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活动作文(通用12篇)
1.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一
瓷器是我国的特色,去年爸爸去外地旅游,给我带来一匹精美的瓷马。这匹马全身黑得发亮,一双乌黑且圆大的眼睛,还有颈部的绒毛,虽然是用瓷器做的,但十分逼真,看上去十分浓密。这匹马十分结实,腿部的肌肉纹理十分清晰,再加上瓷马肥壮的身体,好像人们把它养得这么结实,是为了好让它去打仗。
最有趣的是它的一条尾巴,犹如那赛场上奔驰的赛马,随风飘逸。这匹马昂首向前,好像在与其他马比美。它独占熬头,将马群甩在后面,使它们望尘莫及。仔细地观察,我发现在马的背部有一条一寸来长的“伤痕”,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真是一匹战马,它被敌人击中了吗?急于想揭开谜底,我急忙把爸爸拉过来。“爸爸,你看,这匹马的背部上有一道裂痕。”爸爸有些神秘,他笑了笑说:“这的确是一道‘伤痕’,这个伤痕就要看你如何去填补了,等你这匹马痊愈了,我想你也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不明白爸爸的话语,好像这里面蕴含着一些很深奥的东西。“咚”,一声清脆的声响,揭开了爸爸的话迷。对了,就是它--硬币,爸爸说“把他填满”就是用它。于是,我就开始一天天用它来填补战马的伤痕。这匹马也逐渐地变沉了,它的“伤口”也在一天天的愈合。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到现在这匹马已经恢复得比原先更精神,一桩了不起的大事也即将兑现。等到这匹马痊愈之后,希望工程又会多一丝希望。虽然这匹马的痊愈还不足以帮助一个失学儿童返回校园,但我坚信,如果多有几匹这样的好马,那么多的就不止一些希望……
2.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二
关键词:散文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幼儿
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 它结构鲜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想象丰富, 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 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感受。散文欣赏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感受语言美、体验意境美, 陶冶幼儿的情感。音乐欣赏则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是提高幼儿音乐理解能力, 丰富幼儿音乐想象力, 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的一种活动。从以上可以看出, 散文欣赏和音乐欣赏作为“艺术欣赏”的两种不同形式, 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共通之处。为了更好地开展散文欣赏活动, 我尝试将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巧嫁”于散文欣赏活动之中, 让它们形成互补, 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语言导入法———调动幼儿主动欣赏的第一步
语言导入法主要是指在音乐欣赏活动开始, 教师用一段抒情的话语或编一段有意义的故事, 引起幼儿对音乐内容的兴趣。我们在散文欣赏的开始部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倾听和欣赏的兴趣。如在欣赏散文《云彩和风儿》时,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入语:秋天到了, 天空变得格外晴朗, 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阵阵秋风吹呀吹, 朵朵白云变呀变, 变成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散文《云彩和风儿》;或者也可以用猜谜的形式, 如“身体轻又轻, 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老虎, 有时像大象”, 让幼儿猜测。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幼儿仔细倾听的兴趣, 调动了幼儿欣赏的主动性。
二、视听结合法———感受散文意境美的关键所在
这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而加入一些视听方面的教具调动幼儿的多通道参与,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情绪情感、内容等。在散文欣赏活动中运用视听结合法, 幼儿更容易去感受散文的美, 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时, 我就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可爱的小屋在沙沙的春雨中静默着, 屋檐下拟人化的小鸟们在唧唧喳喳地辩论着, 伴随着甜美的语言以及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 草地、柳树变绿了;桃花、杏花变红了;油菜地里、蒲公英上也开满了黄黄的花儿……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 有声有色的教学手段, 把幼儿一下子带进了春天的美景中。这时, 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把他们听到的春雨的声音、看到的春雨的颜色告诉别人。这样的方法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
三、图谱记忆法———掌握散文内容的有力支持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 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启发幼儿掌握各种旋律节奏, 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散文欣赏活动中, 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形象、符号等让幼儿轻松地掌握散文的内容。如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 在视听欣赏之后,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小鸟们争论的内容, 我还出示了图谱:一共分四条, 每只鸟说的话各一条, 小鸟、春雨、草地、桃花等景物都用图片表示, 绿色、红色、黄色等都用各自的颜色表示, 句式相同, 一目了然, 简单有效。图谱记忆法使得幼儿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 尽快解决了记忆散文内容这一难点, 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散文的美, 欣赏散文的美, 表现散文的美, 创造属于自己的散文的美。
四、游戏表演法———强化散文欣赏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感受和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游戏或表演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游戏、表演法主要运用在对作品的表现、表达环节, 适合有一定情节或角色的作品。例如欣赏散文《捉迷藏》:黑夜用长长的手帕, 将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静悄悄地躲在里面。绿色太多了, 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 有的躲在小草里。黄色躲在菊花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 蓝色躲在大海里, 红色躲在玫瑰里。大家都躲好啦, 黑夜将手帕解开, 太阳睁开眼睛, 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啦!表演时为幼儿准备一些颜色条贴在身上, 布置好草地、花园等场景, 幼儿就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游戏且乐此不疲。这样边朗诵边游戏表演, 不仅丰富了散文欣赏的活动形式, 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得到发展, 也促进了散文欣赏活动的深层次开展。
五、创造想象法———表现散文语言美的重要方法
创造想象法一般运用在音乐欣赏活动的最后环节, 创造性地表现表达以及对作品进行创编、仿编等。在散文欣赏活动中, 也可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安排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让幼儿表现表达。如《春雨的色彩》最后的创造性活动可以是:幼儿以图夹文的形式仿编散文, “春雨除了是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还可能是什么颜色?它还可能落到哪里, 使什么发生变化呢?”请幼儿根据平时的观察积极想象, 按照散文中的句式把它画出来、说出来。果然, 有的幼儿说:“春雨是白色的, 落到梨树上, 梨花白了”;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 落到喇叭花上, 喇叭花变紫了”;等等。适当的创编活动不但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更使他们感受到了散文的语言美, 体验到了创编的快乐, 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3.京城艺术活动预告 篇三
预展时间:5月8日—10日
预展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拍卖时间:5月10日—13日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共推出油画雕塑、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邮品钱币四个项目、7个专场、3700余件拍品。首次将摄影艺术独立出来,涵括了中国早期美术摄影、新中国以来的纪实摄影、当代观念摄影作品。油画雕塑专场继续由中国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两个段落组成,在当代艺术部分此次仍以专题形式向藏家呈现。
