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反思

2024-08-14

教师教育反思(共12篇)

1.教师教育反思 篇一

反思写教育反思范例

自从叶澜教授说教师坚持写三年教教育反思就能成为教学名师以来,许多学校管理者,对要求教师写教育反思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和重视,很多教师也勤恳地每天撰写着自己的教育反思。这些举措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成长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写教育反思也显现出种种端倪,不加以纠正,也不见得就能像教授预言的那样坚持写三年就能成为名师。

问题一:为什么写?

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写教育反思的重要性,在学校的硬性要求下在拿起了笔。试想,这样的教师,目的是为完成任务,他们会用心写吗?到处搜集现成的借用,或只是蜻蜓点水的凑数。这样的态度写出教育反思的质量可想而知,三年下来能成为名师吗?

问题二:写什么?

写教育反思要围绕一个主题深入的思考,越反思才会越有深度,教师的思想才会不断提升,渐渐的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拥有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教师写教育反思心中无数,没有集中到一个或几个相关的主题上来深入研究和反思,没有深入的关注一个问题反复思索,东一榔头西一棒。三年下来,写的文章不少,但没有深度和独到的见地,这恐怕也达不到名师的水平吧?

还有些教师为了文章能发表,把精力用在研究报刊用稿的特点上来,而不是通过反思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报刊喜欢发表的内容,他就写。即使没有有关案例也要虚构事例,虚构教育效果。这样的教育反思文章即使发表,能是有意义的教育反思和研究吗?这样的反思写三年有何意义?

问题三:怎样写?

教育反思的依据是什么?它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做指导,用科学的理论去追问、剖析教育教学问题或冲突,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反思要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不然就会是自己的`反思走上错误的方向。前一段,我看过一篇博文,反思对后进生的管理。该作者竟然反思的是如何让家长对逃学孩子殴打,做教师想做而不能做的事。还有一个才参加工作的教师对自己所教科目成绩底的原因,也反思为是没有熊住学生,平时对他们太客气了。以后在学生面前要收起微笑,态度要严厉。这样消极的反思,有故事、有情节、有反思、有策略,看起来有模有样,但是,它背离了教育规律,反思文章写的越多,危害就越大,教师离名师的距离也就越远。

由此,我想对写教育反思也要以清醒的头脑看待它,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引导,使教师的教育反思真正能起到应有的提升教师素质的作用。

2.教师教育反思 篇二

1 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我做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一般来说, 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 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 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可是反思性教学, 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看来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素质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倡导反思, 是增强教师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 是全面发展教师教学个性的过程

会学习的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接受, 而反思性教学却让许多人接受起来很勉强。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 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 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又要求教师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的教学中, 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 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 需要教师细心体会,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 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 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 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 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 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等。

5 反思性教学能增强沟通, 达到有效改进教学之目的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 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 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 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往往

(上接159页) 徐州市高校高年级学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 如果缺乏沟通, 即使发现问题, 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 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因此, 教师要会悉心与学生沟通。

6 反思性教学是能促进潜心研究和调整反思的自觉性

调整反思, 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 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 如果已解决, 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 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 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 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 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 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 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 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学生乐于参与, 教学效率提高了, 何愁教学质量不能提高。

3.对当前教师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三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善于反思(reflection)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

反思具有以下特质:第一,反思是系统的梳理。反思虽有回顾之意,但并非简单的回想与追忆,而是对过去经历与行为的梳理,具有统整的功能。第二,反思是理性的审视。反思是个体对自身的思想、心理感受与行为的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问题解决的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第三,反思隐含行为的修正。反思虽是一种内隐活动,但除了“真实呈现”的反映,也隐含了要求“对照着做”,即根据某种预设的价值目标修正自己的行为。

观照反思的特质,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师素养的过程。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如下。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虽然教师普遍认同反思会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能促进自己在专业上的成长,但是他们也普遍感到对反思有困惑、有压力。当前,我国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的意识比较淡薄。当前大部分教师虽然能认识到反思对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但是,其反思还停留在被动反思的阶段。教师的反思大多是为了完成学校课题研究的要求,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进行的。教师对于反思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2. 反思的水平层次比较低。教师反思的内容大多局限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回顾。教师注重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而对行为背后的观念缺乏深入的分析;教师的反思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而很少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反思仅仅停留在提出问题的阶段,而很少对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教师缺乏从自我职业生涯的全程来进行反思。

3. 反思的途径和方式单一。目前,多数教师的反思大多只停留于课后总结、课堂感悟、学期总结、教学随笔的形式等层面上,反思的途径也大多来自于对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情况和事件的反思。而通过与学生、其他教师、专家、研究者进行交流、沟通、合作来进行反思则没有受到重视。

4. 反思的视角狭窄。教师的反思主要集中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学生教育工作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的角度,大多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而缺乏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从同事、专家的角度、从理论文献的角度进行反思。

