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汇报

2024-06-23

帮扶工作汇报(共10篇)

1.帮扶工作汇报 篇一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市文联 刘*

按照“四帮四促”的相关要求和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受贵阳市文联派遣,挂任中国共产党马铃乡党委副书记兼凯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并结合市文联的工作属性开展帮扶工作。到任以来,克服各种困难,尽心、尽力、尽职当好乡、村班子的助手和参谋。当实人、说实话、干实事。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尽了一些绵薄之力。现将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多渠道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掌握村情,努力将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市、区、乡的决策部署上来。

1、按要求召开挂帮工作会,及时传达挂帮工作会议内容,让村民了解挂帮工作的重要意义。

2、发放挂帮工作便民联络卡。使困难群众能够随时与挂帮队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3、按时参加乡政府例会和村支两委办公会。及时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4、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在全村开展走访工作。

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宣传了挂帮工作。让群众了解了中央、省、市、区、乡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实现了干部、群众思想行动与省、市、区、乡的决策部署相统一。

二、梳理突出问题,实施重点帮扶。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与村支两委一起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结合已有的发展思路和存在的实际困难,明确将减贫摘帽工作、自来水改造工程、蔬菜基地建设、村容村貌改善、防盗安全等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截至今天,共解决了以下问题:

1、按照减贫摘帽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到市扶贫办、农委等协调资金进行扶贫,到现在为止全村99%以上村民已经脱贫;

2、向村民发放挂帮工作便民联络卡500余张。使困难群众能够随时与挂帮组和挂帮队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3、接群众反映情况电话近百次,处理群众内部矛盾10余起;

4、协助摆茶组自来水工程改造解决了200余人的生活饮水困难;

5、积极投身维稳工作,争取经费为凯坝村安装了平安E家报警系统,解决了全村200余户村民的防盗安全隐患;

6、协调市文联资金对凯坝村30余户困难户进行了慰问,并向困难户发放了慰问品、慰问金等总价为15000余元;

7、组织市文联20余名艺术家送文化到凯坝,现场为村民书写了春联、拍摄冲洗全家福照片、同时还走访探望了困难群众30余户;

8、按照花溪区委组织部、马铃乡政府的要求,积极在村民群众中开展关于“并村”的宣传,广泛收集各种建议。为下一步 “并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现实依据。

9、今年开春,为凯坝蔬菜基地协调到化肥6.5吨,为蔬菜的保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0、为凯坝电机房雷灾积极争取经费,第一时间进行抢修,解决了老百姓的日常用水用电问题。

11、积极参加卫生协调工作,改善了村民的就医条件。

12、书写民情日记、挂帮感言等200余篇,部分民情日记还被省委主办的《贵州基层党建网》、省政府主办的《贵州农经网》、贵阳市政府主办的《万村千乡网》等网站发表转载。部分挂帮感言被《贵州宣传》刊用。

三、积极改善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为组织建设建言献策。

抓好班子建设,是我到村后拟定的又一条工作思路。与村委会的同志一起,制定了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日常值班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使村集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

在创先争优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每一名党员做好党内个人分析,排找差距,积极整改,村委会成员率先带头,以身作则,在群众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求进步,求发展。

通过调研发现,凯坝村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约占全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多为青壮劳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凯坝村的全面发展。经反复论证得出一条结论即:“要想留住村民,只有让他们在家里有活干、有钱挣、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村支两委对此达成共识,采用了“支书牵头,村民自愿入股,年底分红” 的工作方式办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全村共有28户村民入股。共筹集总资金200余万元。新建了养殖基地3.4万平方米、猪舍6800平方米、母猪定位栏300余个、66立方米高位水池(含自来水设施)1口、办公楼110平方米、围墙260米、消毒房间12平方米、饲料加工设备1套、产床100张、保育舍74张。现养纯种母猪60头、二元母猪42头、存栏生猪400头。初略计算,凯坝养殖场的成功组建,可解决200余名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全村实现“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如何让新建成的养殖场正常运转?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认识到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后,我多次与村委会研究的结果只有一个即:“支部必须带头、党员必须作模范、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制定了可执行方案后,从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养殖场成立了周天顺任支部书记、陈克佩、周应国任支部委员,乡机关社保所韦艳梅同志任党建指导员的党支部,使养殖场有了思想上的保障。

2、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了“端正思想、转变认识”的工作,改变了人民群众“等、靠、要”的传统思想,从而使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得到了共识。实现了全村闲散资金的集中,为创造更大财富奠定了基础。

3、“要想出成果,人才是关键”。这又是养殖场总结出来的一条新思路和经验。先后派5名优秀青年赴外地参加科学养殖学习培训活动,充分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来盘活养殖场正常运转。

4、抢抓多元化发展机遇,实现能源再生产。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凯坝村在拓展生猪养殖的同时,利用现有猪粪作为天然有机肥料,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结合自然生态、民风民俗等有利条件,开辟了蔬菜种植基地200余亩。下一步将在打造绿色蔬菜品牌,逐步实现养殖、种植双盈目标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五、结束语。

我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凯坝会越来越好,凯坝的明天会越来越美,持续发展的呼声也将在凯坝越来越高亢!这种高亢的呼声和动力,换来的一定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

