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

2024-09-27

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共8篇)

1.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 篇一

2018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招生人数、考研科目、专业指导、参考书目经验

招生人数、考研科目、080-美术学院1301000艺术学理论 01美术历史与理论研 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

语③619中外美术史④887艺术概论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专业论文和面试。02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③620中外工艺美术史及现代设计史④887艺术概论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王逊 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 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史》,H-阿拉森 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4.《艺术概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出版组,文化艺术出版社;

5.《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

专业指导、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经验

2016年3月我竟然考上了清华,这所我在高中时代就一直向往的百年学府!这就像一场梦一样。其实我不算是个优秀的考生,当年高考失利,我读了个三本,清美梦,再也不敢想。以至于,在考研一战时,我也只报了个连211都不是学校,也失败了。工作了半年多,想想,还是不甘心,于是报考了清华美院然而,一战时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坚持读书,南大梦,终究是圆了。每每走在通往教学楼的梧桐路上,内心依然是满满的崇敬。

我走过的心路历程,现在为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说公共课,政治和英语。对于政治,相信大家都不是太担心,因为这是最好拿分的一门课。政治,我是六月份才开始看的,看了一遍之后,我又买了一本肖秀荣的1000题。开始每天做题,把错误的题目记在笔记本上,方便以后的复习。断断续续的做题,报了一个最后的政治点题班。最后一个月,买了肖秀荣的四套题。考前一个星期,每天晚上背点大题。政治的复习没什么技巧性可言,就是背背背,做题的时候尽量围绕中心点多写点。清美艺术类考研邓老师扣扣;三三**三四二二八六

对于英语,我可以交流的经验并不多,因为我的英语实在不算好。我报了新祥旭考研英语班,听老师讲阅读和写作,帮助还是有的。其次是由于词汇量太小,我就每天坚持背单词,用单词造句,这样记得牢,不容易忘。有毅力的话,可以每天写一小段作文,这样积累的词汇量就会多很多。阅读理解是拿分的重点。这个要靠大量的练习,揣摩出题人的意思,排除困扰选项。有条件,基础不好的同学,建议找老师好好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不能骄傲,要重视英语,因为很多重点高校,都会卡英语的小分。有时候专业课很高,那就拼政治和英语的分数了。③619中外美术史

专业课考两门。艺术学下面有三个小方向: ④887艺术概论 01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02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王逊 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 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史》,H-阿拉森 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4.《艺术概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出版组,文化艺术出版社;

5.《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 这些书籍肯定都是要精读的,学习方法建议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我给出的三点建议是:

以在答题时,要条分缕析,发散性的回答问题,切不可一团浆糊。

二、及时复习,模拟初试复试。连续灌输式的学习,往往不能完全吸收。要结合考试真题,用理解的知识,进行模拟答题。这样不仅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初试复试,都在平时的准备中得到了训练。

三、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关键词、关键句,以便答题。有句话说:最高效率的学习有2中:①归纳总结;②学以致用 希望大家怀着“天道酬勤”的信念,刻苦奋斗,这个世界,永远是属于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

2.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 篇二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普遍状况

1. 艺术类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一些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明显不同的特点, 这也是令许多公共课教师感到课堂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第一, 文化课基础薄弱。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 报考艺术类专业就成为一部分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升入大学的“捷径”, 因此, 薄弱的文化课基础就成为了横在艺术类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鸿沟, 许多学生对于读书不但没有方法, 而且没有兴趣。第二, 重发散思维, 轻逻辑思维。基于艺术类专业对于创造性的强调, 学生往往在丰富的联想与突发的灵感等发散性思维上具有优势, 而在需要进行严密推理、思辨的逻辑思维方面则相对薄弱。第三, 个性张扬, 以自我为中心。在高校教学中, 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无论是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对学生实践的要求等方面, 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艺术专业追求个性化, 在学习中较少时间与纪律的束缚, 而检验学习成果的则是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在这种专业培养模式之下, 艺术类学生原本鲜明的个性更加张扬, 喜怒形于色, 以自我为中心,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行我素, 集体荣誉感和道德感不强。

2. 由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特点所导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的问题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上述特点, 为之量身定制的专业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具有宽松灵活、因材施教的特点, 但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课而言, 如不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必然产生许多不相适应之处。

第一, 师生互动较为困难。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一般会事先设计一些问题, 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出正确回应或展开讨论, 以便顺利切入下一教学环节。但与艺术类大学生互动时, 教师经常会遭遇“冷场”:要么是学生对问题中涉及的基本理论知之甚少, 无从回答;要么是囿于逻辑思维较差, 难于条分缕析, 从而使讨论难以为继。第二,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艺术类学生行为上往往表现为散漫随意, 易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行为。第三, 课堂纪律差。艺术类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导致课堂秩序涣散, 上课聊天、吃东西、玩手机、听音乐、睡觉等现象较为常见。而且, 艺术类学生往往对老师的提醒和管理置若罔闻, 甚至会出现有些个性突出的学生当堂和老师作对的情况, 严重干扰课堂教学。

二、为艺术类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内容上来说, 是为了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程, 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所以, 只有以真诚、爱心和春雨润物般的细致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从形式上来说, 它是一门公共课, 因此往往重视学生的普遍规律, 在面对艺术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 必须主动作出调整, 采取因材施教、灵活机动的应对措施, 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而言, 为艺术类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1. 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应以情感付出为纽带

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讲好课的前提。很多艺术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脱离实际的说教,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际作用;或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难懂, 即使认真学习也学不会;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维和艺术思维是格格不入的, 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束缚自己的创作灵感。上述种种误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课之初需要逾越的第一个难关。另外, 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尤其是综合类院校的教师, 对艺术类学生也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偏见, 认为艺术生不好管理, 学习成绩差, 甚至有的教师一想到要给艺术类学生上课就心情不好, 将这种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必然会影响课堂氛围。

怎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呢?从根本上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以教师的情感付出为纽带。首先, 教师应以欣赏的态度去充分认知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这些特点如果在课堂上恰当展现, 做到扬长避短, 就能使课堂气氛温馨、活跃, 教师很快就能捕获学生的“芳心”。比如,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和独立、个性的特点, 并鼓励他们在政治理论课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不能因为学生思考不够深入和持久而全盘否定学生。再如, 教师应真诚地和学生探讨艺术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关系, 二者并非对立, 而是相辅相成, 进而让学生明白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会束缚他们的思想, 而会帮助他们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持久———因为, 一个漠视自己民族历史和未来的人, 一个不关心世界走向和当下局势的人, 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的。当然, 教师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而是要真诚地、正面地和学生交流。这样, 教师以真心诚意去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对课程的兴趣, 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开始。