5. 反思缺乏专业引领。目前,教师接触到的反思的相关理论比较欠缺,他们所理解的反思基本停留在课后总结、学期总结等书面的东西。反思的内容局限于课堂教学,其中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效果、氛围等的描述,而很少能深入。反思缺乏理论指导,大都是一些教学经验的总结。

从以上的现状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的反思还处于一种被动的阶段,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反思的内容也局限于自己的课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大都倾向于从找学生问题的角度反思,而很少反观自身的不足。因此就很难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二、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

教师的成长不仅受到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深入理解教师教学反思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反思成长为专业的教师。

1. 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在因素

(1)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反思的动力机制。教师信念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支配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不仅决定其做什么,而且决定其怎么做。因此,教师信念对教师的反思至关重要。只有教师理解教育的真正价值,把教学作为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时,才能自觉地将自己全部精力和情感投入教学,进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影响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确立。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具备了对自我发展的清晰的认识,才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又能增强教师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教师对自我现状不满意,说明教师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有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了寻求更完善的自我,教师就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

(3)职业发展动机能激发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促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要想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这就要依靠教师强烈而持久的职业发展动机。职业发展动机是教师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激发、维持职业行为的动力因素。有着高发展动机的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愿意为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思,以达到完善自我的境界。

(4)教师职业经历影响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教师经历与教师培训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许多职前教师没有为这种类型的思维做充分的教育准备。师范教育中,长期以来,教育的目的主要定位于传递已有的知识经验,追求所谓的正确的、客观的、标准的答案,而忽视了反思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类型单一,教学的研究太局限于专业,视野不开阔,缺乏对教师教育研究重要方面的揭露(诸如反思),轻视了反思思维的重要性。结果导致教师教育视野狭窄,从而也就没有在此领域为职前教师做好准备。endprint

(5)教师现实状况直接影响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教师职业的专业自主性的影响,工作压力大,反思的时间和空间非常狭小。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已得到了人们的共识。所谓专门职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拥有较大的专业自主权。首先,教师是一个多种角色的承担者,他们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哪里还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了专业自主性,教师就没有反思的空间,谈何成长,谈何专业化。其次,教师长期以来生活在一种规范的、重复的生存状况中。教师全部的生存意义指向于学生的发展以及以此促进社会的进步,而教师个体的生存意义却很少体现。重复而又繁忙的生活节律消磨了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使得教师习惯于这样的生活方式,自我满足,从而缺乏寻求新的更高的目的和意义的意愿和行动,很难养成反思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

2. 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外在因素

(1)学校氛围。对教师来说,学校氛围是影响教师发展成长的外在精神力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领导行为最能体现其影响。一所学校拥有何种氛围,与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如果校长不带头进行反思,那么要在学校形成一种反思的氛围是很困难的。民主、开放的学校氛围最有利于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学校中,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教师们愿意互相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师们也愿意与校长一起探讨自己教学中的收获与困境。这样,就能在教师们心中产生一种开放的思想。因此,良好的学校氛围对促进教师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校,大多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封闭、专制的学校氛围。教师们之间很少有真正的交流,有些教师与校长的交流几乎没有,从而不利于教师教学反思的开展。

(2)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课程和教学的理解影响着其教育教学行为,而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更好理解。传统的课程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课程”只是政府与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至于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应该教什么、应该在什么时候教等都没有任何发言权。这种制度化的课程导致教师长期以来缺乏课程意识,教师所认识的“课程”只不过是课表上罗列的学科科目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而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也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教师无需思考更多的问题,他关注的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的课程管理政策,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有一部分的课时量留给了地方和学校来开发和实施。与此同时增设了6%一8%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所采取的策略是由国家制定实施指南,但具体内容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来选择和确定的。如此一来,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这个层面上,教师成了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具备整合课程的能力,面对更加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教,还要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等一系列教育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就给教师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大的空间,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具有主体反思意识的创造者。

(3)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就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反思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虽然,大部分校长知道自我反思的意识对于教师成长至关重要。但我们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却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并且与教师的奖惩挂钩,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分数这一把尺子,分数迷惑了教师的双眼,遮蔽了教师的心灵,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宗旨而教师却没有自觉地进行反思。家长、社会似乎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只要成绩好,教师无论做什么都不为过;只要成绩好,做什么都是合理的。分数遮盖了其他一切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很难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反思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

