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2024-08-31

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共9篇)

1.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一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文/王瑞英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从解放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类企业也在不断追求发展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0118-0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方式是大中型企业不断追求卓越,寻求可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应采用“最合适的”、“最能为企业所用的”!进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当今电子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建设就充分体现了其优势和作用,是新型的管理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也随之体现。我公司率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PM信息化上线平台),成为业内的排头兵,是成功的典范。从而也促使了同行业企业的重视,争先效仿。实践证明信息化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规范市场经济,掌握大的方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也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管理做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等等。具体表现为:

(1)直观性

通过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平台”,能为了企业直观的了解其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工作业绩、成本控制情况、利润空间、人力资源情况等等,为了企业提供了直观性的参考数据,便于其决策、进行优化资源、整合资源、制定战略目标等。

(2)便捷性

从人类开天辟地的飞鸽传书、十万加急情报要跑死很多马匹才能让领导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到现在的电子信息时代,充分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和伟大。国家要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类,经济是命脉,对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高效性至关重要。信息化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最便捷的平台。

(3)可操作性

我个人观点认为:企业管理越规范,其可操作性便越强。所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不断追求卓越的良好工具与平台,其可操作性将越来越显著。

2、提升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企业都在不断追求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不断与时俱进。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了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改善了科学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对工作过程中的监控力度,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也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体现。(1)准确性

动态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所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做为依据,大大提高了企业战略方针的准确性,正确的把握方向。

(2)合理性

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成熟企业的体现,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其管理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加强了说服力,更能为企业的稳定、持续、资源优化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对成本分析、控制等更具合理性。

(3)可优化性

企业就是在不断优化中进步成长的。科学化管理本身就具有必须的可优化性,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更能为科学化管理提供可优化的依据。

3、加强了企业管理的集约化

我国自制定了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推动了两个战略转变的过程。即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现在,成功的企业都在不断向集约型管理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加强了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目标。具体表现为:大大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数据;同时更具有约束力;提高了集约化管理的效率。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和良性发展放眼未来的管理模式之一,是当今企业以至今后的管理主要手段。为企业节约时间,控制成本,优化资源、战略决策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数据。加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4、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员素质的竞争,人员素质在企业竞争优势中极为重要。企业信息化,可以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使企业领导至全体员工知识水平、信息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提高,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及企业文化的环境。不管是高层领导、技术人员还是业务人员都将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新知识的应用。

二、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公司信息化的领导

由公司一把手挂帅,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推行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建设必须由公司领导,而且是主管领导亲自抓、亲自参与,否则投入再大,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失败。因为院长想了解哪些信息,管到什么程度,信息中心部门并不十分清楚。如果公司领导没这个意识,不去思考,开发的系统就不会符合他们的需要,就很难用。人们往往会本能地拒绝使用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信息化管理也会遇到阻力。这个时候需要最高领导出面协调解决。

2、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

公司在每年的预算中规划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款专用,以保证公司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需要。同时,公司在进行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当然,企业信息化支出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信息化是工具,企业才是主体,信息化是为企业服务的”,不断提高信息化资金利用效率,促使信息化主体回归,才是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3、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制定新的管理流程

当企业发展战略或关键流程重新制订,并付诸实施后,企业文化应随之有所变化。只有当企业文化与新的流程步调一致,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预期目标。否则,要推行一种新的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高效执行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这个基础,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用什么做保证,即使开发出了优秀的信息化系统,又怎能保证执行。

4、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有助于消除企业信息化“软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有舆论认为“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把培养和用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重点企业信息队伍建设。只有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才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5、要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信息化

首先在生产过程上实现信息化,为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其次是数据处理的信息化,从使用的角度出发自行开发或购买相应的管理软件,对施工、经营、财务等重要部门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内部网,进入因特网,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决策,从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要真正以企业的效益 为根本,分析、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既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盲目乱上。

6、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决定于企业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而不是一两个人!因此,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要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

三、结束语

总之,目前正处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早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来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企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