中国书画约500件拍品,将分为中国书画(一)、中国书画(二)两个专场呈现,其中有多位收藏家专题。
醒着的梦 >>贾鹃丽作品展
看她的画不仅会被她的梦境所吸引,而且会被那些梦中所散发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氛,那些和谐素润,静雅空灵的美感所触动,这完全是一个东方女子所特有的美好之梦。
展期:4月21日—5月20日
地址: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798展场)
生活在别处 >>尹齐个展
也许艺术在今天的问题不是像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家所说的,要填平艺术与生活的鸿沟,而是相反地要有一种距离感。
展览时间:
5月4日—5月27日
酒会日期:
5月4日 (星期六) 晚上7点
展览地点:
索卡艺术中心/索卡当代空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天海商务大厦B座101-103室
思想者” >>王庆松个展
王庆松1993年来到北京,开始从事艺术创作。他的作品从油画开始,经过各种材料的探索,最终转向摄影,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
展览时间:
4月27日—6月6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甲16号易构空间7号楼二、三层环碧堂画廊
北京永乐 >>
预展时间:5月13日—14日
(上午10:00—下午20:00)
预展地点: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
拍卖时间:5月15日
上午10:00:中国书画
(第一部分)北美洲私人
收藏扇面精品
下午14:00:中国书画
(第二部分)
拍卖地点: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
岭南派国画大师关山月所创作的《虾球传──山长水远》连环画稿是本次拍卖的一大亮点,此册画稿共九十四开,以香港作家黄柳谷的成名小说《虾球传》为创作题材,勾画出上世纪四十年代香港社会的景象。另一亮点是海派绘画大师吴昌硕的多件佳作。
现实与虚构 >>王宁德、刘大卫、邢丹文作品联展
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关注着一个在当今社会中现实与非现实、现实与虚构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艺术家在真与假、现实与虚构间游走⋯⋯
展期:4月21日—5月11日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工厂内大山子艺术区百年印象摄影画廊
至幻 >>刘保民
他画中的人物,多生活在缺乏精神价值的世界里,通过歪曲的镜头看我们并不能让他们看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 站在他的画面前,我们需要问自己究竟是他们还是我们站在镜子的后面。
展览时间:
4月29日—5月30日
开放时间:
每日11:00—18:00
地点: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仁艺术中心
刺激2007 >>黄进明个展
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使诡异、神秘、震撼人心之类的词语都不足以概括他的风格,张力膨胀到极限的画面足以构成对观者强烈的刺激和吸引力。
开幕时间:5月2日 周三20:30
展览时间:5月3日—6月20日
地点:
4.艺术活动作文 篇四
今天是三年级的艺术表演,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入大报告厅,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座位。它全身都是红色,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像一封红色的提醒信,告诉我们不要喧闹。最大的就是舞台了,它是用木头做的,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一块深一块浅,样子好看极了,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蔬菜香。
同学们的服装五花八门,有的是蓝色的,像是把一条小溪披在了身上,看着波光粼粼;有的是红色的西服,给人一种活泼向上的动力;有的是黄色的短裙,很醒目,感觉到一种小清新的风格。
除了美丽的服装,当然少不了精彩的演出,我们班表演是《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当我们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走上舞台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音乐开始了,我拿着话筒走出幕布,我的心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激动非凡。我结束了我的任务时,我和其他人一起跑到幕布后等待。过了一会儿,我又调整好姿势跑了出去。一转眼,第一个节目已经过去,我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后台换装:解开皮带,脱了衣服,整理衣冠,调整心态。“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我们的主唱龚鑫悦唱出了一串清脆悦耳的音符,台下刹时哑口无言。再加上优美的舞姿,就连评委也被我们征服了。我心里的兔子又平静了下来。我们的表演结束了,台下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一浪接着一浪。我心里的小兔子高兴起来。
时间定格在三周前,我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排练。刚开始我们不太听话,排练的效果也不太好。所有的同学都想放弃,但祝煜熙的妈妈没有放弃,还是一如既往的给我们排练。直到比赛前一周我们才开始突飞猛进,我们打倒了一头头凶猛的拦路虎,一路向前,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5.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五
侯顺成教授幽默诙谐地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并现场表演各种曲调;刘和军老师系统地普及了笙的知识,让人浮想联翩;马旭峰老师讲述二胡的历史,演奏二胡名曲《西游记畅想曲》《秦腔牌子曲》;还多次互动、上台学习基本舞步......。这些生动又具有魅力的乐器让本十分不想来的我震惊不已,情不自禁地认真听着,都忘了记笔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场”果然强大!
接着,所有老师聚列到台上,拿好自己的乐器,大概是要给我们唱一段吧?台下的掌声热烈起来。只见乐团和唱团的三位老师互相合作,虽是不同的派别,不同的风味,但都优美动听,曲调抑扬顿挫,我置身于戏曲之中,去感受这门艺术,这门国粹。直到三位老师表演完毕,我还久久不能回过神来,这也许就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吧!
6.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六
首先,侯顺成教授为我们普及了有关戏剧剧种,角色分类,戏剧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评剧乐团的编制也是丰富多彩,弦乐、管乐、弹奏乐、打击乐……还有中西合璧的乐团!年数已高的侯教授仍精神饱满,专注的神情让人动容,还时不时的唱几段小曲:河南曲调、山东吕剧……唱腔委婉,清脆且节奏鲜明,那手势也颇有气势,让人拍案叫绝!
接着,刘和军老师为我们演奏了笙,《晋调》笙声清丽飘逸、音色柔美亮丽,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尖锐,时而婉转;时而快,时而慢,把笙厚实、悠扬、响亮的音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场所有人都好像被笙声震慑住了,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
然后,马旭峰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二胡,它具有忧伤、低沉、欢快、诙谐等旋律。紧接着,他为我们演奏了《西游记畅想曲》《地道战》等耳熟能详的曲目。纯熟的技法,全面感情的投入,表现了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的热爱和忠诚。同时也让我猛地发现,原来传统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戏曲艺术有着如此独特又平易近人的魅力。
活动很快进入了互动环节,小戏迷们跃跃欲试,跟着李焕芬老师学习了几个基本动作。同老师轻盈的步子,举手投足间的优雅自如相比,同学们略显笨拙,但我想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评剧的魅力和精髓,并体会到戏曲表演的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
最后,三位戏曲演唱者我们唱了新派评剧《杨三姐告状》《刘二巧》,白派评剧《小酸枣》,高雅的舞台气质,优美动听的声腔让人折服。在这期间,台上的演奏者,台下的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每个人的心灵都被戏曲的美妙洗涤,有了自信感。
7.艺术活动:顽皮的小绅士 篇七
《顽皮的小绅士》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 这节活动所用到的音乐是一曲悠扬、明快、动感的世界名曲《口哨与小狗》, 音乐富有感染力, 听到音乐就有想跳舞的冲动。此节活动的设计旨在使幼儿通过欣赏乐曲, 感受乐曲的情绪, 用律动舞蹈的形式展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丰富了幼儿的审美经验, 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课时建议:1课时
活动目标:
1.体验小绅士快乐的心情, 表现小绅士顽皮的神态。
2.学习右脚起步, 有节奏的随音乐走踢踏步。
活动准备:
自制绅士帽、音乐、课件、视频、腕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并借助课件进行感知。
1. 观看课件, 初步了解绅士的特点。
师:今天,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绅士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是怎样的?
2. 请幼儿随音乐自由模仿。
师:今天我想请大家做一个开心的小绅士, 我们听着音乐来学学小绅士的样子吧!