(4)管理方式。费斯勒(Fessler)的教师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论表明,学校校长的管理方式会对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影响。学校的管理类型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压迫式的、家族式的专制管理;二是参与式、民主式的管理。如果校长仅仅以管理为中心,采用第一类专制式的管理方式,对教师缺乏信任和尊重,且一味地以一种上级对下级进行检查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督导,则易使教师丧失反思的积极性,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求个人的发展。相反,校长如果采用第二类的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方式,营造一种信任与支持的氛围,并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教师的教学专业方面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的积极性就高涨,敢反思,愿意反思,以求得自身的进步,促进学校的发展。环境对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明显高于物质激励、提供升迁等手段。给教师适度自我支配的时间是最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适合教师群体的发展,最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这充分说明管理方式对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对教师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反思与不断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保证,它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要使专业化的要求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真正变为教师完善自身素质的自觉行为,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地、自觉地、全面地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活,从对职业行为的反省上升到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反省,这样才能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从而经营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教师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以反思促成长,通过反思获取专业的自主性,实现自我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开发区中心小学)

4.教育见习总结与反思反思 篇四

第一天跟着张老师听了三节课,顺便帮老师批改了作业。记得第一节课前张老师给我们说,文科班的化学你们听不听都行,我就是照本宣科的念。但是这节文科班的化学课给我的感觉并不是这样。张老师把课本读的“声情并茂”,还强调了几点重点知识,还渗入了化学趣味故事。我觉得好多老师在文科班上化学课都是心不在焉,许多知识点都是一嘴带过,草草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一节课。我想这也许不是教师的本意,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但我觉得既然在文科班开设了化学课,就一定要本着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对文科班学生的价值。我发现一个老师用同样的PPT讲同样的内容,但是在不同的班级就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我就特别佩服老师对课堂的这种把握,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通过帮老师批改作业,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回答问题也很自如,但是在做练习题时还是会犯种种错误。所以,学生应该是在错误中成长,通过总结反思达到对知识的提升。

第二天听了高一化学老师的集体备课,是其中一名老师主讲,其他老师听。首先是说的教材分析,其中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又说了几种引课方式,其次又说了习题巩固部分并且说了每道习题的设计意图。其实我觉得她们备课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没用见到所谓的主案和辅案。而且老师们关于新课讨论的并不多,主要讨论的是将要到来的期中联考,因为不是他们学校出题,所以就讨论了出题学校可能出什么题,然后又根据他们学校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以及做题弱项展开了讨论,并打算针对问题结合考试进行各个突破。其实我们在理论课中一再的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分数已经不是学生的命根。但是在一线教学中,一切还是围绕着分转。其中一个老师还说“期末考不好没关系,顶多难两天也就放假了,可是期中考不好的话,就会被领导天天叫去训”。针对分数和新课改的要求我还是很矛盾的,理论上自己也明白,总得有人要先做出改变的,可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就要承担学生分数低的风险呢。一个好老师在新课改下也能实现成绩的提高,可是不免怀疑还有那么多老师在止步不前,我能不能实现这样的跨越呢?尤其地我们那样一个考试大省来说,能不能放弃对分的追求呢?能不能得到领导和家长们的认可呢?其实看到二实验的学生们,我还是很羡慕的,感觉他们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视野是开阔的,思想也是五花八门的,感觉他们是那么的自由和无拘束。紧接着我就听了主持备课的刘老师在实验班上的习题课,老师不单单针对题讲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题型并说明次类型的题目如何做。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老师能抓住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问题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最合适,学生回答的非常活跃。而且老师能够有一道题引申出更多的题,深入到更深的层次,并总结出多种解题方法,我觉得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以及对问题横向和纵向的认识与比较。可能这个班是实验班的问题,学生们反应特别快,所以老师的节奏也很快。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学生只是在专注的听与答,也许当时能够听懂,可是不记笔记的话也许过时候就会忘,所以应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值得一体的是还听了一节物理课,物理老师是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女教师,我就很想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能镇得住那么活跃的学生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个老师讲课很有范儿,很干练,她是我听了两天课第一个写板书的老师而且还写得非常流利漂亮,而且课讲得逻辑性很强。我就觉得一定要养成一种让学生适应的“上课习惯”,从一开始就要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自己的教学路线,想好自己要与学生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是认真的,但有的是在捣乱,当时我就在想,作为一个年轻没有经验的老师要怎么对待学生课堂上的提问呢?是不是就只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给予注意呢?那对其它的问题和提问题的学生怎么样对待呢?我想内心的疑问不会有明确的答案的,也不会在那个老师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这可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见识。还听了一节怀有身孕的老师的课,也许是怀孕的缘故,老师完全使用PPT讲课,而且与学生们的互动也比较少,只是站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念PPT,然后让学生记笔记。我想作为未来的女教师找工作时的弱势会不会就在此。但我想,既然有这种偏见,我们女性同胞们就要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尽量上好自己的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去珍惜,用心去呵护,用心去照顾。这里的老师在讲新课时知识线走的特别好,逻辑特别严谨,设问也非常好,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而且采用“面质”的说话技巧,能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下想问题,能够达到一种对知识的升华。还听了一节男老师的课,他讲的化学课非常幽默,能够给学生创造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位老师还是班主任,他在提问的时候都直呼给学生起的小外号,特别亲切。而且这位老师上课不用教材,就能把知识点和定义解释的特别清楚到位。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肯定要有很多年的经验了。在敬佩之余,也不免感到压力,这是不是要对年轻教师要有更高的要求才能达到同层次呢。

