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欣赏英语

2024-06-25

戏剧欣赏英语(共9篇)

1.戏剧欣赏英语 篇一

戏剧名作欣赏

话剧是一门非常有感染力的舞台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话剧,都是现时社会的缩影,作家将社会共性的东西集结起来,再由演员表达出来,深沉又热烈。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

记得有一次课上,看完《暗恋桃花源》之后,一位同学困惑这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当时自己也不很明白,但却不求甚解。老师讲完这部作品的主题后,只觉得有些毁三观,其实很多东西,自己看着好就好了,若非搞科研这种不得不严谨的对待,不必强求用别人的认知来颠覆自己。看一部话剧,也许令你放松,你愉悦了自己,你有所感悟,这便是收获了,不必拘泥于它形式的东西。

戏剧是用来品的,或许它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同时,它不像电影那样商业化,更不像偶像剧仿若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种的形式,生动形象,避实就虚,很好的将人生搬到了舞台上,让人若有所思。

戏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虽然戏剧的表演中存在着诸多的限制。

戏剧起源于古希腊。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典梵语戏剧相比,中国古典戏剧更具有世俗的内容。比如同样是反抗暴虐的悲剧主人公,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人物,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个普通民女。而且可以想像,关汉卿写出的这样一部感天动地的大悲剧,可能有现实的生活依据,而通过戏剧的形式把对天地间不公的怨恨之情尽情地发泄了出来。中国古典戏剧中与《西厢记》构成双璧的,是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是一位举起“至情”的大旗的戏剧家,他在《牡丹亭记题辞》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游园惊梦》能在中国舞台上久演不衰,也是因为“至情”之感人之深。中国20世纪后半叶的戏剧经典之作当属老舍的《茶馆》(1958),这部以一家茶馆的兴衰反映中国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剧作后来到很多国家演出过,获得极大成功。有的外国观众说看了《茶馆》就知道中国为什么要发生革命。《茶馆》的演员表演艺术的成就更是令外国同行称赞。乌克兰导演列兹尼科维奇看过《茶馆》后认为,像于是之这样的表演功力只有老一辈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才能达到。

个人而言,比较喜欢莎翁的戏剧。他的一些名言,不浮夸,不晦涩,不空洞,简洁而富有内涵。莎士比亚写到: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当然,人们会更被这一段永远吸引着人类良知的哈姆莱特的著名独白所吸引: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天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句至理名言,已经伴随着不知多少代人走过了他们如歌、如烟的岁月。每一句话都蕴涵着无限的力量。

莎士比亚一生中最著名的剧作有合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而喜剧创作中,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惩恶扬善的《威尼斯商人》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深受观众的喜爱。此外,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再以莎氏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娅、考狄莉亚、黛丝德蒙娜、奥菲利娅等,也决非用善良、真挚、热情等词语所能概括的。至于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之欲出。

幸福在于当下,而非荒诞与虚无的未来。一场喜剧,一场悲剧,两种戏在同一个舞台上演。这个舞台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悲剧和喜剧,交错着纠缠着在上演,破碎的片段,贯穿了时间。

2.戏剧欣赏英语 篇二

一、通过英语戏剧, 增强学生的文化常识

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家作品的演绎, 如莎士比亚、艾伦、韦伯、狄更斯等, 让学生对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有所掌握, 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知,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的精神。如《真爱》 (true love)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爱, 了解亲情之间的爱、爱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 爱是相互的奉献, 爱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只要人人都付出爱, 世界将会是美好的未来。《错中错》 (The Comedy Of Error) 讲述了“人生的错误”有时是突发的、偶尔的, 对于错误如果把握恰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通过这两部戏剧的学习、练习和演出,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珍爱生命, 关心家人朋友, 了解生命的真谛。

二、通过英语戏剧, 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通过对戏剧作品的不断演练, 学生对不同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观点, 往往感到有话要说, 有话要讲, 交流欲强烈。此时, 为了更加便于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师应该抓住现在的时机,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表达:

(一) 指导学生作好充分的预习

对于事先准备的戏剧作品进行练习是最佳方法。在对新课进行讲解之前, 教师首先应把作品中重点的一系列知识性内容传授给学生, 如词汇、句型、语法以及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让学生对作品首先有了简单的了解, 对某些问题有所思, 有所悟, 为更好地演出作品做出准备。

(二) 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 增加锻炼机会

经过之前充分的预习, 此时学生对戏剧作品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教师应抓住学生对剧本的不同理解, 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以及各自的见解。教师在对戏剧作品提问的时候, 恰如其分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阔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的领悟力, 并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 指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灵活掌握课堂进度, 调整话轮转换。比如, 在学习“The Twelve Angry Men”时, 涉及到西方国家一条指导刑事法庭的原则, 即法庭必须排除任何有理疑点而确定被告的罪行, 也就是说被告在被证明是有罪之前应被看成是无罪的。对此, 有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法律非常好, 它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法律的公正性, 更能保证不判错案, 不冤枉好人。但也有的同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实现, 如果真正做到了这点, 无疑是把犯罪嫌疑人设定在了一种无辜的地位上, 这样反而有碍司法公正, 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

(三) 课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需要反复进行操练的语言, 为了学生更好地对话剧的掌握, 课后应该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比如开展话剧比赛、辩论赛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会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起到辅助作用。另外, 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对戏剧作品中的人物特征、时代背景的了解来结合各自的理解, 会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面对观众, 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演讲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戏剧表演来让学生写观后感或者人物性格描述,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效果

(一) 英语戏剧表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生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这一特殊形式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同时戏剧表演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是把教学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最佳形式。

(二) 英语戏剧表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培养团队意识

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 体验人生, 而观众则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感受戏剧的魅力, 品味戏剧的文化内涵, 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在对整个戏剧的编剧、讨论以及表演过程中, 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三) 英语戏剧表演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通过戏剧表演不但提高了口语表达与演讲能力, 而且更能加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真正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体会文化不同所带来的意识、思维等方面的不同, 提高了自身对于文化的鉴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3.高中语文选修课《戏剧欣赏》教学 篇三

一、灵活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教授戏剧单元前,我曾随机对任教的一个幼师中专班学生做了一次简单调查,其中对问题“你会主动去阅读戏剧剧本吗?”回答全部为否定;“你知道曹禺吗?”回答知道的只有5人;“你知道莎士比亚吗?”回答知道的有45人,但当问到“你能举出莎士比亚其中两部代表作品吗?”能举出的只有3人……以上问题的设计虽然不够全面,但也可以从中窥见目前学生对戏剧的认识非常有限,更谈不上有多大兴趣。其实戏剧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它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乃至人类文化的演变进程,发挥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一个对《西厢记》《牡丹亭》《雷雨》、莎士比亚等一无所知、全无兴趣的人,不可高估其文化素养,一个对戏剧绝无欣赏兴趣、更无解读能力的现代读书人是难以想象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阅读兴趣及欣赏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欣赏习惯。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课教材大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编写的,体现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但结合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总觉得编选出来的教材多少带有大学选修课程的味道,从而令我们在具体操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

如选修课《戏剧欣赏》中的第一单元是戏曲,要欣赏戏曲还必须了解它的“行当”,“知识链接”中对“行当”的介绍非常简洁概括,学生难以理解和提起兴趣。我尝试从京剧的脸谱入手,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脸谱,学生兴趣顿生,然后再根据形态各异的脸谱所代表的相应的人物类型讲述生、旦、净、末、丑等有关行当的知识。有了兴趣作依托,加上直观的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便容易多了。

