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精选8篇)
1.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 篇一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知道,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练习和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2)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3)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2)有利于学
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3)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4)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优点: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缺点: 1.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
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教师不再像过去直接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的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者转变为管理者、辅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改变了千百年的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失去以往的权威地位,在这个住处丰富的环境中,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问题,教师必须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教师在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上不能够完全具备,或对课堂上将会出现的情况准备不足或随机应变能力稍差时,就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上的局面,这也给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带来了局限。2.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有些学校难以实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要求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学校的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教与学之间是分裂对立的,教就是教,学就是学。没成师之前,学生就只能是学生;成师之后,“不耻下问”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就象孔子那样,只能是圣人为之,凡人不可为之;偶尔为之则会被同行不屑、被学生不敬。
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个界限将被彻底模糊。
事实上,“教”与“学”具有“一体性”。“教”中有“学”,“学”
中有“教”,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矛盾体。这里的“一”,可以是一个个体的教学单位(通常可以是班、级、校),也可以是一个个体人的。矛盾着的教与学,无论在个体的教学单位里,还是在个体的人身上,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对立统一。每一个具体的“教”与“学”有各自的发展变化。但是,作为人类社会在“教”与“学”的文化历史上,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共同性。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有着“教科书即教材”、“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科书即教学依据”等观念,把教学变成了教科书的教学,停留在只教学生识记一套教科书的范围内。尽管有识之士们一直呼吁正确看待教科书、还教科书一个应有的地位,但囿于现实中打破这一观念误区物质力量的不足,以至于谬种流传,形成为“传统”。一旦考试中出现多了联想、比较、理解、运用等形式的话题,少了死记硬背的死题,就有人感到不适应,而茫然失措。
其实,教材是指教学的材料,与教学有关的材料、信息都可以成为教材。以经济学教学而言,除经济类教科书外,历史的原始资料、经济方面的著作和读物、图册照片声像、文物和模型、统计数字等等一切客观存在的信息都可视为教材。而网络的信息资源,正是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经济教学材料。因此,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冲击着“教科书即教材”的传统观念,为教科书的科学定位提供了更为充实的物质基础。
在网络模式的经济学教学中,一切信息都可以转为教学材料,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有选择地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经济
学学科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经济观的目的。
网络教学优势下,要求教师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共同建构各种学习情景。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教背书”的“教书匠”,既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知识的灌输者,已经不符合信息社会的要求。代之而起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师:他(她)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合作者,既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
在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心理尚不成熟的学生极易在网上世界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反面。教师应当合理地组织遴选信息资源,与学生分享,并在与学生学习互动过程中实现有益指导。
2.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也受到很大冲击,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尹子武,2011)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领域。
本文立足英语教学教法的改革,结合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英语课堂模式的结合,研究围绕如何更好地实施个性化英语综合课程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细化为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这三方面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1. 研究现状回顾
英语课堂教学个性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发展。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目的,是当前英语教育教学探讨的最紧迫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已提出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如:何克抗(2012);曹进、王灏(2007);谈言玲,严华(2007)等。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或较浅显地介绍了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或侧重于个性化英语教学的某一方面,至今尚未有论著用实证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信息技术的新模式背景下彻底而深入地探讨英语综合课程教学个性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及策略。通过分析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明确了改革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院校英语教学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外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而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还采用以教材和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弊端是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难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新模式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个性化英语综合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具体操作办法及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如:提出开展个性化英语教学的途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这些是需要明确的改革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个性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探索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增强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目的,这是本研究中需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探讨究竟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环节,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引入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以多种形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一方面保证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要求和个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进行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发展均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这些信息化手段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消除信息化手段的负面影响,或降低至最小,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将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三个方面探讨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框架。
1. 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个性化
教学准备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构思和设计,主要包括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个性化教学观念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传统角色,由“教”变为“导”,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个性化地进行教学设计(集中讲授与分层教学)。
(1) 学生分层。大学生不仅存在语言潜能的差异,而且其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兴趣爱好不尽相同。
(2) 讲授分层(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
2. 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个性化
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个性化,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环境的个性化,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或模拟英语语言环境。
(2)课堂教学方法的个性化,运用多媒体实行个性化教学。可以利用情景教学原则、任务型教学原则,运用歌曲、电影、小组讨论、情景剧等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3)课堂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水平,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及学习形式。
(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课堂授课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5)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余丽华,付香平,2006)。因此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指导性地计划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英美国家文化背景介绍、英文影片等。
(6)适应新的师生交往方式。由于交往媒介发生了变化,教学由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走向个别化教学,而不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交往方式由单向转为交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3. 课堂教学评价阶段的个性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实现个性化评价,注重评价分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考试,而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四、结语
本文尝试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探讨英语综合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及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曹进, 王灏.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外语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03:53-57.