2. 课堂内容的深入———善用案例教学

由于艺术类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表现出劣势, 而感性认知能力较强, 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扬长避短, 在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入理性思考。基于此, 案例教学在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运用尤其必要。案例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 可以及时有效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和思考的主动性, 同时, 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可以巧妙地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 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认识理论, 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理论。将书本理论与现实案例结合, 引导学生用理论的手术刀来解剖现实, 这既是对理论加深理解的过程, 又是帮助艺术类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过程。完整的案例教学应该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到实践, 整个过程要在课堂上一气呵成, 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以上所谈是成功运用案例教学达到的良好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案例给非艺术类学生讲授效果良好, 但是放到艺术类学生的课堂上就引不起任何反响。原因何在?主要是教师没能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在案例的选择和讲授的方式上不符合他们的思维模式。在给艺术类学生准备教学案例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第一, 在案例的选择上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艺术类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一往情深”, 对涉及本专业的人物和事件有浓厚的兴趣, 如果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寻找案例, 就会事半功倍。比如给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讲授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可以运用皮尔卡丹及其品牌服装使国人在外表和心理上产生的变化来折射改革开放理论的正确性和长期性。第二, 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特别注重时效性。由于艺术类学生往往思想前卫、思维活跃, 因而过于陈旧的案例会引起他们本能的抵触。相反, 刚刚发生的, 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会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可以用于指导现实, 从而有效避免理论和现实“两张皮”的状况。第三, 在案例的讲授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语言生动不呆板、表情灵活不僵化、思维清晰不凌乱。针对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 在讲授案例之前可以询问学生对此案例的了解程度, 以便决定是否应增加对背景知识的补充, 否则可能造成学生不知老师所云何物, 而失去经典案例的效果。

3. 课堂纪律的掌控———宜疏不宜堵

“艺术生不好管”, 这是许多老师的口头禅。很多艺术类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不能在90分钟的课堂内保持安静, 还有的学生我行我素, 不把课堂看成是一个严肃的场合。依据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 学生大多数时间在画室、在琴房、在设计室, 其学习过程是独立的, 教师的指导也是具有一对一针对性的, 所以很少要求课堂纪律, 甚至学生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自由安排。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几乎全部是大班授课, 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和集体意识, 否则, 教师的授课将很难顺利进行。由于和艺术专业的学习方式出入甚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不能放任学生, 又不能完全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 在此情况下, 要掌控好课堂秩序, 总的原则就是宜疏不宜堵。教师应尽量避免在课堂上直接、正面批评学生, 因为艺术类学生个性突出, 追求自由, 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有时会置若罔闻, 甚至可能在言语、行为上和老师直接对抗, 使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奏效, 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方式, 把课上的批评变成课下的沟通, 效果将会大为改观。有些学生不守纪律只是因为其表现欲旺盛, 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这时如果用“堵”的方式加以严厉批评, 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如果教师用“疏”的方式在课间及时和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真实目的,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那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还有些学生把上专业课的一些习惯动作带到了课堂中, 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也应采取课下交流的方式, 让学生既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又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 促使其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4. 课堂气氛的活跃———巧用讨论课

讨论课在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非常受欢迎, 原因是在讨论课上, 学生摆脱了单纯的知识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艺术类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往往会在课堂讨论中别出心裁, 利用自身多才多艺的特点丰富讨论课的形式, 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然, 并非任何讨论课学生都愿意参与, 要使讨论课达到预期效果, 应当满足以下前提条件:第一, 巧定讨论题目。所谓巧, 就是每一个讨论题目的确定须充分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是题目难易程度要适中, 如果一学年要组织多次讨论课, 建议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 先激发学生对讨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期待感, 再引导学生把讨论课变成一场理性思维的碰撞;二是所确定的题目应能够进行多元视角的讨论, 因为艺术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 不愿意被过窄的讨论范围所束缚;三是讨论题目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第二, 巧对学生进行讨论前的辅导。艺术类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 如果教师不加以任何事前指导的话, 就可能会使讨论课变成一场没有思想内涵的“演出”, 除了课堂气氛轻松以外, 学生没有实质性收获。因此,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 并帮助学生梳理思维, 此时教师应注意不要过多地将自己的观点抛出, 以免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畏首畏尾;二是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形式上创新, 诸如相声、小品、辩论、访谈等多种形式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 帮助学生真正确立自己在讨论课中的主体地位。第三, 巧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在点评时首先应肯定学生的优点, 并以准确简练的语言概括学生的思路, 适时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学生得到思想认识的提高, 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艺术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使政治理论课不流于形式, 真正发挥其主渠道的育人作用, 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治.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

[2]粟珍.政治理论课的讨论式教学论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2) .

3.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05-02

有人说,好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课前有一种期待,课堂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还有人说,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是让学生喜欢学校,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我也想把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进而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所以多年以来,我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最近几年,我主要讲授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虽然很累,但内心却感到很充实,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思想太复杂,有代沟,搞不懂,难沟通;也有人说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太难讲,理论性太强,又太枯燥,不大受学生欢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通过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却让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长期的教学经历也告诉我,其实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并不复杂,只是我们不了解他们而已,恰恰相反,在各种竞争和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大学生更需要有人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指点迷津。而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太难讲,不大受学生欢迎,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太过于单一,一味的理论说教和传统的授课模式,与当代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差距太大,内容也过于枯燥,造成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不足,易使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自身发展影响不大的错误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欢迎也就在所难免了。

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各地各高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其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要想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艺术的恰当运用是核心,而要恰当运用好课堂教学艺术,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是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教育内容“入大学生头脑”,内化成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导之以行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教师不仅要能以理服人,还能够做到以情感人。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过程中,教学艺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法”、“情景互动教学法”以及“模拟实战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当中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以往的“要我学”变为现在的“我要学”, 从根本上努力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教师是关键。

具体而言,提升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提升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拥有一份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爱,用教师的爱心和激情来提升教学艺术。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近几年来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欲望日益膨胀,忽视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改造,表现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要么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要么就是缺乏动力和激情,整日感到无所事事,甚至空虚无聊。

教师要有爱心,这种爱,是教师对教师职业和教学事业的热爱,更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师德。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更要热爱学生,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把自己的爱放到学生身上,正是教师强烈的事业心的表现。一个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必定以强烈的情感去爱护学生。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也就必然不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不会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而全身心地付出。

教师有了爱心,就会对生活充满激情,就会带着激情去搞好课堂教学,这种激情就会内化为一种气质或者魅力,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缺乏激情,那么课堂上出现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提升课堂教学艺术,需要积极探索并恰当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专题式、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特点。

