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局领导讲话稿(精选8篇)
1.读书节局领导讲话稿 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在一定意义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国际阅读学会对阅读也有定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的未来。读书是每个人生命的需要。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智慧之窗。
书是人类历史文明、自然科学和社会经验的结晶,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成长史。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他们谈吐不凡,言行间充满自信,因为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自然在不同的场合游刃有余。如果我们想要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博览群书,多读书、读好书。“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读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人们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增长本领,提升品位,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
我校本届读书节活动的主题为“青春因读书而美丽,人生因知识而精彩”,围绕这一主题,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希望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读书节的各项活动中去,以书籍为伴,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在书海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
老师们、同学们,热爱读书吧!让我们与书为友,让我们捧起书本,翻开书页,在唐诗宋词中穿行,寻觅古人的淡然心境和绝世才情;在无声的语言里,看人文与科技共舞,赏经典与时尚齐飞。
同学们、老师们,天道酬勤,宁静致远!让我们的校园里弥漫阵阵书香,让书香伴我们一路前行。最后,预祝我校第六届读书节圆满成功!
2.读书节局领导讲话稿 篇二
一、不看对象, 夸夸其谈
针对听众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特点组织讲话内容, 不仅是领导讲话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我们平时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标准。一篇讲话稿要针对听众, 用他们所能理解的词汇, 去阐述希望他们接受的政策或者措施, 否则连共同语言都没有, 又怎么能让听众领会讲话稿的主旨, 进而以此为据指导自己的工作呢?其结果只能是台上讲话者慷慨激昂, 台下听众充耳不闻, 昏昏欲睡。要避免陷入这一误区, 起草者就需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 要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 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 更要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所惯用的思维方式, 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 有针对性地组织讲话稿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以最大程度地引起听众心中的共鸣, 更好地实现宣传政策、凝聚人心等目的。
二、雷同重复, 缺少新意
内容雷同的讲话稿, 没有新鲜观点和材料, 与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实际、社会实际相脱离, 缺少针对性, 无法发挥指导作用。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是文件搬家, 各级领导人对同一工作的讲话如出一辙, 下级直接将上级文件或领导发言稍作改动, 将“我省”、“我部”改为“我市”、“我厅”, 把省的名称, 改为市的名称, 余下内容基本全文照抄;二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貌相同”, 几句套话就像万金油, 重复出现在各个讲话稿中, 开头总是“白驹过隙, 岁月如梭,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结尾总是“回归过去, 豪情满怀;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就算是穿靴戴帽, 也总是那么几套延续多年的传统服饰。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怕动脑, 图省事, 依葫芦画瓢, 小心驶得万年船。要想走出这一误区, 就要在“新”字上做足功课, 要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 尽量选用新材料、概括新观点, 总结新经验、提出新问题, 探索新规律, 同时对于老问题, 要善于从新视角分析出新情况, 探索出新认识, 拿出新的解决办法, 从而使听众受到新启迪。
三、贪大求全, 漫无边际
对于贪大求全, 面面俱到, 漫无边际的文章, 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那就是“甲乙丙丁, 开中药铺”, “写文章, 做演说, 著书, 写报告, 第一是大壹贰叁肆, 第二是小一二三四, 第三是甲乙丙丁, 第四是子丑寅卯, 还有大ABCD, 小abcd, 还有阿拉伯数字, 多得很”, “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 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形式主义, 源于撰写者过分追求完整性、系统化, 生怕不完整, 分量不够, 漏掉什么东西, 看似条分缕析, 全面系统, 实则臃肿、冗长、散乱, 真正需要重点着墨的内容却淹没在一系列符号和无关紧要的文字之中。讲话稿篇幅有限, 面面俱到, 处处创新, 很难做到。能够在关键和重点问题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就是一篇较好的讲话稿。力避陷入贪大求全、漫无边际的途径就是在谋篇布局和下笔着墨中, 从实际出发, 该繁则繁, 能简则简, 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抓住事物的本质, 要害来写, 重点突破, 纵深发展。
四、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
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的典型表现就是只有观点, 没有论证, 只有原则要求, 没有具体措施。不少讲话稿都容易陷入这一误区, 尤其是工作部署类的讲话稿, 往往是口号喊得震天响, 听众也是群情激奋, 冷静下来后, 却发现还是不清楚该项工作应如何着手, 似乎该项工作只需用口号加以落实, 至于实效做与不做差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就是无实事求是之意。避免空话、套话的途径, 主要体现在“实”字上:一是求“实”。在动手写作之前, 先要对某项工作进行细致调查研究, 了解其真实情况, 并提出具体措施, 成竹在胸, 再下笔行文。二是写“实”。也就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 如何将其在讲话中予以体现。这就需要以写“实”为目的, 多用“实”材料, 多出“实”观点, 提出“实”措施, 不仅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 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五、故作高深, 借奇唬人