还听了两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讲同样的课程,突然感觉到了差异。其中一个老师是用PPT讲的,感觉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强调哪些知识点重要,然后是学生在忙碌的抄笔记。我感觉这样的课堂没有活性,太死气沉沉了,学生们也容易听得比较疲倦。在听课的过程中,同时也听到了下面学生的不情愿,这样就威胁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是很重要的,喜欢了老师就会开始喜欢化学课。而另外一名老师的讲课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老师首先用了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而后根据同学们的认识介绍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这位老师是个有经验的老教师,带的也是重点班,讲课方式却并不老套,听起来很有新鲜感,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老师在讲新知识点时会复习很多以前的知识,而且用的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觉得让学生通过比较能更好的记忆,通过回顾能更好的师生互动。而且这位老师讲的并不止留在新知识的表层,而是更能深入。我很佩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教学策略却是处处有新意而不拘泥于一贯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天听完高二化学组的备课,备课组长让我们这些见习生说说他们教学中有什么不足,让我们提些意见。大家也说了很多,但并没有意见都是优点。我当时在想,我也说不上有什么不足,但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感觉他们的师生关系都很好,我就想自己的特色是什么呢,我可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我又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化学老师呢?我肯定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我会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的老师呢,是沉稳型的、幽默型的还是什么样的呢,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也会在以后的日子注重在“塑型”方面的培养。归纳来说,市二实验的老师分两类上课模式。其中一类是每个学生都有学案,通过老师的讲课,边记边听,上课气氛很活跃。另一类是用PPT讲课,老师的主动性太强,有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像是注入式的课堂,容易造成倦怠。但是上面两类模式老师都没有板书。这也是我不明白的问题,听了好多节课了,还没有见那个老师把板书写的很正规的,都是在黑板上写些学生不会写的化学式,有的干脆什么都没写。我觉得这样的课堂缺少条理性,有板书会更清晰明了。

最后听了一节化学公开课,感觉跟我们在上理论课时观看的视频还是有所不同,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哨哨,而是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其实有时我在想,高中一节课四十分钟,已经很短了,如果再引几分钟的课,如果引课内容能贯穿整个课堂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这位引课而引课就感觉太没必要了,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

5.教师的教育反思 篇五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反思同时又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我担任的是七年级1-7班的生物老师,由于是第一次实际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在上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同学在老师讲的过程当中睡觉,学生上睡觉不仅会影响教师,更为重要的是上睡觉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生物成绩,因此,在讲了的过程当中,我开始想办法怎样在讲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不在上的过程当中睡觉,因此我采用了以下解决办法:1由于我的多数在下午的第一节,学生刚刚上完午休,提不起精神,因此我选择了在第一节上之前在教师播放一些有关本节内容的小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堂当中;2由于有些同学是在上的过程当中睡觉,因此又要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堂当中,我会在堂当中经常走下讲台去走动,这样可以对想要睡觉的同学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其次我也会在上讲知识的同时,在堂当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与生物知识相关的小故事和与生物有关的有趣的.现象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在堂当中活跃气氛。在采取了这两种办法之后,对于有些班级说,有比较好的成效,在班里上睡觉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了,但同时部分班级又出现了其他的现象,比如堂的气氛过于的活跃,上某些同学说废话等现象。

6.生本教育教学反思2(反思) 篇六

杜林乡代起营小学:王培峰

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学生,都应把“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确立“学生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的思想。这就是“生本教育”的价值所在。

新的教学要求下我们的课堂已开使“生本”。学习生本课堂后我的感触如下: 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感触是,知识不是通过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而得到,而是学生在教师提供和创设的一定情境下通过导学,动作方法的展示,开展个人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最后,全体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所学动作的正确的最佳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出现了很多的不足:

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生本教育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语言的随意性比较大,只要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要讲,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有些话比较罗嗦,而且,教学中,认为是比较重点的知识,在教学中,学生在叙述完后,我再重复一遍,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讲解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评价讲究策略,对学生提出的与之不同或与之相近的答案给予肯定,接受那些意料之外但却言之有理的答案。在教学中,我不能直接否定了学生的错误的观点,让学生说明其中的理由。有的时候也没有问一些补充性的问题:你为什么那么想,等等。

四、在小组学习中,有的小组为了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当有的小组再举出反例,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习问题没有更深入的发展。

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急于呈现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把握的好,给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追求教学本身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整个人生发

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有机统一起来;把学生推向前台,以

学生为本位,“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教师在教学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整个过程都关注学生,贴近学生,充

7.反思继续教育 篇七

一、反思自己———“定位”