[2]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06:58-61.
[3]韩秀莲, 冉亚维.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之浅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8:120-121.
[4]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2:19-23.
[5]谈言玲, 严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05:37-42.
[6]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9.
[7]尹子武.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谈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15:121-122.
3.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c)-0161-01
1 教学模式的概述
由于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发展和国外教学模式理论的引进,教学模式在国内备受关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使各种教学活动单元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动态性过程。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
1.1 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一接受”模式,其基本教学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知识一巩固运用一检查评价。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和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而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1.2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特征,并涉及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资源为核心,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培养信息化人才为目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为其保障。
2 信息化教学式的优势
2.1 有利于创设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课堂信息的来源,诸如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使得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有利于因材施教。诸如文字、图形、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信息化教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展现知识的内容,适合不同学习者得要求。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逐步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能力。
(2)有利于形成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形式。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得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自如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并目,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技术的诸多特性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例如,互联网(Internet)拥有丰富的信息資源,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和“会学”的能力,并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基础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其中,营造理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意义建构”即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动、自觉完成。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掌握学习的技能,培养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终身学习,才是教学目标的核心所在。
信息化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拥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理念赋予了更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过程由以“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为中心转移为以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第二,教学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通过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第三,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为E的课程,转变为一利,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完善自身教学能力,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来促进与改善教学工作,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完成教学计划,控制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评价。
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过滤不良信息的干扰;如何创造性的、发现式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如何与他人协作学习,在主动性与灵活性大大增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与他人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以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对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结语
4.如何优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篇四
----农村初中数学为例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走进了农村初中,我在几年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有很深的感触。教育信息化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应该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信息技术对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实现数学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 教育信息化 数学教学 整合 运用
一、数学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整合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我们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体系,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的演示,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约2/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集中发挥了传统电教器材幻
灯投影、录音机和录像电视等的优势,图、文、声、像、影并茂。由于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并伴随悦耳动听的音乐,言简意骇的解说,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必需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转化为矩形的面积来求。在观察画面以后,让学生讨论并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测结论;在这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与极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测的思维过
程完全吻合,学生都为自己的类比成功喜不自禁。这说明,如何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类比,去探求,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关键。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从这个意义看,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建构主义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就有显著的不同。它要突出学生的活动,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虽然教师在备课、课件设计和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质量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看、听等等方式接受、获取信息的过程。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获得,看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是初中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多媒体技术:变枯燥为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化静为动、变动为静,把运动操作过程分解或通过变换展示等手法,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比如: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三个系数a、b、c对其图象的影响,就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值,观察图象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学生自己得出不同值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就将枯燥的理性阐述,转化在像做有趣的理化生实验,又像是在做游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空前的热情,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猜想,体验到数学发现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地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其功效也数倍于传统的语言描述与原始的板演,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欲望,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时的解题思维是课前教师所不能预见的。
因此,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更应注意发现学生思维出现的火花,切忌因学生思维与课件的预设不一致而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如何使数学教学更好更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系统化。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学生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制作,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一开始就出示各种不同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只有书上的几幅图,容量小,学生兴趣不浓。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数学软件的设计和教学中注意更加重视数学定义产生、发展过程,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数学概念更是如此。而小学生的认识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所以,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几何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基本的空间观念。理解概念十分困难。有的学生仅是形式上掌握了概念的描述而根本不会运用。因而,作业时计算面积不会运用公式,填空题总是出错,判断题、选择题完全靠运气,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概念直接从生活中来,产生于具体的事物,教学概念时也应从具体开始。运用多媒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再现生活中平移
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比起看图直观形象多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
3、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不要把先进的技术当作成简单的直观演示的工具,而应以它作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更不能以先进的教育技术来不断的加大教学容量,忽视学生的思考、探索时间。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费时、累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解决上述各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突破重难点。运用电脑辅助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画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像”,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以利于思维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好的效果。至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我想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操作,要讲究实效,最好的教师加最好的教育技术,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所在。
5.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 篇五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促进高职院校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发展,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并且其教育观念的更新速度较快,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转变以老师为教学主体的现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
