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024-10-18

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共10篇)

1.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一

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所谓道德社会化,就是指作为社会化的主体――人,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相应的德性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现象。其客观必然性就蕴涵在个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个人和社会的这种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性使得道德社会化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从社会方面来讲,社会作为一个充满着矛盾(主要是个人利益同社会共同利益的矛盾)的有机体,只有在一定的秩序中才能正常运转,从而需要相应的社会控制系统。道德是社会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调控力量,在维持社会秩序中起着特殊的调控作用。那么,社会道德如何才能发挥调控社会的作用呢?很显然,它必须向个体道德运动,内化为个体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活动。因为任何社会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它要发挥调控社会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扬弃社会道德的抽象性,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道德指令同特殊的道德情境结合起来,实现行为活动的实际操作,将社会道德具体化;二是超越道德冲突,在相互矛盾的社会道德价值中,区分其道德性质和价值等级,实现行为选择,把社会道德价值现实化。而这两个条件的创造都要靠个体的道德活动来承担和实践。”由此可见,道德社会化是社会道德发挥其调控功能的必然途径。离开了道德社会化,社会道德就会失去发挥作用的载体而不能发挥调控社会、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从而变得空疏、无用,成为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由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定义为: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

将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形成相应的德性的过程。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式

1.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为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或影响下进行的,一定的道德环境或影响构成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外在前提。离开了这个外在前提,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就会因为失去了外在的根据而成为抽象而空幻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并不是纯粹被动地接受道德社会化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仅会按照社会道德教化的要求和内容来塑造自我,同时也会按照自己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念,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道德刺激进行反映和内化,自觉地接受其影响,并把社会伦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一起内化而形成独特的自我,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2.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相对于处于一定的社会道德环境的大学生们来说,其道德社会化的内容一般来说就是其所属群体和社会要求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所必须予以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这些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构成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基本根据,离开了这些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决定了处于相同社会道德环境中的大学生们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相同之处,也就是说,具有共性的因素。但是,由于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的成熟程度不同、完善程度不同,知识修养、理性和意志能力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性质、方式和程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差异,从而使得他们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千差万别,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推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重视大学生道德培养。道德社会化是为了塑造完整的人格,而要形成完整的人格,社会个体不仅要在对社会道德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而且还要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我国自古代就比较重视道德教化,十分注意培养人们的美德。因此,道德社会化往往注重对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和政治立场、观点的培养,而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教育重视不够,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无所适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大学生有牢固的科学知识和高超的技能,还需要良好的.道德品格。

2.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目的在于使社会成员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教育,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行为,正确履行政治权利和义务,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观。要加强社会成员对这一主流价值观的学习,使其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应创设有利的环境,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习得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重视理论灌输这种显性教育方法的运用。显性教育方法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向教育对象灌输和宣传无产阶级的政治知识、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和接受系统的理论,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掌握社会主义的政治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但我们在运用显性教育方法开展道德教育时,要加强人文关怀。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确立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主创造精神,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探索政治知识,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灌输。这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体,应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内化与外化相结合。

当前,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方向是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方法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隐性教育资源,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比如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人格魅力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隐性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向教育对象传达正确的思想、价值和信念,使教育对象在愉悦中受到熏陶。并以此来影响个体的伦理道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作风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6.35.

[2]论语(为政)[M].

[3]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6.

[4]彭柏林.论个体道德需要发生的必然性和机制[M].云梦学刊,2003,(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1972:286.

2.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我国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发生了广泛、重大和深刻的变革, 这些继续着的变革使我们必须长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培育和打造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 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 提升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建立和完善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所谓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神经系统、人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基本特点, 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虽然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各有不同, 但都有一点是共通的, 也就是说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为基础, 是以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条件的。素质经常以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等划分。对高等教育来说, 通过各种方法、渠道和途径培育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使大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认知自然、了解社会, 认识自我, 成为热爱祖国, 有使命感、能肩负起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重任。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它决定着一个人在政治层面上思想、立场、观念、信仰的综合表现, 是一个人成长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

首先,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组成的基本要求。这个阶段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的时期。21世纪的主要特征是高科技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迅猛发展, 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应当既重视其较高的科技水平, 又要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人类摆脱了愚昧落后的时代, 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不能完全替代文化素养的提高。所以, 学校的教育要德智并重, 以德为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 来自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 某些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 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理想信念迷茫、政治信仰缺失, 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艰苦朴素精神淡漠、团队观念和意识较差等问题不一而足。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较为突出。如此种种, 如果社会重视不够, 特别是高校培养人才对思想素质教育有所忽视, 必然导致其教育成果中高技术与低素质的冲突会更加剧烈。