故作高深, 借奇唬人, 就是指故意使用一些生僻难懂, 佶屈聱牙的词语, 大量的、生硬地引用古词旧典、技术用语, 装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 装腔作势, 以便唬住听众, 掩饰内容的浅薄。但实际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不仅不会使听众肃然起敬, 反而会使人心生厌恶, 如果在引用时, 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更会使人对讲话者形成浅薄无知、狂妄自大的印象。要避免这一误区, 一是要尽量使用听众能够理解的词汇, 如果听众都是某一领域的从业者, 引用一些技术用语无可厚非;二是如果为了表辞达意, 行文需要, 确实需要使用一些较为生僻的词语, 那么应该加以必要的解释说明, 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表明讲话者确实知识渊博, 更主要的是防止听众在对讲话内容的理解上产生歧义, 以利于主旨思想的传播。
六、肤浅苍白, 没有深度
所谓肤浅苍白, 就是立论说理不深不透, 内容空泛, 浮皮潦草, 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 或者干脆“扬长避短”, 鲜有论述, 通篇都是“要求”、“指示”。究其原因要么是撰稿人自身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研究问题视野不够开阔, 要么是思想保守, 有所顾忌, 为求平稳, 总是围绕问题外围, 说说套话、老话, 不敢深入论述。要力避这一现象, 一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功底, 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地分析事物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醒世哲理;二是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 敢为人先, 多看一些权威刊物上最新的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 以了解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为讲话稿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僵化死板, 八股调浓
领导讲话稿作为公文的一种, 必然有一定的写作规范,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撰写稿件是必要的, 这也是提高行文效率的一种途径。但是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如果过分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和程序, 反而会束缚人们的思想, 影响讲话稿的生动性。如许多讲话稿的篇章结构都是“意义作用——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加强领导”, 谈到加强领导无非都是“领导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各项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千人一面, 千文一式, 这样的讲话稿内容僵化, 犹如八股文, 通篇陈词滥调, 没有生气, 缺乏激情, 写者倦怠, 听者厌烦。要突破八股讲话稿的写作模式, 一是要转变观念, 一切围绕讲话主旨谋篇布局, 而不是围绕形式, 生拉硬凑;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 提高撰写者的文字表达能力, 以促使笔下生花;三是要勇于创新写作形式, 从陈规旧习中解放出来, 力求精品佳作。
八、食而不化, 滥引经典
食而不化是指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不透, 没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经典, 则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相比于“故作高深, 借奇唬人”, “食而不化, 滥引经典”对于讲话稿的损害更大。引用一些生涩难懂的东西, 可能暂时会唬住听众, 但如果错误或不当引用一些经典名篇中的词句, 则相当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披上了一件皇帝的新装, 其结果不仅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 而且还会使听众误解经典的应有之意。其根源简而言之就是不懂装懂。要避免陷入这一误区, 一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多读经典, 读透经典, 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再望文生义, 而是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要实话实说。如果确实没有这一较深的文学基础, 那么就实话实说, 用自己的语言, 身边的事例, 一样可以论述高深的理论观点, 否则滥引经典, 反而是东施效颦, 画蛇添足。
九、粗疏大意, 错漏百出
讲话稿粗疏大意、错漏百出, 不仅会影响到稿子本身的质量和领导干部的形象, 而且会对指导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体现为主题思想与有关政策相悖, 内容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事实本质, 行文语气不够中肯贴切, 文字表达词不达意, 行文格式不够严谨。其主要原因就是撰稿者不够严谨细致, 责任心不强, 基本功不扎实。要力避这一误区, 一是要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到准确性对讲话稿质量和讲话效果的重要意义, 增强责任心, 形成认真负责的文风和工作作风;二是要加强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熟悉政策法规, 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三是要做好文字推敲、修改和校对工作, 减少文字差错。
十、语无伦次, 不合逻辑
3.读书,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共同爱好 篇三
习近平:读书让人启发智慧 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在采访中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他还列举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多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2013年11月,习近平参观孔子研究院,将《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拿起来翻阅时说。该新闻引发媒体与公众的关注与解读,这两本书也“一夜畅销”。
《孔子家语通解》以“通解”为名,首先有通盘解说全书的意思;《代前言》是对《家语》成书、流传及真伪等问题的梳理;该书立足学术前沿、展示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家语》全书及各篇的基础上,本书的序言认真、细致、准确、条理,注释与通解则网罗、综合各家,充分吸收现有注解成果,既做到择善而从,不标新立异,又爬梳剔抉,陶冶浑成。《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