当前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防安全问题,我结合教材内容专门设计了一个专题,就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和威胁国家安全的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贴近实际的生动讲解,之后又专门安排了一次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课堂即兴演讲,正确引导学生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做一名新时期的真正爱国者。

再次,提升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

在大学,一般情况是教师上完课就走,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学生一般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给老师说,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就自认而然形成了一种隔阂或者称之为“代沟”。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就必须要对教学对象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研究,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所以,要想成为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讲完第一章三个专题的内容之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题:围绕理想与信念这个话题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理想或者对理想的看法。几天之后,各班的学习委员就把同学们的作业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我仔细的看了同学们的作业,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认识到大学时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意义,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有的同学虽然没有大谈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但却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虽然一些观点有待商榷,但内容却完全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而这也恰恰是我布置这个作业题的初衷,我就是要鼓励大家说说心里话。

读着同学们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文字,我感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我知道了同学们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老师又给予了他们什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与此同时,我还真切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还有一些感动,正是因为同学们信任老师,所以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交给老师,这无疑从一定程度上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架起了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对教学充满热情,对课堂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感情,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关爱和尊重,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我坚信,只要真诚的去面对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把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认识水平和真实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学生,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学生,用渊博的学识去传授学生,用澎湃的激情去影响学生,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就一定能够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同学们喜欢的老师!

4.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 篇四

论文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 艺术类大学英语 英语翻译

论文摘要:随着艺术类专业的蓬勃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便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艺术类学生的翻译教学是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两个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却会运用两种不同的语篇去表达同一个意思,那么让学生了解这两种不同的语篇是如何创造等值的,就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语篇分析与翻译

前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语篇分析是指将一个具有语用和语义连贯的语篇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并且考虑到语言环境及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对其内在语法结构和语序等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所以翻译绝对不可能离开语篇分析而独立存在。

翻译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在语篇层面上的翻译能力尤其欠佳。语篇分析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将相关的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英语翻译教学当中,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对翻译质量的提升都有非常直观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一)大部分艺术类大学学生学习英语都以应试为目的。要让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艺术类学生深入掌握语篇分析理论,这无疑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首先,对于该类学生而言,英语翻译学习和实践被当成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或者是为了通过英语三四等过级考试而必须准备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像他们所选择的专业一样成为他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尽管语篇分析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但是对这些全身满是艺术细胞的学生而言,这样一种可以完全运用于翻译中的理论是遥不可及的。

(二)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更加倾向于了解并习得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相关的英语表达或者信息。化妆专业的`学生主动提出他们迫切想要习得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比如化妆用语以及化妆品用语等。在一次上课时讲到locate一词的意义及用法时,便提到了一个其名词的固定搭配的短语onlocation,当我提到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外景拍摄”的时候,大部分表演专业或者编导专业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提笔做笔记。后来我又相继做了几次实验,这一特点在各个专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三、语篇分析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实验目的及步骤。为了全面研究语篇分析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积极影响,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刻意介绍引入了语篇分析理论,让他们首先从原文的的整体篇章结构入手分析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蕴含意义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再过渡到段与句的理解。然后还必须在目标语中找到与原文相对应的逻辑与艺术映像,这样才能保证原文与目标语之间的语篇对等。 事实上,在做这个实验之前,这些学生一直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一个个零碎的词句的简单拼凑。他们从未考虑过原语与目标语的语篇对等问题,认为只要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就算是完成了翻译。有一些翻译水平稍高一点的学生,最多也只是注重了词语的选择和辞藻的华丽,但尽管如此,语篇分析理论运用的缺失仍然使他们的翻译作品完全达不到应有的翻译水准。

(二)实验。通过两个月的尝试,我从学生的翻译作品中初步发现了一些变化,尽管由于时间短暂,成果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较之两个月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下面是其中一位学生对一篇名为“Wish for the Fresh men Year”(文章选自《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的前后对比翻译,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被语篇分析理论积极影响的痕迹,是这次实验中较为典型且成功的例子(截选第一段):

对照组译本:四年过后,这个时间还是来了。不到两周,我就毕业了。我回首现在,我无法相信时间过得这么快。我仍然记得上课的第一天,看着课表上的地图,问哪里是教室。现在我大三了,看着新同学带着嫉妒。每天我希望我能够冻结时间,使下面两周过得慢一点。我知道很多人不能等到毕业,但是对我是相反的。

实验组译本:四年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一刻终于来临。不到两周,我就要毕业了。此刻,回想起来,我仍不敢相信时光飞逝如斯。我依然记得第一天去上课的情景,我一边望着课表背面的地图,一边打听教学楼在哪儿。现在我已经是大四的学生,常会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大一的新生。每天我都祈祷时间会凝滞,接下来的两周过得更慢一些。许多我认识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毕业,我却恰恰相反。

(三)实验结果。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论来看,显然在了解语篇分析理论之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整篇译本中的字词句都没有得到最合适的组合和搭配,并且没有目标语应有的连贯性以及在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中应得以全面体现的语法结构、词汇、语序等。之后,我逐步向学生引入语篇分析理论。第一步,引导学生把原文的语境、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全部考虑进来,全面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第二步,对原文的语法结构、词汇、语序等语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大到篇章构成,段落过度,细化到字词句,每个层面都得到照顾。

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对语篇分析理论的运用,进一步明确了其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突出作用和重大意义。语篇分析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摸索和发展更多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以最终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 篇五

戏剧的源头:原始巫术仪式

从巫术仪式中生发出来的原始戏剧就是戏剧的远源;而晚近的民间的以娱人为主的娱乐表演则构成了戏剧的近源。

第二章 东西方戏剧的历史传统

古希腊罗马:三位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尊为“希腊悲剧的典范”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鸟》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喜剧之父”

英国的文艺复兴戏剧在16世纪后期蓬勃发展并达到高峰,开创了西方自古希腊戏剧以来的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戏剧时代。莎士比亚 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各自的创作情况)

悲剧家:高乃伊《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

拉辛《昂德马克》《费德尔》

喜剧家:莫里哀《可笑的女才子》《达尔杜弗》(《伪君子》)《吝啬鬼》(《悭吝人》)启蒙主义的戏剧最早产生在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戏剧主要体现在拜伦和雪莱两大浪漫诗人的创作中

在创作方面,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小仲马《茶花女》

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著名的戏剧家:挪威的易普生。易普生作为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性人物,曾被誉为是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他甚至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俄国戏剧较早就形成了一种批判、讽刺现实的传统。果戈理是世界著名的讽刺喜剧家

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一种集诗、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戏剧形态样式;艺术形态上与印度梵剧相接近,是写意形的戏剧样式,歌舞并重,以程式化的表演为舞台基本手段。

