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新闻稿

2024-07-27

社会调研新闻稿(共13篇)

1.社会调研新闻稿 篇一

儿童早期教育消费内容与消费需求的调研

——以黄岛地区为例

在如今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孩子是家长们的掌中宝。儿童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尤以教育消费突出。为了明确家长们对于孩子早期教育发展方向的侧重点,在孩子具体教育方面的投资侧重点以及他们对于自己侧重选择的儿童教育热点领域的态度以及有影响需求的一些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儿童早期教育消费内容与消费需求的调研。

此次调研以山东黄岛地区为样本区域,共历时四周,主要从智力开发,体魄强健,艺术特长,人际交往四个方面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为主要内容,以0—9岁儿童为主要调研对象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43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18份,废卷率为3.2%。

总体来看:127份样本选择的是关注益智类产品开发孩子智力,在四个类选项中所占的比例为30.38%;58份样本选择是孩子艺术特长的培养上,在四个类选项中所占的比例为13.88%;166份样本选择的是关注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四个类选项中所占的比例为39.71%。,比重最大;67份样本选择关注体魄的强健,在四个类选项中所占的比例为16.03%。

从交际表达能力上看,我们的样本选择以3—6岁的孩子为主,其中以男孩居多。通过分析得出性别因素对孩子交往时的表现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这说明孩子的交际表现也可能会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所调查的总体样本中家长们选择关注孩子的交际表达的培养的比例是最高的,但却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并没有刻意培养过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而从交际能力方式的选择上看,半数以上的家长选择的是团体活动,这说明在培养孩子的交际表达能力这一领域对于市场来说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智力开发方面看,益智类玩具是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首选,当然,益智类书籍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另外,从孩子的年龄段来看,家长们集中于在孩子1—3岁购买的益智类玩具最多,这与他们认为孩子的智力开发的黄金时间是0—3岁相吻合的。在影响他们购买的因素上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广告的宣传在此并没有起到作用,另外,口碑和价格以及产品的质量也是家长们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家长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以网络电视媒体为主,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他们在该方面的投入上,以每月100—300元集中。在对益智类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上看,一方面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其效果一般,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产品的趣味性不高,对于智力开发的功效性不强,价格及安全因素也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在关于孩子的身体素质方面,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平时的锻炼就以足够,不需要参加其他专门的体育训练,从调查来看,孩子的平均户外活动时间以一到两小时为主,另外孩子的性别因素影响到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及体育项目的选择。从体育培训方面看,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专业性不强也是他们不愿为孩子选择进行专业的体育培训的因素。从家长们对于体育培训机构的关注重点来看,专业的教练和教学质量是排在首位的,其次是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

从艺术特长的培养上看,给孩子报班的原因以孩子自身的兴趣为主,其中女孩多于男孩,在特长班的选择上,以音乐类为主;在获取关于该方面信息的渠道上以家长之间的交流及网络电视媒体为主,同时,他们更在意的是教学质量;而他们愿意每月为孩子在这方面的最高支出,一半的家长选择是200—400元,另有28%的家长选择在400元以上。但是从家长们对于特长班的满意度上看,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其效果一般。

2.社会调研新闻稿 篇二

一是抓热点。热点是人民群众关心的, 有国家大事, 也有发生在人们生活之中的小事, 说起来都是大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新闻记者深入基层, 开动脑筋, 猫下腰, 蹲得住, 脚踏实地采写有影响、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鲜活的新闻, 采写对全局政治、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好作品。新闻网“2012年两会调查”中列出“十大热点”, 稳定物价总水平成为去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特别是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绿豆价格的回归, 有力地说明了新闻报道的作用。对于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进行无情的揭露, 行政执法部门的严厉查处, 对于“控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房价过高是热门话题, 可是房价上涨过快就有点说不清楚。哈尔滨市的房价在2009年初还是比较平稳, 到年底平均房价翻了一番。群力新区由年初的每平方米不足四千元到年底上升到八千多元, 有的上升到一万多元。有的人说拿地贵, 有的说开发商、建筑商挣了大钱, 可是各方都不认账。新闻要用实事说话, 楼市成本说不清楚, 就难以把整个问题说清楚。笔者认为说清楚并不难, 我们只要深入下去, 搞点调查研究, 弄清楚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建筑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各项成本, 价格不就出来了吗。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思想作风过硬, 勇于深入下去, 做到脑勤、口勤、手勤、腿勤, 还得讲究方式、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才能真正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来。

二是抓难点。难点多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难点也是热点, 需要解决的一些难事。例如上学、看病、就业这“老三难”, 新闻媒体没少报道, 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公众盼望有新的突破。看病贵一直困扰着老百姓, 看病挂号难、过度检查使人难以承受。一住院就要进行B超、CT检查, 还要做核磁共振, 没有几千元下不来。减轻医疗负担是群众最关心的事。近期新闻媒体对北京公办医院改革模式进行了报道给医改带来了希望。有的记者碰到难事绕着走, 是不对的。要认真分析研究, 一时难以解决的难事, 通过各方努力, 总是可以解决的, 这也是记者的职责。