再者, 发达国家高科技发展的飞速发展, 也成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迫切的任务。高等教育阶段是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取代的重要时期。人的生理发展过程决定了这一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科学知识, 增强创新素质最为重要的阶段, 是个人能力提升最快的阶段,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势在必然。优先发展教育是对民族振兴基石的巩固和加强, 遵循知识、人才强国的理念, 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理所当然的要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强化做为重要保障。

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途径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的工作中, 应着力开拓和发掘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 加强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党建工作的不断完善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政治取向, 为在政治上修炼自我, 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学习政治理论, 要在学生群体中促进积极进取、锐意争先正气的形成。要选择和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大学生群体, 特别是刚入学一年级的新生进行关于党的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教育。使他们不但在入党前接受党校的培训, 而且在入党后也要摈弃“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组织他们定期参加组织学习,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要热情引导他们实现把积极入党的良好愿望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改造的行为或行动统一起来, 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正面指导。逐步建立以大学生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集体核心,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通过评选优秀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等活动, 以多种形式规范党员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言行, 建立起对学生党员的督导网络, 使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模范表率作用得到保证。无数事例证明, 崇尚进步、追求真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 所以我们要切实抓好大学生群体中党的建设, 并以此来带动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 要加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 社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必须注重思想教育与实践的高度有机结合, 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学习。从途径上来说, 一是要使学生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的活动常规化、制度化, 为他们了解了解社会、了解行业的调研活动牵线搭桥。进而使这些活动成为他们社会调查和研究、增加实践能力、选择正确人生道路的源动力。二是尽可能使他们涉足于社会活动的纷繁、具体事务工作之中。如指导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见习所学专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参加校内义务劳动和毕业实训、实习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两课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灌输思想道德知识、强化道德意识和诚信意识。

第三, 支持和帮扶学生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 调动和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社团在学习和工作中锻炼成长, 逐步走向成熟。要利用大学生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时刻的良好时机, 使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正面影响发扬光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学校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和影响至深至远。在这方面, 既要加以引导、启发和扶持, 消除单纯控制的思想, 也要注意无意识的放任, 要做到张弛有度。在学生社团的思想方向、活动范围、对外交往等方面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要积极培养学生干部, 尽量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克服以教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学年为单位, 对学生社团进行定期评估, 树立典型, 对活动好的社团进行表彰和点评的机制和制度。对存在一些涉及方向和政治倾向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 力争学生社团组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四, 营造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不可否认大学生的思想活跃也容易使他们接受外界的负面影响。因此, 为其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环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校园文化、学校教育教学氛围及教师总体状态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所有的教育活动说到底是以人育人, 以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素质的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处于优质高端, 既有对优良传统的传承能力, 又具有在新时期培养合格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五,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诸如接受教育、选择就业、自主创业等各项改革, 使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纷繁复杂, 大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竞争、学习、经济压、就业、情感等种种压力普遍加大, 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 客观上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心理辅导机构实施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各种方法, 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心理素质, 解除各种心理障碍, 适应社会环境, 从而获得健康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 归结到底显现的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追根溯源, 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是使他们充分实现自我价值、顺利和完满就业、从而肩负起历史重托, 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栋梁之才的首要课题。也是解决学校在教育进程中更好地教书育人, 实现服务社会办学宗旨的根本保障。因此,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摘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我们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素质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素质教育, 是当前高校面对大学生全面综合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努力开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曾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9, (4) .

[2]何秋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3, (3) .

