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2024-06-30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共8篇)

1.《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篇一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ON MECHANISM DESIGN 授课对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学 时 数: 48 学 分 数: 3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后继课程: 《暖通空调》《建筑施工》 开课教研室: 施工与机械教研室 执 笔 人: 刘朝英

二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目标.任务和地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理论、机械材料、机械加工工艺和简单机械运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2.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冷热加工工艺、热处理和常用机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为学习后继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具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简单机械的运动和结构,以及设计简单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同时对有关机械问题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基本技能和适应性.三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机械基础概论

1)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 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2)机械工程材料

1)金属的机械性能 2)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3)铁碳合金相图 4)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5)钢的热处理

6)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

(3)公差与配合1)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2)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 3)形状与位置公差 4)表面粗糙度

(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平面机构的组成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5)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性质 2)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6)螺纹连接

1)螺纹参数及常用螺纹 2)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元件 3)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4)螺纹连接的拧紧和防松 5)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7)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

1)键连接 2)花键和销连接

(8)带传动

1)带传动的类型、应用和特点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3)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V带带轮的结构

(9)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类型的原理 2)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3)齿轮传动条件 4)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5)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 6)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7)热处理和许用应力 8)精度等级和结构设计 9)润滑和效率(10)轮系和减速器

1)轮系的分类 2)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3)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11)轴、轴毂连接和联轴器

1)轴的类型和结构 2)轴的强度计算

3)联轴器类型、特点和应用

(12)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2)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3)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4)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13)滚动轴承

1)结构类型及代号 2)类型选择 3)滚动轴承的计算 4)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2.时间分配和进度 :

(1)机械基础概论----------------------------2学时;(2)机械工程材料----------------------------5学时;(3)公差与配合------------------------------5学时;(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3学时;(5)平面连杆机构----------------------------2学时;(6)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2学时;(7)螺纹连接-5学时;(8)带传动---4学时;(9)齿轮传动-5学时;(10)齿轮参数测定实验-----------------------2学时;(11)轴、轴毂连接和联轴器-------------------4学时;(12)轮系、减速器---------------------------3学时;(13)综合设计实验---------------------------2学时;(14)轴承----4学时;3.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 钢的热处理

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公差配合和选用

平面机构的的结构分析和平面连杆机构 螺纹连接的类型和强度计算 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齿轮的强度计算(2)难点: 铁碳合金状态图 钢的热处理机理 公差配合的选用计算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和自锁 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 渐开线齿轮传动原理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应具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基本知识.本课程为进一步学习液体机械、热工仪表、锅炉及空调等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机械基础》-------刘泽深等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0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机械设计》-------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金工实习,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系统的掌握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应具有独立设计和初步加工技能.2.配合相应内容应有习题练习,并结合难点进行讲评。

3.结合机构的应用、齿轮传动的学习,设置相应实验课,要求学生能独立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4.配合理论教学,安排有金工实习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要求学生初步熟悉机械工程材料的冷热加工工艺,并具有一定动手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独立系统的完成机械装置的理论计算、设计和绘图,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系统方法.5.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电化教学并应创造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情况:

课程设计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编号: 0203428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开课学期: 第4(5)学期 课程设计计划周数: 1周 课程设计学分数: 1.0学分

课程设计适用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课程设计开课教研室:施工与机械教研室 课程设计执笔人: 刘朝英

二、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理论初步进行工程设计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机械技术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计算、绘图、使用并熟悉有关常用标准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从而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素质的初步培养与训练。

三、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本内容是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主轴系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根据任务书要求,分析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2.选择电动机

计算工作机所需电功机功率,确定并选择电动机类型及相关参数 3.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

根据电动机及工作机转速计算总传动比,并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 4.计萛运动和动力参数 计萛各轴:功率、转速、转矩 5.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根据各主要零部件在系统中的位置与功用,考虑工况条件,正确判断其主要失效形式,合理确定和计算其工作载荷,按正确的设计准则进行设计计算或校核计算,根据设计需要确定零件结构 6.润滑方法及密封的选择

根据传动及零部件的需要,合理确定并选择相应零部件的润滑方法及密封方式 7.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根据主要零部件的计算结果设计并绘制主轴系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工作图,各工作图应附合相应国家标准

四、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 1.设计计算: 12学时 2.装配图: 12学时 3.零件图: 6学时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

考核可从以下几方面评定:独立完成设计能力及工作态度,设计计算质量,绘图完成质量,答辩情

况等构成

最后由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计算、绘图质量、综合表现及答辩,按五级分制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六、其他(黑体小四号)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应在结束《机械设计基础》课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并完成《金工实习》后进行,设计时间为1周。

2.由于专业不同,先修课学时、内容不同,课程设计分组不同,课程设计内容可不同,有所区别和侧重,以附合专业要求、题目要求或与先修课内容相符。3.参考资料:

(1)《机械设计基础》 刘泽深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刘泽深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朱龙根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龚淋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实习大纲 一.实习时间

第四学期期中1周(6天)二.实习地点

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三.实习的目的

金工实习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对机械制造过程、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及安全操作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知识等有一个基本了解;了解和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过程。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机械设计基础课及后续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四.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车工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车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范围。(2)初步了解车床的型号、结构,并能正确操作。(3)能正确使用常用刀具、量具及夹具。

(4)能独立加工一般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2.讲解示范内容:

(1)概述:车削特点及加工范围;切削用量

(2)卧式车床:卧式车床型号;卧式车床结构及使用;卧式车床传动

(3)车刀:车刀种类、用途;车刀组成及车刀角度;车刀材料;车刀刃磨及安装

(4)车外圆、端面和台阶:工件在车床上的装夹方法;车削外圆方法;车削端面方法;车削台阶方法。???(5)车槽和切断:车槽刀角度及安装;车槽方法;切断刀及切断方法(6)车圆锥:车圆锥方法;圆锥面工件的测量 3.实习操作内容:

(1)按讲解顺序分别进行车床操作、刀具安装、车刀刃磨、车外园、车端面、台阶、车槽、车圆锥及车螺纹等分项练习。

(2)综合练习:加工一个具有外圆、端面、凹槽、锥面和外螺纹等特征的零件。

(二)铣工

1.目的和要求:

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范围 铣削设备、附件、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1)了解铣床的操作技能及简单零件表面的铣削方法 2.讲解示范内容

(1)概述:铣削运动与铣削用量;铣削特点及加工范围

(2)铣床的种类和型号;卧式万能铣床:①构造及使用②铣床传动;立铣;铣床附件(3)铣刀:铣刀种类、用途及安装。

(4)加工内容:铣平面①用圆锥铣刀铣平面;②用端铣刀铣平面;铣斜面方法;铣台阶面;铣沟槽:①铣键槽②铣T型槽 3.实习操作内容:

(1)操作铣床练习:停车练习;低速开车练习(2)铣平面练习,铣四方件平面(3)铣键槽练习

(三)刨工

1.目的要和要求:

(1)了解刨削的工艺特点和加工范围(2)能操纵牛头刨床,掌握其主要调整方法

(3)掌握各牛头刨床上正确安装刀具与工件方法,完成刨平面与垂直面的加工 2.讲解示范内容:

(1)概述:刨削运动与刨削用量;刨削特点及加工范围

(2)牛头刨床:牛头刨型号;牛头刨床构造;牛头刨床的运动;牛头刨床的调整(3)刨平面及沟槽:刨水平面;刨垂直面和斜面 3.实习操作内容:

1.刨床操作及调整练习2.刨削一长方体

(四)磨工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磨削加工工艺特点及范围

(2)了解磨床的种类及用途,掌握外圆磨床和平面磨床的操作方法(3)了解砂轮的特性、砂轮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了解掌握在外圆磨床及平面磨床上正确安装工件方法,完成磨外圆和磨平面的加工 2.讲解示范内容

(1)概述:磨削运动和磨削用量;磨削特点及加范围(2)磨床:外圆磨床:①型号②结构(3)砂轮:砂轮特性

(4)外圆磨床:工件的装夹方法;磨削方法 3.实习操作内容:

1.外圆磨床及平面磨床的操纵练习2.磨削平面及外圆练习

(五)钳? 工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钳工工作在零件加工、机械装配及维修中的作用、特点和应用;(2)能正确使用钳工常用工具;

(3)初步掌握主要工作(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攻螺纹等)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按图纸要求独立加工简单零件(锺头、六角螺母等);(4)装配的概念及部件装拆方法。2.讲解示范内容:

(1)概述:钳工工作;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2)划线:划线工具;划线基准;操作示范(轴承座)(3)锯割:手锯;锯割操怍与示范(4)锉削:锉刀①锉刀材料②锉刀组成③锉刀种类与选用;锉削方法;锉削操作与示范(5)钻孔扩孔和铰孔:钻孔①钻床的种类与结构:②钻头及夹具;③钻孔;操作与示范(6)攻螺纹与套螺纹:①丝锥与铰杠:②底孔直径与深度的确定:③攻螺纹操作与示范 3.综合实习操作内容:制作手锤

(六)铸造

1.目的与要求:

(1)了解铸造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2)了解砂型铸造的主要造型方法(整体模、分模、活块等)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并进行独立操作:

(3)初步了解各种特种铸造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4)了解型砂、芯砂等造型材料的性能、组成及制备过程(5)了解感应电炉的构造,铸铁的熔炼和浇注(6)熟悉砂型铸造的铸件缺陷及产生原因。2.讲解示范内容:

(1)概述:铸造的特点、方法及应用;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砂型的组成、模样及芯盒(2)型砂和芯砂:型砂和芯砂应具备的性能;型(芯)砂的组成;型(芯)砂的制备

(3)整体模造型及造芯:整模造型①砂箱及造型工具:②造型方法;③浇注系统;④置口与冷铁;造芯①芯的用途:②制芯方法;整模造型操作与示范(4)分模造型:分模造型的应用;分模造型方法与操作; 3.实习操作内容:独立完成一零件的整模造型

(七)锻压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锻造与冲压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2)了解锻造与冲压生产设备(空气锤、冲床)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了解锻件、冲压件缺陷产生原因:(4)熟悉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并进行操作;(5)了解胎模锻造的工艺过程;(6)了解冲压基本工序及冲模结构:

(7)了解其他金属压力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2.讲解示范内容:

1.概述:锻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坯料加热:加热目的和要求;锻造温度范围;加热方法与加热设备;加热缺陷及防止措施(3)手工自由锻:手工锻工具;基本工序与操作

(4)机器自由锻与胎模锤:空气锤结构与操作;胎模锻的特点及应用;胎模种类 3.实习操作内容:机锻一长方体

(八)焊接

1.目的与要求: 1.解各种焊接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2)了解手工电弧焊所用设备工作原理及使用,电焊条的组成及作用:(3)了解手弧焊的焊接规范,常见接头型式、坡口类型;(4)初步掌握手弧焊操作方法;