我是谁?在我的生活中, 我做过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首先想到的问题。作为一个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 可能有时候当别人问起我的职业我都羞于启齿, 这源于一种职业倦怠和对自身工作缺乏自信的心理。是不是继续教育真就是“鸡肋”了呢?教育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改进、实践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可是直击中小学教师教师每天的原生态的教学, 是否做到了有效反思, 是否真正意义上提升的教学水平, 这种过程除了教师自觉的行为, 应该还有一个“倡导者”和“引领者”, 在进修学校不乏富于中小学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人才。由于我们的工作便利, 可以快捷而近距离的接触到专家的思想和最新教育理论。而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所做的只是通过一个媒介把对理念的理解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 充当一个“倡导者”和“引领者”, 那一线的教学又何愁进步呢?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要率先接受继续教育, 他们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熟悉中小学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善于和组织继续教育活动;能够深入中小学, 了解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成为集培训、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新型培训者。如果我们进修学校的教师能有一个好的定位, 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这样便有一个目标, 一个努力方向, 同样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无疑也会提升自己的自信。

二、反思教育现状———“明目”

作为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 眼睛就得象是“望远镜”和“显微镜”。从宏观上来讲, 大到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脚步, 国内教育发展处于整个发展阶段的哪个环节, 目前我国教育取得的成绩, 存在的不足, 症结, 前景等等。微观上来说如一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情况, 某类学生的思想问题等都要了解。教师应该是个“杂家”, 而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则应该是一本百科全书。做到这一点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三、反思教学内容———“知需”

每次拿到继续教育的培训用书, 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 不知从何下手, 这些书没有一个教学的整体系统性和目的性, 似乎前后的培训内容几乎从来没有衔接, 而且每本书的具体内容不是内容单调就是空中楼阁, 离教学实际太远。内容陈旧, 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实施性弱, 与实际教学无法相符;学非所用, 个别与学校教材相脱节等。问题遍。但是无从选择, 因为这是培训任务和考试内容, 所以大家为了让自己的课上得有说服力又充满情趣, 可真是绞尽脑汁, 但似乎每次上完课后, 听课的教师都感觉没有太多的收获。

其实继续教育就应该象是吃自助餐, 你感觉自己应该吃什么, 完全可以选择, 我们在中小学教学中不断提倡分层教学, 可是到了继续教育这种理应更高水平更先进的培训形式中怎么就另当别论了呢?由于培训对象层次繁多, 需求各异, 继续教育要尊重教师的个人愿望和个别差异, 可由培训机构提供“菜单”, 教师自愿参加, 自主选择。提倡因人而异的“点菜制”, 及早摒弃千篇一律的“套餐制”。

四、反思教学形式———“见效”

培训也好, 学习也好, 考试也好, 最终目的是为了见效。对于我们这些培训者来说, 至少可以从备课和授课两方面思考。

大家在平时注意搜集、积累, 有了教学任务再集体资源共享, 讲公开课, 交流, 切磋, 研究、共同探讨, 聚焦课堂, 解决问题。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效性。

关于培训方式也是大家经常思考但很少付诸实践的环节, 我想, 如果教学内容可以自由选择了, 完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多媒体教学, 教学沙龙, 观摩课, 专家讲座, 专题研讨等形式。

8.从教师“自罚”反思惩戒教育 篇八

老师的教鞭不为打学生,而用来打自己。这位教师用“自罚式”的惩戒教育来感化调皮孩子,真可谓用心良苦。

如何对待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在传统的惩戒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强者,学生是弱者。在我国现行的诸多教育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以至于有人怀疑惩戒教育到底要不要。

诚然,对学生进行直接体罚的粗暴式惩戒教育已经难觅踪影。但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不能没有,否则一些学生的不正确行为难以纠正。在实施惩戒教育中,虽然教师处在主导地位,但有时也很茫然。面对娇生惯养的下一代,不“硬”点、“狠”点,一些“问题”学生是难以“改邪归正”的。大多数教师认为,没有相应的“软性”体罚,惩戒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可以说,教师采取“自罚”方式来教育学生,或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充满苦涩与辛酸。事实上,学生没有受到惩戒,反而教师忍受皮肉之苦,惩戒的对象发生了转变,这是教师对自身人格的鞭笞,对学生难以产生感动情怀,相反只能产生一种震撼式的条件反射,使学生心理产生害怕的自责感。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的这种自责一旦膨胀,在其心理上投下阴影,很容易产生自闭和负罪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现实中,教师一味宽容爱护,就等于纵容和迁就。有人说,一位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班级。教师的个人修养与品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威严是靠自己的学识和仁爱树立起来的。宽容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所在。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的是耐心和真情,是春风和细雨,是谆谆教导。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对待学生多一点耐心,少一些粗鲁;多一点沟通,少一些对抗;多一些鼓励称赞,少一些讽刺打骂,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实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作者单位:湖口县教育局)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9.教师继续教育反思日记 篇九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我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受益颇多。现就本次继续教育学习体会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教育观,就是要把“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陈旧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使学生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行。