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东方戏剧大多是合歌舞以演故事,而西方的戏剧却出现了以对话、动作为主的话剧形态、以舞蹈为主的舞剧形态以及以声腔音乐为主的歌剧形态。

第三章 戏剧的形态与要素

舞剧三种主要形态样式。

①总体性或高度综合性,即保持着歌、舞、诗三位一体、浑然不分的上古“总体艺术”的特色,而且有着很强的吸附功能,随时自如地把其他各种艺术因素融汇进自己的演出体制之中。②虚拟性或写意性,即舞台演出形式倾向于与生活原型拉开距离,表演的声容造型经过精心设计,以一种经过艺术夸张变形的程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③剧场性,即注重激发观众现场热情,在剧场中借助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手段,创造出一种诉之于观众的视、听快感的剧场气氛。

第四章 戏剧的观念

“大戏剧”是指传统的舞台剧和从传统的舞台剧而生发出的现代影视剧。德国学者罗伯特·普罗尔斯在《关于戏剧学的问答》中首次提出“戏剧学”的概念。对于中国现代戏剧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是王国维和吴梅。

第五章 戏剧性:戏剧的本体性

剧性体现的是剧作对于人的命运模式的直观的构建②戏剧性是指从特定的戏剧手法中所体

第1页(共3页)

现出来的艺术特性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戏剧艺术对于人物的表现和人性的揭示大致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的情节化②人物的个性化③人物的心理化④人物的符号化

第六章 戏剧的动作与冲突

①戏剧动作就是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

②所谓戏剧动作,起码应包含有这样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对人的行动的直接模仿,也就是外在的可见的人物的言行举止;其二就是与其外在行为举止相对应的心理体验,以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

③戏剧动作类型:1是纯粹的外部动作,2是性格化动作,3是心理动作。

戏剧动作的基本特性:直观性 目的性 流惯性

戏剧动作的构成:主要的体现为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心理动作甚至静止动作等。

是一种体现在完整的戏剧动作当中的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艺术表现形式。当某个剧中人希望得到什么而得不到的时候,或者当他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而摇摆不定的时候,甚至处于某种强烈的欲望而欲罢不能的时候,一种激烈的冲突也便产生了。戏剧冲突的类型:人与自然的冲突 人与社会的冲突 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

第七章 戏剧的情境、意象与场面

是指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势与境况。情势,呈现出一种戏剧动作和冲突的时间状况;境况,呈现出一种戏剧冲突的空间状况。设定一个戏剧“情境”,就是为了要在其中展开丰富复杂的“情感”,为剧情的展开选取一个“时间”和“空间”,是为了给剧中人的戏剧动作和冲突以有力的支撑。

P25

5②戏剧情境的设置需要迅速而简洁地展现剧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戏剧情境的设置是为了尽快地揭示出戏剧的主要矛盾并预示其可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足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戏剧意象:贯穿于戏剧创作于接受的多个层面,是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物之象。

戏剧意象的创造,不仅在于追求舞台表现的诗意,还在于创造出戏剧观演中的诗的意境。戏剧意象就形态和性质包括总体意象和具体意象两大类。

①就是指舞台上直接呈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流动性的生活画面。他是展现戏剧情节、构成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

②具体来说,构成戏剧场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和场所,其二是剧中人物(角色),其三是剧中人物的具体的活动过程

第八章 戏剧的时空品格

戏剧节奏:在戏剧的动作、冲突与剧情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戏剧节奏的原则:节奏的绵延性 节奏的变化性 节奏的周期性

又可称为“布局”,它不仅涉及到一出戏中具体情节的安排,而且还包括戏剧场面的具体设置;或者说,它既体现在完整的情节构造与展开之中,又与戏剧场面的铺排与处理有着直接的关联。它不仅属于编剧的职责,而且更是为戏剧演出整体负责的导演的任务。戏剧结构一般都具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戏剧结构的类型及例子:

锁闭式结构《雷雨》

开放式结构《西厢记》

人物展开式结构《茶馆》

冰糖葫芦式结构《陈毅市长》

时空交错式结构《狗儿爷涅槃》

首先应该注重行动上的整一,并进而体现到戏剧主题意旨及风格表现上的整一当中。其次,戏剧结构的整饬还必须表现在戏剧编演的首尾一致、层次分明上。戏剧创作中究竟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开场和结尾?

就“开场”而言,其一,开场必须很快的将必要的情况清楚的交代给观众。其二,开场还需要预示剧情发展的方向。其三,往往在最有戏剧性的部位开场。

第九章 戏剧的审美类型

悲剧和喜剧成为戏剧最基本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

悲剧: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最初也是最为经典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鲁迅也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审美效应:一方面是观众因目睹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过失而产生怜悯同情;同时,另一方面,更因失败的惨痛而产生恐惧和震惊

悲剧的四种类型: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心理悲剧

喜剧:相对于悲剧的严肃和崇高而言,喜剧应当属于一种世俗形态的戏剧类型

喜剧类型及代表(前三个)

①幽默喜剧

②讽刺喜剧 俄国剧作家果戈里是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喜剧的奠基人。《钦差大臣》 ③浪漫喜剧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④世俗喜剧

⑤情景喜剧

⑥闹剧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悲喜剧进一步走向批判与写实,在悲喜混杂的基础上,更加。正剧乃是一种以正面表现现实人生及其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形态

荒诞剧:直接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有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尤金·尤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

如何理解戏剧观赏中的移情与间离:

戏剧观赏的审美体验实际上主要体现为“移情”与“间离”这样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戏剧审美交流中,还需要观众起码保持相对的静观,以体现与剧情的一定程度上的间离。静观就是间离,也就是要求观众与戏剧的剧情保持必要的心理距离。让观众保持一种相对冷静的姿态去面对戏剧的演出。

总之,移情与间离。作为戏剧观赏中所应有的一种艺术姿态,观众之于演出,既需要“入乎其内”,又需要“出乎其外”。没有移情,就不能感动于中;没有间离,也就不能跳出剧情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品味。

题型:

一、填空20分

二、名词解释 4个 一个5分共20分

三、简答4个 一个10分 共40分

6.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篇六

言语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信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言语,教师的言语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言语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言语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现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言语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言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桌面”不能说成“屏幕”;鼠标操作中的“鼠标指针”不能说成“箭头”。因为“桌面”、“鼠标指针”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屏幕”、“箭头”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言语,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 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言语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言语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有的都是言语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教学言语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言语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言语去解释抽象的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言语,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记忆最深刻。记得在讲解“文件夹”的概念时说:同学们看过这样一个魔术没有,就是:一个魔术师能在一个盒子中变出一个小一点的盒子,然后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有一个更小一些的盒子,没完没了的,可以变出一大串的盒子。我们的文件夹就像这个盒子,可以盒子里藏盒子,再藏盒子,也可以藏其他东西。这样同学们既听懂了文件夹的含义,也使他们记忆更加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言语,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信息技术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言语,效果更是不同凡响。例如在讲六年级“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 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鼠标点点,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三、教学言语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据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有关专家对3国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授的大学生在中国占71%,日本占54%,美国占96%。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言语、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我上五年级的《美丽的电子贺卡》,我要求同学们动动脑,设计出最具有自己个性的贺卡来。我发现赵同学很不认真,呆呆地在想着什么,于是我说:赵同学,你头顶怎么一亮,我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吗?非常灿烂,是不是想出好的创意了,那快点做吧。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赵同学思想集中,而且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

四、充分运用体态言语

教学体态言语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来补充口语的不足。有些口语或文字,学生不甚明白意思,而通过教师的体态言语,便豁然开朗。教师口语与体态言语同时使用,自然和谐,大方洒脱,具有感召力,往往会使学生情绪更饱满,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为什么教学言语特别是体态言语这么重要呢?美国心理学家梅拉经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人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

7.艺术学理论与美学关系再辨析 篇七

一、关于艺术学的由来

有关艺术学的诞生有多种说法, 由于近现代西方文化强势侵入的影响, 中国艺术学理论界普遍认为艺术学是来自西方哲学分支的美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马克斯·德苏瓦尔 (Max Dessoir) 出版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一书, 对艺术学问题做出了探讨, 使得艺术学理论初具规模和体系, 最终确立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在我国的艺术学研究中, 1942 年马采在发表于《新建设》的《从美学到一般艺术学》一书中, 第一次给艺术一个明确的定义:“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1明确地指出:“艺术学或一般艺术学, 就是根据艺术的特有的规律去研究一般艺术的一门科学。它是由距今100 多年前德国艺术学者费德勒奠定了其作为一门特殊科学的基础, 后来又由德苏瓦尔和乌提茨赋予其一个特殊科学的体系。”2他提出:“过去以为美学的研究领域, 包括一切美的对象, 并不是只限于艺术, 即凡是能够给予我们美的感受的自然物以及人类的行为, 无一不在研究之列。”“因此, 就是美学者自己, 也不得不提出限制研究对象范围的要求, 主张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 应该获得独立。”3可以说, 马采在我国的艺术学史上较早地主张艺术学学科独立, 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艺术学的系统理论。其实, 早在中国《周书》《隋书》等的史书中出现的“艺术列传”就是中国最早的有关艺术史与艺术家知识的艺术学理论, 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过程中, “艺术列传”的出现, 说明“在中国, 有关艺术的思想和对艺术学理论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 堪称世界艺术和艺术学理论园地的一朵奇葩”。4

对于中国而言, 艺术学理论学科具有悠久的传统与历史, 而且与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比如, 中国古代艺术家往往都是文人或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士人, 中国绘画艺术也必须强调诗、书、画、印四者合一的人文素养。而将艺术学课程纳入我国高校, 首先是东南大学宗白华为艺术系和建筑系学生首开艺术学课程, 后来, 张道一先生提出应该建立“艺术学”的口号, 并随后在东南大学建立艺术学系, 这在全国是首创, 北京大学、杭州大学等高校随后响应, 各自先后在本校设立了艺术学系, 这一系列举动使艺术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在中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艺术学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关系

德苏瓦尔在对待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关系问题上主张:“艺术也将在方法方面与美学联系在一起, 而且这种联系会更加紧密, 因为美学与艺术科学即使在现在也都经常是联合行动的, 诚如挖隧道的工人们那样, 他们从相向的两个点挖进山去, 然后相遇于隧道的中心。”5可见, 德苏瓦尔主张艺术学理论与美学应划清界限。宗白华则认为:“美学之范围, 不足以包括一切艺术, 故艺术学之名遂脱离美学而独立”;“艺术学也可谓是美学的一部分”, 但艺术学内容“非仅限于美感”, “如一个艺术品所表现的文化, 作家的个性, 社会与时代的状况, 宗教性, 俱非美之所能概括也。故艺术学之研究对象不限于美感的价值, 而尤注重一艺术品所包含、所表现之各种价值”6。可见, 艺术学和美学是并行发展的, 艺术学研究的方法即艺术哲学的方法, 将部分的与美学重叠, 所以, 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要从分析具体艺术问题出发, 走向艺术哲学的新高度。

艺术学升门以后, 艺术学理论由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 名称也由“艺术学”改为“艺术学理论”, 其目的是建立各个门类艺术之间的联系。马采曾指出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 同时也是艺术学的意义。”7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各个艺术门类产生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及宏观整体的理论体系。由此, “艺术学所要寻找的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的普遍规律, 是超越于门类艺术规律之上的根本规律, 是艺术区别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共同规律。”而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美的现象。它的主要范围是艺术, 因此, 美学也被称为艺术哲学。虽然, 艺术学理论与美学在研究对象方面有许多重叠的部分, 而且, 两者都是从抽象和宏观的角度来研究艺术, 但是, 美学不能包括和研究艺术所有的相关内容与问题, 而且, 艺术学理论也不能包括美学所研究的“广大的美”的范围与内容。也就是说, 艺术学理论关注的不仅仅是审美方面的问题, 而美学也不仅仅限于艺术与艺术美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 艺术学理论与美学在以艺术为研究对象方面有很大不同, 艺术学理论是利用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来解决艺术门类之间共性的问题, 而美学则是以艺术为研究的材料来探寻有关美的问题与本质。

探寻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区别与差异, 目的不是要在两者之前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是在学科与学术方面有利于两者的界定与研究。因此, “艺术学在视野上要真正超越美学和门类艺术学, 就必须从艺术和人的精神需要之间的关系出发, 以艺术的形式观念为对象, 围绕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交叉学科三大板块进一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法。”艺术学理论与美学在“艺术之美”的领域内, 两者水乳交融、相互渗透, 而在这个领域之外, 两者又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三、结论

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发展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由于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紧密关系, 以及各门类艺术的交叉与互补的综合型特点, 艺术学升门以后, 虽然中国艺术学理论来自西方, 但中国艺术学理论与美学又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艺术实践中要明确中国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中国特色”。

艺术学理论的产生是人文学科不断变化与深化的必然结果, 但是这种细化的结果并不是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某种鸿沟或壁垒, 而是强调分工合作的相互借鉴并共同发展。由于艺术学理论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殊性, 在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的过程中, 艺术学理论既不同于美学, 又与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学理论曾经一度与美学界限模糊, 甚至被美学所涵盖。所以, 厘清艺术学理论与美学之间的关系, 才能明确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范围与界限, 才能更好地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应该建立“艺术学”》.《张道一文集》上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