(5)了解气割、等离子切割原理和切割过程。2.讲解示范内容:

(1)焊接、焊接接头等概念

(2)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及焊接电弧;手弧焊设备;焊条;手弧焊工艺①焊接接头型式②焊缝空间位置③焊接规范;手弧焊操作 3.实习操作内容:手工电弧焊操作

用300×30×3两块钢板,焊一条长3COmm对接平焊缝。

(九)现代制造技术

1.目的与要求:

(1)了解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其程序编制、数据传输、操作数控系统和进行实际操作加工的知识。

(2)了解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程序编制、数据传输、数控系统和操作加工的基本知识。2.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数控车床实习:教学内容:①数控车床的基本理论②? 数控车床的产生、发展、加工范围及加工特点。数控车床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结构。数控车床的坐标系的确立。③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手工编程。程序代码格式和代码构成。自动编程,利用自动编程软件进行绘制加工图形,形成加工轨迹和数控代码程序。数控程序的数据传输过程;④数控车床的操作:数控系统的操作使用,机床操作面板的操作使用;工、夹、量具的使用,刀具的装夹和定位,工艺过程的控制;工件的加工。

(2)数控铣床实习:教学内容:①数控铣床的基本理论;数控铣床的产生发展、加工范围及加工特点、数控铣床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结构、数控铣床坐标系的确立;②数控铣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手工编程,程序代码格式和代码构成;自动编程,利用自动编程软件进行绘制加工图形,形成加工轨迹和数控代码程序;数控程序的数据传输过程;③数控铣床的操作:数控系统的操作使用,机床操作面板的操作使用;工、夹、量具的使用,刀具的装夹和定位,工艺过程的控制;工件的加工。(3)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实习:教学内容:①了解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的基本理论;②了解程序代码格式、构成和手工编程的过程;③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据传输的过程;④了解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数控系统、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⑤了解工具电极的安装与调整方法和加工成形工件的加工过程;⑥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的操作;数控系统的操作使用,机床操作面板的操作使用;工、夹、量具的使用,电极丝的安装和运丝机构的调整,工艺过程的控制;工件的加工。五.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

金工实习是以工程训练中心为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训练中心指导教师具体指导下,互相协同做好实习组织管理工作。

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计划的制订及实习学生的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应经常到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对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实习正常进行。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认真批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理论试卷根据其实习报告、考核成绩及综合表现评定实习成绩,并对实习报告、实习考核卷进行批改并给出实习成绩。六.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1.实习成绩按五级记分制,单独记入学生成绩册。2.实习成绩评定:

1.各工艺实习操作成绩和出勤表现,占总成绩的70%; 2.实习报告成绩占10%; 3.实习理论考核成绩占20%。七.说明

本大纲内容可进行适当调整,如不同专业的需要、机械加工方法的进步与更新、时间和实习基地条件等。

施工与机械教研室2 0 0 7年1月2 0 日

2.《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篇二

1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应当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1.1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

培养设计能力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职高学生若要完成一个好的设计,通常需要各门课程间相互的支撑与融合,然而当前职高教育中,很多课程是孤立的,一门课程完成考核后即告结束。因此,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特点,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应对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予以必要关注。职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其机械基础知识通常较为扎实,所欠缺的主要是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思维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当中。所以,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设计产品的造型、制造、市场等相关要素予以重视,即学生的机械设计应当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参与机械设计教学活动的热情。而教师则应在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当中注意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努力提升设计能力。

1.2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时,常常会先让学生参考样图进行绘制,这样思维难免会局限在教师的设计思路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是不利的。实际上,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对机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机器的结构,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对机器内外部情况进行感知。这样,学生在进行机械设计时,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计计算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1.3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可将学生划分成一个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相关问题的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和他人间的协作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提升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要紧密结合专业课开展教学活动

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对都较为重视,所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机械专业课程开展,即教学应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识欲望。

首先,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应增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适当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使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与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同步,即在不违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系统性的大前提下,对部分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知识先行讲授。例如,可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知识适当前移,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掌握机床传动的基本知识,是促进专业知识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

其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讲授时,对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老汉冗余容,可预先告知学生:该知识内容为哪些专业知识提供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齿轮传动知识的讲授时,可先告诉学生该知识点在机械设备中十分常用,应用非常广泛,这样学生会更加认真对对待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2.2 应对教材内容予以合理取舍,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若按现有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很多基础差的学生会很不适应。所以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以实用、够用为标准。像轴的强度计算、轴承的寿命计算及齿传动、蜗杆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等计算、分析部分,职业高中学生起来较困难,且今后的工作当中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在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就可适当地少讲或浅讲。

当然,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并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务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且能加以运用。例如,对实践中应用较多的离合器、联轴器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时,在介绍这些部件基本性能后,可安排学生进行实际部件的拆装,这对学生扎实掌握这些部件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对学生了解该机构的结构、原理与工作特点很有帮助。