2013年6月27日

2.帮扶工作汇报 篇二

1.1 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概述

我公司现有职工20920人, 困难职工2158人, 占职工总数的10.32%。按不同标准分类, 困难职工中, 特困职工178人, 重困职工642人, 一般困难职工1338人;在岗困难职工959人, 其中工人563人, 占在岗困难职工的58.71%;45岁以上困难职工923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42.77%;大专以下学历的困难职工2038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94.44%。

1.2 导致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分析

(1) 致困首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

最近几年, 我公司职工中患病特别是患重大疾病的人数有所增加。调查显示, 2158名困难职工中, 有40.08% (865人) 的职工或其家属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 需要长期支付医药费。这部分困难职工中75%的属于特别困难或重大困难者。虽然职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后, 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 但由于重大疾病派生出的附加负担和相关费用特别大, 当职工家庭成员中有不幸罹患癌症、尿毒症、肝坏死等重大疾病时, 就可能倾尽家财或陷入重困, 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无能为力。疾病是导致我公司职工生活困难, 尤其是特别困难和重大困难的首要原因。

(2) 致困次因——家庭供养负担过重。

调查发现, 因收入低无法维持生活和因家庭人口多、供养负担过重而发生贫困的有867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40.18%。我公司是大型基建施工企业, 属劳动密集型企业, 年龄偏大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 家庭成员中无业或务农者较多, 家庭总体收入偏低, 经济底子薄。一些从农村换工来到企业工作的青壮年职工, 学历较低、技能较单一, 目前正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阶段, 且家属多无固定经济来源, 个人收入要供养一家多口人生活, 经济负担较大。另有部分年轻职工出生于困难、单亲、农村家庭, 参加工作以前家庭已欠下债务, 工作后较低的工资收入既要赡养父母, 又要用于还清债务等。

(3) 自然灾害也是致困原因之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我公司大多数职工家庭地处四川、重庆、贵州境内, 2007年川渝地区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 2008年震撼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 给许多职工家庭带来了重大损失。2007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 有98户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家庭遭受较为严重的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公司职工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受灾职工1305人。职工个人住房损毁严重, 倒塌271户, 危房462户, 其他损失672户, 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意外灾害造成一些职工家庭固定财产完全损失, 从而导致经济困难。

(4) 下待岗致困现象不容忽视。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的重新整合、现代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主业辅业的深度分离等, 下待岗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一些职工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 只能承担简单劳动。当遇到企业劳动力资源调整与施工工序、工期变化等情况, 便容易成为下待岗人员, 经济收入减少的几率也随之增大。由于这部分人员职业竞争能力偏低, 本来经济基础就较差, 一旦下待岗失业, 家庭经济的运转就出现困难。如果职工家庭成员中有长期生病或患大病的, 就可能成为新的特、重困职工。目前, 因下待岗失业导致困难的职工有259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12%。

2 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工作的现状分析

我公司现有的职工帮扶体系主要是从医疗救助、困难补助、“金秋助学”等三个方面开展的, 除继续坚持抓好“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的干群“心连心”活动、困难职工临时补助等传统帮扶项目外, 从2006年起, 我们将把以职工互助补充保险为载体的“互助机制”、以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为基本途径的“扶持机制”, 以“两节”送温暖为基本渠道的“帮困机制”归并到“三不让”承诺的“救助机制”, 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三不让” (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 承诺工作。

2.1 针对患病职工开展的医疗救助制度

我公司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工作始于1994年成立“互助补充保险基金会”, 主要对患重大疾病、伤残、死亡的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开展互助救助工作。自该工作开展以来至2008年底, 已为10935名会员办理赔付589.62万元。作为职工大病医疗的补充, 我们组织女职工积极参加四川省总工会开展的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 从2001年到2008年底累计参保6736份, 已为15名患病女职工办理赔付21万元。从2006的6月起, 我公司全面开展“三不让”承诺医疗救助工作, 救助对象是公司的在职职工。职工所在单位工会将对职工住院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按50%的比例给予资助, 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还将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大额救助。至2008年底, 已对1421人支付医疗救助金177.9万元, 其中2008年度对858人支付医疗救助金84万元。

2.2 针对困难职工开展的困难补助制度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是企业联系职工群众、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 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我公司“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以困难、退休、劳模、一线职工以及农民工等为对象, 每年在企业行政、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筹集“两节”慰问和送温暖活动资金, 2006 -2008年共筹集资金2198.23 万元, 保证了“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开展干群“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中, 每年对特困、重困职工进行一次清查, 根据情况变化, 按照每一个特困、重困职工家庭都必须安排领导干部联系的原则, 确定各级领导干部及工会常委的联系对象。2008年, 集团公司17名局职领导和8名工会常委联系特困、重困职工38户, 各子 (分) 公司258名领导及工会常委联系292户困难户。2006年6月起开展“三不让”承诺困难救助工作, 在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的基础上, 对在册的特困、重困职工进行定期补助, 对有其他困难的职工进行一次性补助。至2008年底, 已对4155人次特困、重困职工发放困难救助金215.9万元, 以为他们分担生活负重, 减轻其经济压力。