二、以“举办舞会”告诉幼儿要学一个新的舞步——踢踏步。
1. 教师示范, 幼儿观看。
师:踢踏舞是靠我们的鞋与地板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的一种舞蹈, 请大家先看我跳一遍。
2. 先教右脚——踢-踏-走-走, 自然加上左脚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踢踏舞吧!我编了一个口诀:踢-踏-走-走。
3. 跟随音乐练习踢踏步。
师:我发现小绅士们学的很认真, 那我们随着音乐跳一跳吧!
三、两人一组自由组合, 宣布舞会正式开始。
师:请小绅士每人选一顶帽子, 邀请一位舞伴, 两人共同来跳舞, 我们的舞会开始了!
四、集体合作联排踢踏舞, 结束活动。
1. 看踢踏舞视频, 再次引发幼儿跳舞的欲望。
师:看得出今天大家跳的很高兴!我想请大家看一段精彩的踢踏舞。
2. 集体排成一排跳舞, 脱帽行礼, 结束活动。
师:我们也来挑战一下吧!让我们跳一次联排踢踏舞吧!
脱帽, 行礼, 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熟练掌握舞步后, 进行双圆圈舞的练习, 可作为第二节活动。
反思:
舞蹈是艺术活动的一种, 具有独特的审美性, 活动中我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小绅士的姿态, 以开舞会为主线展开了“踢踏舞步”的学习。为了便于幼儿记忆动作要领, 我编了“踢-踏-走-走”口诀, 活动中口诀的运用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幼儿很快学会了舞步, 也为后面的合作表演做了基础。“自制绅士礼貌”为活动的开展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俨然让幼儿有种开舞会的感觉, 增加了幼儿表现的积极性。
8.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八
【关键词】艺术培养;幼儿园;艺术活动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智力发育、艺术培养等重要启蒙阶段,尤其是在幼儿的艺术培养上,在幼儿阶段逐步渗透对于幼儿今后的艺术发展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中,艺术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幼儿在自由、快乐的艺术活动中能够实现美的体验,实现心智以及情感上的发展,促进幼儿想象力、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有助于艺术培养,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提升。
一、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特点
1.注重幼儿发展
艺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通过艺术活动能够使幼儿感受到美,使他们的身心更加放松。艺术活动通过幼儿的身体以及艺术符号就可以表达出来,满足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将幼儿当做一个完整的个体,从幼儿的心理发展出发,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直观化的艺术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亲近艺术。幼儿园的艺术活动注重幼儿的艺术培养,不仅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学习艺术技能,还注重幼儿的审美以及个性化品质的提升。
2.活动趣味性
艺术活动是人的精神追求,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喜悦与美感,通过全方位的、整体性的艺术活动能够使人更加愉悦,感受到艺术活动的趣味性。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将艺术与游戏有机的结合,使教师以及幼儿能够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艺术活动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游戏是幼儿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活动的过程,幼儿阶段儿童对各种旋律、色彩等有一种本能的生理快感[1],只有在游戏中,这种感觉才能够被释放出来。幼儿的艺术活动需要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情境,使幼儿在自然的、积极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艺术活动,通过欣赏、表演、交流等艺术行为提升幼儿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精神体验、能力等对于今后艺术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3.形式具有审美性
审美是艺术的最根本的价值,艺术通过审美主体的感知、态度等才可以真实的存在,艺术具有审美价值才能够更好的反映生活,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艺术的核心就是追求美,艺术使人们养成了的生活中美的体验、超越等[2],艺术的培养不是提高幼儿的艺术技能,而是培养人的艺术感。艺术是与人的生活相随的,没有人的生活的艺术也就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艺术对于幼儿来讲,就是让幼儿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带来的精神、喜悦等。
4.注重活动的参与性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教育活动就是要体现出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终身的热爱艺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应是面向所有幼儿的,艺术教育是让每一位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开展幼儿园艺术活动,强化艺术培养的对策
1.注重艺术活动目标的多维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明确艺术活动的目标,幼儿园艺术活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艺术培养。幼儿园艺术活动目标应是综合性的、多维度的[3],注重幼儿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幼儿园的艺术活动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以及艺术的美,愿意积极参与到艺术活动中,鼓励艺术创作,学习艺术表现的技能,向其他同伴展示值得作品,与他们分享快乐。确定活动目标时需要注意主体是幼儿,通过艺术活动让幼儿感受、理解和创造美,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2.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
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主要有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学科的艺术特点,开展艺术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认知能力,促进自身艺术感以及艺术修养的逐步提升,使幼儿对艺术更加感兴趣,激发自己的艺术潜能,能够在今后的生长与发展中注重艺术能力的提升。
舞蹈教学主要是强化幼儿的想象能力,让幼儿时刻有一个童心,如《麦田童话》中,主要有稻草人、小鸟、毛毛虫等形象,稻草人的动作是比较僵硬的,小鸟是灵动的,毛毛长是慵懒的、懒散的,让幼儿表演,通过肢体以及面部表情等体现出舞蹈中角色的情感以及特点。在不断的舞蹈练习以及表演中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美术绘画活动,让幼儿在绘画中感受不同颜色、线条、结构所形成的艺术作品,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幼儿的色彩运用是比较大胆的,很多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绘画涂色,将太阳化成绿色、小马画成蓝色。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鲜艳的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等是比较常见的,这些鲜艳色彩的视觉效果要更强。
进行手动创作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和修养,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创作,让幼儿橡皮泥做彩色的蜗牛,让幼儿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开始制作。对于幼儿创作的作品,教师应注重交流,鼓励幼儿将作品展示给别人,可以挑选比较优秀的作品作为班级的装饰品等,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使幼儿对这种充满艺术感的活动更加感兴趣,促进幼儿的艺术培养。
3.培养的幼儿艺术才能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艺术培养还有艺术技能以及艺术创作的培养,艺术培养不仅是艺术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强化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艺术学习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塑造艺术作品,实现幼儿的个性化艺术体验[4]。但同时幼儿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艺术作品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创造艺术活动,通过画、演、唱、跳等形式表现出来。
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发展中出现出来的,人类文化的记忆都存在于艺术中,对作品的感受同时也是感受其背后的艺术文化,艺术是人们的基本文化活动之一,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播,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幼儿了解世界各民族的艺术,逐步形成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可以是跨越边界的,成为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5]。经受过艺术教育的幼儿,在面对新的事物时就会表现出更加宽广的胸怀,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幼儿园的艺术活动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感以及修养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积极认真的进行艺术活动的设计,从幼儿的个性以及实际情况出发,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不断强化自己的艺术能力,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促进自身实现全面的发展,为今后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志红,陈雪花.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1,Z1:4-5.
[2]徐健.沉于思浸于美——幼儿园大班开展艺术活动《水墨探索》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4:37.
[3]朱玉红.小班音乐活动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5,10:48-49.
[4]戴真美.在艺术剪纸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5:80.