2.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二

1.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企业体制转轨, 市场化压力逐渐增大, 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 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由于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成熟及成本下降, 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2.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移动信息化建设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即实现3A模式 (即工作人员可在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点 (Anywhere) 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 (Anything) 。企业信息化的3A模式, 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使企业全员都处于3A状态, 大大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有关专家指出, 基于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因此, 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传递将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3A模式是强大而有力的, 特别是在提高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上。经统计, 企业的管理者离开办公室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办公桌旁的时间, 随身携带的信息化终端可以帮助他们不间断地管理企业的运转, 即使在离开办公室的环境下仍然可以进行管理。在全员管理方面, 员工都拥有移动电话, 而且所有的企业都有移动的网络覆盖。无论管理者与员工身在何处, 依托移动信息化网络, 都能马上对事件做出反应。当前, 智能手机日渐普及, 3G高速无线网络的已全面覆盖, 手机上将具有和PC一样的功能, 也可以处理复杂的业务单据、查看全面的分析报表。由此, 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应用, 能够以计算机为中心, 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 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 以便更好地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长远发展而奠定基础。

二、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由各自具有自主功能而又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连接起来以便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组成的复合系统。要实现企业信息化, 必须依靠一个基础平台, 那就是计算机网络, 实现企业内的信息共享, 以提高竞争力。

1. 企业信息化网络方案。

以华为企业信息化网络解决方案为例:基于网络向未来演进的趋势、宽带网络的投资效益等多种因素, 结合企业的网络现状, 华为公司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1) 华为大企业广域网解决方案。构筑大型企业广域网络时, 骨干链路可以选择DDN/SDH/FR作为主干, 采用INTERNET VPN或PSTN/ISDN作为备份链路;在设备选择上, 华为3Com可以提供高、中、低端全线路由器产品满足互联需求。对于大型企业总部可采用华为3Com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Quidway NE40E通用交换路由器作为核心路由器, 大型分支机构可选择华为3Com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Quidway NE40/80系列高端路由器, 小型分支机构可选择华为3Com可灵活扩展的Quidway AR3200系列中端路由器。华为3Com Quidway系列路由器可根据用户组网需要选配接口模块, 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可以满足POS、SDH、DDN、帧中继、PSTN、ISDN等各种组网需求, 并均可提供VPN功能。中端模块化路由器还可提供FXS/FXO/E&M/E1中继等语音模块, 可以同时作为备份路由器和VOIP网关, 节省企业投资。 (2) 华为大企业园区网解决方案。大型企业园区网可以采用分层化体系设计, 核心层选用华为公司核心路由器NE80/NE40组建RPR环形组网, 提供50ms的电信级保护倒换机制;汇聚层采用华为公司Quidway S6500系列或Quidway S5000核心千兆路由交换机;接入层可选用Quidway S3000/S2000系列高性价比以太网接入交换机, 全网提供端到端的高品质QOS, 可控组播及丰富的业务支持能力, 同时提供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网管系统。 (3) 华为Vo IP解决方案。华为公司采用Vo IP网关的方式作为Vo IP的解决方案, 能够有效地实现从PSTN向Vo IP网地平滑过渡, 在保护了用户在传统电话系统上的投资的同时也使网络保持了良好地可扩展性, 并且实现PSTN和Vo IP网地互相备份。华为提供Quidway3600/2600/1760系列路由器语音网关以及VG系列专用语音网关, 能提供E1中继接口、FX0接口和FXS接口, 支持堆叠和Vo IP收敛, 用户可以灵活组网满足需求。 (4) 华为企业VPN解决方案。华为提供基于L2TP、IPSEC、GRE等技术的VPN解决方案, 用户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建立Siteto-Site VPN, Remote Access VPN和Extranet VPN隧道。华为VPN解决方案可以轻松穿越NAT, 使线路选择更轻松, 专有的动态VPN技术使得全网互联的VPN配置十分容易, 极大地减轻了管理员配置和维护工作量。华为Remote Access VPN客户端与RSA动态口令卡集成, 提供VPN用户的双因素动态口令认证机制, 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2. 办公自动化 (Ofice Automation, 简称OA) 。

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是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一个技术应用领域, 属于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文字和报表处理系统, 公文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 会议管理系统, 轻型印刷系统, 行政事务管理系统, 系统维护。简称OA。辅助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MIS。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DSS。

三、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网络系统设计必须适应当前各项应用, 又可面向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在设计网络时,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满足需求, 兼顾其他相关的管理需求, 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更高的数据、语音、视频 (多媒体) 的传输需要, 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以适应未来信息化的发展的需要。

2.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 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 尽量避免系统的单点故障。要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网络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 所以它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能够根据公司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 方便的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扩大网络容量和提高网络的各层次节点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通信媒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 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4. 开放性和互连性。