李克强: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
2013年5月,当时正在瑞士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当被一位瑞士大学生询问“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时,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在2012年年底的新华社人物特稿里,曾经提到李克强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尤其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甫一问世,立刻引起李克强的注意,他马上要求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
《第三次工业革命》描绘了一个未来宏伟的蓝图: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人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由于当前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最后阶段的严峻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阅读《大清相国》
2013年,《凤凰周刊》的一篇题为《王岐山脸谱》的新闻报道引发关注,文中提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阅读《大清相国》一书,使得该书在一些网购平台上售罄。据《大清相国》作者王跃文透露,2007年该书出版后不久就曾有媒体报道过王岐山推荐此书的内容。《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本书成功描写了清官、好官、能官、德官陈廷敬宅心仁厚、精明强干、从善如流、却不乏铁腕的形象。
毛泽东: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毛泽东从少年时期便开始博览群书,他把各种有益的书籍都视为珍宝,须臾不肯离开,真正做到了嗜书如命,以书为伴,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毛泽东关于读书的言论有很多,例如:“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
毛泽东曾号召阅读三部中国小说。1938年10月,党的六中全会休息时,毛泽东对贺龙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1973年12月,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再次谈到了《红楼梦》,他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
邓小平:内地最早的“金庸迷”之一
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据报道,邓小平还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之一。“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这是邓小平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20世纪70年代,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之时,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
江泽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
1997年,江泽民告诉美国《时代》周刊自己的个人兴趣:“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我同时是一个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胡锦涛:熟知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温家宝: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读书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国家图书馆,与青年人交流读书心得时说:“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引发你的思考。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的温家宝,提及古罗马的马可·奥勒留所著的《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除此以外,温家宝曾数次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称“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200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腰封印有温家宝“推荐”的新版《道德情操论》。
4.大学读书节领导讲话稿3分钟 篇四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说到读书,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等等,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读书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就拿西汉时的匡衡来说吧,他出生穷苦人家,他却“凿壁借光”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
孩子们,现在家家户户有了明晃晃的电灯,不用“凿壁借光”,我们就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提出六点关于读书的建议:
1、选择好书。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看的“好书”,我们开始可以从短小的儿歌、彩绘本故事、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短小有趣的带拼音的书籍读起,慢慢地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少儿版的名著或一些知名少儿作家(如狐狸姐姐、杨红樱、郑渊洁、曹文轩等)的书籍,这些书非常有趣,它们一定能将你带你在书海中快乐遨游,当然,选择的范围也要广一点,故事类、科学类、艺术类等等。一些如《阿衰》《豌豆》这类的纯漫画书我们要少看。
2、持之以恒。不管老师布置没布置关于“读”的作业,自己在每天都要抽空读书,如早上、下午上课前,每天做完作业后等课余时间读一会儿,这样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读一本又一本的书,积少成多。
3、“不动笔墨不读书”。碰到自己喜欢的好几好句,咱们把它勾画下来,有能力的中高年级孩子们,还可以把它摘录下来,甚至可以尝试写读后感等等。
4、强化记忆。孩子们,你们现在的记性特好,科学家称你们现在正处在“黄金记忆”时期,你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经常读读背背,把一些精彩的词句、片段背一背,等到用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了,这样你也会是一位小诗人、小作家。
5、问中读,读中问。带着问题读,读出你的答案;当我们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要学会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主动请教家长、老师、同学等。