[2]王廷信编.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3]王一川主编.《艺术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

8.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 篇八

【关键词】 艺术学;影视音乐;拓扑;音响;画面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在艺术学升格为门类的一年多时间之后,2012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成立“中国影视音乐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在艺术学视野下,思考和探索影视学科与音乐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方式,追求1+1>2的互补共赢关系,分别拓展音乐与影视学科新的生长空间。这对于促进艺术学学科整体建设,推动艺术学各学科深度综合,分别促进音乐、影视学科成长都将起到积极重要的示范作用。那么如何从“影视音乐”一点着手,管窥影视与音乐学科整合生长的前景?笔者以为可以将“影视音乐”创作中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从电影、电视诞生之日起,关于“影视音乐”的学科性质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的认为影视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型,归属于音乐学学科。有的认为影视音乐是电影电视的一部分,从属于电影电视学学科。还有的认为影视音乐是电影电视与音乐的结合。无论上述哪种观点都是在影视与音乐分而割治的前提下的探讨,都难以消融影视与音乐的学科壁垒,不利于产生水乳交融的影视音乐佳作。顯然,影视与音乐的学科鸿沟是影视音乐发展的瓶颈。虽然影视、音乐都已形成各自严密的学科体系,但是,如果仍在这两条路上摇摆徘徊,其结果不容乐观。因此,超越固有的学科界限,确立艺术学视野下“影视音乐”的独立性质,才能为“影视音乐”艺术带来新的突破。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说:“统一世界中所包含的那些东西是不能用一把斧子砍开截断的,热不能与冷分开,冷也不能与热分开。”[1]108 “影视音乐”也是如此。好的“影视音乐”,画面与音乐水乳交融,观看时仿佛“听不见音乐。音乐仍然真实地存在,只是被观众听进情节中去了。”[2]110观众不仅记住了音乐也同时记住了与音乐相随的影片画面或镜头。“影视音乐”创作也是如此。优秀的创作者,在拍摄画面的同时会迸发出与之相应的音响想象和欲望,对镜头或画面幻化出音响或音乐的读解。或聆听某种音响联想、产生某种场景、画面。电影符号学理论[3]144-165,将音乐、音响、镜头、画面等一同视为电影创作的基本语言,不分主次,不分彼此,共同构成影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影视音乐”具有自成一体的独立性质。“影视音乐”的音响、画面缘何彼此关联?二者如何结构组合?结构组合的方式应遵循什么原则?笔者尝试运用几何学上的拓扑理论解释“影视音乐”中音响与画面二者有机整合发展的主张。

一、“影视音乐”创作的拓扑理论

镜头、画面、音响、音乐、人声等构成“影视音乐”的语言,各种语言之间有差别也有共性,在影视作品连续发展变化过程中(1),“影视音乐”语言及其组合在保持着与影视作品相一致的前提下具有结构不变的特征。笔者将揭示这种不变结构的理论称为“影视音乐”拓扑理论。

拓扑,英文为Topology,原意为地貌,最初称为形势分析学,研究图形性质。1847年J.B.利斯廷将几何变化下的不变性命名为拓扑学,[1]641906年,F.豪斯多夫界定了拓扑空间的含义,标志着一般拓扑学的诞生。[1]6420世纪以后,人们用拓扑学表述几何空间连续的性质。比如,图形变化中,不改变图形附贴性的变换,图形连续而且各点一一对应的变化(橡皮球变形)等,都称为拓扑变换。可见,拓扑是指在连续变化中保持不变的那些几何性质,即变换下的共性。[1]108如果把几何空间视为点的集合,那么拓扑是赋予非空集合以边界、距离、极限、连续等属性的结构,即,拓扑空间是特定结构的集合。我们如果把空间视为具体事件,把空间中的点视为事件的构成元素或部件,那么空间概念不局限于几何学了,其他任何事件都可以引入空间概念和性质,空间成为事物构成元素及其关系的高度抽象的概念。

我们把影视作品视为抽象的空间,将剧情、镜头、画面、音响、人声等影视作品构成元素视为影视空间中的子空间,或影视空间中的点集,这些子空间之间存在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在影视作品发展变化中保持不变,即影视作品创作的拓扑形质。作为影视作品的组成部分,“影视音乐”创作的拓扑理论是指,研究“影视音乐”中音响、画面等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及其结构组合关系,以及这种结构组合关系在不同影视作品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发展变化中保持不变的性质的理论。其内涵包括:首先,在影视作品连续变化过程中,“影视音乐”的音响、人声、画面、镜头之间具有彼此关联的关系,用拓扑语言表述,就是互相“附贴”的关系。其次,在影视作品连续变化过程中,“影视音乐”的音响、人声、画面、镜头在帖附关系基础上,呈现动态变化的组织结构。最后,在影视作品连续变化过程中,“影视音乐”的音响、画面、镜头组织结构发展变化需要遵循影视作品整体发展的共性要求。“影视音乐”创作的拓扑理论旨在明确“影视音乐”具有自成一体的独立性质的前提下,探讨“影视音乐”音响与画面等构成要素或语言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及相互关系,揭示“影视音乐”在各种影视作品发展变化中音响与画面二者之间不变的结构组合方式。

二、“影视音乐”中音响与画面的贴附关系

画面和音乐作为艺术语言,具有具象与抽象的双重属性。从具象上说,某一画面、音乐可能是特定时间、事件、场景中产生画面或音乐,与某一现实生活特定时间、事件、场景一一对应,具有确切、唯一的表现内容。也可称为音乐、画面表现内容的确定性。比如,雨天可以对应水流画面与嘀嗒、清脆声音。从抽象上说,某一画面、音乐可以对应多种时刻、事件、场景,能概括、抽象出某一类事物的特点,从而与某一类事物的多种情景对应。也就是说,某一画面、音乐,与其所表现的现实生活时间、事件、场景等内容不具有对应性、唯一性。也可称为音乐、画面表现的不确定性。比如,流水、嘀嗒声音,既可以对应雨天,也可以对应山泉,还可以对应室内管道。音响与画面之间的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表现为:当一种音响与一个画面成为唯一对应时,这时音响与画面就具有确定关系;当一种音响与一个画面不是唯一对应时,这时音响与画面就具有不确定关系;音响与画面之间这两种对应关系称为音响与画面的帖附关系。“影视音乐”创作和欣赏的魅力,其实就是在画面、音乐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多种可能中,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多种变化中游戏的乐趣。