2.3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切实提高直观教学、实训教学的比重

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职业高中学校可设置专门的陈列室,对一些常用机构或通用机械零件进行陈列,如搅面机构、指南车、奔马机构、脚踏水车、机械钟表、水排、各类机械传动机构的零件等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可于适当时点让学生去参观陈列室,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多注意列举和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密切的例子。如讲授齿轮机构时,可列举机床变速箱、汽车等;在讲授机械传动、机械零件时,可列举自行车等,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知识能够直接地应用于生产实际,服务于实际生活。同时,要注意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内容,通过实训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适当利用模型或是实物、挂图等具有较强直观性的辅助工具,如在授课时为学生播放一些常用机械零件或机构的录像,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感受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知工程力学的定律出发,合理利用数学逻辑推理方法来推导并建立起机械设计基础规律和理论。例如,四杆机构演化知识点的讲授,利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或是利用转化轮系法计算行星轮系的传动等,均是建立在相对运动原理基础之上的。又如,机械机构压力角α的问题,也可转化成工程力学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问题。可以说,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分析机械零件的运动和受力,计算其强度、刚度等系数,是学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容忽视的一环。

2.5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应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把一些难用语言表达的机械运动过程、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为机械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实现职高培养生产、技术和服务的应用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职业高中的机械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对于机械专业而言,框框设计基础上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3.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 篇三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现代教育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它的教学成败将直接影响本专业其他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我们在进行该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大难点:一方面是概念多,内容抽象,并且实践性强,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心理;另一方面是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其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厌学”,在他们心中,到高职读书不是“我要读书”,而是父母“要我读书”, 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如何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学科中,帮助他们在建立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在这里本人就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形象直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首次认知对后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可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把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媒体,可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凡事易凭兴趣、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充分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导入,让学生在好奇、兴奋中,无意识地学习某些知识,对学生学好这门课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虽然许多知识需要有意识记忆,但作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引发其“有意识”的产生,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环境和文化的产物,是后天习得的,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又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1.以“奇”生趣。例如在学习机器的组成一节时,机器能够转换能量,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动力装置、执行部分、传动部分和操纵或控制部分。讲完之后让学生举例自己常见的机器,如汽车、机床、飞机、拖拉机、三轮车等等,分析它们的组成,这些机器都有动力装置进行能量转换。然后老师设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因为《三国演义》对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云: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方腹曲头,一脚四足,皆不食水,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上山下陵各尽其便。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是机器吗?是与否的回答异常活跃。老师再追问:“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有原动机吗?它是什么样的?是发动机、电动机?”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一个不消耗能量,经过科学家多少年论证不存在的永动机。经过一番举例讨论后,使学生感到新奇,又很好地掌握了课堂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画生趣。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动画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也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

1.启发式教学

高职学生年龄在十八九岁,正是思想活跃的阶段,那种传统的讲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现在的学生是肯定行不通的。而且讲授过多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允许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随时举手发问,并对学生抢接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肯定,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调动其听课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内容时,每次在讲一种新的传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传动的实例?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机构?它们的工作特点是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并在讲解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得到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调动积极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始终体现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由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与评估几部分构成。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例如项目教学法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

(1)教学项目的确定。铰链四杆机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基础》模块六“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课题1,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判断条件及应用,它是课题2铰链四杆机构演化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铺垫。由于平面连杆机构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而且更以其独特可靠的低副联接形式,倍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的瞩目。其在工业、农业、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等机械中的应用实例不胜枚举。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应该探寻一种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工作计划的制定。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其它班作品,组长组织成员交流探讨填写教师事先发放的学材。然后抽取制作任务。确定本组团队名称及口号;根据组员各自的特点进行角色分配,推选出陈述员、自评员、互评员、信息员,各角色各施其责;依据任务确定设计尺寸,绘制构件图样,讨论设计制作方案。编写制作产品说明书。策划本组学习成果展示方案。

(3)工作计划的实施。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分工,进行各自的工作,其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教师预先准备的资料查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考虑是否正确,是否周全,并进行新思维的启发,鼓励学生朝目标方向努力。引导他们进一步思索探究,使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协作者,指挥引导学生掌握项目所需知识,完成技能训练。

(4)成果展示与评估。各组陈述员依次上台展示成果、按照本组产品说明书讲解作品;自评员阐述本小组自评结果并给出自评成绩;对应小组的互评员阐述本小组互评结果并给出互评成绩;教师根据制作过程、学习成果以及展示过程的点评,对学生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给予评价;然后客观公正填写学习质量评价表。填写时评价的结果均用A、B、C、D四个等级来表示、作为本次课各小组的学习成绩。通过开展相互观摩学习,可以巩固本次课学习的新知识,师生共同检测本次课知识目标达成情况;同时渗透德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达成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三、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学生——教材三点一线的简单形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信息传输量大、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特点。对于问题具有化繁为简、化静为动等作用,从而使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对刚刚从初中升人职高的学生来说,《机械设计基础》课本中新出现的运动副、构件、机构、曲柄、摇杆等术语,他们知之甚少,也缺乏直观的印象。因此教師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无法观察的结构和形状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更应该充分直观地体现零部件的具体构造和运动情况。我在教学中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制作了《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课件,逐步在教学中使用。这样,一方面增大了信息量,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与过去的学生相比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也要不断改变、提高自己的认知观念和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我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且需要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求完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教师滔滔讲说,呕心沥血,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尤其机械设计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所以只有 将“教”与“学”配合好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

4.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篇四

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

(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

(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

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内容,结合图片演示不难看出,曲柄做等速回转时,会使从动的摇杆获得变速摆动,也就是它的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速度要快,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存在有急回特性。

第二步: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的问题。学生很快会发现在曲柄回转这一周的过程中会和连杆出现两次共线,而且两者共线时,摇杆刚好处于一左一右两个极限位置,这时我会给出极位夹角的概念,并在图中明确的表示出来,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为后面的推导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通过分别分析摇杆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师生共同填表,采集相关数据。在这个步骤中我会采用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以提高其兴趣。

