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调查报告

2024-10-22

家电行业调查报告(共8篇)

1.家电行业调查报告 篇一

2010家电行业研究报告

2011-01-14 13:26 来源:腾讯科技

 243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字号:T|T

“规模”、“速度”、“产业升级”成为2010年中国家电行业全景蓝图的“关键词写照”。回顾2010年,中国家电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国内市场规模首破万亿元大关,全年国内家电市场增速超18%,创下过去十年来之最,增长超乎意料,“十一五”期间“产业升级”深入推进,一系列抢眼的数据为2010年中国家电行业收官写下完美的注解。

由高端产品拉动消费升级,同时带动行业超高速增长是完成十年创举的最强引擎。2010年彩电行业已经完成由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的升级之路,白色家电也正处在“产品升级时代”,其中变频空调、滚筒洗衣机、三门冰箱等高附加值产品年零售量增长率分别高达134%、38%和67%,成为企业的利润“发动机”。厨卫、小家电产业中近吸式抽油烟机、直饮机、不锈钢豆浆机的零售量同比增长率也分别高达104%、738%和190%。规模扩张国内家电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

提速,再提速,我国国内家电市场规模过去5年来一路飙升。中怡康时代副董事长李基祥介绍,2006年我国家电行业的市场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关口,2007年市场规模又突破8000亿元关口,至2010年在我国经济政策刺激、家电行业环境全面好转、消费需求爆发性增长的作用下国内家电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超过10400亿元。其中黑电行业1700亿元以上,白电行业2500亿元以上,IT、通讯产业4500亿元以上,厨卫、小家电1700亿元以上。

速度提升家电市场实现近十来年最快增长

伴随着国内家电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最能形象概括中国家电行业的名词是什么?“高歌猛进”无疑是一个最精准的表达,在全球家电产业低迷下尽现“中国力量”。2010年,中国家电行业摆脱了“寒冬”,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全年中国家电企业家信心指数一路飙升,从今年第一季度的122.2增长到第四季度的133.7,这一切均凸显了家电企业在生产经营状况、原材料需求、设备开工率、企业研发投入等方面信心大增。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是:2010年国内家电市场销售实现18%的高速增长,创下过去十年来之最,凸显“速度”张力。中怡康数据显示,黑电行业整体销售增长成为整个家电行业的先锋,全年销售增长率高达20%,其中虽然彩电整体市场零售量规模同比增长仅为5%左右,但在LCD电视高速增长的带领下,整个彩电销售金额总规模同比增长高达21%以上;最终彩电行业实现整体零售量4000万台以上,其中LCD电视零售量3400万台以上,同比增长高达40%,PDP零售量规模实现150万台以上,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厨卫、小家电不再甘心扮演配角,显示出强劲的爆发力。中怡康数据显示:2010年厨卫、小家电行业整体零售额达到17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了15%。其中微波炉零售量超过1300万台,零售额约为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和8%;油烟机零售量近

1400万台,零售额约为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和15%;燃气灶零售量约为1700万台,零售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和15%;热水器零售量超过2400万台,零售额约为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和18%。

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全国区域渠道风生水起

家电市场的空前繁荣与家电渠道的风生水起密不可分,各类渠道商顺势而动,充分享受着这场家电盛宴。2010年渠道业态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一些新兴渠道市场表现十分活跃,成为零售市场的生力军。在线下渠道,除了苏宁、国美这样的全国性超级终端以外,武汉工贸、深圳顺电、湖南通程、江西四平、宁夏新百东桥、华润万家等区域连锁也风头正劲。而线上渠道则出现了井喷之势,越来越深地对年轻消费者产生巨大的粘黏力。2010年以来,苏宁易购网上线、国美收购库巴网,京东商城低价叫板“线下渠道”、淘宝网涉足家电分销,无不体现出网购渠道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开始跨界生长。

产业升级消费需求引爆产品、产业两翼齐飞

仔细洞察家电产业“量额齐飞”的原因,“产业升级”带动中国家电产业科技属性日益明显无疑成为幕后“推手”。中怡康时代总经理连四清表示,2010年市场上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比重不断上升,这些产品在家电行业中充当着高赢利能力的角色,随着高端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企业逐步从比拼价格的“红海”过渡到技术驱动的“蓝海”,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赢利能力,家电类上市公司财报显示,海尔、海信、美的、万家乐通过规模扩充、产品结构优化及业务整合助推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在产品升级方面,3D智能LED电视、无氟变频空调、一级冷凝节能燃气热水器等高端产品占比快速提升,使得公司正充分享受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盛宴,赢利能力持续增强,成为企业在资本市场增发扩股的关键。美的电器最新发布的2010年业绩预告显示:2010年全年预增50%-100%,赢利在28亿元-38亿元之间。

中怡康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受消费品质提升需求影响,我国家电产业整体呈现产品全面升级迹象。平板电视曾经是彩电行业的高端产品,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逐步成为市场的普及型产品。LED电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全年产品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56%,零售量同比却激增了3200%。从零售量排名来看,海信、创维、康佳位居三甲,市场份额分别超过22%、17%、11%,全年零售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00%。2010年同样被称为3D电视元年,今年索尼、松下、长虹、TCL等十余家彩电品牌集中抢滩市场,导致市场爆发性增长,3D电视仅上市仅9个月即占据全部彩电市场零售量的0.4%左右。

在洗衣机市场上,滚筒洗衣机充当了今年高端洗衣机发力的主角。中怡康数据显示:随着滚筒洗衣机价格的下移,市场启动迹象非常明显,2010年滚筒洗衣机零售量同比增长高达38%。中怡康研究总监彭煜指出,2010年在北京和上海等大中型城市,滚筒洗衣机的零售额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占据半壁江山,预示着中国其它市场的增长前景可观。同时,2010年国内洗衣机市场向着“大容量滚筒”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7公斤以上的超大容量滚筒产品的零售量份额已经达到25%左右,同比增加了5个百分点以上,大有不可阻挡之势。在空调市场,变频空调开始挣脱“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进入普及元年。中怡康数据显示:变频空调目前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零售量市场份额已达到35%,零售量同比去年增长

