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张小砚读后感

2024-09-21

走吧张小砚读后感(精选3篇)

1.走吧张小砚读后感 篇一

《走吧,张小砚》读后感

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走吧,张小砚》这本书。起初,我的感觉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又想起来“冲动是魔鬼”,“青春嘛,就是用来挥霍的。”这个野丫头的疯狂,有什么新鲜的。而后来,竟然慢慢地读出了一些味道。

小砚,率性,想做就做,不计后果。想爱就爱,管他是谁。头脑一热,想去西藏买了辆摩托,不管遇到哪些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就自顾自的前行。对于我来说,这很难。我会有很多牵绊,如我的至亲、至爱,如果我遭遇不幸,他们又将如何。风吹日晒雨淋,摔跤伤痛,我怎么也舍不得身体上任何部位的肌肤的摧残。也许令人羡慕的地方很多,她的勇敢、潇洒、轻松、自由、无拘无束,但是我放不下,放不下我的至亲、至爱,放不下与他们共处的点滴。我时常说自己就是滚滚红尘中的凡夫俗子,如何也脱离不了红尘苦海。于是,我看着小砚的游记,就像看着一个另类的故事,只是静静地看着。

小砚,和气友善。无论身处何方,总能与人和睦相处,这是交友之道,因为她能给任何一个接触她的人尊重与信赖。

小砚,也很现实。红原藏人的爱,与巴桑赌终身,与“牦牛”的交往,都是“仅此而已”。她不接受任何人的藏刀,因为她知道,她收不起。他们之间的隔阂,宗教、民族、生活习惯,她没有信心克服这些。也许,格桑已经深深爱上泽让了,只是自己不敢面对。“妈的!我不想写下去了。”小砚哪,当想起泽让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呢?我觉得,如果深爱,你会回去的;如果不回去,就是爱的还不那么深。

似于流浪的旅行,对,只是“旅行”而不是“旅游”。不是看风景,而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小砚笔下的西藏自然风景真实的美,总能在不知不觉中流露。人生,就像旅行不知道前路会遇到哪些人哪些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鼓起勇气,调整心态,满怀希望。对待生活,我很欣赏小砚的态度“不走回头路!宁愿迈步向前”“活的简单,不妥协”“生活越简单,快乐越纯粹。没有利益关系,只有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交往和情谊。你身上任何物件都不意味着什么,任何的背景都只是一个屁。”其实放松心情,给自己快乐的生活,一点都不难,不要有那么高的奢求,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失望。知足常乐!

有爱人的陪伴,人生才算是完整的。小砚的这段旅途,就像人生,在路上不能缺少的是爱人的陪伴。经历了那么多“自找”的苦难,最需要的是爱情的滋润。(读后感 )去时的潇洒是因为有个“阿亮”在身边,即使不关风与月,但不得不承认他是异性朋友,这种力量是隐藏的。回来的路上,几度失去前进的动力,搭车混吃都会觉得很享受,这有违小砚的初衷。但是,因为她需要身边有力量的支持,所以她找到巴桑,所以他去找泽让。爱的力量是最伟大的!书中多次提到《仓央嘉措情歌》,我对六世**这个传奇人物颇具好感,用小砚的话说他是女子心中最美的情郎!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2.走吧张小砚读后感 篇二

旅行不过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逐渐会熟悉的地方,然后从喜欢到厌倦的过程。所以书中写的土地、社会、赏心乐事、艰难苦痛……都在那里相识并且熟悉,不过是重复的旅程和故事,甚至情感,但那又如何?只要这份旅程、这些故事以及弥漫的情感于自己是值得的,无论是重复还是所谓逃避,何妨?人本就没有故乡,哪里是你的故乡?

主人公砚台随意行走,率性而为,所到处即是留恋处。在别人眼中,她快乐得过分,但没有人留意她每次大笑之后眼里隐藏的不尽忧伤。貌似潇洒、肆意、不羁,其实放不下的最是此类人,正所谓:“太上忘情,最下者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砚台、阿亮、红原的汉子、阿桑、阿藏……他们都难逃情网,都在感情的漩涡中扑腾,只是扑腾的动静大小不同。

草原、蓝天、海子、墨脱、雪山、雅江;酒、人、情、车、马;失意男、忧伤女、流浪客、朝圣者、公路老大、相逢又错过的陌生人,有几个人能在一起,有几个人能说走就走,陪你一程?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在黑夜里为你遮风避雨?相逢了,就是缘分,相爱了,无论上辈子还是下辈子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在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土地绝不能错失美丽的缘分。