第四步:根据表格数据和图例,推导出急回产生的原因。

在这里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时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都要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不一定相同我会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引导,最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以上四步,把难点进行了分解,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知识。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根据急回产生的原因总结出急回产生的条件,为了突出、强化这个重点,在这里我会引入行程速比系数的概念,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使得急回产生条件浅显易得且便于记忆,你看只要k>1则表示空回行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速度,机构有急回;当k=1时,则表示两行程速度相同,机构无急回,非常简便。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前面表格数据自行导出k值与极位夹角θ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到θ角与急回产生条件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演示牛头刨床和插齿机的主运动,让学生找出急回特性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分析,结合图片演示,学生不难发现刀具不做功的空回行程速度较快,那所用时间就短,缩短了非工作时间,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很快的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善观察、懂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到这里关于急回特性的探索研究就结束了,新课中第二个问题死点位置的导入也需要设置一个情境。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观看缝纫机踏板机构的工作过程,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对踏板机构操作不够熟练常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很快会给出我答案:那就是踏板很容易卡死不能动或出现飞轮的倒转,这时我会告诉学生,踏板被卡死不动的这个位置在机械中称为死点位置,从而引入对该问题的探究。死点产生的原因是本节中的第二个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化解。

首先结合踏板机构提出问题:“这踏板机构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基本类型”由于前面有相关的复习,学生立刻会想到它是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第二步,根据曲柄摇杆机构继续提出问题:曲柄被摇杆带动回转一周过程中会被卡几次?这被卡住的死点位置又有什么特殊性?在这里我一方面演示机构的运动,一方面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个曲柄摇杆机构的简易模型,让学生分组分别感受一下它的实际运动情况,你别看这模型简单,但它比图片演示感受更加真切。学生很快可以得到曲柄回转一周会被卡两次,而这两个位置刚好是曲柄和连杆的共线位置,那为什么在共线位就会被卡死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这时进行分组讨论,能锻炼他们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在讨论时我会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力学问题。经过讨论、分析和对模型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再根据死点产生的原因定义出死点位置的概念。有了以上的分析死点产生的条件就显而易见了:当摇杆为主动件,只要曲柄和连杆共线,从动曲柄所受力矩为零,无论驱动力矩有多大都不会推动曲柄回转而出现死点。

最后还要明确死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提到应用,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死点的出现会使机构不能正常运转需要克服,这时我会引导学生从死点产生的原因出发并结合踏板机构和机车车轮的实例找出三种克服的办法。其实死点还有它有用的一面,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想不到,在这里我会给出飞机起落架和钻床夹紧机构两个实例,通过对这两组图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死点在实践中有益的一面。通过对死点有害、有益两方面得分析,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到这里教学过程的探究环节全部结束,进而根据课堂板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

4、总结提炼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版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其中右下角这一块就是进行的总结提炼,把教学重点以条款的形式列出,对比鲜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5、布置作业

通过课后相应习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重点。

6、拓展延伸

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除了今天学到的曲柄摇杆机构,另外两种基本类型是否也存在有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到此教学过程的6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跟着老师的思路,带着问题去学,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分析急回特性在机械中的应用,找出克服死点位置的方法,明白发动机飞轮的作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做铰链四杆机构;课中让学生自己转动曲柄,找出两个极限位置,分析急回特性存在的原因;课后让学生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5.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INDE3001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物流工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杨宏兵

课程负责人:杨宏兵 大纲审核人:王传洋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工程制图和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它们设计理论与方法,同时介绍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某些标准零件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教学目标:机械设计基础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综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法;掌握有关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学会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零件的类型,并对其强度或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了解有关通用零件的维护方法;会初步使用机械零件手册和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设计简单的机械系统,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维修维护及其正确操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自由度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判断方法。掌握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轮系、挠性传动机构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使用场合,掌握齿轮机构的相关参数计算。学会正确选择的键的联结类型。掌握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及适用场合。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挠性机构、轴毂等常用机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能够正确计算轴承使用寿命并学会正确选择轴承型号。掌握常见螺纹联结的设计方法及螺纹联结的强度校核。

3、基于各种机构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法,使用机械零件手册和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能够初步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系统。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第一章 绪论(3课时)

1.1 机械、机器、机构及其组成 1.2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1.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过程 1.4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其计算准则 1.5 机械零件的载荷、应力和许用应力 1.6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 1.7 机械设计的新发展  目标及要求:

1)弄清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明确机械的基本设计要求,初步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以及强度、刚度、抗磨性、耐热性、振动稳定性等工作能力计算准则;

3)能正确判断零件中应力的循环特性,了解疲劳断裂和疲劳点蚀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4)了解机械设计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课时)

2.1 运动副及其分类 2.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3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 目标及要求:

1)了解机构的组成,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一般表示方法,熟练看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初步掌握将实际机构绘制成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能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最常见的虚约束,正确使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弄清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设计(4课时)

3.1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型式和特性 3.2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3.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3.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组成铰链四杆机构的各构件的名称,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应用和演化,掌握行程速度变化系数、传动角、压力角、死点等的基本概念; 2)能根据四杆机构中存在曲柄的条件,熟练判断出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3)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通常采用的作图法、解析法、实验法和图谱法,掌握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给定连杆位置和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的作图法。∆

第四章

凸轮机构(4课时)

4.1 凸轮机构应用和分类 4.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4.3 凸轮轮廓设计 4.4 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目标及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以及选择运动规律时应考虑的因素;