在教材的使用中我尝试引进与地域特色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戏曲的学习中,我就地取材,与学生一起深入了解岭南地方戏——粤剧。虽然学生对粤剧接触不多,但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它就在自己身边,很多学生的祖辈或父辈就是粤剧迷。正好班上有两位学生在家里耳濡目染,会唱上那么一两段,我便让她们在班里表演预先准备好的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片断,同学的精彩演出让大家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起来。我便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访学校所在地的一些粤剧团体,邀请粤剧演员作专题讲座,并到剧院观看正式的演出,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其故事情节、人物造型、服装道具、表演形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粤剧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地方戏与中国传统戏曲一脉相承,对地方戏的了解及探讨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欣赏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同时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本地区文化、习俗等的认识和理解。

二、通过表演帮助学生鉴赏戏剧作品

抓住戏剧可表演的这一特点,以表演形式来展示剧本的情节。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让剧本中各种情节情境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角色,登台演出,这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学生对剧情与戏剧冲突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戏剧语言的特点。

当然,要把戏剧排练表演好,也并非易事,为了收到较好的舞台表演效果,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领会特定场合之下人物的心理和内在冲突;注意让学生揣度人物的心理;注意通过舞台提示、台词及潜台词领悟人物思想性格。如《茶馆》中的王利发,作为大茶馆的掌柜,既有老实、善良(如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说话“留点神”,劝众茶客“莫谈国事”,包括对喝蹭儿茶的唐铁嘴的态度等)力图适应各种环境以求生存的一面,又有自私、精明、圆滑(如对秦仲义的奉承,对涨房租的搪塞,又如在给乡妇烂肉面问题上,既称赞常四爷“积德行好”,又说“这路事儿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并询问秦仲义的意见,两面讨好等)以求保全自己的一面。这种性格是由于家教“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使然,更是由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和茶馆掌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揣摩及教师的点拨,基本上能把握住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情感被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出来,取得了极佳的戏剧效果。

学生将课文(剧本)表演出来(舞台艺术),这个转换是一种创造,也是学生对剧本进一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先前“解读”课文时的许多认识与看法,并不全面,并不准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从而形成了对剧本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鲜活的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剧本所描写的时代、生活的感性认识。同时,演出过程也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语言的魅力。许多同学表示,今后一定要走进剧场去亲身感受话剧的带给人的震撼。

参与其中的戏剧表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很多同学在活动中表现突出,一些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同学导起戏演起戏来,相当的出色,学生的个性、天赋、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学的喝彩,老师的表扬,使得他们心情舒畅,兴致盎然。苏霍姆林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情绪力量,给学生带来愉悦,调动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每次演出结束,教师都要作点评,要对演出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种人才给予肯定和鼓励。可就导演的策划、演员的表演及演出效果等展开评述,也可三言两语、简洁明了。一句“太精彩了”“特有创意”“我真的没有想到”“某某真是一个演员的好料子”就足以让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

参与其中的戏剧表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领会和品味,从而令学生更好地把握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提高对戏剧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充分利用戏剧的优势

选修课《戏剧欣赏》中所编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戏剧名篇,但除了丁西林的独幕剧《压迫》是完整的剧本外,其余的都是多幕剧,剧本篇幅较长,课文只节选高潮部分或最精彩的片断,这对学生了解全剧内容、把握人物等都带来一定困难,如果单靠教师讲述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很多戏剧名篇如《日出》《茶馆》《钦差大臣》等都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的优势,通过观看电影或电视剧,帮助学生理解原著。

值得注意的是影视作品重视听逼真、重综合表现、重蒙太奇等,在使用影视资料时要区分戏剧语言艺术与影视艺术的不同,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语言艺术的欣赏。如果过分的强调影视的欣赏,那么就会淡化语言艺术的欣赏,这就不能达到戏剧欣赏的目的。最好还是能现场观看一两次戏曲、话剧的演出,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播放一些戏曲、话剧录像带或DVD,让学生更能直观感受到戏曲唱词的抒情性、人物动作的夸张和程式化以及话剧剧本的舞台性、人物台词的个性化、戏剧矛盾的尖锐集中等特点。还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影像资源,把某一戏剧片断与同一电影或电视片断作比较播放,在直观的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戏剧的艺术特性。