3.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的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素质,还有道德法制觀念方面的素质。从主流上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是健康的,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也明显增强。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

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自觉意识与过去相比普遍提高,并拥有更多的政治热情,同时他们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管当代大学生有着值得肯定的正义感和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他们作为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群体难免缺乏社会经验,从而导致他们在认知上存在肤浅和片面的问题,想法和观念也过于理想化而脱离现实。

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方面,当代大学生无疑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多样的三观认识。然而受到目前社会上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利化趋势,在高考选择专业的问题面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就业前景和毕业后的薪资待遇为首要考虑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道德法制观念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普遍扩大,其道德自主性与以往相比也得到了广泛的提高。随着全球化的深化,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和与外界交流的增多,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和面对新事物、新观念,因此他们也有着更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对于日本全民环保意识的认识,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得到了大幅普遍的提高,同时也更加注重对个人隐私和人权的尊重。但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自律性方面依然有所欠缺,因为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仍旧较为薄弱。这就导致他们在不良的环境中难以自律,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而被所处的不良环境所影响并同化。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

(一)社会及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务实和功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环境已经从以往单一的模式和主流意识形态逐步发展成为更加多样化的模式和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状况。这种变化一方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前途和机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多不良的诱惑。贪污腐败、色情暴力等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让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扭曲和倾斜,荣辱观发生倒置,对于某些不良习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不良的影响因素,而大学生群体并不能很好的分辨取舍,这使得他们感到迷茫、彷徨,甚至学习效仿,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及家庭的教育有所欠缺

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其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就是学校,因此学校应全面做好教育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校园风气。同时要合理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形成并保有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道德选择和是非甄别能力,并将这两者规范和协调起来。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和缺失,会使得学生在道德法制和三观上容易被校园的不良风气和外界社会的不良因素所影响和偏离。另一方面,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也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就受到的最基础的教育。因此,家长的教育失职和过分溺爱也助长了学生自私自利、不为他人考虑的心态。

(三)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因素

在同样的校园环境中,不同的学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因素影响;在同样的家庭教育下,兄弟姐妹之间也各有差异,这些都说明学生自身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面对相同影响的时候会有着不同的反应。在目前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中,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也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和价值取向。而心里较不成熟的学生则更容易迷失在看似自由而多样的选择之中,从而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偏离和扭曲。

三、总结

思想道德素质主宰着每一个个体的一切活动,影响并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它的形成离不开个体自身对外界的认知和经历过的社会实践。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更是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是未来推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这个特殊群体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王绍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5).

4.论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 篇四

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指的是个体的人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其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理性思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或能力。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就是依据社会需要确立目标,以人的主体性本质特征为基础,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掘并发展人的主体潜能,使之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

2.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主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主体不论是哪种所有制的经营单位,都有独立的产权、经济利益和经营意志,同时要对其经营结果承担风险和责任,即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实体。市场经济也要求人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没有主体意识的成员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变革和竞争的现实。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也必然要求人们能自主地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同时,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从而使人们生活在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培养的主体性,既可以使一些道德主体提高道德境界,也可使一些道德主体为所欲为。例如:当带有禁欲色彩的东西受到冲击时,可能产生重视金钱并用诚实劳动去获取它的效应,也可能产生金钱至上和拜物教意识;当唯上唯书、消极保守、盲目服从的观念受到冲击时,可能产生离经叛道,我行我素,绝对自由等观念。在这里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独立地面对社会上各种实际道德问题,一个缺乏自主性道德素质的人很难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中把握住自己,因此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3.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适应青少年发展特点。

5.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五

【摘 要】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保持部队官兵政治思想坚定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武警部队贯彻打得蠃、不变质的重要保证。本文认为,加强武警部队建设,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战斗力强的威武之师,关键是要抓住

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关键词】基层官兵 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官兵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它既为我们加强部队官兵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强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素质是基层官兵综合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保证官兵政治合格的具体表现,如何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坚持用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武装官兵头脑,实现官兵从形聚到神聚的统一,这是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主导力量军队的客观存在,实现了官兵思想素质形式上的聚集,也就是“形聚”。然而,由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警营内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官兵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善于思考,乐于交际,信息灵通,思想活跃。因此,各种信息、思想的交汇、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官兵思想素质趋于多元化、复杂化,也就是“神散”。这种形聚与神散的矛盾,是不利于部队建设的,尤其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官兵思想政治素质从形聚到神聚的统一,完成反恐作战的艰巨任务,更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凝聚官兵的思想。前苏联解体的教训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客观地讲,无论从国民素质、国有资源,还是科学技术、工业基础到民族文化等方面,是不比我们逊色的,曾经孕育了许多伟大人物和科学家、艺术家,创造出了许多世界奇迹。前苏联的解体固然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把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凝聚起来。一位俄罗斯学者曾怅然地对我国一名考察人员说,上帝赐给你们一个邓小平,把中国凝聚起来了,上帝也同样赐给我们一个戈尔巴乔夫,却把我们国家搞散了!由此可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全国人民、统一官兵思想,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凝聚官兵思想,一是要使广大官兵明确认识到,“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任何其他思想、理论都无法比拟的,是我们每个军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二是作为一名有觉悟、有志向的当代军人,应当自觉学习研究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科学方法,从“科学发展观”中汲取精神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拓展眼界;三是要树立坚定不移地为国家、为军队建设作出贡献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二、坚持用高尚的精神规范塑造官兵,实现官兵从爱家到爱国的统一,这是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精神动力用高尚的精神规范、塑造官兵,实现爱家与爱国的统一,这是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又一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军人正面临着一场理想信念的考验,一些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可能处在免疫力较低下的时期,抗感染能力弱,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较多,有时可能为了个人和家庭利益,而撇弃军队和国家利益;有的缺乏远大的理想,目光短浅,国家意识淡化,自我意识增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思想中找到了寄生的场所,影响了军队的建设质量。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强化官兵的思想素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官兵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用高尚的精神规范塑造官兵,通过点滴积累,潜移默化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里所说的高尚精神,体现和落实到每个官兵身上,就是争做“四有”军人的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因此,要教育部队官兵,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