130%以上。从市场格局来看,美的领跑,海尔、海信、格力紧随其后,“变频蛋糕”已然形成龙头企业分食态势。

城市市场正在成为高端冰箱的天下,海尔的卡萨帝、容声的艾弗尔、美的的凡帝罗、新飞的天尊纷纷与西门子、LG、三星上演对攻之战。2010年三门冰箱、对开门冰箱零售额占比进一步提升,分别达到了29%和17%,零售额同比均增长40%以上。

从厨卫、小家电产品方面来看,高端精品型小家电零售额占比进一步提升,电脑型电饭煲全年零售额占比升至56%,电风扇中的空调扇零售额占比提升至38%,不锈钢式电热水壶零售额占比提升至88%,智能型电压力锅零售额占比提升至69%。“2010年消费者在购买小家电产品选择时,价格开始不再成为主导影响因素,消费者开始更多地考虑健康、安全、美观、方便实用等因素,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得精品小家电正在成为提高生活品质的必备品。”连四清说。

告别辉煌2010 2011年产业发展回归常态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消费者信心回升和政策刺激更是推动行业增长的宏观驱动力。在外部环境稳定的前提下,2011年家电行业“大盘”稳健增长趋势将得以持续。

由于2010年全行业增幅达到创纪录的18%和我国居民家庭家电保有率持续提高,使得我国居民消费对普及型家电产品的需求不再呈现爆发式成长,市场增速将出现回落。此外,从政策环境来看,受中国经济“V”型反转已然完成、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通胀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增长萎靡、各类旨在扩大内需的“家电政策市”等因素影响。中怡康预计,2010年全行业高速增长的局面将不会重现,2011年中国家电市场增长将回归常态,全年行业增速将在8%-10%左右。

从行业大盘走势来看,2011年整个家电行业运行态势将呈现“前低后高”之势。预计上半年受政策紧缩防通胀压力及去年上半年销售火爆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整体家电行业销售将呈“低迷”状态;下半年销售增长态势将有所恢复,行业将回复到正常态势。

2.家电行业调查报告 篇二

项目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度全国主要公关公司进行抽样调查, 内容涉及运营管理、业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本次调查向行业主要规模公司发送问卷100份, 收回问卷81份, 其中有效问卷80份。

项目组对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科学统计, 并依据行业经验和历史数据进行了相关核实和判断, 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形成本调查报告。本报告由年度排行榜、行业调查分析、TOP25公司研究、国际性公司研究、最具成长性公司研究及行业发展与挑战六个部分组成。

报告说明:

1.本报告所涉及的调查内容仅涉及中国内地的公共关系服务, 不包括被访者的广告及其他制作业务;

2.本报告所依据的调查数据为被访者所提供的数据, 尽管访问者对这些数据做了相关核实, 但本报告并不为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证;

3.本报告所访问的对象为公司主要负责人, 他们在接受调查时均声明代表公司的意志, 所提供的信息均是真实、准确和有效的;

4.本报告所发表的数据和结论以被访者提交的数据为基础, 经过统计分析和行业判断, 并加以测试和修正, 这些数据不一定完全符合真实情况但能反映行业发展基本面的情况;

5.本报告相信, 有关数据和分析确实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能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推动力。

年度排行榜

2013年度公司排行榜包括TOP25公司和最具成长性公司两个榜单, 其中TOP公司25家, 最具成长性公司10家。该榜单以自愿参与调查活动、提交完整数据、能够接受考察核实的公关公司为评选对象, 以“TOP公司评选标准”为评选依据, 通过加权指数计算产生最终结果。

榜单统计分析由CIPRA研究发展部执行, CIPRA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审议。

关于“营业收入”注释

本调查中所使用的“营业收入”一词, 专指公共关系服务收入 (不含广告、制作等业务) , Fee或称毛利润。该收入为含营业税的服务收入, 须扣除第三方费用 (包括外购劳务、媒体购买等) 。

2013年度TOP 25公司榜单 (按公司品牌英文名排序)

2013年度最具成长性公司榜单 (按公司品牌英文名排序)

行业调查分析

2013年, 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据调查估算, 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341亿元人民币, 年增长率为12.5%左右。调查显示, TOP25公司的年营业额增长达到10.3%, 略低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相比上一年度, 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这表明公共关系行业也受到了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公共关系业务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公关形态业务增速放缓, 而新兴公关业务 (诸如数字化传播、新媒体营销等) 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总体而言, 作为新兴产业的公共关系行业, 行业的成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增速。

调查显示, 2013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前四位为汽车、快速消费品、制造业、房地产, 市场份额分别为25%、15.5%、7.5%、6.9%, 制造业、房地产与往年相比, 在本年度首次位列服务市场前四位;IT、金融和政府及非盈利机构业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分别由8.2%、6.8%、4%下降到6.3%、3.1%、2.2%;通讯、医疗保健、互联网等其他行业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根据表格分析可以看出, 2013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中, 汽车行业一扫2012年度的颓势, 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占据整个行业市场份额的1/4;除此之外, 其他服务范围越来越广, 且业务分布较为均衡。

鉴于TOP25和10家最具成长性公司数据的相对准确性, 我们依据这35家公司数据从业务领域、业务类型、业务潜力和区域市场等方面加以统计分析。

35家公司中, 25家开展汽车业务 (71%) , 25家开展快消业务 (71%) , 14家开展制造业业务 (40%) , 11家开展房地产业务 (31%) , 12家开展IT业务 (34%) , 11家开展通讯业务 (31%) , 11家开展医疗保健业务 (31%) , 11家开展互联网业务 (31%) 。

35家公司中, 8家 (23%) 以顾问咨询为主, 9家 (26%) 以传播代理和执行为主, 6家 (17%) 以活动代理和执行为主, 12家 (34%) 以网络公关为主。上述数据表明, 网络公关成为公关公司的主要业务, 传统的公关业务在逐渐减少。

35家公司在新的服务手段应用进展方面, 21家 (60%) 开展事件营销业务, 7家 (20%) 开展娱乐营销业务, 4家 (11%) 开展体育营销业务, 22家 (63%) 开展网络公关业务, 13家 (37%) 开展危机管理业务, 5家 (14%) 开展议题管理, 9家 (26%) 开展政府关系业务, 8家 (23%) 开展CSR项目, 3家 (9%) 开展城市营销业务, 2家 (6%) 开展其他业务。

