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2024-09-14

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共8篇)

1.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篇一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就在前不久,我国成功完成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发表十九大报告,大会报告总共分为十三个部分。现在我们就其中第九个问题:“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问题来阐述生态建设问题。

报告第九部分开头就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的确是这样,人和自然是共同体,人类不能打破自然规律,不能试图战胜自然。我们是能够也必须和自然和谐共存的。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回顾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解决小康问题。这一切都是我国经济实力提升的体现。但是不得不承认,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天不上蓝了,谁也不像以前那样绿了。最近几年,人人都谈霾色变,雾霾席卷了中国大面积的国土首都北京更是十分严重。这都是之前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呀。经济是提上去了,可是人人外出都要戴口罩,首都成了雾都,人人看不见对方。这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先发展经济,等经济提升之后,再来用已有的经济实力来治理环境资源问题。”这就是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事实证明它是不科学的。我们这样做,是在剥夺子孙后代的权利呀。这一切的,优美环境,良好资源不仅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更属于子孙后代千千万万人。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就要兼顾环境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底线,是原则,绝不能以其为代价发展经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阐明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相矛盾的,生态环境的优化,本身就是一种提升。环境优美,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要高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提升。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下四点发展要求,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措施。我们引用其中部分来具讨论。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第一点是对以后的发展问题提出的规划,精炼的总结了我们需要做的一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清洁能源的使用长会是大势所趋,过去的石油能源,煤炭等对环境造成找到破坏的不清洁能源会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分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这些清洁能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而且对环境没有污染,将会是以后能源的主力军。我不过也正在积极实践之中。过去得各种排放污染气体的车辆已经得到了改进,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一批批新型能源汽车。国家大力提倡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设备 减少私家车出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尽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只有人人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我们过去发展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现在还有不少的工厂各种排放物排放都不达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达标成本高。不少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

高利润,迟迟不肯引进先进技术。这是人思想上的问题,要想改变,必须从宣传抓起,要提高人民的认知水平,要让人民都从心底明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所在,必要性所在。政府也要严抓这一问题。要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和惩治措施。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这一点是对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措施与政策,是浩大的工程,也将是造福人民,子孙后代的工程。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2.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篇二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的讲授, 国内外基本形势的介绍, 重大时事政策的宣讲, 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等。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措施如下:

1. 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要依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 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 重点选择近期发生的、学生可能普遍关注并较感兴趣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组织优秀负责的任课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将正确的立场、科学的观点和合理的方法融会到教学内容中去。

2.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必须定期修改变化、不断更新, 力求做到在大部分教学内容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 对少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3. 合理确定重难点

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现状, 合理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难点, 做到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 密切联系本校实际

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联系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考虑区位优势、地方特色。在符合教育部教育厅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要结合省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 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编辑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相关辅导材料。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创新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要根据教育的需要与学生的现状,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 以改善教育的实际效果。

1. 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

(1) 要加强培训与合理引进,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建设既要充分发挥现有专职教师的作用, 也可邀请部分外交、教育等部委现任或卸任领导作学术报告, 更要聘请兄弟院校的相关专家来进一步充实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力量。

(2)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更加重视科研工作。要采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等多种手段, 鼓励教师对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遇到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并将部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不断积累经验, 推动课程改革工作。

(3)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要利用多种形式, 充分关爱学生、了解学生,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大学生关注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 才能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吸引力, 进而改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

2. 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

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除了有效组织主课堂, 还应该高度重视第二课堂 (即校园活动) 的功能与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 开展多种多样的相关活动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高校应积极举办以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主题的、与大学生兴趣、年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相符合的各种校园活动, 活动要尽量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让教师乐于组织、学生乐于参与, 促使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第二课堂从其表现形式上来说是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各种平台。主课堂的教材是书本与课件, 而第二课堂的“教材”是丰富多彩的相关校园活动, 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第二课堂相对灵活、更加丰富, 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兴趣。

在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第二课堂应始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 组织教师领队、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宣讲团, 让部分理论功底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到各院系, 举办相关讲座, 宣讲形势与政策。

3. 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 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在新时期, 各种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的事件的发生, 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变, 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建立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 帮助大学生更多地注重历史, 立足现实, 关注本地区, 安排大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有意义的考察, 并运用主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思考, 进行有深度的研究, 并尝试提供解决某些问题的思路或方案。这种考察、研究性质的学习方式能做到以学生为本, 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兴趣。

在大课堂观的视野下研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各种问题, 需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分教学活动置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在寒暑假开展的学生社团考察活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开展的省情、市情学习结合起来, 让他们了解祖国各地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 激发他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实现个人梦想与价值的强烈意愿。