笔者在城乡时报当记者时, 就遇到哈尔滨市郊有个新建的变电所, 建成两年, 就不能送电。经过深入调查, 在短期内连续刊发了三篇报道, 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经过协调, 很快送上电, 解决了当地农民用电难的问题。新晚报关注民生, 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报道不少。2012年3月19日、20日, 新晚报就哈市街头烧烤乱象丛生进行有力揭露。头版头条重要位置刊发了《烧烤乱象亟待救赎》, 《本报五问烧烤乱象》,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烧烤业的整顿。

三是抓典型。做到手里有典型, 心中有全局, 典型事件的报道最有说服力。抓典型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 歌颂新人新事新气象, 大力弘扬真善美, 感受道德力量, 升华精神境界。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连续播送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 开辟“下基层”专题, 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和文风,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晚报近期连续刊登大美大爱的人物典型。从最美的女生郭肖岐、最酷爸爸谢尚威, 再到最帅小伙王世伟、荆百岁及其身后的火灾救援群体, 仅仅两个月龙江大地百姓英雄不断涌现。在危难来临之际, 瞬间绽放了心中的真善美。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感人事迹, 传播了一种主流价值观, 传送着人间真情大爱, 为共创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公民道德观, 建设了浓厚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社会调研新闻稿 篇三

座谈会由全国政协常委张海涛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张秋俭、李东东、黄国柱、邬书林、张德修、郝振省、艾克拜尔·米吉提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代表央视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介绍媒体融合研讨报告情况,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主任汪文斌介绍了电视媒体和央视媒体融合发展情况;北京电视台新媒体发展中心主任蒋虎、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分别介绍了地方电视台和都市报媒体融合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今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9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4.调研山东新闻稿 篇四

“谈到民俗文化,时下的年轻人更多的还是抱有一种随便的心态。”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指导老师贺志波在开始“潍坊民俗文化弘扬与发展的综合调查”这个调研课题以前曾这样感慨过。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的表现方式拥有其独特的魅力。邵大箴认为“年轻人越能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越能使之开花结果。”由此看来怎样让民俗文化走进年轻人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课题。

“与5天的实地调研相比,前期一个月之久所准备的材料远远不够。”队长曹晓畅还告诉记者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阻力,比如说景点工作人员的不配合、调查问卷“有去无回”等等,“但正是由于团队成员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这个课题的坚持,我们仍然顶着烈日完成了7月24日-7月28日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

“我身为杨家埠人,更希望将杨家埠年画以及其他优秀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所以我加入这个团队。”实地调研后杨林林发出这样的思考“可不可以尝试在杨家埠年画中注入一些新的元素?”

“对比杨柳青木版年画我们就会发现,它在保存流传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丰富创作题材,体裁不断创新,增加了长卷、册页辑的品种,并延伸辐射了陶瓷、纺织、纸制多种艺术形式。如果将民俗文化与产业链相结合并形成一定市场对经济、对其本身的弘扬与发展无疑相得益彰。然后要进行怎样的创新又能不丢失其文化精髓仍然值得我们的思考。”周丽芸说。

5.调研新闻稿怎么写 篇五

很多单位有领导去视察工作,不知道怎么编写新闻稿,现在以安阳市政协主席葛爱美调研善应长春观为例,为大家分享编写新闻稿的经验

一般领导视察工作会提前通知,所以首先要了解来调研参观主要领导的职务及职称等,先列出大纲为新闻及时发出做准备。

例如长春观了解到是安阳市政协主席葛爱美带队去长春观调研

在调研参观的现场一定要做好录音工作。

因为光凭借自己的记忆力是不行的,参观完后,根据录音的内容将重要的部分记录下来,比如领导参观后的感受及对参观地的建议及意见等

最后,新闻稿一定要注意及时性。

要及时把要让公众知晓的内容发布出去。

范文:

7月5日,湄洲岛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游客,他们鲜艳的服饰成为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是仰恩大学经济学院赴湄洲岛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了感受湄洲千年的文化氛围,为了深入了解妈祖文化,实践队在岛上展开了为期5天的活动。

他们走访了天妃故里、妈祖祖庙、源流博物馆等岛上著名景点,并对岛上慕名而来的信徒和游客展开了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妈祖。

实践队员们了解了妈祖的生平和许多关于妈祖福泽两岸的事迹。

无论是“救商舶吹草成木”、“焚祖屋导航货船”、“祭上苍旱情骤解”还是“荒屿播菜资民”。

妈祖的生平事迹无不体现她的大爱和慈悲,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股精神力量已经成为联系两岸关系甚至是联系海外华侨同胞的重要纽带。