一路走来,阿亮求而不得,砚台却是一路姻缘不断。对眼了,就该成了,可惜爱之外还有那么多不能自己的负荷,连彻底爱一回亦不能。不是不想是不能,不是不能是不愿,不是不愿是不忍。爱了,也会像书中的大叔一样不小心丢了自己的爱人,一错遗恨已无处安放。处处留情而能处处深情固然高超,只是少了那份纯净;处处无情而能处处无伤,也是一份安慰。没有牵手就没有失散,没有相爱就没有痛心,没有承诺就没有情债。孰对孰错?到头来还是走不出一个情字。

然而,就因为这情,这世界才会千姿百态,才会冷暖知心,否则也太无趣无聊。因为心里有事,因为情到深处,所以眼神游离,所以人自孤独。路上不是一种生活方式,驴友“禽兽不如”有自醒之力却无自救之力,情让他有力也让他无力,所以他才那么担心砚台,怕她陷得太深,蹈了她的覆辙。当砚台承受不了孤独又回到藏区,从朝圣的跪拜者那里获得温暖,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她内心的伤依旧没有治愈。

爱是爱了,可能有始无终,手上抓住的不是手而是彼此的命运,连带下辈子都赌上,砚台是幸运还是不幸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砚台不是洒脱之人却绝世洒脱,要的就是这份情致,读的就是这种心绪。因为是游记,又因为是历经旅程之后的回忆,当初的情感经过了过滤,更有了意想不到的清澈。捧着书时,仿佛砚台就坐在你的对面,大家都是朋友,只要有肉有酒,即可把酒言欢;只要兴致到了,“有歌有舞须早为”。可惜不能与砚台相遇,或许曾经邂逅,却相逢不相识。

此书不宏大,它的好,全在它的平凡与不经意。语言质地上乘,如同砚台在拉萨街头买的那条裙子,真实自然。好的语言配上好的故事,沿途风景无限,人情不冷不薄,即使情伤纠缠,却全是一场旧梦,终究过去。悲伤一如往昔,美好更加一如往昔。

这当然是一本关于旅行、关于川藏、关于人与人的书,但更是一本關乎爱情、关乎人性、关乎生存的书。个中滋味,各自品尝,我读,你读,有没有在路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文字中跟她一路,游山玩水、呼朋唤友,虽然最终会各奔东西,但过程却很享受。

3.读《走吧,张小砚》有感 篇三

刚开始看的时候,作者自序中的一句话(pS:此书重口味,可导致辞职、离婚、休学、裸奔……阅读须谨慎!),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因为要写读后感,(呵呵,想想最后一次写读后感,应该是十多年前学校里的事了)所以用心的阅读,细细感悟,于是就花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才把它看完。

张小砚真实的写作风格,让我读着这本书,感觉仿佛同她去西藏转了一圈。看着张小砚没有任何计划,只凭脑中 “突发奇想”,就同朋友去西藏,一路上翻山越岭,颠沛流离的无法想象。虽说旅途艰辛,但其中的各种滋味以及自我的超载,只有张小砚自己才能领略。虽说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甚至很久之前,自己也曾经想过徒步旅行,甚至都想好了要到达的目的地,但每每想踏出前行的脚步,却总会设想过一路上将会遇到的问题,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去实现,读后感《读《走吧,张小砚》有感》。旅行对于我就像是梦,回到现实的生活,无论工作也好,家人也好,有关我的婚姻也好,我总是要想理清方向,设想好一切,希望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可以被掌握,若是不被预知就会不知所措,内心充满恐惧。张小砚可以这样的随心而动,无论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将会面临什么,都能够坦然面对,勇敢的向前,对我有着很深的触动。

读着张小砚的那份帅真与洒脱,自如的与陌生人攀谈,言语的诙谐放肆,以及与陌生人的那份情感与信任,是我不曾有过的。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开始不太愿意与人沟通与交流,甚至抗拒与陌生人交谈。现由于工作,很多的时候会强迫自己,尝试与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交流,不恐惧但不喜欢。太过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由于不曾相信,也难投入感情。对于喜欢的人与事,即便喜欢也会压抑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去表达,害怕伤害。而这样的我,一直在我自认为的内心世界里,谨小慎微的生活着,无法冲破我内心的痂锁,裹足不前。

读着张小砚的藏地游记,虽说不会像她一样自由洒脱,但是却给我了我不一样的心灵感悟。无论是梦也好,还是现实的生活,有时不一定要想太多,思考的太多,有时会为我们减少一些风险,但有时也会让我们错失一些机遇;重要的是人生路上,无论所遇如何,你是否用心真诚的对待,坦然的面对,勇敢的承担,其过程无谓乎人生罢。

就像书中所写:“一个人如果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活,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 张小砚,成为了一个传奇!

上一篇:实行通信工程监理的必要性下一篇:向环保局申请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