4. 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创新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空间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 高校要购买或制作合适的影视音像资料;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网络教学等手段讲授知识、答疑互动, 提高形势与政策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高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 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 积累经验, 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要组织教师, 精心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 开辟网络课堂, 借助网络更方便地实现师生教学互动, 利用网络开展课程的考试考核。要注意处理好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 发挥多种手段的整合效应;要大力提高教师网络教学能力, 加强对课程网络平台的有效管理, 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建设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网站, 是适应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新情况而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形势与政策网站应该具有教学、交流、讨论等多种功能, 一般可设立课程综述、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留言互动等各种栏目。教学内容栏目应该包括丰富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留言互动栏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深入讨论交流, 实现知识共享与思想交流的园地。

总之,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 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要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要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 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要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创新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空间。高校要开展好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各课堂活动, 需要高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财力、物力支持, 需要各位相关教师对开展各课堂活动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并为此作出充分的教学准备。我们应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校级省级重点课程加强建设, 不懈努力。首先, 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如教研室或者办公室进行管理。其次, 在建立相关机构的基础上, 需要建立一套以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从教学经费的划拨、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力量的培训、场地学时的安排等方面进行组织和管理, 对各项活动的教学目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进行提前规划、合理安排。此外, 还要量化细化各课堂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 必须完成有关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各课堂活动任务, 促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各课堂。通过努力, 在总体上使学生提高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加深对国家规划政策的理解, 激发对时事的兴趣与热情, 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 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使命感。

摘要: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明显改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高校必须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大力推行教学创新活动。文章分析了必须紧密结合变化着的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思想实际,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并阐述了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 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 要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 要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 要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教育,形势与政策,创新,网络

参考文献

[1]熊培西.论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 2005, (11) .

[2]付宏东.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4) .

3.浅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 篇三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与政策

中央16号文件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

首先,矛盾的教育制度对当代的大学生起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作用。

现在中国的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是应试制度,就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决定一个人的水平。读书将近二十载,考过来的学生比谁都清楚,一门课程的重要与否与考试有莫大的关系。而形势与政策课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其考核往往敷衍了事。由此,轻视形势与政策课就好像显得理所当然,这似乎很是合理。我们经常喊着“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的口号,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制度在这方面无疑起着误导作用。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现时代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因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反反复复的分化组合,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现象。但如今的大学生持“人生价值既在于对社会作贡献,又同时要取得社会的报酬”观念的人居高不下,倾心于“注重实用、偏求功利”的价值观念不在少数。大学生价值观的动荡和模糊不利于自身崇高信仰的形成,大学生普遍功利化、肤浅化,缺乏政治信仰,缺乏心系祖国发展的动力,缺乏胸怀全球的志向。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和热点、难点不感兴趣,总觉得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

此外,随着高校导入竞争机制和社会人才观的变化,大学生们日益注重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现在大学生们大都期望“工资较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的职业取向日趋虚化,一心向“外”(外国、外资企业、涉外单位)成为时髦,致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感情比较淡化。这种具有务实性、开拓性、注重经济效益的职业价值观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和作用

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未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理应多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意识,这是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当今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更需要我们具备全球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所以无论是从增加个人的知识层面,成功应对以后走向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来看,还是从社会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要求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化。目前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过程还停留在教师讲课这一模式上,没有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形式与政策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考前仅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的现象较为严重。一部分老师授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缺少与同学们的互动,只是拿着准备的材料朗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公共课,不太重要,所以对待教学不是那么认真,备课时间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也很难合理化。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政治课,必须坚持原则不放松,这样当然没问题,但他们往往拒绝开放的探讨,仅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教学,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难以发挥。

第三,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主动性。形势与政策课有着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经分析发现 ,学生并没有形成一种主动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风气,学习也只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课余的时间根本就不能触及此类资料。

四、如何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

一、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形式”课。没有对这门重要的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课一学期就一堂课,一共才一个半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不都是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专业老师,头衔很多,教学水平非常一般;最终的考核仅要求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等等。所以要想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这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抓。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高校发展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认识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从制度、物质、环境等方面为形势与政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严格的按照课程要求加强管理。

二、从教学上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方式要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避免出现“形势课”向“形式课”转变的怪现象,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片、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利用宣传窗、校园报纸、网站、广播台进行宣传、报道等。相对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时数比较少,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专题的讨论研究, 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本专题的内容, 并且在收集过程中, 也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而教师在课堂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阐释, 并适当组织讨论,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要加强教学资料方面的建设,教学资料要以课堂的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课堂的理论宣讲,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精干化、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整体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教育教学监督、评估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形成教育教学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多项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最后, 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 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 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 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 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2004-08-26.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许浩.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熊培西.论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2005(11)

