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2024-08-02

《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共11篇)

1.《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与作品,掌握散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

2.从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西地平线》这本散文集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本书分三辑:

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

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

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西地平线上》是第一辑的第二篇。

二、重点词语

1.多音字

颤zhàn chàn 薄báo bó b 泊pō bó

龟guīqiú 汗hán hàn 晕yūn yùn

2.词语

震撼hàn 轮廓ku 停滞zhì 诳kuáng语 垭yā口 泥淖nào

酝yùn酿niàng 惊世骇hài俗 安谧mi 喷薄bao 弥mí漫

攫jué来 胭yān脂zhi 颤chàn抖 雾霭ǎi 瘴zhāng气

三、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此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

(一)找出标志本文文脉的语句。

1.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2.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3.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4.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二)理清本文思路。

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是全文总起,作者采用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写的层层推进的方法,由中亚西亚的所有雄伟的风景,推出令我震撼的落日,再推出其中印象最深的三次。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25段,是文章的主体,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

第三部分: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总结了三次见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呼应开头,再次点出“世间有大美”感受。

四、具体鉴赏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

根据三次落日,可以把文章第二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第1层,第2段到第6段,描写了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近于静态的描写,落日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的消逝过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在写落日的过程中,作者由做落日背景的树引出清末洋务派首领左宗棠的故事,叙写他开发边疆所立下的功绩。

第2层,第7段到第18段,描写了罗布淖尔荒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先抑后扬的描写,作者先极写了不死不活的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然后,作者笔锋突转,由不经意间的回头,引发了辉煌的一幕: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一轮血红的落日鲜艳、温柔的停驻着,让人们有了身在画中的感觉。边欣赏壮观的落日,边听着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作者联想起了罗曼罗兰所见到的日出景象,从而顿悟: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第3层,第19段到第25段,描写了在阿勒泰草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对落日的虚写,文中落日并没有直接出现,人们见到的只是落日制造出来的火烧云。它的气氛和前两次完全不同,它是那样的灿烂、热列。作者在这一层中也不忘引出一个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的历史壮举,使作者感受到了惊世骇俗的一幕。

五、作者所描绘的三次落日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给作者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 ?

第一次:具有人性化,慈爱。惊呆,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辉煌、庄严、神圣、具有悲剧感。震撼,自己像在画中。

第三次:雄壮、惊世骇俗。惊骇,自感卑微、平庸。

六、第一次日落中,写一棵左公柳,对于描写落日起到什么作用?

空间背景——西部风情的美,时间背景——西部人文与历史的美

七、作者在写第二次落日时,是如何来表现落日的辉煌带来的震撼的?

(1)以前面第八至第十一节死寂的情境来反衬的。落日的辉煌景象是在不经意的回头中发现的,因而更为震撼人心

(2)感动了一位“老地质”,细节描写来表现。

(3)在音乐的作用下,它所具有的庄严的美也在弥散。

(4)作者还写了罗曼.罗兰眼中的日出,来烘托落日的悲剧感。

八、作者在写道第三次日落时,写成吉思汗西进的远望的作用。

作者再次笔涉历史,写到了成吉思汗西征,在这种独特的时空感受中,落日的背景显得分外雄壮,历史的幻想和现实景象的辉映使得作者感觉到了一种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丰厚的审美蕴涵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九、艺术特点:

(1)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

(2)写景能突出地域特征。作者对落日的描写,能结合西域的风情,比如,用勒勒车的轮子、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来比喻落日。

(3)在写景中穿插历史史实的记叙。文中有左宗棠栽柳的回顾,有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联想,也有成吉思汗西进的远望。

(4)简约质朴的语言在表现西部落日的雄浑苍劲时显得十分恰切。

十、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2.《西地平线上》教学后记 篇二

首先,教学设计批准文本的“生成点”。

生成式教学由于学生的大量参与,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时,必须根据文本的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确定文本的“生成点”,有选择地搭建平台展开生成式教学。《西地平线上》行文的重心是再现作者见到西地平线上三次落日的情景,主旨是表现和赞美西部自然风光之美、历史与人文之美。考虑到以下因素:第一,作者对三次见到落日的情景,叙述和描写极具美感,意蕴丰厚,耐人寻味,是文章的重难点。第二,理解和鉴赏作者对三次落日的描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文学鉴赏水平是一次很好的经历。第三,学生和教师在欣赏落日方面有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悟,教学时可以将师生的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成为新的课程资源。这也就是说,作者三次见到落日的情景,既有“生成”的意义,也有“生成”的条件,于是我把鉴赏作者对三次落日的描写预设为这篇课文教学的“生成点”。

