分离。

第六十条 受学校委派到孔子学院工作的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在外工作期间的教学工作量视为完成,表现优秀的,评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

第六十一条 经学校同意公派到国外或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或在国外或境外院校进修10个月以上的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时,在外工作、进修期间的教学工作量予以免除。

第六十二条 经学校校长办公会批准离岗创业的人员,三年内可按规定正常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创业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作为专业技术评审的依据。

第六十三条 辅导员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所讲授的形势政策课、党课和团课、带学生实习等,经学校教务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认定的,可计算为教学工作量。

第六十四条 各专业技术系列转评和多评后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本人自转评和多评前相同档次专业技术职务以来的与所申报的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业绩、学术与技术成果均可计为有效业绩。

第七章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校各类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子系列是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的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教师申报评审工作按专任教师教学科研子系列的条件执行。

从事外语学科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按重庆市相关文件执行。

2017年1月1日以后新入职的博士于入职当年考核确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未经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认定的,不得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六十六条 本细则规定的申报条件是我校各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申报要求,申报人是否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材料作出综合评价。

第六十七条 本规定中所提“以上”、“以下”、“以后”均包括本级。

第六十八条 申报人所提供的论文、论著、教材、项目、奖励等成果均是指聘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与申报学科(专业)相同(相近、相关)的成果,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发展方向。除有特别说明外均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主持人,但内刊、增刊、论文清样不能作为正式材料报送(智库成果除外)。每1项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可按1篇SCI/EI收录论文计算。本办法中所提项目(课题)是指取得相应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完成的项目(课题)。

2017年1月1日以前进校且未认定中级职务者,参评副高级职务的成果从入校工作以后起算。

第六十九条 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本规定所要求的C 类论文,应发表在非本校主办的核心期刊上,但在本校主办的核心期刊上发 表3篇以上论文的,视为1篇本规定要求的C类论文。

第七十条 国家级奖是指以中央(国务院)名义颁发的优秀科研、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视作国家级奖。省部级奖是指以国务院各部委或省级政府名义颁发的优秀科研、教学成果奖。

第七十一条 省部级重点项目是指项目下达部门明确标明为“重点”项目。

第七十二条 推广应用成果数以该成果已被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为计算依据,并有相关的支撑材料;成果推广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以成果转让合同、成果转化后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凭证等为计算依据;社会效益主要根据提供的佐证材料,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予以测评,其中人文社科成果可考虑被党政部门正式采纳、得到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肯定、在不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等因素。

第七十三条 在品德条件中,延迟申报起算年限为:出现延迟申报情况时,任现职务年限未满基本申报年限要求的,从其任现职务满基本申报年限当年起算;已满基本申报年限的,从出现延迟申报情况的当年起算。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由校职改办负责解释。

5.西南交大电力电子技术 篇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增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证学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水平,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和其它专业技术队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根据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事厅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资格标准: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其中申报高级专业技术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的动态,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具有提出本专业新的研究方向和开拓新研究领域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高校教师系列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校申报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政治思想和现实表现: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能认真履行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基本职责,完成聘任合同职责及所在部门安排的相应工作,近五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三)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缓受理个人申报:

1.任现职期间在政治、经济、道德品质或在遵守组织纪律、规章制度方面犯有严重错误,受到学校记过以上处分;或虽未受处分,但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2.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谎报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者。

3.任现职期间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失职或重大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含重大教学事故)。

4.未经学校同意(以学校主管部门的备案材料为准)私自将职务发明或成果对外转让者。

5.给学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害者。

6.短期聘用、缓聘、待聘、不聘的人员。

7.以不正当手段拉拢、贿赂各级评审组织成员,或侮辱、诽谤、诬告各级评审组织成员或评审对象者。

8.凡申报评审未通过,再次申报无任何新成果者。

(四)政治思想和现实表现的考核,申报高级职务者须经由所在党总支审查后报人事处审核,校党委审定;申报中级职务者由所在党总支负责审定。

第五条学历要求:

(一)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申报高校教师系列和研究系列的教师原则上均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000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申报讲师(助理研究员)职务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艺术、体育和外语等学科可适当放宽,但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学位),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申报教授(研究员)职务原则上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艺术、体育和外语等学科可适当放宽至正在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申报教授(研究员)职务应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或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艺术、体育和外语等学科可适当放宽,但应具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学历未达标而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按破格晋升条件处理。