据统计, 35家公司中网络公关业务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公司为10家, 比去年增加4家。整个市场中, 新媒体业务占公关总体业务的27.5%, 网络公关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19%。

35家公司中开展网络公关业务的公司中, 19家提供舆情监测服务 (54%) , 15家提供危机处理服务 (43%) , 30家提供产品推广服务 (86%) , 25家提供企业传播服务 (71%) , 21家提供事件营销 (60%) , 23家提供口碑营销服务 (66%) , 26家提供整合传播服务 (74%) 。

调查显示, TOP25榜单公司全部在2个或2个以上城市设办公室, 35家公司中有10家公司在超过5个以上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比去年增加2家。

TOP25公司研究

营业情况:

TOP25公司平均年营业收入13583万元, 比上年12416万元增长了9.4%;平均年营业额31142万元, 比上年28234万元增长了10.3%。19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 比去年增加5家。

行业龙头公司蓝标数字凭借上市公司的优势, 年增长率高达40%以上, 远超行业的平均增速。2013年, 蓝标数字的营业额达137250万元, 营业收入达68625万元, 大幅领先于TOP25榜单的其他公司。这表明, 龙头公司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体现了强者恒强的竞争优势。

TOP公司人均年营业收入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 达到49.7万元/年。

签约客户数和日常代理客户比重分别达到43个和71.3%, 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外资客户比重则由上年度的56%上升为60.6%, 连续签约客户数达到39个, 战略客户数21个。

统计表明, 除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传统公关业务增长放缓, 个别公司此类业务甚至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现象;而快速整合传统公关和数字传播的新型业务则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部分公司此类营业收入比重甚至占到了一半。

受制于政府有关会议及活动的相关政策, 部分专注于活动传播类的公司, 整体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运营管理:

年平均员工人数由上年的319人增加到343人, 增加24人;管理团队平均人数由39人增加到43人, 管理效率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所提高。

女性雇员仍然继续保持60%以上的比重 (达到62%) , 职业平均年龄维持在28.9岁左右;平均留任时间为3年 (人员流动率达到26.9%) , 周平均工作时数43.3小时。

年人均培训时数121 (增加50.6小时) , 年培训预算超过70万元, 主要培训集中于专业技能、业务认知、岗位技能和业务管理等四个方面, 一般通过内部业务交流、部门岗位培训和公司课程训练来解决。

年平均工资水平为8134元/月 (2012年9442元, 下降13.9%) 。客户经理平均月薪10888元 (2012年11390元, 下降4.4%) , 大学生转正平均月薪3818元 (2012年3835元, 下降0.4%) , 人员成本与上一年相比略有下降。

TOP公司更加重视公司CSR建设, 同时积极参与行业及社会公益事业。CIPRA鼓励各公司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行业CSR建设, 不断提高公共关系行业社会认知度, 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做出贡献。

国际性公司研究

国际性公司得益于全球化布局, 营业成本控制较好。

顾问咨询服务仍是国际性公司的主营业务。

年签约客户数及连续签约客户数稳定发展, 平均有43家, 外资客户比重达到87.4%。

国际性公司网络公关客户的主要需求为舆情监测、危机处理、产品推广及企业传播业务。

最具成长性公司研究

营业情况:

最具成长性公司平均年营业额9695.6万元, 人均年营业收入与TOP公司相比略低。

平均签约客户数29个, 日常代理客户比重占69.3%。

网络公关方面, 主要提供舆情监测、产品推广、企业传播及整合传播的业务。

运营管理:

年平均员工数108.8人, 管理团队平均人数18.4人。

女性雇员60.8%, 职业平均年龄维持在29岁左右;平均留任时间为2.8年 (人员流动率达到13.9%) , 周平均工作时数45.2小时。

年人均培训时数62.6, 年培训预算超过19万, 主要培训集中于专业技能、业务认知、岗位技能和业务管理等四个方面, 一般通过内部业务交流、部门岗位培训和公司课程训练来解决。

年平均工资水平为7273元/月, 客户经理平均月薪9398元, 大学生转正平均月薪3455元。

2013年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发展分析

2013年, 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据调查估算, 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341亿元人民币, 年增长率为12.5%左右。调查显示, TOP25公司的年营业额增长达到10.3%, 略低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相比上一年度, 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这表明公共关系行业也受到了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公共关系业务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公关形态业务增速放缓, 而新兴公关业务 (诸如数字化传播、新媒体营销等) 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总体而言, 作为新兴产业的公共关系行业, 行业的成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增速。

一、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但增速有所放缓。通过对提交问卷的80家公司数据分析, 2013年无论是在营业额还是营业收入方面, 都有一定增长。但相比上一年度, 增速有所放缓, 这与整体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根据调查数据测算, 2013年度全行业营业额达到341亿元人民币, 增幅约为12.5%。

二、调查显示, 2013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前四位为汽车、快速消费品、制造业、房地产, 市场份额分别为25%、15.5%、7.5%、6.9%。与2012年相比, 制造业、房地产市场, 首次在本年度首次位列服务市场前四位;IT、金融和政府及非盈利机构业务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分别由8.2%、6.8%、4%下降到6.3%、3.1%、2.2%;通讯、医疗保健、互联网等其他行业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由此可见, 2013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服务范围越来越广, 继续呈现出行业扩散化趋势。

三、汽车行业份额在经历大幅下滑后恢复快速增长。数据显示, 2013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中, 汽车行业一扫2012年度的颓势, 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从2012年的19%增加到2013年的25%, 尽管这个数字还没有达到2011年的32.9%, 但依然占据整个行业市场份额的1/4。这表明, 汽车行业在经历中日关系低潮影响后, 开始恢复增长。

四、2013年公共关系市场业务分布较为均衡。数据显示, 通讯、医疗保健、互联网等其他行业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尽管IT、金融和政府及非盈利机构业务呈下降趋势, 但依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表明, 中国公共关系市场业务呈现均衡分布格局。

五、新媒体环境对公共关系市场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传统公关业务增长放缓, 个别公司此类业务甚至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现象;而快速整合传统公关和数字传播的新型业务则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部分公司此类营业收入比重甚至占到了一半。这表明, 公共关系市场与传播环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公关公司必须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 实现转型并寻找新的机会。