我将鉴赏任务分配了下去,每4人一个小组,前四个4人组承担解读鉴赏第一次落日的任务,余下类推。果然,学生在自己积极准备、4人小组讨论交流后,被推荐的学生踊跃走上讲台发表见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鉴赏第一次落日为例。一个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顺序,逐段鉴赏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背景到静态再到动态展现了落日之美;一个学生从遣词造句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谈作者是如何展现落日柔和、美丽、安谧的特点的;一个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谈作者如何通过一行人对落日的反应来侧面表现落日之美;一个学生专门就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结合谈;一个学生甚至认为作者对落日的动态描写不好,破坏了落日静态时柔和、美丽、安谧的意境,显得不和谐。每位学生发言后,我就其发言的精当处予以充分肯定,不当之处予以修正。当学生提出“不和谐”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交流看法,随后我描述了自己当年在黄山观看到的日出景象。那位学生终于明白,并非作者刻意要这么去写,大自然原本就这么动静相生、富于变幻,这也正是大自然常看常新、生机勃勃的魅力所在。于是学生们对下文作者“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若一场梦境”的感慨便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

其次,教学进程摸准学生的“生成点”。

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的低效状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高效,就要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当用之处,如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样。 话虽如此,但什么是“当用之处”,什么是“刀刃”,我们常常无法确知,因此课堂教学少、慢、差、费也就在所难免。而“生成”式教学恰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以鉴赏第二次落日为例。有了第一次鉴赏的样子,学生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他们对自己理解到的东西,谈得真切、细致、周到,甚至常常超出了我的预想,让我大加赞赏。但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尽管他们也参考了一些课外资料,但仍有两处是他们想赏析而又力不从心的地方。一处是作者在罗布淖尔落日红光中,他这样写道:“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另一处是作者面对落日,突然联想到了罗曼·罗兰构思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的情景。于是,在他们发言后,我就适时引导学生来解决这两个“生成”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带领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作者一行人的罗布泊之旅,并用自己在甘肃、新疆旅游时的类似经历加以比附。作者一行人一整天都在沙漠里行进,后来更是进入了死亡之海罗布泊,四下里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如同走进地狱,走入鬼域”;天上,是灰白色的不死不活的太阳;车中,是给人带来梦幻般死亡感觉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在这样长时间弥漫着死亡气息的情境和心情下,突然发现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西地平线上,周围的一切都被笼罩在一片神奇的红光中。落日的回光返照里,一切显得那么庄严而肃穆。此时此刻,作者突然感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并为此流下了眼泪,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大自然原本就是这样,常常会使人的心灵瞬间受到强烈的震撼,情不能自己。

第二个问题,我和学生共同探讨:罗曼·罗兰为构思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焦躁了半年,为什么在一个早晨,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令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在罗曼,罗兰的心中突然明晰起来?讨论后达成了共识:这说明了在罗曼,罗兰的心里,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位“音乐家,剧作家,名满欧洲”的贝多芬式的英雄是一位朝阳式的伟大英雄,他的出现,如同一轮朝阳出现在地平线上,将照亮世界。同时,他所具有的精神崇高之美、雄壮之美也如同朝阳一样,光照人间。这些都说明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在罗曼,罗兰胸中的地位。

再次,“生成”与探究创新创新要和谐共生。

“生成”式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并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就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了他们多侧面、多角度地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认识问题。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文本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对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地理解和表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课堂教学也要分清“生成”的性质,需要抓住并且放大的是有效生成,对于无效生成则要适时阻止。

在鉴赏第三次落日的过程中,学生在发言中出现了一些分歧的见解,甚至出现了争论的情况。作者面对着大自然火烧云的壮美景象,联想到了曾经活跃在西部这片土地上的了不起的民族,联想到了曾经建立了横跨欧亚大帝国的成吉思汗,于是慨叹自己,“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对这些内容,有学生认为,这样的感慨,给人一种鼓舞和激励的力量。有学生说道:英雄也离不开众多的人民群众,就像落日如果没有云的映衬,没有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它能如此壮美如此令人惊骇吗?所以,不能认为做一个普通人就是卑微和平庸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提出不同意见:你不能否认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一个人想成英雄、做大事就是值得提倡。又有学生站起反驳……此时,我考虑到这一话题已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语文学科的范畴,于是插话道:“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作者面对壮美雄伟的大自然,深感自己的卑微和平庸,正说明大自然可以打磨、塑造人;说明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物质财富的宝藏,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藏。作者联想到波澜壮阔