1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特点和教学方针,使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都是被动地接受着老师讲解的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广泛交流和互动。然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知不够,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口语教学模式,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英语考试例题,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目前,高职英语的教材大多都是带有多媒体课件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播放PPT就是已经实现着信息化教学,但实际上,利用PPT只是把原本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投放到了投影仪中,导致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点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目前大部分英语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往往在一些信息化软件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的主旨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基础,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结合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多媒体平台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针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维护,并巩固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英语教学数字化的发展,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为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2]。
3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信息化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自身的教学任务与主旨保持一致,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找出更多良好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面[3]。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要讲解的内容与教学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英语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使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课堂时,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信息理论作为导向,并根据高职英语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对英语内容进行理解和发散,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化的英语学习资源。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时,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信息化素养,在教学中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4]。英语老师需要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基础知识,通过信息化技术,丰富自身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老师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良好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信息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具有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想要创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就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化环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从而创造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便于构建信息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机会,创建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英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竞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环境。
4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1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老师需要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激起学生的兴趣首先需要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5]。例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会经常遇到“JobHunting”的内容,想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使其可以丰富自身的相关经验,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一些有关“JobHunting”的材料,指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facetoface的面试。在角色扮演中,老师可以扮演interviewer,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自我定位,并且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中的相关教学课件,给出一些面试参考,对学生进行self-introduction、Jobintention、Wagedemands等练习,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并且还可以丰富学生日后的求职经验。
4.2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想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老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作为基础,为学生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6]。在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的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课前、课后。在课前,老师可以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例如,在学习Unit5ARoadtoYourFuture的时候,老师可以把该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以及语法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指引学生在课前对导学案进行认真学习。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然后通过树状体与列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并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进行对比学习。此外,老师还可以把相关课程的问题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引导学生在平台中结合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与互动。
4.3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老师可以坚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与主动权,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在网络中查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电影和歌曲以及杂志小说等等[7]。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一些有关国外的时事新闻和热点,这样可以通过视觉、听力,阅读等方式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英语教学的目的。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老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英语教学,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为其制作适合的教学视频,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Unit8Entertainment的时候,在准备课件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先在网络中查找一些相关信息和资料,并把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合理,制作出有关的视听材料,利用这些视听材料,把不同的娱乐和影视类别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加勒比海盗》《绿巨人》《复仇者联盟》等电影背后拍摄的故事。由于学生对这些电影非常喜欢,因此,老师在讲解电影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中重点的词汇和词组,指引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英语阐述出自己喜欢的电影和明星。想要使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老师可以提前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中下载一些国外影视明星的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国外影视明星的资料。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还可以加深英语教学内容的层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还在发展的初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其有效地保证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高职英语教学,把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英语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创新,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有效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激起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信息化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行锻炼,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6.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 篇六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信息化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自身的教学任务与主旨保持一致,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找出更多良好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面[3]。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要讲解的内容与教学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英语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使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课堂时,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信息理论作为导向,并根据高职英语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对英语内容进行理解和发散,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化的英语学习资源。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时,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信息化素养,在教学中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4]。英语老师需要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基础知识,通过信息化技术,丰富自身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老师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良好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信息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具有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想要创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就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化环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从而创造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便于构建信息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机会,创建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英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竞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环境。
7.有效转变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 篇七
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陈旧落后, 教师在备课和准备教具时耗时耗力, 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与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式、个别化、讨论式为主不同, 网络为创新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际合作易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使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 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学生在网络信息环境下, 可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进行自主化学习、合作化学习,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网络运用于教学, 不但拓展了传统教学模式, 还引入协作学习、发现式教学等新型模式。