期间,湄洲岛群工部负责人郑丽萍女士与实践队队员们召开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

座谈会上,郑丽萍女士向我们介绍了湄洲岛的历史,湄洲岛近几年来的发展以及湄洲岛群工部的`主要工作。

实践队员们也踊跃提问,从“妈祖文化的核心精神”、“妈祖文化较其它文化的优势”以及“近几年来的发展”等方面提出问题,都得到了负责人郑丽萍女士的热心答复。

此次会实践队员们对妈祖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同时也为弘扬妈祖文化提出了建议,例如:可以开发以妈祖生平故事为题材的游戏、动画等更能为青少年所接受的方式去宣传妈祖文化,得到了负责人郑丽萍女士的认可。

同时她也为实践队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提出建议。

最后,实践队员们走访了湄洲文化创意园,看到了一些以妈祖为素材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的创意来自海峡两岸,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异同。

台湾设计的形象更为活泼,大陆的则更为庄重,但海峡两岸都情系妈祖,为弘扬妈祖文化提供着强大的推动力。

6.甘洛汽车站调研新闻稿 篇六

7月24日早8点,汽车学院“三下乡”总队在甘洛县当地路政部门的协助下前往甘洛县客运站进行“县城交通情况问卷调查”活动,并在学院团委书记龙俊如老师的带领下在下午与交通局各领导进行了座谈会。

上午的活动中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问卷向客运站的司机及周边商家分发,问卷中主要涉及县区交通流量及道路情况等问题。司机及商家们都认真填写了问卷,还就自己的感受对县区交通提出了建议,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收集的数据将有利于队员撰写“三下乡”调研报告。下午4点,总队队员们来到甘洛县交通与当地领导进行座谈会。会议开始前,汽车学院团委书记龙俊如老师代表汽车学院向交通局赠予锦旗,感谢一周以来甘洛县交通局对总队活动的大力支持。在座谈会中,交通局宋局长与路政管理大队队长向队员们详细的介绍了甘洛县的交通情况以及在“十一五”计划中取得的成绩。宋局长表示,甘洛县将在“十二五”计划中贯彻党中央的精神,为实现当地“村村通”的目标而努力。同时,各位领导也热心解答了队员们关于汽车与交通方面的一些提问。

7.龙口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调研 篇七

龙口市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现有耕地2万余公顷, 农机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具备诸多基础条件。一是源于区域的自然和人为基础。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多地少, 农村经济发达。以龙口市诸由观镇冶基村为例, 农村人均耕地1.6亩, 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 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 分散的小块土地经营, 要求农民购买仅用于一家一户生产的大型多功能机具很不现实, 需要一支专门服务于农户生产的农机作业组织。二是源于农机部门自身的发展基础。冶基村在70年代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村经济试点村, 农村经济发展一直领先于周边村, 农机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 农机对农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特别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跨区作业效益使人们尝到了从事农机服务的甜头, 为农机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四是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 进行农机的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 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机的利用率, 节约大量农业劳动力, 使更多农民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六是农机作业与人力相比的低成本优势, 使农民使用农机成为理性选择。如龙口市富硒农机合作社, 该社建于2013年8月, 以土地规模经营为主, , 现已流转土地13000多亩, 拥有各种进口大型、多功能机械60余台, 总价值1800多万元。

二、问题和差距

一是农机产业化发展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经济较发达地区目前虽然出现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 但大多存在装备简单、机具单一、综合作业能力差等问题。如果进入全国农机服务大市场, 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该区域目前农机跨区作业项目较少, 主要局限于小麦机收项目, 作业区域也仅限于周边地区或单一作物服务区, 作业时间仅40天左右, 机具闲置率高。三是农机服务的比较效益低。仍以单一小麦跨区作业为例, 其服务收入虽远远高于普通农民的收入, 但与一些大型综合跨区作业服务相比差距较大。仅以南方稻麦收割机为例, 其一年作业时间可达200天左右, 作业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 是普通小麦收割机的五倍。四是组织管理较弱, 主要依赖于中介组织和中介人的牵线搭桥, , 不仅作业成本高, 而且由于中介组织、中介人规模小 (多是个人行为) , 势单力薄, 服务水准低, 提供的作业范围窄, 使随队农机外出作业的风险加大。

三、改进措施

8.社会化居家养老实践现状调研 篇八

【摘 要】本次社会化居家养老调研以襄阳市60周岁以上的72.23万老年人及其部分子女与其为调查主体,并联合襄阳“12349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中心对襄阳市樊城、襄城两大中心城区与周边8大县、区居民及其所在村/居委会进行抽样、走访调查,有效回收问卷873份;针对襄阳市老年人及其子女对于居家养老意愿及需求、养老资源供给状况、社区养老机制、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就减轻社会养老压力、降低养老成本、推动社会化养老的完善提出具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会力量;社区服务