4.怎样欣赏戏剧(网友来稿) 篇四

马琚生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这里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麽,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比如《雷雨》第二幕,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四萍,两人又各有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鲁大海上场后,冲突又集中到周朴圆与鲁大海之间,进而又有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冲突,实际上可以将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上升为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上升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鲁侍萍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 ,好地方。”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最后,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5.戏剧欣赏英语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教学重点】

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教学难点】

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想】

1、易卜生是西方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对他做一些全面的介绍还是必要的。在介绍易卜生时,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戏剧思潮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他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首创了“社会问题剧”,显示了戏剧对生活的干预作用;第三,他在现代戏剧的革新上有重要的贡献。

2、《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可以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3、本单元艺术技巧的学习着重领会“事件”在戏剧中的作用。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侧面认识戏剧区别于小说、散文、诗歌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在席卷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并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妈纳》。他还以《觉醒吧,斯约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1852年, 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

“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页上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他的剧作一样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被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 父”。这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

二、初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玩偶之家》(1879),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贼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剧中的“娜拉”为什么出走?对此,你怎么看?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提示:对于娜拉何以出走,学生可以根据剧本很容易地作出解答。但对这一行动的看法很可能见仁见智,如果围绕现实生活中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观念讨论,可能更会将问题引向深入。

2、剧中人物海尔茂与娜拉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他们之间冲突的焦点是什么?自选角度,写一篇戏剧短评。

3、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研究该戏结尾的意义:一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关门一响”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性意义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二是戏剧学的角度,可以把该戏结尾同其他一些戏的结尾对比研究,看看戏剧结尾一共有几种模式,《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

四、关于《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

(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1、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关于这个问题,所选资料中胡适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可以参考。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截止到易卜生以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易卜生提出的问题却超越了这三条,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现在应该提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出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命题在当代有没有过时?据说,该剧近年在美国演出时,海尔茂、娜拉的有些台词常引起观众的哄笑,觉得太过时、太滑稽了;还有的观众质疑娜拉抛开三个孩子出走是否道德。还有,如果灾祸降临时海尔茂采取“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慨然担当的态度,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在中国,男人要求女人顺从是以男子在危难时对女子的保护作为交换的。如果有了这个前提,男权主义是否就变成了好东西?这些问题令我们深思。中国有的剧院上演时曾将海尔茂改成中国人,娜拉嫁到了中国,结尾是娜拉离开中国返回挪威。这一改动将原剧本的女权与男权社会的冲突转换为中西文化的冲突,这样做

是否妥当值得讨论,但剧本也提出了中国的男权主义是否比西方更甚的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还出现丈夫抛弃妻子、儿女、不负赡养责任的“海尔茂出走”的问题,而且越来越突出。其结果是“娜拉”(妻子)生活艰难、孩子得不到父亲的爱和指导,这实际上是男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也很值得讨论。

《玩偶之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过主人公娜拉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前面讲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分别显示了中国和西方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念。这一观念可以用黑格尔的下列话语描绘: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个同一里。”