6、反复读。遇到你喜欢的好书,咱们反复读,读了一遍,过段时间又拿出来读,这样反反复复地读,相信你的收获一定非常大。
以上六点建议,跟大家共勉。
孩子们,你们是“诗韵校园,风雅城北”的小主人,希望你们的精彩人生就从“一周一诗”的诵读、“课前三分钟”的诵读、每天的自由阅读开始,让读书真正成为我们的习惯。
5.读书节领导讲话 篇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冬去春来,蛰虫昭苏之时,我们商学院迎来了以“读书修身树荣辱观,迎评促建育天商人”为主题的第七届“读书节”。在此,我代表院党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唤。后来又宣布了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旗帜鲜明地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读书,赋予我们生命更深厚的意义:一方面,让我们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另一方面,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辽阔,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古今往来,有关读书的典故和佳话可谓不胜枚举。读书的濡染和熏陶,文章典籍的教益与启迪,引导着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可以说,没有书籍,文化传承将会断层,人类进步也会迟缓。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必须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动力。我们的民族精神既来自于无数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来自于我们的智慧。而读书正是这种智慧的重要源泉。热爱学习、勤奋读书,使我们的民族被世人称为“礼仪之帮”、“文明古国”。书籍使我们充分体验到智慧的奇葩,而读书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如果说读书“修身”是为人之本,那么,读书“树荣辱观”便是立人之本。在历史上,每一个阶级和社会集团、每一个社会历史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断。人的观念和情感,受到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而这种种世界观与价值观除了受道德行为的影响,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所知、所感与所想。而这些东西更多的则来自于书籍。因为书中不仅记载了我们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烙下了我们愚昧、落后与耻辱的印记。尤其是我国的近代史,更是一部血与泪铸成的史册,里面融进了太多的荣与辱。所以,读书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思想道德领域的种种“失范”现象依然存在,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情况,书籍为我们提供了道德评估和人生评价更为正确的参考标准,她使我们逐渐形成关于荣辱内涵、荣辱标准、荣辱关系方面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并付诸实践。
面对“迎评促建”,我们每个人都任重道远;面对“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我们每个人天商人都豪情万丈。因为“迎评促建”为我们创造了一次机会,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间,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冷静、更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为此,商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办“读书节”,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用文化来提升管理品位,进一步落实学校的文化立校战略,努力创建学习型校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持续跨越式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在全校师生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营造更加和谐文明的校园学习环境,将无知与浅薄、浮躁与肤浅拒之门外,只剩下一颗虔诚与沉寂的心,踏踏实实的做人,扎扎实实的搞科研、做学问。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切实提高同学们对于读书目的、意义的认识,积极地行动起来。为此,我提出以下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要经常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人生成长的主旋律。二是,要读好书,获取成长真谛。向上之书,开卷有益。要多读名家名人的名篇名作,多读健康高雅之书,启迪智慧,拓展视野,树立为理想而拼搏的坚定信念,汲取人生成功的不竭动力。三是,要学以致用,立志成才。要把读书获取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融会贯通,在读书中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然这次“读书节”活动是短暂的,但我殷切地希望她的影响是久远的,通过这次“读书节”能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
最后,预祝本届读书节圆满成功!
6.读书活动领导讲话稿 篇六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由学生会主办的“书香满校园”活动。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伴侣,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发现自我的最美好的途径。书,是我们的朋友,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灵撞击和收获。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培养一个人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读书可以教人宽厚,心地善良,萌生纯真热情的气质;读书可以教人谦虚谨慎,持重内敛,衍生成熟悉稳重的品格;读书可以教人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锤炼刚毅坚定的神情;读书可以教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增添睿智深沉的个性。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常读书,读好书,可以弥补天然之不足,滋生美好的心灵,催生清新的气质。
“有书不读子孙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读书可以怡情益德,轻鄙读书就会走上无知和愚味,精神的家园永远也不会走出荒芜的沙漠,因此读书也是摆脱蒙昧、愚蠢、寡闻、狭隘、浅薄的好办法,会使人走向文明、走向成功。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使同学们了解读书的益处,发现读书的乐趣,培养读书的习惯,成为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文明人,在书海中去感受心灵的愉悦和美妙!