(二)申报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均应具备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未达标则按照破格晋升条件申请。第六条外语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须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除符合免试条件的申报人员外,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系列要求的合格证书,具体要求见《四川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调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等级标准的通知》(川职改办[2005]20号)。

第七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具有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除符合免试条件的申报人员外,必须参加全国或四川省人事厅组织的职称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系列要求的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第八条专业技术职务的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详见附件一至附件四。

第三章附则

第九条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申报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和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者,原则上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对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以及自高校以外单位调入的人员,可先受理其个人申报,但必须在二年内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二)专任教师在申报讲师职务时,必须担任过两年以上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对于硕士毕业到校工作的专任教师可放宽到正在担任班主任。

(三)任职年限须对年对月计算,凡在任现职期内不在岗(在职进修学习、因公出国出境除外)一年以上者,应扣减其任职年限。

(四)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其工作业绩、成果从任现职时算起。

(五)破格条件掌握与答辩范围说明:

1、破格分为学历不达标破格、任职年限未达标破格、越级晋升破格和校内任职年限不达标破格四类,凡学历、资历和任职年限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文件中相应规定的,属破格申报,均按破格条件掌握。

2、凡申报破格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和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申报学科不同时)不一致者及按上级规定、需答辩的,均须按规定参加答辩,待答辩取得合格以上成绩后方可参加评审。

(六)教学工作量要求说明:

1、申报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业绩条件中有关教学工作量,其平均每学年课堂讲授学时数不进行折合计算。

2、在管理岗位兼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各职能部门干部、学院副院长、总支副书记以上党政领导以及各业务部门、服务部门教师,其教学工作量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二分之一进行要求。

(七)有关学术论文认定说明:

1、凡在我校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应署名西南科技大学,否则不予认可。

2、除特别说明,学术论文的作者只计算第一作者。

3、本文件中的索引源,理工学科为:SCI、EI、ISTP;管理、人文学科为:SCI、EI、ISTP、CSCI、SSCI、A&HCI、ISSHP;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的论文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3000字)被视同为“西南科技大学重要核心期刊论文”。

4、业绩条件要求中必备条件和选择条件的论文和项目需累加,对个别科研项目和获奖特别突出人员,由学校职改领导小组核定所需论文的原则数量。

5、所有刊物增刊或学术论文集(不含国际性和非自发组织的全国性)发表的论文在申报职称时一律不计算。

(八)有关科研认定说明:

1、科研基金分为国家级基金、省(部)级基金(含省<部>级以上的软科学项目)、厅(局)级基金、校基金和其他基金。

2、跨校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只能计算分配到校的科研经费,参加者的排名以实际支配经费计算。

3、未经学校同意的校外合作课题,获奖后,我校又未列入获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其校内项目完成人学校不予认可。

4、获奖的类别及排名以授奖部门颁发的证书(或奖状)为准,当奖励的性质、级别或排名不明确时,由校职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学术机构确定;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以最高级别奖计算一次。

5、对重大科研项目,其获奖人员的排名,可适当放宽。第十条凡未达到申报条件的申报者,各学科评议组不予以推荐,学校职称改革办公室不予以受理。

第十一条学校各专业技术职务学科评议组可以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在本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申报条件。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学校此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三条本规定由学校人事处、学校职称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1.申报高校教师系列和研究专业技术职务的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2.申报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3.申报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4.关于期刊和检索源的说明 附件1: 申报高校教师系列和研究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的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

一、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研究员,下同)的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任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年限满五年以上;

2.自其它系列(含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调入人员)转入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系列的,任原副高级职务年限与任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年限之和应满五年以上,且原则上须具有两年以上的高校教龄;

3.申报破格晋升教授、研究员职务的人员,原则上须具有两年以上的高校教龄。

(二)业绩条件要求

申报教授应具备必备条件(除(2)-B外)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一之任意一条,申报研究员应具备必备条件(除(2)-A外)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一之任意二条(思想政治教育类<含德育>和管理类可放宽至具备选择条件一之任意一条);属破格申报教授的,应具备必备条件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二之任意一条,越级晋升教授、研究员或破格申报研究员,应具备必备条件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二之任意二条。

1、必备条件

(1)有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在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中起带头或骨干作用;

(2)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优良以上: A.申报教授任现职以来系统地担任过两门以上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本科以上的必修课程(其中一门必须为列入教学计划的本科生必修课程)的讲授工作,且每年均要课堂讲授一门本科生课程(体育类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任现职以来课堂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近三年平均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40当量学时,其中,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本科教学不低于50%;