2)掌握凸轮机构设计的反转法原理,能根据给定的运动规律设计出各种从动件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

3)掌握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以及滚子半径选择的原则。

第五章 齿轮传动(8课时)

5.1 齿轮传动特点及类型

5.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渐开线齿廓

5.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几何尺寸 5.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5.5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和根切现象 5.6 轮齿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5.7 齿轮材料、热处理和许用应力

5.8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5.9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5.10 直齿锥齿轮传动 5.11 蜗杆传动  目标及要求:

1)熟练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场合; 2)熟练掌握渐开线形成性质; 3)熟练掌握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4)熟练掌握轮齿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 5)掌握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及材料选用原则; 6)了解齿轮切齿原理根切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7)了解齿轮传动强度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及系数的物理意义对设计的影响及其选择方法;

8)能够熟练进行齿轮传动设计计算;

9)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参数计算及主要参数的合理选择; 10)熟练掌握蜗杆传动分析及其蜗轮转向的判断。第六章

轮系(4课时)

6.1 轮系的分类 6.2 轮系的传动比 6.3 轮系的应用 6.4 减速器  目标及要求:

1)了解各类轮系的组成运动特点和应用; 2)掌握轮系的主要类型;

3)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及主从动轮转向关系的确定,学会判断一个已知轮系属于何种轮系;∆

4)了解减速器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了解单级减速器传动比;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润滑。

第七章

绕性传动设计(6课时)

7.1 带传动设计 7.2 链传动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熟练掌握挠性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场合;

2)熟练掌握传动带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掌握传动带弹性滑动的性质;

3)熟练掌握传动链的运动分析失效形式;了解挠性传动中各参数对设计的影响及其选择方法。

第八章

间歇运动机构(2课时)

8.1 棘轮机构 8.2 槽轮机构 8.3 其他间歇运动机构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等基本概念; 2)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3)一般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第九章 螺纹联接设计(6课时)

9.1 螺纹联接 9.2 螺纹联接设计 9.3 螺旋传动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螺纹的一般知识,如螺纹的类型、圆柱螺纹的基本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双头螺柱连接和紧定螺钉连接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螺纹连接件的类型和国家标准,能根据连接类型正确选用连接件; 2)了解松螺栓连接和紧螺栓连接的概念,螺纹连接预紧与防松的目的、方法,预紧力的大小及其控制,掌握各种螺纹连接防松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能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防松措施; 3)掌握常见螺纹联接的强度设计方法;∆

4)了解影响螺栓连接强度的因素及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了解螺旋传动的主要特点及应用场合。第十章

轴的设计(4课时)

10.1 轴的功用和类型 10.2 轴的材料选择 10.3 轴的结构设计 10.4 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10.5 轴毂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了解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常用材料及用途键连接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2)了解轴及轴毂连接设计的基本概念及一般设计过程;

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的强度计算方法,具有初步分析和综合能力。∆ 第十一章

轴承(7课时)

11.1 摩擦状态 11.2 滑动轴承 11.3 滚动轴承

 目标及要求:

1)了解摩擦状态;掌握液体动压润滑的形成机理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2)了解液体静压润滑的形成机理;了解滑动轴承结构形式和润滑;掌握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材料和参数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3)掌握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掌握选择滚动轴承类型的基本方法;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合理进行滚动轴承结构设计。 第十二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2学时)

12.1 联轴器

12.2 离合器

12.3 制动器  目标及要求:

掌握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场合,学会正确选择常见型号的联轴器。

实验(和课堂教学同步进行)

实验内容

多媒体演示及机械工程陈列室参观;机构运动简图测绘;机械传动方案创新设计综合实验;带传动、齿轮传动实验。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如在讲授齿轮一章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齿轮在坦克、赛车、飞机、航母等高端装备的应用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有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如讲授链传动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和前面章节中的齿轮传动、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进行对比。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如在螺纹联接设计部分,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螺纹联接观察分析各种类型螺纹联接的适用场合和特点。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平时及作业

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2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李威,王小群.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杨可祯,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邱宣怀.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6.《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篇六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英文 :机械设计基础 Foundation of Mechine Design 课程编码: 101002 学分和总学时: 5.5,100 实验(上机学时: 课上 10学时,课外 10学时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选课对象: 机械类、近机械类、非机械类

二、课程内容与实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 主干技术基础课,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开始认知机械设备与机 械,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验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实际设计的基 本工程训练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任务。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设 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尤为重要,开设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 质有很大帮助,在培养学生的全局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教材与实验考核

实验教材:《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及配套光盘

实验考核的方法:学生成绩从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两个方面综合评定。实验报 告的审核根据实验要求加以评定,主要看是否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实 验相关知识、技术的的学习和掌握;实验表现主要看学生对实验的态度,纪律遵守情况 等。

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占实验总成绩的 7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占实验总成绩的 30%。实验各项目在实验总成绩的比例根据学时分配;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考核分数的 20%。

四、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项目明细表 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属性 实验内容 实验 学时 是否 必选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 备名称 1 机构认知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了解《机械原理》 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 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1√ 机构陈列柜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掌握根据实际机 器或机构模型绘制机 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 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机构的比较,巩固对机构结构分析 的了解。1√ 机构模型 机构运动分析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 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 作出实测的动态 参数曲线。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 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仿真和测试分析。1 机构运动分析仪 4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普 通

实 验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 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观察渐开线齿轮齿廓 曲线的形成过程。了解渐开线齿轮齿廓 的根切现象和用径向 变位避免根切的方法。分析比较标准齿轮与 变位齿轮齿形的异同。齿轮范成仪 5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普 通 实 验