具备与多种协议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互通的特性, 确保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在结构上真正实现开放, 基于开放式标准, 包括各种局域网、广域网、计算机等, 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 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5. 经济性和投资保护。

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本计算机网络系统, 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 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 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6. 可管理性。

由于系统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网络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网络设计中, 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网络设备必须采用智能化, 可管理的设备, 同时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 实现先进的分布式管理。最终能够实现监控、监测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 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动态配置网络负载、可以迅速确定网络故障等。通过先进的管理策略、管理工具提高网络的运行性能、可靠性, 简化网络的维护工作, 从而为办公、管理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 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及趋势, 介绍了信息化的网络方案、办公自动化软件, 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3.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593-02

O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GUI Peng

(First Gezhouba Group Ltd., Yichang 44300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ccelerated the human step into the information era. Global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process create a higher efficiency for the human society and make people's social life more convenient. Information network is affecting social chang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at any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modern enterprises. Moreover, it raises strategies and specific program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a complete set of solutions.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1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加快企业的全面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撑,而成百上千万的投入也未必能立竿见影。如果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没能立即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增加和效率提升,企业决策者无疑要背负很大的压力,因此令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

2.2 技术力量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施工企业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多、水平有限的问题。要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和服务方面都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同时企业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不同,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有限,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也有待提高。

2.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高效实施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同时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而要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必须使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进行改革和梳理,使之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2.4 传统观念影响太深,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传统的办公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文件、通知等的上传下达大多借助于电话、传真、打印等手段,许多环节还需要人工来完成,为了保证公文流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工作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消费相当数量的办公耗材。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立足于企业实际,制定合理计划。

在建设计算机网络时,需要从公司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避免造成各部门,各项目部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不能互通,不能共享,同时要防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需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计划,既要重视近期建设,仔细研究“战术”,把工作做到实处;也要考虑长期发展,认真思考“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

3.2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一套实用可靠,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无论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阶段,都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手段。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对广大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培训,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从繁琐的传统办公方式解脱出来,同时增进大家对新技术的兴趣,使大家在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合作方式下愉快的工作。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使大家认识到信息化并不是几套软件,几台设备,更是一种观念和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我们的本身的工作方式更加规范了,业务流程更加清晰了,管理思路更加科学了,信息化才能真正为我们发挥作用。为此,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信息化意识,也是为日后大家都能有效参与到建设、使用和推广较为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3 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吸收专门人才加入企业,充实技术力量;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只有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建立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长,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信息化建设。

3.4 实行规范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的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捷、高效的一面,也面临着不少隐患和来自多方面的威胁,软、硬件故障、病毒破坏、网络攻击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使网络系统在工作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应当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增强所有工作人员按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

例如:对于操作人员,既要强调工作效率也要重视数据安全,既要加强信息共享的意识,也要明确数据保密的观念,日常工作中要爱惜电脑,注意保持设备清洁,按正常的步骤操作,定期整理文档,及时做好备份,防止泄密等等;对于工作中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传递,要规范流程,明确责任人、工作对象和发生时间,记录好信息处理的流程,保证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安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流转;对于网络机房、网络设备间,要具备良好的防火、防雷、防断电、防泄密、防突发灾害等保护措施,同时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实行规范化管理,既是为了保证现有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也是为进一步拓展计算机网络在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基础。

4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4.1 结合公司实际,明确网络建设目标

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规划、合理投资,建立与本公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级信息平台;以适用、及时的数字和文字信息为基础,以客观科学的分析为手段,为公司日常工作及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机关公文处理的自动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并为企业及社会提供适度的信息服务。

4.2 合理选型,制定组网方案

4.2.1 硬件设备选型

(1)服务器:要建立完备高效的局域网信息平台,需配置专用服务器,比如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备份设备。在服务器的选择上,要考虑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吞吐能力、大存储容量的网络服务器。

(2)网络设备:网络的核心使用三层交换机连接各主要网络设备,分支机构通过vpn路由器接入,公司总部各部门通过二层交换机接入,网络设备数量根据实际终端的台数来确定。

(3)设备安全保障系统:要保证机房系统设备的安全及使用寿命,应当对机房进行装修布局,保证设备良好散热,并进行防雷地线的安装。

4.3 结合实际,加强网络应用

4.3.1 OA办公系统

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为核心,建立内部办公系统,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邮件服务等功能,包括内部办公的各种应用,从而实现内部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