9.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九
1、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轻柔与优美,体验妈妈对宝宝的关爱。
2、能安静倾听音乐,能用自己喜爱的动作表现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情景。活动准备:
布娃娃及动物玩具每人一个,宁静、轻柔的音乐;创设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活动过程:
(一)利用娃娃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哇哇哇哭的娃娃,“宝宝哭了,要睡觉了,怎么办?谁来帮我想想办法?(让幼儿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爸爸妈妈,哄哄宝宝睡觉。
(二)教师边表演 边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1、教师边唱歌曲,边摇着娃娃,歌曲轻柔,动作缓慢,宝宝听着歌曲睡着了
2、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是总结幼儿的发言,并丰富摇篮曲
3、请个别幼儿来师范怎么样抱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再次感受音乐的安静,优美的情绪,享受音乐中妈妈对宝宝的关爱,并尝试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1、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爸爸妈妈,哄哄宝宝睡觉。
2、幼儿抱起布娃娃,跟着老师边摇呀摇,边唱歌曲哄宝宝睡觉。
3、教师讲评抱布娃娃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再来一遍
(三)音乐游戏《散步》
1、幼儿抱着布娃娃随音乐的变化而做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玩办家家当爸爸妈妈,从中体会游戏中的乐趣。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布置娃娃、动物睡觉的场景,自己扮演娃娃的爸爸、妈妈,随音乐表现哄宝宝睡觉。
10.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十
第二、三环节,那就是欣赏、学唱歌曲了。在教唱歌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其中的一句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后半部分中的一个字唱几个音,幼儿容易拖拍或者是抢拍,造成了歌声不整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了多次的范唱,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提醒幼儿可以在长音的时候在心里默数三拍,这样的话就不会拖拍或是抢拍了。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难点就解决了。
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引导幼儿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学唱在每句最后一个字后面唱衬词“啦啦啦”,不过由于可能是我班孩子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的方法,所以演唱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不整齐的现象。
11.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群马 篇十一
我园研究的课题是“幼儿国画与幼儿情感发展”,孩子们在小、中班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基础,特别是最近秋游,孩子们去公园后回来,对“马”有较强的兴趣,为了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技能和神韵,更好地了解国画,喜爱国画艺术,选择了欣赏《群马》。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群马不同的气势和力度,积累欣赏中国画的经验。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马的叫声及《赛马》的音乐,《群马》图片;徐悲鸿自画像。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马”的叫声导入活动,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评析:用音乐激发幼儿欣赏兴趣
二、经验再现,初步感受
1.师:画家画了几匹马?这匹马长得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师:这些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马在奔跑的?除了从腿部可以看出,还从马的哪些地方看出?(马的棕毛、尾巴,往后倒的草。)
3.师:马是怎么跑的?(幼儿模仿)
评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悬念问题引导幼儿从总体上观察马的神情、外形、动态。
三、多元对话,体验意韵
1.师: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这些线条看上去有什么不同?是朝哪个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感觉怎么样?(了解中锋和侧锋所画线条的不同)
2.师:画中用的墨有什么不一样?哪里浓?哪里淡?看上去有什么感觉?除了浓墨和淡墨,为什么马的身上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黑色和灰色?(因为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光照到的地方就白,光照不到的地方就黑,侧面是灰色。)
3.师:你喜欢这些马的什么部位?为什么?
4.师:你最喜欢哪匹马?谁来学学它的造型?
5.小结:这位画家用了大块的灰墨画马的体态,又浓又淡的几笔画出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画的马就像活的一样,很壮观很有力。
评析: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线条、造型和色彩的美,充分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与作品对话,并积极表达自己审美感受。使幼儿初步了解国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表现手法,积累欣赏经验。
四、整体解读
1.师:这些马是谁画的呢?(出示徐悲鸿画像)不仅你们喜欢马,徐悲鸿爷爷也爱马,老师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2.讲徐悲鸿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让幼儿感受画家以马表意、以马寄情的情怀,进一步体验“马”的精神。)
3.师:你觉得画中的马是在什么地方?假如你是画中的马在奔跑,是怎样的心情?
4.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群马》,看到一匹匹自由奔放的马,感觉到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常用“马”祝福成功。你们能不能用“马”字说句好听的话? (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等)
评析:最后再次整体欣赏,运用故事以及马的姿态,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体验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精神,使得美术欣赏活动得到升华。“美”是心灵的塑造,“术”是技术,把审美教育与美术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实现“美”与“术”的统一。
五、活动延伸
1.在区域里鼓励幼儿使用笔墨宣纸进行创作尝试。
2.收集关于马的图片、故事、成语等,向全园宣传展示。
3.和幼儿一起制作玩具竹竿马并一起玩骑马、赛马游戏。
活动反思:
整个过程设计采用“对话法”,通过教师、幼儿、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对话”,即三者进行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由生活经验的回忆——联想想象,从感知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在此过程中紧扣目标、循序渐进,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多种途径、方法,通过自身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最后达到感受美、表现美的质的飞跃。
12.艺术欣赏活动作文 篇十二
Original Indentity Gallery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 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将诗人对现实无奈和返璞归真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泡沫经济的沉疴让空间缺乏内容, 行为缺乏优雅, 情绪缺乏控制。
机器、物料、互联网, 走马观花般匆匆抹去了思考-体验-创造能带给人的愉悦, 与充斥满眼的图像相违的是精神和文化的缺失。
生活的艺术
创立原境界的初衷, 是为了寻找最真实的生活元素。
依托原境界美术馆实体空间, 希望在这一方自在的天地建立起城市、乡村与文化、人的联系, 最终成为一个未来文化生活实验场。
设计的艺术
通过论坛、竞赛、活动, 原境界美术馆参与并介入到多类型设计与跨界文化的推广, 通过收藏、展览等活动形成了一个艺术聚集地。
环境的艺术
“原”——意味回归本源。
它是一个社交平台。
是设计、思想、生活交流的会客厅。
它是一种尝试。
试图创造新空间, 探讨城市复兴、乡村建设的各种可能性。
它是一抹初心。通过实践、运营充实社会生活, 为城市、乡村、居住、环境营造丰富的艺术精神元素。
·石上纯也与原境界·
Junya Ishigami and Original Indentity Gallery
缘起——结识石上纯也
2014年5月31日, 石上纯也来原境界美术馆做客, 也以“极度自然”为题演说。
从2014到2016, 从“极度自然”到“自由建筑”, 美好的东西值得被不断诉说。
对谈——宋照青·石上纯也
关于设计转型
宋照青: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中国建筑师面临了很大的困惑:一是生存空间, 二是发展方向。在这个放缓的过程中, 可能需要建筑师更多反思和探讨, 如何更好地去设计创作。
石上纯也:现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转型或许会让他们开始关注一些比较小的作品。
宋照青:我的一个朋友曾我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百分之零点一的建筑是经过大师或者明星设计师设计的, 绝大部分建筑都不是这样产生的。小建筑也许更能体现设计师的创意和意图, 但大房子或许能在群众的使用和功能上, 创造出一些更具有积极性的价值。
关于柯布西耶
宋照青:柯布西耶在一本书里写道“要么进行建筑, 要么进行革命”, 大学时候看到的, 我至今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建筑不是建造, 它是基于对整体环境关爱的建筑行为。
石上纯也:联想到自己的一些东西。柯布西耶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性和自己的感性, 他是把整个城市, 整个环境与自己的艺术性和自己的感性完全融合到了一起。
关于城市未来
石上纯也:大家对中国现在的整体城市规划, 是不是都有各自的理解?