六、国际公关公司继续加大在华战略布局。随着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的不断增加, 2013年国际公关公司继续加大在华拓展力度, 它们继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尝试开展业务。调查显示, 本次参与调查的国际公司的营业成本控制较好, 个人平均绩效很高。另外, 这些公司的年签约客户数及连续签约客户数非常稳定, 均在40家以上。这表明, 国际公关公司在客户资源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其独到的优势, 国际公司和本土公司互相竞争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七、中国公关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 人才问题仍然是影响行业发展的瓶颈。由于行业整体稳定增长带来的人才需求, 与2012年相比, 中国公关市场人才专业化问题, 并没有得到缓解。人才频繁流动、无序流动、供需脱节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公关行业。调查显示, 公关行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较快, 也影响了公关公司的营业收入和业务拓展。除人才外, 资金也是制约从业公司做大做强的因素之一。

第二, 把握公关行业的趋势。目前的公关行业开始呈现一些新的趋势, 如公关与广告的边界开始消失, 业务出现竞争。另外, 大数据时代来临, 业务模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公关行业在业务模式、管理方式、新媒体应用等方面, 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第三, 随着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行业集中度的趋势开始进一步显现。行业强势公司依靠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 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 体现了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兼并整合趋势, 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 展望2014年, 公共关系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调查显示, 80%的公司看好2014年的公关市场。未来的房地产、通讯、医疗保健、互联网, 特别是城市的公共关系服务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3.家电行业调查报告 篇三

一、近年来的生育高峰期

中国开始进入第四波婴儿潮的时代。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许多新婚妇女为规避裁员的风险突击怀孕;根据国家政策中国的首批独生子女步入結婚阶段,可生育二胎等等的因素下,近年来我国将会迎来又一个生育高峰。高生育率为早教的受教主体规模扩大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暗含了具有广阔前景的早教市场。

那么,早期教育的市场究竟有多大?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公告,中国大陆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090万。

而在教育花费上,一项城市儿童消费调查显示,广州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552元;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1165元。如果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最低的消费则为每月150元。以此推算,国内早教市场潜力就有100多亿元的规模。东方爱婴创始人贾军认为,目前早教企业开发的市场只占城市人口的10%.

二、中国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以及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放在了能够在未来取得长期收益的教育上,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以下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中的一段关于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数据: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9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从这段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有较大的上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从侧面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九年义务教育制的逐步普及,发展高等教育等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我国人口的素质有较大提高,而素质的提高加强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在目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社会中,没有一定的学历基础难以取得成功。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的作用。据统计,2007年中国教育市场总值为1430亿美元,预计2010年前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12%,预计规模2000亿美元。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开始有专家提出“零岁方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从零岁开始进行教育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早教符合未来教育全龄化,提前化的趋势。面对人才济济的社会现实,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比别人先一步起跑。进入幼儿园学习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的成才要求。家长们的普遍心里是一切从娃娃开始抓起,尽早的发掘孩子的天赋以及各种能力,因此相当于将学前教育延伸至婴幼儿时期,比别人尽早的接受教育,以应对成长后的应试教育以及各种工作中的挑战。

三、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家长观念的更新是早教行业发展根本原因

中国大陆家庭规模的缩小成为另一个不能忽略的早教市场扩大的因素。除了经济因素以及计划生育的国策这一决定性因素之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率以及离婚率的加大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中国大陆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小。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家庭规模的缩小意味着孩子数量的减少,而独生子女取代多子女的现状会使父母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因而对教育的投入也会相应增加。而早教作为一种开发潜能的投入也逐渐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这对于早教市场的开发有着一定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举足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以及国外先进早教理论的成功实践的影响下,传统的婴幼儿教育理念受到冲击。在过去家长们过于注重对孩子的保护,认为0~3岁的孩子尚未懂事,应该由家长亲身带养,教一些简单的话语即可。上面提到过的“零岁教育”一开始并不能为家长们所接受,但是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家长们开始意识到,0~3岁不再是“大脑尚未发育完全”,教育了也是白教育的阶段,而是相反的,开发儿童智力与潜能,培养儿童社交力,学习能力等重要素质的黄金时段。因此家长对于早教企业的态度,经历了否定-怀疑-尝试-肯定-坚定这一变化的过程。渴望孩子能够成长成才的心态让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进早教的队伍中,这无疑中极大的扩大了早教市场。

四、家庭收入的提高

4.行业调查报告 篇四

我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每年有900多万具遗体等待服务,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每具遗体按3000元消费计算,年丧葬消费额要达270亿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墓地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而目前我国的殡葬服务机构设置远未达到市场要求,无法满足群众各层次的消费需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扩大,新建城市和沿市区边缘地区迅速膨胀加剧了市郊结合部的殡葬管理和丧事需求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丧葬消费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从众心理向突出时代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而目前殡葬服务经营方式落后,公墓市场混乱,传统的殡葬服务已经难以适应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殡葬体制改革也使殡葬服务行业孕育着巨大商机。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管理系主任杨宝祥认为,殡葬专业毕业的学生目前就业前景比较好。“最近几年我们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发现,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殡葬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

近几年,殡葬行业内的理论研讨,行业外不断高涨破除“垄断”的呼声,以及人民群众、媒体一年高过一年“死不起”的猛烈批评,可想而知,殡葬放开是必然。2015年中国殡葬的大门将对外打开,这对国内的殡葬行业必回带来不小的冲击,也会刺激国内殡葬行业发展。

对比南北方殡葬行业的发展,南方比北方要完善。而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是毕业生的首选。我不擅长推销,不会化设计图不能去陵园,去服务公司我会觉得工作乏味。所以我会选择沿海地区的殡仪馆作为发展平台。

作为一名殡仪服务员,要熟练掌握司仪主持、书写挽联、策划仪式、插花、入殓、化妆等各项专业技能。但是抛开专业技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要强。1殡葬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经常被人们歧视,有些从业人员根本不会和别人说自己的职业,也不会和别人主动握手。2殡葬职工每天接触的就是各种冰冷的遗体和哭天抢地的家属,工作环境压抑,容易心里抑郁。3面对某些家属的无理取闹和苛责要忍,要学会受委屈。综上所诉,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本不能从事这一行。