①支持内部电子邮件系统

电子邮件是当今网络中极为重要并被广泛采用的通信手段之一,为提高办公效率,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传递。应当首先建成用于公司局域网内部传递文件的邮件系统。邮件系统主要包含如下功能:

(1)基于Web界面的邮件收发: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即可收发邮件,使用方便;

(2)邮件转发功能:满足局域网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

(3)邮件回复功能:及时对重要信息作出反应;

(4)地址簿支持:可以方便的进行地址查询;

(5)邮件空间自由设定: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较大的邮件空间。

②支持基于工作流程的公文处理系统

OA系统将包括公文管理、信息发布、请示报告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等等方面应用,将传统的手签、人送的公文流转和处理方式全部自动化,网络化,公文一般都在内部网络中流动,并按照指定的工作流程传递给相关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成本。

③支持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

在传统办公中,工作人员为了能交流意见和讨论问题常常需要将大量时间和费用花费在飞机、轮船或者电话、信件上。随着内部办公系统的建立,传统的协同办公方式可以被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取代,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出差在外的员工以及项目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的登录到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相关的信息,及时的与后方交流意见,交换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3.2 架设企业网站

通过网站展示企业形象、发布企业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企业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1)为公司申请专有域名。域名被誉为“企业的网上商标”,具有类似于产品商标和企业标识物的作用,一个企业如果想通过互联网展示形象,发布信息,必须首先注册一个域名。

(2)设计制作企业网站,用于公司的对外宣传,向社会发布本公司的相关信息。

4.3.3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企业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系统。企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司需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辅助领导决策,对公司各项业务以及项目部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而且存在着投资较大,有一定风险和需要长期投资的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此项工作。

计算机网络是为了在企业中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各项应用而搭建的电子平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可能也无法“一蹴而就”,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一同成长,同时也只有把它与公司各项实际业务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积极创新,加快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司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魏永继. 计算机网络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局域网管理与信息安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范玉顺, 黄双喜, 赵大哲.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四

[摘要]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赢利水平,企业应优化其企业管理水平,并加强企业信

化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生存 能力和赢利水平的必要前提和利器,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市场经济中,生存和赢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生存就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须提高其生存能力和赢利水平,就须提高优化其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注意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和利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企业信息化已经并正在国内外企业中引起一场管理方面的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非同一般。

1企业信息化及其必要性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即在战争中能够优先掌握敌我两方足够多的有效信息的一方将立于不败之地。商场如战场,信息对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同样重要。

及时、准确、充分和系统的有效信息,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否则,企业管理者将无法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预测、判断和决策,无法针对各种内外变化进行及时、积极和有效的调整和应对,无法有效正常运营,在管理上会变得被动和盲目。同样,没有成功、系统的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计划、实施和总结都将不能有效进行,企业将不能成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借助以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手段,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 并使企业管理层真正可以在线获得完整而明晰的“信息”。企业信息化是有效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利器,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2企业信息化建设

因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切身实际和需要出发,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以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根本,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能否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作为自身建设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都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的根据主客观条件和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滞后,更不能冒进,而应切实坚持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458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的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2)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企业应该明确,无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在这方面的不作为,固然是不对的;但无论信息硬件设施如何超前和热卖,只要不是企业急迫需要的,或者虽然需要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小于企业的成本投入的,不能带来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的系统和软件,就不应该选购。

(3)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一套软件和系统的上线对企业而言并不代表什么,而软件和系统带来的企业运作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和竞争力的提高才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一方面,相关硬件设施完善后,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都需要对其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模式进行变革和跟进。

(4)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规划,但不可能超前建设。规划总是重要的,但有关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规划涉及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规划宜粗不宜细,远期规划确定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大方向,近期目标可操作性要强,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市场和企业内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一劳永逸的提前将未来需要的系统都建设好。近期规划最好是紧密结合实际,企业运作中需要对那一部分的功能加强时,再选择哪一块系统或软件。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系统的建设时必须抓住主要目标和要求,根据20/80原则,抓住企业20%的关键目标和需求,就可以解决企业在某个阶段内80%的问题。