宋照青:最近的30年里, 中国的建设量占了整个历史上几千年来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建设量, 这改变了整体国土面貌。尤其是在以经济为导向, 开发为导向下的规划, 是非常滞后的。谈不上城市规划, 何谈城市设计?
石上纯也:那么那些除了大城市之外的小城镇或是所谓的二三线城市, 他们是怎样发展的?他们是在衰退还是在发展呢?
宋照青:二三线城市原本就产业单一、文化单一, 照搬大城市的开发模式, 又让他们完全丧失了原来的特色。
CCTV楼的出现, 让很多中国年轻的建筑学生认为, 真正的优秀建筑师应该是这个样子。您下面要在原境界美术馆进行的讲座——“极度自然”。我很喜欢这个主题, 我觉得中国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不是大规模开发建筑, 是重要的是要保护环境。
石上纯也:在过去的20世纪, 大家都是用一个很大的一个尺度, 考虑城市, 考虑社会问题。现在的问题是, 除了城市之外, 宏观到整个地域环境, 整个自然界, 整个地球, 微观到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和一个细部, 都是建筑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的时代接近完成了。城市之后建筑师能做什么事?尤其像在日本, 建筑项目机会没有那么多, 不可能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大的力量来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所以建筑师在思想和深度方面可能要多想一点, 建筑、生态环境这种方面去考虑。
创立原境界的初衷, 是为了寻找最真实的生活元素。
依托原境界美术馆实体空间, 希望在这一方自在的天地建立起城市、乡村与文化、人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个未来文化生活实验场。
讲座——极度自然
建筑、设计不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艺术。
建筑、设计是踩着一块浮冰去另一块浮冰的探索, 却不知岸在何处。
·桌子·
这是从桌子的底下往上看的角度, 对我来说这个桌子应该很像一个建筑, 桌角像柱子, 桌面板像一个很大的天花板。这个桌子很像一个纯粹的建筑, 做的时候就把这个桌子当做一个建筑来做。通过这个作品, 我们觉得设计都可以像做建筑一样的思考方法去尝试。
大家看上去这个像是外观的照片, 实际上它是室内的照片, 这是用餐的地方, 虽然是在城市, 但是又有一种像在森林里的感觉。所有设计的那些桌子像植物一样作为景观来呈现, 让人感觉到非常暧昧的空间体验, 不知道是在室内还是室外。
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想的是不仅仅希望为了满足住宅、居住的功能而做的设计, 我想做的是在城市的环境中怎么能够做出让自己舒适的居住环境, 并不是单纯的用空间的方法做室内环境。
柱子的截面是长形的, 看一下它的长和高宽, 而且所有的长宽方向都不一样。整个建筑里, 仿佛不存在我们以前的有走廊, 没有明确的朝向。每个柱子的方向位置都是根据他所处的空间的形态设定的。
通过室内的功能流线来设计建筑的方法是完全不同, 这个完全是景观的设计方法。
我通过这个建筑在大学里面创造了一个新的风景。这是学生食堂, 与其说学生去食堂吃饭, 不如说更像是去草原旅行。
值得一提的是, 建筑内部都是土, 可以长草, 内部温差会对屋顶铁板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一天之内屋顶的高度会有1米高的变化。
首先在基地里面挖了几个洞, 往这些洞里面浇入混凝土, 当混凝土干了之后, 我们把突出的部分挖掉。这是非常抽象的形态, 而且上面是有洞, 在里面走的时候就像在迷宫里一样, 同时又能感受到外部的环境。
通过这个项目, 我们是想做中间的一个空间, 也就是所谓的人工与自然之间, 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 精确和不精确之间, 计划好的平面和没有计划的平面之间。在刚才说的这几组反义词之间存在的空间设计, 这个建筑既是建筑又是自然景观, 在这样的空间里形成了像洞窟一样的自然景观。
在整个大厅里面, 这样一个5层高的金属在里面飘, 可以看到虽然大, 但是里面充满了氦气, 所以它的浮力和重力是正好抵消的。它跟哪儿都没有连接, 所以它是自由地飘来飘去, 有时候撞一下墙。
设计就像破冰之旅。从“极度自然”到“自由建筑”, 是踩着一块浮冰去另一块浮冰的探索。
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风, 而是需要像石上纯也, 也像许多人, 不断重复不断努力的认真实践。等到对的风, 展翅翱翔。
·西泽立卫与原境界·
Ryue Nishizawa and Original Indentity Gallery
走向真实的建筑创作
Walking Towards Real Architecture Creation
总的来说环境与建筑和人与建筑的关系的一些讲话的内容。首先说一下丰岛美术馆, 这个美术馆的特点是它本身是展示一个艺术品, 而且没有特殊地要展示一些作品。这个美术馆只有一件作品, 基本上是不要考虑换作品的。所以作品跟环境和建筑这三者永远成为一体感, 我们想创造这样的意思。自己都是曲线的, 没有直线的, 这个是很自然的以曲线为主的这么一个建筑。没有直线的情况下考虑到了采用曲线形成了环绕的这样的形状。因为一般的直线的建筑在自然的环境要做建筑的话要破坏自然, 尤其是山坡的地方要做一些改造, 如果是曲线的话就可以沿着自然做。所以它是完全是自然的, 最后看上去是像水滴一样的建筑。水滴改变了以后还是一个水滴, 水滴不是一个形状, 是一个概念。做完了以后从下面的东南角有一个小的入口, 进去了以后就是一个小的曲线的自然的空间。
从剖面上看也是曲线的, 三维的也是曲线的感觉, 这个是设计的过程中的透视图, 不是真实的。实际上是一个壳形的, 是完全没有梁和柱的, 整个的屋面是一个混凝土的板。最大的困难是做这个板。因为是三维的曲线的, 以前的是木板做的, 这次曲线非常复杂, 所以我考虑先堆一个土坡, 做好了再拆下来。刚才我说的基本上是这个原理, 先挖基础, 基础挖出来了用土堆坡, 堆好了坡以后做屋顶, 做好了屋顶以后再把土挖出去。这是土做好了打钢筋的过程。这个壳体一般是拱起来, 要高一点, 这次我希望是自然的坡, 拱得是非常大的, 所以也是很有难度的。因为作品是泉字, 是在地板上表示的作品, 所以这个建筑做得很高的话, 建筑的空间会喧宾夺主, 所以为了体现作品的感觉, 把屋顶压得非常低。
对于著名的英国海德公园边上的夏天的临时展示设施。伦敦比较多雨, 所以要有顶。感觉如果下雨了这里可以躲一躲, 还可以有采光, 可以避直接阳光, 也可以作为一个休息的空间。这个屋顶的想法是在这面有很多树, 这个屋顶要躲开这个屋顶, 有树的地方要绕开, 所以有形成了像云一样的屋顶。这个张照片比较典型感觉到有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天然中庭的感觉, 曲线是这个建筑的一个个性的形象。这个其实屋顶还是有起伏的, 刚才说的以窗的上沿, 但是这个是一个基准, 有的地方会下来, 有的地方会下去, 最远的地方有车走所以要上去, 最低的地方有60公分, 所以只有小孩子在里面走来走去。这个就是做出来以后希望达到的不是像建筑的建筑, 而是像一个家具, 在一个公园里面的这么一个设施的感觉。