一、襄阳市居家养老实施现状

从目前各类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看,襄阳市已形成以公益养老机构为基础、民办养老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雏形。来自襄阳市民政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当前市政规划建设部门将在对全市城乡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新、改、扩建的基础上,拟在东津新区建设较高标准的襄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在樊城市铺开工建设樊城区福利院,以上两个项目完成后,城区将新增养老服务床位300张;与此同时市政部门将不断加大力量支持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即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予以建设和运营补贴。去年政府部门已为市区14家民办养老机构发放了年度运营补贴114.4万元,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1]。目前,襄阳市又有13家民办养老机构经民政部门批准在筹建中,4家老年公寓在新改扩建。例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是一所“养医结合”的社会办老年公寓,其二期工程建设完工,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设置800个床位,预计今年可投入使用。襄阳道安老年公寓,属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占地95.4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近2000张,去年4月已顺利开工;三是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当前,全市已确定了5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个村开展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进行试点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36家,农村老年互助照料中心已建成31家,向上争取市区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经费90万。另外市政府建立并完善了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制度,继续为10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津贴”

虽然目前襄阳市的居家养老社会化发展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依旧不容忽视。

二、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分析

(一)老龄化现象严重,社会养老压力加大

襄阳市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且日益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根据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3.23万人,占总人口的13.1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3个百分点,且该增速仍处在上升阶段[2]。与此同时,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已婚家庭样本中有大于等于2位老人的有81. 40%,即多数襄阳市的一个三口或四口之家至少需要承担两位及以上的老年人的赡养义务。

(二)养老观念保守,政策推广受阻

受到传统家庭式养老观念与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多数子女选择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进行奉养或是在父母老家养老,而对机构养老存在一定排斥情绪。通过图一可知,91.09%的受调查人愿意让自己的父母在家中养老,只有8.91%的人认为通过公益养老机构、专门企业赡养父母更为合适。同时,在对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多样化、与市场化的理解上,养老服务模式仍然局限在政府自建自营的福利机构养老,被调查者中许多人的养老服务观念还停留在“政府掏钱包办一切”的阶段,“花钱买服务”的观念尚未普及。

(三)养老资源缺乏,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

据调查显示,2014年全市区共有卫生机构床位增长到30218张,但同年,襄阳市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仅达到28.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4张,低于当前“十三五”养老规划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而农村地区则更少,养老床位缺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依旧十分严峻。虽然襄阳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改进,但襄阳市医疗卫生设施、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均有所欠缺,养老体系健全工作亟待提升。

(四)社区养老机制单一,服务专业性欠缺

社区作为推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核心,其地位尤为显著,但就目前襄阳市社区养老建设状况而言,存在许多问题。根据此次调查,依次为以下几个方面:

以襄城区建立较早的南丽小区为例,该社区运行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与居民自给,来源形式比较单一;南丽社区基础设施相对其他市区的社区是较完善的,并且针对各类老人都开设了活动室如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健身康复室等活动区,并于去年开设了“老龄大学”,但在此居住的老年人却大都选择户外活动,室内设施很少得到利用;而作为社区委员会,其职能划分较为清楚,但根据其中的老年居民反映,他们也只有在上缴水电等费用的时候才前来,不觉给人以“物业人员”的印象,而平时很少有老年人问津;社区居委会服务人员也多来自当地党员,网格式管理蓝图虽然建立并公示,但对应的志愿服务队伍却流于形式,对于老人的服务类型较为单一,服务方式被动。

(五)银发企业发展缓慢,覆盖面狭小

襄阳市老年服务企业发展起步较早,但专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却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兴起,当前襄阳市共有14家较具实力的民办养老机构,襄阳“12349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中心便是其中知名企业之一。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帮扶、紧急救援、健康保健、精神慰藉四类,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基本需求。但公司目前的业务的开展范围仅在襄阳市的樊城区,而作为主要服务受众的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4万人,仅占全市1.31%,公司当前所覆盖的面非常有限;同时,从企业实际服务利用情况来看,其中的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根据以上的数据,首先可以得知,实际服务与登记在册的客户出入较大;其次,从呼叫的频率上进行分析,总呼叫频率为3982次,均摊到实际在户人数上,每人的呼叫次数不足6次,说明老人在这类服务的使用率上尚为不足;另外,通过对该公司负责人的走访得知,用户资金来源以政府补贴为主,自费的老人占得比例极少仅为总客户数的2.18%。

三、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建议

根据襄阳市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推行情况,可对社会化居家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模式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引导和预测,具体建议如下:

(一)完善社会化养老财政匹配体制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其中对公共养老体系的建设投入也随之呈现迅猛增强的态势,但这种投入依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财政分配政策原则不尽一致[3]。因此,一是需要建立中央与地方各级预算保持适度增长的制度体系,从财政投资政策引导上确保国家社会化养老规划落到实处,建议从中央预算、地方各级预算安排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预算支出增长幅度,逐步加大社会化养老的政府投入;二是需要明确养老财政投入重点,将资金投放到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建议各级政府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将重点向农村乡镇倾斜,大力支持农村乡镇的社会福利院的筹建与升级,为农村养老机制向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奠定基础。

(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养老机构间的公平竞争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老行业也在逐步融入其中,多地已形成类似于“智能呼叫中心平台”、“智能社区”等民办养老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新生儿”因为自身发展的不完善与政策性因素的影响,难免受到更具优势的传统养老机构“排挤”,而在公办养老机构的使用当中又存在 “特权”老人争抢“蛋糕”的潜规则。对此,政府部门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加强对养老服务企业的监督和引导,实现由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差异化竞争到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的转变[4],同时加强地方福利政策的落实与监管和奖惩机制的建立以保障惠民政策的落实。

(三)完善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专业化的业务培训体系

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对此,改进建议如下:一是对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即凡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至少需要实行在(市)县级人社、民政部门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培训与实习考核,取得养老服务资格证,方能允许上岗;二是人社、民政、财政要紧密切配合,对有意加入养老服务行业的城乡居民提供必要的岗前业务培训,同时实行政府买单的优惠政策[5];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机构与参与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强化健康养老服务意识,营造有益社会氛围

居家养老的社会化进展离不开老年人这一主体本身同时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大力支持,其要点有三:一是老年人应当增强保健意识,养成健身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健康积极地生活;二是需要政府长期倡导、社会大众积极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社会氛围;三是在政府管理服务难以涉及区域,公益组织则可以通过自愿、主动的方式参与到其中对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服务与支持。例如,对于空巢老人的照料,社区或是其他地区的公益组织可以定期组织自愿者前去进行慰问,并与老人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解决其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结合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连续不断的爱心接力机制,从而为推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落实。

(五)权衡与中间商的合作,轻装打造企业自身特色

许多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初期由于自身资金实力不足,需要与专门的家政公司联盟合作以满足老年人的日间服务,但若是对于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则容易导致服务项目过于宽泛、实际服务推行受限,顾客满意度下降等不良后果。因而建议该类企业通过有序的业务规划,明确的合作分工,完备的合作协议等途径与中间商形成利益共当、荣辱与共的共同体以改善这一问题。而在此之前,企业需要对自身服务优势、特点进行充分的认知和明确的定位,进行发展与创新,决不能贪多求全,以所谓“全面服务”为主打卖点,吸引顾客进行服务购买。而应当从将居家养老服务努力做到细处、实处,以温暖广大用户、方便其生活为企业主要的盈利点。

参考文献:

[1]襄阳市政府.襄阳市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意见—襄政办发[Z].2013 (03).

[2]襄阳市财政局专题组.襄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Z].地方财政研究.2013(12).

[3]付诚,王一.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增权—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合作逻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9):24-29.

[4]刘志英.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J].学习与实践.2011(7):118-124.

[5]陈秋凤.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探究[J].牡丹师范学院学报.2015(1):46-47.

9.调研新闻稿件 篇九

2010年11月13日上午,学院副院长王林生、团委副书记高影、孙立山一行三人,来到我院进行学生工作调研。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田文富、团总支副书记张红丽及全体辅导员一同参与了调研,调研会由田书记主持。

会上田书记结合我院学生工作的现状,对我学院团学工作的分工、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发展规程、及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团总支副书记张红丽对我院近一阶段学生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我院团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下一阶段的学生工作安排进行了汇报。会上团总支三位辅导员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立足本职工作,对学生公寓管理、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及学生心理的监控等工作一同进行了交流。

王林生副院长耐心、细致的听取了每个人的发言,认真的记录了每一位发言人的意见和建议。团委副书记高影、孙立山也对部分问题和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会议最后,王林生副院长对材料学院团总支在以往学生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展示出的成果及亮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勉励大家要认清我院学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克服困难,以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到班级、寝室,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为实现我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跨越继续努力。

此次调研工作充分体现了学院领导对我二级学院的关心和关注,对我院学生工作的帮助和支持,相信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关怀下,我院团学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材料学院团总支

10.农村新闻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

小在农村长大的学生,亲身感受着农村这些变化发展的同时,又目睹了农村在与城市之间新闻事业上的差距,新闻在农村的脚步却没有前进多少,“新闻”这个字眼一直以来,似乎还只属于城市的怀抱。

本文主要以一位新闻专业学生的眼光为视角,以身边的农村为平台,分析自己在农村的所见所闻,总结农村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失,进而探讨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路径,使得新闻事业能够在农村中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逐步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并反过来为新农村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新闻事业现状