笔者将音乐与画面的帖附关系根据二者对应的确定程度分出四种类型:音响画面的语义符号、音响画面的势态、音响画面的情态、音响画面的留白。具体陈述如下:

首先,音响画面的语义符号指当某一音乐表现特定的画面、场景、事件、人物、风格等内容时,音乐与画面之间所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音乐美学所指论观点:“音乐的价值在于它对于音乐本身以外事物的‘所指’(references)。一首歌曲或一张图画对听众或观众来说当然可以成为某种非音乐观念的符号。”[4]73虽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具有明确的所指,但是,在特定时空下产生的音乐、画面,与该时空中事物密切关联,因而这些音乐、画面具有了唯一特定的表现内容,笔者称之音响画面的语义符号。有的音乐符号、音乐语义是观众们所共认的,约定俗成的。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在监狱中播放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选段“微风轻轻吹”,《教父3》在影片结尾处运用歌剧《乡村武士》音乐等,这里的歌剧或音乐会都是具有尊贵高雅内涵的语义符号,《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用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特指中国共产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有的音响画面符号则是作曲家有意为之,人为赋予。尤其是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某些主题旋律、音型、节奏等,常常多次出现,表现一个特定的内容,同样具有了音响的语义内涵。比如奥斯卡获奖影片《赎罪》影片一开始出现的音乐片段:由钢琴四度音程下行、单音重复、弦乐急促节奏、打字机敲打键盘声共同构成的背景音乐,表现出情窦初开的女主人公布莱欧妮的内心躁动,这个片段在影片中出现多达7次,就具有语义性。音响画面的語义符号,为音画结合提供了经典范本,也为影视作品展开故事情节提供了符号化的发展手法。

其次,音响画面的势态指音乐与所表现的画面、事物、场景、人物、风格等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形态、运动趋势、发展倾向等相近关系。音乐美学家朗格指出:“音乐具备运动和力学的品质,这些品质通过速度、张力、松弛及其他手段得以表现。”[4]75音乐运动的力学轨迹与画面图案的点、线、面具有相似性。音符高低起伏与线条上下波动相似,音符快慢运动状态与画面变化状态相似,音响色彩与画面色彩的相似,甚至音响力度与画面张力之间等等都具有相似性。音响形式与画面形式之间的这些相似关系都是音乐与画面的势态。势态具有音响、画面结合的内在联系。如悠长缓慢的旋律与开阔平展的湖面;如激昂强烈的贝多芬音乐与天气突变、山崩海啸等场景,流畅灵动的莫扎特音乐与明快、轻盈的舞动步伐;如铜管乐器与辉煌华丽的油彩,弦乐与木管乐配器色彩与和煦暖阳、风平浪静的景象等。音响画面的势态,是音画结合的又一种方式,在表现内容上不如语义性、符号性音乐明确,有一定的抽象性,却给许多看似完全不同的音乐、画面、情节、事物提供了结合的可能性,具有较大发展结合的空间。比如,在影片《金色池塘》中,比利驾驶快艇驰骋在湖上,快艇的运动与钢琴快速旋转的音流和舞蹈性节奏具有相似的运动状态,这就是在势态上音乐与画面、场景的结合。

再次,音响画面的情态指音乐与所表现的画面、事物、场景、人物、风格等具有唤起人们相似或相同的情绪情感反应的相近关系。音乐表情论倡导者朗格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类比物。”[4]75音乐音响总是通过作用于听觉唤起人们的喜怒哀乐,画面线条色彩构成也是通过视觉唤起人的情绪反应,当音乐音响与画面的情绪状态相似或一致时,音乐与画面具有了共同结合的帖附关系。不规则切分节奏、不规则线条图案唤起不安、尴尬情绪,昏暗的光线、暗哑的嗓音唤起忧伤悲哀的情绪等。不同事物之间相似的情态是音乐、画面结合的中介。音乐、画面的情态,是音画结合的另一种方式,比起音乐语义符号,以及音响画面的势态,音响画面的情态更为抽象,也更容易为观众感知,具有浓郁的情绪感染力,是赋予影视作品情感性内涵的主要方式。比如,影片《金色池塘》中夕阳下辉映着金色的余晖,与舒缓温和的钢琴配乐,形成意味深长、含蓄温婉的柔情。罗曼与比利快乐地驾船,钢琴轻快简短的音型,配合滑翔的快艇、洁净的湖面,烘托出轻松愉快的情绪。

最后,音响画面的留白是指音响与画面各自传达、表现的内容或含义互不相干、不具有明确关联的相互关系。“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带给观众莫名的思绪、意味,常常难以确切地指明其表现内容或含义,这就是音响画面留白。无论“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场景、人物、情节发展如何紧密结合,仍然具有镜头画面所不能完全概括的内容。这恰恰是“影视音乐”在创作中留给观众读解的空间,也是“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总之,音响画面的语义符号、势态、情态、留白等关系,是音乐与画面结合的基本点,也是“影视音乐”创作和欣赏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欣赏、创作影视作品提供线索、视角和方法。凭借以上几点,音响、画面等不同影视语言可以彼此结合、“贴附”在一起了,那么音响、画面有哪些结合方式呢?

三、“影视音乐”中音响与画面的结构组合

上述几点为“影视音乐”中音响与画面的相互关系提供了“贴附”点,在影视音乐作品中,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陈不变而是不断动态生成的。具体而言,音响画面在动态结合过程中有哪些组合方式?总结概括起来,可以有补白、层叠、对峙、平行等四种主要的结合方式。

首先,补白指的是对平实、朴素、中庸的音响、镜头、画面等素材赋予思想、情感、意义的组织方式。比如,面对女性酮体,加入弦乐高频泛音,能表现观看者的焦躁饥渴心理,如果配合鼓乐就表现忐忑热烈。补白具有引导、暗示画面镜头语言的作用。

其次,层叠指的是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情感、意义倾向的音响、画面叠加使用,从而起到烘托气氛、加强镜头叙事力度的作用的组织方式。具有某种语义符号的音乐配上相似内涵的画面,能增强影视作品表现说服力,能较好地发挥渲染作用。废墟配合零乱、不协和音响,蔚蓝天空配合长笛清澈音响等,都具有递进、加强气氛的意味。比如,《金色池塘》男主人公罗曼在树林里采草莓,茂密的树木,阴暗的光线,踉跄的脚步等镜头画面已经表现出罗曼的慌张,此时再配合不协和音响、摇摆的节奏,更加强了对罗曼恐惧心理的表现。比如,棉袄、冬雪飘落配合习习簌簌声响等多种冬季事物叠加,能起到渲染效果,具有强化镜头画面语言的作用。