(5)坚持投入前调研和投入后有效评估的原则。一方面,为避免信息化的盲目性,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前应展开调研,专门针对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或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思考,掌握当前市场上企业信息化的趋势,定位自己管理水平,找出最佳结合点,从而开发出最适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是否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是否物有所值,是否对企业的发展有利,需要企业独立的机构对整个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有效评估。其实这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2.2企业信息化的要素构建

企业信息化的第一个任务是企业信息配套硬件的建设,即有关配套硬件要素的构建、更新和完善。

(1)一支本企业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2)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规章制度,设置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机构,充分明确企业上下、各部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责权和协调办法,作到信息管理运转的顺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

459

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据有关方面调研,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企业信息基础设施(EII),是指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主要包括满足计算机、网络设施及配套软件、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设施及其安全要求。这是现代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得到满足后这个基础环境才能建设好。

2.3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管理是根本,软件是帮助提高管理水平的工具。IT技术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IT的架构后,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很多事情,但也可能什么也不做。因为软件仅仅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工具,则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才是更为关键的部分。

(1)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做到信息内容充实有效。

采用新技术和新服务,发展ERP是有效方式之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

(2)开发企业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而要落实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这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基本工作。信息资源管理的五项基础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实践证明,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选择运用信息资源基础标准,对信息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之上开发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做好信息采集。生产型企业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服务型企业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应该从各家的实际

460

出发,逐步搞好从下层到上层的应用开发,但许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全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指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和技术进行企业档案管理活动。其核心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开发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3.1档案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振兴发展,不但要从市场上收集各类信息为企业建设服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企业档案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企业发展具有连续性,档案作为潜在的有历史价值的信息,开发及时,应用得法,会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果缺乏系统、及时、准确无误的档案信息依据,看不到档案在振兴企业中的这种巨大作用,领导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将会使企业建设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企业档案部门及其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3.2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既然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那么,企业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对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对企业文件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的监督、协助和控制,以及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和开发利用等工作。这一管理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文件档案这种显性信息的获取、积累、储存、保护、控制和开发。企业档案管理对于积累和保存企业有价值的信息,维护企业发展真实的历史面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的企业就是因为原来档案管理混乱,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导致一些客户档案遗失,公司因此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企业未能对其形成的知识实施保护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建议该企业迅速建立专门的档案或信息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档案或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并逐步建构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

3.3积极开发企业档案的价值

企业档案中凝结着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生产建设的经验,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现实和可靠的依据,是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和参考。但是,档案中积累的知识如果不被管理者开发、不能有效地被运用,那么,其价值只能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因此,如何实现档案价值、实现档案知识共享是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面对日益剧增的、动态的电子文件和企业对档案信息的大量、及时的需求,许多企业管理者发现,忠诚的档案“保管员”并不能充分实现现代档案管理目标,档案管理者“必须停止扮演实体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运用档案中记载的知识服务企业各项管理,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如一些企业将过去的产品开发档案编辑成“学习型历史文献”,从中发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发现成功与失败背后的逻辑,并将其内在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创造活动,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异常重要。企业管理的进步和提高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没有尽头的,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的外部环境在变,企业的内部也在变,企业管理的系统和软件也要随之改变,企业只能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将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懈追求,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 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自《商业研究》,2003年3月

[3] 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自《企业研究》,2003年1月

[4] 林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自“论文图书馆”网站,2004年5月

5.浅谈企业安全信息系统建设论文 篇五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1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原则

(1)物理隔离原则。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

(2)分域分级原则。信息系统应根据信息密级、使用单位行政级别等级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并确定等级,按照相应等级的保护要求进行防护。

(3)信息流向控制原则。禁止高密级信息由高等级涉密信息系统或安全域流向低等级涉密信息系统或安全域。

(4)最小化授权与分权管理原则。信息系统内用户的权限应配置为确保其完成工作所必须的最小权限,网络中账号设置、服务设置、主机间信任关系配置等应该为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限度,并使不同用户的权限相互独立、相互制约,避免出现权限过大的用户或账号。

(5)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信息系统应采取技术和管理相互结合的、整体的安全技防措施。

(6)标注化原则。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制标准等,确保系统质量。

(7)安全产品选型原则。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须选用可靠有效的安全产品,如具备国家相关管理机构检测证书的产品。

(8)实用性原则。系统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环境需要,充分考虑系统应用业务的特殊性,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设计的第一要素。

(9)适度安全原则。要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定防护程度和安全措施,避免弱保护和过保护,保证安全措施切实可行,达到最佳防护目的。