7.整理领导录音讲话应注意的问题 篇七
一、要深刻把握主旨
领导讲话属于一种政务活动,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整理后印发的领导讲话稿, 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对领导指示、安排的再一次传达和部署。这就要求整理的讲话稿要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由于即兴讲话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 如果原汁原味地复述成一篇文章, 往往出现段落层次不清晰, 内容较散乱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整理文稿过程中始终抓住讲话的“灵魂”, 从整体上把握好领导讲话的主旨与基本思路。做到讲话稿主题鲜明, 可从两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标题新颖。一般最初整理的领导讲话稿标题为“某某同志在某某会议上的讲话”, 如果是经领导本人审签后才印发的讲话稿, 则可拟定主副标题。主标题应简明扼要概括出讲话主旨, 最好选用领导讲话中概括性的经典词句, 也可以通过全文进行总结提炼。二是层次清晰。要按照讲话内容的逻辑结构, 合理安排讲话稿层次。对讲话中内容交叉、顺序颠倒或者涉及其他的部分, 要善于归类、系统梳理, 做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二、要准确表达内容
充分尊重原意, 尽量保留原话, 是整理领导讲话稿的基本要求, 这有利于体现领导讲话的风格和水平。但是, 尊重原意不等于照搬照抄、原封不动, 而是要在“原音重现”的基础上, 结合讲话的背景和目的, 合理地进行补充、删减、修正, 形成高质量的讲话稿。一是合理删减。由于即兴讲话在思路上存在跳跃性, 讲话中可能穿插远离主题的言语, 对此, 在形成书面文章时, 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对于领导讲话时, 与受众沟通感情的客套话, 在形成书面文稿时也要进行删减。对于内容重复或表达意思相同的言语, 一般来说只在最适当的地方保留一处, 其余的可以删除。二是合理增补。由于即兴讲话受环境、时间等因素影响, 一些思想、观点的表达不够系统、全面, 需要在整理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把领导想讲而没有讲到的内容、材料进行合理必要的补充, 且不能留下逻辑漏洞。增补的内容、材料必须符合领导讲话的原意, 且对讲话的主旨起到积极完善的效果。三是合理修正。由于事先没有讲话稿, 讲话过程中可能会对相关政策、信息表述不够准确, 或者统计数字方面存在偏差, 需要在整理过程中查阅原始资料、咨询相关部门核实清楚后再予以改正。
三、要得体运用语言
8.提炼领导讲话稿观点的几点体会 篇八
【关键词】讲话稿;观点
一、观点要储备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抓观点储备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我们所讲的观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去有针对性地认识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观点要正确
讲话稿的思想观点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群众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领导讲话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前些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讲话还强调停留在区分姓“社”姓“资”问题,显然是吃不透上情,与形势发展格格不入。2003年前后,全国部分产业发展结构出现问题,中央为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对过剩产业进行调整。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
三、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这个论述完全适合讲话稿的起草。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许多失败的讲话稿就是因为一篇文章中出现多个中心论点,一会儿阐述这个观点,一会儿论述那个认识,从而导致观点不鲜明。此外要把观点放在突出的位子,进而突现观点,这是观点鲜明的关键。我们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讲话稿进行多角度认识,多角度探究,多方位切入,这样你就能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道理,提炼出别人提炼不出的观点,形成别人不能形成的认识。
四、觀点要配套
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论据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写讲话稿的基本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起草讲稿前,应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拉出讲话的框架,确定写几个问题,并提出主要思想、观点和任务、措施。设计讲话稿的结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同一问题,在这一时期显得很重要,则可单独列题,在另一时期不太重要,则不必单独列题。全篇几部分的排列顺序及各部分内部几层意思的排列顺序,要有逻辑性。如某领导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全面履行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抓政策;抓改革;抓协调。
五、观点要实在
【读书节局领导讲话稿】推荐阅读:
学校领导读书节启动仪式讲话稿07-12
读书节教师代表讲话稿07-31
首届社区读书节开幕式讲话稿10-17
读书的讲话稿08-25
河口经济开发区主要领导读书会交流发言06-16
小学国旗下讲话读书08-27
有关读书的国旗下讲话06-17
关于读书的国旗下讲话08-25
参加领导干部读书班学习会心得体会10-22
感受读书的快乐 国旗下的讲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