[5]布占坡.新形势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4.思修课结课论文 篇四

考试科目: 所在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序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世界观和价值观定位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各种问题,因此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高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探究问题对策

一、理想信念的在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其精神动力。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部分大学生在理相信念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模糊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如今一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大多在校园内外经商、泡网吧玩游戏,男生晚上通宵玩游戏,女生晚上看电视等等,到第二天上课时不能准时到班,课堂上睡觉、逃课的现象更是常见。另外不少的学生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他们沉迷于恋爱,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上大学就为了张文凭,浪费了大好的大学时光。有些人视能赚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为理想信念,可见部分学生不清楚什么才是理想信念,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2.缺乏社会责任感

有的大学生对社会非常关注,对党风廉政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台湾问题等高度关注,他们会走到西部,义务教书,哪里需要,他们就会尽力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但有些学生政治淡化倾向明显,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也有不少大学生连班级工作都不关心,更不用讲关注社会。在校园中,关心社会的同学并不多,很多同学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都不了解,而当社会需要他们的帮助时,他们也臵若罔闻,为灾区献出一份爱心也就是举手之劳,走出校园去做义务劳动的人也是少见,而当前大学教育中,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必须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

3.重物质利益,轻理想信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逐渐形成多元化思想观念,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时有表现。一部分大学生抛弃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相反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如何当更大的官,拥有更多的权力和金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正确的定位,缺少了理想信念,变得世俗化,不断地追求各种利益,他们以挣钱多少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成为了世俗的追名逐利者忘记了反思总结,缺少了人情味。

4.好高骛远,不能正确定位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规划,在大学前几年中,认为大学还刚刚开始,没有必要考虑未来职业的问题,而到了大四,对择业了解得又不多。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满怀抱负,有着一腔热血,急切的想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有些学生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而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却想要一步青云,高不成,低不就,此时便造成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三、根据以上现象,提出以下几条建议性对策: 1.增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是趋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不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为谁学习,为谁工作”和“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信念 刚刚进入大学,很多同学会因为大学的自由而放松了自己,大学没有高中那么的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开始睡懒觉,上课迟到等等,但大学也不是天堂,还会有压力,如果不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对自己的学习造成影响,同样也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只要从一开始就养成好的习惯,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其他人玩自己跟着玩,最后一无所获。应该树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等等的信念,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晚上说自己明天要早起看书,结果每天早上闹钟响了还继续睡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弘扬奉献精神

进入大学就等于进入了半个社会,作为大学生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还是看为社会付出了多少。在大学期间,每个人都应该走出去做点义务劳动,帮助弱势群体,关心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不仅是完善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更是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会互帮互助,在大学里我们会得到同学的欢迎,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得到别人的青睐。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自主择业与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但并不完全自由,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同时要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在大学里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经历一番磨练。

5.教育方法上的创新

当前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贯做法是理论灌输,所采用的具体途径主要是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比如,理论学习、作报告等。但这些方法与途径如果缺乏创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实际操作上的惯性,形成形式主义,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创新应充分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化虚为实,即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体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以达到教育目的;二是方法灵活多变,加强参与性,增强渗透力。比如,开展红色旅游,让学生到具体的地点、感受具体的实物、增强感染力,加强教育的效果;三是以情感人,加强主动性。在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托尔斯泰曾说过: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诱惑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失去正确理想信念的指引,极易导致道德沦丧、误入歧途。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各种诱惑,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因而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引导大学生走出困惑之海的导航明灯。