B.申报研究员任现职以来系统地担任过一门以上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本科以上的必修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教学工作量合计不低于50学时;

(3)完整指导过一届以上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成绩显著;对暂无权招收研究生的学科,应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破格申报者,应正在或协助指导研究生,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成绩突出;(4)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八篇,其中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或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二篇;对从事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含德育>等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八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四篇以上;

(5)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在研项目或结题项目一项(不含人才引进等指令性项目,已超过合同期限未完成的项目,校级基金资助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自然科学类低于3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低于1万元者);

2.选择条件一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前九名,或二等奖的前七名;或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前六名,或二等奖的前五名,或三等奖的前四名

(2)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前八名,或一等奖的前六名,或二等奖的前五名,或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前五名,或二等奖的前四名,或三等奖的前二名;或作为主要参编者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材奖;

(3)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一项以上有效的职务发明专利或转让的实用新型技术专利;(4)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三篇以上;或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以上;或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担十万字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专著;或在正式出版社出版独立完成的专著一部;

(5)近三年获得实到校科研总经费(理工类纵向课题2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50万元以上;人文类纵向课题5万元以上,横向课题20万元以上)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或(理工类纵向课题4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100万元以上;人文类纵向课题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40万元以上)项目的前二名;

(6)获得并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基金项目或教改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或作为第一负责人获省(部)级组织的成果鉴定一项,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主研(前五名),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和攻关的一般项目,重大项目(863、973和攻关)二级子项目的主研(前七名),或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前四名;

(7)任现职期间,以本人技术成果使学校在企业中参股或控股的技术股份达300万元以上的第一技术负责人,或以本人技术成果转让为学校带来300万元以上收益的第一技术负责人;(8)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管理、文学、艺术、体育类比赛(如“挑战杯”、武术等)中获得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前六名或一等奖的学生的主要指导教师或主教练。

3.选择条件二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前四名,或二等奖的前三名;或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前二名,或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第一名;

(2)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前四名,或一等奖的前三名,或二等奖的前二名;或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负责人;

(3)获得国家级教材特等奖的参编者,或优秀奖的第一主编;

(4)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六篇以上;

(5)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攻关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二级子项目的前二名,或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6)主持并完成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前二名;(7)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三项以上有效的职务发明专利或转让的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二、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副研究员,下同)的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限满五年以上;

2.自其它系列(含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调入人员)转入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系列的,任原中级职务年限与任讲师、助理研究员职务年限之和应满五年以上,且原则上须具有一年以上的高校教龄;

3.获得博士学位后工作满二年以上,或在攻读博士学位前任讲师的年限与博士毕业后工作年限之和原则满五年以上;

4.申报破格晋升副高级职务的人员,原则上须具有一年以上的高校教龄。

(二)业绩条件要求

申报副教授应具备必备条件(除(2)-B外)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之任意一条,申报副研究员应具备必备条件(除(2)-A外)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之任意二条(思想政治教育类<含德育>和管理类可放宽至具备选择条件之任意一条);属破格申报的,应具备必备条件,并同时具备正常申报正高级职务的选择条件一之任意一条;

1.必备条件

(1)有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在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中起骨干作用;(2)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A.申报副教授任现职以来系统地担任过两门以上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本科生水平以上的必修课程(其中一门必须为列入教学计划的本科生必修课程)的讲授工作,且每年均要课堂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体育类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任现职以来课堂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近三年平均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40当量学时,其中,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本科教学不低于50%;

B.申报副研究员任现职以来系统地担任过一门以上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本科生水平以上的必修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教学工作量合计不低于50学时;

(3)正在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对暂无权招收研究生的学科,应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4)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八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以上,或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六篇,或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对从事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含德育>等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八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二篇以上;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五篇,或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以上;

(5)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在研项目或结题项目一项(不含指令性项目、已超过合同期限未完成的项目);

2.选择条件

(1)获得省(部)级科研类、教学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前七名,或二等奖的前六名,或三等奖的前五名;

(2)作为发明人前三名,获得一项以上有效的职务发明专利;

(3)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体育、外语、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类<含德育>可适当放宽至二篇核心期刊)以上;或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担八万字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教材;

(5)获得二项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前四名,或一等奖的前二名,或二等奖的主持人;