的历史,感到自己的卑微和平庸,说明了作者主张今天的我们应该向民族的历史文化深层去汲取力量,这一观点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请大家注意,这也是作者运用的侧面烘托的手法。作者是用‘我’心灵受到的震撼和冲击来侧面渲染和烘托落日景象的大美。同样的,作者在下文把中亚西亚著名的白夜景象一笔带过,也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意在暗示读者,在他经历过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之后,他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还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写火烧云而不直接写落日,讨论后师生达成共识:写火烧云就是写落日,作者在这一部分的开始和结束一再点明了这一点。火烧云是落日的产物,如此壮美的火烧云景象更显落日的伟大力量。同时,这也是作者在前两次直接写落日之后的另辟蹊径。还有,只有在这一片火烧云之下,作者才能自然地把文章从写西部自然之美过渡到写西部历史和人文之美,从而拓展文章内涵,提升文章主旨。

最后,‘生成’需要备课的深度和广度。

在“生成”式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又由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因此,学生就会随时提出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解答;也会随时暴露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还会随时点亮思想的火花,需要教师添油加柴,扩大成果。在这种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没有对文本透彻的理解,没有自己独到的识见。就难以从容地驾驭课堂,难以将“生成”进行到底。

对这篇课文的几处难点,我都作了充分的备课。其一,对作者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沙漠中“突然掉下泪来”的理解。我联想到了自己在西部旅游的一段经历,那是从甘肃的一个火车站下车,刚刚离开喧闹的人群,转眼便面对着长着极稀落的骆驼草的茫茫黑色戈壁,从车窗向外看着,我看着看着,心里便涌出了“苍天无情”的念头,泪水也漫上了眼眶。是的,当人长时间行进在西北的茫茫荒漠时,当人举目看到的全部是大自然的严酷和无情时,当人长时间地和鲜活的生命隔绝时,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会变得敏感而脆弱、伤感而多情,流泪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感慨和联想的产生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其二,关于罗曼,罗兰构思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时,看见地平线上喷薄欲出的朝阳熱泪盈眶,叫道:“让我把你抓住,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理解上起初我也很疑惑,不知道在罗曼,罗兰的心里,这两者间的内在联系究竟是怎样的。经过反复揣摩,我豁然开朗:在罗曼。罗兰的胸中,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位将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大英雄,这样的英雄出现,正如同一轮朝阳升起在东方地乎线上。

其三,作者为什么在火烧云下会联想到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查找了有关资料,秦汉之际,第一代匈奴王以今内蒙古黄河河套及阴山为驻牧及统治中心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国家,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个草原王国。到成吉思汗更是建立了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的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火烧云那眩目的红光、令人惊骇的雄壮的美,和中国历史上这些了不起的民族和人物恰好神气相合,作者让火烧云做西部这块历史舞台的大背景是再恰当不过了。在这样的舞台上出现的伟大历史人物怎能不令人豪情万丈?怎能不令作者痛感自己的卑微和平庸?怎能不让作者想到今天的我们该向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去汲取力量?

眼下的语文课堂,由于应试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仍是“接受”式学习。“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仍是许多课堂教学的常态。要改变这种局面,要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起来,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和追求,要让学生掌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以促进入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现代学习方式,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大力推进“生成”的教学方式。

3.《西地平线上》 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版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篇。

整个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突出了它的“唯美”特性。这种“唯美”使得“人文”目标得到完美的体现。高中教学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便应该把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的培养作为重点。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篇文章所要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而亲近大自然,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本课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欣赏与表述自然之美,并启发学生:自然之美来自于个人感情的直接参与,同时让学生了解想象、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2)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对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2、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从文中学会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研习方法;

3、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中的“亮点”也是“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去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具体的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高中教学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便应该把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的培养作为重点。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理解“大美”的含义。3)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对联想内容的深层思考和解读。2.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与导入

首先,我将提问课堂,谈起西部,你们会联想到什么?由学生自由发言之后,我将给学生展示一系列西部风景的图片,特别是西部荒原落日风景。

教师抒情性导入: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对你们而言是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着戈壁浩瀚、沙漠茫茫的死亡地带;那里也有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风情;也有着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美景;让人想起丝绸之路上洒落的串串悠长驼铃;想起遥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里是我们民族的源,文化的跟。那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大西北。

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尊重和好奇一起走进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去感受那里的雄伟风景。2.文本研习

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全文。(教师板书课题)