也就是说,作为恋爱的双方自己都活在对方的身体里和对方的精神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对方,不说是最大的不幸也得说是一个很大的不幸。剧中的娜拉也是这种爱情观念的笃信者。由这种信念出发,娜拉认为,在海尔茂遇到生命危险时,自己应该全力以赴不惜生命,同样,在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刻海尔茂也会挺身而出,慨然把责任承担起来,就像自己对待他那样。但是,事实无情地击碎了这种梦想──她自己所醉心那种“奇迹”并没有出现,海尔茂一连串的怒骂,不仅使娜拉从所谓“爱情”的幻象中苏醒过来,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那种曾令她舍身、使她快乐的生活观念,她不再相信“奇迹”。这个社会中,包括自己的家庭中自己所倾心的那种爱情已经没有位置。所谓奇迹,也只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幻象。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娜拉而言,几乎是致命的,这是精神支柱的崩塌。娜拉没有去自杀,但是她的灵魂中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却已死亡。当娜拉准备离开海尔茂时,再次提到“奇迹”:海尔茂问:“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一个陌生人?”娜拉答道:“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海尔茂问:“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娜拉说:“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哦,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海尔茂在娜拉已经走出门后依然念叨着“奇迹中的奇迹……”但是海尔茂显然不懂也无法领会这种浪漫的观念,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正是他所代表的中产阶级的社会观念消灭了这种“奇迹”。《玩偶之家》结局,看起来是娜拉的胜利,其实,是海尔茂的胜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把所有精神、情感都加以物化,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所描绘的那种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认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是一剂“毒药”,它妨碍人们理性地处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容易给感情带来伤害,因此,它的“死亡”是好事。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实际上是人的理性和性欲之间的“中介物”,它一方面把性欲提升为一种美的情感,另一方面使得理性带上感情的柔性色彩。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消亡,使得人们在处理男女之间的“爱情”时,只剩下实用理性和性欲这样两极。这种状况是好还是不好?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是很值得深思的。

2、易卜生的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他对戏剧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戏剧是一种剧场艺术,它要求在一个相当的时间(譬如两小时左右)内,把剧场的观众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兴味盎然地从事欣赏活动。因此,易卜生以前的戏剧,大多以一个观众并不熟悉的、充满传奇或激变的故事为戏剧的核心。易卜生则把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搬上了舞台。《玩偶之家》剧本的开头描述故事发生的时空环境时写道:“一间屋子,布置得很舒服很雅致,但并不奢华。后面右边,一扇门通到门庭。左边一扇门通到海尔茂书房。两扇门中间有一架钢琴。左边中央有一扇门,靠前一点,有一扇窗。靠窗有一张圆桌,几把扶手椅和一只小沙发。右墙里靠后,又有一扇门,靠墙往前一点,一只磁火炉,火炉前面有一对扶手椅和一张摇椅。侧门和火炉中间有一张小桌子。墙上挂着许多版画。一只什锦架上摆着瓷器和小古玩。一只小书橱里放满了精装书籍。地上铺着地毯。炉子生着火。”这段描述,看起来很平常,但在易卜生时代的戏剧创作上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在以往的戏剧中,故事发生的时空环境往往与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距离甚远。《玩偶之家》

的大幕一开启,观众看到的不是王宫,不是奇山异水,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康之家”。幕启时娜拉买圣诞树、吃甜食,以及海尔茂对娜拉“乱花钱”的责备都令观众感到似曾见过。接下来出现的客人如林丹太太、阮克医生等也不带任何传奇色彩,是许多家庭都可以看到的平常人物。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在论及莎士比亚与易卜生的区别时说:“在易卜生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剧作者的技术已经收缩为只是布局设景的技术。他们的理论是,布局越新奇,戏剧越好。易卜生的看法恰好相反,他认为布局越家常平凡,戏剧越有趣味。莎士比亚把我们自己搬上舞台,可是没把我们的处境搬上舞台。例如,我们的叔叔轻易不谋杀我们的父亲,也不能跟我们的母亲合法结婚;如果不遇见女巫,我们的国王并不经常被人刺死而由刺客继承王位;我们立券借钱时也不会预测割肉还账。易卜生补做了莎士比亚没做的事。易卜生不但把我们搬上舞台,并且把在我们自己处境中的我们搬上舞台。剧中人的遭遇就是我们的遭遇。”也就是说,易卜生在设置戏剧的情境时,力求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看戏的人感到熟悉亲切,容易同剧中人认同。这是易卜生在设置戏剧情境时与他的前辈之不同,也是他对现实主义戏剧的重要贡献。