(6)近五年获得实到校科研总经费(理工类纵向课题2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50万元以上;人文类纵向课题5万元以上,横向课题20万元以上)项目的前三名,或(理工类纵向课题4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100万元以上;人文类纵向课题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40万元以上)项目的前四名;(7)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前七名,或获得一项以上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前三名;

(8)任现职期间,以本人技术成果使学校在企业中参股或控股的技术股份达150万元以上的第一、二技术负责人,或以本人技术成果转让为学校带来150万元以上收益的第一、二技术负责人。

(9)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前六名的运动员的主教练,或全国性大学生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管理类比赛中获得单项前六名、集体项目前八名或二等以上奖励的学生的主要指导教师或主教练;

注:如申报人具有非常突出教育教学和教学创新能力,在申报副高职称时,学校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可以在只达到必备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申报。

三、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讲师、助理研究员,下同)的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四年以上;

2.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后任初级职务满三年以上; 3.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满二年以上;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任初级职务年限与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年限满四年,其中必须有一年高校工作经历; 4.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后工作满三个月以上,考核合格,可申请定级为讲师职务;

(二)业绩条件要求

应具备必备条件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之任意一条;属破格申报的,应具备必备条件并同时具备正常申报副高级职务的选择条件之任意一条。

1.必备条件

(1)修完“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四门课程,成绩合格(具有教育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毕业生,此四门课程可免修);或已取得《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岗前)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2)2003年8月31日后到校工作的教师申报讲师还应取得《西南科技大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

(3)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4)保质保量完成辅导、答疑等二个以上助教环节;(5)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三篇,或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或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

(6)服从教书育人和其他工作安排。

注:若已经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者,可视为具备必备条件中1、3条。2.选择条件

(1)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2)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担二万字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教材,或在正式出版社出版独立完成的专著一部;

(3)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一项校级以上基金项目或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或获得一项以上厅(局)级以上基金项目、或厅(局)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前四名;

(4)近三年获得实到校科研总经费(纵向课题5万元以上,横向课题20万元以上)项目的前四名,或纵向课题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40万元以上项目的前五名;

附件2:

申报实验技术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的学位、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

一、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的学位、资历和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学位、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具有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任实验师满五年以上; 2.1970年至1977年之间未经高考入学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参加进修累计二年以上,学完大学本科主要专业课程,并取得结业证明的,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时,可视作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4.获得博士学位后工作满二年以上,或在攻读博士学位前任中级的年限与博士毕业后工作年限之和原则满五年以上;;

5.在实验岗位工作满二十年以上,且任实验师满六年以上者,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6.自其它系列转入实验系列的,任原中级职务年限与任实验师年限之和应满五年以上,且在现任职务岗位工作满二年以上;自其它单位调入的人员,同一系列同级职务任职年限可连续计算,但须在本校现任职务岗位工作应满二年以上;

7.申报破格晋升高级实验师的人员,原则上须具有二年以上的高校教龄;

(二)业绩条件要求

1.在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中起骨干作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组织和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本专业范围内关键性技术问题、疑难问题的能力;

2.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五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以上;或发表被索引源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3.作为前三名主研在研或结题项目一项(不含指令性项目和已超过合同期限未完成的项目以及校级基金资助项目);或参加重大项目的主要骨干(以校相关职能部门审核为准);或承担实验室重要实验技术、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项目或实验室建设项目;

4.根据需要,任现职以来,课堂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含实验技术课程)或系统担任过某门课程的实验技术工作,教学效果好;或在校内首次开设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二项以上;或完成学校立项的实验技术或研制改进仪器设备二项以上。

属破格申报的,参照申报副研究员业绩条件执行。

二、申报实验师职务的学历、资历和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学历、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任助理实验师满四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满二年以上;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任初级职务年限与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年限满四年,其中必须有一年高校工作经历;

3.在实验岗位工作满十五年以上,且任助理实验师满五年以上者,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4.属破格申报的,应具备正常晋升的业绩条件,并同时具备正常晋升副教授的选择条件之任意一条。

(二)业绩条件要求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2.参与过或正在参与科研(实验室)工作,或技术改造、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或参与编写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3.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三篇以上,或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或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

4.能独立完成教学、科研中的实验技术工作,具有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技术问题的能力;

5.能独立完成课题负责人交给的有一定难度的技术任务。

3:

申报其他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

要求

一、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学历、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任副高级满五年以上。