让学生思考:

1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西地平线上三次落日)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

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

“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震撼”

2)理清脉络,给文章分段。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由此可将文章分段,迅速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落日印象。

第二部分(第2—23节)分写三次落日。第三部分(第24节)结束全篇,照应开头。

3)

重点赏析,深入探究文章主题。

理清了脉络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重点是三次日落的描写,我将带领学生对三次日落分别进行赏析。a)第一次落日:(第2—5节)

地点:定西高原

景象特征: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颠,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还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红又大的特点。)感受:柔和、美丽、安谧 惊呆了 恍若一场梦 依恋、慈爱、不愿离去 手法:比喻、联想、拟人

【板书】柔和、美丽、安谧 b)第二次落日:(第6—16节)

不难发现,第二次落日的描写最复杂,为我们展示了落日悲壮的美。是最值得深入研习的,地点:罗布淖尔荒原 景象特征:

我将多媒体展示:

 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从色彩、形状、触觉的角度作静态描写,还运用了比喻。突出了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 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从色彩的角度作静态的描写,写出了壮丽的感受)

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从色彩角度进行描写,又由动态转入静态,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点。)

感受:被震撼 辉煌 庄严 神圣 具有悲剧感

联想:罗曼·罗兰 手法:反衬

第二次落日的描写是比较复杂的,光赏析文本还不够,需要对文中出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进行重点研习:

①这时我们的车停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

追问: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侧面衬托了落日的辉煌。

②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问:你如何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句话? 【点拨】你们看,起初落日毫无生机,在降落之前突然变得血红。

明确:落日让人想起人的生命走到尽头,人应当轰轰烈烈地辉煌地死去,而不应默无声息。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

③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那么就不难得出第二次落日的感受:【板书】壮丽 庄严 圣神

c)第三次落日:(第17—22节)

地点:阿勒泰草原

景象特征:火烧云 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烧红了(赏析:没有直接实写落日,而是通过火烧云来写落日,这是侧面描写、虚写的手法。好处: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突出了落日灿烂、热烈、夸张的特点。虚写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感受:惊世骇俗 自己“多么卑微” “多么平庸” 联想:匈奴民族 成吉思汗 手法:侧面描写

第三次落日之后,作者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情感,发出了第20段“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的感叹。

问: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卑微”、“平庸”? ——他由落日联想到曾经在西部土地上发生的历史,联想到成吉思汗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造福了后人,所以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平庸。追问:为什么要写成吉思汗而非平庸的人?

——使文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成吉思汗是英雄,衬托出落日的雄伟。那么这第三次的落日是【板书】热烈、沧桑、厚重

d)三次日落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头尾两段写了什么。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首位两节,回答有何特点?并找出文眼是什么?

——照应、“世间有大美”。【板书】 对三次落日景象作者有什么总体印象或感受吗?

明确:“世间有大美”、“最令我震撼的”、“雄伟的风景”。

从而得出全文的思想主旨:

我们领略到的三次落日之美,是西地平线之美,是西部风情之美,也是西部历史人文之美。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怀。难点解析:

作者在观赏落日时,有了许多联想,找出来,说说与落日有什么关系。《泰坦尼克号》音乐、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在文中的作用。

① 两次写《泰坦尼克号》音乐,用意是否相同?(生读第9、13两个自然段)

明确:不同。第一次渲染了死亡的气氛,悲凉的音乐与罗布泊的慌凉空旷以及太阳的灰白相谐调。

第二次渲染了庄严、神圣的气氛,由悲凉变为悲壮。② 问:为什么写约翰•克利斯朵夫?

追问:约翰•克利斯朵夫诞生于太阳,为什么写日落后紧接着写日出?

明确: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则是生命的开始。罗曼罗兰是因为日出,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作者是因为日落,感受到死亡的庄严。由日落想到日出,这种联想是相称的。由此可知,人与自然从来都是血肉相连的,一个睿智的人可以从自然那里发掘,可以从自然那里获得启示。作者想告诉我们,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日落也代表重生。情感转为激昂。

③ 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勇敢走进辉煌,走进历史的长河,与太阳把它的余热献给火烧云,造福后人很相似。

作者由火烧云映照的地方想到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突然领悟到自己脚下普通平凡的土地曾经的惊世骇俗,在厚重的历史面前,顿觉自己的卑微与平庸。这些联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告诉我们,联想是向读者传承内心世界的桥梁。

三次丰富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西部不仅有壮美的落日,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作者对这样的土地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文末再次提到“雄伟的风景”和“世间的大美”,与更多的人分享。