2.3 针对困难职工子女开展的金秋助学制度

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困难职工家庭的希望, 我公司历来重视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 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金秋助学活动。2001 年——2005年, 对568名困难职工子女资助学费32.18万元。2006年起实施“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三不让”承诺助学工作以来, 更是扩大助学范围、加大助学力度, 着力建设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的“希望工程”, 为困难职工分忧解难。至2008年底, 已对676人次支付助学救助金68.74万元, 其中2008年共资助221名困难职工子女, 发放助学款31万元, 助学范围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大专以上等教育阶段。

2.4 针对受灾职工开展的临时救助制度

小到职工家庭失火、被盗, 大到水灾、旱灾、地震等, 我们坚持对临时受灾、受困职工开展救助。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公司居住在灾区的职工、离退职工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部分人身伤亡。“5.12”地震后, 我们迅速开展职工受灾情况的调查与救助工作, 除对受灾职工进行经济救助外, 各单位工会还对房屋受损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 对1305名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家属进行经济救助近160万元, 妥善安置近300户, 发生安置费用100多万元。除此, 还对地震期间坚守在施工一线的268户职工家属进行了慰问, 发放慰问金16.8万元。

3 进一步深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策略

3.1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保证帮扶资金来源

我们用于慰问、送温暖、“三不让”承诺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行政的专项拨付和按职工工资总额1%计提的福利费, 以及工会经费。占保障工作经费很大一部分的“三不让”资金, 是各独立纳税单位按有关财务规定自行筹集和使用。由此看出, 保障资金的筹集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 只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正常开展, 经济效益达到良性发展, 才能使职工福利经费的筹集得到保障。一方面,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对企业职工福利工作的检查督促, 是企业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 支持企业改革发展, 维护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 也是企业工会责无旁贷的义务。“两个维护”的工作职责, 决定了企业工会在关怀关注职工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同时, 必须以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为重。目前, 我公司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机制整体运转良好, 也是得益于企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在保证现有资金来源的同时, 企业工会要多方探索资金筹措途径, 拓宽帮扶资金来源渠道, 寻求政策支持和政府部门、企业行政的支持, 多方为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筹备资金。要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人有难全体帮扶”的文化氛围, 成立专门的基金会, 接受社会各界和企业内部爱心人士的专项捐赠, 严格进行管理与使用。对由于人祸、天灾和疾病等造成的极其困难职工, 更要动员全公司职工进行援助, 合众人之力解少数人、少数家庭之难。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单位人员福利费用计提额度有限, 一旦职工患重病、发生重大困难, 就会出现“三不让”资金包不住的情况, 对此, 在要求该类单位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计提费用, 拉长时间周期的同时, 要积极与财务管理部门沟通, 研究探索既符合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又方便企业工会筹措帮扶资金的解决方案。同时, 集团公司工会还应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补助困难企业帮扶资金的不足, 使身处困难企业的职工与全集团其他单位的职工享有同样的帮扶策略。

3.2 甄别不同困难程度, 拉开困难职工救助级差

要建立、健全和建实困难职工档案, 注意划分困难等级, 对不同困难层次的职工要“区别对待”, 不能“一视同仁”。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可以在给予一次性大额救助的同时, 提高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目前我们给予所有住院治疗职工的医疗资助都是自付医疗费用的50%, 对于患一般疾病的职工, 特别是家庭经济较好的职工, 生病住院并不会增加太大的生活负担, 但重大疾病因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 依然可能会成为多数职工沉重的经济负担。“三不让”医疗救助虽然是一项全体职工的福利, 但其宗旨是“不让一名职工生不起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仍然是帮困性质的福利, 应该向因患重大疾病而导致重大困难的职工倾斜。因此, 对于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可以提高到60%到70%, 并提高补助上限。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公平、公正, 各单位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时要特别注意真实性, 要加大调研力度, 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切实做到有根有据, 保证我们的帮扶对象确实是亟需帮扶的特、重困职工,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此外, 对特困、重困职工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 以基层工会为单元指定专门的基层工会干部分户负责, 即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和思想动态, 以便各级工会和党政组织采取更为合理的帮扶策略, 及时给予帮扶。

3.3 加大培训帮扶力度, 提升困难职工职业竞争能力加大培训帮扶力度,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符