一切的地位。要努力将贪欲财富的物质冲动,单纯谋划个人利益的动机转变为敬业精神、民族情感、爱国主义的动机。实践证明,只有用高尚的精神规范、塑造官兵,才能使每个官兵都具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支柱,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军队、个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从爱家到爱国的统一。[1] [2] [] []

6.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六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含义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有助于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提高体育能力, 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 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一方面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二、终身体育与大学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一) 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打好身体基础

学生时期, 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 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在这一时期里应当得到的锻炼而没有得到, 到了以后, 时过境迁再进行锻炼, 虽然也有效果, 但由于基础未打好, 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要放眼未来, 首先要从现在做起。保证在精力旺盛地学习的同时, 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自我体育意识”是从意识、自我意识衍生出来的。对终身体育的理解, 关键是体育意识的培养。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由此引申体育意识, 是人的头脑对体育客观事物的反映, 是对体育的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这里提出的是“自我体育意识”, 就是自己对待体育在思想。

(二) 学校体育训练与终身体育的相辅相成

“自我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核心, 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 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和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首先, 要提高对体育训练的理性认识。大学生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 而应当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变被动为主动, 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

其次, 要了解自我, 认识自己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水平, 特别是要善于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取长补短,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第三, 自我体育意识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在反复不间断地实践中, 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体验, 不断提高体育的水平, 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三、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和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 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 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 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在充分开展大学生身体训练的基础上实现大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 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及锻炼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所在。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 学生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与积累, 自身素质的提高, 他们已经摆脱了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 在这一阶段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学, 对转变学生的思想, 培养他们的自我体育意识和兴趣习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竞赛是体育的重要的实践形式,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不同项目, 不同形式的各种比赛, 吸引广大学生的参加。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也是增强学生体育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可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 体育社团等活动, 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 使学生实现从意识到行动的转变。

(三)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新观念

现代社会不断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教育思想及新的教学理论正是在顺应这种要求下应运而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有助于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提高体育能力, 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 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 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结语:

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就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同时学校开展多种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 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 不断推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瑛:《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思考》, 《今日科苑》, 2009年。

7.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七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学生创新素质 培养途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心理素质,就是学生的创新素质,这包括学生创新的兴趣、创新的欲望、创新的胆魄、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心理趋向。学生的创新素质引导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突破常规,形成想象力、创造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等,从而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变通性。

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依据和必要性

在目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边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则需要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根据中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当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给学生讲授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学生實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老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些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的方法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老师教学内容的传授,以及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创新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是思想品德课老师为了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一系列互动的方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接下来根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知识为辅,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首先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从以下几方面革新教学观念。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第三,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应当转变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传授的陈旧教学观念,注重开放式教学,充分运用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总之,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方式以及重说教轻情感激发的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创新教学方法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敏锐地察觉到学生认知的疑难点,设置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在探究中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质疑问难,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教师在改善思想品德课教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不断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运用设置情景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总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随社会教学资源的增多,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选择最先进的、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质教学资源, 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然后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把这些资源有机结合应用到教学情境中,在师生富有生趣的互动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出新问题,最后教师应将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善加利用,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学生创新潜质,从而达到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优化教学资源,并能够积极把握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因材施教,就可以达到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