3.回顾全文,总结写法。a.写作技法

作者写三个落日的手法是不一样的,简要分析。并对全文的结构进行再次梳理。

第一次(第2—5节):正面描写,静态描写 第二次(第6—16节):正面描写和反面描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先抑后扬。

第三次:(第17—22节)侧面描写,虚写 b.艺术特色

(1)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

(2)在写景中穿插历史史实的记叙。文中有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联想,也有成吉思汗西进的感叹。

(3)简约质朴的语言在表现西部落日的雄浑苍劲时显得十分恰切。

4.布置练习,拓展延伸。

大自然时刻向我们敞开爱与美的胸怀,一个睿智的人,能从自然界发掘美,让生活更美好。请同学们选择你熟悉的风景,写出它的大美。(300字)

【提示】写景抓住特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运用联想和修辞。

五.说课总结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秀美文。突出表达的是人类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要表达的是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这才是作者几番强调的“世间有大美!”。文章思想内涵从自然又升华到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故也要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由于文中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在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文学和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对世间有大美”之深刻诠释。这点也需要学生好好把握。

此外,我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作者写景的手法,还希望学生们也从此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如果能懂得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便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板书】

西

柔和

美丽

安谧

壮丽

庄严

圣神

线

热烈、沧桑、厚重

4.《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法赏析散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本感知、概括、鉴赏评价能力和审美体验、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热爱自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三次落日“雄伟”特点的理解和分析及表达。难点:引导学生对“世间有大美”的理解。要实现对“大美”的理解由自然风光到人文内涵的转变,应把对典故的分析理解作为教学的难点,典故本身的美感、外延的扩展和寓意的提升是理解本文创作意图和升华文本主题的关键。(《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

第 1 页 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作为重点。)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方式

(在课程改革中落实新课程目标,首要的任务是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郭沫若老先生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重朗诵和文本研读的结合,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江南的冬景》导入,(两篇课文同属于第四专题的“谛听天籁”板块,从《江南的冬景》导入更能很好地体现板块的完整和相关性。《江南的冬景》描绘的是江南冬景的温润柔美,《西地平线上》所写的是西部落日的苍凉雄浑,两篇文章异曲同工的是,都饱含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彰显出鲜明的地域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第 2 页

二、文本研读

1、思考两个小问题:

1、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通过总说中“而在所有的雄伟的风光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可以概括出三次日落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理解这篇散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抓住——雄伟,便于尽快切入主题,进行文本研读。)

2、研读:三次落日的描写哪些地方体现了雄伟的特点? 第一次落日,定西高原。请一个同学朗诵,其余学生筛选重要信息,学生能够筛选出苍茫、血红、大极了等特点。这一环节并不是课文的难点,因此主要采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形式。

第二次落日,罗布淖尔荒原。背景是冷冷的,灰蒙蒙的,不死不活的,空旷,死气沉沉……两次写到《泰坦尼克号》音乐,为什么之前作者感到“梦幻般的死亡感觉”,之后“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这一环节是课文难点突破,意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同时通过师生对话,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设置讨论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采用鼓励法和激将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 3 页 第三次落日的分析请全班整体阅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体现“雄伟”的特点,找出相关词语。这一部分虽说是写第三次落日,但并没有写到落日,而主要是写火烧云,引导学生思考火烧云和正向历史深处走去的匈奴民族及成吉思汗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对西部“雄伟”的历史的感知和理解。这些在西部土地上演绎的历史,因为日落一一再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夏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经历的斗争。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具有同样的精神:不屈、执着地追求,坚信生是永恒的,哪怕都要逝去。)教师总结性提升:三次落日有“雄伟”这一共同特征,但又有一些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作者借写落日,重在层层递进地写出了大自然的自然之美、死亡的庄严之美、历史的沧桑之美,因而每一次落日都使人得到灵魂的震撼。这些让人震撼的美就是世间的“大美”。

3、通过教师的总结性提升,自然过度到本文的难点:如何理解大美。壮烈奔放,崇高庄严,历史沧桑,柔和安谧,辉煌悲壮,神秘莫测……都是大美。

(这一板块可以通过图片、简洁的文字说明、影片片段等形式结合历史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拓展研读:说说或写写你所看到的世间的大美。(这一板块的设置注重到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第 4 页