3、易卜生的戏剧情境虽然平凡,并不意味着戏剧没有波澜起伏和戏剧冲突。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证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发的“事件”在戏剧性的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点上,易卜生同他的前辈(如莎士比亚、莫里哀)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同契诃夫以及一些现代主义戏剧家有区别。关于戏剧事件如何推进人物性格冲突的展开和发展,教材中已经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讲授中应该说明,不是随便什么事件都可以构成推动戏剧进展的因素,只有那些能够引发“性格和意志冲突”的事件才具有戏剧意义。

五、《玩偶之家》艺术特点

1、作者善于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使观众从容地进入戏剧的高潮处,也使整部作品情节紧凑,毫无拖沓之感。易卜生的这种结构手法,被称为“动作压缩法”或“情节压缩法”。

2、全剧矛盾冲突不断,高潮迭起。

3、巧用伏笔,构思精巧,情节完整,前后呼应是《玩偶之家》的又一特点。

六、布置作业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谈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出走的娜拉只有两条出路:堕落或是回来。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她出走后会怎样?试着以剧本的形式为她设计一个结局,同学们之间比较,看谁设计得更合理更巧妙。

6.戏剧欣赏英语 篇六

一、戏剧教学的理论基础

将戏剧表演融于英语教学,源于儿童爱幻想的天性,儿童天生是导演、演员、剧作家,儿童的戏剧来自于戏剧性游戏,只停留在游戏层面的教学,是对所学知识的不断重复与检测,而戏剧教学中所体现出创造与表演则是促进儿童在外语学习、社会感知、人格形成方面的突破。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以及生存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而戏剧正是集合了语言、表演、音乐、舞蹈、交流合作与自我展示与表达等多种教育目的为一体的表达手段,对促进儿童的多元化教学起到十分全面的作用。

“创造性儿童戏剧”是通过儿童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进行表达的,即关注儿童在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它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

二、戏剧教学的课堂设计

儿童英语教学遵循听说读顺序发展规律,下面,从以下四方面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从而体现“戏剧”与“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听的练习

课程内容:角色、物品表演

How to act a teacher/policeman/something red/something big

演练方式:

1. 教师展示该目标词语的图卡或字卡并教授其发音。

2. 请部分学员上台通过肢体语言或表情表演出来。

(二)说的练习

课程内容:

1.基础阶段:

表演一个目标词汇,请其他同学猜出该词汇。

教师请表演者上台表演出本课所讲的某一词汇,其他同学用英文说出他所表演任务名称。

2. 提高阶段:

寻找“太阳”

练习-How’s the weather?-It’s hot (warm-cool-cold) 一组句型。

选一名同学做“挑战者”在教室外等候,回来时询问“How’s the weather?”并跟据周围同学回答“It’s hot (warm-cool-cold) ”,来判定隐藏于班级中的“太阳”是哪一位同学。

3. 高级阶段:

起居室里的家具摆设How to set the living room.

演练方式:(1)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起居室里应该出现的各种家具。

(2) 让没有参与表演的同学按自己的思路安置各个家具的位置。

(3) 请同学表述“There is a_____in the living room.”的句式。

(三)读的练习

课程内容:情节故事学习与演练。

演练方式:

(1)告知备选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数目,选出志愿扮演者在教室外等待。

(2)告知故事中人物的角色分别是什么,要求教室内同学对依次进入的扮演者表演或用英文与之交谈,谈话内容要符合他/她的身份。表演者以此为依据要猜出自己的身份为何并再次出去侯场。

(3)给教室内同学展示故事主要线索并加以分析。要求在扮演者进入时用英文与之交谈,扮演者要通过交谈内容来了解故事剧情,通过小组讨论,选出代表用英文描述出故事梗概。

(四)写的练习

课程要求:以friendship (友谊) 为题作一篇作文

1. 写出中心词friendship

2. 在五个角中写出有关friendship的词语(关键词keywordssentences)