另外一个是因为雨特别多, 每天都要下, 所以希望这个楼不做落水管, 完全是天然的雨滴往下淌, 形成一个帘子的感觉。屋顶的材料是铝合金, 还是有一些坡度的, 所以外面的风景能反射, 这个屋顶像一个镜子一样地反射。这个照片体现了由于屋顶的斜面的关系造成了地面的反射的绿, 整体的下面的绿和上面的反射的绿让人感觉在绿的环境里面的感觉。这个是学习的小空间。这个是上面是人的反射, 越发感觉人很多了。从下面看屋顶是有反射的, 上面看也是有反射的。这个楼它的感觉整个的公园里面有这么一个东西反映了那里是一个美术馆了, 那里在举办一个什么事情了, 可以把信息传到比较远的感觉。
这个是在日本的一个美术馆, 整个地形原来是一个斜面, 整个的楼随着这个斜面做了一个美术馆。这张是平面图, 里面很细的线是等高线, 楼是随着等高线有高低差的。另外一面有几个很短的黑线是支撑的构造体, 相当于扁柱的东西。这个也是屋顶的造型。刚才说的扁柱的空间, 扁柱本身是一个展示的墙板。这个表现了外面的玻璃, 玻璃上面有一层纱布, 实际上是表现了朦胧的感觉。这个里面的空间是看到地板是有斜面的。另外一个当中还是开了很多的孔, 里面的孔是不一样的, 这个是用玻璃围起来的, 有采光的作用。在这个展览的空间里面, 像在树林里面走动看展览的感觉。
对于法国的卢浮宫的别馆, 我想说的是楼是随着微地形爬动的, 有点像万里长城, 是随着微地形的走向而建的, 这个楼也是一样的, 也是随着微地形的走向去建的。这个展品是历史非常悠久的, 从纪元前到近代, 所以这个空间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走过去进行展示的。
另外一个采光体系全部是用天光的。这个展示的空间是无次序的, 但是入口是最古老的纪元前到19世纪为止的, 是通过时间展示的形式。还有另外里面有一些整个欧洲地理的关系的表现。这个空间的展示是历史的空间完了以后转弯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以展示这个城市曾经是一个采矿的城市的历史。事实上这些作品是表现了我开始说的我的建筑是强调环境和建筑的关系, 另外一个是人和建筑的关系, 一个是人怎么使用这个建筑。另外一个是人怎么跟建筑融合。
Q:您的每一个项目都做了很多的模型, 有的时候就是一个项目做了很多的模型, 是不是把它们分组, A组研究结构, B组研究空间, 具体的技术是怎么样做的, 而且是怎么进行这个研究过程的?
西泽立卫:没这么复杂, 在日本还是传统用模型检讨自己的方案是比较普遍的做法, 虽然也有计算机3D做, 但是实际的感觉是自己用手做, 刚才说了很大堆的模型开始是结构搞得不太合理, 所以着了佐佐木, 搞了一大堆的模型, 研究空间和结构的过程, 做了很多的模型, 我们做的模型是完成的模型, 设计好了, 做出来这样的一个模型。
宋照青:走向真实的建筑, 可见的建筑叫真实的建筑, 停在概念的建筑是不叫真实的建筑, 但是我发现在西泽立卫他们的心目中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是用一种方式对对待一个建筑的态度, 不管它能不能建成, 就是纯粹的建筑学的方式, 这是我的理解。
Q:您的建筑中空间都是飘浮的, 中间的部分都消失掉了, 这个过程是您的感觉是如何生成的, 想听听您的想法。
西泽立卫:这是从日本的文化中来的, 应该不只我一个人, 日本很多的建筑师的作品感觉到非常轻, 传统来说日本的自然里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 一个是湿气比较大, 楼要开放, 要通风, 所以窗的感觉整个楼面就是轻。另外一个是跟地震有关的, 轻的东西是比较安全的, 所以基本上用木结构, 这个也是造成了日本的建筑师对日本的建筑有这么一个感受。
Q:我的问题问题是关于人与建筑的关系, 我们人在同一个水平面里面是比较舒服的, 就像我们的卧室、客厅和厕所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是比较舒服的, 但是由于地块的限制我们把人的行动给水平化了, 这个是不是会使人感觉不太舒服?
西泽立卫:因为这个地是这样的, 在东京昂贵的土地的地方做一个平层有100平米, 很贵的, 所以对我来说是没办法的课题, 但是我不会做很不舒服的一个东西, 希望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创造出人的好的感受。我强调的室内的室外的不同也是希望在立体的状态下让人有很好的感受, 虽然不能说一定会比平的好, 但是至少有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作品的感受, 这是我的作品的一个对基本的意思。
Q:在您刚才讲的案例里面看到了几个博物馆是以曲线和起伏的空间应对建筑跟空间跟人的关系, 但是我想更细地问一下, 你怎么处理那些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与人的身体的关系。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这几个博物馆中都看到了比较轻盈的状态, 比如说你有没有尝试另外一些新的让我们很惊艳的建筑方式表达一下, 您有没有用风动的建筑方式展现给我们?
西泽立卫:我的回答是有两个部分的, 一个部分是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空间是起伏的, 人身体的感受, 首先做的东西都不是惯常的建筑的空间, 大家在一般的建筑空间里面很习惯了, 所以看到他的空间会觉得很奇怪, 不太好用, 感受很怪的, 有的也很兴奋, 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人是从开始不习惯到习惯的, 开始是没有飞机的, 人到陌生的环境是不习惯的, 到后来是没有地图也可以习惯的。人到新的建筑里面也是有这么一个习惯的过程的。第二个是手法的问题, 肯定不会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以后如果碰到不同的情况个会有各种各样的模式的。
走向真实的建筑创作, 这是西泽立卫对于建筑设计实践的态度。在原境界美术馆, 发生最真实的思想之碰撞。
·原境界对谈之记忆与期望间的徘徊·
Wandering Between Memory and Expectation In Original Indentity Gallery
地价飙升, 设计费停滞不前。对于年轻人来说, 是挑战?还是最好的时代。好的设计需要有时间的积累, 也需要物质的支持。面对行业下滑的现状, 留给设计的周期和费用“天花板”能不能做到不降?能不能给设计的未来留足空间?
宋照青:几年前来到这个地方, 院子里有几只猫, 于是我就想把这里改造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会客的地方, 也会定期举办一些与生活艺术、新空间相关的展览。
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 建筑设计师们的生存状态似乎没有那么乐观, 设计费仍然停留在90年代的标准。都说设计不止眼前的苟且。没有生活, 何谈设计?