合职工实际的培训机制, 借助岗位培训、工地夜校、职工书屋等载体, 在施工空闲期和工序转换期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培训, 结合日常实践加强他们对技术的认知和熟练程度, 不断提升岗位晋升的资本。同时, 鼓励和支持困难职工参与各种技术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 让他们有能力取得更高的技术职称和工作职位;另一方面要调查困难职工职业培训意向, 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 向他们倾斜培训机会, 设立专门基金, 用于对青年困难职工的培训与自我提高, 为青年职工的自我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可以用无息借款等方式, 为困难职工开展提升技术技能的相关学习提供经济支持, 为他们创造自我改变困难境况的条件。在支持企业生产发展, 教育职工自觉维护企业和职工共同利益的前提下, 积极与行政相关管理部门探索保证职工工作岗位, 维护职工合法劳动权力的有效途径, 最大限度地减少非职工个人原因造成的下待岗, 保证工者有其岗, 劳者有其酬。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推动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4 协助政府社保工作,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 一个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 各级工会要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 协助政府和企业有关部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应保尽保, 着力营造一个全社会人人了解、关心、支持社保工作的良好氛围。调研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困难职工来自农村, 其家庭及其他成员基本没有加入当地的社保体系, 生病住院等费用都由职工一人承担, 这是导致职工经济和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 企业工会要在帮助指导职工加入社会保险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 要提高工会干部社会保险业务知识, 对各级工会干部进行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方面的业务培训, 使他们熟悉掌握相关政策,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有能力动员、引导、帮助职工和其家属全面参加社会保险, 督促企业为职工购买法定的保险, 指导职工充分、高效、高质用好现有社会保险资源;其次, 针对部分职工和职工家属参保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能力弱的问题, 要发挥好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 对职工群众进行系统的社保知识教育与培训。通过开展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 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熟悉有关政策, 增强他们的保障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正确运用有关政策、法规和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 在企业职工保障工作中既要保证现有工作机制继续发挥作用, 又要大胆探索,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途径。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 重视机制建设, 坚持群众监督, 注重科学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以增强保障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群众性、实效性, 努力实现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运转高效化, 为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摘要:通过两级工会摸底调查与对重新建立的困难职工档案进行重点调研和统计分析, 在概述职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引出了导致公司一些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与四种不同类型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实施现状。最后, 提出了四种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策略。

3.创新帮扶工作新方法 篇三

会议指出,帮扶责任人要做到“五清三必须”,“五清”即对象清、问题清、方法清、任务清、标准清。“三必须”即必须确保“八有一超”全部落实;必须使受助人至少得到过一至两项政策帮扶,或者通过帮扶责任人的努力,让受助人得到过一些实惠;必须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能正确回答检查组的提问。

同时,会议还总结了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要做到八件事,即“两看四问两宣讲”:一看户口本,二看家庭条件。“四问”即:一问家中60岁以上老人是否领取养老金;二问家中劳动力是否有人外出务工,未外出务工的原因,评估有无可能通过做工作引导其外出务工;三问有无在家务农的“两后生”(16至22周岁高中、初中不再升学者),有责引导参加免费培训并实现就业;四问有无2016年、2017年毕业的大学生,对毕业尚未就业者,利用该局有利条件为其推荐就业。此外,帮扶责任人要一宣讲脱贫攻坚工作的背景、形势和任务要求,使受助人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明确脱贫时间;二宣讲帮扶政策,尤其是产业扶持政策、易地移民政策、危房改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就业培训政策等,帮助受助人选择帮扶项目。

4.帮扶先锋”工作汇报 篇四

“帮扶先锋”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县审计局驻王庙镇宋庄村工作组

(2010年5月8日)

县驻村帮扶办:

全县驻村帮扶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驻王庙镇宋庄村帮扶先锋工作迅速行动,及时驻进王庙镇宋庄村,近期工作开展如下。

1、积极向局党委进行汇报,争得局党委的大力支持,购买了床铺、被辱、煤汽罩等生活用品,并及时安置到位,为下步包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与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沟通,及时摸清了宋庄村的基本情况,目前宋庄村共有153户人家,人口586人,村里共有党员15人。村里现在主要产业有种植大蒜、元葱、棉花、水稻种植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把“五个好”党支部和“双高双强”型党员队伍的标准要求,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认真抓好村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与管理工作,并将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进一步增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根据县帮扶办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两年包村规划及2010年包村工作计划,同时完善了包村工作考勤、会议、民

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为驻村帮扶提供了制度保证。

4、该村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外出务工人员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返乡的较多,从而使农民增收受到一定的影响。该村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原因,种植户较多,特别是棉花、大蒜、元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但缺乏规模养植,缺乏统一管理,缺乏种植技术。该村群众缺乏一处文化活动家动场所,不利于提高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5.文档社区帮扶工作汇报 篇五

一、上半年帮扶工作状况

1、开展了节日走访慰劳。经过与社区的沟通协调在社区的统筹安排下春节、端午节等节日时期辨别走访慰劳了社区五保户、坚苦户等弱势群体并为他们送去食物及慰劳金力所能及的协助坚苦居民群众处理一些实践问题使其深感党组织的关怀和暖和。

2、进行了新对联欢。在州区委区县政府、文山党工委的指导下与社区干部群众一道进行了新对联欢会经过联欢进一步与干部群众添加了情绪推进了共建创立活动的开展。

3、参与了党日活动。积极开展驻区单位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探究研讨坚持党员教育联抓、思想工作联做、公益活动联办、贫穷对象联帮、工作特征联创工作机制一起指导协助社区党组织坚持健全各项规章准则。6月29日为庆贺建党89周年市旅行局党组、市物价局及 坪社区党总支一起开展庆七一活动组织社区局部党员赴县将军公园、文天祥留念馆等赤色景点观赏学习承受革命传统教育并观赏了县城市展览馆阅读了县城区新貌及市城南新区建设状况让社区党员们充分感触到施行决战两区后中心城区一日千里的新转变。