5.行业调查报告 篇五

从我国女装行业发展的特点来说,首先是消费观念改变、品牌意识加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以及年轻女性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追求自我风格和个体完美的趋势日益展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已成为一种时尚;大部分女性愿意以服装来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味,而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市场细分化,国际品牌布局中国,竞争愈加激烈。如果站在全球高度分析市场格局,可以看到欧美品牌女装凭借其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规模,牢牢占据着行业的领袖地位;日韩女装特别是近期的韩国女装,在年轻群体中脱颖而出,已经开始逐渐引导世界范围年轻人的时尚潮流。而中国女装的地位与影响力相对较弱,既缺少知名的国际品牌,又缺乏时尚流行元素。随着服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定位不明的我国女装企业必将面临惨烈的市场竞争。女装从业者只有依靠精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方能准确判断市场走势与自身所处地位,配合相应的市场行为,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并且发展。

当前国外女装品牌已经开始加快在我国的扩张速度,HR、zara等等已纷纷涌进中国市场并占据了领先优势,美国的gap也已在中国开店。随着他们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女装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

我国女装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库存高、周转速度慢、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女装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市场份额不稳定,使得价格战和终端的促销战频繁上演。中国女装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由过去的降价竞争快速变成款式、时尚、销售环境、文化底蕴、品牌地位等综合因素的竞争。加之今年以来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销售下滑、利润变薄,一些服装企业把重心越来越多地偏移向二三线城市,将二线城市作为其发展、扩张的切入点,将激烈的市场竞争带到原本平静的二三线地区。

其三,设计力量相对薄弱。女装具有设计新颖、技术含量高、时尚性强、批量小、周期短、变化快等特点,可以说设计是女装的灵魂。这里提到的中国女装设计力量薄弱,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是文化内涵的差距,虽然中国现在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设计师,但是这种设计与美的教育,更多来源于国外的精髓,还不能完整地表现中国特有的文化传承;第二是设计的能力受制于部分企业落后的工艺技术及设备,面辅料的配套跟不上设计发展,很多好的设计作品不能成为完美的衣着类商品。

其四,具有相当实力的女装品牌企业迅速崛起。我们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不能妄自菲薄。欧美品牌女装市场大约有百年历史,代表了当今女装业主流的发展趋势。而中国品牌女装经营之路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刚刚开始,正如中国经济一样,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猛,欧美品牌女装十年所走过的路,中国品牌女装可能只需要三五年就走完了。近年来,随着女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逐渐加剧,优胜劣汰的市场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女装品牌,诞生了具有明显区域色彩的产业集群。同时很多规模较大的女装企业目前都已延伸出不止一个品牌,中国女装企业正从单一品牌向多品牌、多品类过渡,以实现品牌化战略。

最后,销售渠道多样化。随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服装商品的销售渠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装企业的营销渠道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百货店、自建渠道和以专卖店形式进驻大型购物中心,更着力于打造全新的高端旗舰店、拍手店、网络商店、高级定制店、超市店等多层次的立体销售网络。以来,许多服装企业开出了网上商城、专卖店等网络商店,在淘宝商城就有上百家服装品牌厂商开设官方旗舰店,如欧时力、艺之卉、esprit、太平鸟等。消费者在网上能查找最新、最时尚的商品,满足了新一代消费群体追求时尚、便利和体验的消费心理。

中国女装未来展望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年轻女性在经济上的实力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品牌意识更加强烈。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是一种时尚。大部分女性愿意用服装来表达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而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市场更加细分化,从大众休闲服、运动服、少女装、淑女服、时尚休闲、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等,还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以此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消费者需要。

女装品牌的定位更加明确和细分,品牌效应更加明显。近年来,随着女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逐渐加剧,市场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女装品牌,诞生了具有明显区域色彩的产业集群;中国女装的品牌化、规模化、时尚化、个性化趋势愈加明显,女性穿着更趋向于休闲化、多样化、个性化、时装化和品牌化。越来越多外国女装品牌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速度,类似zara等一些牌子纷纷涌进中国市场并占据了领先优势,美国的gap也将在北京东方广场开店。随着他们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女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女装企业普遍存在库存高、周转速度慢、产品同质化等原因,同时消费者对女装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市场份额不稳定,使中国女装企业陷入价格战和终端促销战的漩涡中,中国女装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由过去的降价竞争快速变成款式、时尚、销售环境等综合因素的竞争。加之今年以来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销售下滑、利润变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6.行业调查报告 篇六

1、计算机硬件市场规模调查:

20xx-20xx年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增长强劲,年复合增长率为12%,20xx年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总收入为358亿美元,并且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可以维持。20xx年个人计算机销售收入为171亿美元,占计算机硬件市场收入总规模的47.8%。个人计算机市场预计未来会加速增长,20xx-20xx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3%,20xx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58亿美元。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例已经从20xx年的7.1%增长到了20xx年的9.0%,预计这一比例在20xx年将达到12.2%。国家创新型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从做大到做强的战略思路的改变也将进一步加快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2、计算机软件市场规模调查:

计算机软件是我国大力扶持的高技术产业,受信息化和服务外包影响,我国软件服务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管理软件、游戏软件等都呈现较高增长态势。《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国软件收入总额将超过13000亿元,年均增速将超过30%。我国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正处于成长初期,预计未来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根据IDC预测,20xx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而我国软件外包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到20xx年我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70、28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8、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2%。这意味着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将进入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

二、计算机行业市场增长趋势

(人民日报)报讯据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年中国电脑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其目标是,争取全国电脑微机销售量达550万台,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0xx亿元,增长幅度达到20%左右。我国可望于今年上半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将会促进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了电脑市场的需求,从而必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电脑市场的发展。

我国电脑市场去年发展迅速,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国内销售额均有较大增幅。据统计,全国电脑市场销售额去年达1720亿元,较上年增长16.2%。其中硬件产品销售额1306亿元,增长13%,占总体市场的76%。全年电脑微机销售量达491万台,联想、方正和长城三家电脑公司的销售量名列前三名。

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去年的销售额为414亿元,较上年增长27.5%,占总体市场的24%。其增幅超过硬件产品一倍,令全国电脑市场的结构趋向合理。