四、作业:阅读《读本》中的相关篇目

(作业的设置注重课本文章和读本文章的结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设计我注重了几个关系的结合: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课本文章和读本文章的结合,新学文章和已学文章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文学欣赏是欣赏者与作品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呼应、理解,彼此适应相融的过程,要让学生欣赏作品,就要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自然社会,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发现文本的魅力,对话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些感悟。重在旨趣的挖掘,并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学生从课本引向课外,进行更深入、更广泛地思索与探讨。真正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并重的特点。

5.《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 篇五

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锻炼整体感知课文和概括能力。

3、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4、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高建群,西安市临潼区人,生于1953年12月2日。国家一级作家,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诞语()惊骇()垭口()安谧()罗布淖尔()顺手攫来()雾霭弥漫()物什()喷薄而出()瘴()

纹丝不动焦躁不安

诞语:攫:

物什:

3.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评价西部落日的?

(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地区的落日?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2、文章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

4、面对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想?

5、文章第十六段插叙“罗曼.罗兰创作”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小结:高建群的《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描写大漠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文本中很多材料的出现,不只增加了“日落”的人文、历史内涵,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要表达的是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这才是作者几番强调的“世间有大美!”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的相关练习

6.西地平线上学案 篇六

编制人:董慧 审核人:郭维媛 使用时间:2013/10/21 组长签字: 使用要求:

1.初读文本,注意标注重点字词(字音、字形、成语、标点)。2.对你认为文笔优美、细节生动的语句进行朗读、背诵。3.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规范书写。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诳()语 垭()口 攫()来 安谧()....蓦()地 模()糊 模()样 泥淖()....花剌()子模 混()沌()魁()梧().....胭()脂()罗布泊()停泊()....2.根据注音写汉字

焦 zào()干 zào()àn dàn()yùn niàng()震 hàn()乌烟zhàng()气 惊 hài()雾 ǎi()遗 hàn()白内zhàng()四肢百hái()和 ǎi()3.词语解释 诉诸: 惊世骇俗: 乌烟瘴气: 回光返照:

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1.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明确:比喻修辞手法,作者将落日比作车轮子,直观形象,不仅生动地描摹了它的形象,而且还写出了落日的颜色和情态。

2.太阳一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明确:比喻、拟人的修辞,将偏西时的太阳形象的比喻为灰白色的硬币,“冷冷”二字并且赋予人的形象,写出了它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反衬出后面落日的壮美。3.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明确:拟人、夸张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暗示出落日的辉煌,而且连用“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三个词,给人以动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三、赏析下列文字中所用的动作、细节描写。

7.《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了解批读的好处,养成边读边批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导释题

1.看着题目读一读,你觉得要读出什么?读给同学听(读出高兴、惊喜)。

我们再发挥点创造性,读出不同的内容来,给课题加点字:“海滩上的雕塑是„„” 2.齐读课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课文中的“雕塑”指什么?海滩上的雕塑是谁建的?海滩上的雕塑是什么样子?(整理在黑板上。)

二、检查交流,初学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生字词要求读准。

2.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自己读也可以,找同伴读也行,把课文有滋有味地再读一读,思考提出的问题,同学间研读并做好旁批。3.检查学生质疑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研读学习

1.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有旁批。)2.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旁批。

(1)你能把旁批中的问题弄懂吗?能把弄懂的答案照书上的样子旁批吗?需要文中的答案,可以用符号勾画。

(2)学生分小组交流,注意问题的落实。

3.检查自学情况(根据自学情况,学生想汇报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1)这些有趣的图案的作者是谁?引导朗读。(2)激发想象:海鸥会发表什么评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

(3)更大胆的构想是什么?(朗读。)你能设计出全新的雕塑吗?(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学生设计出的雕塑以与前文对应的形式,补充在省略号处,抽生朗读后再集体读,读出感情。(4)“收藏”一词妙在哪里?表达了什么感情?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这几个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学习运用

1.学生再读课文。照着书上的样子学一学,你也能提出问题旁批在右边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自己解决,确有困难的老师点拨。

(如:海滩为什么是金色的?全新的雕塑是指什么?“苦心营造”、“顷刻间”等词用得真妙„„)2.再读第二段:海滩上的图案一定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图案呢?请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这个段的表达方式,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五、积累拓展 1.抄写喜欢的句子。

2.阅读介绍大海的文章,了解海洋动植物的情况。

3.再看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或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参考:

海滩上的雕塑大运河人工湖大山家园珍藏(对大海的热爱)☆ 雕塑:

8.《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课文《猪八戒吃西瓜》 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

1、理解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心理活动。

2、结合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教法学法:

教法:问、议、导、练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对那个又馋又懒的猪八戒一定记忆犹新,那么你们印象中的猪八戒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猪八戒的有趣故事。