4、摆开了“感触上海世博、体验旅行”旅行进社区宣传周活动的帷幕。6月上旬市旅行局结合市物价局、井冈风情游览社在 坪社区开展了“感触上海世博、体验旅行”旅行进社区宣传周活动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世博旅行线路产物引见观看世博会、购置世博会观赏门票的办法等向居民分发世博旅行宣传材料与此还向社区居民展现了引见“红、绿、古”交相辉映、独具特征旅行资源的图片让居民能更具体地调查旅行并参加到旅行中来。市旅行局局长朱新堂、副局长段小华、副调研员张翊俊市物价局郭天鹏主任、文山街道张书记等指导特地到活动现场进行指导。

5、扎实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宣传月活动。依据市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宣传月活动方案》综治办字20123号的通知要求市物价局、市旅行局立刻行动精心部署深化 坪社区开展了方式多样的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宣传月活动。3月20日安排了20余名工作人员到 坪社区设立了宣传点紧扣“创立安全小区、共建和谐家园”“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大家”主题开展了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宣传活动重点向社区居民宣传了《社会治安综合管治综合问答》等司法律例常识并分发宣传材料200多份对居民提出的20多个疑问问题进行了具体地解答遭到了社区居民的统一好评。

6、积极协调做好社区棚户区革新工作。市物价局、市旅行局针对棚户区革新的实践状况进一步健全社区组织机构坚持社区各项工作准则果断贯彻和落实市委市县政府关于棚户区革新的指示精神保证棚户区革新工作顺利进行。此次宝华楼棚户区革新拆迁597户、面积43300平方米我们在宝华楼棚户区革新的进程中一是对居民做了很多的政策宣传和拆迁革新协调工作二是积极组织人员做好经济合用房和廉租房的审核、申报工作三是积极协调争夺市房管局在宝华楼棚户区革新开发建设中为 坪社区无偿供应300平方米办公用房此项工作仍在协调之中。因为各项工作准则的落实到当前为止宝华楼棚户区的拆迁工作未发生一同集体上访事情。

7、多方筹措资金协助社区处理实践问题。七一前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市旅行局下拨 坪社区帮扶资金1万元用于社区党总支添加党建工作硬件设备、组织开展党员活动、主要节假期走访慰劳宿疾党员和特困党员等党建活动开支处理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严重难以开展活动这一突出的瓶颈问题。本年2月份经过市物价局多方努力在市直有关部分的支持下为 坪社区筹措了共建共创帮扶资金5万元逐渐缓解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合严重的场面尽量为社区办公、群众生活供应便当。

二、下步帮扶工作计划 为更好地开展“党旗耀社区三城同创立”共建创立活动高规范高质量完成社区帮扶的工作任务依照市委、市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组和社区实践更加扎实稳步地推进各项工作。

1、进一步落实市委、市县政府新一轮社区共建创立的目的要求加大力度、明确任务、克制松劲畏难心情做好社区共建工作想方设法为社区办实事、办妥事。

2、帮扶工作组在社区帮扶共建工作中注重协助社区打好基本、增强服务让社区走上运转有序、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道路。

3、切实关怀协助社区内的五保户、特困户常常调查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要求全力协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实践坚苦使他们生活程度不下

6.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汇报 篇六

在省总工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中心于2003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中心设立“困难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贷款、免费职介”五个服务平台,全体工作人员“全天侯”、“直面式”、“人性化”接待来访和求助的困难职工,为他们提供快捷的帮扶和“一站式”的服务。

一、发挥中心服务职能,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1、中心发挥工会维权职能,采取集中救助和平时救急的方式,对全市3万困难家庭和到中心求助的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中心的指导和部署下,04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走访慰问9648户特困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退转军人和伤病残职工家庭。元旦、春节期间,举行“爱心一日捐”活动,共筹资221万元。其中155万元注入市总本级送温暖基金,用于中心开展救助,全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148户,发放慰问金、物品100.55万元。05年两节期间安排各级工会组织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扶达13200户,发放慰问金和救助物品总价值241万元。帮扶中心一次对1200户困难职工进行集中救助,发放款物52万元;对100户没有过冬煤炭的特困群体发放两节取暖煤105吨。自成立截止05年3月份,平时救助生活难以为继、遭受意外灾害、患大病无钱医治的受困职工1646户,总救助金额56.43万元。其中:助学救助470户,救助金额48万元;医疗救助52户,救助金额4.12万元;其它救助76户,帮扶金额4.31万元。

2、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困难求助、下岗求职、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来访者和职工来信6330人次,其中:接待来访人员2728人;处理来信736件;接听求助咨询电话2236个;为630人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8起。

3、为全市特困职工缓解生活压力,代市政府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3500户。04年为其补助水电费23.6万元,帮助其子女就学减免学杂费13万元,减免有经营活动的特困职工工商管理费82万元,住房房租补贴136万元。05年两节期间还为800户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电影票1600张,丰富了他们的节日精神生活。

4、帮扶中心开设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在“三个一”工程的基础上,与县(区)职介机构联网,指导安置就业。一年来,免费介绍各类人员就业3120人,中心本级建有2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安置下岗职工230名。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1063万元,贷款人数2755人次。