胡劲松 (JWDA创始合伙人&总裁) :整体经济增速持续下滑, 去年至今, 建筑设计行业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 项目大幅减少, 收入减缓。不少设计企业被迫调整, 减薪裁员, 尤其是减少施工图人员, 保留的设计师则参加大量项目投标工作, 而投标补偿费则下降较快, 有的甚至无补偿费。
我觉得在整个国家进入转型期, 各个行业的调整和阵痛都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设计企业要即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工作模式, 作为设计师要即时调整心态, 要明白建筑设计职业的特征。相比其他实业, 建筑设计业目前还受惠于目前的货币巨幅增量的外部环境, 但这样的环境还能持续多久?我相信是不会太长的, 所以, 我们要抓紧这段时间做好转型和内功提升。
郑可 (PADL磐都兰 (上海) 建筑设计公司总裁) :现在国内的设计公司正向两级分化:一类是很大的机构比如现代设计、天华、中建等以及少数跨国设计机构, 它们具备市场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另一类是小型设计公司和工作室, 它们适应能力很强、对每个项目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管理模式相对无为而治。
而一些专项的小型设计咨询公司 (如策划、环境评估+绿色建筑、室内设计等等) 的项目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专业化, 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旧城更新和乡村改造中。可见的未来设计市场前景的变化也有趣, 很具有多样性。设计行业的将来一定是社会化的协作, 横向的协作一定越来越多。这种趋势也许对项目和协作的各方更有利更健康, 也正是房地产和设计市场从粗放走向精细化的必然结果。
平刚 (DC国际建筑事务所总裁) :既然是讨论, 我觉还是需要来提点不同的声音。
一、我觉得需要市场决定的还是要还给市场。
二、这十几年开发商的水平在提升, 我们设计师的水平是不是也能跟上开发商的水平?我记得好多年前我问薄熙, 我说我公司不敢扩大因为我怕失控, 你是怎么解决的?薄熙想了想回答说, 他也解决不了大公司设计质量稀释的问题。
三、每个公司的成功经验都无法复制, 我们只能从别人失败的经历获取经验。在多年的建筑实践之后, 我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 DC一直坚持的多样性是个方向, 我们是一个正走在成功道路上的公司。
宋照青:我一直鼓励自己做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建筑师。这个世界上99.9%的房子是大众的房子。我又想起很多年以前, 我的好朋友何永屹打造了柏涛。下面请他的大弟子邵鑫来谈谈。
邵鑫 (澳大利亚柏涛 (墨尔本)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 :我觉得建筑师有一点不用担心, 因为建筑师什么都能干。开发商让建筑师搞微信、搞策划、搞规划, 年轻建筑师都能弄得很好。我认为30%的人是热爱的, 70%的是找份工作的, 未来不喜欢这个行业的可以考虑转行。现在大家感到行业收缩, 是房地产板块在收缩。设计的版块并没有收缩。房地产的萎缩是必然, 但是设计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郑士寿 (JWDA资深合伙人&副总裁) :作为粗放发展时期的受益者, 我们创业成功的案例虽会给后辈们信心, 但今天我们自己问题仍然蛮大的, 行业的未来问题同样也很大。不管我们和未来的设计师小朋友们能力多大、体力多好, 在负的市场空间下做的尝试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如只把竞争点放在设计价格上对当下和未来, 对甲乙双方都不是好事, 会慢慢走向彻底的劣胜优汰。中国在商业环境里的这个现象是很多的。
宋照青:我不希望看到年轻人都离开, 上海变成一个老年人、金融化城市。我们还是要坚持、努力做到不妥协。记忆里一直印象深刻的是, 我去参观户田芳树事务所, 头发花白的建筑师还伏案画图的场景。
刘佳 ( (株) 户田芳树风景计画中国代表) :我一直认为做市场的责任就是保护好设计师, 让他们可以安心做设计, 尽可能地做他们想做的设计。不过, 一旦业务承接下来, 就应该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因为设计毕竟属于服务行业。我是比较同意郑老师刚刚说到未来的细分化的市场, 但我认为如果想在细分化的市场占一席之地, 首先设计师也要自己很执着、有很擅长的地方, 有自己的符号、思想和理念。
记得枡野俊明对我说, 他去年只休息了一天。所以, 年轻的设计师, 执着还是很重要的。
刘纲 (GOA大象设计副总经理) :在GOA的几年, 我体会到设计真正的内核“价值”是如何实现的。有利于价值挖掘的好的创意和想法能否再精到一些?设计过程的把控如何有效和实现设计价值的再次升华?如何通过精细化设计确保细节的完美呈现?如何结合国内现有技术材料成本体系研究和确保品质的落地?抛开对市场的简单迎合, 如何用设计为业主创造真正的价值, 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市场的冬天也许正是创作春天的开始。
曹嘉明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 :“粗放模式下的反思和批判”现在建筑圈体制内外都在谈论。设计费收不到是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但是沉重之下, 我还是很有信心。为什么我有信心呢?
一、两周前我在北京, 住建部副部长易军召开会议, 建国后60年中央第一次发文提出要提高建筑师的地位。在这个会议的探讨过程中, 大家认识到招投标有不合理之处, 比如商务标是否要在投标阶段取消;比如今后, 知名的、有业绩支撑的建筑师可以不用通过招投标流程承接项目;比如建筑师负责制要跟国际接轨。这都说明, 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
二、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模式的粗放, 过去的二十年城市的开发模式也是粗放的。既有城市空间有许多亟待更新和改造的机会, 城市建设未来的重点转移。就城市微环境改善这以课题, 设计师能做的就有很多。
三、设计师自己也要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设计落地工艺、材料的配合都不到位, 我们的设计还要精细化。
四、国外的行业协会制度很清晰。所以我也非常希望今后, 能有一个倡议或者总结, 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我们自己先努力行动起来, 能有一些影响或者行动后我们可以再去引起政府的关注。我相信, 有理想的人一定也愿意加入我们, 慢慢形成一个氛围。
设计费向来是个敏感的话题。藉由此次在原境界美术馆的对谈, 希望发动设计圈内部的力量。不坐以待毙, 不咎由自取。留一片空间给更多人。建筑设计未来细分化是共识, 以建筑师的触角和视野触碰商业、文化, 让更多人意识到设计的价值也是必须的。
建筑设计正经由由传统地产为导向向以生活为导向的转型。只有更热爱我们的生活, 才能更好地设计。
·原境界设计创意对谈·
Design Ideas for Discussion In Original Indentity Gallery
渐别粗放地产时代, 设计逐步深入生活。它突破沉闷、跳出窠臼。设计来源于生活也回馈于生活。4月2日, 在原境界美术馆7位创意人分享服装设计、民宿、传统设计、肉夹馍、私募基金、3D打印创业的经验。
连环创业客王雨豪总结过一个创新模型:成本结构破坏论。所有创新都是对现有产品成本结构进行破坏——交易成本、组织成本、物理成本。凡是对某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成本结构进行破坏的, 一定是够酷的项目。
跨界最大的设计师是谁?