1.农村新闻报道匮乏

翻开报纸,看到的总是某某电影即将上映,或者上映首日便取得了多高的票房,或者是某某明星又闹出了什么绯闻,某领导又做出了什么指示;抑或是多得近乎占据整版的广告、股票分析……打开电视,看不完的是选秀节目、名人采访,而涉及农村的新闻报道却少之又少。即使有那么一篇两篇关于农村的新闻,也只是对国家出台的一些农村政策的简单解读,甚至是机械性地刊登。诚然,一些党报、机关报对于农村的相关报道是不少,但大都局限于一些宣传性的政策报道或者是树立典型的引导性报道,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单纯地履行了报纸的反映功能和宣传功能,而真正起到建设性作用的报道则很少。农村里发生的一些事,要能够算得上是新闻而引起媒体前去关注的往往都是一些十分重大的事故或者案件,即使媒体不去采访,也早已经过悠悠众口,一传十,十传百,妇孺皆知了。

2.政府、新闻界对于农村新闻事业发展所需的投入不足

即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媒体在县级以下的基层设立过记者站或者专门的新闻联络处,也没有哪一个政府专项拨款用于扶助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中国的农村,地广村深,一些村子与县城的距离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往往一些新闻发生之后,记者都要匆匆忙忙地从县城的媒体或者记者站出发,而等他们赶到时,早已是事过境迁,成为旧闻了。更有一些媒体或者记者,即使在获得一些农村的新闻信息源后,往往因为采访不方便,耗费精力大,而不愿前去采访。本来农村的新闻信息源的流通就相对不畅,加上媒体的“惰性”,使得新闻往往就成为了城市的专利。

3.农村居民对新闻节目的态度冷淡

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农村居民是少有看新闻的。有时新闻节目甚至成了农村百姓眼里的一个障碍,我在农村的时候,听到比较多的一个句子便是:“这新闻真讨厌,总是拦在电视剧的前面。”从播放的时间顺序上来讲,总是排在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类节目与电视剧相比,应该与百姓的生活、利益关联更大一些,更是久居村中的百姓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但缘何不能引起他们的丝毫兴趣呢?农村百姓的文化水平较低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当下农村,除了老一辈之外,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还是能够看得懂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真正的原因,还是新闻过于脱离农村,脱离农民。试想,农村居民如果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新闻都不知道,又怎么会愿意关注远离自己的城市和外部世界呢?

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着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常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同样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样,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政府、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国家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的整体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些仍然都是不争的事实。正是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整个农村的经济活动规模较小,社会分工不细,农村居民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面相对较窄。此外,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使得农村的社会受教育面相对狭小,农民的文化水平过低,这必然限制了读者群和观众群。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媒体除了政府的部分拨款投资外,广告收入越来越成为媒体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农村的广告需求少,广告市场狭小,这些都影响着媒体在农村的投资欲望。同时,农村交通的不方便,信息传播技术的不发达,新闻传播物质手段的单一等等这些无不制约着农村新闻事业的发展。

2.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考虑

11.社会新闻引导社会正能量 篇十一

杨嵩男(长春晚报130021)引言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在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社会新闻是来源于基层的关注民生的奇闻奇事,矛盾冲突比较多,与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社会新闻是最难采写的一类新闻,因此很多记者与编辑不愿过多的报道此类新闻。同时也会常常对这种新闻题材形成一定的报道模式。鉴于此,笔者今天就如何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度”, 谈点儿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社会新闻的渊源

(一)什么是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往往故事性比较强。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事迹,市民所开展的社会、文化活动,采用有情节、有细节的故事化写作方式进行报道,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收到好的报道效果。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未基础放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

(一)社会新闻的渊源

新闻是从有人类开始便存在与世界上的一种隐性的报道题材。随着历史的前进,人类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渴望知道更多的不同的发生在世界上的事件。使得新闻这一隐性的报道题材开始被人们广泛的使用,以用来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同时,人们的不同的需要将新闻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类别,而社会新闻就是其中的一个类别。

以《长春晚报》为例,社会新闻是不同形态的人性展示,社会新闻是不同的人生形态对生命的诠释。社会新闻也是以人为本,直观地讲,社会新闻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兴趣,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对现代社会解析,是反映生活、意识、问题、现象,有深度、有教育、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这些内容包括发生在身边的好的、恶的、感性的、离奇的事。例如笔者曾经报道的:《天空上演UFO》、《这个老外爱长春 好想做个中国人》等都可划为社会新闻之列。