中心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座桥梁。为工会争得了地位,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赞誉。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张家口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表彰会上授予帮扶中心“模范集体”荣誉称号;5月,帮扶中心的小额贷款项目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会小额借款项目示范点”;11月还分别获得河北省政府表彰的“河北省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省总工会表彰的“劳动争议处理先进集体”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表彰的“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今年3月又被市政府推荐授予“全国优秀职介所”称号。

二、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

今年,我们根据省总工会工作安排及市总对中心“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放大功能、打造品牌”的要求,在帮扶中心建立长效机制,长期为全市职工办好事实事,目前以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起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

1、预警机制: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12351职工热线,直接接待全市每一位来求助的职工。全市工会系统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组织,颁布了《实施办法》,通过基层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及时掌握职工的生活、就业、劳动关系等动态。与县(区)及街道办事处工会建立承办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层层核实、层层复查、层层办理、层层落实的预警和预测体系,使帮扶中心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中心”。

2、分析机制:中心通过市委“社会调查”的调研结果,掌握了11万下岗职工和3万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实现了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会三级建档。由中心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帮扶救助,为中心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

3、救助机制: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问接待,限期办理制度。工作人员与来访者面对面交流,及时核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问题不过夜,帮扶即到位,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通过一年的运作,已成为全市特困职工心目中的“110”,真正发挥“救助中心”的作用。

4、再就业机制:中心通过工会系统的“三个一”工程,指导帮助全市工会系统对下岗职工开展创建自救基地,实现再就业工作。中心帮助建立了“阳光食品有限公司”和“维利食品厂”两个再就业自救基地,均由下岗职工自己担任法人,全部安置下岗和特困职工就业。中心还在北京建立了“进京劳务人员维权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窗口向京、津两地输送家政、月嫂及饮食服务人员,安置大量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5、服务机制:中心坚持“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宗旨,采取全方位、一站式、亲情化服务方式,要求中心工作人员服务“三个到位”,“两个及时”。即感情到位,维护到位,工作到位;及时化解矛盾,及时理顺情绪。接待每一名来访者都能主动让座,笑脸相迎,送上清茶一杯。有不少来访者因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心情郁闷,到了帮扶中心时而大吵大闹,时而哭哭啼啼,市总要求中心要成为困难群体情感发泄的“出气筒”,不满情绪的“泄洪区”。中心建立以来,没有与来访者发生一起冲突事件,真正已成为特困职工的“倾诉中心”。

三、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帮扶服务内涵。

1、窗口前移。中心本着面向职工、快捷准确、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原则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不断探索帮扶救助形式,力争把帮扶中心窗口前移。先后与市内两个社区筹建“爱心超市”“爱心救助站”,面向特困职工长期提供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补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使救助工作日常化。

2、扩大内涵。为了缓解特困职工因病致困的压力,中心积极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先后把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解放军二五一医院和市第三附属医院,作为我市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种医疗救助。

3、利用载体,做好十件实事。05年,中心将为全市困难职工办十件实事,即:继续开展对全市200户困难职工的“一帮一”帮扶活动;对特困劳模、单亲女职工及残疾儿童、特困老党员、困难转退军人等进行日常和节日慰问救助;对考入高校的特困职工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2000户特困职工家庭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落实有关部门优待政策;年底对1000户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3000名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推荐、安置工作并完善职介网络;对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开展法律援助,免费为其代理、申请、参与仲裁活动;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小额贷款服务站,帮助实现再就业;合作筹建一个综合性“爱心超市”,缓解特困职工基本生活压力;协助政府制定“困难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和“救助细则”,力争年内实施。

7.帮扶工作汇报 篇七

近日, 清丰县人社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和就业帮扶工作。截至目前, 已调查全县1983户, 共有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75人, 其中, 有136人接受帮扶。通过自主创业、公益岗位、灵活就业等形式, 已帮扶90人实现就业。

一是政策宣传。宣讲国家、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促进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二是困难帮扶。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和求职意向, 结合该县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开展帮扶活动, 尤其对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三是创业扶持。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 在进行免费创业培训的同时,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帮助他们通过小微项目创业。四是技能培训。对于在帮扶活动期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在自愿的前提下, 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五是失业登记。按照《河南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对被调查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 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 并将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 使其今后继续享受各项就业和帮扶政策。

8.帮扶工作汇报 篇八

“三化三铁”创建帮扶工作

农行江西余干支行通过制订“三化三铁”创建帮扶方案,明确帮扶对象及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有效地推进“三化三铁”创建活动。该行将“三化三铁”创建样板点和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网点,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挂点帮扶人每月不少于二次到帮扶点进行工作调研和检查,建立帮扶工作日志,督促帮扶点建立每周学习制度,指导帮扶点完善岗位职责及质量考核机制,帮助网点查找薄弱环节,现场研究整改措施。 (周锋荣 王文红)

沙洋农行

小额贷款实现失业人员创业梦

近年来,沙洋农行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下岗创业人群发展,紧密结合本地就业创业人员特点,优化信贷流程,将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做实、做优、做亮,积极加强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密切合作,创新推出了下岗工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为下岗创业类客户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支持。截止5月末,该行已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8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300万元,帮助全县近5000群众脱困走上富裕之路。 (李元平)