(10)动态防护原则。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威胁攻击手段的变化,企业信息系统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及时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

2建设目标

根据对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安全保密需求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遵循前述原则,建设科学合理,符合安全保密需求的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3建设内容

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以及安全保密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信息系统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

(2)运行安全。运行安全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防护、应急响应、运行管理。

(3)信息安全保密。信息安全涉及内容包括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密码保护措施、电磁泄露发射保护、安全性能检测、边界安全防护、硬件系统安全、信息完整性校验、安全审计、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

6.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六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行业与领域都逐步推行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其中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组成,也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成果去加强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基于此,主要针对中小学学校的后勤管理系统进行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而言,后勤管理工作也逐渐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迈进,以更为高效的后勤管理工作去创设更加舒适的校园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后勤管理作为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其中对于资产与学生宿舍的管理是重难点,为此进行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一、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中小学的学校管理工作都主要集中于教学管理与科研活动当中,而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导致目前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发展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1]。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后勤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仍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中,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使得目前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发挥其组织作用,也成为日常后勤工作的阻碍;(2)由于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相当于“服务员”,也导致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进而造成学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逐渐养成了较为散漫的工作态度,毫无责任感,造成后勤工作质量较低。

对于目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模式,以提升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去提升后勤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精减后勤人员、梳理后勤流程以及提高后勤工作效率。

二、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的相关做法

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对后勤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扩大宣传力度,以认识的提高去推进,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技术改造与流程再造要同等重视。对于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而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之后需要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所以许多管理机构、职责以及流程都需要重新再造,否则仍旧沿用传统工作模式去应付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后的后勤管理工作,不仅无法发挥实效,甚至会成为累赘;(2)不得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在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中,许多决策人员对于建设的完善程度仅仅以投资额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过于追求“一步到位”,进而造成大量先进设备闲置,浪费大量资金,使得许多中小学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丧失信心。

2.强化组织管理,保证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推行

对于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而言,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会牵涉到后勤所有部门以及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对于员工而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变[2]。所以,除了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以外,更要强化组织管理,保证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有效推行。具体的做法为:(1)成立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以主要负责人牵头,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以制度的确立保证其逐步完善;(2)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及智能化管理办公室,对日常的建设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管理;(3)后勤各个部门应进行信息管理员的选聘与录用,主要负责该部门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推进工作。可见,唯有强化组织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良好推进。

3.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学校而言,以?F有的资源去开发多个后勤管理软件并非难事,但在软件开发应用之后,还需要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实现匹配以及需要不断升级完善去适应工作形势的发展,这便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规避各自为政导致各部门的数据“孤立”存在,也为了避免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复建设,在实际建设推行中要注意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开放,确保后勤管理系统均基于同一技术标准,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构建。

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实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在后勤系统中的运用,也是在硬件系统中运行管理软件平台,对其开发与利用是关键,所以在中小学的后勤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还应重视社会专业力量的引入,共同推进建设的实施。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步提升,通过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网络的建设推行,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也能让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高效,为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对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了策略探讨,以期为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7.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篇七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发展需求与信息化建设的矛盾

随着企业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逐步不适应, 导致当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都不能对企业的真正发展需求进行清晰、系统而专业的分析。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与信息化成果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间不能耦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不能发挥出来。

1.2 企业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开发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 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企业在计算机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目标不够明确, 导致最终安装的应用软件水平低, 可应用效果差;其二, 开发软件的创新能力不足。当前很多企业所开发的软件仅仅只是对传统手工过程的模拟, 对改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1.3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尤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问题。导致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是信息软件编制的标准不统一。各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项目管理部门没有提前进行足够的协调与分析, 导致各个部门都从自己的内部业务需求出发, 开发出的都是完全以满足企业内部业务需求为目的的软件系统, 而且各个部门都建立自己单独的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不同的版本, 造成各个部门数据库自成体系、互不关联的问题, 使得数据编码以及信息标准不统一, 导致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加剧。说到底, 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还是需求分析与统一协调管理的问题。

1.4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成果外流

由于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自主开发信息系统的能力, 因此企业在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的。而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管理方面使得疏忽就容易导致企业的信息, 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的流失。