若荪:最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完成了从建筑师向服装设计师的转变
梁海涛:我跳出建筑圈在尖叫做了一年的家具和其他设计。我发现尝试踏出以后心思就越来越放开, 甚至有点上瘾, 自己的独立意识也从内心越来越浮现。我自己负责设计, 剩下的工艺流程交给更完整、专业的团队来完成。好的打版师就如训练精良的施工图设计师, 它们与设计一样重要, 也影响着最终设计的完成度。
借国家地理杂志一张山顶放羊人的照片, 来诠释我最近的状态, 寻寻觅觅寻找那个最适合的合作伙伴。
未来莫干山最美的民宿在哪里?
若荪:说说最初在莫干山做一个民宿的想法吧。
杨敏:2015年经过七个月的考察, 最后在海拔588米的地方敲定了我们的项目位置。从规划建筑设计到环境布局再到项目的策划运营, 均可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来执行。在莫干山盖几个建筑师的房子, 是个很理想主义的行为。我们的几个投资人也正在筹划积极参与到乡建活动中, 所以我们几个的想法一拍即合。
印象最深的一次, 是去大乐之野。大乐之野老板小吉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属于自家的咖啡屋前安静地看书那幅画面一直定格在脑海里。
samoon:但是据我说知, 过程中崩溃的事还是很多的。
赵飞:最近施工的立面, 青砖烧制的厂家很难找到, 好不容易找到预留给他们的时间需要一个多月, 远远超过我们想象。不过即使有困难, 我还是会想象自己是“盗梦空间”里的造梦师, 这种感觉, 比单纯在设计院机械的劳动要棒很多。
未来我们的见山民宿开业, 顶楼的客房都会有天窗, 2.4m的大窗子。在阳光下看书, 在星空下睡觉。
最小的办公空间在哪里?
若荪:自己做和在华东院最不同的感受是在哪里?
乐康:从华东院离开后, 自己做东西更自由也更多元化。我可以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材料。我在一个设计中, 用曲面波纹板做了一个拱形设计, 可以组合成无柱空间。这样的方式建造成本低、建成速度快。我也希望能有合适的机会把更多这样的概念设计和想法落地。
但是, 在上海寸土寸金这样的地方, 办公空间也一直是个大问题。我们最早办公的地点, 是在一家咖啡馆。只有0.8平米供我们使用。0.8平米空间能做什么呀?我去宜家买了一些现有家具, 然后进行重构改装, 成为了我们最早的办公空间。
samoon:这个装置花费多少?
乐康:宜家的桌子200多一张。上半部分用了角钢这个最简单的构造, 所以更便宜。
最好吃的馍哪里买?
若荪:我知道你和你的合伙人还有自己的公司, 其实蛮好奇你在两者之间的权衡。
李乾:我现在经常半天事务所半天店。但好在我们事务所也比较小, 也不需要太多项目满负荷运转来生存下去, 还是比较灵活的, 一年可能接两三个项目加上店里的运营, 就够了, 工作节奏也跟随项目情况灵活调整。即便如此, 我感觉自己的精力已经投入九成, 接近极限了。就像云端行走中那样在走钢丝, 时刻要注意平衡。餐饮还是建筑?最终还是要做出选择, 让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个方向。
samoon:一个馍多少钱?销售量如何?
李乾:15元一个。Let's Mo的突破口在于它是新餐饮。第一家店开了半年多时间, 第二家分店也计划开启中。虽然四个合伙人都是建筑背景, 其中一人还是同济的规划博士, 但各自负责不同方向, 有人主做资源经营, 有人主做活动策划…我们是一个互补型的团队。
最早玩众筹的人是他
若荪:聊聊你之前的众筹, 还有你在商学院的体会吧?
庄小祥:15年决定去中欧念书, 当时想能不能用众筹的方式搞点学费, 每个参与者的上限是2万, 结果筹到了十几万, 有点喜出望外。比较有意思的是, 有许多之前不太认识的人也投了钱。他们可能觉得我太可怜了、还蛮好玩儿的, 手上也不是很缺钱, 就支持了一下。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小伙伴们!当然这些资金借给我肯定是有回报的, 每年会给大家一定的利息, 哈哈。
去商学院读书一来增加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 二来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点一点进入这个圈子。另外, 商学院的经历让我越来越觉得network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重人脉的行业——圈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视野。network是个双向需求的东西, 想别人带自己飞, 自己先帮别人干点啥, 这个故事才成立。我觉得这倒不是功利, 而是大家都在切实做些事情, 互相欣赏, 然后找到合适的人match起来, 一起来创造点价值。因此, 倾听别人和定位自己就非常重要, 知道大家需要什么, 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里, 怎么融到群体里头去, 为大家正儿八经做点事情就比较靠谱了。
第一个开放式3D打印创意社区
samoon:方物分布式3D打印平台和一般的3D打印平台有什么区别?
赵静涛:未来10到20年, 大家会有更多高品质低品牌的需求, 而设计师又有很多想法, 但并没有合适渠道来实现。我们希望我们的3D打印社区能够帮助设计师低成本地实现想法, 同时让消费者能够顺利买到这些丰富的产品。建筑师其实是一个创造力极其强大的群体, 想想地球上这么多城市都是我们一笔一划创造出来的, 我们其实可以拓展一下领域, 把创造力释放, 做出很多高质量的东西。我们做这个之前其实对3D打印做过很多调研, 有些公司产品线拖得太长, 从材料到打印到销售都做, 结果导致运营成本剧增做不下去。我们就吸取教训只抓住这个社区项目的核心, 就是只负责完善打印, 其它像售卖这些部分全部外包合作。
观察员报告
刘雯昕:作为观察员, 总结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各位创业的诱惑:一个是自由。能从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中脱离出来, 有更多时间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二是金钱, 比如进军餐饮、互联网, 是看准了时机, 转向更能获得收益回报的行业;三是梦想, 把浪漫和情怀写入现实。今天In Formal讨论的氛围轻松又自信, 期待以后听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黄磊:借用《从0到1》的一句话:去尝试永远比保守陈规好, 一个不完美的计划要比没有任何计划好。所以每个在摸索和尝试的人都值得鼓掌。但是另一方面, 创业的口号让很多人都都很沸腾, 越是在这种时候, 越是要去发现自己的热爱是什么, 不要为了创业、融资而去做。做一件自己擅长的、真正喜欢并有价值的事情, 远比忽悠一份投资、得到一个估值来的更有意义。
热点、风口和趋势永远是不断变化的, “互联网+”也只是投资者自己造出来的一个概念, 互联网只是加速和改变了一部分信息的传播和接触方式, 但是最底层的依然是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基本需求。自己能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 这个是每个创业者在开始以前都要问自己的。
柴静在书里有这样几句话:“快速变化的时代, 传统的家族、集体断了, 新的又没有建立, 空虚只会导致消费和破坏, 只有当人们能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 不会与别人去比较, 不会因为钱, 因为外界的压力感到抛弃, 这才是真正的归属。”
2016年4月2日原境界美术馆这天的下午, 就有这样的归属。
【艺术欣赏活动作文】推荐阅读: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08-11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0-08
艺术欣赏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总结讲解07-23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10-11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09-15
艺术活动总结06-29
大班艺术活动09-20
校园艺术活动总结06-25
小班艺术活动:春天08-22