二、社会新闻的失衡应对

社会新闻是涉及到市民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性、人情味、可读性是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消息、评论、通讯包括图片,都是新闻报道的手法,打好社会新闻报道中的"组合拳",就是要综合利用好这些新闻报道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多视野、多观点地对社会事件和社会問题等进行报道,增强受众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并通过社会的关注,促进社会问题的好转和解决。社会新闻是媒体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纵观整个吉林省新闻媒体,主要存在社会新闻报道的三大失衡,也是现今很多都市报社会新闻报道的通病,实际上是向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社会新闻究竟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报道题材该以怎样的比例进行分配?二是,对于敏感的、具有特殊性的新闻事件应该把握怎样的报道力度?三是,对于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社会新闻报道,该采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以图产生更好的报道效果?作为职业新闻工作者,只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都是能够正确回答的,并且许多学者针对这些问题业已开出了诸多良方。有的学者指出,关于做好社会新闻应该做到,抢发新闻时要保持冷静,多想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责任不放松”,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寻找“官民同好”的共同点,力求共同关心关注而又“安全”。 也有的学者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认为应该增强编辑对社会新闻题材的把关;调控负面社会新闻的比例;改进新闻报料内容;改进负面社会新闻的报道形式。 然而,这些好的建议、措施,往往不是夭折就是被搁置,即便是有所作为也坚持不了一段时间,都市报社会新闻报道常常又回到旧的模式,其弊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我认为,最根本的是一个认识问题,也就是说某些都市报从业人员认识上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在操作上陷入误区。

如何避免这种失衡,笔者认为可以通以下几种“套路”来改变现在社会新闻。

1新闻与背景互渗。比方说,在报道中可以通过“记者手记”的形式,回顾新闻事件,并与背景互渗。立足事件、回溯历史,对过去的回顾也正是对目前现状的反思。新闻事件与背景材料的互相渗透,有助于看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态的基本走向。

2单个事实与社会现象兼融。社会新闻不能简单就新闻论新闻,这样容易陷入单调,有时甚至无聊。我们经常说,新闻事件只是个案,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个案中发掘出潜藏着的深刻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而从单个新闻事件看,也许和其他受众的关联不是很大,如果我们挖掘出了隐含的社会意义,这种事件也就蕴涵着关联着受众利益的东西。因此说,要把单个事实与社会现象兼融,把单个事件转化为离受众最近、最熟悉的新闻思考,这既是避免新闻同质化的有力武器,也是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手段。

3感性与理性交织。社会新闻的理性是指新闻的客观性,社会新闻经常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握不准确,会失之偏颇。确保社会新闻的客观性,要综合运用包括评论、资料、新闻链接、表格数据、专家访谈、记者点评等形式,让社会新闻要表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但千万也不能忽略感性,这样让老百姓的声音在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媒介沟通和桥梁的作用,符合了新闻贴近性的原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引导社会新闻正能量

有人说,加大对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社会新闻是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社会新闻是互相矛盾的。社会新闻的过多报道是对正面新闻的冲击。因此,不应该过多注重社会新闻。其实,作为社会新闻来说,天地本是很宽的,可做的和可做好的社会新闻有许许多多。对于社会新闻的报道,不能简单地一事一报,而是要从媒体从业人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出发,将客观报道的要求与理性引导的意识相结合,使此类报道在客观、冷静和理性中寻求和谐的表达。

报道突发事件,要有建设性视角。以笔者曾经报道过的《免电灯 用电不花自己钱》为例,笔者的报道中,站在辩证与理性分析、引导的角度,对这一事件的深层次背景、原因及相关环节进行深挖、剖析,策划推出了系列报道,运用了辩证思维,从该产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有近百位读者参与“免电灯”讨论,建议,有关方面应有妥善处理的机制和办法。这样的报道,在事件叙述中明确地表明了社会的评论与媒体的态度,形成一种无声的引导。同时透过现象深挖本质,抓住了这一类极端事件的背景与起因,进行了积极、具有建设性的剖析与探讨,提供了事情解决的办法与途径,转化成为发人思考的建设性报道。

参考文献:

[1]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利昂·纳尔逊 弗林特:《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陈东《地方晚报如何提高社会新闻报道质量浅探》,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4]陈淑娟《都市类报纸负面社会新闻报道分析及改进措施》,传媒学术网

12.浅谈社会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篇十二

新闻敏感性缘于对知识的积累。一个记者写出的新闻稿件深度如何、效果怎样, 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 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 记者的知识越丰富, 视野就越开阔, 看问题就越准确、深刻, 如记者只有多看报才能了解国家和行业的大政方针, 特别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 传达的都是政策、法规和要求, 把这些文章研究明白了, 也就抓住了精神脉搏。今年以来,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性新闻接连见诸报端, 作为社会新闻记者更应配合政策写出鲜活而且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 这期间, 我听大学生谈起哈工大几名学生在一起创业的事, 立即与他们取得联系, 不但掌握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5名在校大学生发起、哈尔滨市18所高校160名大学生参与的“大学生创业联盟”正式成立的信息, 还从中了解到一名大学生正在开办我市唯一一家“买菜网”, 此后, 《我市大学生创业联盟正式成立》及《大学毕业生自创“买菜网”为市民送菜到家》两篇稿件接连见报, 受到读者、尤其是大学生读者们的关注。