3. 你为什么认为这五个词与友谊相关?会想起某些人?某些事?请将每一个词扩充成一句英文句子。(中心句key sentences)

4. 用画面呈现出你刚写出的句子。

5. 一些除主要“中心句”其它要围绕着这个句子写出几个支持性论点, (supporting sentences) 从而写出几个段落。

6. 调整段落顺序, 总结。

7. 展示作文。

经过几轮全班的互评与反复修改之后,作文的内容充实了,用词准确、丰富了,语法错误少了。英语写作训练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运用戏剧编剧进行英语写作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不觉得写作课是单调的,反而觉得有兴趣,并且能够从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对不足的理解更全面,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英语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创造性儿童戏剧能够带给儿童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象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有助于儿童情绪的疏通与自我的展现,儿童可以舒展平常积存已久的内外在压力,并可以在活动中实现平常所被禁止的童趣行为或天马行空的梦想,进而由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逐渐肯定自我。儿童戏剧表演活动本身具有群体性,儿童必须学着与人协调、相互尊重,并且适时的表达自己,有助于培养其合作精神,有助于群体生活与默契的培养。它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对儿童的认知、社会适应性和情感等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其特有的教育作用。

少儿英语的发展从上个世纪发展到现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局面,戏剧表演与读者剧场教学的正确、有效运用,将会极大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勇于用英文展示自我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林美君《创造性戏剧融入国小课程之教学应用》

7.英语戏剧教学:功夫在课外 篇七

英语戏剧教学:功夫在课外

英语戏剧教学应该突出其表演性,使其发挥很强的培养效果和作用.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把戏剧当作一门文学艺术也要当作一门表演艺术来学习,需要学生把功夫花在课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收获.

作 者:廖琴芳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四川,自贡,643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3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戏剧   作用   欣赏   行动  

8.英语戏剧小品表演大赛活动计划 篇八

英语戏剧小品表演大赛活动计划

一、活动宗旨

旨在营造全院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我们以英语短剧这种新颖的形式来增强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和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轻松娱乐的气氛中体现英语的魅力。同时也能让同学们在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不断的进行自我超越。

二、活动时间、计划及流程

(一)日程安排:

10月8-9日:英语短剧大赛初步宣传

10月9号:通过学生科召集各班班长,说明比赛流程、奖项安排,确定联络方式。

10月16日—17日:各班参赛队递交剧目、演员名单和剧目,每个参赛队确定1名负责人(负责人不参与演出)并留下联系方式。

10月26 日:初赛,由学生会组织学生干部参加评选,选出4支队伍参加决赛。10月28日:张贴决赛海报。

10月30日:送出邀请函,邀请本学院领导,决赛嘉宾及评委等。

11月2日:决赛在我院学术报告厅113举行。

(二)评分标准

口语水平、表演水平、创意指数、感染力等。

(三)比赛规则

英文喜剧、悲剧等都可。每个参赛队表演时间为15至20分钟。

由评委老师打分,根据平均分数高低,确定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第二部分 活动影响

本次英语短剧大赛面向外国语学院全院学生。为了使比赛的形式更加新颖,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比赛之中,真正体现此次比赛“贴近生活,寓教娱乐”的宗旨,我们给予他们一个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任何限制,并积极尽力的满足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本次决赛仍将尽力安排在我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13,外国语学院“第二课堂”活动

在比赛中我们会穿插一些小游戏,令观众也能够互动起来,并邀请校新闻中心进行现场摄影。同时,我们将联合各个班级进行海报宣传。

决赛期间,我们将邀请我院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并作为评委对现场比赛情况进行评分。更好的将学生活动与社团活动联系起来。此次大赛还将邀请各大院系部分同学参加,其影响范围必定向其他各院系辐射。更使此活动展示出外院学生的风采,影响面更加广泛。