为加快我国电脑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实行重点扶持政策,近期目标是在3年内,形成2―3个年产100多万台和7个年产50万台微机的电脑品牌,以便在20xx年有20%的品牌占有全国60%的市场份额,并在20xx年达到国产电脑与进口电脑8比2的市场比例。

20xx年1-6月,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达到66491万部,比上年同期增长232%,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约2个百分点。高端产品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1-6月共生产笔记本47988万部,同比增长333%;液晶显示器65064万台,同比增长146%,比1-3月下降6个百分点;服务器产量为1816万部,比上年同期下降412%。显示器产量为69486万部,比上年同期提高29%,其中CRT显示器不到1%,绝大部分为液晶显示器。打印机产量达到17232万台,比上年同期下降186%。

三、目前市场上领先公司

研究显示,在北美和欧洲企业计算机市场,戴尔远远超过了它最接近的竞争者惠普和联想,今年它向企业提供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份额超过了50%。尤其在北美市场,它向企业提供的的笔记本占58%,台式机占60%。

惠普排名第二,它向企业提供的笔记本占21%,提供的台式机占27%;与去年相比,惠普的提供的笔记本获得了明显的增长。在北美企业笔记本市场增长了6%,在欧洲市场增长了5%。预期惠普基于英特尔最新移动平台的笔记本在整个笔记本系列产品中将继续增长。

中国联想排第三位,为了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构建它的品牌,联想集团进行了庞大的投资。它向企业发货的笔记本占20%,发货的台式机占16%。

调查公司对565个企业计算机决策者的调查显示,今年全球最大的三家计算机制造商面向企业提供的台式机和笔记本占到87%。调查公司预期明年三家计算机制造商的优势将继续存在,当问到决策者未来选择计算机主要提供商时,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选择戴尔的台式机,选择戴尔笔记本的受访者占50%。

四、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近日,Fuzilia收到消息,升技开始通知合作伙伴和分销商,在今年年底之前升技将会完全退出主板市场。虽然升技在过去不断否认退出市场的传言,但主板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早就超乎人们的想象。竞争的加剧,导致杀价不断,利润下降,作为二线厂商的升技或许真的挺不住了我们得知,即便升技决议退出主板市场,他们仍然为销售手头上现有的主板产品,并且继续履行其3年质保的售后服务。至于升技的未来,我们得知环隆将会继续使用升技的品牌,但会转入前途光明的数码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在早前的20xxComputex展览会上,升技就已经展出了自行研发的FunFab数码相框与综合打印机,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MID)。

百脑汇长春店的开业,从表面上看,会加剧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传统的IT卖场和新锐电脑商场必然会有一番龙争虎斗,但与此同时将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促使原来的电脑商场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改进。因此在“百家争鸣”的年代,消费者也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和留住客户成了各大IT商场面临的首要问题。――长春的IT市场容量有限,竞争就会造成相互之间的冲击,三足鼎立之势将会持续多久也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

实际上,随着IT卖场之间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卖场为整体强化品牌意识、寻求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将是下一轮的竞争焦点。最终,哪种业态更能引导消费,要看各自定位的客户群和服务方向,最重要的是要把各自的核心优势展现出来,接受业户和消费者的评判。

五、行业发展的热点产品

GatewayT-6820C

Gateway在没融入宏之前在美国市场上就已经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可见其产品魅力绝对不俗。事实上,通过近期其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几款产品,消费者也可以看出这一点。GatewayT-6820C不但配备了酷睿双核处理器,DX10独显,以及HDMI输出接口,更重要的是性价比也非常的好

明基R56-LC27

明基R56-LC27是近期出现的一款同时拥有e-SATA和HDMI端口的笔记本产品,在高清视频文件获取和输出速度方面都具有不俗的表现

三星R70-A005

三星R70是市场中少有的采用了GeForce8600MGS独显影音本,其影音和游戏性能都非常出色,配合15、4英寸超大液晶屏幕,绝对是近期最值得出手的娱乐旗舰机型之一。

惠普HDX9106TX

在高清应用方面,笔记本屏幕较小是普遍的一个不足。如果你比较注重画面大小的效果。不妨考虑惠普HDX系列笔记本,该系列笔记本配备了惊人的20寸屏幕,是目前无可争议的家用娱乐笔记本之王,近日惠普HDX9106TX已经在市场上出现!

六、你认为客户在计算机行业是否有发展机会

非常有发展机会

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刊登文章介绍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穆尔谈计算机发展前景。穆尔说:“计算机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它的发展似乎真的永无止境。我认为,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没有任何极限。从某种程度来说,信息可以从自身得到滋养。你拥有的越多,你能得到的就越多。你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你能做的事就越多。”

穆尔对今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预料,半导体工业将不断增长,直到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1986年半导体在世界经济中占的比例只是1%。他认为,超过1%,半导体工严的发展就将开始减速。由于技术的迅速变化,英特尔公司必须每隔三年对其制造工厂进行大换血和整修。这种快速变化的节奏也迫使英特尔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以取代它今天那些最热门产品。这是个耗资极为巨大的过程。穆尔说:“资本成本的增加远比该行业收入增加的速度要快。我们不能再通过提高产量和设备的利用率来弥补成本不断增加造成的亏空了。这里有一个固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由于每一代芯片都比上一代芯片增加许多晶体管,晶体管的成本将继续迅速下降。但是,微处理器的成本却可能提高。”

7.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报告 篇七

4月份, 受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措施逐步到位的影响, 国内钢材需求逐渐启动, 社会库存有所下降, 钢材价格呈现止跌趋稳态势。但由于国内粗钢生产保持较高水平, 且钢铁产品出口继续下降, 国内钢材资源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行业效益仍没有摆脱亏损的状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4月份全国生产粗钢4341.3万吨, 比上年期下降3.9%, 生铁和钢材分别为4163.1万吨和5291.5万吨,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0.4%和2.6%。粗钢日产144.71万吨, 环比降低0.54%。1~4月累计生产粗钢17085.65万吨, 平均日产142.38万吨, 高于去年平均日产136.75万吨的水平, 相当于全年产粗钢5.2亿吨。今年还有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等新增产能陆续释放,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二、钢铁市场需求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4月份, 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 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了90.7%。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虽然环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 但明显高于一季度5.1%的增长水平。在内需增加的拉动下, 消费增长也呈现良好态势, 4月份在CPI和PPI降幅扩大的情况下, 依然同比增长14.8%, 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增长明显, 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 比3月份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15万辆, 再创历史新高。上述表明, 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日益明显,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从工业销售值看, 2009年1~4月, 我国钢铁行业共完成工业销售值11308.8亿元, 比下降13.82%。