再次,对峙指的是具有较大反差的思想、情感、意义倾向的音响、画面,在矛盾冲突中结合的组织方式。对峙具有揭示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常常造成强烈震撼效果。比如,1990年的《教父3》,在影片结尾处运用歌剧《乡村武士》音乐,美好、优雅的歌剧音乐与野蛮、血腥的黑帮火并场面形成了强烈的声画对位关系,使影片的主题更为鲜明。

最后,平行指的是具有不同思想、情感、意义内涵的音乐、画面同步发展,形成两个或多个线索并行发展的组织方式。平行、对位的组织方式,便于表现复杂、多重线索的故事情节发展。比如,《金色池塘》罗曼回到别墅时,向妻子述说树林里的遭遇,响起了他在树林迷路时的音乐片段,这里此时与彼时、树林与别墅、讲述与回忆,形成了两个时空的对话。又如,奥斯卡获奖影片《救赎》男主人公罗比在家中,屋里回荡着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男女主人公相互之间倾心表白的二重唱,与此同时,罗比敲打着键盘给心中爱慕的西西里娅写信,中间穿插着西西里娅在华丽城堡家中满腹心思梳妆打扮的镜头。罗比家与西西里娅家、现场音乐与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两条线索展示出现实处境与内心爱慕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补白、层叠、对峙、平行等组织方式是音乐与画面在动态结合中形成的结构,在影视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音乐、画面结合过程中,还需要与影视作品整体发展保持内在关联,与其他影视语言共同作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因此,音响、画面结合过程中,需要同时守候影视作品的节奏、张力、基调、风格等整体特征,保持与影视作品表现意图的一致性。

四、“影视作品”中的音响与画面的共性守恒

“影视音乐”作为自成一体的独立艺术形式,虽然具有自身独特自在的品质和属性,但是,“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组成部分,受制于影视作品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要求。“影视音乐”无论是再现、还原或幻化现实生活场景,总是要保持在影视作品整体表现意图的基础上,对音响画面进行具有主观倾向性的选择和组织,以解释、补充、强化音响画面的情感态度和主观意愿,从而服务于影视作品的表达意图。这不仅要求结合影视作品剧情、人物性格等相关因素来理解“影视音乐”,而且要求影视导演与作曲家在对剧情认识上达成统一,思想情感保持一致,在感受体验上彼此相互靠近。因此,“影视音乐”需要在多个方面与影视作品整体保持空间节奏、空间张力、基调、风格等方面的一致,以守候影视作品的整体一致性。

首先,空间节奏指影视作品整体展开的时间长短、变化频率的快慢的内在统一性。影视作品总是在流动变化中呈现。这是由影视艺术叙事的方式所决定的。影视叙事是在时空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影视叙事的运动性质,决定了影视作品有自己发展变化的节奏。影视作品统一内在的节奏决定作品中“影视音乐”节奏的快慢。“影视音乐”或隐或现或重复或变化地流淌在影视作品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视觉媒介,把零星紊乱的镜头连接起来“建立一个连续的情景。”[5]38有的影视作品整体展开的节奏舒缓,其音乐节奏也主要以缓慢为主。如,奥斯卡获奖影片《金色池塘》。有的整个影片叙事节奏简洁明快,音乐节奏也敏捷畅快。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具体到一首影视音乐时,又有音响节奏与画面节奏的区分。音响与画面的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则不同。但是,从影视作品的整体要求上看,“影视音乐”的节奏需与影视作品的整体节奏基本保持一致。

其次,空间张力指影视作品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强弱、疏密、浓淡、聚散等变化的整体紧张趋势。空间张力是推动影视叙事发展、造成影视发展冲突的手法,可能聚集于作品的某一个瞬间也可能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发展始终。影视作品的空间张力需要借助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影视音乐”等多种语言共同形成。因此,作品的空间张力制约着“影视音乐”的空间张力。“影视音乐”主要通过音画等感官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唤起观众身心体验的强弱程度来形成张力。无论二维还是3D,无论单声道还是立体声,“影视音乐”配合影视技术的升级换代共同丰富着观众的感官享受,激发观众感同身受的生动体验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加强影视叙事的说服力。影视音乐的张力形成有多种方式。强弱对比、音画重叠、视听反差等。比如,外表的轻松愉快气氛与内心酸楚音乐构成张力,音乐表现的内心节奏与环境音响的外在节奏构成张力,画面阴沉与音乐明朗构成张力等。

再次,空间基调指影视作品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明暗、色彩、轻重、喜怒等影视作品的整体情绪状态。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自己的空间基调,或平实朴素市井风、或浪漫优雅田园风、或诙谐调侃等。影视作品的空间基调决定了“影视音乐”的基调。“影视音乐”总是在影视作品主题思想指导下,配合影视叙事过程,共同完成影视作品思想观念的陈述和表达,形成整体统一的基调。比如电影《疯狂的石头》运用了听众所熟知外国谍战片的动机音型,加入怪异的电声,构成拼盘似的音响,与画面共同产生一种滑稽效果。就一首影视音乐而言,也存在音响与画面的基调一致与不一致两种情况。具体到一部影视音乐时,还要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具体情节而定。但是,“影视音乐”整体上受制于作品的空间基调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空间风格指影视作品呈现出个体、时代、民族等艺术家个人、群体所特有的、持续的稳定的艺术特征。在作品创作中,影视导演、作曲家都要体现出个人或时代的思想价值观念,在作品中留下个人或时代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痕迹。这些观念和痕迹成为导演、作曲家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并持续、稳定地保留在作品中时,就成为了影视作品的艺术风格。导演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作曲家长期创作也会渐渐形成个人的音乐风格。有的作曲家与某个电影导演长期合作,形成了与导演电影风格相匹配的音乐风格,成为导演的御用作曲家。比如,久石让与宫崎骏,约翰·威廉姆斯与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影视作品的空间风格与“影视音乐”的风格形成,常常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每个导演、作曲家都可以具有,但却是许多导演和作曲家一生追求和渴望的。

综上所述,“影视音乐”需要在多个方面与影视作品整体保持空间节奏、空间张力、基調、风格等方面的一致,以服务于影视作品整体布局和发展要求。

五、结语

上述论述提出“影视音乐”创作的拓扑理论,尝试揭示影视作品中音响与画面的结构关系,为“影视音乐”创作、欣赏、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角度。该理论开启了拓扑学运用于艺术学领域、尤其是“影视音乐”创作领域的研究思路。然而,该理论的完善、深化、运用,尤其是落实到创作实践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计算机绘图、计算机音乐都十分普及的今天,“影视音乐”创作的拓扑理论或许将预告影音同步时代的到来。

上一篇:又是蚕豆飘香时散文下一篇:XX学校讲故事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