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 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

1√

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 轮基本参数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 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 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及渐开线的性质。1 齿轮实物 6 普 通 实 验

工作原理。

掌握用动平衡机进行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原 理与方法。1 转子动平衡仪 7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了解《机械设计》 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 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 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 家标准。

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 及应用。

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 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机械零件陈列柜 8 螺纹连接拉伸实验 普 通 实 验

1√

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 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 情况。

计算螺栓相对刚度, 并 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 变形图。

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 时, 预紧螺栓联接的变 形规律, 及对螺栓总拉 力的影响。

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 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 刚度, 观察螺栓动应力 幅值的变化, 以验证提 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 项措施。1 螺纹拉伸仪 9 带传动实验 普

通 实 验

观察带传动中主动轮 和从动轮上的弹性滑 动和打滑现象。了解预紧力及从动轮 负载的改变对带传动 的影响, 测绘出弹性滑 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了解试验机的工作原 理与测试方法。1√ 带传动实验台 10 普 通 实 验

裂现象、分析影响滑动 轴承油膜承载能力的

主要因素;测量轴承周向及轴向 的油膜压力、绘制其油 膜压力分布曲线;测定轴承的摩擦力、绘 制轴承特性曲线;掌握滑动轴承试验机 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 测试方法。1 滑动轴承实验台 11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 拆装实验 普 通 实 验

了解减速器的整体结 构及工作要求。了解减速器的箱体零

件、轴、齿轮等主要零 件的结构及加工工艺。了解减速器主要部件 及整机的装配工艺。了解齿轮、轴承的润 滑、冷却及密封。通过自己动手拆装, 了 解轴承及轴上零件的 调整、固定方法,及消 除和防止零件间发生 干涉的方法。了解拆装工具与减速 器结构设计间的关系, 为课程设计做好前期 准备。1√ 减速器模型 轴系结构测绘实验 普 通

实 验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 装实验基础上, 在测量 一种轴系的各部结构 尺寸, 并绘出轴系结构 装配图。1 减速器模型 机构运动学和动力 学仿真实验 综 合 性

运用 MATLAB 语言对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和综合进行数值求解。并 对 设 计 结 果 用 MATLAB 进行可视化 输出, 以提高对机构的

分析和综合的理性认 识.1个 教学 学 时, 另有 5个 课外 分散 学时 √

Matlab 软件 机械传动效率分析 实验 综 合 性

通过实验, 使学生们能

了解封闭功率流式试 验台的基本原理, 机械 传动效率及承载能力 的测试方法。1个 教学 学 时, 另有 5个 课外 分散 学时 √

7.如何提高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效果 篇七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特点出发, 采用项目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把学习、模拟练习、借鉴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时, 分为十个项目进行讲授。为了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所学知识, 在讲完每一个项目以后, 我都为学生安排了小结。

二、课堂注重直观性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的一些章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讲解, 但学生还是接受不了。因此在讲这些内容时, 有必要把这些机构实物搬进课堂, 对照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再好的讲解, 也不如让学生看到实物清楚明白。另外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 把这些学生没有见过的机构通过具体、形象、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展现出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益,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当然, 更好的教学方法, 就是组织学生到学校实训中心进行观察, 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三、重要内容设置实验和课后练习巩固

机械设计基础一些内容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内容, 我在这些内容后面都编排了实验。例如, 讲平面机构的时候, 后面加一个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分析的实验;讲轴承的时候, 后面加一个减速器拆装实验等, 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以前的教学中发现, 很多学生感觉到课堂上听懂了, 但一做作业, 感觉到无从下手, 所以说每个章节讲完以后,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题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 也能从中发现许多问题。在下次上课时, 教师可以找一道典型的习题, 带着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遍。

四、重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学完以后, 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 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进行方式;提高学生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基本技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 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任务量可大些, 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设计难度, 尽量让他们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在原有基础上能力得到提高。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为今后在生产实际中参加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的方法也是自己对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所作的一些尝试。当然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 不断地去创新, 努力去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来。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为数控类、机电类、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主干技术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 结合教材具体内容,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把实践与理论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满林, 谭淑英, 许勇平.机械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8.《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课程设计,网络教学,图形交互,远程协助。

[中图分类号]TH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50-03

0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实践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课程选择通用机械传动装置——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因为减速器设计基本上包括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全部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任务分析、传动方案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

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社会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型人才。丰富现有的学习资源、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是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实现个性化的交互式教学是网络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因此,本系统的研究正是在日趋完善的校园宽带网的硬件基础上,结合Web的开放式技术、协同设计技术,构建具有远程协作功能和图形交互功能的机械设计教学系统。在设计开发中,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以图形为主的重实践性、重创造性的特点,结合CAD应用软件,实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图形在线浏览和远程协助功能,为学生和教师的协助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1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网络教学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为介质,在以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网络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交互式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也不同于单一的电化教学,它是一种建立在充分尊重科学的教学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汲取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网络系统为中心的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1]。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形成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综合式教学模式,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2]。

2系统的开发设计

2.1系统的开发环境和模式

本系统的教学平台是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的,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网络开发模式。在B/S网络开发模式下,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以及相应的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即可,所有应用软件的开发、维护、升级等工作由服务器承担。本系统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使用Microso SQL Server2000网络数据库和ASP.NET编程语言[3]。客户端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提供的服务,系统不允许匿名访问,它要求用户提供用户名/密码,通过验证后才能进入相关操作,以此追踪用户身份。在此系统中,学生可以在客户端查看数据库中的信息、并下载与其课程设计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可以随时更新数据库,随时答疑,同时实现机械设计中图形的修改。