4月末, 主要钢材品种社会库存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 其中:建筑钢材降幅较大, 螺纹钢和线材库存环比分别下降了16.46%和31.65%;热轧卷板、冷轧板和中厚板分别下降了2.21%、6.72%和3.13%。库存持续降低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有所放大、钢厂和经销商市场信心逐渐增强所致。

三、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虽然4月1日国家出台了提高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政策, 但受全球钢材需求进一步萎缩的影响, 我国钢材出口继续减少。4月份钢材、钢坯双双呈现净进口局面。据海关统计数字, 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41万吨, 环比下降15.57%, 环比下降70.5%;进口钢材162万吨, 环比增长27.56%, 环比增长7.77%;进口钢坯67万吨, 环比增长45.65%, 环比增长33倍。

1~4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只有655万吨, 环比下降59.5%, 钢坯基本没有出口, 而进口钢材485万吨, 环比下降14.7%进口钢坯157万吨, 环比增长了23倍。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的趋势, 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

四、国内外钢材价格走势分析

4月末,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标为95.56点, 环比下降2.03点, 降幅2.08%, 降幅较上月减少3.8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0.92点, 降幅34.76%。

1. 长材价格相对趋稳, 板材价格降幅减小

4月末, 长材价格指数为99.56点, 环比上升0.09点, 涨幅0.09%;板材价格指数为94.57点, 环比下降2.44点, 降幅2.52%, 降幅较上月减少3.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 长、板材价格指标分别下降51.50点和52.54点, 降幅达到34.09%和35.71%。

2. 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有升有降

从八个主要钢材品种价格走势看, 建筑钢材小幅攀升, 板材价格降势趋缓, 管材价格继续下跌。其中:线材、螺纹钢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6元/吨和45元/吨, 涨幅1.71%和1.31%;中厚板和镀锌板价格分别环比下降2.05%和1.33%, 降幅较上月减小5.3~5.6个百分点。热轧薄板、热轧卷板、冷轧薄板价格分别环比下降2.52~3.67%, 降幅较上月减小0.3~2.3个百分点;无缝钢管价格继续下跌, 环比下跌226元/吨, 跌幅4.73%。

3.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大幅下降

国际市场钢铁需求仍呈低迷态势, 钢材价格进一步下滑。4月末, 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26.5点, 环比下降14.7点, 降幅10.4%, 比上月降幅加大了2.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0.5点, 降幅46.6%。4月末, CRU国际长材价格指标152.3点, 环比下降14.8点, 降幅8.9%, 比上月加大2.1个百分点;板材价格指标为113.7点, 环比下降14.7点, 降幅11.4%, 降幅比上月加大了3.6个百分点。板材价格降幅大于长材。

北美市场:4月末, 北美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15.6点, 环比下降23.9点, 降幅为17.1%, 比上月降幅加大了10.9个百分点。钢材市场消费需求增长不足导致钢材价格大幅下滑, 4月份美国终端需求环比下降5 0%, 钢铁生产开工率降至45%, 1季度美国粗钢产量比减少了51.6%;零售额同比下降0.4%, 虽然汽车销售上涨了0.2%, 但扣除汽车行业外, 其它行业下跌0.5%。受需求低迷和进口钢材冲击等多方面影响, 美国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特别是型钢、钢筋价格降幅较大, 分别环比下降了15.26%和14.17%;热轧卷板降幅为11.92%;其他板材类产品价格降幅在8%左右。

欧洲市场:4月末, 欧洲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20.4点, 环比下降14.4点, 降幅10.7%, 较上月降幅加大了2.5个百分点。欧洲经济总体仍陷于衰退之中, 3月份, 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2.0%, 工业产出环比下跌20.2%, 是1990年以来的最大下跌;制造业连续10个月萎缩, 汽车、机械、建筑和家电等用钢行业需求大幅下降, PMI指数仅为33.9。一季度欧盟粗钢生产环比下降了43.18%, 钢铁行业的开工率只有50%左右, 并且钢材库存仍然较高, 价格继续下滑。

亚洲市场:4月末, 亚洲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36.3点, 环比下降9.5点, 降幅为6.5%, 较上月降幅缩小1.2个百分点。日本政府下调2009财年经济增长率至-3.3%, 其出口贸易连续6个月呈负增长, 3月份出口额环比下降了45.6%。韩国一季度经济下滑4.3%, 制造业生产下滑13.5%, 创历史新低。日本、韩国、钢材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国内和出口价格继续下跌。

8.空调行业分析报告 篇八

中国家用空调生产开始于 1978 年,当年产量只有 223 台。随后,由于中国生产水平的限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直到 1980 年产量尚不足 2 万台。进入上个世纪 90 年代,空调行业发展迅猛。据统计, 2002 年全国空调产量达到 3135 万台,比 2001 年增长 30 %。

1998 年以来,空调在中国居民家庭中逐步普及, 2003 年全国 30 个城市居民家庭中空调的保有率达到了 55.9 %,和 1998 年相比,增长了 15 个百分点。

第一阶段( 1978 年以前):空调需求小 洋品牌一统天下

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对空调的需求几乎为零,中国也没有自己的空调生产企业。中国为数不多的空调均来自国外进口。

第二阶段( 1978 — 1997 年):春兰一枝独秀 日资品牌强劲

春兰空调的问世,改变了中国空调市场主要依靠进口产品的局面,从此也奠定了春兰在中国空调业的龙头地位。 1997 年,春兰的市场保有率达到 18.9 %,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第一品牌。而以日立、三菱、松下、夏普、三洋为代表日资品牌立足高端,占据了中国空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CMMS98 数据)。

第三阶段( 1997 — 2000 年):国产品牌扩张迅速 日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以格力、海尔和美的为主要代表的国产品牌不断扩展,春兰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弱,日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第四阶段( 2000 年至今):国产强势品牌雄霸市场 韩国品牌成长迅速