江永信用联社

迈出舆情“四步曲”节拍

江永县联社在舆情监测、上报、处置工作中迈出“四步曲”的工作节拍,以维护好农村信用社稳健运行和和谐发展的形象。

第一节拍是重视到位:明确单位一把手为舆情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和落实舆情处置工作预案。第二节拍是监测到位:明确专人把舆情处置列入日常性工作,承办日常舆情处置事务,网络搜索、关注媒体涉及本单位的有关新闻报道。第三节拍是处置到位:发现舆情后,努力消除负面影响或控制在最小范围。积极与政府维稳、宣传及舆情管理部门汇报和协调,争取支持和帮助。第四节拍是责任到位:对发现舆情不按预案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当的,处置舆情不作为的,导致负面影响升级的都将视情节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唐华)

农行常熟分行

组织后备干部竞聘考评

为不断完善、强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农行江苏省常熟分行近日组织中层后备干部竞聘面试,严格把控报名、笔试、大堂一日营销、面试等流程环节,保证整个后备干部竞聘活动公开、公平、公正。活动中共对92名竞聘主持工作、助理以上副职、运营主管后备干部的人员进行了全面的面试考察,重点从形象、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评。通过此次竞聘活动选拔了一批品行好、学历高、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对推动后备干部库持续扩容具有重要意义。 (张芝刚)

农行钟祥支行

创新金融产品,寻求发展机遇

农行钟祥支行坚持把“服务农谷”作为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探索了“公司+农户”、“担保公司+公司+农户”、“农户+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为不同需求的客户量身定做了特种经营权质押、船舶抵押贷款、仓单质押、其他经营权质押、小企业联保、担保贷款和小企业快速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目前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9.7亿元,贷款余额达17.5亿元,贷款两年净增11.2亿元。

(姚世清)

湖北省农信社

筑起反腐倡廉“防火墙”

为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干部员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近日,湖北省农信联社出台了反腐倡廉“十条禁令”。为把“十条禁令”落到实处,湖北省农信联社要求全省系统各级单位要向社会公开“十条禁令”,在各营业网点设立“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主动接受客户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段白龙)

冷水江信用联社

服务小微企业,实现银企双赢

9.三帮扶活动工作汇报0819 篇九

为了切实把基层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科学和谐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优势互补融合,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和帮助贫困党员解决困难。我镇认真执行“三帮三扶”方案,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现将开展帮扶活动汇报如下:

一、三个帮扶

农村结对帮扶。共帮扶农村贫困户45户,生产、种养殖大户10户,其他普通群众18人。成立组织机构3个,参加活动的党员92人。百分百的完成了一对一的帮扶;社企结对帮扶。我镇利用临区靠厂的优势,帮助农村党员解决了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的难题。扶持项目2个,技能培训12人,帮扶资金22.8万元。同时,街道社区不断完善中介、家政、再就业、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了贫困群众和党员的生活水平;机关结对农村。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机关干部兼任帮扶村的专职党建指导员,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符合基层特点、内容贴近农村实际的活动,拓宽了帮扶村党支部的发展思路,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使帮扶村形成了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

二、四个关怀

1、实施能动关怀,强本领。

我镇以送信心、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送服务为主要内容,对困难党员全面实施能动关怀。同时,充分发挥“一对一”结对帮扶的作用,让包保人员主动帮助困难党员确定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为困难党员创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帮扶。

2、实施政治关怀,提素养。

大力开展“支书访党员、党员访群众”、“与群众交朋友、为基层搞服务”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参政议政、参与中心工作的热情,引导困难党员创先争优、重当先锋,提高荣誉感和归属感。

3、实施物资关怀,给支持。

整合民政、教育、卫生等多部门资源力量,对困难党员分类开展物资帮扶:一是将无固定收入、丧失劳动能力、无人赡养的农村贫困党员纳入“低保补助”和“五保供养”范围;二是结合“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带头行动,重点对“致富无门路、创业缺资金”的生活困难党员实行“输血”帮扶;三是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出一点、党费用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等办法,设立“党员救助基金”,对生活困难、灾祸致贫或有突出贡献的特困党员实行救助。

4、实施亲情关怀,送温暖。

将关心、关爱、关怀困难党员贯穿于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上,切实将困难党员当成亲人、当成朋友来看待。他们根据收入、就业、健康等情况,对困难党员分类登记造册,建立三级困难党员信息档案,落实包保责任人,完善走访慰问制度,做到关怀全覆盖,帮扶无死角,切实让困难党员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爱与党的温暖。

三、五帮五带

在“三帮三扶”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五帮五带”。找准切入点,突出关键点,把握结合点,活化帮的载体,强化带的效果。

1、帮思想,带出好队伍。制作“创业风采”、“创业之星”等专题片,广泛宣传党员创业工作中的新经验、新典型,引导农村党员放手放胆,创业致富。优先把优秀创业党员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对优秀创业党员给予物质奖励,从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激励党员带头创业。