【参考文献】

[1]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徐福荫.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八

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核心思想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和“人际和谐”两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 者:金代志 崔寅 陈淑君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8(12) 分类号:G40 关键词:传统   “和”文化   素质教育  

9.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 篇九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其

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

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

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

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

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10.论性格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 篇十

一、性格素质是职业道德的深层内核

性格原本是人类的个人行为特征,是存在着差别的,所以又称为个性。例如,有的人沉着,有的人浮躁,有的人拘谨,有的人开朗,有的人果敢,有的人迟缓,有的人忧郁,有的人乐观,有的人吝啬,有的人大方,有的人简朴,有的人贪婪,等等。性格原本是天生的,但也可经过后天的生活环境予以改变和重塑。性格就个人来说,本无改变或重塑的必要,顺其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之路与准则。但是,社会需要和睦而处,于是制定规则(法律与道德)来约束人们,规范人群。那么,个人进入到社会中,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则;个人寻求职业相适应,至少在工作时间内应这样去规范自己,尤其是与社会公众直接接触、为公众服务的个人,若顺其性格而处之,有不少人是不能胜任的。目前,招聘营业员,更多的是考虑年龄和长相,而极少涉及性格素质(航空公司招聘“空嫂”,反而在性格素质上比较注重)。如果是一位生性沉着、开朗、乐观的人士,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浮躁或忧郁,迟缓或贪婪,顾客与商店都要倒几分霉了。前者,不需反复教礼貌用语,他也会笑脸迎送顾客,说出“您好”“您好走,下次见”;后者受教百千遍“您好”,面对顾客也不一定说得出来。至于那些生性强横、既贪又蛮的人,即使给他一台只须按键钮的“礼貌用语”录音机,他也不会去用。这便是由于商场上的性格素质差异。

二、重塑性格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性格的改变或重塑,一般是指个人性格素质的提高,提高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适应自己的职业。各种不同的职业对性格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经商者以“和”为贵。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像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不必勉强,但干一行就得像干这一行的,不应任性。站在柜台与坐在家中、躺在床上不一样,接待客户、介绍商品与约会情人、唠叨家务不一样。斗气、卖乖、耍脾气者不应入柜台,发怒、撒泼、动拳脚者不应干经商这一行。不论这一职业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既然选定了,那就必须审视自己的个性,进入社会角色。

性格素质的高低,往往与文化素质的高下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后天“文化”过程,往往就是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文而化已”的过程,人们的天生性格会在这种“文化”过程中得到修饰。纯朴、天真,相对现代社会来说,只能是理想的天赋;蛮横、强暴、愚昧、无知,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敌。文化的实施是教育,接受過相对层次教育的人适合工件,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例如,在电影《林家铺子》中所涉及到的,中国传统的商业管理采用的是家族(庭)式的方法,老板以家长身份管理学徒和伙计,徒工们在老板的严厉管教之下学习算账,掌握业务,熟悉客户,熬个三年五载,走上柜台,先当小掌柜,最终才能成为商人。十年八年的磨练,商人的性格替代了他原本的天性。天性磨去,确实可惜,但若要生存,若要就业,若要发展,就得用职业性格来替代天性。

性格素质的高低,也与生存意识密切相关。在平等而又激烈的竞争之中,谁敢任性而为?哪个商人敢不认顾客为自己的衣食父母?高明的商场老板应充分了解自己下属的性格素质,应该清楚性格素质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这要求老板自己必须有相应的性格素养。作为领导,自己首先不能把碍事业的性情带进商场、带进办公室,得知下属某人家中出事或心中有怨懑,就应立即把他换下柜台,以免移性情于顾客。从全社会来说,必备的、正确的生存意识和平等的、公开的竞争环境,是全民性格素质提高的前提。性格素质提高了,才有职业道德可言。

性格素质并不是新话题,但是,从性格素质上去研究和整治社会问题,却是有待于深入开展的命题。目前实行的一些奖惩方法,往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妨用—用性格素质,去反省总体成员。性格素质问题,虽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它是分析人的素质构成中唯一的涉及人的自然属性的部分,况且它也强调后天的因素,认真而又客观地研究人的性格素质及其在社会行为中的关系,提倡人们审视自己的个性特征,提高自己的性格素质,这对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无疑有极大的益处和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我心中的秋天作文350字下一篇:涿鹿县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