2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建议

2.1 充分分析企业发展需求, 确保信息建设契合企业发展需求

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与目的是企业规划的第一个步骤。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管理等加以结合。而其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加以利用, 而信息系统就应该为之提供支持。当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对应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时, 系统就应该设置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模块;销售管理需要对应的信息及信息资源时, 信息系统就应该设置对应的销售系统模块。信息化的需求减少就是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而成立的一个信息平台。

2.2 明确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统一方向, 避免软件开发中的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通过进度计划将建设的整体工作进行分解、工作顺序的调整以及时间估计等工作, 对信息化的开始时间与完成时间进行最终的确定。同时, 对各个子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确定。

2.3 外包项目要注重核心技术保护

信息系统外包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流失是企业信息建设安全保护工作的重点。在外包过程中, 首先要在外包合同中明确对应的信息安全条款。同时, 在外包人员介入系统建设工作的过程中, 要对介入人员的身份进行严格确认。还应该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工具, 尤其是移动存储设备等进行彻底检查, 严防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信息机密流失。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可实施途径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实施, 这里提出一种全周期的管理方式。所谓的全周期, 就是从企业的信息需求、系统开发、上线测试与应用、数据库开发以及更新维护注销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初, 要根据需求分析获得企业的具体要求;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满足企业各个部门的多方面需求, 通过提炼与升华获得最优的系统方案;上线测试与应用要积极组织人员培训;数据库开发要注重信息安全以及信息的共享;系统应该及时的进行维护, 保证系统的工作状态处于最佳。通过全周期的管理来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状态。

为了保证全周期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全实施, 可以通过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测试, 检查与评审程序来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 同时结合具体的计划以及实际指标来进行后续工作, 对系统的目标进行实际的确定, 并形成对系统完成之后的整体评价, 并对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之后根据这些客观的水平进行量化,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信息系统建设的进步, 为后期的具体建设形成整体规划。

摘要:在论述当前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 形成了可实施的管理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孤岛

参考文献

[1]许火瑞.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建筑建材装饰, 2009, 10 (3) :41-42.[1]许火瑞.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建筑建材装饰, 2009, 10 (3) :41-42.

8.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八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状况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有关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85%以上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财务科目编码;6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财务信息系统,其中约90%的企业选择外购财务管理软件,约10%企业使用自行开发的财务管理软件。软件产品选型基本都是国内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说,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模式,而且该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当前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目标管理和预算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发展,简单的财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对管理信息的要求。企业需要更健全、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个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化需要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分析型及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型转变,进而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信息集成及决策辅助功能。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的认识有待提高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必须是企业领导重视,有关管理人员齐心协力,才能顺利进行。但现实中,许多企业领导安于现状,看重眼前利益,没有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为此,企业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必须提高。

(二)信息分散、失真、滞后、重复,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信息分散。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内部设备和业务流程方面比较复杂。为了各自利益,企业管理部门之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财务信息。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方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形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

2、信息失真。由于受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账实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有的企业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

3、信息滞后。很多企业的财务、业务信息的汇总核算、分析等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数据提供给领导层,而财务的实时临近、远程查询更无法实现,使公司在制定决策时,得不到及时的信息支持。

4、信息重复。大量的财务工作仍在传递纸质的销售单据和记账凭证,大量的数据在企业内部多个部门之间多次重复,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双有”人才缺乏

当今企业愈来愈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不乏拥有各类从事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研发技术人员,但同时具备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复合人才却很匮乏。企业迫切需要既具有财务管理能力,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人才。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且具有计算机知识的财务人员。

(四)我国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发展滞后

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开发出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统一财务管理软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备独立开发适合本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的软件的能力,而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造价昂贵,且许多还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国内一些专门为企业做财务软件的公司又往往因为技术、经验、资金等等原因做出的东西无法满足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五)传统会计流程存在缺口

在传统的会计体系结构中,当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时,该经济业务历史记录的简化版本资料被送到财务会部门。会计信息系统以汇总的方式重复存储数据,难于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体系所反映信息往往滞后于业务信息,信息的滞后不仅影响了信息的质量,降低了它的相关性,以至企业无法从效益的角度对经营生产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人们在传统财务会计体系结构的束缚下,并没有充分发挥IT技术的优势重新设计财务会计流程,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的流程。传统会计流程下,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要处理单据和记账,财会人员还要根据业务单据(采购发票、销售发票、入库单等)编制记账凭证,并将其录入到系统中。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是管理之基础、核心,财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先导和前提,管理信息化是财务信息化的最终归宿,科学构架企业管理信息化就必须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把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作为现阶段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加大力度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以财务信息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成果,建立集团化、网络化、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辅助支持决策系统。