2.1970年至1977年之间未经高考入学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参加进修累计二年以上,学完大学本科主要专业课程,并取得结业证明的,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时,可视作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3.在相应岗位上工作满二十年以上,且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八年以上者,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4.自其它系列转入的,任副高级职务年限应满五年以上,且在现任职务岗位工作满二年以上;自其它单位调入的人员,同一系列同级职务任职年限可连续计算,但须在本校现任职务岗位工作应满二年以上;

5.申报破格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原则上须在本校现任职务岗位工作满二年以上。

(二)业绩条件要求 正常晋升应具备必备条件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之任意一条,破格晋升应具备必备条件和正常晋升研究员的选择条件,同时符合该系列四川省相关文件规定。

1.必备条件

(1)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本学科或其他相近学科有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已成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2)作为负责人,主持对本部门的发展具有较高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或主持有关课题研究;

(3)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八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达四篇以上。

2.选择条件

(1)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以上;

(2)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担十万字以上的专著,或在正式出版社出版独立完成的专著一部;

(3)作为项目前二名主研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的基金项目或教学改革项目,成绩显著,或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的基金项目或教学改革项目,成绩显著;

(4)获得省(部)级科研类、教学类一等奖的前六名,或二等奖的前四名,或三等奖的前三名(5)获得国家级或二次获得省部级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行业奖;

二、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学历、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任中级满五年以上;

2.1970年至1977年之间未经高考入学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参加进修累计满二年以上,修完大学本科主要专业课程,并取得结业证明的,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时,可视作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3.获得博士学位后工作满二年以上,或在攻读博士学位前任中级的年限与博士毕业后工作年限之和原则满五年以上;

4.申报破格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原则上须在本校现任职务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

(二)业绩条件要求:在符合该系列四川省相关文件规定的同时,还应该达到以下条件。

1.作为在某一学科方向或某一业务领域内的业务骨干,具有开展相应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指导本部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2.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六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以上;或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担八万字以上的专著或教材;

3.作为项目前二名在研项目一项(不含指令性项目和已超过合同期限未完成的项目以及校级基金资助项目);或完成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教学改革项目的前四名;

属破格申报的,参照申报副研究员业绩条件执行。

三、申报中级职务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

(一)学历、资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具有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任初级满四年以上; 2.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后工作满三年以上,或在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前有二年以上工作经历,在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后又工作满二年以上;

3.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满二年以上;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任初级职务年限与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年限满四年;

4.获得博士学位后工作满三个月以上,考核合格,可申请定级为中级职务;

5.属破格申报的,应具备正常晋升的业绩条件,并同时具备正常晋升副教授的选择条件之任意一条。

(二)业绩条件要求:在符合该系列四川省相关文件规定的同时,还应该达到以下条件。

1.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三篇,或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一篇,或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二篇; 2.掌握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有关业务。

附件4:

关于期刊和检索源的说明

一、重要核心期刊

重要核心期刊一般应是同行专家公认的,由国家一级学会主办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核心期刊,具体范围以《关于印发<西南科技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05)>的通知》西南科大发[2005]137号文件为准。

二、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收录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1版)》上所列出的刊物;具体范围以《关于印发<西南科技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05)>的通知》西南科大发[2005]137号文件为准。

三、公开发行期刊

公开发行期刊是指由国家公开发行,具有正式刊号的学术期刊;

四、各类检索源

各类检索源期刊的认定以科技处的认定为准,部分各类检索源期刊的名称对应如下:

SCI ——科学引文索引

EI ——工程索引 ISTP——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 CSCI——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

6.上海交大-电子商务_第一次作业 篇六

一、术语解释: 1.电子商务

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两方面含义:1.商务活动利用的是电子手段,或者进行商务活动的是电子平台,二是商务活动的具体内容。2.电子商务技术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二、填空题:

云连接是指将_网络__以最安全、最快速的方式实现互联,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将应用安全、可靠、快速第交付给所需者。实现云连接后,提升连接速度不再仅仅依靠本地带宽资源,而是依靠庞大的__网络服务__。

三、简答题: 简述电子商务技术的九个大类。

1.网络与通信技术;2.Web技术;3.数据库技术;4.EDI技术;5.电子商务安全技术;6.电子支付技术;7.移动商务技术;8.物联网及相关技术;9.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2 简述物联网的基本要素