2、板书课题。

齐读,引导生对题质疑。

二、学新。

1、出示自学指导

(一):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用喜欢的符号表出来。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新词,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2)、齐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说,师总结。)(4)、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解决。

4、出示自学指导

(二):

(1)、猪八戒四次头吃西瓜都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2)、结果怎样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

5、汇报:

(1)、指名读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时的句子。

(引导生抓住动作、心里、语言)(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拓展延伸:

1、看着鼻青脸肿的猪八戒,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以“猪八戒,我想对你说——”这样的句式练习说一句话。

2、进行课本剧表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替别人着想,关爱他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如果你做错了事,只要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仍然是孩子。

五、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猪八戒吃西瓜》一文是由我国古典神话小说()中故事改编,是按()的顺序写的。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应该(),否则()。板书设计:

猪八戒吃西瓜

捡西瓜→吃西瓜→踩西瓜

9.《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篇九

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立体图形。3.能辨认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将和我们一起学习,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是谁呀?(喜羊羊)(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牙膏盒、魔方、篮球、足球、正方体积木、易拉罐、薯片筒、饼干盒)

活动2【讲授】

二、深入探究(一)分一分:初步认识,揭示概念

师:同学们,喜羊羊告诉老师他想和你们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把这些东西按形状分出来,你们有信心赢他吗?(有)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地分一分,分好以后以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小组交流

活动要求:小组内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的,请说明你们的理由。(师口述)(出示课件)

小组活动,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活动并对个别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点评小组活动情况。(表扬一些做的好的小组)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喜羊羊他分好了吗?(出示课件)喜羊羊还在分呢?哪一个小组的孩子愿意来帮帮喜羊羊,告诉他你是怎样分的? 组1:我们小组把魔方和积木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正正方方的。组2:我们小组把牙膏盒和饼干盒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组3:我们小组把篮球和足球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是圆圆的。组4:我们小组把易拉罐和薯片筒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柱子样子的。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喜羊羊在大家的帮助下,也把东西分好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课件)请孩子们看,我们刚刚分的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喜羊羊已经知道了,你们知道吗?(生思考,可以看书)

课件出示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老师带来了四种物品的模型,请大家说说你觉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发现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生2:我看到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

生3: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它的上下看起来圆圆的。生4:球是圆圆的。

师:接下来老师请一些同学上台来摸一摸,说一说它们摸起来的感觉怎样? 生1:长方体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的。生2:正方体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的。生3:圆柱体摸起来光光的。生4:球摸起来光光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的好,喜羊羊也同意呢,看,他正在称赞大家呢?(出示课件)

活动3【讲授】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认识了物体,它们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4【练习】

四、巩固练习

师:刚刚喜羊羊输给了大家很不开心,它决定再和大家进行一场比赛,你们有信心吗?(有)(课件出示要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师:同学们真棒,找了那么多!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喜羊羊找了哪些?(出示课件)

看来这次大家是不相上下啊,给自己响一个掌声吧。

2.(1)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集体评讲订正)

10.《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篇十

1.能认、读、写6~10的数,会用6~10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2.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3.能规范地书写6~10的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能认、读、写6~10的数,能规范地书写6~10的数。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的数,同学还能回忆起来吗?(生:1、2、3、4、5)

如果我问我们学校有几个年级?(生:6个)那5以内的数还够用吗?(生:不够)

所以要解决我们生活中更多的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10的认识。(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探索新知 讲解例1

1、师:在我们国家每年的3月12日是法定的植树节,在植树节这一天我们都会去种树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现在请看大频幕,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带数字的话说一说。生:8只小鸟

师:有没有其他意见?(如有,师生一起数)你还看见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6个桶、7把铲子、9棵树苗、10个小朋友,不一定按6-10的顺序说,对学生回答结果处理同8相同。(适时板书)

2、师:你能帮在他们排队再连起来说一说吗?(抽答)生:6个桶、7把铲子、8只小鸟、9棵树苗、10个小朋友(适时板书6-10)

师: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把他们排排队好吗?(师生一起说)

3、师:这儿表示什么?(生:6个桶)那在我们生活中6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6个小朋友,6朵花…… 师:看看老师这儿的6示什么?

生:6个桃子,6个杯子,6支雪糕,6个哨子。

师:现在又来了一个问题,7、8、9、10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 生:7个小朋友,8朵花,9本书,10支笔……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6-10可以用来表示我们生活中不同物品的不同个数。讲解例3

1、师:现在我们去拨一拨我们的计数器,现在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5颗)注意看,现在老师又拨了(1颗)珠子,就变成了(6),谁来把老师的过程说一说?