有些课程中的教学重、难点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破, 此时,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 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月球之谜》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月球表面的情况和与月球相关的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是对知识的拓展和交流。如果仅仅依靠书本, 学生很难理解, 但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将宇航员从月球上拍摄的实景录像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学的重点, 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教学难点, 也可以动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交流解决。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月球的欲望以及探索月球的激情。
需要注意的是, 以“生”为本, 物为我用。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 围绕教学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安排教学, 切记任何课堂教学都不是依靠单纯的多媒体或网络就能完成的。
师生角色的转变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更新,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 向网络时代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指导者、帮助者转变。教学探索过程由教师筛选整理信息向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过渡, 教师不能将从前的“人灌”简单地转化为“电灌”, 而是应该加强指导。学生则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即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成为知识、能力的主人。将现代教学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 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趣意盎然。
如在生物学科《克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 并为每组确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学习过程中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进入由教师提供的网站进行探究, 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行搜索, 进行自主学习, 遇到问题时找教师帮忙, 或者相互讨论。由此可见, 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 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了更好的突破, 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得到了激发, 学习效率获得了切实提高, 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媒体作用的转变
早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以多媒体演示为主, 其优点是直观形象、知识传授快捷, 但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媒体的主人, 未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 媒体作用实现由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到学生自主、协作式学习的认知工具的转变, 还需一个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录音、电视、投影、录像, 幻灯, 语音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等已尽显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这无疑会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现代教学媒体能够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融情于境的效果。如上文中的生物学科《克隆》教学, 本课结合网络教室中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协作交流的开放型学习环境。教师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建立一个由自己控制的探究型学习环境, 让学生自己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查找资料, 进行个别化学习,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习的广度。通过协作学习, 小组讨论, 对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 使认知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 在教学中, 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但是, 教师在进行传统教学与信息网络教学对话时, 一定遵循学科特点, 保留传统教学的精华, 不可急功近利, 要设法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水乳交融, 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学习态度和思维的转变
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更新, 培养具有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素养, 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学习思维能力, 并能与他人合作的新型学生, 是信息化教学的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之一。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人们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恰当应用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直观的信息展示, 帮助学生理解平时因某种原因无法接触或难于接触而不能理解的事物、场景等, 同时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也就是说,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学生学习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现代教学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Doing housework一课, 在设计“电话对白”这一环节中, 我们可以让每位学生独立和电脑中的人物进行电话交流, 对话还可以根据难度分成基础型、提高型两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类型进行练习, 还可以通过“求助”来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与电脑的对话之后, 系统还会自动出现丰富的表情和语言, 用来评价交际活动的成败。一旦失败, 学生还有重新“打电话”的机会, 所以不必担心学生会失去信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真实的教学情境, 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 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敢于、乐于说英语, 乐学、爱学英语, 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学生的潜能获得了发展的空间, 创造性思维也获得了发展的空间。
8.信息化条件下统计教学模式探析 篇八
一、传统统计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种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对于知识量不大、知识相对固定、知识更新速度缓慢的课程还算比较合适,但对于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结合的统计学已无法满足需要了。其主要弊端如下:
1.教学理论落伍一方面,部分老师仍然认为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学生统计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数学成绩的高低,数学成绩低的学生注定成为统计学习中的差生;另一方面有些老师总是希望自己将统计学学科的所有成果集中起来教给学生,生怕有所遗漏。结果是教学资源和过程都得不到优化,学生既没有学到如何去“渔”,也没有捞到多少“鱼” 。
2.教学目标单一,“重知识,轻能力”许多老师仍然强调学生的任务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一学期下来,学生仅仅具备了一些可以应付考试的统计学知识点,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压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生很可能是“高分低能”。这样的毕业学生走上社会后,将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统计知识,在数据海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教学程序呆板,在统计学课堂上,大多数老师都是按“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等五个步骤来完成教学的,这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为什么”、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无从发挥其主动性,大大抑制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教学手段落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统计教育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部分教师不熟悉、也不会使用Excel、SAS、SPSS等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Blackboard)+粉笔(Chalk);即使在统计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只是当作电子讲稿的播放器,未能形象生动地展示统计计算的过程和分析应用,使得本来快速而简单的统计计算变得复杂而难于处理,使统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在统计教学中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上,注重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强调记忆理解、熟练套用计算公式,忽视获得结果的过程讲解和结论的解释,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二、“教师主导, 学生自主”的统计教学模式
1.“教师主导, 学生自主”统计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统计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背景下,统计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有效的教学资源环境,将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统计课程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培育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2.“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统计教学模式的构成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统计课堂教学模式是由统计教师、学生、统计教材、媒体四要素在统计学课堂中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统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理论基础。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种指导理论统治着整个模式的所有要素。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统计教学模式中,这种指导理论就是奥苏贝尔等完善的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以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教学模式的制定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统计教学模式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多元的。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程序。“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统计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大致包括四个步骤。1)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比如导致人的寿命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影响有多大?然后分别用文字、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形式将研究结果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表的兴趣。2)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提供可供学生在网上查找的有关统计图表及相关知识点的网站。3)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软件绘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金牌最多的前5個国家金牌分布的频数统计表与条形图,帮助学生归纳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应用条件,归纳某种最为常见的统计图表的一般绘制步骤以及统计图表的特点及作用。
【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论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08-01
会计信息教学论文10-17
探讨电力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论文10-31
艺术设计类专业信息化教学管理思考论文07-13
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07-16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7-2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论文09-0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09-21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06-2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