7.西南交大电力电子技术 篇七

2014年6月22日,是GTL西南赛区决赛的日子。

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全国各地都进入了雨季,成都也不例外。22日当天,成都下起了暴雨。技嘉GTL2014西南赛区决赛将在电子科大报告厅举行。乌云压城,却丝毫不影响技嘉GTL支持者们的情绪,因为在电子科大自己的两支战队成都学院蓝区、成都学院红区都晋级到了赛区决赛圈。

不仅如此,蓝区代表队实际上是英雄联盟电信一区艾欧尼亚服务器的无排王者队,而他们的上单更是单排的最强王者选手,如此强劲的实力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夺得冠军。

回顾过往,电子科大是GTL最具豪门底蕴的战队。他们曾经两夺技嘉GTL全国总冠军,一次全国季军,分区赛冠军更是家常便饭。

豪门底蕴,主场作战,电子科大对赛区冠军志在必得。

果不其然,在白天的网吧淘汰赛中,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蓝区代表队一路高唱凯歌,以胜者组冠军身份进入决赛。对电子科大的同学们来说,稍有遗憾的是成都学院红区代表队输给了成都理工大学,未能闯入决赛。不过这也避免了最终决赛成为电子科大内战,让电子科大的同学们决赛中更能专心致志地支持本校的战队。

下午,大雨越下越大。一些技嘉TOP联盟的同学开始担心晚上活动的人气问题,但很快顾虑就打消了:很多同学早早就来到场馆门口排队,希望能够有一个好位置能够近距离观看比赛。

王者归来

本次西南赛区决赛邀请到了著名美女解说小楼MM以及YY9001知名解说星痕助阵。比赛开始前,他们就与亟不可待的同学们进行互动,成功地调动起了现场气氛,使得同学们的兴致都非常高涨。

不一会儿,选手们调试完机器,比赛正式开始。

电子科大处在蓝色方,成都理工则在紫色方。因为之前有过交手,双方的ban选都有了一定的针对性。蓝色方ban掉了目前的上单霸主武器和两个可以隐身的英雄伊芙琳与老鼠,紫色方则ban掉了剑姬、妖姬以及奥巴马。选人方面,蓝色方选择的是比较热门的一些英雄,盲僧打野、辛德拉中单、瑞兹上单,女坦辅助EZ。紫色方则别出心裁,选择了皇子打野、龙女上单、锤石辅助薇恩,婕拉中单。

单从阵容上看,蓝色方就较紫色方强势不少。比赛开始后,电子科大各路占优,实力及阵容上的优势使得他们的经济一度领先一万多。随着最后的团战瑞兹开大1v4拿下三杀,电子科大也顺利拿下比赛,获得本届GTL2014西南赛区的冠军。

在经过去年的短暂沉寂后,电子科大终于在2014年王者归来,重回全国总决赛的大舞台。在成都理工队员打出gg的那一刻,现场同学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明星陪你“玩”电竞

精彩比赛带来的激动心情还未平息,随后的明星互动赛又让现场进入了另一个高潮。

小楼现场选取1名幸运的妹子观众作为队长,与自己分别从现场挑选队员进行水友赛。两位妹子队长的魅力果然不是盖的,观众席上的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现场气氛瞬间爆棚。而每有一位同学被选中,则必然是兴高采烈地跑上舞台,唯恐跑的慢了名额被其他人抢走,身后则留下其他同学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选好队员,双方开始选英雄。由于不是正式比赛,也就没有了BP环节,双方选人都比较轻松写意。小楼选择了女枪,由另一位同学用石头人辅助。而对面的妹子队长选了LOL中最萌的英雄之一“提莫”。

一般来说,明星打水友赛的仇恨值都很高,但提莫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趋势。在游戏中,提莫由于其无所不在的蘑菇而成为场上最遭人仇恨的英雄,本场比赛也不例外。于是“团战可以输,小楼必须死”瞬间变成了“团战可以输,提莫必须死”。

最后,对面的妹子队长成为最强嘲讽脸,多次被推倒。而小楼则依靠良好的意识与队友保护躲过了一次次暗杀,以一次未死的惊艳表现带领队友获得胜利。

水友赛结束,照例进入了福利发放环节。

首先是现场嘉宾为观众抽取了幸运大奖,送出的精美礼品包括组委会提供的签名纪念衫,明基提供的移动电源,WD西部数据1TB超大硬盘,以及酷冷至尊提供的超级游戏键鼠套装。

活动最后,星痕与小楼为冠亚军进行了颁奖。

上一篇:2024届中招备考计划下一篇:大学协会新闻采编部部长竞选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