5.乒乓球课结课总结 篇五

在大一的这下半个学期里,我选修了乒乓球基础课程,在这半年的课程里,我学到了很多与乒乓球有关的知识,受益匪浅。

在此之前,我的乒乓球是同学乱教的,或者说完全是自学的,对于乒乓球所需要的基础是一概不知的,什么推挡,正手攻球之类完全就没有听说过,因而一开始我对这一课程感到有一些无所适从,看到课上同学们娴熟的技法与高超的控制能力,我倍感压力,对今后的课程学习也颇感力不从心,当得知考试标准为正手位攻球50个时,我甚至担心自己根本无法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但是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我对乒乓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老师在课程上给我们讲解了乒乓球的发展历史,让我明白了乒乓球的演变过程是从非旋转球到旋转球的,非旋转球是乒乓球一切高深技术的基础,只有练习好非旋转球,以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到旋转球,本学期我们乒乓球课的前半个学期的两个阶段中我们主要学习和练习的就是平击发球,推挡,正手攻球的乒乓球最基本的技术,在这一阶段中,我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原来以为自己是个“打球老手”的错误思想是多么的可笑,一切事业都有它的基础,若是连基础都没打好,何谈进步呢?在我们的乒乓球课上,我终于能够系统的学习到这些基本功,并充分利用每节课短短的一小时四十五分钟来练习,这些练习,不仅使我充分弥补了从前落下的基本功,更是我纠正了许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错误打球方式,例如握拍方式,挥拍方式等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练习,我感觉得到自己对乒乓球的掌控能力正在逐步提升,自己的乒乓球技术正在不断进步。

在后半个学期,我们进行了期末测试和11分制三局两胜的教学比赛,由于之前的认真刻苦练习,我和我的搭档顺利通过了期末正手攻球50组的测试,测试结束后11分制三局两胜的教学比赛较之前一段的练习更具乐趣,同学们将所学应用于比赛,切磋技艺,在展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虽然我的技术并不出众,在我们的小组中只取得了三负一胜的成绩,但比赛中有好的气氛仍然让我身心愉悦。

6.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篇六

这门课共96学时,6个学分。这次是用的最新版2015版的教材,共12章308页,这本教材几乎每年都更新版本,所以90%以上的学生没有新教材,大都还是借的旧教材。

说说这门课程。党中央决定,中宣部、教育部要求从9月起,在全国大学生中开设这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两次飞跃取得的理论成果及党的最新重大战略构想和理论体系,从而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针对普遍不重视这门课程的现象,在第一节课,我就请学生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学习理论,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学习理论是否有用,态度决定一切,目标决定一切。有人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将来能混口饭吃就行,没有必要学政治理论,学了也没用。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有很多因素,但是对党的理论、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思维方法的把握是其不可缺少的成功要素。进入政治理论课课堂,更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学好党的理论,为迈向成功作好扎实的准备。学习党的理论,还必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怎么样上好这门课,怎么样更吸引学生来学习。我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思考。到图书馆借书、在网上查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尝试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忘初心,永远行走在学习的路上。

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很难,尤其政治理论课程。但是我一强调:这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啊,这是下次课提问的重点啊……所有的学生都会举起他们手中的手机把黑板上的内容拍下了,我经常给学生开玩笑说:我每节课都享受着明星的待遇,那么多闪光灯对着我拍照!

课程结束了,但永远的学习没有结束。学生从QQ上发给我这门课程的学习体会:“毛概在我眼里就是在学政治,灌输共产主义思想。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总得来说老师上课的模式我很喜欢,PPT,幽默的言谈,影视资料,很是吸引人。但是不得不提的还是老师的点名方法,棒!特别棒!果然还是老师套路深,临下课时是点一个走一个,课堂上做小作业交作业点名,抽人回答问题点名,各种让人不敢旷课迟到早退的点名。我服!好在课堂不是很无聊,所以坐的住,希望老师再接再厉,教育出更多像我们这样的爱党爱祖国的好少年。”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通过这学期的毛概课,让我对平时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新的观念。老师利用每节课开堂的时候,让我们对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一番讨论和分析。我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很好。因为老师让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可能的多样化,并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如录像、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还给我们展示了老师收藏的粮票和布票,让我们自己做ppt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尽管理论是枯燥的,但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我们不再觉得上政治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艰难历程和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从而使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入党的决心。”

总还有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因为手机网络上的东西比政治理论知识更能吸引他。我也在不断的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力争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政治理论课,从政治理论课中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比如把理论知识和身边事结合起来,再多一些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讨论或主讲等等。也可以将严肃性与生动性结合,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将教材内容与一些重要的新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7.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交往缺失与构建 篇七

一、教学交往缺失表现

从交往形式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交往主体包括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这几个主体相互组合, 能构成多种教学交往形式。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教学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者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交往形式比较单一。

从交往过程看, 教师由于各方面的优势往往扮演着交往发起者的角色, 学生往往是交往的承受方。同时, 交往时教师往往占据话题的主动权, 而且教师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展开教学, 一般不会根据学习情境变化和师生交互的进展调整教学。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 学生的需求较少被理解和满足, 交往过程呈现单维性。

从交往范围看,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 教师一般与学业成绩好、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有较高的互动频率, 而与其他学生交往机会相对较少。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明显局限于小圈子。圈子内成员交往较多, 而与圈外同学交往相对较少。