(一)明确树立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充分认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地位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树立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只有切实地抓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才能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样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既可以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同时又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因此必须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加强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明确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二)加强对企业领导的培训,加大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力度

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要的是要让企业领导尽快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鼓励创新。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通过多种形式经常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培训,并推广一些成功的典型经验,为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舆论氛围。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不但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因此,企业要主动地去适应软件中先进的管理思想。这项工程的规模越大,高层领导参与和支持的重要性就越大。因为它涉及企业业务流程、部门分工、员工岗位职能等各个管理环节,没有高层领导参与,就不能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三)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信息集成、畅通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从而建设有效运转的信息系统。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建立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数据共享,真正为决策服务。

(四)大力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企业必须重视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在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和商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培养未来网络时代需要的高端人才。

(五)研制开发适合企业应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统一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标准,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企业内部各个兄弟单位之间使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从而有效的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起一个规范、高效、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一套体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确保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与产、供、销、存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真正为决策服务。

9.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篇九

随着我国加入 WTO,一大批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加入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行列 , 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好,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有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下面就分析其中原因,并就自己的认识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 1000 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 99%,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 60% 和 40% 左右,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 90% 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 75% 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是经济改革能量释放的结果,伴随着中国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小企业特别是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已成为继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企业而言,信息的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由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所造成的。加入 WTO 以后,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无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并得以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使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进沟通交流的效率,进而改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表现在企业作业、管理、经营三个层面,实现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决策辅助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六大要素: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这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 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 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 ,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

制 ,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 , 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 , 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水平, 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 , 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真正实现 CAD、OA、MIS 系统的企业在全国 1000 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 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 ERP 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 2.9%,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问题一:认知过程的困惑。

一是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是中小企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软硬件市场和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无所适从。企业很难找到一个咨询公司拉爱帮助他们选择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以至于产生了“恐网症”,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排斥态度。

问题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是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 力 度不够。由于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就很难开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中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消极对待或抵制等问题。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没有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自行其事,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有 70% 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占总资产的 8% 以上。

四是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缺乏专门人才。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就整体而言,当前网络人才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两个不合理:其一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其二为,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只会造成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根据浙江省对全省 506 家企业信息化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有 54.67% 的企业认为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机构的专职人员大多只有 1 ? 2 人,同时,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

六是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而中小企业人力、物力有限,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从而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措施及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明确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及对策:

一是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并使用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一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另外,还要加强管理,要靠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和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分四个档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分工契约化、流程程序化、信息表格化、资源最优化,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在整个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先进适用性原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既不能太超前,更不能落后,以免造成浪费,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这还关系到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而且还会影响到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2、经济性原则。它不仅指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经济性,而且指系统实现和维护的经济性。3、效益性原则。即一切以系统的目标为中心,一切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机理都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服务的。

三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搞好三个“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团结合作、精明能干的领导核心,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关键。领导成员之间如果不能统一意见,会使得技术人员无所适从,信息化建设将陷入困境。作为领导者,重要的是领导才能,真正从技术上讲,未必比技术人员水平高,要充分依靠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排挤技术水平高的设计人员,要学会将兵,让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建设更是强调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只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才是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强化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要尽快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计量、检测工作。要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意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四是中小企业要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主要包括财力和人力两个方面。、中小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各个企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改变我国企业信息化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努力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与协调工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培养和引进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技术培训,无论是对各级领导还是对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的实施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和知识的主人,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大力提高企业全员知识水平,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积极营造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对人员的培训有两类: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其中,前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成败,而后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次,要通过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等方法,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心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领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抓紧培养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五是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

中小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优秀既包括合作伙伴的开发水平,又包含合作伙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如果合作伙伴虽有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但个个办事拖泥带水,没有一点紧迫感,这样就不能按时完成项目,势必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合作伙伴要有系统集成方面的丰富经验,这样做起来轻车熟路,效率就高。千万不要做某些开发商的试验品,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结束语

对中小企业来说,一个非常可喜的事实是:目前,几个试点地区在完善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广州市,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为中小企业优选成熟软件产品和优质供应商;发动服务商向中小企业捐赠管理软件;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开展人才培训等等。

上一篇:师德培训体会:“热爱岗位热爱学生”下一篇:临时保安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