2.2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各式减速器零部件浏览及选用、设计减速器步骤查询及计算、学生设计图形浏览及修改、答疑讨论等功能。本系统主要是为学生的课程设计和交流提供一个网络平台,所以在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学生空间能为学生构建自主设计和学习的环境;而在教师空间,教师能为学生上传减速器设计所需的设计资料,实时、非实时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AutoDdesk公司的VoloView3.0控件实现课程设计中图形的Web浏览、修改和批注。本系统流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

2.3登陆及远程协助

登陆分为管理员登陆、教师登陆和学生登陆三种不同权限。三者登陆时都从表中调出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根据用户名和用户组的不同,确定其应有的权限。当用户名是Admin时为管理员——最高级用户,直接转入管理员管理界面;当用户名不是Admin,而usergroup=2时,则为教师用户,进入教师管理界面;当usergroup=1时,则为普通学生用户,进入学生操作界面。

远程协助的实现是在系统中嵌入WindowsXP“远程协助”控件和腾讯及时通软件。当学生在设计中需要帮助时,可在局域网内发邮件或者利用腾讯及时通软件申请协助。申请得到确认后,教师就可通过Internet网络远程控制学生的计算机,通过传送语音和视频信息,帮助学生处理在减速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就像是面对面的设计指导。

2.4交互学习模块

交互学习模块是设计者查询减速器设计过程、交流心得、解惑答疑的场所。如图1所示,此模块主要包括:减速器设计步骤查询区、减速器零部件浏览区、在线答疑区和问题讨论区。

在减速器设计步骤查询区,学生根据各自的设计任务按照系统提示,进行减速器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如:确定传动方案、选定电动机型号、合理分配传动比及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然后,再按照系统提示进行减速器中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课程设计者可根据传动零部件的设计计算结果,在减速器零部件浏览区确定出所需零部件的结构、尺寸。

在线答疑区由教师定时组织学生参与实时答疑。该模块在进行文字、语音交流的基础上,主要实现图形的在线实时浏览、编辑和远程网络协助功能。由于机械的二维图形都和Autocad软件的图形标准兼容,但Autocad软件的图形并不能直接在浏览器中显示。因此,本模块利用Autodesk公司发布的Volo View浏览控件,并在Web服务器端进行了注册(也可以利用Volo View express免费控件在客户端使用),通过此控件的二次开发,使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远程对CAD图形实现基本的移动、缩放和红点批注等功能[4,5],如图2所示。

问题讨论区中的聊天室主要用于同步交流,可以实时的进行设计内容的讨论,也可以在教师或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定期召开网络会议。其中发言的内容可以由系统记录下来供日后浏览。

2.5教师管理模块

教师管理模块主要进行教学资源的网络发布和学生问题的管理。包括:各式减速器零部件发布区、问题管理区和减速器设计过程的资源发布区。

各式减速器零部件发布区提供给教师一个后台管理平台的入口,教师通过该平台可以将不同类型零部件显示出来,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登陆该网址,并根据传动零部件设计的计算结果确定零部件的结构和尺寸,如图3所示。

在问题管理区,教师将学生课程设计时,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动态的方式在网页中展现出来,便于在课程设计中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减速器设计过程的资源发布区,教师提供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辅导材料、设计案例、以往学习者的发言记录、成果等资源,并对其进行管理。资源来源包括教师推荐的资源和学习者搜集共享的资源。利用该模块,教师可以进行资源的修改、删除、在线编写、上载附件等操作,学生可以浏览、评论、下载、上传、搜索相关教学资源。

2.6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提供用户管理和系统的使用帮助。用户管理模块可提供不同用户的注册、登陆权限管理。本系统将用户分为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种类型,分别具有不同的权限。其中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进行管理,也可以参加知识库的构建;教师主要参与知识库的构建活动,也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可以学习网站提供的各项资源,也可以互相讨论或者向教师提问。

帮助指导模块提供系统使用的帮助、学习策略指导的发布、浏览检索、求助指导、实时预警。帮助信息可以设置不同的指导范围,包括公开帮助信息、小组帮助信息、个人帮助信息,以呈现给不同的使用者。

3结束语

交互式网络教学不但有时空灵活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各种交互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弥补传统教育交互不足(尤其是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不足)的缺陷,特别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达到了显著的效果。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依托校园计算机网络,构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本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①完成了有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有关设计内容的发布、问题管理、知识点讨论等功能;②通过Internet网络,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远程协助功能;③实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图形在线浏览和编辑功能。

该系统拓展了学习的渠道,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刘哲.构建个性化的交互式网络教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23-124.

2刘淳,章强,等.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30-36.

3赛奎春.A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4Nada D,Brenda B.Online learning:concepts,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J].New Jersey,2004:25-30.

5Shen J,Gu G Q.Interactive architecture model for network teaching[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2,32(1):6-10.

Construct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mechanical design basic

WANG Li-jing,GOU Jie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Tiajin,300384,China)

Abstract This system introduces a cooperation-study system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mechanical design basic mechanical teaching based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technology and the coordination design technology.This system consists of interactive discussing module,teacher administrating module and the system administrating module.And the system develops on-line interactive function of mechanical drawings and long-distance aid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field.

上一篇:客服月总结范文3000字下一篇:西夏王陵走近王陵游记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