进入 21 世纪,一大批二三线品牌逃离空调市场或被并购,国内空调市场已由众多品牌“鱼龙混杂”的阶段发展到如今以海尔、格力、新科、美的等几大品牌主导市场的局面。一份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 2003 年格力、美的、海尔、新科等行业前十强空调厂家占据了整个市场 85 %份额,而剩下 15 %的份额则被 200 多家小企业所分割。

日资已弱,“韩流”乍起。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冷冻年LG空调因为“中国本土化”的策略而获得了迅猛的销售增长,产销量已突破150万台。

二、 2002 — 2003 年度品牌竞争格局

(一)整体市场竞争分析

1、 领导品牌优势明显:

以海尔、格力、美的为领导品牌,其市场份额大并且消费者忠诚度高。领导品牌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概念创新→高频次传播”的市场路线。一方面,在 2002 年均推出以数码智能感温的空调产品, 2003 年推出了氧吧、杀菌、健康空调。同时,对服务升级,使产品综合质量多方面领先其它品牌。另一方面,适度运用媒体传播策略,高频次广告投入、口碑宣传塑造品牌亲和力。从而保持在产品和品牌两方面的领先优势,牢牢占据中高端市场,以保证自身适当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后劲。

2、 细分市场国外品牌占优:

细分市场品牌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消费者忠诚度高,说明其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区域细分市场或人口细分市场)。在空调市场中,我们发现,在图二中,位于 B 区域的品牌大多是外国品牌,这些品牌在中高端人群中具有竞争优势,在细分市场上,这些品牌成为上述领导品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 、跟随品牌充当补缺者:

位于 C 象限的品牌,市场份额小,并且消费者忠诚度低,缺乏竞争力,难以和领导品牌直接竞争,处于市场补缺者的地位。

3、 问题品牌市场地位下滑:

位于 D 象限的品牌,市场份额大,但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低,说明其在产品生产、产品定位到营销策略等一系列环节上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在空调市场上,春兰是最早进入空调市场领域的国内品牌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空调市场的第一品牌,高居各品牌之首( CMMS2003 秋季数据),但近几年来,其市场地位日益下滑。

(二)市场竞争深度分析

1、 品牌成长力分析

空调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为品牌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在空调市场上,海尔、美的、格力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空调市场向品牌产品集中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国际著名品牌 LG 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拿下了 5.4 %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海尔、美的、格力和春兰四大品牌,并且凭借其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在品牌竞争力上跃居第四位。国内企业也纷纷涉足空调领域,如彩电巨头 TCL 、微波炉霸主格兰仕、 VCD/DVD 巨头新科等都来抢占空调市场,以期占有一席之地。

A 区域:强势品牌 市场份额大并且成长指数大于 1 ,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在空调市场上,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空调市场上的名牌效应已经显现。

B 区域:成长性品牌 市场份额小但成长指数大于 1 ,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强势品牌。在空调市场中, LG 、海信和奥克斯如果能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则很可能成为强势品牌。

C 区域:衰退品牌 市场份额小并且成长指数小于 1 ,如果不采取有效策略,则可能被挤出市场。

D 区域:问题品牌 市场份额大的成长指数小于 1 ,通常是由强势品牌转变而成的,如果采取恰当的策略,该区域的品牌可能重新成为强势品牌;否则,则有可能落入 C 区域,成为衰退品牌。

2、 消费区域特征分析

1. 华北区:

空调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其典型特征是:空调的保有率高,但最近两年内的购买率和未来一年的购买率均比较低。在华北市场上,品牌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海尔、 LG 双雄争霸。二者占据了 4 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LG 成为海尔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2. 东北区:

空调还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空调的保有率低,从绝对值来看,最近两年内的购买率和未来一年内的预购率在 6 大区域中均最低,但从相对值看,其基数小,成长性较大。在该市场上, 海尔一支独秀,占据东北空调市场 30 %的份额, LG 超过格力成为第二大品牌;

3. 华东区:

华东区是空调市场容量最大的一个区域,乃“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其空调的保有率已经达到 65.6 %,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最近两年购买率和未来一年购买率均较高。在该市场上,品牌竞争激烈,没有处于明显优势地位的品牌。其主要原因是华东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市场,在不同市场上,各主要品牌的地位不同:夏普在上海( 16.5 %),海尔在济南( 22.1 %)、大连( 39 %)、福州( 19.4 %),春兰在南京( 15.7 %)、杭州( 12.1 %)和苏州( 15.6 %),海信在青岛( 59.3% ),奥克斯在宁波( 17.3 %)的市场份额均位于第一。

4. 华中区:

空调在华中区的发展状况与华东区相似,空调仍然处于增长阶段,保有率较高,并且增长势头强劲。在该区域内,格力领跑空调市场,其市场份额接近 25 %,美的和海尔跟随其后,但对格力的优势地位尚未形成强力冲击。

5. 华南区:

华南区位于空调发展增长阶段的中期,其典型特征是:空调保有率中等,发展势头较好。在该区域内,美的处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且没有其他的品牌足以动摇其优势地位。

6. 西南区:

空调在西南区的发展状况与华南区类似,空调处于市场增长阶段的中期。在该区域内,格力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海尔、美的尚未对格力形成强力冲击。

三、主 要品牌竞争手段分析

1、 海尔 凭借“海尔”冰箱的坚实品牌基础,从 1992 年到 1995 年,海尔品牌逐步延 伸到电冰柜、空调等制冷家电产品继而向其它家电产品延伸,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家电王国的形象。 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构成了海尔品牌市场竞争力的两大基础。

2、 格力 格力电器是唯一一家坚持专一化经营战略的大型家电企业。 格力在成立之初 由于自己实力较弱,所采取的是 “ 农村包围城市 ” 战略,集中开发中南、华东等地区。 格力始终坚持两个“坚决”信念:一是坚决不打价格战;二是坚决走专一化道路。

3、 长虹 1996 年涉足空调领域,截至 2002 年末,长虹在空调研发制造领域已累计投 入资金近 10 亿元,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空调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2003 年 3 月,长虹投入 3800 万元巨资打造长虹博士团队。

四.空调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上一篇:16字霸气经典口号下一篇:剑阁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