二、教学能力方面,提高课堂教学

在上课时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我也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三、教师自我成长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

注重教师自身的素质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专业知识更使我的业务理论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教好课更要会出好题。

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如源头活水,常疏常新鲜,教学的事业也是这样,常激励、更新,这个队伍中的每一个细胞才会健康而充满活力,每一名教育者才会永固教育的热情、专业的精神和力量,才不至于细胞变异,乃至个体恶化。教学,需要我们时时注意从每一件习以为常的小事认真对待,注重细节;学科也正需要我们从每一个字、每一段文章的细微之处好好把握,处理好细枝末节。从最基本的文学元素返还到原始,返回到创作之初、作者内心和情丝,正如宋教授所说的:首先感动了自己,然后才能感动挥下的莘莘学子。

四、感悟过程,真诚付出

10.教师继续教育反思周记 篇十

头一个月工作有点迷茫,虽然在学校里和书本上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真正到了工作中却是经常想不起来,也运用不起来。除了准备好教学活动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空白,上完课要去做什么事情,要带孩子干什么,怎样组织孩子活动都不是很有经验。怎样培养孩子的常规也很是迷茫,再加上从来没有带过小班孩子,对于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经验。除此以外,还要写教育日志,教学反思,区域活动记录,主题生成活动,区角材料的投放等一些工作。创设环境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再加上幼儿园里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任务,比如要布置教室以外的空间,要参与一些教学案例的写作活动,还要建构自己班级论坛等。让人有点眼花缭乱。跟有经验的老师搭班,只能是看一点做一点,跟着老师一起做。做什么事情也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要问过老师后才能放心的去做,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点让自己也很懊恼,老师与我商量什么事情也总觉得自己的大脑是那么的空洞,怎么大脑里的东西一个个都那么不争气,都用不起来,很烦恼。

二、游戏

这个月的工作中有一点是很缺乏的,那就是“游戏”,幼儿园里每天都要带孩子做游戏,可是自己知道的游戏又是那么的少,经常处于枯竭的状态,每次回家都上网恶补这方面的不足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其实现在想想自己有点走入这游戏的误区了,幼儿园的活动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说游戏仅仅是游戏而已,应该吧自己的思维拓开来,如一些民间游戏,多样化的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这个月在这方面的开展有点忽略了,只是单一的想着做游戏而已。这方面需要好好改善。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方面的备课也有点偷懒,总是很依赖参考书的活动设计,虽然书上的设计都是精品,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是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能老是照搬照抄,这样迟早是要陷入盲目和思维僵化的程度。没有自己的东西和思考,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也枉为“新老师”这个称号,终将陷入循规蹈矩的轮回之中。

四、与孩子的相处

11.引导教师反思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十一

教师通过反思教育中的环节、偶发事件、成功或失败等,并且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策略的过程,渐渐积累经验。在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的不断循环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我们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目前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缺乏反思的意识,没有反思的习惯

教师的反思意识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种自觉性、主动性的思考。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有的教师是在工作之初满腔热情,也把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工作上,在教学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职业懈怠,丧失了追求优异的动力,满足于现状,从而全凭自己的经验教学不思进取,甚至“孤芳自赏”。不愿听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二、教师缺乏反思的能力,找不到最根本应该反思的地方

这就需要教师们透过教育现象看到本质,只有多多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的角度去认识反思的问题。有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和实际脱节。鉴于以上剖析,我认为如果要提高教师反思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教师们反思的意识,也就是解决思想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更不能误人子弟。因为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现在的小学生和80年代、90年代的小学在价值观、知识储备、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我们这些教师不断的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不能用老眼光看正在发展的新生事物。如果我们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得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工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也得在反思中回味自己面对的小学生,才会发现每个人的特点,才会因地制宜的施展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得有一个更新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的知识得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如果不经过反思,舍哪些留哪些又如何定夺呢?我们广大教师只有把反思的意识真正的认识到为,我们才会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提高。

第二、下面谈一谈教师反思的内容。首先我们可以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也就是自己感觉在课堂上成功点。如:师生对话、学生争论、自己突破难点的灵感迸现等,这些都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把这些课堂中的高潮和亮点详尽地记录下来,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进推陈出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提高了。

其次是写自己教育教学中不足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例如: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是否流于形式等问题。一位教师能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剖析回顾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于今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还会锦上添花。

还有就是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要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火花的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也会有开拓思维的作用,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再有就是记录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学生的问题、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 ,实施补救措施。

第三、加强教师之间的观摩和切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身就蕴涵着对他人言行的重复、理解、接纳,同时也有审视、置疑和反思。多给教师们创造机会,让教师们发现彼此存在的问题。有时自身的问题不易发现,可旁观者就一目了然,教师之间彼此观摩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我们还可以请教育专家给教师们讲理论知识,引导教师们别怕反思。