从交往内容看,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师生交往往往以传递知识为主, 而且师生之间的对话类型多为判断型或者逻辑型的, 开放型对话较少。这种对话中的问题学生往往不太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 学生是机械的、被动的。这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无法理解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交往缺失的原因

(一) 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教师将与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密切联系的热点、难点问题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输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较少, 甚至没有互动, 师生之间关系变为主客体关系。教师以知识为媒介, 学生成为了教师进行知识灌输的对象。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统统让位于理性知识的传授, 此时知识成了统治者, 而人却成了手段和工具。

(二) 教学组织形式

现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一般采用班级上课的形式进行。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甚至百余个学生。教师要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交往, 因此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想法无法与教师沟通, 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 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被压抑。

三、教学交往的构建

(一) 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 教师与每个学生进行交往比较困难, 同时, 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没有组织起来。小班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提供了形式上的可能。但是目前情况下, 这些教学组织形式还不能完全取代班级上课制。在班级上课的基础上, 适当引入小组学习、对组学习、大组讨论、个别指导、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执教或者情景表演。同时, 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课程论坛、博客、qq群等方式, 开展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 增加了师生和生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为促进教学交往提供了外在条件。

(二) 创设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

交往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主客体关系, 而是平等的主体关系。有效的教学交往强调交往过程应以平等的对话形式展开。交往主体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因此, 为促进教学交往有效开展, 需要创设一个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平等是指教师能够使教育资源在学生之间得到合理分配, 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真诚对待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合作是指在课程教学交往中, 教师能够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知识与真理, 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做到教学相长。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能够消除心理担忧, 不再担心因为自己大胆的想象遭到嘲讽, 敢于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三) 开展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交往离不开多样的教学交往活动的支持。在上课之初,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比如论坛、qq群等开展破冰活动, 打破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熟悉感。教师可以先自我介绍, 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教师的机会。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并鼓励他们关注他人, 积极踊跃发言, 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取一个主题,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上或者网络上进行展示, 让不同小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这一专题中, 可以在教师介绍相关知识后, 以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对安徽省影响为题进行讨论。

(四) 共同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教学目标一般是既定的,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展开教学。教学交往显得呆板、僵硬。教学交往是双方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理解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动态性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为了达到有意义的师生交往, 教师至少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对教学进行反馈, 或者定期收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 及时获取学生的意见, 以使得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有反馈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交往是主体由相互认识与相互理解走向共同理解的过程, 互识是交往的基础, 使交往成为可能, 共识则是交往的目的, 使交往变为现实。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从交往的角度看, 课堂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

关键词:教学交往,缺失,构建

参考文献

[1]程胜.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 (8) .

[2]陈维超, 李芒.促进网络支持的面授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运用博客建构学习共同体[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4) .

8.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策略探究 篇八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对学生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这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中职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

1.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含义

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分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是:一方面,形势教育是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的形势,准确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教育是归宿。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不能割裂,要以分析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

(1)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包含形势和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形势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突发性和复杂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德育是开放的德育。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放性。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可以采取课内教育,也可以采取课外教育;既可以采取校内教育,也可以采取校外教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广阔的空间系统。

(3)知识性

知识的传授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载体。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4)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广、跨度大、变化快。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应把握学生的心态和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是指它在学校德育中所处的位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归宿,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学校德育的内容来说,它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一是灵活的、可变性的内容。前者可称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层次。其中思想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处于德育的最高层次;政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民族、阶级、国家、政党、社会制度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它处于德育的高层次上;法制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它处于德育的较高层次;道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它处于德育的基础层次;心理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它是德育的最基础的层次。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德育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的,具有系统性、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如今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中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而且通过思想政治课与日常德育活动得以具体实施。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现状确定的学校德育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可能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应由学校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确定。因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三、中等职业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人为本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1)要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的人。

(2)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教育是德育实施的关键,脱离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伪善的。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研究中职生的心态和情感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看,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有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是硬道理,而时事学习可有可无。这些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因此,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要坚持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内容上力求避免“假、大、空”。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触及思想,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效果。

(3)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哲学上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多采用平等对话式、座谈讨论式、演讲答辩式等。如果一味单向说教,势必压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生产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

2.方式多样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课堂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务管理,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有学分、有考核。同时,学校要建设一支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这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中职学校在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形势报告会。社会实践是学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3)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走进校园生活。互联网不仅增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科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要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适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创办精彩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广泛宣传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3.体制建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

中职学校要成立党、政、工、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宏观领导。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校党委是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团委要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科应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教务科则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

(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制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硬件建设,购置必要设备,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电子商务实训作业下一篇:空姐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