勤奋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前提。罗丹在谈到艺术家的职业敏感时说过:“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新的美来”。因此, 一个热爱新闻事业的记者, 搜索新闻线索的大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都始终要处在高速不停的运转状态, 社会新闻记者更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发现新闻, 无论在平时休闲散步、外出旅游或是朋友相聚、商场购物时都要细心寻找新闻线索, 挖掘新闻价值。

一次, 我带孩子去补课, 两位在课堂外等候的家长谈论起想带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去看科举文化展, 但他们只知道展览的时间和地点, 对此次展览的其他情况却一无所知, 他们既想让即将高考的孩子了解古代科举文化的历史, 又担心看这样的展览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回到单位后, 我立即查找该展览的相关情况, 并与展览主办单位取得联系, 为写出详实确切的稿件, 我在网络上查询了“科举制度”及“状元卷”的相关信息, 并查看了中央电视台“秘境追踪”栏目中“揭秘明代状元卷”的报道, 第二天, 我以市内媒体中唯一一名社会新闻记者身份采访此次展览的专家, 由于我的采访目的明确, 所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 连专家都感叹我对于科举文化及对展览中“状元卷”文物情况的了解。《看看古代如何“高考”》一文见报后, 受到读者及专家的好评, 举办此次展览的禹舜美术馆还特邀我采访该美术馆今后举办的一切展览, 希望对所有展览都以社会新闻的角度做深度报道。

在无关紧要的事件中发现有价值的社会新闻。有些小事往往不为人注意, 但只要经过一番细心观察, 把它同周围的客观事实联系起来, 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在小事之后的重大内容, 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可以说,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生命, 抓新闻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新闻敏感不强, 新闻可能变旧闻, 重要新闻可能抓不住, 新闻事实可能出差错。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 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 而较高的新闻敏感首先来自于记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较强的新闻敏感是记者成功的保证。

13.社会调研新闻稿 篇十三

实习所在单位:**报社

实习单位地点:**市**区**路**号**大厦**楼

实习岗位:实习记者

实习起始时间:XX年2月20日

实习结束时间:XX年6月1日

XX年2月20日,我面试成功,在**报社实习。

实习期间,我实习的方向是新闻采编,以新闻采访为主,主要参与各级内参的写作。

由于是实习记者,我的工作要比正式记者的工作时间更加烦琐,但是实习期间总体感觉很舒服,整天都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并不累,但也偶有例外要出去跑跑。

我在报社的时政专题部,任务主要是围绕时事新闻开展,而我涉及的面几乎都是外界所说的负面新闻。刚开始并不是太明白新闻正面和负面到底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区分?怎么样使负面新闻产生的反面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通过认真地向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并从中观摩其工作过程,我更清楚了记者要做的工作:策划新闻选题,跟编辑部人员交流意见,编前会讨论决定选题方向,采访写作,听取部门编委会修改意见,编辑排版。

参与写作内参的工作,每天都是整理材料,接听投诉电话,核实新闻准确性,提交编委会审议决定要不要做,怎么样做。在实习过程中,部门主任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是在采编这份工作上,在为人处事方面和接人带物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在实习,在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计调的一些基本礼仪和工作事项,尤其是酒桌上的一些礼仪,也对新闻业务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对接热线和投诉信的这份工作上:首先,记者在讲话和接电话时应该礼貌、大方、体贴对方,每个电话,每个确认,每个提问,都要充满感情,以体现合作的诚意,而提问要讲求技巧,尤其是一下不幸的诉说,更要人性化,注重新闻以外也要讲求人道主义,赢得对方的好感,以换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

其次,记者一定要细致地阅读群众发来的上访信,重点是把信息的准确性,新闻背景,新闻事件和人物的具体信息搞清楚,挖掘新闻价值和更多的新闻线索,这方面一定要细致耐心,有新闻敏感度。此外,涉及数字问题时,更要确保准确,要多跟当事人核实;

第三,接热线和上访信的主要任务.尽管事物烦琐,但记者头脑必须时刻清醒,逐项核实,弄不好就会有麻烦。所以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还要特别注意要做到“快”,采访的速度往往代表报社的作业水平,一定要争分夺秒,快速行动。二要“准”,即准确无误,不能模棱两可,是似而非.;再有,做一份内参不容易,往往要求质量要好,事情较为严肃,亟待解决,采访在其中往往发挥很大作用,因此,记者要多备几套不同的采访方案,以适应不同采访情况的出现;

最后,记者不仅要具有正常作业的采访手段,还要善于学习,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社会新动态,以提高作业水平,以求更快,更准,如要掌握门户网站的主要新闻,从中寻找线索等。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上一篇:快乐的寒假手抄报三年级下一篇:募捐图书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