第四、创设有利于反思的环境,学校管理者要创建探究、合作、相互观摩的相对宽松的环境,支持教师们反思,引导教师们反思,形成教师乐于反思,时时反思的良好氛围,在反思中促进教师成长,教师成长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12.教育与反思 篇十二

要知道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每一个学生的喜好、性格、对人生的态度和学习的悟性都各不相同, 我们能不能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 既欣赏他们的优点, 又容忍发展中的某些缺点, 并以一种阳光的心态予以引导,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 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一、教育案例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一次, 快接近晚睡时间, 我刚好走到寝楼下就碰上班上一个“活地雷”, 他正好和一个同学共同分享音乐的快乐, 慢吞吞地往回走, 我语气友好地提醒他“快一点, 时间不多了。”“没问题, 能搞定”, 然后, 我径直上到五楼, 因为生活老师反映说, 504和506的同学有乱倒乱抛的坏习惯。当我处理好下来, 已经熄灯几分钟了。走到四楼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楼道上穿梭, 一叫他的名字就好像点燃了引线, “快一点”三个字还没说出口, “地雷”就爆炸了, “啥子嘛, 烦得很!”当时, 我心里就疙疙瘩瘩很是不舒服, 十几分钟前还提醒过, 于是我边走边压抑心中的怒气, 并告诉自己要抓住机会, 注意方式, 把他从寝室叫到楼下, 一是为了保存他的面子, 不被其他的同学知道;二是为了给他留足思考的时间;三是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刚到楼下, 他非常不服气, 未等我发话, 他倒先爆炸开来“我只是声音大一点, 咋个哪?”明显带有一种挑衅的口吻。我顿一顿, 然后问“你是不是很委屈, 老师不该提醒你, 这儿只有你我两人, 有什么委屈都说出来吧!”“没有呀!”“那好!请你听我说”, 然后给他指出三点:一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下自习四十分钟洗漱还不够;二是不讲诚信, 老师提醒你时有承诺;三是不知道错误, 自己没有做好就应该动作快一点, 声音小一点。老师有好几次和你交流沟通, 你是心平气和的, 给你指出问题, 你不但不接受, 反而为自己申辩, 只是声音大一点吗?今天我不想与你多说, 怕影响你的睡眠。这样, 给你布置一个作业:明天早读时间麻烦你查一下字典“吵架”“愤怒”“大声”三个词语的含义并写在黑板的左下角。两天后是我的晚自习, 我笑嘻嘻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 黑板上三个词语的含义你们都看过了吗?”同学们都齐声回答“看过啦!”这样, 请语文科代表来区分三个词语的意思, 科代表说得非常好, 一是态度不一样;二是感情色泽不一样;三是词性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表达效果不一样。我会意地笑了笑, 非常肯定地说:“不错!”老师希望你们不仅会区分而且会应用, 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 特别是对朋友、家人、老师、长辈要友善, 否则叫话不投机半句多, 同学们说是这样吗?从现在开始, 大家都留意生活中乱用词的情况, 希望我们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风度的人。我在启发教育的整个过程, 他一直低垂着头, 我想这件事对他肯定有所触动。于是, 我做出一个口头规定:无论是我还是你们, 只要用词不当, 就应该将词语的含义写在黑板上。

结果下晚自习后, 他主动来到办公室找我, 觉得有几次老师的好意都被他曲解了, 平时对同学的态度不好, 在家里对家人的脸色不好, 给老师沟通交流的语气不好, 希望老师和同学提醒他改掉不好的性格, 多给他创设机会。我说老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就是一个自我督促, 自我完善的好机会。最后, 我拍拍他的肩说: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 老师会原谅你, 同学们也会原谅你, 但不是每一次。希望你放平心态, 学习上迎头赶上, 不能因为条件优越, 处处都养尊处优, 这样你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同学、朋友, 老师对你的进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比如那天帮助一个同学打扫卫生就很不错, 值得肯定。

他走后, 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想:这种具有明显的“对抗”与“抵触”情绪的学生, 几乎是处于青春期的一种心理反应, 特别是在后进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各有各的性格爱好, 不乏有浑身长刺的“毛刺猬”, 谁惹炸谁的“活地雷”。你看他的表现:爱生闷气, 喜欢发火, 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追打疯闹, 从不认输, 有理无理都要占上风, 你找他谈心交流, 他就像吃火药, 气氛紧张得不得了。为这些, 我一直在思考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和时机。找家长交流, 家长反映在家一个样, 好像个个是他的仇人, 事事没有好脸色, 甚至有摔东西的坏习惯, 家长都寄希望老师的教育改变。

二、成因分析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当青少年的自尊心与诉求被忽视的时候, 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吸引别人的注意, 或者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讨回自己的尊严。”他所说的青少年的特殊方式——是逆反心理驱使下做出的举动。