三、活动预算

9.戏剧欣赏英语 篇九

1戏剧情景教学的意义

在教授高职高专英语的课堂中, 教师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同时学习语言有很多种方式, 但是现实中的语境和语言环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学习了至少九年的英语学习, 但出国后或在工作场景下还是不能自如的表达或在某种情境中, 不知道怎样表达好, 有时甚至哑口无言。根据这种情况学生就要求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和语言环境, 而且要求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和操练英语。面对这种情形戏剧情景英语教学刚好能够弥补这一缺点。戏剧英语教学利用戏剧情景, 利用表演、手势、游戏、图片、动作等直观的手法进行操练语言材料, 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 灵活地应用教学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来完成一定语境下的操练, 同时学生可以在真是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英语。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习得实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 输入之所以被理解, 是因为有语境的帮助。”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使用戏剧情景教学,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在什么情景下使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运用。

2在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课程进行戏剧情景教学导入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对英语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尤其是刚进入的大一学生。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态度。但学生的英语基础都很差, 教材上的内容只能理解一部分。在这种情形下用以往的讲授法教学, 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几节课下来, 学生和老师都觉得收获甚微。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减少学生挫败感, 该文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中, 尝试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一, 巧用戏剧教学技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说来教师在课前充分的研究这堂课的教学目的, 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教学目的开展戏剧活动, 教师给学生的指令必须明确, 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活泼气氛而忽略的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部分同学参与性地开展戏剧活动, 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承担活动中的每一个角色;有趣味地开展戏剧活动, 灵活多样的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利用高职高专的教材, 进行设计情景。设计教学情景戏剧活动时, 应该首先考虑本课程教学目的, 把课本上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挫败感。接下来本文在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中的一段对话为例“When Hamlet’s friends discover the ghost and tell him what happened, he comes to the ghost in person to talk with him.Please mak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Hamlet and his friends, Hamlet and the ghost.”把这个戏剧情景编成对话:

Note:Hamlet:A Hamlet’s friends:B.C.D The ghost:E

B:Hi, Hamlet.

A:Hi.

C:What...what wrong with you, Hamlet?You look so...so...so sad.

A:I’m sad because my father die.

C:Oh, oh.Sorry.

D:Don’t sad.Everything will past.

A and C:Yes.Yes.

B:Er..., we find something strange.

C:Oh, yes.Hamlet, we see a ghost last night.

A:What?A ghost?

D:Like your father.She want to say something.

A:I have no time to chat with you.Bye.

D:Please.We are true.

通过以上的对话, 教师按照教学目的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语言的内容, 让学生再根据对话重新进行对话编制, 使教学过程实际化, 接下来教师在教学生在进行一次对话, 以下是新的对话内容

B:It’s a nice day.Is it?

C:Yes.What shall we do today?

D:I think we should go to see Hamlet.He is always upset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B:That’s true.We should go to comfort him.

C:Let’s go.

B:Hi, Hamlet.

A:Hi.

C:Don’t be so sad.We are worried about you.

A:I can’t help missing my father, and I can not understand my mother.

C:Oh, we can understand your feeling.We really feel sorry for you.

D:Don’t be so sad.Everything will past.

A and C:Yes.

通过以上的例子证实了教材内容的实际化, 学生通过以上的对话, 口语的语境真正达到的活学活用。

第三, 在课堂活动中需要精心设计环节, 有效提升效果。教师的精心准备是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在表演环节中, 每一个小组都要进行汇报演出, 每一位组员都有表演的任务, 这也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表演过后, 老师和其他组员点评优缺点, 从而完善表演过程,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的来说,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 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法, 发现采取英语戏剧教学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 但同时这种教学法需要有一定要求的教学条件。并且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如果客观条件允许, 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势必会大大的激发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该文只是作者的初步探究,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李佩绮.英语戏剧课文教学诌议[J].宜春学院学报, 2008 (1) .

[3]李晓梅.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口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4]王春霞.CLT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5]王瑛英.戏剧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 2008 (4) .

[6]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关于数学小学作文下一篇:垃圾处理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