2、帮规划,带出好思路。结对双方开展“互讲互比”活动,分析对比找差距,讲解介绍谈经验,研究讨论定举措。进一步完善规划思路,促进农民增收、村屯建设和品

业的发展。

3、帮项目,带出好品业。积极探索“党委+基地”、“总支+园区”、“支部+协会”、“党员+项目”的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先后建设棚室水果、养殖小区、航空蔬菜等产业。成立四个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时为党员群众创业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党员集体创业实力,提升了党员争优能力。

4、帮民生,带出好成效。组织20名农牧、科技等专家教授组成新农村专家团,先后深入积极开展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葡萄根系防冻丰产等系列技能培训,努力增强党员的自身造血功能。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资源,依托龙江先锋网,红杉树网络会议远教站点,上传技术培训课件300多套,开辟视频点播、课件下载的栏目,拓宽农村党员学习渠道,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创业能力。

5、帮管理,带出好机制。以健全科学民主的工作机制为重点,完善一套村民议事规则、村规民约;健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站点的运行管理,增强党建工作能力;引导结对村党组织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积极利用广播等载体,大力宣传尊老爱幼、勤劳致富典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

一系列举措,使困难党员看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感受

10.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汇报材料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上级对我乡扶贫工作的关心的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请各位领导就我乡扶贫工作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我乡2009年上海对口帮扶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富岩,是“贺岩”的傣语谐音,意为佤族老大哥居住的山头,位于孟连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2公里,毗邻一国两县三个乡镇,国土面积为239.26平方公里,有莫口、莫秧两个边境通道,国境线长13.9公里。全乡有五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3642户12463人,是一个佤族、拉祜族聚居的山区贫困乡,其中佤族占72%,拉祜族占23.7%。2009年,全乡农业生产总产值4345万元,财政收入16.3万元,粮食总产量506万公斤,人均口粮4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23元。全乡主要产业为橡胶、甘蔗、茶叶,目前,全乡橡胶种植面积51546亩,已开割12411亩,干胶产量1030吨,实现销售收入1339万元;茶叶15977亩,采摘面积13017亩,产量232吨,实现产值534万元;甘蔗9306亩,08/09榨季产量39639吨,实现产值724万元。

二、上海对口帮扶项目实施情况

2009年,我乡共上海对口帮扶项目7个,分布在信岗村班协二组、科苦组、八路地组、南艾组,芒冒村南么一组、上芒冒、下芒冒

组。项目覆盖2个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224户1032人。

(一)项目所在村基本情况

1、信岗村基本情况。信岗村位于富岩乡驻地,村委会离乡政府1公里,东与南雅村相连,南与公信乡、芒冒村相连,西与等嘎拉村相连,北与英沟村相连,是孟连县25个重点扶持村之一。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210户3940人,其中:劳动力2193人,主要民族有佤族和拉祜族。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0169亩,粮食总产量112.8万公斤,人均产粮286.5公斤,经济总收入329.80万元,人均纯收入907元。大牲畜存栏1273头,生猪存栏2473头。主要产业为茶叶、甘蔗和咖啡,其中,茶叶7800亩,甘蔗3389亩,咖啡1487亩。

2、芒冒村基本情况。芒冒村村委会驻地离乡政府10公里,是孟连县25个重点扶持村之一。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619户2453人,其中:劳动力1311人,世居佤族和拉祜族。全村实有耕地面积4538亩,粮食总产量94.7万公斤,人均产粮386公斤,经济总收入150.25万元,人均纯收入632元。大牲畜存栏734头,生猪存栏1376头。主要产业为橡胶、茶叶、甘蔗和咖啡,其中,橡胶2900亩,茶叶1850亩,甘蔗2045亩,咖啡350亩。

(二)项目实施情况

1、资金投入情况:总投资335.00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288.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7.00万元。

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⑴产业发展

①扶持茶叶种植670亩,总投资33.50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

金15.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8.00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

②建设猪圈195间2340平方米,总投资29.25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9.7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9.50万元.受益195户917人。

⑵基础设施

①人畜饮水工程4件,总投资30.55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26.4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10万元.解决127户531人、142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②道路硬化1468米,总投资43.25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37.8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4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

③安居房建设197间11820平方米,上海援建资金98.5万元,解决197户924人住房困难。

⑶社会事业

①科技文化室6间480平方米,活动场7块2800平方米。总投资68.6万元,上海援建资金68.6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

②新建公厕9间54个坑位,垃圾池7个,上海援建资金13.20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村民小组卫生得到改变。

③开展科技培训23期1750人次,上海援建资金3.45万元,通过培训让参加培训的群众至少掌握了1-3种农村适用技术,提高了群众在生产方面的科技含量。

⑷其它

①发放特困水泥补助35户,上海援建资金14.00万元。②新建工程简介碑7座,上海援建资金0.70万元。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项目下达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并交乡扶贫办具体实施。一是及时进村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建设内容;二是采用公开公平的方式,选择群众放心的施工单位;三是成立由乡纪委牵头的工程质量督查组,及时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乡领导和扶贫办反馈,并定期进行整改;四是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的实施,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项目完成后,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得到彻底的改观。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全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工作难度依然大; 二是群众原始积累少,自筹能力低,项目实施难度大; 三是群众思想认识普遍较低,“等、靠、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项目实施难度大;

上一篇:习惯了就好作文下一篇:管理者的沟通艺术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