一是青春期特点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学生的大脑发育越来越健全, 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发达。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前提高许多, 可以独立地评判一些事物, 从个体上强烈要求独立, 但生活经验和阅历还比较欠缺, 思维也不够完全成熟。因此, 在一些问题上会产生偏差, 加之自尊心和虚荣心强, 于是就不允许被人轻易的否定和忽略。所以, 他们对家长、老师的管教, 会产生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二是内心脆弱不安的表现

孩子喜欢发脾气, 是因为他没能从家庭和社会中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和互动的方法。据这个学生的父亲讲, 可能是从小到大对他要求太苛刻, 几乎没有与别人交流沟通的经验和能力, 长大后他与别人交往时, 便下意识地让自己处于防卫的状态, 常把发脾气作为捍卫自己的武器, 虽然不对, 但他自我感觉强大, 尤其是在别人退让之时。从小与人接触不多, 不能分辨别人的善意与恶意, 比如你关心他, 他也会高声大气, 语气极不温柔缓和, 同学都不愿意与之相处。

三是家境的长期熏陶和不民主的结果

父母是商人有钱, 生怕孩子被别人带坏, 甚至带走, 长期控制孩子的自由, 加之生活条件优越, 物质要求无条件满足, 让他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环境, 久而久之就认为“我”是圆的中心, 其他的人都是圆上的点, 都必是围着“我”转。父母经常忙于应酬, 与孩子沟通不多, 方式简单粗暴, 孩子既没获得关心, 也没学会关心别人, 更不关注他人的感受, 只要自己高兴, 随意发泄情绪。此外, 父母的强势指责, 让他极大不安, 学习能力较差,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通过获得好成绩来博得父母、同学、老师的认可, 所以常采用抵触、对抗、发泄方式, 来寻求内心平衡。

四是一些不合理的教育因素

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合理, 如处理事情的不公正, 以及教师自身言行的不一致等都会造成学生反抗、抵触、不满。赞科夫认为:“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思维活跃, 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 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 如果时间一长, 就会导致病态, 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 对什么人都抵触, 最终会妨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这种行为, 及时帮助纠正, 尽快平和心态, 回到健康成长的轨迹上来。

三、解决策略

一是孩子发脾气时, 老师家长不要无端指责, 火上浇油

首先孩子没有学会接纳别人, 消化自己的情绪, 孩子发火时, 老师要如同灭火器, 要冷静, 没有外来气氛的刺激, 孩子的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 尤其是父母的耐心, 老师同学的宽容, 会让他有安全感和内疚感, 这两种情感是控制孩子情绪的重要动力。老师多鼓励关爱, 少指责约束, 当他感受到被爱、被欣赏、被接纳, 内心就会变得有弹性和自信, 就不会那么敏感, 也不会过于逆反和抵触。

二是教会孩子分清善意和恶意, 有意和无意

孩子有时分不清好与坏, 自己就很迷惑, 就他内心讲, 也希望与家长、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因此, 教会孩子分清善与恶, 好与坏, 有意和无意至关重要。告诉他们, 老师父母大多时身体接触出于友好, 比如轻拍、拉手等, 生活中的小搞怪, 玩笑都是善意的。另外, 很重要的一条, 批评并不代表不喜欢, 而是老师、家人心中有你, 希望你认识到错误, 并认真改正, 养成好的习惯, 不断有所收获。教孩子学会分辨, 知道采用什么方式回应, 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 胡乱发脾气, 这是很让人烦的。

三是尊重学生, 给学生宽容和爱

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美德, 一种技巧, 是教师与学生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 老师的宽容可以达到严格要求时不能实现的效果。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老师的训斥固然能让学生惧怕, 但不一定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甚至会反感而故意与你作对。宽容和尊重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教育方法。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和爱的暖流去接触学生, 让他们真正有所体会,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四是捕捉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需要鼓励,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对这些敏感的孩子, 平时要注意多留心观察, 一旦发现他们有进步, 就应及时表扬和鼓励, 以点燃他们向上的火种, 这不仅可以化解和消除他们的敌对心理, 而且能够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以扶持, 表扬和鼓励就是催化剂。

“传道”“授业”更需解“心惑”。当一个人内心感到困惑时, 你讲的道理, 你传授的知识都不可能听进去, 因为没得到认可。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 在教育过程中, 重视解开学生的“心惑”, 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以适应当下学习的压力, 未来社会的竞争, 避免发生痛心的悲剧, 使他们成为文德双休、身心俱健的人, 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摘要:教育绝非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更是人格唤醒。古之训“传道、授业、解惑”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在于为社会培养具有人格健全、品质优良、意志坚强的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一个个懵懂的孩子引领上一条幸福光明之路。

上一篇:电气安全用具管理制度下一篇:数学的心得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