生:5添上1是6 师:现在有几颗珠子?(6颗)老师又拨了(1颗)珠子,就变成了(7),谁来把老师的过程说一说? 生:5添上1是6 师:现在有几颗珠子?(7颗)老师又拨了(1颗)珠子,就变成了(8);现在有几颗珠子?(8颗)再拨了(1颗)珠子,就变成了(9);现在有几颗珠子?(9颗)再拨了(1颗)珠子,就变成了(10);谁来把老师刚刚拨珠的全过程连起来说一说?

生:5添上1是6,5添上1是6……9添上1是10 师:我们一起来把刚才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5添上1是6……9添上1是10),现在有几颗珠子?(10颗)老师去掉1颗,就变成了(9)谁来把老师的过程说一说?

生:10去掉1是9 师:现在有几颗珠子?(9颗)老师再去掉1颗,就变成了(8)谁来再说一说过程?

生:9去掉1是8 师:现在有几颗珠子?(8颗)老师再去掉1颗,就变成了(7);老师再去掉1颗,就变成了(6),老师再去掉1颗,就变成了(5)。谁能把刚才整个添珠和去珠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

生:5添上1是6……9添上1是10;10去掉1是9……6去掉1是5 师:这位小朋友真棒,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过程。(师生齐说)现在请小朋友上讲台来拨珠,其他小朋友说。讲解例2 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动手,现在换小朋友们动手了,把我们的双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同学们先看一看6-10的比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左手比5,右手比1,每次加一个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还要边说5添上1是6(师生变比边说:5添上1是6……9添上1是10;10去掉1是9……6去掉1是5)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25页,看着画同学们先画把虚线圆画成实线圆还要边画边说5添上1是6。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师:我们认识了6-10,那同学们想把他们写漂亮吗?(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先看6,它像什么? 生:6像哨子

师:那写的时候要注意6占田字格的一半,它从上线偏右,像写0,先碰左线,再碰右线,然后画个圆超中线。现在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记住先描红,再书写。(生写师巡视)看7,它像什么? 生:7像锄头

师:那写的时候要注意7占田字格的一半,它从上线下方画横线,然后直穿马路碰下线偏左。现在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先描红,再书写。(生写师巡视)看8,它像什么? 生:8像葫芦

师:那写的时候要注意8占田字格的一半,8像葫芦,它从左线下方出发,画半圆然后拐个弯碰右线,再碰下线和左线,再拐一个弯回到原点。现在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先描红,再书写。(生写师巡视)看9,它像什么? 生:9像勺子、9像气球

师:那写的时候要注意9占田字格的一半,9像气球,它从左线下方出发,画圆回到原点,然后直穿马路碰下线偏左。现在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先描红,再书写。(生写师巡视)看10,它像什么? 生:9像勺子、9像气球

师:那写的时候要注意9占田字格的一半,9像气球,它从左线下方出发,画圆回到原点,然后直穿马路碰下线偏左。现在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先描红,再书写。(生写师巡视)看10,它像什么? 生:10像筷子和鸡蛋 师:那写的时候要注意10占一个田字格,1从上线偏右出发,然后直穿马路碰下线左方,0和之前学习的写法一样。现在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先描红,再书写。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拿出课堂作业本,在作业本上书写6-10,每个数字宝宝写两行,要边写边读。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11.《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的安排线索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读课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情感与价值目标:

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教学重点:

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反衬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认知阅读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高建群西安市临潼区人,生于1953年12月2日。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家

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跨世纪三五人才。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作家高建群眼中的西部》等重要作品问世,也都拥有大量读者,并取得广泛影响。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

高建群主要作品目录

◎最后一个匈奴(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香港天地公司1994年版;台湾汉相公司1994年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大顺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六六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古道天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愁容骑士(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台湾逗点公司2000年版;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新千字散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东方金蔷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匈奴和匈奴以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穿越绝地(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我在北方收割思想(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西部真相(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白房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西地平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刺客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二、题目解说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首先点明描写的物象是落日,而不是日出。“西部”点明物象的环境,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平原,很平坦,所以才能看见地平线。理解阅读

一、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文章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西地平线上导学案07-25

国庆征文 一等奖《地平线上的梦想》08-14

地平线优秀教学反思08-29

上一篇:什么是真正的道德下一篇:童话故事:想飞翔的小鸵鸟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